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场作文资料包:环境(通用4篇)
篇1:考场作文资料包:环境
考场作文资料包之环境
一、素材链接:
言语类
(一)名人名言
1.大地给予所有的人是物质的精华,而最后,它从人们那里得到的回赠却是这些物质的垃圾。 ——惠特曼
2.地球所提供的足以满足每个人的需要,但不足以填满每个人的欲望。 ——甘地
3.大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 ——雨果
4.人生欲求安全,当有五要:一要清洁空气;二要澄清饮水;三要流通沟渠;四要扫洒房屋;五要日光充足。 ——南丁格尔
5.我们不要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恩格斯
6.我们违背大自然的结果是,我们破坏了自然景观的美,自然动态的美和天籁的美。
——诺曼·卡曾斯
7.人法地、地法天、天法德、道法自然。 ——老 子
8.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陶渊明
9.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 ——陶渊明
10.山中何所有?岑上多白云 只可自怡悦、不堪持寄君 “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
——陶弘景
11.仓满鼠雀喜、草尽兔狐愁。 ——包拯
12.只有服从大自然,才能战胜大自然。 ——达尔文
13.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李清照
14.人们常常将自己周围的环境当作一种免费的商品,任意地糟蹋而不知加以珍惜。
——甘哈曼
15.大自然的每一个领域都是美妙绝伦的。 ——亚里士多德
16.没有一个清洁美好的环境,再优裕的生活条件也无意义。
——曲格平
17.自然不掺杂半丝人情。谁抵抗它,谁就被一脚踢开,谁顺从它,谁就承受其恩典。
——长冈半太郎
18.人只有按照自然所启示的经验来生活。 ——叔本华
19.大自然斯不会欺骗我们,欺骗我们的往往是我们自己。 ——卢梭
20.一切都是一个行列,宇宙便是用完美的步伐前进的一个行列。
——惠特曼
(二)妙语集锦
21.人类对自然生态的道德期望必须与其对自然生态的道德责任相联系,人类与自然生态之间必须建立一种等价交换机制,以此限制、消除人类对自然生态不负责任的邪恶行为和自利欲望的膨胀,匡正天人之间的严重不和谐关系。
——张立文
22.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对”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23.人类将会杀害大地母亲,抑或将使她得到拯救?如果滥用日益增长的技术力量,人类将置大地母亲于死地;如果克服了那导致自我毁灭的放肆的贪欲,人类则能够使她重返青春,而人类的贪欲正在使伟大母亲的生命之果——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生命造物付出代价。
——汤因比:《人类与大地母亲》
24.除了足迹,我们什么也别留下;除了摄影,我们什么也别带走 为了子孙后代,请留下一片净土。
——台湾森林公园环保广告
25.淡水用完——南北极取,冰山用完——过滤海水,海水用完——?
——公益广告
26.人类是花的“根”,环境是未绽的“花苞”,“根”努力就能开出美丽的花朵,反之只有枯竭、谢落。
——哲学家如是言
27.鲁迅 :不在污染中爆发,就在污染中死亡。
裴多芬:环境诚可贵,治理价更高,若为利润故,二者皆可抛。
——互联网上网友戏改名人言论以讽刺当今环境现状
28.罗贯中:滚滚长江东逝水,“碱”花淘尽英雄,污染依旧在,不见夕阳红。
——叶檀《关于环境问题的几点思考》的观感
事例类
﹡数据﹡
失落的“伊甸园”——两河流域文明的毁灭
由于土地盐碱化而引起古文明衰亡的最早案例
位于两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是人类文明最早的发源地之一。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古代世界最伟大的三个文明曾经在这里繁荣昌盛。苏美尔、亚述、阿卡德和巴比伦人相继在公元前4000至前间,在这里创造了高度发达的城市文明,令世人叹为观止。然而,这些古文明的发祥地如今却是盐碱泛滥、流沙纵横的不毛之地。
就这个问题,美国亚述学家雅可布生对西亚出土楔形文字史料做过一次深入调查。他发现美索不达米亚的土壤盐碱化由来已久,始于公元前24的拉格什城邦,不久就发展到幼发拉底河,1000年后盐碱化进一步扩展到古巴比伦。20世纪50年代,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布雷伍德在伊拉克的耶莫组织过一次由地质、气象、动物和植物学家共同参加的大规模跨学科考古发掘,结果简直令人难以置信。布雷伍德在《伊拉克库尔德史前调查》中这样写道:
人类以及他们从事的农业和牧业,总的来说起一种破坏作用,尽管无人想有意去破坏……过去曾是丛林的整个平原和切姆查玛克河谷的山麓地区,如今连灌木丛都不存在了。栎树灌木丛在还未长到6英寸之前就被砍伐。由于树林和灌木树的消失以及草地每年春季全被吃光,只剩下草根,土壤大量流失,填入河流……
[点拨] 世界上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和恶化,即对地球造成了重大的伤害,也对我们的生存形成了严重的威胁。
[适用话题]素材可用于“恶化”或“保护”“报复”一类的话题。
﹡历史事件﹡
北美“死湖”事件
美国东北部和加拿大东南部是西半球工业最发达的地区,每年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硫2500多万吨。其中约有380万吨由美国飘到加拿大,100多万吨由加拿大飘到美国。七十年代开始,这些地区出现了大面积酸雨区,酸雨比藩茄汁还要酸,多个湖泊池塘漂浮死鱼,湖滨树木枯萎。
[点拨] 我们在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只是为了满足一时的需求。而大自然却因此遭受到了不可弥补的创伤。
[适用话题]素材可用“破坏”或“报复”类话题。
库巴唐”死亡谷”事件
巴西圣保罗以南60公里的库巴唐市,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死亡之谷“知名于世。该市位于山谷之中,六十年代引进炼油、石化、炼铁等外资企业300多家,人口剧增至15万,成为圣保罗的工业卫星城。企业主只顾赚钱,随意排放废气废水,谷地浓烟弥漫、臭水横流,有20%的人得了呼吸道过敏症,医院挤满了接受吸氧治疗的儿童和老人,使2万多贫民窟居民严重受害。
卡迪兹号油轮事件
1978年3月16日,美国22万吨的超级油轮“亚莫克?卡迪兹号”,满载伊朗原油向荷兰鹿特丹驶去,航行至法国布列塔尼海岸触礁沉没,漏出原油22.4万吨,污染了350公里长的海岸带。仅牡蛎就死掉9000多吨,海鸟死亡2万多吨。海事本身损失1亿多美元,污染的损失及治理费用却达5亿多美元,而给被污染区域的海洋生态环境造成的损失更是难以估量。
[点拨]人类的短视使得环境日益恶化,而人类也因此受到了相应的报应。急功近利的做法反而欲速则不达。
[适用话题]此素材可用于“和谐相处”或“可持续发展”类话题。
﹡寓言故事﹡
千年井,不反唾
有这样一则古老的故事。
古时候,在我国江南某地有一个小官吏。一天,他接到一个出差的任务,是到当时的京城去送文件。他骑着一匹马匆匆上了路,傍晚,他歇宿在一个旅馆里。旅馆里有一口水井,井水冬暖夏凉,还有一丝淡淡的甘甜。小官吏喝着井水,感到旅途的辛劳减轻了不少。这口井为南来北往的人增添了许多美好的回忆。但这个小官吏是个自私自利的人,第二天早上他离开旅馆时,顺手便把马吃剩下的残草败根倒在了水井里。过了一个月左右,小官吏从京城办完事回来,又来到这家旅馆。他赶到这里时,天已完全黑了,经过一天的长途奔波,小官吏感到又累又渴,他便从水井里打水上来喝。由于天黑看不清水桶里的水,小官吏又渴得够呛,喝起水来如同牛饮一样,结果喝进去一根草秆。草秆卡在小官吏的喉咙里,吞又吞不下,吐又吐不出,不一会儿,小官吏就一命呜呼了。而这草秆正是他前次来的时候,倒在水井里的。
[点拨]古人为了吸取小官吏的教训,便告诫后人说:“千年井,不反唾。”这就是告诫人们要了保护、爱护自然环境,不然就会遭到自然环境的报复。
[适用话题]此素材可用于“自然界报复”类的话题作文中。
﹡社会万象﹡
中国污染屡禁不止的原因
在过去里,国内制造业在无法依靠技术进步降低能耗、降低成本的情况下,只能朝两个方面挖潜:一是工资,二是环保。最简单的事,例如水泥生产,要达到起码的环保要求,每吨水泥需增加8元成本,占水泥出厂价的5%。纺织业每年排放的废水超过10亿立方米,如要处理,则每吨需花费1.2~1.8元。提高生产成本5%。而绝大多数企业根本就没有这么高的利润率。因此只能在环保问题上打游击:或是不建任何废水处理设施:或是建立以后就当摆设,白天把污水放到处理池里,晚上没人时就排放到河里,这样就可以节省一大笔成本。在市场的无序化竞争中,这5%的成本。往往就决定了企业的盈与亏、生与死。
[点拨]人们为了一点蝇头小利而做出损害我们环境行为,但这也警示我们的经济发展再也不能再依靠劳动密集型和一手工作坊式的生产技术来赢利了。而是要发展科学技术,提高生产力,降低劳动成本,这样才能真正地解决制造业污染严重的问题。
[适用话题]此素材可用于“节能降耗”或“环境污染”等话题。
中国在环保执法的困境
中国在环保执法上存在两高一低——守法成本高、执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
通常的情况是,环保部门为取证一件违法偷排事件,需耗费50万元,而最终落到违法企业头上的罚款,则只有区区5万元,包括正在劲刮的所谓“环保风暴”。
一些投资数十亿元的特大电站项目,违反环境评价擅自开工建设,最后的罚款也不过20万元。区区20万元罚款,对于一个投资超亿元的项目来说,简直是九牛一毛。这样的处罚力度对违法行为谈何震慑力?因此《环保法》历来被人称为“豆腐法”。
其实,环评法遇到的阻力最重要是有背后的经济利益在驱使。
横扫西北的”黑龙”
1993年5月5日午后,我国西北地区出现了一次强沙尘暴天气,首先起金昌西北方出现了一堵风沙墙,l0分钟后,市区狂风大作、沙尘翻滚、天昏地暗,伸手不见五指,还不时发出沉闷的雷鸣声,天地间一时显现出极为恐怖的景象。这种状态在金昌市持续了近3个小时,并向东席卷了甘肃省武威、白银、内蒙古阿拉善盟及宁夏银川中部等地区,肆虐了方圆500公里的范围,前后持续5个小时,死伤、失踪人数几百人,直接经济损失达5.4亿元,而且还引起了很多环境问题。
[点拨]中国环境治理踯躅不前的原因也许正是因为经济利益在做怪,从上面的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环境治理任重而道远!
[适用话题]此素材可用于“保护”类话题。
二、运用指导
1.素材点拨:
环境问题不仅是某个国家或某个区域的问题,目前已经发展成全球性的问题了。一个地区发生环境问题,影响的范围往往会大大超过该地区。有些环境问题甚至影响着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例如,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的破坏,会对全球的气候产生影响;大气中CO2浓度的升高和臭氧层的破坏,更是威胁着全人类。
出 “环保”是近年来的热门话题,可以写人们在开发建设中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也可以写人们对自然的关心爱护,也可以议论自然与人类密不可分的关系。写这个话题很容易犯一个毛病,太空泛,欠具体。所以一定切入点一定要小,以点带面,来反映主题。
2.话题适用:
可以适用于“环境保护”或“环境恶化”“大自然的报复”等话题。
3.真题展示:
(A)花园里有朵玫瑰花,边上有只青蛙,玫瑰认为青蛙很丑陋,就把它赶走了。可过了几天,青蛙再来到花园发现玫瑰花已经枯萎了。原来没有了青蛙吞食害虫,玫瑰花也就失去了保护。
以“让生命与生命更近些”为话题写篇文章。
——连云港中考试题
(B)根据要求作文。
自然界的山川草木使我们流连忘返;文学作品中的精彩世界令我们心驰神往。家乡的风土人情,丰富的人文内涵值得感悟;课余的琴棋书画,无穷的生活乐趣值得回味。探究,给我们生活带来发现的惊喜;合作,使我们得到收获的喜悦……花季如诗,生活如画,诗情画意,令人陶醉。
请以“陶醉”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⑴题目自拟;⑵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⑶不少于500字;⑷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06年温州(非课改)中考试题
三、运用示例
1.标题示例:
《地球的呼唤》《还我青山绿水》《共筑和谐的蓝天》《环保,从身边小事做起》《最后一只猴子的自述》《为你?为我?为他》《动物搬迁记 》《别让眼泪成为最后一滴水》
2.优秀语段示例:
①你不知道吧?这群红领巾还帮我清理了垃圾,从树上取下了一个个塑料袋,并告诫人们少用“白色污染”。在红领巾的带动下,那些缺德的公民也渐渐地正直起来了。以前垃圾箱旁蚊蝇乱飞的情景消失了,街道两旁的树灰尘不见了。我的生活亮丽斑斓了!
我陶醉了:满山苍翠,一水碧波,芳草茵茵,鸟语花香……这才是原来的我呀!感谢孩子们还我青山绿水,还我多姿风采,我将赐予子孙们无尽的宝藏和永恒的幸福……
②在渤海日益沉重的叹息中,有人不无忧虑地说:后,渤海可能变成“死海”。这话我不爱听,仿佛是听到亲人已病入膏肓的消息。生于斯长于斯的这方水土,系着我的牵挂。亿万斯年里,渤海像母亲一样,养育着这里的生命,庇护着这方土地的文明,她本该是碧海银沙,渔帆点点、渔歌声声的。
③古往今来,地球妈妈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无数代子孙。原来的她被小辈们装饰得楚楚动人。可是,现在人类为了自身的利益,将她折磨得天昏地暗。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而地球正面临着严峻的环境危机。“救救地球”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最强烈的呼声。
④ “真正检验我们对环境的贡献不是言辞,而是行动。”虽然我现在做得只不过是一些微小的事,但是我坚信要是我们人人都有保护环境的责任心,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携手保护我们的家园,自然会给人类应有的回报。在温暖的摇篮——草原上小憩;在慈祥的笑脸——天空下成长,在爱的源泉——河流中沐浴
⑤我热爱地球,热爱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爱她的青山绿水,爱她的碧草蓝天……
在四野飘香的花丛中,我和蝶儿一起嬉戏、欢笑;在郁郁葱葱的森林里,我与小鸟一起追逐、歌唱;清晨,我迈着轻盈的步履去原野上踏青,雾霭缭绕着、白纱般的柔柔地漂浮在空中。吮吸着花草的芳香, 欣享着阳光的沐浴,我被陶醉在这如痴如醉的梦幻里;夜晚,我坐在稻谷飘香的农家小院里,仰望着璀璨的星空,聆听着蝉鸣嘹响,蛙声如潮,仿佛置身于一个童话般的王国。春天,我坐在牛背上,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听那牧歌婉转,牧笛悠扬。 夏天,我坐在小船上,任双桨拍打着那碧绿的湖水, 看海鸥轻盈地掠过辽阔的湖面;秋天,我站在树下,凝神瞩望着那金黄的叶子一片片地落下;冬天,我站在窗前,欣赏着如絮的雪花在空中翩翩飞舞。在这如诗如画的仙境里,我的心都醉透了!
3.例作品析:
告别黑夜
常州一考生
太阳落下便是不尽的黑夜,蜷缩在城市一角的我却在深深的忧郁中沉思,那江南过客的思念何时可剪断?那丁香似的姑娘怎样才莫愁?那漫漫的路途谁才可指明方向?于是只有徘徊只能迷茫,我抬头轻问,夜啊,你到底还有多长?此时,那枝上的莺慢慢吟唱:学会告别,黑夜的背后就是光明,歌声悠长,慢慢回荡……
告别黑夜,那是一抹绚丽的色彩。春天的裙摆百花争艳,千蝶飞舞,但一朵朵的腊梅都在寒冷的深渊中破土,发芽,它躯体的上面是一方坚硬的岩石,黑暗呀,无穷无尽,它落泪,它哭喊,它颓废,它惆怅,但生长的步伐从未停止,生命的光就这样一丝一缕的映亮了胸膛,当寒风凛冽,万木枯荣,它挣扎着开出自己的花,风为它止步,叶为它飞舞,腊梅用浑身的伤与满心的痛告别黑夜,那一抹明丽的黄,如阳光般清清亮亮地散下,美丽流芳……
告别黑夜,那是一震千雄的豪迈。逝去的岁月里,生命动荡似柳絮,如浮萍,远观自由扬散,近看无依无靠,一起是万般荣耀,而一落又是万丈深渊,看那长江源头有奔腾的浪花冲不走满腔悲愤,也掩不住一世的豪迈。李白迎风而立,捋袖拂泪,仰天大叹: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于是坚强属于他,赞诵属于他,黑夜不属他,又如那祭花的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更似那代代迁客骚人含泪的诀别,无声的奋发,历史的长卷为他们摊开,告别了黑夜,便又是一代英豪!
告别黑夜,那是美丽绝伦的成功。邰丽华的名字带着无限的震撼深深刻入每个中国人的心中,千手观音,千万祝福,命运的残酷让她无法体味生活的美好,但却给她美好的心灵,靓彩的舞姿,那在黑暗中顽强生活的,是她,那在千臂间描绘勇敢,勾勒高洁的,也是她,邰丽华,她的生命渺小,却折射出整个太阳的光芒,这是一个从黑暗中挣扎着的女人,美好的光明将属于她。
告别黑夜,学会坚强,我胆怯地微立身躯,与黑暗挥别,日月同辉,余音缠绕,它们捧给我大大的太阳……
夜莺继续吟唱,那天水一方,朝阳初生……
【点评】
本文从环境着手,通过告别黑暗,表达了人类战胜自我的坚定信心,立意深刻。首尾呼应,含义悠远。
篇2:考场作文资料包:环境
一、素材链接:
言语类
(一)名人名言
1.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
2.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
3.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雨果
4.幸福永远存在于人类不安的追求中,而不存在于和谐与稳定之中。——鲁迅
5.君子是和谐而不会盲目附和,小人只是盲目附和而不会和谐 ——西谚
6.友谊是一种和谐的平等。--毕达哥拉斯
7.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费孝通
8.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黑格尔
9.美的真谛应该是和谐。这种和谐体现在人身上,就造就了人的美;表现在物上,就造就了物的美;融会在环境中,就 造就了环境的美。——冰心
11.看不见的和谐比看得见的和谐更美。—— 赫拉克利特
12.对和谐之美的追求是人类的本能。——马克思
13.天下为公,世界大同。——孙中山
14.美必须干干净净,清清白白,在形象上如此,在内心中更是如此。
——孟德斯鸠
15.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要对我们进行报复。——马克思
16.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管子?牧民》 17。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论语?季氏第十六》
18.衣食之于人也,不可以一日违也,亲戚可以时大也。——《管子?侈靡》
19.爱自己的孩子是天性,爱别人的孩子是圣人。——西谚
(二)妙语集锦:
20.轻轻的捧着你的脸,为你把眼泪擦干,这颗心永远属于你,告诉我不再孤单。我们同欢乐,我们同忍受,我们怀着同样的期待,我们共风雨,我们共追求,我们怀有同一样的爱。
——《让世界充满爱》歌词
21.让我们敲希望的钟呀,多少祈祷在心中。让欢喜代替了哀愁呀,微笑不会再害羞;让时光懂得去倒流,叫青春不开溜;让贫穷开始去逃亡呀,快乐健康留四方;让世间找不到黑暗,幸福像花儿开放。
——《祈祷》歌词
事例类
﹡数据﹡
教育公平
据近期权威研究成果表明,我国各项教育投资为800多亿元,而占总人口60%以上的农村只获得其中的23%,城乡教育资源的差距直接导致城乡居民受教育水平的差异。城市高中、本科、研究生学历人口比例分别是农村的3.5倍、281.55倍和323倍。在某些著名重点高校,如清华,北大,其农村学生的比例也在逐渐减少。而唯一让人略感欣慰的是经过扩招,一些普通高校的农村学生比例还是占有一半以上。再者,非义务教育阶段收费一再增加,造成了许多城市和农村贫困家庭的子女被拒之门外,公平竞争的升学制度遭到破坏。由此可见,在受教育的程度上,农村学生的前景堪忧。如何实现教育公平成为一个沉重的话题。
[点拨] 社会收入差距的拉大,也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并造成社会阶层之间巨大的心理隔阂,相互理解成为重要的社会课题。素材可应用于“公平”或“感动”一类的话题。
[适用话题]“难忘”“心事”“渴望”
﹡历史事件﹡
欧文与”新和谐公社”
“我来到这个国家是为了介绍一个崭新的社会,把愚昧而自私的社会制度改变为一种开朗的社会制度,这一种制度将逐渐把一切利益结合起来,并消除引起个人之间一切纷争的原因。我已买下了这片产业,并且亲自来到这里实行这种办法。”这是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罗伯特?欧文于1825年10月在美国所发表的演讲。欧文9岁时就当了学徒,后来他管理工厂时,聚攒了一大笔钱.1824年,为了理想,欧文变卖了所有家产,带着四个儿子和一批朋友,创办“新和谐公社”。欧文带领全体公社成员共同劳动,共享劳动成果,所有成员各司其职,和谐相处.这个“崭新的社会”引起了人们莫大的兴趣,虽然最终失败了,但毕竟在资本主义统治下对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进行了一次有意义的尝试。这种尝试及其思想,为后来马克思主义的产生起到了重要作用。
[点拨] 建设平等社会需要巨大的决心,恒心和理想,欧文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人类能在永远追求一种美好、超越的生活。
[适用话题]素材可运用“理想”“精神的力量”之类的话题。
﹡典故﹡
道不拾遗
春秋时代,鲁定公时,孔子曾在鲁国做过几任官。起初仅做了中都宰,后来升为大司寇(系掌理一国刑法的官职),行鲁国宰相的职务。孔子名丘,字仲尼,在当时是被认为最有学问、最有道德的一个人,他任职不过三个月,鲁国政治便有了极大的改良;民间的风气,也有了极大的转变;连市上卖猪羊肉的贩子,也自动取消了讨价还价的恶习,一律时行不二价;路上行人,都各自谨守自序,毫不混乱。在路上,倘使遗失了贵重的物品,不要用严厉的法律制裁,老百姓也知道各自尊重自己得人格,自动地不肯拾取,不愿背着他人,占为己有。因此四方的游客,有遗失了钱物的,都可以到失落的地方,自己取回,得到”物归原主”。这种大家严守道德的廉洁风气,当时称为”道不拾遗”。
[点拨]社会的和谐不能靠严刑峻法,需要的是政治的清明、教育的力量,大众都有互助的心。
[适用话题]“暖”“变”
﹡寓言故事﹡
太阳和北风的故事
有一个行者在赶路,太阳和北风看见了,它们俩打赌,看谁能够使行者脱去裹在身上的厚厚的棉衣。北风用呼呼的威力吹着行者,想让大风吹开行者的棉衣,可无论北风怎么样的吹,不但没有吹开,吹走行者的棉衣,行者的棉衣反而裹得更紧了。太阳来了,它用温暖的阳光和煦地照在行者的身上,行者越走越热,不知不觉地脱去了身上的棉衣。
最后不言而喻,太阳胜利了。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用阳光的温暖来使行者脱去棉衣远远比用北风的猛力来吹去行者的棉衣强多了。用北风的结果虽然很简单,但也很难使人接受,所以结果适得其反了。用阳光普照的结果虽然有点不合当时的常理,甚至有点让人觉得在南辕北辙。可结果表明事半功倍。
[点拨]轻风细雨有时更能起到好作用,我们为什么不试试呢?
[适用话题]“温柔的力量”“比”等。
﹡社科知识﹡
新名词
恩格尔系数是表示生活水平高低的一个指标。其计算公式如下: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金额/总支出金额。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居民的食物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不断降低,说明我们居民收入在不断提高。
基尼系数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于1922年提出的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指标。基尼系数最小等于0,表示收入分配绝对平均;最大等于1,表示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我国的基尼指数2005年为0.64,表明我国已出现了严重的收入分配差距,这已引起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
[点拨]和谐的社会也要有和谐的经济,这需要人们收入不断增加,收入分配力求平均。
[适用话题]“和谐”“经济”“收入”等。
﹡社会万象﹡
美国”卡特里娜” 飓风
龙卷风、海啸、暴风雪,短短一天之内,纽约由酷暑跌入冰河世纪,尸横遍野„„这是美国科幻电影《后天》所展示的情景。2005年8月,人们惊恐地发现,“后天”已是现在进行时:美国南部遭受“卡特里娜”飓风袭击,两万人失踪,估计死亡人数超过一万,新奥尔良市满目疮痍,经济损失达500亿美元。
中国本身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也第一次参加大规模援助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上海女孩“虫虫”说,“我心里充满悲伤。美国是地球上最发达的国家,竟连它也遭此横祸。我觉得新奥尔良的现在,或许就是全人类要共同面对的未来。” 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在众多的援助国中,还有几个被美国视为“眼中钉”的国家:委内瑞拉、古巴,甚至伊朗和朝鲜,也表示愿意向灾区提供援助。
人们还注意到了,《人民日报》在有关评论援助美国的文章中有这样一段含义颇深的话:在丰富多彩的世界中,无论处理什么问题,如果都能多一份合作的愿望和行动,少一点单边主义的傲慢和言行,这个世界无疑会美好得多!
——《瞭望东方周刊》
[点拨]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这世界就成了美好人间。爱能越过民族、阶层、性别的差别。
[适用话题]“让世界充满爱”、“感动”等。
二、运用指导
1.素材点拨:
党中央提出建立“和谐社会”的主张后,“和谐”一词就成为人们思考的核心。在这方面,中国古代有“天人合一”、“阴阳结合”、“仁者爱人”等悠久的思想资源。,随着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当今世界却酿出了环境恶化,贫富悬殊,极端、暴力思想盛行等恶果。人们感到生活得并不快,“和谐”就成为解决这些难题的途径。
在文章立意与选材时,我们表达“和谐”主题应侧重于强调:相互理解、包容、沟通与交流,合作共赢;还要注意提倡承认差异,保护环境,尊敬个性等方面。总之,关爱他人,平等对待,不强求一律应成为新”和谐”作文的中心。
2.话题适用:
可以适用于“和谐”(06盐城中考材料作文题)、“美”、“安”、”赢”、”感动”等话题。
3.真题展示:
(A)和”字,字祥义丰,意味深远,寄托着中华民族的美好愿望。对人和善、和蔼,对己平和、气和;家和万事兴,邻和胜亲人;商场上和气生财,困难时同舟共济;人类向往和乐,世界需要和平„„
请以“和”为话题,选择你最擅长的一种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2006年广州初中毕业班第一次综合测试作文题)
(B)请以“跨越那道‘山’”为题作文
(2006年广州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模拟题)
三、运用示例
1.标题示例:
《非典型忙碌》《说“安”》《生活因多彩而精彩》《猫眼看人》《懂得节奏的生命最美好》《呼唤》《突破透明天花板》
2.优秀语段示例:
①和谐美是美的最高境界。早在古希腊时期,著名的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就说过:“美在和谐。”可见,和谐 美是一个极古老而又至今依然熠熠生辉的美学命题。
②“和谐之美有着巨大的凝聚力。”
“和谐之美犹如一幅画、一首歌。”
“和谐之美不仅仅是赏心悦目的,它的引人之处还在于其对人有着强烈的感召力。”
③“和”从来就是一种文化,是需要人们精心培育和建设的文化。在中国文字中,“和”是从“龢”简化为“咊”,再从“咊”转化而来的。“龢”的字义为人们期待着有一天能够在庄稼旁边听听音乐看看书,过上安定康乐的生活。这是农耕社会中人们的一种物质和文化生活追求。这种追求积淀下来,形成了一种美好的“和”文化,潜移默化地熏陶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不仅把人们对“和”的追求上升到了新的境界,而且为“和”的实现提供了现实基础。因此,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要通过和谐文化的培育和熏陶,引导人们在处理人与人之间各种利益关系的时候,以和为贵,和睦相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最为基本的人际关系做起,构建一个和谐社会。
④森林因为每一棵大数而显得葱绿。
大海因为每一滴水显得浩瀚。
天空因为每一朵云而不是它的美丽。
我想,着就是团队的精神吧!
„„
班级就是因为班干的管理和同学的努力才会变得如此和睦。
城市就是因为高楼的耸立和市民的勤奋才会变得如此和气。
社会就是因为人们的友爱和你我的互助才会变得如此和谐。
这都不是一个人的力量所能完成的。
——《不是一个人的力量 》 盐城一考生
⑤自盘古开天辟地,女娲发明了人类,人类聚居生活,人们就开始想生活最需要什么?最离不开什么?让我们带上这些疑问踏上路途寻找答案吧!——题记
„ „
轻轻的,我回到了现实,我大声地告诉了所有人:生活最需要的是和谐,生活最离不开的也是和谐。
生命诚可贵,和谐价更高。
——《让生活插上和谐的翅膀 》 盐城一考生
[点拨]如果单是站在个人的事例上来阐述和谐,那未免会有点枯燥而且不具说服力,但是以上几个片段的考生们都很聪明,他们把和谐的范围扩大,把和谐的高度升高,以一个参透人世的高度来写和谐,于是他们的文章的高度也随之上升,超越了一般的文章,吸引了评卷老师的眼球。
3.例作赏析:
你●我●他
盐城一考生
小溪,汇成了奔腾不息的大海,它在海中欢快地唱着;小花,制造了清香扑鼻的花园,它在园中自在地笑着;人儿,创造了生气勃勃的社会,他在世上幸福地乐着„„只有更多的协调,才有更多的美!
你和我
你是那正在挥动手臂的交警,我是那正在骑着自行车上学的学生。车刚骑到路口,”刷?!”红灯亮了,尽管我正在赶着防止迟到,尽管我正在期盼着将要亮起的绿灯,尽管我很想闯过红灯去,尽管„„我还是停下了车。交警在指挥,你冲我点了头。也许是因为你看见了我紧皱的眉毛,也许是因为你看见了我背上的书包,也许是因为你看见了我正在不停地看们手表。我轻快地踏着车离开了„„
红绿灯下,你我多一份配合,就多一份和谐,多一份快慰的心!
我和他
他是我的亲身弟弟,由于父母的重男轻女,他来到了这个世界。今年他六岁。朦胧中他知道父母对他比我好。爸爸给他买了许多玩具,一旁的我没有生气,因为我知道,他会和我一同分享。饭桌上,妈妈炖了一只鸡,他要和我一块啃鸡腿。许多人认为,我和弟弟一定处不来。可事实恰恰相反,我们从未吵过架,从未争夺过。因为从我的角度看,那是不和谐的。
温馨的家中,你我和谐相处,快乐地成长着!
你我他
你是我班的班主任,我是一班之长,他是一个过去常常犯过错的学生。一次,学校里要来上级领导,你让我去教育一下他,让他明天不要犯过错。我走进教室,对全班兄弟姐妹说了一句:”兄弟姐妹们,明天将有大领导来我校视察呀!”他冲我微笑地做了一个”V”字手势,我懂了。果然,第二天,他积极地打扫卫生,认真地收发作业,你会心地将嘴角轻轻上扬。
你是社会一员,他是生活一角,我是五彩中的一点,你我他是构成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因为我们努力配合,所以才有了小溪汇入大海的欢快,所以才有了盛开的自在„„
生活像是一块五彩的调色盘,给了你我他用心去勾勒的不同的线条,终于有了和谐社会的欣欣向荣!
【点评】
篇3:考场作文资料包:科幻
一、素材链接:
言语类
(一)名人名言
1.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邓小平
2.没有大胆的猜测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英]牛 顿
3.科学也需要创造,需要幻想,有幻想才能打破传统的束缚,才能发展科学。——郭沫若 4.真正的科学家应当是个幻想家;谁不是幻想家,谁就只能把自己称为实践家。——[法]巴尔扎克
5.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肃地说,想像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美]爱因斯坦
6.今日的沟通与昔日沟通的最大差异:由于科技的介入,沟通已超越时间、空间,甚至于权力与阶级的围墙。---吉佛德
7.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
8.商品开发离不开创新构想,创新构想是人类智慧中最美丽的花朵。——郭光华
9.即使日本人现在也不得不超越模仿、进口和采用他人技术的阶段,学会由自己来进行真正的技术创新„„ ——德鲁克
10.创新是企业家的具体工具,也就是他们借以利用变化作为开创一种新的实业和一项新的服务的机会的手段。„„企业家们需要有意识地去寻找创新的源泉,去寻找表明存在进行成功创新机会的情况变化扩其征兆。他们还需要懂得进行成功的创新的原则并加以运用。
——德鲁克
11.将来,先进国家生产的产品价值只有很少一部分是从蓝领工人的劳动及从资本物中得来,而主要是从设想和创新中得到的。——吉福德?平肖第三(美国咨询专家《创新者与企业革命》的作者)
(二)妙语集锦
12.格雷是我的名,地球是我的故乡,深空是我居所,群星是我的归宿。
——《群星,我的归宿》
13.一个恒星的消亡,一个世界的毁灭,难道就是让伯利恒那天夜里有一束异常灿烂的星光?
——阿瑟?克拉克《星》
14.上帝啊,请别让我忘了读书写字。——《献给埃而杰农的鲜花》
15.超人并不是无所不能的,他只是一种精神,他已经尽力了,这就够了。
——《超人》
事例类
﹡人物事迹﹡
我国最早的光谱学家之一郑华炽
1932年,国际上量子力学刚刚兴起,光谱学作为研究物质结构的一种方法,是当时物理学研究的前沿工作,前苏联、法国、德国、印度等国都有一批科学家从事光谱学研究。但都没有成功。郑华炽在导师的指点下,选择光谱学作为他的博士研究课题。
1936年,郑华炽在北京大学一方面进行教学,另一方面仍坚持科学研究工作。他和吴大猷合作,开展对喇曼效应应用于同位素的研究,这在当时属于国际上首创。他们克服了资金不足、仪器简陋的困难,经过连续几百小时的照相,终于发现在苯的强谱线附近存在一条弱伴线,继而测定了这两条谱线的强度比,并进一步建立同位素移动的近似理论估算,从理论上证明同位素移动是由于苯环中一个碳原子被一个原子量为13的同位素所代替而产生。这一工作被介绍给1937年来中国访问的N.玻尔(Bohr)时,他感到非常惊讶,认为在这么差的条件下居然能完成如此艰难、复杂的工作,是相当了不起的。
[点拨]科学的道路曲折漫长,需要有坚韧和顽强的毅力,不怕困难的勇气。郑华炽的例子就很好的印证了这一点。
[适用话题]本素材可用于“毅力”“顽强”“精神”之类的话题。
﹡科技前沿﹡
“绿色奥运”中的新科技
用垃圾发电,乍一听这像是科幻小说里描写的事儿,但在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已变成了现实。根据田文栋的研究,垃圾不再是污染环境的废物,而是可以被综合利用,甚至用来发电的好东西。
田文栋,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他目前正从事科技奥运专项———“城市垃圾污染控制战略及资源化利用处理技术”的研究。在北京提出的绿色奥运目标中,其中一项便是到2007年,城市生活垃圾要全部进行安全处理。而这个项目,则正好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提供了解决办法。作为2008年奥运会主办城市的北京,不仅要提高垃圾处置率,更要加强垃圾处置的无害化和资源化水平。而垃圾综合处理技术的出现,为北京实现“绿色奥运”的理念,又增添一份把握。
[点拨]绿色奥运,绿色家园,绿色地球,在环境惨遭现代科技和文明破坏的今天,素材中的例子对人们可是一种启示。
[适用话题]素材可适用于“环保”“发明”“创新”类的话题。
﹡传说﹡
龙生九子
“龙生九子”的一个说法是来自明朝李东阳的《怀麓堂集》,龙的九个儿子分别为:
1、好重者-赑屃(bìxì),最喜欢背负重物,所以背上驮一块石碑。
2、好望者-鴟吻(chīwěn),最喜欢四处眺望,常饰于屋檐上。
3、好吃者-飸餮(tāotiâ),最贪吃,能吃能喝,常饰于鼎的盖子上。因它能喝水,几乎在古代桥梁外侧正中都能见到,防止大水将桥淹没。
4、好杀者-睚眦(yázì),嗜杀喜斗,常饰于兵器刀环,剑柄。
5、憎恶犯罪者-狴犴(bì’àn),常饰于监狱的门楣上。
6、好烟火者-狻猊(suān ní),性好烟火,常饰于香炉盖子的盖钮上。
7、好水者-趴蝮(bāxià)位于桥边的最喜欢水,常饰于石桥栏杆顶端。在后门桥的四个角上趴蝮,造型非常优美。
8、性情温顺者-椒图(jiāotú),形似螺蚌,最反感别人进入它的巢穴,常饰于大门口。
9、好鸣者:蒲牢,最喜欢音乐和吼叫,常饰于大钟的钟纽上。
[点拨]中国龙的形象素来以其神秘而让中国人别有一种情结,它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可素材中龙之九子各有性格。
[适用话题]素材可应用于“幻想”类话题。
﹡热点﹡
全球的三次流感大流行
上世纪全球发生了三次世界范围的流感大流行:1918年西班牙型流感(H1N1亚型);1957年亚洲型流感(H2N2亚型);1968年香港型流感(H3N2亚型);其中第一次流感大流行全世界有20%的人口感染,死亡4000万至5000万,成为人类传染病史上最大的灾难。西班牙型流感在短短3个星期传遍全美国,使美国该年10月份的死亡率增长了10倍以上。西班牙型流感在6—9个月的时间内席卷了全球,对全世界的经济、社会活动造成了毁灭性的影响。根据经验,世界性的流感大流行每30—40年发生一次,现在距离上次流行已经有35年的时间。
——《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11月24日第八版)
[点拨]当今禽流感是世界性的疫情,是人类共同的敌人。
[适用话题] 素材可应用于“热点”“科学”“幻想”类作文的素材,可以之为框架,写成科幻作文。
﹡社科知识﹡
机器人三定律
机器人三定律来自阿西莫夫的名著《我,机器人》。是阿西莫夫最重大的科幻理论贡献。其内容是:
一、机器人不得伤人,或任人受伤而袖手旁观;
二、除非违背第一定律,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的命令;
三、除非违背第一及第二定律,机器人必须保护自己。在形式上,机器人三定律有着数学公式般的美感,简洁、鲜明,而且前后逻辑环环相扣,具有瞬间揭示“从属”关系的奇妙魅力。但实际上其内部隐藏着近乎不可调和的矛盾,不过在fans看来,这种“漏洞”其实不是漏洞,而是从根本上展现了机器人(甚至人)迷失于“存在”、“意义”等迷宫中的巨大悲剧。在创造机器人的《圣经》里,阿西莫夫就是全能、悲悯然而不可问的上帝。在商业消费领域,机器人三定律广泛应用于电影、电视、游戏等现代媒体中。
他在小说中提出了三定律的很多变体,例如第零定律的产生(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或任人类受到伤害而无所作为)。这些对机器人行为准则的修改成为他的很多故事的主线。在《Little Lost Robot》中为了避免机器人无谓地阻止人类进行低危险性工作,第一定律中的后半部分被去掉了,但是也产生了一些其他的问题。在《Robot Dreams》中,一个机器人关于取消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的梦,导致了他的毁灭。在机器人与帝国等小说中,一些外表是人的机器人认为自己应该归属于人类。在《 Bicentennial Man》中,一个机器人为了成为人,将自己的机械部分逐步替换成组织,并且在最后用自己的贡献和牺牲换来了人类的认同和保护机器人的法律的产生。
[点拨]机器人越来越被人们熟知,也尝试着开始走入人们的生活。素材中的三大定律应该对人与科学的一种和谐。
[适用话题]素材可应用于“人性”“科幻”类素材。
﹡社会万象﹡
未来20年内我国大部分地区沙尘暴有可能加剧
目前,我国北方新一轮沙尘暴活跃期已经开始。沙漠化是我国目前面临的一个严重的社会经济与环境问题。虽然我国为治理土地沙漠化开展了大量工作,但是沙漠化的态势仍然是治理速度赶不上恶化速度,土地沙漠化和荒漠化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对于近日人们普遍关注的沙尘暴问题,973项目“中国北方沙漠化过程及其防治研究”首席科学家王涛指出:我国西北荒漠及其东缘的半干旱区(内蒙古中东部和东北西部)是亚洲尘暴中心向东延伸的区域,具有沙尘源广布、突发性强、危害大的特点。未来10至20年内,除个别自然条件好、生态环境得到控制的地区外,大部分地区沙尘暴的频率、强度和危害程度有进一步加剧的可能。
——《科技日报》
[点拨]保护环境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因为环境破坏成为威胁人们生存的重要问题。
[适用话题]本素材可作为“环保”“生存”类话题。
二、运用指导
1.素材点拨:
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成为一个不老的词汇。科技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只有大胆的想象,奇特的创新,才能为不断发展的社会注入新的活力。而科学幻想,能为学生插上一对想象和创新的翅膀,所以,在作文中运用“科幻”题材,应该说具有标新立异的效果。
2.话题适用:可适用于“科幻”“科技”“环保”等话题。
3.真题展示:
(A)亲爱的同学,也许你会觉得你的活动范围很有限,可你驰骋想象的范围却是无限的:身在校园,你可以神往未来的世界;蛰居书斋,你可以再克隆出一个“你”;漫游胜地,你可以与外星人交往;沉浸梦乡,你可以开始你的侏罗纪之旅„„这些美妙的科学幻想中,无不寄托着你某种美好的愿望和理想。尽管有些细节你可能目前还无法说清,但你可以去想象,可以去创造。早在若干年前,法国科幻大师儒勒?凡尔纳幻想飞向月球的人是坐在炮弹壳里,用巨型大炮打出去的,这一可贵的设想,正推动了世界航空航天技术的腾飞。
请以“科幻”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字数在600字左右。
(B)“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仰望星空,诗人郭沫若想像出一个美丽的天上的街市。当你仰望星空,为群星璀璨惊叹时,你一定也会展开想像的翅膀,或乘上宇宙飞船漫游星空,或漫步太空与最亮的星星“第一次亲密接触”,或驾上你心爱的“宇宙宝马”去金星探矿„„星空下,放飞自己的心情,驰骋自己的想像,尽情倾诉内心的情怀吧!
请以“星空畅想”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字数在600字左右。
三、运用示例
1.标题示例:
《奇异的汽车秀》《巴拉加斯星球游记》《大话西游之现代版》《三国来到今天》
2.优秀语段示例:
①博士先将我的大脑格式化,然后把原有的记忆分区整理,删除了一些不必要的东西。我觉得大脑顿时变得清醒。语、数、外、理、化各种知识全部分门别类的被重新整理。接着,博士给我带上头罩,头罩里装着脑波接收器。博士把演讲稿输入电脑,然后在键盘上键入“copy”。她微笑着对我说:“闭上眼睛,什么也别想。”便轻轻敲击了一下回车键。„„
不知过了几分钟,或许是几十秒钟,或许只有几秒钟,我便苏醒了。我发现满脑子都是演讲稿,先前几乎一节都背不出,现在仿佛拿着稿子在读一般流利。
——叶 洲《拷贝》
②原来,这位年轻老师手中拿的不是什么摄像机,而是最先研制出来的“良心矫正仪”,只要轻轻一按扫描键,对方心中所有不良的想法便都会被“格式化”,当隐性红外线扫遍全身,心存邪念者一下子就会变得善良而高尚起来。
3.例作赏析:
巴拉加斯星球游记
王 恰
喝完爱因斯坦带来的神奇药水,一股热流在我五脏六腑里直串,突然,我腋窝长出了两只翅膀。
我扑扇着翅膀,身体一下子变轻了许多„„不久,我飞到了一绿色星球的上空,放眼望去——我回到地上,鲜花遍地,绿树成荫,流水潺潺,如同进入了原始森林。
正美美地欣赏着,忽然只觉得身体在急速下坠,然后就失去了知觉„„醒来时,一些长鼻子、长耳朵、小嘴、矮个子的绿衣人簇拥着我,我十分奇怪,又有些害怕,猜想是巴拉加斯星球人,他们看到了我,亲切地给我端茶送水,非常热情。一个绿衣怪人嘴唇翕动了几下:“亲爱的朋友,请不要害怕,我们只是想请您到我们的家园去参观。”一路上,我看到的只是绿色,到处是各种美丽而不知名的花草,一尘不染。
走了一会儿,来到一个比巴比伦的空中花园还要再神奇的“金角大殿”,他们介绍说:“这是由一个金角支撑的,上面有一个大殿,四季的景色都有„„”我们乘电梯上去,在那里,果真不假,东面的桃花五彩斑斓,南面的石榴笑露出了牙,西面的菊花唱着笑着,北面的梅花发出暗香„„眼前怪异瀑布飞悬,它从高山上飞流但却向两边走,分成两半,真乃一大奇观;来到加拉加斯河河畔,水波浩渺,清澈见底,在河上还有许多小木房子,可以随风走„„
行走间,他们指着前面一大片绿色巨型蘑菇状的地方,哇啦哇啦地告诉我,这是他们的军事基地,专门用于维护宇宙的安宁。“你看——全城老百姓都和平而幸福地生活着„„”远处,依稀可见,一些绿衣人正自由劳作着,不时地飘来悦耳的歌声。
愈听愈耐听,我怀着强烈的好奇心,跟着他们沿着绿色小径向农田深处走去„„
【点评】
篇4:考场作文资料包:和谐
一、素材链接:
言语类
名人名言
1.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
2.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
3.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 ——雨果
4.幸福永远存在于人类不安的追求中,而不存在于和谐与稳定之中。——鲁迅
5.君子是和谐而不会盲目附和,小人只是盲目附和而不会和谐 ——西谚
6.友谊是一种和谐的平等。 --毕达哥拉斯
7.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 费孝通
8.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 黑格尔
9.美的真谛应该是和谐。这种和谐体现在人身上,就造就了人的美;表现在物上,就造就了物的美;融会在环境中,就 造就了环境的美。 ——冰心
11.看不见的和谐比看得见的和谐更美。 —— 赫拉克利特
12.对和谐之美的追求是人类的.本能。 ——马克思
13.天下为公,世界大同。 ——孙中山
14.美必须干干净净,清清白白,在形象上如此,在内心中更是如此。
——孟德斯鸠
15.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要对我们进行报复 。 ——马克思
16.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管子?牧民》 17。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论语?季氏第十六》
18.衣食之于人也,不可以一日违也,亲戚可以时大也。 ——《管子?侈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