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交通安全童谣(精选10篇)
篇1:儿童交通安全童谣
安 全 童 谣
童谣一:一个人,上学校。问我什么不知道。低下头,快点走。追上前面小朋友。
童谣二:一人在家放暑假,生人敲门不应答。问路送奶查电表,绝不开门我当家。
童谣三:小白兔,上学校,见生人,有礼貌。不说话,笑一笑,蹦蹦跳跳快走掉。
童谣四:小熊小熊好宝宝,背心裤衩都穿好。里面不许别人摸,男孩女孩都知道。
童谣五:小小秘密藏心里,谁也不会告诉你,坏人要是欺负你,告诉妈妈要牢记。
童谣六:小老虎,会撕咬,小山羊,敢顶角。坏蛋问我不知道,敢骗坏人赶快跑。
童谣七:火灾来了拔腿跑,弯腰捂嘴向下逃。逃跑不能坐电梯,危险挥手大声叫。
童谣八:身后有人很可疑,走到马路对面去。要是他又跟过来,拔腿就跑莫迟疑。
童谣九:红灯停,绿灯行。遇到黄灯不抢行。先左后右看一看,一定要走斑马线。
童谣十:骑车避免上马路,不许撒把与攀扶,打闹追逐危险多,人多转弯要减速。
PS:爸爸妈妈应该让孩子知道,在遇到危险的关键时刻可以踢人,可以咬人,可以撒谎,可以砸东西,可以夺路而逃,可以不讲礼貌。也得记住下面这15条,讲解给孩子听。
★
1、警惕汽车。
汽车成为戕害未成年人的第一杀手。家长要告诉孩子不在停放的汽车前后玩耍。告知孩子从右侧门用左手开车门下车。
★
2、常年备哨。
在孩子的枕头旁边常年放一个哨,遇到紧急状况吹哨,能逢凶化吉。如地震时被压下瓦砾下呼救;如孩子一人在家时有坏人撬门,孩子在门内突然吹哨,坏人没准从此就精神失常了。
★
3、不踩井盖。
请告诉孩子不踩井盖,遇到井盖绕过去。有的井盖不牢固,可能颠覆你。靠别人不靠谱,靠自己最靠谱。要对孩子进行全方位安全自我保护教育。
★
4、三人行相对安全。
告诉孩子不要单独去同学家,三人行相对安全。不要在房间里和他人单独相处半小时以上。孩子要主动将朋友信息(姓名性别、电话、住址)告诉家长。
★
5、回旋余地。
请告诉孩子不要将身体的一部分放进狭小空间,如将手指往瓶子口里插,将头伸进院墙铁栏杆的缝隙,以免被卡住。身体和思想一样需要自由。
★
6、孩子的安全最重要。
生命无价。家长要对孩子进行这样的教育:遇到危险时,保全生命是最重要的,任何物品都不能和生命相提并论。曾有学校发生火灾,学生为了拿书包丧生。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
7、别把笔变成匕首。
孩子在学校手里拿得最多的物件是笔。家长和老师要告诫孩子,笔能变成匕首,误伤同学或者自己。学校时有学生被笔扎伤的事件。笔能写出千古文章,也能伤人。
★
8、尿能帮你在火中逃生。
教孩子遇到火灾如何逃生。例如火灾时很多遇难的人是被烟熏死的。孩子遇到火灾,如果身边没有水源,可往脱下的衣物上撒尿,再将被尿液淋湿的衣物捂住口鼻逃生。
★
9、别把指甲和趾甲剪太短。
你给孩子剪过指甲和趾甲吗?别把孩子的趾甲和指甲剪得太短,指甲和趾甲剪得太短会成为刺向孩子的尖刀,导致甲沟炎。
★
10、背心裤衩覆盖的地方不让别人碰。
作为家长要反复告诫孩子,校长和教师性侵学生并非个案。作为家长,孩子一旦被老师性侵,请不要找学校领导,而是直接打110报警抓老师。
★
11、不吃冷饮。
请告诉孩子少吃或不吃冷饮。热衷吃冷饮,会将孩子的健康打入冷宫。冷饮在制作过程中会添加糖或甜味剂、香精、防腐剂等。
★
12、根深叶茂。
请告诉孩子,肾是人体内重要器官。把人体比作大树,肾就是树根。憋尿会增加肾脏负担,还能导致肾盂肾炎膀胱炎。告诉孩子不要憋尿。老师拖堂伤害学生肾脏。
★
13、养精蓄锐。
童年保证充足的睡眠是为人生养精蓄锐。作为家长,作为孩子,如何在应试教育繁重的家庭作业压力下保证每天睡足10小时?孩子睡眠多,梦想多。
★
14、拒绝暴光。
在阳光下长时间暴晒,特别是中午,会灼伤皮肤甚至诱发皮肤癌。请告诉孩子要规避长时间暴晒,保证皮肤安全。
★
15、一定要让孩子记住父母的名字、手机、家庭地址,无论发生任何事,在别人的帮助下是可以找到你的。
愿所有花骨朵儿都平平安安
篇2:儿童交通安全童谣
高山顶上一棵树,
一个雀子来做窝。
雀子窝里百样草,
人肚子里百样歌,
唱个好歌我学学。
2、唱歌
你唱歌,我相和,
我唱歌,你相和,
大家唱歌大家和。
哪只鸟儿不爱叫,
哪个孩子不爱歌。
3、我是一个歌唱家
我是一个歌唱家,
一边唱一边弹,
唱一朵玫瑰花,
唱一只大乌鸦,
唱一首黑人骑白马,
唱一曲小羊快回家。
4、快乐的孩子爱歌唱
活泼的鸟儿爱飞翔,勤劳的蜜蜂爱花房。
小小的流萤爱火光,快乐的孩子爱歌唱。
啦啦啦啦唱唱唱,你的歌声最嘹亮。
啦啦啦啦唱唱唱,我的歌调最悠扬。
篇3:童谣——低年级儿童课外阅读基石
怎样才能吸引学生阅读的目光呢?童谣因其充满童心、童趣、童事, 是最贴近孩子心灵的东西, 是孩子喜欢、最感兴趣的事物。我们可以从童谣读起, 积少成多, 以趣为先导, 踏踏实实地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一、感受童谣, 激发阅读的兴趣
童谣是孩子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形式。它可以边说边唱, 边唱边跳, 还可以加以表演, 几乎所有的童谣、儿歌都能与游戏结合在一起。玩是孩子的天性, 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 将知识渗透到游戏活动中。
如:在玩丢手绢的游戏中, 被捉到的同学当场背诵一条儿歌, 如果不会背, 就到黑板前的箩筐里拿一个带有童谣的水果卡片, 读三遍, 读得好才能过关;表演模仿也是低年级孩子最喜爱的表现形式, 在学童谣活动中, 通过读拍、表演童谣等活动也能受到很好的效果, 如童谣《小鸟小鸟》:“小鸟小鸟飞—飞, 蜗牛蜗牛追—追, 小鸟小鸟跺跺脚, 蜗牛头上长俩脚。小鸟小鸟天上舞, 蜗牛赶紧敲大鼓。小鸟小鸟大声叫, 蜗牛座位找不到!”可以让小朋友围坐一圈, 按儿歌节奏拍拍手, 遇到动作时, 大家一起做动作表演, 念最后一句时大家聚到一起, 等最后一句念完后, 大家一起找回自己的座位。没找到座位的小朋友再表演一个童谣。
通过游戏这种形式,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潜移默化地进行童谣的积累, 使学生在有趣的游戏活动中不知不觉地认识掌握更多的童谣, 从而增长知识, 感受读背童谣的乐趣。
其次, 也可以采用竞赛的形式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兴趣。低年级学生年龄小, 争强好胜, 有强烈的表现欲, 故在低年级开展各种比赛活动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 班级经常举行形式多样的读背比赛, 如:教师出示学生没接触过的童谣四五首, 让学生在五分钟之内读流利, 以多种形式多读, 可以个别读, 同位互读, 展示读, 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 给优胜者奖励, 然后再给五分钟时间, 背一背童谣, 比一比谁背得多, 谁背得好。最后, 比一比谁边背边表演得好。另外, 还可以让学生课外去搜集童谣, 课前朗读一定数量的童谣, 课堂上定期举行赛背演童谣的比赛, 评选出优秀小组和优秀个人。
二、借助童谣, 培养理解的能力
课外阅读的目的是不断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独立阅读的习惯和能力, 进而初步培养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
我们随堂用的《补充习题》和《学习手册》上都有一些美文欣赏, 其中就有很多充满童真、童趣的小诗、童谣, 不能光读读就满足了, 我们可以加以充分利用。
首先, 读文比赛, 看谁读得好, 评出读书小能手, 加星奖励, 也可以几个人合作, 小组朗读表演等多种形式, 让学生读通顺。孩子们都很爱表现自己, 反应都很积极, 这个活动不仅拓宽了学生的阅读面, 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和朗读能力。真是一举多得, 何乐而不为呢?
接下来, 要求学生在读完小诗后, 试着找一找自己喜欢的句子、词语, 并说出自己的理由。并说说, 小诗写了什么?能说几点说几点。并说说你喜欢童谣中的哪些人物或动物, 为什么?在生活中你有类似的体验吗?也可以试着给童谣、小诗配画。初步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理解能力。
然后用老师教给的方法去阅读自己喜欢的童谣, 定期举行读书交流会。对这一点要求不能过高, 即使有的学生能背诵一些童谣但说不出什么, 也应该加以鼓励, 不能加以指责。低年级重在兴趣的培养, 教师不能拔高阅读的要求。
三、创编童谣, 感受创作的成就感
通过一些有趣的阅读活动, 学生基本对童谣的押韵, 节奏感强等特点有所了解,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了解、掌握童谣创编的基本方法, 并通过老师与学生合作, 给学生增加信心, 激活学生的写作冲动。
例如童谣《数青蛙》, 小朋友们都很熟悉, 在此基础上, 提问:三只青蛙几张嘴?几只眼睛几条腿?四只青蛙呢?五只六只呢?引导孩子找出其中的规律。接着笔者又出示其他动物的图片, 引导学生说出这是什么动物, 又是几张嘴, 几只眼, 几条腿, 会做出什么动作。学生七嘴八舌地说开了, 有的甚至迫不及待地做动作, 笔者引导学生先自己说说, 然后同位互相修改补充, 最后向大家汇报, 师生共同修改, 续编出的童谣还真像那么回事:一只鸭子一张嘴, 一对翅膀两条腿, “嘎嘎嘎嘎”游进水。一只螃蟹一张嘴, 两只钳子八条腿, “咕噜咕噜”吐口水。一头黄牛一张嘴, 两只犄角四条腿, “哞哞哞哞”甩甩尾。一只鸽子一张嘴, 一对翅膀两条腿, “扑棱扑棱”天上飞。
篇4:儿童交通安全童谣
童谣,是指儿童唱的歌谣。古人说:“童子歌曰童谣,以其出自胸臆,不由人教也。”(杨慎《丹铅总录》卷二五)它是民间文学中一支最绚烂的花朵。从古到今,中华民族留下了许许多多的优秀童谣,这些童谣主题积极阳光,内容丰富多彩,节奏轻快活泼又富有音韵美。它们陪伴儿童逐渐长大,是开启儿童内心世界的钥匙,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笔者在一年级开展了海量童谣诵读的实践研究,发现童谣诵读对促进儿童的语文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一、增添情趣,降低拼音难度
根据人教版教材的编写方式,一年级学生一入学,首先要学汉语拼音。汉语拼音是抽象的符号文字,不仅字形相近难辨,(如“b-d”、“p-q”、“ui-iu”、“ei-ie”、“ou-uo”等),且拼写规则也较复杂,再加阴阳上去之音调变化,对7岁的孩童来说,要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完成汉语拼音的学习,的确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
借助童谣来辅助拼音教学,不仅可以给枯燥的学习增添情趣,也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习拼音的难度。如有的童谣可以帮助记忆拼音的字形:小兔请小猪,帮它盖房屋。房子盖成像个“u”,小兔看了哇哇哭。不挡风,不遮雨,这样的房子怎么住;有的童谣帮助掌握拼音的拼写规则,如:j j,抓小鸡,小ü脱帽爬上梯。q q,升国旗,小ü脱帽敬个礼。x x,水盆里,小ü脫帽把澡洗。在学习韵母时,每学完一组韵母,笔者就补充相应韵脚的注音童谣供学生诵读,让学生熟悉韵母的特点。童谣中只要出现新学的韵母,就用大号字体标红显示,让学生在反复见面的过程中,加强了对韵母的记忆,在反复诵读中,巩固拼读方法。
二、读读认认,实现大量识字
童谣十分简短,字数一般在50字以内,短的甚至只有十几字。以7、8岁儿童的记忆力,在短时间内把一首童谣背诵下来,是件比较轻松的事情。很多优秀童谣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在人们的口口相传中一代代地留存下来。同时,童谣中出现的汉字基本上是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级生字,利用这个特点,笔者在教授童谣时,先通过口口相授帮助学生记忆,待学生会背了,再引导他们对照文字认读。长期坚持下来,学生于不知不觉中,轻松地认识了很多汉字,为一年级学生的提前阅读做好铺垫。经统计,开展大量童谣诵读的实验班级相对普通平行班,在入学后的前3个月中,学生的平均识字量要高出35%。
三、 拓展阅读,深化感受认知
教材编者在一、二年级选编课文时,尤其注意到了题材的丰富:有描写四季风景的,有反映环保主题的,有表现朋友情谊的,有鼓励动脑思考的,有介绍自然常识的……配合课文主题,补充童谣阅读,可以深化对课文主题的理解,使学生的感受和认知更进一步。
如教学《植物妈妈有办法》时,笔者补充了张秋生的《蒲公英》:“一棵蒲公英,一群小伞兵。风儿吹,飘哇飘,一落落在青草坪。阳光照,雨水淋,长出一片蒲公英。”这首童谣通过拟人手法的运用,向儿童介绍了蒲公英繁殖及生长的过程,对课文的内容恰好是个不错的补充。又如,一年级上册识字(一)单元的口语交际,要求介绍一种自己最喜欢的游戏,并说说有趣在哪里。教学这课时,笔者补充了《骑竹马》(骑着马儿满地跑,我的马儿长得好,我的马儿不喝水,我的马儿不吃草)、《跷跷板》(老虎大,兔子小,跷跷板上玩开了。小兔子,用力跷,老虎不动也不摇。打老虎,抬抬脚,小兔蹦得八丈高。蹦得高呀摔一跤,嘴巴跌成三瓣了)等童谣,以此来勾起儿童的生活回忆,鼓励他们说说自己玩过哪些有趣的游戏。通过这种“1+X”式的童谣诵读,学生的阅读面拓宽了,对事物的认知丰富了,对情感的体悟也更深了。
四、积累语言,促进鲜活表达
篇5:经典少儿儿童童谣
豌豆多垛
豌豆垛多
守着童谣及民歌
想象六月
那六月的麦穗
回到家里去
依然乘坐金黄的马蓬车
麦熟一晌望不断
农家凹里坡浪掀
于是便感知
那些镰们又要霍霍下地
分割麦穗的光芒
就是艰辛换取收获的
黄金定律
六月诱人的麦香
首先被风悟出
粮食满仓
麦盼九十三场雨
农家
用喜悦撑高理想
秋播白露霜
冬盖三雪被
春蘖谷雨长
夏收万担藏
我的农民兄弟呵
你已为这梦圆
熬出三百六十五个日夜
熬过屈指算数的日子
物阜年丰
也该清福了吧
可你总不肯
读着粮食与钱票
一个灰色地笑
写在嘴边
忙又出发去
六月
一个火热的童谣
草帽与水壶
把你放飞成远山的鸽哨
戴月禾锄
采枝而舞
仰天长歌
趣味经典简短童谣
1、小兔子,开铺子
小兔子,开铺子,一把小桌子,
两把小椅子。
三根小绳子,
四只小匣子。
五管小笛子,
六条小棍子。
七个小盘子,
八粒小豆子。
九本小册子,
十双小筷子。
2、卖切糕
我的儿,我的娇,三年不见长得这么高,骑着我的马,拿着我的刀,扛着我的案板卖切糕~
3、海龟
海龟妈妈,沙滩扒扒,生下蛋蛋,盖上沙沙。
太阳晒晒,孵出娃娃,爬进大海,去找妈妈。
4、早安,小松鼠
早安,小松鼠整个早晨
我一直看着你怎样把每一寸玲珑的晨光变作七彩的跳跃嚼成松子的果香
5、三岁的娃娃穿红鞋
三岁的娃娃穿红鞋,
扭扭歪歪的去上学,
老师讲课他睡觉,
背着书包往家跑。
跑跑不了,了了不起,起起不来,来来上学,学学文化,画画图画。
图图书馆,管管不着,着着火了,火火车头,头头大奔头。
6、一个毽儿踢两半儿
一个毽儿踢两半儿,
打花果儿绕花线儿,
以踢带拐,八仙过海,
九十九,一百。
7、盖洋楼、卖窝头
我哥有钱盖洋楼,
盖在前门五牌楼,
楼上挂着金字匾,
上写专卖窝窝头~
8、下雨啦
下雨了,冒泡了,老头带着草帽了,草帽尖顶着天,草帽圆当雨伞,叠只小船坐里边,飘呀飘呀靠岸边。
9、四个耗子抬红轿儿
小红孩子戴红帽儿,
四个耗子抬红轿儿。花猫打灯笼,黄狗来喝道。
一喝喝到城隍庙,把个城隍老爷吓一跳。
10、需要什么
罗大里,做一张桌子,
需要木头;
要有木头,
需要大树;
要有大树,
需要种子;
要有种子,
需要果实;
要有果实,
需要花朵;
做一张桌子,
需要花一朵。
经典必备常见的童谣
1、夏夜——露珠在荷叶上睡觉,星星在天空中睡觉,宝宝在小床上睡觉。露珠的梦是绿的,星星的梦是亮的,宝宝的梦是甜的。
2、哪里来——春雨来,哪里来?摇着锒铛天上来。燕子来,哪里来?带着剪刀南方来。小草来,哪里来?拱破土皮钻出来。春风妈妈来坐客,带来这帮好乖乖。
3、风——春天里,东风多,吹来燕子做新窝。夏天里,南风多,吹得太阳像盆火。秋天里,西风多,吹热庄稼吹热果。冬天里,北风多,吹得雪花纷纷落。
4、彩虹美——彩虹美,彩虹艳,赤橙黄绿多好看,妈妈说彩虹挂天边。宝宝说:彩虹就在百货店。
5、雷雨——大雨哗哗哗,水泡喊妈妈。闪电怕,跑来雷爸爸。雷雨骑上马,马蹄呱呱哒哒。天空出彩霞,太阳笑哈哈。
6、冬——冬天到,喜鹊叫,朵朵雪花像鹅毛,松树、柏树绿油油,腊梅、水仙开得好,雪下麦苗眯眯笑,冬眠动物睡大觉。
7、秋——秋天到,蟋蟀叫,白云白,蓝天高,菊花开放树叶飘,苹果、梨子呵呵笑,稻子、麦子金灿灿,丰收季节来到了。
8、春来啦——小雨小雨刷刷,小风小风沙沙,小沙小沙哗哗,小鸟小鸟喳喳,春天春天来啦!
9、早晨——叽喳,叽喳,鸟儿欢叫在树杈!嘀嗒,嘀嗒,闹钟在说话:起来吧,起来吧,早晨和你赛跑啦!
篇6:儿童喜爱的童谣
一人在家放暑假,生人敲门不应答。问路送奶查电表,绝不开门我当家。
小白兔,上学校,见生人,有礼貌。不说话,笑一笑,蹦蹦跳跳快走掉。
小熊小熊好宝宝,背心裤衩都穿好。里面不许别人摸,男孩女孩都知道。
小小秘密藏心里,谁也不会告诉你,坏人要是欺负你,告诉妈妈要牢记。
小老虎,会撕咬,小山羊,敢顶角。坏蛋问我不知道,敢骗坏人赶快跑。
火灾来了拔腿跑,弯腰捂嘴向下逃。逃跑不能坐电梯,危险挥手大声叫。
身后有人很可疑,走到马路对面去。要是他又跟过来,拔腿就跑莫迟疑。
红灯停,绿灯行。遇到黄灯不抢行。先左后右看一看,一定要走斑马线。
篇7:经典的儿童童谣
二,二,二什么二,二是小猫梳小辫
三,三,三什么三,三是小猫爬雪山
四,四,四什么四,四是小猫吃鱼刺
五,五,五什么五,五是小猫打花鼓
六,六,六什么六,六是小猫吃肥肉
七,七,七什么七,七是小猫下象棋
八,八,八什么八,八是小猫吹喇叭
篇8:潮语童谣的特点与儿童发展价值
1.潮语童谣的特点
古今中外各个民族或民系的童谣,都会有摇篮曲。儿童对母语文化的欣赏和接受,就是始于摇篮曲,它是母语文化最原始的底色。张嘉星说“‘惜呀惜’、‘一暝(日)大一尺’是漳台摇篮曲的共有套话和主旋律”。(2)潮汕摇篮曲的主题词是什么呢?笔者认为那是“拥呀拥,拥金公”。“拥”,抱着,拥着小孩哄其入睡,把婴儿昵称为“金公”,极言很金贵、很珍贵、很宝贝。这一主题句由两个三言句构成,押[ong](翁)韵。主题词“拥”是个方言动词,不断复沓,富有动感,并作为顶针项引出另一个主题词“金公”。ong韵不断出现在三言句的一、三位置上,回环往复,乐感很强,适合催眠。
1.1音乐性
潮语童谣的音乐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1.1.1顺音不顺义
潮语童谣节奏感强,每一句除最后一字,其余经常是两音节一音步,为了成全前一个音步,往往可以把一个词拆开在不同音步中。譬如上文提到的摇篮曲主题词是这样吟唱的:“拥呀/拥,/拥金/公/”,即把“金公”拆分,“拥金”一个音步,“公”又是一个音步,典型的顺音不顺义。
1.1.2押韵自由灵活
潮语童谣押韵自由灵活,大致有下面这几种形式:一是1、2、4句押韵,这是最主要的押韵形式,约占六成;二是排韵,如《古昔时》,每一句都协同一韵;三是随韵,如《大头蟟蟜鲜薄壳》,两句一韵,再两句换韵,依次类推,句句押韵;四是抱韵,如《敲着金龙眉》同一诗歌,假如四个小句为一个单元,1、4句押韵,2、3句也押韵,以此类推。
潮语童谣顺音不顺义,且音步时值相等;其自由灵活的押韵形式,相同的声音在童谣中很有规律地循环往复,使句与句之间的声音协同形成抑扬顿挫的节奏感与音乐性。
1.2夸饰性
本来,漳台摇篮曲的“一暝大一尺”,已是夸张,寄托着希望孩子快点长大的良好祝愿。然而潮人的祝愿更是极度夸张,跨越时空,直接就是“金公做老爹”,做了有家奴来“担靴”服侍的“老爹”。极度夸张与修饰的手法在潮语童谣中是俯拾皆是,几乎每一首都有所反映。
如《客鸟客客声》是一首富有童趣的童谣,也是一首最草根、最地道,最口语化的,具有颇高文学价值的潮汕方言童谣。童谣运用拟人手法,第一章描写了鲤鱼娶妻的热闹场面,很多水族和动物都出现了,水里游的、天上飞的都有了,而且有灯光、有声音、有色彩,声光影齐备,配上了一连串动作,使画面动感十足、形象性强。而高潮落在最后的一问一答。“你个新娘若趣味?”“你的新娘子长得多有意思呢?”译成共同语还是让童谣特有的方言韵味有所缺失。“趣味哩趣味”,哩:连词,表示转折关系,与普通话的“虽然”语法意义相近,这是典型的潮汕话说法。可见,童谣对词汇、语法的运用是最草根的、最地道的。“趣味哩趣味——绿豆目,葱管鼻,猪豭嘴,蝙蝠耳,齿屎扒落一粪箕。”这个新娘子长得不是一般的委婉:绿豆一样的眼睛,极言眼睛之小;像葱管一样的鼻子,像猪豭一样的嘴巴,极言鼻子、嘴巴的丑陋;蝙蝠一样的耳朵,极言耳朵之大。通过一系列夸张比喻,突出了新娘的奇丑无比,是间接夸张。最后一句“齿屎扒落一粪箕”是直接夸张,看来这个新娘不但丑陋,而且是肮脏到极点,使人哑然失笑。童谣极尽夸张逗趣之能事,夸张成了戏谑、幽默的一种手段,增强了童谣表现生活的张力和感染力。
1.3随意性
著名潮文化研究学者林伦伦教授在《全本潮汕方言歌谣评注》序言中写道:“我至今还能倒背如流的,还有那没完没了的‘无厘头’的童谣”。童谣的随意性指的就是“无厘头”与“没完没了”。“没完没了”是指采用了顶针续麻的修辞手法,前一句末尾的字词作为后一句的开头,辞句连续,若珠之结排,历历如贯珠,这样的歌谣也叫连珠歌,只要愿意,还可以不断地续下去。而“无厘头”,是就内容而言,确实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和实用价值,两句转换一个话题,换之又换,纯粹就是为了有趣、好玩、游戏。这样的童谣可以统称为游戏歌,而儿童唱童谣也是一种游戏,游戏是儿童的本能。
2.潮语童谣的儿童教育价值
潮汕方言童谣具有较高的儿童发展价值,有助于培育儿童良好道德品质以及对自己民系文化的认同感,启发智慧,促进认知,发展语言,在做游戏的同时帮助儿童发展肢体,有助于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2.1养德——培养儿童良好的道德品质
把大道理蕴涵在富有童真的小童谣中,使孩子们受到求善求真的熏陶,这是潮语童谣的魅力。童谣蕴涵的教育理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很吻合的。譬如既有教育孩子与同学、邻里、他人友爱和善的童谣,如《麻雀相打跋落坑》《相揽肩》《蚯蚓叫吱吱》等,也有培养孩子与自然和谐相处意识的童谣《天乌乌》等。挖掘童谣教育内涵,让孩子们在朗朗上口的童谣诵读中接受良好品质的熏陶与教育。
2.2启智——启发儿童智慧,促进思维发展
学前教育阶段是儿童智慧开启的最佳时期,不少民系童谣譬如谜语歌,可以启发智慧,促进孩子们思维的发展。如“天顶一园草,地下人种荖;荖下二支灯,灯下一条龙;龙下一个窟,一尾红头鲤鱼跳唔出”,这首谜语歌每一句打一物,通过形象生动的比喻、顶针续麻手法的运用、两句一韵即随韵的采用,让孩子们认识了“头发”、“眉毛”、“眼睛”、“鼻子”、“嘴巴”、“舌头”。这些富有形象性、节奏感、音乐性的童谣也可说是常识歌。
2.3促知——促进儿童认知,发展儿童语言
潮语常识歌、数数歌在促进儿童认知、发展儿童语言方面的作用也不可忽视。数数歌往往也是常识歌,像数脚歌《一脚雨伞》,学会数数,认识动物的名称与动物的脚。又如童谣《东方出个弥勒佛》不仅让孩子们认识水果,认识各种水果核的形状,也运用叠音词锻炼儿童语言。其实这首童谣的四音节叠音词出现了好几种形式:AABB式的“错错碎碎”,ABAB式的“圆滑圆滑、生毛生毛、滑溜滑溜”等,ABCB式的“头尖尾尖”,ABAC式的“滚来滚去”。这样的童谣既促进儿童认知发展,也训练了孩子们口头语言的表达。
2.4助长——在做游戏的同时帮助儿童发展肢体
潮语童谣可以统称为“游戏歌”,每一首的律动感很强,至少可以边拍手边诵读,锻炼儿童手指的发展。而不少童谣是可以根据内容,边读边做动作,态势语言与有声语言并进的。如《拍球歌》把潮汕民系近10种“馃”的名称以数数的形式入歌,本民系馃文化丰富,且是边拍球边唱,使歌谣既是数数歌,也是常识歌,更是锻炼肢体的游戏歌。还有《拍手歌》《巡警》等等都是具有丰富游戏内容、体现人类游戏精神的童谣。
2.5培同——培育儿童对自己民系文化的认同感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地风物育一地歌。留住了歌谣就留住方言,留住了方言就留住了潮人文化的根。民系童谣是以本民系方言为载体的一种口头文学,记住了民系童谣就记住了母语方言,也守住了自己民系的精神家园。因此进行民系童谣的教学,崇本溯源,是在培育孩子们对自己民系文化的认同感。而且作为潮汕民系族群的特征符号元素,在潮语童谣中也有所记录。譬如歌谣《工夫茶》,喝工夫茶是潮汕族群的一个特征,歌谣从工夫茶的用火、用水、用具以及冲泡技艺,反映了潮文化精细的特点。
本文定义了潮汕方言童谣,概括与归纳其主要特点,并从教育学、心理学以及文化学的角度挖掘其儿童发展价值。在弘扬传统文化、扶持通俗文化的今天,潮语童谣作为传统的民俗文化,其丰富内涵仍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林朝虹,林伦伦.全本潮汕方言歌谣评注[M].广州:花城出版社,2012:319-374.
篇9:儿童交通安全童谣
关键词:童谣;儿童教育;生命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121(2010)13-0009-03
对儿童生命的关注是教育的本真所在,提升儿童生命质量与存在意义是教育的终极追求,生命需要教育的引导,教育是生命的存在形式。从根本上说,教育对生命具有本体论的意义,但是,现在教育却更多的趋于社会的要求,忽视了对学生生命的关注,需要对其有理性的审思。本文从童谣的基本属性出发,探讨教育回归生命的一种新路径。
一、童谣,教育回归生命的新路径
雅斯贝尔斯在其《什么是教育》一书中指出:“教育活动关注的是,人的潜力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并加以实现,以及人的内部灵性与可能性如何充分生成。质言之,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1]叶澜教授也指出,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的一种活动,教育就其本意来说,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2]由此可见,关注儿童的生命发展是教育的本质所在,是教育的内在规定性所致。然而,在世俗与功利的驱动下,现代教育却不能遵循教育的本性而适度发展,在不知不觉中异化了自己,导致自己偏离了正确的发展轨道,迷失了自己追求的精神家园,遮蔽了自己塑造人的灵魂的真谛。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现代教育在悄无声息中将教育的生命关怀丧失殆尽,将教育的目的演变为社会的要求,将教育的衡量尺度和追求目标从人的生命发展错位于物的追逐,从崇高的理想坠入平庸的现实,最终将教育的灵动性廉价出卖。教育的异变需要我们审思,教育的偏离需要我们校正,生命是教育的本源,生命的发展是教育的追求,解决现代教育的危机,需要寻求一条合理而又可行的路径,让教育回归本真,回归生命。
童谣是儿童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表达方式,它有着清新的内容,流畅的语言,和谐的韵律,活泼的形式,鲜明的节奏,诙谐的风格,朗朗上口,悦耳动听。童谣的趣味性为儿童所喜爱并积极参与其中,童谣的主体性和体验性使儿童在教育中充分释放自己的天性,获得自由。基于童谣的教育,是儿童在自愿而非强迫的基础上接受教育,童谣的传唱满足了儿童内在尊严和表现需要,使每一个儿童充满对教育的希望。由此可见,基于童谣的教育以童谣为基础,尊重儿童个性,使儿童在不自觉的吟唱中受到影响,它如春风化雨,点滴渗透,又如鹤翔青云,鹭栖沙地,从从容容,优优雅雅,充分体现了教育的生命意蕴。
二、童谣,凸显教育的生命意蕴
基于童谣的儿童教育,以童谣作为它的基础和出发点,童谣的固有属性决定了儿童教育的方式,一切皆在童谣中,凸显着儿童教育的生命意蕴。
(一)童谣的主体性——生命的基本品质
所谓主体性,是指人作为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的质的规定性,是与客体相互作用得到发展的人的自觉、自主、能动和创造的特征。[3]作为主体的人是自由的主体,是自主选择的主体。而自由是主体生命的基本品质,是生命的内在需求。教育关照学生的生命,就是要给学生真正的自由。
童谣的主体性,根基在于主体的自主性,即学生有自主决定的自由。学生主体在基于童谣的教育中有自由的空间,能够自由地表达思想,自由地交流。它充分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是对人性的一种肯定,是在探索人类本质的真正自由。基于童谣的教育,是对学生个体的解放,它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宽松、自由、和谐、不受束缚的氛围,体现着对学生生命的关照,对个体生命价值的彰显。基于童谣的教育并不是对学生的放任,而是给学生一种自由的空间,是学生从内心真正获得自由。从根本上说,基于童谣主体性的教育,就是给学生两种不同领域的自由:一种是行为领域的自由,表现为行动的自由,行为的自由,包括主体自由和社会自由;另一种是精神领域的自由,这是一种个性自由。由此,基于童谣主体性的教育,就是解放作为主体的学生使其获得自由的教育,是关注学生生命的教育,它追求的目的是生命的基本品质——自由。
(二)童谣的交往性——生命的真实展现
交往是一种行动者之间以语言为媒介的相互理解、相互合作的主体间活动,交往的目的是达到相互理解,只有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人与人之间形成共识,才能走出单子式个人误区,使个体行为合作化,人与人之间和谐统一。[4]交往是学生生命的展现,在交流和对话中学生的生命潜能得以发挥和挖掘,个体的生命价值得以展现和升华。在交往中,主体间地位是平等的,其本质是人与人的相遇,彼此“进入”,而不是将教师放在控制者的位置上。
童谣的交往性是指以童谣为载体,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就童谣进行平等交流,相互对话的过程。它改变了以往教育过程中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控制者的角色,强调了师生关系是主体—主体的关系,同时把这种关系扩展到学生生活的各个交往领域,把教育过程视为多极主体围绕共同客体而进行交往的过程。它强调要把学生的生命当作教育的终极追求,把学生生命的交融与发展作为最终目的,它是教育过程成为一种师生共享知识、精神和意义的过程,它强调交往的主体双方各自走进彼此的内心世界,双方的生命在对话和交流中接受洗礼和启迪。所以说,童谣的交往性是生命的真实展现。
(三)童谣的体验性——生命的存在方式
体验是指主体与客体之间一种特殊的关系状态,是主体对客体在主体内心中的地位、意义、价值与自我同一性的把握和确认,体验的结果是形成主体对客体的态度、情感、感受和领悟。[5]体验是生命存在的方式,蕴涵着生命的意义。叔本华提出的生命认识论,认为生命只有在体验中才有意义,生命是通过每一个个体的体验而证明的存在,“世界当然不是指理论上可以认识的世界,而是生命进程中可以体验到的世界”,[6]体验具有鲜明的主观性、独特的个体性、丰富的情感性和深刻的感悟性的特点,正因为这些特征,使体验更容易深入到个体的生命深处,成为生命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方式。
童谣的体验性,首先是指童谣可以作为一种资源,童谣中含有丰富的生命元素,师生双方在童谣的诵读与吟唱中可以体会生命的发展与意义;其次,童谣可以作为一种体验的方式,学生通过童谣活动与童谣游戏等体验式的活动去感悟生命的可贵及对生命的积极关怀,形成对生命正确的认识与态度。童谣的体验性,也就是让学生主体去经历、感受、理解蕴涵在童谣里的生命气息,不是教师的耳提面命,它超越了符号知识对主体的束缚,解放了学生的感官与身心,可以让个体全身心地投入到童谣的世界,以童谣为载体去体悟生命的发展,感受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三、基于童谣的生命化教育构建
(一)开设童谣课程,认识真实生命
教育回归生命,对学生进行生命化的教育必须以认识生命、了解生命为前提。开设有关生命教育的课程,进行专门化教育是认识生命的有效形式。因为在课堂上,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生命意识的熏陶、生命能力的培养,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生命的发展,懂得生命的珍贵。但传统形式的课堂组织及教材意义的编订,教师成为一种权威,学生沦为被动的接受者。这种被动性不仅表示学生在课堂上缺少判断和理解,好奇心减弱,导致思维混乱,使学习成为一桩苦差事而索然无味,更表明这种教学脱离了学生主体,造成对个体生命的压抑。因此,需要建立一种生命化的课堂,其目标不光是知识的传授,也为促进学生个体生命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通过对童谣及其特性的研究发现,开设专门童谣课程,把有关生命的知识融入到童谣中的生命教育,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与兴趣,进而促进他们积极的思维,而且还可以推动他们认真地体会童谣中所包含的生命意蕴,从而形成对生命的正确认知与态度。具体操作上,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生命韵味的童谣让学生吟唱,在唱中学。如童谣《遇到火灾不慌神》:“小安安,做事稳,遇火灾,不慌神,泼凉水,忙灭火,放烟呛,捂湿巾,躲火源,猫腰行,披湿被,淋湿身,敲响器,求救兵,早脱险,保安宁”。[7]儿童在遇到险情时可以根据童谣的内容进行安全自救,保护生命。另外,在课堂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一起创编童谣,让学生把自己对生命的感受融入童谣中,在创作中体味生命意义。
(二)营造童谣氛围,关照灵动生命
教育若要回归本真,达于“反魅”,那么,了解一般人对教育得以实现的人类环境产生的心境,以及有关人(无论是受教育的儿童还是作为教育者的成人)在其中产生的直觉具有极大的意义。因为,事实证明,教育的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生活环境中一定的内部气氛和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一定的情感态度[8]。换言之,学校的教育气氛对儿童的生命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具有极大的自然性和隐蔽性,在情境的交流中,在愉悦的氛围中,儿童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基于教育氛围的重要作用,学校应该形成一种生命关照的教育哲学或教育理念,并以其为指导,同时以童谣为载体,营造出一种关怀儿童生命的教育氛围,使学生时时处在生命律动的气息之中,浸润在生命的阳光之下。在实践中,学校可以经常举行一些以生命为主题的童谣创作比赛以及其他的一些童谣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全方位地感悟生命,学会生命保护与自救。学校也可以在学生经常活动的场所张贴一些以生命为主题的童谣,让他们时时接受生命的教育。如在操场周围张贴童谣《健身操》:“伸伸胳膊动动脚,每天来做健身操。左三拍,右三拍,抬抬头,弯弯腰。增进健康多运动,珍惜生命最重要”。总之,让生命化的童谣彰显在学校的每一个角落,让学校的每一面墙都具有教育意义。
(三)构建童谣生活,伸展自由生命
教育要完成本真的回归,达成生命的唤醒,扎根现实世界,走进真实生活是其最真实、最坚定的基础。生活世界才是生命最具体的存在场所,它为生命获得意义和价值提供了真实的环境。所以,回归生活世界是教育获得生命力的唯一出路。另外需注意,成人的生活世界与儿童的生活世界有着显著的区别,儿童的生活世界是一种充满童真的、儿童可经验的并且符合他们认知和兴趣的情境。童谣表达了儿童对生活的理解,是一种源于生活、表达生活、改变生活的文字作品,也是儿童生活世界与心灵世界的真实写照。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时时刻刻都可以成为童谣的良好素材和传唱歌谣的有利时机,都可以成为校园歌谣的内容来源。可以说童谣基于学生的生活,来源于学生的生活,最后又回归到学生的生活。儿童生活世界从另一个意义上来说就是童谣的世界。因此,把生命的知识融入童谣,建构一个童谣化的儿童生活世界可以使儿童的生命诗意地栖居其中。它是儿童精神的诞生地,是儿童生命力量得到滋养和壮大的沃土,是儿童人格发展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参考文献:
[1] [德]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1991.4.
[2] 叶澜.教育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36.
[3]杜素华.对自由的追求——主体性原则探析[J].时代文学,2009,(1):173-176.
[4]冯建军.论教学过程是交往实践过程[J].江西教育科研,2005,(6):3-6.
[5] 陈佑清.体验及其生成[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2,(2):11-16.
[6] [德]费迪南·费尔曼.生命哲学[M].李建鸣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转引自韩淑萍.体验:教育生命维度的诠释[J].现代教育科学,2004,(6):10-13.
[7] 傅建明.绿色校园童谣[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8.29.
[8] [德]O·F·博尔诺夫.教育人类学[M].李其龙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41.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浙江金华 321004)
篇10:儿童英文童谣中英对照
儿童英文童谣,能够促进宝宝对英语的感知,激发宝宝学习英语的兴趣。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欢迎大家阅读。
一
Head, shoulders, knees and toes, knees and toes, knees andtoes,Head, shoulders, knees and toes, eyes and ears and mouth andnose,Head, shoulders, knees and toes, knees and toes, knees andtoes,Head, shoulders, knees and toes, eyes and ears and mouth andnose,Eyes and ears and mouth and nose!
歌词大意:
头、肩膀、膝盖、脚趾、膝盖、脚趾、膝盖、脚趾,头、肩膀、膝盖、脚趾、眼睛、耳朵、嘴巴和鼻子,头、肩膀、膝盖、脚趾、膝盖、脚趾、膝盖、脚趾,头、肩膀、膝盖、脚趾、眼睛、耳朵、嘴巴和鼻子。
二
This little pig went to market,(晃孩子的大拇指),This little pig stayed at home,(晃孩子的食指),This little pig had roast beef,晃孩子的中指),This little pig had none,(晃孩子的无名指),And this little pig cried “wee-wee-wee-wee-wee”,(晃孩子的小指)
All the way home!
三
If youre happy and you know it,Clap your hands.(唱完这一句拍两下手)
If youre happy and you know it,Clap your hands.(拍两下手)
If youre happy and you know it,(双手在胸前交叉摆动)
And your face will surely show it,(伸出两个食指从嘴巴往上划,做微笑状)
If youre happy and you know it,Clap your hands.(拍两下手)
If youre happy, and you know it,Stomp your feet.(跺两下脚)
If youre happy, and you know it,Stomp your feet.(跺两下脚)
If youre happy, and you know it,(双手在胸前交叉摆动)
Then, your face will surely show it.(伸出两个食指从嘴巴往上划,做微笑状)
If youre happy, and you know it,Stomp your feet.(跺两下脚)
If youre happy, and you know it,Shout “Hurray!”(双手举起来做欢呼状)
If youre happy, and you know it,Shout “Hurray!”(双手举起来做欢呼状)
If youre happy, and you know it,(双手在胸前交叉摆动)
Then, your face will surely show it.(伸出两个食指从嘴巴往上划,做微笑状)
If youre happy, and you know it,Shout “Hurray!”(双手举起来做欢呼状)
If youre happy, and you know it,Do all three.(把拍手、跺脚、欢呼连起来做一遍)
If youre happy, and you know it,Do all three.(把拍手、跺脚、欢呼连起来做一遍)
If youre happy, and you know it,(双手在胸前交叉摆动)
Then, your face will surely show it.(伸出两个食指从嘴巴往上划,做微笑状)
If youre happy, and you know it,)
Do all three.(把拍手、跺脚、欢呼连起来做一遍)
四
Six little ducks that I once knew.Fat ones, skinny ones, fair ones too.But the one little duck with a feather in his back.He ruled the others with a quack, quack, quack!
Quack, quack, quack, quack, quack, quack!
He led the others with a quack, quack, quack!
Down to the river they would go,Wibble wobble, wibble wobble, to and fro,But the one little duck with the feather on his back,He led the others with a quack, quack, quack!
Quack, quack, quack, quack, quack, quack!
He led the others with a quack, quack, quack!
Home from the river they would come,Wibble wobble, wibble wobble, ho-hum-hum!
But the one little duck with the feather on his back,He led the others with a quack, quack, quack!
Quack, quack, quack, quack, quack, quack!
He led the others with a quack, quack, quack!
歌词大意:
我认识六只小鸭,他们有的胖,有的瘦,有的不胖也不瘦。
但是有一只背上长着一根羽毛的小鸭,嘎嘎地叫着带领其他小鸭。
嘎嘎嘎,嘎嘎嘎,他嘎嘎地叫着带领其他小鸭。
他们会跑向小河,摇摇晃晃,摇摇晃晃,来来回回。
但是有一只背上长着一根羽毛的小鸭,嘎嘎地叫着带领其他小鸭。
嘎嘎嘎,嘎嘎嘎,他嘎嘎地叫着带领其他小鸭。
他们会从小河跑回来,摇摇晃晃,摇摇晃晃,快乐地叫着。
但是有一只背上长着一根羽毛的小鸭,嘎嘎地叫着带领其他小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