摘要:西方经济学是财经、管理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提高该课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非常重要。针对当前独立学院西方经济学的教学有效性的种种不足,我们认为,提高独立学院西方经济学教学的有效性是一项内容丰富的系统工程,研究工作不应仅仅局限于该课程本身,需要在课程体系、教学资源、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检验等各个方面来系统探索有效的方案。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西方经济学案例教学研究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西方经济学案例教学研究论文 篇1:
再论西方经济学教改——注重教与学的有机结合
【摘要】西方经济学是经济管理类本科专业的基础性必修课程,然而当前一些本科院校西方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本文在回顾相关教改文献的基础上,提出教师着重从调整充实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选择适用教材方面实行教改,提升授课质量;从完善考核制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角度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与“学”有机结合,最终达到西方经济学良好教学效果。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案例教学
一、西方经济学课程概述
西方经济学是教育部规定的财经类专业11门课程之一,是经济学学科和管理学学科在本科教学阶段必修的最基本的专业基础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经济学基本理论知识,具备一定的分析和解决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我国一般高校开展西方经济学教学是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发展到今天,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与西方经济学在国外作为经济类、管理类学科必修课程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相比,我国高等学校对西方经济学课程的教学研究还不够成熟,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系列问题。
西方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学内容庞杂、抽象;数学化倾向严重,忽视理论的定性分析;缺乏与中国经济实际的结合运用;教学气氛沉闷,学生学习热情和主动性不足;缺乏适用教材等问题。如何才能提高西方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效果?本文在回顾相关教改文献的基础上,提出注重“教”的改革和“学”的动力,强调“教”、“学”配合,以达到良好教学效果。
二、相关文献综述
袁灵、王朝阳(2011)针对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理论性强导致趣味性不够,数学化倾向导致理解力不够,教学手段单一导致教学效果不佳,提出发挥多媒体教学法来增强教学方法及手段,增强理论与现实的贴合度,适当简化模型化的经济理论的阐述,增强教学内容的前瞻性等有效途径来改革西方经济学本科教学。张继鹏、张家来(2008)针对西方经济学知识体系的庞大复杂,提出用新旧知识之间的比较、易混淆概念的比较和理论与实际相比较的比较教学法来提高西方经济学教学效果,达到激活思维、突破难点和传导方法的作用。卫华(2010)从处理好几个关系的角度,提出教学改革思路:夯实基础与提高学生能力的关系,基础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的关系,培养研究性人才与实用人才的关系,基本教材的使用与借鉴其它参考书的关系,平时考核与期末考试的关系。李博(2011)从西方经济学教材建设的角度出发,指出教材建设还存在缺少评价、理论陈旧、体系不全,语言生硬,缺乏中国特色等诸多缺陷。宋宝莉(2011)从案例教学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作用角度,提出引进案例教学,既能打破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中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又能启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将成为西方经济学教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李冬艳(2011)针对经济学教育的本土化创新、本土化案例教学的实施以及开展教学实践活动来实现经济学教育本土化。
从上述文献的综述中可以看出,对西方经济学的教改研究已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毫无疑问这些方面措施的实施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但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多是围绕教师“教”的方面,对如何发挥学生“学”的方面探讨不多,更没有强调二者的统一性,只有教与学的有机结合,才能实现良好教学效果。
三、教师为主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学融合,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
1.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实行教改,提升授课效果
这里着重指出教师在教改中应重视的几个问题:
(1)调整充实教学内容。西方经济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其中包括大量的概念、定律、原理的阐述,常常会用到大量的图形和数学论证。目前,国内西方经济学的课程内容过于强调理论的教学和数理模型的推導,教学内容求全求深,使学生普遍感到西方经济学内容庞杂、理论深奥,造成学生学习的畏难情绪。完善教学内容就成为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首先,应根据不同学历层次和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与教学要求,开设“重点各异”的系列西方经济学课程。用教学大纲界定各专业教学内容的基本点与侧重点。例如专科层次主要选择主流基础理论,本科层次在适当加深难度的基础上,适度增加前沿理论和不同流派经济理论的介绍。如以微观经济理论教学为主,宏观经济理论教学为辅,微观经济理论重点讲解供求均衡、弹性理论、效用论、生产论和成本论、市场理论。除了讲解主流经济学观点外,还补充非主流学派的介绍和当前经济学理论发展的前沿问题,如货币学派、供给学派、理性预期学派、新剑桥学派、新奥地利学派和新制度学派等的观点1。其次,联系各专业学生已有的基础、课时量等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如市场营销、工商管理专业侧重需求与供给理论、消费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和市场理论的内容;信息管理专业和电子商务专业侧重不对称信息理论和对策论的内容等等。
在西方经济学教改中如何对待数学工具,要依据学生的情况以及专业特点来定。对于经济学原理的课程,可以只使用图表等最简单的数学工具,避免繁琐的数学推导,集中精力在经济学思想的阐释上;但对于金融学等专业,由于后续的专业课以及职业特点对数学工具要求较高,应该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增加数学工具的分量。
(2)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上,完善已有的案例教学和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是美国哈佛商学院于上世纪20年代首创和倡导的一种模拟实践的教学方法。实质上它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作引导,对现实问题和特定事件进行观察、分析、探讨,并试图寻求答案,作出决策的过程。经济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能够打破教学中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接收知识的局面,启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提升其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如在讲述微观经济学中的“价格歧视”时,对于每一种价格歧视,教师可以列举相关的案例,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都有价格歧视的影子,有的学生还会思考,如果他们自己是商品的卖方,那么如何才能合理运用价格歧视来赚取更多的利润2。在讲价格理论时用“情人节的玫瑰贵吗?”。在讲机会成本时,用“一女二嫁”案例,在讲外部性时,用“退耕还林”案例等。启发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中应注重启发式教学中问题的设置。
在教学手段上鼓励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应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法的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优势,将图、文、声、像高度集成于教学活动之中,改善课堂教学内容的表现力,提高知识传授的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并使用网络互动式的多媒体课件,进行互动教学,个性化的学习和分组教学,教师在线答疑,运用网络建立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之外的沟通。
(3)选择西方经济学课程适用教材
西方经济学的教材一般选用的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高鸿业主编的《西方经济学》教材,此教材也是教育部推荐的财经类核心教材,单从教材本身来说是非常优秀的,但此教材某些章节的难度不亚于国外的中等教材。因此,对初次接触西方经济学的本科生来说,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此外,该教材强调模型,对经济学思想和原理的强调明显不足。相对来说,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应该比高鸿业版的《西方经济学》更适合学生情况,且作为初级教学目标的教材,其经济学思想的阐释和经济学原理在社会实践方面的运用的内容要好于高鸿业版的《西方经济学》[3]。
2.完善考核体系、激发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师教得再好,学生不学,一样达不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教改措施除了教师“教”的方法外,应该还要重视学生“学”的措施。这里着重提出完善考核体系和激发学习兴趣。
(1)完善考核制度,外在推动学生学习自觉性。考核体系既要包括期末闭卷笔试,又要包括出勤、课堂提问、课后作业、小测试、小论文等形式[4]。期末闭卷考试主要用于检测学生对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合理确定主观性和客观性试题的比重,注重试题难易程度的协调搭配,加大考评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逻辑计算能力的比例,准确考评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严格考试纪律,断绝学生作弊念头,驱动学生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必须通过严格、有效的监考以端正考风,再结合教师“教”的作用,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2)激发学习兴趣,内在调动学生学习自觉性。除了前面提到的完善教学内容,运用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教学手段,更新适用教材等措施调动学习积极性外,还可通过延伸课外阅读、增加与教师的交流来增强学习兴趣。比如推荐阅读一些诸如《生活中的经济学》《经济学家茶座》等散文小品式经济类文章以开阔视野。也可借助于网络等现代教学手段,指导学生通过经济学教学和研究机构、经济学学习网站,接触到最前沿的经济学理论,体会经济学分析的精妙和乐趣[5]。
总之,通过《西方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使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地掌握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联系实际分析当前国际经济和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提高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李丹.应用型本科院校经管专业西方经济学教改探讨[J].中外企业家,2011(4):153-154.
[2]宋宝莉.案例教学: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之方向[J].高等教育研究,2011(6):
52-54.
[3]赵栋强.“西方经济学”教改中存在的问题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1(22):86-87.
[4]卫华.《西方经济学》教改需要处理好几个关系[J].北方经贸,2010(6):136-138.
[5]李国强.我国地方高校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北方经贸,2011(3):141-143.
作者简介:张晓霞(1969—),女,河南郑州人,硕士,郑州轻工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西方经济学。
作者:张晓霞
西方经济学案例教学研究论文 篇2:
关于提高独立学院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有效性初探
摘要:西方经济学是财经、管理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提高该课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非常重要。针对当前独立学院西方经济学的教学有效性的种种不足,我们认为,提高独立学院西方经济学教学的有效性是一项内容丰富的系统工程,研究工作不应仅仅局限于该课程本身,需要在课程体系、教学资源、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检验等各个方面来系统探索有效的方案。
关键词:独立学院;西方经济学;教学有效性;课程
收稿日期:2009-10-27
基金项目:本论文得到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教学研究项目基金支持。
作者简介:冀红梅(1982 -),女,辽宁阜新人,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西方经济学;王覃刚(1974 -),男,湖北武汉人,武汉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制度经济学。
什么是教学的有效性?Stephanie指出了教学有效性的5条标准(The Five Standards for Effective Pedagogy),即,师生共同参与创造性活动(joint productive activity);在课堂实施中发展学习者的语言及文化素养(developing language and literacy across curriculum);创造意义:把教学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making meaning: connect school to students’ life);教学生复杂的思维技能(teaching complex thinking);通过对话进行教学(teaching through conversation)。
西方经济学是国家教育部统一规定的我国各高等院校财经、管理类各专业普遍开设的11门核心课程之一,属于专业基础课,在经济类课程体系中处于基础层面,这决定了加强西方经济学课程建设的重要性,也决定了西方经济学专业的建设质量和建设水平对其他经济类课程的建设质量和建设水平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提高西方经济学的教学有效性就尤显重要。西方经济学课教学是否有效,我们通常是把学生是否认同和接受教师所传授的“教育信息”、是否能把教师所传授的教育信息内化为自己的思维、学生是否能自觉实践教师所传授的基本观点并能够运用正确的原理、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作为衡量标准。由于受种种因素的制约,许多独立学院的西方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很难实现上述目标。
一、独立学院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有效性的不足
开设西方经济学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学会对转轨中的中国社会经济进行分析和研究的基本方法,为其将来投身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独立学院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普遍存在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目标定位偏差
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应用型而非学术型,这就意味着学生毕业后是能通过设计、规划、决策等解决实际问题,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的人才,独立学院培养的应用型人才是懂理论、懂管理、懂技术、实践应用能力强和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然而当前独立学院西方经济学的教学,过于偏重传统理论教学,而忽视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偏离了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目标。
(二)课程教学资源不足
在教材建设方面,到目前为止,还没有适用于独立学院西方经济学教学的、较权威的教材,普遍是使用重理论轻实践的学术型教材。在教学硬件上,缺少现代教学手段(比如多媒体的配备),受此限制,课堂教学模式单一,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在师资力量方面,独立学院缺少自己的专职教师,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独立学院西方经济学的教师主体仍是母体学校的老师,这些老师在教学中沿用省属本科或重点本科的教学大纲,没有创新,重理论轻实践。
(三)课堂教学参与度较低
当前的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呈现一种教师“满堂灌”、学生“硬记忆”的教学与学习状态。在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机械地套用传统学科课程教学模式,导致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过程成为纯粹的基础理论、模型的学习过程。在课程教学中,教学时间由教师决定和控制,而学生只是被动的学习者,这难以满足独立学院学生的需要,难以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检验方式单一
作为教学有效性的衡量标准,对学生的学习效果的检验与考核是非常重要的手段之一。目前,西方经济学在教学检验环节上大多采取试卷考核方式。这种传统的考试手段引发的多为应试式学习,学生对于知识点更多的是背诵式记忆,学生的学习目标被引导为应付考试,而忽略了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这样教学的有效性将大打折扣。
二、提高西方经济学教学有效性的系统性方案
提高西方经济学教学的有效性是一项内容丰富的系统工程,研究工作不应仅局限于该课程本身,需要在课程体系、教学资源、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检验等各个方面来系统探索有效的方案。
(一)构建科学、有效的西方经济学课程体系
西方经济学不是一门孤立的课程,具有科学的课程结构。在独立学院的西方经济学的教学中可以加强经济思想史的教学,让学生熟悉整个经济学理论的来龙去脉,另外开设一些方法论的课程,把从方法论上对西方经济学进行批判的那些流派和理论介绍给学生;通过经济数学方法的教学,让学生能顺利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经济理论并形成较严谨的逻辑分析能力。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获得完整的知识体系。
(二)构建与课程目标相适应的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体系
独立学院西方经济学课程目标是理论与技能相结合的综合性,对课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提出了多样化的要求。
首先,独立学院应配备足够的教学资源。独立学院要培养素质高、能力强的专职教师,而不是完全依赖于外部力量。鼓励教师创新教学内容,编写适合独立学院的教材。建立有利于课程实践教学的实训基地,以免实践教学流于形式。
其次,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现状,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如多媒体教学方法、建立西方经济学课程网站,积极引导教师和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来充实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多媒体教学的基本要求是完备的课件,这样既方便学生理解也可以当场演示一些计算、推导过程以及直接上网了解与课程有关的最新经济动态。可以通过开发网络教学课件,促成学生与课件间互动,既便于教师课堂教学也便于学生自学、复习以及练习和了解课程相关知识。相对于传统的课堂讨论,“网上讨论”十分有意义,学生可以利用业余时间,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自由的展开讨论。在发展网络教学的同时,也要发展实训教学,建立西方经济学实践基地,把理论应用于实际,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在课堂教学方法上,应积极推行课堂讨论与教师讲授相结合的方式,努力缩短单纯讲授式的课堂教学时间,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自学条件。积极采取开放式、案例式教学是提高西方经济学教学最有效性的途径。启发式、开放式的教学过程一般从教师或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开始。鼓励学生尝试运用前期的知识储备发现和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对比不同的分析思路和研究方法,鼓励学生大胆怀疑权威观点,勇于做出自我判断。在课时允许的条件下,可以开展对话式、讨论式的教学,训练学生的抽象思辨能力、逻辑判断能力、总结归纳能力、规范表达能力,促使学生养成严谨的治学态度,规范的表达习惯。除了采取课堂讨论等开放式的教学方法之外,课后还要求学生完成一定的理解性练习和思考性练习,鼓励学生超越课堂传授的局限,大量查阅国内外文献,认真理解经济理论的内涵;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不满足于现成的理论解释,勇于进行创造性思考,为某一问题提供尽可能多的解释或答案,并明确各种解释方案的前提假设、约束条件等。围绕学生提出的具有代表性和创意性的观点,再组织课堂讨论或专题研讨,使学生保持持续的理论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经济学是一门致用之学。教师不仅要传授学院式的“黑板经济学”,而且要使经济学“回到”真实的经济世界中来。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上,我们一贯坚持以史为鉴,以过去的、现实的经济事件为教学案例,为经济学理论提供解释依据,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提高西方经济学教学的有效性是一项系统工程,这需要跨学科甚至跨专业的课程以及教师之间的协作,这同样是摆在教学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作为西方经济学的课程教师,应努力提升自身的理论素养、积极开展教学创新,这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最重要的方面。
参考文献:
[1]程红,张天宝.论教学的有效性[J]. 上海:上海教育科研, 1999,(5).
[2]韩红莲,张红程.提高西方经济学教学效果的体会[J].河北:金融教学与研究,2007,(6).
[3]余文森.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J].福建:教育评论, 2006,(6).
[4]严飞.《西方经济学》教学方式改革与实践探讨[J].湖北: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
[5]刘宗南.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有效性教学探讨[J].吉林:现代教育科学,2009,(3).
[6]赵岚蔚.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重庆: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
[7]王覃刚,韩可卫,冯兵.关于西方经济学教学有效性问题的研究[J].山西: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30).
[8]Stephanie, S. D. (1998), Pedagogy Matters: Students for Effective Teaching Practice[J/OL], http://www.cal.org/ crede/ pubs/ research/ RR4. pdf.
[责任编辑:王 洁]
作者:冀红梅,王覃刚
西方经济学案例教学研究论文 篇3:
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摘 要 针对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学生难学、老师难教”问题,论文从课程特点、教学方法和学生实际等三个方面分析了原因,由此提出了重视引导、丰富教学手段和突出教学重点等三点建议,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 西方经济学 教学改革 建议
Proposals of Teaching Reform on Western Economics
Key words western economics; teaching reform; suggestions
0 引言
西方经济学是社会科学中一门研究人类在“稀缺”问题下做出选择的科学。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西方经济学课程逐渐得到推广、普及,目前已成为高等院校财经类专业的基础课。西方经济学在我国虽然开设的时间不长,但发展较快。然而由于课程特点、教授方法、学生实情等诸多原因,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如何提高西方经济学教学质量,在高校经济管理课程教学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重要问题。
1 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质量成因分析
1.1 西方经济学课程的特点
(1)知识的抽象性与连贯性。西方经济学理论虽源于经济现实,但都需进行一定的理论抽象,并经过逻辑推理,以发现隐藏于事实背后的普遍规律。所以,通常需要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同时,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又非常紧密,具有很强的连贯性,一个知识点没学好,不仅影响该部分的学习,同时,还会影响对其他许多相关内容的理解。(2)需要一定的数学基础。西方经济学理论的阐释常常借助于数学逻辑,这尽管提高了其逻辑推理的严谨性,但同时也就对数学基础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1.2 教学方法的不足
(1)“填鸭式”教学。由于理论教学学时有限,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通常采取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教师在台上、学生在台下,教师忙着讲、学生忙着听写记,忽视了学生学习能动性和创造力的培养。(2)理论未能联系实际。理论源于实践并服务于实践,西方经济学也是如此。但在教学中,一些教师往往不注意增添恰当的案例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经济问题,不注意训练学生的思考与分析能力。此外,由于“西方经济学”是西方国家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概括和总结,教材中大多保持着西方的案例,这也让学生感觉离我们的现实生活太远,缺乏兴趣。
1.3 大学生的实际情况
(1)主观上,不愿吃苦、心态浮躁。现在大学生多为90后,从小生活条件较优越,甚至有点娇生惯养,十年寒窗考上大学后,许多人就不愿再吃苦。同时,改革开放以来,原有的体制、观念及社会结构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社会上的拜金主义思想严重,甚至道德沦丧,出现贪污受贿、权钱交易、权色交易等各种社会丑恶现象。有的大学生产生浮躁心态,认为“知识不能改变命运”,甚至觉得知识无用。(2)客观上,学习方法被动、数学基础较差。西方经济学课程大多设置在新生第一学期,学生受高中授课模式的影响,对教师传授的知识只是单纯地接受,这种被动的学习方式使得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多停留在肤浅的层面,更谈不上培养其独立分析并解决经济问题的能力。同时,相当部分的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是文科生,他们的数学基础比较薄弱,许多学生看到函数式、图形就头痛,思想上产生畏难情绪,这也打击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2 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2.1 重视引导,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1)要充分重视第一堂课。教师在第一堂课的引导对学生的学习热情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第一堂课的内容和方式,尽量介绍一些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多联系实际,并使用经济理论进行分析,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2)要认真设计每一章节的引言。通常,引言的设计需实现以下目标:第一、从先前章节水到渠成地引出当前章节;第二、简洁地介绍本章节内容及其逻辑;第三、尤其要讲清:理论是怎样从实践中产生,又是如何指导实践的。总之,要充分重视对学生的引导,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
2.2 丰富教学手段, 调动学生积极性
2.2.1 案例式教学
案例式教学是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利用典型事例进行教学,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相应概念和原理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案例教学中,笔者认为,应该注意以下两点:第一,对于教学重点,要尽量使用案例教学。西方经济学理论与现实经济社会密切相关,教师在平时的生活中应多思考、多积累,课堂上就可紧密结合现实经济生活和个人日常行为,尽量用案例教学来讲授教学重点,以增强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主动地分析、思考问题。第二,尽量使用本土案例。西方经济学教材中的案例虽然经典,但多为国外典型经济学事件整理而成,它们能较好地说明经济学原理,但由于发达国家市场经济比较成熟,且文化、价值观等也存在一定差异,从而增大了学生们理解的难度。因此,我们应尽量使用本土案例,学生们对经济事件的产生背景、发展过程以及最后结果都有一定的了解,运用西方经济学理论进行分析时,学生更容易理解,从而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其分析问题的能力。
2.2.2 讨论式教学
讨论式教学是一种通过群体之间的交流讨论,利用集体思维来影响个体思维的教学方式,它能利用思维互动的机制,使小组成员产生创造性思维。西方经济学课程的最大特点在于其与时事结合得非常紧密,教师可预先精心选择和布置讨论的主题,让学生通过互联网搜索相关资料,进行经济专题讨论,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可培养其思考问题、严密推理、表达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2.3 突出教学重点,提高教学质量
西方经济学理论抽象、概念多,必须将课本知识进行总结归纳,突出重点,才能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1)根据课程教学大纲,明确各章节重点,并详细讲解、讲透。同时,辅之以案例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方式进一步加深同学们的理解,而对于非重点内容则可用较短的时间对知识点进行串讲。(2)由于西方经济学原理多、概念多,尽管在课堂上学生们可能听懂了,但课后却不愿复习,从而使得对知识的掌握不够透彻。同时,由于西方经济学课程内容的连贯性很强,后面内容的讲解经常以前面内容的掌握为基础,从而可能会影响后面内容的学习。所以,在每次课讲新课之前,教师都应该对上一次课的内容进行简要回顾,对一些重要原理、概念则可以请同学们来回答,对一些曲线图形也可以请同学到黑板上画出,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复习、巩固这些重点内容。同时,也可把学生精力集中到课程中来。
参考文献
[1] 赵展,王素仙.高职“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探讨.中国成人教育,2012(6).
[2] 张双娜.西方经济学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改革探索.中国成人教育,2011(4).
[3] 向月波.高职院校“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研究.教育与职业,2011(11).
[4] 王文霞.基于西方经济学案例的教学方法研究.中国成人教育,2011(10).
[5] 李海明,伍晓.西方经济学中的案例教学探索.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增刊.
[6] 邵文武,张国良,杨丽萍.西方经济学教学基础——经济情景.生产力研究,2010(7).
[7] 逯进,贺晓丽.对西方经济学多媒体教学模式的探讨.电化教育研究,2005(1).
[8] 蔡秀玲,邓春宁.关于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中若干问题的思考.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6).
作者:张杰飞
相关文章: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行为研究案例02-20
让案例研究成为儿童诗教学研究的常态02-20
故事教学案例研究02-20
研究性阅读教学案例02-20
中学历史教学案例研究02-20
案例一战略管理案例02-20
职场招聘案例分析02-20
关系营销案例分析(成功、失败案例)02-20
未来职场前景分析02-20
刑法案例分析案例及答案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