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通信技术(精选十篇)
3G通信技术 篇1
2009年1月7日, 工业和信息化部根据国务院会议精神, 正式将3G移动通信运营牌照发放给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三家电信运营商, 目前3G频段也已经正式分配。其中中国电信获得的是CDMA2000制式, 频段是1920-1935MHz和2110-2125MHz, 其3G制式基于FDD (频分双工) 模式;中国移动获得的是TD-SCDMA制式, 频段是1880-1900MHz和2010-2025MHz, 其3G标准基于TDD (时分双工) 模式;中国联通获得的是WCDMA制式, 频段是1940-1955MHz和2130-2145MHz, 3G标准也基于FDD模式。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无线电管理局消息, 相关分配方案已经正式通知三大运营商。自此, 中国的移动通信正式开启了3G时代。
3G (3rd Generation) 是指第三代移动通信。第一代模拟制式手机 (1G) 只能进行语音通话;第二代GSM、TDMA等数字制式手机 (2G) 便增加了接收数据的功能, 如接受电子邮件或网页;第三代与前两代的主要区别是在传输声音和数据的速度上的提升, 它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更好地实现无缝漫游, 并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 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 同时也要考虑与已有第二代系统的良好兼容性。为了提供这种服务, 无线网络必须能够支持不同的数据传输速度, 也就是说在室内、室外和行车的环境中能够分别支持至少2Mbps (兆比特/每秒) 、384kbps (千比特/每秒) 以及144kbps的传输速度。国际电信联盟 (ITU) 目前确定了全球3G三大主流标准, 分别是WCDMA、CDMA2000、TD-SCDMA和Wi MAX。
3G是ITU在1985年提出的工作在2000MHz的频段、预期在2002年左右商用的系统, 当时称为陆地移动通信, 即FPLMTS。1996年正式更名为IMT2000。1998年6月, 各国标准化组织向国际电联提交了各自的无线传输技术候选方案, 共有16种。在这些技术当中, 以码分多址技术作为第三代移动通信的主要技术。其中, 最有代表性的主流技术有三种, 分别是WCDMA技术、CDMA2000技术和TD-SCDMA技术。其中, WCDMA是欧洲和日本支持的方案, CDMA2000是由美国提出的方案, 而TD-SCDMA则是第一个由中国提出、以我国知识产权为主的、被国际上广泛接受和认可的国际标准, 采用的是TDMA和CDMA混合接入方案。WCDMA和TD-SCDMA是由3GPP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 一个成立于1998年12月的标准化机构) 开发和维护的规范, 而CDMA2000是由3GPP2开发和维护的规范, 这些技术都是以CDMA技术为核心。这三种无线传输技术的具体技术参数如表1所示。
CDMA2000、WCDMA和TD-SCDMA同属3G的主流技术标准, 其中CDMA2000和WCDMA是FDD的标准, 而TD-SCDMA则是一个TDD标准, 这三种技术标准各有特色。WCDMA的主要关键技术在窄带CDMA的技术基础上有所改进:可适应多种速率的传输, 灵活地提供多种业务;BTS之间无需同步;优化的分组数据传输方式;支持不同载频之间的切换;上、下行快速功率控制;反向采用导频辅助的相干检测;充分考虑了信号设计对EMC的影响。CDMA2000主要考虑了美国和韩国现有的IS-95商用系统的兼容性, 采用了IS-95的软切换和功率控制技术, 帧长同样为20ms, 需要BTS之间的同步, 主要改进在于:反向信道采用连续导频方式;反向信道相干接收;前向发送分集;充分考虑了信号设计对EMC的影响等。TD-SCDMA采用TDD的模式, 前向和反向可以使用相同频率的同步时间间隔, 其特点在于:能使用各种频率, 不需要成对的频率;适用于不对称的上下行数据速率;因前向和反向信道在同一频率, 可以采用智能天线等新技术以提高性能。
现有的移动通信业务都是对称双工语音业务和相应的低比特率数据业务。对于语音业务, 每窄带的业务信道被占用的带宽是20-30KHz, 通常整个频谱会被再分为固定数量的业务信道。对称成对频带上的FDD运行模式非常适合于对称双工的语音业务, 因此在1G和2G时代, FDD成为移动通信系统的典型标准。然而, 随着移动用户对高速数据处理能力的要求日渐增长, 对3G数据传输速率的要求也从8k bit/s增长到2M bit/s。随着每个用户要求的频带和数据吞吐量的迅速增长, 3G要同时支持对称和非对称业务的混合业务, 导致频谱分配和频谱管理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
由于要实现对称和非对称业务, 实现灵活的、自适应的频谱分享是十分必要的。在FDD系统中, 由于其采用固定的上/下行链路分配, 导致这个问题不能在频域中被彻底解决。而TDD模式是通过无线信道在时域里周期性重复的TDMA帧结构来实现, 这个帧结构被再分为几个时隙, 因而能在同一帧的不同时隙中发送上行业务 (从移动终端到基站的通信业务) 或下行业务 (从基站到移动终端的通信业务) 。也就是说, 根据所传输数据的类型不同, 上、下行链路上的频谱可以被灵活地分配。当从基站发送电子邮件和下载互联网信息等非对称数据业务时, 更多的时隙将被分配给下行链路;当进行语音电话等对称业务时, 上、下行业务占有相同的时隙, 从而实现了对无线频谱灵活的、自适应的共享。
对于频率规划管理来说, 采用TD-SCDMA后, 不成对频域更容易被分配和利用, 自行解决了所有对称和非对称业务以及任何混合业务的上/下行链路资源分配的问题。因此, 中国建议的TD-SCDMA系统带有无线资源灵活时域分配的显著特点, 对各种双工业务的全球无线业务发展都可以说是一个里程碑。
与FDD的两种标准WCDMA和CDMA2000相比, TD-SCDMA也有其不足之处。比如, 在对CDMA技术的利用方面, TD-SCDMA因要与GSM的小区兼容, 小区复用系数为3, 降低了频谱利用率;因为TD-SCDMA采用多时隙不连续传输方式, 频带宽度窄, 不能充分利用多径, 抗快衰落和多普勒效应的能力差, 降低了系统效率, 实现软切换和软容量能力较困难;系统平均功率与峰值功率之比随时隙数增加而增加, 受耗电制约, 终端发射功率不大, 小区半径较小, 一般不超过10公里, 而FDD系统的小区半径可以达到几十公里。
FDD的两种标准WCDMA和cdma2000都满足IMT-2000提出的全部技术要求, 包括支持高比特率多媒体业务、分组数据和IP接入等。这两种系统的无线传输技术均基于DS-CDMA作为多用户接入技术, WCDMA和cdma2000各具优势。WCDMA相对cdma2000的一些优势主要在于:
1) WCDMA使用的带宽和码片速率 (3.84Mcps) 是cdma20001x演进家族的三倍以上, 因而能提供更大的多路径分集、更高的中继增益和更小的信号开销。此外, 更高的码片速率也改善了接收机解决多径效应的能力。2) WCDMA在小区站点同步方面的设计是使用异步基站, 而cdma2000基站则通常通过GPS实现同步, 这将造成室内和城市小区 (采用室内天线) 部署的困难。3) WCDMA进行功率控制的频率几乎是CDMA2000的两倍, 达到每秒1500次 (1.5k Hz) , 因而能保证更好的信号质量, 并支持更多的用户。
另外, 在现有网络基础和市场推广上, WCDMA占据着更大的优势。由于全球移动系统有85%都在用GSM系统, 而GSM向3G过渡的最佳途径就是历经GPRS演进到WCDMA。所以, 现有网络上的绝对优势使得cdma2000难以对WCDMA望其项背。
但是, 另一方面, 运营商在网络演进过程中必须考虑由2G到3G的过渡成本问题。新的3G网络要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已有的2G网络设备, 包括核心网络和基站设施。最好可以避免在初期不确定情况下大规模投资, 采取一个逐步追加投资的过程, 从而降低风险, 并且获得长期的最大规模效益。
从GSM过渡到WCDMA的成本要远远高于从CDMA过渡到cdma2000, 因为WCDMA只能兼容GSM的核心网, 基站设施都需要重新建设, 因此, WCDMA只能在原有GSM网络之外另外建设一个独立的3G网络。而对于CDMA2000, 由于其延续了IS-95的技术, 系统的升级只需更换基站的信道板, 终端的设计和元器件也有许多是相同的。原有的IS-95网络设备商和终端设备商就可以很容易继续提供对CDMA2000系统和终端的支持。因此, 运营商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将IS-95的系统升级为CDMA2000, 终端厂商也会非常容易地推出CDMA2000的终端, 从而大大提高了CDMA2000网络和终端的经济规模, 也大幅降低了CDMA2000的成本。尤为重要的是, 从2G升级到3G的工程建设周期, cdma2000要远远快于WCDMA, 这将是3G市场竞争中中国电信制胜的“法宝”。
展望后3G时代的技术潮流, 能够超越3G而实现个人通信“超级链接”的网络技术——3G长期演进技术LTE (简称LTE) 将是未来发展的方向。LTE解决方案是3GPP组织发布的下一代网络技术标准, 由于美国高通公司在3G时代占据了技术的核心专利, LTE阵营处心积虑搞OFDM以绕开高通主要技术。与3G相比, LTE具有更高容量、更高频谱效率和低时延的特点, 并完全支持与3GPP2组织的CDMA网络的互通。采用LTE技术, CDMA运营商可以融入到3GPP部署的移动网络中, 获取规模化效益, 支持LTE终端的全球漫游。
目前, 移动无线技术的演进路径主要有三条:一是WCDMA和TD-SCDMA, 均从HSPA演进至HSPA+, 进而到LTE;二是CDMA2000沿着EV-DO Rev.0/Rev.A/Rev.B, 最终到UMB或LTE;三是802.16m的Wi MAX路线。这其中LTE拥有最多的支持者。原本就运营GSM/WCDMA的英国沃达丰、日本NTT Do Co Mo、西班牙电信、法国电信、美国AT&T和Verizon、中国移动等世界最主要电信运营商已经决定采用或测试LTE技术。而全世界最优秀的CDMA运营商也都在部署LTE或HSPA作为其的下一代网络:美国Verizon、Alltel, 日本KDDI、韩国SK电讯和韩国电信 (KTF) 、澳大利亚电信 (Telstra) 、和记电讯 (澳大利亚、越南) , 以及较小的加拿大贝尔和Telus、泰国CAT、新西兰电信。因此, 未来在宽带无线移动技术领域, LTE将成为主流技术, 并占据移动市场的大部分份额。
移动通信3G技术概述 篇2
目前国际电联接受的3G标准主要有以下三种:WCDMA、CDMA2000与TD-SCDMA。CDMA是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码分多址)的缩写,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技术基础。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采用频分多址(FDMA)的模拟调制方式,这种系统的主要缺点是频谱利用率低,信令干扰话音业务。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主要采用时分多址(TDMA)的数字调制方式,提高了系统容量,并采用独立信道传送信令,使系统性能大为改善,但TDMA的系统容量仍然有限,越区切换性能仍不完善。CDMA系统以其频率规划简单、系统容量大、频率复用系数高、抗多径能力强、通信质量好、软容量、软切换等特点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1、WCDMA
全称为Wideband CDMA,这是基于GSM网发展出来的3G技术规范,是欧洲提出的宽带CDMA技术,它与日本提出的宽带CDMA技术基本相同,目前正在进一步融合。该标准提出了GSM(2G)—GPRS—EDGE—WCDMA(3G)的演进策略。GPRS是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通用分组无线业务)的简称,EDGE是Enhanced Data rate for GSM Evolution(增强数据速率的GSM演进)的简称,这两种技术被称为2.5代移动通信技术。目前中国移动正在采用这一方案向3G过渡,并已将原有的GSM网络升级为GPRS网络。
2、CDMA2000
CDMA2000是由窄带CDMA(CDMA IS95)技术发展而来的宽带CDMA技术,由美国主推,该标准提出了从CDMA IS95(2G)—CDMA20001x—CDMA20003x(3G)的演进策略。CDMA20001x被称为2.5代移动通信技术。CDMA20003x与CDMA20001x的主要区别在于应用了多路载波技术,通过采用三载波使带宽提高。目前中国联通正在采用这一方案向3G过渡,并已建成了CDMA IS95网络。
3、TD-SCDMA
全称为Time Division-Synchronous CDMA(时分同步CDMA),是由我国大唐电信公司提出的3G标准,该标准提出不经过2.5代的中间环节,直接向3G过渡,非常适用于GSM系统向3G升级。但目前大唐电信公司还没有基于这一标准的可供商用的产品推出。
三个技术标准的比较
WCDMA、CDMA2000与TD—SCDMA都属于宽带CDMA技术。宽带CDMA进一步拓展了标准的CDMA概念,在一个相对更宽的频带上扩展信号,从而减少由多径和衰减带来的传播问题,具有更大的容量,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使用不同的带宽,具有较强的抗衰落能力与抗干扰能力,支持多路同步通话或数据传输,且兼容现有设备。WCDMA、CDMA2000与TD-SCDMA都能在静止状态下提供2Mbit/s的数据传输速率,但三者的一些关键技术仍存在着较大的差别,性能上也有所不同。
1、双工模式
WCDMA与CDMA2000都是采用FDD(频分数字双工)模式,TD-SCDMA采用TDD(时分数字双工)模式。FDD是将上行(发送)和下行(接收)的传输使用分离的两个对称频带的双工模式,需要成对的频率,通过频率来区分上、下行,对于对称业务(如语音)能充分利用上下行的频谱,但对于非对称的分组交换数据业务(如互联网)时,由于上行负载低,频谱利用率则大大降低。TDD是将上行和下行的传输使用同一频带的双工模式,根据时间来区分上、下行并进行切换,物理层的时隙被分为上、下行两部分,不需要成对的频率,上下行链路业务共享同一信道,可以不平均分配,特别适用于非对称的分组交换数据业务(如互联网)。TDD的频谱利用率高,而且成本低廉,但由于采用多时隙的不连续传输方式,基站发射峰值功率与平均功率的比值较高,造成基站功耗较大,基站覆盖半径较小,同时也造成抗衰落和抗多普勒频移的性能较差,当手机处于高速移动的状态下时通信能力较差。WCDMA与CDMA2000能够支持移动终端在时速500公里左右时的正常通信,而TD-SCDMA只能支持移动终端在时速120公里左右时的正常通信。TD-SCDMA在高速公路及铁路等高速移动的环境中处于劣势。
2、码片速率与载波带宽
WCDMA(FDD-DS)采用直接序列扩频方式,其码片速率为3.84Mchip/s。CDMA20001x与CDMA20003x的区别在于载波数量不同,CDMA20001x为单载波,码片速率为1.2288Mchip/s,CDMA20003x为三载波,其码片速率为1.2288×3=3.6864Mchip/s。TD-SCDMA的码片速率为1.28Mchip/s。码片速率高能有效地利用频率选择性分集以及空间的接收和发射分集,可以有效地解决多径问题和衰落问题,WCDMA在这方面最具优势。
载波带宽方面,WCDMA采用了直接序列扩谱技术,具有5MHz的载波带宽。CDMA20001x采用了1.25MHz的载波带宽,CDMA20003x利用三个1.25MHz载波的合并形成3.75MHz的载波带宽。TD-SCDMA采用三载波设计,每载波具有1.6M的带宽。载波带宽越高,支持的用户数就越多,在通信时发生网塞的可能性就越小。在这方面WCDMA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
TD-SCDMA系统仅采用1.28Mchip/s的码片速率,采用TDD双工模式,因此只需占用单一的1.6M带宽,就可传送2Mbit/s的数据业务。而WCDMA与CDMA2000要传送2Mbit/s的数据业务,均需要两个对称的带宽,分别作为上、下行频段,因而TD-SCDMA对频率资源的利用率是最高的。
3、智能天线技术
智能天线技术是TD-SCDMA采用的关键技术,已由大唐电信申请了专利,目前WCDMA与CDMA2000都还没有采用这项技术。智能天线是一种安装在基站现场的双向天线,通过一组带有可编程电子相位关系的固定天线单元获取方向性,并可以同时获取基站和移动台之间各个链路的方向特性。TD-SCDMA智能天线的高效率是基于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的无线路径的对称性(无线环境和传输条件相同)而获得的。智能天线还可以减少小区间及小区内的干扰。智能天线的这些特性可显著提高移动通信系统的频谱效率。
4、越区切换技术
WCDMA与CDMA2000都采用了越区“软切换”技术,即当手机发生移动或是目前与手机通信的基站话务繁忙使手机需要与一个新的基站通信时,并不先中断与原基站的联系,而是先与新的基站连接后,再中断与原基站的联系,这是经典的CDMA技术。“软切换”是相对于“硬切换”而言的。FDMA和TDMA系统都采用“硬切换”技术,先中断与原基站的联系,再与新的基站进行连接,因而容易产生掉话。由于软切换在瞬间同时连接两个基站,对信道资源占用较大。而TD-SCDMA则是采用了越区“接力切换”技术,智能天线可大致定位用户的方位和距离,基站和基站控制器可根据用户的方位和距离信息,判断用户是否移动到应切换给另一基站的临近区域,如果进入切换区,便由基站控制器通知另一基站做好切换准备,达到接力切换目的。接力切换是一种改进的硬切换技术,可提高切换成功率,与软切换相比可以减少切换时对邻近基站信道资源的占用时间。
在切换的过程中,需要两个基站间的协调操作。WCDMA无需基站间的同步,通过两个基站间的定时差别报告来完成软切换。CDMA2000与TD-SCDMA都需要基站间的严格同步,因而必须借助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等设备来确定手机的位置并计算出到达两个基站的距离。由于GPS依赖于卫星,CDMA2000与TD-SCDMA的网络布署将会受到一些限制,而WCDMA的网络在许多环境下更易于部署,即使在地铁等GPS信号无法到达的地方也能安装基站,实现真正的无缝覆盖。而且GPS是美国的系统,若将移动通信系统建立在GPS可靠工作的基础上,将会受制于美国的GPS政策,有一定的风险。
5、与第二代系统的兼容性
WCDMA由GSM网络过渡而来,虽然可以保留GSM核心网络,但必须重新建立WCDMA的接入网,并且不可能重用GSM基站。CDMA20003x从CDMA IS95、CDMA20001x过渡而来,可以保留原有的CDMA IS95设备。TD-SCDMA系统的的建设只需在已有的GSM网络上增加TD-SCDMA设备即可。三种技术标准中,WCDMA在升级的过程中耗资最大。
移动运营商的3G策略
目前全球已经颁发了73个WCDMA运营牌照,13个CDMA2000运营牌照。我国的3G牌照尚未发放,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运营商将采用何种技术标准目前仍未确定。不久前信息产业部已经对WCDMA、CDMA2000、TD-SCDMA的使用频率进行了规划,预示着这三种标准在我国都将被采用。
在2G与3G之间衍生出了2.5G技术。2.5G技术突破了2G电路交换技术对数据传输速率的制约,引入了分组交换技术,从而使数据传输速率有了质的突破,是一种介于2G与3G之间的过渡技术。目前中国移动已经建成了2.5代的GPRS网络,正朝着WCDMA的方向发展。中国联通在发展了GSM网络后突然转向发展CDMA IS95网络,正朝着CDMA2000的方向发展。虽然CDMA2000在升级的过程中节省投资,但由于中国联通是由GSM网络改而发展CDMA IS95网络,其网络成本投入也相当大。由于中国联通的CDMA网络建设起步较晚,目前尚未建成2.5代的CDMA20001x网络,在与中国移动的2.5代业务竞争上处于劣势。今年10月1日,中国移动正式推出了基于2.5代网络的彩信业务(MMS,多媒体信息服务),该业务能在手机短信中加载声音、图像、视频等多媒体信息,利用GPRS网络能达到约40Kbit/s的传送速度,揭开了移动多媒体时代的序幕,具有彩屏和弦内置数码相机等新功能的手机立刻走俏市场。为应对中国移动的彩信业务,广东联通不久前推出了彩e业务,但中国联通的CDMA IS95网络只能基于电路交换方式提供14.4Kbit/s的传送速度,对多媒体信息的发送形成瓶颈。迅速发展2.5代的CDMA20001x网络已经成为中国联通的当务之急。
我国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TD-SCDMA能否在3G技术标准争霸中抢占一席之地倍受关注。TD-SCDMA能有效地节约频谱资源,能够实现从GSM系统的廉价升级,但其通信质量较WCDMA及CDMA2000差。毕竟能否节约频谱资源与投资成本只是政府与运营商们关心的事,作为用户永远是将通信质量作为首选。在我国移动通信市场激烈竞争的格局下,满足用户的需求始终是运营商们努力追求的目标,将来TD-SCDMA可能会在低端3G市场得到应用。目前TD-SCDMA技术尚未被国外的运营商所采纳,如果今后只有我国采用这一标准将对国际漫游提出新的难题。大唐电信至今还没有基于TD-SCDMA技术的成熟产品推出,其研发进度落后于WCDMA与CDMA2000。但不久前我们高兴地看到“TD-SCDMA产业联盟”成立,大唐电信、南方高科、华立、华为、联想、中兴、中国电子、中国普天等8家企业组成了联盟的第一核心,使该技术迈向商用有了强大的技术力量支持。TD-SCDMA是中国在移动通信领域的第一个标准,它的出现是中国百年电信史上零的突破。我们乐见TD-SCDMA能够走向成熟。
目前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中,无论是GSM或是CDMA IS95都已经能提供令人基本满意的话音质量与通信稳定性,但其数据传输速率低下,因而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最吸引人的地方并不在于话音质量与通信稳定性的提高,而是数据传输速率的大幅提升,这将大大促进移动多媒体业务的发展。然而手机的主要用途毕竟是通话,而不是其它的增值业务。3G的巨大投资能否创造出效益,目前还是个未知数。目前2.5代的业务发展状况可以为我们的3G策略提供一定的帮助。
中国移动的GPRS推出至今,较为成功MMS业务是基于GPRS带宽的多媒体业务,而直接利用GPRS手机与电脑连接上网的用户数始终不多,毕竟具有移动上网需求的人还只是少数。目前2.5代的GPRS或CDMA20001x已经可以提供40Kbit/s左右的数据传输速率,能基本满足声音、图像、简短的视频等多媒体信息传输的带宽要求。移动上网的主要用途是对时间要求非常紧迫的收发E-Mail等公务,而不是下载视频等的娱乐活动,目前的带宽也可以基本满足。GPRS或CDMA20001x的理论传输速率都在150kbit/s左右,今后随着2.5G网络的不断升级,其实际传输速率将逐步接近这一数值,可对移动多媒体及移动上网业务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撑。
而3G网络在手机静止状态下能够具有2Mbit/s的数据传输速率。就多媒体业务而言,3G较2.5G的优势在于能够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视频信息;就移动上网而言,能够使手机上网速度基本达到目前有线宽带网的水平。但大幅提高的带宽能否增加足够多的业务量以使3G达到赢利呢?在多媒体应用方面,可以采用手机进行数码录像后迅速将视频发往其它手机,这可以应用于记者采访和婚宴等重要聚会。这是3G的一个赢利点,但用户数毕竟很少。在移动上网方面,可以采用手机上网下载视频或收看在线电影、在线电视直播等。但由于有线宽带网的迅速普及,这类用户廖廖无几。况且移动通信的成本大大高于有线通信,其资费自然不低,价格也将成为制约3G业务发展的不利因素。
综合以上各种因素考虑,我国目前尚不具备发展3G的市场条件。而世界其他国家对发展3G也都采取了十分谨慎的态度。作为WCDMA发展较快的日本已经推迟了3G的发展计划。英国沃达丰集团宣布原计划今天秋季在德国推出的3G服务将推迟约6个月,同时终止了正在英国和欧洲其它地区进行的3G网络基础建设。法国电信旗下的Orange公司正在与瑞典官方进行谈判,要求推迟在瑞典的3G服务。西班牙电信Telefonica和芬兰Sonera电信公司宣布暂停向德国、意大利、奥地利和瑞士提供3G服务。德国的6家通用移动通信系统的供应商均已被迫推迟3G商业化运营的时间。而在我国香港,原先预计在今明两年全面发展3G的运营商也把时间推迟到2005年或2006年。
关于3G移动通信技术及其应用 篇3
【摘 要】随着社会、电子行业和移动通信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3G移动通信技术显得越来越重要,并且已经逐步进入高速发展的新阶段并被广泛应用于其他领域,3G 移动通信技术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的便捷性,3G 移动通信技术对于普通的语音通话做出了一定的改革,不仅提高了通信质量以及网络速率,也实现了视频通话。在移动网络带宽方面,也体现出了高速化的特点。
【关键词】3G;移动通信技术;技术及其应用
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给信息领域带来一次彻底的革命,随着信息产业部3G 牌照的正式颁发,3G 移动通信业务在全国各地的通讯运营商中逐渐开通。3G技术将日益普及和推广。3G时代的来临,促使移动通信事业得到了跨时代的进步,3G移动视频通话给人们带来了超乎寻常的体验,依赖着3G通信技术本身的特点,快捷的网络服务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实质性的改变。
1.3G 移动通信技术简介
3G即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是指支持高速数据传输的蜂窝移动通讯技术。3G与 2G的主要区别是在传输声音和数据的速度上的大幅提升,它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更好地实现无线漫游,并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视频交互等多种信息服务,同时兼容已有的第二代系统。为了提供这种服务,无线网络必须能支持不同的数据传输速度。目前国际上最具代表性的3G技术标准有 W-CDMA、CDMA2000 和TD-SCDMA 3种。
2.3G 移动通信技术标准及其应用范围
目前,联通通信不断推出新的业务要求,用户数量持续增加,所以现有网络容量和频率资源已经难以满足未来业务的发展,为提升移动通信网络的负载能力,必须在空中接口中改变调制方式和技术体制。以CDMA2000、WCDMA、TD-SCDMA为代表的新一代CDMA技术将为 3G 无限接入所采用。
2.1 CDMA 2000
CDMA2000 EV-D0 在 1.25MHz 标准载波中不支持话音,而是在单独的载波上提供分组数据业务,可以支持平均速率为600kbit/s、峰值速率为2.4Mbit/s 的高速数据业务。该技术是基于窄带CDMA技术发展而来,主要优势体现在带宽的改变,是由美国技术研究人员率先研发而来的,CDMA-2000具有优良的兼容性,具有成本低、搭建方便、安全性较强等特点,目前该标准的应用范围仅限于部分北美国家以及日韩,由于其本身的优势,与其他标准相比,其发展速度处于领先地位。
2.2 WCDMA
全称为Wideband CDMA,意为宽频分码多重存取,这是基于GSM网发展出来的3G技术规范,W-CDMA的支持者主要是以GSM系统为主的欧洲厂商,日本公司也或多或少参与其中。这套系统能够架设在现有的GSM网络上,对于系统提供商而言可以较轻易地过渡,因此W-CDMA具有先天的市场优势,我国的联通目前正在采用此技术。
该技术标准是基于GSM网发展而来,是由3GPP组织所制定,其主要采用了信道编码、空时码等技术,目前开发较为成熟的版本为R99版本,而R4、R5、R6、R7等版本则正在开发完善中,W-CDMA技术标准主要应用于部分欧洲国家,其中也涉及到了日本,由于该技术标准是由2G网络升级演进而来,对于通信运营商来说,W-CDMA具有一定的市场运营优势,其架设的速度是其他系统所无法比拟的。
我国联通公司于2009年5月17日开始试商用WCDMA服务,10月1日正式商用WCDMAR6网络,最高下载速率可以达到7.2M。现在国内部分城市下载速率已可达14.4M。WCDMA 标准由3GPP 组织制订,由2G的GSM 发展而来, 目前已经有五个版本, 其中的 R99版本已经稳定,目前处于完善过程中。 R99版本空口采用WCDMA 技术,核心网分为分组域和电路域,分别支持数据业务和话音业务。
2.3 TD-SCDMA
该技术标准是由中国而制定的,同样是由GSM网络所支持的TD-SCDMA系统拓展而来,为2G网络提供了升级的便捷性,仅需要更改基站控制器的容量以及相关的数据传输标准即可,其最大的优点在于能够满足国际标准中低辐射的要求。DSP运算速度决定着终端的移动速度,且最高的速度不会超过240km/h;,基站的覆盖范围也具有一定的限制,即覆盖范围处于半径15km以内的频谱利用率和系统容量能够达到最优化,但是该数据也会随着用户的容量而改变。对已有 GSM 网的运营商来说,基于TSM 标准的 TD-SCDMA 系统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3.移动通信中 3G 技术的应用
一些移动流媒体业务已经能够在2.5G 网络上实现,3G 网络将为移动业务发展提供更有效的支撑。由于 3G网络拥有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数据业务支撑能力,3G 运营商不仅可以向用户提供高质量的语音业务,而且还能够提供高速率的流媒体业务。随着美国苹果系列收集以及掌上平板电脑的研发深入,流媒体业务急需进行扩展。在该领域,日本和韩国率先进行了研发,走在了各国的技术前沿。在两国的高端技术人员的技术研发之下,流媒体提供的业务范围在扩大,基本上可提供点播、直播、下载播放三种业务形式。其中,点播应用主要包括电影片花、精彩片断等;直播包括电视节目、重大赛事、音乐现场会等;下载播放比较适合于那些非在线、对音视频质量要求较高的多媒体节目。目前国内对手机、电脑等移动高速上网的需求都在增长,相对于其他业务,移动宽带很可能短时间内成为3G 的主流应用。
4.3G技术的业务发展
以“立体创新”战略为指导,以客户导向为经营原则,由提供“通信产品”延伸到提供“信息服务”,实现向“移动成长价值战略”转型。适应新需求、新竞争、新环境,以更加创新的思维,更加高效的流程,去开发更具吸引力的产品,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及时、充分、持续地满足用户多样化、个性化、信息化的需求,以“专家”的精神开创品质卓越的移动信息服务。
目前,联通在3G网络上正在部分的重点城市试点HSPA+技术,它可以支持21Mbps、28Mbps或42Mbps的下行,上行速率可达到11.02Mbps。因此在终端上,由HSPA将向HSPA+方向演进也是中国联通发展3G的步骤之一,在中国联通2011年的WCDMA终端战略中,“终端+应用”的发展模式将更加凸显。
3G技术业务发展的重点,是要发展音乐类和视频类的业务,从业务内容上要与传统音乐内容提供深和互联网内容提供商合作,建立海量的音乐素材库。从业务的特征来说,以发展在线听歌和整曲下载为主,注重音乐搜索和分类。从业务的体验来说,保证PC与手机的音乐体验一致,从业务资费来看,要实行灵活的资费方式,扩大用户使用业务的范围,加厚用户使用业务的深度。
5.结语
相对于2G,3G无论在声音上,还是数据传输的速度上都大大提升,它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更好地实现无线漫游,提供多种信息服务。 在信息时代中,无论是商家的竞争,技术的革新还是时代的变幻,都预示着我们的生活在不断进步。2l 世纪的一个必争之地无疑是信息,作为其中应运而生的一个产物,3G技术正在越来越多的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参考文献】
[1]赵忠华,吴剑英,王静.3G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安全分析[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1).
[2]李福寿.第三代移动通信(3G)技术探讨[J].价值工程,2012(04).
浅谈3G通信技术的发展 篇4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是在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基础上进一步演进的以宽带CDMA技术为主,并能同时提供语音数据综合服务和移动多媒体服务的移动通信系统,亦即未来移动通信系统,是一代有能力彻底解决第一、二代移动通信系统主要弊端的最先进的移动通信系统。国际电信联盟(ITU)将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规定为“IMT-2000”(国际移动电话2000)标准。国际电信联盟(ITU)目前一共确定了全球四大3G标准,它们分别是由欧洲主导的WCDMA标准、由美国高通公司主导的CDMA2000标准、由中国主导的TD-SCDMA标准和WiMAX标准。其中前三个标准是用于手机通信的标准,后一个标准是用于无线城域网的标准,是解决Internet移动互连最1公里的技术标准。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将会以宽带CDMA系统为主,所谓CDMA,即码分多址技术。移动通信的特点要求采用多址技术,多址技术实际上就是指基站周围的移动台以何种方式抢占信道进入基站和从基站接收信号的技术,移动台只有占领了某一信道,才有可能完成移动通信。目前已经实用的多址技术有应用于第一代和第二代移动通信中的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和窄带码分多址(CDMA)三种。FDMA是不同的移动台占用不同的频率。TDMA是不同的移动台占用同一频率,但占用的时间不同。CDMA是不同的移动台占用同一频率,但各带有不同的随机码序,以便分步进行扩频,因此同一频率所能服务的移动台数量是由随机码的数量来决定的。宽带CDMA不仅具有CDMA所拥有的一切优点,而且运行带宽要宽得多,抗干扰能力也很强,传递信号功能更趋完善,能实现无线系统大容量和高密度地覆盖漫游,也更容易管理系统。第三代移动通信所采用的宽带CDMA技术完全能够满足现代用户的多种需要,满足大容量的多媒体信息传送,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2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特征
2.1 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基本特征
1)具有全球范围设计的,与固定网络业务及用户互连,无线接口的类型尽可能少和高度兼容性;2)具有与固定通信网络相比拟的高话音质量和高安全性;3)具有在本地采用2Mb/s高速率接入和在广域网采用384kb/s接入速率的数据率分段使用功能;4)具有在2GHz左右的高效频谱利用率,且能最大程度地利用有限带宽;5)移动终端可连接地面网和卫星网,可移动使用和固定使用,可与卫星业务共存和互连;6)能够处理包括国际互联网和视频会议、高数据率通信和非对称数据传输的分组和电路交换业务;7)支持分层小区结构,也支持包括用户向不同地点通信时浏览国际互联网的多种同步连接;8)语音只占移动通信业务的一部分,大部分业务是高速数据和视频信息;9)一个共用的基础设施,可支持同一地方的多个公共的和专用的运营公司;10)手机体积小、重量轻,具有真正的全球漫游能力;11)具有根据数据量服务质量和使用时间为收费参数,而不是以距离为收费参数的新收费机制。
2.2 TD-SCDMA与WCDMA和CDMA2000相比,具有如下的特点和优势
1)频谱利用率高:TD-SCDMA采用TDD方式和CDMA以及TDMA的多址技术,在传输中很容易针对不同类型的业务设置上、下行链路转换点,因而可以使总的频谱、效率更高。2)支持多种通信接口:TD-SCDMA同时满足Iub、A、Gb、Iu、IuR多种接口要求,基站子系统既可作为2G和2.5G的GSM基站的扩容,又可作为3G网中的基站子系统,能同时兼顾现在的需求和未来长远的发展。3)频谱灵活性强:TD-SCDMA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频谱灵活性强,仅需单一1.6M的频带就可提供速率达2M的3G业务需求,而且非常适合非对称业务的传输。4)系统性能稳定:TD-SCDMA收发在同一频段上,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的无线环境一致性很好,更适合使用新兴的“智能天线”技术;利用了CDMA和TDMA结合的多址方式,更利于联合检测技术的采用,这些技术都能减少干扰,提高系统的性能稳定性。5)与传统系统兼容性好:TD-SCDMA支持现存的覆盖结构,信令协议可以后向兼容,网络不必引入新的呼叫模式,能够实现从现存的通信系统到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平滑过渡。6)系统设备成本低:TD-SCDMA上下行工作于同一频率,对称的电波传播特性使之便于利用智能天线等新技术,这也可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在无线基站方面,TD-SCDMA的设备成本也比较低。7)支持与传统系统间的切换功能:TD-SCDMA技术支持多载波直接扩频系统,可以再利用现有的框架设备小区规划、操作系统、账单系统等,在所有环境下支持对称或不对称的数据速率。
当然,与前两种标准相比,尤其是与WCDMA比起来,TD-SCDMA也有“尚显稚嫩”的地方、比如,在对CDMA技术的利用方面,TD-SCDMA因要与GSM的小区兼容,小区复用系数为3,降低了频谱利用率。又因为TD-SCDMA频带宽度窄,不能充分利用多径,降低了系统效率,实现软切换和软容量能力较困难。另外,TD-SCDMA系统要精确定时,小区间保持同步,对定时系统要求高。而WCDMA则不需要小区间同步,可适应室内、室外,甚至地铁等不同的环境的应用。另外,WCDMA对移动性的支持更加优质,适合宏蜂窝、蜂窝、微蜂窝组网,而TD-SCDMA只适合微蜂窝,对高速移动的支持也较差。
3 3G主要技术标准及其在中国的应用
3.1 W-CDMA
全称为Wideband CDMA,意为宽频分码多重存取,这是基于GSM网发展出来的3G技术规范,是欧洲提出的宽带CDMA技术,它与日本提出的宽带CDMA技术基本相同,目前正在进一步融合。这套系统能够架设在现有的GSM网络上,对于系统提供商而言可以较轻易地过渡,而GSM系统相当普及的亚洲对这套新技术的接受度预料会相当高。因此W-CDMA具有先天的市场优势。该标准提出了GSM(2G)—GPRS—EDGE—WCDMA(3G)的演进策略。
3.2 CDMA2000
CDMA2000是由窄带CDMA(CDMA IS95)技术发展而来的宽带CDMA技术,由美国高通北美公司为主导提出,摩托罗拉、Lucent和后来加入的韩国三星都有参与,韩国现在成为该标准的主导者。这套系统是从窄频CDMA One数字标准衍生出来的,可以从原有的CDMA One结构直接升级到3G,建设成本低廉但目前使用CDMA的地区只有日、韩和北美,所以CDMA2000的支持者不如W-CDMA多。不过DMA2000的研发技术却是目前各标准中进度最快的,该标准提出了从CDMA IS95(2G)—CDMA20001x—CD-MA20003x—(3G)的演进策略。CDMA2000 1x被称为2.5代移动通信技术。CD-MA2000 3x与CDMA2000 1x的主要区别在于应用了多路载波技术,通过采用三载波使带宽提高。前中国联通C网(现已经合并到中国电信)正在采用这一方案向3G过渡,采用的是CDMA IS95网络。
3.3 TD-SCDMA
全称为Time Division SynchronousCDMA(时分同步CDMA),该标准是由中国大陆独自制定的3G标准,1999年6月29日,中国原邮电部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向ITU提出。该标准将智能无线、同步CDMA和软件无线电等当今国际领先技术融于其中,在频谱利用率、对业务支持具有灵活性、频率灵活性及成本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另外,由于中国国内的庞大市场,该标准受到各大主要电信设备厂商的重视,全球一半以上的设备厂商都宣布可以支持TD-SCD MA标准。该标准提出不经过2.5代的中间环节,直接向3G过渡,非常适用于GSM系统向3G升级。
3.4 WiMAX
WiMAX的全名是微波存取全球互通(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又称为802?16无线城域网,是又一种为企业和家庭用户提供“最后一公里”的宽带无线连接方案。将此技术与需要授权或免授权的微波设备相结合之后,由于成本较低,将扩大宽带无线市场,改善企业与服务供应商的认知度。
2009年1月,中国的3G牌照正式发放,中国移动获得TD-SCDMA牌照,中国电信获得CDMA2000牌照,中国联通获得W-CDM牌照。标志着我国第三代移动通信(3G)标准TD的商业化应用正式起航。
4 结束语
无线电频率的发展趋势从窄带到宽带,且由一系列的标准来满足不同应用的需求。许多可能的技术(如宽带码分多址接入、软件无线电、智能天线和数字处理器件)将极大地改善3G系统的频带有效性。在移动网络领域,其发展趋势是从传统的电路交换系统走向信包交换的可编程网络,它将综合语音及数据信包服务,并将明显的演进到全IP的网络。再者,伴随着无线移动定位技术的发展,无线移动Internet可望对服务产生革命性的影响,它将为用户在确定的地点和确定的时间提供服务。无线移动通信不仅是已建成的有线网络的补充,更将成为其强劲的竞争对手。可以说,未来的移动通信将不仅是移动通信,它将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我国提出的TD-SCDMA无线传输技术标准,是唯一明确使用智能天线技术和软件无线电技术的标准。某种程度代表了国际上移动通信无线传输技术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罗凌,焦元媛,陆冰.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与业务[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2]Prasad.宽带CDMA: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0.
[3]单文涛,范平志.我国新一代移动通信体制问题及若干对策[J].电信技术,2002(1).
[4]杨悦,林玉兰.软件无线电技术在第三代移动通信中的新进程[J].电信快报,2001(11).
国内3G网络技术对比 篇5
总体对比:
一、中国电信,CDMA2000 EVDO+WiFi
CDMA2000就是第三代CDMA,适用于3G CDMA的TIA规范称为IS-2000,也就是CDMA2000。主导运营商:天翼通。
技术特点:
1、CDMA码分多址(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技术是近年来在数字移动通信进程中出现的一种先进的无线扩频通信技术,其具有频谱利用率高、话音质量好、容量大、覆覆盖广等特点,其新的CDMA2000标准由3GPP2组织制订,版本包括Release 0、Release A、EV-DO和EV-DV。其中EV-DO又是其发展的主流,其全称为CDMA2000 1x EV-DO,正是它的出现让CDMA2000得以成为3G时代的三大主流标准之一。
2、CDMA2000 1x EV-DO标准在演进过程中又发展了多个版本,如Rel.0、Rev.A、Rev.B以及UMB、UMB+等。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正式商用的主要有EV-DO Rel.0标准以及EV-DO Rev.A标准。目前多数主流电信运营商采用的都是EV-DO Rev.A标准,中国电信也是如此。3、1x EV-DO Rel.0系统已可在1.25MHz载频上提供下载和上行峰值速率分别达2.4Mbit/s、153.6kbit/s的无线数据业务。而1x EV-DO Rev.A系统更是在其基础上更进一步,其通过多项关键技术的应用,使得系统综合性能得到全面提升,可在1.25MHz载频上提供下载和上行峰值速率分别达3.1Mbit/s、1.8Mbit/s的无线数据业务,能更好的满足用户对非称数据业务的需求。
此外,虽然EV-DO的后续演进技术Rev.B,比Rev.A能提供更大的数据传输速度(下载73.5Mbit/s上行27Mbit/s,占用20MHz带宽情况下),但就目前来看,Rev.A仍是最具价性比的选择,其接近ADSL宽带的速度,已能良好的满足目前互联网应用的需求。
可实现带宽:
目前被广为接纳与使用的CDMA2000 1x EV-DO Rev.A系统理论上能提供下载和上行峰值速率分别达3.1Mbit/s、1.8Mbit/s的无线数据带宽,但在实际应用中,运营商一般不会提供全部的带宽。
全球最大CDMA运营商Verizon Wireless使用的也是EV-DO Rev.A技术,其可实际提供600Kbit/s~1.4Mbit/s的下载速度,上行速度可达500~800Kbit/s。中国电信的EV-DO Rev.A则实际提供1.2Mbit/s左右的下载速度,这样的速度相信是个较理想的速度,在这样的速率下,一般的网络电视播放已能较流畅的进行。
设备主要提供商:
中兴、阿尔卡特朗讯、华为、北电等厂商都是国内CDMA2000网络设备的提供商。
二、中联通,WCDMA+HSPA WCDMA全名是Wideband CDMA(宽带分码多工存取),是具备代表性的3G移动通信技术,WCDMA可支持384Kbps~2Mbps的数据传输速率。
主导运营商:
中国联通(新联通,成立于2008年10月15日,由中国联通、中国网通合并而成。)
技术特点:
1、WCDMA(宽带码分多址)有Release 99、Release
4、Release
5、Release 6等版本。采用直接序列扩频码分多址(DS-CDMA)、频分双工(FDD)方式,码片速率为3.84Mcps,载波带宽为5MHz。基于Release 99/Release 4版本,可在5MHz的带宽内,提供最高384kbps的用户数据传输速率。在同一些传输通道中,它还可以提供电路交换和分包交换的服务,因此,消费者可以同时利用交换方式接听电话,然后以分包交换方式访问因特网,这样的技术可以提高移动电话的使用效率,使得用户可以超过越在同一时间只能做语音或数据传输的服务的限制。
2、WCDMA基于R99的版本能提供最大2Mbit/s的传输速率,从目前技术上来看,支持和提供HSDPA,部分网络开始提供HSUPA商业应用成为WCDMA发展的主流。HSPA(包含HSDPA、HSUPA等技术)技术作为WCDMA的增强型无线技术能够有效提高系统的频谱效率和码资源效率,是一种提升网络性能和容量的有效方式。HSPA的引入对原有WCDMA版本基本没有影响,可以保证WCDMA网络性能的稳定和平滑演进。而目前中国联通所采用的技术也将是以WCDMA+HSDPA为主导,而HSUPA是否建设取决于成本、终端等方面进展。
可实现带宽:
WCDMA声称在车载、步行和静止环境分别能达到144kbit/s、384bit/s和2Mbit/s的用户速率,但这样的速率只是其理论速率,在实际应用中肯定远远达不到这样的速率。HSPA技术中,采用HSUPA技术,初期终端支持下行速率25Mbit/s、上行速率5Mbit/s,用户的峰值实际速率可达到1.4~5.8Mbit/s;而HSDPA理论速率可达14.4Mbit/s,实际上可提供1~3Mbit/s的下行速度,与早期产品相比明显增加了下行容量,可更好的实现互联网应用。
设备主要提供商:
华为、爱立信、中兴、诺基亚西门子、上海贝尔等厂商都是国内WCDMA网络设备的提供商。
三、中移动,TD-SCDMA+HSDPA TD-SCDMA(Time Division-Synchronous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时分同步的码分多址技术)是中国提出与自主主导的3G标准。
主导运营商:中国移动是TD-SCDMA技术的主要推动者。技术特点:
1、TD-SCDMA集CDMA、TDMA、FDMA技术优势于一体、系统容量大、频谱利用率高、抗干扰能力强的移动通信技术。它采用了智能天线、联合检测、接力切换、同步CDMA、软件无线电、低码片速率、多时隙、可变扩频系统、自适应功率调整等技术。
2、TD技术的发展方向也是在向HSDPA、LTE等更高速的宽带技术向拓展。TD-HSDPA是TD-SCDMA的新一步演进技术,亦采用TDD方式,作为后3G的HSDPA技术可以同时适用于WCDMA和TD-SCDMA两种不同制式,在国内二期TD基站招标中,其基站已全部支持HSDPA功能,核心网融合组网改造工作全面展开,业务开通后可支持39种2G移植业务和6种TD特色业务。
3、中国移动已经在进行三期TD网络招标的准备工作,在三期招标中,中移动将进一步考虑TD-LTE的融合问题。LTE是近两年来3G发展的一个主导方向,这种以OFDM/FDMA为核心的技术可以被看作“准4G”技术。3GPP LTE项目的主要性能目标包括:在20MHz频谱带宽能够提供下行100Mbps、上行50Mbps的峰值速率。而国内的研究表明,TD-LTE最高可以实现150Mbps的下载速率和50Mbps的上传速率,并支持TD-LTE/TD-HSPA/EDGE以及LTEFDD制式下的多种通信模式(天碁科技的平台)。
可实现带宽:
TD-SCDMA的实际网络速度可达384Kbps。全球已建成207个HSDPA网络、51个HSUPA网络,其中135个HSDPA网络支持3.6Mbit/s的传输速率,55个HSDPA网络支持7.2Mbit/s的传输速率,而国内的TD-HSDPA网络支持下行上网速度可达3.6Mbit/s(实际速度也可达1~3Mbit/s),上行速度也可达384kbit/s,可与有线宽带相媲美。
设备主要提供商:
3G通信技术 篇6
关键词:高速铁路 3G移动通信网络
1、引言
从2007年我国首条高速铁路——京津城际轨道交通工程完成铺轨开始,我国已经先后投入巨资开始兴建郑西高速铁路、京石高速铁路、武广高速铁路、京沪高速铁路、广深高速铁路以及南宁到广州的高速铁路等等一大批高速铁路,由此可见,我国铁路运输已经进入了高铁时代。与此同时,高铁的移动通信技术也逐渐成为该领域研究人员的研究重点。
一般来说,在移动通信领域,时速超过200公里的物体,在其上进行顺畅的移动通信一直是全球通信行业的一大挑战。这主要是由于高速运动的物体存在物理学上的多普勒频率偏移、快速功率控制和空速切换等几个难题。所以,我国当前的高速铁路发展状态,已对移动通信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高速铁路移动通信和3G技术
一般来说,在高速移动的物体上,当速度超过时速150千米时,2G/3G的快速功率控制效果不佳,此时就要看哪种通信制式的抗衰落手段多,且衰落储备量大。TD-SCDMA对高速移动情况不太适应,主要是因为技术性能先进的只能天线没有在高铁上全面普及和覆盖,且系统的增益又不高,再加上使用终端的功率不大,使得在高铁上,对于覆盖边缘由于衰落储备不足而掉话;现在,GSM制式在高铁系统中还没有启用功控装置,不过GSM制式只提供语音通话,信道编码纠错技术在这种情况下的作用显著,在通信基站功率达到40W,终端功率达到2W,且基站距离较短的情况下,衰落储备量发挥作用,高铁的应用效果还可以。GSM系统中的EDGE制式在高铁中的效果不好,主要是由于EDGE在高速数据时的编码效率为1,没有编码冗余度,对应的信道编码增益相对较低,此外,高阶的数据8PSK调制,会使得解调EDGE数据的信噪比较高,导致EDGE边缘的覆盖电压需要更高,其衰落储备要更大;但在实际的高铁系统中,两个基站覆盖区之间的衰落储备一般都不足,使得传输的数据率会迅速下降。所以,就要寻求新的技术体系来解决高铁中的移动通信问题。
3G通信技术在我国的发展是日新月异。2009年1月7日,我国同时发放了三张3G拍照,即:TD-SCDMA、WCDMA、CDMA200,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了3G时代。3G网络运行的两年多时间里,在拉动我国GDP增长的同时,还为国内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从技术角度来分析,3G移动通信网络相对于2G网络的优势在于更大的系统容量和更好的通信质量,且能够实现全球范围的无缝漫游,为通信用户提供包括语音、数据和多媒体等多种形式的通信服务。
在国际移动通信领域,国际电联对3G网络有其最低的要求和标准,即:在高速移动的地面物体上,3G网络所能提供的数据业务为64~144kb/s,要能够适应500km/h的移动环境。针对该标准,我国现行的3种3G网络中,WCDMA和CDMA2000主要采用“软切换”技术,能够实现移动终端在时速500km时的正常通信,即能够实现在与另一个新基站通信时,首先不中断跟原基站的联系,而是在跟新的基站连接好后,再中断跟原基站的连接,这也是3G网络优于2G网络的一个突出特点;WCDMA技术已经解决了高速运动物体的无缝覆盖问题;此外,TD-SCDMA也对高铁通信的覆盖方案进行了研究。
因此,3G移动通信网络在技术层面上已经具有为高铁提供通信保障的基本条件,为我国高铁发展过程中移动通信问题的完满解决奠定了坚实基础。
3、高铁中的3G网络建设
根据前面介绍的我国高铁建设的现状和3G通信网络的技术特点,文中认为我国高铁领域的移动通信系统还可以进一步优化,具体改进措施可以概括为:
(1)应该着力加大 GSM-R技术的推广力度和对 GSM-R标准进行不断完善,同时,还应该对3G通信技术规范中关于高铁移动通信系统的技术特点进行深入研究,这样,就能够使得GSM-R及GSMR-C (高速铁路高可信无线通信网络)跟越来越成熟的3G商用通信系统实现融合,提高GSM-R及GSMR-C对3G技术通信标准的兼容性,完善高铁系统中移动通信的服务质量和效率。GSMR-C技术标准是由我国的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级重点实验室首次提出的,其目标是在消化、吸收欧洲GSM-R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高速铁路的运行特点,以及调度通信、列车运行控制数据传输、信息化数据传输等方面的具体需求,在网络功能、工作频段、终端功能、业务实现等方面进行大胆地创新,形成适合我国高速铁路应用的通信技术体系。
(2)高铁现行移动通信方案所采用的3G标准,应该结合我国现有的三家3G网络运营商所提供管的移动通信系统管特点,根据高铁3G移动通信系统建设的具体需求,已及移动终端的功能,来不断地进行综合考虑和完善。
在高铁移动通信网络中采用多种3G通信技术标准尽心覆盖的方式,为高铁乘客提供了全制式的移动通信服务,有助于提高我国高铁系统中使用3G终端的服务质量。在网络建设过程中,为了最大限度的节约成本,可通过共享共建的方式来实现多种3G网络的全面覆盖,用最低的成本来得到最佳的服务效果。我国子2008年以来,就对电信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制定了相关的条令法规,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现在,通信领域已经在共建共享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为我国高铁移动通信系统的全面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硬件环境。
4、总结
现行的3G通信网络技术规范还没有完全考虑在铁路,特别是高速铁路中的应用,还需要能够满足铁路通信安全和可靠性的要求。所以,基于3G标准的高铁移动通信技术,还没有在实际使用中进行验证,其系统本身还需要经过不断完善和发展,需要对频谱资源及其频率干扰问题进行解决。所以,要利用当前3G系统的发展机遇,提高我国高铁移动通信系统的水平和能力,更好地为我国高铁战略的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钟章队.我国高速铁路数字移动通信制式探讨[J].铁道通信信号,2001(4):4~7.
[2]王惠生.宽带高速铁路移动通信系统[J].铁道通信信号,2002(5):20.
[3]朱晨鸣,李新.高铁环境下CDMA通信网络覆盖解决方案研究[J].现代传输,2009(2):74.
我国3G通信技术发展前景 篇7
目前, 以3G技术为基础的移动通信手机、平板电脑已经被推广, 基于3G技术的移动通信设备的不断发展, 对3G技术的应用及扩展起到了促进作用。3G技术的主要技术标准有W-CDMA、CDMA2000、TD-SCDMA、Wi MAX。
Wideband CDMA是W-CDMA的全称, 其含义是宽频分码多重存取, 这是以GSM网为基础发展而来的3G技术规范, 它是欧洲提出的宽带CDMA技术, 这套系统能够架设在现有的GSM网络上, 该标准提出了GSM (2G) —GPRS—EDGE—WCDMA (3G) 的演进发展策略。
CDMA2000是宽带CDMA技术, 是由窄带CDMA (CDMA IS95) 技术发展而来的。这套系统是从窄频CDMA One数字标准衍生出来的, 可以从原有的CDMA One结构直接升级到3G, 但该系统的支持者不如W-CDMA多。该标准提出了从CDMA IS95 (2G) —CDMA20001x—CD-MA20003x— (3G) 的演进策略。
Time Division SynchronousCDMA (时分同步CDMA) , 简称TD-SCDMA, 是由中国独自制定的3G移动通信标准。该标准将国际领先技术——同步CDMA、智能无线和软件无线电等融于其中, 在频谱利用率、对业务支持具有灵活性、频率灵活性及成本等方面的独特优势。该标准提出不经过2.5代的中间环节, 直接向3G过渡, 非常适用于GSM系统向3G升级。
WiMAX的全称是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 是微波存取全球互通。Wi MAX是一种提供“最后一公里”服务、为企业及家庭用户的宽带有线及无线连接方案。将此技术和需要授权或不需要授权的微波设备结合后, 使得其成本较低, 将有利地扩大无线宽带市场, 提高用户、企业及服务供应商的认知程度。
二、3G的核心应用
3G技术的特征主要体现在无线接口技术上的移动通信网络。目前, 基于3G技术的应用已经延伸至人们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涵盖了家居、办公等各个方面。3G技术在无线技术上的创新主要表现在采用高频段频谱资源、采用宽带射频信道、实现多业务多速率传送、快速功率控制及采用自适应天线及软件无线电技术这五个方面。3G技术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 其具体应用领域如下:
1. 宽带上网。
基于3G技术的移动手机一定要具备宽带上网功能, 这也是3G时代移动手机所具备的一项很重要的功能。手机用户能够通过基于此技术的手机上语音视频聊天、收发语音邮件、信息数据搜索及资料下载任何类型的网络上的文件等等, 使得我们的手机具备了计算机所能够实现的功能。
2. 视频和语音通话。
3G时代被谈论得最多的是手机的视频通话功能, 这也是在国外最为流行的3G服务之一。3G技术广泛应用后, 传统的语音通话将不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 视频通话和语音信箱等新业务将成为主流, 类似于人们日常生活中用过的QQ、MSN或Skype的计算机网络的视频聊天和语音聊天的功能, 该项应用的广泛推广将会降低传统的语音通话资费, 且视觉冲击力强。
3. 手机办公。
随着带宽的增加, 手机办公越来越受到青睐。手机办公使得办公人员可以随时随地与单位的信息系统保持联系, 完成办公功能。这包括移动办公、移动执法、移动商务等等。与传统的办公自动化系统相比, 手机办公摆脱了传统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局限于局域网的约束, 办公人员可以随时随地访问政府和企业的数据库, 进行实时办公和处理业务, 极大地提高了办公和执法的效率。目前该项应用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应用形式为人们提供服务。
4. 手机电视。
从运营商层面来说, 3G牌照的发放解决了一个很大的技术障碍, TD和CMMB等标准的建设也推动了整个行业的发展。手机流媒体软件会成为3G时代最多使用的手机电视软件, 在视频影像的流畅和画面质量上不断提升, 突破技术瓶颈, 真正大规模被应用。
5. 无线搜索。
对3G技术的用户来说, 无线搜索是非常实用的移动网络服务, 能够让人们很快的接受。用户们可以用手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搜索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这样的生活方式将会变成更多手机用户一种平常的生活习惯。
6. 手机购物。
我们都有在淘宝、京东商城等购物网站或平台上购物的经历, 但手机商城目前的应用还不是很广泛。3G技术出现后, 移动电子商务成为移动手机上网用户的最爱。专家预计, 中国未来手机购物会有一个高速增长期, 用户只要开通手机上网服务, 就可以通过手机查询商品信息, 并在线支付购买产品。
三、3G的未来发展
3G技术的未来发展空间仍然很大。随着计算机、手机等硬件设备的发展及应用软件的不断产生, 基于3G技术的任何应用都将促进3G技术本身的不断进步。3G技术未来的应用领域将不断扩展, 如工业、农业、制造业等, 将较大程度的降低人的劳动强度, 减少人的参与过程, 缩短工作时间提高效率。
总而言之, 从3G技术的发展历史、技术标准、应用领域及未来发展等发面, 我们不难发现就该项技术正在越来越多的改变这我们的生活。
摘要:3G指第三代数字移动通信技术, 其英文全称是3rd Generation, 它是将国际互联网与无线通信等多媒体通信相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 能够提供各种各样的丰富多彩的业务。它能够实现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形式的信息通信, 其应用范围为全球范围内, 通过网页浏览、电子商务、电话视频会议等多种信息服务形式为用户提供服务。
关键词:3G,通信技术,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彭林.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M].电子工业出版社.
[2]罗凌, 焦元媛, 陆冰.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与业务[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6.
3G通信技术 篇8
随着第三代数字移动通信 (以下简称3G) 牌照正式发放, 我们正式进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与第一代 (1G) 、第二代 (2G) 数字移动通信技术相比, 3G数据传输速度有了大幅提升, 可以实现名副其实的移动宽带, 能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 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 真正实现了与互联网的"无缝链接", 渗透到人们生活、娱乐、工作的方方面面, 真正意义上的"个人网络通信时代"已经到来。及时跟踪研究3G的发展应用, 分析其可能造成的新的失泄密隐患, 对于我们未雨绸缪、抢先一步做好3G时代信息安全保密工作,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注:
第一代 (1G) 模拟手机 (俗称大哥大) , 只能进行语音通话;
第二代 (2G) GSM、CDMA等数字式手机有了短信、WAP上网等功能;
二、3G现状与安全隐患
(一) 3G的主要特点
3G, 全称为"3rd Generation", 指第三代数字移动通信, 俗称"口袋中的互联网", 3G有以下突出特点:
1) 高速上网。3G无线传输峰值速度可达3Mbps, 相当于每秒钟传输20万个汉字, 这一速度是现有GSM移动通信系统传输速度的300倍, 是CDMA移动通信系统的24倍, 是GPRS移动通信系统的18倍, 接近当前家用宽带上网的速度。
2) 电子商务。3G是移动通信与国际互联网融合的一个典型运用, 3G用户可以直接在手机上撰写、收发、保存电子邮件;可以使用MSN、QQ等即时通信工具, 实时进行视频通话;可以顺畅地访问网站或论坛, 处理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还可以开展网上支付等金融业务。
3) 巨量存储。3G手机的存储容量越来越大, 并且具备扩展功能, 通过安装存储卡可以方便地提升3G手机的存储容量。目前, 花120元左右就可以购买到容量高达8GB的Mini SD存储卡, 可存储近43亿个汉字。
4) 智能终端。3G手机的数据处理能力甚至超过老式台式计算机, 在开放式操作系统上, 用户可以自行下载、安装、升级更多的应用程序, 这使得3G手机逐渐成为集通信、办公、娱乐等为一体的便携式数据传输、处理平台。
(二) 3G面临的安全问题
3G网络从核心网上看, 实际上就是IP网络。从2G网络到3G网络, 实际上就是从封闭的、基于电路交换的系统向开放的基于IP技术的网络转变, 3G网络的控制信令和数据传输已经越来越依赖IP网络。因此, 3G网络与以前的移动通信网络相比, 更具有IP网络的特征, 移动通信正在演变为IP网络上的一种特殊应用。IP网络的开放性带来的安全问题也就是3G网络面临的主要安全问题。
1、3G网络环境
1) IP网络的漏洞很明显, 针对漏洞攻击的目的性越来越强, 时间越来越短, 企业面临的风险随之提高, 这些变化给电信运营企业带来的风险不断增多。
2) IP网上, 病毒攻击产生的蔓延时间越来越短, 如何保障3G网络免受病毒影响, 已经成为运营商向3G过渡必须要正视的问题。
3) 由于对于3G的安全目标及相关工作规范的滞后, 3G网络安全管理人员和相关制度也相对短缺, 3G规范中对安全的描述和要求明显不足。对于3G网络的安全要求的缺失将会给今后的网络运行留下众多隐患。
4) 伴随网络融合 (三网合一) 趋势的加深、电信业务的日益复杂, 3G网络将面临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严峻的威胁。3G运营商除了延续移动通信的传统业务外, 还大力开发与互联网有关的业务, 这将使得网络失泄密渠道由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延伸拓展到个人手机这一更为隐蔽、更为普及的上网工具上。例如, 手机支付大都采用"近距离通信技术" (NFC) , 这种技术可把消费者手机中的数据通过无线方式传输至商家的读卡器。手机支付必将进一步改变人们日常借记交易的方式, 而目前绝大多数手机未安装任何安全软件。
2、3G终端 (泛指手机) 自身安全问题
1) 3G用户使用的移动终端越来越IP化。从功能上看, 3G手机实际上就是数据终端, 具有数据终端的基本特征, 再接入到以IP技术为核心的3G网络, 将有更多机会感染病毒或被黑客程序侵入。终端越智能, 功能越复杂, 其安全漏洞必然越多, 被病毒感染或被黑客攻陷的可能性也就越大。这些终端在自身存在危险的同时, 对3G网络的威胁也越来越大。据统计, 2009年底已发现的手机病毒接近千种, 随着3G手机的广泛使用, 手机病毒的年度增长数量将有可能超过过去10年的总和。
2) 3G网的一个重要特点是3G终端的永远在线。这样就不可避免地直接面临各种安全威胁, 被病毒感染或被黑客入侵后更不易被发现和处理, 即使处理也将是一个长期、巨大的工程。这类终端设备上的安全漏洞隐蔽性更强, 持续危害时间更长。
3) 3G可以为用户提供2Mbps以上的接入速率, 同时在信号覆盖区域实现软切换, 接入速率的提高和接入地点、应用的不停变换导致网络各种参数不断变化, 使得对移动终端的安全监控和管理更为困难。一旦移动终端成为病毒和黑客程序的发源地或中继站, 接入网和核心网以及3G网络承载的业务系统将直接面临安全威胁。此外, 高速数据传输使得3G终端失泄密危害大大增加。信息泄漏问题是一直以来影响人们生活、威胁手机安全的另一大因素。比如窃听通话、偷窥短信以及在手机被盗或丢失之后重要文件的流失等。
三、安全体系构架构思
根据CDMA网络结构, 3G系统网络安全层面可以分为网络层和应用层两个主要部分 (图1) :对3G中的用户设备 (UE) 、无线接入网络 (RAN) 、核心网络 (CN) 和业务网络 (Service) 的保护分别可以纳入这两个层次。在3G系统中, 它们具有各自不同的作用, 对网络安全的影响和要求也各不相同。
(一) 提高网络自身的强壮性, 保障网络对安全事件有足够的容灾能力
互联网发展的基础是灵活开放的IP协议, 依据IP协议产生的网络和通信设备以及相关应用, 为今天互联网业务迅速普及奠定了基础。但也正是这种开放性, 使其成为电信级运营网络后, 安全可靠性薄弱和服务质量无法保障的问题逐步显现出来, 同时由于互联网安全技术标准欠缺, 很多互联网系统和设备难以达到传统电信级的稳定性。
网络自身的强壮性是运营商网络提供持续服务的基础。对于互联网网络安全, 较其他传统网络的技术标准来看, 目前IP网络的安全技术标准处于比较原始的状态, 可操作性不是很理想, 技术防范体系还不健全, 终端管理没有统一规范, 安全域划分没有统一原则。运营商如何从设备可靠性和组网稳定性入手来提高网络防范风险的能力, 成为3G网络安全的首要问题。
(二) 对应用层做好隔离与保护
在3G系统中, 除提供传统的话音业务外, 电子商务、电子贸易、网络服务等新型业务将成为3G的重要业务发展点, 因而3G将更多地考虑在应用层提供安全保护机制。
在3G系统中, 安全问题的重点已经从物理层转移到网络层和应用层, 从传统语音通信安全为核心转移到IP网络和应用安全为核心。按照业务应用的内容划分逻辑专网是对3G网络进行安全管理的基本要求, 也是必然要求。
逻辑专网划定后, 根据不同业务专网SLA要求, 进行加密、认证、边界保护等面向应用层的安全手段部署。在强健而灵活的安全体系中, 安全措施的部署要实现集中化管理, 便于SOC (安全中心) 可以迅速掌握各种事件、漏洞, 迅速有效地部署安全措施并进行预警, 确保因安全事件而产生的后果可以在影响范围层面得到有效控制。逻辑专网 (安全域) 的划分是"边缘部署、集中管理"方式的最佳基础。
在本节诸多安全防护策略中, 重点在于对各类信息数据的加密。在网络编码出现以前, 主要利用作为信息安全的核心技术--密码学领域中的诸如数据加密、哈希函数和消息认证等方式来确保数据的安全传输。然而传统的密码学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如计算复杂度较大、数据传输速率较低、消息冗余较大等。虽然网络编码的初衷在于提高网络的吞吐量, 但是随着进一步研究发现它也是一种安全网络传输的好方式。在目前的网络通信中, 搭线窃听、拜占庭攻击是破坏数据安全传输的常见手段和方法。以下就是针对搭线窃听的攻击方式作出的网络编码结构解析。
如图2所示, 从信源发出的信息中, m是消息本身, 而k是为了达到安全的随机数。图2中粗线是窃听集, 但是一个时间内只允许敌手窃听其中的一条, 这样接收节点T和T'能够安全接收到信源传来的消息m。
(三) 做好终端接入管理, 将终端风险控制在一定程度内
从互联网运营经验来看, 80%的网络安全风险来自业务终端, 业务终端管理是3G安全体系中的重要部分。用户终端设备在3G网络安全体系中是受保护的对象, 是重要的信息资产, 同时更是病毒源和攻击源, 是需要重点防范的对象。
在3G网络中, 面对数以亿计的终端, 按照传统方法, 通过有限的入侵检测和流量、协议过滤设备进行保护, 无疑是杯水车薪。3G用户终端设备的安全保障, 将主要依赖终端本身的安全功能, 这也是安全域划分的基本目标。与2G用户终端认证工作相似, 对于3G终端也要进行安全认证, 通过在线方式对安全状态进行调查和评估, 对符合要求的终端允许接入, 对不符合要求的终端限制使用功能, 只允许访问特定有限资源, 尽可能地把安全性不完善、可能对网络产生威胁的终端在3G网络接入层就进行控制, 以实现主动的安全防御。比如说USB不是所有的设备都可以接入, 要通过密码的认证。也可以在终端设备中设置两个区域, 一个区域是专门做通信, 对互联网等等的访问放在另外一个区域历, 这样将电路域和分组域进行隔离, 这样可以提高终端本身的安全性。
同时, 提高各方面使用人员的安全意识, 通过宣传普及3G安全保密知识, 清楚3G可能的失泄密隐患, 掌握主动关闭危险性较大的功能和服务的操作技巧, 及时察觉病毒、木马的侵袭。
四、结束语
互联网最大的特点在于信息汇集, 手机最擅长的则是快速传播, 而3G时代当两者在一起时, 3G传输路径的多样化使其的安全问题变得更加复杂。3G最大的意义是其多媒体业务的发展, 3G提供服务之后, 将产生很多增值服务, 比如手机上网、移动电信、移动搜索、手机电视等等。对于3G增值服务的推广, 首先需要注意的就是在推广的同时提供相应的安全解决方案。
在3G"平台服务化"这个大平台的基础上, 信息安全、信息存储、数据中心整合、风险管理、新业务发展的机会非常多, 需求也会相当巨大。3G启动不仅是国内电信产业自身的发展机会, 也是国内信息安全厂商及相关机构新一轮的发展机会:整合安全、存储;宣贯相关信息安全标准、技术标准;协助3G用户建立安全管理制度, 采取适当的内部安全制约机制, 将其纳入风险控制的总体框架;保证业务处理系统的安全性, 保证数据信息资料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靠性和不可抵赖性;提供专业的第三方测评、认证, 辅助3G用户建立业务容量、业务连续性保证和应急计划等安全防范措施。我们将迎来一个网络信息安全发展的新高潮。
参考文献
[1]雷冲, 与您共享云安全最佳实践, 2009
[2]房仲阳, 网络与信息安全体系, 2008
[3]杨义先郭钦, 网络编码分析, 2009
[4]张翔, 移动终端智能化的趋势, 2009
畅谈3G及其技术应用 篇9
关键词:3G手机,3G技术标准,热门3G应用
自2009年3G牌照发放以来, 各大电信运营商陆续推出了各种基于3G的手机应用, 可谓五花八门、异彩纷呈, 3G时代的到来随之而来的是丰富的网络互动及各种便捷的用户体验, 目前3G网络已经覆盖了我国大部分的大中城市, 各地3G业务活动如火如荼的展开, 然而对于我们每个民众而言, 什么是3G 3G有哪些应用可以给我们生活带来颠覆性的变化呢?大家期待已久。
1 什么是3G技术
“3G” (英语3rd-generation) 或“三代”是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简称, 是指支持高速数据传输的蜂窝移动通讯技术。3G服务能够同时传送声音 (通话) 及数据信息 (电子邮件、即时通信等) 。代表特征是提供高速数据业务。相对第一代模拟制式手机 (1G) 和第二代G SM、C D M A等数字手机 (2G) , 第三代手机 (3G) 一般地讲, 是指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 未来的3G必将与社区网站进行结合, W A P与w eb的结合是一种趋势, 如时下流行的微博客网站:大围脖、新浪微博等就已经将此应用加入进来。中国的3G之路刚刚开始, 最先普及的3G应用是“无线宽带上网”, 六亿的手机用户随时随地手机上网。而无线互联网的流媒体业务将逐渐成为主导。
2 3G的几个技术标准
C D M A (C ode D ivision M ultiple A ccess) 又称码分多址, 是在无线通讯上使用的技术, C D M A允许所有的使用者同时使用全部频带 (1.2288M hz) , 并且把其他使用者发出的讯号视为杂讯, 完全不必考虑到讯号碰撞 (collision) 的问题。C D M A的优点包括:C D M A中所提供的语音编码技术, 其通话品质比目前的G SM好, 而且可以把用户对话时周围环境的噪音降低, 使通话更为清晰。
TD-SC D M A是英文Tim e D ivision-Synchronous C ode D ivision M ultiple A ccess (时分同步码分多址) 的简称, 是一种第三代无线通信的技术标准, 也是ITU批准的三个3G标准中的一个, 相对于另两个主要3G标准 (C D M A 2000) 或 (W C D M A) 它的起步较晚。TD-SC D M A作为中国提出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 (简称3G) , 自1999年正式向ITU (国际电联) 提交以来, 已经历经十来年的时间, 完成了标准的专家组评估、ITU认可并发布、与3G PP (第三代伙伴项目) 体系的融合、新技术特性的引入等一系列的国际标准化工作, 从而使TD-SC D M A标准成为第一个由中国提出的, 以我国知识产权为主的、被国际上广泛接受和认可的无线通信国际标准。这是我国电信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W C D M A是英文W ideband C ode D ivision M ultiple A ccess (宽带码分多址) 的英文简称, 是一种第三代无线通讯技术。W-C D-M A W ideband C D M A是一种由3G PP具体制定的, 基于G SM M A P核心网, U TR A N (U M TS陆地无线接入网) 为无线接口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目前W C D M A有R elease 99、R elease 4、R elease 5、R elease6等版本。目前中国联通采用的此种3G通讯标准。
3 3G技术典型应用
3.1 宽带上网
我们能在手机上收发语音邮件、写博客、聊天、搜索、下载图铃、网络购物、网络游戏等, 手机变成小电脑就再也不是梦想了。
3.2 视频通话
具有高清可视, 快速直接的视频通话将会得到应用和普及。3G时代被谈论得最多的是手机的视频通话功能, 这也是在国外最为流行的3G服务之一。今后, 依靠3G网络的高速数据传输, 3G手机用户也可以“面谈”了。
3.3 手机电视
手机流媒体软件会成为3G时代最多使用的手机电视软件, 在视频影像的流畅和画面质量上不断提升, 突破技术瓶颈, 真正大规模被应用。
3.4 位置服务
手机位置服务是在无线状态下基于基站网络及G PS定位辅助的服务, 它的巨大魅力在于:能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把正确的信息发送给需要的人。通过手机位置服务, 还可以延伸出许多应用———例如父母可以通过手机查找儿女放学后的准确位置, 如果再配上相应的管理系统, 就可以在地图上显示移动轨迹。
3.5 移动SN S社区
移动互联网的成熟, 使手机与SN S网站的绑定成为主流趋势, 手机SN S服务不但能借助移动终端登录SN S社区, 满足用户随时随地的交友需求, 还可以将用户的心情感言、拍到的相片、遇到的新鲜事以最快的速度与圈内朋友分享, 这符合互联网的一贯风格, 也是SN S交友能够快速发展的主要促进因素。
2010年, 3G时代已经到来, 随着3G的推广和普及, 相信我们得生活将会步入一个更加高品质的层次, 让我们一起来体验3G, 共享科技给人类带来得成果。
中分号:T N 91
参考文献
[1]李亮, 应用程序商店之杂谈.程序员, 2009.
[2]程德杰.中国3G问答信息网络, 2009.
3G通信业务营销策略探讨 篇10
一、3G业务分类及其特点
目前3G业务主要是根据用户们的具体要求他为五个类别, 通信、消息、交易、娱乐以及效率应用等。其中通信类的特点是作为即兴业务, 在网上的各种信息是不是很严肃, 较为随意, 不确定;关于消息类的业务比较广泛, 它的主要参与者是传统的报纸杂志纸媒、电视广播以及网站等;关于交易类型的业务主要是指商务金融, 参与者主要是产品的生产销售这些方面的行业;关于娱乐则是包括视频, 游戏以及音乐这些日常的, 用户所需要的娱乐服务;最后的效率应用指用户或者公司用来提高工作效率, 节省时间的一系列服务。
二、3G业务的整体定位
(一) 市场定位。
比起2G网络, 3G业务不仅可以提供高端的高速数据的应用, 而且以较高的效率承载起2G业务。因为各个运营商的具体情况不同, 其用户的也稍有差别, 业务形态也不完全相同, 为了自身能够更好地发展完善, 一定在做好市场定位, 主攻各个细分市场。
(二) 品牌定位。
所谓品牌定位是按照市场的定位来确定的找出其对细分市场的吸引力。比如前期3G的用户比较高端, 那么它的品牌也就相应要以成功, 高贵为内涵, 打造成为完美, 高价值, 可以信赖的定位。对品牌的打造是留住用户的重要途径, 可以完整地打动他们的心, 它所展示的是用户们能够感受到的服务, 感知到的文化理念。它虽然没有具体的形式, 看不见, 但它是一种高价值的无形资产。作为整个市场体系的支柱, 品牌也是可以拿来交易的, 它的建立成本要比其他的资产高得多, 所以一定要做好对品牌的管理工作。品牌的建立需要长期的努力, 短期的广告或活动效果不明显, 因此随着3G网络建设, 品牌要用心耐心地建立。
(三) G业务营销策略。
1、产品策略。
在3G终端集合着各种个性化的功能, 比如说游戏、新闻、消费、音乐、电影和照相等, 小小的设备所包容的东西非常丰富。并且3G终端渐渐向社会化转型, 这是因为手机购物这些社会化的行为, 而且移动互联网使终端媒体化去发展。因为在3G发展的开始阶段与2G是同时存在的, 为了无论要什么位置, 什么时间都可以最好地接入网络就要选择多模终端。3G终端也将其他的异构网络进行统一。
3G终端作为搭载业务的全新平台, 其由从前的以基础通信为主为到通信只作为其一部分, 成为集媒体、娱乐等相结合的综合形式, 成为用户日常生活中不可少的重要部分。3G终端上面的分享娱乐、互动在为用户提供各种精神体验的同时, 帮助其更有效率地工作生活, 将会产生很多新的商业模式。
2、资费策略。
根据3G业务特点设计出与其相关的业务资费形式, 3G时代, 各种新的, 形式多样的应用和数据业务促使运营商设计出最新的资费方案;针对目前一些不合理的业务资费, 3G业务要有所创新和改进;而且资费方案会变得更加灵活多变、丰富多彩。其资费设计可以是按月, 按流量多少, 或者次数等形式会越来越多。对内容上的计费会变得更加全面, 资费套餐会不断变换形式, 相关业务联合起来出售等等。
3、渠道策略。
渠道策略对于现在通信市场的竞争是非常有影响的, 渠道太过拥挤将会使3G产品和业务得不到更好的发展, 出现分化。为了建立一个更完善, 更强大的立体的网络渠道, 就要创造出全新的营销方式或者借其他行业的营销方式来改进。自有营业厅的是非常有利的, 不仅可以使管理渠道更方便, 能够大大提升品牌的形象, 得到更全面的市场信息, 更好地为用户进行服务, 更好地把营销战略诉求体现出来。当然代理体系也是必不可少的, 它需要的运营商双方共同努力, 全力为客户服务, 来满足用户需求。增值合作商不仅仅是一种渠道, 更可以为运营商提供资源来发展全新的业务。根据细分化的用户, 建立细分的渠道, 可适当多选择一些
4、客户服务。
在多元化的3G时代, 要按照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来制定相关的营销模型, 要对用户群体所使用的业务不同建立不同的体系, 做好跟踪分析与调查, 更好地服务好客户。掌握消费者的心理变化, 站在客户的角度思考, 随时根据其变化形式调整开发产品。要随时关注竞争对手的动作以及整个市场的变化, 根据用户的不同, 开展相应的活动, 并对活动的效果做好分析, 营销越来越精准。因为市场竞争以及用户需要的变化, 企业要不断去创新。现在用户们经过长时间的培养, 他们对企业的一些营销手段已经清楚, 有的已经产生审美疲劳, 所以效果不明显了。所以现在只能是从成本方面考虑, 采用精确营销来最大程度满足相关用户的需求, 借助数据挖掘技术来实现。
四、结束语
3G时代, 运营商的营销策略和能力是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关键。其营销模式也是综合的整体, 要开发出整个大众市场, 就要定制终端的营销方式, 只有作好市场细分, 研究好整个市场的规律以及对手的策略, 引导用户, 满足用户的需求, 提高用户体验。同时不断变化的市场策略也必然对运营组织以及技术方面产生更高的要求, 运营商要时刻做好调整变化准备。
参考文献
[1]张天慧;张磊.3G通信业务营销策略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 (8) [1]张天慧;张磊.3G通信业务营销策略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 (8)
[2]李娜;杨东.3G通信业务营销策略[J].经营管理者.2010 (11) [2]李娜;杨东.3G通信业务营销策略[J].经营管理者.2010 (11)
[3]汤程程.3G业务及其营销策略初探.《2007中国科协年会——通信与信息发展高层论坛论文集》2007年[3]汤程程.3G业务及其营销策略初探.《2007中国科协年会——通信与信息发展高层论坛论文集》2007年
相关文章:
高中信息技术课后反思02-15
3g通信技术论文02-15
3g技术论文范文02-15
信息技术课后反思02-15
3G无线网络优化技术研究论文02-15
3g移动通信技术论文02-15
信息技术课后教学反思02-15
基于3G网络的手机地图技术研究02-15
现代测试技术课后答案02-15
桩端后注浆技术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