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客运企业安全管理制度

关键词: 客运 道路 引言 交通事故

道路客运企业安全管理制度(精选8篇)

篇1:道路客运企业安全管理制度

道路客运运输企业如何加强安全管理

道路客运安全对于运输企业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道路客运安全关乎企业的重要发展。企业要把确保乘客的安全放在工作的首位。先将个人建议表述如下:

1、加强运输工具的安全检查及控制合适淘汰率。合理、定

期的对车俩进行安检,是保证运输工具安全的表措施。

根据使用情况合理淘汰车辆,在控制好成本、合理利用的情况下,适时的淘汰报废车辆。

2、定期加强司机等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教育,例如每月一

次。安全的警钟一定要增加“敲击”频率,从根源上杜

绝事故的发生,尤其是节假日客流量大的时间段和天气

恶劣时间段

3、增加对工作人员的技能培训、测评及必要的身体条件检

查。科技在进步,工作人员需要掌握本职领域的技能,满足工作条件,并要增强熟练程度。

4、健全车辆上工作人员的问责机制。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需要这些人的尽职尽责的工作,合理行驶速度,管理好

乘客,在行车路途中非常重要。在工资、晋升、福利等

方面建立健全问责机制。

5、明确车站驻地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分工,责任到人,避

免责任混论,领导混乱,出现安全事故,尤其是乘客聚

集的售票厅和候车厅。

6、加强乘客与车辆接触地带的管理,检票的乘客方可进入

乘车区,否则不能接触车辆。

7、增加乘客的安全教育。可以采用工作人员宣讲和车载录

音影像教育。乘客的积极配合是工作满意的基础。

8、车站等场地的规范化管理。合理场地的管理,按照发车

及目的地等的原则,合理制定进站停靠场地、发车次序

等,缩短乘客与车辆的距离,降低发生危险的概率。

9、天气条件恶劣时间,合理调整车辆发车时间和路线,尤

其是高速公路的选择。

10、节假日客流量大的时间,根据人次情况合理增减车辆的配备,减少乘客的滞留时间,减低人员的密集度。

篇2:道路客运企业安全管理制度

尊敬***和在座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首先我代表***对在百忙之中前来*教授和同志们表示欢迎!近年来,全市道路客运行业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方针,以有效防范一般事故、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为目标,扎实开展道路客运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不断强化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努力完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客运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过去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们仍然不能有丝毫懈怠,因为客运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为提高客运行业的安全管理规范意识,提升管理人员的业务技能,更好将《规范》运用于日常管理和生产经营,特举办本次政策宣贯培训班。下面我对本次培训班提出以下意见:

首先充分认识学习培训《规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安全生产关键在管理水平的提高,通过这次培训学习,进一步提高客运行业安全管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更多地了解安全管理的知识,增强做好安全管理工作的自觉性。安全管理是一门严格的科学,作为行业和企业的管理人员要当内行,要懂规范,才能抓好安全。2012年三部委共同引发了《规范》试行版,对道路客运管理中的基础保障、安全职责、人员管理、车辆管理、动态管理、运输组织、隐患排查与治理等方面,进行了统一规范要求,对客运行业的安全管理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随着新的法律法规和行政文件相继发布,对道路旅客运输安全管理方面提出很多新的要求和规定,为进一步规范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应急管理部坚持问题导向,立足发展实际,在原2012年印发的试行版本《规范》的基础上,共同修订和完善,新《规范》是道路客运企业安全管理的基本要求和工作准则,也是相关管理部门对道路客运企业进行安全监管的主要依据之一,对于落实道路客运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企业安全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次,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切实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本期《规范》政策宣贯培训班时间短,但机会难得,我衷心希望,在本期培训班上,各位学员能够认真听课,做到学有所获。一要集中精力,认真学习。能请到长安大学*教授对大家授课的机会比较难得,希望大家珍惜这次培训机会,静下心来专心听课,顺利完成好培训任务。二要联系实际,活学活用。大家在学习的时候,要对照本地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结合各自的实际,有针对性地学,带着问题学,促进当前工作,使这次学习培训取得良好效果。三要做好《规范》的宣传者、传播者和实践者。我们每一位参加培训的同志通过这次学习培训,不仅自己要了解掌握《规范》的知识,回去后更要做《规范》的宣传者和传播者,要及时向单位主要领导汇报好这次培训的主要精神,组织企业的安全管理人员和干部职工认真传达学习政策宣贯培训的有关知识,形成“人人学规范、人人用规范”的良好氛围,进而推动我市客运安全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

篇3:道路客运企业安全管理制度

伴随着我国道路基础设施及网络的不断发展建设,公路运输作为我国运输服务中最具机动性和广泛性的运输方式,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截止2014年底,我国公路总里程达到446.39万km,同比上年增长2.47%,高速公路总里程为11.19万km,同比增长7.2%;公路年客运量达到1 908 198万人·次,占总客运量的86.4%;公路旅客周转量达12 084亿人km,占总周转量40.2%[1]。随着道路旅客运输业的不断发展,由客运企业营运车辆带来的交通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2014年我国发生重、特大交通事故共13起[1],大部分事故都涉及客运企业的营运客车,其中在沪昆高速公路发生的由小货车与大客车追尾导致“7·19事故”,有43人死亡,造成了十分恶劣的社会影响和巨大的经济损失。可以说针对客运企业交通安全管理工作进行定量评价是十分必要的。

在道路运输交通安全评价研究方面,国内外由于管理模式的不同,其研究重点也有所不同。国外的研究侧重于对道路运输系统中人、车、路及环境四要素展开研究,例如,N.Trond等[2]从人的性格特征和社会文化角度分析了人对于道路交通安全的影响;M.Kangas等[3]通过建模预测道路天气和路面条件来提升道路安全状况;S.Chandrasekaran[4]就根据不同的道路运输环境提出道路交通系统的安全评价指标模型,对不同环境下的事故概率进行预测;荷兰近年来开始研究加长、加重的大型车辆对于道路系统的安全影响[5];A.Abdoullaev[6]则通过分析人为因素可能导致交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进行研究。国内方面,在道路客运企业交通安全评价方面已经开展了一些相关的研究,尹欣[7]根据客运企业安全生产内容设计了一套综合评价体系,并人为确定了评价等级标准;肖赟[8]专门针对客运企业的车辆管理内容进行了安全评价工作;朱文艳等[9]从综合管理、驾乘人员、车辆及事故处理4个方面出发构建了36项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G1法对指标进行赋权工作;陈远旭等[10]从安全管理、车辆管理、驾驶员管理3个方面出发针对新疆道路客运企业建立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对指标权重进行计算;郭琳[11]运用灰色关联法,将公路交通环境、车辆、驾驶员和交通执法与管理四方面内容作为评价指标,对山区的公路客运进行安全评价。

可以看出,国内针对客运企业的交通安全评价工作已取得一定成果,但在指标权重计算方面主要停留在德尔菲法、G1法等人为主观赋权方法上,赋权过程带有很强的人为主观特性,各项评价指标不能够较为客观地体现客运企业交通安全管理水平。笔者的研究结合了16家客运企业实地调研数据,依据《一级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实施细则》,以及客运企业中涉及道路交通系统四要素中的内容,建立了包括企业制度管理、驾驶员管理和车辆管理3个方面内容的客运企业交通安全管理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结合了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的组合赋权法对评价指标进行赋权,评价结果既能兼顾管理者的主观偏好,又能降低其在赋权过程中主观随意性,具有很强的数学理论说服力,其结果对于提升企业交通安全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 客运企业交通安全管理水平评价

针对客运企业交通安全管理现状,以企业实地调研数据为基础,首先结合最新客运企业考评文件建立起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分别利用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对评价指标进行赋权,最终通过结合以上2种方法特点的组合赋权法对客运企业交通安全管理水平进行最终的评价,对客运企业交通安全管理水平进行全方位真实客观的评价。

1.1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要对客运企业的交通安全管理水平进行评价,首先得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再通过对指标进行赋权,利用指标的权重大小来描述该客运企业的交通安全管理水平高低。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过程主要考虑了道路交通系统四要素中企业内部存在的驾驶员和车辆部分,并结合交通运输部《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考评指标》的内容,确定了制度管理、驾驶员管理和车辆管理三大模块,最终的评价指标体系见图1。

由图1可见,笔者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分为制度管理、驾驶员管理和车辆管理3个方面,往下可以细分共21项基础评价指标,通过对每项基础指标进行赋权,就可以对每项指标对于企业交通安全管理水平的影响进行评价。

1.2 评价方法选择

主观赋权法是根据决策者主观信息对指标进行赋权的一类方法,常用方法有二项系数法、层次分析法、专家调查法等。其中层次分析法的赋权原理是将与评价目标相关的因素分解成具有层次结构的形式对指标赋权[12],具有层次分明、简洁实用的特点,结合笔者所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层次结构特征,选择层次分析法用于道路客运企业交通安全管理水平评价指标的主观赋权工作。

客观赋权是一种根据原始数据之间的数学关系来确定权重的方法,其判断结果不依赖于人的主观判断,有较强的数学理论依据。常用方法主要有主成分分析法、离差及均方差法、多目标规划法、熵值法等[13]。熵值法的赋权原理是利用信息熵作为指标变异程度的衡量指标,若某个指标的信息熵越小,则表明该指标的变异程度就越大,能够提供的信息量就越大,在评价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也就越大,赋予的权重也就越大;反之,权重则越小[14]。笔者选用熵值法用于道路客运企业交通安全管理水平评价指标的客观赋权工作。

1.3 权值标定过程

针对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制定了每项指标的具体评分细则,对16家客运企业展开实地调研工作,获取了2014年企业的指标评分数据与事故数据,用于评价指标的主观赋权和客观赋权过程。

1.3.1 层次分析法赋权过程

本文层次分析法的具体计算过程如下。

1)构造层次结构。所建立的层次结构见图1,最上层为道路客运企业交通安全管理;中间层分为制度管理、驾驶员管理及车辆管理;最下层则对中间层内容进行细分,共计21项基础评价指标。

2)构造比较判断矩阵。构造层次结构之后,需要针对每个层次的评价内容相对于上一层次评价内容的隶属度进行确定,确定方法是运用1~9比例标度法构造对比矩阵,通过指标间两两比较的形式确定其相对重要程度,具体量化过程可见参考文献[15]。

通过对同一层次评价指标重要程度的相互比较,就可以得到对应的比较矩阵。以下比较判断矩阵的构建过程依托于调研过程获取的37份专家调查表,其中包括15名运输行业专家与22名客运企业内部高层安全管理专家。最终得到的各个层次的比较判断矩阵。

式中:矩阵A为企业制度管理、驾驶员管理及车辆管理3项评价指标两两重要程度对比的比较判断矩阵;矩阵B1,B2,B3分别为上一层次评价指标分解得到的基础指标的两两比较矩阵。

3)判断矩阵一致性检验。利用随机一致性比率CR检验决策思维是否具有比较满意的一致性,具体计算方法可见相关文献[15]。当CR<0.10时,则可认为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反之则需重新调整矩阵。经过计算得到矩阵A,B1,B2,B3的CR值分别为0.007 9,0.001 8,0.003 8,0.003 0,均达到CR<0.10的条件,满足一致性检验。

4)层次排序。层次排序就是计算得到每项指标相对上一层次对应指标权重的过程。通过计算可以得到构建的层次结构中每一层的层次排序结果如下。

5)决策。通过上述的步骤,最终可以得到的各层次评价指标相对于上一层,以及目标层的相对重要程度。本文通过层次分析法最终得到的道路客运企业交通安全管理水平评价指标权重分布见图2。

由图2可见,层次分析法得到的权重较高的评价指标主要集中在车辆管理与驾驶员管理部分,而制度管理部分权重则普遍较小,结果显示相关专家普遍认为目前我国道路客运企业在驾驶员管理与车辆管理内容对于企业整体的交通安全管理水平有着较大的影响

1.3.2 熵值法赋权过程

熵值法的具体计算过程如下。

1)数据标准化。将道路客运企业交通安全管理水平评价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假设第k个指标为Xk,Xk={x1,x2,…,xn},处理方法如下。

式中:I代表标准化处理后的指标矩阵。

2)求各项指标的信息熵。根据定义求出各项指标信息熵的大小,计算方法如下。

3)确定指标权重。由上计算得到各项指标的信息熵分别为E1,E2,…,Ek,即可通过信息熵的值求出各项指标的权重,计算方法如下。

利用熵值法得到的客运企业交通安全管理水平评价指标权重分布见图3。

由图3可见,相较于层次分析法的评价结果,基于调研数据的熵值法评价结果中各指标权重较为均匀,即客观数据显示客运企业的制度管理、驾驶员管理与车辆管理三部分内容对于客运企业交通安全管理水平都有着较大的影响

1.3.3 组合赋权过程

层次分析法的优点是简洁实用,所需的定量信息较少,缺点是定性成分较高,带有较强的人为主观特性;熵值法则有很强的数学理论说服力,能够避免人为主观原因带来的偏差,但未考虑现实中的实际状况,结果可能与预期相差甚远。针对2种方法的优缺点,选用兼顾两者优点的组合赋权法,既能考虑到决策者对各指标的偏好程度,又能减少其在赋权过程中主观随意性,使指标的赋权过程达到主客观的统一结合[16],其计算原理如下。

式中:wj为组合赋权法第j个指标的最终权值;aj为主观赋权法中第j个指标的权值;bj为客观赋权法中第j个指标的权值;λ为组合赋权法中主观赋权法占的权重,参考企业内部安全管理专家的建议,最终取λ=0.5。得到最终的指标权重分布情况可见图4。

由图4可见,组合赋权法的评价结果与传统的层次分析法评价结果有很大的不同,将两者结果进行计算对比。

层次分析法的评价结果十分依赖于评分专家的主观选择,本文中制度管理、驾驶员管理和车辆管理三方面的权重分别为0.16,0.54和0.30,可以看到车辆管理占的比例超过其他两方面内容的综合,说明专家普遍认为并认同企业的驾驶员管理水平对于其交通安全管理水平高低有着十分显著的影响;而在组合赋权法的评价结果中,三方面的权重分别为0.26,0.44和0.30,可以看出,驾驶员管理依然占有很高的比例,但相较于层次分析法的结果,有0.10的权重偏向制度管理内容;

再观察三方面内容中具体指标权重分布情况:①层次分析法计算结果中在制度管理、驾驶员管理和车辆管理三方面内部各项子指标权重的标准差分别为0.069,0.12和0.11,而层次分析法三方面内部各项子指标权重的标准差则分别是0.02,0.07和0.06,其结果相较于层次分析法更低,说明组合赋权法得到的评价结果中各项指标的权重分布相对更为均匀;②重点观察三方面管理内容中权重最高与最低的指标发现,虽然各自权重大小不一致,但在2种评价方法的结果中,制度管理、驾驶员管理及车辆管理中权重最高的指标都相同,分别为安全生产操作规程、驾驶员行车管理和车在卫星定位监控管理,且权重最低的指标也相同,分别为安全管理机构配置、驾驶员驾龄和车辆管理人员配置。

通过以上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组合赋权法相较于传统的主观评价方法,既可以结合传统方法的特点,又能展现其异于传统方法的差异性,降低评价结果带有的主观色彩,能较好地对客运企业交通安全管理水平进行客观评价。

2 组合赋权法的验证

为了验证组合赋权法得到的评价指标权重分布的合理性,利用16家企业的年责任事故率(指每辆车单位行驶里程内发生的责任事故起数,次/百万车km)作为企业交通安全管理水平高低的衡量指标,即责任事故率越低,企业单位车辆公里的事故次数就越少,该企业的交通安全管理水平就越高。通过利用调研得到的每项风险评价指标评分分别乘以组合赋权法指标权重、层次分析法指标权重以及熵值法指标权重,得到3种评价方法的企业安全管理水平评价总分,并分别对这3项数据与责任事故率进行相关性分析,以此验证组合赋权法的合理性,结果见表1。

由表1可知,由组合赋权法、层次分析法以及熵值法得到的企业评分总分与该企业的责任事故率都是呈显著负相关的,即3种方法得到的企业评分总分越高,则该企业的年责任事故率越低,代表该企业车辆发生交通事故的风险就越低。可以看到,层次分析法与责任事故率的相关性为-0.793,熵值法与责任事故率的相关性为-0.754,而组合赋权法结果与责任事故率的相关性为-0.841,相对前2种方法相关性更高,即说明利用组合赋权法相比于单纯的层次分析法或熵值法能够更好地反应客运企业的交通安全管理水平状况。

再对所有企业的评价总分进行排序,排名高低即可代表企业的交通安全管理水平高低,对比按照责任事故率数据的排序结果进行验证,2种排序结果见图5。

由图5可见,对比利用组合赋权法对所有调研客运企业交通安全管理水平高低的排序结果与利用企业当年责任事故率数据的排序结果发现:16家企业中有10家企业排序结果相同,重合率达到了62.5%;以事故数据排序结果为标准值,其余6家的排序名次偏差分别为+3,-1,-4,-1,+1,+2,正负偏差的绝对数平均值均为2.0,可以表明利用笔者提出的评价方法排序结果与客观评价指标的排序结果基本一致,即同样可以说明,基于该组合赋权法的评价方法可以很好地对客运企业交通安全管理水平进行评价。

3 结束语

篇4:道路客运企业安全管理制度

【关键词】文化;文化营销;道路客运

一、企业文化营销的内涵与意义

如果把企业比作一个完整的人,那文化就是这个企业的灵魂,是为之付诸于实践的核心价值理念。而品牌则是企业的骨架,支撑起文化的强力载体。在日益竞争激励的市场环境下,每一个企业都有不同的文化,有的底蕴深厚,有的朴实近人,还有的发人深省。虽然各有不同、千差万别,但这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所在,是无法复制和替代的核心竞争优势。

当下,市场营销的方式多种多样,然而企业已不仅仅局限于产品营销,更多的是围绕着企业文化做文章,把企业的文化理念融入到营销活动的全过程。通过培植文化来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实现消费者对产品附加利益的满足,使顾客获得的价值得以提升,从而培养消费者对企业的忠诚,提高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帮助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由此可见,文化营销以顾客为中心,更加强调物质背后的文化内涵和顾客价值的实现。可以说,文化与营销密切联系相互作用。

二、文化营销对企业品牌建设的作用

文化是永远不能替代的竞争因素,企业靠人才和文化取胜。在企业内部,文化是企业全体员工衷心认同的和共有的核心价值观念,它规定了人们的基本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这种优秀文化的吸引力可以吸引外部优秀的人员来为本企业效力,还可以使本企业内部员工紧密团结在一起,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确保企业经营业绩的不断提高。

可以说,缺乏文化底蕴的品牌建设是苍白无力的,没有企业文化建设去“造”品牌,就好比搭建空中楼阁,建设得越宏伟壮观越容易倒塌。尤其炒作出来的品牌是经不起市场经济的狂风巨浪的,因为内涵不足。

在建设品牌时,文化必然渗透和充盈其中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创建品牌就是一个将文化精致而充分的展示过程。在品牌的塑造过程中,文化起着凝聚和催化作用,使品牌更有内涵。品牌的文化内涵是提升品牌附加值,产品竞争力的源动力。

三、交运集团品牌建设成果与经验

交运集团是国有大型综合交通产业集团,它的文化是在继承历史优秀传统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1950年以来的发展沿革和历史积淀,孕育了企业文化各个时期的元素,融合了员工的思想理念,形成了交运集团文化的基础特征。1994年交运集团组建后,随着理论上的不断创新和实践上的不断拓展,“情满旅途”服务品牌的打造为交运集团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内容。1998年企业实施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以文化力启动经济力,打造了全新的文化理念和经营实践,完成了從传统经营向品牌经营的过渡。

2010年交运集团“转方式、调结构、破难题、谋发展”,实施集团化管控的经营实践,引发了企业文化的澎湃动力,突破原有经营框架,建立了交运集团前所未有的经营模式,空前统一了企业经营管理的战略思想和发展方向,实现了为追求发展而打造企业文化核心竞争力到借助企业文化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而促进发展的历史性转变,首创“品牌集群”战略,即以“交运”品牌为统领,以长途客运品牌“情满旅途”和城市公交客运品牌“温馨巴士”为代表,集“交运之情”“温馨校车”“温馨的士”“温馨之旅”“交运地产”“交运汽车医院”“交运家家送”等情感系列、温馨系列和家园系列品牌为一体的“交运品牌集群”模式。构建起了品牌与品牌之间、品牌与社会资源之间的品牌经营价值链,涵盖企业经营发展全领域,形成了集团品牌、市级品牌、省级品牌、国家级品牌、国际品牌的发展轨迹。交运品牌连续2013年和2014年两年入围亚洲品牌500强,品牌价值以71.86亿元高居全国道路运输企业之首。

正是借助于企业文化的纽带作用,将文化引入企业管理中,通过实施文化营销,加速推进了交运集团品牌建设和打造,为企业快速发展注入强劲发展动力。自2010年以来,交运集团仅用3年时间实现了资产总量、市场规模、营业收入、经济效益、员工收入倍增的目标。成功入选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成为中国道路运输行业当之无愧的发展旗帜。

纵观这种种成就,交运集团的创新发展主要得益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文化需要发展变革。文化引领企业的发展方向,随着企业生存和发展客观条件的变化,文化也要持续创新和变革。企业家是引领文化变革的主导者,凭借自身敏锐的洞察力和超人的前瞻性,提前预知并推动文化的发展变革,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和内部发展的需求,形成国家核心价值、企业家价值、员工个人价值的有效融合。二是文化要与战略相符。思维方式是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企业文化决定企业发展战略,企业发展战略影响企业文化建设。交运集团的文化战略发展工程和品牌集群战略作为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企业的战略发展模式和“集团化管控,专业化运营,人本化服务,集约化发展”战略发展纲领相适应,在推动企业发展、促进企业绩效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三是文化管理重在执行。执行是落实文化管理的关键。借鉴西方以“契约”为基础的先进文化管理模式,同时考虑中国以伦理为核心的传统文化,根据交通服务业的实际,发展具有特色的企业文化。同时通过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把文化理念贯穿到制度中,深入到员工内心,最后转化为行为习惯,取得员工认同,得到有效执行。

四、结束语

本文基于文化营销的视角对交运集团的品牌建设进行了研析。借助于文化营销的理论基础、文化营销与品牌建设之间的关系,深入了解了交运集团文化营销与品牌建设策略,并总结了其文化管理的经验,希望能对相关企业在实施文化营销时有所帮助。

作者简介:

篇5:道路客运企业安全管理制度

“安全生产月”活动实施方案

集团属各部门、各单位:

根据《***的通知》(***2017〕**号)部署和交通运输部安委会,省、市安委会及市交通局下发的《****的通知》(**[2017]**号)的工作安排,为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决定组织开展2017年“安全生产月”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严格落实省委省政府、交通运输部和省交通厅安全生产工作部署,牢固树立“平安是基本民生”的工作理念,以“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为主题,以李希书记在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暨平安辽宁建设会议上关于安全生产监督责任网格化、监管手段信息化、监管标准精细化、监督检查常态化“四化”要求和陈求发省长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系列指示为重点,聚焦改革发展,强化责任意识,普及安全法制,传播安全知识,厚植安全文化,突出强基固本,激发安全发展内生动力,努力提升安全意识和素质,有效查处违法生产经营行为,坚决防范和遏制交通运输重特大事故,为促进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奠定坚实基础,为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提供更高效、更优质、更可靠的交通运输服务。

二、活动主题

2017年****“安全生产月”活动主题是“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三、组织机构

**安委会负责对**2017年“安全生产月”活动的统筹安排部署。由**安委会成员组成“安全生产月”活动组织委员会(以下简称“**组委会”),负责组织、指导和研究“安全生产月”活动有关工作。**组委会主任由分管安全副总经理兼任,下设办公室(安全保卫部),具体负责“安全生产月”活动的日常工作。各单位安全领导小组、安全管理部门具体负责本单位内活动的开展。

四、主要活动安排

2017年“安全生产月”活动于6月1日至30日在**范围内各单位和领域同时开展。6月16日为“安全生产宣传咨询日”。主要集中开展以下活动:

(一)组织开展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

1.各单位、部门要突出“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活动主题,结合“平安交通”创建活动的工作任务,深入一线,结合实际,采取群众喜闻乐见、易于参与的形式,组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2.各单位要充分运用报刊、广播、互联网、电子滚动屏、营运车辆LED显示屏等大众传媒和基层宣传文化阵地,大力宣传交通运输行业安全法律、法规、安全知识和先进典型,强化安全理念,普及安全知识,促进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

3.各单位要组织学习新《安全生产法》、《辽宁省安全生产条例》的主要精神以及对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要求,正确引导各单位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强化发展决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的红线意识。在六月中旬,组织开展一次安全生产知识竞赛活动。

(二)组织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

1.组织开展隐患排查治理活动。各单位要以巩固集团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整治百日专项行动成果为出发点,针对行业领域内安全生产重点任务和薄弱环节,结合“道路运输平安年”、“平安交通”创建等活动,扎实开展隐患排查治理,维护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特别是要针对危险品储存、道路运输、城市客运安全生产突出问题,再开展一次事故隐患排查专项行动。

2.开展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曝光活动。各单位要鼓励和发动广大职工、社会公众就地就近查找身边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不安全行为和事故隐患,广泛开展“身边隐患随手拍”活动,并通过集团网站、举报电话等形式,举报或曝光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提高职工、公众对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工作的关注度。

(三)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宣传咨询日活动

在6月16日宣传咨询日当天,市交通局将在市****参加市安委会主办的安全生产宣传咨询日活动,并在****设立宣传咨询日中心会场,组织交通运输行业安全生产专家、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志愿者等面向社会集中宣传交通系统安全生产政策法规及安全常识,提供咨询与服务。各单位、部门也要积极组织开展宣传咨询日活动,多渠道、多方式将宣传工作深入车船、场站一线,进一步凝聚安全发展共识,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氛围。

(四)开展安全生产应急预案演练

各单位、部门要按照应急演练计划安排,开展应急预案培训、演练、评估等活动。要将应急演练活动与强化安全知识教育和应急救援培训结合起来,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体系,提高预案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要将交通基础设施防汛应急演练、客运车辆事故应急演练、城市公共交通应急演练等作为重要内容,切实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单位、各部门要把此次“安全生产月”各项活动与日常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紧密结合起来,纳入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各单位的主要领导要高度重视,亲自召开会议部署工作、督导检查活动的开展情况,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月”活动的组织领导机构,统一领导,制定周密活动方案,确保组织机构、人员、经费落实到位,并至少参加一次“安全生产月”具体活动,身体力行,带头抓好安全生产工作。

(二)强化督导检查。各单位、各部门要健全“安全生产月”活动跟踪检查制度,建立联络制度,加强沟通联络和检查指导,实时掌握活动工作动态。***将结合省、市安全生产综合督查工作,通过明察暗访等形式实地督查“安全生产月”活动开展情况。要建立安全生产工作的长效机制,坚持“以月促年”,实现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的经常化、制度化。

(三)强化信息报送。“安全生产月”活动期间,各单位、各部门要跟踪掌握情况,及时将好的经验和做法报送集团组委会办公室。各单位要于每周一17时前将本单位、本周内“安全生产月”活动及其他相关工作开展情况(电子版)报送集团组委会办公室,遇有重大活动要随时报送。要在6月8日前上报本单位“安全生产月”活动方案;7月1日前上报“安全生产月”活动总结、有关视频和图片资料。

联系人:**;联系电话:***********; 传真:***********;电子邮箱:*********。

篇6:四川省道路客运交通安全管理规定

【发布日期】2000-07-06 【生效日期】2000-07-06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四川省道路客运交通安全管理规定

(二000年七月六日省人民政府)

第一条 第一条 为了加强道路客运交通安全管理,维护道路客运交通秩序,预防和减少客运交通事故,保护人身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发展,根据法律、法规规定,结合四川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第二条 凡在四川省行政区域内从事道路客运的单位和个人,均应遵守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道路客运,是指在道路上机动车为运输工具进行营业性的旅客运输活动。

城市建成区内公共汽车的客运活动,不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 第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加强对道路客运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领导,将道路客运安全纳入目标责任管理。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认真履行各自职责。

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负责道路客运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有关单位应协助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作好道路客运交通安全管理工作。

第四条 第四条 客运业主必须将安全作为客运活动的首要目标。及时发现、处理安全隐患,制定并落实客运安全责任制度。

第五条 第五条 客动车辆和客动驾驶员,经公安交通管理机关审核合格后,由县级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核发《四川省道路客运交通安全查验卡》(以下简称《安全查验卡》)。核发手续应当简明、快捷。

更换客运车辆或者客运车辆驾驶员,应当重新换发《安全查验卡》。

《安全查验卡》由省公安交通管理机关统一印制。有效期为1年,期满前1月内应到核发单位办理续签手续。核发、续签《安全查验卡》不收取费用。

第六条 第六条 严禁下列车辆经营客运:

(一)货运车辆、两轮摩托车、拖拉机或悬挂拖拉机号牌的车辆;

(二)报废车或以报废车零部件拼装的车辆。

第七条 第七条 持A类驾驶证的驾驶员1年以上未驾驶大客车的,须经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复考合格后,方能驾驶客运车辆;持B类驾驶证安全驾驶经历满3年,经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复考合格的驾驶员,方能驾驶9座以上、19座以下的客运车辆;持C类驾驶证安全驾驶经历满3年,经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复考合格的驾驶员,方能驾驶8座以下的客运车辆。

第八条 第八条 驾驶跨县客运车辆的驾驶员,应当客运线路和路况,应跟随在该线路安全行驶1年以上的驾驶员行车1月以上,方可单独驾驶该线路的客运车辆。

第九条 第九条 客运业主应对驾驶员进行安全教育,每季度组织一次安全知识培训,并将教育、培训情况登记备查。

营运业主应建立旅客安全投诉制度,并应在其经营场所和营运车辆上公布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安全投诉电话。

第十条 第十条 客运车辆必须按规定投保第三者责任险和乘客人身意外伤害险。

客运车辆未改变客动性质时不得退保。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客运车辆驾驶员或乘务员应在发车前向乘客介绍安全乘车要求,在高速公路、山区道路和其他危险道路行驶时,应提醒注意安全,指导乘客采取安全措施。

第十二条 第十二条 客运车辆应按规定实行强制维护保养,符合国家规定的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保持车况良好。

第十三条 第十三条 客运车辆维修单位和个人必须保证维修质量。由于维修质量原因发生的故障和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车辆维修单位和个人应依法承担修复责任和相应的赔偿责任。

第十四条 第十四条 客运机动车不得设置或放置妨碍安全驾驶的设施或物品,并应在车内漆喷乘车安全须知内容。

第十五条 第十五条 严禁客运车辆超过核载人数搭载人员,不得擅自改装、加装座位。客运车辆应在车身明显位置漆喷行驶证上核定的载人数和“严禁超员”字样。客运车辆的载质量不得超过核载人数与每人20千元随身携带物品的总和

第十六条 第十六条 客运机动车驾驶员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不准驾驶无号牌的客运车辆;

(二)不准驾驶已达报废条件的客运车辆;

(三)不准驾驶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客运车辆;

(四)不准驾驶不符合装载规定的客运车辆;

(五)不准慢行揽客、违章停车揽客、强行超车;

(六)不准超速行驶。

第十七条 第十七条 客运业主不得指使、强迫驾驶员和工作人员违反交通法规规定的安全要求作业。

第十八条 第十八条 在道路上往返行驶700公里以上或夜间行车300公里以上的客运车辆,应当配备2名以上驾驶员轮换驾驶,驾驶员连续驾驶时间不得超过4个小时。

第十九条 第十九条 公安交通警察应加强道路安全巡查,对违规客运车辆及时查处,并应强化对超长线路、危险、旅游线路和风景名胜区道路的安全检查。

第二十条 第二十条 道路建设、维护单位和经营业主应当按照公路工程技术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建设、改造和维护等级道路,完善交通标志、标线和安全设施,对交通干线和重要旅游线路的危险、病害路段应当重点整治、及时治理。

对等级以外道路的危险路段,由所在地的县、乡人民政府组织制定、实施安全治理计划,逐步减少危险的数量。

第二十一条 第二十一条 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应认真履行客运安全监督检查职能,对存在客运安全隐患的,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可向客运业主发出整改通知书,责令限期整改。客运业主逾期不改正或整改不符合要求的,或者违反第六条规定的,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处10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二条 第二十二条 客运业主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予以警告,并可处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罚款:

(一)未取得《安全查验卡》从事道路客运的;

(二)指使、强迫驾驶员和工作人员违法作业的;

(三)擅自改装、加装座位的;

(四)未在客运车车身明显位置漆喷行驶证上核定的载人数和“严禁超员”的字样的;

(五)不按规定组织安全知识培训的;

(六)客运车辆上设置和放置妨碍安全驾驶的设施或物品的;

(七)未按规定对车辆进行强制维护保养的。

第二十三条 第二十三条 客运机动车驾驶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给予警告,并可处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同时按规定实行违章记分:

(一)驾驶无号牌的客运车辆的;

(二)驾驶已达报废条件的客运车辆的;

(三)驾驶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客运车辆的;

(四)驾驶未取得《安全查验卡》的客运车辆的;

(五)驾驶员未按规定参加审验或审验不合格仍驾驶客运车辆的;

(六)驾驶与准驾不符的客运车辆的;

(七)不按规定速度行驶或强行超车的;

(八)行驶时慢行揽客、违章停车揽客的。

对违反前款第(一)、(二)、(三)项规定的,暂扣车辆,责令补办有关手续;车辆经检验不合格的,强制维修;依照规定应当报废的车辆和用报废车零部件拼装的车辆,按规定强制报废;对驾驶员并处吊扣驾驶证3个月。

第二十四条 第二十四条 客运机动车每超载一人,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对客运驾驶员处50元罚款;同时实施违章记分处理,超载达到核定人数20%的记6分,超载人数未达到20%的记3分;并责令将超载乘客就在卸客转乘,转乘费用由驾驶员承担。

第二十五条 第二十五条 客运业主或客运驾驶员违反道路交通安全规定的,应依法从重处罚;其行为严重扰乱公共交通秩序的,应依法从重处罚;其行为严重扰乱公共交通秩序的,可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处罚。

第二十六条 第二十六条 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实施罚款时,应当使用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罚没专用收据,罚没收入按国家和省罚缴分离的规定上缴同级财政。

第二十七条 第二十七条 公安交通警察违反本规定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照规定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八条 第二十八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篇7:道路客运企业安全管理制度

随着我区旅游旺季的到来,旅游客运车辆道路交通安全压力将随之增大。为切实做好旅游客运车辆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结合自治区人民政府道路客运“六个必查”专项行动安排部署,提出如下工作要求:

一、进一步增强做好旅游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紧迫感和

责任感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旅游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把保障疆内外旅游者的安全作为重中之重,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相关部门要形成工作合力,针对我区道路运输情况和旅游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及当前旅游的新形势、新特点,结合旅游市场规律,加大重点环节检查力度,对旅游客运企业切实做到乘车人数必查、驾驶时间必查、驾驶员从业资格必查、车辆审验情况必查、车辆安全设施配备必查、车辆轮胎磨损情况必查,对排查出的重大隐患加大整改力度,全力做好各项旅游安全工作。

二、明确职责,密切配合,切实抓好道路客运安全措施的落实

各级交通运输、公安、旅游、安全监管等部门要根据各自的工作职责,精心组织,密切配合,抓好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

交通运输部门一是要以更加扎实的作风、更加有效地手段、更加得力的措施认真履行“三关一监督”职责,认真做好“六个必查”专项工作,严把运输经营者市场准入关、营运车辆技术状况关、营运驾驶人从业资格关,做好对汽车客运场站的安全生产监督工作。二是对辖区长途客运班线进行清理,按照避开夜间途径三级以下山区公路的原则,合理调整客运班线的发车时间,统筹规划、设立长途客车及旅客途中休息、住宿站点,为防止客车夜间在三级以下山区公路行驶创造必要条件。三是对开通旅游客运车辆的农村公路,在急弯、陡坡、临水、临崖等重点危险路段上,要逐步设置必要的警示标志或安保设施。四是督促旅游客运企业按规定安装使用车载卫星定位装置,并接入自治区车辆动态监控管理系统纳入各级监控范围。五是旅游客运企业要认真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企业安全管理,在旅游旺季做到安全检查、安全教育人与人见面,人与车见面,确保安全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公安部门一是严把大中型客车驾驶人的资格审查关及驾驶人考试关。二是加强道路秩序管控。针对旅游客运车辆交通事故和交通违法行为发生的规律,最大限度地把民警和执法装备投放到客运、旅游车辆通行密集的路段,最大限度地加大旅游客运车辆的路面管控力度。三是要严格旅游运输登记和安全检查工作。对7座以上从事旅游客运的车辆逐一进行审查。重点审查驾驶员驾驶资格、车辆审验情况、旅游营运企业对驾驶人员交通安全学习教育活动开展情况、车辆承载人数、驾驶员驾驶时间、车辆安全设施配备情况、车辆轮胎磨损状况。四是要继续落实旅游客运车辆交通违法情况,定期抄告和转递制度。对超员20%以上的客运车辆,除罚款外,要一次记满12分,并暂扣驾驶证。对发生超员50%以上的客运企业,要会同交通运输、安全监管部门督促整改。

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一是要联合交通运输、公安、安全监管等部门,对辖区旅游客运市场开展一次清理整顿,对无旅游营运资质、车况不符合要求、管理混乱的旅游客运公司、汽车租凭公司一律清理出旅游客运市场。二是要加强对旅行社及其导游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道路交通安全意识。要把导游作为旅游全程的交通安全监督员,明确相应职责,落实监督责任。三是要配合安全监管、交通运输、公安等部门加强道路交通安全检查,加强对旅游车公司和驾驶员的管理,加大对旅游车况的检查力度,防止“黑车”、“病车”上路,防止疲劳、超速、超员驾驶。

安全监管部门要认真做好旅游客运车辆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组织、协调工作,组织相关部门指导、督促企业落实各项工作措施,及进整改隐患。

三、联合执法,全力以赴预防和减少重特大旅游客运车辆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

各部门在依法履职,加大执法力度的同时,要做好协调工作,加强联合执法,开展联合执法检查。要进一步加大对旅游客运企业、旅游客运车辆及驾驶人的监管力度,引导旅游客运企业充分利用车载卫星定位系统对旅游客运车辆及驾驶员进行动态监控,严防旅游客运车辆因超速行驶、私拉乱运而发生群死群伤重大旅游交通事故的发生。各相关部门要严格执行重点旅游时期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确保值班工作的正常运转和联络畅通。同时,要做好突发事件信息的收集、汇总、分析和报告工作。

四、进一步加强旅游线路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

各地公安交警部门要按照自治区安委会道路隐患排查方案的总体要求,积极会同交通运输、安全监管等部门对长途旅游客运班线事故多发路段,临水、临崖路段和险桥险段以及山区公路、低等级公路等存在安全隐患的路段进行细致排查。对急弯、陡坡、临水、临崖等路段,要尽快增

设限速标志和警示标志,施划减速标线和设置减速带,完善安全防护设施,进一步加强安全隐患路段综合治理。

五、进一步加强旅游客运安全教育工作

一是各级公安交警部门要会同交通运输部门,对辖区旅游客运企业法人及全体人员进行一次面对面的交通安全教育,通过剖析典型案例、分析事故原因等形式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增强驾驶员交

通安全意识和守法意识。二是各职能部门要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宣讲旅游出行的安全常识,及时向社会发布各个旅游景区的交通流量、交通状况和气象信息和出行提示,营造交通安全宣传氛围。三是要进一步提高全民道路交通安全意识,多形式,多渠道,多方位的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提高群众的安全意识,坚决不上超员车,不坐带病车,清除旅游客运车辆交通违法行为。

六、进一步落实管理责任,加强督导检查

篇8:道路客运企业安全管理制度

道路交通事故是一个世界性的社会问题,随着我国道路交通的快速发展,道路交通安全问题日益突出,道路交通事故居高不下。面临严峻的道路安全形势,提高道路客运企业安全管理的有效性是关键。道路客运系统是一个开放性的综合系统,涉及社会生活的各方面。本文运用WSR方法论,试图从一个新的视角对道路客运企业的安全管理进行研究,从物理层、事理层、人理层三个方面对道路客运企业安全管理工作所牵涉的各要素进行划分,更加全面真实地掌握客运企业安全管理系统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在此基础上,研究改善道路客运企业安全管理框架体系,保证道路客运企业管理工作的条理化、层次化,利于道路客运企业有效开展安全管理工作。

1道路客运安全管理中物理—事理—人理间的联系

道路客运企业安全管理实践系统中各种物质的、客观的组成部分构成了系统的“物理”层,支持着企业的安全管理实践活动。在系统“物理”层的前提上,“事理”层就是通过合理配置各种资源以寻找改善系统运行可靠性的最优方案,争取用最少的投入实现最佳的管理效果,利用“事”充分发挥“物”的效能。“人理”则强调依靠人来解决、协调管理过程中的各项事宜,充分体现了WSR方法论中协调关系的重要性[1],人负责道路客运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布置和实施,是安全管理工作的最终目标所在。

客运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要以“物理”层分析为保障,开展“事理”层工作为手段,协调“人理”层为核心,通过系统、全面的组织实施,最后实现满意的管理效能。三者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2]。

2 道路客运管理要素的WSR内涵界定

根据WSR方法论中对物、事、人基本内涵的定义,结合对现有道路客运企业安全管理的文献调查和实地考察[3],可以将道路客运企业安全管理工作中涉及的各要素进行层次划分

道路客运企业安全管理系统中的各种物质规律、客观的组成部分构成了系统的“物理”层。主要指管理实践工作中涉及的物质、设施子系统,具体包括:运输行业标准、政策、技术措施、车辆设备、客运场站、安全经费。这些子要素均是客运安全管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具体的物质条件。

道路客运企业安全管理过程中用于解决各种问题的准则和系统组织方法构成了系统的“事理”层,属于管理活动的过程范畴,包括一些抽象化的概念。主要指:安全管理模式、组织机构、制度体系、安全生产目标、绩效、安全文化建设。其中安全文化是一个抽象化的人文内容,是针对人而产生的一种观念思想,涵括和贯穿于“物理”、“事理”、“人理”的多个方面,但由于它属于组织管理活动中的一种深层次的特殊方式方法,将其归于事理层次的范畴。

道路客运企业安全管理中涉及的人理要素,不仅仅是传统概念上的实体“人”, 可概括为领导层、管理层、执行层三个层面,涵括了系统组织活动中与人理要素相关的安全意识、能力、素质及各种关系利益。这里的能力即包括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水平,也包括驾乘人员、其他相关人员的工作能力。

道路客运企业安全管理的整个过程是一个包含W、S、R的三维斡旋系统(如图2所示)。这个三维结构系统可看作是道路客运企业系统化安全管理模式的总体系。三个维度分别代表客运系统安全管理的三个层面,每个维度包含诸多要素,通过三个子系统之间的协调完善,总体系才会平衡,达到最优状态。

3 道路客运安全管理的WSR分析

3.1 安全管理W因素分析

道路客运企业安全管理物理子系统主要包括各项标准及法律、经费、技术措施、客运场站、车辆。

为加强和规范道路客运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全面落实道路客运企业安全主体责任,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客运企业首先必须遵守国家法规和标准。

安全经费主要用于购置、改进、维护客运安全运营设施和设备,为人员购买安全防护用品和配备应急救援器材,为开展各项安全工作提供经费。

在道路客运企业的技术措施中,GPS监控系统是一种保证行车安全的技术措施。GPS的监控、定位功能对减少和开展交通事故救援有一定的作用。

客运场站由于集中着大量的车和人员,存在较多隐患。客运场站内营运客车安全监管、消防安全监管、治安秩序安全监管、职工劳动卫生安全监管是客运场站的主要安全运营活动。

作为道路客运企业管理的重点,有效的车辆管理能够保障客运安全工作的高效、经济、舒适运行。营运车辆技术档案必须严格按国家规定建立,实现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同时要采用择优购置、合理修改、强制维护、正确操作、适时报废、定期检修等措施进行综合管理。

3.2 道路客运安全管理S因素分析

道路客运企业安全管理事理子系统主要包括组织架构、制度体系、目标与绩效、安全文化。道路客运企业通常设立四级组织管理机构。如图3所示。

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是企业安全管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开展安全生产工作的操作指南,也是企业工作权威的体现。

作为开展管理工作的基础,明确的目标方向能激励及促进管理的全过程。企业应将一定时期内要实现的安全生产总目标设定为安全目标。安全目标的逐级分解,能促使各项安全目标更具有针对性,协调所有关系及单位全体职工参与到目标系统之中,做到各司其职,齐心协力的完成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目标[4]。

企业安全文化贯穿于企业的物理、事理、人理三个方面,它紧密结合了深层次的人文内容,如安全生产氛围,安全道德观念,安全理念,安全价值观,安全行为模式。因此,企业的安全文化不纯属一种文化现象,更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思想理论。

3.3 道路客运安全管理R因素分析

道路客运企业安全管理人理子系统包括领导层、管理层和执行层。领导层负责企业安全战略管理的总体规划,管理层则需要专业的知识技能和忠诚地执行,并有效监督指挥执行层的作业人员。执行层指客运安全生产工作中的作业人员,主要指驾驶员。

道路客运企业的领导在管理生产的同时,必须做好安全管理工作。企业安全的第一责任人为总公司的总经理,对安全工作负主要领导责任。企业的管理层在企业开展安全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企业管理层的安全意识、安全重视度将直接影响他们的管理绩效,继而影响客运生产的整体安全。

驾驶员是道路客运企业开展、执行工作的关键一环,驾驶员的作业技能、对各项安全制度的执行情况及作业习惯的可靠性直接影响客运企业的安全工作。驾驶技术和驾驶经验构成了驾驶员的驾驶水平,驾驶员的驾驶水平和综合素质则决定了驾驶工作的安全性[5]。驾驶员综合素质指标主要有:交通行车的基本知识、安全意识、心理素质、综合应变能力、职业道德等。

3.4 道路客运安全管理要素排序

通过对道路客运企业的定性分析和实地调研[6,7],基于WSR可构建道路客运企业安全管理的指标体系,如图4所示。

结合层次分析法(AHP)对道路客运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的各个要素通过问卷、面谈等方式向道路客运安全管理的专家进行咨询,得到赋值,求解各指标权重[8,9]。最后将各要素的重要度进行排序,排序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影响道路客运企业安全管理的各因素其重要程度各不同,有些因素对道路客运生产安全状况起决定性的作用,有些则影响较小。其中,人理层要素中管理层的安全意识、安全管理水平及驾驶员是很重要的环节。但也不能忽视事理层要素中的管理规章制度、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安全管理模式、安全目标管理。物理层要素中车辆技术及客运

场站的安全管理也必须引起重视。在保证对安全人员和经费的投入下,企业应该有针对性的将管理资源向重要度相对高的因素倾斜。通过重点考察主要影响因素,加强对重要度高的敏感因素的检测和管理,提高对那些容易被忽略的因素的警惕,可以将道路客运事故防患于未然,提高道路客运系统安全管理水平。

3.5 基于WSR的安全管理框架

道路客运企业安全管理的本质就是将与安全相关的因素协调化、资源配置最优化,以创造良好的安全生产条件,实现预防和控制安全生产事故。由排序结果可知,人理层因素和安全文化是关键。本文提出要形成一个以人的安全责任为纽带的闭环安全管理框架,示意图如图5所示。

在这个框架体系中,强调以人的安全责任为纽带,以人的安全观念为基础,从企业安全物质、企业安全行为、企业安全制度等多个方面营造良好的企业安全生产文化氛围,建立一个全过程的动态安全管理框架[10],如表2所示。

4 结论

(1)道路旅客运输是一个在时间、空间上分布较广的开放的动态系统,道路客运安全影响因素错综复杂,涉及面广,具体表现为人、车、管理、方法、环境等,要素之间具有复杂的非线性关系,所以对道路客运的安全管理造成一定困难。本文以系统工程领域的WSR方法论为基础,对道路客运企业安全管理进行研究,从物理、事理、人理三个层次对道路客运安全管理所涉及的各要素进行分析,充分体现了将安全管理的各因素条理化、层次化、系统化的功效

(2)WSR方法可根据道路客运企业所处的不同状态, 对“物理”、“事理”和“人理”三个方面选取重点, 有所侧重。经研究得出影响道路客运企业安全管理的各因素并求出其重要度排序,有利于企业进行针对性的安全管理。

(3)构建了基于WSR的动态道路客运企业安全管理框架,突出强调了在道路客运企业安全管理中人的安全责任的重要性,并明确了事前预防、过程监控和成效考核的内涵,可更好地促进道路客运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顾基发,唐锡晋.物理事理人理系统方法论:理论与应用[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6

[2]王磊,陈国华.基于WSR方法论的企业安全管理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8,4(2):112-115 WANG Lei,CHEN Guo-hua.Research on enterprises’safety management based on WSR methodology[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8,4(2):112-115

[3]王劲松,沈凌,洪志杰.道路客运安全管理对策研究[J].交通企业管理,2008,(9):31-32 WANG Jin-son,SHEN Ling,HON Zhi-jie.Study on safe-ty management and Countermeasures of road passenger transport[J].Transportation Enterprise Management,2008,(9):31-32

[4]朱艳茹.交通运输企业管理[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

[5]范东凯,曹凯.驾驶员风险认知能力对交通安全的影响[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0,(11):30-35 FAN Dong-kai,CAO Kai.Influence of drivers'risk percep-tion ability on traffic safety[J].China Safety Science Joumal,2010,(11):30-35

[6]福建省交通运输厅.2010年福建省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DB/OL]

[7]周鑫,方守恩.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主要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7,3(12):73-76 ZHOU Xin,FANG Shou-en.The main problems in road traffic safety management and the countermeasures[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7,3(12):73-76

[8]边浩毅,季永青,李百川.道路运输企业安全评价方法及实例分析[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6,(4):89-91 BIAN Hao-yi,JI Yong-qing,LI Bai-chuan.Safety assess-ment method and case analysis on road transportation practice[J].Journal of Safety and Environment,2006,(4):89-91

[9]赵耀江.安全评价理论与方法[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8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公交客运企业经营模式 下一篇:客运企业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