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运会

关键词: 首都北京 北京 举行 比赛

北京奥运会(精选十篇)

北京奥运会 篇1

中国人对举办奥运会抱有强烈情感,其原因是把它看作是历史嬗变的象征,看作是中国从古老走向青春、从大国走向强国的象征。因此,毫不夸张地说,在中国举办一届奥运会是百年来无数中国人的梦想。

由于奥运会在当今世界具有无可替代的声誉和作用,所以能否成为奥运会举办国,的确在客观上被赋予了代表国家国际地位和国家综合实力的政治内涵。各国在申办奥运会过程中所出现的激烈竞争,实质上也就是各国在国际政治形象、经济发展实力和潜力、人文历史传统、科技教育水平、社会发展与国民素质诸方面的竞争。同时,自法国人顾拜旦创办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以来,奥运会设计的一些典仪形式如在颁奖仪式上升金牌获得者所在国国旗奏该国国歌等,也都强烈地激发着各国运动员和各国公众的爱国情愫。

北京奥运会 篇2

作家余华在一篇名为《我也许要在北京度过七年来最安静的夏天》的博文里写道:这两天我走在北京的街道上,感到车辆比以往的夏天明显减少,行人也比以往的夏天明显减少,七年来中国人期待中的奥运街头情景应该不是这样。

七年前我们想象过的人头攒动、车水马龙的北京,如今却变成了最安静的夏天,余华所描述的,实际正是梦想与现实之间巨大差距的一个缩影。及至北京奥运会真实来到身边,我们才发现原初的很多设想其实只是一个虚幻的泡影,小到曾经备受热议的奥运假期,大到不切实际的奥运带动经济腾飞,莫不如是。

关于北京奥运能挣多少钱,可能主要是一个统计学问题;但具体落实到个人,除开北京一些精明房东和倒票黄牛党,公民在物质上的获益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国人为此付出的代价却是货真价实的,感谢中国人民因而并不是一句泛泛的虚话。

但是,北京奥运会让奥林匹克运动的历史永远打上了中国的烙印。它留下了鸟巢、水立方等经典建筑,它让北京的基础设施和城市环境大为改善,它还给国人带来了精神上的无比自豪感。菲尔普斯、博尔特这些优秀运动员以及他们创造的世界记录,让北京奥运会成为一种经典的历史记忆,而中国历史性取得金牌榜首位的优异成绩更是带给国人强烈的精神振奋。

盘点北京奥运会遗产,有两点最不容遗漏:一是北京奥运会留在国人思想深处潜移默化的影响,二是北京奥运会创造了一个让世界深入了解中国的机会。动辄说奥林匹克精神,似乎显得有些虚,但北京奥运会对于我们如何做大国国民确实是一种有益的历练。北京奥运会对于中国开启一个现代先进国家的篇章,在思想行为层面和制度开放层面都有助于建立和完善一个良性的基础秩序。而使体育活动为人的和谐发展服务,以促进一个维护人的尊严的和平社会的发展,正是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所在。

郎咸平先生说:对于今天的中国来讲,我们最缺乏的,就是让世界各国清清楚楚地了解中国人。我十分同意这样的观点,而这也恰恰是北京奥运会的最大价值所在。近三万注册记者和难以计数的游客记者,扛着放大镜和显微镜来到中国,无疑将加深世界对中国的深入理解。这个意义上,比世界会怎样评价北京奥运会更重要的,其实是世界会怎样评价中国;或者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是完整展示中国的一个有效窗口。

北京奥运会火炬 篇3

北京奥运会火炬长72厘米,重985克。在零风速下燃烧时间约15分钟,火焰高度为25至30厘米。在很明亮的地方和日光下均可识别和拍摄。其燃料为丙烷,符合环保要求。火炬框架制作材料为可回收的环保材料。

The torch of the Beijing Olympic Games has a very strong Chinese flavor. It demonstrates the artistic and technical level of China. It also conveys the message of a Green Olympics, a High-tech Olympics and the People's Olympics. The shape of the paper scroll and the lucky clouds graphic, expresses the idea of harmony. Its stable burning technique and adaptability to the environment have reached a new technical level. The torch of the Beijing Olympic Games is designed, researched and produced in China. BOCOG owns all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北京奥运会火炬具有很强的中国特色。它代表着中国的艺术和技术水平。同时它也传递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及人文奥运的信息。纸卷轴的造型和祥云图案代表着和谐的文化概念。它在燃烧稳定性和外界环境适应性方面达到了新的技术高度。北京奥运会火炬是我国自主设计研发、生产的,拥有完全的知识产权。

The Design Timelines

2005 August BOCOG developed the design concepts and requirements of the torch.

2005 DecemberBOCOG recruited potential torch designs from the design society.

In total, BOCOG received 388 pieces of works.

2006 June-AugustBOCOG selected the structural designer and the burning system designer.

2007 JanuaryBeijing Olympic Torch was approved by IOC.

研发时间表

2005年8月 北京奥组委确定了火炬设计理念、设计要求和创作方式。

2005年12月 北京奥组委发出公开征集火炬设计的邀请。

北京奥组委共收到有效应征作品388件。

2006年6月至8月北京奥组委选出艺术设计者和内部燃烧设计者。

2007年1月 北京奥运会火炬经国际奥委会批准。

北京奥运会特别项目——中国武术 篇4

源远流长

在人类发展的初期, 便懂得用棍棒防御野兽的侵袭, 但这并不是武术, 而是本能的自卫。有“武”而无“术”。大约商周以后, 随着战争发展的需要和铁制兵器的出现, 产生了构成武术基本因素的专用兵器及其使用技术。与此同时, 徒手格斗术也开始出现。明代是我国武术的鼎盛时期, 那时各种风格的技术流派纷纷涌现, 拳术器械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中国武术的内容博大精深, 流派林立。据统计, 流传于全国各族人民中的武术拳种就有320多种, 拳术套路750多种, 长短、软硬、单双器械样样俱全, 各种器械套路720多种。从史前直至清初, 中华武术一直存在着军派武术和民间武术两大并行体系, 它们既互相区别, 又相互影响, 构成了中华武术的主要格局。到了明清时期, 特别是进入近代, 由于火器的发达, 传统军派武术日渐衰微, 不再用于直接作战, 但作为健身和防身技艺的武术, 依然在民间不断发展, 并完成了自己的体育化进程。

文化瑰宝

源远流长的中国武术, 受到中华传统哲学、美学、中医学、军事学、伦理学、宗教学、文艺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等的深刻影响。如“太极”是中国哲学中的术语, 指派生万物的本源, “太极拳”就是以太极理论为基础的一种拳术;“八卦掌”就是以八卦的八个方位来比附人体各部位, 借“易”理来说明拳理。武术中的以静制动、以柔克刚、后发制人、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等战略原理, 以及虚实开合、进退攻守等一系列技法, 无不体现了深邃的哲学思想。中国武术向来以武德为重。“艺无德而不立”, 没有高尚的品德就难以造就超凡的上乘武功。三国时代, 曹丕与邓展较量剑术, 以点到为止, 一直是后世武林中人津津乐道的典范。作为东方特有的传统文化, 武术把养生健体、修身养性与技击融为一体, 一招一式都要求势正神圆, 既给人以一种美的享受, 让人感到健力美、技巧美、神韵美、武德美的和谐统一, 又具很高的实用价值。所以说中国武术不仅蕴含着我们民族传统文明的美德, 而且讲究外练内修、形神兼备、德艺并重、术道统一, 包含着东方哲理的神奇奥秘, 可谓人类文化的瑰宝

走向世界

传播中华武术, 把这份财富献给世界人民, 是华夏子孙的义务。早在秦始皇时代, 徐福等人就把中国的剑术带到了日本。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文化交流最兴盛的时期, 中国的台州南拳、温州南拳相继传到了日本, 成为以后日本的空手道和合气道。日本的“空手道”原名就叫“唐手道”, “空”和“唐”日语是同义, 许多从日本学习拳法的外国人, 依然称之为“唐手道”。清末民初, 中国著名的武术家霍元甲及其创办的“精武会”, 把中国武术广泛传播于东南亚各国。1936年, 以郑怀贤等9人组成的中国武术代表队, 在法国进行表演, 轰动了第11届奥运会。

北京奥运会作文 篇5

比赛开始了,希腊队的阿尔忒弥斯是狩猎女神,她参加了射击比赛。中国运动员一看,心中不由得一惊:这……这是月亮女神和狩猎女神阿儿忒弥斯呀!她……射击天下无敌,我们怎么能是她的对手呢?这时,阿儿忒弥斯扣响了枪,是10环!这下,中国队的人傻眼了,后羿双手颤抖着拿起了枪,“砰”的一声,子弹发了出去,可是,只打了个6环。阿波罗见了嘲笑他:“我说后羿,你的技术也太差了吧?看看你自己,再看看我妹妹,你一个大男人还不如一个女孩子呢!哈哈哈哈……”哪吒听了走过来,对后羿说:“哥哥,你千万不要慌,看我的。”说着,他拿起枪,屏住呼吸,对准靶心,只听“砰”的一声——成功了!“耶!击中喽!奥耶奥耶耶!哼!阿波罗,你可别高兴得太早!看到了吧?!我们也不是好欺负的!我们是不会向对手低头的!”哪吒哈哈大笑,为自己为国家讨回了公道,他能不高兴吗?在一旁的爱

避,好在穿着盔甲,才没有伤着。虹猫得意洋洋,赫拉克勒斯抓住机会,向虹猫刺去,在一旁观看的懒羊羊急了,问喜羊羊:“喜羊羊,快想想办法呀!虹猫快要败下阵来啦!”喜羊羊漫不经心地说:“哎呀!大声唱歌吧!”“好吧!”懒羊羊扯开他那大喇叭嗓子,唱道:“别看我只是一只羊,绿草因为我变得更香……”哎!真是五音不全,不着调呀!好在刚才喜羊羊托哪吒在懒羊羊唱歌之前给所有人都发了耳塞,只有赫拉克勒斯没有。人们都戴上了耳塞,就没事啦!至于赫拉克勒斯嘛,嘿嘿,在懒羊羊似乎有魔力的歌声中渐渐败下阵来,捂着耳朵打滚儿,懒羊羊见了,自言自语道:“有那么难听吗?”

这一次奥运会上因为有了众多人们想像中的人参加,所以又增色不少。中国人更是在外国人面前扬眉吐气啦!

社会资本与北京奥运会 篇6

[关键词] 社会资本北京奥运会申办

社会资本是指处于社会网络或更广泛的社会结构中的所能调动的为自己(或组织)带来经济效益的社会资源。它表现为社会关系网络、信任和规范等特征,这些特征能够通过协调来提高社会效率,将个体的需求转化社会的需求,从而完成某项活动。在北京的奥运会在申请和运营中,社会资本都在不同的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下面将奥运会申办前社会资本的积累、申办中和申办后社会资本的运用三个方面论述。

一、申办前的社会资本积累

北京申办奥运会2002年大获成功并非一个偶然的事件,这与北京市,更重要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多年来国家的社会资本的积累密不可分。多年来中国政府和人民、北京市政府与人民对社会资本的积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通过政治活动对社会资本的积累。多年来,中国政府和人民一直注重对外政治交流与合作,进行社会资本投资。首先,中国是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在国际政治舞台上举足轻重的地位,这是中国最大的政治社会资本。其次,中国政府注重对亚非拉各国的社会资本投资,诸如对这些国家从政治和经济各个领域进行援助。因而,中国多年来一直充当这第三世界火车头,带领第三世界国家在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和体育发挥着积极主动的作用。再次,中国注重对发达国家的社会资本投资。多年来,中国不仅仅对于第三世界国家进行密切政治合作,同时也加强对发达国家的政治交流与合作。中国逐步创造出了与美国、欧盟诸国、日本、俄罗斯和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政治合作伙伴关系

第二, 通过经济活动对社会资本的投资。多年来,尤其上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中国一直注重通过对外经济交流与合作,在获取物质资本的同时,也获取了大量社会资本。首先,在全球经济活动中,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金融合作组织——世界银行的成员;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货币合作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成员;2002年,中国又加入了全球最大的经济贸易合作组织——世界贸易组织。其次,在区域性合作中,中国是亚太经合组织、亚洲开发银行、上海合作组织等经济贸易组织成员,而且在这些组织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同时,中国也注重与世界各国的双边经济贸易合作。利用国际间经济贸易合作,加强世界各国往来,从中获取了大量社会资本。

第三, 对外贸易额度高速增长带动社会资本的增长。从1950年到2003年,中国经济贸易额大幅度提高,50多年间,我国进出口总额增长746倍。2003年中国进出口总额达到8512亿美元,跃升为世界第四大贸易国。预计今年进出口将突破1万亿美元。中国以世界排名一年一个台阶向上攀登,由2000年的世界第七位升至2003年的第四位,其中进口额跻身世界前三(王宇,2004)。根据社会资本理 论,物质资本与社会资本可以互相转化,且相互影响,物质资本的提升大大带动了中国的社会资本的提高。

第四, 通过体育活动对社会资本的积累。中国历来注重通过体育活动创造社会资本。中国的“乒乓外交”一直是体育界的骄傲。中国体育界利用乒乓球的社会资本带动了中国与西方各国的外交关系。中国的国家社会资本与体育的社会资本相互促进。首先,中国注重在与亚洲各国的体育交流与合作。中国于1973年加入亚奥理事会,1974年第一次参加在伊朗德黑兰举行的第七届亚运会。随后,中国已逐渐成为亚洲体育第一强国。其次,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丰富的国际间社会资本,即良好的国际关系,1979年,国际奥委会在洛桑正式接受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国际奥委会成员。1984年中国代表团在成为国际奥委会成员首次参加洛杉矶奥运会,已经逐步成为世界上的体育强国。再次,1990年成功的举办北京亚运会,以东道主的身份加强了与亚洲各国的体育交流与合作。总之,体育促进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密切了世界各国的关系,使中国获取了大量的社会资本。

第五, 北京市自身对社会资本的积累。除了上述中国政府对社会资本方面的投资以外,北京市政府加强对北京市的社会资本投资。首先,1990年北京亚运会使北京在举办大型体育活动方面最大的社会资本投资。其次,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获得了更多的与友好国家及其领导人交流与合作的机会。再次,北京作为中国首都,中央政府所在地,国内其他省市都愿意与之加强与北京交流与合作关系,对合作双方的社会资本增加均有益处。

另外,中国和北京的社会资本积累,还显现在诸如在军事、科技和教育等领域。

二、申办中社会资本的运用

奥运会的申办过程之中,奥运会申办委员会调动其所能调动起来的一切社会资本,获取了申办的成功。这些社会资本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政党和政府方面的社会资本。各政党、各级政府都将全力支持申办奥运会。《北京奥运会申办报告》中阐明,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致信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先生和全体委员,国务院总理签署保证书,以及中国各政党都表示完全支持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

第二,友好城市和协作部门方面的社会资本。举办奥运会,北京的体育场地不足,得到了青岛、上海、天津、沈阳、秦皇岛五大城市的大力支持。另外,海关总署署长、财政部和公安部部长,以及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局长联合签署了支持奥运的保证书。

第三, 国内民众和海外华侨的社会资本。人民群众成为北京申奥的强大后盾和最强有力的武器,95%的民意支持率,如此高的民众支持率让其他申办对手相形见绌。全德华人社团联合会、欧中交流中心协会、旅荷华侨总会、英国华人社团联合会、法国北方华人协会等团体,与世界各地的华侨团体一起做了大量组织和联络工作(杨焕勤,2002)。该活动显示出北京在海外的社会资本。

第四, 国际间社会资本。支持北京申办的朋友们对各国委员的投票意向做过票数计算,北京的基础票主要来自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大部分国家。这些都是我国政府和人民多年来在亚非拉国家的社会资本积累的结果。另外,中国与国际奥委会官员具有良好关系。前任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和现任奥委会主席、当年比利时委员罗格都对在北京申办奥运会给予肯定态度。

第五,个人的社会资本。北京奥申委聘请邓亚萍、巩俐、杨澜、桑兰和成龙5人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申办委员会“形象大使”,又邀请著名中国运动员郎平、王治郅和黄志红加盟为申奥助威。北京奥申委利用他们在全世界名声,利用世界各国人民对他们的信任,开展宣传活动。奥申委将这些名人的社会资本转化为国家的社会资本。另外,北京奥申委还利用在国际社会享有威望的人士所具有的社会资本。何振梁先生就是一例。何振梁对奥林匹克运动的孜孜追求和正直的人品,在委员中赢得很高的声望。他在国际奥委会的地位、威望和影响,对北京成功申奥极其关键。何振梁将自己拥有的社会资本贡献给了奥运会的申请工作。

正是北京奥申委有效的运用包括以上这些社会资本在内的大量的社会资本,在最后的投票中,北京以56票——超过第二名33票的绝对优势,获取了2008年第29届夏季奥运会举办权。

三、申办后社会资本的运用

自从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以来,商业行为越来越多的渗透在奥运会的运营过程中。在激烈竞争的体育场内外,商业行为的竞争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商业行为的运作规律,就是一种社会资本与物质资本的相互转化过程。奥运的商业运作的实质就是国际奥委会将其拥有的社会资本寻租给厂商,从而获取物质资本的过程。奥运会社会资本主要表现两方面,一是奥运会的品牌及影响力,二是奥运会官员们所掌握的大量的资金控制权及其社会关系。下面本文将列举几个奥运会运营过程社会资本发挥作用的例子。

第一,国际奥委会全球合作伙伴计划。国际奥委会全球合作伙伴计划(简称TOP计划),是国际奥委会最高级别的与商业企业合作计划,合作企业是奥运举办城市组委会,以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奥委会和奥运代表团的合作伙伴。TOP伙伴也由此获得在全球范围内使用奥林匹克知识产权、开展市场营销等权利及相关的一整套权益回报。TOP伙伴享有在全球范围内产品、技术、服务类别的排他权利。TOP伙伴们从国际奥委会获取到的有关权利就是社会资本。

在最近一期TOP计划中,除了联想国际奥委会全球合作伙伴还包括可口可乐、通用电气、柯达、麦当劳、松下、三星等,均是在同行业世界一流的公司(联想,2004)。上述公司通过奥运会将获取到更多的社会资本,如良好的经营信誉和品牌、广泛的社会关系网络等。

第二,公司的收益回报。通过赞助奥运的行为,利用奥运的社会资本,企业获取到大量的物质资本。以三星公司为例,1988年,三星成为汉城奥运会的全国赞助商;此后,1998年长野冬季奥运会、2000年悉尼奥运会,三星都名列全球赞助商。三星对奥运的投资获得了丰厚回报。长野冬奥会结束后,三星的全球品牌认知度从5%上升到了16.2%;悉尼奥运会后,三星通讯类产品的销售额增长了44%。1998年,三星全年的销售额为39亿美元,到了2003年,仅仅上半年的销售额就达到了52亿美元。一系列体育赞助活动使得三星成为2003年度全球发展最快的IT品牌。在三年之内,三星的品牌价值从2001年52亿美元提升到如今的108亿美元(三星,2004)。从三星的奥运例子,我们可知奥运社会资本给企业带来的收益回报。

第三,社会资本的获取。赞助奥运的公司,不仅仅为了获取物质资本,同时也为了获取社会资本。以Visa为例,Visa是一个不以盈利为目标的会员组织,是由全球2万4千多家会员金融机构组成的全球性机构。2008年北京奥运会带来的商机,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支付卡组织Visa,通过奥运与中国进行全方位的合作,以期大幅度推进中国刷卡环境的进步,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提升Visa的社会资本——品牌知名度(Visa,2004)。Visa的奥运行为,正是利用奥运的社会资本,扩大自身的社会资本的过程。

第四,举办国家和举办城市获取的社会资本。北京奥运会将为中国企业提供展现实力、树立国际品牌、发展先进技术、扩大国际合作的机遇。北京市紧抓发展和奥运机遇,加强对外宣传工作,展现北京魅力,全力塑造、维护北京良好的国际形象,进一步拓宽对外文化交流的渠道,把北京建设成亚洲对外文化交流中心城市和具有国际文化影响力的大型文化城市,让世界更好地了解北京,了解中国。由此可见,奥运会社主办城市乃至主办国创造社会资本的良好契机。

社会资本深深地镶嵌在北京奥运会之中。在2008年奥运会的申办过程,中国政府和人民调动了各方的社会资本,获取了北京奥运会举办资格;同时,北京奥运会只有利用广泛社会资本才能将奥运会办好,并且在举办的过程中又能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本,进而,提高北京的国际知名度,加强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与合作,推动中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

参考文献:

[1]Visa, (2004): http://www.enet.com.cn/cio/inforcenter/A20040806331281.html

[2]联想,(2004):http://tech.tom.com/1126/2346/2004326-89472.html

[3]三星,(2004):http://www.enet.com.cn/cio/inforcenter/A20040819335441.html

[4]王宇:(2004):http://www.ce.cn/new_hgjj/gjbd/cvsw/200409/25/t20040925_1845233.shtml

[5]杨焕勤:(2002):http://210.75.208.159/xwzx/sbyw/5644.shtm

北京奥运会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篇7

一、北京奥运会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举办奥运会加快了承办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 非货物贸易行业成为了新的经济增长点。2008奥运行动规划明确提出了要加速北京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特别是鼓励非货物贸易行业的发展。举办奥运会导致国际间大量的人员流动、技术传播和资金转移, 这与服务业中的建筑、运输、旅游、金融保险、通讯广播等产业领域将产生密切的联系, 带动相关技术和产品的升级换代。同时, 一个国家一旦申办主办奥运会成功, 大力投资, 大兴土木已经成了常事。即使一些国家小, 财政实力不足的国家, 也只好大肆财政赤字来迎接奥运会。比如今年奥运会主办国的希腊, 奥运会的投入估计达70亿欧元之巨 (占该国当年GDP的5%) 。

调整产业结构, 要引导相关产业健康发展, 避免会后经济低潮, 实现可持续发展。加快北京市的工业结构调整, 将一些高能耗、重污染的企业逐步从第二产业中退出来, 取而代之的是高新技术企业、方便人民生活的都市型工业企业和大企业集团的总部及研发销售中心。同时要积极发展能够体现北京地区资源优势和特点的旅基于成本——效益分析的奥运经济影响预测研究游、金融、信息、会展、文化、体育、餐饮、商业、宾馆、房地产、交通运输等非货物贸易行业, 从而优化城市产业结构。大量围绕申办和举办奥运会, 以爱国主义、首都意识、集体荣誉为中心的宣传工作, 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全体市民爱国家爱北京的热情, 在形成和谐互助的人际关系、奋发进取的工作精神和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等方面创造新局面。此外, 举办奥运会对于促进北京文化事业的发展, 在世界面前树立北京文明开放团结的现代化国际都市形象, 以及为国有企业改革创造更为宽松的环境都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北京奥运会对社会就业的影响

举办奥运会对增加就业机会、提高收入水平有直接影响。筹备奥运会一般需要将近8年, 要兴建各种体育场馆、交通设施、通讯、服务等设施, 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随着奥运会的到来, 各种服务性部门的工作量也大为增加。以往奥运会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举办国尤其是主办城市的就业压力。据专家估算, 北京奥运会将会带来200万个就业机会。

由于成功地举办了奥运会后, 国际形象得到极大改善。随之而来的是进出口贸易扩大, 经济、技术交流加速发展, 国际信用评价部门对我国的信用评价指数也相应提高。典型的例子是, 对国外经济型酒店的纷纷抢滩, 国外经济型饭店的进入。国家旅游局质量规范与管理司副司长刘士军说:“世界排名前20位的酒店集团中, 有7家是经济型品牌, 可以看出这一市场的巨大潜力。国家旅游局对这一市场非常关注, 但对这一业态的标准化等指标还没有出台, 我们正在着手就此事进行研讨。”国企住总地产开始涉足该领域。住总地产所属子公司悦成酒店管理公司中标了位于三里河的一栋5层物业楼, 该楼原为美山服装贸易公司, 对外招租经营。悦成管理公司中标后将其改造为有100余套客房和一个简易餐厅的经济型酒店, 房间内增设了国际国内长途, 提供24小时热水, 还免费宽带上网。自3月份试营业后, 客源情况较理想, 客户也对酒店的环境很满意。悦成酒店公司提出的服务理念是“有限的设施、无限的标准、服务简约而不简单”。

三、北京奥运会对社会经济结构的影响

申办奥运会的成功将带来大规模的经济建设, 直接拉动经济的增长。我国为举办奥运会的总投资将达到350亿美元, 而国家的投资又会带动民间的投资, 最终转化为首都经济增长的动力。 (举办奥运会的直接经济效益) 国际奥委会给奥运组委会近年来, 由于国际奥委会营销计划的成功实施, 分配给奥运会组委会的份额十分可观, 一般占到组委会预算的6 0%, 给我国带来了直接经济效益。 (间接经济效益) 奥运会举行还将刺激消费需求, 我国将新建或者完善一批体育设施以及城市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 这些大规模的需求将对北京的建筑、通讯等行业产生推动作用, 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2008年奥运会应当采取多渠道筹集奥运资金。政府主要投资于具有长远影响的基础设施和公益性设施的建设, 而在政府的指导下, 企业主要投资于短期内即可获得经济效益项目的开发。这样一方面可以减轻政府的资金压力, 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城市的均衡发展。警惕以奥运名义进行盲目的投资, 造成奥运会之后的投资急剧减少, 对经济发展产生冲击。在资本市场上, 要重视对传统融资方式的研究, 争取将其同金融创新结合起来, 如发行长期建设债券、组建项目企业上市、筹集风险金等。积极调动民间投资的积极性, 参与奥运项目的建设, 减轻政府的压力。

由于奥运会完全商业化的介入, 不仅使得申请主办国时, 申办国之间激烈的竞争, 也使得申办国与国际奥运会组织本身涉及到千丝万缕的利益关系, 也使得国际奥运会组织内部成了利益相争的渊薮。许多成本就在这种争夺利益中耗散。

四、结束语

北京奥运会:给学校体育带来什么 篇8

奥运教育,拓展学校体育功能

在2008年奥运会和残奥会筹办的过程中,教育部联合北京奥组委在全国启动中小学生奥林匹克教育计划,中国的校园因此形成一道亮丽的奥林匹克风景,而556所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和200所同心结学校便是这道亮丽风景的缩影。

奥林匹克教育是奥林匹克运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我国的奥运教育通过选拔方式树立了开展奥林匹克教育的典型学校,通过命名的方式使这些学校的典型经验得到了示范和辐射。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建设覆盖了全国所有省份,涵盖了普通中小学、职业学校、体育运动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国际学校、私立学校等各类学校。这些学校的经验和典型做法,为其他学校开展奥林匹克教育提供了鲜活的经验,促进了奥林匹克教育在全国中小学的全面普及。

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建设促进了学校的特色发展。奥组委和国家教育部明确了“不增加学生负担,不增加学校负担,不另辟新径”的奥林匹克教育工作原则,提出了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教学主渠道作用,充分融入学校课程体系,以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特色发展的目的。实践证明,正是这样的工作策略,使中国的奥林匹克教育成为具有生命力的可持续发展的奥林匹克教育模式

奥林匹克教育的介入,将对我国学校体育改革的理念、内容、方法等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而融合了教育与文化观念的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也将为中国传统的学校体育文化的自我更新提供一个崭新的发展平台。

奥运推动学校体育蓬勃开展

今年5月8日,2008北京奥运圣火在珠穆朗玛峰峰顶成功点燃,奥运圣火登上了地球最高点。就在同一天,“迎奥运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推进会议”在江苏省张家港市举行,来自全国不同地区的教育工作者们为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聚集一堂。阳光体育与北京奥运交相辉映,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同行。

从2006年12月全国第一次学校体育工作会议举行到2008年奥运会举行的一年多时间里,学校体育创造出许多的第一次:第一次召开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第一次研究青少年体育;第一次举行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大型活动;中共中央国务院第一次就青少年体育专门下发中央7号文件;国务院第一次召开“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电视电话会议……

为了贯彻落实中央7号文件,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举办了“和谐中国畅响奥运—万名青少年学生文体活动”、“阳光体育运动展示大会”、“阳光体育与奥运同行冬季长跑”等一系列大型活动,推动了阳光体育运动的广泛开展。目前,“阳光体育运动”的宣传、动员和激励机制和阳光体育奖章、证章制度基本建立,很多地方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要求得到了落实。

以上学校体育的大事件都是在迎接北京奥运会的过程中发生的,这充分说明,北京奥运会对我国学校体育产生的巨大的推动作用。而各级各类学校借奥运东风开展的迎奥运系列活动也开创了学校体育发展的新局面。

奥林匹克的教育本质、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特有的运动形式以及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青少年是奥林匹克运动的追随者。在竞赛的规则约束中,青少年潜移默化地懂得了遵守规则、公平竞争的意义。在从青少年向成人过渡阶段,通过参与体育运动的教育过程,帮助他们完成社会化成长过程,不仅是奥林匹克运动所要实现的教育目的,也是学校体育的重要教育责任。

更加关注人的全面发展

奥林匹克宪章开宗明义地写道:“奥林匹克主义是增强体质、意志和精神并使之全面发展的生活哲学。”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身体素质连续多年下降,营养不良和肥胖问题并存,近视率长期居高不下。要破解青少年体质多年持续下降的难题,需要社会、家长、学校三方共同努力,让青少年学生树立能合理营养、适量运动的观念。从学校方面,要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保证孩子足够的睡眠时间,将每天锻炼一小时落到实处,保证这一时间不被占用。不过,最重要的还是要培养学生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何振梁先生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学校的一切体育教育活动,要有利于促进学生体魄的全面发展,要有益于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不能只满足于上几节体育课,或者用单纯的竞技观点组织一些活动,而应以全新的观念来看待学校体育教育,并不断提高体育教育的水平。”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核心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这应该成为教育工作的主题。”近年来,教育部将加强学校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学校教育更应该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己任,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努力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将素质教育推进到新的阶段。

北京奥运会遗产保护与开发研究 篇9

1.1 奥运遗产的概念与特性

奥林匹克运动是一项世界性的社会文化活动,它在10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整合、积累了各个国家和民族在普及奥林匹克知识、推广奥林匹克运动、举办奥运会等实践中形成的物质与精神文化成果,逐步完善了奥林匹克的思想体系、组织体系与活动体系,推进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这些影响和推进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物质和精神文化成果,如:奥运会体育场馆设施、文化设施和相关城市基础设施,奥运会的口号、会徽、吉祥物等标志系统,奥运会赛会组织制度、举办活动经验以及奥运会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影响等,都属于奥林匹克遗产。

概而言之,奥运遗产,是指在奥林匹克运动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有关奥林匹克运动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一般分为有形遗产和无形遗产两大部分。“有形遗产”主要包括奥运会徽、吉祥物、纪念品、奖牌、奖杯、奥运建筑景观、体育设施以及各种奥运的视觉艺术创造,如雕塑、绘画等;“无形遗产”则主要包括奥林匹克精神、奥林匹克主义、宗旨、格言、会歌以及各种数字文件等。奥运遗产又可以归纳为物质遗产、制度遗产和精神遗产三大部分[1]。

以奥林匹克主义为指导的奥林匹克运动,凝结着和平友谊、公平竞争、奋力拼搏等人类的良好品质,体现了人类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奥运遗产对于实现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目标,提高一个国家或城市的文明程度、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推动生产力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1.2 北京奥运会遗产

2001年5月15日,国际奥委会在对5个候选城市的评估报告中,明确提出北京如果获得2008年第29届奥运会的举办权,将为世界体育留下独一无二的遗产。对2008年奥运遗产的追求,既是国际奥委会对北京奥运会的期待,也是北京组委会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国际奥委会执委奥塔维奥·钦宽塔在参观北京奥组委时曾表示,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应不仅考虑如何达到国际奥委会对赛事本身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应争取让奥运会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份独特的遗产。原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在参观北京奥组委展室时表示,“他相信北京能举办出色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奥运会。”现任主席罗格访华时对北京奥组委的筹备工作表示满意,“他相信,在中国政府的支持下,北京一定能举办一届非常精彩的奥运会”。历届奥运会留给后人的文化遗产是多方面的,其中有不少是相同的[1]。北京奥运将为世界留下哪些独特的遗产?我们可以尝试从如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北京奥运遗产问题。

1.2.1 中国(北京)的与世界的

1.2.1.1 北京奥运会将留给中国一笔重要遗产

在北京举办奥运会,意味着将奥林匹克运动全面带入中国,以奥林匹克运动、奥林匹克精神和奥林匹克主义使全体中国人民受益。

北京奥运会将全面推动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促进中国社会人文指数的提高,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加速中国的现代化事业,推动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

1.2.1.2 北京奥运会将留给世界一份宝贵遗产

拥有十三亿人口的中国的首都北京举办奥运会,意味着奥林匹克运动的全球化和广泛化,意味着奥林匹克真正成为全球性的运动,成为世界人民共同的宝贵财富。

国际奥委会的报告曾指出,奥运会不是单一文化的,而是多文化的和跨文化的。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北京是一座具有三千余年建城史和八百余年建都史的文化古城,在中国北京举办奥运会,意味着起源于西方的奥林匹克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充分交流和融合。

奥运会不仅是体育的盛会,更是文化展示和交流的盛会。北京奥运会将促进世界人民与中国人民、世界文化与中国文化,以及世界人民和文化之间的充分展示和交流,将有助于世界人民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将有助于建立一个和平、和谐的新世纪

1.2.2 物质的与文化的

1.2.2.1 北京奥运会将留下物化形态的奥运遗产

北京奥运会将建设大量的奥运会场馆、体育设施、文化设施和奥林匹克公园,都将作为一种物化形态的奥运历史文化和仍然在发挥着奥运功能的当代文化,成为留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宝贵奥运财富。

北京奥运会将促进北京市的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通过实施绿色奥运和科技奥运战略,将改善北京市的城市环境质量和科技含量,将一个绿色的、科技的崭新北京奉献给世人,通过实施人文奥运战略,将推动北京的文化保护工作,保护和建设人文景观,开发人文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经济,将一个古老神韵与现代活力相结合的新北京献给世人。

1.2.2.2 北京奥运会将留下文化形态的奥运遗产

奥林匹克并不仅仅局限在体育运动领域,它还包含着奥林匹克精神和奥林匹克主义,它提倡公平竞赛的精神,倡导人的心灵与体魄和谐发展以及积极向上的生活哲学(人生哲学),并倡导人与人和平共处和谋求建立一个和平、和谐的人类社会的目标。奥林匹克所包含的人本精神、和谐精神,都将使北京奥运会为中国与世界留下文化形态的奥运遗产。

在北京举办奥运会,意味着东西方文化,包括东西方体育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作为交流和融合的结果,北京将对奥林匹克的文化内涵有所丰富和发展。

1.2.3 体育的和超体育的

1.2.3.1 北京奥运会将给奥林匹克运动和体育事业留下宝贵遗产

北京举办奥运会本身,就是使奥运会薪火相传,也就是为奥林匹克做贡献。

北京奥运会,将促进中国的全民健身运动,使奥林匹克主义成为一种有价值的文化资源,来充实、丰富中国人的生活。

北京奥运会,将促进中国与世界的体育合作和体育交流,为世界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北京奥运会,还应当争取以中国文化来丰富和发展奥林匹克运动,一方面使奥林匹克运动真正具有全球性,另一方面以中国文化若干观念来支持指导奥林匹克运动背后的合理的价值观和哲学,来克服奥林匹克运动中的某些不良倾向,使奥林匹克真正地在最大限度上有益于世界人民。

1.2.3.2 北京奥运会也将在体育运动之外留下宝贵遗产

奥林匹克运动和奥林匹克主义的意义并不局限于体育运动领域,同样,北京奥运会的价值和意义也不会仅停留在体育运动领域。奥运会是全世界人民广泛交流的文化盛会,是传递和平、友谊、团结精神的盛会。在我们当今这个世界,战略和冲突仍然对和平构成着严重的挑战,文明冲突论依然甚嚣尘上,因此,强调文化、文明、民族、种族、宗教、国家、地区之间的多元和谐、和平共处,对人类在21世纪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它所展示的以和谐为最高追求的价值目标,将成为人类的重要的生存和发展支持理念。在这方面,我们中国文化有机会、也有资源和能力为世界做出更多的贡献[2]。

2 北京奥运遗产保护与开发

2.1 重视奥运遗产的保护,促进奥运事业可持续发展

世界各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了珍贵的奥运遗产,这些遗产蕴含着各民族特有的精神财富,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保护奥运遗产,保持奥运文化的传承,是增强各民族情感纽带、增进各民族团结、保护和发展生存环境及保护和传承人类精神的重要基础。奥运遗产保护事业在相当程度上展示了一个国家文明进步的程度和教育科技文化发展的水平。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和自然遗产能够提高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和一个城市在世界范围内的知名度,甚至使一些原本默默无闻的地方一夜知名。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开展遗产保护教育有助于青年学生乃至全体国民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树立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同时也使他们学会在世界多样文化的背景下与其他文化共处,热爱大自然,增强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意识,这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国际奥委会十分重视奥运遗产的积累与保护。按照国际奥委会规定,每届奥运会组委会在奥运会结束后,必须向国际奥委会提交《奥运会总结报告》, 国际奥委会希望通过总结报告总结申办、筹办、举办奥运会的经验,充实和完善奥林匹克的思想、组织、活动体系,保护奥运遗产[3]。

对于奥运遗产,人们比较关心比赛场馆的赛后利用、奥运文化产品的综合开发等。其实,保护才是第一位的,其次才是在保护基础上的合理开发。近年来国内外对一座城市申办、筹备奥运会所产生的丰富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传承、保护和开发,还没有具体的、系统的研究成果。而我国在世界文化遗产的开发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管理体制方面的多头管理、条块分割、利益分配机制等的弊端使世界遗产在开发经营中存在无序、低效、破坏及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貌似建设、实为破坏,名为保护、实为垄断等现象。加之奥运遗产的保护和开发是在北京奥运会的申办成功后才起步,经验严重不足。所以需要采取措施加强对奥运遗产的保护,促进奥运事业可持续发展。

2.1.1 明确奥运遗产保护的核心,就是保护奥运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在奥运遗产的传承和保护中,应坚定不移、不折不扣地坚持和维护“奥林匹克”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努力实现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和目标。

2.1.2 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依法保护奥运遗产。

由于奥运遗产的所有权、使用权属于遗产所在地国家,所以国际法上的保护其实只是原则性的,相对而言较为乏力。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考察奥运遗产的过去与今天,预测奥运遗产的未来,法律保护制度与体系需要有一个全新的思路。因此,构建一套足以涵盖本国奥运遗产全部内容的法律保护体系,并使之执、守得力,应是一个缔约国政府真诚、健康的姿态,也是全球化形势下的明智之举。

2.1.3 奥运遗产的保护,应该强化对工作的协调、领导和管理。

超越旧的部门分类,成立专门机构,避免遗产管理中易犯的“多头管理”毛病。以奥运遗产自身的主题来统率全局。严格按照《奥林匹克宪章》和举办城市合同以及我国有关知识产权、文物保护相关法律规定,作好北京奥运遗产的认证和保护工作、开展北京奥运会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登记、编制“北京奥运会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定期举行奥运会遗产保护工作的检查和监督,等等[4]。

2.1.4 保护奥运遗产,应打下良性基础。

根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基本精神,保护遗产,不仅在于国际间的协作,更重要的还在于各缔约国全民的保护行为。这就要通过宣传教育、学术研究、展览等形式,使公众对奥运遗产的文化认同过程中产生自豪感与爱护习惯,从公众参与到公众形成自觉的意识。

2.2 合理开发利用奥运遗产,充分体现其价值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从人类社会连续发展的过程着眼,提出了资源有效利用、优化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良性循环发展模式。其前提是“满足当代人的发展”,最终目标是持续的发展。它强调保护,但并不是无条件地限制发展,不是被动的保护,谨小慎微地留给后人享用,使其成为遗物,而是应当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适度开发资源,满足当代人生存、发展的需要,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促进人类文明进步。

开发奥运遗产在于为其注入新鲜血液。它反映的是人类社会不同阶段文化的演进与发展。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奥林匹克运动从诞生起就与开发设计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奥林匹克发展史上,古希腊的竞技场、瓶画、雕塑、橄榄枝冠冕等都是古代奥运艺术开发的起始标志。现代奥运会又为我们展现出了更高水平的丰富和发展:从汉城奥林匹克雕塑公园到北京2008年的鸟巢体育场;从第一只奥运吉祥物“瓦尔第”到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吉祥物“雅典娜”和“费沃斯”;从五环旗到中国印“舞动的北京”等,奥林匹克以一系列独特而鲜明的艺术形象,形象化地展示了其独特的价值取向和文化内涵,并使奥运遗产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5]。

2008年北京奥运会,意味着起源于西方的奥林匹克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充分交流和融合,而“人文奥运”最能体现其特色和价值。这就要求以“开发”为媒介,以“奥运艺术作品”为载体,将传统文化遗产和奥林匹克结合,挖掘华夏五千年的文化底蕴,使我国与其他国家在文化上建立一种新的和谐。这将是实践“人文奥运”理念的一项主要措施,更是我们留给全人类奥运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奥运会现有内容的丰富和发展,并不是对奥林匹克已有内容的否定,我们可以找到奥林匹克宪章和中国文化的结合点。

2.2.1 围绕奥运会,东道国将开展城区的规划与改造、历史文物的修缮与保护、奥运场馆及配套设施的设计与建设以及会徽、吉祥物、纪念邮票、信封、硬币、礼品等的设计。如此大规模、集中的开发与设计都将作为一种物化形态的奥运历史文化和仍然发挥着奥运功能的当代文化,成为留给后人的宝贵奥运财富。

2.2.2 通过挖掘东道国特有的历史文化,融合奥林匹克所包含的人本主义、和谐精神,制定奥运会特有的理念、口号、会歌等,极大地拓展了无形奥运文化遗产

2.2.3 奥运会的举办提供了与国际文化交流的平台,意味着多元文化的融合。作为交流与融合的结果,东道国将促使奥运系统不断优化。作为优化的主要方式——设计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反过来,又使奥运文化遗产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得到升华。

总之,开发是奥运文化、奥运精神内化为人身与心和谐发展的介质。在丰富其艺术内涵、提升其人文价值的同时,拓展和培育了有代表性、典型性及时代性的奥运文化遗产

2.3 奥运遗产须在“保护”与“开发”间寻求平衡

基于奥运遗产,我们需要正确处理好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关系。保护应是第一位的,其次才是保护基础之上有序合理的开发。保护是开发利用的前提,保护是为了使过去有代表性的奥运文化成果免于被遗忘,从而使人类得以普遍分享,使后人得以继承和发展;开发利用是为了更好地进行保护,开发奥运遗产在于为其注入新鲜血液。所以,应对资源保护的公益性与资源本身所具有的利用价值有机结合,应坚决避免被动保护的局面出现,牢固树立“保护第一”的思想,一方面通过合理利用开发获取奥运事业的进一步发展,获取奥运价值文化的进一步提升;另一方面在实践中探索能有效保护奥运遗产的具体措施,使奥运文化价值及其精神得到永续传承和利用。走“保护—开发利用—发展—保护”的良性循环发展之路,促进奥运事业永续发展。

通过积极展示本国文化,容纳世界文化,坚持奥林匹克传统的继承与创新相统一的原则,大力推行各类有益于奥林匹克精神的活动,大胆探索各类有助于奥运会健康发展的思路,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一定能办得成功而精彩,成为一届名副其实的难以被超越的伟大的奥运会,同时也将为世界留下独一无二的遗产[6]。

3 关于北京奥运会遗产保护与开发的一些建议

1.树立科学的可持续的发展观

实现奥运遗产的要求,需要树立科学的可持续的发展观。 任何人对资源的利用都不能采取掠夺的、破坏的方式,要采取可持续发展的思路。重视并处理好举办奥运与城市建设的关系,硬件与软件建设的关系,当前与长远建设的关系。北京奥组委副主席蒋效愚提出:“北京已经确定了‘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建设新北京、办好新奥运’,目的就是既要举办一届高水平的奥运会,为中国和世界体育留下遗产;同时又要抓住举办奥运会的难得历史机遇,促进北京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北京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既要满足举办奥运会的需要,但更重要的是着眼于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长远发展。在奥运场馆建设上,其布局功能以及运作方式、机制上,都充分考虑了赛后利用,将其与城市未来发展、社区规划以及市民生活需求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些见解正是符合了奥运文化遗产的要求,体现了科学的可持续的发展观。

2.充分体现北京人文奥运理念特色

北京提出三个理念,绿色奥运和科技奥运虽然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这都属于各个举办城市的基础条件。最能体现北京奥运会特色和价值的,主要还是人文奥运。只有哲学上、思想上站得高,才能在世界文化中、在奥林匹克运动史上获得一席之地。和谐的观念是中国思想的精华,在当今世界具有重要的资源性思想价值,也最能找到中国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的结合点。

3.在推动奥林匹克运动的全球化的同时,积极倡导奥林匹克运动的国际化

无论是古代奥林匹克运动,还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都起源于欧洲。奥林匹克运动在世界传播和发展的过程,也就是西方文化全球化(globalization)的过程。现在,奥林匹克已成为全球人民的共同财富。国际奥委会的报告中曾强调,奥林匹克应当是多文化的,而且是跨文化的。那么,奥林匹克五环旗所代表的普世性,就不仅是奥林匹克的全球化,而且应当是国际化(internationali-zation)。Globalization,是将某一种事物推广、普及、传播到全球;internationalization词根是inter,则有交互、互动的意思,因而国际化也就是奥林匹克文化与世界五大洲文化的多元互动。那么,我们能否利用在中国北京举办奥运会这一历史机遇,推动奥林匹克运动的国际化,并为此提供一个成功的范例[7]。

4.弘扬奥林匹克的和平精神,为世界和平做贡献

奥林匹克运动从它诞生之初,就与和平相伴而生。在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中,人们创造性地提出了“神圣休战”的和平协议,并认真地、诚实地遵守这一协议。在北京举办奥运会时,我们能否由中国奥委会和世界各国的奥委会、国际奥委会、国际著名的各方人士,起草并共同倡议新的《神圣休战宣言》,由各国政府签字,承诺在奥运会期间不发生战争,从而推动世界和平。

5.倡导和谐理念,为世界人民的和谐共处提供思想资源

针对当今世界上的文明冲突理论与实际发生的各种冲突,我们倡导中国文化与奥林匹克运动中的和谐精神,强调世界多元文化、多元文明、多元民族、多元宗教、多元种族和平共处,和谐共存。我们一方面将奥林匹克主义不仅作为一种个人的生活哲学,而且更使之作为一种世界人民交往的文化哲学在体育运动外的更广范围内发挥积极作用;另一方面,我们推动中国文化的世界化,在为世界文化做贡献的过程中走向世界。

摘要:奥运遗产,是指在奥林匹克运动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有关奥林匹克运动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本文对北京奥运会在政治、经济及文化方面的遗产进行了探讨,并对奥运遗产的保护与开发进行分析阐述,最后对北京奥运会遗产保护与开发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北京,奥运会,遗产,政治,经济,文化

参考文献

[1]孔繁敏,李岩.北京奥运文化遗产的内涵及实施方式[J].体育与科学,2005,7.

[2]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奥运研究中心.简论北京奥运会遗产问题[EB/OL].http://www.c2008.org/rendanews/study-detail.asp?id=414,2004-05-25.

[3]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奥林匹克宪章[M].北京:奥林匹克出版社,2000:9.

[4]文冰成.奥运工作第一位:做好奥运遗产保护[EB/OL].http://fi-nance.people.com.cn/GB/jinji/222/5942/5944/5557902.html,2007-03-09.

[5]易剑东,吴昌宗.奥林匹克精神与2008年北京人文奥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2,(1).

北京奥运会 篇10

实际收入超预期60%

《中国商贸》:顺利落下帷幕的北京奥运会称得上是历届奥运会中花钱最多的一届,关于奥运的投入与产出之间的经济账,您如何看待?

魏纪中:首先要明白一点,奥运会是一种公益事业,它的目标不是盈利。我们不赞成奥运会的政治化,同时也不赞成奥运会的经济化。

可以说,这次整个奥运会采取的总的政策是“量入为出”。申奥时北京奥运会的预算总收入是16.25亿美元,总支出是16.1亿多美元,但实际上,支出大大增加,约为22亿美元。

虽说支出大大超过预算,但必须看到,北京奥运会的市场开发成绩也大大超过预期,收入要比预算高得多,我估计超过预期60%以上。

《中国商贸》所以说北京奥运收益应该不会是“赤字”?

魏纪中:个人认为,北京奥运会的收支将会是“黑”字,而非赤字,应该是略有盈余,不会太多。毕竟,我们的方针是要尽量把赞助商各方面的收入回报给所有北京奥运会的参加者,比如,我们把奥运村各方面的建设都做得比较好,这实际上就是在减少盈余,我所说的“略有盈余”其实就是这个意思。

而且,北京奥组委这次在预算的控制上应该说是做得比较好,根据历届奥运会的经验,如果从初始预算到最后,能够保持提升增加30%左右,已经就算是不错了,一般都要高得多,比如,伦敦奥运会的预算起码要翻番。

《中国商贸》:是什么原因造成北京奥运会的支出超过原本的预算?

魏纪中:之所以出现实际支出大增,因为当时有一些因素没有考虑。首先,安全投入考虑不足。北京申奥预算是在美国“9·11”事件发生以前进行的,当时国际恐怖势力还不那么明显,安保预算并不多;其次,对于汇率和物价因素估计不足,对通胀变化考虑偏低,而且对于CPI (消费者物价指数)的预估也是有些偏低;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对科技方面的投入考虑不足。当时我们曾经预计到对于高清晰电视的投入,但是当时究竟要花多少钱并不清楚,实际上花的钱可不少。

奥运赞助商都是赢家

《中国商贸》:很多企业为了成为奥运赞助商都是“不计血本”,您怎么看?

魏纪中:其实,赞助奥运会的老板们考虑的是对企业无形资产的长期投资,是企业的发展战略。否则,他们不会下这么大的本钱。

以联想为例,我认为它是北京奥运会赞助商中最大的赢家。当联想成为国际奥委会TOP赞助商时,遭到很多非议,说他们打肿脸充胖子。事实上,当时的背景是,联想推出的新商标Lenovo须花费3亿到4亿美元,才能完成新旧商标的转换,重新获得市场认可。但是,联想通过成为国际奥组委赞助商,只花费了不到1亿美元,就获得了比之前更大的市场认可。

同时,联想的赞助大部分是电脑等实物,给那么多代表团的运动员和官员使用,这叫体验经济,是营销中最有效的手段。你说他是赚还是赔?

《中国商贸》:如何客观地看待奥运会与中国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魏纪中:分析奥运会的经济问题,有几个基本观点是必须搞清楚的。

首先,奥运经济不是经济学学科。奥运经济,不过是主办国和承办城市通过大投入,对整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产生一定影响,但对世界经济绝无影响。因此,奥运经济并非是普遍规律,并不能成为经济学科。

其次,奥运会并没有提供无限的商机。奥运会不可能使所有的行业都受益。毕竟它不是宏观经济现象,它只有局部的、微观的经济影响

许多人一提奥运商机,就认为人人有份,想方设法挤进去,造成很多隐性市场和侵权案件,这是因为他们对奥运的期望值太高。奥运商机是炒作出来的。2001年,我就提出要谨防泡沫。当时我认为,中国经济有些浮躁,多数老百姓又盲从,这种现象被利用,人家炒高你的预期,赚了钱就跑了,而自己却被套了,无论房市还是股市,都有这种情况。

"国元素"无限

《中国商贸》:记得上次采访时,您就谈到国外消费者会热衷于中国特色商品,他们购买这些特有商品的比例,与奥运会的纪念商品的比例是7:3或者到8:2。如今再看秀水,红桥等一些“中国元素”受到外国游客追捧,似乎很能说明问题。

魏纪中:我记得当时说这个时,我的出发点是根据外国人到中国来的心理状态,运用消费心理学的一些角度来进行的直观分析判断,当时并没有很严格的数据分析。讲这句话的目的,不是在于这个比例,而是针对那些“非奥运赞助商有什么商机”来谈的。

因为奥运的纪念品,是带有时尚的性质,旅游者本人会买一点送人作纪念,而选择购买这种纪念品一般都会选择价格比较低的。虽然我们开发了很多高档的奥运纪念商品,但是外国人到中国来购买的并不多,可能中国人买的多点。外国人往往是奥运纪念章、小福娃等这些东西买的多。但是他们到中国来给自己购物,一般都会买些好的,这是旅游者普遍的心理。

《中国商贸》:您对于中国元素的奥运营销,作何评价?

魏纪中:我们叫奥运会“有特色、高水平”,这个“有特色”便是指,那么多外国人到中国来,一方面是参加或者观看奥运,其中更大的比重是看中国来了。这和他参加别的一些国家奥运会不一样,比如2012年伦敦奥运会,可能奥运会的因素会比较多,而英国的因素就比较少,毕竟他们去那里的机会很多。对北京而言,奥运会因素也有,但是相对的,中国因素占得比重更大,这也是秀水街、潘家园、大栅栏等那么受追捧的原因。所以说,这就是“有特色”,因为这些中国元素别的地方没有。

奥运经济的深层影响

《中国商贸》:您如何看待北京奥运会对于中国商贸环境的影响?

魏纪中:根据北京市统计局的统计,这几年北京为奥运会投下3000多亿人民币,对北京市的GDP增长的贡献率是0.8,而北京市的平均的年增长大概12%左右,但是这些数字不完全说明问题。

我们应该看到的是北京经济结构的变化,这点往往被人所忽视。比如说,首钢搬迁,当时主要出于环保的考虑,尚未意识到是经济结构的转变,但实际上,首钢搬出去之后,北京整个经济结构发生了一个很大的变化。到2007年统计时,北京的第三产业也就是现代服务业,占的比例已经超过70%,超过上海、深圳、广州成为全国之首。70%是什么概念,已经接近美国纽约的水平了。

北京由于经济结构的转变,服务业所占的比重上升,制造业、加工业比重下降,并没有影响其GDP增长,反而使经济结构得到优化,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看到最近天特别蓝,能见度特别高,这些都是多年积累的结果。

我们要看奥运对于经济推动的意义,要从大的方面着眼,而不能简单从数字来看。另外不要忽视奥运对于人们观念和思维方法的影响,因为这是改革的根本动力。

《中国商贸》:北京奥组委最后的收支结余如何分配?

魏纪中:扣除支出后的盈余中,大部分归北京奥组委,国际奥委会拿走不到10%。按照我们申报时的承诺,奥运会结余必须用于公益事业,而不能给工作人员进行分红。

《中国商贸》:您认为奥运为北京带来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魏纪中:我们应该研究如何把7年筹办中的经验制度化和延伸下去,向全国辐射。这么大的投资,这么多的关系要处理,没有出重大的腐败问题,至少现在审计署没有查出什么问题,这是多大的成功!这说明,许多事情中国是能够办到的。

这些经验都是奥运的重要遗产,要总结出来,而不是简单的计算得失。技术因素是会贬值的,就像鸟巢,现在是全世界最先进,但4年之后,伦敦可能建出更高水平的体育场馆,水立方的情况也是如此。但是,精神层面的东西是不会贬值的。这就是后奥运我们要做的事情。

八大收益

北京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开忠奥运带给中国的间接影响总结为八大收益:

一、经济增长。

在奥运筹备期间,北京GDP增长了1%左右,但奥运对北京的影响在奥运会后,仍然通过奥运形成的各种资产进一步推动北京的经济发展。未来两三年内,可以明显看到由于奥运资产发挥作用,北京及周边环渤海地区的文化、体育、会展、旅游等产业,迎来一个井喷期;

二、社会收益。

通过举办奥运会,大大增强了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凝聚力;

三、文化收益。

加深了全世界对我国的文化的认识;

四、科技奥运理念收益。

奥运场馆的科技理念,可以进一步为我国建立创新型国家、创新型城市提供重要思路;

五、中国国际形象得到极大提升;

六、生态收益。

通过举办绿色奥运,贯彻绿色奥运理念,改善了生态环境,增加绿化覆盖率,普通百姓的生态意识大大提高;

七、形成了一个跨层次(从中央到地方)、跨部门进行综合决策的体制和机制。

为了主办奥运会,各级政府和部门,进行跨地区合作,有效改善了我国长期以来各地存在的条块分割现象;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北京奥运会理念范文 下一篇:自我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