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安全评估报告

关键词: 预警 评估 煤矿安全 管理

煤矿安全评估报告(共6篇)

篇1:煤矿安全评估报告

关于煤矿安全程度评估工作的报告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按照国家局《关于开展煤矿安全程度评估工作的指导意见》(煤安办字[2003]24号)文件要求,北京煤矿安全监察办事处组织北京市煤炭协会、中国地方煤矿工业总公司以及京煤集团公司等三家评估机构经过5个月的紧张工作,除8处停产矿井未评估外,已对辖区内206处煤矿进行了安全程度评估,占生产矿井总数的100%。现将评估工作总结报告如下:

一、高度重视,统筹安排

五月初,成立了由北京办事处主任李建伟任组长的北京市煤矿安全程度评估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由北京办事处、北京市煤炭管理办公室、房山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门头沟区煤炭管理办公室、京煤集团公司主要负责人及部分专家组成。针对北京市煤矿的实际情况,组织有关专家制定了《北京市煤矿安全程度评估办法》,并于5月23日与北京市煤炭管理办公室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煤矿安全程度评估工作的通知》(京煤安监字[2003]21号)。召开了由两区煤炭管理部门及京煤集团参加的动员会,传达了国家局领导对评估工作的重要指示,强调了煤矿安全程度评估工作的重要性,对评估工作做了整体部署。

二、精心组织,分步实施

1、学习准备阶段。针对评估工作时间紧、任务重的实际情况,委托北京市煤炭协会、中国地方煤矿工业总公司以及京煤集团公司三家评估机构对北京市的煤矿进行安全程度评估,为保证评估工作的质量,三家评估机构组织了精干的队伍,聘用了一些有技术专长、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涉及的专业有采煤、机械、电气、通风、煤矿管理等。组织评估工作人员认真学习了评估标准,为搞好评估工作打下了比较好的基础。

2、预评估阶段。2003年6月1至10日,为保证评估工作的顺利进行,由北京办事处组织各评估机构及煤炭主管部门,先从房山区和门头沟区各抽取了一部分煤矿进行预评估,以准确掌握评估标准,对评估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达到宣传的目的。

3、正式评估阶段。自6月10日至10月底。评估工作正式开始,评估组每到一乡(镇)先讲解评估标准,然后对一至二个煤矿进行评估,通报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下达整改意见,由各煤矿对照评估标准进行整改。中地煤公司评估77处乡镇煤矿,市煤炭协会评估124处乡镇煤矿,京煤集团评估5处国有煤矿,至10月底共评估煤矿206处,全部完成了评估工作。

4、评估总结阶段。按照总体安排,各评估机构完成了评估工作,向评估领导小组上报了206份评估报告,办事处对各评估机构上报的评估报告进行了认真的审核,确定评估机构打分的合理性,根据打分情况确定评估类别的合理性,对其中100多份不合格的评估报告责令评估机构进行整改完善,保证了评估工作的严肃性。12月10日,北京市煤矿安全程度评估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了全体会议,对照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第五号令《煤矿安全生产基本条件规定》,结合本市煤矿安全程度评估的实际情况,确定了煤矿安全程度类别,并且制定了《关于公布煤矿安全程度类别的通知》(京煤安监字[2003]55号),向市、区政府有关煤炭管理部门、京煤集团及各煤矿企业公布了煤矿评估的结果。

为保证评估质量和进度,办事处分别于8月4日、9月15日组织三家评估机构负责同志召开专题会议,总结煤矿安全程度评估进展情况及存在问题,推广好经验,好做法。山西晋城会议召开后,我们及时组织各评估机构进行了学习,要求各评估机构一定要认真落实会议精神,对煤矿的安全生产状况进行全面考察,要依据评估标准,客观地反映煤矿在评估中存在的问题,得出符合实际的正确结论,确保评估工作质量。要及时反馈评估结果,按照规定格式,将评估报告上报北京市煤矿安全程度评估工作领导小组,要求各评估机构必须如期完成煤矿安全程度评估的全部工作。

煤矿安全程度评估工作开展以来,各级政府给予了高度重视,北京市政府下发了京政办发

[2003]43号文件,明确要求每年要组织实施对各类合法煤矿的安全程度评估工作,对评估结果为安全较差或不合格的煤矿,按有关规定责令整改或停产整顿。门头沟区地方煤炭管理办公室组织全区煤矿企业负责人对煤矿安全程度评估标准进行了认真学习,对全区煤矿统一做了瓦斯鉴定;房山区安管局对煤矿作业规程的格式、内容做了统一要求,对乡镇煤炭管理部门提出明确要求,布署落实评估工作;两区煤炭管理部门组织所有乡镇煤矿与昊华公司救护队签定了救护协议;评估组每到一处,各乡都组织了由主管乡长参加的煤矿安全程度评估工作会,针对评估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措施,立即整改;通过煤矿安全程度评估促进了煤矿安全工作,提高了整体管理水平。

三、评估结果

截止10月底,经过三家评估机构的共同努力,除8 处停产矿井未进行评估外,完成了206处煤矿的评估工作,占生产矿井总数的100%,完成评估报告206份,其中A类矿井共49个,占23.8%,B类31个,占15.0%,C类90个,占43.7%,D类矿井36个,占17.5%。其中:门头沟区评估的66个煤矿中,A类矿井37个,占56.1%,B类矿井9个,占13.6%,C类矿井15个,占22.7%,D类矿井5个,占7.6%。房山区评估的135个煤矿中,A 类矿井9个,占6.7%,B类矿井22个,占16.3%,C类矿井73个,占54.0%,D类矿井31个,占23.0%。京煤集团公司评估煤矿5处,其中A类矿井3个,占60%,C类矿井2个占40%。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评估发现了一些共性问题:

一是乡镇煤矿安全生产基础工作还相当薄弱,还存在着安全管理机构不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落实,基础图纸资料不完善,规程不规范问题;二是矿界的问题,相当一部分乡镇煤矿存在着超层越界开采的现象,又不能及时测量,造成盲目开采,极易引起塌冒事故的发生;三是乡镇煤矿采煤方法相对落后,多数煤矿没有正规的采煤工作面,存在胡挖乱采的现象,支护质量差,存在着较大的事故隐患,顶板管理是乡镇煤矿安全管理的薄弱环节,也是造成顶板事故多发的原因;四是在现场管理方面,存在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的现象,比如井下吸烟的现象还相当严重;火工品管理没有落实“三对口”,放炮管理没有做到 “三人联锁放炮”和“一炮一签”,造成雷管和火药的丢失;五是通风系统不完善,局部通风不合理,出现串联风、循环风。有的煤矿没有独立的通风系统,而是用国矿的旧巷进行通风,多数矿没有测风记录,测风站也是刚刚建立,没有对全矿井的总风量进行测算;六是乡镇煤矿缺乏相应的技术人员。乡镇煤矿管理人员文化程度低,专业人员缺少,难以适应煤矿安全生产的需要;七是煤矿从业人员素质低,安全生产经验不足,人员流动性大,难以管理,切实提高职工素质迫在眉睫。

北京办事处近期召开北京市安全程度评估工作专题会,总结评估工作取得的经验:通过煤矿安全程度评估,有力地宣传国家的法律法规,提高了煤矿企业特别是乡镇煤矿经营管理者及从业人员对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提高了煤矿安全管理水平和安全生产条件。加快了煤矿企业引进人才和引进技术的步伐,增加了经济效益,在煤矿营造了安全生产的氛围,推动了煤矿企业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减少一般事故,遏制重大事故的发生,使煤矿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得到好转。同时对今后的整改工作提出如下要求:

1、评为A、B类的煤矿,要进一步提高和改善安全生产条件;评为C类的煤矿,对照存在的隐患,要立即进行整改。

2、由于存在严重安全隐患评为D类的煤矿,要立即停产整顿,经区煤矿安全管理部门验收合格方可恢复生产,对拒不整改或在规定期限内整改不合格的,由区政府予以关闭。

3、由于有关证照到期评为D类的煤矿,要立即停产,待相关手续办理齐全,经区煤矿安全

管理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生产。

4、由于百万吨死亡率超过3评为D类的煤矿,事故后有关部门已经检查通过的,煤矿企业要进一步整改,区煤矿安全管理部门要加强监管。

5、煤矿安全程度评估实行动态管理。2004年,煤矿安全监察部门和市、区煤矿安全管理部门要重点加大对C、D级煤矿的监察和监管力度;并将组织兼职煤矿安全监督员对A、B类矿井进行抽查,抽查中,对于存在重大隐患的矿井要根据情况予以降级。

篇2:煤矿安全评估报告

全风险辨识评估及安全风险分级告报

一、企业概况

肃南县西大口煤炭有限责任公司西大口煤矿位于肃南县大河乡境内,属资源整合矿井, 由原肃南县大河煤矿和肃南县西大口罗其生煤矿整合而成。整合后设计生产能力为15万吨/年,核准为露天开采,矿区面积1.202平方公里,保有储量138.54万吨。位于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外,该矿于2014年4月16日正式开工建设,2015年7月底完成建设,2015年8月3日由省安监局批准进行联合试运转,2016年6月通过安全设施核查和职业病防护设施验收,2016年9月完成综合竣工验收。现已取得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工商营业执照和矿长安全资格证等证照,各类证照齐全有效。

煤矿实际投资人廖美助,法定代表人、矿长朱梓銮。采矿许可证证号C***123856,有效期自2015年2月11日至2020年6月11日;营业执照号(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620000MA71H06J73,有效期自2016年5月5日至2036年5月4日;安全生产许可证号(甘)MK安许证字„2016‟X0291Y,有效期自2016年11月21日至2019年11月20日;主要负责人证号***813,有效期自2016年9月30日至2019年9月30日。

二、背景来源

根据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安委办„2016‟11号)、等文件精神,公司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按照国务院和省厅文件要求,结合矿井自然安全条件和生产系统现状,全面、系统对公司所属区域矿井重大危险源、隐蔽致灾因素、生产作业中的关键环节等方面进行安全风险普查、辨识、评估、分级,建立了安全风险数据库,积极开展安全风险管控工作,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二、危险和有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2.1 主要危险和有害因素识别辨识与分析

根据露天煤矿地质资料、项目实际建设方案、企业安全管理及工作环境恶劣、生产过程复杂的特点,并结合煤矿露天采矿工程最常见的事故类型、伤害方式、事故概率统计等相关资料,本次验收评价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全面性的危险和有害因素辨识原则,采用露天采矿工程常见事故类型进行危险和有害因素的辨识。

露天煤矿存在的主要危险和有害因素有:露天采场边坡失稳造成的坍塌、滑坡及放炮等十余项之多,由于露天煤矿生产自身的特点,其危险和有害因素具有普遍性,故本次验收评价认为,该露天煤矿在生产过程中也存在16种主要危险和有害因素。

危险和有害因素是指那些破坏环境并危及人类生活和生存的不利因素。危险、危害因素分析是安全评价的基础。现将该露天煤矿在露天采矿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危险和有害因素的产生原因、事故后果分析如下。

2.1.1 滑坡和坍塌 1.滑坡和坍塌的后果

露天边坡失稳会造成边坡滑坡和坍塌,其结果不仅使露天采场工作面的采、挖、装、运设备和人员的生命受到威胁,而且存在使采、挖、装、运设备被掩埋的危险,更严重的是大量坍塌使剥离量骤增,增加采矿成本。因此,边坡滑坡和坍塌是露天采区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危险源,必须重点防范。

2.滑坡和坍塌的原因

由于地质构造的影响,可能诱发局部或大面积滑坡。造成滑坡和坍塌的主要原因是:

⑴台阶高度过高,不符合《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

⑵台阶坡面角过大,不按设计要求留设坡面角; ⑶不按作业规程操作,违章作业,形成大的伞檐,易发生坍塌事故;

⑷地质条件变化时,台阶坡面角没有及时进行调整; ⑸气候因素:暴风雨、暴风雪使边坡上方的工作帮和非工作帮截水沟渗漏,导致泾流渗入边坡使岩层稳定性减弱,导致边坡失稳;

⑹由于非工作帮风化时间较长,疏于管理,没有经常清理浮石,在加之雨水的冲刷,造成边坡失稳;

⑺边坡管理工作不到位,没有专人负责边帮管理; ⑻采场或排土场出现滑坡、坍塌征兆时,未及时发现或采取措施;

⑼接近边坡开采时,没有按设计要求采用控制爆破技术,严格控制台阶高度和边坡角。

3.滑坡、坍塌的危险性分析

现场和资料查看,该矿煤层顶板为灰白色粗-细砂岩、灰黑色粉砂岩,底板为深灰色粉砂岩,顶底板岩性软弱,岩石力学性能差,水平层理及缓波状层理发育,另外,由于西大口煤矿深部为原井工开采的采空区,又采用中深孔松动爆破,爆破作业和井工开采破坏了部分岩体的稳定性,故在开采过程中,如不按规程、规范要求的台阶高度及坡面开采,则有可能由于边坡失稳而导致滑坡、坍塌的发生,因此滑坡、坍塌是该矿的主要危险和有害因素之一。

2.1.2 爆破伤害

爆破是露天煤矿采剥过程中的主要工序之一,爆破伤害是指由于爆破作业引起的伤亡事故。

露天采场采用中深孔松动爆破法进行采剥作业,在爆破作业过程中,稍有不慎或使用、管理不善,违章操作,就易发生爆破伤害。

1.爆破伤害的后果

爆破飞石毁坏设备,砸伤人员; 2.爆破伤害产生的原因

⑴爆破时未能彻底清理现场,撤出全部人员和设备设施到安全警戒线以外,爆破危险区边界和影响区域未设警戒;

⑵处理残(盲)炮方法不当或未处理; ⑶打残眼或违章操作;

⑷爆破时使用不合格或过期变质失效的雷管、炸药;

⑸爆破过程中出现意外情况等。3.爆破伤害的危险性分析

松动爆破是该矿山的主要采剥方式,矿山每年要消耗一定量的炸药、雷管,爆破作业过程中的爆破飞石砸伤人员及爆破现场管理不善而引起的爆破伤害。故爆破伤害也是该矿存在的主要危害之一。因此,必须加强爆破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教育,避免违章作业,认真做好爆破警戒工作,是预防事故的有效措施。

2.1.3 火药爆炸

火药爆炸是指火药、雷管及其制品在生产、加工、运输、贮存中发生的爆炸事故。

1.伤害的后果

人员伤亡或设备设施损失。2.产生的原因

⑴爆破器材在运输、贮存和加工过程中受到撞击、挤压或遇到明火发生爆炸;

⑵雷管与炸药混合存放;

⑶库房内使用明火或照明设施引发的明火; ⑷库房没有采取防雷防静电措施;

⑸穿带铁钉的鞋或由化纤衣服等引起的静电火花; ⑹外部大火;

⑺不了解炸药性能,磨擦、折断、揉搓炸药; ⑻未用完的引药(雷管)和炸药未能作分离处理。3.危险性分析

该矿山爆破作业委托给肃南县民爆公司进行爆破,矿区没有设臵爆破器材库,使用的爆破器材由肃南县民爆公司在爆破作业前,采用专用车辆运输至爆破现场,因此存在爆破材料在运输、使用过程中受外力挤压和冲击的危险因素,遇到明火有发生火药爆炸的可能性。

2.1.4 水灾

西大口煤矿水灾主要来自雨季洪水和采场内渗水。当露天采场排洪设备、设施排洪能力不足,就会发生水灾。

1水灾的后果

⑴破坏采场边坡的稳定性;雨水冲刷和渗漏是边坡滑动的一个主要因素,同时降低了岩体的内摩擦角和凝聚力等物理力学性能,从而削弱边坡岩体的抗剪强度。大面积的滑坡可能切断采场内的运输线路并掩埋作业区,使生产中断,造成安全事故;

⑵可能淹没、毁坏办公生活区、采场设施、设备等,也可造成人员伤亡事故。

⑶发生泥石流。2水灾发生的原因 ⑴场区处在洪水淹没区;

⑵缺少防洪、排涝设备、设施或发生故障; ⑶汛前没有及时清障或做防汛准备; ⑷场区内排水设施设计不合理; ⑸场区内排水系统出现故障;

⑹管理不善,发现排水不畅未采取防范措施等。

以上这些危险有害因素的存在与出现,就有可能造成水灾,导致人员和财产的损失。

⑶水灾的危险性分析

西大口煤矿水文地质类型为中复杂,属干燥草原性气候,采场处于山区前沿地段的山谷地带,突发性暴雨时有发生,如果防排洪设备、设施排洪能力不足,或采场内排水设备设施不完善,都会造成水灾,所以,水灾也是西大口煤矿的危害之一。

2.1.5 机械伤害

机械伤害也是生产中最常见的危害之一。主要包括机械设备运动(静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夹击、碰撞、剪切、卷入、绞碾、割、刺等伤害。机械伤害是西大口煤矿生产系统中最常见的伤害之一。西大口煤矿的各种机械设备都可能造成机械伤害。容易发生事故的机械设备包括:运输机械、装载机械、采掘机械和空气压缩机等。

1.机械伤害后果

机械伤害主要表现在操作机器设备、移动设备、机械运输、在机械周围工作时,由于工作场所狭窄、操作不慎和违章违规操作等,很容易造成人员伤亡事故,其后果如下:

⑴工人肢体与运动部件接触而被擦伤; ⑵肢体绊卷到机器轮子而造成人员伤亡;

⑶由于机械设备设计和制造上的缺陷(如强度不够、刚度不够、制动器及控制缺陷等)而发生机械设备失控、部件脱落而造成人员伤亡,严重时会损坏供电等系统,从而造成

其它事故发生;

⑷采、装、运等机械设备运转部位夹人、擦伤、卷伤等,可造成人员伤亡及损坏设备的损失。

2.机械伤害的产生原因

矿山造成的机械伤害事故,主要是由于人的违章指挥、违章操作造成的。常见的原因有:

⑴违章操作,没有穿戴或穿戴不符合安全规定的劳动防护用品进行操作;

⑵机械设备安全防护装臵缺乏或损坏、被拆除等,导致事故发生;

⑶操作人员违章作业或疏忽大意,身体进入机械危险部位;

⑷在检修和正常停运时,机器突然被别人随意启动,导致事故发生;

⑸在不安全的机械上停留、休息,导致事故发生; ⑹安全管理上存在不足。3.机械伤害的危险性分析

据有关资料表明,在操作机器、移动设备以及在机械周围工作时,发生的事故占伤亡事故的第三位。虽然生产机械设备自身通常不会造成群死群伤的恶性事故,但对个体会造成伤亡,必须通过合理设计和安装、严格管理等措施加以预防和控制。

西大口煤矿机械设备是开采生产的主要承载体,机械对其操作者和周围人员造成伤害的可能性很大;现场运转设备防护罩(栏)部分不完善,机械设备操作维护与检修及开停

车顺序不合理,缺少操作标志牌,容易引起较为严重的机械伤害事故,因此对作业人员进行操作规程培训,使他们获得必要的自我防范及防护能力,树立良好的安全意识,自觉遵守操作规程,是非常必要的。同时,进行必要的技术检查和维护,以确保任何外漏的转动部件都得到妥善的防护,机械的安全防护设施完好无缺陷,也是预防该类事故发生的必要手段。

2.1.6 加油站火灾爆炸危害 1.发生加油站火灾爆炸危害的原因

加油站是露天矿山燃料供应的主要设施,由于柴油、汽油属易燃、易爆品,也是矿山重点危险源,其主要事故因素如下:

⑴加油站所配备的消防器材、设施不符合防火、防爆和阻燃要求;

⑵加油站设备设施漏油,遇到明火引燃油料; ⑶加油时遇到明火;

⑷加油站附近使用乙炔和氧气(电)焊接时,未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⑸加油站及设备设施未安装接地装臵或失效。2.加油站火灾爆炸危害危险性分析

该矿设臵有加油站,采场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油品使用量大,如果加油站接地设施、消防设施不完善,遇到火源,有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的可能。故加油站火灾爆炸危害也是西大口煤矿的危险、危害因素之一。

2.1.7 压力容器爆炸

矿山企业使用压力容器的场所主要有空气压缩机,如果不能安全使用,往往会发生爆炸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设备损失。

1.压力容器爆炸的后果 ⑴造成人员伤亡; ⑵损坏设备及地面建筑; ⑶造成矿山工作面停工停产。2.压力容器爆炸事故的主要原因

⑴压力容器运行时安全阀的阀杆关死,安全阀排气孔堵塞,释放压力整定不合适,安全阀失效等,造成压力容器在高压下运行,可能引起爆炸事故;

⑵压力容器受到机械损伤,在高压下发生爆炸事故; ⑶压力容器遇到突然撞击或遇到高温而发生爆炸; ⑷未制订安全操作规程或操作人员违章操作,引起超温、超压;

⑸压力容器未经过压力检测检验合格就投入使用或未按规定进行定期检测检验

⑹管理不善或操作人员不具备特种作业资格而进行操作。

3.压力容器的危险性分析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西大口煤炭有限责任公司西大口煤矿配备有空气压缩机,空气压缩机的储气罐额定压力为1.2Mpa,具有较大压力,如果管理不善,则可能造成爆炸事

故。所以,压力容器爆炸危险是西大口煤矿另一危险、危害因素。

2.1.8 车辆伤害

西大口煤矿运输道路条件差,工作环境复杂,故极易发生汽车运输事故。

1.车辆伤害的后果

⑴运输车辆损失、人员伤亡;

⑵车辆相互碰撞,影响矿山正常生产。2.车辆伤害的产生原因

车辆伤害产生的原因很多,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⑴运输车辆自身故障,未及时修理,在运行过程中发生事故(如重载车辆下坡刹车失灵等);

⑵司机违章操作,不遵守交规造成运输事故; ⑶运输道路路况差,道路曲率半径<10倍轴距,盘山道路坡度过大,造成失控事故;

⑷运输车辆超载、超重;

⑸在扬尘、沙尘暴天气未能开启防雾灯,在暴雨、暴风雪天气未在车辆轮胎上装防滑链;

⑹选用无前后双制动的汽车型号,或虽为双制动车辆,但由于车辆陈旧或带病运转,特别是车辆进入采场前未进行严格检查;

⑺无视单、双面装车作业,装矿汽车未按挖掘机司机指令进入作业区,或在装车时,驾驶员擅离驾驶室检查、维修

车辆;

⑻装车时,驾驶员将头和手臂伸出驾驶室;

⑼在道路急转弯和大下坡处未设臵明显标志;急转弯和下坡路段快速行驶等。

3.车辆伤害的危险性分析

西大口煤矿煤(岩)拉运和材料运输均采用汽车运输,矿山运输量大,运输车辆载重量大,部分运输道路路况差,坡度大,露天采场运输道路条件差,故如果运输车辆的保养不及时,在雨雾天行驶,由于视线受阻,会车时极易发生碰撞、翻车等事故,车辆伤害也是该矿主要的危害之一。

2.1.9 火灾

西大口煤矿火灾主要是加油站、堆煤场、排土场、井工采空区及场区其他可燃物、采、装、电气设备等受到外来热源(如照明、明火等)的作用而形成的火灾。可能发生火灾的地点为:加油站、堆煤场、排土场、井工采空区、变压器、配电室及生活办公区等。

1.火灾的后果

⑴造成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

⑵火灾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造成人员窒息中毒。2.火灾发生的原因

⑴井工开采形成的采空区未全部冒落压实或采空区封闭不严,存在漏风,发热着火,引起的火灾;

⑵加油站油料泄漏,消防设施配备不足等,遇到明火引起的火灾;

⑶存在明火。冬天工作人员在禁止烟火处使用煤炉、电炉、灯泡取暖等违章作业,或电焊、氧焊使用不当引起火灾;

⑷机械磨擦及物体碰撞产生火花引燃可燃物,引起火灾; ⑸雷电引起的火灾; ⑹电气设备引起的火灾。3.火灾的危险性分析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西大口煤炭有限责任公司西大口煤矿所采煤层为原地下开采所遗留的煤层露头部分,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原井工开采采空区残留煤层的揭露,采空区有发火的可能。另外,该矿建有变电所、配有较多的采、装、运设备,变压器、配电室及采、装、运设备、堆煤场、排土场等都有发生火灾的危险,如果变压器、配电室及采、装、运设备等处安全消防设施不到位、管理不尚或处理不当,则有可能造成机械设备和电气设备火灾,堆煤场采出的原煤,排土场混入的原煤,如果堆放高度过高,使其温度不能及时散发,降温防火措施不到位,经过一段时间后,都有发生堆煤场及排土场原煤自燃的可能。如果作业人员缺乏必要的安全防火常识,部分岗位缺失、安全管理水平低、措施不完善,所以,有发生火灾的危险,如果采空区管理不到位或处理措施不当,则有可能发生煤尘自燃,造成人员烫伤、烧伤和中毒窒息事故。故火灾危害是西大口煤矿又一危险因素。

2.1.10 高处坠落

西大口煤矿人员和采装运设备在台阶边缘行走或作业时,极易发生高处坠落;作业人员在工作面清理浮石,如果

防护设施不全,极易造成高处坠落而引起人员伤残或伤亡事故。

1.高处坠落的主要原因

⑴没有按要求使用安全带、安全帽或二人同时使用一条安全带;

⑵没有按要求穿防滑性能良好的软底鞋;

⑶高处作业时使用的安全保护装臵不完善或在缺乏保护装臵情况下违章进行作业;

⑷工作责任心不强,主观判断失误; ⑸工作人员疏忽大意,疲劳作业; ⑹高处作业安全管理不到位; ⑺照明不良,工作环境恶劣; ⑻违章操作;

⑼在坠落危险地点没有醒目的警告或喷漆标志等。2.高处坠落的危险性分析

西大口煤矿采场存在落差较大的设备和平台,操作平台及人行道坡度较大;局部有高处坠落危险的地方没有安装防护栏、没有醒目的安全标志,设备的安全操作、维护和管理措施也不到位,标志不明显。再加之生产场地部分设备距地面较高,在巡视或维修设备的过程中容易造成人员滑落。有发生高处坠落的可能,造成设备损坏和人员的伤亡。所以,高处坠落也是西大口煤矿的危险之一。

2.1.11 物体打击

在露天采剥生产过程中,存在砸伤危险性,这些危险主要包括:在采剥面清理浮石过程中浮石、浮渣掉落砸伤人员和设备;铲装过程中大块煤岩滚落或滑落砸伤人员和设备;煤岩、工具、坠落物的砸伤等。

2.1.12 其它危险和有害因素 1.电伤害 ⑴电伤害的后果:

①人员电弧灼伤、触电死亡;

②电气设备如果长期过负荷运行,会产生大量热量,引发火灾事故;

③电气设备内部绝缘损坏,保护监测装臵失效,将会造成火灾;

④雷电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等。⑵电伤害的产生原因:

电伤害的产生的主要原因,除了环境恶劣的客观原因及设备缺陷、设计不周等技术因素外,大部是由于违章指挥、违章操作引起的,常见的有:

①使用绝缘不合格的电工工具;

②没有定期进行检修、维护和保养,使线路磨损、压破绝缘层造成电气设备外壳带电,设备缺少漏电和接地保护等防护装臵;

③带电进行检修、维护,绝缘胶鞋破损,操作者身体或工具碰到带电线路上;

④缺少标志或标志不明显,电气作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存

在漏洞;

⑤工作人员擅自扩大工作范围或非电工进行电器操作; ⑥在特殊工作场所不使用安全电压照明;

⑦电气作业裸露的带电体没有防护,在潮湿地区工作不穿绝缘鞋,无绝缘垫,无监护人;

⑧雷电保护设施没有或有缺陷;

⑨没有设臵必要的安全技术措施(如漏电保护、安全电压等)或安全措施失效;

⑩没有严格执行停送电制度和工作票制度。⑶电伤害的危险性分析:

矿区用电主要是机修、办公和生活照明等,防生产生活用电造成的人员触电及其它用电事故的危险,将是西大口煤矿的重点。

2.粉尘危害

粉尘危害主要是凿岩、爆破、运输、装卸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生产性粉尘。操作人员长期吸入含尘空气,就会造成肺部组织纤维化、硬化,丧失呼吸功能,导致尘肺病。粉尘还会引起刺激性疾病、急性中毒或癌症。在高粉尘环境下作业,会造成操作失误,造成其他伤害事故。故粉尘危害是西大口煤矿又一主要危险和有害因素。

3.噪声危害

噪声危害主要是露天采区在凿岩、爆破、铲装、运输过程中的噪声,噪声是露天采区开采过程中的一种职业危害。噪音危害的后果是操作人员长时间在噪声环境下工作,可能引起职业性噪声耳聋或引起神经衰弱、心血管疾病等,同时

也会使操作人员的失误率上升,降低劳动生产率,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严重的会导致事故发生。故噪音危害是西大口煤矿的另一危险、危害因素。

4.大风危害

该矿区春季多风,对矿山采剥、运输造成一定影响,还可能对矿山生活住房和供电线路及地面其他设施造成破坏,并可能进一步导致伤害事故的发生。

5.雷电

西大口煤矿属干燥草原性气候,在夏季雷雨季节,矿山的较高建筑物、通讯设施等部位若避雷设施缺乏、失效以及不足等,可能发生雷电伤害事故,损坏矿山建筑,伤害矿山工作人员。

6.冰冻危害

西大口煤矿地处我国西北地区,天气较为寒冷,露天作业,难以采暖保温,如不采取措施,人员有被冻伤和设备被冻坏的可能,再加之采场内部分边坡的渗水,容易冻结成冰,甚至蔓延至采场道路,形成冰面,给采场运输造成一定的现象。

7.人的行为性危险

据国内外大量的调查统计表明,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而导致的事故占事故总数的70~90%以上。美国工程师海因里希经过大量的研究,认为存在着“88:10:2”规律,即在100起事故中,有88起纯属人为引起的,有10起是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造成的,只有2起是人难以预防的,即所谓“天灾”。同样,煤矿行业80%以上的事故都是出于现场管理和职

工违章造成的。

⑴管理者素质及对安全的重视程度

西大口煤矿生产技术人员及安全管理人员虽有从事露天矿生产的经验,但仍存在安全生产经验不足,故领导安全生产和处理露天矿事故的能力较弱。因此,管理者对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也是引起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⑵人的生理原因

主要是指职工的反应速度,手脚灵敏程度以及视力、体力等能否适应工作的需要。其中还有因长时间工作过度疲劳或者睡眠不足,身体欠佳等,在操作时表现为力不从心,失去配合,操作失误而造成事故。

⑶人的素质原因

露天采场作业人员技术素质不高,操作技能差,缺乏安全意识,再加之工人为了自身经济利益而违章作业,给安全生产、改善安全环境带来了更大的困难,从而导致安全工作的恶性循环。

8.安全管理缺陷

如果矿山安全管理机构建立不全,人员配备不齐,安全生产责任制和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建立不全,责任不明确,落实不到位,安全管理人员经验不足,领导安全生产和处理露天矿事故的能力不强,管理者对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违章指挥,安全防护设施、应急设施和安全警示标志缺陷等,都是引起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以上8种危险,危险和有害因素在露天采区均不同程度的存在,虽然这些危险和有害因素一般不会造成重大事故,但却不能麻痹疏忽,而应防患于未然,积极采取切合实际的措施予以预防和控制。

2.2 重大危险源识别

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超过临界量的场所和设施,以及其他存在危险能量等于超过临界量的场所和设施。其中生产场所是指危险物质的生产、加工及使用等的场所,包括生产、加工及使用等过程中的中间贮罐存放区及半成品、成品的周转库房,而贮存区是指专门用于贮存危险物质的贮罐或仓库组成的相对独立的区域。

本次评价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l8218-2009)对该项目爆破材料的贮存和柴油进行辨识,结果如下:

根据《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的规定,爆破材料库构成重大危险源的条件是:工业炸药临界量大于或等于10t。该建设项目建成投产后,矿山爆破工作承包给肃南县民爆限公司进行爆破,矿山未设臵爆破器材库,矿山不储存爆破器材,所使用的爆破器材由肃南县民爆限公司在爆破前按照使用量配送,剩余部分回收至民爆公司管理。

该建设项目机动车辆使用的燃油大部分为柴油,但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l8218-2009)的规定,其柴油不在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申报的范围内。

由上可知,肃南县西大口煤矿区域内不构成重大危险源。

三、安全风险分级

篇3:煤矿安全评估报告

煤炭行业是高危行业, 确保安全生产是煤炭企业实现绿色开采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井下生产环境的监测监控是矿井安全生产预防事故的主要措施之一, 也是现代化矿井管理的重要标志[1]。当前, 我国大中型国有煤矿信息化建设比较完善, 已经实现了宽带以太网下井, 建立了煤炭企业井上、井下生产的信息高速公路。利用以太网光纤作为传输信道, 大量井下安全监控系统得以在一个统一的平台上部署, 全自动地监视井上、井下生产区域环境参数和关键设备, 实现了全矿井生产过程自动控制及信息化管理, 调度室的装备也实现了数字化[2,3,4]。以山西潞安矿务局屯留煤矿为例, 屯留煤矿采用了先进的工业以太环型网络, 实现了煤矿生产的安全监测监控、生产过程监测监控自动化。井下目前有瓦斯抽放监控系统、环境安全监控系统、人员定位系统等14个监控系统, 而且子系统的数目还在随着生产的需求不断地增加。调度室的监控中心采用B/S结构对监控系统数据进行实时监控。

然而, 通过对煤炭企业的调研和与其进行交流, 我们发现随着我国大中型煤炭企业越来越多井下安全监控系统的安装使用, 又出现了很多新的问题:①各监控系统表示层都需实时监控, 随着监控系统越来越多, 急需将各监控系统整合在一个统一的平台进行统一监控;②由于矿山信息所具有的“四多五性”特点, 需建立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规范这些数据为各系统间整合提供一个统一的数据接口;③“信息孤岛”严重存在, 各监控系统间需建立一个统一的软件接口, 实现信息共享。

所以, 大量监控系统在一个统一的数据平台下的整合、协同和海量监控数据的进一步有效使用将会成为煤炭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的重点。

引入SOA的思想, 以Sun公司的JBI (Java业务集成) 为基础, 基于已有的安全生产监控系统构建一个统一的安全生产信息平台, 并利用信息融合技术在平台上建立煤矿井下安全评估系统。

1 面向服务架构的SOA

1.1 SOA定义

2002年12月, GartnerGroup根据Web服务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提出了SOA这一术语并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GartnerGroup从组织方式层面对SOA进行了定义: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是一种客户机/服务器软件设计方法, 其中应用由软件服务和软件服务使用者组成 (也称为客户机或服务请求者) [5]。在当前的SOA的设计思想中, 企业服务总线ESB (Enterprise Service Business) [6,7]是其核心技术并为其实现提供了基于中间件技术基础架构。通过设计工具、定义服务间交互和规则, ESB为部署和发现服务提供了运行时环境。JBI的提出是基于面向服务体系提倡的方法和原则, 当前版本 (1.0) 是2005年8月通过的JSR (Java规范需求) 208定案。JBI已经成为商业和开源界都欢迎的基于Java的构造ESB架构的标准。

1.2 JBI

2005年8月, Java社区JCP组织提出了JBI规范[8]。JBI为SOA定义了面向服务集成总线和构建架构的核心, 同时它对公共消息总线服务、插件式组件接口, 以及服务组合描述机制等进行了标准化。JBI是面向服务集成的标准元容器, 允许多种第三方插件式组件嵌入;另一方面, JBI提供了一个通用的消息基础架构, 使得业务集成和服务通信通过抽象的服务模型进行交互, 实现组件之间的松耦合。如图1所示, JBI主要由四部分构成:JBI运行时环境 (JBI Runtime Environment) 又称为JBI元容器 (JBI meta-container) 、服务引擎SE (Service Engines) 、绑定组件BC (Binding Components) 和归一化消息路由器NMR (Normalized Message Router) 。

(1) JBI运行时环境

JBI运行时环境托管了两类不同的插件组件, 一种是提供或使用服务的组件, 我们称之为服务引擎;另一种是提供对JBI运行时环境外部服务访问的组件, 我们称作绑定组件。它们使用基于WSDL (Web Services Description Language) 2.0服务模型进行交互。

(2) 服务引擎

服务引擎托管部署的服务, 负责实现业务逻辑和其它服务, 在其内部可使用多种技术和设计模式。服务引擎组件可提供数据传输和转换这种简单的基础服务, 也可实现WS-BPEL实例这样复杂的业务处理。

(3) 绑定组件

绑定组件为JBI环境外部的服务消费者和提供者提供与JBI环境内部服务引擎的互联, 同时它也提供JBI环境内部服务间的访问。它专用于特定的外部协议, 如SOAP、JMS等。这使得任何JBI组件能够通过部署到JBI运行时环境的绑定组件使用任意协议进行传输而不必单独在业务逻辑中实现这些协议。

(4) 归一化消息路由器

在JBI运行时环境内只有归一化消息路由器 (NMR) 一个核心, 而其它的组件都是可插拔的。NMR基于WSDL提供了主要的消息传输中枢, NMR为部署在JBI运行时环境中的服务引擎组件和绑定组件间的消息传递提供松散耦合。服务需要有聚合业务处理的接口, 每个业务处理由零个或多个消息组成。而一个接口有一个或多个传输级绑定。

JBI标准的归一化消息是一个XML文档, 包含有两个部分:抽象的XML消息和消息元数据 (指消息上下文数据) 。消息元数据允许外部信息和某一正同时被插件式组件和系统组件处理的消息之间发生联系。当消息在JBI环境中移动时, 元数据能够影响消息的处理。

2 基于SOA的煤炭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平台

煤炭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平台不单是一个独立的技术上的实现, 而是一个全面的、协同合作的解决方案。通过构建多层次的应用集成基础框架, 结合目录服务、MDA和BEPL等技术模型, 实现安全生产各监控应用系统、数据资源的无缝集成, 并将其融入到煤炭企业的业务流程中去, 如图2所示。

(1) 应用系统

应用系统由垂直应用系统和水平应用系统构成。垂直应用系统是非SOA技术构建的矿井安全生产监控应用系统, 采用SOA技术为水平应用系统提供粗粒度应用接口服务并发布到信息集成平台, 供水平应用系统或上级应用系统使用;通过综合数据库的数据对象服务, 实现水平应用系统共享垂直应用系统的数据。水平应用系统采用SOA和基于构件的技术构建应用系统, 通过垂直应用系统提供的粗粒度服务接口和数据连接接口, 访问垂直应用系统综合数据库, 同时它们也将应用接口服务发布到信息集成平台, 供其它水平应用系统使用或供上级应用系统使用。

(2) 基于SOA煤炭企业安全生产应用集成基础平台

集成基础平台主要包括业务流程集成和业务数据集成, 将各个系统集成到一个统一平台上, 彻底消除了“信息孤岛”。

业务流程集成主要通过平台的业务组合服务框架对煤炭安全生产各应用系统的服务进行编排, 实现矿井安全生产业务流程集成;另外, 将其与整个煤炭企业的协同服务框架相结合, 使其融入到整个煤炭企业业务流程中去。

业务数据集成通过集成平台中的数据访问服务来实现, 采用中心模式和对等模式相结合的数据共享模式。中心模式的数据共享, 以综合数据库为中心, 实现各个应用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和同步。而对等模式的数据共享, 应用系统的数据变化, 会发布到业务整合平台, 其它应用系统和综合数据库向业务整合平台订阅数据, 并增加或更新相应的数据内容, 从而实现应用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和同步。

(3) 数据资源虚拟化

集成基础平台提供统一的数据访问中间件建立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规范各系统访问数据的统一接口。接口间通信是基于SOAP协议的XML消息, 消除了煤炭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平台中各水平系统和垂直系统数据访问的复杂性。

3 基于数据融合井下安全评估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煤炭企业井下多种环境因素都对其安全生产构成严重影响。由于井下生产环境复杂, 监控数据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不确定性、不完备性甚至不可靠性, 而且所监控的环境参数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用精确数学方法描述他们之间关联的做法很困难。所以在井下安全评估系统中引入D-S (Dempster-Shafer) 证据理论, 利用它对不确定性对象具有比较准确的判断这一优点就可以获得对井下生产环境状况的近似评估与预测。为矿井生产环境安全状况提供智能分析与辅助决策。

3.1 系统设计

煤矿井下安全评估系统是煤炭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平台中的水平系统。系统利用信息平台中所提供的粗粒度服务接口获得井下环境监控数据, 利用基于D-S证据理论的信息融合技术, 通过信任级融合与决策级融合, 最后得出对井下环境的评估。系统模型如图3所示。

3.2 基于D-S证据理论数据融合

(1) D-S证据理论基础

D-S理论是基于证据理论的一种推理方法。该方法解决了概率论中的两个难题:一是能够对“未知”给出显式的表示;二是当证据对一个假设部分支持时, 该证据对假设否定的支持也能用明确的值表示出来。

根据D-S证据理论, 我们首先选取安全生产环境参数, 它是关于环境评估命题的相互独立的可能答案或假设的一个有限集合, 我们定义为:Θ={f1, f2, …, fn}。集合中各元素代表影响安全生产环境因素的穷举集合, 且各元素是相互独立的, 在本系统中我们从安全生产信息集成平台中选取CH4, CO, NH3与风速 (SW) 参数。

定义1 对于Θ的幂集2Θ, 有函数m:2Θ→[0, 1]且满足:

m (ϕ) =0 ∀A∈2Θm (A) ≥0 (1)

AΘm (A) =1

则称函数m (A) 为ΘA的基本概率分配函数 (BPA) 。

(2) 信任级融合

信任级融合主要决定基本概率分配函数中焦点元素的权重, 权重反映了此焦点元素在决策级融合中的重要程度。

假设证据mp, 其在所有证据中的相似度为sp。则证据mi的支持度定义为:

Sup (mi) =i=1qspi=1, 2, , q (2)

mi的权重为:

Crd (mi) =Sup (mi) i=1qSup (mi) (3)

i=1qCrd (mi) =1

(3) 决策级融合

根据Dempster的合并规则, 根据其权重对证据进行归并:

k=AiBjm1 (Ai) m2 (Bj) (4)

3.3 实验结果

我们选择CH4, CO, NH3与风速参数 (SW) 为参数, 监控结果和融合结果如表1、表2所示。

经融合后, 对井下环境影响较大的参数信任度会增大, 可有效地为井下生产环境判断作出辅助决策。

4 结 论

文章对我国大中型煤炭企业矿井自动化安全生产监控系统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利用SOA思想, 以JBI为核心将现有监控系统进行整合, 建立了一个煤炭企业安全生产信息集成平台。最后在此平台基础上建立了煤炭井下环境安全评估系统。实践证明此平台及其系统应用具有以下特点:①此平台针对煤炭企业实际, 具有良好的动态性、可扩展性和稳定性且容易实施;②在此平台下对系统的整合为煤炭企业各类数据的访问提供统一的接口, 解决了数据访问复杂性问题;③平台内垂直系统的整合利用和水平系统的建立, 从根本上打破了企业“信息孤岛”, 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共享。

摘要:煤炭安全生产问题是煤炭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分析了我国大中型煤炭企业安全监控系统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提出利用SOA对已有的安全生产监控系统进行整合, 构建一个统一的安全生产信息平台。最后对从平台中所得的环境监控参数利用信息融合技术建立煤矿井下安全评估系统。该系统可以为调度人员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提供煤矿井下生产现场的动态信息和辅助决策支持, 在大中型煤炭企业中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安全生产,SOA,信息融合

参考文献

[1]魏乐平.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煤矿安全, 2006 (11) :71-74.

[2]张申.煤矿井下综合业务数字网网络结构的研究[J].煤炭学报, 2002 (2) :206-210.

[3]赵洪刚, 刘增宝, 王鲁, 等.工业以太网控制系统在矿井下的应用[J].煤炭技术, 2006 (6) :46-48.

[4]吴立新, 殷作如, 钟亚平.再论数字矿山:特征、框架与关键技术[J].煤炭学报, 2003 (1) :1-7.

[5]吕希艳, 张润彤.基于SOA的企业信息资源整合[J].中国科技论坛, 2006 (2) :105.

[6]BarrettD J, ClarkeL A, TarrP L, et al.Aframework for event-based soft-ware integration[J].ACM Transactions on Software Engineering andMethodology, 1996, 5 (4) :378-421.

[7]Dashofy E M, Medvidovic N, Taylor R N.Using off-the-shelfmiddlewareto implement connectors in distributed software architectures[C]//Proc of the 21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ftware Engineering.Lo-sAngeles, California, 1999:3-12.

篇4:马鞍山水大坝安全评估报告

马鞍山水库地处黄山市屯溪区奕棋镇瑶干村,属山区、丘陵区地形,水库集水区域植被尚好,坝址处河谷宽50m,基础为裸露的千枚岩和红砂岩。该水库属钱塘江流域新安江水系,气象上属中亚热带北缘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1719mm,但雨量年内分配不均,春夏雨量多,六、七份常出现暴雨,而易产生洪涝灾害,秋冬季雨量少,又易出现旱灾,在这样的气候区内,水库的调节作用越见明显,水库的正常运行对当地农业生产及居民生活极其重要。

二、工程概况

马鞍山水库始建于1958年月12月,原为大山塘,1974年3月由社队在原山塘自行扩建成,由于建水库时的特殊历史原因,该库施工时属于“三边”工程质量得不到有效控制,导致大坝渗漏严重,属病险水库。

水库大坝为均质土坝,坝顶长47m,最大坝高13.7m,内坡面1:2.6,外坡面1:2,内坡经多年的雨水风浪冲刷以及耕牛踩踏,内坡填土塌陷严重,外坡倒滤体高3.0m,风化倾斜剥落严重。

水库溢洪道位于水库左岸,为开敝式溢洪道,溢洪道左岸为自然山坡,右岸为浆砌石侧墙,1981年拓宽为10m。

水库放水涵洞为B×H=1.2×1.5米圆拱形隧洞,隧洞进口20m采用混凝土衬砌,放水建筑物为40mm直径启闭机放水。

三、防洪能力

马鞍山水库溢洪道位于大坝在左端与山丘交汇处,宽10m,高2.3m,系开敝式宽顶堰。

1、防洪标准

防洪标准根据《防洪标淮》(GB50201-94)执行,即20年一遇洪水设计,200年一遇洪水复核。

2、防洪标准复核

水库无实测降水、径流等资料,根据《安徽省暴雨参数图,山丘区汇流分析成果和山丘区中、小面积设计洪水计算办法》进行洪水计算。

马鞍山水库流域特征值:F=1.16KM2,L=1480M,B=F/L=784M,J=[(164.2+168.4)×900+(168.4+220)×340+(220+253.5)×240-2×164.2×1480]/1480/1480=52.09/1480=35%.H24=130mm,H1=40mm,CV24=0.5,CV1=0.45

200年一遇点暴雨量:H24=KP×H24=3.06×130=397.8mm HI=KP×H1=2.79×40=111.6mm

面雨量:P24=397.8mm P1=111.6mm面净雨量:R24=397.8-60=337.8mm

P1/P24=0.28查得n=0.6 R3/P24=0.43 R3=171.05mm

K=6(F/J)0.16R3-0.55(F/J)-0.55=0.12取K=0.12,据n=0.6查得qm=89 m3/S

洪峰流量Q 0.5%=qm×F×R24/1000=89×1.16×337.8/1000=34.87m3/S

同理经计算(略)20年一遇洪峰流量Q5%=17.25m3/S

经调洪演算:200年一遇洪水下泄流量26.85 m3/S,20年一遇洪水下泄流量13.28 m3/S

3、水库防洪能力复核

通过计算已知马鞍山水库200年一遇洪水下泄流量26.85m3/S,20年一遇洪峰流量为13.28m3/S溢洪道宽10m,溢洪道底高程164.3m,坝顶高程166.6m,采用宽顶堰公式H=(Q/BM)2/3计算设计水位与校核洪水位。

设计洪水位H=(13.28/10×1.5)2/3=0.92m:

则H设=164.30+0.92=165.22m

校核洪水位:H=(26.85/1010×1.5)2/3=1.47m

则H校=164.30+1.47=165.77m

4、坝顶高程校核

水库校核运行时,坝顶高程=H校+H波+安全超高△h,

H波=0.208V5/4D1/3(取7、8级v=15m/S,D最大坝程300m)经计算H波=0.45m.

安全超高设计洪水取0.5m,校核洪水取0.3m,

则坝顶设计高程=164.3+0.92+0.45+0.5=165.17<166.6m(现状坝顶高程)

坝顶校核高程=164.3+1.47+0.45+0.30=166.52<166.6m(现状坝顶高程)故水库大坝能满足防洪要求。

四、结构安全评估

水库大坝抗滑稳定,经计算(略)稳定安全系数K0=1.70>1.1根据抗滑稳定计算成果,马鞍山水库现有坝坡稳定,不会产生滑坡问题。

大坝基础经多年运行未见沉降、位移,内坡面塌陷严重,外坡面未设排水设施,局部渗漏,内外坡均为土质护坡,质量较差,反滤体,块石风化剥落严重且倾斜,底涵渗漏。

五、渗流安全评估

大坝在1974年3月扩建后运行三十多年来,大坝未产生滑坡迹象,但坝体渗水严重,在水库水位达到兴利水位时,坝脚沿线均有渗水,据管理人员目测,渗水量达0.02m3/秒。

1、基本资料

坝顶高程式166.60m,设计水位165.22米,校核水位165.77m,外坡地基高程152.90m,坝顶宽5.0m,内坡1:2.6,外坡面1:2按不透水地基上的均质坝考虑,下游无水。

2、下游逸出逸点高度

计算公式:hO=√(H12+L2)-L式中:H1=165.77-152.9=12.87m

L1=(166.6-165.22)×2.6+5+12.87×2=34.33m △L=(mh1/2m+1=5.44m L=L1+△L=39.77m

则ho=√(H12+L2)-L=2.03m

3、渗漏出逸出点比降

JO=1/√(1+m2)=0.447

经计算下游逸出点高度2.03m小于滤体高度3m,高度达到设计要求。

六、输泄水建筑物安全评估

水库溢洪道布置在大坝左端的山丘边,属开敝式宽顶堰,堰顶宽10.m,高2.3m,右侧墙为浆砌块石,经过多年运行.砌石已老化脱落,消力池砌石被洪水冲松,底板杂草丛生,影响洪水下泄安全。

水库灌溉底涵为1.2×1.5m混凝土圆拱隧洞结构,由于建设早衬砌质量差,涵洞有漏水现象。

七、运行管理安全评价

马鞍山水库主要以灌溉为主,结合防洪养鱼,由所在地瑶干村进行管理,在重要的小(二)型水库要达到的三有中,该水库基本的不能达到,在主汛期按照区防汛指挥部控制运用计划控制蓄水,但平常管理由于制度不完善,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底,报酬不能及时兑现,加上水库存在众多问题,给水库的运行管理带来诸多困难.建立运行机制,落实管理措施,明确责任制是水库运行管理安全的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八、大坝安全评估结论

按照2007年安徽省小型水库大坝安全评估办法,对马鞍山水库的防洪标准、结构安全渗流安全以及输泄水建筑物安全进行大坝安全评估,该水库属三类坝。

九、水库加固处理意见

1、坝体上游面设置防渗设施。

2、下游坝面、坝址、坝肩处设排水系统。

3、重修底涵。

4、溢洪道底板,侧墙,消力池整修。

篇5:煤矿安全评估报告

一、安全性评价

(一)必备条件

1、主提升能力能满足安全生产要求。

2、矿井应当有两回路电源线路,并采用分列运行方式;若一回路运行,另一回路必须带电备用。

3、矿井的两回路电源线路上都不得分接任何负荷和严禁装设负荷定量器等各种限电断电装置。

4、严禁井下配电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

(二)矿井主要提升装置

1、主斜井提升机

主斜井提升机为单滚筒落地式提升装置,提升绞车采用山西新富升公司生产的JK-2.5×2型单绳缠绕式提升机,电气控制系统采用瑞士进口ABB变频电控系统,提升容器为矿车提升。

主斜井提升系统主电机为山西电机制造公司生产YVF400L3-10M电动机,电机功率:315kW,额定转速:5050r/min,电机调速方式为交直交变频调速,减速机为ZKL3型行星齿轮减速器。

电机冷却形式为强迫风冷式,液压站为山西新富升公司生产的500L液压站,工作压力6.3Mpa,配BT100盘型制动器8对,制动系统采用恒减速制动。

2、副井提升系机

副井提升机为落地式单滚筒缠绕式提升装置,副井提升机为山西新富升生产的JK-2×1.5落地式单滚筒缠绕式提升机。

电气控制系统采用瑞士进口ABB公司生产的交直交变频控制系统。提升容器为单层罐笼,提升人数为10人。

副井提升系统电机为山西电机厂生产的YR355L1-6型电动机,电机额定功率:280kW,额定转速:970r/min,电机与绞车采用直联方式连接。主电机冷却形式为强迫风冷式。

3、运输系统:

平政煤矿采用斜立井混合开拓方式,全矿井共布置3个井筒,分别是主斜井(原煤运输和物料运输)、副立井(提升人员)和回风立井。

主斜井用于原煤及物料提升,主运输原煤胶带机型号为:DTL100/40/2x280大倾角钢绳芯带式输送机,带宽1000mm,采用瑞士进口ABB交直交变频器作为电控系统,配备YBPT355L1-4型电机两台,电压为660V,功率280KW,担负全矿的原煤提升。带式输送机各类保护功能齐全,灵敏可靠,于2016 年11月15 日经陕西煤矿安全装备检测中心检测,有效期至2017 年11月14日。

4、系统保护装置

主、副井提升机均设置有防过卷装置、防过速保护装置、限速保护装置、过负荷和欠压保护装置、深度指示器失效保护装置、闸间隙保护装置、减速功能保护装置,PLC故障保护装置,同时还配备有制动系统的油压过压、欠压和油温闭锁与提升回路闭锁、制动泵正常工作显示、制动泵故障保护(安全继电器)。

副井提升机主回路与提升信号闭锁,控制回路与信号闭锁,安全门与提升信号、罐位闭锁,摇台与罐位、阻车器、提升信号闭锁等。

操作台设置有主电源和控制系统多个显示仪表,便于了解提升机运行状况,从而确保了绞车速度平稳、连续提升;防过卷保护、防过速保护、限速保护和减速功能保护装置设置为相互独立的双线型式。

(三)矿井主排水系统及设备

1、矿井中央泵房现安装有MD155-67×5型主排水泵3台,每台泵的额定排水能力为155m3/h,各配备YB2-355M1-2(660V/ 220kW)型电动机1台。矿井正常工作泵1台,备用泵1台,检修泵1台。

2、自中央水泵房至地面共有2趟Ø159×6无缝钢管主排水管路,沿主斜井井筒敷设,2趟主排水管路在中央水泵房内通过闸阀相互联通,既能独立工作又能并联运行。

3、矿井共有两个水仓,有效容积1000m3。在每年雨季前对井下全部排水设备全面检修一次,对井下中央泵房的所有工作泵和备用泵进行一次联合排水试验,同时对水泵的性能进行逐台测试。联合排水试验、水泵性能测试记录齐全,有专项报告。

(四)空气压缩机

北区工业广场压风机站安装LG-20/10G型螺杆式压风机1台,配套电机为Y2-315M-2型,功率132kW,电压660V,转速2975r/min,压风机排气量20m3/min;配备JN75-8型螺杆式压风机1台,配套电机Y2-280S-2E型,功率75kW,电压为660V,压风机排气量10-20m3/min,额定工作压力为0.75MPa,转速为2965r/min,空气压缩机满足井下使用,运行稳定正常。

(五)主通风机

1、矿井目前有3个井筒,通风方式为混合式通风,主扇风机房装有山西省运城宇龙集团公司生产的FBCDZ№19/2×90kw型对旋轴流式通风机2台。

2、主通风机使用正常,性能良好,每月定期反风一次,并有记录。机壳、风门不漏风,防锈良好;各种保护齐全,整定合格,各类仪表定期校验,灵敏可靠;机房内有防护用具、应急照明灯和足够的灭火器材,司机持证上岗;各类记录齐全,机房内挂有《反风操作系统图》、《岗位责任制》、《操作规程》等。

(六)供电系统

1、供电系统现状:

平政煤矿采用两回路10kV架空线供电,一回采用LGT—150架空线引自坊镇供电站35kV/10 kV侧,一回采用LGT—185架空线引自平政供电站35kV/10 kV侧,两个不同的母线段,双回路供电线路的运行方式为一用一热备。建有南区变电所及北区变电所,南区变电所担负主提升机房,主扇风机房及地面供电。北区(斜井)变电所担负地面筛选系统,主斜井提升,压风机房及地面供电。井下442中央变电所两回路供电引自北区(斜井)变电所,采用两趟MYJV22-8.7/10kV 3x70mm高压电缆实现双回路供电,设置两台KBSG-1000kVA/10干式变压器,担负井下供电。

井下主变电所、主排水泵房、采区变电所、采区水泵房、主斜井运输皮带、主提升机房、副提升机房、主通风机房、局部通风机、地面调度指挥中心、地面空压机房等设备供电方式全部为双回路供电。

3、目前,井下共有变电所两个,分别是442中央变电所、380变电所。井下各变电所有电力监测监控系统,实供电系统运行稳定。

4、井下变电所采用了KJ516煤矿电力监控管理系统,该系统采用动态模拟画面,可实时显示全部监测点的运行状态和主要监测的数据显示等;现各变电所均能实现地面远程停电实时显示、报警等功能,通过地面远程监控,减少供电影响确保了供电安全、可靠。

(七)电气设备及其保护

1、井下电气设备的选用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在用防爆设备性能可靠,有产品合格证、防爆合格证、煤安标志,在入井前由防爆检查员对其进行防爆性能检查,检查合格签发合格证后方能入井。

2、现有井下高压电动机、动力变压器的高压控制设备,均具有短路、过负荷、接地和欠压释放保护;低压电动机的控制设备,均具有短路、过负荷、单相断线、漏电闭锁保护及远程控制功能。

3、井下由采区变电所、移动变电站或者配电点引出的馈电线上,2均具有短路、过负荷和漏电保护;井下电气设备的检查、维护及使用,均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执行。

(八)矿井接地保护

1、矿井地面供用设备保护接地装置以及各场所防雷设施的接地装置都按照矿井保护接地装置的安装、检查、测定工作细则执行。

2、电压在36V以上和由于绝缘损坏可能带有危险电压的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构架,铠装电缆的钢带、铅皮等均有保护接地。

3、井下电气设备保护接地以及局部接地极的敷设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接地装置的检查、测定有记录,并设有专人管理。

(九)机电硐室

1、井下中央变电所和井底车场内的其他机电设备硐室,均采用喷浆或者其他可靠的方式支护,采区变电所采用不燃性材料支护;机电硐室及电气设备的管理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要求执行。

2、机电硐室内均设置有足够数量的扑灭电气火灾的灭火器材,硐室内无滴水现象,硐室过道保持畅通,没有存放无关的设备和物件。

3、采掘工作面配电点的位置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

(十)照明信号及通讯

1、矿井地面的通风机房、绞车房、压风机房、变电所、矿调度室等地点均设有应急照明设施。

2、井下没有使用明火、明电现象,井下照明和信号的配电装置,均具有短路、过负荷和漏电保护的照明信号综合保护功能。

3、矿灯的管理、使用及矿灯房的安全设施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矿灯均具有过流和短路保护功能。

二、存在主要问题

1、目前矿井存在“点多、线长、面广”等特点,矿井供电、排水层级逐步增加,安全管理难度不断加大。

2、矿井存在老旧设备较多、故障高发的问题,新增设备及系统复杂多样,新旧设备技术差别较大,操作、维护人员适应难度加大,给检修维护造成一定的困难。

3、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备品备件采购相对困难,部分常用备件存量不足,机电设备正常运转受到一定的影响

4、矿井生产相对集中,其平政线路用电负荷较多,存在不均衡情况,必须合理调配供电系统,才能保证满足矿井安全生产。

三、解决措施

1、对机电运输系统进行全面梳理分析,查找短板,正视不足,积极采取有力措施,抓好关键设备,抓牢关键岗位、抓住关键环节,确保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2、加强各岗位操作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执行。

3、加强职工的安全教育,提高职工安全意识,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各种规章制度。

4、坚持设备定期维修保养制度,确保设备运行状态良好,全面落实各项设备管理制度。

5、坚持机电干部上岗检查制度,对设备的保养、环境因素等进行全面检查,严格交接班制度,及时做好各种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6、对各种安全设施要定期检查,保证其性能良好,安全可靠。

7、加大设备修旧利废力度,从深层次挖掘维修“潜能”,延长设备使用周期;提高设备使用周转效率,充分发挥设备的使用效能。

8、矿井供电系统积极做好合理调配,时刻关注负荷变化情况,做好合理整定及负荷调整,保证供电能够满足生产需要。

9、加强设备日常维护力度,定期做好设备的日常维护与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对不同时期、不同技术水平的新旧设备开展分类管理,做到机电设备管理“无遗漏、无盲区”。

四、评估小结

通过自查,机电系统评估小结如下:

1、机电系统具备安全生产之必备条件。

2、大型固定设备保证台台完好,合格率100%,设备综合完好率96.67%,实现了机电运输安全质量标准化动态达标、持续提升。

3、井下在用设备全部符合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的要求,没有使用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明令禁止淘汰的设备及工艺现象。

通过系统安全评估自查,机电系统能够满足矿井安全生产的需要;安全风险评估为绿色。

陕西秦晋矿业开发有限公司 平政煤矿机电科

篇6:煤矿安全评估

(第5次)

时间:2012年5月16日

地点:矿二楼小会议室

主持人:倪喜民、梁存满

参加人:李文奇 王凤义 张成 佟凤 李晓斌 高 伦

姜岱荣 苍磊 赵维强 秦凯东 荀诗成 祝永德于庆文 王宪江 徐洪波 姜亮 姚洪江 牛秀峰记录人:姚洪江

议题:2012年5月份矿井安全状况评估

议定事项

一、采煤系统:

1、高二队:6月上旬西三区十层右一片进入收尾、回撤工作,保证收尾、回撤质量,并抓好新面西三区四层左六片安装、初采及初次放顶工作。

2、高三队:重点抓好过断层及过巷措施的落实,抓好顶板管理和过断层炮采工作。

3、综采队:抓好西四区八上层右二片过断层破碎顶板管理,保证支护质量;抓好工作面收尾及回撤,保证回撤安全;抓好东四区四层左五片综采初采及放顶工作(6月中下旬)。

4、抓好准备队西四区四层工作面收尾工作,并加强对准备队的管理及培训,安瓦员及检查人员严格监督执行兑规作业,1

特别检查放炮员是否有放炮证、放炮线长度是否够用、封泥长度等放炮工序。

5、抓好东三区四层右三片薄煤层综采回撤及东三区四层左五片薄煤层综采安装工作,保证运输安全。

6、东四区十二层四片采空区封闭后,对剩余系统进行责任分工(生产科负责分配)。

7、东三区四层左五片薄煤层综采确定留巷工艺,并上报专项留巷措施。

以上评估项目领导责任由梁利民负责、落实责任由赵维强负责,技术指导监督由佟凤负责,兑规检查崔国山。

二、掘进系统:

1、201队剩17m揭十五层煤,必须按揭煤措施施工,保证揭煤安全,下月预计搬家-480后石门,保证拉门点施工质量、放炮警戒、通风系统等问题。

2、206队施工东三区四层左五片皮带道拐点处泄水巷施工与空区相通,易有瓦斯溢出,必须加强瓦斯检测,兑规爆破;泄水孔由采煤区确定数量,掘进区负责施工,抽放区负责技术指导,掘进、通风技术人员进行跟班指导。

3、207队十二层为高瓦斯工作面,加强瓦斯管理,兑规爆破。

4、208队工作面护帮打设较差,护帮锚杆全部锚到煤中,规程要求最上一排倾斜打入顶板,要求月末前整改;上山绞车

道路线严格执行“行车不行人,行人不行车”。

5、209队轨道上山剩45m施工到-600标高,然后施工下料川,预计五月末透巷,在-600石门设好透巷警戒。

6、210队轨道上山新拉门,必须设好拉门警戒,爆破时保护好绞车。

7、211队切眼还有28m到位,与老巷道相透,必须提前打钻,严格兑规施工进行透巷。

8、213队护帮质量较差,护帮锚杆间距大,预计五月末透巷;

9、220队东四区八层右四片四片料道局部顶板破碎,加强矿压观测,加强揭煤管理,地测、通风、掘进进行跟班指导。

10、东四区八层煤仓保证无积水、畅通,并报专项安全措施。以上评估项目领导责任由闫军胜负责;落实责任由苍磊负责,技术指导由高伦、王兴东负责;“一通三防”由程宝林负责;瓦斯抽放由邵永福;瓦斯监测监控由赵云祥负责;地测预测预报由姜岱荣负责;兑规检查崔国山。

三、机电系统:

1、蓄电池机车,现运行时发现突然掉电现象,影响运行安全和正常使用,由机电科向公司汇报,让公司帮助解决。

2、运输区应在5月末完成二段皮带上、下带任一点停车保护安装,且保护动作灵敏可靠。

以上评估由机电科张广恒监督、运输区白长安负责落实,兑规

检查崔国山。

四、通风系统:

1、综采工作面的西四区八上层右二片由于瓦斯较高,加强对工作面的通风及瓦斯抽放管理,必须保证综采工作面通风系统可靠稳定。

2、五月到六月末相应有东四区十二层左四片、东三区四层右三片、西四区八上层右二片、西三区十层右一片相继有四个采空区封闭工作,必须上报相应专项措施,并严格执行。

3、抓好西三区四层左六片和东三区四层左五片两个采煤接续工作面的通风系统,保证新系统可靠、稳定。

4、回采留巷巷道必须在留巷巷道内挂监测探头,并由通风区制定留巷瓦斯治理专项措施,严格兑规执行。

5、掘进透巷系统调整:

①219队施工西四区四层轨道上山与西四区四层左四片皮带道相透,通风区及时做好透前通风系统准备工作,透后及时调整通风系统。

②211队施工的东三区四层左二片切眼与以前老巷道相透,通风区及时做好透前通风系统准备工作,透后及时调整通风系统。

③213队施工的东三区四层轨道上山与-170联络巷相透,通风区及时做好透前通风系统准备工作,透后及时调整通风系统。

以上评估项目由程宝林负责,技术指导由秦凯东负责,兑规检查由崔国山负责。

五、地测防治水系统:

1、东三区四层左五片排水系统不完善,现掘进区正在解决

施工放水钻孔。

2、西三区轨道下山到-450车场水沟拐点处需加高,否则在排水时往外溢出,运输区单位负责处理。

3、西三区环形车场排水管被货於满,水上道,运输区需经

常清理。

4、西三区十层高二工作面上部八下层有补给水源,采煤区

应将水泵维护好,并有一台备用水泵。

5、东四区十二层左四片皮带道打设密闭留好反水孔,并由

通风区经常观察;下部水仓排水现有采煤区负责排水。

6、211队东三区四层左三片切眼施工100米停工打钻,待探

清上部巷道积水情况时再行施工。

7、206队东三区四层左三片皮带道联络巷与空区巷道相透,施工前需探巷或打钻探清后方可施工。

8、今后施工皮带道要求必须给定皮带中心线或巷道中心

线,地测科负责落实。

以上评估项目由地测科姜岱荣负责监督、落实。

六、其它各单位:

1、必须对本单位所管辖的巷道(顶板、两帮),每月必须

全面检查一次,要有记录、负责人、整改时间,要有主要负责人签章,对存在的隐患要有落实整改时间。

2、经常行人巷道要每天检查一次。

对评估存在的问题到期没有落实整改的,对责任单位进行考核。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煤矿安全改造检查报告提纲 下一篇:煤矿综采电工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