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结构分析

关键词: 结构 能力 句子 分析

句子结构分析(精选十篇)

句子结构分析 篇1

以下是摘自2010年高考试卷阅读理解中的句子:

Now scientists believe that this peak could result in vast solar explosions that could throw billions of tons of charged matter towards the Earth, causing strong solar storms that could jam the telecommunications satellites and interact links sending five Olympic broadcast from London. (上海卷C篇)

理解这个句子, 需要明白第一个that后面是动词believe的宾语从句, 第二个和第三个that分别是explosions和solar storms的定语从句, 分词短语causing…作结果状语, 动词jam和interact为并列结构。理解这个句子, 一方面需要认识句中的单词, 理解其基本意义;另一方面需要具备一定的句子结构分析能力。否则, 句子理解就可能出现障碍。

可见, 仅仅停留在词汇量、阅读量、阅读策略和文化意识等层面还不足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具备一定的句子结构分析能力同样十分重要。

一、图式理论和外语阅读教学

关于外语阅读研究, 现代图式理论创始人之一的吕梅尔哈特[1]把图式解释为以等级层次形式存储于长时记忆中的一组“相互作用的知识结构”或“构成认识能力的建筑砌块”。这里的“知识结构”或“建筑砌块”当然包括母语句法、词汇和外语句法、词汇等语言知识。

运用图式理论指导外语阅读教学, 提倡把读者图式分为四种: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形式图式和策略图式。语言图式指读者所掌握的语言知识及运用语言的能力, 一定的语言水平是进行阅读的前提, 不识字或识字不多, 句法不清楚, 阅读就不可能。

因此, 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攻克阅读理解这一难关, 在平时的阅读训练中有意识地进行句子分析是一个重要手段。

二、句子分析能力培养策略

1. 讲授句子结构分析方法

Crain和Steedman[2]、Taraban和Mc Cleelland[3]提出的语言处理的互动模型 (interactive model of language processing) 认为, 句子的处理以自下而上的处理 (bottom-up processing) 开始, 读者的感觉器官首先发现和分析词汇, 然后到句子结构、辨认句子成分的语义关系, 直到产生句子的意义。另一个过程是自上而下处理 (top-down processing) , 指利用各种语言和非语言信息来加快、澄清自下而上出现的信息的处理。语义处理和句法处理是同时产生的, 这就是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互动。

这种语言理解系统意味着读到一个句子时读者会尽量地进行句法和语义处理, 既激活语言图式, 又激活内容图式, 因而在遇到结构较为复杂、意思较难理解的长句时, 结合语义分析句子结构是理解句子的有效策略。

培养学生的句子分析能力时, 可以以此理论指导英语教学, 讲授句子结构分析方法。一般来说, 分析步骤如下:

第一步, 确定句子的种类, 因为句子的种类决定句子的词序。陈述句的主语通常置于谓语之前, 疑问句总是以疑问词或助动词、情态动词置于句首, 祈使句通常省略主语, 感叹句总是以what或how置于前面。在确定句子的种类时, 一定要参考标点符号。

例1.They observed how 50 overweight children lost more weight when they cycled and skied cross-country than when they played sports. (2010年上海卷D篇)

分析:这是一个陈述句, 其中how连接一个宾语从句, 两个when连接的从句均是时间状语从句, 句中有一个more...than...结构。

第二步, 确定句子的类型, 分析句子是简单句、并列句还是复合句。先抓住主干, 然后分析枝节, 即先找出句子的主要成分谓语动词及其主语 (是及物动词时找出宾语) , 此时要区别非谓语动词短语, 然后结合关联词 (连词) 以及语义找出主句、从句, 或者并列句。

例2.Two thirds of customers say that environmental considerations inform their purchases to the same degree as they did a year ago, while more than a quarter say that they are now even better aware of the environmental effect on what they buy. (2010年福建卷C篇)

分析:while连接的是并列句, 意为“然而”。其前后分句的谓语动词都是say, say后面都是that连接的宾语从句。

例3.Looking back, I think what sentenced the part to oblivion (别遗忘) was the drought (旱灾) we had about four years ago. (2010年浙江卷D篇)

分析:这是一个复合句。think是主句的谓语动词, 后面是宾语从句, what sentenced the part to oblivion是主语从句, we had about four years ago是定语从句, looking back短语作时间状语。

第三步, 层层分析, 找出主句、从句或并列句后, 进而根据语义分析各自内部的结构, 找出各从句 (分句) 的动词和各种短语结构, 例如介词短语、动名词短语、分词短语、不定式短语等;同时看主句、从句是否还带有一个或多个从句, 并分析从句的种类。

例4.Next week in America, NASA is scheduled to launch a satellite for monitoring solar activity called the Solar Dynamics Observatory (SDO) , which will take images of the Sun that are 10 times clearer than the most advanced televisions available. (2010年上海卷C篇)

分析:NASA是全句的主语, is scheduled是谓语, 介词短语to launch a satellite和for monitoring solar activity均是目的状语, 过去分词短语called the Solar Dynamics O bservatory (SDO) 作后置定语修饰a satellite, which引导的是一个定语从句, 指代SDO, 该从句中又有一个that引导的定语从句修饰images, available作后置定语修饰televisions。

以上方法只是进行句子分析的基础, 教学中要指导学生经常运用, 灵活运用, 逐渐达到潜意识中瞬间完成的水平。英语中句子表达千变万化, 有一些特殊结构的句子需要注意, 例如:

(1) Only recently, when she began to write Growing Up Again, did she regret ignoring her morn, “I don't know how to use a computer”, she admits. (2010年湖南卷B篇) (倒装, 正常语序应是She regretted ignoring her morn...only recently, when she began to write Growing Up Again.)

(2) The general phenomenon, then, is that the small conversation techniques, like pacing and pausing, lead people to draw conclusions not about conversational style but about personality and abilities. (2010年北京卷C篇) (分隔, then和like pacing and pausing均是分隔结构)

2. 训练句子分析能力的策略

结合前人外语阅读研究的理论和实践, 就全面训练学生的句子分析能力, 笔者从以下方面进行了尝试 (以译林版《牛津高中英语》教材为例) 。

(1) 训练把握句子主干的能力。

(1) 划出主语及其谓语动词。

A survey conducted in 2002 by the Computer Security Institute, a private organization in the USA, showed that 90 per cent of the 503 biggest companies and government departments questioned had had their security systems broken into in the previous year;about 80 per cent of them had lost millions of dollars. (M10, page50, lines 26~30)

(2) 匹配主语及其谓语动词。

Rapid agricultural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plus huge population growth has meant that not only is the amount of water taken from the river rising, but the waste being put back into the river has been increasing. (M5, page38, lines2~5)

a.developmenti.has been increasing

b.the amountii.has meant

c.the wasteiii.is rising

本部分的训练目的是培养学生结合语义把握句子主语及其谓语动词的能力, 把握了主干便抓住了句子的核心意义, 对于理解整个句子具有重要作用。答案: (1) 主句主语是a survey, 谓语动词是showed;从句中第一个分句的主语是companies and government departments, 谓语动词是had had, 第二个分句的主语是80 per cent of them, 谓语动词是had lost。 (2) a, ii;b, iii;c, i。

(2) 训练把握从句与主句关系的能力。

(1) 读句子, 回答问题。

For a period of about 300 years (from 650 to323 BC) , the Greek civilization made advances in various fields that have influenced the world for more than 2500 years already, and will continue to do so. (M9, page18, lines 12~16)

that引导的从句是什么从句, 修饰哪个词 (组) ?will continue的主语是什么?

(2) 在空白处填上合适的连接词。

One of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the Internet, Vinton Cerf, would no doubt agree____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is key to dealing with cybercrimes, ____he has said____ the problem of cybercrime is so huge____ it requires the United Nations to form a special agency to act as an international referee or steward. (M10, page51, lines56~59)

复合句是句子理解的难点, 能否抓住关系词、连接词及其功能直接关系到句子理解的成败, 本部分旨在培养学生辨别分析主句和定语从句、名词性从句和状语从句的能力。答案: (1) 定语从句, 修饰the Greek civilization;the Greek civilization。 (2) that, as, that, that。

(3) 训练分析非谓语动词短语的能力。

读句子, 回答问题。

The 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rganization (WIPO) defines intellectual property as ideas, which include inventions, writing, artwork, symbols and designs used in business. (M10, page62, lines2~4)

used in business修饰的是哪个词 (组) ?

非谓语动词短语难以理解主要是因为其功能复杂, 位置灵活, 理解的关键是结合语义分析其功能, 如果作状语, 要找出其逻辑主语和谓语动词, 如果作定语, 要找出其所修饰的中心词, 等等。答案:symbols and designs。

(4) 训练拆分句子的能力。

把下面的句子按意群划分开。

The Western or Roman alphabet/is a Greek invention, /as is the marathon, /which is a long distance race/named for a Greek messenger/who ran/from Marathon to Athens/to report a victory/at the battle of Marathon/in 490 BC. (M9, page18, lines6~11)

划分意群是理解句子的基础, 因为句子是由一个个意群组成的, 理解了意群, 就具备了理解句子的前提。答案已在句中标出。

(5) 训练掌握短语结构的能力。

在横线处填上适当的介词。

Canada has vast areas of wilderness, from the Arctic north, where average winter temperatures are usually minus 20 degrees centigrade, _______the8892-kilometre-long border with the USA in the south, which is said to be the longest border in the world not defended by an army or the police. (M9, page2, lines2~6)

有时由于句子比较长, 一些短语结构不易被发现, 从而影响对句子的理解。因此, 分析句子时需要结合语义灵活把握短语结构, 例如not...but..., so...that..., 等等。答案:to, 和前面的from构成“从……到……”短语。

(6) 训练掌握特殊结构的能力。

选词填空。

It was while at the new York School of Art____he experimented with different materials such as cloth and plastic in his paintings. (M8, page43, lines27~31)

A.which B.that C.when D.where

英语中句子千变万化, 除了掌握基本的句法知识, 还要注意一些特殊的结构, 例如强调句、倒装句、省略句等, 教学中应该广泛训练学生这方面的分析能力, 拓宽思路, 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答案:B。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中, 应该以阅读方法为主, 在适当时候引入句法知识, 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课内外阅读, 使他们逐渐达到瞬间自动化运用的水平。尤其在初级阶段的阅读教学中, 句子结构分析能力的培养非常必要。

参考文献

[1]Rumelhart D, Ortony A.The representation of knowledge in memory[M].Hillsdale, NJ: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Schooling and the Acquisition of Knowl-edge, 1977:193-197.

[2]Crain S, Steedman M.On not being led up the garden path:The use of context by the psychological syntax processor[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Natural Language Parsing:Psychological, Computational and Theoretical Perspectives, 1985:320-358.

经典英语句子结构分析 篇2

[参考译文] 如果其信息只被局限于告知一一就广告而言,如果这不是完全不可能达到的,也是非常难做的,因为即便是一个诸如衬衫的颜色的选择这样的细节都会具有微妙的说服意味,那么广告就会如此地乏味以至于没有人会关注它。

The workers who gets a promotion, the student whose grades improve, the foreigner who learns a new language-all these are examples of people who have measurable results to show for there efforts.

[参考译文] 得到了升迁的工人们,成绩进步的学生学会了一门新语言的外国人一 一这些都是那些有可衡量的结果宋显示其努力的人们的例证。

As families move away from their stable community, their friends of many years, their extended family relationships, the informal flow of information is cut off, and with it the confidence that information will be available when needed and will be trustworthy and reliable.

[参考译文] 随着家庭离开他们原来稳定的社区,离开他们多年的朋友和扩展的家庭关系,非正式的信息流动被切断了,随之而去的是对在需要时能获得可*和值得信赖的信息的信心

The individual now has more information available than any generation, and the task of finding that one piece of information relevant to his or her specific problem is complicated, time--consuming, and sometimes even overwhelming.

[参考译文] 现在每个人能够得到的信息比任何时代的人都多,而找到与他/她的特定问题相关的那一点信息的任务不仅复杂、耗时,有时甚至令人难以招。

Expertise can be shared world wide through teleconferencing, and problems in dispute can be settled without the participants leaving their homes and/or jobs to travel to a distant conference site.

[参考译文] 通过远程会议,专家知识可以在全世界范围内被分享,而争论的问题能够得到解决,同时相关人员也不必离开他们的家庭或工作跑到一个遥远的开会地点。

The current passion for making children compete against their classmates or against the clock produces a two-layer system, in which competitive A-types seem in some way better than their B type fellows.

[参考译文] 现在这种让孩子们和其同学或时间竞争的热情导致了一个双层结构,在这个结构里面善于竞争的A类好像在某个方面要比他们B类的同辈更胜一筹。

= While talking to you, your could-be employer is deciding whether your education, your experience, and other qualifications will pay him to employ you and your “wares” and abilities must be displayed in an orderly and reasonably connected manner.

[参考译文] 在跟你谈话的时候,可能成为你的雇主的人就一直在衡量你的教育、经 验和其他资格是不是值得他雇用你,而你的“商品”和能力一定要以一种有条不紊而且合情合理的相互关联的方式被展示出来。

The Corporation will survive as a publicly funded broadcasting organization, at least for the time being, but its role, its size and its programs are now the subject of a nation wide debate in Britain.

[参考译文] 英国广播公司将作为一个公共基金支持的广播组织存在下来,至少目前会这样,但是它的角色、它的规模和它的节目现在在英国成了全国上下的讨论话题。

The debate was launched by the Government, which invited anyone with an opinion of the BBC--including ordinary listeners and viewer to say what was good or bad about the Corporation, and even whether they thought it was worth keeping.

[参考译文] 这场辩论是由政府发动的,政府请任何一个对英国广播公司有意见的人一包括普通的听众和观众一来说说这个公司好在哪里或坏在哪里,甚至要说说他们是否认为这个公司值得被保留下来。

The change met the technical requirements of the new age by engaging a large profess signal element and prevented the decline in efficiency that so commonly spoiled the fortunes of family firms in the second and third generation after the energetic founders.

英汉诗歌句子结构比较分析 篇3

关键词:英汉诗歌;句子结构;比较分析

前言: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背景下,英语语言学习在当下我国高校教育中的作用越显突出,如何加强英语教学工作,提升学生英语素养,是各个高校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议题。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互文性”这一学习理念对于提升英语能力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互文性,注重对比学习,就拿英汉诗歌句子结构比较分析来说,通过对比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发现汉语语句与英语语句结构上的差异,对我们弄清楚英语语意来说,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以此来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因此加强对英汉诗歌句子结构对比的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一、英汉诗歌句子建构原则及其拓展模式

(一)句子建构原则

英语诗歌句子建构时,主要坚持两个原则,一是主语统御;二是个体优先。所谓主语统御,主要是指英语诗歌句子在建构过程中,往往会受到主语的制约,与汉语诗歌句子相比来看,英语具有主语显著等特点,其中谓语要受到主语人称及数量的影响,且英语诗歌句子的成分排列顺序也将随之发生发生变化。通常来讲,是主体+行为过程+客体+标记+环境模式。而个体优先,是基于语义角度,补充或者说明主体优先原则,一般遵循从小到大、由特殊到一般的顺序发展,且在诗歌句子结构当中,具有特定性的事物常常与主语之间的关系较为密切,对此应享有优先权。常见的个体优先原则表现为状语相连、多项并列修辞等。如Seeat the mirror in the High Hall Aged men bewailing whlite loeks(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中的多项并列修饰语中,修饰语排列并非优先靠近主语,而是靠近其修饰的词语,因此修饰词从属于该名词的中心词。

受到自然时序的影响,汉语诗歌并非像英语诗歌那样,在句子结构上具备严格的规则、次序,而是按照需求构建句式。简而言之,汉语诗歌的句子建构更多的是在强调意念方面,且很多诗歌的句子并未存在主语,但是意义却十分明确。如“Twas there west stopped to say Goodbye!And on the white said alone dropped down.”(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该句子当中并没有突出主语,但并不影响其含义的表达。而在英语句子结构中,需要具备主谓一致、时态及与语态因素。

(二)拓展模式

汉语诗歌基本句式可以进行延伸,形成汉语句首开放性与句尾封闭性拓展模式,而英语诗歌句子却恰恰相反,在句子结构构建过程中,仅能够进行顺线性延伸,因为其拓展模式是句首封闭与句尾开放性。如就句首开放来看,汉语中可以表达为“开心”、“很开心”等;而针对句尾开放性而言,可以为“she is playing”、“she is playing football”。正因如此,句首开放性,即便没有主语也能够构成一个完整的句子。英语句首封闭主要原因在于句子建构在主谓主轴上,主语具有较强的功能性,其与谓语应与其保持一致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句子由句首向句子外延伸。

二、互文性理念概述及该理念下的英汉诗歌句子结构对比

(一)互文性理念概述

克里斯蒂娃是首个提出“互文性”这一术语的人,且对该术语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具体的阐述。好比巴赫金所说“每句话都是对特定先前话语的回应”,简而言之,任何一个文本不仅包含作者个人的“声音”,还存在其他人的“声音”,且这种“声音”具有多样性、广泛性。克里斯蒂娃对互文性如此解释:“互文引语并非纯洁、且直接的,而是被改变、被曲解的,以此来适应言说主体价值体系而经过编辑”。这句话充分证明了互文引语具有明显的意识形态倾向。世界上每种文本的意义远远超过其自身,与社会活动、意义及文本相互作用并存在这个世界上。可见,互文性已然成为形成、表达具体含义的重要载体,也是每个文本具有的共通性。

通常情况下,互文文本并非简单的植入到某一语篇当中,更多是结合语篇内部逻辑关系等对文本进行重构,促使文本材料能够与整个语篇相协调。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语篇是多种“声音”相互作用的结果,并非独立存在;相反,其也是语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复杂社会及政治话语的具体表现形式。

互文作为一种语篇中的基本特点,是语篇中不同的利益关系及意识形态的真实反映。因此互文现象在语篇构建过程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虽然其引述原意,但是其在不同的语言环境当中,仍然能够表达出其他方面的含义,而选择不同互文,能够达到不同的表达目标。

(二)修辞手法方面

互文性理念主要强调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别和相同之处。具体来说,汉语诗歌在创作过程中更加强调意象,并采取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兴,作为一种重要的手法,其在语言中能够连接主体与客体,就比来说,能够体现出由人到自然的过程;而就行而言,则是由自然到人的过程。孟郊的《游子吟》中“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采取的比兴手法,该句子的含义是“儿女好比小草一般,母爱向阳光,儿女怎能不报答深厚的母爱呢”,而这两个句子完成了由“人到自然,再到人”的过程。

而在英语诗歌当中,比兴句子结构对应的是隐喻,如托马斯·纳什在《spring》中描绘了一幅春天的景色。在诗中,诗人将美丽的春天比喻成为欢乐之王等。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基于互文性理念下,英语与汉语诗歌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同之处,在翻译和学习英汉诗歌过程中,学习者可以利用句子结构中的修辞手法,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和研究诗歌句子,从中感受作者对于人、事物等客观事物情感的表达。

(三)句子结构在语言结构方面

互文性理念不仅仅关注语言的相同之处,且重视语言之间的差别性。虽然英语与汉语同属于语言,但是分属于不同的语系,就两种语言的根源性来看,前者属于印欧语系,后者属于汉藏语系。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本质方面,二者的确存在相同点。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句型方面。王力先生曾说过“就句子结构来说,英语是法治的,而汉语是人治的”,充分说明了英语在诗歌中的应用,会受到形式因素的限制,需要严格按照语法要求,且句子结构较为严谨。而汉语属于语义型语言,以达到意义为主促使句子结构更为灵活,且结构相对松散。从根本上来说,英语的基本句型结构主要是主谓结构,其中主语在祈使句等句子当中不可以省略,其他成分可以适当忽略,并结合具体含义,根据语法而定。英语诗歌基本句型主要分为“主谓”、“主谓宾”等结构。英语语法明确规定,一个简单的句子中出现一个谓语动词,其他动词也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

第二,疑问句方面。英汉诗歌中涉及到的句子结构在疑问句中表现的差异性如下。一般疑问句子在汉语中成为非疑问句,是对句子的主体提出的疑问,主要是表达作者的情感,如“何人不起故园情?”等。而英语中的特殊疑问句,特指疑问句,是对句子中的具体内容提出的疑问,与汉语中的“何”等词语相呼应,对应英语中的“whose、how”等词语。可见,二者之间存在相同之处,但是也存在一定差别。如英语中的疑问句式,疑问代词位置相对固定,位于句首,而当对句子的主语进行提问时,其语序及陈述句语序也相同。无论是学习英文诗歌、还是学习汉语诗歌,学习者应全面、系统的了解两种句子结构之间的差别,为深入学习提供帮助和支持。

(四)句子结构在思维方式方面的对比

由于英语并非我国母语,在学习过程中,缺少语言环境,长此以往,极易形成“中式英语”思维定势。在此问题的影响下,将会导致英语表达不够地道,与英语诗歌原本所要表述的意义相悖。此时我们要明确语言与思维之间存在紧密联系,思维是语言的灵魂,英汉诗歌句子结构的差别关键在于思维方式的不同,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逻辑连词。就语言学来说,英汉语言之间的重点差别主要是形合与意合之间的区别,英语是形合语言,而汉语则是意合语言。而形合,则是指利用不同的语言表现形式,实现词语与句子的整合。所谓意合,主要是指忽略语言形式,主要利用词语及句子的含义将二者整合到一起,完成作者情感的表达。因此英语诗歌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需要借助逻辑连词表现。英语中的连接词可以表现为多种逻辑关系,如并列、因果等,以此来提高文章的整体性。但是在汉语诗歌当中,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需要联系整篇文章的语境,不需要连接词。

第二,主语与主题之间的对比。在英语诗歌当中,句子基本结构——主谓结构,其中的主语通常表现的是句子的主题。英语句子的主语或为人、或为物,语法要求主语的词性必须是名词或者其短语。而在汉语诗歌当中,主要是由主题说明两部分构成,且主语的词性呈现多元化特点,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不但如此,在汉语句子的主语中,主语也并非一定是整个句子的主题,当句子表意明确时,主语可以省略。因此在此基础上,句子的主体将不再是主语,如若忽视这一重点,极易产生中式英语现象,与英语句子结构的严谨性背道而驰。

汉语句子结构的形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受到阴阳对立传统理念的影响,语言文字也形成了对立形式。《诗经》作为我国最早的文学经典,主要记录了自西周到春秋之间五百年间的文学创作,其中诗篇普遍是四字一顿、八字一顿,前四个字为话题,后四个自为说明,如“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而汉朝诗歌也同样继承了这一传统,如曹操的“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随着社会的变迁,文学等领域也随之发生变化,诗歌发展到唐朝时期,已经发展为五言,如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等,随后出现了七言、十四言等诗歌

第三,主动与被动语态之间的对比。在英汉诗歌句子对比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二者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别,即英语中的被动句式应用较多,而汉语中则常常应用主动句式,这一差别主要是由于英汉思维方式不同所致。

三、英汉诗歌句子翻译策略分析

学习英语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习者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而翻译能力作为学习者必备能力之一,在阅读英汉诗歌过程中,只要掌握句子结构翻译技巧,才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国内外文化之间的差别,从而丰富自身文化底蕴。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英语翻译为汉语

就句子结构来说,英译汉,主要是将英语句子的三分变为汉语的二分,很多英语句子翻译为汉语时,总是存在不通顺的问题,究其根本主要是原文句子结构直译为三分造成。如若将其改为二分,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如句子为主谓宾结构,直接翻译,极易造成不通顺问题,可以将其改为主谓结构;且直接翻译,句子较长,读起来并不顺口,可以改成二分,将句子整个结构缩短,以此来提高句子翻译水平。

(二)汉语翻译为英语

将汉语翻译为英语,主要是将汉语二分句子的完整意义转变为三分句子的完成结构,其重点在于在英语句子当中找到关键动词作为谓语动词,以此来完善整个句子的结构,增强句子结构紧凑度。

(三)从多个角度入手

针对中英诗歌句子结构的学习,还需要从其他角度入手,如很多语言现象是无法发现互相对应关系的,英语中的名词性从句、同位语从句等,且汉语中的把字句等句型在英语中不存在对应关系,在学习和翻译过程中,要加强对该方面的学习和了解,为日后更好地应用语言奠定坚实的基础。英汉诗歌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加强对互文性理念的学习和研究,充分利用该理念,帮助我们进一步掌握英文诗歌与汉语诗歌之间的差异性和相似之处,真正深入到诗歌内涵之中,感受其中诗歌真正的魅力所在。语言作为一种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在学习中,我们要善于发现和探索,只有真正领悟语言中的句子结构等,才能够实现对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四、结语

根据上文所述,句子结构作为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汉语诗歌、还是英文诗歌,掌握句子结构在了解诗歌情感主题等方面占据至关重要的位置。因此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应加强对英汉诗歌中句子结构的对比分析,找到二者之间的差别及相同之处。与此同时,受到东西方人思维模式影响,导致诗歌中的句子结构也有所差别,所以在翻译过程中,应合理把握思维方式在句子结构方面的具体表现,在大量实践中努力寻找和总结英汉互译当中的规律。

【参考文献】

[1]李允.英汉诗歌常用音韵修辞手段对比探析[J].毕节学院学报,2011(11):19-23

[5]贾淑华,张琦.从“形合”与“意合”角度阐释英汉句子结构常式的不同[J].中国商界(下半月),2008(09):252

[3]吴明媚.英汉主语谓语结构和主题说明结构的比较[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8(01):45-47

[4]丁志斌.英汉语序的类型学特征[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4(01):20-23

[5]杨怡华.句子结构视域下英语定语从句汉译方法[J].海外英语,2014(12):152-153

[6]庄冰冰.主述位推进理论在诗歌翻译中的应用[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5):39-41

[7]孙秀丽,刘冬利.英汉诗歌的互文性阅读[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4):65-66.

[8]丁志斌.英汉语言声韵类型比较[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3(01):11-13+17

[9]严洁.英汉句构的时空性特质差异的对比研究[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3(02):137-140

句子结构分析 篇4

句法学是语言学的核心分支之一, 它属于语法学的一部分。“它研究的是语言的句子结构, 研究词是如何被组成句子和支配句子构成的科学, 尤其是语言的不同成分组成句子的规则或句子结构成分之间的关系” (胡壮麟, 2007) 。对于句法学的研究, 从1957年的《句法结构》 (乔姆斯基, 1957) 开始, 语言学家们对于句法学的研究就一直没有停止。作为语言学的分支, 也是语法学的一部分, 句法学和语法学研究内容并不一样, 句法学规则解释了句子的语法性和词序。

本论文主要针对句法学的主要研究目标的问题进行讨论。论文将从语法结构与成分方面着手, 通过直接成分分析法 (IC) 和树形图进行分析, 讨论句法学研究目标是否只是线性的研究词序问题, 还是其中包含了更多层级结构的研究;另外, 对于句子中各个成分之间的关系也会有所讨论, 同样也用以讨论句法学研究目标的问题, 两个方面角度有所不同。

1、语法结构

1.1 句子的线性结构

要讨论句法学的研究目标, 就要从它的研究对象着手。“句法学”——顾名思义就是句子结构和组成就是最主要的研究问题了。

传统的句法学研究者认为, 句子就只是由各个独立的词组成的一个线性的结构 (the linear structure of sentence) 。句子的线性词序要怎么解释呢, 简单地说, 就是当我们写出或说出一个句子, 该句中的词语都是按照顺序一个接一个地出现的;而对于听着或读者来说, 他们也是一个接一个地有顺序地听到这些词语的。那么这时, 句子中的词语的这种有顺序的排列就表明了句子的线性结构。在这里我们可以用一个英语句子为例:

例1:The girl likes the boy.

笔者要写出这个句子, 要按照顺序依次将三个要素——subject, verb还有object写出来, 对于读者这个顺序也一样。这就表明了该句子的线性结构。

1.2 句子的层析结构

然而对于句子的结构却不仅仅就浮于这样一个简单的线性词序上, 结构语言学家提出了另一种更复杂的结构, 那就是句子的层次结构 (The hierarchical structure of sentence) 。结构学家们认为, 所谓层次结构就是句子由有层次性的结构组成。也就是说, 一个句子可以被进一步的分成更小的成分从而进行分析。那么同样, 那些不同层次的小成分也可以被结合起来, 以形成更大的单位。同样以上面的例1作为例子, 用括号法分析这个句子之后, 该例句可以表示如下:

(The girl) (likes the boy)

句子本身为 (A) , the girl为 (B) , likes him则为 (C) , 各为一个成分。小的成分可以和其他成分结合组成更大的单位。如例1中的成分B (the girl) 和C (likes him) , 可以结合起来组成一个更高一级的成分A (也就是例句1这个句子) , 此时的B和C就是A的直接成分 (immediate constituents) 。

2、语法结构与成分分析

通过对句子的结构分析, 我们可以得出, 在句法学研究中, 只是将分析词序的相似于不同时不够的, 因为句子实际上都是有层次机构的, “单从组成句子的单词表面上的线性排列来分析是远远不够的, 这样的线性排列并不意味着句子仅仅是线性结构的” (何兆熊, 1999) 。

2.1 Immediate Constituents直接成分分析法

直接成分分析是由美国语言学家布龙菲尔德 (布龙菲尔德, 1933) 提出的。“在句子结构分析中, 成分 (Constituents) 用来指任何语言单位, 而单位有事更大的语言单位的一部分。若干成分共同组成一个结构。” (胡壮麟, 2007) 结构语言学家认为句子是由有着层次结构的成分组成的, 那么也就是说, 一个句子可以被分解为更低一层的成分来进行分析。要将句子分解成为更小的单位就要用到一种分解语法结构的分析法——直接成分分析法 (Immediate Constituents) , 简称为IC分析。直接成分分析是句法的基础, 也是本族人创造和理解较长句子的手段之一。 (罗宾斯, 申小龙, 2008) 这种分析方法正表明了句子中词语或词组的层次关系, 同时也表明了其顺序性的关系。“这种纯粹的割裂只是简单得把一个句子分解成相应的成分, 而这种分解并不确定这些成分到底是什么。通过第一次分解所得到的成分就是所谓的‘直接成分’ (immediate constituents) , 而通过最后的分解所得到的成分就是‘最终成分’ (ultimate constituents) ” (王永祥, 2007)

例2:She called yesterday.

例句2可以被分割成:“She|called yesterday”, 通过第一次分割 (|) , 得两个“直接成分”, 也就是“she”和“called yesterday”。而在第二次分割之后, 这个句子被分解为三个“最终成分”, 分别是:“she”, “called”和“yesterday”。

2.2 树形图

直接成分分析法 (IC分析) “在具体操作时, 为了方便起见, 我们一般只是切到词为止” (何兆熊, 2007) 在进行直接成分分析时, 句子的层次结构可以用树形图 (Tree diagram) 来很好地表现;除此之外, 句子的层次结构还可以用括号法来标示。本文中将主要用树形图对句子进行直接成分分析。当树形图被用来表明一个语法单位的成分结构式, 应该使用句法范畴来给各个节点标注, 下面列出一些最常用的标记。

语类短语类

N=名词NP=名词短语

A=形容词AP=形容词短语

V=动词VP=动词短语

P=介词PP=介词短语

Det=限定词S=句子或小句

Adv=副词

Conj=连词 (胡壮麟, 2007)

以例句1 The girl likes the boy为例, 用树形图来表示如下:

3、句法关系

句法关系可以分成三类, 分别是位置关系, 替代关系和同现关系。这三类关系也同时涵盖了横组合关系 (Syntagmatic Relations) 与纵聚合关系 (Paradigmatic Relations) 。

3.1 位置关系

位置关系 (即词序) 就是指句子中词的排列顺序。在任何一门语言中, 词语都要按照语言的常规要求按照一定的顺序来组成句子, 这样才能避免不合语法或者没有意义的句子的出现。例句3中的 (b) 和 (c) 都是不符合语法或没有意义的句子:

例3: (a) 我把苹果吃了。

(b) 我苹果吃了把。

(c) 苹果把我吃了。

另外, 词序同时还会受到语义影响。下面的例句4中, 两个句子 (a) 和 (b) 都是符合语法, 并且有意义的句子, 但是由于词序不同, 意义完全不同:

例4: (a) 小张跟我道歉了。

(b) 我跟小张道歉了。

这种位置关系也称为水平关系 (horizontal relations) , 线性关系 (linear dimension) 或链条关系 (chain relations) 。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对词的横组合和纵聚合的关系做出了区分;前者是一种构成线性序列的语言成分之间的“横”关系, 主要是词的搭配同现关系, 比如“猫”和“狗”的关系, 再或者就像下面这个例句4中的天气和另一个句子中的其他成分的关系:

例5:天气很好, 我们要去野餐。

3.2 替代关系

替代关系在这里有两层意义, 第一, “替代关系在相同结构的句子中, 语法上可以互相替代的词类或语词的集合。” (胡壮麟, 2007)

第二层是指“它还可以指由多个词组成的词组, 语法上替代特定集合中的单个词语。” (胡壮麟, 2007)

例6

通过这两个例子 (a) 和 (b) , 替代关系的两层意义被清晰地呈现。所谓的替代关系, 也就是纵聚合关系 (paradigmatic relations) 或者可以成为纵向关系, 或者是选择关系。纵聚合关系是叶列姆斯列夫所提出的概念, 它是指可以在一个结构中占据某个相同位置的垂直关系, 也就是前面所说的同一语法范畴的相互替代关系

3.3 同现关系

上面提到的位置关系与替代关系分别是横组合关系与纵聚合关系的一部分, 连同同现关系一起, 它们三者才全面的涵盖了横组合和纵聚合关系。也就是说, 同现关系即属于横组合关系, 也属于纵聚合关系。它是“指小句中不同集合的词语允许或要求和另一集合或类别中的词语一起组成句子或句子的某一特定部分。” (胡壮麟, 2007)

例7

4、结论

通过两个不同角度——句子语法结构与成分角度与句子中各个成分之间的关系角度入手进行分析, 同时还运用了直接成分分析法和树形图等分析方法, 两个不同的分析角度最后得出的结论则是一致的, 即句法学研究目标不仅仅只是线性的研究词序相似或不同的问题, 而且还包含了更多层次结构的研究;句子的语法结构与其成分的特征要求了句法学研究的层次性, 同样句法关系的多样性和纵聚合关系的存在注定线性的词序研究也只是句法学研究的一部分而已。

摘要:作为语法学一部分的句法学在语言学研究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运用直接成分分析法和树形图等研究方法, 对句法学的主要研究目标进行分析, 通过不同角度——语法结构与成分还有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分别着手进行研究, 最后得出结论, 句法学的研究目标有层次结构, 而不仅仅是简单的线性结构研究。

关键词:句法学,直接成分分析,成分关系

参考文献

[1]胡壮麟 (2007) ..Linguistics:A Course Book (《语言学教程》)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Chomsky, N. (1957) .Syntactic Structures.The Hague/Paris:Mouton

[3]何兆熊, 梅德明 (1999) 可.Modern Linguistics (《现代语言学》)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4]Bloomfield, L. (1933) .Language.New York:Henry Holt.

[5]罗宾斯, R.H.和申小龙译 (2008) .General Linguistics (《普通语言学概论》)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6]王永祥, (2007) .Linguistics:An Introduction, (《英语语言学概论》)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7]Tellerman, M. (2011) .Understanding syntax.The UK:CH AntonyPowe.

[8]Radford, A. (2009) .Analysing English Sentence A MinimalistApproach,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9]戴炜栋, 何兆熊 (2002) .A New Concise Course on Linguistics forStudents of English (《新编简明英语语言学教程》)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句子结构分析 篇5

1、简单句简单句,即只有一个主谓结构的句子。除了特殊情况,英语句子中都有主语、谓语(或表语),有时候还有宾语;而且除了倒装句等特殊句型,一般情况下,主语、谓语、宾语的先后顺序是固定的,不可能宾语跑到谓语前面,或者谓语跑到主语前面。目前很多语法书都把英语的简单句归纳为五种基本句型。实际上,英语简单句还可以简化为三种形式:主语 + 谓语(及物动词)+ 宾语;I hate grammar.主语 + 谓语(不及物动词);Grammar sucks.主语 + 系动词 + 表语 Grammar is hell.所以,我们在阅读句子的时候,不管句子有多长,不管是并列句还是复合句,都必须首先分清各句中的主语、谓语(或表语),有的句子中还包括宾语。因为主语、谓语、宾语中英语句子的主干,抓住了句子的主干,句子的基本意思就清楚了。

2、并列句并列句就是两个或以上的简单句,由表示并列关系的连词或标点符号连接而成。常见的连词:and, not only...but also, neither...nor...or, either...or...otherwise,but, yet, while, so, for等。阅读中遇到并列关系的句子,一般情况下是以连词为界限,将句子分成前、后几个部分,并分别来分析,各句的意思一般可以单独理解,最后将各句合并即可。I hate grammar, / while he loves it.(以while为界,可分为前后两个小句子)

句子结构分析 篇6

关键词:高职专业英语句子结构分析重要性

高职英语教学的“边缘化”现象使得高职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薄弱,加之专业英语句子结构性强,逻辑严密,长句复杂句多,致使高职专业英语教学处于尴尬境地——学生学不懂、不愿学,教师不知如何教、教不好,在这种情况下很难实现高职专业英语课程预期的开设目的。

一、高职专业英语教学方法现状

笔者在四年的高职电专业英语教学中发现,学生即使面对没有生单词的长句或一般复杂句,也会因为对句子结构的理解不清而产生与源语言所表达的意思相去甚远的翻译,如:Sensor that measure very small changes must have high sensitivity .正确的翻译:测量细微变化的传感器必须具有极高的灵敏度。这个句子看似简单实,实则是一个主语(sensor )含有定语从句(that measure very small changes)修饰的复杂句,谓语为“must have”,“high sensitivity ”充当宾语。在课堂实践翻译中,大多数学生因为不看句子结构,用汉语习惯性思维而产生五花八门的错误译文。

上述情况说明翻译的第一步是要理解句子的结构,而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我们将语法教学与其所在的语篇分离开来,致使学生理解分离出来的语法,但在阅读翻译中却不能学以致用,完全不按英语句子结构,而用汉语的思维进行直线式翻译。在目前的高职专业英语教学中,由于课时有限,教师一般采用传统的翻译法,教师带领学生逐句翻译课文,老师说学生听,对于难以理解的长句、复杂句,教师一般都是让学生把译文记下来,考試备用,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在仅仅一学期的专业英语学习之后,能力方面几乎没有任何提高,很难实现高职专业英语的教学目标,即:学生能够借助词典读懂一般的本专业产品、机器说明书或专业文献。

二、句子结构分析法的应用

1.专业英语的句法特点

专业英语在句法方面与基础英语相比比较单一,主要是名词化结构多,被动语句多,长句多,后置定语多。在结构分析法教学之初,有必要先让学生了解这些特点,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在教学中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对文章进行翻译,把长句复杂句和学生在结构方面翻译有问题的句子拿出来,对其结构单独进行分析,通过这种方法反复实践练习,让学生掌握结构分析的方法。需要说明的是,为让学生真正理解句子、掌握分析句子结构的能力,在课堂翻译时,教师在一般情况下必须要求学生按结构翻译,而非意译。

2.句子结构分析法

对句子进行分析前,首先要让学生找出句子的谓语动词,因为动词简洁、具体、容易识别,且英语中一个句子只有一个谓语动词,在出现多个谓语动词时,要让学生学会区分主句的谓语与从句的谓语(从句一般带有引导词)。找出主句谓语后,就可以很容易的找出句子的主语,表语或宾语。找出了句子的骨架,其他的修饰成分按其位置逐一填充即可。如:

(1) Energy is initially delivered to a building (or generated within) in the electrical form because of the ease with which the electrical energy can be transmitted throughout the building to the exact point where the energy is ultimately required.该句中动词有is delivered to; generated within; can be transmitted三个,其中can be transmitted的主语the electrical energy前有with which引导,所以它是with which引导的定语从句的谓语,修饰名词the ease;delivered和generated 并列与is组成了主句的谓语,主句的主语为energy,宾语为building.because of 后跟名词化结构做原因状语。故此句按结构翻译为:由于在整个建筑物中电能可以很容易的被准确输送到最终需要的任何位置,所以最初能源要以电的形式输送到建筑物中(或在建筑物中产生)。

(2)A transducer is a device which converts the quantity being measured into an optical, mechanical, or more commonly-electrical signal.该句谓语动词有is;converts;(动词being measured是非谓语动词不能充当谓语,它跟在名词 the quantity后,作后置定语 )converts前面没有主语只有引导词which ,说明它是which 引导的定语从句的谓语,修饰名词a device。因此主句的谓语为is,主语A transducer,a device充当主句的表语。此句按结构翻译为:传感器是一个能将被测量转换成光的、机械的或更常见的电信号的装置。

(3)the diagram of Fig.1.1 illustrates the essential parts of an electric circuit, which consists , in its simplest form ,of an energy source and interconnected energy dissipation or conversion device, known as the load.分析前现将插入语in its simplest form拿出来。此句谓语动词有illustrates;consists of,(interconnected,known as为过去分词,分别作前置和后置定语)很显然consists of为which 引导的非限定性定语从句的谓语;因此illustrates为主句谓语,主语中心词为the diagram,宾语parts。此句按结构翻译为:图1.1说明一个电路的最基本部件,它最简单的形式是由电源和与之相连的能量消耗或转换装置即负载构成。

(4)Distribution substations change the medium voltage to low voltage by means of step-down transformers, which may have automatic tap-changing capabilities to regulate the low voltage.该句的动词有change;may have,(to regulate为动词不定式不能做谓语)may have 前无主语,只有引导词which ,因此为which引导的非限定性定语从句的谓语,修饰step-down transformers。所以change为主句谓语。该句按结构译为:变电所通过降压变压器把中压变成低压,降压变压器有自动可变抽头的性能,从而调节低压值。

在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结构分析在专业英语教学中非常重要, 它是理解原文和翻译的基础与前提。专业英语结构性非常强,且结构比较单一,有严格的结构规律可循,通过分析句子结构,才能使句子语义清晰。

三、结语

综上所述,要想在有限的时间提高高职学生专业英语的阅读能力,使其能够掌握专业英语的学习方法,从而在今后的工作或学习中能够借助词典读懂一般的专业性英语文献,教师在教学中应不断地向学生阐明掌握句子结构的重要性, 并通过反复实践练习,培养学生掌握句子结构的意识和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剑.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英语[M].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

[2]温丹丽.电专业英语阅读教程[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3]党争胜.结构分析翻译法初探浅论英语长句的汉译.外语教学,2006.

英语句子基本结构的认识 篇7

一、 英语单词的词性和成分

很多学生在学习英语的时候特别要强调背单词对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但是在背单词的时候经常会忽略了单词的词性,只是机械的去记忆单词意思,正是因为这样,许多学生在写英文句子的时候用错词性。所以,首先必须认识词性和句子成分,句子结构是由多个句子成分构成的,不同成分也可以由不同词性的词来担当。单词的词性有以下几种: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数词等。

1.作主语的有:名词(如pear),代词(如you)。这两种是最简单的主语。但是我们要让句子变得丰富一点我们还可以用动词不定式,动名词,短语或句子来作主语。

如: You are clever boy.(代词you作主语)

2.作谓语的有:实意动词或动词词组构成。

如:We come.(实意动词come“来”作谓语)

I am good at dancing.在这个句子当中谓语的部分由动词短语be good at来担当。

3.作宾语的有:和作主语的词性一样,名词,代词,动词不定式,动名词,短语或句子来作宾语,唯一需要注意的是当宾语是代词的时候要用宾格。

如:I like her.(我喜欢她),“她”在句中作宾语,要用代词宾格her。

4.作表语的有:形容词和副词。表示位置的副词,状态或特征的副词(above,across,inside,upstairs);有动作意义的副词(up,down,on,in,off,out)。

二、英语句子基本结构

1.主谓结构: 如:She runs quickly.They speak loudly.

2.主谓宾结构:如:The girl speaks chinese.Mr.Lee writes aterm paper.

3.主系表结构:如:Her mother is a teacher.

4.There be结构:There be表示“存在,有”。there在这里的没有实际意义,应该注意与副词“there那里”区分开来。如:There is an apple there.(那儿有一个苹果。)/前一个there无实意,后一个there为副词“那里”。

三、英语句子类型

1.简单句。简单句也就是我们上面所说的句子的基本结构,一个句子当中只有一个主语和一个谓语或者并列谓语。

如:The high-quality “Ganmei” green tea is made of youngand tender tea leaves picked on high mountains in early spring.

这个句子虽然看起来很长,但是它还是属于简单句。我们只要遵循一个原则:找句子的主干,去掉其他修饰成分。这个句子就可以被简化为:Tea is made of leaves.(把be made of这个词组作为一个整体来看,这个句子就是主谓宾的结构。)句子主要表达的意思就一目了然了。

2.并列句。并列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简单句连接而成。并列句中的各简单句意义同等重要,相互之间没有从属关系,是平行并列的关系。它们之间用连词连结。句型:简单句+并列连词+简单句。

如: Joe is a master of modern dance and he has performedin different countries for hundreds of times.

根据刚才所说的原则,这个句子也可以简化为:Joe is amaster and he has performed.(即主系表和主位结构的并列)

3.复合句。由一个主句和一个或一个以上的从句构成的句子叫复合句。从句须由关联词引导。英语教材主要涉及的复合句有定语从句,状语从句和名词性从句。句型:主句+连词+从句;或连词+从句+主句。我这里所说的主句和从句也都是简单句。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这个复合句。

如:Sales promotion refers to promotion activities - otherthan advertising,publicity,and personal selling - that stimulateinterest,trial,or purchase by final customers or other channel.

这句看起来,如果逐字逐句来看很难表达清楚句意,所以我们还是根据原则简化句子后就变成: Promotion refers toactivities that stimulate interest,trial or purchase.(即主谓宾加一个定语从句)

句子结构分析 篇8

英语学习者写作能力的发展从微语言技能到语篇组织能力,即短句——复合句——段落——文章,需要经历较长的过程,而正确的英文语句的输出,在这个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可是,在做汉英句子翻译时,译出的句子总是不尽人意。除了逐字逐字对照翻译外,另一个问题则是不从英文句子结构特点出发,毫无整体概念,出现“翻译腔”。

二、汉英句子结构差异

英语是形合型(hypotaxis)语言,句子以主谓结构为主干,以谓语动词为中心通过大量反映形式关系的动词不定式、分词、介词、连词、关系代词、关系副词等把句子其他成分层层搭架,呈现出由中心向外扩展的空间图式。汉语则属于意合型(parataxis)语言,即通过多个动词的连用或“流水句”,按时间顺序,一件一件事交代清楚,一层一层铺开,呈现的是一个时间顺序的流水图式。复合句是英语的特色,而连动句、流水句是汉语的特点。学习者在做汉英翻译时遇到的障碍是:不习惯将众多的从属成分用繁多的形式手法表现出来。汉语对英语写作的干扰表现为:作文中残缺句、溶合句、一连串的简单句或连串句式雷同的复合句。如:“The trees are bare.The grass is brown.The land scape seems drab.”这是个融合句,3个句子用逗号断开,与汉语句式一模一样。地道的英语应表述为:“The brown grass and bare trees form a drab landscape.”因此,在进行英语写作时,应注意句子从意合到形合的转换,把多个汉语句子表达的信息通过各种修饰限制关系容纳到一个复杂的句子中。

三、逗号的功用

在做汉英句子翻译时,如果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也许事半功倍。不妨先从句子的结构,切入点就是中文句中的逗号,而不必做更为抽象的讲解。

1. 逗号引发从句

英语语言本身起连接过渡作用的词语特别多,且这类词语在语段中出现的频率相当高。而汉语在许多情况下并不需要一定的语法手段或者其他语言手段(相当于英语中的过渡词语)来表现。由于没有注意到过渡词的运用,结果译出的语句缺乏连贯性(如上所示)。因此,当中文句中出现逗号时,首先注意使用意义明确的连词,如because,although,so...that...等,同时也不应忽略了一些类似连词作用的介词和介词词组。比如:

(1)万一有什么困难,就给我一个信儿。

Send us a message in case you have any difficulty.

(2)如果把房顶修好,我们同意租用这房子。

We agree to rent the house on condition that the roof be repaired.

当句子全是完整的状语从句时,就会显得呆板、罗嗦,因此,可适当地做些省略,使句子既连贯,又简洁。

(1)他虽然第二次被击败,但不屈服。

Even though defeated for a second time,he did not give in.

(2)他不愿打搅他们,就一动不动,仿佛在睡觉。

Not wanting to interrupt them,he remained motionless,as if asleep.

2. 逗号引发短语

同一句型的反复应用,会给人平庸之感。尽管没有语法错误,可实在难登大雅之堂。因此,用短语来替代从句,就不失为一个好方法。长短句的运用,使句子有抑扬顿挫之感。多样的句式使句子显得精炼、紧凑,并赋予一种文体美,显得生动活泼,富于节奏变化。

(1)逗号引发介词短语

(1)在一位老猎人的带领下,士兵们向森林进发。

With an old hunter leading the way,the soldiers started towards the forest.

(2)很少有人在到达美国时,就把一切细节都安排妥帖了的。

Very fewarrive in the U.S.A.with all the detail worked out.

(2)逗号引发分词短语

(1)他误把我当成了老师,使我有些尴尬。

He mistook me for a teacher,causing me some embarrassment.

(2)受到邻居们的表扬,他成为父母的骄傲。

Praised by the neighbors,he became the pride of his parents.

(3)逗号引发形容词短语

(1)虽说他不愿意接受这个任务,但他还是点头同意了。

Unwilling to accept the job,he still nodded his agreement.

(2)尽管他很清楚攀岩的危险,但他仍乐此不疲。

Well aware of the danger of rock-climbing,he still loved and indulged in it as before.

(4)逗号引发独立主格结构

(1)时间是美国人注意节约的两个要素之一,另一个则是劳力。

Time is one of the two elements that Americans save carefully,the other being labor.

(2)那些孩子,其中很多是婴儿,被遗弃了,没有吃的。

The children,many of them only infants,were left with nothing to eat.

3. 逗号引发英文分号和破折号

英文中的破折号往往起到冒号、分号或逗号的作用。分号有时又称为小句号。当两个主句没有任何连接词连接而出现在同一个句子里,可以采用分号使之分离。鉴于英文中逗号和分号的用法,在做汉英句子翻译时,可酌情不用连接词而用这两个标点符号代替。

(1)新建的房子,拓宽的道路,扩建的学校,更多的羊、马和驴,到处我们可以看到该国的繁荣景象。

New houses,wider roads,larger schools,more sheep,more horse and donkeys——everywhere we saw signs of the country’s prosperity.

(2)汤姆很受人喜欢,他在班上也是最受欢迎的人。

Tom is well-liked;he is the most popular person in the class.

四、结论

由于中文到英文的思维方式、语言表达等方面的显著差别,要学会地道英语绝非易事。学习者应掌握一定的学习规律,了解目的语的特色,不断积累强化所学知识,发掘自我小窍门,才能学得其所,最终掌握英语特有的表达方式。

摘要:鉴于中英文句子结构的差异,文中提出了以中文的逗号为翻译着眼点的巧妙思维,实际例证了不同的句式,凸显了使句子更加生动、更富于文体美的方法,以达到句子翻译由难到易的目的。

关键词:中英句子结构,逗号,句式

参考文献

[1]程晓堂.英语学习策略[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2]王笃勤.英语教学策略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3]喻云根.英汉对比语言学[M].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1984.

[4]张今.英汉比较语法纲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5]张明林.语篇分析与英汉翻译[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9.

句子结构分析 篇9

《现代汉语》中对“递进关系”的解释是:递进句是分句间具有层递关系的复句。后分句比前分句的意思更进一层。典型的标志是“不但……而且……”。“不但”起预示递进的作用, 是预递词, “而且”起承接递进的作用, 是承递词。预递词和承递词可以成对出现, 也可以只出现一个或连续使用。跟“不但”和“而且”作用相同的分别还有“不仅、不单、不光、不独、非但”和“并且、甚至、就连、且、更”等。例如: (1) 现在, 不但许多事情都搞清楚了, 而且许多人都觉得在精神上高大起来。 (姜滇《清水湾, 浅水湾》)

例 (1) 里有典型的标志“不但……而且……”, 前一句表示事情搞清楚了, 后一句表示在前一句的基础上精神上也高大, 意思更进了一层。

从递进层级的多少来看, 递进句常是二级递进, 即以一层意思为基点向另一层意思递进, 如例 (1) 。有时是三级递进, 即在二级递进的基础上, 再向另一层意思递进。三级递进常常采取“不但……而且……甚至……”的形式。

维语中的递进结构的情况, 递进关系在维吾尔语中使用进层复合句来表示的:

进层复合句 (kücheytme munasiwetlik tengdash qoshma jümle) 中的后一分句在意义上比前一分句更进一层。这类复合句可以用进层连词和一些关联词语链接。常见的句式有:

1. 直陈过去、将来时+ la Eme, belki……mu……

bügün körüshmisem bolmaydula Eme, belki hazirning Özide körüshmisem zadi bolmaydu.

不是今天不能不见面, 而是必须立刻见面。

2. ……la状态副动词qalmay/qalmasti, ……mu……

benjangla mushundaq qilip qalmasti, zawut bashliqimu shundaq qilishi kérek.

不仅班长要这样做, 厂长也要这样做。

3. 称名动名词+ U (bu) yaqta tursun, ……

U Achchiqlinish bu yaqta tursu, Eksiche külüp ketti

他不大但没生气, 反倒笑起来了。

这是一类成语性结构复合句, 其第一个分句的“速语性”特征总是固定不变的, 因为的主语永远是称名动名词。

4. ……, hetta (hettaki) ……mu……

zal Ademge liq toldi, hetta Olturghudek yermu qalmidi

礼堂里挤满了人, 连个坐的地方也没有了。

5. ……Uning Üstige……

bu bizning tunji qétimliq Uchirishishimiz, Uning Üstige tasadipiy Uchiriship qalduq, séning qandaq Oy- pikirliringning barliqini Uqmaymen.

咱们是初次见面, 又是碰上的, 我不了解你的想法。

二、关于《红楼梦》中递进关系结构句子的翻译探讨

(一) 连词“不但……而且……”

“不但……而且……”表示递进, 但在《现代汉语》中提到“不但”和“而且”通常可以省略一个, 所以本文把两者归为一类说。《红楼梦》中下面这些“不但”都表示递进关系, 根据上文的对维语递进关系的描述, 以及《红楼梦》中的翻译情况, 对含有“不但”的连词的例句的翻译进行分类描述, 首先看一些例句:

(1) 倘若不知, 一时触犯了这样的人家, 不但官爵, 只怕连性命还保不成呢! (《红楼梦》, 第四回)

Mubada, Uqushmay Ashundaqlarning birerining chishigha tégip qoyudighan bolsa, Emelpemel buyaqta tursun hetta janni saqlap qélishmu tes bolidu.

原文中门子向老爷报信, 门子为了表示“自己”知道的多, 使用三层递进句来强调, 第一层说“自己”知道凶犯方向, 第二层表“自己”还知道拐卖的人, 第三层又加买主。维语译本中这句采用的方法是递进关系用句式“…hetta ( (hettaki) ……mu”来表示的, 翻译的基本符合原文意思, 也表示出了原文作者所表示的递进之意。

(2) 王夫人道:“不但老太太这么想, 我们也是这样。” (《红楼梦》第九十回)

Ulugh Aghicha xénim, Özlirila Emes, bizmu shuni Oylighan, —dédi wang Aghicha xénim.

原文中老太太说给宝玉的媳妇黛玉与宝钗的好与坏, 王夫人表示对老太太的话赞同, 用递进句强调了她的赞同。维语版的用“……Emes, ……mu……”达到了进层的意思。

(3) 宝玉道:“不但没有说起你, 连见了我也不像先时亲热。” (《红楼梦》第九十一回)

_ sizning gépingizni qilish bu yaqta tursun. méni körüpmu baldurqidek méhribanliq körsetmidi.

原文中黛玉问起宝玉薛姨妈, 宝玉强调薛姨妈的态度转变, 薛姨妈没有问起黛玉, 与宝玉也不亲热, 其中后一句比前一句情况更严重。说明薛姨妈生气。这里用称名动名词+bu yaqta tursun…的句式表示。

(4) 众人看了笑道:“这首不但好, 而且新巧有意趣。” (《红楼梦》第四十九回)

shéIrni Oqup bolup köpchilik: bu shéIr yaxshi bolupla qalmay, belki Ajayip körkem hem qiziqarliq boptu.

原文中众人一起赞美诗, 先是夸诗好, 接着更进一步说诗有新意。译者在译文中采取“状态副动词+ la qalmay (qalmastin) ……mu……”句式, 很好的保持原著的风格。

上面例子中都有“ 不但…… 而且……” 这样的连词, 当然在有些句中, 连词“不但……而且……”并未成套使用但这并不影响原文表达递进关系的情况。原文这些句子虽用同一套连词, 但译文的翻译结果却不太相同。有的例句中用“hetta”连词, 有的用“状态副动词+ la qalmay (qalmastin) ……mu……”还有的用“UningÜstige……”等形式, 在维语中这些形式虽然都表示递进关系, 但由于形式不同, 其所表现的意义以及对形式上要求必须也不同。这是因为原文虽然都是用“不但……而且……” (有些省略) 这一套连词。但实际上其所连接的结构及其产生的逻辑关系, 都是不同的, 这样必然是需要用不同形式处理的。在这些例句的译文中都准确再现了原文的某种关系

(二) 连词“何况”

《红楼梦》中“况且”出现28 次, 《红楼梦》中下面这些“何况”都表示递进关系, 根据上文的对维语递进关系的描述, 《红楼梦》中对含有“何况”的连词的例句的翻译进行分类描述, 首先看一些例句:

(1) 宝玉笑道:“太太不知道这原故, 宝姐姐先在家里住着, 那薛大哥哥的事, 他也不知道, 何况如今在里头住着呢, 自然是越发不知道了。” (《红楼梦》第二十八回)

xan Ana, buning sewebini Uqmaysiz, ــ dédi bawyüy külüp, ــbawchey Acham deslepte Öz Öyide Olturghandimu shö pen Akamning Ishlirini bilmeytti. hazir téximu Ichkerki baghda Olturghandikin téximu Uqmaydu ـde.

原文中宝玉说宝钗在家里竟不知道薛大哥的事, 后分句说现在住的比家里离得更远, 就更不知道了。这里维语用“形动词+mu的形式”表示, 很好的表达出原文的进层关系的意思。

(2) 宝钗笑道:“这也多事。你便要去也不敢惊动, 何况身上不好。 (《红楼梦》第三十回)

ــUndaq qilishmu Oshuqche Ish, ــdédi bawchey külüp, ـbarghingiz bolsimu sizni Aware qilishqa pétinalmaymiz, UningÜstige siz bitap bolup qalghan rursingiz

原文中前分句宝钗说去了也不敢惊动, 后句更进一步说身上也不好, 就更不能惊动。这里维语译本中采用“…Uning Üstige……”句式表示, 达到了原文的风格。

上面例中, 汉语中都有“何况”, 译文中翻译形式都不相同, 如有的翻译成“形动词+mu”, 有的翻译成“UningÜstige……”等,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 是由于原文中由“何况”产生的递进关系的逻辑语义以及相关结构并不相同。如例 (1) 中“何况”其递进关系并不强烈, 只是叠加了另一事件而已, 所以在译文中没有体现这种递进关系的词, 只用了“形动词“mu”来表示叠加关系

(三) 连词“甚至”

“甚至”表示递进关系, 《红楼梦》中下面这些“甚至”都表示递进关系, 首先看一些例句:

(1) 今日会酒, 明日观花, 甚至聚赌嫖娼, 渐渐无所不至, 引诱的薛蟠比当日更坏了十倍。 (《红楼梦》第四回)

gahida haraqsharab Ichishse, gahida baghlarni seyle qilishatti hetta qimarmu Ornishatti, buzuqchiliqmu qilishatti. shö pen shu yosunda yoldin zip, burunqidin nechche hesse Artuq buzulup téximu betterliship ketti

原文中例 (1) 前面说了喝酒赏花, 后分句在前面的基础上更进一层的加上嫖赌, 做坏事的进一步扩大了。译文中用“……hetta (hettaki) ……mu……”进层句型, 很好地与原文的递进句相对应。这个句型也是译者在翻译“甚至”句型时常用翻译方法。

(2) 想父母在家, 若只管思念女儿, 竟不能见, 倘因此成疾致病, 甚至死亡, 皆由朕躬禁锢, 不能使其遂天伦之愿, 亦大伤天和之事. (《红楼梦》第十六回)

bu halda Ular Öz Ata Anilirini séghinmay qalmayd, Ata Anilar bolsa Öz qizlirini séghinidu, Ular didar körüshelmigenliki wejidin bitab bolup qélishimu mumkin

原文中该例是以死亡和疾病达到进层关系, 先是疾病, 后是死亡。

以上例子中都有“甚至”这一递进连词, 在维语中与之对应的是“hetta”一词, 在例 (1) 用“……hetta (hettaki) ……mu……”处理, 例 (2) 中“甚至”是用表示转折关系的虚拟式来表示, 这时一种比较奇怪的处理方式, 这是以转折使人产生意外感, 然后以此意外感来突显原文中的递进关系

(四) 连词“连……也……”

“连……也……”表递进关系, 前文说过连词可以省略“连”或“也”, 现在归为一类分析。《红楼梦》中下面这些“连……也……”都表示递进关系, 根据上文的对维语递进关系的描述, 以及《红楼梦》中的翻译情况, 对含有“连……也……”的连词的例句的翻译进行分类描述, 首先看一些例句:

(1) 如今我们家来赎, 正是该叫去的, 只怕连身价也不要, 就开恩叫我去呢。 (《红楼梦》第十九回)

Emdi bizning Öydikiler kélip tölem bérip méni Ekétishke heqliq.tölem heqqinimu Almay Iltipat qilip méni qoyuwétemdu téxi

原文中该例的递进关系是“身价不要”与“该叫去”形成的。原本就该去的, 进层到不要身价。译文中采用词语“téxi”来表达这一意思。

(2) 大哥哥好日子, 偏生我又不好了, 没别的礼送, 连个头也不得磕去。 (《红楼梦》第三十回)

-Akamning qutluq künide, qérishqandek tawim bolmay qélip, sowgha qélish buyaqta turshun bérip bashmu qoyalmidim.

原文中该例中是“头也不得磕去”与“没别的礼送”达成了递进关系。译者采用维语进层句式“称名动名词+bu yaqta tursun……”句式来表示, 很好地做到了保持风格, 忠实内容。

三、结语

递进关系结构句子的翻译是维语文学作品中最常见的翻译内容, 它表达的内容相近却意义不同, 并且有着多样的形式, 所以, 我们在今后的文学作品翻译中, 切记不能生搬硬套, 要讲究翻译方法, 充分考虑汉维两种语言的表达习惯和文化差异, 实现译文作者与原文作者表达相同的意义。

摘要:现代汉语中, 递进结构复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语法部分, 它在人们日常生活和文学作品中都广泛运用, 而维语中的递进结构复句运用也十分广泛, 但二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 因此这些不同之处为我们进行研究其他语言形式的翻译, 以及进行语言对比研究提供一些借鉴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递进关系,汉维互译

参考文献

[1]邢福义、汪国胜, 《现代汉语》[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年5月第2版

[2]克里木·霍加等翻译, 《红楼梦》 (维文版) [M].新疆人民出版社, 2006年4月1版

[3]杨承兴.现代维吾尔语语法[M].新疆大学出版社, 2002.

[4]史震天.汉维互译实用教材[M].新疆教育出版社, 1991.

句子结构分析 篇10

这四种类型的前部分是句子的陈述对象,后部分是对前部分的陈述说明。我在从事多年来的小学语文教学中,体会到重视利用从句子的结构模式入手,有助于学生如下几个方面的学习。

一、有助于学生说写完整规范的句子

小学阶段的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构成语言的词汇比较贫乏,无约束观念,文字组织和口头表达能力也还不够强,并且受方言的影响,对规范的语言文字表达难度颇大。除了让学生熟读课文,理解掌握课文中的生动、优美的语言外,还要注重对一般句子的结构分析,让学生懂得说话写文章是给别人听别人读的,要使听的人、读的人能准确明白你要表达的意思,就必须要有统一的规范语言。一般的陈述句不但要有前部分陈述的对象,并且要说出后部分的状态、性质、行为、情况等。也就是先说出你要说的是什么,再说明怎么样,接着让学生回顾对照一下是属于以上四种类型中的哪一类,学生通过对照、比较,就能加深对句子结构的认识,容易说写出比较完整的句子。但要注意学生在此基础上出现的错误认识,如“操场上挺立着枝叶茂盛的凤凰树”与“操场上挺立着的枝叶茂盛的凤凰树”这两句,乍看起来两句是一样的完整,其实后一句就不完整,为什么呢?因为前一句陈述的主要对象是“操场上”(什么地方),后面说“挺立着凤凰树”(怎么样);而后一句所陈述的主要对象则是“凤凰树”(什么),后面未再描述(怎么样),它前面都变成了修饰限制的词语,对照句子的结构,后一句显然不完整了。所以从句子的结构着手,不断地让学生认识、掌握、运用,学生就能对完整规范的句子有深刻的印象,从而提高表达能力。

二、有助于学生正确扩缩句子

句子越长,表达的意思就越具体,句子越短,表达的意思就越简练。正如人的胖瘦总离不开应有的身体结构一样,句子的扩充和缩短也总不能缺少其应有的基本成分。让学生领会了这一点,并运用句子结构的手法,扩缩句子就准确多了。如指导学生扩充“同学们回答问题”,引导分析这句是讲“同学们”(谁)“回答问题”(干什么)的,可在“回答”“问题”的前面加上修饰限制的词语,使句子意思具体些,如“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这样扩写后仍是讲“谁,干什么”这一类型,不要扩成“同学们回答(的)问题(准确极了)”,那就变为“什么,怎么样”了。又如指导学生缩写“清晨的阳光抚摸着一望无际的大地”,先引导学生分析找出句中陈述的主要对象是“阳光”,对照得出应属“什么,怎么样”这一类型,很快便能准确地缩为“阳光(什么)抚摸着大地(怎么样)”。同时,学生还能根据此法辨析句子的毛病。如修改病句:“老班长拿的钓鱼杆去河边钓鱼。”学生通过分析缩句为“钓鱼杆去钓鱼”,显然“钓鱼杆”不会到河边钓鱼的,因此应把句中“的”改为“着”,这样句中的主要对象就变为“老班长”了,只有“老班长”才能钓鱼。

三、有助于学生概括段意和主要内容

指导学生分段、概括段意、写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对小学生来说有时确实无从着手,无固定的方法步骤,灵活性较强。我在教学中除了讲清文章的成段方法、分段方法和依据外,还结合学生从句子结构的手法练习概括段意和主要内容。让学生通过细读文段后,先想一想:这段主要讲了什么(景、物、事、人)?在文段中找出陈述的主要对象,再套用句子结构认真阅读文段概括出(怎么样)来。学生用这种方法不断训练以后,逐渐能准确地概括段意或主要内容,不会话不着边、离题万里,并逐步提高概括能力。

四、有助于学生对作文的审题

因为陈述句的四种结构类型正好与小学阶段的记叙文的四种类型相吻合,正确引导学生通过对两者之间的分析、比较,学生能对写景、状物、叙事、记人的记叙文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并通过作文的要求,迅速判断出作文的内容范围,展开正确的思路,确定中心,选择材料作文。

我在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十多年中,不断摸索,不断总结,灵活恰当地运用“句子结构模式”进行教学,使学生自发地掌握技能技巧,提高语文能力。一直以来,我所任教班级的语文科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板桁组合结构天桥结构分析 下一篇:结构化面试答题基本思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