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规模化猪场种公猪生产性能(精选7篇)
篇1:如何提高规模化猪场种公猪生产性能
如何提高规模化猪场种公猪生产性能 种公猪的选择种公猪的选择,一般要求眼大有神,皮薄毛稀有光泽,体质结实,身长背宽;前躯开阔,后腿丰满,四肢粗壮有力,蹄质坚实;睾丸大小一致,排列对称,雄性特征明显。奶头要在6对以上。目前常用品种有长白、大约克和杜洛克。种公猪的饲养管理2.1 后备公猪的喂养2.1.1 饲喂日粮要全价 按后备猪不同的生长阶段,配合饲料。注意能量和蛋白的比例。特别是矿物质、维生素和必须氨基酸的补充。一般采取前高后低的营养水平。后备公猪必须自由采食,当体重大约100kg时选为种用,以便可以评定其潜在的生长速度和瘦肉增重。这些猪选为种用后,应限制能量摄入量,以保证其在配种时具有理想的体重。
2.1.2 限量喂饲 后备猪的饲养既要满足其正常生长发育,又能保持肥瘦适宜的种用体况。后备公猪的饲喂量:体重在120kg以下时2.5~3.6kg/d全价颗粒料,当体重达到120kg时喂1.8~2.7kg/d全价颗粒料直到配种。同时可喂些优质的青、绿饲料,保证各器官充分发育。在后备公猪发育期间,蛋白质摄入不足会延缓性成熟,降低每次射精的精液量。
2.2 后备公猪的管理2.2.1 分群管理 为使后备猪生长发育均匀整齐化一,可公母分开,按体重大小分圈饲养,每圈3~5头,密度过高易出现咬尾、咬耳恶癖。后备公猪达到成熟时,可实行单圈饲养,避免造成自淫的恶癖。
2.2.2 运动可适度的运动,使其体质健康,猪体发育均衡,四肢灵活坚实。
2.2.3 调教 后备猪从小要加强调教管理,建立人与猪和睦关系,严禁打骂,要培养良好的生活规律,使猪感到自在舒服,有利于生长发育。对耳根、腹侧和乳房等敏感部位,触摸训练,以利未来的操作与管理。后备公猪的训练:后备公猪在配种妊娠舍适应饲养45d,使后备公猪熟悉环境。训练后备公猪进出猪圈及在道路上行走,在训练过程中可抓住公猪尾巴。当后备公猪第1次爬跨时,若方向不对须耐心调教。此时最好选择发情良好的1胎母猪训练后备公猪。另外,可选择后备母猪进行训练。要将公猪和母猪调整到圈内最合适的地方,辅助小公猪将阴茎插入阴道并保证公猪完成射精。配种完毕,记录小公猪交配中存在问题,检查小公猪精液品质。淘汰性欲低下、配种能力差、精液质量差的小公猪。
2.2.4 适时使用 后备公猪应在8月龄以上,体重120kg以上开始使用,最低使用年龄不得低于7.5月龄。使用前在配种妊娠舍饲养45d适应环境。年青公猪每周配种不得超过3次,配种休养期不少于3d。新公猪配种时,不要总人为辅助,防止公猪形成依赖行为。
2.3 种公猪的喂养种公猪每次射精250mL,总精子数达250亿左右,交配时间长。因此消耗较多的营养物质,为了提高与配母猪的受胎率和产仔数,对种公猪要进行良好地饲养。种公猪的日粮必须以精料为主,适当搭配青饲料,控制能量饲料,要限量饲喂,防止猪体过肥,也不要吃太多的粗饲料,避免造成“草包肚”妨碍配种。常年均衡配种的公猪,饲料配方中含可消化能12.97MJ/kg,含粗蛋白15%,日喂量3kg,季节配种的公猪,配种期每天需要配合精料2.5kg左右。配种繁忙时,应每天补充鸡蛋、鱼粉等动物性饲料,以保证精液品质。非配种季节每天需要配合精料2kg左右。有条件者可给种公猪常年补喂青绿多汁饲料。建议种公猪饲料中有玉米、豆粕、鱼粉、青饲料、麦麸及4%公猪预混料。采用湿拌料,调制均匀,日喂3次,保证充足的饮水,食槽内剩水剩料要及时清理更换。
2.4 种公猪的管理种公猪应该生活在清洁、干燥、空气新鲜、温暖的生活条件下。同时还要做好以下工作:
2.4.1 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 饲喂、配种、运动、刷拭等各项工作都在固定的时间内进行,利用条件反射养成有规律性的生活习惯。
2.4.2 分群 种公猪可以采取单圈和小群两种饲养方式。单圈饲养、单独运动的种公猪,可以减少互相爬跨而造成的精液损失,节约饲料。小群饲养的种公猪,必须在有性欲表现前分群,一般一圈2头。
2.4.3 运动 加强种公猪运动,可以促进食欲,增强体质,避免肥胖,提高性欲和精液品质,从而提高受胎率和产仔数。种公猪除在运动场自由运动外,每天应进行驱赶运动,上、下午各1次,每次行程2km。夏季在早、晚凉爽时进行,冬季在中午运动1次。
2.4.4 刷拭和修蹄 每天定时刷拭猪体,同时驱除体外寄生虫。热天可冲洗猪体,保持皮肤清洁卫生,促进血液循环并以此调教公猪。使公猪与人亲和、温顺,听从管教。注意保护肢蹄,对不良的蹄形进行修蹄,保持正常蹄形,便于正常活动和配种。每天清扫圈舍2次,保持圈舍和猪体的清洁卫生。
2.4.5 防止咬架 公猪好斗,偶尔相遇就会咬架。公猪咬架时应迅速放出发情母猪,将公猪引走,或用木板将公猪隔开,或用水猛冲公猪眼部,将其赶走。不能用棍棒抽打,那样会造成严重的伤亡事故。
2.4.6 防寒防暑 公猪最适宜温度为18~20℃,冬季要防寒保暖以减少饲料消耗和疾病发生。夏季高温要防暑降温。种公猪的合理利用种公猪配种能力、精液品质的优劣和利用年限的长短,不仅与饲养管理有关,而且取决于初配年龄和利用强度以及正确的配种方式。
3.1 公猪初配年龄公猪性机能的发育分为初情期和性成熟2个阶段。性成熟之前,就有一定的性表现,甚至有交配动作,但还不同于真正典型的性行为。往往不射精或精液中无成熟的精子。公猪在5~6月龄性成熟时,虽然具备了正常的繁殖能力,然而身体仍处于快速发育阶段,如果此时开始配种则精力消耗很大,必然缩短公猪使用年限,而且受胎率也低。合适的初配年龄,我厂一般8月龄体重达120kg以上时开始配种。但对种公猪也不宜使用过晚,不仅经济上不合算,而且使种公猪烦燥不安,影响性欲,不利于正常发育,甚至造成自淫等恶癖。
3.2 初配公猪的训练由于小公猪多是在隔离状态下长大的,往往没机会学习如何爬跨母猪并与之交配。如果遇上发情不太好的母猪或将其与许多母猪置于一栏的话,如果有数次不成功的尝试,很可能丧失再交配的勇气。因此青年公猪的首次配种,需要一位有经验的配种员,保证其交配成功。初次交配应选择体小的经产母猪,并且发情很好,公猪爬跨后不要急于手握阴茎,要等阴茎几番试探未成时,再用手协助交配,防止公猪不习惯而退下来。对有性欲不爬跨的公猪,要用手轻轻按摩阴茎,待情绪高涨时,协助其爬跨交配。
3.3 种公猪的使用公猪按品种、年龄、体质合理使用,尽量使用青年公猪配种。1.5岁以上公猪每周可配种4~5次,2~5岁公猪每周可配5~6次,当配种完成后公猪休息2~3d,方可再配种;配种后填写公猪使用卡。配种使用间隔:壮年公猪休养2d,青年公猪休养3d,所有公猪休养天数要多于配种次数。健康公猪休息天数不得超过2周,以免发生繁殖障碍。久未使用的公猪配种后,要加强复配。对于性欲差的公猪,可用前列腺素促进性欲。肌注175μg氯前列烯醇,在10min内可使交配行为增加,公猪正常爬跨、射精。但在炎热夏季,注射前列腺素可造成公猪过热,此季节严禁使用。老龄种公猪应及时淘汰。种公猪管理的主要目标是提高种公猪的配种能力,使种公猪体质结实,体况不肥不瘦,精力充沛,保持旺盛的性欲,精液品质良好,提高配种受胎率。
3.4 正确给猪配种给猪配种最好在早饲和晚饲前1h,进行交配。最好远离公猪舍以免引起其他公猪骚动不安。交配时应给予必要的辅助。当公猪爬上母猪后要及时拉开母猪尾巴,避免公猪阴茎长时间在外边摩擦,受伤或引起体外排精,交配时要保持安静,严禁大声喊叫和鞭打公猪。
在配种时碰到公母猪大小不配套时,要选择斜坡的地势调整。交配结束后用手轻轻按压腰部,不让其弓腰或立即躺卧,防止精液倒流。配种后不要立即洗澡和喂饲。
公猪是多次排精的家畜,一次交配时间长达15~20min,射精时间累计5~6min,体力消耗较大。一般不必控制,任其配完退下。但当配种量大且较为集中时,为减少体力消耗,则可把每次交配的射精次数控制在2次为宜,到时可赶母猪向前走动,让公猪自然滑下来。公猪射精可根据肛门是否波动来判断。
3.5 种公猪的运动2d不参加配种的公猪,要场内运动800~1000m,可以通过试情来完成。运动和配种均要在食后0.5h进行。防止公猪的早衰种公猪必须有健康的体质,良好的精液和强烈的性机能,才能保证公猪配种能力,延长使用年限。但由于饲养管理不当,或配种技术掌握得不好等原因,常常会使种公猪早期衰退。
4.1 早衰的原因4.1.1 配种过早易引起公猪未老先衰。为此必须克服早配,作到适龄配种。
4.1.2 饲料单一,青饲料过少,种公猪营养不良或因配种过度,造成公猪提前早衰。为此应利用质量可靠的预混料,以及氨基酸含量齐全的蛋白质,配制成全价料,并要严格控制配种次数。
4.1.3 长期圈养运动不足,或能量饲料过高,使公猪过肥,性欲减弱,精液品质下降,丧失配种能力。为此要饲喂优质全价料,保证公猪每天做4~8km的充分运动,以降低膘情,保持旺盛的配种能力。
4.1.4 公母猪同圈饲养存在弊病。由于经常爬跨接触,不仅影响食欲和增长,更容易降低性欲和配种能力,减少使用年限。为此种公猪必须单圈饲养,保持环境安静,免受外界刺激,不使公猪受惊。最好使公猪看不见母猪,听不见母猪声,闻不到母猪味。
4.2 种公猪的淘汰种公猪年淘汰率在33%~39%,一般使用2~3年。种公猪淘汰原则:淘汰与配母猪分娩率低、产仔少的公猪;淘汰性欲低、配种能力差的公猪;淘汰有肢蹄病、体型太大的公猪;淘汰精液品质差的公猪;淘汰因病长期不能配种的公猪;淘汰攻击工作人员的公猪;淘汰4分以上膘情公猪。每月统计1次每头公猪的使用情况,包括交配母猪数、生产性能(与配母猪产仔情况),并提出公猪的淘汰申请报告。要搞好种公猪疫病防治首先根据本厂特点制定一个合理有效的防疫程序,并按时实施。特别要搞好春秋2次预防接种,并注意检查疫苗质量,注意更换注射针头。保持圈舍清洁卫生,定期消毒猪舍内外环境。经常观察种猪健康状况,发现疾病,及早诊治。
篇2:如何提高规模化猪场种公猪生产性能
公猪舍设计
公猪舍多采用带运动场的单列式,给公猪设运动场,保证其充足的运动,可防止公猪过肥,对其健康和提高精液品质、延长公猪使用年限等均有好处。公猪栏要求比母猪和肥猪栏宽,隔栏高度为1.2--1.4米,面积一般为7--9平方米,长2。9米,宽2。4米栅栏结构可以是混凝土或金属,及水泥漏缝地板,栏面较大利于运动,对提高公猪性欲和精液品质很有好处。公猪栏与母猪栏遥遥相对,利于刺激母猪发情,公猪放出在母猪栏前后过道上运动,能及早地发现母猪发情,对于配种及提高受胎率在有好处。同时,便于通风和管理人员观察和操作。种公猪的管理要点
1.运动:能使公猪的四肢和全身肌肉受到锻炼,使公猪体质健壮、精神活泼、增加食欲,提高性欲和精子活力。一般来说,每天运动2小时,上午和下午各1小时。运动不足,公猪贪睡、肥胖,性欲降低,四肢软弱,影响配种效果。在配种季节,应加强营养,适当减轻运动量。在非配种季节,可适当降低营养,增加运动量。对于肥胖的种公猪,应该在饲料中减少能量饲料的数量,增加青饲料的数量,并将公猪放到栏外适量增加运动以保持体形。对于体态消瘦的种公猪,应加强营养,并减少或暂时停止配种。
2.防止自淫:公猪自淫是受到不正常的性刺激,引起性冲动而爬跨其它公猪、饲糟或围墙而自动射精,容易造成阴茎损伤。公猪形成自淫后体质瘦弱、性欲减退,严重时不能配种。防止公猪自淫的措施是杜绝不正常的性刺激:将公猪舍建在远离母猪舍的上风向,不让公猪见母猪,闻不到母猪气味,听不到母猪声音。如果公猪群饲,当公猪配种后带有母猪气味,易引起同圈公猪爬跨,可让公猪配种后休息1~2小时后再回圈。配种场地应与公猪舍有一定距离,防止发情母猪到公猪舍逗引公猪。后备公猪和非配种期公猪应加大运动量或放牧时间,公猪整天关在圈内不活动容易发生自淫。
3.对种公猪要合理利用,定期检查公猪精液的质量:一般1~2岁的青年公猪,每3天配种1次,2~5岁的种公猪可每天配种1次。在配种季节到来前20天,检查精子的数量、密度、活力、颜色和气味等。在配种季节即使不采用人工授精,也应每隔10天检查一次精液。根据检查结果调整配种次数、营养和运动量,保证配种期的高受胎率。
4.专人饲养,合理调教:种公猪性情比较暴躁,无论是饲喂或是配种采精都严禁大声喊骂或随意赶打,否则会引起公猪反感,影响公猪射精效果甚至咬人,所以公猪管理人员和采精人员要固定。同时采用科学的饲养管理制度,定时饲喂、饲水、运动、洗浴、刷拭和修蹄,合理安排配种,使公猪建立条件反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公猪断奶起就要结合每天的刷拭对公猪进行合理调教,训练公猪要以诱导为主,切忌粗**打,以免公猪对人产生敌意,养成咬人恶癖。
5.夏季做好防暑防湿工作:因为气温过高,湿度过大,都会阻碍公猪产生正常的精子,故夏季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发生热性疾病,应即时治疗。
篇3:如何提高种公猪的生产性能
1 种公猪的选择
种公猪的选择, 一般要求眼大有神, 皮薄毛稀有光泽, 体质结实, 身长背宽;前躯开阔, 后腿丰满, 四肢粗壮有力蹄质坚实;睾丸大小一致, 排列对称, 雄性特征明显。目前常用品种有长白、大约克和杜洛克。
2 搞好种公猪疫病防治
根据本地区特点制定一个合理有效的防疫程序, 并按时实施。特别要搞好春秋2次预防接种, 并注意检查疫苗质量, 注意更换注射针头, 做到一畜一针。保持圈舍清洁卫生, 定期消毒猪舍内外环境。经常观察种猪健康状况, 发现疾病, 及早诊治。
3 种公猪的饲养管理
3.1 后备公猪的喂养管理
3.1.1 饲喂日粮要全价:
按后备猪不同的生长阶段, 配合饲料。注意能量和蛋白的比例。特别是矿物质、维生素和必须氨基酸的补充。一般采取前高后低的营养水平。后备公猪必须自由采食, 当体重大约100 kg时选为种用, 以便可以评定其潜在的生长速度和瘦肉增重。这些猪选为种用后, 应限制能量摄入量, 以保证其在配种时具有理想的体重。限量喂饲;后备猪的饲养既要满足其正常生长发育, 又能保持肥瘦适宜的种用体况。后备公猪的饲喂量:体重在120 kg以下时2.5~3.6 kg/d全价颗粒料, 当体重达到120 kg时喂1.8~2.7 kg/d全价颗粒料直到配种。同时可喂些优质的青、绿饲料, 保证各器官充分发育。在后备公猪发育期间, 蛋白质摄入不足会延缓性成熟, 降低每次射精的精液量。
3.1.2 分群管理:
为使后备猪生长发育均匀整齐, 可公母分开, 按体重大小分圈饲养, 每圈3~5头, 密度过高易出现咬尾、咬耳恶癖。后备公猪达到成熟时, 可实行单圈饲养, 避免造成自淫的恶癖。
3.1.3调教:
后备猪从小要加强调教管理, 建立人与猪和睦关系, 严禁打骂, 要培养良好的生活规律, 使猪感到自在舒服, 有利于生长发育。对耳根、腹侧和乳房等敏感部位, 触摸训练, 以利未来的操作与管理。后备公猪的训练:后备公猪在配种妊娠舍适应饲养45 d, 使后备公猪熟悉环境。训练后备公猪进出猪圈及在道路上行走, 在训练过程中可抓住公猪尾巴。当后备公猪第一次爬跨时, 若方向不对须耐心调教。此时最好选择发情良好的1胎母猪训练后备公猪。另外, 可选择后备母猪进行训练。要将公猪和母猪调整到圈内最合适的地方, 辅助小公猪将阴茎插入阴道并保证公猪完成射精。配种完毕, 记录小公猪交配中存在问题, 检查小公猪精液品质。淘汰性欲低下、配种能力差、精液质量差的小公猪。
3.2 种公猪的管理
种公猪管理工作中, 最重要的是运动。运动可提高种公猪新陈代谢强度, 促进食欲, 增强体质, 提高繁殖机能。公猪运动场应宽敞、阳光充足。饲料营养水平过高或运动不足会引起公猪贪睡虚胖, 睾丸发生脂肪变性, 性欲衰退, 爬跨时后肢无力, 死精增多, 活力不强等现象。因此, 种公猪每天应有2~3 h的放牧运动, 夏季在早、晚凉爽时进行, 冬季在中午运动1次。每天定时刷拭猪体, 同时驱除体外寄生虫。热天可冲洗猪体, 保持皮肤清洁卫生, 促进血液循环并以此调教公猪。使公猪与人亲和、温顺, 听从管教。注意保护肢蹄, 对不良的蹄形进行修蹄, 保持正常蹄形, 又能加强公猪的性欲, 便于正常活动和配种。每天清扫圈舍2次, 保持圈舍和猪体的清洁卫生。做好防寒防暑, 公猪最适宜温度为18~20℃, 冬季要防寒保暖以减少饲料消耗和疾病发生。夏季高温要防暑降温。
4 种公猪的合理利用
配种利用是饲养种公猪的唯一目的, 种公猪是否利用得当是发挥种公猪在人工授精中效能的重要因素之一。实践证明, 公猪初配年龄和采精次数对精液品质影响很大, 而精液品质的优劣对受胎率的高低, 产仔数的多少有着密切关系, 受胎率与精子密度和正常精子百分比呈正相关。
4.1 初配年龄
后备公猪到性成熟 (有性欲、爬跨母猪) 后, 再过一段时间才到达体成熟, 只有体成熟后, 才可进行配种利用。新公猪配种时, 不要总人为辅助, 防止公猪形成依赖行为。
4.2 种公猪的利用强度
公猪的配种或采精次数应有合理的安排, 才能保证睾丸组织持续不断地产生量多质量优的精液。人为控制采精频率在生产中极为必要, 据有关资料介绍睾丸重量与每日精子的生成呈正相关, 每克睾丸组织, 每1天可产生精子2 400~3 100万个, 1次射出精子约200~400亿个左右, 所以每周采2~3次是适宜的。对开始采精的青年公猪间隔3~4 d采1次, 成年公猪间隔2~3 d采1次较好, 老龄公猪每周采精1次为定。相反, 如长期不用, 则会造成性欲低下、死精和畸型精子增多。使受胎率降低甚至不良, 所以在配种淡季或非配种季节建议每10 d采精1次, 以维持已建立的性反射。
5 种公猪的淘汰
篇4:规模化养猪场种公猪管理有十忌
一忌松懈防护。安全生产历来就是我们提倡的,种公猪虽然平常反应较慢,性情也很温顺,但毕竟多多少少还有野性存在,饲养员或采精员工作时必须提高警惕,增强安全防护意识,保持与种公猪的安全距离和必要安全措施。进种公猪圈管理时,应当手持器具做好防护。采精室必须安装铁制防护栏,人员在遭遇突袭时能快速躲避。据了解,90%以上的猪场采精室没有安装防护栏。
二忌喂猪过饱。部分饲养员认为种公猪吃得好才能有力气配种,多喂料才能提高精液质量。其实不然,每餐喂得过饱,种公猪会饱食贪睡,不愿运动,造成过肥而性欲下降。建议种公猪饲料应当选用335料,日喂2次,6.5月龄前喂后备313料,6.5月龄开始分5天逐步过渡到335料,7.5月龄以前每头每天喂2.0~2.7公斤,7.5月龄以上每头每天喂2.7~3.0公斤,8月龄以上每头每天喂 2.8~3.0公斤。
三忌粗暴待猪。采精员在工作时不能带有个人情绪,应当善待种公猪,不管是在驱赶或配种过程中都不准粗暴对待种公猪。用种公猪试情时,需要将正在爬跨的种公猪从母猪背上拉下来时,要小心推走母猪,不要推种公猪的肩、头部,以防遭受攻击。驱赶公猪时,最好使用赶猪板。
四忌不运动。种公猪应单栏饲养,科学合理运动,不要将其长期养在栏内不运动。当舍外运动场所温度高于10℃、低于25℃时,天气良好,应放种公猪出去自由运动,提高新陈代谢,增强其食欲、性欲和猪腿的支撑力。放种公猪出去时不得强制驱赶,应采取气味、白色衣服、青料等方式诱导,直至种公猪习惯后能自己主动出去。建议饲养5头以上的猪场建设轨道式种公猪运动场,一次能运动几头种公猪,而且投资较少。
五忌急躁调教。调教种公猪时应当采取观摩方式,单一进行调教,效果最佳。后备种公猪达7.5月龄、体重达130公斤、膘情良好,即可开始调教。将后备公猪放在采精能力较强的老公猪隔离栏观摩、学习爬跨方法,还要将废弃的精液洒到假台猪上诱导爬跨。
六忌不控舍温。种公猪最适宜的温度是18~25℃,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其精子的生长,尤其是温度过高,精子存活的时间更短,这也是夏季母猪受胎率低的主要原因。生产上应当以最节约成本的方式(建议安装地温空调),使环境温度控制到最适宜的温度范围内。当环境温度高于27℃时,注意种公猪的防暑降温;当环境温度低于15℃时,注意种公猪的保温。冬天种公猪舍空气污浊,在自然通风的基础上应适当配合风机通风,或在适当位置开地角窗用小风机持续抽风。及时清理粪便,保证每天清理水道2次;经常刷拭、冲洗猪体。在高温季节里,种公猪舍内选择一大栏 (或采精栏),其上方安装喷水装置,每天轮流安排种公猪到此处进行淋水、刷洗1次,有助于提高种公猪生产性能及抗病力。
七忌体温升高。种公猪的精子发育约需40天,种公猪如果遇到高温环境、严寒、患病、打斗、剧烈运动等情况,均可能导致体温升高,即使短时间的体温升高,也可能导致长时间的不育而被淘汰。生产上我们就遇到过种公猪注射口蹄疫疫苗应急而导致死精淘汰的情况。
八忌忽略光照。俗话说:万物生长靠太阳。种公猪也需要充足的阳光。只要不影响种公猪舍内降温,应尽量保证猪舍有足够的光照(尤其是深秋到初春季节),以减少病源,增加种公猪抗病力,还能增加维生素D的合成与骨钙沉积,有利于增强种公猪的肢蹄功能。
九忌低价买猪。从原种猪场购买1头合格的种公猪需要5000~8000元,有的小猪场不舍得出这么多钱而选择价格更低的种公猪,虽然这些种猪也可用,但大多是原种猪场选掉的等外猪,也有从小猪场自繁的种猪。这样廉价的种猪对本场的生猪性能不但不能提高反而可能下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公好好一坡、母好好一窝”的道理,所以,建议购买种猪要舍得本钱。
十忌场外本交。目前有些中小猪场为了挣钱,对外本交配种,有的用车拉着种公猪上门配种,的确增加了经济效益,但疫病风险增大,因为,本交配种可以互相传播疫病,非常危险。建议对外出售精液创收,同样可增加经济效益。
篇5:规模猪场种公猪饲养管理
1种公猪的选择
1.1必须来自有“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养殖场, 并且系谱档案清楚。1.2体型外貌符合品种特征, 四肢健壮结实, 无肢蹄缺陷, 胸部宽深, 腹部紧凑, 腿臀部肌肉丰满。
1.3体格大, 体形好, 有效乳头7对以上。1.4生长速度快, 饲料利用率高, 胴体瘦肉率高。
1.5性欲旺盛, 阴茎博起有力, 持久性好, 精液品质优良。
1.6两侧睾丸对称, 发育良好, 阴囊包皮正常, 有单睾、隐睾, 疝气、包皮肥大或性情恶劣, 性欲差的不宜做种。
2种公猪的饲养
2.1种公猪要有良好的繁殖性能, 精液品质要好, 猪精液量要大。精液中大部分物质是蛋白质, 因此要特别给种公猪提供氨基酸平衡的饲料。如果是季节配种, 应在开始配种前1个月提高公猪的饲养水平。
2.2种公猪的配合饲料要求含消化能13.4~14.2 MJ/kg, 蛋白质14.5%~15%, 钙0.75%~0.8%, 磷0.75%。特别要重视维生素A、D、E和B族维生素、微量元素和必需氨基酸的补充。
2.3体重150 kg以内的公猪, 日喂饲料2.3~2.5 kg;150 kg以上的公猪, 日喂饲料2.5~3 kg。注意根据膘情适当调整喂料量。
2.4随时注意公猪的营养状况, 使其终年保持肌肉结实、性欲旺盛、精力充沛的体质。发现过肥或过瘦, 立即调整日粮营养水平, 或减少或增加饲喂量。
3种公猪的管理
3.1公猪舍要温暖、通风, 保持清洁, 最少每周消毒1~2次。环境温度的过冷过热、生病、受伤, 都会降低配种能力。
3.2对待公猪要尽可能温和, 加强人猪交流, 经常给公猪刷拭及洗澡, 以增强体质, 提高繁殖机能, 促进血液循环, 减少皮肤病, 不要让公猪生活在易产生应激的环境中。
3.3每半年驱除体内外寄生虫1次, 免疫按免疫程序进行, 不要漏免。
3.4公猪舍最好有运动场, 运动场地面不要滑, 让公猪坚持适当的运动, 运动可以提高公猪的体质, 保证公猪有旺盛的性欲, 提高精液数量和质量, 防止肢蹄病, 提高公猪的配种能力。
3.5合理使用公猪, 配种要有计划性。种公猪的使用应根据年龄和体质合理安排, 初配的适宜体重120 kg, 月龄8~10月, 开始每周配种2~3次;大于12月龄的成年公猪每周配种4~5次, 1周休息2~3 d。健康公猪一次休息时间不要超过2周, 否则易发生配种障碍。配种时要根据母猪的体型、体况、四肢的情况来选择与之匹配的公猪进行交配, 避免公猪受伤或体力消耗过大。3.6每周检查1次精液质量, 以保证公猪的配种效果, 提高受胎率。避免公猪受热应激或发热, 影响精子成活。高温应激或疾病能够显著降低受精力或产生暂时不育, 恢复需要6~8周时间。
3.7参照公猪的配种、分娩率和产活仔猪数等生产成绩, 及时淘汰生产性能差的公猪。
3.8配种时, 配种栏地而干燥、不滑, 没有任何障碍, 配种员必须自始至终在旁边, 必要时给予帮助。
篇6:环境因素对种公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1 空气
在养殖过程中, 各种环节都存在引起感染的风险。例如精液、发病动物、外来猪只、运输车辆、人员流动、粪便等, 都是传播病原微生物的途径。而空气传播是猪场内和猪场间传播的主要途径。空气中的粉尘、病原微生物通过传播, 造成环境污染和某些疾病的流行, 如蓝耳病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PRRS) 、喘气病等, 一旦发病带来的损失不可估量, 对于种猪尤其要严格防疫。
1.1 空气过滤的必要性
空气中的病原微生物含量跟猪场所处的大环境有很大关系, 随着养殖密度加大, 猪场周围的天然防护屏障越来越少, 猪场间的距离越来越近, 猪场规模越来越大, 空气污染的程度也越来越高。有数据显示, 一个年出栏10.8万头的猪场, 每小时向大气排放15亿个菌体, 25.9千克粉尘, 污染半径可达4.5~5.0千米。余旭平等对浙江省几个不同规模、不同发病情况的猪场空气细菌含量进行了测试, 研究空气中细菌含量与猪“高热综合征”的发生和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 结果发现该病的发生及严重程度与猪舍内空气的细菌含量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性。因此利用空气过滤切断空气中的传染源、保障猪只健康、提高猪只存活率, 是猪场盈利的关键。
1.2 国内外空气过滤系统应用状况
目前国外已有一定量猪场将空气过滤系统应用到猪舍中, 且正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法国第一家使用空气过滤的猪场至今已有29年的历史, 美国第一家猪场于2005年安装使用空气过滤装置, 至今已超过6年。但国内安装空气过滤系统的猪场并不多, 一是因为国内对生物安全的认识不高, 二是设备的安装投入及运行的成本偏高, 国内一般的猪场可能无法承受。
但高度生物安全的公猪站, 对优良基因的推广、精液的流通交换等提供基本的保障 (解决了广大猪场担心精液存在传播疾病风险的问题) , 是开展联合育种必不可少的基础。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对比了安装和未安装空气过滤系统的猪舍PRRSV感染情况, 试验组 (空气过滤) 和对照组 (空气未过滤) 猪群距离高度感染PRRSV的阳性猪群仅120米的距离, 18个月试验组猪群依然保持PRRSV阴性, 而对照组猪群有31%的猪感染, 经确认所有的感染是通过空气途径。
广西良圻原种猪场是国内首家采用空气过滤系统的公猪站, 外界空气进入猪舍前先通过空气过滤装置, 能过滤掉99.5%以上的0.3微米微粒, 公猪站运行两年多一直维持猪瘟、蓝耳病、伪狂犬病等阴性, 年可增收220万元, 经济效益显著。整个公司应用PRRS等疫病监测阴性的种公猪精液后, 与上一年同期比较, 保育猪死亡率由6.07%下降到3.08%;育肥猪死亡率由2.95%下降到2.86%;疫病监测阴性的种公猪精液供不应求;建设公猪站前配种分娩率为80%, 现已提高到84%以上。
2 通风
2.1 通风对种公猪的影响
通风是种公猪站建设的基础, 通常在公猪站设计时就要统筹规划好。通风目的在于为公猪提供足够的量的新鲜空气, 舍内形成良好的空气流动, 清除二氧化碳、水汽、氨气、异味和灰尘。如果通风做不好, 猪舍内的有毒有害气体如氨气、硫化氢等浓度会升高, 影响公猪的正常生长, 甚至诱发疾病, 对于环境也有负面影响。
畜舍如果通风不足, 氨气浓度上升, 会诱发、加快流行猪萎缩性鼻炎、肺炎等呼吸道疾病, 同时导致生长性能的下降, 20千克的小猪在25毫克/升的氨气浓度中增重下降5%, 50毫克/升的浓度中增重下降12%, 养殖场内高水平的氨气还会导致公猪不能嗅出母猪分泌物的气味, 爬跨行为减少。猪舍内如果氨气、硫化氢的浓度过大, 会使公猪的抵抗力降低, 呼吸道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升高, 同时采食量降低, 性欲减退, 造成配种障碍。因此猪舍内一定要保证足够的通风量。
冬季猪舍通常面临的是先保温还是先通风的问题。若通风量不足, 环境中往往大量存在和积累病原体, 导致猪只免疫机制经常性、高强度地启动和运转, 机体生成各类免疫球蛋白、细胞介素、干扰素等, 均需要动用其能量、蛋白和其他营养储备, 造成猪群的繁殖率和成活率降低, 发育和生长亦势必受到阻滞, 对动物的养殖成本却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若保温不足, 猪只采食量增加, 饲料消耗增大, 而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率降低。
2.2 负压通风
目前国内所采用的通风方式一般为湿帘+风扇抽风的负压通风模式, 这种通风方式存在气流死角多和分布不均现象, 通常离风扇近的地方风速高, 而远离风扇的地方风速低, 进风口处的猪能接触到新鲜的空气, 而位于风机处的猪则十分污浊。获得良好的负压通风 (包括巷道式通风) 必须保证畜舍的密闭性, 任何孔洞、裂隙或者其他的无目的的开口都会给舍内获得部分真空带来困难, 且空气会由不适宜入口进入从而破坏舍内空气的分布及气流的形式。猪舍的缝隙会加大夏季降温或冬季保温的困难, 造成能源的浪费, 同时易形成贼风, 冷风会引起动物感冒, 引发猪的风湿性关节炎等。同时如果负压通风的猪舍安装空气过滤装置, 猪舍的任何一个可能漏风的部位都必须密封, 包括猪舍的裂缝、窗户、门、百叶窗和闲置的风机都有可能造成漏风。因此负压通风对畜舍的密闭性要求较高。
2.3 正压通风
目前欧洲种猪场所采用的通风方式主要为正压通风。正压通风是利用风机将新鲜空气强制送入畜舍内天花板上面, 然后通过有孔天花板输送到舍内为动物提供新鲜空气, 对于种公猪可提供过滤后的空气, 由于舍内压力大于外界大气压, 迫使舍内污浊空气经位于漏缝板下的排气口排出舍外, 从而完成空气交换, 保证舍内有源源不断的新鲜空气。同负压通风相比, 使用正压通风畜舍内的空气分布更均匀, 均质性更高, 猪舍内环境更适宜。同时由于空气是往舍外压的, 即使畜舍的密闭性不好, 舍外的空气也不会进入舍内, 能很好的防止贼风, 避免舍内空气被污染。同时正压送风工艺可很好地与控温设备配套, 通过空气的预热或预冷, 能很好的做到夏天降温冬天保温, 但设备投资大, 运转费用高, 对风机的要求高。由于正压通风是利用畜舍内外的压力差来完成换气, 因此风机必须能送入足够量的空气, 同时还必须耐高压。
3 温度
3.1 高温对种公猪的影响
上文提到对于种公猪冬季要注意防寒保温, 否则会增加饲料消耗, 影响种猪生长。而公猪由于个体较大, 皮下脂肪厚, 汗腺不发达, 高温对公猪的影响更为严重。
种公猪适宜的环境温度为15°C~20°C, 最高不能超过28°C, 否则容易产生热应激。高温对种公猪的精液品质会产生极大影响, 这是因为过高的环境温度下阴囊和睾丸组织的温度升高, 公猪睾丸散热困难, 导致机能减退, 因此高温可引起种公猪性欲低下, 精子活力降低, 而持续高温引起的热应激使精子在附睾内的运行与成熟受到了阻碍, 导致总精子数减少, 畸形率增高。而母猪若接受来自受热应激的公猪的精液, 母猪受胎率和胚胎存活率会显著降低。
大量研究报道, 季节对种公猪的精液量和受精能力有很大影响。对于热带气候, 温度较为凉爽的几个月公猪精液量最高, 而较热的几个月内公猪精液量最低, 对于温带气候, 9月份到2月份的精液质量明显优于3月份到8月份。此外种公猪某一段时间内受到热应激, 即使之后恢复到凉爽适宜的温度, 种公猪的生产性能也会受到影响, 这是因为精子的发生过程产生障碍, 一般难以恢复。有研究表明, 增加公猪睾丸温度达到40°C并持续3小时, 接下来的2~8周种公猪精液浓度、活力都会降低, 畸形精子的数量增加。而持续热应激超过72小时将会严重影响接下来3~5周的精液质量和受精率。
3.2 种公猪猪舍防暑降温方式
3.2.1 隔热材料的使用
在炎热的夏季做好种公猪防暑降温十分重要。对于种公猪站, 防暑降温的基础是隔热, 猪舍只有拥有良好的隔热性能才能防止夏季热能聚集, 同时还能减少冬季舍内热量的损失, 有助于防止舍内表面的冷凝。因此无论在炎热气候还是严寒条件下, 畜舍的隔热层安装都是必要的。除了屋顶和吊顶上安装隔热材料外, 现在越来越多的猪场在建设时, 外墙中也会铺上一层隔热材料, 这样猪舍的保温隔热效果将会更好, 但同时也增加了建造的成本。
3.2.2 蒸发散热
种公猪可采取喷淋的方法降温, 同时打开电扇增加舍内的空气流通, 地面洒水, 使用湿帘等, 这些方法均是利用蒸发带走热量, 从而降低舍内温度。但此法会增加猪舍内的湿度, 在高温高湿气候的地区不仅让公猪感觉不舒适, 加重热应激的发生, 还会增加微生物的繁殖。
3.2.3 空调降温
夏季种公猪站最理想的降温方式是空调降温, 不仅可以降低温度, 还可以调节湿度, 是目前效果最好的降温措施之一, 可以显著提高夏季种猪的生产成绩。湖南益阳某公猪舍采用空调降温方式后, 舍内温度降到30°C以下, 公猪舍利用空调降温保障了公猪的正常繁育力, 6~9月公猪精液的密度、活力正常, 所配母猪受胎率、产活仔数虽比全年的平均数略低, 但仍达到了较高的生产水平。但安装空调成本较高, 一般只有种公猪站在使用。
4 结论
篇7:如何提高规模化猪场种公猪生产性能
关键词:种公猪,保健,繁殖性能,现代畜牧业
1 营养保健
1.1 基础日粮配制
种公猪的日粮是维持其生理功能、提高其综合生产性能的基础保障, 与保持健康体况、增强配种能力、提高精液质量密切相关。但种公猪的基础日粮配制宜实行科学的动态管理, 固定不变的日粮配方或可导致其过肥、过瘦, 皆不利于发挥最佳繁殖性能。笔者实践总结机动性的种公猪日粮配制方法为: (1) 配种旺季及秋冬季偏低温 (低于15℃) 条件下, 为补充公猪配种后的体耗和增进机体御寒机制, 日粮中各种重要营养物质需适当增加。具体配料标准为“每千克日粮中可消化能不低于12~13MJ, 粗蛋白水平保持15~16%, 含Ca0.8~0.9%, 含P0.6~0.7%, 含Na Cl0.3~0.5%”。其中, 保证能量饲料和蛋白饲料维持在80~90%的标准。 (2) 配种淡季和高温季节 (气温高于22℃以上) , 宜调整为“每千克日粮可消化能维持11.92MJ左右, 粗蛋白维持12~14%, 含Ca0.7%, 含P0.5%, 含Na Cl0.5%”, 此时的能量饲料和蛋白饲料宜保持在70%左右。
通过机动性调衡日粮配比, 即可解决公猪体况、膘情不达标的问题, 防止过肥或过瘦, 也能满足机体生长需要及抵御环境应激的能量增补。要说明的是:各地出产不尽相同, 就地取材的可利用资源就要因地制宜, 合理选择相应的农副产品、饲料添加物来配制公猪饲料, 若全部依靠外购原料则增加了饲料成本, 特别不适合农村规模养殖场 (户) , 而农村是我国目前生猪养殖的主导部分, 利用自有资源实现“就地转化增值、节约创收”是国家大力倡导的养殖方式。因此, 笔者推荐公猪普适性的基础日粮配方如下:玉米40%, 豆饼8%, 大麦11%, 高粱15% (也可用谷子、荞麦) , 麸皮22% (可用谷糠代替) , 豆粉2.5% (大豆最佳, 也可用四季豆、胡豆煎炒、粉碎后添加, 高温地区可添加1%绿豆粉、1%刀豆粉, 可保健、预防热性疾病) , 牧草粉4%, 骨粉1.5%, 食盐0.6%, 赖氨酸0.5%, 其它专用添加剂0.4%, 粗蛋白和Ca、P酌情加减。
1.2 微量元素
要重视与种猪繁殖性能密切相关的几种维生素和矿微元素的及时补给, 维生素主要包括“VA、VE、VD和叶酸、泛酸”, 矿微主要包括“Fe、I、Mn、Se、Zn、Ca、P”。平时注意投喂适量的新鲜青绿饲料、胡萝卜等, 一般即可满足维生素的补给, 若在公猪使用强度较大时, 则需酌情倍量应用 (1.5倍) , 因为常量的维生素在饲料中往往容易因温度、湿度、光照、长时间贮存等原因而降解、实效, 多数时间达不到公猪的繁殖需求。而VA、VE、VD的缺乏可导致公猪性反射减低, 精液品质下降, 长期缺乏则会发生睾丸肿胀或萎缩, 甚至丧失繁殖能力, 叶酸、泛酸同样也是公猪繁殖利用中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几种矿微元素缺乏时, 除了影响公猪的正常生理代谢, 还会引起性腺病变、睾丸发育不良、性欲衰退、精子活力下降等繁殖性疾病, 因此要注意均衡饲料中矿微的合理搭配。
2 药物保健
公猪保健用药方案能提高精液品质并预防诸多常见病, 可用恩诺沙星 (1g/kg) +黄芪多糖 (0.5g/kg) 拌料投喂, 每月连喂3~5d;每年至少驱虫2~3次, 建议用健曲、山楂开胃精等中药复方健胃散先行健胃后, 再采用广谱抗寄生虫药物 (高纯度阿维菌素或伊维菌素、抗球虫专用药物等) 进行驱虫。另外, 鱼腥草散按1%拌料投喂5~7d, 可预防公猪生殖道感染;韭菜+红糖适量, 连喂3~5d可增强公猪性欲;黄芪30g, 石菖蒲、川牛膝、路路通、当归各10g, 研末拌料喂公猪, 1剂/d, 喂3d, 能防治公猪排精不畅、精液量少, 及增强体质也能改善精液质量。
3 科学调教
(1) 饲管人员要经常和公猪亲密接触, 通过给公猪挠痒、刷拭肢体等亲和行为, 训练公猪听从饲管人员的口令、指挥, 有利于开展采精、配种、免疫接种、投喂药物等管理工作。
(2) 训练公猪定点吃料和排粪尿, 定时、定量喂料, 有利于公猪健体防病。
(3) 每天定时运动1~2h, 运动范围控制于1.5~3km以内, 接受充足的日光浴, 有利于防止公猪软骨病、肢蹄疾病、增强体质、提升性欲、提高精子活力。
(4) 在种公猪养殖过程中, 应结合本场实际, 不断摸索、总结经验, 通过各种有效的强化手段, 令公猪形成规律性的生活习性, 逐步完善、建立起有利于管理的固定条件反射, 对提升公猪的综合生产性能大有裨益。
4 免疫保健程序
种公猪罹患一些重大的繁殖障碍性疾病是猪场最大的隐患, 极不利于猪场净化疫源和优化整群。因此, 合理的免疫程序势在必行。笔者推荐本场行之有效的免疫程序:每年3月初起, 开始集中落实疫苗接种, 其中3月份应作的疫苗次序为口蹄疫 (3月1日) -猪瘟单联苗 (3月6日) -猪细小 (3月16日) -猪伪狂犬病 (3月21日) -猪蓝耳病、猪链球菌 (3月28日) ;9月份强化免疫1次, 接种疫苗次序为“猪三联苗 (猪瘟、猪肺疫、猪丹毒9月10日) -猪细小 (9月16日) -猪伪狂犬 (9月22日) -猪蓝耳病、猪链球菌 (9月29日) 。
5 体会
相关文章:
Web前端性能优化的研究与应用02-17
如何提高柴油机的性能02-17
Oracle数据库的性能优化研究02-17
通讯网络性能优化体系02-17
硬盘性能02-17
心得总结:Java性能优化技巧02-17
网站前端性能优化总结02-17
怎样提高种猪繁殖性能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