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危险源监测监控、预警管理制度(通用8篇)
篇1:重大危险源监测监控、预警管理制度
重大危险源监测监控、预警管理制度;为认真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一步完善我矿重大危险源监测监控和预警工作机制,切;
一、管理机构及职责;为确保重大危险源监测、监控、预警管理工作的有效实;组长:矿长;副组长:党委书记、总工、生产、安全、机电副矿长、;主席及各专业分管副总工;成员单位:安全、调度、技术、机电、综合办、劳资、;
二、重大危险源监测监
重大危险源监测监控、预警管理制度
为认真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进
一步完善我矿重大危险源监测监控和预警工作机制,切实加强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防范重特大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一、管理机构及职责
为确保重大危险源监测、监控、预警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成立重大危险源监测、监控、预警管理领导小组:
组长:矿长
副组长:党委书记、总工、生产、安全、机电副矿长、工会 主席及各专业分管副总工。
成员单位:安全、调度、技术、机电、综合办、劳资、企管、财务、总务、仓库、工会、物业、医院、保卫等科室负责人及工区负责人。
二、重大危险源监测监控方式方法及预防措施
(一)矿井瓦斯 1.监测监控方式方法
(1)装备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按规定配备瓦斯传感器实现24小时连续检测。(2)瓦斯检查员按规定检查瓦斯。
(3)有关人员按规定携带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或甲烷氧 气两用检测报警仪随时检测。(4)放炮地点严格实行“一炮三检”。
(5)瓦斯检测报警仪、瓦斯传感器等仪器仪表按规定周期校验和强检,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性。
2.主要预防措施
(1)回采工作面和掘进工作面都应采用独立通风;(2)掘进巷道应采用局部通风机供风,实现“双风机、双 电源、自动切换、自动分风”;
(3)局部通风机禁止产生循环风;停工期间,不准停风等 预防措施。
(4)建立完善井下防尘供水系统;
(5)回采工作面采取煤层注水,采煤机必须安装内外喷雾 装置,综采工作面支架按规定安装架间喷雾和放煤口喷雾,采煤工作面进风巷安设一道净化水幕,采煤工作面回风巷安设2道净化水幕;
(6)掘进工作面防尘措施采用湿式打眼,严禁干打眼,放
炮使用水炮泥,实施短壁静压注水,实行放炮喷雾,放炮前后对距工作面20米范围内巷帮周边进行冲洗,锚喷巷道必须安装水射流除尘风机;
(7)各输送机转载点、煤仓口等必须安装喷雾装置;井下 接尘人员必须佩戴防尘口罩。3.事故预警的条件
(1)安全监测系统自动报警或井下管理、个体巡回检测、检修等井下工作人员发现井下作业地点或途径巷道有瓦斯超限、自燃等预兆时。
(二)矿井煤尘 1.监测监控方式方法
(1)按粉尘防治规范要求,配备专职测尘人员和仪器仪表,进行粉尘测定工作。
(2)对井下所有产尘点每月测定两次,地面每月测定一次。
(3)呼吸性粉尘测定,采掘工作面每季测定一次,其它接尘作业场所每半年测定一次;粉尘分散度、游离SiO2含量每半年测定一次。(4)利用GCG1000型粉尘浓度传感器对采掘工作面回风巷的总粉尘浓度进行连续监测,并将监测的数据上传到KJ76N安全监测监控系统上,实现采掘工作面回风巷的总粉尘浓度超限报警。
2.主要预防措施
(1)建立完善井下防尘供水系统;
(2)回采工作面采取煤层注水,采煤机必须安装内外喷雾
装置,综采工作面支架按规定安装架间喷雾和放煤口喷雾,采煤工作面进风巷安设一道净化水幕,采煤工作面回风巷安设2道净
化水幕;
(3)掘进工作面防尘措施采用湿式打眼,严禁干打眼,放
炮使用水炮泥,实施短壁静压注水,实行放炮喷雾,放炮前后对距工作面20米范围内巷帮周边进行冲洗,锚喷巷道必须安装水射流除尘风机;
(4)各输送机转载点、煤仓口等必须安装喷雾装置;(5)井下接尘人员必须佩戴防尘口罩。3.事故预警的条件
(1)井下巷道有厚度超过2mm连续长度超过5m的煤尘堆积(用手捏成团,经振动不飞扬不在此限);
(2)出现高温火源;(3)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出现粉尘浓度情况不明报警的。
(三)矿井火灾 1.监测监控方式方法
(1)外因火灾危险源监测监控措施:严格监督检查,加强可燃物管理,防止井下明火、放炮火焰、电气火花等火源。
(2)内因火灾危险源监测监控措施:建立束管自动监测系统,落实密闭定期检查制度。
(3)每季度对井上、下消防管路系统,防火门,消防材料库和消防器材的设置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4)每周检查一次采空区密闭墙,建立检查记录档案,发 现问题立即汇报处理。
(5)每周一次对井下易发火地点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对发火情况预测预报。(6)矿保卫科加强对木材厂等易发生火灾的场所进行巡逻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处理。
2.主要预防措施
(1)外因火灾预防措施:井口房附近20m内禁止烟火,严禁携带点火物品下井,井下严禁吸烟,杜绝井下明火,不使用不合格或变质炸药,按规定装药、使用炮泥和水炮泥,防止产生爆破火焰,杜绝电气设备失爆、设备及电缆漏电,禁止在井下拆卸矿灯,防止产生电气火花,严格落实井下电气焊措施,装备皮带机防打滑保护,防止摩擦起火,严格井下火区管理等,杜绝引火火源;对木材、绵纱、油脂等可燃物加强管理。
(2)内因火灾预防措施:制定专门的防火措施,落实到矿井生产和管理的各个环节。破坏煤体发生自燃的条件,合理布置巷道,尽量减少多煤层联合开采;工作面回采期间加强防灭火管理,上下隅角坚持喷洒灭火剂,使用好挡风帘,及时封闭采空区,按规定注浆、注氮,清扫干净浮煤。
3.事故预警的条件
(1)束管监测系统或井下作业人员发现回采工作面下隅角、起停采线、老塘、老空区密闭墙附近或隔离煤柱、巷道高冒区等
地点CO浓度超过70ppm、温度异常增高、焦糊气;(2)井上、下工作人员发现作业地点或途径地点有外;
(四)矿井水灾;1.监测监控方式方法;(1)根据生产计划,及时编制水文地质预报,及时开;(2)井下现场加强水文地质观测,有出水征兆及时汇;(3)定期对地面河流水位、塌陷区积水情况等进行调;(4)及时搜集相邻矿井采掘活动情况,并标绘在采掘;(5)利用水文观测系统
地点CO浓度超过70ppm、温度异常增高、焦糊气味、烟雾等自燃征兆时;(2)井上、下工作人员发现作业地点或途径地点有外因火灾等预兆时。
(四)矿井水灾 1.监测监控方式方法(1)根据生产计划,及时编制水文地质预报,及时开展隐患排查活动。(2)井下现场加强水文地质观测,有出水征兆及时汇报。
(3)定期对地面河流水位、塌陷区积水情况等进行调查,掌握其变化情况。(4)及时搜集相邻矿井采掘活动情况,并标绘在采掘工程平面图及相关图纸上。
(5)利用水文观测系统实时监测地下水位变化情况。2.主要预防措施
(1)根据生产计划,及时编制水文地质预报,开展隐患排查活动;配备齐全的探放水设备,各采掘工作面严格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做好探放水工作,井下现场加强水文地质观测,有出水征兆及时汇报;
(2)定期对地面河流水位、塌陷区积水情况等进行调查,掌握其变化情况;(3)及时搜集相邻矿井采掘活动情况,并标绘在采掘工程平面图及相关图纸上;
(4)利用水文观测系统实时监测地下水位变化情况。3.事故预警的条件
(1)回采工作面涌水量大于100m/h或排水系统不能正常排出该面涌水时;(2)探水钻孔、掘进工作面过断层涌水量大于100m/h时;(3)矿井水文动态监测系统或井下作业人员发现其它突水征兆时。
(五)矿井顶板、冲击地压 1.监测监控方式方法
(1)在采掘工程过断层等地质构造期间,安排专人对顶板破碎、有淋水、顶板台阶下沉等征兆进行重点观测。
(2)成立矿压观测小组,利用回采工作面安设的矿压观测系统,对回采工作面顶板压力情况进行24小时不间断监测。
(3)回采工作面初采期间,成立初次来压小组,进行现场监测,根据掌握工作面推进距离,预测来压步距,做好相关准备。
(4)在3煤层中施工的掘进工程,锚网索支护的巷道,设顶板离层仪,根据顶板下沉情况,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顶板管理。
(5)建立一支兼职防冲队伍,并设专职技术人员,开展防33 冲监测监控工作。2.主要预防措施
(1)合理布置工作面,避免孤岛采煤,回采工作面合理选用安全高效的液压支架,采煤机采煤后,必须及时移架,加强支架初撑力的监测,必须达到规定要求,煤壁片帮要及时进行维护,严禁空顶作业,上下巷要有超前支护,且支护长度不小于20m;(2)安设矿压监测系统,对工作面阻力实施不间断监控。掘进工作面使用好前探支护,锚杆、锚索支护要达到拉力,锚网索支护的煤巷,安设顶板离层仪,根据顶板下沉情况,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顶板管理。
3.事故预警的条件
(1)顶板事故:矿压监测系统发现回采工作面液压支架大面积工作阻力不够、离层记录仪发现一处以上巷道顶板离层数据超过规定、或作业人员发现采掘工作面或巷道存在冒顶片帮隐患不能及时消除时。
(2)冲击地压事故:发生前一般无明显前兆,冲击过程短暂,持续时间为几秒到几十秒,当发生冲击地压后立即发出预警信息防止次生事故发生。
(六)矿井供电 1.监测监控方式方法
供电事故的危险源主要来35KV线路及变电所供配电设施。
其监测监控方式、方法及采取的预防措施是恶劣天气变电所值班人员加强值班,并且调度台值班人员及时通知大型设备停止运行,防止突然停电造成人员伤亡。
2.主要预防措施
恶劣天气变电所值班人员加强值班,并且调度台值班人员及时通知大型设备停止运行,防止突然停电造成人员伤亡。
3.事故预警的条件(1)出现35KV供电系统突然停电,且无法立即恢复供电;(2)全矿或采区等井下大面积停电0.5h以上时。
(七)矿井灾害性天气 1.监测监控方式方法
(1)与气象部门加强联系,注意气象信息的发布,及时将预警预报信息传递给矿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并通知到井下每一个作业班组和作业人员。
(2)矿总务科随时与泗河管理处保持联系,保证在第一时间获得信息,在泗河来洪前组织抢险队员对泗河大堤进行巡逻并进行加固。
2.主要预防措施
(1)调度室建立防御雨季气象灾害的逐级预警预报信息响应系统,利用电话、短信平台,及时传递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信息;
(2)当气象部门发布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信息时,调度室必须密切留意,主动获取有关的气象信息,及时将预警预报信息传递给矿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并通知到井下每一个作业班组和作业人员;
(3)矿总务科随时与泗河管理处保持联系,保证在第一时间获得信息,在泗河来洪前组织抢险队员对泗河大堤进行巡逻并进行加固。
3.事故预警的条件
(1)连续降雨量超过50mm、强雷电等;(2)接上级通知泗河来洪时。
(八)矿井提升运输 1.监测监控方式方法
(1)主副井提升监测监控:加强供电设施的维护及绝缘摇测。
(2)斜巷皮带机皮带监测监控:严格皮带机综保装置的班试验制度,加强皮带接头检查。
(3)斜巷乘人装置监测监控:加强对猴车驱动装置的检查、维护,猴车司机要认真监听猴车运行期间的设备声音。
(4)综采安撤面设备运输监测监控:加强轨道铺设质量检查;检查各安全设施是否齐全,灵敏可靠。
2.主要预防措施
(1)主副井提升:加强供电设施的维护及绝缘摇测,;(2)斜巷皮带机:严格皮带机综保装置的班试验制度;(3)斜巷乘人装置:加强对猴车驱动装置的检查、维;(4)综采安撤面设备运输:严格轨道铺设质量,轨道;3.事故预警的条件;(1)发现提升运输等其它重大生产隐患不能及时消除;(2)井下监控系统发出报警信息,或接到事故现场人;
(九)矿井火工品;1.监测监控方式方法;
(1)主副井提升:加强供电设施的维护及绝缘摇测,严格绞车司机交接班保护试验制度的落实及确保日检质量,严格井筒检修施工措施及操作规程的落实;(2)斜巷皮带机:严格皮带机综保装置的班试验制度,确保完好使用,同时加强皮带接头检查,及时处理隐患接头;
(3)斜巷乘人装置:加强对猴车驱动装置的检查、维护,猴车司机要认真监听猴车运行期间的设备声音,出现异常声音必须立即停止运行,并检查处理,同时考察对驱动天轮的液压制动方式,并进行改造;
(4)综采安撤面设备运输:严格轨道铺设质量,轨道铺设不合格坚决不进行设备运输,处理车辆掉道,现场必须有矿跟班人员现场指挥,备齐车辆复轨工具、材料,防倒、防滑措施到位,人员站位安全。
3.事故预警的条件
(1)发现提升运输等其它重大生产隐患不能及时消除时;(2)井下监控系统发出报警信息,或接到事故现场人员汇报时。
(九)矿井火工品 1.监测监控方式方法
公司每季度对矿火工品仓库进行一次全面检查,矿每月检查一次,仓库值班人员每班对火工品存放情况进行检查。
2.主要预防措施
(1)公司每季度对矿火工品仓库进行一次全面检查,矿每月检查一次,仓库值班人员每班对火工品存放情况进行检查;(2)火工品库必须严格执行现场交接班制度。雷管、炸药等火工品的领退、运输、销毁及丢失处理等必须严格执行有关管理制度;
(3)接触火工品的人员不得穿化纤衣服,任何人不得携带矿灯进入火工品仓库;
(4)火工品仓库必须按规定配齐灭火器、砂箱、水管等消防器材;(5)严格执行“一炮三检”、“三人联锁”和“三警戒”放炮制度;(6)安全员监督现场施工安全防范措施的执行。3.事故预警的条件
(1)采掘工作面及其它作业地点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 0.8%;
(2)爆破地点附近20m以内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0.8%;(3)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出现报警,情况不明的;(4)发生火工品爆炸;
(5)发生火工品被盗、丢失现象。
(十)矿井矸石山 1.监测监控方式方法
(1)矿组织相关人员每月对山体变化情况和自燃情况以及运输设施使用情况进行检查。(2)矿保卫科24小时不定期巡查。(3)矿运搬工区安排人员每班观察。2.主要预防措施
(1)矸石综合利用,清除或减小矸石山;
(2)减少矸石中的煤炭、硫黄等可燃物含量;保证矸石山安息角小于标准规定;
(3)危险范围内严禁设置建、构筑物;
(4)按规定设置防护栏(墙)、警示标志,严禁与矸石山工作无关的人员进入矸石山警界线以内活动。
3.事故预警的条件
(1)矸石山表面以下1m温度超过70℃;
(2)正在自燃的矸石山顶部或发火区有沟壑、凹陷区或其它雨水通道;(3)矸石山山体产生大量蒸气;(4)矸石表面有黄色结晶体渗出;
(5)出现悬矸现象,矸石山自然安息角大于42°及矸石山其它异常现象时。
(十一)矿井地震 1.监测监控方式方法 曲阜市地震局通过地震监测台、动植物宏观监测及水井监测对辖区进行监测、监控及预报。当监测系统发出警报时,曲阜市地震局将通知地震警报区。我矿接到地震局发出的警报后,立即在全矿地面范围内发出警报,并通过调度通讯系统通知井下各区域内工作人员,现场管理人员立即组织人员撤离。
2.主要预防措施
(1)保持通讯渠道畅通,以便及时获取上级部门关于地震震情的通知或文件;(2)矿应急指挥部应组织全矿人员做好相应的地震震情强化跟踪工作、救援物资储备工作、各个关键岗位人员值班。特别是制定人员安全工作、设备安全运行、关键地点、区域防火和防盗等安全措施。
3.事故预警的条件
地震事故。当明显感觉地震震感或接到曲阜市地震局及上级地震局发布的地震预警信息时。
(十二)矿井压力容器 1.监测监控方式方法
(1)锅炉运行时锅炉工加强对炉体、炉外管道的巡视。(2)通过水位、水压等仪表、各超限报警装置进行监测。(3)检修时重点对炉膛易损区域、吹灰器周围、底部水 冷壁管的磨损情况检查,并对这些部位的弯头外弯处进行测量。2.主要预防措施
(1)保证锅炉安全保护设施、附件齐全可靠;
(2)定期对锅炉进行日常性维修保养和检查,按照有关规定要求对锅炉进行定期检验;
(3)严格按操作规程和安全措施操作;
(4)保持锅炉负荷稳定,防止骤然降低负荷,导致气压上升;
(5)防止安全阀失灵,每隔一两天人工排汽一次,并且定期做自动排汽试验;
(6)每班冲洗水位表,检查所显示的水位是否正确。定期清理旋塞及连通管,防止堵塞。定期维护检查水位报警或超温报警设备,保持灵敏可靠。严密监视水位,万一发生严重缺水,绝对禁止向锅炉内进水;
(7)正确使用水处理设备和除氧措施,保持炉水质量符合标准。3.事故预警的条件(1)指示仪表指示异常;(2)锅炉运行声音异常;
(3)锅炉炉体出现破损、裂缝或出现轻度泄漏,管道轻度
泄漏;
三、预警方式;采用报警器报警和电话报警方式;
四、预警信息的发布;当值班调度员接到井下事故预警条件的信息时,按照“;程度,按预案规定的应急级别发出警报,上报裕隆集团;与参与应急救援工作的其他单位取得联系,并向他们通;
五、预警信息的响应;应急响应由低到高依次分为IV、Ⅲ、Ⅱ、Ⅰ四级;(1)IV级响应:发生一般事故或者3人以下涉险,;(2)Ⅲ级响应:发生较大
泄漏。
三、预警方式
采用报警器报警和电话报警方式。建立完善的电话通讯系统,由调度室监控中心完善各施工现场及有固定值班人员的岗位电话通讯系统,上级有关部门的电话通讯系统,保证通讯畅通;完善报警器报警系统。
四、预警信息的发布
当值班调度员接到井下事故预警条件的信息时,按照“煤矿调度员十项应急处置权利”中的规定,发布紧急调度指令,通过电话、语音广播系统3分钟内通知到井下所有施工地点,安排各施工地点带班区长、班长、安全员清点现场施工人员,并组织人员按照拟定避灾路线撤人升井,通知机电工区切断各工作面电源,启动自动排水系统,通知机电、运搬工区,猴车、-240、-450人行车立即运行,并要求各重要岗位工作人员,中央、石门变电所,各水平泵房,上下山有运人设施的绞车房工作人员和信号工、押车工、把钩工必须坚守工作岗位,保证设备正常运转,没有调度命令不得擅自离岗。副井口做好准备随时上、下人员,维持好上、下井口秩序。同时调度员记录事故发生地点的基本情况,向值班矿领导、矿长进行汇报,通知其他指挥部成员到调度室集合,规定到达时限;立刻安排劳资科、企管科统计出所有下井人员数据,立即赶赴副井口记录好上、下井人员名单;根据事故的严重 程度,按预案规定的应急级别发出警报,上报裕隆集团公司。
与参与应急救援工作的其他单位取得联系,并向他们通报情况;根据情况的危及程度,或按预案规定通知各应急救援组织做好出动准备。
五、预警信息的响应
应急响应由低到高依次分为IV、Ⅲ、Ⅱ、Ⅰ四级。
(1)IV级响应:发生一般事故或者3人以下涉险,事故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不再发展,启动本煤矿应急预案。
(2)Ⅲ级响应:发生较大事故,事故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不再发展,启动裕隆集团公司应急预案,向济宁市煤炭局申请启动济宁市地方煤矿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3)Ⅱ级响应:发生重大事故,事故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不再发展,由济宁市政府报请省级人民政府启动《山东省煤矿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4)Ⅰ级响应:发生特别重大事故,由省级人民政府报请国务院启动应急预案。
报请启动上一级应急预案响应前,应首先启动本单位应急预案响应。
六、责任追究及奖惩
生产安全事故预警工作实行责任追究制。对迟报、瞒报、谎报和漏报生产安全事故征兆的重要情况或者在生产安全事故预 警工作中有其他失职、渎职行为,依法对有关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罚款或解除劳动合同;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不按照规定报告事故灾难的。
(2)不服从命令和指挥,或者在应急响应时临阵脱逃的。(3)盗窃、挪用、贪污应急工作资金或者物资的。(4)阻碍应急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5)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的。(6)有其它危害应急工作行为的。
对在生产安全事故预警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应根据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七、附则
(一)本管理制度自二〇一三年一月一日执行。
篇2:重大危险源监测监控、预警管理制度
第一条:为加强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生产管理,消除事故苗头,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安全领导小组对单位重大危险源的管理,组长为单位重大危险源管理责任人。
第三条:安全领导小组负责单位重大危险源的申报备案、建档管理;对单位重大危险源定期进行检测、评估、日常监督管理;建立健全物质安全技术说明书,根据说明书要求配置应急器材,并根据《事故应急预案》至少每半年一次对重大危险源紧急事故进行抢险救灾实施及日常演练。
第四条:当班人员负责单位重大危险源的日常巡检,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并处理。
第五条:凡进入重大危险源区域作业人员,必须经过安全教育才能进入工作岗位,区域内所有设施的更改需要安全领导小组按程序审核同意方可实施。
第六条:维修人员必须有相关的资质方能作业,实行谁维修作业谁负责,达不到安全要求不作业。
第七条:安全领导小组对区域内的消防器材及应急物资的完好率负责,采取定期检查和抽查相结合,保障设施正常运转使用。
第八条:严格控制单位重大危险源的物质储存量,使风险降到最低限度。
第九条:运输物资需采用有危险品运输资质的单位承运。如医疗垃圾,重大危险源区域的运输车辆必须落实相关安全措施后方可运输。
第十条:根据具体要求和国家有关规定,在重大危险区域内安装安全标志、相关制度及相关人员进行实时监测。
第十一条:对于在日常工作中发现的事故隐患,通过整改避免事故发生的,公司将给予奖励,对于在安全检查中发现问题的,将责令限期完成整改并进行公示,对事故苗头知情不报者将给予处罚
篇3:重大危险源监测监控、预警管理制度
1 矿井安全监控系统状况分析
1. 1 各类安全监测系统
钱家营矿于1988 年12 月投产,设计生产能力400 万t / a,为开滦集团的主力矿井。矿井水、火、瓦斯、顶板等灾害比较严重。2009 年各类安全监测系统状况如下:
1) 矿井建立KJ402 多参数水文动态监测智能预警系统,实现了对地表监测站点的在线监测,正常观测地面水文钻孔18 个。
2) 矿井建立KJ340 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实现了对CH4、CO、CO2等气体的在线监测监控。
3) 矿井建立JSG6 束管监测系统,在线监测内因火灾标志性气体,对内因火灾进行早期预警。
4) 矿井有4 套顶板压力在线监测系统,可对采掘工作面的顶板在线报警; 有2 套顶板离层自动监测系统,不能在线监测。
1. 2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分析
1) 水灾危险源监测系统: 只监测了地面水文钻孔的水温、水位等参数,监测网密度不够; 没有对井下监测点的水压、水温、流量等参数进行传感器检测及系统监测。
2) 安全监测监控系统: 瓦斯、一氧化碳、温度和风速等传感器布置密度小,无粉尘传感器,在瓦斯抽放系统中浓度、流量、温度、压力及泵站开停传感器数量不足。
3) 束管监测系统: 运行不正常,外因火灾烟雾、温度传感器等安装不到位。
4) 顶板压力监测系统: 传到地面的压力数据未得到开发应用,不能完全实现顶板压力的在线报警和预警。
5) 各监测系统相互独立,没有统一的数据传输、处理和管理平台; 水、火和顶板等专业监测系统没有重大危险源预测、预警功能[1]。
钱家营矿上述问题在国内煤矿属于共性问题。
矿井重特大事故形成机制复杂、诱发因素众多,增大了重大危险源监测、识别及预测预警的难度,制约了重特大事故超前预警技术的发展[2,3]; 在同一地理空间,水、火、瓦斯、顶板等煤矿井下重大危险源监测预警系统无论数据库存储,还是数据处理平台都不统一,无法共享动态变化的同一空间信息,结果造成系统数据共享困难,数据孤岛严重,系统操作复杂,严重阻碍了煤矿安全管理高新技术的进步。
1. 3 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1) 对煤矿重大危险源隐患进行分类,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库,构建煤矿重大危险源隐患识别决策支持系统。
2) 实现对重大危险源相关参数的在线监测,对于实时识别、分析出的危险源( 如冒顶、瓦斯和突水等) 需要实现信息的快速传输、反馈。
3) 研发重大危险源监测、预测、预警三维可视化系统,实现与二维专用GIS的数据共享和动态更新。
2 体系构建与系统建设
2. 1 矿井重大危险源评价指标体系
2. 1. 1 矿井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体系的选择和确定是安全评价研究内容的基础与关键,直接影响到评价的精度和结果。通过分析地质、灾害、管理、生产装备、生产人员素质、环境条件、危险源等7 类因素构成了矿井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见图1,其中的地质、灾害和危险源因素与矿井重大危险源隐患密切相关,是三类重点一级指标体系。对重点一级指标体系进一步细化为第二层次、第三层次的指标体系,如地质因素细化为构造地质、水文地质、瓦斯地质、煤层顶底板、煤层厚度变化、矿压变化等因素,其中构造地质因素又继续细化为断层平均落差、单位面积断层数、单位面积陷落柱数等指标,见图2。
2. 1. 2 评价指标报警分级体系
矿井重大危险源分级体系是灾害识别、预测和预警的基础。参照国土部和国家气象局对地质灾害的分级体系,将煤矿井下水、火、瓦斯和顶板等重大危险源分成红、橙、黄、蓝4 个警级[4]:
4 级为警报级,警度为红色,警情为灾害发生的可能性极大;
3 级为预警级,警度为橙色,警情为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大;
2 级为注意级,警度为黄色,警情为灾害发生的可能性中等;
1 级为提醒级,警度为蓝色,警情为灾害不易发生。
2. 1. 3 评价指标体系库构建
矿井重大危险源监测、识别及预测、预警系统主要以水、火、瓦斯和顶板重大危险源为研究对象,建立水灾、火灾、瓦斯和顶板重大危险源预警指标体系库[5]。
2. 1. 3. 1 水灾重大危险源评价指标体系库
地面水引起井下水灾的重大危险源评价指标体系库: 以地面水文监测系统的水位标高梯度预警。
井下水灾重大危险源评价指标体系库: 井下水重大危险源图形评价包括采空区积水、老巷积水、断层防水煤柱等导水涌水通道的评价指标体系; 对井下水流量采用梯度预警; 对井下水明渠流量采用趋势预警。
2. 1. 3. 2 火灾重大危险源评价指标体系库
内因火灾重大危险源评价指标体系库: 通过分析矿井可燃气体的组分构成及比例,利用动态Coward爆炸三角形原理,界定其爆炸危险性区间,对火灾的发生发展态势或熄灭程度进行初步预测; 采集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计算气体爆炸上、下限和失爆点,对将要发生超限的混合气体预警[6]。
外因火灾重大危险源评价指标体系库: 温度趋势预警指标体系库( 对监测点的温度进行趋势预警)和CO趋势预警指标体系库( 对监测点的CO浓度进行趋势预警) 。
2. 1. 3. 3 瓦斯重大危险源评价指标体系库
瓦斯趋势预警指标体系库: 对监测点的甲烷进行趋势预警。
瓦斯梯度预警指标体系库: 对监测点的甲烷进行梯度预警。
瓦斯图形评价预警指标体系库: 主要包括瓦斯探头、高瓦斯区、突出威胁区、突出危险区以及高瓦斯掘进工作面等三层评价指标体系。
2. 1. 3. 4 顶板重大危险源评价指标体系库
顶板压力域值预警指标体系库: 根据工作面时间段内的整面合格率及其报警次数进行预警。
顶板离层域值预警指标体系库: 依据煤矿掘进作业规程制订报警值、预警值,对锚杆伸长率进行梯度预警。
2. 2 重大危险源子系统平台建设
2. 2. 1 水文监测子系统建设
利用原KJ402 地表水文监测系统,在办公楼建立矿井水文动态监测系统中心站,在地面水文钻孔建立24 个水位、水温自动监测系统分站; 在沙河建立2 个水位、流量自动监测系统分站。
井下建立KJ11 - Z本安型水文监测系统: 在井下- 450 m、- 600 m( 2 个) 、- 850 m水平水仓口等安装9 套流量自动监测系统; 在井下补打6 组水文钻孔安装6 个水压、水温自动监测分站; 对井下排水管道增加10 趟管路流量自动监测系统。
2. 2. 2 束管监控子系统建设
升级JSG6 束管监测系统的接口软件,实现网络数据互连,为第三方系统提供接口,在现有统一网络平台下与其他决策系统数据交互和实时共享; 部分设备升级改造。
2. 2. 3 安全监控子系统建设
完善现有KJ340 安全监控系统: 配齐分站、传感器; 增设带式输送机滚筒下风侧、自然发火观测点、封闭火区防火墙栅栏外的CO传感器,增设瓦斯抽放管路中的浓度、流量、温度、压力传感器以及抽放泵站的开停传感器; 增设采掘工作面的粉尘传感器; 完善井下安全监控系统,扩大监控范围和覆盖面; 升级监测分站和系统软件,增加2 台高性能计算机、1 台编程器、1 台便携电脑( 测试东西风井监测无线传输系统和通风机监测系统) 、更换1 套短信报警服务器。
2. 2. 4 顶板监测子系统建设
以KJ216 煤矿顶板动态监测系统为基础,基于以太网平台,利用矿井计算机网络平台建立全矿井矿压在线监测系统,实现矿压监测的自动化和信息共享。全矿安装8 套综采支架在线监测系统、20 套顶板离层仪在线监测系统。
3 系统功能实现
矿井重大危险源数据监测识别分析系统主要安装在服务器端,采集瓦斯、地面水、井下水、束管、顶板监测系统实时数据,每隔20 s读取1 次,统一存储到数据库中,并实时对数据进行分析统计。煤矿井下重大危险检测识别及预测预警系统界面见图3。该系统于2009 年立项,2011 年12 月投入运行,达到了预期目标,运行稳定、可靠。
3. 1 水害识别、预测预警系统实现
3. 1. 1 图形和数值计算
主要完成综合水文地质图、充水性图、水文参数等值线图、水文地质剖面图、相关曲线图等的自动处理以及涌水量预计; 结合三维剖分模型和实时在线监测系统得到的水文地质参数,计算含水层的水量等参数。
3. 1. 2 水文数据库管理
主要完成矿山水文地质基础数据和实时监测监控数据的管理、报表的打印等工作。
3. 1. 3 水害危险源监测、识别及预测预警系统
实现对水文监测数据联网,实时监控水文观测孔或传感器的水压、流量、水温、水质等参数,利用Web GIS技术在水文监测图形上自动定位和实时显示; 超限自动报警和语音播报; 利用监测数据生成和绘制水文历史数据曲线。
3. 2 火灾识别、预测预警系统实现
该子系统集实时数据采集、数据分析、数据存储及数据发布功能于一体,远程控制分析采样、气体校准、清洗管路、泵开停; 整合在线分析、矿井实时监控系统、色谱仪分析、人工现场测量、现场取样地面测量等气体组分数据,存入数据库,对数据库中的气体组分进行图形、曲线、查询等显示和打印; 实现井下气体的全方位在线监测,自动统计和分析爆炸危险性、自燃危险性的判断、预测预警; 实现避灾路线自动生成。
图 3 煤矿井下重大危险源系统数据集成总界面
3. 3 瓦斯识别、预测预警系统实现
3. 3. 1 瓦斯检测、识别及预测预警
井下相关地点的瓦斯浓度实时监测; 瓦斯超限报警; 瓦斯趋势预警; 分析瓦斯浓度剧烈变化,并实现预警; 对有突出危险性区域进行重点监测。
3. 3. 2 图形和数值计算
实现采掘工程平面图、通风系统图、瓦斯地质图、安全监测监控图、危险源、采掘工作面的绘制与编辑,灾害区域的划分,并实现基于C/S模式的图形评价。
3. 3. 3 动态网络解算预警
基于Web GIS在通风系统图上完成分支节点的标定,同时与风速传感器实时监测数据关联,利用动态实时解算结果辅助通风防灭火重大危险源管理。
3. 4 顶板识别、预测预警系统实现
3. 4. 1 井上计算机动态模拟显示监测参数、报警
监测服务器和客户端实时显示监测点的数据和直方图,当监测数据超限时自动声音报警并记录报警事件。
3. 4. 2 井下现场显示数据和报警
井下的压力监测分站、离层传感器实时监测数据,根据设定报警参数报警指示,通讯分站可实时显示每个测点的数据并有报警状态指示。
3. 4. 3 监测数据自动记录存储
井上监测服务器能根据设置记录周期将数据存储到数据库,形成历史数据。
3. 4. 4 连续监测曲线显示、分析
软件支持服务器端和客户端的历史曲线和测线加权数据分析。
3. 5 三维可视化集成数据平台主要实现功能
1) 处理与水、火、瓦斯、顶板压力重大危险源的预测预警有关的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
2) 完成地质体、巷道的几何建模,检测设备的动画建模。
3) 实现工业广场、巷道、煤层的三维可视化,基于三维巷道的井下监测监控信息展示、三维动画显示等。
4) 基于Web GIS技术实现水、火、瓦斯、顶板压力重大危险源的预测预警数据的网上查询和浏览、远程监测管理等功能。
4 结语
1) 统一数据库,实现矿井水、火、瓦斯、顶板实时监测数据的统一存储,提高了煤矿重大危险源预警能力,降低了重大危险源事故发生的概率,进而从本质上提高了煤矿的整体安全管理水平。
2) 开发具有我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基于GIS技术的统一的二维和三维可视化数据处理平台,实现数据的集成分析,解决了数据孤岛、系统实用性差等技术难题。
3) 开发基于动态数据处理的模型库,提高了预测预报的精度。
摘要:对钱家营矿水、火、瓦斯和顶板等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状况进行了分析,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建立重大危险源指标体系库,运用先进的预警模型,实现对煤矿井下水、火、瓦斯和顶板等重大危险源的集成管理和超前预警,提高了煤矿对重大灾害的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
篇4:重大危险源监测监控、预警管理制度
【关键词】监测预警;排查;分类;成效
我矿积极吸取全国煤矿重特大事故教訓,努力做到“关口前移,超前预防”,横河煤矿开展了矿、区队、班组、岗位个人四级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建立重大危险源监控预警系统的研究与实践
1、建立严密的责任体系全矿自上而下建立了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责任体系,环环相扣,一级对一级负责,一级监督一级,目的是将安全管理的压力层层传递。矿长是本矿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第一责任人,对全矿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负责;横河煤矿成立了以矿长为总负责人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机构,下设隐患治理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安监站,负责全矿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全矿的调度检查,纳入日常安全管理中。
2、安全隐患排查治理遵守的原则:横河煤矿安全隐患排查治理遵循“三全”和“三到位”的原则,“三全”即安全隐患排查要做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范围要涵盖煤矿生产的所有环节、所有过程和所有人员,避免出现安全管理的死角和盲点。“三到位”即安全隐患治理要安全技术措施、安全保证措施、强制执行措施三到位,避免在隐患治理过程中再发生事故。
3、安全隐患排查规范化操作流程
3.1 安全隐患排查及信息上报各工种岗位人员和班组每班坚持对本作业范围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并汇总到当班班长,煤矿各生产区队每天把排查结果报告矿安监站;煤矿除由总工程师组织召开各专业隐患分析排查会外,每月2号、18号矿还定期组织井上、下安全隐患现场排查,并根据上级要求和井下现场实际情况随时组织专项安全隐患排查。
3.1.1 现场工种岗位隐患排查工种岗位隐患排查是隐患排查的基础,各区队层层建立和完善隐患排查治理网络,并责任到人,从上到下,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控制的隐患排查机制,把超前防范渗透于安全生产的动态全过程。(1)班前风险评估是根据进入作业状态前当班的工作任务、作业环境、设备设施、所使用的工器具、个人技能、个人防护、个人精神面貌等,评定作业过程中存在的风险。(2)现场各工种岗位人员在接班时及当班生产过程中,必须认真按本岗位操作标准对各自岗位职责范围内生产过程中的事故隐患进行认真分析和排查,并及时将排查出的事故隐患填写在现场隐患排查单上。
3.1.2 区队(厂、公司)日隐患排查煤矿各区队(厂、公司)将本区队班组及个人隐患排查及治理情况在当日的安全生产例会上进行汇报,未治理完毕或本区队无法单独治理的隐患,汇报矿安全生产副矿长,由安全生产副矿长负责协调治理,分管专业口负责组织制定整改措施。
3.1.3 各专业隐患排查每周六前进行,由矿专业分管人员负责召集相关的区队(厂、公司),针对本专业的现场认真排查一次事故隐患,并建立好隐患排查台帐。对排查出的A、B、C级隐患确认后,每周的最后一天上报安监处。
3.2 煤矿安全隐患的分类及认定煤矿安全隐患分为顶板、机电、运输、地测防治水、通风、其它等7类,按照隐患的严重程度及处理的难度分为A、B、C3个级别。
3.3 煤矿“三违”行为、单岗人员及流动作业人员的管理
3.3.1 煤矿“三违”行为是造成煤矿安全事故的主要根源之一,应作为行为隐患纳入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的工作范围,并研究分析其分布规律,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治理力度,从而逐步消除直至杜绝煤矿“三违”现象的发生。
3.3.2 煤矿单岗人员和流动作业人员向来是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薄弱环节,要求区队跟班副职必须加强对单岗人员和流动作业人员的管理,规定了每班必须进行巡查,并对其安全作业程度进行评价顶级。通过此项措施,使煤矿零星安全事故的发生得到了有力遏制。
二、煤矿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
1、凡是在安全隐患排查中发现存在A、B、C级安全隐患的,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必须进行停产治理;发现一般安全隐患或轻微安全隐患能够现场解决的,必须进行现场治理,当班解决,对于治理时间长、治理难度较大的安全隐患,按照“六落实”制度处理,即落实项目、落实措施、落实资金、落实设备材料、落实安全责任人、落实时间限期治理。
2、隐患整改情况的验收复查(1)各工种岗位及各级管理人员现场查处并填写在《现场隐患排查记录本》上的一般隐患、轻微隐患,由当班班长进行初步复查,由三八制安监员对其整改情况进行监督检查。(2)矿领导、各业务科室现场查处的C级及以上隐患以及各业务科室按专业上报的A、B级隐患,其整改情况由各业务科室进行复查,并做好隐患整改复查记录,复查结果及时报安监处,由安监处处长进行监督检查。
三、多级责任追究体系的建立与实施
1、“前追后纠”体制。为使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落到实处,引入了“前追后纠”体制。“前追”是指:如果下一级管理人员在某作业区域发现了某一隐患,而上一级管理人员在该作业区域、同一班次没有发现这一隐患,要对其追究安全责任。“后纠”是指:某作业区域因为隐患没能被排查发现且及时治理而发生安全事故的,对事故前两天到过该作业区域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安全责任追究。这样,一级监督一级,一级追究一级,增强了各级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责任感,使隐患排查、治理的安全管理压力得到了层层传递。
2、隐患产生的根源追究制。隐患是在煤矿生产的动态过程中产生的,将煤矿隐患划分为自然隐患和人为隐患两类,对自然隐患的产生根源不予追究,对人为产生的隐患,必须按照精细化管理的要求,排查出隐患是在哪一个工序、环节、班次发生的,哪一个人造成的,查出其直接责任者。
四、安全信息的公示和警示系统的预警在煤矿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过程中重要性
安全隐患信息的传递和反馈非常重要,必须对安全隐患的信息进行科学管理,并保证其正常流动。根据国家法律法规以及集团公司制度中对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的要求,我矿充分利用了《煤矿安全质量动态考核评价管理系统》,各生产区队每天把隐患排查和治理情况上网公布,安监处对各单位隐患整改复查验收情况反馈给相关区队,并在井口等候室大屏幕上予以公布,《煤矿安全质量动态考核评价管理系统》的应用对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各级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能够更方便地了解到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信息以及安全隐患的治理进度,实现了安全隐患信息的快速传递、汇报和反馈,为各级领导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全面掌握各类安全隐患发生的基本规律,制定相应的对策和防治措施提供了便捷的操作平台。
五、取得的成效
篇5:重大隐患重大危险源整改监控制度
一、辖区内各安全责任单位及部门对辖区内存在的重大隐患和重大危险源应做到“四有”,即:有登记台账、有详细情况记载、有监控人员、有应急预案。生产经营单位每月开展一次重大隐患及重大危险源排查整改和上报。
二、安委会办公室对辖区范围内的危险源实行分级登记,分级建档,分级上报。并按规定落实监控人员和措施,对于应建档登记而未登记者,追究单位负责人的责任,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三、重大隐患及重大危险源的整改坚持“谁的隐患谁整改”的原则。重大隐患和重大危险源均由隐患单位和存在重大危险源的单位制定整改方案,报隐患确认单位审定后实施。
四、各单位一把手对本单位或所辖单位事故隐患和重大危险源的整改监控的实施和督办负总责、重大隐患重大危险源的整改监控由存在重大隐患、重大危险源的单位具体责任、单位法定代表人是整改监控的第一责任人,必须保证整改监控的人员、设备和经费。主管单位负责整改监控的督办工作。
五、整改监控期间,必须采取有效防范措施,避免事故发生,对责令停产整改的,严禁擅自边生产(经营)边整改,对短期无力整改的隐患,要制定方案,做好防范工作,逐步实施。
六、重大隐患及重大危险源整改,治理完成后,由整改治理单位写出专题验收报告上报隐患确认 单位,隐患确认单位组织验收后合格后销号。
七、各生产经营单位和开发区安办应建立健全重大隐患和重大危险源的登记,整改治理、销号等档案资料,长期保存。
安全生产奖励及责任追究制度
根据国务院、省政府关于《重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规定》,为了进一步强化安全意识、落实安全管理责任,特制定安全生产奖惩及责任追究制度如下:
一、奖惩制度
开发区对完成当年安全生产任务、目标、没出现任何生产安全事故、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工作出色的单位和安全生产工作者给予表彰奖励,并积极向上申报推荐作为评先的对象,对领导不力、措施不到位、责任制不落实,发生了生产安全事故的责任单位和个人 除开发区安全生产考核细则的有关规定给予惩处外并给予责任追究,对于本单位、本部门发生死亡1人或重伤2人以上安全事故的,其单位主要负责人取消当年评先表模资格。
二、责任追究制度
1、责任追究的范围包括辖区范围内,因失职、渎职依法应履行而未履行职责等因素,而发生重、特大事故的。
2、对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私自允诺,或企业擅自生产经营和因“三违”而发生事故的,应予以责任追究。
3、责任追究的对象:包括第一、二、三责任人,行业主管部门负责人以及与事故有关的其它机关工作人员和当事人。
4、对责任人的处罚,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给予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等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安全生产警示告诫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及《宜昌市安全生产警示告诫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制定本制度。
一、对行政区域内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实施警示告诫。
二、安全生产警示告诫按事故等级分类实行,分别采取约见警示、新闻媒体曝光、督办告知等三种形式。
三、生产经营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予以警示。
1、因安全管理不力,导致发生死亡事故或者一年内重复发生同类重伤事故的;
2、重大危险源未辨识、登记、上报、安全监控措施未落实,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未制定的;
3、发生重大险肇事故的;
4、存在事故隐患不整改且未采取有效防范措施的。
四、生产经营单位有列情形之一的,应当通过新闻媒体曝光:
1、发生重大、特大事故或者一年内发生两起死亡事故的;
2、瞒报生产安全事故的 ;
3、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整改,拒不整改或者逾期未整改正的;
4、拒绝、阻挠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其人员依法实施监督、检查或者阻挠、干涉事故调查的;
5、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拒不履行法定安全生产职责,或者收到约见警示通知书后,无正当理由拒不约见的;
6、违反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存在事故隐患不整改且未采取有效防范措施,情节较为严重的。
五、行业主管部门及村(社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进行督办告知:
1、发生重特大事故的;
2、连续发生一般事故的;
3、有其他安全生产问题的。
安全生产例会制度
一、安全生产委员会每季度召开一次安全例会,研究解决安全生产中的重大问题,安全部署安全生产工作。
二、所属单位(包括行业主管部门、各村委会、社区、场)及各生产经营单位、企业每月召开一次安全生产会议,通报安全生产相关情况,总结评比上月工作、安排、布置下月工作,并组织学习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及安全生产基本知识。
三、车间班组要坚持每半月召开一次安全会议,传达上级安全生产会议精神,研究解决本车间、本班组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通报应注意的事项。
四、安全生产会议要做好记录,并整理归档。
安全生产检查制度
一、开发区安全生产委员会负责全区范围内安全生产的检查督导工作,每季度组织一次全面综合检查(单项检查及抽查除外),并通报情况,对检查中发现的隐患及时督促整改消案。
二、全区辖区内各村和行业主管部门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全面安全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隐患要积极采取整改措施,及时消案,同时上报开发区安全办。
三、生产经营单位对本单位安全检查每周不得少于一次,班组、车间每天检查一次。
四、开发区各层次检查活动必须认真做好检查记录,记录内容包括被检查单位、检查内容,存在的隐患,处理意见、检查人员和被检查单位负责人签字,所有检查记录,必须存档备查。
五、有关单位及行业主管部门应积极主动支持配合安全检查工作,对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应及时上报并依法进行处罚。
安全生产教育制度
为了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全面提高安全管理人员及其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制定如个制度;
一、开发区安委全每年对生产经营单位法人代表的安全管理人员开展两次学习教育培训,每季度召开一次专题会议。
二、安全生产管理干部应积极参加区级上以安全知识培训学习,并取得安全管理干部任职资格证书。
三、生产经营单位认真执行安全生产“三级教育”制度,对本单位从业人员每月不得少于一次培训教育,高危行业工人必须经县级马上发组织的教育培训,取得《上岗证》后方可上岗。
四、生产经营单位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参加专门安全培训教育,具备相应的安全知识和技能,经过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考核,取得国家统一制作的《特种作业人员上岗证》后,方可上岗。
事故隐患排查管理制度
为了切实加强开发区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管理,根据上级主管部门要求,结合开发区实际,特制定事故隐患排查管理制度如下;
一、开发区安委会办公室应建立隐患登记整改消案台账,并填写整改通知书,落实整改措施和责任人,及时复查和验收,对重大隐患短期不能进行整改的应及时报千上级执法机关,并做好监控。
二、各生产经营单位和行业主管部门对所辖范围的安全生产隐患,应建立基础台账,落实整改措施,资金和责任人及整改期限,对较大的隐患及时报告开发区安委会办公室。
三、开发区安委会办公室对存在的隐患提出必要的整改意见,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层层把关的原则督促责任单位给予以整改消案。
四、对发现的较大隐患应坚持以下程序:即:建档登记、下达整改通知、报告整改方案、安委会审批、企业整改、上级部门验收、下达开(复)工通知收、消案备案。夷陵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安全生产第一、二、三责任人职责
第一责任人职责:
1、对全区的安全生产工作负总责,贯彻执行安生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以及安全生产责任审定、颁发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2、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确定本单位安全生产目标并组织实施;
3、每年至少组织召开四次安全生产工作办公会,研究解决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4、每年至少参加六次安全生产检查,发现隐患督导整改;
5、发生安全事故时,指挥事故救援及事故的调查处理。
第二责任人职责:
1、协助第一责任人的工作,对安全生产工作负直接领导责任;
2、协助第一责任人做好召开安全生产例会的准备工作,对例会决定的事项,负责组织贯彻落实;
3、组织有关部门定期不定期开展各种形式的安全检查,发现重大隐患,立即组织有关人员研究解决;
4、经常向第一责任人汇报有关安全生产情况;
5、发生安全事故时,组织抢救及事故调查处理。第三责任人职责:
1、负责安全生产日常工作的开展,并保证安全档案资料齐全,按时按质向上级报送有关资料及情况;
2、认真执行上级和开发区安全生产的各项规定;
3、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后,立即上报,积极组织抢救,参加事故调查;
4、经常性开展安全检查,督促消除安全隐患,按时按质完成第一、二责任人临时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安全生产委员会及办公室工作职责
一、安全生产委员会职责
1、领导和组织实施全区安全生产工作,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依法管理所辖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对全区安全生产负领导责任;
2、制定安全生产工作计划和措施,落实工作责任,制定工作目标,考核办法和奖惩制度;
3、负责对辖区内安全生产进行监督检查、排查和处理各种事故及隐患,制定应急预案,组织指挥各种救援工作,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4、定期召开安全生产专题办公会,研究解决开发区安全生产中的重大问题。
二、办公室工作职责
1、传达、贯彻、落实开发 区安全生产委会员提出的各种安全生产工作任务。为安全生产委员会及以 级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和信息。
2、协调辖区内各安全生产责任单位及部门安全监管工作,配合协助安全监察部门调查事故、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组织安全生产知识培训,开展政策法规宣传及各项安全生产活动。
3、为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工作服务,开展安全生产工作调查研究。
安全生产事故统计报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为了加强安全生产事故的防范,规范安全事故发生的统计上报制度和程序,特制定以下制度:
一、所辖范围内发生安全事故后,当事者或相关事故现场人应立即报告单位负责人,单位负责人接到安全事故报告后,应迅速报告当地村(居、场)委会,村(居、场)委会任1小时内或最短时间内首先报告安办,再由安办按照规定的时间或程序报告上级政府和主管部门(一般事故是指一次死亡1-2人或重伤3人;重大事故是指一次死亡3-9人或重伤10人以上;特大事故是指一次死亡10人以上;重大设备事故的具体标准,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二、事故报告的内容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单位,伤亡人数及基本情况,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发生事故原因的初步判断,现场处置后及善后工作情况,事故报告单位、报告人及报告电话等,三、重特大事故发生后,接到报告的人应在最短的时间内报告安办主任(开发区主任),以便快捷启动应急预案,并在接到报告的1小时以内报告上级机关。
篇6:重大危险源监测监控、预警管理制度
为了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 安全生产的科学管理,有效地控制潜在的危险因素,确保职工的安全和生产的顺利进行。公司必须对存在的重大危险源进行检测和监控,对重大隐患及时进行整改。
一、危险源监控的目的,不仅是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而且要做到一旦发生事故,能将事故危害控制到最低程度。
二、公司的危险源有:
1、有冒顶、坍塌场所
2、有发生爆炸、火灾有场所
3、有高空坠落危险场所
4、有提升、吊运系统危险的场所
5、有被车辆伤害的场所
6、有触电危险的场所
7、有灼烫伤危险的场所
8、有被机器绞、碰的场所
9、有中毒、窒息、腐蚀的场所
10、尾矿库
三、对危险源要进行定期分析评价,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辨识各类危险因素及其原因及机制
2、依次评价已辨识的危险事件发生的概率
3、评价危险条件的后果
4、进行风险评价,即评价危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和发生后果的联合作用
5、风险控制,即将上述评价结果与安全目标值进行比较,检查风险值是否达到可接受的水平,否则需进一步采取措施,降低危险水平。
四、通过对危险源的分析评价,根据危险程度、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和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对危险源分三级管理与控制:
A级:重大危险源,由公司、车间、班组三级控制如井下采场、火工库、液
氰库、液氯库。
B级:较大危险源,由车间、班组二级控制管理如变电站、提升系统等。C级:一般危险源,由班组控制管理。五、三级危险源在各级组织的各类安全检查中均应将其列为重点检查目标,层层把关,共同严格管理和控制。对于重大危险源每月至少检查一次,并做好检查记录。
六、对于检查发现出的安全隐患,应及时下发《安全通知书》督促整改并进行复查验收。对于重大安全隐患要由总经理指定安全副总经理会同生产、技术、安全、设备等部门制定整改方案,限期整改,并组织整改验收。
七、落实三级危险源监控职责,责任到人。
篇7:重大危险源监测监控、预警管理制度
规范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和重大隐患整改的管理,预防重大事故的发生。2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重大危险源监控和重大隐患的整改。3 职责 3.1 总经理
3.1.1 对公司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与检测监控全面负责。3.1.2 保证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与监控所必需的资源投入。3.1.3 负责公司重大隐患的及时整改。3.2 安全环保部
3.2.1 负责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
3.2.2 负责建立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制定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与监控的实施方案。
3.2.3 组织对重大危险源进行专项监督检查,督促重大危险源管理单位按时整改。
3.2.4 负责对重大隐患整改完成情况进行及时跟踪验证。
3.2.5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负责将本单位重大危险源及有关安全措施、应急措施报地方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单位和有关单位备案。3.3 生产技术部
3.3.1 负责组织有关单位对特别危险的作业现场进行危险评估,制定安全措施。3.3.2 负责制定重大隐患的整改计划。3.4 重大危险源管理单位
3.4.1 负责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与监控,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与监控工作全面负责。
3.4.2 负责建立本单位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制定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与监控的实施方案。并将本单位重大危险源及有关安全措施、应急措施报安全环保部备案。
3.5 车间负责加强对辖区内重大隐患的巡查,发现问题及时治理并向有关单位汇报。4 工作程序
4.1 重大危险源和重大隐患分级 4.1.1 重大危险源分级
根据《重大危险源辩识》和《关于规范重大危险源监督与管理工作的通知》,将重大危险源分为:
a)一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特别重大事故的,一次死亡30人(含30人)以上的重大危险源;
b)二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特大事故的,一次死亡10~29人的重大危险源;
c)三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重大事故的,一次死亡3~9人的重大危险源; d)四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一般事故的,一次死亡1~2人的重大危险源。4.1.2 重大事故隐患分级
根据作业场所、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可能导致事故损失的程度分为两级:
a)特别重大事故隐患:指可能造成死亡50人(含50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事故隐患;
b)重大事故隐患:指可能造成死亡10人(含10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的事故隐患。4.2 公司现有重大危险源和重大隐患 4.2.1 公司重大危险源主要有以下: a)一级重大危险源:无; b)二级重大危险源:无; c)三级重大危险源:有; d)四级重大危险源:有。4.2.2 公司重大隐患主要有以下: a)特别重大事故隐患:无。b)重大事故隐患:无。4.3 重大危险源的评估
4.3.1 安全环保部与生产技术部按照《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组织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安全评估,至少每3年要进行一次安全评估,安全评估由安全、生产、技术、设备、环保等单位有关人员和专家组成,按确定的评估方法和内容进行评估,并对重大危险源风险控制措施进行评审。
4.3.2 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应形成安全评估报告,属国家规定必须上报的重大危险源应按规定报地方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单位和上一级安全管理单位备案。4.3.3 安全评估报告应数据准确,内容完整,方法科学,对策措施具体可行,结论客观公正。安全评估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a)安全评估的主要依据; b)重大危险源基本情况; c)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d)可能发生事故的种类及严重程度; e)重大危险源等级; f)防范事故的对策措施; g)应急救援预案的评价; h)评估结论与建议等。
4.3.4 重大危险源的生产过程及材料、工艺、设备、防护措施和环境等因素发生重大变化,或者国家有关规定发生变化时,应对重大危险源重新进行安全评估。4.4 重大危险源的监控与管理 4.4.1 监控要求 4.4.1.1 公司级1~6月每季检查二次,7~12月每季检查一次;班组每日检查。重大危险源监督检查内容:
a)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情况; b)事故预防措施的落实情况; c)重大危险源的登记建档等情况;
d)重大危险源的安全评估、检测、监控情况; e)重大危险源设备维护、保养和定期检测情况; f)重大危险源现场安全警示标志设置的情况; g)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情况; h)应急救援组织建设和人员配备的情况; i)应急救援预案和演练工作的情况;
j)配备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及维护、保养的情况; k)重大危险源日常管理的情况; l)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事项。4.4.2 重大危险源的管理
4.4.2.1 4.4.2.2 执行公司标准。
安全环保部和重大危险源的管理单位应对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状况定期进行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告知相关单位和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4.4.2.3 重大危险源管理单位应对存在事故隐患的重大危险源立即进行整改。要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资金、责任人、期限等。整改期间要采取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防止事故发生。整改情况应向安全环保部报告。4.4.2.4 重大危险源管理单位应每季度向安全环保部报告一次重大危险源安全运行情况。4.4.2.5 安全环保部应对重大危险源进行登记建档,建立重大危险源管理档案,并按照国家和地方有关单位重大危险源申报登记的具体要求,将有关材料报送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单位备案。4.4.2.6 对新构成的重大危险源,要及时报告安全环保部,对已不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环保部应及时核销。4.4.2.7 对特别危险的作业采场现场,生产技术部应组织有关单位现场进行危险评估,制定安全措施。4.4.2.8 制定每年的安措计划时,要保证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与检测监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4.4.2.9 重大危险源的管理单位应将重大危险源可能发生事故时的危害后果、应急措施等信息告知周边单位和人员。
4.4.2.10 作业人员应严格执行岗位操作规程,在作业过程中发现威胁生产安全的问题或事故隐患应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
4.4.2.11 作业人员在重大危险源场所施工作业时,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有权停止作业。
4.4.2.12 重大危险源管理单位应加强有关设备、设施的安全管理,完善操作与维修规程,对重要的设备、设施进行经常性的检测、检验,并做好记录。4.4.2.13 重大危险源管理单位应按规定在重大危险源场所安装和配备必须的安全设备、设施,为作业人员配发劳动保护用品、用具。
4.4.2.14 重大危险源管理单位应在重大危险源现场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标识,悬挂重大危险源风险提示牌。
4.4.2.15 重大危险源风险提示牌主要内容应包括:重大危险源名称、具体位
置、危险物质及储存数量、风险及控制措施、紧急情况下的应急措施等。4.4.2.16 重大危险源管理单位应按照厂应急管理有关规定做好重大危险源应急管理工作。4.5 应急救援预案
4.5.1 重大危险源由安全环保部负责制定应急救援预案。4.5.2 应急救援预案应包含以下内容: a)重大危险源基本情况及周边环境概况; b)应急机构人员及其职责; c)危险辨识与评价; d)应急设备与设施; e)应急能力评价与资源;
f)应急响应、报警、通讯联络方式; g)事故应急程序与行动方案; h)事故后的恢复与程序; i)培训与演练。
4.5.3 安全环保部应定期组织演练,检验和评估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和程序的有效程度,必要时加以修订。
4.5.4 应急救援机构和应急救援队伍每年应根据人员变动情况进行修订。各责任单位每年应在职工队伍中抽调一定数量、高素质的人员作为应急抢险队员。4.6 记录、档案管理
4.6.1 凡重大危险源安全环保部和管理单位均应建立下列档案: a)重大危险源基本情况登记表; b)重大危险源的评估、评价报告; c)安全运行情况; d)历史事故记录; e)控制和整改措施; f)管理制度清单;
g)应急救援预案及训练演习; h)员工教育和培训; i)训练及演习。
4.6.2 《重大危险源登记表》内容
危险源单位、重大危险源名称、重大危险源地点、危险源类型、危险源等级、危险源单位负责人、监控负责人是否存在隐患、重大危险源概况(影响范围、影响程度)、主要监控和管理方案。4.6.3 重大隐患整改情况记录内容
隐患单位、隐患地点、整改措施、限定完成时间、实际完成时间、隐患整改负责人、隐患整改完成情况、参加验收人员。
4.6.4 重大危险源监控和重大隐患整改记录、档案由安全环保部负责保存,车间(二级单位)负责保存管理范围内的重大危险源、重大隐患整改记录、档案。重大危险源消除后和重大隐患整改后,记录和档案继续保存3年。4.7 员工教育和培训
4.7.1 劳培部应按照《安全教育与培训管理制度》,组织对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人员、应急救援人员、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并建立教育培训档案。4.7.2 教育和培训内容如下: a)重大危险源的辨识;
b)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 c)重大危险源可能发生事故时的危害后果; d)应急救援预案和自我防护方法的方法; e)发生事故的报告方法。4.8 训练及演习
4.8.1 重大危险源的管理单位对应急队伍和全体员工应进行应急培训、训练和演习。
4.8.2 重大危险源的管理单位应配备必要的救援器材、装备,应急救援演习应按照厂《事故应急预案》要求每年至少组织一次,不断提高应急抢险水平,适应事故抢险的需要。
4.8.3 演习时要做好演习计划,召开演习准备会议,确定参演人员、场地、演习时间,明确其它注意事项及其它单位现场学习人数等。
4.8.4 主要演习内容:防护器材的使用、危险源的控制、现场环境状况的测定、防爆隔爆保护和现场急救、人员疏散、撤离及安全警戒区的设立等。5 相关文件
5.1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篇8:重大危险源监测监控、预警管理制度
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或临时地加工、生产、处理、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场所和设施,以及存在危险能量可能造成重大事故的场所和设施。重大危险源是危险物质大量聚集的地方,存在着重大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并且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将会对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以及集体财产造成严重损害[1,2,3,4]。
为此,从我国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与应急管理的需求出发,对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测预警系统进行了重点研究与开发。
2 系统需求分析与架构设计
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测预警系统,由传感器、二次检测仪表、逻辑控制器、执行机构、报警设备以及工业数据通讯网络等仪表和器材所组成。系统利用液位、温度、湿度、压力、流量、火焰、可燃及有毒气体浓度、风向和风速等传感器采集生产及环境监测预警参数,利用视频和红外防侵入等设备监控人员操作及现场情况,并由智能故障诊断和事故预警软件系统进行数据分析,以确定现场的安全状况;同时,配备联锁装备,在危险出现时采取相应措施,实现数据传输、自动预警、联网声光报警、监控信息显示与打印、以及安全数据或状态记录储存等功能。
按照建设目的及其对生产过程的关注范围来看,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测预警系统属于安全相关系统(Safety Related System)的范畴,因此必须从功能安全(Functional Safety)和安全完整性等级(Safety Integrity Level)入手分析其设计和建设原则。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将先进的网络通讯技术、数据实时采集技术、安全监控与预警技术和基于WEB的信息管理软件开发技术进行集成,研究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时分层安全监控的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测预警系统总体架构[5,6]。
本系统分为企业端和政府端两部分。
(1)企业端
核心就是安装在现场的传感器、摄像机、控制器、执行机构及通讯设备等,通过路由器接入互联网。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利用计算机即可观看实时图像、监测数据、趋势曲线及接收报警等。
(2)政府端
监控计算机:用于观看实时图像、监测数据、趋势曲线及接收报警等。
通信及大屏幕服务计算机:用于动态IP解析、图像转发及大屏幕管理。
电子地图服务器:此服务器和安监局的其他安全监管信息系统共享。
3 系统功能设计与实现
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测预警系统是用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根据自身的权限可以对危险场所进行远程实时监控的大型软件平台。软件可运行于Windows Me,Win2000、Win2003/XP等平台,具有功能全面、性能稳定、操作简单、界面简洁等特点。根据不同行业特点的需求,本系统进一步优化后可用于如化工园区综合监控、原油开采集输作业安全监控、加油站危险源综合监控、烟花爆竹安全监控等领域。
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测预警系统具有视频监控和综合参数监控等功能。
3.1 视频监控
视频监控的主界面如图2所示。用户可在监控中心或通过网络远程监视生产现场情况,实现摄像机云台、镜头的远程控制;企业现场监视图像经数字化压缩后存入硬盘,并可以日期、时间、监测点名称为检索关键字进行查询;实现自动录像及视频回放,查看以往现场情况,此外,还可实现视频报警等功能[7]。
画面显示:系统可实现全屏、四、九、十六等多画面实时监视,各状态下均可切换到全屏监视。
设备控制:可控制远端云台、镜头,并对其他可控外部设备进行操作控制。实现云台上、下、左、右、和自动旋转以及镜头的缩放、聚焦、光圈调整以及自动巡航。
抓拍管理:管理员设定存储图片路径后,使用者可以抓拍实时图片(录制时间可灵活设置)、也可以抓拍回放图片,管理员可自行更改图片的存放路径。图像可作为线索证据,文档素材,打印等用途。
轮巡管理:可以灵活设置多画面轮巡、单画面轮巡及各个画面轮巡的摄像机数目,设定画面切换间隔的时间。满足政府对企业现场的网上远程巡查工作需要,对巡查过程中发现的现场隐患可以自动保存现场视频信息。
报警功能:各监控点具有移动侦测报警、输入报警功能,可设定声音报警,画面提示报警,报警时能在GIS上显示报警位置,系统应具有视频信号丢失报警功能。如摄像机故障、有人企图破坏或拆卸摄像机、传输线被剪断等情况出现时将产生报警。
查询、回放:多条件组合方式查询,如以现场监控摄像机名称、日期时间作为条件进行查询,从中选取需要的录像进行回放。对查询到的录像文件提供完整的回放功能,包括播放及暂停、显示录像时间、抓拍图像、画面全屏等功能。用户也可以拖动播放滑块,对视频进行快速手工搜索。重要的录像资料可以另行分类保存。
视频存储功能:在监控中心完成对视频的存储,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优化配置。系统提供导出录像功能,把重要的录像文件,按录像类型、录像时间、摄像机编号、摄像机名称等条件导出来,转储(备份)到硬盘、光盘等储存介质,通过文件播放器回放。
流媒体功能:为系统内、外部所有客户端用户提供流媒体转发服务。
能够将接入的现场视频信号按照要求的模式和方式输出到电视墙或其它显示设备上,并能够对显示的信号顺序进行自由切换和控制;能够实现政府监测中心和企业现场的语音双向对讲及语音广播,便于政府对企业进行工作沟通和调度。
安全机制及镜头分组功能:对用户进行分级权限验证。不同级别用户有不同的操作权限,以确保系统的安全性。用户能根据视频监控摄像机的实际用途进行分组,从而能够方便地找到相应镜头,并进行相关镜头的权限设置。只有将摄像机等设备归属某个组,再将镜头组归属某个用户后,该用户才能对此设备进行操作。在镜头分组界面中,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及监控现场的实际情况将镜头进行分组管理,镜头组的名称可以按照监控现场的位置或其它简便易懂的名称设置。对于镜头组的添加、修改或删除也可以在此界面中完成。
可以根据地理坐标信息在地图上布置每个摄像机的位置,进行地图分组,并在用户管理中为每一个用户分配地图组浏览权限,在地图上以点击镜头的方式观看镜头画面。把镜头添加到所选中地图中后,还要把相应的镜头摆放到相应的位置。
通过WEB访问控件实现企业现场的视频信号的WEB访问浏览功能,实现一处安装,随时访问的目标。WEB访问控件能够和GIS进行无缝集成,实现基于GIS的视频监控点的地图查询与视频调阅。
可以分别设置多个可设置区域和敏感度的移动侦测区域的有效时间。
提供短信、报警箱、实时打印等多种报警提示和报警输出以及灯控等报警联动手段。
设置视频与报警量关联,查询该报警时,系统自动查找报警时间段内保存的对应视频文件,能够实现企业现场的参数传感器报警级别达到政府响应的条件时,自动将企业现场的视频信号强制上传到对应的政府监测中心端,并能够自动在政府端的重大危险源监控信息系统上跳出软件界面,对报警现场自动视频定位,并能够自动录制现场信号。
3.2 综合参数监控
综合参数监控包括现场物理参数(如温度、压力、液位及可燃/有毒气体浓度等)监测和气象参数监测等[8,9,10]。
3.2.1 现场物理参数监测预警
在设计开发本功能时,将监控预警级别分为四级,即一般(Ⅳ级)、较重(Ⅲ级)、严重(Ⅱ级)、特别严重(Ⅰ级),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
蓝色等级(Ⅳ级):预计将要发生一般(Ⅳ级)以上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事件即将临近,事态可能会扩大。
黄色等级(Ⅲ级):预计将要发生较大(Ⅲ级)以上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事件已经临近,事态有扩大的趋势。
橙色等级(Ⅱ级):预计将要发生重大(Ⅱ级)以上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事件即将发生,事态正在逐步扩大。
红色等级(Ⅰ级):预计将要发生特别重大(Ⅰ级)以上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事件会随时发生,事态正在不断蔓延。
可在GIS上显示传感器的布点情况及传感器的类型。
实现现场有毒气体、可燃气体的浓度监测、记录存档,如图3所示。
可对现场有毒气体、可燃气体浓度的历史数据进行查询与管理。
可实现现场有毒气体、可燃气体浓度的统计分析及运行趋势分析;既有历史数据又有实时数据显示,并且用户能够自由切换扫描时间(秒、分、时),更改数据记录类型(最大、最小、平均值等),添加或删除点不会丢失历史数据,如图4所示。
对实时监测的生产数据进行数据挖掘与分析,结合气象信息,利用预警模型给出事故预警与报警两级警报,并能在地图上显示出各自的具体位置。
提供报警摘要:报警摘要显示当前的报警和未被认可的报警,每产生一个报警,报警摘要将自动增加一条记录;当报警认可后,报警摘要将自动消除本条报警信息。
报警记录:报警记录是所有报警的历史记录,而报警摘要只显示当前未被认可的报警。每产生报警,报警记录都将把此报警记录于报警记录中;报警认可也将记录于报警记录中。
报表功能:报表是由一个或多个自动产生的包含实时数据的值班、日及月报表组成。用户和操作员可以通过Web浏览器浏览到当前或从前产生的报表。值班、日报表及月报表是由项目节点中的中央数据库历史数据产生的。
参数产生报警时,自动调出相关的摄像机视频,实现参数报警与视频联动,以便监控中心人员及时了解现场情况,及时进行应急处置,如图5所示。
参数报警与视频联动,包括报警时自动切换视频、自动抓拍。
参数报警等级与相应应急预案级别相关联,公共场所的两层传感器检测信号对应两个高级别的应急预案,靠近企业的传感器(简称里层传感器)一旦报警,启动Ⅱ级应急预案,离企业较远的传感器(简称外层传感器)发生报警,启动Ⅰ级应急预案。
3.2.2 气象参数监测
在监控现场设立气象站来监测几个重要区域的气象参数,在发生事故时为辅助决策支持系统提供详细的实时气象数据。
实时监测现场固定点的风向、风速、空气湿度和环境温度等气象参数,记录并存档。
可根据用户的具体需求进行气象预警。
可对监控现场气象参数的历史数据进行查询与统计管理。
结合实时监测的气体参数浓度变化进行分析,利用监测参数进行事故发展趋势和方位的预警与报警。
4 系统示范应用
本系统在广州南沙(小虎)化工区、中石油湖南分公司加油站等场所进行了示范应用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在广州南沙(小虎)化工区的示范应用中,在化工园区内的道路等公共场所安装了187个固定监控摄像机、2个移动车载监控摄像机,63个可燃有毒气体探测器,4个风向仪,100个GPS终端,10部PDA终端,42个广播系统前端。监控中心平台包括视频平台和应急业务平台。设备选型与安装设计,包括大屏幕管理系统(含控制工作站)、模拟矩阵、数字矩阵、模拟矩阵、电视墙、操作台、硬盘录像机、存储设计、接入认证和设备管理服务器、流媒体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GIS图形服务器、信息发布服务器(包含Web Server、Web GIS Server)、报警服务器、应急业务服务器、气体控制器及其通信服务器、风向风速采集服务器、无线视频通信中心主机、应急固定电话通信调度服务器及其4个座席、广播主控制设备和音频矩阵输出设备、网闸、网络防火墙、网络交换机、计算机杀毒服务器、网络打印机、UPS、防雷接地设备、机房装修、监控系统功能及结构等。
5 结论
我国重大事故频繁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全国重大危险源分布、分类不清,没有建立起有效的重大危险源监控和管理体系。通过对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测预警系统的研发和实际应用效果看,可得出如下结论:
(1)研究了重大危险源信息的组成成份、基本结构与特征,提出了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测预警系统结构与标准化体系。
(2)采用基于风险分析、监控预警和事故应急救援等技术对重大危险源企业关键监控点进行正确设置,确保重大危险源企业事前安全监测与预警、事后科学决策与救援。
(3)集成多种安全参数与视频监测、信息融合及网络组态等于一体的智能安全监测预警技术的成功应用,确保系统的监测预警与多媒体信息联动功能。
(4)研究开发了集成GIS技术的适用于各级政府安全监管和企业安全监控的网络化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测预警系统,并对各主要功能模块进行详细设计与实现。
摘要:提出了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测预警系统的总体架构和设计建设原则,论述了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测预警系统的两个主要功能:视频监控和综合参数监控;系统不仅可以实现传统的视频监控和记录功能,还可以对企业安全生产参数(如温度、压力等)实时采集与处理,对企业内部及周边的动态安全状况实时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警情设定自动做出相应的监控预警及应急响应,如声光报警等;介绍了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测预警系统在广州南沙(小虎)化工区等场所的示范应用情况。
关键词: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测预警系统,功能安全,视频监控,参数监控
参考文献
[1]吴宗之.城市重大危险源监控与应急救援体系建设[J].安全,2005,26(2):6~8WUZong-zhi.Major hazard identification and control[M].Metal-lurgical Industry Press.2001
[2]吴宗之,高进东,魏利军.危险评价方法及其应用.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2WU Zong-zhi,GAO Jin-dong,WEI Li-jun.Hazard Evaluation Method and Application.Beijing:Metallurgical Industry Press,2002
[3]吴宗之.论城市重大危险源监控与应急救援体系建设[J].安全,2005,26(2):6~8WU Zong-zhi.Major hazard monitoring control and emergency res-cue system construction of city[J].Safety.2005,26(2):6~8
[4]康荣学,刘骥,吴宗之,等.重大危险源监控系统发展历程[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6,2(6):78~82KANG Rong-xue,LIU Ji,WU Zong-zhi,et al.Development process of monitoring control system for major hazard[J].Journal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6,2(6):78~82
[5]康荣学,桑海泉,刘骥,等.重大危险源在线监测数据的实时处理与分析技术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7,3(5):35~38KANG Rong-xue,SANG Hai-quan,LIU Ji,et al.Research on disposal and analysis of on line monitoring data for major hazards[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7,3(5):35~38
[6]魏利军,关磊,吴宗之.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系统运行模式分析与探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6,2(5):37~40WEI Li-jun,GUANLei,WUZong-zhi.Probe into and analysis of running mode for major hazard installations safety monitoring sys-tem[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6,2(5):37~40
[7]康荣学,朱明玉,鲍军胜,等.加油站安全监控预警系统研发与应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8,18(7):156~160KANG Rong-xue,ZHU Ming-yu,BAO Jun-sheng,et al.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safety monitoring system for the petrol station[J].China Safety Science Journal.2008,18(7):156~160
[8]杨铸,谢增信,李增源.多种有毒易燃气体并存的预警监测监控系统-在“北京燃料厂示范工程”中的应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0,10(4):73~77YANG Zhu,XIE Zeng-xin,LI Zeng-yuan.Early-warning system for monitoring and controlling co-existing poisonous and inflamma-ble gases-Its application in the demonstration project of Beijing dye-stuff factory[J].China Safety Science Journal.2000,10(4):73~77
[9]李化,金长义,黄卫星.化工装置连锁爆炸实例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8,4(1):99~103LI Hua,JIN Chang-yi,HUANG Wei-xing.Example research on China explosion of chemical plant installations[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8,4(1):99~103
相关文章:
智慧校园室内智能监控平台研究02-15
运行监控平台范文02-15
公安重点车辆监控平台建设工作调查问卷02-15
超常用药监控预警制度02-15
高速公路视频联网监控平台的研究与设计02-15
风险预警平台建设方案02-15
浅析模数结合的城市安防监控平台建设02-15
化工企业风险监控与安全管理预警解析02-15
安全监测监控管理制度02-15
永州市第四人民医院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制度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