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夫教学法在音乐欣赏教学的应用

关键词: 琵琶 教学法 音乐 教学

奥尔夫教学法在音乐欣赏教学的应用(共11篇)

篇1:奥尔夫教学法在音乐欣赏教学的应用

奥尔夫教学法在音乐欣赏教学的应用

奥尔夫教学法明确指出:“教学的结果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教学过程。当老师给学生某个任务的时候,他怎么做并不重要,尽可能让他们按照各自的条件呢、方式、意愿做。这样才能学的主动,发挥想象力和独创性。重要的只是‘做’的本身。怎么做,做的好不好那到无关紧要,如果不去做,那就是教学的失败。”因此通过学习奥尔夫教学方法,并结合实际,在课堂教学中,我认为要注重培养学生自己参与音乐,创造音乐的能力,才能提高音乐学习音乐的兴趣。

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我根据学生不喜欢蹦跳,不喜欢课本上老的教材,因而采用综合教学的模式。如初中一年级《青春舞曲》,本课教学任务主要是让学生了解这首歌曲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首先通过多媒体手段将新疆的画面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了解新疆,再通过新疆的歌舞让学生认识了王洛宾,引出哪里有驼铃声哪里就有王洛宾的歌声引出《青春舞曲》。在上述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新疆的特点有了更深的了解,达到了音乐与地理两个学科知识的综合。在本节课中有一个难点“鱼咬尾”的特点。在这一环节中将学生分成小组,在第一个“3”时第一个学生做一个动作,第二个同学在下一个“3”时要重复第一个同学的动作,到了“6”他要再编一个动作,第三个人重复做着第二个人的动作,以此类推。这一环节让学生很容易的学会歌曲的演唱,还了解“鱼咬尾”的特点。在学生掌握这一特点以后,我们还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歌曲创编。这样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这一些都是我们传统教学中所不能给予学生的,许多学生喜欢这种类型的课堂,因为他们都感觉到了音乐课的快乐

在本节课《七彩的管弦——卡门序曲》的教学里,学习基本主题时我采用了身体律动的形式,让学生在律动的同时又熟悉了旋律,加深了对旋律的印象。在每段主题的学习中,都让学生观看相对应的歌剧《卡门》的视频,让学生把歌剧内容与音乐相联系起来,这样在后面动作编排时也有利于学生表现音乐场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们学会了合作、倾听、表达,无论是音乐素养还是人格素质都得到了不断的完善,这才是我们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

奥尔夫音乐教学可以激发学生潜在的音乐感觉,会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对音乐产生了兴趣,并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音乐创造力、音乐表现力等。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中学音乐教学采用奥尔夫教学法是十分适用的。学生们的音乐素质将会得到更好的发挥。通过这种教学可以挖掘和培养人的多种生存必备要素,像创造力、自信心、竞争力等。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艺术素养,也丰富了人生,一方面又锻炼了人的意志,也培养了自信。

篇2:奥尔夫教学法在音乐欣赏教学的应用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音乐教育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不同于以往的传统音乐教学方式,它根据各种多元的艺术形式与巧妙的教学方法,着重于对学生的兴趣培养,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领会音乐知识、提高音乐技能。本文就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与研究。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小学音乐;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6-0230-01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一种符合现代音乐教育体系的教学方法,其创始人是著名音乐家、教育家卡尔?奥尔夫。在丰富的游戏活动中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通过多元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教学目的。在我国以往的音乐课堂中,教师将音乐课的授课重点放在对音乐技能的培养上,课堂枯燥乏味、讲解方式死板僵化。小学时期,学生的认知水平尚未健全,过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并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应该根据学生理解能力与接受程度匹配相应的新型教学模式。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中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发掘学生的音乐潜质,从而在小学时期就能使孩子的音乐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一、奥尔夫音乐法的概述

奥尔夫音乐法将音乐理论知识与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结合起来,使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拉近与音乐的距离,使音乐课不仅仅局限于老师授课、学生听课的普通教学模式,而是发动学生的器官、发散学生的思维,全方位地感受与理解音乐。在音乐活动中引导学生体会到音乐的乐趣,感悟音乐的态度,掌握音乐的基础知识。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教师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空间,加强与学生的合作、互动,在音乐活动中引导与启发学生,让学生自己在音乐活动中感悟音乐。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应用

(一)节奏教学法。节奏是形成音乐的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节奏感是音乐教学中的重点。语言节奏训练法和动作节奏训练法是在节奏教学法中的两种主要训练方式。

语言是人类在日常生活中表达情感、沟通思想的基本工具,在训练过程当中,我们可以利用朗朗上口的唐诗宋词等富有节奏性的文学作品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按照预先规定的节奏方式将古诗词读出来,从而加强对节奏的运用。

动作节奏训练法则是带动身体的每一个部位,利用外界工具将自己的身体与工具作为发声器,来培养节奏感。在学习草原民歌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蒙古族的筷子舞来引导出音乐内容。学生手握筷子,根据教师提出的不同的节拍要求,用筷子敲击身体的相应的部位,从而把握节奏、领会节奏,在亲身实践的过程中加深对音乐内容的理解

(二)动作教学法。将动作教学法应用于音乐教学当中,可以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利用声势,结合各种身体动作,用来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比如某一小节规定用击掌来代表相应节拍,某一小节用跺脚来代表相应节拍,通过教师的指挥而做出相应的动作,对歌曲的节奏与旋律加深印象。也可以教语言与动作结合起来进行训练,每首歌曲都有它的歌词,用击掌来代表相应节奏,将歌词读出来,再根据旋律演唱。在这些过程中使学生的自我充分地表现出来,锻炼他们的表现能力,加强师生间的互动,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寓教于乐,丰富教学。每首歌曲都有其所表达的艺术情境,将重点放在对演唱技巧培养的同时,也要注意学生对歌曲意境的把握以及在演唱过程中对艺术情感的表达。老师可以根据歌曲内容设计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体会到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还可将音乐的教授放置在课堂上的游戏环节中,在轻松愉快的游戏过程中,使学生更好地掌握音乐知识。在课堂上也要适当地向学生介绍各种乐器,传授丰富的乐器知识和各种乐器的基本使用方法。这些丰富的教学方式,把握了学龄儿童的年龄特点,让音乐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三、结语

作为一种综合性的音乐教学方法,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将音乐的传达方式拓展到语言、动作、图像等领域,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他们的学习欲望。奥尔夫认为原本的音乐是与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音乐的教学中探寻人们的日常生活,在音乐中加强人类的交流与对自我的重新审视,在音乐中使人类的品质与性格得到提升。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提倡让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在实践过程中领会音乐。改变原有的简单的信息接受者的身份,而作为活动参与者的身份参与到每一个音乐环节当中,充分发挥自我的主观能动性,成为音乐课堂上的主人

参考文献:

[1]闫凤.浅析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小学音乐教学的影响及教学建议[J].才智,2013,(16):16-16.[2]李萍.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中小学课堂中的运用[J].音乐时空,2014,(19):95-96.[3]潘鸥,孟梦.小学音乐教学中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音乐欣赏课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5,(20):208-208.作者简介:

篇3:奥尔夫教学法在音乐欣赏教学的应用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小学音乐,音乐教学

一、关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并非是一种具体的、不变的音乐教学法, 而是一种思想、一种可变化和发展的教育理念。其奥尔夫本人曾强调它并非是一种新的思想, 而是总结整理古老的和不朽的观念从新得出来的。所以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强调音乐的“原本性”也就是动作、舞蹈、语言的紧密结合。它是最原始的也是最简单的, 是所有音乐发展的最初形态。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与小学音乐课堂

(一) 小学音乐教学的问题。现素质教育已经纳入了课程标准, 并贯彻到学校教学实践中, 但总体来说音乐教育还是相对滞后。受中国长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 学校多数把工作重心放在其他科目上, 对音乐教育关注很少。从学校对待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和态度来看, 这已经影响着音乐教育的正常开展。我国音乐教育事业在不断发展进步和改善, 在2011 年版新课程标准中确立了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 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突出音乐特点, 关注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 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面向全体学生, 注重个性发展。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 我国各级各地方的音乐教育都有很大的改变和进步。同时出现了很多音乐课的竞赛和音乐教师的评比, 这一现象对一线音乐教师提高自身能力和改善教学具有很大的帮助。但是与此同时出现了一个新问题, 音乐公开课与音乐日常上课不相符。公开课上教师会采用多种方式方法以达到教学质量的提高, 而这样教学固然教学质量高、课程内容丰富, 但上课过于繁琐和备课时间长。反而照成教师在准备公开课后的日常教学中却还是以简单教唱和讲解为主, 甚至很多情况下音乐课以自习和播放视频为主。

(二)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运用的可行性分析。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教师的综合能力要求很高, 所以要想上好一节奥尔夫音乐课是不容易的。但是当我们拥有这些基本能力后, 再去上奥尔夫音乐课就会变得相对轻松。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对音乐课进行活动式教学安排, 例如可以选择各种游戏形式的节奏训练。通过这些活动式的节奏训练可以减少教师对文字方面的备课, 丰富教学内容, 提高教学效果。其次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乐器教学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乐队排练机会, 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当教师拥有排练能力的时候,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乐器排练可以简化加入小学音乐课堂中, 或安排一节完整的排练课, 从而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更好的完成课堂教学。

现阶段的音乐教学很容易让学生失去兴趣和热情, 但如果把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加入到我们的课堂, 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才能来表现自己, 把问题集中在艺术情感上, 就可以促进儿童的兴趣和自信, 使他们的心里得到满足, 从而达到教育效果。

1. 社会教育背景。改革开放以来, 社会发展迅速, 人们的需求不再是简单的温饱, 而是迈向更高的文化精神需求。政府教育部门在艺术文化的义务教育上也有了新的认识, 并不断改善提高艺术文化教育水平, 尤其是把美育加入教育方针后, 音乐教育更是迅速发展。

2. 教育内容。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与小学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很多地方都是相通的, 例如在新课标中强调音乐的实践和鼓励音乐创造, 而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同样是提倡让儿童参与到音乐的活动中来, 两者正好不谋而合。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其中一项或是两项来丰富课堂内容, 提高教学质量。

3. 教育思想。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强调音乐的原本性, 其教学内容包括:语言、动作、歌唱、表演等形式。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与小学音乐课堂相结合, 可以丰富小学课堂内容, 更好的促进小学音乐课堂教学。

三、结语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 有很多优秀文化和思想深深的影响我们中华儿女。但其中也有一些思想对于现代社会发展有阻碍的作用, 例如中国传统教育我们要谦虚、慎言、老实等思想就禁锢了我们的行为和创造能力, 同时这一点对推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也有很大的阻碍。因为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要求学生去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 发挥每个人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并且提倡发挥个性和创造力。

参考文献

[1]李妲娜, 修海林, 尹爱青.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教育出版社, 2011.

[2]秦德祥, 杜磊.音乐课堂教学的经典方法[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 2013.

篇4:奥尔夫教学法在音乐欣赏教学的应用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幼儿音乐教育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6)15-0132-03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德国著名的音乐家卡尔·奥尔夫所创建的。这是一种独创的音乐教育体系,并且打破了传统的音乐教育观念。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自身丰富的教学形式得到了全世界音乐教育工作者的推崇以及发展,目前已经广泛流传于世界各国。在音乐教育改革的八十年代,我国的廖乃雄教授将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引进我国,使得我国的音乐教育与世界的音乐教育理念得到了融合与发展。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充分考虑了幼儿音乐学习以及教育的特点,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幼儿音乐教学方法。在本次课题的分析以及研究中,本文将重点分析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幼儿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以及发展。

一、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概述

(一)奥尔夫音乐教学的内容以及特点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创始人奥尔夫认为,人类通过音乐来表达自身的情感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音乐教育则是不断激发以及提升人的这种本能。当前的幼儿音乐教育模式就是让幼儿模仿现有的音乐作品,一首一首的学习音乐作品,在这个过程中,幼儿自身的创造力却没有得到有效的激发,幼儿的音乐情感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在这种音乐教学方式的影响下,幼儿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学习音乐的兴趣。而他所建立的儿童音乐教育体系中提出了“节奏第一”,他认为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因此,这个教学法尤其强调从节奏入手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同时,他强调要结合语言的节奏、动作的节奏来训练和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奥尔夫发展的这种独特的音乐教学法是能调动幼儿在课堂上动起来学习和感受音乐的。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基本核心是“原本性”即原始的、原本的、基础的、初级的、元素性的、自然的、富于生命力的。在奥尔夫教学法体系的课程设置、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及乐器等方面都可以从这一词汇的各种含义中找到其根源。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要自己学会动手动脑,并且全身心的来感受音乐。教师在课堂中多使用这个教学法的内容形式,如嗓音造型、动作造型和声音造型,在音乐课堂上通过游戏的形式来呈现各种各样的音乐,音乐与各种独特的教学乐器进行有效的结合。这样的教学课堂可以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且在音乐教学中不局限于现有的音乐旋律,从而能开发幼儿的想象力。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作用

首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自娱性比较强,这样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来培养幼儿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

其次,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可以培养幼儿的情感表现。儿童的天性都是天真活泼的,通过适当的音乐活动能够使得幼儿的情感得到抒发以及表现。

再次,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能够增强幼儿的协调能力。通过多种多样的音乐活动能够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理解能力以及表达能力。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注重对幼儿创造性的培养,并且鼓励幼儿能够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同时进行积极的创新。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主要原则

(一)有机综合性原则

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指导下的课堂,音乐不再仅仅是演奏旋律,而是和乐器演奏、儿歌、舞蹈、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进行有机结合的音乐模式。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的课堂上,教师带领幼儿进入丰富的艺术世界中,并通过播放一些生活中能发出声音的生活乐器的录音或者语言引导、故事导入等形式指导幼儿能够关注比较常听的以及特定的声音。幼儿通过自主听辨并模仿大自然、动物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声音,例如狮子的嗷嗷聲、北风的呼啸声以及刷牙声、盘子掉地的声音等等,教师要充分利用有效的课堂时间,根据幼儿好奇的心理特点鼓励幼儿用多种艺术表达形式来表达自己所听到的音乐。如动作展示、嗓音模仿,或者是表情模仿等。总而言之,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十分注重幼儿在音乐教育中多种艺术形式的共同发展。

(二)即兴参与原则

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最重要以及最核心的原则就是即兴参与原则。在奥尔夫的教学观念中,他认为:音乐教学应该是以学生的即兴参与作为基础,从而用音乐的节奏形式来作为支柱,最后才能进行音乐乐谱以及音准的教学。对于音乐的演奏来说,以人为本是最基础的。幼儿随着音乐伴奏即兴演唱是音乐最初的表达方式。从即兴参与出发,开放、自由的音乐教学模式永远是音乐教育领域优秀的范本。基于以上思想,本文认为,在幼儿音乐教育课堂中,每个幼儿可以根据自身的理解来用各种简单的乐器或者自己的嗓音来表达自己的音乐情感以及思维,这样不仅仅能够达到即兴参与以及创造的目的,同时还能让学生全身心的表达音乐,表达自己的音乐情感。

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不同,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下的音乐教学模式中,幼儿可以全身心的将自己投入到音乐的唱、演以及奏中,从而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自身的创造性以及能动性。

三、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一)倡导主体性教育

以教学为例。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主张的是以儿童为中心,倡导自主教育的一种主体性音乐教育模式。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钢琴学习,幼儿教师应该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来转变为以幼儿为中心的音乐教学方法。另外,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教学过程中,首先是从模仿开始的,模仿为后期的创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根据这样的教育理念,在音条乐器的教学中,儿童可以先通过模仿教师的演奏来提高自身即兴伴奏的水平。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先为幼儿示范自己要即兴弹奏的乐曲,然后让幼儿来模仿教师演奏的作品。经过长期训练,幼儿会在不知不觉中掌握音条即兴伴奏的技巧。同时,本文认为,为了更快速的提高幼儿的即兴伴奏水平,教师还应该积极加大即兴伴奏的课程教学量,让幼儿能够接触大量的即兴伴奏作品,从而通过长时间的训练来提高幼儿的即兴伴奏能力。幼儿不仅仅可以领会到音乐的魅力,同时还会增加自己学习音乐的能力,幼儿自身的音乐创造性也会在潜意识中得到开发。

nlc202309081928

(二)使用多种艺术形式教学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强调用故事或者触摸自己身体的部位来感知音乐,因此可以尝试用自己的动作和歌唱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结合进行学习,而幼儿教师在进行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根据课堂的客观条件以及活动内容设置等多种要求,来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例如歌唱活动。在音乐教学中,可以采用幼儿齐唱、对唱、轮唱等方式教学。举例来说,在《小跳蚤》的教学中,可以首先让幼儿感受到歌曲C自然大调的上行和下行的音阶旋律,然后带领幼儿一起念读歌词内容,同时用手触摸到每个歌词里念到的身体部位,小脚丫—膝盖—腰—肩膀—头顶—肩膀—腰—膝盖—小脚丫,最后加一个拟声词来烘托课堂气氛,让幼儿感受被小跳蚤咬了很痒的自然感觉反应,待朗读几遍熟悉歌词后,教师轻声哼唱歌词,让幼儿感知旋律走向,之后再播放音乐让幼儿随着音乐跟唱,进一步的让幼儿熟悉歌唱,使幼儿能进行轮唱,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专注力。在熟悉歌唱的基础上还可以进行柯达伊手势学习,在熟练了柯达伊手势的动作后,套入《小跳蚤》音乐进行演唱,从而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对音乐的感知。当幼儿逐渐熟悉了这首歌曲之后,教师可以让幼儿按照音乐的旋律以及舞蹈的动作来进行创编,激发幼儿想象小跳蚤还可以爬到什么部位上去呢?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达到很好地教学效果。

(三)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性

在我国传统的音乐教育中,主要采用的是口传心授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方式的影响下,幼儿自身的创造性会受到抑制。因此,本文认为,在幼儿音乐的教学过程中,中职幼儿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让音乐成为孩子学习的重要动力,而不是让音乐成为幼儿的学习负担。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让幼儿处在快乐的学习状态中,从而培养其对音乐的兴趣。这样能够让幼儿在玩耍中学习,在快乐中学习,最终享受到幼儿音乐学习的快乐。奥尔夫教学法主张即兴创编,注重对儿童音乐创新能力的培养,包括音乐在内的一切艺术形式都带有以人为本的自发性和创造性。他提倡音乐教育要以人为本,为个体提供音乐创作空间。

在幼儿音乐教育中,让幼儿主动的去寻找音乐以及创造音乐对于幼儿的音乐教育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这里的创造主要就是教师要努力提供条件,从而逐渐提高即兴创作在音乐教学中的比例。例如,在幼儿的音乐教学中,教師可以向儿童提供一些生活乐器:如奶粉罐,纸箱,饮料瓶等一些比较常见的原始材料,同时让幼儿能够在课堂中自由发挥这些生活乐器的音色,同时根据自身的感觉和知识经验来拍打出节奏。

另外,教师可以通过教唱一些比较简单的幼儿歌曲,让幼儿来即兴创编改编歌词。如,笔者曾通过教会一位小朋友唱自编的歌曲《好宝宝》,再引导他把歌词类容改为记爸爸妈妈的电话号码,或者是110、120、119等安全教育号码。这位小朋友都可以通过同样的歌曲旋律改编成他自己想表达的内容。并且效果很明显,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教师也可以让幼儿用自己的肢体语言、图形图画以及符号语言等多种方式来感知声音的高低,并能进行声音与图像的连接配对、学习教师的手号。可以最大限度的培养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四)注重培养儿童的自主意识

在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中,主要是以学生作为主导,并且让学生主动亲身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并且这种课堂模式可以充分发挥幼儿学习的主体性和个性,幼师是作为课堂音乐教学活动的引导者,这样能够为幼儿提供展示自我的能力,并且激发幼儿的创造能力。音乐作为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艺术,当前以这种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体系逐渐替代传统音乐教学,不把儿童局限在椅子上,只听不动,它要求幼儿的亲自参与和实践、思考环节越来越多。对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来说,尝试以及参与是一切兴趣学习的源泉,也是幼儿的自身体会并理解音乐的关键。

从当前我国幼儿音乐教学形式来看,我们倡导幼儿教育工作者以这种音乐教学法作为教学指导,不断加强教学实践性,并且鼓励幼儿通过模仿、亲自参与、合作等多种方式来学习音乐教育活动。例如,在律动以及演奏的学习中,幼儿可以通过身体走动或者敲击乐器和自己亲身的视听体验来感受声音以及乐谱的魅力,一步一步的感受到音乐的魅力。通过这种实践的方法来培养幼儿的自主意识以及创造能力,激发幼儿对于音乐的学习兴趣,并且培养幼儿良好的音乐学习态度以及学习习惯。

四、结语

在当今的幼儿音乐教学中,通过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应用到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这是一种将传统的音乐教学方式与音乐实践相结合的全新的教学模式。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化与发展,幼儿的学前教育以及幼儿的综合素质也越来越重要,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理念与幼儿的音乐教育进行有机结合,并且制定出符合幼儿身心发展水平的音乐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的制定以及调整对于我国幼儿音乐教学质量的提升以及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幼儿音乐教学中全面贯彻奥尔夫音乐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

[1]王会平.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幼儿园的“本土化”实践探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4年.

[2]陈了.如何在幼儿音乐教育中运用奥尔夫教学法[J].网友世界,2013,(03):77-79.

[3]韦斌.奥尔夫教学法对幼儿音乐教育的启示[J].大舞台,2013,(11):221-222.

[4]张艳,张洋.论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启蒙作用[J].通俗歌曲,2015,(08):161-163.

[5]人民教育出版社幼儿教育室编.幼儿音乐教学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11.

[6]许卓娅.学前儿童音乐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68.

篇5:奥尔夫教学法在音乐欣赏教学的应用

【关键词】 小学;低年级;奥尔夫音乐;作用;运用

【中图分类号】 G623.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09―0067―01

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小学音乐教学也成为新课改的重点科目。本文以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为基准,研究该理论指导下小学音乐教学的具体过程,旨在提高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低年级课堂中的运用,丰富小学音乐教学的课堂内容,培养学生的乐感,激发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一、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概述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实施于20世纪30年代,其创始人为德国著名音乐学家卡尔?奥尔夫。他主张“原本性”理念以及“人本主义”理念,他提出在音乐教学中需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线,将音乐教学寓于游戏等活动,吸引学生自主参与,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寓学于乐,从而从根本上提升音?房翁玫慕萄е柿俊?

在奥尔夫教学法中,强调的是教学语言与动作相互统一,同时进行。在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中,在学习初期,应注重对学生音乐基本素养的锻炼,这包括音乐语言的发音、识别、鉴赏以及音乐背景下舞蹈动作的训练,在一定程度上,肢体动作可以代替语言发生,传达出胜过语言的音乐效果。乐器敲打的相关训练也是初级阶段的必备科目,熟悉乐器的使用方法以及对不同的乐器进行音色辨别,明确它们的特点以及风格,都是学好音乐的先决条件之一。在提升阶段,融入奥尔夫音乐教学特点的综合性、元素性,可根据不同曲目、不同乐器、不同的舞蹈对小学生进行启蒙,让小学生对音乐作品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从而激发小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低年级课堂中的作用

(一)增加音乐知识积累

学生的接受能力很有限,但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早已考虑到了这一问题,这种音乐教学方法在小问题中蕴含大道理。通过每节课教师一点一滴的讲解以及小学生的自我感受,长期积累下来,小学生积累的音乐知识势必会越来越多,认识也会越来越深刻。

(二)激发学习兴趣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提出低年级小学生的音乐课堂中应该增加趣味性活动。小学生活泼好动,在教学时,教师应该在一定程度上尊重孩子的天性,在学习中对他们加以引导,通过乐器敲打、语言讲解、视频观看以及肢体动作来增加他们的想象力,激发对音乐的学习兴趣。

(三)提升教学质量

在低年级课堂的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探索符合当代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锻炼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把他们对音乐学习的热情尽可能提到最高,奥尔夫教学法的要求对于促进教师的音乐教学水平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三、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低年级课堂中的运用

(一)视觉观赏

低年级课堂的小学生受到年龄限制,对语言文字理解能力非常有限,天真活泼的他们很难对一项事物专注地坚持下去。但是情景观看却成效显著,比如适合小学生的影碟以及相关动画片,都能提升小学生注意力,课堂效果显著。在音乐艺术中,并不是所有的音乐都是有声音乐,部分音乐会借助舞蹈动作及音调展现出来,小学生借助这些视觉感受对音乐展开畅想,可以拓展他们的思维,激发创造力。

(二)仔细聆听

音乐本身就是一场视觉的盛宴。在对小学生进行音乐教学的时候,要做到动静结合,适当地安静下来,由教师播放适合小学生听的曲目。通过发言的形式让他们告诉老师,他们从曲子里听出了什么,引导他们自主思考,这样不仅让学生对音乐的学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而且还能逐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力度感。

(三)说唱结合

音乐的展现形式没有局限,不管何种形式的声音,都属于音乐的一部分。教师可以在课堂中指导学生朗诵歌词,试唱乐谱,教师先要对歌词及大意做讲解,然后引导他们在朗读时注意情感的表达,为音乐注入情感,才能展现音乐的魅力。也可以采用讲故事、念儿歌和玩游戏的方式进行辅助教学,让小学生可以快乐地学习音乐。

(四)动作展示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对于音乐的定义很广泛,凡是在生活中能产生声音事物都被称为乐器。这为音乐学习提供了无限可能性。因为人们的身体本身就可以制造出各种声音。“肢体教学”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最常见的形式,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拍手、击掌、跺脚等感受音乐的律动性,这种方式简单易学,学生的参与度高了,其感受能力也会随之更加深入。

篇6:奥尔夫教学法在音乐欣赏教学的应用

摘要:文章通过阐述奥尔夫音乐教育,对奥尔夫音乐教育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展开探讨,旨在为如何促进幼儿园音乐教学有序健康开展研究适用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育;幼儿园音乐教学;应用

奥尔夫音乐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极具创造力的音乐教学方法,应用于幼儿园音乐教学中,可有效调动起幼儿音乐学习主观能动性。幼儿音乐教师在幼儿启蒙教育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将奥尔夫音乐教育应用于幼儿园音乐教学中,可使幼儿充分体验到音乐的魅力,并使幼儿产生学习音乐的兴趣。由此可见,对奥尔夫音乐教育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开展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奥尔夫音乐教育概述

奥尔夫音乐教育是由德国音乐教育家奥尔夫所提出的音乐教育理念,推崇为儿童创造满是音乐的氛围,采取最易为儿童所接受的学习方式、生活素材,包括熟悉的语言、肢体、歌唱、舞蹈等,再辅以即兴创作、游戏,指引儿童基于肢体对外界进行探索,感受音乐的艺术美,培养学生创造力,进一步调动起儿童对音乐的学习兴趣,最终实现教学目标。奥尔夫音乐教育自20世纪80年代起在我国得到推广,并对我国学前教育音乐教学发展起到了很好地推进作用[1]。尤其是近年来,伴随我国学龄前儿童教育越来越为社会各界所重视,使得奥尔夫音乐教育在众多幼儿园中得到广泛应用,进一步促进了学前音乐教育在我国的兴盛发展。

二、奥尔夫音乐教育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全面幼儿园音乐教学在时代发展新形势下,要与时俱进,大力进行改革创新,引入先进理念、成功发展经验逐步强化奥尔夫音乐教育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科学合理应用,如何进一步促进幼儿园音乐教学有序健康开展可以从以下相关策略着手:

(一)应用多种艺术形式开展教学

奥尔夫教育主张对音乐、舞蹈、动作等多种艺术形式开展结合。鉴于此,在开展幼儿园音乐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应结合幼儿主观需求、课堂客观环境以及实际教学内容,引入多种不同教学方式,包括声乐、舞蹈、走动等;鼓励幼儿开展乐器独奏;鼓励幼儿开展合唱等。以歌曲《小雨沙沙沙》课堂教学为例,音乐教师可指引幼儿感受歌曲的音乐节奏,然后要求幼儿采取击打乐器对歌曲予以演奏,进而调动起幼儿参与歌曲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等到幼儿对该首歌曲形成一定认识后,音乐教师应当再引导幼儿依据音乐旋律及舞蹈动作演示展开表演,积极促进收获可观的教学成效[2]。

(二)培养幼儿的创造性

幼儿往往有着极为惊人的创造力,特别是在艺术创造方面,他们总是能出人意料。针对幼儿该方面特征,音乐教师应当鼓励引导幼儿对学习的音乐予以改造。这一改造,既可以是歌曲内容方面的,也可以是演奏形式方面的。并且,教师还应当对幼儿开展价值方面的指引,防止幼儿将音乐改造成与主流价值观相违背的歌曲内容。就好比,中班音乐活动《胖厨师和小老鼠》即为依托奥尔夫教育理念,使幼儿参与进音乐游戏中来的同时,利用参与性故事情节,让幼儿掌握不同小型打击乐器名称及基本演奏方法[3]。教学活动以胖厨师和小老鼠相互间发生趣味故事作为纽带,并实现了乐器与故事情境的有效结合。诸如,用沙锤声代替厨师刷锅的声音,用鼓声代替脚步声等。一种乐器即代表一种特色声音,由幼儿与教师共同演绎整个故事,不仅生动形象,而且趣味性十足。

(三)引入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用以幼儿音乐教学素材

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主张复归本源,推崇教育教学就地取材,在长期历史发展中,我国各地区、各民族都形成各自特有的文化,这无不为幼儿园音乐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奥尔夫音乐素材。无论是对于幼儿音乐教师,还是对于幼儿而言,这些素材既经济、又简单,对强化幼儿音乐素质可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鉴于此,音乐教师在幼儿音乐教学中,应当注重就地取材,充分挖掘地区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引导幼儿将自身身体作为乐器,将音乐训练、身体活动与地区民族文化开展有效结合,对幼儿开展长期系统的训练。就好比,音乐教师在开展《元宵灯会》该游戏过程中,一方面应引导幼儿对音乐进行赏析,一方面应带领幼儿通过肢体感受节拍、重音,此外还可指引幼儿们领略深厚的元宵节风俗文化。引入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用以幼儿音乐教学素材,长期以往,一方面可收获可观的音乐教学成效,一方面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一举两得。

三、结语

总而言之,对于当今幼儿音乐教学而言,将奥尔夫音乐教育应用于幼儿园音乐教学中,这是一种将传统音乐教学方式与音乐实践开展有机融合的教学模式。鉴于此,相关人员务必要钻研研究、总结经验,清楚认识奥尔夫音乐教育内涵,全面分析当前幼儿园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幼儿实际情况,“应用多种艺术形式开展教学”、“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引入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用以幼儿音乐教学素材”等,积极促进幼儿园音乐教学有序健康开展。[参考文献]

篇7:奥尔夫教学法在音乐欣赏教学的应用

摘 要:创新是人类发展与进步永恒主题,特别是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已成为经济社会的灵魂。创造性是人的主体性发展的最高表现,创造能力不仅表现为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而且表现为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直觉、创造性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艺术教育在培养人的创造能力方面具有特殊的作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最突出,最重要的一项原则是即兴性原则。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明确提出,重要的是学习的过程,而不仅是结果。幼儿在成长,实践过程中的结果,可能是幼稚粗糙不完美的,但可贵的是儿童的探索精神,是儿童在实践中的体验和收获的经验,是儿童自然的情感想象力个性的发展。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幼儿;创新能力

正文: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由德国音乐家卡尔?奥尔夫针对音乐教育所创立的一种教学体系。奥尔夫教学法主要主张将多种不同的艺术形式融为一体,从而达到综合化的音乐教学形式。这种方法对学龄前儿童来说比较容易接受,它能带给孩子们比较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学习到音乐知识,同时对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表现力有着一定的作用。

奥尔夫教学法在幼儿音乐教学中,为了显示出幼儿教育的语言和音乐舞蹈等方面的结合,体现原本性教育理念,在应用过程中有着以下几种特点:一是原本性,音乐教育则是人的教育,人本身有着用音乐进行表达情感的能力,音乐教育也应当凸显出这种原本性的特点。二是参与性,奥尔夫教育法认为,在进行音乐活动中,所有人都是参与者学生在进行学习中一定要亲自的参与到活动中来,只有亲身体验,才能创造更多的快乐。三是创造性,音乐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人参与到音乐中来,同时还在于从音乐中感受快乐、创造乐趣、丰富想象力。四是综合性,音乐活动是语言、动作和舞蹈紧密结合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当中每个环节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其中,创造性是奥尔夫音乐教学的最主要目的,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可以通过许多方面来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营造有利于幼儿创造力发展的身心环境,利用幼儿好奇心引导其探索,在实际生活中培养其初步的创新精神

环境是孩子的启蒙老师,离开生活环境的教育是苍白空洞的。同样,如果教幼儿学习音乐与他们的实际生活脱节,这样的音乐活动就不可能发挥音乐教育应有的教育功能。只有把握幼儿实际生活中的现象、细节,结合幼儿接受音乐教育的能力和特点,结合音乐教育实际需要向幼儿进行教育,才能有效地发挥音乐教育特有的教育功能,逐步完成音乐教育促进幼儿发展的任务。幼儿时期这一特定的年龄段,使幼儿的思维及能力定位在生活最基层的部位,他们的生活经验是有限的。音乐创新教育活动选材是很重要的,要来自于孩子们的生活,充分体现幼儿的想法,从实际出发、于平凡中出新。只要老师们能遵循幼儿音乐教育的规律和特点,恰当地选用教材,细心地研究教材,从中挖掘有助于培养能力的教育因素,结合幼儿的生活环境、学习活动,切合幼儿实际情况进行音乐教育,幼儿就能得到音乐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幼儿有了一定的音乐能力之后,再结合与教材相关的知识技能和生活体验,引导幼儿感受和领悟音乐的情绪情感和教育内涵,这样就能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发展,这就是所谓的来源于生活。

二、探索是创造的前奏,而好奇心又是探索的原动力

每个幼儿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不停地进行各种寻求和探索。作为教师要营造有利于幼儿创造力发展的心理环境,保护幼儿的好奇心,使之成为幼儿创造力发展的源泉。教师应正确的对待幼儿的创造性表现,在选材和教法上教师要考虑给幼儿一个自由想象的空间,允许有多个答案共存,在求同的基础上,激发幼儿的求异精神,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为进一步培养其创造力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应注意语言运用和角色转换的重要性,它们运用的是否得当,同样对引导幼儿探索,创造宽松而有利于幼儿创造力发展的心理环境起到至关重要;对于语言的应用,教师可以经常说”我相信你能行“”你可以试一试“等,多鼓励,多欣赏。对于角色的转换,教师可以成为幼儿的合作伙伴或朋友,甚至可以适时扮演一下弱者,把空间留给他们。教师不再是指挥者,而是鼓励幼儿帮助老师解决问题,获取成就感,培养幼儿产生创新意识,发展其创造力。

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形式和内容是丰富多样的,除了常见的声势,律动,打击乐,音乐欣赏,还有节奏朗诵,创编故事和音乐戏剧教学等。正是这种形式和内容的丰富多样性,完全符合幼儿喜欢尝试各种新鲜事物的年龄特点,才是幼儿乐于参加。有了幼儿这种参与的积极性,才能保证幼儿创造力的发展。

三、在奥尔夫音乐教育中,即兴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最重要一点

即兴创编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回顾我们在奥尔夫音乐教学过程中,很多内容可以培养幼儿的即兴创编能力。比如:声势练习、节奏训练、打击乐器的运用等,在即兴表达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在奥尔夫音乐教育中,音乐欣赏活动是通过对音乐的认真倾听,从而运用语言及身体的动作去表现音乐,进而成为培养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一种主要形式。其中用语言表现音乐即这里所说的即兴表达。在即兴表演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对听的音乐即兴做出身体动作的反应,即即兴表演。这种即兴表演促进了幼儿的自我表现和创作的欲望,是培养创造力最好的教学方法。在音乐欣赏中,幼儿听到音乐不是先用语言表达出来,而是直接用抽象的动作表演出来,这就进一步培养了其创造能力。

总之,奥尔夫音乐教育主张使学生的表现力、想象力、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音乐课堂上,通过丰富多彩的音乐欣赏、生动活泼的表现形式、灵活即兴的创编活动,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良好个性和创造才能、增强自信,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力、想象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幼儿对音乐进行创作,除了药基本掌握音乐基础知识以外,教师还应当正确的引导幼儿学习理解。在游戏、打击乐演奏、欣赏活动中,应该经常给幼儿发表自己看法的机会。通过教师的语言引导、幼儿的集体讨论、教师指导下个体或集体的发掘创造声音或动作可能性的探索等各种活动,使幼儿对音乐作品的发展和再造的构想得以不断丰富、完善,使幼儿对音乐世界进行探索的兴趣和能力得以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廖乃雄.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基本思想和原理.中小学音乐教育,1985.3.[2]李妲娜、修海林、尹爱青编著.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3]方少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实用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

篇8:奥尔夫教学法在音乐欣赏教学的应用

1.奥尔夫教学法概述

奥尔夫教学法是由德国著名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提出来的音乐教学理论,该理论的核心观点认为,在音乐教学工作中,应该充分认识学生自身的特点,注重学生的感性认识,充分尊重学生的内心感受,采用音乐和游戏相结合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努力为学生创造和谐的音乐学习环境,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音乐教学的效果。奥尔夫教学法并没有固定的模式,通过将音乐自身的节奏、韵律与动作、舞蹈、游戏相结合,多方面调动学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2.奥尔夫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优势

奥尔夫教学法与我国传统的音乐教学方法差别较大,音乐教师在应用的过程中需要充分掌握其基本特征,合理地制定教学方案,才能发挥应有的效果。纵观我国传统的音乐教学,学生大多是通过在课堂上跟着音乐教师学习唱歌才开始接触音乐,随着年龄的增长及课程设置的变化,学生开始慢慢地接触常用的乐器。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老师的传授,由学生进行模仿,且学习的都是已经存在的音乐作品。但是在小学时期,每一个学生成长环境的不同,性格特点和对音乐的掌握能力也就不同,部分学生具有很好的音乐天赋,部分学生则厌恶音乐,甚至不愿意上音乐课。此外,小学生因为心理的原因,还需要在教学中不断地鼓励,让学生自由展现自己,才能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1.运用节奏教学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音乐

奥尔夫教学法提倡将节奏学习、训练与游戏相结合,通过游戏动作感受音乐节奏,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其具有较强的节奏感,通过语言节奏、动作节奏的训练进行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音乐。语言节奏主要是指音乐中的文字、词汇、段落,通过多种形式的语言节奏训练,能够激发学生发现生活与音乐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动作训练是指拍手、跺脚、拍腿等肢体动作将自己的身体当做乐器制造声音进行节奏的练习。

2.注重创造性,培养创新能力

即兴演奏是奥尔夫教学法的一个重要特点,在教学的过程中鼓励学生使用简单的乐器、肢体等进行即兴的演奏,可以提高学生使用乐器的灵活性,同时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音乐课堂上向学生演示乐器的使用方法后,可以鼓励学生运用身边任何可以发生的东西进行即兴演奏,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

3.坚持人本理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奥尔夫教学法强调在音乐教学中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全面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在音乐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到音乐中,改变自己聆听者的身份,通过扭动身体、蹦跳、跟唱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因此,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不论教师采用何种教学形式进行教学,都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通过演唱、打击乐器演奏、跳动、舞蹈等形式表现自己感受的音乐,使学生充分融入音乐中,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4.从本土文化出发,从学生出发

奥尔夫教学法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鼓励教育者根据本土文化的特点,将奥尔夫教学理念与本土文化特点和音乐特点相结合,以开展音乐教育工作。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奥尔夫教育工作者应该结合我国文化与地方文化的特点,将童谣、民歌与音乐教学相结合,从学生出发,选取学生易懂、容易掌握的形式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了解音乐语言。

5.注重游戏性,寓教于乐

将音乐与游戏相结合,不仅适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游戏中掌握音乐的各项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需要以现有教材为基础,积极地引入能够培养学生音乐素质的游戏,增添课堂的趣味性,降低学生接受的难度,使学生在富有乐趣的环境中学习音乐,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节奏联系中,可以将节奏的练习与拍打桌子相结合,将节奏与拍打桌子的节奏联系在一起,提高学生的节奏感。

总之,奥尔夫教学法是通过学生积极地参与音乐活动,融入音乐为核心理念的教学方法,在运用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我国音乐教育、本地区音乐教育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自身特点,科学地将奥尔夫教学法融入其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在音乐中获得全面的发展。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音乐教育成为小学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奥尔夫教学法是一种注重人感性认识的教学理念,与我国传统的教育理念完全不同,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在运用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多种资源,发挥奥尔夫教学法的优势,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质量。首先对奥尔夫教学法进行概述,然后分析其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应用,以期为小学音乐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奥尔夫教学法,创造性,人本理念,游戏性

参考文献

[1]王焱鑫.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幼儿园歌唱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5.

篇9:奥尔夫教学法在音乐欣赏教学的应用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琵琶教学 创造性

奥尔夫教学法是以德国音乐家奥尔夫命名的一种教学方法,一种教学理念。奥尔夫教学法强调“诉诸感性、回归人本”,关注学生的综合性和创造性。琵琶是我国古老民族器乐的一种,琵琶教学常以师徒相传为度,强调琵琶演奏技能的培养,忽略琵琶演奏的情感表达和创新。奥尔夫教学法应用到琵琶教学中具有非常实际的意义,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利用学生的创造性让琵琶乐曲二次升华,也可以发挥教师的创造力和能动性,提高琵琶教学的教学效果。

一、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所谓奥尔夫教学法就是著名音乐家奥尔夫设计的一个独创音乐教育体系。奥尔夫将音乐与舞蹈等结合在一起,创作出一种具有原始风格又富有表现力的新型音乐表现形式。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教学内容包括节奏、旋律练习和基本形体动作教学。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教学基本原则有“一切从儿童出发”、“主动学习音乐”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奥尔夫强调“以生为本”,一切教学形式都是为了学生服务,一切教学手段都应以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为目的,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开展即兴创作,最终实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奥尔夫教学法20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被我国音乐教育家广泛认可并实践,为我国音乐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对我国音乐人才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贡献。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特点

(一)综合性

音乐是综合产物,音乐与舞蹈、语言等无处不联系,音乐是由人们自己创造的快乐。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合奏者参与到音乐中去。音乐教育的过程就是将语言、舞蹈和音乐复合在一起的过程,语言、舞蹈和音乐三者同出一源,互相关联。哈佛大学加德纳教授曾经说过,教学过程就是教师挖掘学生多元智力的过程。每个人都拥有多种智力,这些智力之间是独立的,但又是相互关联的。艺术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共同围绕同一审美主题,教师引导学生共同挖掘各种素材,诱导和启迪学生探索艺术的多元性,最后在探索的过程中培养或锻炼学生的音乐素质和能力。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综合性就是体现在音乐与舞蹈、音乐与语言、音乐与自然、音乐与社会、音乐与生活,音乐与其它相关文化的融合,通过这些整合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二)创造性

音乐课程教学必须完成四个方面的价值,分别是审美体验价值、文化传承价值、社会交往价值和创造性发现价值。音乐表演过程就是通过直觉的音乐演唱来延展人们对音乐的想象和创造,这也就是说即兴创作是音乐表演的归宿。创造是艺术及其学科最基本的发展动力,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体现。音乐表演过程中的二次创作让音乐具有了鲜明的个性。音乐教育过程中,个性张扬的创造会激发学生的表演欲望,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主动积极的创造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琵琶教学中的应用

(一)丰富充实琵琶课堂教学内容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告诉我们音乐教育是综合性的,不是片面的、教条的。音乐教育应该融合语言、舞蹈,甚至文学、绘画、雕像及其它学科的知识,任何有助于音乐学习的知识内容都可以融合到音乐教育中来,学生在这种综合性的音乐环境下获得知识。琵琶教学也是个复杂的过程,琵琶教学不仅限于琵琶演奏技巧的训练,更是一种了解和学习琵琶文化、琵琶历史的过程。琵琶教学不单纯是琵琶演奏的教学,更应是培养一种兴趣和爱好的过程,通过琵琶学习,学生健全自己的音乐人格。换句话说,每个学习琵琶的人未来不一定是琵琶演奏家,但绝对是个音乐素养比较高的人,绝对是一个艺术造诣比较深的人。琵琶的教学不单纯是培养“一专”的音乐演奏者,而是培养“多能”的综合素质比较高的人。琵琶教学更不应该脱离局限性,应该广泛地吸收不同艺术门类的优秀成果,应该充分发挥不同艺术门类的特征,充实琵琶教学的内容。此外,要增加欣赏课,选择各种题材体裁的音乐作品,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二)琵琶演奏与琵琶创作并举

琵琶教学离不开琵琶演奏和琵琶创作。由于琵琶的演奏技术非常复杂,目前,我国不懂琵琶演奏的艺人很难作出琵琶乐曲,琵琶曲的创作大多是由琵琶演奏家兼任的。这就要求琵琶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琵琶演奏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琵琶创作。琵琶教学过程中应该尽量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即兴地演奏、创作自己喜欢的音乐、通过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去感受音乐,去表现音乐,培养自己的音乐情感,为未来琵琶乐曲的创作打下扎实的基础。同时,琵琶教师也应该发挥自己的创造力,选择好教学内容,设计好教学形式,而且尽量考虑音乐的综合性和创造性。比如:利用琵琶不同部位弹奏得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声音,为琵琶演奏加上一些简单的背景音乐等等。只有教师自己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开发他们的潜能,让他们在愉快的环境下自由的学习。

四、结语

總之,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让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21世纪引进的最成功的音乐教育方法。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应用到琵琶教学有现实意义和理论依据,琵琶教学的实践性需要奥尔夫教学法,琵琶教学的创造性需要奥尔夫教学法。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琵琶教学产生积极影响,为我国传统乐器教学指明方向,推动了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璐.突出主体 即兴创造——浅谈奥尔夫教学法中即兴性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新西部,2010,(03).

篇10:奥尔夫教学法在音乐欣赏教学的应用

摘 要:通过研究奥尔夫教学法产生的环境,分析奥尔夫教学法在幼儿音乐教育中教师教育理念落后、教师技能不全面、教育模式传统和教材配备不能及时供给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利用奥尔夫教学法,在推广力度、教学设施、教学理念、师资培训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从而提高其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应用效率。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幼儿音乐教育;节奏;原本性

一、奥尔夫教学法的产生

奥尔夫于1895年7月10日出生在德国慕尼黑的一个军人家庭,因为父母喜爱艺术,奥尔夫从幼儿时期就开始接受艺术教育。父母并没有对他施加太大压力,而是给了他宽阔的艺术空间,让他在自由的空间里发挥自己作为一个幼儿对于艺术的想象。

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奥尔夫从小就对音乐和戏剧产生浓厚兴趣。奥尔夫很小的时候,就可以用玩具敲打地板为母亲“伴奏”,母亲很快发现了他音乐方面的天赋,但没有强迫他日复一日的进行钢琴训练,而是注重培养他的人文精神。母亲不仅教他钢琴演奏,还鼓励他发挥创造力,用自己谱写的“歌曲”和特殊的节奏感来表达内心的感受。家里总是充满着艺术和知识的自由气息,也正因这样宽松的童年学习环境,奥尔夫从不把自己禁锢在某一专业,而是对舞蹈、戏曲、舞台剧、文学、作曲、指挥等领域。

后来,奥尔夫建立了“京特学校”,尝试以节奏为基础,与舞蹈、语言结合起来进行音乐教育。这种新型的教育方式以幼儿音乐教育为主,取得了巨大成功。奥尔夫音乐教育也迅速发展,并被介绍推广到世界各地。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特点是回归自然、即兴创作、让所有学习钢琴的孩子摆脱枯燥无味的学琴状态,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钢琴。游戏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钢琴教师可以使游戏穿插到钢琴教学当中,让幼儿通过游戏学习枯燥无味的识谱、感受钢琴的发音原理以及钢琴的不同音区的音色特点。幼儿迅速的伸出右手食指点在无名指上,如此反复的利用游戏进行教学,能够提高幼儿的兴趣,使幼儿从枯燥难懂的理论中解放出来。

三、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运用在幼儿园舞蹈教学中的适用性分析

教学理念上遵循“参与性”,让幼儿主动自然地去感受、体会舞蹈。奥尔夫音乐教学理下的幼儿园舞蹈教学,摒弃传统的舞蹈教学模式,没有过分地追求舞蹈动作的技巧、柔韧度以及动作的单调模仿、重复,幼儿不再是被动的参与者,而是放松身心,将感受到的情绪与身体相融合,自然而然,由内向外地去体会的主动参与者,从而让幼儿身随心动地去感受最原始、最自然的肢体感觉。幼儿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占据了主体地位,处于一种主动学习的状态中,主动参与并享受参与其中的快乐,感受舞蹈的乐趣,充分热爱舞蹈。教学形式提倡“综合性”,让舞蹈教学过程多元化。

四、奥尔夫教学法在幼儿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奥尔夫教学法作为当代最先进、最有效的幼儿音乐教育方法之一,其教育理念引起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的兴趣,但这种教学法的应用情况并不广泛。大部分幼儿园教师只听说过奥尔夫教学法,并没有做过深入研究。

在教师技能方面,幼儿教师一般都具备弹唱和钢琴弹奏技能,所擅长的领域并不广泛,会间接对幼儿的音乐想象造成一定限制

在教学模式方面,许多教师采用传统方法教授幼儿音乐,即教师演奏,让学生一遍一遍地练习。这种方式非但没有使幼儿参与到教学中,还容易使幼儿丧失学习兴趣,背离了奥尔夫教学法的本意。

在教材配备上,也存在很大问题。贯彻实施奥尔夫教学法,应该有独立的音乐教室,外加足够的场地,教室里除了钢琴之外,还应配备有简单的奥尔夫乐器,如三角铁、响板、串铃等。但事实是,对于幼儿音乐教育,既没有较为独立的教室配备,又没有较为专业的奥尔夫教学法的教材。

五、奥尔夫教学法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优化应用措施

(一)在音乐教育中政府和教育部门应当加强推广力度

随着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音乐教育的认识也越来越全面,对幼儿音乐教育也越来越重视。但目前最严重的问题是我国音乐教育基础太薄弱。因此,政府要给予必要支持,加大宣传力度,让奥尔夫教学法在学校中逐渐普及,伴随着教学方法的普及,学校相应加大师资力量投入,与政府形成了一个良性的互惠体,共同提高我国音乐教育基础力量。只有这样,奥尔夫教学法才能得到强有力的推广和应用,其核心价值才能得到更广泛体现。

(二)完善幼儿音乐教育中的教学设施

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幼儿音乐教育中亦是如此。要想使奥尔夫教学法在中国得到普遍推广和发展,就要先解决音乐教育中的教学设施问题。

不同于传统的音乐教学法,奥尔夫教学法需要资金投入。政府可给予有力支持,在足够的场地上建立独立的音乐教室,购买一些奥尔夫乐器和可启发幼儿音乐头脑的书籍等。除了购买以外,教师还可与幼儿携手,共同制造一些简单的乐器,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创作出他们脑海中想象的音乐。同时,还能增强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节奏感。

(三)正确认识奥尔夫教学法的教学理念

对普通幼儿音乐教育工作者来说,他们本身的知识储备有限,要想正确解读奥尔夫教学法的教育理念,需要通过研读有关奥尔夫教学法的书籍,上网查询相关资料理解其教育理念。有条件的,可参加一些奥尔夫教学法讲解的培训,提高自己对于奥尔夫教学法的认识。

(四)以节奏为基础,以幼儿为中心进行幼儿音乐教育奥尔夫教学法强调幼儿要亲身实践,主动学习音乐

幼儿不同于成年人,其心智还不成熟,缺乏稳定性,不能像成年人一样能用抽象的思维学习音乐。教师应以引导为主,帮助幼儿建立节奏感,引导他们自己探索,发现问题,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幼儿对音乐产生了解。幼儿教师不应禁锢幼儿的思想,可灵活选用多种教学方式,如通过舞台剧演出、奥尔夫乐器演奏等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使幼儿可以将音乐与舞蹈、语言结合起来。结语作为一名奥尔夫教学法的实施者和推广者,要关注幼儿独特的个性,还要营造特色的个性课堂氛围,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幼儿情感、心灵、身体、智力等多方面的发展。通过以上策略,使奥尔夫教学法得到真正的优化应用,从而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找到学习音乐的乐趣。

六、总结

学前教育是幼儿启蒙教育,音乐教育是学前教育中至关重要的教育环节,对孩子的一生都有着重要影响。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融入到学前音乐教育中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篇11:奥尔夫教学法在音乐欣赏教学的应用

【摘要】随着当前人们对于学生综合素养培养的重视度,对于教师专业水平也相对关注。尤其是幼师,其处于学生的启蒙阶段,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十分深远。在我国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幼师多是用于引导学生进行人际交往,没有及时对学生的教学方面产生积极作用,从而限制了幼师的价值。这主要是因为幼师所受到的教育相对常规,缺乏一定的综合性。在目前,人们越加注重幼师的综合素养培养,自然在教学中也相对注重其音乐教学的质量。本文就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幼师音乐教学中的可行性进行阐述,希望能够为幼师的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幼师;音乐教学;可行性

自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引入中国以来,引起了诸多音乐教育工作者的关注。该种教学方式注重还原音乐本身,让学生切实参与到音乐的创作之中,并且尝试着表演,以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表演能力和学习兴趣。这是传统音乐教学中所不曾具备的内容。尤其是在以往的幼师培养中,其中虽然会包含一部分音?方萄У哪谌荩?但是均相对常规,多是注重提升幼师生的基本音乐素养,忽略了音乐的参与性。这样模式下所培养出来的幼师,无法将对音乐的积极性带至课堂,从而导致实际教学质量较差,难以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针对该种状况,不少学者提出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引入幼师教学之中,故而对其可行性进行研讨。

一、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介绍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由奥尔夫所创建的一种音乐教育体系,该种体系是当前音乐教育中最重要的体系之一。目前该种教学法已经广泛用于世界各国的音乐教学之中,且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成绩。其中以中小学和幼儿园应用相对广泛,能够从提高学生参与度的角度,来提升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从而使得学生更佳注重音乐课堂的开展。但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并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模式,而是一种教学理念,如果教师本身的解读存在差异,那么在整个运用过程中,就无法保证其效果。因此,当前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认为,要想保证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幼儿群体的运用,就必须要提升幼师对该种教学理念的认知,从而改善其教学方式。因此,每年我国的北京、上海、杭州等地,都会举办奥尔夫师资培训班,从而为一些需要深造的幼师提供培养平台。但是,该种培养模式局限性较强,无法达到对所有教师的理念引导。尤其是,作为幼师培养的教育机构,目前还在沿用传统的教育方式,盲目追求技能培训,忽略了能力的提升。针对该种现象,学者认为应当将奥尔夫音乐教学直接引入幼师培养课堂,从根本上提高幼师的音乐能力与教学素养,让其意识到音乐对于幼儿的作用,以及应当如何培养。自然,对于该种引入的可能性需要加以研究,方可实现应用的有效。

二、幼师生的音乐教学现状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实施可能

在当前的幼儿教育中,音乐往往被作为一种调节剂。教师没有意识到音乐也是学生所需要的素养之一。这使得幼儿音乐教育缺失。同时,很多幼师自身也缺乏专业的音乐素养,自然在引导力上不足。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幼师培养沿用的传统的教育培养模式,盲目地追求幼师生的教学技能,忽略了教学能力与素养的提高。这与我国素质教育背景下所提出的要求明显相悖。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其与素质培养保持高度一致,从而使得在整个运用过程中,能够提升幼师生自身的音乐素养与能力。在其体验到音乐所具备的益处后,在具体教学活动中,能够更加倾向于兴趣引导。同时,当前,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已经广泛渗透到我国的各个教育层次之中,这位幼师音乐教学的开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自然可行性较高。由此可见,对幼师音乐教学适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不仅可能,且必须。

三、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幼师音乐教育中的应用措施

(一)以实践为基础,了解学生的状况

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实际运用时,教师需要进入到幼儿园,从而了解幼儿的学习能力以及对音乐的看法。并且,结合不同区域背景下,经济文化的差异,对幼儿的智力与能力加以观测。并且以此为基础,制定符合幼儿需求的幼师培养策略。同时筛选出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在音乐教学中的需求与内容,并将之形成对应的教材,用于幼师培养。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让幼师认识到幼儿对音乐的看法以及其实际的学习能力,从而制定合理的教育策略,进而实施该种教学策略。也就是必须要让幼师了解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必要时,还需要让幼师了解,这样教的作用,方可从根本上改善幼师对幼儿音乐教学的认知。

(二)幼师生需要积极参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实践

当前奥尔夫音乐教学法逐步引入到幼师生培养的课堂之中。部分教师盲目的认知该种教学法,必须要保证每一堂课都设置得十分生动活泼,方可对幼师生产生良好地教学效果。事实上,音乐的本质并不是活泼与生动。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需要以音乐为基础,加入一些声势训练、节奏训练等,甚至可以加入游戏的环节,总之,需要提升幼师生自身对于音乐的学习兴趣,让其了解到音乐的好处。在具体的教学之中,其才能够将这种感受更好地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提高对音乐的兴趣。当然,在趣味的教学之中,教师的专业素养也可以得到提升。

四、结束语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作为一种先进的音乐教学理念,其目前被广泛的应用于中小学和幼儿音乐教学之中。但是,传统教学模式下所培养出来的幼师,其在音乐专业素养与教学能力上存在缺失,且对于该种教学方式缺乏体验与认知。因此,必须要从转变幼师培养模式的角度上来提升其专业素养与音乐素养。故而,对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可行性加以探讨十分必要。

参考文献: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论奥尔夫、柯达伊音乐教学法的借鉴意义 下一篇:学前教育钢琴教学中奥尔夫音乐教育的运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