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可能性(精选九篇)
等可能性 篇1
在应用古典概型时必须注意等可能的条件是否满足.譬如:抛掷一枚硬币2次 (或抛掷2枚硬币1次) , 有人认为一共有3种可能性:{正, 正}、{反, 反}、{一正一反}.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正, 正}出现的概率是P (二个正面朝上) =1/3, {反, 反}出现的概率是P (二个反面朝上) =1/3, {一正一反}出现的概率是P (一正一反) =1/3.这个想法其实是错误的! 问题出在给出的三种情形不是等可能的.从课本第160页的树状图可以看出: 若第一次抛掷硬币是正面朝上则第二次抛掷硬币可能正面朝上也可能反面朝上, 结果是{正, 正}和{正, 反};若第一次抛掷硬币是反面朝上则第二次抛掷硬币可能正面朝上也可能反面朝上, 结果是{反, 正}和{反, 反}.所以实验的结果有四个等可能的情形:{正, 正}、{正, 反}、{反, 正}和{反, 反};所以抛掷一枚硬币2次 (或抛掷2枚硬币1次) , 二次都是正面朝上的概率是:P (二次正面朝上) =1/4, 二次都是反面朝上的概率是:P (二次反面朝上) =1/4, 一次正面朝上一次反面朝上的概率是:P (一次正面朝上一次反面朝上) =2/4=1/2.
在应用古典概型时必须对实验中发生的事件有准确的判断.譬如:班级选出小伟、小强两名男生和小佳、小慧两名女生分成两组参加学校的首届汉字听写对抗赛, 求小强和小伟两名男生分在同一组的概率. 从这四人分组的树状图可以看出所有的等可能事件: (1) 小伟可能与小强或小佳或小慧组成一组; (2) 小强可能与小伟或小佳或小慧组成一组; (3) 小佳可能与小强或小伟或小慧组成一组; (4) 小慧可能与小伟或小强或小佳组成一组. 一共有12个等可能结果, 其中男生小伟与小强分在同一组的结果有2个.若按照这个判断来计算二名男生分在同一组的概率是:P (二名男生分在同一组) =2/ (12) =1/6, 这样的计算是错误的.因为是对抗赛, 并且是四个人分成两组, 我们没有考虑到当两名女生在同一组时两名男生自然也在同一组. 男生小伟与小强分在同一组的实际结果有4个, 所以两名男生分同一组的概率是:P (两名男生分在同一组) =4/ (12) =1/3.
等可能性教学设计 篇2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98——100页 【教学目标】
1、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让学生经历猜测、试验、观察和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能力,统计定义思想、推理思想和从教学活动中获取活动经验。
3、根据等可能性事件与游戏规则公平性的关系,能设计合理的游戏规则,解决实际问题。学会以概率的思维去观察和分析社会中的事情,培养其公平公正的原则。【教学重点】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会用分数进行表示。【教学难点】验证抛硬币正面、反面朝上的可能性为1/2。【教具准备】课件、苹果、骰子 【学具准备】一角硬币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出猜测
师:老师有一个苹果,要分给两个人。怎么分才公平?(平均分成两半,一人一半。)一半用分数怎么表示?
师:这样每个人分得的同样多,就公平了,是吗?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张电影票。教师走到学生中去问:你想得到这张电影票去看电影吗?再问另一个学生。师:两个都想得到这张电影票去看电影,那我从中间把它撕开,平均分给两个人,可以吗?(不可以)师:那用什么方法决定电影票给谁才比较公平呢?
师:咱们同学想出了这么多方法,那我们先来讨论一下抛硬币这个方法。
介绍硬币:这是一枚一角的硬币,它有两个面,有1的这一面是正面,有花的这一面是反面。问:硬币抛上去掉下来会出现几种情况?
师:同学们能不能猜测一下,抛硬币落来下来出现正面朝上的可能性是多大?(板书:1∕2)反面朝上的可能性呢?
师:那同学们猜得对不对呢?你们有没有办法来证明抛硬币这个规则是公平的呢?
三、实验探究
1、实验一
师:首先为了咱们实验更有效规范(投影出示)实验要求:1.4人一个组,每组共抛硬币10次,2、站起来在桌子上抛硬币,硬币要抛到头高。介绍试验统计记录单的填写要求。限时2分钟。出示实验要求。
教师巡视,请学生汇报试验结果,教师统计。
引导学生观察统计图比较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次数?举例来说一说。针对10次里有3次正面朝上的特殊情况。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2.实验二
四人一组,每组共抛10次,并将两次实验汇总。介绍试验记录单的填写要求。
学生汇报,老师将大家抛的结果制作成统计图。引导学生观察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次数有什么变化?你发现了什么?
再将全班的数据相加(学生参与),让学生观察。引出正面朝上的可能性是1∕2。
3、验证猜测
师:刚才咱们同学做的这个实验,有很多数学家也做过,咱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所得到的结果。课件展示。师:现在你有什么想说的?
师小结:也就是说,随着抛总次数越来越多,正面朝上的次数就越接近总次数的1∕2。鼓励学生和数学家证明的一样,真了不起!用自己的方法证明了科学家证明的问题。
师:是啊,那同学们想一想,如果这个实验无限的做下去,那正面朝上的可能性是多大?(板书:正面朝上:1∕2)
师:那同学们看你们一开始的猜测是不是正确的?
师(指正面朝上、反面朝上):他们的可能性是——(相等的)(板书:等可能性)。我们数学上把可能性相等的事件叫做“等可能事件”。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一开始我们抛硬币的方法来决定谁得电影票公平吗? 师:我们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过抛硬币决定先后顺序的?渗透公平意识。
四、运用提升
师:生活中除了抛硬币的游戏规则是公平的以外,还有很多游戏规则都是公平的,那下面我们来做几个游戏,体会游戏中的规则公平不公平,好吗? 1.小小夺旗手(1)选转盘:
师:飞行棋玩过吗?怎么玩啊?介绍游戏规则。把全班分成3个队,红队、黄队、绿队。
师:现在哪一队想先开始啊?都想先开始,那老师用转盘游戏来决定谁先走行吗?
教师出示一个不公平的转盘,问学生这可以吗?为什么不行?再让学生问设计一个公平的,并说说它们的可能性都是多大。问:如果转动30次,估计大约会有多少次指针停在红色区域。你是怎么想的?(2)选骰子
师:现在红队先走,还需要一个什么工具?
老师出示两个骰子,一个长方体、一个正方体。三个队选骰子抛点数走棋子。师:为什么选这个正方体骰子,不选长方体的骰子? 请各队选一名代表开始游戏。
小结:对每个队而言,赢的可能性是一样的。正方体的骰子每个面出现的可能性都是相等的。
2、小小魔术师。
红队是夺旗小能手,其他队不要灰心,加油!下面我们来比比哪些是小小魔术师!
老师请几个同学来摸球,袋子里面有2个白球、3个黄球。要求:摸完后猜一猜,里面有什么颜色的球,数量如何?
教师倒出来验证。
师: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是多少? 师:摸到黄球的可能性是多少?为什么?
师:要使摸到白球和黄球的可能性相等,怎么办?说一说可能性是多少?
3、小小设计师
同学们,魔术师思维灵活,设计师需要考虑全面。学校开展庆元旦游园活动,请你设计一个抽奖游戏转盘,如果谁设计得好,校长就会采用她的设计方案。有没有信心当好设计师。设计要求:
1、中奖和不中奖的可能性相等。
2、奖品有四种:铅笔、橡皮擦、尺子、三角板。抽到每种奖品的获奖的可能性都相等。
五、全课总结:
说说你的收获。我们用自己的方法探究了抛硬币的规则是公平的,开始大家说的剪刀石头布这个游戏规则公平吗,我们下节课来探究。六:板书
等可能性
正面朝上: 1/2 抛硬币
反面朝上:
1/2
{ }
等可能性 篇3
(一)知识与技能
1.会列出一些类型的随机试验的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基本事件)。
2.理解等可能的意义,会根据随机试验结果的客观对称性或均衡性判断试验结果是否具有等可能性。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会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去分析和看待同一事件,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会列出一些类型的随机试验的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
教学难点:能抓住随机试验等可能性的特点分析随机试验的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如图,一只不透明的袋子中装有标号为0、1、2、 …、9的10个小球,这些球除标号外都相同,搅匀后从中任意摸出1个球,会出现哪些可能的结果?这些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同吗?
二、复习引入
(从“认识概率”中的学生熟悉的实验的分析中再明确等可能性)
a:抛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落地后只会出现正面朝上或反面朝上2种可能,由于硬币的质地是均匀的,因此出现面朝上或反面朝上的可能性是相同的。
b:抛掷一枚质地均匀的骰子,哪一面朝上共有6种可能,由于骰子的质地是均匀的,因此出现6种点数中的任何一种的可能性是相同的。
c:从分别标有1、2、3、4、5这5 个号码的标签中任意抽取1张,抽到的号码共有5种可能。由于这些标签除号码外都相同,因此洗匀后抽出任何1张标签的可能性是相同的。
d:抛掷一枚图钉,图钉落地后能常只有“钉尖着地”与“钉尖不着地”两种可能。由于图钉不是均匀的,因此“钉尖着地”与“钉尖不着地”这两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是不一样的。
e:射手在同一条件下进行射击训练,射击结果只有“击中”与“未击中”两种可能。由于射手的射击技术不尽相同,因此“击中”与“未击中”这两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一般是不相同的。
f:在适宜的条件下“种下一粒油菜种子,观察它是否发芽”,这个试验有两种结果:“发芽”与“不发芽”。由于种子的质量不尽相同,外部的环境不尽相同,因此“发芽”与“不发芽”这两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一般是不相同的。
三、探索活动
(一)探索情境中的问题
从以上的“摸球试验”、“抛掷硬币试验”、“抛掷骰子试验”、“抽签试验”你能否看出这些试验的共同特点?
(有两个共同的特点:
(1)每次试验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只有有限多个;
(2)每个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同。
定义:等可能性
一般地,设一个试验的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有n个,它们都是随机事件,每次试验有且只有其中的一个结果出现,而且每个结果出现的机会均等,那么我们说这n个事件的发生是等可能的,也称这个试验的结果具有等可能性。
(二)等可能试验的特点
诸如,试验中“一只不透明的袋子中装有球”、“这些球除标号外都相同”、“搅匀后从中任意摸出1个球”,是为了确保试验的均衡性,保证试验的结果具有等可能性。分析问题时注意抓住这些关键特点。
四、例题教学
例1 在3张相同的小纸条上分别标上1、2、3这3个号码,做成3支签,放在一个盒子中,搅匀后从中任意抽出一支签,会出现哪些可能的结果?这些结果的出现是等可能的吗?为什么?
问题:你能抓住试验中的等可能的特点吗?说说看。
解析:“在相同的小纸条上标号”、“放在一个盒子中搅匀”、“从中任意抽出1支签”确保试验的均衡性,保證试验的结果具有等可能性;因此会出现3种等可能的结果:抽到1号签、抽到2号签、抽到3号签。
例2 一只不透明的袋子中装有1个白球和2个红球,这些球除颜色外都相同,搅匀后从中任意摸出1个球。摸到白球与摸到红球是等可能的吗?为什么?
问题:你能抓住试验中的等可能的特点吗?说说看。
解析:由于袋中的红球数与白球数不相等,因此当从中任意摸出1个球时,“摸到白球”与“摸到红球”这两个结果不是等可能的;但题设中具有的等可能特点而是对袋中的3个球而言,为确保试验结果的等可能性,必须给袋中的球编号。搅匀后从中任意摸出1个球会出现3种可能结果:摸到白球、摸到红球1、摸到红球2,这3种结果的出现是等可能的,因此摸到红球的可能性大,小丽的说法正确。
五、思考与探索
抛掷一个质地均匀的正十二面体,12个面上分别标有1-12这12个整数,抛掷这个正十二面体1次。
1.会出现哪些可能的结果?这些结果的出现是等可能的吗?
2.出现朝上一面的数是奇数与出现朝上一面的数是偶数是等可能的吗?为什么?
3.出现朝上一面的数是4的倍数与出现朝上一面的数是6的倍数是等可能的吗?为什么?
六、巩固练习
1. A、B两地之间的电缆有一处断点,断点出现在电缆的各个位置的可能性相同吗?
2.把C、H、I、N、A这5个字母分别写在5张相同的小纸条上,放在一个盒子中,搅匀后从中任意摸出1张纸条,会出现哪些可能的结果?这些结果的出现是等可能的吗?
3.一只不透明的袋子中装有7个红球和3个白球,这些球除颜色外都相同,搅匀后从中任意摸出1个球,会出现哪些可能的结果?这些结果的出现是等可能的吗?
七、课堂小结
什么是试验的结果具有等可能性?你能举例说明吗?说说看。
八、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习题4.1第2、4题。
课后作业:完成补充练习册。
九、设计意图
等可能性 篇4
一、凭经验就能判断, 那还需要做实验吗?
学生并不是头脑空空地等着从我们教师口中得到概率的正确理论。在正式教学之前, 学生已经积累了大量的随机经验。那么教学之前, 他们是怎么看待、认识、理解可能性的?笔者对小学四年级30名学生作了一个小型的问卷调查。
调查题1:国际足球赛都采用掷一枚均匀的硬币决定谁开场, 你觉得公平的理由是: (1) 因为硬币只有一个正面和反面; (2) 因为硬币掷下去正面和反面出现的可能性相等; (3) 因为硬币掷下去正面出现的次数和反面出现的次数相等。…………………… ( )
调查题2:投掷一枚均匀的硬币一次, 结果正面朝上, 如果再投掷第二次, 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什么? (1) 正面更有可能出现; (2) 反面更有可能出现; (3) 正面和反面出现的可能性相等。…………………… ( )
调查结果显示, 100%的学生都能判断掷硬币是公平的, 并且有80%的学生知道正反面出现的可能性相等, 部分学生还能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 这充分说明学生已有等可能性的经验。
著名的专家张奠宙说过:“等可能事件发生的概率, 是通过理性思考得出的, 并不依赖于实验。”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今天硬币正反面出现的概率“”不是靠实验得到的, 而是专家通过实验理性分析得到的。
教师们发现, 不做实验、不分析, 学生似乎理解得很顺利:“抛硬币, 正反面向上的可能性相等”;做了实验之后, 却是另一番景象:越分析越糊涂———在一堆悬殊很大的数据面前, 教师试图说服学生可能性相等是那么苍白无力, 于是教师便想尽一切办法, 选择相等的或接近相等的数据以支持“可能性相等”的结论而草草收场。更有甚者, 干脆选择回避:不做说不清道不明的抛硬币实验, 改做更容易驾驭的可能性有大小的实验;更极端的索性不做实验。
学生确实在正式学习概率之前就已经具备一定的经验了, 在面临简单的可能事件时凭经验就能判断, 那还需要做实验吗?学生和我们大人一样能判断抛硬币是公平性的, 并且知道是等可能, 但是同样回答“可能”, 对可能事件的理解却可能有着天壤之别。孩子们知道公平, 并不证明学生已经真正理解了等可能性的本质, 已经有了随机思想, 其实学生还潜存着大量的错误认识和偏见。笔者认为实验不仅要做, 而且要多次做。
理由一, 学生学习概率的一个重要目标是体会随机现象的特点, 即:在相同的条件下重复同样的实验, 其实验结果不确定, 以至于在实验之前无法预料哪一个结果会出现。为了达到这一目标, 概率实验是不可或缺的。
理由二, 大量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是不能依靠计算得出的, 实验是获取概率的更一般的方法。陈希孺先生指出:“一事件出现的可能性大小, 应由在多次重复实验中其出现的频繁程度去刻画。”
理由三, 概率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澄清一些误解。
总之, 掷硬币实验本身重要的不是为了得到“”, 而是澄清学生潜在的错误认识, 体会到不确定也有稳定。我想, 这就是在小学阶段学习概率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学生还存在哪些错误的认识?
学生会有哪些潜在的错误认识呢?通过调查我们发现:
1. 对随机事件的不确定性认识不够, 以为一切事情都有着明确的答案和确定的结果。
例如:快到期末了, 我们班40名同学中要评选一名三好学生, 李明同学被评为三好学生的可能性是多少?
(1) 可能性是; (2) 没有可能性; (3) 无法解答。
…………………… ( )
以上问题因为不是等可能, 所以无法解答。我们知道从“可能性的大小”到“可能性相等”, 在认识上是一个飞跃:因为有“可能性相等”, 可能性才可以用分数表示, 从而实现可能性从定性到定量的过渡。
随机思想有时会与因果的、逻辑的、确定性的思维形成冲突。对于长期习惯于确定性思维的学生来说, 要短时间建立随机思想是何等的艰难!他们很自然拥有的大量的貌似正确实际是错误的想法严重影响了这一目标的实现。
2. 对可能性产生偏见。
认为一件事情有几种结果, 那么这几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是相等的。如:同时抛两枚同样的硬币, 结果:认为两个都是正面朝上, 两个都是反面朝上, 一个正面朝上、一个反面朝上, 这三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一样。 (27%, 因为各个年级差异不大, 故没有分别统计)
3. 预言结果。
即预言每次实验的结果, 将可能性估计建立在因果的联系上。如有58%的孩子对抛硬币出现正面朝上的可能是二分之一的理解是抛十次硬币出现五正五反, 抛一百次硬币是50正50反就是二分之一;“盒子里有7个白球和3个黄球, 任意摸5次, 摸到白球的次数一定比黄球多, 对吗?”认为对的占86.6%。
综上所述, 没有接受过正式教学的学生, 在生活中也已经积累了一些关于随机现象的经验, 对可能、一定能加以区别, 部分学生对可能性的大小也有所体验, 但也存在着形形色色的潜在的对可能性的模糊、错误的认识。
关于概率, 学生乃至成人还有相当多的认识误区, 因此, 这节课的重点就是澄清错误认识,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随机思想观念。
三、直面错误, 亲手实验来澄清
《等可能事件的概率》教学设计 篇5
等可能事件的概率(第1课时)
一、学生起点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小学已经体验过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够做出预测,并阐述自己的理由。学生已接触了不确定事件,前面两节课通过活动感受了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为进一步了解计算一类事件发生可能性的方法、体会概率的意义奠定了知识技能基础。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在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感受到了数据收集和处理的必要性和作用,获得了从事统计活动所必须的一些数学活动经验的基础;同时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很多合作学习的过程,具有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任务分析
概率与我们现实生活的联系非常密切,通过本章的学习不仅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联系的紧密性,而且也能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特别是通过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锻炼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对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这种新的学习方式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本节课中体会概率的意义不仅是本章的重点,也是学好本章的关键。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概率和确定数学一样也是科学的方法,能够有效地解决现实世界中的众多问题;另一方面,也使学生认识到概率的思维方式与确定性思维的差异。学生只有具备了这种随机观念才能明智地应付变化和不确定性,这也是构成在义务教育阶段学习概率的重要原因。本节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通过摸球游戏,帮助学生了解计算一类事件发生可能性的方法,体会概率的意义,根据已知的概率设计游戏方案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帮助学生更容易地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验到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通过环环相扣的、层层深入的问题设置以及分组游戏的设置,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1.概率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的理解与应用。
2.根据已知的概率设计游戏方案。
教学难点:灵活应用概率的计算方法解决各种类型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为了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宗旨,结合本节课内容主要采取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探究式和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手段和教具准备:自制球箱,准备了乒乓球若干,并运用了现代多媒体教学
平台。
三、教学设计分析
本节课共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回顾思考、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学习新知、练习提升、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第一环节
回顾思考 活动内容:
任意掷一枚均匀的硬币,可能出现哪些结果?每种结果出现的可能相同吗?正面朝上的概率是多少?
活动目的:本节课的内容是要学会简单的概率计算的方法,所以在学习新课以前复习有关简单掷硬币正面朝上的概率,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实际教学效果:学生基本都能回忆起上面的问题,并能准确回答。第二环节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活动内容:
一个袋中有5个球,分别标有1,2,3,4,5这5个号码,这些球除号码外都相同,搅匀后任意摸出一个球。(1)会出现哪些可能的结果?(2)每个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同吗?猜一猜它们的概率分别是多少?
活动目的:培养学生准确表达自己的思维结果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事情发生的可能性,体会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使本节课顺利的进入到下一个环节。
实际教学效果:学生对于引例中的摸球问题畅所欲言,表述自己发现的结论,准确说出所有结果。第三环节
学习新知 活动内容: 1.学习新知
这里我们提到的抛硬币,掷骰子和前面的摸球游戏有什么共同点? 设一个实验的所有可能结果有n个,每次试验有且只有其中的一个结果现。如果每个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同,那么我们就称这个试验的结果是等可能的。想一想:你能找一些结果是等可能的实验吗? 得出结论
一般地,如果一个试验有n个等可能的结果,事件A包含其中的m个结果,那么事件A发生的概率为:
P(A)=m/n 活动目的: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学生能够准确理解何为等可能试验,并且大家共同合作得出求等可能试验中事件A的概率公式。在本环节中有利于培养学生与他人的合作、互助意识,锻炼学生与他人的沟通、协作能力。
实际教学效果:由于问题简单教师应注重给学生更多的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多动脑的好习惯。从而轻松掌握求在等可能试验中事件A的概率公式。
2.牛刀小试
例:任意掷一枚均匀骰子。
(1)掷出的点数大于4的概率是多少?
(2)掷出的点数是偶数的概率是多少?
解:任意掷一枚均匀骰子,所有可能的结果有6种:掷出的点数分别是1,2,3,4,5,6,因为骰子是均匀的,所以每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等。
(1)掷出的点数大于4的结果只有2两种:掷出的点数分别是5,6.21所以P(掷出的点数大于4)==
3(2)掷出的点数是偶数的结果有3种:掷出的点数分别是2,4,6.31所以P(掷出的点数是偶数)==
62活动目的:由于前面学生刚刚学习概率的相关知识,所以此处练习教材中求掷一枚均匀骰子的问题。从而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活动效果:在前面的准确讲解后,学生能够立刻准确求出本题答案。但在本环节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按照规范形式书写求出概率的过程,注意强调所有结果出现的等可能性。第四环节
练习提升
活动内容:教师首先表扬学生本节课学习中同学们表现都非常好,大家团结合作,为了鼓励大家,老师请同学们吃水果大餐,6种水果代表6道题,请大家选题回答。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活动效果:由于以吃水果的形式进行选题回答,同学们答题积极性非常高,争先恐后,强着回答,课堂气氛空前活跃。5道题设置由浅入深,锻炼同学们运用概率去解决身边出现的问题。
(一)桔子
一副扑克牌,任意抽取其中的一张,①P(抽到大王)=。
②P(抽到3)=
。③P(抽到方块)=。
请你解释一下,打牌的时候,你摸到大王的机会比摸到3的机会小。
(二)苹果
一道单项选择题有A、B、C、D四个备选答案,当你不会做的时候,从 中随机地选一个答案,你答对的概率是。
(三)草莓
将A,B,C,D,E这五个字母分别写在5张同样的纸条上,并将这些纸条放在一个盒子中。搅匀后从中任意摸出一张,会出现哪些可能的结果?它们是等可能的吗?
(四)葡萄
任意掷一枚均匀的骰子。
①P(掷出的点数小于4)=
。②P(掷出的点数是奇数)=
。③P(掷出的点数是7)=
。④P(掷出的点数小于7)=。
(五)香蕉
有7张纸签,分别标有数字1,1,2,2,3,4,5,从中随机地抽出一张,求:
(1)抽出标有数字3的纸签的概率;
(2)抽出标有数字1的纸签的概率;
(3)抽出标有数字为奇数的纸签的概率。
(六)梨
小明所在的班有40名同学,从中选出一名同学为家长会准备工作。请你设计一种方案,使每一名同学被选中的概率相同。第五环节
课堂小结 设计说明:
师生互相交流总结概率的计算方法和根据已有的概率设计游戏的方法。鼓励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学习谈自己的收获与感想(学生畅所欲言,教师给予鼓励)包括:
1.概率的计算方法;
2.根据已有的概率设计游戏的方法; 3.常见的概率问题; 4.学习本节课的感想。第六环节
布置作业
预习下一课
四、教学设计反思
1.课堂上学生对于摸球后再放回这一前提了解的不够清晰,这给本节课的问题分析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也给本节课的实验操作带来了一定的错误隐患。建议教学时可以在引例提出时,学生分析问题的同时演示课件中的摸球游戏,使“放回”这一重要原则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为后边的问题分析与实验操作铺平道路。也可以在实验之前演示录象中的学生的正确操作,教师可以对学生的“摇晃、搅拌”的行为给以强调或表扬,来加深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理解,使实验能够顺利的完成。
2.本节课的许多学生思考的地方,教师一定给学生讨论、研究的时间。在学生充分讨论以后教师再给以必要的问题提示,这样才能加深学生的印象,更好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女性饮酒可能引发肿瘤等 篇6
经济低迷对男性的打击更大
剑桥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世界经济衰退造成的工作不安全感,对男性的打击比女性更大。在英国,因为信用紧缩,尽管更多女性失去了工作。但男性对将被解雇或辞退的顾虑更深,以至于男性比女性有更多的焦虑和抑郁症状。专家还指出,相比那些实际上失业的人,长期处于失去工作威胁下的人的精神健康更容易恶化。
吃鱼能明显提高男孩智商
瑞典一项研究显示,在日常饮食中多吃鱼等水产品,能够明显提高男孩的智商。该研究在2000年考察了3972名当时年龄15岁的瑞典男孩的智商、语言能力、空间感,2003年则再次对他们的这些方面进行了调查。研究表明,在15岁时平均每周吃一次鱼的男孩在3年后的IQ测试中成绩高了七个百分点,而那些每周吃鱼一次以上的孩子则高出12%。
戒烟,永远都不晚
一谈到戒烟,不少烟民就会纷纷给自己找借口:“我都吸这么多年了,现在戒不戒都一样了吧?反正烟草都对身体危害这么多年了。”不过,日前在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举行的亚洲无烟医院巡回研讨会上,来自英国伦敦大学女皇医院的控烟专家却指出,任何时候戒烟其实都不算晚,尤其如果能在35-44岁戒烟的话。生存曲线与不吸烟者是吻合的,也就是说,戒烟者能获得与不吸烟人士一样的生存率。当然,戒烟越早,烟草对寿命的影响也就越小。
睡眠不足易患糖尿病
美国一项调查显示,每天睡眠不足6小时的人容易出现血糖水平异常,增加患2型糖尿病的危险。研究发现,平均每晚睡眠时间不足6小时的人,发生空腹血糖受损的几率比每天睡6小时以上者多4.56倍。研究人员说,空腹血糖受损是“正常”与“糖尿病”的中间阶段,若不加以注意,容易发展为2型糖尿病。
等可能性 篇7
一、情境创设
活动1:猜一猜.
出示图片———三个面积相等的长方形房间, 分别记为A房间、B房间、C房间. (1) 请一名同学写下自己想躲藏的房间号码, 请其他同学猜想该同学躲藏的房间, 猜中有奖. (2) 该同学躲藏在三个房间的可能性大小一样吗? (揭示课题:等可能性)
设计意图:教学中创设的情境应是学生所熟知的、真实的、合理的. 教者根据学生年龄特点, 给出了捉迷藏的游戏, 能很快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助于在短时间内进入新知识的探究, 让生命个体的学生能在良好的条件下和谐自由地生长发展.
二、活动探究
(一 ) 活动筋骨 , 提炼概念
活动2:想一想.
情境1: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 落地后观察朝上一面的结果.
情境2:掷一枚质地均匀的骰子, 落地后观察朝上一面的结果.
情境3:一个不透明的袋子中装有10个小球, 分别标有0, 1, 2, … , 9这10个号码 , 这些球除号码外都相同 . 搅匀后 , 从袋中任意取出一个球. (1) 会出现哪些可能的结果? 它们都是随机事件吗? (2) 每次试验有几个结果出现? 每次试验有没有第二个结果出现? (3) 每个结果出现的机会均等吗?
设计意图:教者设置若干个小问题, 把已有的试验活动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 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探究得出新的数学概念, 符合概念形成的心理过程的几个步骤. 基于概念的内涵是指反映概念中的本质属性的总和, 因此教者在出示定义后又引导学生归纳概括等可能性试验的基本条件, 从而让学生掌握概念的本质属性.
(二 ) 小 试牛刀 , 概念辨析
活动3: 辨一辨.
(1) 袋中装有除颜色以外都相同的2个红球和2个白球, 从中任意摸出1个球, 出现红球和白球的可能性是相同的. ()
(2) 圆盘被分成面积为1∶2的两个扇形 , 向它投掷飞镖 , 击中扇形1和扇形2的可能性一样. ()
(3) 掷一枚质地均匀的骰子 , 落地后 , 朝上的点数是奇数与朝上的点数是偶数, 这两个事件的发生是等可能的. ()
(4) 掷一枚质地均匀的骰子 , 落地后 , 朝上的点数大于4与朝上的点数不大于4, 这两个事件的发生是等可能的. ( )
(1) 快速抢答, 判断正误, 并说明理由.
(2) 你能举一个试验来说明你所举的试验的结果具有等可能性吗?
设计意图:数学概念本质的获得是一个内在的加工、提炼过程, 是一个去腐存精的过程, 需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 教者首先出示几道判断题, 从这些实例中分离出概念本质, 并通过请学生举例, 促使学生把抽象的定义和具体实例有机结合起来, 进一步整体感悟概念.
三、例题讲解
活动4:列一列.
例题1:一套书共有上、中、下三册, 将它们任意摆放到书架的同一层上, 按从左向右的顺序列出所有可能摆放的结果, 它们是等可能的吗?
活动5:改一改 (将辨一辨中的第一题中的2个白球改成1个白球 )
例题2:一个不透明的袋子中装有1个白球和2个红球这些球除颜色外都相同, 搅匀后, 从中任意摸出1个球, 会出现哪些可能的结果? 它们是等可能的吗?
例题1请学生口头阐述答案, 教师适时引导, 规范板书例题2允许学生有不同的声音, 可以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得出问题答案, 当学生谈及此题试验的结果不具有等可能性时, 教师引导学生:是否可以转换为等可能性事件呢?
设计意图:教者将教材中的两个例题都作了适当调整, 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 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现代教学理念. 问题解决中学生可通过观察、思考、交流讨论等数学活动, 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 丰富学生的基本数学活动经验, 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能力提升
活动6:议一议.
我们随机看一下走着的手表的分针的位置. (1) 这时所有可能的结果有多少个? 为什么? (2) 每看一次有几个结果出现? 有无第二个结果? (3) 每个结果出现的机会是均等的吗
(1) 教师实物展示机械手表 , 请学生观察、独立发言 , 教师引导、类比归纳, 得出:当试验结果是无限多个时, 满足什么条件的试验结果也具有等可能性?
(2) 请学生自己举些生活中的例子.
设计意图:课标解读中指出:概率是研究随机现象的科学, 在义务教育阶段, 所涉及的随机现象都是基于简单随机事件, 所以可能发生的结果是有限的. 基于此, 教者设计了一道类似活动1的试验, 让学生感悟当试验结果为无限多个时, 满足上面提到的三个条件我们也称这个试验结果具有等可能性即可, 在此不必多费周折.
五、应用拓展
活动7:玩一玩 (扑克牌游戏)
活动8:搭一搭 (木棒搭三角形)
设计意图:通过从基本试验出发, 不断将问题引向深入不仅让学生积累了“基本活动经验”, 也看到了提出简单问题, 把理性的与感性的、显性的与隐性的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都概括进去, 它的思维性更强, 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元认知水平.
六、课堂小结
请用一句话总结:这节课我的收获是___;我感兴趣的地方是___;我将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是___.
设计意图:“编筐编篓, 全在收口.”这样的小结方式, 尊重了学生的个性, 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进行小结, 充分尊重了个体差异, 为每一名学生都创造了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活动经验的机会, 体验了成功的乐趣, 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七、作业布置
略.
“等可能条件下的概率”测试卷 篇8
1.给甲、乙、丙三人打电话,若打电话的顺序是任意的,则第一个打电话给甲的概率为().
A.1/6B.1/3C.1/2D.2/3
2.九张同样的卡片分别写有数字-4,-3,-2,-1,0,1,2,3,4,任意抽取一张,所抽卡片上数字的绝对值小于2的概率是().
A.1/6B.1/3C.5/9D.2/3
3.在四张完全相同的卡片上,分别画有圆、菱形、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现从中随机抽取一张,卡片上的图形恰好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概率是().
A.1/4B.1/2C.3/4D.1
4.已知一个不透明的布袋中有分别标着数字1,2,3,4的四个乒乓球,现从袋中随机摸出两个乒乓球,则这两个乒乓球上的数字之和大于5的概率为().
A.1/6B.1/3C.1/2D.2/3
5.中考体育男生抽测项目规则是:从立定跳远、实心球、引体向上中随机抽取一项,从50米、50×2米、100米中随机抽取一项,恰好抽中实心球和50米的概率是().
A.1/3B.1/6C.2/3D.1/9
6.广告牌上“阳光大酒店”几个字是霓虹灯,几个字一个接一个地亮起来,直至全部亮起来再全部熄灭(熄灭的时间与每一盏灯亮的时间相同),再循环,行人一眼望去能够看见五个字的概率为().
A.1/3B.1/4C.1/5D.1/6
7.如图,已知点A,B,C,D,E,F是边长为1的正六边形的顶点,连接任意两点均可得到一条线段,在连接两点所得的所有线段中任取一条线段,取到长度为31/2的线段的概率为().
A.1/4B.2/5
C.2/3D.5/9
二、填空题
8.把一枚均匀的硬币连续抛掷两次,两次正面朝上的概率是________.
9.甲、乙、丙三位好朋友随机站成一排照合影,甲没有站在中间的概率为________.
10.某校学生会提倡双休日到养老院参加服务活动,首次活动需要7位同学参加,现有包括小杰在内的50位同学报名,因此学生会将从这50位同学中随机抽取7位,小杰被抽到参加首次活动的概率是________.
11.如图,四边形ABCD是菱形,E、F、G、H分别是各边的中点,随机地向菱形ABCD内掷一粒米,则米粒落到阴影区域内的概率是________.
12.在数字1,2,3中任选两个组成一个两位数,则这个两位数能被3整除的概率是________.
13.现有四张分别标有数字1,2,2,3的卡片,它们除数字外完全相同,把卡片背面朝上洗匀,从中随机抽取一张后放回,再背面朝上洗匀,从中随机抽取一张,则两次抽出的卡片所标数字不同的概率是________.
三、解答题
14.某校学生会正筹备一个“庆毕业”文艺汇演活动,现准备从4名(其中两男两女)节目主持候选人中,随机选取两人担任节目主持人,请用列表法或画树状图求选出的两名主持人“恰好为一男一女”的概率.
15.小颖和小丽做“摸球”游戏:在一个不透明的袋子中装有编号为1~4的四个球(除编号外都相同),从中随机摸出一个球,记下数字后放回,再从中摸出一个球,记下数字.若两次数字之和大于5,则小颖胜,否则小丽胜.这个游戏对双方公平吗?请说明理由.
16.在一个不透明的袋子中装有仅颜色不同的10个小球,其中红球4个,黑球6个.
(1)先从袋子中取出m(m>1)个红球,再从袋子中随机摸出一个球,将“摸出黑球”记为事件A.请完成下列表格:
(2)先从袋子中取出m个红球,再放入m个一样的黑球并摇匀,随机摸出一个球是黑球的概率等于4/5,求m的值.
17.(1)甲、乙、丙、丁四人做传球游戏:第一次由甲将球随机传给乙、丙、丁中的某一人,从第二次起,每一次都由持球者将球再随机传给其他三人中的某一人.求第二次传球后球回到甲手里的概率.(请用“画树状图”或“列表”等方式给出分析过程)
(2)如果甲跟另外n(n≥2)个人做(1)中同样的游戏,那么,第三次传球后球回到甲手里的概率是________.(请直接写出结果)
参考答案
1.B 2.B 3.B 4.B 5.D 6.D 7.B 8.1/49.2/3提示:甲、乙、丙三个同学排成一排拍照有以下可能:甲乙丙,甲丙乙,乙甲丙,乙丙甲,丙甲乙,丙乙甲,有6种情况,其中甲没在中间的有4种,所以甲没排在中间的概率是4/6=2/3.
10.0.14提示:7÷50=0.14.11.1/2提示:中点四边形面积是原四边形面积的1/2.
12.1/3提示:两位数有:12、13、23、21、31、32,能被3整除的有:12、21.
13.5/8提示:通过列表法分析可得,共计16种结果中两次数字不同的结果有10种.
14.提示:画树状图或列表法分析可知:共有12种可能出现的结果,其中“恰好为一男一女”的有8种,因此P=8/12=2/3.
15.提示:
共有16种等可能结果,其中大于5的共有6种.P(数字之和大于5)=6/16=3/8,因为3/8≠1/2,所以不公平.
16.提示:(1)若事件A为必然事件,则袋中应全为黑球,∴m=4;若事件A为随机事件,则袋中有红球,∵m>1,∴m=2或3.(2)(m+6)/10=4/5,∴m=2.
17.提示:(1)画树状图:
或列表:
共有9种等可能的结果,其中符合要求的结果有3种,
到2048年海鲜可能消失等 篇9
一项最新研究发现,除非人类从现在开始立即行动起来,否则海洋食物(人们俗称的海鲜)就有可能在2048年消失。科学家指出,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丧失速度正在加快,人们消费的海鲜种类里有29%已经枯竭。如果这种趋势长期延续,那么最早在30年之后人们就不会再有海鲜可以享用。海洋食物多样性的迅速丧失,跟海水水质下降、有害藻类爆发、海洋死区、捕杀鱼类及海岸洪水泛滥密切相关。
太奇怪的旋齿鲨
最近,美国举办了一次名为“古今怪兽”的雕塑展览,其中生活在大约2.5亿年前的旋齿鲨的模型尤其令人感兴趣。旋齿鲨之奇,就在于它的前齿形成一个螺旋,约有180多颗。旋齿鲨与其他鲨鱼不同的是,即使在长出新齿后,旧齿仍然保留在下颚连接处的腔内。俄罗斯古生物学家于1899年在乌拉尔山上采到了一件精美的螺旋齿化石。1962年,旋齿鲨化石在中国首次发现于浙江长兴县。有人认为,旋齿鲨将下颌旋转起来,是为了模仿一种叫做菊石的古贝壳类动物(当时数量很多),以达到诱捕猎物的目的。旋齿鲨在远古海洋中的分布曾经非常广泛,但是到二叠纪晚期开始逐渐减少,至三叠纪时已寥寥无几。目前,人们对旋齿鲨的了解仍然只是凤毛麟角。
海胆和人是近亲
海胆是一种广泛分布于全球浅海海域的海洋动物,主要以海藻为食。海胆看上去有点像陆地上的刺猬。海胆没有眼睛,但却拥有与视觉有关的基因,是一种神奇的海洋生物。科学家早就已知道,海胆是在进化树上跟人类位于同一树枝的唯一一种无脊椎动物。现在,科学家又发现,海胆的基因图谱也和人类很相似。尽管鸡、甲虫、苍蝇、蟹、蛤等也被认为是人类的近亲(因为它们的基因构成和人类也比较相近),但是它们和人类的“血缘亲近程度”是不能跟海胆同日而语的。科学家说,几乎可以肯定,人类和海胆拥有同一个祖先。
他们为何用四肢走路
最近,科学家在土耳其一个偏僻的库尔德人乡村发现了一个奇怪的五兄妹之家。说奇怪,是因为这家人的三个姐妹和两个兄弟都只能四肢着地才能行走。而在300多万年以前,人类的祖先也一直是“四脚”行走的。科学家说,这五兄妹的行走方式也许有助于弄清人类后来为什么会采用直立行走方式。至于这五兄妹为何会异于常人,科学家发现有多个原因:他们的大脑和基因都受到了损伤或存在缺陷,另外也可能跟他们的信仰有关。
人类祖先吃什么
傍人“罗百氏”是早期人类家族树上的一根死亡枝,因此被认为是人类最早的祖先之一。不过,以前有不少进化学家瞧不起自己的这个祖先,认为他们是不长脑袋的饭桶——光晓得傻吃,吃得很单一,主食仅仅是低营养的植物,所以才会在100万年前~150万年前因为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而灭绝。然而,最近科学家利用激光技术对“罗百氏”化石牙釉上的食物微粒进行探察、分析,才发现原来他们的食物根本就不单调,植物的果实、根部、块茎甚至昆虫都是他们的食物。科学家现在相信,傍人“罗百氏”的灭绝是因为其他的生物学、社会学及文化方面的原因。但究竟是什么原因,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
可怕的登革热
从2006年9月开始,印度爆发登革热,不到两个月时间就有至少5700人染病,103人死亡,而在整个世界范围内,每年的登革热发病达1亿例之多。这种由蚊子传播的疾病原本已在一些国家和地区被完全控制,但是它近年来却卷土重来,并且呈愈演愈烈之势。科学家担心,登革热正在成为像疟疾和埃博拉病一样的世界性威胁。登革热本身并不致命,但它有一种严重的并发症——登革热出血性发烧(DHA),它能导致患者的肝脏肿大和循环系统衰竭。如果不加以治疗,DHA的致死率高达20%;如果加以治疗,则降至1%以下。印度的登革热疫情表明,在那些医疗条件有限的地区,这种疾病完全可能造成非常可怕的后果。令人担忧的是,至今尚未研制出普遍有效的登革热疫苗。专家指出,要想预防登革热爆发,保持个人和环境清洁十分关键。(右图为防疫人员在喷洒消毒剂)
降低体温老鼠寿命延长
科学家最近取得了一项有关长寿的很“酷”的发现:经过基因改造而降低体温的老鼠,比正常的老鼠要长寿得多。实际上,那些降低体温的老鼠只比正常老鼠的体温低0.3 ~ 0.5摄氏度,而且还只是在非睡眠期才降低。尽管如此,体温的略微降低却显著地延长了老鼠的寿命:雄鼠平均增寿12%,雌鼠平均增寿20%;同时,这些长寿鼠的活力和饭量一点也不亚于正常鼠。这项新发现或许有助于找到让人类延年益寿的新途径。
捉到全球最罕见“大猫”
科学家2006年11月中旬宣布,他们在俄罗斯东南部的遥远森林中捉到了一头被认为是全球最罕见的“大猫”——远东豹。据估计,全球目前仅存30头活着的野生远东豹。科学家们抓紧时机对这头珍贵的豹子进行了充分研究,还提取了它的精子样本,然后将它放归大自然。因为疾病和近亲繁殖等因素,远东豹面临灭绝的命运。科学家希望,从远东豹身上获取的最新信息将有助于他们拯救这一严重濒危的物种。
亡灵节:玛雅传统的延续
左面这幅照片的拍摄时间是2006年10月29日,照片上的7岁玛雅印第安女孩正在向自己祖母的遗骸表示敬意。祖母的骸骨躺在一张新近绣制的布上,骸骨和绣布即将被装在板条箱里下葬。每年的11月1日和2日是反映墨西哥古老信仰的亡灵节,每当亡灵节临近,玛雅印第安人都会举行特别的仪式,其中包括清洁逝者的遗骸。在亡灵节期间,墨西哥全国各地的人们都会前往当地的墓园,用糖制的人头骨和彩色纸带等祭品装点逝者之墓。人们整夜分享食物,陪伴亡灵。实际上,这种聚会的真正目的是庆祝生命,是表示生命永恒——那些逝者虽然已经离开人世,但他们的灵魂却永驻。
发现四鳍海豚
2006年10月28日,日本渔民在该国西南沿海捕捉到了一头长有四鳍的活体宽吻海豚。因为正常海豚都只长着一对前鳍(相当于其他哺乳动物的双臂或前腿),所以科学家推测这头多长了一对后鳍的海豚出现了返祖现象——海洋哺乳动物的祖先都能在陆地上行走。这头四鳍海豚的后鳍粗短而对称,只有人的手掌大小,位置靠近尾部。至于它为何会多长出一对鳍,现在仍不清楚。不过,所有的人类胚胎都会经历一个有尾巴的阶段,只是后来尾巴被吸收而消失,而且偶尔还真有人在出生时长着尾巴。与此相似,海豚的胚胎也都要经历一个长着后鳍的阶段,然后随着胚胎的进一步发育这对后鳍也会消失。
青蛙住“宾馆”抵御致命真菌
在过去的两年中,随着一种被称为“油壶菌”的致命真菌的肆虐,巴拿马热带雨林中的许多青蛙种群纷纷惨遭灭顶之灾。实际上,无论油壶菌到达哪个国家,6个月内那里的一半两栖动物种类就会销声匿迹,总体数量都会暴降80%。为了拯救巴拿马青蛙,数十名科学家夜间深入巴拿马沼泽林,竭尽全力捕捉每一种青蛙的雌、雄个体。如今,大约300只、来自超过20个青蛙种群的青蛙正安居在一家宾馆中。科学家每天为它们清洁笼子,并且亲自抓来虫子喂养它们。科学家计划进一步扩大拯救规模,最终维持中美洲乃至全世界的青蛙种群多样性。不过,这项工作的难度很大。
土星上的超级飓风
2006年11月,美国宇航局公布了由卡西尼号飞船最新拍摄的土星超级风暴照片。这场风暴发生在土星南极,这也是首次在地球之外的另一颗行星上发现超级风暴。和地球上的飓风一样,土星飓风也有风暴眼和上升气柱,但前者跟后者相比只能是小巫见大巫,因为土星飓风规模之大(直径达8000千米)几乎能吞下整个地球。不过,土星飓风也许只是形似飓风,而实际上它跟地球上的飓风根本不同,这是由于地球飓风与海洋密切相关,而土星上并无海洋。土星超级风暴究竟是怎样产生的,目前仍是一个谜。
奇特的海龙
许多人都知道海马,但说起海龙就比较陌生了。海龙生长在浅海海底的海草中,成年海龙大约有30厘米长,不仔细看还当它们是浮在水里的海草,但仔细一看会发现它们还真有些龙的形态。海龙群居在热带到温带的浅海,在海藻繁茂的地方生活,在澳大利亚浅海水域经常可以见到它们的踪影。
海龙属于鱼纲、刺鱼目、海龙科,身体细长,背有环状骨板,一般暗褐色像树枝,又名杨柳鱼。海龙身体上的花纹像铜钱,又名钱串子。
海龙是一种奇形怪状的小鱼,嘴的小下颚向前伸长,像根管子,背鳍长而高,尾鳍很发达,像把散开的纸扇。海龙表皮披有一层盔甲似骨质。海龙进食相当有趣,身体在海底倒立,嘴使劲地喷水,使沙喷散以捕捉躲藏在沙中的小虾一类的动物。由于海龙没有牙齿,所以是将食物整个吸进小嘴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