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规范

关键词: 数据管理 定义 地理信息 标准

表达规范(精选十篇)

表达规范 篇1

国际标准化组织地理信息技术委员会 (ISO/TC211) 研制的ISO19100地理信息系列标准的重点是为数据管理和数据交换定义地理信息的基本语义和结构,并且为数据处理定义地理信息服务的组件及其行为。ISO19100系列标准构成彼此联系密切的结构体系,环环相扣,共同发挥作用。ISO19117作为地理信息系列标准之一,它主要解决图式表达的问题。对开发者来讲,它提供了一个关于如何用图示表达空间数据集中的要素实例的机制,这个机制提供了对整个数据集都有效的一般性准则。

二、图式表达机制

该标准定义了基于图式机制的以要素为中心的规则,被描述的要素实例都是基于几何和属性信息的。所表达的图式信息能够描述包含地理数据的数据集合。图式信息被处理为依据一定的图式规则的图式规范的应用。图式表达机制使在不改变空间数据集本身的情况下用不同的方式描述相同的空间数据集成为可能。如下图1描述了图式表达机制。

图示规范和图示规则不是数据库的一部分。图示规则应该存储在图示表达目录里,图示规范被图示规则引用并与图示规则分开进行存储。图示规则用来说明运用此规则的要素类或要素实例(一个要素类对应多条规则),它决定使用哪种图示规范。图示规范可以存储在外面,并使用统一的资源引用标准,如基于URL的网络引用。

图式表达信息说明:

1)通过发送图式表达目录和带数据库的图式规范;

2)通过引用一个现有的图式表达目录和元数据的图式规范。

图式规则用OCL约束语言和UML行为语言来表示。图式规则机制可以用来处理那些一发生就必须要解决的图式表达问题,例如:根据日期或者范围,如何自动的在地图上放置文本和要素实例的特殊表达方式。

图式目录中的图式规则将被数据库中的要素实例的属性验证。图式规则被用作判断条件,返回真或者假。逐一判断图示规则,如果哪一个规则返回值为真,则调用相应的图式表达规范来实现;如果没有任何规则返回真,则调用默认的图式表达规范。

(一)优先级属性

图式规则可有任意的优先级属性,如果对于一个要素实例有多个规则返回“真”值,则该属性将给出一个整型值决定图式规则被应用的顺序。高优先级数的规则将优先于低优先级数的规则。如果两个返回值都为“真”的图式规则有相同的优先级值,则应用程序将决定哪一个规则先执行。如果优先级属性被应用,则所有的图式规则都将有优先级值。

(二)空图式表达

对于无图式表达的要素实例,图式规则将返回“真”,相应的被要素实例的属性验证的图式规范为空。如果没有任何规则返回真,则调用默认的表达规范。

(三)默认图式规范

默认图式规范将根据要素实例的至少一个空间属性被应用。默认图式规范用来确保没有要素实例被错误地留下不被表示,并且数据库的提供者将指定它的值(要素实例)。在默认图式规范中将不使用外部函数。如果由于某些原因应用程序不能表示数据,则由应用程序本身来处理。

(四)注记

被表示的信息将被定义在应用规范中。在数据库中有两类典型的信息,即:地理信息和注记。注记包括文本、栅格、图例和特殊要素如罗盘。

(五)图式表达过程

图式表达目录由要素图式表达,图式表达规则和外部函数组成。为了不同的目标,可同时存在几个图式目录来描述一个或更多个数据库(ISO19109规范中解释了数据库的概念)。一个图式目录对应一个图式规范,并且一个图式规范可以被用于一个或多个图式目录。一个图式规则包含两部分,用于一个或者多个外部函数的判断条件和一个或者多个操作的状态。

三、图式表达模式

图示表达模式包括三个主要部分:

1)图式表达服务:它定义了图式表达操作;

2)图式目录包:定义了在应用规范中定义的要素类的图式表达规则;

3)图式规范包:定义了图式表达服务所需要的基本参数。

图式目录和图式规范被描述在不同包中。

(一)图式表达服务

图式表达服务是用来表达一个要素实例或许多实例的一种服务。它用图式规范中定义的参数进行操作。图示表达并不局限于视觉表现的范畴,也可以包括听觉、触觉、其它多媒体要素服务类和操作。这种操作涉及到一个或多个要素实例和一个图式目录

(二)图式目录

图式目录包定义了如下的类:PF_PortrayalCatalogue, PF_Feature Portrayal, PF_PortrayalRule, PF_Exte rnalFunction and PF_Attribute De finition。图式目录把一组图式规则有机的组织起来。要素图式表达使要素规则与特定的要素类相关联。每条图式规则由一个查询语句(判断是哪种情况)和一个图式表达行为语句组成。行为表达指定在表达服务中哪个操作应该被激活。

1)图式目录

图式目录类由一组要素图式表达对象组成,对在数据库中可能出现的每个要素类型可有多个要素图式表达对象。每个要素图式表达对象可以对应一组图式规则。图式目录与图式规则中的外部函数对象有关联。

2)要素图式表达

要素图式表达类的对象通过其要素名属性与一个要素类和一个要素类型对应,要素类型被定义在要素目录中,并在应用规范中被进一步说明。每个要素类都有许多图式规则。

3)图式表达规则

图示表达规则描述了一个详细的图式表达规则。包括名字、文本描述、规则声明的有效定义和图式表达行为关联。如果规则的有效定义值为真,则将调用相应的图式表达行为。如果没有图式表达行为被调用,则其将不被说明。根据询问语句。表达式的值来判断是否调用图式规则。如果表达式的值为真,则图式行为语句将被执行。如果表达式的值为假,则图式行为语句将不被执行。

4)外部函数

外部函数用于执行计算,此计算有时用来求询问语句的值和/或者执行图式规则的图式表达行为。只要外部函数是依据外部函数类被声明的,则它执行的操作和它的返回值类型就没有任何限制。默认图式表达规范中不能使用外部函数。例如在下列情况下外部函数是必需的:

a.汽车行驶系统中的电子地图显示了地图的向上方向一直是汽车行驶的方向。为了描述地图的旋转,必须用外部函数连续的追踪返回在外部位置设备上汽车当前的位置。

b.因为电子制图显示了随车携带的信息,某些符号仅仅在一定范围间隔内是有效的。为了能使符号有效和无效,系统必须被告知怎样根据制图系统的显示部分来衡量地图。因此定义了一个危险的空间区域作为接口。在一定的数值范围下危险区域用一个点符号较好的显示出来。可以用一个外部函数来计算区域的质心和与之相关的点符号原来位置的质心。

c.用外部函数来避免地图上的文本和符号之间的视觉上的冲突,或者用来处理沿曲线的文本的位置。

d.属性定义

属性定义类定义了一个属性并定义了外部函数的形式参数和图式表达服务的底层描述操作。这可通过指定名字、描述、基本类型和默认属性值来调用。

(三)图式规范包

图式表达规范包定义了如下的类:PF_PortrayalSpecification, PF_PortrayalOpe ration, PF_Pa-ram e te rSe t和PF_Attribute Value。它使用定义在图式目录包中的属性定义类和外部函数类。图式表达规范类是图式表达规范的根对象,它给出了图式表达规范的头信息,还包含了图式表达规范所支持的操作。图式表达操作类给出了图式操作的名字和对图式操作的相关描述,图式几何类包含两个主要的集合。第一个集合是一组属性的定义,并且包含了与操作有关的形式参数。第二个集合包含一组预定义参数集。参数集类用来给出实参值列表,并且它用标签和描述信息来区分。一个参数集类的实例仅仅包含在形参列表中被定义的实参,并且该形参列表与图式操作类相对应。属性值类用来存储一个实参值。它与属性类型相关联。

1)图式表达规范

图式规范类给出了图式表达规范的实例,每一个实例对应一个图式表达操作类。

2)图式操作

图式操作类给出了具体的图式操作的详细描述。它声明了一组当调用底层描述函数时所需的形式参数。它与操作的形式参数值相关联。每一个被图式表达服务定义的操作都对应于一个图式表达规范类的实例。

3)参数集合

参数集类给出了实参值列表,它可被看作预定义操作。实参值应与图式操作类定义的形参相一致。参数集类有一个可参考图式目录的标签,还有一个文本描述信息。参数集类对象用来预定义详细的图式操作。例如标签可能是“粗_红_线”,在这儿实参值是colour=RED, thickne s s=5, brus h=SOLID。

4)属性值

属性值类给出了字符串型的属性值。属性值总与属性定义相关联。

5)属性定义

属性定义类被定义在图式目录包中。

(四)文本数据的表示

文本数据可以作为要素的属性被处理或者被注记应用程序规范处理。根据要素的几何原形来决定怎样显示文本数据。如果被参照的几何原形是点型,则文本仅与该点有关。如果几何原形的类型是曲线,则文本可能与曲线(例:下面的曲线)或者一个或更多个曲线上的点有关。如果被参照的几何原形的类型是面,则文本可能与面(例:填充面)、边界和一个或多个边界曲线上的点有关。

例如:下面的例子(请看图2)显示了沿曲线的一行文本。线的始点定义了文本的始点,线的形状决定了文本的走向。

定义文本内容的字符串可被存储为要素类的一个属性,或者与参考对象有关或者由规则产生。例如,要素类“City”的城市名可作为一个属性被存储。文本串也可由规则产生,例如用实型数表示的测水深度被描述为文本。

(五)符号表达

参数集将被用来表示符号。符号通过其所在的符号库的名字和在库内符号库用来识别符号的标识符被引用。如果符号的一个或多个属性被修改为图式表达过程的一部分(例如:刻度、角度、颜色),则属性和属性值将被声明。

参考文献

[1]蒋景瞳, 刘若梅.ISO19100地理信息系列标准特点及其本土化[J].地理信息世界, 2003.

地铁英语广播的规范表达(模版) 篇2

2011-07-01 15:57

为了体现国际大都市的形象,北京的部分公交和地铁开始进行英语广播。但是在这些英语广播中存在一些不规范的表达。笔者现以地铁13号线的英语广播为例进行点评,仅供参考。

广播原文:

Ladies and gentlemen, welcome to the Beijing Subway System.This train is going to the Zhichunlu and Huoying Stations.For your convenience, here is the schedule for the first and last trains.From Huoying, the first train leaves at 5:25am.From Xizhimen, the first train leaves at 6:00am.From Dongzhimen, the first train leaves at 6:00am.From Xizhimen to Dongzhimen, the last train departs at 9:00pm.From Xizhimen to Huoying, the last train departs at 10:00pm.From Dongzhiman to Xizhimen, the last train departs at 9:00pm.From Dongzhimen to Huoying, the last train departs at 10:00pm.The next station is Dazhongsi.修改意见:

1.Welcome to the Beijing Subway System意思表达不清楚。乘客搭乘的是一趟具体的地铁列车,并不是去the Beijing Subway System(北京地铁系统),要表示对乘客欢迎,Welcome aboard our train就足够了。

2.This train is going to the Zhichunlu and Huoying Stations意思表达不清楚,让人搞不清Zhichunlu和Huoying是两个终点站,还是说列车只停靠这两个站。可以说This train bounds for/is bound for Huoying.或The terminal of this train is Huoying.如果某一趟区间车,只到知春路为止,可将Huoying换为Zhichunlu。

3.For your convenience 也不合适。为乘客提供方便(实际上只是提供一些信息)不应该自己宣扬,英美为公众服务的机构或系统不会这样自我标榜。如果是为了提醒乘客,可以说Here is some information about our subway/train you might want to know 之类的话。

4.“列车在……要开右侧车门”是很重要的信息,建议补译出:The door at the right side will be open at...前面不妨加上Attention please!以引起乘客注意。

提取 提炼 表达 规范 篇3

一、提取有用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读题与审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后续能否顺利解决问题的关键。读题时,让学生边读边想,抓住关键词想,想明白。审题时要求学生弄清每句话的含义——题目已知哪些量,要求什么量。教学时请学生大声读题,边读边想——你知道了什么?要求学生将题目中的数学条件用波浪线画出来,重点字圈出来,求什么问题用横线画出来,以便与同桌交流。

人 心脏 跳动的次数随年龄而变化。青少年心跳每分钟约75次,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比青少年多。婴儿每分钟心跳多少次?

之后,学生完成教材中的“阅读与理解”部分:青少年每分钟心跳约次。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比青少年多,多的部分是的。要求的是每分钟心跳的次数。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比青少年多,多的部分是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理解了这句话,就明白把什么看作单位“1”,再进行分析就容易了。教师用恰当的方式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观察、发现、收集数学信息,并对信息进行筛选、提取,最终形成数学问题。

二、提炼数量关系,感悟数学模型

新教材编写的一大特色就是将“数与运算”融入生活问题情境,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运算意义,把数学问题转化成数学式子,通过计算进行解答,掌握算法。同时,又通过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回顾,进一步促进学生对运算意义的内化。本例题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看问题,想条件”,从问题出发,要求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可以先求出婴儿每分钟心跳比青少年多的次数,再加上青少年每分钟心跳的次数;也可先求出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是青少年的(1+),再求出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这两种方法都是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来列式。可以先求出婴儿每分钟比青少年多跳的次数,即75的是多少,再加上青少年每分钟跳75次。也可以先求婴儿每分钟心跳次数是青少年的,求75的是多少。分数的意义贯穿于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在理解的基础上,学生尝试解决问题。

接下来,教师要有意识地将两种解法进行对比。

2. 在线段图中“量”与“率”对应关系的对比。解法一:在线段图上关注两个“量”相加。解法二:在线段图上关注两个“率”相加。

生回到线段图中去理解数量关系

通过对比,帮助学生理解、辨析两种类型解决问题题目的数量关系,感悟数学的模型思想。

三、借助线段表示,表达思维过程

线段图可以形象、直观地展示数量之间的关系,借助线段图还可以对学生进行多种能力的培养。但在解决旧教材例2的类似练习中,我们做一个关于学生利用线段图进行数量关系分析的小调查,共调查不同学校的82位学生,发现只有6位学生使用线段图进行数量关系的分析。92.69%的学生不使用线段图分析该类型题的数量关系,其中怕麻烦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说明使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没有成为学生的需求。那么,如何让学生能自觉利用线段图,并体会到画线段图能清楚地表示数量关系

1. 要从低年级开始进行训练。人教版新教材,从低年级就教给学生画图的方法与技巧,学生尝试经历用图示法解决问题过程,此处的衔接就要求得非常到位。教师在要求学生画线段图时,可以适当降低难度,利用一些半成品让学生补充完成;画图时不需要非常精美,能表达出题意就行;让学生养成在分析题意时,就能随手画出图示的习惯。

2. 要学生学会借助图示表达。学生列出算式计算之后,要求学生学会将写出来的讲出来给同学听,训练学生上讲台表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与过程,在讲的过程中,借助线段或图示,数形结合,让自己的表达更清楚,这是对学生学习能力提出更高层次的训练要求。

识,理解题意,理解数量关系,从而体会到画图对分析数量关系的好处;同时,利用线段图的直观功能进行验证。 当学生产生采用画线段图的策略来解决学习困惑与表达需要的强烈欲望时,线段图才真正“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

四、规范解题步骤,培养思维习惯

教师应遵循学生的学习经验,规范第二学段中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的教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一般步骤和思维习惯,也养成学生认真读题、解题、检查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阅读与理解”中培养学生读题审题,分析题意,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在“分析与解答”中,提炼数量关系,根据数量关系列出算式,并会利用图示,数形结合表达解题思路;在尝试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是解决问题教学的目标之一,也是新教材凸显的解决问题的重要环节之一。在本节课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回顾与反思,努力培养学生一步一回头的自觉检查的好习惯。例如,检查自己的线段图和题意是否一致,列完算式再检查自己的算式是否符合线段图的意思,计算的结果与题目中的条件是否符合,最后回顾整个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让学生养成自我检查与反思的好习惯。

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需重心下移,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思考、尝试和交流的时空,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在这过程中突出了问题解决中的三种语言——文字语言、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之间的转化。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长远目标和学段目标,更需抓住教材编排时所要达成的课时目标,才能取得较好学习效果。

表达规范 篇4

作为教师, 我时常在反思自己平时的课堂教学, 反思自己所教的学生的表达能力, 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差, 作为教师的我有责任吗?答案是肯定的。有人说, 好的语言环境会影响着一个人的语言水平, 这句话非常正确。语言学家的研究证明:孩子语言的发展来自对周围生活环境语言样本的模仿, 他们说话的口气、语言组织方式等所形成的风格, 都取决于模仿样本的风格。这也是我们日常在说的向师性, 语言更是如此,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努力提高个人的语言水平, 注重课堂语言的“榜样”性, 注意在课堂上运用规范、严密的语言, 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学习榜样。

课堂是师生交流、互动的场所, 教师的讲解、学生的发言以及师生之间的讨论, 贯穿于整个课堂之中。反思我们平时的课堂教学语言, 更多的是阻碍着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 具体表现在。

一、教师“一言堂”, 只让学生接受, 不让学生参与

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 我们老师在谈论学生上课发言和表达时, 总是感到学生很不争气, 越是到高年级, 上课回答的人总是不多, 就因为这样, 我们也很习惯了将我们教参里、教材里重要的内容讲给学生听, 上课很少让学生说思路, 当一个学生站起来说了以后, 我们老师就迫不及待地强调说、反复说。这样一来, 时间一长, 我们的学生就失去了自己主体的地位。

其实我们是将知识直接“倒”给了学生, 讲得多, 放得少, 缺少学生的参与。这样“一言堂”的传授挤压着学生的自主空间, 养成学生“你讲我听, 你说我记”的消极听课习惯;课堂语言大多严肃、呆板, 课堂氛围死气沉沉。这样的课堂, 学生不能参与, 学生也没兴趣参与, 根本上剥夺了学生在自主权。这样的班级如果去上公开课, 相信结果是不言而喻的。

二、教师“满堂问”, 只让学生回答, 不让学生质疑

当教师从满堂讲“进步”到满堂问时, 习惯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肢解成若干问题。不可否认, 这在一定程度上启发了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但弊大于利。一个又一个的问题问得学生晕头转向, 问得学生哑口无言, 使学生对题目的理解局限在回答老师的问题, 而想不起来自己想知道什么或者想向老师问什么, 乃至老师不问, 他就无从思考。长此以往, 学生在习惯了“被问”后而丧失了“提问”的意识和能力。这从本质上剥夺了学生进一步思考、学习、研究的机会。因为问题意识是学生“会学”的前提, 而我们老师偏偏在要学生“学会”的问题上纠缠不清。

三、教师“权威性”, 只让学生讨论, 不让学生争论

教师在教学中习惯采用完全肯定和完全否定的语言, 表达对某个问题的看法, 导致学生懒于对学习中产生的问题去自我辨识, 互相讨论———反正老师会有结论的;即使有争论, 也会在老师的“高见”发表后戛然而止———老师说的总错不了。老师不由自主的“专制”与“独裁”抑制了学生进一步探索的兴趣。

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下, 数学教师的教学语言必须有所扬弃, 赋予新的内涵和形式,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一、课堂语简练准确, 具有逻辑性

教师的语言是学生语言规范化的典范, 在必要的讲解中, 教师的语言要简练, 简洁明了。教师的言行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要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首先要求教师语言要规范, 给学生做出榜样。

在备课时, 老师也要备备自己的课堂预设语言, 尽量做到用词准确叙述有条不紊。数学语言规范的教师, 他的学生表达能力也较强, 表达也较准确、清楚、简练。尽量避免将一些不规范的语言带入课堂, 带给学生, 如在教学《长方体和立方体》时不能将“长方体”说成“长方形”, 这些坚决不能在我们的课堂里出现, 以免给学生带来负面的影响。因此,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 通过教师语言的示范作用, 对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施以良好的影响。

二、提问语点拨引导, 具有启发性

施教之功, 贵在引导, 妙在开窍。数学教师要善于用启发性的语言给予恰当的点拨引导, 积极主动地去探求解决疑难的途径。我们在平时上课时总舍不得花时间, 认为太可惜, 有些教师怕教学时间来不及, 让学生说或者引导提问还不如教师直接讲算了。其实这样做实际上是剥夺了学生的说话权利。在教学五年级《解决问题》时, 当解决完“3个滴水龙头一周流失724.5千克的水, 平均每个滴水龙头一天流失多少千克的水?”这个问题后, 我就随机引导:“看来不去算过不知道, 我们算就知道了原来一个没有拧紧的水龙头一天流失的水有这么多啊, 如果我们能把这些水节约下来, 我们来看看 (出示一个没有拧紧的水龙头一天流失34.5千克的水, 五天的漏水量可以供多少人饮用一天?) , 五天的漏水量可以供多少人饮用一天?那你能帮忙解决吗?”这时的学生积极性很高, 我就马上点拨提问:还应该了解什么信息呢? (出示:一个人每天喝水1.2千克) 接着我说:“现在能解决了吧?请把相关的信息与问题连起来读一读再解答。根据以上的信息, 你觉得还可以解决什么数学问题?

这样的方式, 给了大部分学生说的时间, 并安排了他们说的空间, 有利培养学生用语言来表达自己思维的能力。

三、评价语客观公正, 具有代表性

首先, 对学生意见的评判标准不能是教参、教案, 而是其思想、情感体验的合理性, 要多鼓励。特别对出乎备课之外的发言, 教师更要认真对待, 不能简单否定或嘲讽, 在哄堂大笑中令发言者无地自容, 泯灭了创新的思想火花或扼杀了他求异创新的冲动。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提出自己的见解。其次, 赞赏学生要真诚, 提倡多鼓励并不代表教师都要做无原则的“好好先生”, 对匪夷所思的称“创新”, 对答非所问的赞“很好”, 这不是培养创新, 而是是非不明。赞赏学生要确有值得称赞的一面, 或见解深刻, 或思维方式独特, 或表达新颖, 或勇气可嘉……当然, 除了这些褒义词, 教师对学生发言的内容的重视或引导其他同学对他发言关注本身也是对发言者最好的鼓励。只有真诚的鼓励, 才能起到激励的作用

四、结论语激活思维, 具有思考性

教师要善于运用富含哲理和情理的语言激活学生的思维, 为学生思考问题解决疑难铺路搭桥。在每课结束前或者知识点探究完后, 往往要进行下结论, 好的结语会发人深思并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这个时候, 如果教师能注意放手让学生完成, 在学生结论的基础上, 最后进行富有思考性的提升, 那样的话, 学生的学习将继续延伸, 思维将继续延续。

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乘法估算》时, 当学完例题:我们四 (1) 班49人去柯岩风景区游玩, 每套门票和车票共需要104元, 大概要准备多少钱?我随机让学生进行自主小结:“谁来小结一下, 我们刚才学习了什么?什么时候使用估算?通常采用怎样的方法进行乘法估算?”给了学生自我小结的机会, 培养了学生分析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素质, 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在所有教学手段中最重要的教学手段是教师的教学语言。是啊, 只有从现在做起, 从平时的课堂教学做起, 关注自己的教学语言, 同时关注学生的发展, 才能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数学是人类用于交流的语言。课堂上能用流畅的数学语言交流或回答问题是一件令学生无限幸福的事情, 然而在如今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往往却经常受到忽视, 特别是教师教学语言不规范造成了学生能做不能讲、要讲讲不好的不良局面。提高学生数学表达能力, 迫在眉睫。本文着重叙述了在教学过程中阻碍着学生表达能力提高的几种现象和如何在规范教师语言的基础上, 提高学生数学表达能力的策略。

表达规范 篇5

料反驳这一观点。(80—100字)

材料:国家语言工作委员会2009年10月对外发布2008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该报告指出:2008年度产生新词语359条。汶川地震催生了“敬礼娃娃、可乐男孩”等新词17条,与奥运有关的新词有“水立方、鸟巢”等25条,“迷你熊市、金融救市”等词语显示出金融危机给股市带来的变化。这些由汉字组合而产生的年度新词语记录了2008年中国人走过的脚印,也展现了这一年的生活画卷。答

【答案】从2008年度产生的新词语可以看出,这些由汉字组合而产生的新词语伴随着社会的重大事件而产生,反映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因此,古老的汉字并未过时,在社会日新月异的今天,仍然充满鲜活的生命力。(3分。概括出新词语的特点1分;观点明确1分;表述清楚、符合字数要求1分)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基础知识及语言表达》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 【解析】略

2.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

台湾漫画家蔡志忠说:如果拿橘子来比喻人生,一种橘子大而酸,一种橘子小而甜,一些人,而我。

①拿到大的就会抱怨酸 ②拿到甜的就会抱怨小 ③拿到小橘子会庆幸它是甜的 ④拿到酸橘子会感谢它是大的 A.①②③④

【答案】A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基础知识及语言表达》句式衔接 【解析】

试题分析:连贯的题目应注意时空语序、逻辑语序、陈述对象一致、句子结构对称等问题,答题是先确定某几组句子肯定是挨着的,据此排除其它选项,然后总体审查。这道题的顺序比较简单,只要与上文的内容相照应就可以,因此选A。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B.③④①② C.①③②④ D.②④①③

3.下面是一则未完成的祝福短信。请仿照下面文段中划波浪线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两句话,使之与前面句子构成排比。(4分)一颗细腻的心可以带来幸福,一颗真诚的心可以赢得信任,一颗勇敢的心可以征服未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希望你的心能同时包含这五个“一”!

【答案】示例:一颗开朗的心可以消除烦忧,一颗宽宏的心可以包容一切。【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基础知识及语言表达》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句式仿写题。首先分析例句“一颗细腻的心可以带来幸福,一颗真诚的心可以赢得信任,一颗勇敢的心可以征服未来”的特点,然后根据句式、短语特点、修辞的要求来进行构思仿写即可。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市围绕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中心,努力培养市民的文明习惯,城市形象得到了提升。

B.把原来的八步上栏改成七步后,刘翔夺得了国际田联钻石联赛上海站男子110米栏冠军。

C.在网络的轮番炒作下,使“给力”这个词语迅速走红,一时间成为了2010年的网络热词。D.虽然海豹突击队击毙了基地组织头目本•拉登,但全球的反恐任务并未得到根本改善。

【答案】B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基础知识及语言表达 【解析】

试题分析: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本题用反选排除法,A句“围绕”与其后的“以……中心”动宾搭配不当,应该是“围绕……这个中心”;C句“在……”“使……”两个介宾短语连用,使句子缺少主语;D“任务”与“得到根本改判”主谓搭配不当,答案为B。

考点:辨析或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5.下面两个语段都出自鲁迅的小说《故乡》。语段

(一)先总写“我”从没听说过闰土所讲的这些新鲜事,然后引出对这些新鲜事的具体分说;语段

(二)写的是“我”回到故乡再见到杨二嫂却一时没认出来,“我”母亲替“我”解释并断断续续地提醒着“我”。根据各自语境,在【甲】【乙】【丙】处分别填写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语段

(一)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甲】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他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

语段

(二)我愈加愕然了。幸而我的母亲也就进来,从旁说:“他多年出门,统忘却了。你该记得罢,”便向着我说【乙】“这是斜对门的杨二嫂,【丙】开豆腐店的。” A.【甲】逗号【乙】冒号【丙】破折号 B.【甲】冒号【乙】逗号【丙】省略号 C.【甲】冒号【乙】冒号【丙】省略号 D.【甲】逗号【乙】逗号【丙】破折号 【答案】B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基础知识及语言表达 【解析】

试题分析:语段 ㈠甲处引出说明的内容应该用冒号,可以排除AD两项。语段㈡说在中间应该用逗号。所以选B。考点:标点符号

6.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正襟危坐 粗制烂造 众目睽睽 故名思义 B.深恶痛绝 冥思暇想 孤陋寡闻 相形见拙 C.暗然失色 大发雷霆 引经据点 世外桃源 D.鹤立鸡群 无可置疑 海誓山盟 莫衷一是

【答案】D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基础知识及语言表达 【解析】

试题分析:错别字,主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掌握这个易错点,仔细辨析各项中汉字,根据汉字的特点,结合词义字义辨析判断。用反选排除法,有错就排除,A“烂”为“滥”,B“暇”为“遐”,C“暗”为“黯”,答案为D。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

7.下边这副对联是当代著名学者、书画家启功先生的书法作品,请用规范的正楷字把对联抄写在答题卡的田字格里。

上联: 下联:

【答案】上联:行文简浅显 下联:做事诚平恒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基础知识及语言表达 【解析】

试题分析:这道题目考查学生对汉字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是语文学习中最基础的知识。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读、多记、多写,才能够准确无误书写出来。注意繁体字的写法。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

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每当站在祖国的地图前,使我油然而生无尽的遐想。B.能否坚持体育锻炼,是身体健康的保证。

C.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着和听着这位勇擒歹徒的英雄的动人报告。D.祖国需要我们学好科学文化知识。

【答案】D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基础知识及语言表达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修改病句要尽量不改变原意,在原意的基础上进行修改,改动的字数要尽量少。A项应删去“使”;B项应删去“能否”;C项搭配不当,应删去“注视着和”。

考点:辨析或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9.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

(1)《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是鲁迅写的一篇怀念保姆的文章;《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的作者是法国著名作家 ;《核舟记》通过细致地描述雕刻品“核舟”的艺术形象,充分展示了明末雕刻艺人 的高超艺术。

(2)下面都是《骆驼祥子》中的人物,请你任选其中两个人物,简要概括出他们的特点。A.刘四爷

【答案】

《朝花夕拾》 雨果 王叔远

A.刘四爷,残忍霸道,毫无亲情。B.虎妞,大胆泼辣,富有心计,善于持家处事。C.曹先生宽和厚道,富有民主意识。D.高妈,心地善良,为人要强。【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基础知识及语言表达》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和理解。名著的考查越来越深入,因此名著的学习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的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考点:识记文学名著内容。能力层级为识记A。B.虎妞 C.曹先生 D.高妈

10.将下面句子重新排序,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当阳光洒在身上时,它更坚定了心中的信念--要开出:一朵鲜艳的花。②不久,它从泥土里探出了小脑袋,渐渐地,种子变成了嫩芽。

③从此,它变得沉默,只有它知道它在努力,它在默默地汲取土壤中的养料。④虽然它经受着黑暗的恐惧,暴雨的侵袭,但是它依然努力地生长着。

⑤种子在这块土地上的生活并不那么顺利,周围的各种杂草都嘲笑它,排挤它,认为它只是一粒平凡的种子。A.①⑤②③④

【答案】C B.①③②⑤④ C.⑤③④②① D.⑤④②③①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基础知识及语言表达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排列句序的能力。句子排序试题主要考查考生理解句子及运用句子组段的能力。对于句子顺序,平时在阅读中要注意典型语段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句子前后之间的衔接;对于句意理解,要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关键语句的意思。这里的中心话题是⑤,再写出痛苦的经历即不被理解③,最终发芽开花,所以选C。

11.名著阅读题

《童年》中的人物是鲜活的。我们能深刻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__的外祖父 ;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对谁都很忍让,有着圣徒一般的宽大胸怀__________;乐观淳朴,正直憨厚的格里高里;献身于科学事业的“好事情”;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 _______。

【答案】(吝啬贪婪,专横残暴; 外祖母; 阿廖沙)【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基础知识及语言表达》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试题分析:阅读名著时要注意分析小说的人物情节和性格特点。运用相关内容即可解答本题。

点睛:《童年》中的主要人物、情节和主要的性格特点。具体文段如下:

阿廖沙:听外祖母讲故事,还有乐观纯朴的小茨冈、正直的老工人格里戈里、献身于科学的知识分子“好事情”,都给过阿廖沙以力量和帮助,使他在黑暗污浊的环境中仍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并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外祖母:如一盏明灯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孤独的心,她还经常讲一些怜悯穷人和弱者、歌颂正义和光明的民间故事给他听。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胸怀宽大、善于忍让

外祖父: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如阿列克谢因染坏一匹布,被他打得昏死过去;狠心剥削工人,暗放高利贷,怂恿帮工偷东西。吝啬、贪婪、专横、残暴

12.给下列句子排列顺序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句段,最恰当的一项是()①故乡的原风景,是令人怀念的。②捧起水酒喝,那时的水,格外的清甜。

③那时的故乡,天是那么的蓝,水是那么的清,清的见底。④天空格外蓝,那是纯净与自由,就像仰望天空的心情一样 ⑤那么平静与心安,又想象天中的小鸟一样自由自在 A.①③⑤④②

【答案】A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基础知识及语言表达

【解析】试题分析: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有时是选用关联词语,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选用关联词语注意B.③②⑤④① C.③⑤②①④ D.①③④②⑤ 分析前后语句之间的关系,此题属于排序的形式,答题时首先从上述的角度找到1—2组紧密衔接的句子,据此初步得到答案,然后把答案代回原文进行进一步的检验。此题注意③⑤④衔接紧密不能分开,因此选A。

1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以前的科幻电影中的许多设想,当时看起来是不可思议的,现在却不断变为现实。B.部门领导在检查防火工作中,认真负责,吹毛求疵,受到群众好评。

C.许多同学读完《学生危机自救手册》后恍然大悟,学会自救可以躲过许多灾难。

D.《傅雷家书》是经典的教子之作,有人模仿这种书信体,写出的文章却味同嚼蜡,没有深意。

【答案】B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基础知识及语言表达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B项使用不恰当,“吹毛求疵”是贬义词。

14.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杳无消息 深恶痛疾 妇儒皆知 抑扬顿挫 B.正襟危坐 锲而不舍 寻人启示 锋芒毕露 C.诚惶诚恐 藏污纳垢 绵里藏针 冥思遐想 D.和颜悦色 油光可签 精疲力尽 殚精竭虑

【答案】C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基础知识及语言表达

【解析】A.“妇孺皆知”;B.“寻人启事”;D.“筋疲力尽”“油光可鉴”。

15.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书写或注音不正确的一组是()A.落寞 厄运 自艾(yì)汗流浃(jiā)背 B.浮燥 荒缪 猝(cù)然 奄奄(yān)一息 C.耷拉 锤炼 袅(niǎo)娜 潜(qián)滋暗长 D.荟萃(cuì)宛然 衣钵(bō)眼花缭乱

【答案】B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基础知识及语言表达》字音

多媒体课件的教学规范与教学表达 篇6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 教学规范 教学表达

一、怎样才算是一个合格的多媒体教学课件

相对于欧美、日、韩、新加坡等国的现行教育模式和教学手段来看,国内的多媒体教学起步较晚,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方面还存在着理解不深、开发不足、表达不透等问题。

怎样才算是一个合格的多媒体教学课件?笔者以为,主要应当从教学规范和教学表达两方面评价。

1.教学规范

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过程,是教学表现手段的提升和进步,但是在课件的设计和教案的制作上,必须遵循教育学对教学过程的基本规范要求。

从概念上说,多媒体课件应当由多媒体教案组成。两者概念不同,教案是课件的单体,课件是教案的集合。

每一讲教案,教学目的明确、重点难点醒目突出、前后课衔接连贯有序,从要点复习到新课讲授、从课后总结到课后作业,要展示完整、规范的教学环节,即要遵循教育学对教学过程的基本规范要求。

2.教学表达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先进性表现在它可以把普通教学手段无法表现、难以表现或必借助于繁杂的实物演示方能表现的教学内容轻而易举地“演”出来。所以,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表达水平一定要优于传统教学模式多媒体课件的教学表达应该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对PPT本身功能的开发

PPT本身功能强大,对PPT各种效果功能加以组合可以设计出适合各类教学的动画效果。充分利用PPT所能实现的效果语言来辅助老师的“讲”。可以使“讲”变得更直观、更简单、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2)专业软件的引入和使用

目前各类专业软件很多,有一些功能非常强大。如Chem Office2002化学专业软件,其中的3D功能,可以把复杂的有机结构表现的淋漓尽致。通过教学使用发现,Chem Office2002不仅可以完全代替传统的教学模型,而且表现效果更直观、更具有灵活性。

(3)动画辅助软件的应用

通过一些动画软件(如Flash)的简单制作,就可以使复杂、繁赘的语言描述变成简洁、直观的动画表达。特别是用来描述电子排布、反应机理、反应过程中的重排等概念,效果非常突出。开发利用好这些辅助软件,可以使教学表达更提升一个档次。

二、怎样设计、制作、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

多媒体教学的规范性,首先是课件制作计划性的体现。

运用多媒体教学,就必须在课前先把课件做好,这样就极大地限制了教学过程中板书的随意性。正是因为板书的不可随意性,所以要求我们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必须更加认真,更加符合规范性要求。这一限制不是劣势,而是优势。因为它限制的只是我们在普通教学过程中的一些信手乱画,而规范的不仅是板书的格式和布局,而且还包括重点难点的标注和诠释等内容。当然,如果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临时对某一部分圈圈点点,相应的软件也提供了许多方式可供选择。

另外,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对课程的准备,只是在脑海中演示,而有了多媒体课件这个实物,就可以实实在在的对教学的全过程进行预演、彩排和修正。从这个角度来说,运用多媒体教学,更有利于规范整个教学过程。

1.多媒体课件的设计

多媒体课件应当在学期授课计划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的课时分配,以教案为基本单元而进行制作。

在确定了课程授课计划之后,首先要对本课程的课件制作有一个总体设计方案。包括字体、字号、图形、标注、色彩、声音、动作效果等等的选择和应用,一定要注意保持这种设计在整个课程中的完整性和统一性。这样既可以起到强化、加深教学效果的目的,又可以体现“美”的价值。

在具体制作每一个课件之前,对课件的内容也要先有一个设计方案。如果把教材中的整段文字和图表直接“贴”上屏幕,整个课件既没有展示自己的构想,也没有体现运用多媒体的特色,使学生看课件和看教材几乎没有什么区别,那就把一个鲜活的教学工具给用死了。对于每一堂课的几个重点、难点怎样引出、阐述、表达最合适?根据现有的材料和软件怎样组合成课件?每一个课件,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都应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和答案。还应当注意的是,每一个课件中,不同内容的展示要和它在课程中的重要性相匹配,对于非重点的内容不必过分讲究,只要遵循总体设计原则即可。

2.多媒体课件的制作

现在制作多媒体课件的常用工具是PowerPoint,辅助性的专业软件因课程、因人而异,可以说是不计其数。软件本身具有的强大功能为我们充分发挥各自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供了宽阔的舞台。如果把运用多媒体授课看作是教师在这个舞台上的一种展示的话,那么,我们教师既是编导又是演员,而学生既是观众也是评委裁判。

如果说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把课程“讲、写”出来的话,那么,多媒体教学就是要把课程“讲、演”出来。授课的关键是“讲”,不管是“写”还是“演”都是为“讲”服务的,以“讲”为主的方针永远不能变。

“讲”永远是授课的主体,在制作课件时,必须明确以讲为主的方针。多媒体课件绝不仅仅只是教师的板书提纲,而是演出脚本。要运用多媒体的效果来帮助教师说话,要用多媒体的语言来辅助“讲”,使“讲”变得更直观、更简练、更明确、更生动、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既不能死死板板,也不能漫无目的地乱用效果,为响而响、为动而动,过度刺激,喧宾夺主。

课件中的每一个设计,都不能是无缘无故的,都是对“讲”的注释和说明。也就是说,课件中的每一个设计,都应该有相应的台词作基础。

3.多媒体课件的使用

作为一个合格的多媒体课件,由于是事先制作好的,教师对其内容比较熟悉,再加之多媒体具有更强的表现力,所以使用当中要注意授课时间的把握和节奏的调整。

刚开始运用多媒体教学,需要有意识地控制一下播放速度。特别是在展开一个重点难点问题时,要充分考虑到在缺少了教师的板书过程的情况下,屏幕的演示速度怎样和学生思考信息、接受信息以及现场笔录的速度尽量保持同步。

实践发现,即使在注意了上述问题的前提下,多媒体授课也比传统的黑板粉笔模式还能节省大约20%的时间。对此,可以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加以利用,如果把这些时间用在“量”上,可以适当增加课时内容;如果把这些时间用在“质”上,可以对重点、难点问题作进一步地讲解和分析;如果把这些时间用在“活”上,也可以对现场教学氛围作一些调整。虽说是具体情况随课程内容而定,但这一切都应当在课件制作计划之内。

对规范传媒主持人语言表达的思考 篇7

基本、最直接的交流方式, 在播音主持过程中的有着口语化、幽默性、合作性、即时性等特点。在节目中, 主持人使用的语言既要具有书面语言的严整、优美等特点, 同时也要有口头语言的鲜明、简洁、生动、活泼。主持人在节目中的语言是向大众传播的, 具有公开性、示范性、引导性, 因此主持人口语又要比随意性口语多些打磨, 有较大的加工, 要通俗易懂, 又要讲究得体、精粹。幽默是拉近人际交往的催化剂, 幽默还表现出一种智慧, 幽默对于节目主持人来说显得外重要。“幽默激发在场的每个人畅所欲言, 拉近自己与观众的距离。合作性是主持人重要的语用原则。其表现为诚实和适度两个方面。合作性的核心是“诚”字, 主持人自身的语言必须实在, 发自内心。另一方面主持人要尽量提供对方所需要的但又不能超过所需的信息, 主持人在话语引导过程中应注意适度原则。即时性决定了谈话类节目主持人须要有足以控制谈话进程能力, 须能抛砖引玉, 把问题问到点子上。同时, 针对相关问题还要做出合理的解释、即兴点评, 让整个节目保持一种统的风格和前后的连贯性。

二、主持人在语言表达上存在的问题

1、语言表达缺乏规范性

说好普通话是从事播音主持工作的前提。可是现实的情况却是, 我们从电视、电台的节目中听到的并不是十分标准的普通话, 一些日常用语也不能规范性的语言进行表达。打个比方, 我们经常听到电台或电视台的一些主持人刻意模仿港台艺人说话, “哇”、“耶”地乱感叹;还有部分主持人滥用方言, 把方言当噱头, 违背了适当地运用方言, 增加节目一些乡土味的初衷, 结果产生了不严肃的效果。再如“说”、“播”混淆。需要脱稿主持的“说新闻”时, 很多主持人不会“说”, 还有主持人, 即使播报时政要闻也“嗯、吧、呢”满口, 让人感觉不伦不类。

2、随心所欲, 缺乏语言表述功底

第一, 自以为是, 口无遮拦, 常识性错误频出。字词的语音语调不准确, 句子的语法运用不当。语言粗糙不加修饰等等。第二, 语言表达不精炼, 。广播电视传播的性质决定了广播电视节目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传播尽可能多的有效信息。而一些主持人在主持节目中的语言表达不清晰, 这样的主持人别说向受众传达有效信息, 有时甚至会让人产生误解。第三, 缺乏对节目性质的正确理解, 突出表现自己, 影响节目效果。主持人为了显示自己有水平、有思想, 往往弃聊天对象于不顾, 自说自话, 把自己的位置摆得过高, 容易让受众感到不耐烦、不礼貌。第四, 幽默的不恰当运用。如果不注意幽默的技巧, 把粗俗语言、痞气、油滑的语言当做幽默带进广播电视语言表达那就破坏了节目的功能性。

三、规范主持人语言表达的重要性广播、电视及网络中主持人

用语都有通过声音传达到受众的这部分功能, 在现场直接过程中是动态的, 在稍纵即逝的连续的主持时, 说出的语言是没有修改机会的, 因此主持人的语言表达如何规范很重要。

1、规范语言表达是提高节目受欢迎度的重要部分。

在节目中主持人观点的表达、节目与节目之间的串词以及主持人与演员、受邀嘉宾之间的相互沟通是用语言来进行的。所以说主持人语言的运用必须得体, 必须优美, 语言表达能力要很强, 这都直接影响节目的质量。了解节目、观赏节目是受众的直接目的, 主持人在节目中主持, 穿插在观众和受邀嘉宾之间, 在节目的进程中听到观众和受邀嘉宾话, 进行评价, 其实这也是在现场所有人对主持人进行认识、了解和评价, 有时是因为自身喜欢上某位主持人, 所以更多地关注他所主持的节目;相反, 如果主持人在节目中语言表达不畅, 大家就会很失望, 时间一长就不再喜欢这档节目。播音员、主持人的语言表现直接关系到节目的优劣成败。

2、规范的语言表达表现出主持人扎实的基本功和人格魅力一

名优秀的主持人可以使观众和节目融为一体, 其自身是否具有魅力, 语言是通向外界的一个重要窗口。主持人在其节目中的语言表达情况可以从多个角度展示其理论素养、语言表达能力和个性等多方面特征。受众也正是通过主持人自身的语言来了解他的思想、情感、素养等深层次的内涵。

四、对规范主持人语言表达的几点思考为了提高节目质量和收

视、收听率, 在规范语言表达方面应当做到简洁、优美、文明、符合主旨、贴近生活等方面内容, 通过这些方面对主持人的语言表达进行规范, 这将对主持人的业务素质的提高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这也是一个长期积累, 不断进步的过程。

1、广播电视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应该是语言表达要简洁优美, 腔圆字正、悦耳动听。

我国的广播电视节目也要求主持人在主持节目过程中, 语言要郑重, 要具有引导的作用。在进入信息传播迅速的大众传播时代后, 对于主持人语言更加严格。而当下恰恰有许多播音员和主持人在主持节目过程中的语言表达是不规范的。主持人的语言表达直接影响着受众, 由于受众习惯于把广播电视播出的有声语言当做自己平时运用语言的模范和样板, 这就要求广大的播音员、主持人队伍应从思想上深刻认识语言规范的重要意义;纯洁汉语、规范语言的首要工作应当率先从这里做起。

2、语言表达要脱离低级趣味。

文明用语既是人类创造文明的成果之一, 也是悠久的人类文化的一部分, 同时也是一个社会、一个国家文明的标志, 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体现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尽管我们主持人的语言要口语化, 但它并不是“拿来主义”, 要去粗取精, 经过适合自己节目地加工才能拿到节目中的来运用。当面对利益的冲击时, 我们更应该端正心态, 决不能只是为了吸引受众的眼球, 制造一些语言“垃圾”。我们要优化语言环境, 广播电视是主要的文艺载体, 所以我们仍要坚持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一根本原则, 对语言的要求这一原则仍然适用。

3、口语的运用要符合节目的功能和主旨。

由于受众群体是多层次的, 所以受众的世界观、价值观, 趣味标准也是不同, 那么为了满足不同层次群体的需求, 广播电视设置了风格迥异的栏目, 语言形式也各不相同。这势必要求主持人自身语言、主持风格显现出明显的个性, 这种风格的形成有很强的主体性因素在里面, 也就是主持人自身的因素, 同时也要用受众的语言方式来武装自己, 使受众从播音员、主持人的言语魅力之中感受到节目的魅力, 只有这样才能形成符合节目主旨的个性语言从而受到受众的欢迎。

透过以上分析笔者认为, 作为播音员、主持人要想在语言表达能力上有更大的发展, 就应当注意在语言表达中着重把握音准、语词的规范性, 注重在审美情趣、意境美、幽默感以及语言表达脱口秀等方面努力钻研。在现今信息产业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 播音员、主持人要不断提高个人素质, 努力创新, 拼搏进取, 为进一步提高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 更好地服务社会, 服务人民, 做出应有的贡献。

摘要: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流手段, 在今天的广播、电视、网络等传播媒介中, 语言表达存在着一些趋时媚俗甚至是低级趣味的现象, 主持人作为节目与观众的中介, 如何规范口语表达, 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从主持人语言表达的特点及在节目中存在的问题, 指出规范语言表达的重要性, 提出了规范语言表达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规范,主持人,语言表达,思考

参考文献

[1]吴郁.主持人语言表达技巧[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5.

表达规范 篇8

新闻节目的播音主持人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可以说他们也是公众人物, 所以他们的一言一行都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力。播音主持人面对着摄像机与镜头, 面对着多数观众, 这些都决定了新闻播音主持人的社会角色和地位。总之, 播音主持们需要具备一定的涵养与素质。在国内来说, 他们对大众有一种导向作用;在国际上来说, 他们则代表着国家的形象与国家的文化。无论是对内的新闻信息传达还是对外的形象代表, 都不允许主持人有言语和行为上的偏颇。

此外, 新闻主持人除需具备一定的表达能力以外, 还要有人文素养和文化品质, 在面对镜头的时候不仅仅是把社会现实或国家事件向公众们传达完就可以了, 在这个过程当中需要倾注一定的人文色彩与情感细胞, 以一种生动、形象的语言感染受众, 并且给受众鼓舞与教育的功用。这样才可以让言说的内容更加具有说服力, 也更能给人一种亲和感。笔者认为, 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在播报新闻的时候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口语表达要规范简洁优美

早在延安《新华总社语言广播部暂行工作细则》中就有明文规定, “用普通话的口语, 句子要短, 用字用词要力求念起来一听就懂并要注意音韵优美和响亮”。我国广播电视语言的内容和品位决定了语言的郑重性和引导性, 进入大众传播后, 更要求语言内容的郑重和语言形式的完整与严谨。字的正确读音、句的合理错落、意的有效传达等都要在追求科学规范的基础上进行适度口语化加工, 如适度调侃、俗语应用、市井说辞等。有的播音员主持人单纯追求说起来“带劲儿”、听起来“好笑”, 而忽视语句、语态以及内容的合理性、逻辑性。

我们都知道, 受众早已习惯把广播电视播出的有声语言, 尤其是新闻节目的播音主持语言, 当作读音、吐字和运用语法的模范和样板, 播音员主持人应从思想上深刻认识语言规范的重要意义, 纯洁汉语、规范语言的工作首先应当从节目里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做起。

二、口语表达要文明要脱离低级趣味

语言是文化的一个载体, 语言的表达与言说可以展现这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与文化风俗等, 所以说要注意使用本文化下的文明用语。尤其是对新闻主持这样的特殊工作而言, 语言的表达更要精确并且文明。它是超脱于主持人个人身份的象征, 可以说在公众之下的言辞就已经被界定为意义更广的表达了。站在这个特殊背景的位置之下, 播音主持人就要注意自己的措辞, 而不应受着经济利益的牵制一味放低自己的态度去迎合某些大众喜好哗众取宠的心理。新闻节目就该保持自己的风格, 有着自己独特的一面。它本身就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价值, 所以为了求利益而忘记应该坚持的只会在新闻节目的位置上越走越偏。

所以说, 我们应该提倡新闻口语表达的文明性, 摒弃追求低级的趣味性用语, 我们应该给新闻事业留得一份净土, 在语言表达时要注意集结语言的精华之处, 去其语言中的粗俗之词。这样的电视新闻节目才会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受到长远关注。

三、口语要符合节目的功能主旨

电视新闻节目的特点是:信息量大、客观性强、节奏感突出等。这就要求新闻节目播音员主持人要充分认识和把握新闻节目的特点, 在语言的具体功能、风格、呈现样式、节奏、内涵等方面科学地、全面地、系统地、忠实地体现新闻节目特色。这种特色来自于播音员主持人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的功力, 要用受众能够并愿意接受的语言来“包装”自己, 传递信息, 建立良性互动, 从而使受众通过播音员主持人的语言魅力体会到节目的思想魅力, 形成受众认可的语言个性, 从而受到欢迎。

四、口语表达要通过富有人情气息达到“贴近生活”

所谓的人情气息的口语表达, 就是要用大众所能理解的语言去言说, 按照老百姓们的生活经验和思维方式去传达某些信息, 如下面一段新闻导语“:就说这水吧, 在山里, 几十口就指着5公里外的一眼山泉, 水刚够人喝, 连家畜都不敢多养;您瞧现在, 哗啦啦的自来水流进了百姓的家, 滋润了百姓的心田……”这是一段关于山区村民用上自来水的新闻报道的导语, 原导语是“:通过水务部门和县乡村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 某某村终于通上了自来水, 请看报道。”不难看出, 前者明显较后者更具有贴近性和亲切感, 表达效果要更为优质。所以, 新闻节目播音员主持人如果在规范的语言、合理的节奏和明确的语义基础上, 进行人性化的语言创作, 口语化播报更加有效。

口语化, 是电视新闻节目播音主持有声语言有力、有理、有为的探索, 在探索过程中, 要求我们在理论研究和工作实践中准确把握方向、合理规范问题、科学播种芽苗、果断收获成果, 使得电视新闻播音主持工作这棵大树枝繁叶茂。

摘要:新闻节目是很多人关注新闻事件、了解国家发展动态的一个有效途径。通过播音主持们的语言表达并配以一定的视频和图片, 可以更好地把握新闻信息。在电视新闻节目中, 尤其需要重视主持的口语表达规范性问题, 本文分别从口语表达的简洁、文明以及接近主题和贴近生活几方面来论述新闻节目播音主持的口语表达性规范要求。

关键词:新闻节目,播音主持,口语表达,规范问题

参考文献

[1]刘向辉.浅议新闻播音主持中的情感把握[J].科技资讯, 2010 (36) :34-36.

表达规范 篇9

医学期刊是传播医学信息、推广医学成果、普及医学知识的重要学术交流平台, 也是记录和保存医学知识和信息的文字载体。因此, 作为医学期刊刊载的论文, 不仅要有符合科学性、新颖性和实用性的知识内容, 而且要有准确严谨、通畅易懂的文字表达。虽然医学文章需华丽的修饰, 但要符合语法修辞的规范。笔者在审读《农民卫生保健丛书》的过程中, 发现在文字表达中一些问题, 有必要引起作者重视。

1语法修辞

1.1 语法错误

文字表达中出现语法错误是非常普遍的。语法错误不仅会造成概念的含糊或歧义, 甚至会影响论文的科学性。

1.2 语序不当

在表达一个完整定义或解释一个名词时, 往往会用到一些多个定语或多个状语的长句。由于句子长, 定、状语复杂, 所以易犯语序不当的错误。由于作者对文字缺乏斟酌, 会造成因果倒置的现象, 出现不该出现的错误。

1.3 句子残缺

不少作者遣词造句中, 往往顾头不顾尾, 不恰当地漏掉主语或补语;在论证过程严密、内在逻辑关系时, 或是缺少必要的关联词, 或是用了一个丢了一个 (关联词多是两两搭配使用) 。

1.4 搭配不当

作者由于语法知识欠缺或对文字推敲不够, 所以词语搭配不当的句子常出现于论文中, 或是主谓搭配不当, 或是谓宾搭配不合理, 再就是关联词两两搭配失误。

1.5 标点符号失范

医学文章中的标点符号不规范是很普遍的现象。有些文章的段落“一逗到底”, 有的文章泛用分号, 还有的文章从头到尾都是句号。

2词义表述

文字表述不清, 直接影响读者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和接受, 影响新经验、新技术、新成果的交流与推广。

2.1 指示代词指代不明

在医学论文中, 用得较多的指示代词是“其”和“之”, 指示代词用得准确, 能达到文字简洁明晰的目的。然而若用得不当, 或泛用滥用, 则会造成指代不明的问题。有时则会引起误解。

2.2 词意表达不准确

许多论文的作者不自觉地把“死亡率”与“病死率”、“发病率”与“患病率”混用, 不仅给读者一种不严谨、过于马虎的感觉, 而且影响文章的科学性和完整性

2.3 过分的口语化

虽然文章口语化可增加了文章的生动性和通俗性, 但医学论文不同于文学作品, 对于不够精确或不规范的过于口语化的用语, 以不使用为好。

2.4 用语模棱两可

作者往往在判断或结论的表述中写道“可能与……有关”、“也许因为……”、“大概是……”、“也许”、“可能”等模棱两可词语, 有猜测、估计之嫌, 这种表述就相当缺乏说服力。

3名词术语

医学书刊中名词术语使用不统一、不规范较多, 缩略语泛用, 往往影响文字表达。 (1) 医学名词应使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名词。中西药名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中国药品通用名称》为准。 (2) 已被公知公认的缩略语可不加注释直接使用, 如Hb、WBC、DNA、RNA等。不超过4个汉字的名词不宜使用缩略语, 以免影响可读性。不常用的、尚未被公知公认的缩略语, 应于文中第1次出现时写出全称。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脑) 。 (3) 冠以外国人名的体征、病名、综合征等和人名可用中译文, 但人名后不加“氏” (单字名除外, 例如福氏杆菌) 。

4数字用法

数字表达在一篇文章中阿拉伯数字与汉字数字混用现象也很普遍, 应当规范。 (1) 凡是可使用阿拉伯数字而且很得体的地方, 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计量单位前的数字和统计表中的数值一律使用阿拉伯数字。 (2) 数字作为词素构成定型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辞色彩的词句, 应使用汉字。如:二倍体、一氧化碳、十二指肠等;邻近的2个数字并列连用表示概数时, 应使用汉字, 连用的2个数字之间不加标点, 如七八个人、五十二三岁、两三家医院等。

5对策

表达规范 篇10

一、考查方式

通过考查新课标全国卷每年的高考题型, 我们可以从中寻找到一些解题的相关启示:针对古诗鉴赏表达技巧类的题型设置的角度主要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从 “小角度”位置设置题型, 另一方面是从 “大角度”出发, 进行题型设置

(一) “小角度”设题。 这一类问题在设计切入点时, 其角度相对来说较小, 所考查的问题具有一定的针对性, 具体表现在题干的要求上, 主要是在表达技巧方面有一定的规定, 在对其进行鉴赏的时候, 要从表达技巧的一个方面出发。

(二) “大角度”设题。 这一类问题在设题时, 往往表现出泛泛的概念, 没有要求具体的角度, 往往要求在表现手法、表达效果、艺术手法等相对来说比较宽泛的概念等方面出题。

二、常考类型

古诗表达技巧鉴赏题是考生失分非常严重的一类考题。考生丢分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考生的知识相对匮乏。 因而, 如果要让学生顺利解答有关表达技巧鉴赏题的题型, 那么让学生准备好有关知识的积累和储备是根本与重点。 通过研读每年高考试题, 我们了解了常考的一些表达技巧类型。

(一) 修辞手法。 诗歌的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拟人、对偶、夸张、借代、通感、排比、反复等, 其中比喻、拟人、夸张、通感往往使描绘的对象生动形象, 排比、反复、设问、反问等有增强语气、突出强调的作用, 其特点和用法跟现代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大致相同。

(二) 表达方式。 诗歌中主要运用一般有叙述、描写、议论和抒情四种表达方式。 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描写方式有直接 (正面) 、间接 (侧面) 、工笔 (细描) 、白描、肖像、动作、心理、景物描写等, 还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 直接抒情有即景抒情、 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有借景 (事) 抒情、借物抒情 (托物言志)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怀古伤今、用典抒情等。

(三) 表现手法

常见的表现手法:

1.联想:由一事物联想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 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 从而形成典型;

2.想象:人们在已有的观念的基础上, 经过联想联想推断分析综合, 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

3.衬托: 以乙衬托甲, 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 有正衬和反衬两种;

4.对比: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放在一起, 互相对照比较, 怀古类的诗歌常用这种手法;

5.渲染: 对环境景物多方面的描写, 以突出形象, 增强艺术效果;

6.用典:用典有用事和引用 (或化用) 前人诗词句两种, 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引用 (或化用) 前人诗词句的目的是深化诗歌中的意境, 促使人联想;

7.象征: 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 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

8.抑扬: 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褒扬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 只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 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两种;

9.动静结合: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 二者互相映衬, 形成一种情趣;

10.正侧结合: 对描写对象进行直接描写的是正面描写, 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 以使其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 一般情况下, 作者会把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结合起来运用。

(四) 结构技巧。 古代诗歌是特别讲究结构形式的。 它既体现了诗人所谓的写作思路, 又承载了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因此, 我们要解读诗歌的一般结构特点, 快速敏捷地整体把握全诗。 常见的结构技巧有:开门见山、伏笔照应、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先事后理、语序颠倒、起承转合、画龙点睛、过渡、铺垫等。

(五) 景物描写常用方法

1.移步换景, 变换角度。 观察角度的不同 (俯视、仰视、远眺、近看) , 景物的视觉形象会呈现出千姿百态, 能使读者对所描写的景物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 获得完美的感受;

2.寓情于景, 情景交融;

3.运用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

4.动静结合:化静为动, 以动衬静;以静写动, 化动为静;

5.色彩的渲染:可以传达出愉悦的情感, 也可以反衬感伤的情绪;

6.展开想象, 虚实结合: 想象是虚写的关键, 虚是为实服务的。 虚景 (即想象之景) 与实景相结合;

7.侧面描写, 突出景物的特点;

8.对比描写, 突出景物特点;

9.采用白描手法写景。

三、答题阐释

在对诗歌的内容有了较为系统的分析之后, 接下来就是规范地将答案组织出来。 在解答相关题目之前, 必须明确构成答案的关键点 (即按分答题) :答题时, 要分条分点作答。 “小角度” 设题的问题是问什么表达技巧就分析什么表达技巧;“大角度”设题的问题一般包括三个要点:

1.准确指出所用的手法:

2.手法揭示的内容:结合诗歌具体内容说明, 作者怎么运用这种手法来写的;

3.所起的作用: 主要是分析此类手法写出了人、 物、 景的哪些特点, 都抒发或者突出了哪些思想感情。

即答案分三步完成: 表达技巧类型———分析说明———有何表达作用。

注意鉴赏技法时, 如果没有规定, 就应选择作品最突出的技巧切入, 取此项解答策略, 既能提高解题的速度, 又能提高解题的准确性。 另外, 手法鉴赏题一定要结合语境分析其作用, 千万不能泛泛而谈。

四、真题示例

(2015课标全国I)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 》岑参 “闻说轮台路, 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 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蔬勤, 青山过威武。 勤王敢道远, 私向梦中归。 ” (1) 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 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 请简要分析。 (2) 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 答案: (1) 本诗描写的塞外风光并非作者亲眼所见, 而是出于想象。 从标题可以看出, 作者此时处于前往边塞途中;开头“闻说”二字也表明后面的描写是凭听闻所得。 (答手法) (2) 第一问:表现了诗人虽有羁旅思乡之愁, 却能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热忱。 (答情感) 第二问:使得诗中的思乡之情不至流于感伤, 也提升了全诗的格调。

在全国新课标高考试卷中, 古诗鉴赏题型中的重点往往是有关表达技巧的鉴赏, 其命题形式主要是以单独出题的形式出现, 有时也会综合设置题型, 主要是结合形象、语言或者思想内容及作者的感情态度设题。

表达技巧在古诗鉴赏中也是比较复杂的一个问题。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 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表达方式、 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和结构技巧, 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 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的作用。 学生们只要把握一个基本原则, 寻觅到了一些答题规律即可:只要使表达效果有所提高, 表现手法有所完善, 就能算作表达技巧范畴之列。 学生借助以上规范答题模式, 在考试中获取理想的分数。

参考文献

[1]高考语文新课标专用B版五年高考三年模拟.

[2]2013——2015年高考语文试题调研.

[3]历届高考语文试题.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表达自由 下一篇: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表达方式(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