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奥运会开幕式音乐回顾

关键词: 憨豆 伦敦 开幕式 回顾

伦敦奥运会开幕式音乐回顾(通用13篇)

篇1:伦敦奥运会开幕式音乐回顾

伦敦奥运会开幕式回顾

2012年7月28日之前尽管我们对伦敦奥运会开幕式有各种想象,当它真正的展现在我们面前时,竟然还是有些傻眼——莎士比亚戏剧《暴风雨》、007邦德先生、哈利·波特里的伏地魔、英国摇滚乐大联欢、憨豆先生„„这,真是体育赛事的开幕式吗?不,这明明就是一台质量上乘的舞台剧啊。三个多小时的开幕式在《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的导演丹尼·博伊尔的掌控下,俨然成为了一场英伦文化的狂欢Party,戏剧、电影、音乐,处处都有大彩蛋。电视上的镜头一闪而过,没关系,我们来为大家详细解读一番,看看这场奥运开幕式后都有哪些不可错过的东西。

影视元素

丹尼·博伊尔塞私货 幕前

电影短片开场

还记得北京奥运开幕式的焰火大脚印吗?与张艺谋同样身为电影导演的丹尼·博伊尔这一次采用了自己更为熟悉的影像语言来制造类似“大脚印”的效果。从倒计时开始,这场开幕式就贯穿了影像的元素,“伦敦碗”里大屏幕上的1分钟倒计时,这些由门牌号、价格标、球员服上的号码、公交车牌等等生活画面剪辑而成的倒计时数字,带领观众进入一个创意与狂想的时空。

紧接而来的两分钟短片有着显著的博伊尔式影像风格:伴随着节奏强烈的音乐,充满律动感的镜头从一块刻着Isles of Wonder(神奇之岛)的石碑出发,然后顺泰晤士河而下,飞越英伦三岛的大地。两分钟的短片信息量超大,镜头从英国乡间进入伦敦这个繁华大都市,大本钟等标志性建筑都在短片中“露了一脸”。有一个镜头是一群曾经参加过奥运会的英国运动员们,导演用“闪回”的手段加入了他们以往比赛的画面。

高潮

女王成“邦女郎”

除了开头两分钟外,另一段由丹尼·博伊尔亲自执导的影像是由现任“007”丹尼尔·克雷格与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联袂主演的短片,没错,从今以后英女王就成了史上最大牌也最年迈的“邦女郎”。这段影像的拍摄风格干净利落,相较片头显然规矩多了,背景是亨德尔的音乐。据说,英女王的戏份都是一次拍成的,对于这位除了公开讲话连采访都不太露面的高贵女王来说,首次“触电”表演如此不着痕迹,值得肯定。看过短片的一定会对里面那两只卖萌的小狗印象深刻,那两只柯基也是女王的宠物。

此外,在开幕式的第三幕中,小孩子们遭到各种童话书里的恶魔的惊吓,许多与童话电影相关的形象也出现在舞台上,这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哈利·波特》系列电影里的伏地魔,其他还有库克船长等。而拯救小朋友们的则是《欢乐满人间》仙女玛丽。

幕后

电影片段一闪而过

另一个电影元素密集的段落是第四幕。一个普通英国家庭的房子的外墙开始投影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加冕街》《弗尔蒂旅馆》等经典英剧的画面。

接下来,许多英国经典电影开始以串烧形式投影出来,这其中有《四个婚礼一个葬礼》《史瑞克》《两小无猜》等片,导演博伊尔自己的《猜火车》也入选了两个镜头,一个是该片著名的片头——伊万·麦奎格奔跑的场景,另一个是他跳入马桶的场景,背景则是不断变换的各个时期的摇滚乐。

这整场戏讲的是一个女孩出门去夜店玩,遇到了一个男孩并与他一见钟情的故事,两人没有台词,而是都由电影片段中的经典台词来表现,十分新颖有趣。

登台的大腕

憨豆先生”意外抢镜

最让人出乎意料的恐怕是全世界都熟悉的英国电视人物形象“憨豆先生”在开幕式上的出场,英国人真的是把他们的幽默发挥到了极致。当著名指挥家西蒙·拉特带领着伦敦交响乐团(该乐团以演奏许多电影插曲闻名于世)登台演奏电影《烈火战车》里的音乐时,“憨豆先生”竟然赫然在列,并且还担任键盘手,在演出中他呼呼大睡,进入了梦乡。梦里,“憨豆先生”穿越到了经典体育电影《烈火战车》的场景里,通过作弊跑成了第一,也因此搞砸了演出。

要知道,憨豆的扮演者罗温·艾金森曾经说自己不想再扮演憨豆了,为了奥运会看来他是又失言了。

隐藏的大腕

贫民窟”导演爱莎翁剧

为什么伦敦奥运会会有如此多的与电影有关的元素,答案当然是:它的总导演是英国著名的电影、戏剧导演丹尼·博伊尔。博伊尔1956年出生于英国曼彻斯特,尽管已凭借《贫民窟的百万富翁》(2009年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在世界影坛登顶。这个音乐品位极好的电影导演,还是搞舞台剧出身,真可谓“一专多能”。要知道,他的戏剧特长就是莎翁剧作,你就知道为什么开幕式会以莎士比亚的《暴风雨》开场了吧。

如今,这个年过半百依然有一颗“文艺小心脏”的导演大叔,这次彻底玩high了!他将自己熟悉的电影、戏剧、音乐统统融进了开幕式,这简直就是在用奥运会来做自己的一个先锋实验,塞入了各种私货。

戏剧元素

莎翁剧成开幕式灵感 幕前

《暴风雨》台词拉开帷幕

在开幕式开始之前,总导演丹尼·博伊尔就曾表示整个奥运会开幕式的灵感来自于莎士比亚晚年作品《暴风雨》中的一句台词,并将台词和工业革命相联系,拉开整个开幕式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最终,开幕式上呈现的工业革命环节,可以说就是一场戏剧演出——在开幕式的第二个幕中,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条真正铁路、还造过蒸汽轮船、桥梁和隧道的英国工程师布鲁纳尔,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代表人物出现,饰演布鲁纳尔的英国著名演员肯尼斯·布拉纳朗读了《暴风雨》里那句著名的台词:“不要害怕,这岛上充满了各种声音,使人听了愉快,不会伤害人„„当我醒来之后,我简直哭了起来,希望重新做一遍这样的梦。”随后,工业的烟囱取代了田园的炊烟,农民离开赖以生存的土地,成为工人。

幕后

舞台风格搬上开幕式 莎士比亚的《暴风雨》讲述了米兰公爵普洛斯·彼罗痴迷魔法,被弟弟安东尼奥伙同那不勒斯王阿隆佐纂夺了王位,普洛斯·彼罗带着女儿米兰达流亡荒岛,以魔法征服了岛上的精灵和唯一的居住者——野蛮丑陋的怪物凯列班。剧中的凯列班是个粗鲁未开化的怪物,本性中却“具有想像力与诗的意识”。

开幕式上,从田园风光到工业革命这两个巨大的场景的变换在音乐中展开,完全不跳戏。如果看过导演丹尼·博伊尔执导的舞台剧《弗兰肯斯坦》,你就会发现,这整场戏的质感都与《弗兰肯斯坦》有着很高的相似度。作为一个不折不扣的“技术控”,博伊尔在制造视觉奇观上很有一套。此次开幕式演出中,钢筋浇铸的奥运五环缓缓聚拢,最后腾空而起喷射出灿烂夺目的冷焰火,是整场表演中第一个高潮时刻。

隐藏的大腕 《雷神》导演出演 工业革命第一人

饰演英国工业革命重要人物布鲁纳尔的演员,原定为英国戏剧人Mark Rylance,他不仅是家喻户晓的莎剧演员,还曾于1995-2005年间担任莎士比亚环球剧场的首位艺术总监。而后,Mark Rylance因故退出开幕式表演。

该角色改由另一位著名演员、导演肯尼斯·布拉纳担任。肯尼斯除了参与话剧外,也是电影导演、演员。早年间他曾导演过包括《哈姆雷特》在内的多部莎剧改编电影,所以,他在开幕式上朗读《暴风雨的台词》也理所当然了。近些年他出演的新片也不断,在电影《海盗电台》《我与梦露的一周》《哈利·波特与密室》中都有他的身影。可能最出乎观众意外的是,他是去年的3D影片《雷神》的导演,这部影片曾在中国内地上映。虽然票房和口碑一般,但却让扮演剧中反派“洛基”的英国演员托马斯红遍全球。另外八卦一下,肯尼斯的前妻是著名演员艾玛·汤普森,此外,他还与另一位英国影星、导演蒂姆·波顿的现任妻子海伦娜·邦汉·卡特也有过一段情。

音乐元素

英国流行音乐百科书 幕前

摇滚金曲“大联唱”

整场开幕式的第四部分表面上是个爱情故事,两个英国年轻人在地铁上偶遇,由此一见钟情,之后他们便和朋友一起去家里开Party,但实际上这个环节是导演博伊尔用来展示英国摇滚音乐文化的。

早在几个月前,博伊尔就神神秘秘地透露奥运会开幕上将用特别的环节展现英国的音乐文化,他果然不负众望,不仅在开幕式的第四部分用一个金曲“大联唱”(以播放歌曲形式)的环节让众多摇滚乐迷重温了旧曲,其实在整个开幕式上用了最大笔墨的也是音乐部分。比较有趣的是,在第四部分,舞台上出现了一个普通的英国民居,民居的墙变成了大屏幕,在演员表演的时候,投影仪上出现了许多英国历史上著名的音乐人,包括去年刚刚去世的女歌手艾米·怀恩豪斯。

幕后

86首音乐依次登场 3个多小时演出中,英国人展现了他们引以为傲的20世纪流行音乐文化,其中披头士、绿洲、David Bowie等人均有不止一首歌上榜,性手枪的《God Save the queen》和The Clash的《London Calling》等歌更出现多次。早前英媒体就爆出了开幕式用到的86首音乐的名单,在网络上引发了热议,音乐也被认为是本届奥运会开幕式最值得期待的部分。

其实,导演博伊尔极好的音乐口味早就在他过往诸多影片中得到过印证,这其中最为著名的当然要数1996年的《猜火车》,那部讲述苏格兰一群颓废青年生活现状的电影,至今都是同类作品中的经典。电影的两张原声大碟含金量十足,汇集了Iggy Pop、Lou Reed、David Bowie等摇滚歌手的作品。

登台的大腕

保罗带领万人合唱老歌

现场音乐部分,最大牌的当属前披头士成员保罗·麦卡特尼带来的《The End》和《Hey Jude》。可想而知,这首披头士的老歌让开幕式变成了演唱会似的万人大合唱,场面蔚为壮观,让人看得直想抹眼角。也应了那句歌词,“把一首悲伤的歌,唱得很欢乐”。

隐藏的大腕

Underworld乐队当参谋

与导演博伊尔一起负责此次开幕式音乐部分的是英国电子乐队Underworld,该乐队组成军于上世纪80年代,是导演博伊尔的长期合作伙伴,电影《猜火车》中他们贡献了一曲代表作《Born Slippy》,随后的《标心者》《海滩》《太阳浩劫》,以及舞台剧《弗兰肯斯坦》,都能见到Underworld与博伊尔默契合作的身影。Underworld担任音乐总监,被导演博伊尔称为“拼图的最后一块”。

开幕式第三幕,为儿童医院的孩子和医生的舞蹈伴奏的乐队就是Underworld!

伦敦奥运会开幕式音乐回顾

尽管伦敦奥运会总导演丹尼·博伊尔早前一再强调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不是一场演唱会,但从早前曝光的80多首备选曲目,以及早早确定的保罗·麦卡尼《Hey Jude》的压轴登场,当晚在全球顶尖设备的帮助下,横扫全球的英伦音乐贯穿始终成为了整场开幕式的一大亮点。博伊尔曾经说开幕式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把英国最好的部分展现给全世界”,现在看来,英国最好的部分就是它的音乐。美联社评论说:“博伊尔让英国人,乃至全世界人都意识到他们有这么多音乐是让本国人骄傲的。”

整台晚会就是一台英伦唱机

开幕式在英国著名作曲家爱德华·埃尔加的赞美诗“耶路撒冷”和“丹尼男孩”舒缓的音乐中展开,但随后立刻就摇滚了起来。一般情况下,奥运会开幕式总是走非常安稳的风格,但曾经拍过《猜火车》有着不俗音乐品味的博伊尔既然找来了英国老牌双人音乐组合“地下世界”(Underworld)来担任音乐总监,就已经显示了他会走一条不同寻常的路。这其中不仅有享誉全球的英伦流行音乐和摇滚乐,还有不可一世的朋克和电子乐,“性手枪乐队”(Sex Pistols)的《God Save the Queen》都在女王出场前出现,整场晚会就像是一台英伦唱机,在不同的时间先后共采用了近50首风格不同的音乐,但都是地地道道的英伦风味。

开幕式第三幕的“迈向未来”集中汇集了长达20分钟的英伦摇滚,这基本也是英伦历史近50年的缩影,其中包括新浪潮乐团OMD的《Enola Gay》、“冲撞乐队”(The Clash)的《London Calling》、“果酱乐队”(The Jam)的《Going Underground》、“The Who”乐队的《My Generation》。而随后接着还有“滚石乐队”的《Satisfaction》,“皇后乐队”的《Bohemian Rhapsody》、“齐柏林飞艇乐团”(Led Zeppelin)的《Trampled Under Foot》到“污点乐队”(Blur)《Song 2》等等20首作品精彩呈现。其后在运动员仪式环节上,大会也将“New Order”乐队的《Blue Monday》、“酷玩乐队”的《Viva La Vida》、“化学兄弟”组合(The Chemical Brothers)的《Galvanize》等多首各个年代的英国流行乐坛代表单曲作为运动员入场的背景音乐。

《Hey Jude》引爆全球大合唱

早前曾盛传会有多支久违的大牌英伦乐队会到现场表演,但真正持重的除了老当益壮的保罗·麦卡尼,就是曾被誉为新世纪最成功的“网络乐队”北极猴子(Arctic Monkeys),当运动员入场仪式结束之后,这支通过把自己的音乐上传到网络迅速走红成的乐队“北极猴子”亮相演绎成名曲《I Bet You Look Good on the Dancefloor》,随后还翻唱了披头士乐队的经典歌曲《Come Together》,配合进行运动员“放飞和平鸽”的传统环节。

最后,在万众瞩目之下,披头士主唱保罗·麦卡尼的《Hey Jude》里,这场音乐盛会才告一段落。有人批评这首本是麦卡尼在安慰哭泣的列侬儿子朱利安的歌曲太过古老,但事实上,也只有麦卡尼和这首抚慰个体人的经典金曲有这样的资格和能力来终结这场音乐盛宴。但这场演出最令人难忘的就是它的结尾是那样意味无穷,一代又一代的英国音乐人,在不断延续着他们的传奇。

除了英国,还有其他国家能够上演这样一场自产自销的本土音乐盛宴吗?也许美国可以,但博伊尔提醒了所有的英国人,拥有这样的6000万观众为之欢呼鼓掌附和的音乐是一件多么值得骄傲的事情。创作型歌手比利·布拉格在推特上的说法也许代表了很多人的心声:“虽然北京的开幕式也很令人印象深刻,可是他们没有这么棒的摇滚乐,不是吗?”当然如果你还没有听够,也不用担心,环球唱片公司已表示,将会在近期发行一张汇集奥运会开幕式上所有曲目的唱片。

这些金曲你都听出来了吗?

整个开幕式上的音乐让人如痴如醉,尤其是充满了摇滚元素,启用了多首摇滚歌曲,除了6万人现场高唱《Hey Jude》,你还听出了哪些曲目。

《West End Girls》

——宠物店男孩(Pet Shop Boys)

当易建联带领中国队走进伦敦碗时,正巧播放的背景音乐来自屹立乐坛20年不倒的顶级舞曲团体宠物店男孩,而这首歌发表于1985年,是乐队的首支全英冠军单曲。

《Heroes》

——大卫·鲍伊(David Bowie)

东道主英国代表团出场时,全场响起的是“摇滚变色龙”的这首颇具实验性的传世金曲。《Chariots Of Fire》 ——Vangelis 最让人忍俊不禁的环节,因为来自憨豆先生的表演。《Rolling in the Deep》 ——阿黛尔

怎么少得了这首金曲,可惜怀孕的小胖妞没有到场,而这首歌响起时,进场的是爱沙尼亚队。

《Come Together》 ——披头士

世纪后生乐队“北极猴子”的现场翻唱,其实除了《Hey Jude》,披头士经典歌曲在串烧时还出现过一首《She Loves You》,麦卡尼还演唱了乐队最后一张专辑的最后一首歌《The End》。

《Survival》

——缪斯乐队(Muse)

作为最早公布的奥运会官方歌曲,被误传为主题曲,实际上可能更多出现在颁奖场合,而遗憾地擅长现场演出的缪斯乐队没有表演。

《Eclipse》 ——Pink Floyd 今年是旷世唱片《Dark Side Of The Moon》发行40周年,而这支伟大的迷幻乐队的经典曲目准确地出现在万众瞩目点火炬圣火时刻,亮瞎亿万英伦歌迷,将开幕晚会推向最高潮。

篇2:伦敦奥运会开幕式音乐回顾

Captain Algernon Drummond, William Johnson Cory – 《Eton Boating Song》

Elgar, AC Benson – 《Land of Hope and Glory》

The Jam – 《Going Underground》

Muse – 《Map of the Problematique》

Big Ben Chimes(大本钟鸣响)

Sex Pistols – 《God Save the Queen》

The Clash – 《London Calling》

Simon May – 《EastEnders Theme》

The Shipping Forecast(船舶预报)

Sir Hubert Parry, William Blake – 《Jerusalem》

Elgar – 《Nimrod》

Handel – 《Arrival Of The Queen Of Sheba》

Eric Coates – 《Dambusters March》

Handel – 《Music For The Royal Fireworks》

Monty Norman – 《James Bond Theme》

Mike Oldfield – 《Tubular Bells》

Mike Oldfield – 《In Dulci Jubilo》

Vangelis – 《Chariots of Fire》

BBC News 1954(BBC194年新闻报道)

Arthur Wood – 《The Archers Theme》

Winifred Atwell – 《Black and White Rag》

Sugababes – 《Push The Button》

OMD – 《Enola Gay》

David Rose – 《The Stripper》

Lionel Bart – 《Food Glorious Food》

Irwin Kostal, Richard Sherman, Robert Sherman – 《Bedknobs And Broomsticks》

Rizzle Kicks – 《When I Was a Youngster》

Eric Clapton – 《Wonderful Tonight》

Colin Tully – 《Gregorys Girl Theme》

William Pitt – 《City Lights》

The Who – 《My Generation》

The Rolling Stones – 《Satisfaction》

Millie Small – 《My Boy Lollipop》

The Kinks – 《All Day and All Of The Night》

The Beatles – 《She Loves You》

Mud – 《Tiger Feet》

Led Zeppelin – 《Trampled Under Foot》

The Specials – 《A Message to You Rudy》

David Bowie – 《Starman》

Queen – 《Bohemian Rhapsody》

Sex Pistols – 《Pretty Vacant》

Duran Duran – 《The Reflex》

New Order – 《Blue Monday》

Frankie Goes To Hollywood – 《Relax》

Soul II Soul – 《Back To Life》

Happy Mondays – 《Step On》

Eurythmics – 《Sweet Dreams(Are Made of This)》

The Verve – 《Bittersweet Symphony》

Prodigy – 《Firestarter》

Underworld – 《Born Slippy》

Jaan Kenbrovin, John William Kellette – 《I’m Forever Blowing Bubbles》

Blur – 《Song 2》

Dizzee Rascal – 《Bonkers》

Tigerstyle – 《Nacnha Onda Nei》(contains Michael Jackson – Billie Jean, Queen & David Bowie – Under Pressure and Ilaiyaraaja – Naanthaan Ungappanda)

Arctic Monkeys – 《I Bet You Look Good On The Dancefloor》

Mark Ronson & Amy Winehouse – 《Valerie》

Radiohead – 《Creep》

Muse – 《Uprising》

Kano & Mikey J – 《Random Antics》

Tinie Tempah – 《Pass Out》

M.I.A.– 《Paper Planes》

Coldplay – 《Viva La Vida》

The Chemical Brothers – 《Galvanize》

Franz Ferdinand – 《Take Me Out》

Kaiser Chiefs – 《I Predict a Riot》

Roll Deep – 《Shake A Leg》

Adele – 《Rolling In The Deep》

Oasis – 《The Hindu Times》

Oasis – 《Wonderwall》

Emeli Sande – 《Heaven》

William Monk/Henry Francis – 《Abide With Me》

Pink Floyd – 《Eclipse》

The Beatles – 《The End》

The Beatles – 《Hey Jude》

David Bowie – 《Heroes》

Eric Spear – 《Coronation Street Theme》

Ron Grainer – 《Doctor Who Theme》

John Philip Sousa – 《Monty Python Theme/The Liberty Bell》

篇3:伦敦奥运会开幕式音乐回顾

(一)成绩提高

外教组在意大利训练近四个月,运动员克服了基础差,底子薄,在家训练量小,有氧耐力水平低的各种困难,很好地完成外教的训练计划。生化指标和运动成绩都有明显的提高。以王阵为例,2月份时30公里的课强度每公里4分55秒~5分,乳酸值在2.0~3.0左右。而现在(5月份) 30公里课,强度在每公里4分45秒~4分50秒,乳酸值1.2~1.8以内。运动量加大了,强度高了,乳酸值和心率也大幅度下降,这说明他们的运动能力提高了。他20公里最好成绩是2009年1 1届全运会1小时22分10秒。2010年4月10日在葡萄牙20公里比赛中,走出1小时20分42秒的好成绩,比2009年提高了1分32秒。其他运动员的生化指标和专项成绩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详见比赛成绩和训练负荷乳酸值对比表)。

例如:王阵2月6日和3月19日两次课训练负荷和乳酸值对比。

2月6日:30公里=2:28:0、1公里=(4:55.0)、5公里=(24:35.0)=25:41/150+24:40/156+24:40/158+24:22/157+24:33/158+24:08/169[2.0]。

3月19日:30公里=2:21:47、1公里=(4:55.0)、5公里=(23:45.0)=25:13/150+24:42/152+24:44/153+22:29/164+22:16/167+22:23/165[1.2]。

(二)技术得到改进

来到意大利训练收获非常大,运动员从竞走的基本技术到运动能力都大幅度提高,尤其是基本技术提高更为明显,现在运动员走的步子大且平稳,摆臂前后有力。2010年参加3月14日在瑞士和4月10日在葡萄牙和5月1日意大利米兰的几场比赛。王阵、李燕飞没红卡。四人比赛没一人被罚下。我们的竞走技术得到欧洲裁判员的认可。

五、问题和不足

第一,进一步加强对个别运动员的严格管理。

第二,个别运动员还有懒散的作风。

第三,竞走的基本技术还不够过硬,快走时技术动作还不够规范。

第四,运动员还缺乏训练自觉性。

第五,个别运动员还有不同程度伤病没有痊愈。

总之,我们的训练方法和手段要改革创新,要学习先进国家的训练理念、方法和手段。要充分发挥我国的人才优势和举国体制优势,特别是在国家田径管理中心领导对竞走运动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我们的竞走运动技术水平,在不远的将来一定能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六、训练负荷统计

外教组运动员司天峰、王阵、陈定、李燕飞、李莉1月25日~5月16日训练负荷统计见附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反思,帮助提高竞走认识水平和训练水平,希望早日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优秀运动员。

七、结束语

篇4:不能不说的伦敦奥运会开幕式

让全世界观众走向梦幻般的英国乡村,感受“绿色与愉悦”,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伟大的创意。网络上好评如潮:“英伦摇滚,个性展现,大胆创意,自由的精神,田园风,学院派,好想去英国旅游”,“犹如一幅戏剧油画,也很有深意,超级震撼”,“颠覆了世人对于奥运圣火点燃的固有思维和模式!原来火炬塔不需要提前搭建,可以像变魔术那样突然呈现在你的眼前。英国不愧是现代文明的发源地!”“没有很震撼,但有很多感动点,一个尊重每一个人的美好国度!”“一场戏剧演出,一次摇滚盛宴,一次英伦革命!幽默,环保,人性关注,自由精神,深入到了骨髓之中!不做作,不虚假,不浪费,不限制!”当然,这样一次富于想象、诙谐和疯狂的开幕式,也给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带来了理解上的困难,差评也不少。一些国家媒体不加掩饰地表示了对伦敦奥运会开幕式的不满。《纽约时报》这样评价:“一场古怪的开幕式疯疯癫癫,英国向全世界展现了它难以向自己表达的东西:一个确定了自己的后帝国定位的国家。”希腊国家电视台的评价更为不屑:“这不是奥运会开幕式,而是一场大型音乐会、摇滚歌剧和大型派对”。

伦敦奥运会开幕式艺术导演丹尼·博伊尔曾经说:“模仿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会给观众泼冷水。”他一直在寻找一种最能代表英伦文化、人们生活状态的表达方式,它一定要有别于北京奥运会。这位具有浓厚平民情结的大导演自己介绍:“全部开幕式表演由平民构成,他们要把奥林匹克运动场变成如诗如画的英国村落。”

之所以采用充满诗意的英国村落和平民做创意背景,专家们分析一方面是突如其来的经济“寒潮”,确实严重影响了2012年伦敦奥运的筹备,据称英国政府只能给总导演博伊尔2700万英镑,约合人民币2.7亿元,这仅是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总投入的1/3,多哈亚运会开幕式总投入的1/4。另一个方面,最重要的则来源于对英国特有乡村文化的解读。英国前首相斯坦利·鲍德温爵士曾说过,“英格兰就是乡村,乡村才是英格兰”。美国作家华盛顿·欧文在《英国乡村》一文中说:“在某些国家,都市便是这个国家的繁华富庶所在,是那里文采风流典章人物的荟萃之地,而乡村则属于较为粗陋的地方。在英国,情形则刚好相反,大都会只是上流社会的临时聚集之所或定期会晤之地……乡间却是英国人的天然感情得以真正发挥的广阔天地。”

篇5:伦敦奥运会开幕式观后

在我所喜欢的国度中相比美国意大利西班牙德国,英国是个很早也很频繁进入我视角的国家,喜欢英国不仅是他的绅士风度影响了世界,那个安静优雅的国家里有莎士比亚,拜伦,夏洛蒂?勃朗特,简?奥斯丁有费雯丽,奥黛丽?赫本 乔治?伯纳?萧/萧伯纳还有,卓别林

不爱江山爱美人的温沙公爵,和那些穿着格子裙吹风笛的男人。

奥运会开幕式,如果说悉尼是水艺的顶峰,雅典是艺术的精品,北京又将恢弘做到了极致,那么伦敦将奉献给世界一个什么样的盛会?我一直期待。

2012年7月27日伦敦之夜,英国人以叙事口吻英国式的幽默轻松随意的拉开了本届奥运会的大幕。

莎士比亚笔下的理想世界是自然和森林,田园牧歌是根植于英国人生命中的最美的生活。开幕式文艺表演的首章《田园牧歌》带领观众通过时光隧道,回到了英国人的心灵家园。

传统牧场,草地田野,河流城堡,耕作的农民,野餐的家庭和舞蹈着的人们…浓郁英格兰乡村风光再现了主题《绿色喜悦》宁静温馨。

激昂的音乐声中高耸的烟囱拔地而起,劳作的工人,飞溅的钢水……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也改变了全世界。著名演员布拉纳朗诵莎士比亚著名戏剧《暴风雨》中的经典选段,“不必害怕,在这岛上众声喧哗”。描述英国在工业化变革。失去土地的底层劳动者为了自己的权利而奋斗,妇女为争取参政权而抗争。场景让人仿佛进入了荻更斯小说的情节中。英国人以讲述历史的口吻引领我们从传统到现代的穿越,正如主持人所说,这就是一场穿越,历史的穿越。历史的变迁,几百年的改革,被演变成短短的几分钟,演变到了现在的一个崭新的时代。

接下来英国人几乎是用极其随意的自豪展示了他们骄傲,披头士、《猜火车》、007、“憨豆先生”……一个个英国人引以为傲的文化符号深刻的影响着世界的记忆。

令人感动是“孩子,我们的未来”这一章。这是英国人引以为傲的在世界率先实现全民免费医疗的英国医疗系统,幕中用到320张道具床,600名真实身份的医务工作者充当舞蹈演员。白色道具床组成了孩子的鬼脸和四个大写字母组成的单词GOSH,这是伦敦最著名的儿童医院大奥蒙德街医院Great Ormond Street Hospital的首字母缩写。表演中穿插了童话故事《彼得?潘》孩子们被保护照料的安全健康。

五环展示历来是每届奥运会开幕式的一个固定的展示动作,四年前的北京奥运会上的梦幻五环,雅典奥运会的水中五环,悉尼奥运会上的马匹跑出来的五环,都让人印象深刻。

伦敦的巨大的五环,从空中和地面交融,金色瀑布漫天泻下,很有创意

点火方式算是点睛之笔。7名年轻人点燃了送给每个代表团的每个“花瓣”,花瓣渐渐升起,合拢成璀璨主火炬。

寓意着奥运回归其“贵在参与”的本质。伦敦用自己的方式角度诠释了对奥运的理解,年轻人代表着未来。

而对于未来,导演则在最后用一首披头士的经典歌曲《hey,jude》来展望。歌中唱道:“你还不明白吗?只有你,嘿,Jude.你行的。未来肩负在你身上。”

有人说北京的开幕式是神的天地,伦敦的开幕式是人的世界,我以为这只是个比拟,这和国家的文化有关,正如中国人插花讲究的是造型和意境,而西方人则在意的是气氛。无论如何这是一场处处充满英伦元素的大PA R T Y,戏剧、人性、散发着自己独特的光芒。

篇6:伦敦北京奥运会开幕式

有比较才有鉴别。伦敦奥运会开幕了,人们会不由自主地将伦敦奥运会开幕式和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进行比较,得出一个简单的“谁更好”的结论。作为一名中国人肯定会说,北京最棒;作为一名英国人自然认为:伦敦最牛;而作为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第三者或许会觉得: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网上做了一个比较: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精彩指数:☆☆☆☆☆,是最气势恢宏的开幕式;伦敦奥运会开幕式精彩指数:☆☆☆☆,是最自然亲近的开幕式,北京略占上风。而对开幕式的评语,北京是“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奥林匹克运动与五千多年传承的灿烂中华文化交相辉映,共同谱写人类文明气势恢弘的新篇章”,伦敦是“已经举办了三次奥运会的英国,又给世界交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确实看不出谁更好。再看对开幕式的点评,北京是“以奥运会行销中国形象,这正是主办奥运会的辐射效应”,伦敦是“英国崇尚自然、生活、科学,在本开幕式中向全世界完美展现”,同样比不出谁更好。

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评价北京奥运会时用了一个词:无与伦比;罗格在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上致辞也用了一个词:无可比拟。无与伦比和无可比拟,只是反映出中国语言文字的丰富多彩,完全体现不出伦敦的和北京的奥运会开幕式谁更好。

北京的四环边上的鸟巢,伦敦东区的那个大碗,都是高科技的结晶。既然同属高科技,自然没有高下之分。《北京晨报》资深体育记者葛晓倩写了一段话:“从北京到伦敦,没有十全十美的奥运会,只有所谓的‘史上最佳’。这就跟4年前的北京要比雅典更好,雅典比悉尼更好,悉尼比亚特兰大更好一样。奥运会能够提升一座城市的品质,推动它的发展,却从来不是唯一的拯救者。”此话说得很好。按照葛晓倩的逻辑,伦敦比北京好,而且应该比北京好。

小时候听到大人讲个一个故事——“张飞打岳飞,打得满天飞”,长大后才知道,张飞岳飞相差几个时代,怎么能打呢?两者根本没有可比性。奥运会也是如此,每届奥运会无论开幕式还是场馆设施,都是在当时条件下最好的。根据葛晓倩逻辑得出的“伦敦比北京好”这个结论,其实也是基于“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的一种认识。

篇7:我谈2012伦敦奥运会开幕式

奥运开幕式已于28日早七点结束,听着周围对这届奥运会褒贬不一的声音我想谈谈自己对这次奥运会开幕式的看法。

28日凌晨四点,彻夜等候的我终于在网上等到了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伴着莎士比亚《暴风雨》的名句:“别害怕,这岛上众声喧哗”的激扬朗诵,奥运会拉开了帷幕。舞台上绿油油的草地和潺潺流动的溪水把人们带回旧时的英国田园。为了追求更加美轮美奂的舞台效果,这次奥运会开幕式的导演也就是曾指导过《贫民窟里的百万富翁》的丹尼·博伊尔别出心裁的搬上了12匹马、3头牛、70只羊和3只牧羊犬,让观众亲身感受到农耕社会的绿色与愉悦。

随后六座烟囱拔地而起,人们也紧跟历史脚步从恬静的小农时代到了繁忙的工业时代。纺织工人、矿工、钢铁工人、工程师逐一登场,工业革命时期“世界工厂”的场景被生动呈现在观众眼前。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推行工业革命的国家。在1765年珍妮纺织机的出现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出现,18世纪中叶瓦特改良的蒸汽机让英国从手工劳动走向了机器生产时代。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电气的广泛运用标志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始,世界也步入电气时代,工业的重心也由轻工业转变成重工业。发电机问世后,相继发明了电灯、电话、汽车和飞机等。即便是当今高科技的现代化生活也离不开那时的发明创造。

这些技术革命大大的提高了劳动效率,引起了手工工场工业向工厂工业的转变,同时工业革命也密切了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促进了城市的兴起,让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都发生着巨大的改变。

然而工业革命给英国带来的不仅是无上的荣誉和昌盛,也给英国带来了战争。英国先后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牺牲了很多为国捐躯的士兵,奥运开幕式仪式虽然是个喜庆兴奋的日子,却仍旧不忘在舞台上留出时间悼念那些已逝的亡灵,肃穆而立的士兵,怒放的红色罂粟都更让我们明白了和平的可贵。

二战后,英国在战争中受到了重挫,为了恢复发展社会,英国首相丘吉尔进行了一系列社会变革:建立了社会福利制度,为公民提供了一张社会保护网,以此刺激人民生产积极性。舞台上装扮成护士的表演者和推着病床的助理员工,象征着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和福利国家的身份。政治和文化密切相关相辅相成,英国正是想通过奥运文化向世人证明其政治体系的优越以及世界大国的地位。无论我们对英国的资本主义制度如何评价,单纯就奥运会而言,通过如此诙谐的表演展现国家整体特色未尝不是一种成功一种创新。

更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参与演出的表演人员并非舞技高超的专业舞者,他们都是来自英国国民健康保险制度机构的普通工作人员。不用职业舞蹈演员,让医生护士们本色出演,倒是添加了些真实感和亲切感,倡导了全民奥运的精神。这就是体育的魅力,无论你是什么种族,什么肤色,什么职业,奥运把我们连在了一起。

舞台上的表演队伍除了有护士医生外还有GOSH儿童医院的300多名孩子,在台上给这些孩子讲故事的女士是哈利波特的作者罗琳。奥运会告诉我们英国不仅是像“黑暗的撒旦磨坊”般的工业大国,同样也是一个充满神奇幻想的童话王国,《彼得潘》《哈利波特》《查理与巧克力梦工厂》这些优秀的儿童读物都来自英国,不同国家、不同文化通过这些读物有了某种密切的联系。奥运会不仅是成人的盛会,也是孩子们的乐园,这便是本届伦敦奥运会的主题“激励一代人”。

英国不仅拥有优秀的童话小说,还有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经典电影作品和电影明星。世界喜剧大师卓别林,奥斯卡影后奥黛丽赫本都是英国人,在英国电影中与奥运主题关联最密切的就是1982年获得奥斯卡奖的《火战车》,它是根据一个真实的故事改编,讲述的是一个犹太大学生为了消除种族偏见,一心想取得奥运会百米金牌为犹太同胞争光,最后他通过不懈努力终于取得奥运冠军。这次伦敦奥运会开幕式翻拍了《火战车》中的经典桥段,其中“憨豆”亲自现身,以一场壮烈的“幻想”将全场气氛推向一个小高潮。然而,正是这段“恶搞”背后,透露出奥运会的坚持、平等精神。我想当那段熟悉的插曲响起时,打动我们的不仅是奥林匹克的自强不息精神,同样也是英国电影工业发展的永不停息。

英国是个多元化开放国家,说到电影不得不说那部风靡全球的《007》系列,而说到英国历史文化大家第一时间就会想起女王。女王是一个国家的文化象征和宗教领袖。把007和英国女王联系在一起变成了这次开幕式的一个亮点,伊丽莎白以“跳伞”的方式空降伦敦碗,成为了史上年龄最大的邦女郎。女王到场后,乐团唱起了英国国歌《God Save the Queen》。可见女王即使没有实权却仍旧受到所有英国国民的尊重,这也说明了英国皇室在英国文化外交活动以及国民精神上的元首作用。

英国音乐对世界贡献也是非常大的,上个世纪60年代音乐风格主要以乡村田园为主,70年代朋克、摇滚开始流行。奥运开幕式上英国流行音乐史上的知名歌手几乎全部囊括,甲壳虫、滚石、皇后,各种曲风朋克、电子、说唱无一遗漏。

压轴环节原甲壳虫成员保罗经典重现,再度演绎了那首曾经甚至现在一直感动数人的《Hey Jude》,这个环节让我激动的落泪,我个人非常喜欢这首歌,几乎每次KTV必点。这首歌是保罗于1968年为列农五岁的儿子Julian写下的,目的是鼓励Julian在失去父爱的情况下也能坚强勇敢的生活。这首歌也告诉我们每一个都应该为自己的理想和梦努力的活着,不要沮丧不要放弃。

四十多年后的今天,这首经典励志歌曲重新唱响在奥运赛场上,表达了英国人对奥运和平顺利举办的美好祝福,当全场8万多人跟着一起合唱的时候我想你们很难理解我当时的心情,虽然不在现场,虽然只是隔着网络,但这首歌带来的冲击力绝对可以穿透一切的震撼着我,对于一个热爱音乐的人你无法想象他挚爱的一首歌在代表全世界荣誉竞争的奥运会上、数万人跟着倾情合唱的情况下给他带来的刺激和感动,更何况是这由这首歌的原唱演绎的。虽然保罗如今已经68岁,在那么宽广宏伟的“伦敦蛋”里唱的没有年轻时那么完美,但仍然没有任何人可以取代他的经典,就像迈克杰克逊,像家驹,这些人就算死了不在了也仍旧是每个人心中的经典。保罗宝刀未老,整个运动场的人的情绪都被他带动了,每一个人都在用自己最大的热情祝福着奥运,表达着自己的兴奋。

没有北京奥运会浮夸华丽的开场,也没有水立方鸟巢的精致宏伟场地。于是很多人开始抱怨这一届的奥运会开幕式不好看。单凭舞台特效够不够绚烂来评价其奥运会开幕式成功与否未免太过片面。正所谓一千个人心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件事不可能迎合所有人的品味。我觉得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国家拥有最好的,但不能总是活在自己理想的乌托邦中,在努力发扬本土优秀文化时也应该看到别人优秀的地方。这才是一个有利于发展的长远之计。在我看来每个国家的历史、经济、文化的不同所举办的奥运风格和其努力造就的奥运精神也有所不同,伦敦奥运会尽管不够气势磅礴不够雍容华贵但它敦用真实质朴的风格向全世界宣布伦敦的发展影响着世界。

篇8:伦敦奥运会开幕式音乐回顾

古代奥运会开幕式起源于宗教神话仪式,宗教文化甚至是奥运会仪式唯一的作用。而现在,以祈求神灵庇护为目的创造的祭祀活动已经逐渐转变为现代的多元文化对话与沟通的视觉艺术盛会。开幕式经历着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文化走向多元文化的变迁。

现代奥运会从1896年的第一届雅典奥运会开始,只有基本礼仪,音乐上基本是宗教音乐风格的赞歌。开幕式也无国家民族之间的分别,整个是对古代奥运会的模仿。20世纪初,广播和电视等电子传播技术的出现,使得奥运会开幕式更加直观、快速的呈现在大众视野面前,多元文化的交流也更加便利。开幕式也成为了宣传本民族文化、建构国家形象、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的最佳平台。在第四届奥运会上新增加了统一的入场仪式、统一的服装、运动员在本国国旗引导入场。1913年顾拜旦先生设计出奥运会五环标志。第七届奥运会上首现放飞和平鸽仪式、运动员宣誓和独立的会徽。1936年柏林奥运会创立火炬接力仪式。这样的文化符号增进,使奥运会开幕式更加规范,也为奥运会开幕式多元文化发展奠定基础。随着各种文化符号的加入,奥运会开幕式已基本成型。

20世纪70年代起,奥运会的触角已经延伸到世界各大洲,也承载着各民族不同形式的文化。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种文化相互交织碰撞,通过每一场开幕式,人们都能认识到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

二、奥运会开幕式的仪式传播价值—文化价值

美国传播学者凯瑞认为,传播过程则是各种有意义的符号形态被创造、理解或使用的社会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现实得以生产、维系、修正和转变。这个过程因而成为一种分享意义的文化仪式。

仪式传播实际上就是文化的传播。奥运会开幕式的仪式传播价值首先体现在其文化价值上。奥运会开幕式有文化表演、运动员入场、升旗、宣讲、点火炬等仪式展演步骤,每一个步骤都与文化息息相关。现代奥运会仪式已经由简单的作为运动形式的某种仪式而逐渐抽象成具有文化交流与认同的仪式,奥运会的开闭幕式主要用来向世界观众展示举办国的文化。

文化是奥运会开幕式的内容,也是其价值所在。邬烈炎在《外国艺术设计史》中谈到“奥运会不仅吸引着世界上最伟大的运动员创造最好的成绩,而且吸引着世界上最伟大的设计师创造出最伟大的作品。”每一届开幕式上的各种演出、人物、音乐、舞美、服装等,这些所有展现在人们面前的都是围绕着开幕式而进行的文化创造。伦敦奥运会开幕式通过电视以及网络媒体的传播变成了一种典型的媒介事件,“邀请”亿万观众“参与见证”伟大的历史时刻,参与其中的人们,都在无形中了解接受着英国的文化。英国人向世人展示了他们的骄傲,用工业革命、互联网、007、憨豆、乐队等英伦文化符号向人们传递英国特有的文化和价值观,旨在唤起全世界对于英国民族文化的了解、接受、认同,促进多元文化的交织与融合。

三、伦敦奥运会开幕式的仪式传播分析

1、伦敦奥运会开幕式的文化符号

伦敦奥运会开幕式的主题为“奇妙岛屿”,展示了英伦三岛的历史、文化和现代社会风情。开幕式的大屏幕展示了一个几分钟的纪录片,展示了英伦三岛的风土人情,它带领着人们的视线穿过伦敦塔桥等伦敦的地标性建筑,来到主体育馆“伦敦碗”的现场,农夫、绿地、牛羊、人们欢歌笑语,仿佛一幅田园画卷。英国的乡村文化是英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英国人眼中美好生活的记忆。

莎士比亚的《暴风雨》中的一句台词拉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草地被席卷,篱笆被推翻,取而代之的是巨大高耸的烟囱和厂房工地。这一部分英国人并没有炫耀工业文明带来人类的进步,而是想告诉人们反思工业文明的贪欲对人类社会的破坏。

007特工詹姆士邦德护送女王从天而降来到“伦敦碗”。由儿童和伦敦GOSH儿童医院几百名医务人员展示的英国现代医疗卫生体系,随后出现了英国著名的童话形象,憨豆先生这个英式幽默的代表人物出现在《火的战车》中,他的表演亦庄亦谐,交响乐表演与做着各种滑稽动作甚至还放了一个屁的憨豆先生一起,强烈的反差让人理解了这就是属于英国人特有的幽默。英国电影、电视片段的展演,一首首经典的英式摇滚乐响起,点燃了所有观众的激情和梦想。开幕式中几乎出现了英国流行音乐史上的知名歌手和乐队,就像一场盛大的音乐剧。互联网的诞生改变了世界的面貌。英式住宅、酒吧文化、地铁爱情、家庭温馨这些画面给我们展现了英国平凡人的方方面面。这些英伦文化中特有的文化元素,像跳跃的音符,谱写了一首文化之歌,把英国的传统和流行文化输出到全世界,显示了英国发达的创意文化产业,提升了英国国家文化软实力。

2、伦敦奥运会开幕式的仪式传播特色

开幕式作为一个各民族文化交流碰撞的舞台,其多元文化是必须的。伦敦奥运会上,英国人似乎加入了太多“不和谐”的元素。争议性文化也是英伦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开幕式上展现了争议性的音乐和电视。

曾被认为是“引人吸毒”的《猜火车》,曾遭禁播的宣扬“无政府主义”的歌曲,在开幕上都有所呈现。《上帝拯救女王》这首作品拿英国女王开涮,把女王的臣民描述成白痴,直接向政府开火。同样还有歌曲《放松》,因其单曲碟片的外包装上含有色情图片而被禁播。这两首被禁歌曲入选了奥运会开幕式歌曲名单。这种影响国家形象的负面元素也被呈现出来,充分体现了英国人宽广的胸襟和英国文化的包容性。开幕式就是要充分展示国家形象,获得文化认同,这种认同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获得本民族的认同,伦敦奥运会开幕式唤起了很多英国人心中的美好记忆,重塑了英国的文化价值观,增强人们的归属感和凝聚力。二是获得世界的认同,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使本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相互交流,为世人理解和接受。伦敦奥运会开幕式让英国人重温经典的记忆,为英国发达的现代文明骄傲自豪,也邀请世界人民了解接受英国的文化,向伟大的文化致敬。

仪式传播就是文化传播,当今社会,每个民族都把文化软实力作为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奥运会主办国家都会充分利用盛大的奥运会开幕式进行文化输出,建构自己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形象。奥运和文化即使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开幕式作为一种进行文化传播的承载形式,应该充分发挥其文化传播价值。

摘要:仪式、传播和文化三者紧密相连,奥运会开幕式作为一种仪式,具有文化性,其仪式传播的价值也主要体现在文化价值上。本文试图分析开幕式的仪式传播价值,尤其是文化价值以及伦敦奥运会的文化元素和仪式传播特点。

关键词:奥运会开幕式,仪式传播,文化

参考文献

[1][美]詹姆斯·凯瑞.作为文化的传播[M].丁未.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28.

[2]任海.奥林匹克运动[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3:75.

[3]邬烈炎.外国艺术设计史[M].辽宁:辽宁美术出版社,2004:77.

[4]闫伊黙,刘玉.仪式传播:传播研究的文化视角[J].文化研究,2009(2):116-118.

[5]孙春萌.奥运会开幕式多元文化及价值探讨[D].安庆工程大学,2010.

[6]陈明玥.仪式传播与城市对外形象建构——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传播为例[D].重庆工商大学,2012.

篇9:伦敦奥运会开幕式音乐回顾

摘 要 手机凭借着移动性和便携性,被喻为“带着体温的媒体”,在伦敦奥运会的新闻报道中,手机网站大放异彩,获得了流量和口碑的双赢,本文将选取开幕式报道这个典型案例,对手机腾讯、手机新浪、3G门户的有关报道做对比分析,得出优劣,以期对手机网站新闻报道提供借鉴。

关键词 奥运会 手机媒体 开幕式

奥运会不仅是各国运动员展现实力的大舞台,在媒体报道的战场上也是硝烟四起,伦敦奥运会,手机凭借着高度的便携性和易用性,成为人们了解比赛信息的第一选择,根据零点集团发布的“2012伦敦奥运会媒体调研”显示,奥运期间,有65.12%的用户通过手机来获取奥运新闻资讯,超过了笔记本、台机、平板等终端①。

手机网站新闻报道同互联网一样,也是在页面运用文字、图片等形式立体化的对新闻事件进行扫描和透视,供手机网民浏览。

奥运会所发生的新闻事件中,有一些对于奥运会的整个过程有重大意义,比如开闭幕式。对此类新闻事件的报道用户关注度高,有流量,有口碑,且最能展现一个手机网络媒体的报道水平。

所以本文选取了手机腾讯网、手机新浪网、3G门户对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专题报道做横向比较,来得出不同和优劣。

文章将根据手机网站的页面层级,从首页展示、专题展示、直播间三个要素分析。

在门户首页的推荐力度上,手机腾讯网和3G门户都将奥运会开幕式放在了门户最高推荐位,新浪的处理位置则偏低,其中,手腾的门首推荐力度最大,总共有14条新闻链接,四组图片,视觉效果丰富。

在门户首页报道的内容整合方面,图片编排,手机腾讯网头图更新及时,按照时间顺序,对点火等重要时刻的现场图都予以展示,选图精致。新浪和3G图片更新速度偏慢,3G的图片偏小,在新闻编排上,手机腾讯网将开幕式的亮点进行提炼,对稿件精编,层次丰富立体,新浪选稿得当,标题出彩,但对内容缺乏精编,整体丰富程度上不如手腾,3G 在标题制作上娱乐性比较足,有看点,但是内容很匮乏,总共只有3条开幕式相关新闻。

图1 从左至右分别为手机腾讯、手机新浪、3G门户开幕式报道专题页面

在开幕式专题的内容编排上,手机腾讯网有标题颜色区分,有对新闻的“二字”提炼式处理,将开幕式按照篇章顺序展示,层次分明有脉络,手机新浪在内容选取上抓到重点,标题处理有现场感,可没有进行整合和深加工,略显凌乱。3G在选稿上偏娱乐和花边,看点足,但忽视了对开幕式重要环节和流程的报道。

在专题的页面设计上,手机腾讯网条理清晰,紧扣主题,新闻、组图、评论搭配合理,新浪除了新闻聚焦和图片栏目还加入了中国军团等和开幕式不太相关的栏目,使页面看起来有些分散,3G的页面设计略显粗糙,稿件堆积。

图2 从左至右分别为手机腾讯、手机新浪、3G门户开幕式直播间页面

直播间的启动速度和更新频率上看,手腾开幕式直播间启动相比手机新浪晚,新浪大约在7月27号晚上10点启动直播,直播员对开幕式进行预热,给网友介绍一些英国特色文化,开幕式筹备情况,等,期间更新速度快,手腾是在28日3点40左右开始直播的,同时,在直播期间的频率上,手机腾讯网也是略逊于新浪。

从直播内容来看,新浪的直播员机敏,有幽默感,掌控现场的能力强,适时调动网友的参与热情,直播生动,比如在开幕式“五环”出场时,新浪的直播员反应比较迅速和幽默,看点足,相比较,手机腾讯网的直播则比较套路话,没什么能让网友产生共鸣的内容,略显呆板。在图文的配合上,新浪和3G门户将现场图片和文字结合的较好,让网友有更直观的感受。

总体来说,一个成熟的开幕式报道在页面设计上需要做到:设计精致有条理,内容组合上按照开幕式的流程,要选稿得当有看点,适当精编,直播室更新及时且与网友有良好的互动。

注释:

篇10:观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作文

早上起来,妈妈打开电视叫我说:“凡凡,赶快起床,来看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于是我一骨碌爬起来,穿上衣服,来到客厅。看到电视上正进行表现英国工业革命的大型文艺表演,有许多工人做着各种各样的劳动姿势,有的在机器旁做工,有的抡着大铁锤,还有的挥动着铁锹,体育场中央立起几个非常高大的烟囱,场面非常壮观!过了一会这个场景马上就退了,场地上出来一些医护人员推着医院里的那种白色的床,一个床上有一个少年在兴高采烈的跳着,解说员说这个节目是表现英国的健康保障事业的发展,过了一会,灯光暗了, 床上的小孩都甜甜的睡着了,场上出来一些魔怪,这些都是英国童话故事里的形象。他们好像是要吓唬床上睡觉的小孩,后来从空中降下一些黑色的精灵,把魔怪驱赶走了,正义战胜了邪恶。电视上的场面简直把我看呆了,这些表演真是太精彩了!变幻莫测的灯光,五颜六色的服装,精彩绝伦的表演,把观众席上的人也都吸引住了。接着又演了一些反映英国电影事业发展的节目。

终于轮到运动员出场了,身穿各种服装的奥运健儿们,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从容地走在场地上,他们带着为国争光的愿望,准备在赛场上展现他们的风采。中国运动员出场了!他们穿着红色上装,白色下装,神采奕奕的走在场地上,棋手是我国著名男篮运动员易建联,他高举着我们的五星红旗,走在了队伍的最前面。中国代表队总人数共有621人,运动员396人,其中有29名世界冠军,看见他们我非常激动,希望他们在伦敦奥运会上表现出色,再创佳绩,为国争光!

最精彩的时刻到了,主火炬就要点燃了,只见7名英国运动员轮流高举一把火炬,在场上跑着,跑到主火炬塔面前,每人点燃一支火炬,7名年轻人走到一个巨大的铜铸的花朵前,点燃了204个铜花瓣。这些铜花瓣都点燃以后,在机械的作用下,汇聚在了一起升了起来,如花如簇,熊熊燃烧,奥运圣火燃起来了!整个“伦敦碗”里沸腾了!绚丽的礼花燃起来了,嘹亮的歌声唱起来了,整个场面真是太让人激动了!

篇11:伦敦奥运会开幕式音乐回顾

分享

创新

2012伦敦奥运会开幕式观看心得

开幕式在位于伦敦东区的斯特拉特福德奥林匹克体育场举行,伦敦申办奥运的会徽是采用具有5种颜色的彩条代表奥运,在“LONDON 2012”的字样上下穿过,伦敦申办2012年奥运会会徽;而会徽上则有国际奥委会会徽。

“Inspire a generation”“激励一代人”是这次伦敦奥运会的口号,这个口号体现了敦申办奥运会时对世界的承诺,伦敦奥运会的相关负责人还向中国取了2008年的经,学习如何成功实施各项污染防控措施,所以这也是一次污染少的,成功的奥运会。

一口欧洲最大的钟被敲响了,随着振奋人心钟声通过电视传遍世界各地,奥运开幕式就此开始了。钟上刻着莎士比亚名著《暴风雨》中的句子“不必害怕,岛上已满是声音”。开幕式的主题援引《暴风雨》,被定为“奇妙岛屿”。体育场将被变成英国乡村,演员们将把真实的牛羊带到的草地上,向观众展现一幅田园牧歌的画面。

流行音乐的常青树、“甲壳虫”前主唱保罗麦卡特尼用一首“HeyJude”结束整晚的演出,届时现场6万名观众将和他一起合唱,告诉人们要让世界“变得更好”。

4时多了,我丝毫没有睡意,我心激动得砰砰地跳。太精彩了,太精彩了。希望中国运动健儿在这次伦敦奥运会中像北京奥运会那样,取得佳绩。

每每观看奥运比赛项目的时候总是会想,多么残酷的现实,为什么冠军只能是一个。

对这些热爱运动的人来说输的何止是一场比赛。这样的心情只有输的来才能体会,还不能发泄,还要装成恭喜对方的样子,只能自己默默的承受。颓废了会被人说成一蹶不振,面对大众还得强颜欢笑,友谊第一比赛第二,下次继续参加。

这样强烈的感觉来自于昨晚的羽毛球男单决赛,这样的赛事平时都不会注意,这次奥运我是第一次知道有李宗伟这样一位强手。看到他和林丹的比赛,当然我是肯定希望林丹能够赢,但是真的当林丹获胜了,那欢喜的心情竟然没有如期而至。当镜头给到李宗伟身上的时候,被他那忧郁的神情给吸引了,默默的收拾着自己的行李,和林丹那激动的心情,霸气的庆祝形成强烈的对比。后来才

免费

分享

创新

知道他和林丹的比赛一直在进行着,这已经是第29次交锋了,可惜这次又败了。有多少人可以释然,可以真正做到放手。

请在给奥运冠军掌声的同时也请分一点给亚军和季军,甚至是每一位参赛的选手。

我们抛开其他一切因素,能够站在奥运会场就已经是一种荣誉,一种骄傲了!

既生瑜何生亮

越来越体会到这样一种心境,也许人的一生中都有这样一个有形或者无形的对手。

篇12:伦敦奥运会开幕式音乐回顾

2008年,8月8日晚上8时,这个令中华人民举国欢腾的日子终于来临了,正好是在暑假里,我便有机会聚精会神的在电视机前静静的观看奥运会。

四年前的暑假,2008年,8月8日晚上8时,那个令中华人民举国欢腾的日子来临,中国成功举办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2年的暑假,伦敦奥运会开幕式就在今天开始,我期待着伦敦奥运会开幕式。2008年我国以58金18银10铜的成绩高居奖牌榜榜首,实现了赛前争第一的目标。那一刻,中国人民从2001就盼望着的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圆满结束了。尽管圣火熄灭,但奥运精神没有熄灭,永远激励着全世界各国人民的斗志!

2012年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会有多精彩,中国运动健儿能否再创新高,在伦敦奥运会的赛场上为祖国争光!

篇13:LONDON伦敦奥运开幕式解读

田园牧歌心灵家园

从莎翁笔下《皆大欢喜》里创造的森林里的理想世界,到全球热播的英国电视剧《唐顿庄园》,田园牧歌才是根植与于英国人生命中的最美生活的模样。伦敦奥运会开幕式首章《田园牧歌》带领观众通过时光隧道,回到了英国人的心灵家园。为了尽可能真实地还原几百年前的生活,89位动物“演员”,在34名演员的带领下演绎英国田园诗意。

无人猜中不设主火炬塔

子夜零时,当环绕一周、象征204个参赛国家和地区的铜花瓣依次燃起,最终汇成一个巨大的主火炬。而奥运会结束后,由204个铜花瓣组成的这个主火炬将被拆散,各参赛代表团将带走属于各自的铜质花瓣。

007的皇室任务

还有什么比让世界上最著名的特工詹姆斯·邦德带领英国女王出场更酷的方式呢?保守的英国人幽默不玩则已,一来就请出了皇室成员。在开幕式文艺表演第四章《喜悦与光荣》中,邦德的新使命是带领“女王”从白金汉宫搭乘直升机,并使用英国国旗图案的降落伞空降“伦敦碗”。

憨豆先生“客串”

《烈火战车》经典片段

《插曲》这一章节向观众展示了经典电影《烈火战车》的片段,英式幽默再次出现——憨豆先生一本正经端坐在现场交响乐团中,一边弹着一指钢琴,一边做着白日梦——穿越时空,出现在《烈火战车》中的经典一幕中,与主人公海边一同跑步训练。

工业革命的喧嚣

英国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英国人在开幕式上专门用《混乱时代》向曾经的世界工厂致敬,并对这一改变了人类历史进程的时期进行反思。

战争带来胜利的喜悦也带来生命消逝的哀伤。场地中的一块红色罂粟花盛开的地方几名士兵肃穆而立,和大家一起在悼念过去和现在所有战争中的亡灵。

全世界都在唱歌

电子乐大师迈克·欧德菲尔德(Mike Oldfield)与亨德尔庄严的皇家古典乐共同营造出的肃穆氛围中,英国女皇隆重入场。随后8分钟的串烧则将英国人引以为傲的Beatles,Rolling Stone,Sex Pistols、The Who与Led Zeppelin(齐柏林飞船)等经典摇滚一网打尽!Arctic Monkeys(北极猴)以一首Beatles经典的《Come Together》号召所有的运动员团结友爱。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伦敦奥运营销 下一篇:伦敦艺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