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测试题

关键词: 个位 单元测试 计数 数学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测试题(共8篇)

篇1: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测试题

获取更多中小学(期中期末单元)试卷打包资源请在您要搜索的资源后面输入:套陶彦荣

四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测试题(A)

一、填空题。

1、从个位起,第七位是()位,它的计数单位是(),第九位是()位,它的计数单位是()。

2、6006006最高位是()位,右边的“6”表示6个(),中间的“6”表示6个(),左边的“6”表示6个()。

3、三个千万,三个十万,三个千和八个一组成的数是(),约是()万。

4、比99999多1的数是(),比1000少1的数是()。

5、用0,1,2,3,4,5这六个数字组成一个最小的六位数是(),组成一个最大的六位数是()。

6、把下面各数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89000000=785000≈509000≈

7、把下面各数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500000000=9958200000≈7421305678≈

二、选择题(将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在括号内)

1、个、十、百、千、万„„是()

A、计数法B、数位名称C、计数单位

2、在49□438≈50万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A、0~4B、0~5C、5~93、在5和6中间添()个0,这个数才能成为五亿零六。

A、6B、7C、84、用三个7和三个0组成的六位数,读数时,一个0也不读出来,这个数是()。

A、777000B、700077C、707070

三、判断:

1、94200这个数字中的9所站的数位是万。()

2、四万零三百写作40000300。()

()

4、100000-1 < 99999+1()

四、比较大小。

72108 ○ ***00 ○ 62万10110 ○ 9999

4762504 ○ 4762513四千万 ○ 九百九十万89001○ 89101

五、读出下面各数。

708500读作:70000508读作:

100090009 读作:5060032读作:

3、整数的计划单位只有: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

单个下载太麻烦获取打包资源请在百度文库您要搜索的资源后面输入:套陶彦荣

篇2: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测试题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我来填一填:26分

1、与千万位左边相邻的是()位,右边是()位。

2、从右边起,每()个数位分一级,个级的数位有(),表示多少个();万级包括的计数单位有(),表示多少个()。

3、一个数四舍后所得的近似数是50万,这个数千位上的数最大只能是()。4、7050090是由7个(),5个()和9个()组成的。这个数读作()。

5、比最大的四位数多1的数是(),比最小的五位数少1的数 是(),它们的差是(),和是()。

6、把9999、10001、10000和10100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

()<()<()<()。

7、五百零四万零九百是()位数,其中“5”、“4”、“9”分别在()位、()位和()位,这个数写作()。8、854629354是()位数,最高位是(),8在()位上,表示(),5在()位上,表示(),4在()位上,表示(),6在()位上,表示(),2在()位上,表示(),9在()位上,表示(),3在()位上,表示(),5在()位上,表示(),4在()位上,表示()。二.我来辨一辨:(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16分 1.个位、十位、百位……都是计数单位。………………………………()2.7040600读作:七百零四零六百。……………………………………()3.一个一万、一个一千和一个十组成的数是10000100010。…………()4.2001103 〉 20万。……………………………………………………()5.五千八百万零九十写作5800095。…………………………………()6.与“十万”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分别是百万位和万位。………………()7.9080000千克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908千克。………………()8.读404000时,一个零也不读。………………………………………()三.我来选一选.:(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8分 1.()个一百万是一亿。

① 10 ② 1000 ③ 100 2.九万零四十写作:

① 90004 ② 90040 ③ 900040 3.下面各数中,一个零也不读的数是:

① 230570 ② 405700 ③ 1030000 4.用2个1和3个0可以组成()个不同的五位数。

① 3 ② 4 ③ 5 ④ 无数个

四、.我来改一改:6分

1.800700 读作:八百万零七千。

改正:

2.40050000 读作:四千零零五万。

改正:

3.七十万零五 写作:707005 改正:

五.我来连一连:〖把下面的数和正确的读法用线连起来:〗6分

12340000 一千二百万三千四百 12003400 一千零二万三千四百 10203040 一千零二万三千零四 10023400 一千零二万零三百零四 10020304 一千二百三十四万 10023004 一千零二十万三千零四十 六.我来写一写:8分

1.八千一百万零四百八十。写作()。

2.一个数,由3个百万、5个万和7个百组成的,这个数写作()。3.由48个万组成的数是()。

4.一个七位数,最高位上是9,第五位是4,百位上是3,这个数写作()。

七.把下面各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6%

960000 87840000吨

7800000 58700000米

八.有一个数,它的千万位和千位上的数字都是9,其余各位上的数字都是0。1.把这个数写出来: 2.读出这个数:

篇3: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从学习内容出发来设计单元练习活动

单元练习活动设计首先应该尊重学习内容, 围绕学习内容来设计单元练习活动。这里说的学习内容, 主要是指整个单元的学习内容, 包括单元导语、课例和语文园地等。

1. 依照单元导语设计单元练习活动。本单元的导语是这样的:“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古今中外, 许多作家妙笔生花, 为它们写下了一篇篇生动的文章……我们来认真读一读, 具体感受作家笔下栩栩如生的动物形象, 还可以试着比较一下课文在表达上的不同特点。”从这一导语分析, 它既是整个单元学习内容的引子, 也是整册教材学习目标的具体序列之一, 体现了语文课程总体目标或阶段目标要求。所以, 针对导语学习内容, 我们可以设计整体性的单元练习活动, 既面向单元学习目标, 又针对学生学习需要, 从而逐渐达成目标序列。

设计一:这一单元导语告诉我们学习的主题是 _______, 这些动物在作家笔下都写得 _______、_______。通过本单元的学习, 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到_______。

设计二: 什么叫妙笔生花?古今中外的许多作家妙笔生花在哪里?怎么又叫栩栩如生?作家们又是怎样把相同动物或者不同动物写得栩栩如生的?

2. 依照课例内容设计单元练习活动。本单元围绕“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这一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两精两略的课文, 再加上形态可掬的动物插图、思考题以及《猫》后面的阅读链接, 内容丰富, 让学生懂得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这一道理。所以, 针对这样的课例, 我们可以设计遵循学习内容的练习活动, 达到熟悉课例内容, 学会表达方式, 以增进人类与动物之间感情的目的。

设计三:“白鹅”是我国作家 _______ 和 _______国作家 _______ 描写的同一种动物, “猫”和“母鸡”两种动物都是我国著名作家 _______ 写的。

设计四:“白鹅”在不同的作家笔下, 有着不同的形象, 在丰子恺笔下是 _______, 在叶·诺索夫笔下是 _______ ;“猫”“母鸡”等不同的动物在老舍笔下各有的形象是 _______、 _______ ;除了老舍写“猫”, 还有 _______ 也写了“猫”。

设计五:比较丰子恺和叶·诺索夫两位作家对“白鹅”的不同描写, 他们各有什么特点?哪些表达方式值得学习?老舍在写“猫”和“母鸡”时, 有哪些相同的或不同的表达方式?

设计六:作家很喜欢动物, 画家也很喜欢动物。请将插图和课文相比较, 又有哪些值得学习的地方?

3. 依照语文园地来设计单元练习活动。本单元语文园地目标非常明确, “口语交际”“习作”都是围绕“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主题,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 先说后写, 运用一定的表达方式, 把动物的特点说清楚、写具体。“我的发现”其实是对表达方式的进一步体会, 字面上是作者不喜欢动物, 实际上是表达了深深的喜爱之情, 这在生活中也是常有的事。“日积月累”是有关动物的成语, 足以表明人们对动物的喜爱。除以上四个固定栏目外, 还增加了一则“对联趣味语文”, 让人感觉语文是有情趣的。针对这样的学习内容, 我们可以设计巩固性或延续性的单元练习活动, 以加深对动物的印象, 巩固“明贬实褒”的表达方式。

设计七:你最喜欢的动物是 _________, 因为它_______, 跟这动物有关的成语有 _______ 。

设计八:我跟动物有着亲密的关系, 我们之间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九:我知道“明贬实褒”的表达方式, 无论是课文中, 还是生活当中, 有许多看上去不喜欢, 实际上喜欢得不得了的现象, 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从学习的程度要求出发来设计单元练习活动

尽管单元主题明明白白, 学习内容清清楚楚, 但针对学习的程度要求和不同层次的学生, 单元练习活动的设计是不一样的。

1. 学习的程度要求决定着单元练习活动设计的程度。“动物”专题组教学共花10~13课时, “学习和积累单元词语”“感受每一种动物的形象”“发现和运用明贬实褒的表达方式”等成为单元学习的主要目标。然而, 具体目标的确定可以随着教材的编排, 或者教学内容和方式的改变而作出分解与调整。所以, 单元练习活动设计要遵循学习的程度要求, 根据不同的学习程度, 设计与之相匹配的单元练习活动, 这是基于学生生活经验, 符合学情和训练状态的。

通过充分读书, 读单元导语、读四篇课文、读语文园地, 运用单元整组学习方式来设计。

设计一:单元导语是 _______, 分别列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篇课文, 写出了每一种动物的 _______、_______、 _______等特点, 让我们感受到了动物的可爱, 语文园地又让我们清楚地知道几位作家语言的不同风格以及表达上的不同特点。

运用单篇教学方式, 在初读课文时了解课文的内容, 体会作者笔下的动物形象, 理解作者的表达方式, 把读与思、读与写有机地结合起来。

设计二:分别画出表现“白鹅”“白公鹅”和“猫”“母鸡”特点的句子。想一想这些特点是怎么来具体描写的?

设计三:同样是写“鹅”, 为什么分别用“好一个高傲的动物”“全是海军上将的派头”来形容?课文又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鹅”的确是个“好一个高傲的动物”“全是海军上将的派头”的动物?

设计四:读《猫》和《母鸡》的第一句话“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我一向讨厌母鸡”。“古怪”的意思是 _______, “讨厌”的意思是 _______。老舍是喜欢“猫”和“母鸡”的, 而课文的第一句话这样写, 是为了 _______。

突出专题训练要求, 可以配合本组专题, 运用精读带略读的方式, 然后运用于略读课文的学习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精读课文的学习方法, 借助画、圈、议等方法, 充分理解作者笔下动物形象的表达方式来设计。

设计五:学了四篇课文, 我觉得有以下几个相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也想学一学, 写一写。我喜欢的动物是 _______, 它有 _______ 性格特点, 可以从 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证明。

2. 不同层次和不同学习水平也影响着单元练习活动设计。单元练习活动是学习评价的一种有效方式, 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改善教师的教学, 因此, 我们应该立足不同层次和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基础, 有差异地设计单元练习活动。

依据语文课程评价具有“检查、诊断、反馈、激励、甄别和选拔”等多种功能, 结合单元学习目标和每一堂课的差异程度, 突出什么功能就设计相应的单元练习活动。

设计六:精读课文《白鹅》和《猫》的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的学习应该是有差异的, 其学习目标指向分别是 _______ 、_______。而略读课文《白公鹅》和《母鸡》的学习目标应该是 ______________ 。

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程度, 设计不同的、有层次的单元练习活动内容和形式, 如同样是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 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设计七:优秀学生可以借助总起句、过渡句或者总结句来概括课文内容和某个动物的特点;而薄弱学生借助一定的选择、填空或者提供一定的语境来概括主要内容和动物特点。

设计八:优秀学生可以直接运用“明贬实褒”的表达方式, 进行小练笔;而薄弱学生可以模仿动物的叫声、步态和架势, 开展表演练习, 然后进行小练笔。

三、从提出内容的学习条件出发来设计单元练习活动

单元练习活动设计还应该基于提出内容的学习条件。因为学习条件能够保障内容的学习和目标的达成, 有什么样的学习条件, 就会设计针对性的单元练习活动, 有什么样的单元练习活动, 就会促成学习内容掌握。

1. 单元练习活动设计应尊重教材条件和文本思路。不论怎么样的学习条件, 教材和文本是统一的, 城市小学生和农村小学生所学习的内容是一致的, 目标要求也是一致的。因此, 单元练习活动设计应依据教材编排和文本内容。

如“动物”专题单元, 通过比较, 不仅应让学生掌握“白鹅、猫、母鸡”等动物所具有的特点, 以及该特点的表达方式, 还要掌握“明贬实褒”的写法, 并能够模仿或创造。

设计一:《白鹅》一文“好一个高傲的动物”中的“高傲”, 字面上的意思是 _________, 实质上表达的是 _________, 并没有 _________。尤其是从白鹅的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 中, 让我们看到了作者对白鹅的无比喜欢, 也让我们看到了白鹅特别的性格。

设计二:在写作方法上, 《白鹅》和《白公鹅》都是 _________ 来写的, 《猫》和《母鸡》则是通过_________ 方式来写的。

2. 单元练习活动设计受提出内容的学习条件制约。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 尽管媒体资源发展很快, 但是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校, 其学习条件还是相当的不同, 即使是相同的学习目标, 也会因学习条件的不同而设计不同的单元练习活动。如人教版是在学科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编制的, 有着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要求, 但是对于全国各地来说, 实施是不一样的, 就是同一个地区, 在实施操作的过程中也会不一样。从“动物”专题单元看, 应该说对农村学生比较贴近, 白鹅、猫、母鸡等动物是农村孩子常见的, 有的甚至还饲养过, 对它们的习性、脾气比较了解, 可是对于城市里的孩子就不一样了, 可以设计观察类单元练习活动和上网搜索类单元练习活动。

设计三:农村的孩子可以亲自去观察这些动物的生活状态, 包括吃食、叫声、步态以及和其玩耍, 直接体验动物的温驯和敬业、顽皮和淘气。

城市里的孩子则可以通过网络去搜集有关它们的介绍, 了解闲情趣事 , 感受动物们的习性、脾气。

设计四:课外布置适当的阅读活动, 查找相关的书籍阅读, 可以是中国的, 也可以是外国的;可以是古代的, 也可以是当代的;可以是著作类的, 也可以是绘画类的。

四、从目标整体要求出发设计单元练习活动

单元练习活动设计要按照教材编排体例, 充分展现整组教材所特有的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的特点, 力争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整体目标要求。以《白鹅》中“鹅的步态, 更是傲慢了”一段描写来说明。

1. 突出知识与能力目标。《作业本》上针对以上语段安排了两个练习, 一题是“将句子按顺序排列, 并加上标点符号”, 另一题是“读一读, 写一写”, 可以作以下补充。

设计一:理解“步态”的意思是 _______, 文中的“_______”“_______”都是步态;“更”的意思是_______ ;“颇”的意思是 _______。

设计二:按照内容填空题:鸭的步调 ( ) , 有 ( ) 之相, 鹅的步调 ( ) , 有京剧里的 ( ) 之相, ( ) 。

设计三:用“非但……竟……”仿照着写一句话。

2. 体现过程与方法目标。针对“白鹅”动物的特殊性, 可以设计相关的练习活动, 以体现学习过程与方法。

设计四:读读语段, 画出概括这一段主要内容的句子: _______。

设计五:议一议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具体介绍鹅的傲慢?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融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每个练习活动都要达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很不容易, 但是要力争融汇, 逐渐培养。

设计六:圈出“它常傲然地站着, 看见人走来也毫不相让;有时非但不让, 竟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句子中描写“鹅更傲慢”的字词, 想一想, 这样写为了什么?

设计七:课文中像这样的写法还有许多, 请画出来, 并学着这样的方法写一写自己喜爱的动物。

设计八:课外长时间去观察动物, 和动物交朋友, 之间能说话、能倾吐, 体验快乐。

篇4: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知识海洋细填空(每空1分,共16分)

1.一个数由3个百万、3个万、3个百组成,这个数是 ( ),读作( )。

2.天王星与太阳的距离为二十八亿九千二百万,写作(),四舍五入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约()。

3.□45×8>2000(在□里填较小的一位数)

□05÷49<6(在□里填较大的一位数)

4.小红爸爸每次给小红100元生活费,小红每天用13元,可以用()天,余()元。

5.1个周角=()个平角=()个直角=()°

6.张先生自驾车出差,车速90千米/时,从甲地到乙地行驶了4小时15分,两地相距大约()千米。

7.条形统计图分()式条形统计图和()式条形统计图。

二、是非曲直明判断(对的打“√”,错的“×”)(4分)

1.最小的自然数是1。()

2.100个100是1万。()

3.角的两条边叉开的越大,角越大。()

4.江伟骑自行车的速度达60千米/时。()

三、众说纷纭慎选择(选择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8分)

1.在除法算式中,如果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10倍,那么商()。(被除数、除数都不为0)

六、生活数学活应用(共24分,1~4小题每题3分,第5小题8分,第6小题4分)

1.一台电话机76元,张主任带了600元,可以买几台电话机?还剩多少元?

2.王大爷养了48只狐狸,比养的兔子少240只,养兔子的只数是狐狸的几倍?

3.时令水果店共有3人,昨天共售出苹果36箱,每箱15千克,得货款3240元。平均每千克苹果多少元?

4.小轿车从广州到北京,如果车速120千米/时,需要行驶20小时,如果车速为100千米/时,需要行驶多少小时?

5.某县城乡小学生人数增减变化情况如下表,完成下面的统计图,并回答问题。

6.李大妈做早餐,洗碗要1分钟,洗米要2分钟,洗菜要3分钟,炒菜要5分钟,下楼买包子、馒头要10分钟,烧稀饭要20分钟(用全自动电饭煲)。李大妈怎样安排才能使全家人尽快吃上早饭?(写出过程)至少需要多少分钟?

(祝贺你全部做完了,认真检查一遍,成功是属于你的!)

篇5: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填一填。

(每空1分,共24分)

1.在数位顺序表中,从右边起第()位是亿位,与它相邻的两个数位分别是()位和()位。

2.90060450这个数包括()级和()级,读作()。

3.到北京的人,一般都会去天安门广场看升旗仪式。天安门广场约有440000平方米。440000是一个()位数,它的最高位是()位,从左数第二个“4”表示()。

4.408020000000是由4个(),8个()和2个()组成的,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约是()。

5.由106个亿、106个万和106个一组成的数是()。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约是()。

6.最大的六位数是(),比它多1的数是()。

7.一个数百万位上是7,万位上是5,个位上是1,其余各位上都是0,这个数是()。

8.与一万相邻的两个数写作()和()。

9.在58的后面添上()个0,就是58万,在5和8之间添上()个0,得到的数读作五十亿零八。

10.237690030是一个十位数,里填()时,这个数最接近24亿;里填()时,这个数最接近23亿。

二、辨一辨。

(对的在括号里画“√”,错的画“×”)(每题1分,共5分)

1.个级的计数单位有个位、十位、百位和千位。

()

2.读数时,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

()

3.两个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大。

()

4.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

()

5.第六次人口普查上海约有23020000人,这个数是近似数。

()

三、选一选。

(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每题1分,共5分)

1.一千万里面有()个十万。

A.10

B.100

C.1000

2.下面各数中读两个零的数是()。

A.12003500

B.12030500

C.10023500

D.12300500

3.用算盘表示123705,下面表示正确的是()。

4.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算盘的一颗上珠表示5

B.算盘的一颗下珠表示1

C.在用计算器计算时,做完一道题按键接着做下一道题

D.一个数只含有两级,这个数一定是八位数

5.下面的数中,最接近10万的是()。

A.19999

B.99999

C.100006

D.110000

四、做一做。

(共26分)

1.读出下面各数。(每题2分,共4分)

2.写出下面各数。(每题2分,共4分)

3.将下面横线上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每题3分,共9分)

4.省略下面各数亿位后面的尾数,写出它们的近似数。(每题3分,共9分)

1285000000     95000000     30499500000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五、下面是地球的自我介绍,读一读横线上的数。

(每空1分,共4分)

我是地球。我的表面积约有510000000(读作:______________)平方千米,陆地面积约有149500000(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_)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生活在我上面的人口约7600000000(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土地荒漠化每年给我造成的经济损失约42000000000(读作:________________)美元。我快承受不了了,快救救我吧!

六、在里填上“>”“<”或“=”。(每题2分,共12分)

80502460

8050万

96000000

960万

8905300

980530

99070

99700

99999999

1亿

10个十万

一百万

七、我会按要求正确解决。

(共24分)

1.考考你。(每题2分,共4分)

2.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人口总数是1339724852人。(每空2分,共6分)

3.用4,1,7,6和3个0分别按下面的要求组一个七位数。(每题1分,共4分)

(1)最大的数。(2)最小的数。

(3)一个零也不读。

(4)只读一个零。

4.一个数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后,近似数是4300万。(每题2分,共4分)

5.根据左边三题的结果及规律填空。(每空1分,共6分)

答案

一、1.九 十亿 千万

2.万 个 九千零六万零四百五十

3.六 十万 4个万

4.千亿 十亿 千万 4080亿

5.10601060106 1060106万

6.999999 1000000

7.7050001

8.9999 10001 9.4 8 10.9 0

二、1.× 2.√ 3.√ 4.× 5.√

三、1.B

2.B 3.C

4.D

5.B

四、1.(1)八百八十五万一千八百

(2)二千一百三十五亿

2.384000 2171000

3.1159万 479万 2500万

4.13亿 1亿 305亿五、五亿一千万 一亿四千九百五十万

七十六亿 四百二十亿

六、> > > < < =

七、1.5~9 【点拨】亿级数是24,结果约为25亿,说明千万位上的数是5或比5大。

6~9 【点拨】别“丢”了“6”,因为还要比较后面数位上的数,百位上“9”大于“8”。

2.1339725000 1340000000 1300000000

3.(1)7641000(2)1000467

(3)4176000(4)4017600

[(3)(4)题答案不唯一]

4.42995000 43004999

【点拨】在“入”中分析出最小数;在“舍”中分析出最大数。

5.5 98765 6 987654 12345678 8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检测卷

一、我会填。

(每空2分,共38分)

1.10个十万是(),10个一千万是(),10个()是一百亿,()是10个一百万。

2.四千五百二十九亿三千万零六百写作(),它是由()个亿、()个万和()个一组成的。

3.由7个十亿、8个百万、3个千和5个一组成的数写作(),读作()。

4.亿级包括的数位有()、()、()和()。

5.最小的九位数是(),最大的八位数是(),它们相差()。

6.与59999相邻的两个数是()和()。

二、我会辨。

(每题2分,共6分)

1.8个万和3个百组成的数是80000300。

()

2.一个数含有三个数级,这个数最小是九位数。

()

3.妈妈花了109900元钱给丽丽买了一台步步高点读机,这说法很合理。

()

三、我会选。

(每题2分,共6分)

1.据统计,2019年春晚百度红包摇一摇互动总次数超过20800000000次。这个数的最高位是()位。

A.千万

B.百亿

C.十亿

D.百

2.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国际数据基地对世界5000万人口以上国家的预测,到2050年,世界人口总数将上升到九十二亿零二百万人,写出横线上的数后,这个数中含有()个0。

A.5

B.6

C.7

3.2018年,“中国企业500强”公布,其中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的利润为1***元,这个数中的“8”表示()。

A.8万

B.8个万

C.8亿

D.8个亿

四、按要求解决。

(共22分)

1.读出下面横线上的数。(每题3分,共6分)

世界第一大洲亚洲的总面积约为44579000平方千米。

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球赤道的周长约40075700米。

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面各数。(每题2分,共4分)

水星和太阳的距离约是五千七百九十一万千米。

写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月球离地球近地点距离约为三十六万三千三百千米。

写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信息,用“——”画出大数并写出来。(12分)

《穹顶之下》是一部由柴静自费拍摄的雾霾深度调查纪录片。2月28日视频公布后,引爆了公众对雾霾的讨论。据不完全统计,截至3月2日上午9点30分,《穹顶之下》在国内各大视频网站的总播放量即将突破两亿次。其中,爱奇艺平台点击量约为一千一百三十四万次,优酷平台点击量约为两千九百五十万次,乐视网点击量约为一千二百六十四万次,腾讯视频点击量约为一亿三千二百万次,凤凰视频点击量约为四百八十八万次。

五、比大小。

(共22分)

1.在里填上“>”“<”或“=”。(每题1分,共8分)

10个一千万一亿

100个一万100000

***0

3555635550

2003012亿

4050万4050000

50亿5000010000

100000000010亿

2.李爷爷家的果园今年产量如下:(6分)

把这三种水果的产量按从多到少的顺序排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里最大能填几?(每题2分,共8分)

43560>4893

780050>79506

32006>3200

54689>5489

六、照样子,写一写,画一画。

(6分)

答案

一、1.一百万 一亿 十亿 一千万

2.452930000600 4529 3000 600

3.7008003005 七十亿零八百万三千零五

4.亿位 十亿位 百亿位 千亿位

5.100000000 99999999 1

6.60000 59998

二、1.× 2.√3.× 【点拨】步步高点读机没这么贵。

三、1.B 2.C 3.D

四、1.四千四百五十七万九千 四千零七万五千七百

2.57910000 363300

3.两亿 200000000

一千一百三十四万 11340000

两千九百五十万 29500000

一千二百六十四万 12640000

一亿三千二百万 132000000

四百八十八万 4880000

五、1.= > > > < > < =

2.3054300千克>2756000千克>1139800千克

3.2 【点拨】先考虑3,3不行,那么最大就填2。

7 5 5六、四千万、八万和五百 40000000+80000+500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检测卷

一、认真审题,细心思考。

(共21分)

1.直接写出得数。(8分)

360÷9=

240÷8=

17×30=

348+26=

250÷5=

25×8=

11×70=

701-49=

2.找规律,填一填。(9分)

22×9+2=200

33×9+3=300

44×9+4=400

55×9+5=()

()×9+()=600

()×9+()=700

()×9+()=800

()×9+()=900

3.读一读,连一连。(4分)

二、用心思考,认真填空。

(每空1分,共19分)

1.福州地铁1号线体验式试运行从10月1日正式开始至15日结束,在试运行期间共有181061人次乘坐地铁,横线上的数读作(),四舍五入约()万人次

2.800906000是由()个亿,()个万和()个一组成。

3.最小的自然数是();最大的五位数是(),比它大1的数是()。

4.与80万相邻的两个数是()和()。

5.小美家的电话号码是由3,8,2和4个0组成的一个七位数。这个七位数的近似数是303万,她家的电话号码是()。

6.在里填上“>”“<”或“=”。

8007080700   50000350万   20000199999

7.计算器上的数字键“1”和“8”坏了,要计算4956×18,可以用:4956×()×()或4956×()×()。

8.要使437690030这个十位数最接近43亿,中应填()。

三、反复比较,慎重选择。

(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每题2分,共16分)

1.下面数中,一个0也不读的数有()。

4009049  40004900  490004900  400490  40900049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19358≈20万,里可填()。

A.0~9

B.1~4

C.0~4

D.5~9

3.88000中,万位上的8和千位上的8相差()。

A.72

B.7200

C.72000

D.80000

4.在计算器中,下面的字母表示的是开关及清除屏键的是()。

A.ON/C

B.AC

C.MC

D.OFF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个、十、百、千……都是数位

B.604000是由6个十万和4个千组成的C.用2个5和3个0可以组成无数个不同的五位数

D.一亿里有100个1000万

6.下列各数中,最接近10万的是()。

A.99600

B.101800

C.11万

D.100999

7.在56的“5”与“6”之间添上()个0,这个数就读作五百亿零六。

A.8

B.9

C.10

D.11

8.有一个六位数,如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大约是60万,这个六位数最大是(),最小是(),下面选项正确的是()。

A.604000 595000

B.604999 599000

C.604000 599000

D.604999 595000

四、看清要求读写各数。

(10分)

1.看计数器读数、写数。(4分)

(1)

(2)

写作:()

读作:(),十万位上的在它的最高位上再添上

“2”表示的数是十位上的“2”表示

()个这样的计数的数的()倍。

单位,就大约是1亿。

2.写出下面由各数组成的数。(6分)

(1)2个十亿、9个百万和9个百

写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百零八亿、三百零八万和三百零八

写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000000+500000+8000

写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按照要求改写或求近似数。

(共21分)

1.按要求取近似数。(9分)

原数

省略百位后面的尾数

省略千位后面的尾数

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

62030

995709

5996508

2.把下面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4分)

4600000=()万

64700000=()万

90200000000=()亿

102000000000=()亿

3.把下列各数省略到“万”位或“亿”位求近似数。(8分)

78500≈()万

509000≈()万

999000≈()万

829999≈()万

9958200000≈()亿

7423105678≈()亿

99950000≈()亿

2995432100≈()亿

六、正确组数。

(共13分)

用1,2,8,9和5个0组成九位数。

1.最大的九位数和最小的九位数。(4分)

最大的九位数:

最小的九位数:

2.只读一个0的数与读两个0的数。(4分)

只读一个0的九位数(写一个):

读两个0的九位数(写一个):

3.最接近2亿和最接近8亿的数。(5分)

最接近2亿的九位数:

最接近8亿的九位数:

答案

一、1.40 30 510 374 50 200 770 652

2.500 66 6 77 7 88 8 99 9

3.略

二、1.十八万一千零六十一 十八

2.8 90 6000

3.0 99999 100000

4.800001 799999

5.3028000

6.< < <

7.2 9 3 6 8.0

三、1.B 2.D 3.C 4.A

5.B 6.A 7.B 8.D

四、1.(1)30050201 7

(2)六百二十万三千零二十 10000

2.(1)2009000900

(2)30803080308

(3)20508000

五、1.62000 62000 60000

995700 996000 1000000

5996500 5997000 6000000

2.460 6470 902 1020

3.8 51 100 83 100 74 1 30

六、1.982100000 100000289

2.980210000 980200100(答案不唯一)

3.200000189 800000129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检测卷

一、填空。

(每空

0.5

分,共

分)

1.据国家旅游局统计,10

1-7

日期间国内旅游人数达

663085600

次,这

(),省

面的尾数约是(),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约是()。

2.800906000

是由()个亿,()个万和()个一组成。

3.最小的自然数是();最大的五位数是(),比它大

1的数

()。

4.9000900000

最左边的“9”在()位上,表示();

另一个“9”在()位上,表示();左边的9

表示的数是右边的9

表示的数的()倍。

5.1950400600

是一个()位数,它的最高位是()位,它是由

个(),9

个(),5

个(),4

个(),6

个()组成的。6.与

万相邻的两个数是()和()。

7.700000000+5000000+500+6=()。

8.一个七位数,个位上的数字是

3,百位上的数字是

6,万位上的数字是

8,百万位上的数字是

7,其他各位上都是

0,这个数写作

(),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约是()。

9.在里填上“>”“<”或“=”。

80070

80700

350000

350

20000

199999

10.7999

万≈7

亿里最大填(),70000000≈8

亿里最小填()。,11.要使

437690030

这个十位数最接近

亿

中应填()。

二、判断。

(对的画“√”,错的画“×”)(每题

分,共

分)

1.万、十万、百万、千万都是万级的数位。

()

2.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首先看两个数最高位上的数。

()

3.一个数含有三级,这个数一定是十二位数。

()

4.从个位起,第六位是十万位,第八位的计数单位是千万位。()

5.一个数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约是

万,这个数最大是

494999。

()

6.42

个万和

个一组成的数是

42000042。

()

7.88000

左边的8

和右边的8

相差

72000。

()

8.一个数的近似数是

35000,这个数可能是

35400。

()

9.一个七位数一定比一个八位数小。

()

10.十万十万地数,从十万数起,数

次是

210

万。

()

三、选择。

(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题

分,共

分)

1.用三个

和三个

0

组成的六位数中,读数时,一个零也不读出来,这个数可以是()。

A.777000

B.700077

C.707070

D.770007

2.用0、0、2、4、6

组成的最小的五位数是()。A.24600

B.20046

C.24006

D.26400

3.算盘上表示的数是()。(右起第一位为个位)

A.3075032533

B.3031032133

C.371032133

D.331032133

4.下面各数中最大的一个数是()。

A.784880

B.788048

C.788480

D.780884

5.下面的字母表示的是开关及清除屏键的是()。

ON/C

AC

MC

OFF

A.B.C.D.6.888800000

从右往左数,第()位上的“8”表示

个十万。

A.六

B.七

C.八

D.九

7.一个数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是

190

万,近似数与原数相比,()。

A.比原数大

B.比原数小

C.一样大

D.无法确定

8.用

3,4

0

组成的八位数中,最小的且一个

0

都不读的数

()。

A.33303000

B.30003330

C.33003300

D.33330000

9.一亿里有()个

1000

万。

A.10

B.100

C.1000

D.10000

10.下列各数中,最接近

万的是()。A.99600

B.101800

C.11

D.100999

四、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

(每题

分,共

分)

1.401+403+405+407+409

2.396+397+398+399+1+2+3+4

五、先用计算计算前三个算式的得数,再根据规律直接写出其他算式的得数。

(8

分)

13×11=()

24×11=()

35×11=()

45×11=()

56×11=()

32×11=()

68×11=()

96×11=()

六、读、写下面各数。

(4

分,其余每题

分,共

分)

1.看计数器读数写数。

2.读出下列各数。

708500

读作:

70000508

读作:

1000900809

读作:

5060032000

读作:

3.写出下列各数。

五十六万零五十六

写作:

七亿七千零一万零八百

写作:

四百九十八万九千零六

写作:

一亿零二万零三

写作:

4.写出下面由各数组成的数。

(1)

个十亿、9

个百万和

个百

写作:

(2)

三百零八亿、三百零八万、三百零八

写作:

(3)

20000000+500000+8000

写作:

七、按要求改写或求近似数。

(1

分,2

分,3

分,共

21分)

1.按要求求近似数。

2.把下面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4600000=()

64700000=()

90200000000=()

亿

102000000000=()

亿

3.把下列各数省略到“万”位或“亿”位求近似数。

78500≈()万

509000≈()

999000≈()万

829999≈()

9958200000≈()亿

7423105678≈()

亿

99950000≈()亿

2995432100≈()亿八、按要求组数。(每题

分,共

分)

用1、2、8、9

0

组成九位数。

1.最大的九位数和最小的九位数。

最大的九位数:

最小的九位数:

2.只读一个“零”的数与读两个“零”的数。只读一个“零”的九位数:

读两个“零”的九位数:

3.最接近

亿和最接近

亿的数。

最接近

亿的九位数:

最接近

亿的九位数:

九、算一算,比一比。

(每题

分,共

分)

张纸的厚度大约是

厘米。

1.如果将

亿张纸摞起来大约有多少米高?

2.假设一层楼的高度是

米。1

亿张纸的高度大约有多少层楼高?

答案

一、1.六亿六千三百零八万五千六百

66309

亿

2.8

6000

3.0

99999

100000

4.十亿

个十亿

十万

个十万

10000

5.十

十亿

十亿

亿

千万

十万

6.799999

800001

7.705000506

8.7080603

708

9.<

10.4

11.0

二、1.×

2.×

3.×

4.×

5.√

6.×

7.√

8.√

9.√

10.×

三、1.A

2.B

3.A

4.C

5.A

6.A

7.D

8.B

9.A

10.A

四、1.原式=400×5+(1+9+3+7+5)=2025

2.原式=(396+4)+(397+3)+(398+2)+(399+1)=1600

五、143

264

385

495

616

352

748

1056

六、1.(1)三千零五万零二百零一

30050201

(2)六百一十万三千零二十

6103020

2.七十万八千五百

七千万零五百零八十亿零九十万零八百零九

五十亿六千零三万二千

3.560056

770010800

4989006

100020003

4.(1)2009000900

(2)30803080308

(3)20508000

七、1.62000

62000

60000

995700

996000

1000000

5996500

5997000

6000000

2.460

6470

902

1020

3.8

八、1.982100000

100000289

2.980210000

980200100(答案不唯一)

3.200000189

800000129

九、1.100000000÷100×1=1000000(厘米)=10000

篇6: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测试题

1、从个位起往左数,第()位是万位,第()位是百万位,第8位是()位。

2、一个数的最高位是千万位,它是()位数。

3、万位的左边一位是()位,右边一位是()位。4.10个万是()万,10个百万是()。

5、与千万位左边相邻的是()位,右边是()位。

6、从右边起,每()个数位是一级,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

7、千万和亿之间的进率是十,千和()之间的进率是十。

8、读数时要先把这个数分成()级,()级,()级再读。

9、读数时先读()级,再读()级;万级的数按照()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并在后面添上()字;如果个级上全是0,这些0都()。10、43509600这个数字里,“4”在()位上,表示();“5”在()位上,表示();“9”在()上,表示()。

11、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这种计数方法叫()进制计数法。12、7050090是由7个(),5个()和9个()组成的。这个数读作()。

13、一个七位数最高位是5,千位上是8,其余各位都是0,这个数写作:(),读作:()。

14、与1000000相邻的两个数分别是()和()。

15、用()的方法省略万位后面的,求近似数时应先看()位上的数,如果千位上的数比5(),就省略()位后面的尾数,并写上()字;如果千位上的数()或()5,应在()位上加1,并写上()字。因为是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不是准确数,所以要用()。

16、6 56050000 ≈61亿,只能填()。17、39 360≈40万,里可以填()。

18、800900300这是一个()位数,最高位是()位,这个数中的9在()位上,表示(),3在()位上,表示()。

19、一个多位数,它的千万位和千位上都是6,个位上是9,其他各个数位上都是0,这个数写作()。20、若20103101表示某小学在2010年入学的三年级1班1号学生,那么2010年入学的三年级2班15号学生学号是()。

21、你所居住的城市的邮政编码是()。

22、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

23、从个位起,每()个数位为一级。

24、在数位顺序表里,从右起第三位是()位?第五位是()数位?第八位是()数位?第九位是()数位?

二、选择题。

1、个、十、百、千、万……是()。

A、计数法 B、数位名称 C、计数单位

2、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十万位、百万位……是()。A、计数单位 B、数位 C、七位数

3、一个数的最高位是十万位,这个数是(),下面哪种说法对 A不小于十万 B 不大于二十万 C 等于十万 D 一定大于十万

三、比一比:

989898 101010 356000 3549000 50140 563140 194500 1945000 500400 504000 69740080 69730968

四、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45000300读作四千五百万三百。()

2、10个一千万是一亿。()

3、430万=430000。()

五、读出下面各数。

1、1只燕子1个月大约能消灭16100只害虫。

2、2008年全国家用洗衣机产量达到42311600台。

3、长江流域面积是1800000k㎡。

4、2010年,我国高速公路总里程将达65300km。

六、写出下面各数。

一亿零六百四十三万

八百四十七亿 五亿二千八百五十万 一亿四千九百五十万 三亿六千二百万

一百八十九万零三十一

一千二百零九亿三千零七万零十七

七、读(写)出下面各数。71805601读作: 976600读作:

63024读作: 782105读作:

5834000读作: 28340000读作:

八、把下面各数写成用“万”和亿作单位的数。

2300000= 9000000000= 410000 = 70000000=

九、写近似数

1、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们的近似数。45000≈

9993000≈ 657000≈

38290≈

634897≈

15789≈

2、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们的近似数。923456000 ≈ 987654321≈

1089908705≈ 7468950235≈ 792463000≈ 789056234≈

十、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字。

篇7: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口算(8分)

400+700= 200+800= 120-40= 35÷7=

3000+6000= 3×7= 2600-1000= 5000-4000=

70-15= 48÷8= 2500+1000= 40÷5=

45÷5= 40+90= 21÷3= 4×6=

44-29= 36÷4= 32÷8= 48÷6=

1000-300= 800+600= 600+1000= 120-90=

54÷9= 14÷2= 54÷6= 81÷9=

25+46= 1500-500= 8×5= 56+26=

900-500= 300+1000= 20+80= 400+500=

1300-300= 13+38= 76+21= 12÷6=

6×7= 72÷8= 900+700= 1500-800=

3500+1000= 56÷7= 4100-100= 9×5=

1600-900= 3200-1000= 60+80= 18÷3=

47+38= 3000+7000= 18÷9= 20÷4=

34-17= 18÷2= 42÷7= 31-22=

1100-400= 4000-= 24÷8= 2300-2000=

49÷7= 9×9= 900+1500= 73-26

800+600= 24÷6= 8×9= 54-45=

57+42= 75-49= 38-19= 6÷3=

44+38-36= 24÷6×5= 21-(35-29)= 3+5×6=

二、填空(12分)

1、7000千克=( )吨 6米=( )分米

5千米=( )米 10厘米=( )分米

43毫米=( )厘米( )毫米 2分米5厘米=( )厘米

1米-4分米=( )分米 15厘米+25厘米=( )分米

5200千克-200千克=( )吨 8千米-2000米=( )米

2、填上合适的单位:

小明的身高约是138( ) 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高约468( )

北京到天津的铁路长120( ) 一头大象重4( )

一本数学书的厚约是7( ) 一盏台灯的高约2( )

一只猫重2( ) 一个同学的体重是25( )

3、把一根4米长的绳子,剪成同样长的8段,每段长( )分米。

4、1袋面粉重50千克,( )袋面粉重1吨。

5、3千克鸡蛋6元钱,1千克鸡蛋要( )元。

三、在 里填上“<”、“>”或“=”(7分)

600米 1千米 5吨 5000千克 4分米 39厘米

400千克+600千克 1吨 8000米-2千米 7千米

23厘米+27厘米 50分米 20厘米+90厘米 1米

四、选择合适的数量,把它圈起来。(4分)

一只足球重( 1吨 15千克 500克 )

一枚一元的硬币的厚度约( 2克 2毫米 2厘米 )

一辆大货车的载重量( 3000克 300千克 3吨 )

一艘轮船每小时行驶 ( 430千米 100千米 10千米 )

五、计算

1、竖式计算:(12分)

340+430= 850-180= 900-260= 680+270=

2、递等式计算:(12分)

72÷8×5 7×9-17 (23+4)÷3 56+38-29

六、解决问题:

1、长江全长是6300千米,比黄河长900千米,黄河全长多少千米?

(5分) 答:黄河全长是( )千米。

2、小红的妈妈比她高30厘米,小红是130厘米。她妈妈的身高是多少?

(5分) 答:妈妈的身高是( )。

3、蔬菜公司将运进大批蔬菜,见记录表:

名称 茄子 扁豆 南瓜 青菜 萝卜

重量(千克 ) 200 700 600 800 300

(1)如果需要1吨蔬菜,该选择( )。(2分)

(2)用两辆载重2吨的货车运这些蔬菜,怎样装车能一次运走?(4分)

1号车运( );2号车运( )。

(3)一辆载重3吨的货车能一次将这批蔬菜全部运走吗?(1分)

篇8: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测试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 (2011年版) 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 调动学生积极性, 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 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在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中,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它明确提出在关注数学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更要关注数学思想与方法, 因为它可以让学生走得更宽广、更扎实。因此, 复习课要“面向未来”, 有知识增量, 有技能提升, 有思维深度, 使其充满活力。下面以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长方形、正方形》期末复习为例, 谈谈如何让复习课具有生命力。

【教学设想

《长方形、正方形 》这一单元安排了5道例题, 分别是认识四边形, 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了解周长的意义,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和用长方形、 正方形的周长解决问题, 这五个知识点环环相扣、 层层递进。笔者与实验稿教材进行了比较, 发现例5是新增的教学内容, 它需要综合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周长来解决问题。 总复习时安排了一题:“长6厘米, 宽3厘米的两个长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后的周长是多少? ”这与例题5紧密配套, 需要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丰富体验, 发展空间观念。 因此, 笔者觉得期末复习时可以抓住这一个问题进行拓展, 通过画一画、拼一拼得出新的图形, 找到相关数据, 计算出周长。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 发现拼成的新图形的周长并不是单个长方形周长的两倍, 而且由于拼法不同, 周长也就不同。 在探究的过程中发现拼成后的图形少了两条宽或两条长, 以此感受图形之间的联系, 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同时, 逐步把这一现象与规律和教材中的例题进行联系与比较, 适当延伸到其他数学知识点中去, 让学生体验到复习课的魅力与生命力。

【教学实践 】

一、自主练习, 梳理单元知识的要点

数学复习课, 首先要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一个有效梳理, 让学生在大脑中建构知识脉络。 课始, 笔者出示一张长6cm、 宽4cm的长方形和边长为3cm的正方形白纸, 设问:当看到这样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时你能想到什么知识?通过学生的回答梳理出该单元的知识框架 (如图1) 。 接着让学生独立计算出两个图形的周长分别是多少, 并说说为什么这样计算

由两个基本的图形入手, 这样既简洁又快速, 不仅使学生系统回顾了所学知识, 较好地把握了本单元所涵盖的各个知识点, 还帮助学生建立了思维导图, 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比较辨析, 感知拼组图形周长变化的现象

在完成第一个环节后, 笔者继续提供同样的一张正方形纸, 提问:如果把这两张正方形白纸拼成一个长方形有几种拼法?它们的周长又是多少?学生根据经验画出草图 (图2) , 明确不管是竖着拼还是横着拼, 它们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是一样的, 均为 (6 +3) ×2 =18 (cm) 。 此时, 笔者质疑:为什么原来两个图形的周长和是24cm, 拼成后的周长是18cm?引导学生发现周长发生变化是因为减少了两条拼在一起的公共边, 就是2条3cm的边长, 因此, 也可以用3×4×2-3×2=18cm进行计算

随后, 笔者再提供一张长6cm、宽4cm的长方形纸, 让学生猜想如果把这张长方形纸与刚才那张同样的长方形纸拼在一起, 拼成后的大长方形的周长与原来两个独立的长方形的周长之和比较, 会有怎样的变化?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和学具摆放很快猜出大长方形的周长会比原来两个独立长方形周长的和少8cm或12cm。 其理由是:减少了两条宽也就是4×2=8 (cm) (图3) ;减少了两条长6×2=12 (cm) (图4) 。 为检验猜想是否正确,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计算验证:原长方形周长的和是: (6+4) ×2×2=40 (cm) , 把宽拼在一起 (图3) 的大长方形的周长是 (6+6+4) ×2=32 (cm) , 即减少了40-32=8 (cm) ; 把长拼在一起 (图4) 的大长方形的周长是: (6+4+4) ×2=28 (cm) , 即减少了40-28=12 (cm) 。

通过验证, 学生们发现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此时, 笔者设疑:是否必须采用计算的方法来验证拼成后的长方形的周长比两个长方形的周长的和少多少厘米?通过讨论、交流, 进一步明确两个图形拼成一个新图形后只要知道减少拼在一起公共边的长度, 就知道了拼成后图形的周长减少了多少。在此基础上一并呈现拼组后的3组图形, 组织学生观察他们的共同点:均有一条公共边, 减少拼在一起的两条边。

上述两个环节的学习, 一方面让学生在拼的过程中回忆了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拼成新图形后的周长计算方法, 同时也理解并掌握了求拼成后新图形周长的另一种计算方法, 即:两个图形的周长和减去公共边×2的长度; 另一方面也知道了拼成后的新图形的周长与原来独立图形的周长和的关系, 逐步体会到了其中的变化规律。

三、分析推理, 掌握拼组图形周长变化的本质

通过刚才的分析与验证, 学生对拼组后图形的周长变化已有一定的感知。 于是, 笔者出示了以下一组图形 (图5) , 要求是这5个图形都由一些同样的长方形或者正方形拼成, 拼成后新图形的周长与原来独立的几个图形的周长总和相比少了多少?通过分析, 学生很快知道每一个图形分别少了多少。接着, 笔者质疑第 (1) 、 (2) 两个图形的周长情况, 学生根据这两个图形均由3个正方形拼成, 而且均少了4条边长, 发现这两个图形虽然形状不一样, 但周长是一样的。

为进一步研究周长的变化, 掌握拼组图形周长变化的本质, 笔者随即出示以下一组图形 (图6) 。 要求是下面7个图形都由两个同样的长方形拼成, 想一想, 哪些图形拼成后周长是一样的? 哪些是不一样的? 学生通过讨论发现了拼成后周长一样的图形和周长不一样的图形。

生1:第 (1) (3) (4) (5) (7) 是一样的, 虽然它们的形状不一样, 但都是把长方形的宽拼在一起, 也就是少了2条宽的长度, 所以拼成后图形的周长是一样的。

生2:第 (2) 是少了2条长, 第 (6) 少的是两个长的一部分, 不确定具体少多少, 所以这两个图形与其他图形的周长是不一样的。

接着, 笔者出示教材第86页内容 (图7) :用16个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纸拼成长方形和正方形。 怎样拼, 才能使拼成的图形周长最短?组织学生回忆当时是如何研究这个题目的, 然后让学生说说你现在有什么方法知道小军拼成的图形的周长最长, 小华拼成的图形周长最短。

生1:现在我知道了小军这样拼在一起的图形少了30条边长, 而小军拼成后的图形少了44条边长, 小华少了48条边长, 所以小华拼成的图形周长最短。

生2:我发现只有拼成接近于正方形的图形, 它的周长就越短, 而长与宽的差越大, 它的周长就越大。

生3:我发现, 还是直接算来得比较快。

师:刚才有同学说拼成的长与宽越接近, 周长越短;而长与宽的差越大, 周长越大。 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经过思考, 认为其中的道理还是减少的边的多少决定了拼成后图形周长的长短。

师:刚才有同学说, 还是直接算来得快。在这个题中有这样一个现象, 但利用边减少的条数却能说明拼成的不同图形有不同周长的原因, 它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上述环节中两个问题的研究是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 第一题明确了图形拼组后减少了什么, 减少了多少?第二题是在第一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 通过分析边的减少来分析拼组后的图形的周长是否相等。有了上述环节的思考, 让学生回头来看曾经研究过的课本中的例题, 从而进一步明确了图形拼组后周长的变化情况与减少的边的多少和减少什么边有关, 解题思路进一步拓展, 在复习的基础上提升了学习能力。

四、延伸拓展, 彰显数学知识的魅力

从两个基本图形的拼组到多个不同图形的不同拼法, 学生对拼组图形的周长有了新的认识。 此时, 学生的思维方式有了一定的拓展, 思维能力有了一定的提升, 也为思维向更高层次发展奠定了基础。

于是, 笔者出示一道在网络上广泛讨论的题目 (图8) :由A、B、C、D四个不同的长方形拼成, 这四个长方形的周长的和是18厘米。 请问, 拼成的大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经过小组讨论, 学生认为:

生1:我们小组发现在长方形A、B、C、D的拼组过程中, 图形A少了一条长和一条宽, 图形B、C、D同样少了一条长和一条宽。这样少的边刚好是大长方形的周长, 也就是18÷2=9 (cm) 。

生2:我们小组赞同他们的方法, 可以用画图的方法更加直观地知道, 老师我可以上来画图吗? (可以) ……

随后就出现如图9的图形。 通过这个小组所画图形的呈现, 学生直观地发现:外面一圈的长度与拼在一起的公共边的总长度是一样的, 就是把四个长方形的周长之和18cm平均分成了2份, 即9cm。 接着教师追问, 解决这个题目关键是看什么? 到了这里, 学生的回答自然水到渠成, 就是要运用“减少公共边的条数、长度”的知识点。

课堂上, 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并运用已学的知识, 还应让学生体验学习此知识的价值, 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接着, 笔者出示了以下问题:

(1) 有3个正方体 (图10) , 每个正方体有6个面, 如果按图11拼在一起, 要减少几个面?

(2) 苗族千人长桌宴, 如果一张方桌每边坐4个人 (图12) , 那么1000张方桌 (图13) 拼在一起可以坐多少个人?

第一题让学生感知不仅长方形、正方形可以拼组, 同样的长方体正方体也可以拼组, 它的拼组与五年级下册长方体表面积的变化息息相关;第二题让学生感知到图形的拼组还可以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相结合, 就餐人数的变化与桌子拼组的变化有密切联系。 这两道题的呈现, 让学生体会到这节课所学的知识对以后更深入地学习数学知识是有用的, 体现了数学知识的生命力。

【教学反思 】

数学家华罗庚主张读书时要先把书“从薄读到厚”, 然后再“从厚读到薄”。这对我们的数学教学, 特别是复习教学指明了方向。复习时从梳理知识到知识构建, 再到延伸拓展与方法提升, 无不体现着这样的读书理念。 笔者认为:要让复习课能吸引学生, 不仅要创设情境使学生回忆知识, 更应创设情境设计一条思维训练的主线。通过情境的发展和思路的拓展, 使并不紧密的题目变成 “一条线”, 使复习课在熟练掌握和应用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走向更高层次的抽象与概括。

教学中, 当教材中出现能够发展学生数学思维、拓宽学生视野的素材时, 作为数学教师应有敏锐的嗅觉, 及时捕捉住这些有价值的学习素材。在《长方形、正方形》的复习中, 笔者以例5和总复习的练习题为引子, 把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拼组的知识点进行了拓展。 从基本图形的特点、周长计算, 到图形的拼组, 再到图形拼组后周长的变化规律, 最后到运用这一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紧紧抓住了思维发展的主线, 构建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思路, 使学生的思维品质不断向纵深发展, 对学生整体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起到推动作用。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作文 下一篇:人教五年级第二单元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