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性格动画角色的造型设计授课教案(通用7篇)
篇1:不同性格动画角色的造型设计授课教案
国培电脑动画设计班教案
课程名称:不同性格动画角色的造型设计 课时安排:4课时 任课教师:邵辉
教学目标:
本课程通过对不同性格动画角色的造型设计进行系统的详细讲解,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不同性格人物动画角色的形体特征以及造型设计的方法,为以后动画制作流程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知识目标:了解不同性格动画角色在剧中的身份、性格、造型特点、与其他角色的关系等问题;掌握不同性格动画角色的生活习性与运动模式。
能力目标:掌握不同性格动画角色造型设计的设计技巧,能够设计出新颖的人物动画造型。教学重点:
1、不同性格动画角色的形体特征
2、不同性格动画角色的造型设计 教学难点:
各种不同性格动画角色造型的设计技巧 教学方法:讨论法、欣赏法、讲授法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课时分配: 理论讲解:1课时 实践训练:2课时
辅导作业:1课时
二、授课内容:
(一)导入新课:
讨论:动画角色按照性格划分的类型有哪些?(分小组进行)
(二)新课讲授:
1、纯真可爱型动画角色的造型设计 形体特征(头、身体、四肢)纯真可爱型的儿童造型 其他纯真可爱型动画造型
2、机灵滑头型动画角色的造型设计 形体特征
机灵滑头型的人物造型 其他机灵滑头型动画造型
3、粗鲁莽撞型动画角色的造型设计 形体特征
粗鲁莽撞型的人物造型 其他粗鲁莽撞型动画造型
4、慈祥仁厚型动画角色的造型设计 形体特征
5、阴险奸诈型动画角色的造型设计 形体特征
(三)课上练习:任选一种性格的人物进行动画造型设计
要求完成3个以上不同角色的3/4侧面的设定
和其中一个角色的转面图(正面,侧面,3/4侧面,3/4背面)
(四)课程小结:
动画片多以人物为主要角色,由于人体的结构复杂,人物造型是所有角色造型中难度最大的一种。在准确把握人物比例、结构、形态的同时,还要考虑其性别、年龄、相貌、外形、服饰特征,要对人物的时代背景、民族、文化、职业、家庭、个性特征作充分了解。
(五)课外作业:
1、分析一部动画片中不同性格人物造型的特点。
2、收集6种不同性格人物造型的图片。
(六)考核方法:
1、学生互评
2、教师小结
3、作品展示
篇2:不同性格动画角色的造型设计授课教案
【关键词】角色;性格;设计
一、动画角色的性格设计
动画角色的造型设计决定了角色性格的基础。动画影片中,必须要有优秀的角色造型设计才可以很好地展现动画角色的性格特点,动画的角色造型设计是整个动画创作的重中之重,这些角色就是演员,他们有着自己的情感、性格,甚至世界观,我们依托于其完善的性格特征,才能创作出更符合角色的造型。
二、内在的性格设计
动画角色造型设计是根据剧本所表述的角色样貌、性情特点进行素材整理,汇总,进而创作角色造型。动画的角色造型不单单是视觉符号的设计,它具有更深层次的含义,包含了角色的个性魅力和整体气质。所以我们设计角色造型不仅要注重角色的外在形象,还要注意到角色身份和性格。比如在皮克斯的动画影片《超人总动员》中,女主角弹力超人外形夸张,但又很美丽。女超人的肩膀比臀部要窄,还有着一双漂亮的长腿,夸张、性感,这样的造型设计很好地表现了女超人的个性特点。动画角色造型设计的标准化会更好表现角色的性格特点。动画角色造型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漫画风格类型;另一种是写实类风格类型。在漫画风格类型中,动画设计师更多的是根据自己的积累和认识,运用设计手法和技法创作出动画角色造型,往往有着趣味性、夸大性、变形性、虚构性等特点。写实类风格类型的动画造型设计,简单讲就是角色的外形、色彩、着装、个性等,都更加真实化。绝大多数动画片里的动画角色都属于漫画风格类型,比如《葫芦兄弟》《大闹天宫》等,其角色造型都具有很强的漫画风格。而《牧童》《小蝌蚪找妈妈》等就属于写实风格,不过运用了水墨技法来表现。为了表现好动画角色的性格特质,角色本身的衣着也一定要和它所处于的时代、环境统一。角色的衣着设计还有一定的准则性,一般而言,不易复杂,在与其时代背景统一的同时,可以适当加入现代元素。
三、外在颜色应用
动画角色造型的颜色应用也可以很好地反映角色的性格。经过角色造型设计、色彩设计,上过色后,角色就大不一样了。通常情况下,动画角色所用的色彩数量不多,方便控制。一般来说,色彩的比例最大,可以说此色彩为角色基调色彩。动画角色设计师也要站在观众的角度上去思考,尽量和观众达成一致,对于角色的性格和颜色应用有共同的认知。另外,我们还要根据不同角色不同的性格,用不一样的颜色及配搭,揭示人物个性。色彩应用上,不同色彩带给观众的感受也不同,比如,红色带有血腥、暴力的意味,但在中华文化中还具有喜庆、欢乐的意味,不同色彩,不同运用,综合运用更是有着众多变化。所以,我们要根据不同情况进行调整,才会得到最符合角色性格的色彩元素,从而传达给观众。
四、角色动作设计
篇3:不同性格动画角色的造型设计授课教案
关键词:动画,角色设计,性格塑造
一、我国动画发展现状
国产动画从上个世纪40 年代以来经历了一段辉煌的时期之后, 在现在在为止都未能有一部能够吸引和打动人的动画作品。当今计算机技术迅速的发展, 给动画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许多的便利, 我们过去手绘动画制作中解放出来了, 我们现在的只需在电脑上就可以操作绘画了, 并且画面的效果也要比过去的好。这样既节省了时间的消耗、人工的成本;同时也提高了动画制作的效率。过去的二维动画现在逐渐被三维动画给取代, 从80 年代第一部三维动画《玩具总动员》之后, 三维动画逐渐代替二维动画占据了动画市场, 在国外的动画产业的影响下, 我国也在不断地发展三维动画, 但是成效可见一般, 至今并没有突出的作品, 除了《秦时明月》这个片子还不错之外, 就没有一部比较好的片子, 国产动画在技术上跟不上世界的脚步, 并且远远的被美国、日本等国家甩在了后面。
我国动画现在更多的把动画的制作放在技术的提升, 而忽略了一部经典动画作品, 不仅要有一个能够打动人具有感染力的剧本, 而且还要有好的角色设计和突出的个性特征。然后现在存在的问题是一味的去追求技术的求新, 而忽视动画本质的东西, 同时也缺乏和美国、日本那样建立品牌意识。还有国家对动画产业重视不够, 导致对动画资金投入过少, 动画本身就是需要更多资金的投入才能获得发展的。
国产动画想要发展起来, 还需要花很大的功夫才行。一培养优秀的动画人才;二增加国家对动画产业的资金投入:三品牌形象的建立。要做到这三点之外, 还要针对目前国产动画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对症下药才行。只有这样我国动画才能逐步发展起来, 而不至于与那些动画产业发达的国家距离太远。
二、角色设计与性格塑造的意义和运用
1、角色设计的意义和运用
无论动画如何发展, 它的本质始终都是赋予动画以生命和通过各种表达方式传递某种意义, 并使那些原本无生命的形象变得的生动富有活力。一部动画片, 除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之外, 动画角色设定与性格的塑造也是动画片成功的关键之所在。动画角色设计的核心工作就是赋予动画角色以鲜明的形象特色和生动性格特征。它既丰富了动画的内容, 也为其增添色彩。
角色设计是动画片的灵魂所在, 他引导整个动画片的情节发展, 是动画片成功的基础。角色设计不是随意想象的, 造型设计师必须根据剧本、剧情的发展和导演的创作意图, 并且凭借自己长期的经验积累和设计构想, 并设计出令人难忘的好角色。角色的性格特点影响角色造型的设计, 而角色设计在一定情况下也会影响角色的个性, 二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 互相联系的。动画片角色设计需要通过地域、外貌、服饰、性格、社会属性、艺术风格等方面进行思考。其中角色的性格在动画角色设计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优秀的动画角色设计可以给观众美的享受, 设计精美恰当的角色能将情节的表演的更为生动、精彩。角色美观体现在比例上, 动态上和色彩上体现一种整体的美。动画片的不仅是动画制作的外在美, 更要体现主题思想的内在美。
2、性格塑造的意义和运用
动画不同于生活本身, 是因为所有的情景和细节都可以虚构, 并且不存在偶然性, 最终的效果都在导演的计划和实施过程的周密掌控之中。因此在制作动画时, 就必须进行周密的计划, 包括剧情的安排、角色的设计、动作等都是需要精密设计的。
在一部优秀的动画当中, 角色个性十足, 表现丰富、生动活泼, 无论它的题材如何变化, 其中的角色各有个性, 通过角色的个性和造型设计来表达导演所要表达的意图。在角色设计是通过体型、样貌、服装、动作、表情等要素来表现他的性格, 其角色的外在形象也是体现角色性格特征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也是为什么在动画的前期制作中除了角色的造型外还有一系列表情动作的提供给原画师。通过角色的外在形象, 我们可以了解他的性格、精神状态、思想、意图等内在因素, 并不不只是一个毫无意义的外形。好的形象和个性设计可以使角色变得活灵活现。无论多么完美的剧本, 如果没有好的角色设计动画的内容也将变得呆木无趣, 就像一个没有任何生命活力的物件。动画造型师按照剧本规定的内容, 通过文字的描述给动画设计造型, 角色的类型可分为可爱型、聪明型、善良型、奸诈型和力量型。角色通过外貌、形体、服装等细节设计来达到导演预期的效果。动画中的角色的性格是真实生活中人物性格的写照, 借助动画所特有表现形式, 反应真是生活的一些现象, 使人们从中产生共鸣。
动画师是一个雕刻家, 将角色塑造成极具表现力的优秀表演迅速抓住观众, 并让观众在角色登台后就能立刻捕捉到所要传达的信息及导演想要表达的戏剧内容。这样的动画才会有人看下去, 并起到传达信息、感染观众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邢朔.李家琛.浅析游戏中的角色设计[J].北京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 2007, (08) :24-28.
[2]朱彦栋.中国元素在动画角色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 2009, (06) :15-17.
[3]赵璧.电子游戏人物角色设计研究[J].昆明理工大学2012, (02) :40-41.
篇4:不同性格动画角色的造型设计授课教案
[关键词]角色形象设计标准造型性格外延
一、动画角色的形象设计必须要依照角色的性格进行设定
动画电影占领国际市场的关键不只是依靠技术,更重要的是要创造全球化的、具有无限发展空间的角色形象。好的形象才能够充分地展示角色的性格魅力,演绎出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好的角色形象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而且具有很大的商业价值,还可以成为商业运作的媒介和形象代言。
动画角色的形象设计是动画片创作的重要内容,因此,形象设计一定要准确定位,深入挖掘角色的个性,进行全方位的设计。动画角色的形象是运用美术的造型技法和手段创造出来的,是可以产生动作和表现生命的模型。包括立体的木偶形象、平面的绘画形象和剪纸形象以及电脑生成的二维或三维的形象等。它们是动画片的演员,可以传达感情和意义,能够推动剧情的发展,具有性格特征和人格魅力。
动画形象的创作过程是导演根据文学剧本描述的角色外貌和性格特点,进行素材搜集,提炼概括以及形象创造的过程。过程中要对大量的形象素材进行分解、集中、对比与统一。它是一个将朦胧的意识明朗化、将意念物化的设计过程。动画形象不仅是一个纯粹的视觉符号,它具有深刻的内涵,包括人格魅力和气质因素。因此,形象设计不能只注重形象的外形与轮廓,还应该考虑形象的身份与性格。
动画角色也是形态各异的,有迟钝的、怪癖的、聪明机灵的、天真活泼的、浪漫风趣的等等。这些动画角色具有或者微妙或者明显的形态与情态差异。在设计动画形象之前首先要明确设计的角色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寻找和发现形象设计的原始素材,经过反复筛选与提炼,然后开始设计形象。运用造型艺术手段描绘出形象的草图或轮廓图,进行反复的修改和加工,最后设计出动画角色的形象。如三维动画片《倒霉熊》中倒霉熊的造型具有漫画式的夸张,但是又非常优美。整个身体憨态可鞠,微微隆起的下腹,下肢短小而又肥大,肥肥厚厚的手掌,还有浑圆的屁股,整个造型符合它滑稽搞笑的性格。
二、动画角色的标准造型设计挖掘并突出角色的性格
动画片的生产与制作具有分阶段、分群组作业的性质,高度商业化和工业化的动画生产流程要求有严格的计划和规范。动画角色的标准造型设计是集体创作过程中的参照依据,具有数据化和模式化的特点。没有标准造型设计就没有统一的动画形象,没有统一的动画形象就不能创造出完整的动画片。标准造型设计是动画角色表演时的标准样式,它保证了动画片视觉形象的统一性和协调性。其中包括确定各种比例关系(形象本身的比例、形象与形象之间的比例、形象与道具之间的比例、形象与场景之间的比例)和形体构造(体面、结构转折、连接)关系,以及角色的服饰和色彩设计等。
动画角色的造型分为漫画风格类型的动画造型与写实风格类型的动画造型。
漫画风格类型的动画造型一般没有可供参考的设计原形,是设计者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运用形式美的造型法则设计出来的动画角色,具有夸张、唯美、幽默、虚拟、神秘等特点。
写实风格类型的动画造型因其形态、设色、服饰、性格等设计都更接近角色的真实状态,因此可以拉近角色与观众之间的距离。
很多动画片的角色造型都属于漫画风格类型的动画造型。《超人总动员》中的角色造型就有很浓的漫画风格,《怪物史莱克》中的角色造型则是漫画风格与写实风格的结合,其中史莱克拥有一张明星脸,但是他的整体造型却是比较漫画化的。
要想充分突显一个动画角色的性格特点,它的服饰必须与其所处的社会政治环境相一致。此外,动画角色的服饰设计还要遵循动画设计的法则,在形式简单、色彩鲜明的基础上增加必要的时尚流行元素。
动画持续盈利的后续空间,由动画角色形象衍生出来的产品蕴藏着比传统商品更大的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动画角色标准造型的色彩与其性格塑造也是息息相关的。根据色彩设计人员确定的色法和色彩指定,经过上色之后,角色的标准造型就呈现出五彩斑斓的色彩。通常动画角色造型的色彩设计采用的颜色种类较少、配色简单。当某种颜色在设计与配色中占的比例较大时,动画角色就给人以该颜色为基调的色彩感觉。
设计人员和观众在动画角色的性格与色彩的关系方面具有共同的认知和判断。针对特定的性格,色彩设计有相同的色彩习惯,这显示出角色的色彩蕴涵的性格意义具有共通性。
整体呈现出白色的动画角色给人和平的感觉;呈现出红色的动画角色给人热情澎湃、妙趣横生以及容易亲近的感觉;呈现出黑色的动画角色给人神秘冷酷、严肃认真、恐怖的感觉;紫色的动画角色给人优雅高贵的感觉。
这些规则对设计人员来说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有助于设计者选择出最佳的色彩表现形式来强化角色的性格,从而提高观众对角色的认同度。
三、动画角色的动作设计将角色的内在性格外延
角色的动作设计是完成角色性格塑造的重要部分,是角色内在性格外化的关键。动作设计是指对角色的运动状态进行设计,它包含角色的性格定位、动作特征定位等。角色的常规和特殊运动状态、常规和特殊表情动作以及性格动作是动作设计的主要内容。
角色的常规动作和表情具有普遍性,符合观众的视觉经验和自然规律,观众通过角色的常规动作和表情,可以轻松地体验到角色所要表达的感情和意义。角色的特殊运动状态是角色在某种突变情况下瞬间的动作状态,强调动作的张力,通常采用瞬间夸张的形式来表现。角色的特殊表情动作是角色在经历感情转折或变化时表现出的神态与表情,强调表情的感染力。角色在表现一些极端化的表情时,通常伴随着夸张的动作,这样可以强化表情的感染力。与角色的常规和特殊动作不同,角色的性格动作是针对角色的特有个性而设计的动作,是角色的招牌动作。
动画角色的动作设计具有夸张、幽默与戏剧性的特点,角色的动作设计来源于生活,但并不是生活中原本动作状态的再现,而是经过提炼和升华的动作。动作设计的风格与造型风格具有很大的相关性,如果造型风格是漫画风格,动作设计也应是漫画风格的。漫画风格的动作设计有时为了表达特定的情感或理念,将生活中常见的某种表情简化夸张成为一个特别的视觉符号。这种视觉符号给人新奇的视觉感受和心理反映,一些极度夸张的动作设计甚至给人荒诞离奇、匪夷所思的感觉,这也正是动画的独特魅力之一。
根据夸张程度的不同又可以划分出“现实主义”与“表现主义”两种不同倾向的动作设计风格。“现实主义”类型从造型设计开始就以自然中的物象为参照,动作设计也是摹仿或者再现自然的基本规律。而“表现主义”类型无论造型设计与动作设计都与客观现实的状态有一定的差距。这两种风格类型的动作设计从动态到运动过程、时间掌握等几方面都截然不同。动画主要是以动作来传情达意的,动作设计首要原则是使大多数观众能够心领神会,其角色的动作必须具有普遍意义上的共性。同时,还必须从共性中突出角色动作的个性。
动画片中的角色大多数是拟人化的,虽然它们形象各异,但是所表达的情感都是人类的情感。因此,要以人体的基本结构、运动状态和规律为动作设计的基点。角色的动作和表情设计都应模仿人类的表达模式,把人类的动作和表情特征渗入到动画角色中。角色动作的设计风格除了要考虑各个角色之间的差别之外,更重要的是必须与整部片子的风格相一致。很多成功的动画片都运用动作语言符号化的表现方式,拓宽了角色动作的表现途径。
设计者仔细观察和揣摩,再经过大胆取舍,才能将生活中的常态动作提炼并创造出既能准确达意,又令人耳目一新的动作符号。这种强化了的动作符号能更贴切地反映出角色的性格特征和心理活动。
篇5:浅析动画角色性格的塑造
一、内容
1. 故事需求。
首先确定故事中主要角色想要干什么或最后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 故事内容需求, 就是驱使主要角色努力去做和推动情节发展的线索。在动画片《花木兰》中, 故事内容需求是, 刚开始时由花木兰为了替父从军后来转为战胜匈奴, 保家卫国。也就是说, 故事内容需求是会随着情节的变化而改变的。在情节变化中, 要努力创造冲突, 这样才能创造一条紧张而故事性的线索。
2. 角色即行为。
大家都知道动画片是用声音和画面来展示给观众的。让观众从视频中最能感受到角色性格的是行为, 而角色的行为主要表现在动作和语言上, 所以我们在创作剧本时, 就要充分表现出角色在克服困难时所做出的各种动作、反应和语言。动画片在向观众讲述故事时, 吸引观众眼睛的是画面。大段的角色对白加上变化极少的画面, 让观众会觉得此片低俗乏味, 并有昏昏欲睡的感觉。在《魔法阿妈》这个片子中, 角色的语言写的也很到位, 把阿妈的爱孙之心, 豆豆的顽皮、幼稚两种性格表达的淋漓尽致。表现角色性格的另一个因素就是动作, 也就是说什么样的人会做什么样的动作。在《冰河世纪》中每个角色在动作上都各有各的特色。角色的动作要以表现其性格为原则, 角色的动作并不是越多越好, 只要能清楚地表达出故事的内容就行。
3. 角色看待世界的观点。
角色具有共性和个性, 个性主要体现在各自的观点上。即对衣着的喜欢、对食物的偏好, 都不一样。作者在写剧本时要保证每个角色具有自己的观点和个性。观点创造冲突, 有了冲突角色也就有了动作。在《圣斗士星矢》中, 星矢派与教皇的观点不同, 引发了战争, 最后谁会得胜?推动故事往前发展。
上述的故事内容需求、观点、动作, 都是塑造角色性格的要素, 我们要熟练掌握, 才能为角色的性格创造好基础。
二、建构角色的方法
我们在对角色进行设置时, 最好为角色写一部传记, 可以从角色的祖辈写起, 凡是涉及到与角色有关的人物, 均可详细罗列它们的细节, 最后从这里面选择对剧本有用的人物。
角色传记完成之后, 就开始进入角色的外部生活了。主要从生活习惯、爱好、社交等方面思考, 可以得出他的观点、需求目的。当你写了几页时, 就会发现角色会告诉你, 它们想要做什么, 要说什么。这样角色就有了生命, 编剧与角色之间也就建立了联系, 最后编剧就会把角色想做的事写下来。
三、角色性格的分类
编剧要想写活一个角色, 就要进入角色的心里, 置身于故事情境中, 用角色的视野和观点去评价这个世界。这样就能细致深入地刻画故事中的主人公。在动画片中, 角色的性格与现实生活中的人物性格有所不同。在影片中角色的性格, 分为深刻丰满的“圆整人物”与“夸张片面的类型人物”。
剧场版动画的编写是有时间限制的, 若要在90分钟的片子里, 将所有角色性格作圆整化处理, 就意味着主次角色性格的混淆不清。如果对次要角色性格处理的个性全无, 就会影响片子的吸引力。最好就是抓住这些角色的某一突出性格特征夸张处理。
由于类型角色的性格刻画深刻, 贴近现实的鲜活感触, 所以在观赏时, 就给人带来很大的震撼。但是电影艺术的追求形式是多样的, 它不会将所有角色的性格丰富立体型。类型人物是简明、精确的表达角色鲜明个性的特征, 在影片中常常需要正义与邪恶的对抗, 这就需要阴险毒辣的类型人物, 所以在剧情类动画片中, 会常常用到。
通过长期对动画片的观赏,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几种类型的人物:活泼天真型、和蔼可亲型、懒惰愚笨型、冷酷暴力型等, 说明类型化角色在动画片中, 无处不在, 而且十分受观众的喜爱。
在影片中, 一个受观众喜爱的动画角色, 不仅要有一个经典的外形, 更重要的是要有独特魅力的类型化角色性格, 在这个基础上, 还应该与社会生活的普遍性、共性相结合。
摘要:角色性格的塑造是一个剧本创作的重要部分之一。一部好的动画片除了有吸引人眼球的角色造型外, 还要拥有成功的角色性格, 角色性格的塑造不仅深受观众的喜爱, 更是剧本创作的重要一部分。本文将从剧本题材和故事情节方面对动画角色性格的塑造进行分析和探究, 并为创作更好的剧本提供方法和建议。
篇6:不同性格动画角色的造型设计授课教案
动画片的角色造型设计主要包含着角色的外形设计、服饰设计、动作设计这三个主要方面。首先动画片的角色不是凭空捏造出来的,在设计角色造型前要对动画片的故事进行一个彻底的分析。需要考虑到在这个故事背景之下角色的身材特点、性格特点、职业特征以及与其相匹配的视觉元素、视觉氛围、整体色调、历史背景和生活背景设定等。对动画片的故事分析可以从以下两点着手:
1、确立主题下角色的背景世界
任何人和物都不可能凭空存在,它必定是存在于一定时间和空间中。我们在设计动画角色时也不例外,首先就要把角色放到这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在此基础上再去进行角色造型设计。背景世界的种类一般可以分为三类:真实的历史时期和真实的环境世界;真实的历史时期和虚拟的环境世界;虚拟的历史时期和虚拟的环境世界。
2、分析符合角色的个性特点
符合动画角色的性格是做动画角色造型设计的第一原则。因此,设计一个动画角色的时候,首先就要了解的是这个角色的身份和性格,以及跟它相关的环境与剧情等等,一个角色是聪慧而机敏的,还是迟钝而笨拙的,将直接体现在角色的外形上,而角色是善良和蔼还是阴险狡诈的往往会体现在角色的表情神态上。[1]不同的性格特点即使出现在同一个角色的不同阶段上,依然会给角色带来本质性的变化。动画形象不仅是一个纯粹的视觉符号,它具有深刻的内涵,包括人格魅力和气质因素。因此,在角色造型设计中要注意根据对角色个性特点还有身份与性格的分析,进而勾画出角色的外形与轮廓。
二、角色造型设计三个主要方面的分析
1、角色造型——外形设计
在角色的外形设计上面,首先考虑观众的审美情趣。不同的时代,人们的审美是不同的,但是经研究发现,人们在潜意识中比较喜欢夸张、滑稽、可爱的造型。优秀的角色造型,能够符合大多数观众的审美情趣,并且能帮助观众更好的理解动画片的剧情,也有助于动画片的传播。因此,由于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生活背景,人与人之间的审美习惯存在着差异。这就需要我们在设计时,要根据故事所面对的观众群体尽量去考虑到不同观众有着不同的审美因素。以这个为出发点进行角色造型设计。
动画角色的形象设计是动画片创作的重要内容,因此,形象设计一定要准确定位,深入挖掘角色的个性,进行全方位的设计。动画角色的形象是运用美术的造型技法和手段创造出来的,是可以产生动作和表现生命的模型。它们是动画片的演员,可以传达感情和意义,能够推动剧情的发展,具有性格特征和人格魅力。
随着动画制作手段的多样化,动画造型设计的风格也越来越丰富多彩。但是从大的类型划分,可归纳为漫画和写实两种主要风格。[2]
(1)漫画风格是指对客观现实的自然形象进行一定程度夸张变形处理的造型表现,夸大其某一特征,强调角色的某种性格,是一种幽默有趣的造型艺术形式;娱乐性是动画艺术的主要特征,也是动画艺术产生、存在与发展的重要依托。超越自然形态的漫画风格造型设计,可以随心所欲,有很大的张弛度与无穷的表现力。漫画风格类型的动画造型一般没有可供参考的设计原形,是设计者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运用形式美的造型法,设计出来的动画角色,具有夸张、唯美、幽默、虚拟、神秘等特点。如《超人总动员》中弹力女超人的造型具有漫画式的夸张,但是又非常优美。她的臀部比肩膀要宽,同时又有一双修长的美腿,这种卡通式性感的造型传神地显示出弹力女超人的性格特征。
(2)写实风格是指以自然形象的比例、形态的基准设计的动画造型。写实风格的动画造型是近几年比较流行并特别受到青少年喜爱的一种动画风格,如日本动画片《幽灵公主》、《千与千寻》等。
很多动画片的角色造型都属于漫画风格类型的动画造型,《超人总动员》中的角色造型就有很浓郁的漫画风格,美国迪斯尼的《白雪公主》里的公主形象、动作设计,甚至是先以真人表演拍成电影胶片后,再逐一按胶片的每一格的动态归纳成原动画。写实风格类型的动画造型因其形态、设色、服饰、性格等设计都更接近角色的真实状态,因此可以拉近角色与观众之间的距离。
2、角色造型——服饰设计
动画片虽然大多描述虚构的形象,但是任何视觉艺术中的元素都是源于客观生活的,因而一般都或多或少的反映着我们的客观世界的生活,也正是因为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才能打动观众,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要想充分突显一个动画角色的性格特点,它的服饰必须与其所处的社会政治环境相一致。此外,动画角色的服饰设计还要遵循动画设计的法则,在形式简单、色彩鲜明的基础上增加必要的时尚流行元素。[3]
动画中的角色形象也是这样,大部分角色都需要与服饰搭配起来,才能形成完整的角色形象,才能更加自然的被观众接受。同时,合理、优美而富有个性的服饰风格,易于推动角色主体,更好地形成角色风格,将动画角色的性格特点更加充分的突显出来。如日本的动画片《圣斗士》里的盔甲冰冷、坚硬、富有力量,象征着圣斗士们捍卫正义个自由的决心与勇气;雅典娜轻薄明快、婉转飘忽的长衫象征着其高贵、温柔、善良的性格。
3、角色造型——动作设计
角色的动作设计对完成角色性格塑造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角色内在性格魅力的外在表现的关键。动画片中的角色大多数是拟人化的,虽然它们形象各异,但是所表达的情感都是人类的情感。因此,要以人体的基本结构、运动状态和规律为动作设计的几点,以使其具有普遍性,符合观众的视觉经验和自然运动的规律。观众通过角色的常规动作和表情,可以轻松的体验到角色所要表达的感情和意义,进而触摸到角色的心理。
动画角色的动作设计具有夸张、幽默与戏剧性的特点,角色的动作设计来源于生活,但并不是生活中原本动作状态的再现,而是经过提炼和升华的动作。动作设计的风格与造型风格具有很大的相关性,如果造型风格是漫画风格,动作设计也应是漫画风格的。漫画风格的动作设计有时为了表达特定的情感或理念,将生活中常见的某种表情简化夸张成为一个特别的视觉符号。这种视觉符号给人新奇的视觉感受和心理反映,一些极度夸张的动作设计甚至给人荒诞离奇、匪夷所思的感觉,这也正是动画的独特魅力之一。
根据夸张程度的不同又可以划分出“现实主义”与“表现主义”两种不同倾向的动作设计风格。“现实主义”类型从造型设计开始就以自然中的物象为参照,动作设计也是摹仿或者再现自然的基本规律。而“表现主义”类型无论造型设计与动作设计都与客观现实的状态有一定的差距。这两种风格类型的动作设计从动态到运动过程、时间掌握等几方面都截然不同。动画主要是以动作来传情达意的,动作设计首要原则是使大多数观众能够心领神会,其角色的动作必须具有普遍意义上的共性。同时,还必须从共性中突出角色动作的个性。
在角色造型动作设计的制作过程中,应结合以上原理,经过仔细观察和揣摩,再大胆取舍,才能将生活中的常态动作提炼并创造出既能准确达意,又令人耳目一新的动作符号。这种强化了的动作符号能更贴切地反映出角色的性格特征和心理活动。
三、角色造型设计总结
综上所述,角色造型设计对动画片的角色性格塑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部动画片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角色造型设计,只有把握住动画片的故事背景,结合角色外形设计、服饰设计、动作设计这些方面加以创新和设计,才能塑造出鲜明活泼、打动人心、使人印象深刻的动画角色来。
一部成功的动画片中很重要的元素就是角色造型设计,独特的性格魅力是一个动画角色的灵魂,动画角色的人气的高低与其角色造型和性格魅力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对动画角色的形象设计、服饰设计和动作设计等多种要素的剖析,本文试图分析如何通过这些元素来综合体现角色的性格魅力。优秀的动画角色,不仅可以吸引观众的眼球,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能丰富故事情节,使动画片更加的精彩。[4]
动画电影占领国际市场的关键不只是依靠技术,更重要的是要创造全球化的、具有无限发展空间的角色形象。好的形象才能够充分地展示角色的性格魅力,演绎出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好的角色形象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而且具有很大的商业价值,还可以成为商业运作的媒介和形象代言。不难看出,动画角色造型是非常关键的,有时甚至超越动画片本身产生更广泛的影响力。
随着全世界范围内动画的产业化进程的加速,动画角色形象的价值逐渐被提升到商务运作的高度。由造型、服饰和动作等元素综合作用设计加工的,具有独特性格魅力的动画角色形象,不仅具有深远的艺术和审美价值,而且蕴含着巨大的市场与利润,动画角色设计拓宽了动画持续盈利的后续空间,由动画角色形象衍生出来的产品蕴藏着比传统商品更大的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
注释
[1]刘子铭《关于动画角色设计的探讨》硅谷 2008年02期
[2]吴冠英《动画造型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
[3]余新泳 代演莉《决策与信息》2010年第1期
[4]米高峰 苟主权 孟立《电影评介》2007年 第 2 期
[1]吴冠英《动画造型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
[2]刘子铭《关于动画角色设计的探讨》硅谷 2008年02期
[3]容旺乔 《动画概论》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5
[4]张慧临 《中国动画艺术史》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2
篇7:不同性格动画角色的造型设计授课教案
所谓动画运动规律,就是把现实物理世界中的自然现象合理地表现到动画中去。而在动画制作中,基本都是以人或物体拟人的内容活动为主要剧情,所以动画运动规律都是以人的日常生活动作进行学习。人的活动都是由人体骨骼,关节,肌肉的支配,动作的基本规律是相投的,但是由于受到受到性别,年龄,体重,基因等其他因素的差异,从而使相同的动作也存在一些差异,这些差异在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大家习以为常。但是在动画制作中把这些所谓的动作差异给予夸大化表现,能够给人物赋予独特的角色魅力。在动画角色动作的设计制作中,首先要考虑好基本的人物动画规律,再根据角色的性格、身份、体型等特点,以及剧情等动画元素的要求,去更加深入地刻画人物的动作。
一、不同体型角色中走路姿势的区别
在一般情况的走路动作规律,在制作过程中主要注意的是人物脚的着地,离地弯曲,左右两脚交替向前,双臂前后摆动,保持跟脚相反的方向。两腿迈开最远距离时,人的高度最低。当两腿相交时,人处在最高高度,具体起伏效果要看人的身高进行比例的调整,使人物行走起来呈波浪型的运动变化。脚的形状在走路的动作中变化较多,分别是脚跟,脚掌,脚指之间的变化是让走路变得生动的部位。
在把握好普通人物造型走路的前提下,接下来就要考虑人物风格的特殊性。在画一个体型肥胖的人走路时候,不管是正面走路还是侧面走路,都要考虑人物重心的改变,在走路时,重心从一只脚转移到另一只脚,在每次抬脚时,抬起的脚会把身体的重量向前带,并把重心转移到另一只脚的那一侧。肩膀的左右倾斜的线条都与臀部的移动方向的平行线相反。除了重心之外,手臂的摆动也要有较独特的摆动法,由于身体和手臂的肥胖,走路摆动手臂时肌肉之间会产生摩擦,为了能够长久走路避免持续摩擦的阻碍,手臂都会向两边较为张开的方式进行走路。这种效果越夸大就会越显得比较滑稽可爱的效果。
角色走路除了有身材胖瘦之分的区别,另有男女走路的步伐差异。在一般情况下,两脚走得大大咧咧,分得很开的情况下,会显得人物比较具有阳刚气,而双脚并拢地走,动作就会从一个阳刚的步子变成柔弱脚步。在绘制较为女性走路时,女性为了保护跨部从而双腿并拢,或者穿裙子时限制到动作幅度,这样会导致步伐距离较小,走路的步伐都是小碎步,身体的上下移动幅度会显得较小。绘制男子走路时,特别是画强壮型男子走路会因身体结构关系强调两腿叉开踏步前进,每走一步头部和身体都有很大幅度的上下浮动。
二、不同体型角色中跑步动作的造型变化
正常体型人物角色跑步的运动特点主要有重心向前,身体往前倾斜幅度比走路要大,腿的跑动所用帧数要比走路的帧数少,也就相对较快,手臂前后摆动的速度也随着腿的加快而变快,摆动时候手臂弯曲更多,双手程握拳状,或程紧绷状。跑步也和走路一样人的身体起伏变化程波浪状,而且波浪的幅度要更大。
当画一个体型肥胖的角色跑步时,要用到夸张手法。首先大胖子的跑步方式跟正常体型人物程相反方向,正常体型是身体往前倾,而胖子需要画成往后倾的姿势,因为体型肥胖会夸大肚子的重量感,身体往前倾会使重心太靠前,身体容易往前摔,所以为了平衡重心姿势,胖子的跑步身体是往后倾的。由于跑步时强化的波浪线效果关系,身体的上下起伏会比较剧烈,胖子身体上的肚子会产生反作用力,当身体向下时大肚子受到惯性的影响会程往上的趋势,身体向上是大肚子会往下抖,这样不仅会使人物的形象刻画更加的生动幽默。
跑步中的反作用力同样也适应其他角色的身体部位。在制作一个较丰满的女性角色跑步时,同样的也可以进行夸张的表现。身体程下降趋势时,胸部的重心受到之前上升作用力的影响而向上抖动,和胖子的肚子抖动方式一样,身体在程向上趋势时,胸部则反之程向下趋势。这样既可以使胸部表现得很柔软弹性,增加角色的魅力。在女性中,同样柔软的部位还有臀部、头发,甚至衣服、帽子边缘、裙子这些部位都能够在制作角色跑步时使用反作用效果的运动规律。
三、不同体型角色中跳跃姿势的差异
在绘制一款比较为肥胖滑稽的角色时,跳跃动作的各个倾斜的方向就要扩大,角色越肥胖,他所倾斜的幅度越大才能支撑起角色的重量感,就好比身体慎重的角色行动起来肯定没有敏捷的角色那样少的多余动作。在一开始准备跳跃阶段时,双手甩向身后,由于身体重量带来的载重压力使身体向下蹲的幅度更大,几乎可以程贴地面的趋势,而且蓄力动作会持续较久。跳起来时,身体肥胖所突出的肌肉会有往下斜的趋势。跳起来过程身体肌肉又反方向反弹,由于身体重量不方便控制平衡,双手会张开用以辅助身体平衡的效果。在落到地面时,双腿和身体弯曲的幅度基本和起跳准备的幅度一样。
动画制作过程中,我们要做好运动规律的动作表现,但如果只是单纯利用运动规律,所表现得角色就会显得单一,像机器人一样没有个性。在准备表现好角色动画时,要在绘制好运动规律做基础的前提下,要考虑是什么样子的角色在动,这种角色应该应用什么方式去表现他的动态。还要大胆勇于创新,除了行军姿可以做一样之外,很多角色各种各样的人,甚至动物的走路,奔跑、跳跃都是不完全一样的,除了有体型的差异之外,还有心情上的差异。所以在绘制越是基本的动作时,就越是要注意好角色的表演技巧,才能更好地表现动画,提高动画制作的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理查德·威廉姆斯.原动画基础教程[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
[2]申福宏,陈一雷.动画运动规律[M].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
相关文章:
母亲的性格行为影响孩子的一生02-09
不同性格的孩子应怎样教育更好02-09
不同年龄段农民工的社会影响02-09
如何培养孩子好的性格02-09
如何培养孩子快乐的性格?02-09
孩子的性格的决定因素02-09
影响孩子性格的父母言行02-09
少儿英语:不同年龄段教学方法不同02-09
如何培养孩子的幽默性格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