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性的评价

关键词: 鼓励性 学生 评价 学习

鼓励性的评价(精选十篇)

鼓励性的评价 篇1

那么, 教师要如何利用鼓励性评价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主要做法有以下几点:

一、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让他们认识到“我能行”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自尊心也在增强, 经过多年的学习生活, 他们更乐于接受知识。随着知识难度加大, 如果教师在平时不运用鼓励性评价, 那学生就容易变成接受型学生, 这对于学生将来的学习和工作都是相当不利的。所以, 教师一定要随时准确地捕捉鼓励的契机, 促使学生的思维活动更加活跃, 更加自信。自信是成功的使者, 永远不相信自己行的人是不可能成功的。特别是在个性张扬的青少年时期, 教师对学生的鼓励性评价是最佳方法。

1.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确定其要达到的区域目标。

在美术教学中同一项练习,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不同制订几个评价标准。例如:在素描静物教学中, 教师可根据全班学生情况分成A、B、C三个小组, 分别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和要求。每个小组成员可根据学习情况进行小组互动循环。

2.对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每一点进步与发展都给予鼓励。

如:作品有创新, 色效果好, 造型准确, 制作精巧等等都给予表扬和鼓励。使学生在美术学习方面逐步上台阶, 不断地由小成功积为大成功, 有利于消除学生的自卑感, 增强信心, 激发内在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引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 让他们成为主动的学习者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现代美术课堂必须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 知识的激活和内化离不开主体的实践, 在课堂教学中, 学生不能完全充当“接收器”, 应让学生多活动, 多说话, 这样才有利于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 才能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思维, 扩展学生的能力。只有在课堂教学中真正激发学生创造实践的欲望, 才能使学生真正得到全面的发展。

在人的心灵深处, 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同学们之所以有创造性的回答, 是因为他们对学习有兴趣。在教学中进行及时的鼓励性评价, 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使学生自主地成为知识的探究者, 有这种力量的支配学习怎么会不是快乐的呢?

三、创造更多成功的机会, 诱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积极的期望和要求, 能对学生起到导向和激励作用, 而要达到这一点, 则必须变为学生自身的要求, 并化为具体的行动。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成功机会, 诱导学生参与到美术教学活动中去, 发现和发展自己, 把期望和要求变成有形的事实。教师既可以在课内运用“低起点、小台阶、多活动、快反应”的方法, 通过增加学生动手绘制、动口回答问题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 也可以在课外开展多种形式的、有层次的适合“学困生”特点的活动, 为他们发展兴趣爱好、发挥特长、取得成功提供机会。在争取成功过程中失败也是不可避免的, 这也要求实施鼓励性评价, 帮助学生看到成功之处, 认清自己力量, 找到困难和不足, 并找到解决问题和提高学习成效的办法。进行鼓励性评价, 必须制订不同层次的目标, 这有利于学生的不断进步。因此, 我们要实行适应学生起点的鼓励进步的评价。

四、因人而异使用鼓励方式, 让鼓励性评价成为学生学习路程中的加油站

一成不变的鼓励方式会让人失去新鲜感, 产生厌倦的情绪, 更何况是高年级的学生。所以灵活地使用和变换鼓励方式, 增强对学生各种感官的刺激, 会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 从而成为学生学习美术路上的加油站。鼓励性评价的方式要多种多样, 内容也要有针对性, 否则起不到很好的鼓励效果。为此我设计了以下几种鼓励性评价形式:

(1) 口头表扬。这是最直接、最有效的鼓励形式。

(2) 优秀习作展。这是在课堂上常用的一种形式。主要用于展示画的好或有进步的同学作品。

(3) 以体态语言的形式, 进行鼓励。这也是最为常用的方式。它最大的优点是能够随时随地地进行, 让学生感到亲切。给精彩发言的学生一个赞叹的眼神, 一个佩服的手势, 一个满意的微笑……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融。

(4) 增加学生自评和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 交给学生评价的方法, 特别是鼓励性评价, 使学生在相互的促进之中, 达到共同的提高。学生的内在潜能是无法估量的, 在一定的条件下往往会爆发出很多奇思妙想, 让你为他们赞叹不已。在评价方面, 他们也有自己的独特创造与理解学生们进行互评除了受评者得益之外, 评价他人美术作品的学生也可以从中吸收别人的长处, 还能培养审美能力和评价能力。

小学语文课堂中鼓励性评价的重要性 篇2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半个学期的语文教学使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了这一点,语文学习与生活、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而小学语文的学习正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学好语文呢?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兴趣,那么怎样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兴趣不仅仅是学生个人的问题,教师在期间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要想尽一切办法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我认为比较好的方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鼓励性评价,这个方法也比较符合小学生成长的特点。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采用鼓励性评价是一种积极、有效的评价手段,对于受教育者的健康成长与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我们学校,低年级的语文老师纷纷采取肯定的、积极的、富有刺激性鼓励的评价。的确,鼓励性评价可以激活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但是,一味提倡无原则的鼓励性评价,是否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这个问题我想通过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实例来说明。“这是一堂气氛活跃、热闹的语文课”,刚开始时,从课始到课尾,无论是读了几个词的,还是写了几字的;无论是答对了一道题的,还是回了几句话的,我几乎无

一例外地竖起大拇指,“说得真好!”“真不错”!“你真棒”的称赞声不绝于耳。我甚至要求全班孩子一次次掌声鼓励。可是慢慢地,我却发现起先整齐响亮的掌声正变得稀稀拉拉,有的人甚至根本没有听别人的发言。从中我认识到,或许是处于对学生发言的尊重,或许是为了体现人性的关怀,再或者是因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所以,对每个孩子我都慷慨无私地献出了赏识教育的法宝。诚然,学生确实需要沐浴赏识的雨露,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在鼓励性语言的评价下,相信即使是平庸的孩子也会变得鲜活起来。但是,物极必反,凡事过头了就未必是好的了。一味表扬,正如一味惩罚一样,并不可取。不需要付出努力,垂手可得的称赞有谁会珍惜呢?事实上,对孩子而言,廉价的表扬不仅不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引导,反而会导致学生形成浅尝辄止和随和应付的学习态度。吸取了上一次的教训,我决定对孩子们的评价分个等级,那些有精彩的语言、有价值的回答、有自己独特思考的孩子,我会给他们发一颗智慧星,回答一般的,我会给予语言上的肯定或建议。“刚才同学们读得真认真,现在谁愿意读给大家听一听呢?读得好的同学可以得到一颗智慧星!”这话犹如给了孩子门一剂兴奋剂,一双双的小手举得老高,当我点到一个孩子站起来读的时候,确实读得不错,看来这种方式已初见成效了!当孩子读到最后一句的时候,却读错了一个字,这个字是我刚刚教过的,一双小手急切地举了起来,我原本以为他会热心地帮助读错的孩子改正过来,却发现他望了望我手中的“智慧星”,低头读起课文来,原来他根本没有认真听别人读书,一心只是想得到我手中的奖品。在这里新的问题又出现了,鼓励性评价是课堂的一种手段,可以借助一定的工具,比如小红花、智慧星等。特别是

低年级的学生,开展一些“争红花”“夺红旗”之类的活动,的确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调节课堂气氛,但是,许多学生会把学习这一目标置于脑后,而只在乎当前的奖励,甚至于把奖励当成学习的目的,转移学习兴趣,久而久之,产生一种功利心理:回答对了问题就能得到奖励。因此,开始还能看到一些孩子积极参与学习,而当他们得到奖励之后,就以为大功告成,后面的学习活动就不那么积极参与了。更糟糕的是,有的学生对“智慧星”“小红花”等东西熟视无睹,失去兴趣,时时盼望着有更新鲜的东西来刺激他们。这一结果显然与教师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看来,带有功利性的鼓励性评价并不利于孩子的长期发展。再比如,师:你们还知道哪些动物也是人类的好朋友?(生纷纷举手)生1:七星瓢虫是人类的好朋友。它会吃那些吃蔬菜叶子的虫子。生2:我知道知了会吃蚊子,它也是人类的好朋友。生3:我还知道蜜蜂也是好的,它会采蜜,蜜是可以给我们人类吃的。师:你们的课外知识真丰富!生4:老师,蛇也是人类的好朋友。生5(把手举得高高的,人也站起来了):老师,我有不同意见,我觉得蛇是不好的,它不是人类的好朋友。(经他这么一说,有许多同学也跟着喊了起来。有的说蛇是好的,有的说蛇是不好的。两种声音在课堂中形成了一股不可挡的气势,气氛十分活跃。)师(趁机说):看来同学们都很会思考,既然大家都不服输,那我们就来一场辩论会,大家说一说自己的理由:如果你认为蛇是人类的好朋友,就要说明它对人类有哪些好处。如果你认为蛇是人类的敌人,那就说明它对人类的危害。行吗? 生(情绪高涨):行。生反:我认为蛇是人类的敌人,因为有些蛇有毒,碰到人,人就会中毒的。师(点点头):有道理。生正:我认为蛇是人类的

朋友,它虽然有毒,但是它的毒也是一种很好的药材。师:咦,你怎么知道的啊?生正:我上次跟爸爸妈妈去旅游时,我们在一个动物园里看过的,那个动物园里的叔叔说的,还用蛇表演给我们看了。(许多学生笑了)师:哦!从别人的口中得到了丰富的知识,看来你很会学习!还有哪位同学还有高见啊?生正:我也认为蛇是好的。因为我看见爸爸喝的酒里就有一条蛇。爸爸说蛇酒是对身体有好处的。师:你懂得联系生活来讲,真棒。生反:可是有种蛇身上是绿色的,是有毒的,人一碰到它就会死的。师:所以你认为——生反:我认为蛇不是人类的朋友。师:你又是怎么知道的?生反:我从课外书上看到的。师:你真是个动物小博士。生反:我也觉得蛇是不好的。我在一本书上看到有种蛇它有很尖的牙齿,很容易咬伤人呢!师:你也很会看书。生正:我觉得蛇是好的。我以前有一次被开水烫了,我妈妈就用蛇油膏抹在我手上,后来我的手很快就好了。妈妈说这种蛇油膏是用蛇身体里的东西做成的。生正:我也觉得蛇是好的。我妈妈说蛇胆是一种很好的药,吃了它,可以让我的眼睛更亮呢„„(学生们争论得十分地激烈,有的把手举得老高老高的,有的站起来举手,有的急得直喊“我来说”,有的干脆抢着说了。)整堂课没有“你真棒!”你真了不起的廉价评价,也没有“智慧星”的物质刺激,却有疑问、有惊叹、有笑声、有争议,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就连课外知识并不丰富的孩子也听地津津有味。为什么这节课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师生都沉浸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呢?我想大概是适时地运用了几种不同的鼓励性评价:在课堂口头评价时,用疑问开启学生思维的心扉,在疑问中评价;释解学生心中的迷惘,产生惊叹,表达喜悦,在惊叹中评价;营造生动有趣、幽默诙谐 的情境,在笑声中评价;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让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各抒己见,在争议中评价。

鼓励性评价是课程教学中一项重要内容,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才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好的评价,不仅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首先,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情境是进行鼓励性评价的前提。好的课堂氛围,令学生如沐春风,人人轻松,个个心驰神往。这样的氛围,正是进行课堂评价所需求的。但课堂评价是一种沟通的艺术,需要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营造宽松、民主的评价氛围是追求小学语文课堂评价最大有效性的重要前提。其次,把握好鼓励的时机。课堂评价的时机把握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把握不好,会影响评价的结果,甚至于适得其反。因此,评价时机应选在学生真正感到教师可亲、可信赖之时,选在师生情感在教育空间弥漫之时。

鼓励性评价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篇3

关键词:美术教学;鼓励性评价;运用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9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9-076-1

一、多用鼓励性评价

激励和赞赏是提高孩子自信心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低年级的孩子积极性高,每个孩子都希望受到老师的重视,教师的赞赏和鼓励能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增强信心,满足他们的荣誉感和骄傲感。

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曾遇到这样的学生,当我巡视学生作画情况时,一走过他身边他就很紧张地把自己的画盖起来,生怕被我看见。我问他为什么要把画盖起来,他唯唯诺诺地对我说:“老师,我画的不好看!”确实,他的画造型不精准,线条不流畅,看起来有些幼稚。但是,他的画面整洁,构图饱满,而且想法独特,充满童趣。我告诉他说:“画家也是这样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身边事物的感想,就像梵高的《向日葵》即使看上去不是非常逼真,但人们却能感受到画家表达的思想,而你现在十足可以称得上是个小画家了!”之后,我常抓住他作品中的优点来表扬他,并引导他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久而久之,他们对自己画面充满了信心,不再遮遮掩掩,还会尝试主动和老师、同学分享交流。教师的一句话或许会改变孩子的一生,让我们多给孩子一些赞赏与鼓励,多给孩子的心灵一些爱的阳光,让他们像树一样茁壮成长,像花一样吐露芬芳!

二、巧用鼓励性评价

1.及时准确地鼓励学生。表扬具有时效性,要起到它的激励作用,还须及时准确地鼓励学生。我在教学中发现当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并取得成功时,及时的称赞能够最大化的激发他们继续主动、积极投身学习的热情。于是我的课堂总是以鼓励性评价为主,每当学生答得好时,我便及时称赞,“回答得真好”“你观察得真仔细”为了带动其他学生,我常常会抓住时机说:“还有谁能像他那样说?”要是答错了,也会给予鼓励,如“你坐下再想想,下次你一定能行”等。教师也可以用“掌声”或“送小红花”等方法鼓励他们,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受到希望和鼓励,体会成功的喜悦,坚定学习的自信和勇气。高明的教师,不仅会表扬学生已经表现出来的成绩和优点,还善于表扬学生潜在的优点,并及时给予肯定。教师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善于从各种角度看问题,从细微处看到学生的成绩和优点,及时准确地给予表扬。

2.多样的形式鼓励学生。低年级的儿童喜欢直观、有趣的事物传统的评价方式往往以“优、良、中、差”为统一标准,儿童对其理解不直观,很难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因此,评价要抓住儿童的心里特征,评价的形式也要依据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而多样化。教学中,我经常为学生作业的完成程度而烦恼,不管我上课时怎样精心设计教学,总有学生不能按要求完整地完成作业。于是我在作业的评价上采用了贴小苹果,收集满10个小苹果换一个小礼物的方式。在组与组之间展开比赛,先看哪个组最快,再看组里面哪个人最快,然后给予不同的奖励。在一段时间内,我反复强调这一问题,发现一些好的表现及时给予表扬和奖励,让学生懂得,表扬和奖励是随表现而定的。一段时间下来,学生美术作业的完成程度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同时学生优秀作业的数量也有增加。这样一来,学生比以往学得更有兴趣,画得更认真。在我的办公桌上,还有许多印章和一些剪出来的小东西,印朵小红花表示你的画真美,粘个大拇指表示你真棒,画只高高举起的右手,表示你要加油。而在课堂上除了采用教师评价之外,我还采用学生群体评价、学生自我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学生们进行互评时,除了受评者得益之外,评价他人美术作品的学生也可以从中吸收别人的长处,还能培养审美的能力和评价能力。

三、慎用鼓励性评价

1.适度鼓励,避免过分夸张。鼓励性评价是为了达到激励学生学习欲望而对学生进行的正面的心理暗示效应。无论是语言鼓励还是物质奖励都要把握正确的尺度,应恰如其分地如实反映。俗话说的好:“水满则溢、月盈则亏”。那些听起来有些绝对的话,尽量少说,如“你真是一个天才”。这种表扬不切实际,过分夸大,容易使学生自满自大,形成“惟我独尊”的自我人格,从而影响学生之间的交往,阻碍班级的管理。因此对学生的表扬不能夸大其辞,人为地拔高。此外,不该表扬的一定不能迁就照顾。不能因为某个学生平时一贯表现不错,就把不该表扬他的话也一并说给他听,这样下去,不但容易助长学生的虚荣心,造成心理脆弱,还容易使其失去抵抗风险的能力。表扬要是什么就表扬什么,哪个方面突出就表扬哪个方面,老师希望这个学生在哪个方面有所进步,就应该重点表扬在这方面取得的成绩。

2.关注差异,勿盲目的鼓励。好模仿是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教师对某个学生做法的肯定,必定带来其他学生的效仿,这很可能使他们原有的创造过程就此中断。因此教师在表扬某一同学时要关注到其他的同学的差异,不能盲目表扬。在教剪《团花》这一课我发现一女生拿起剪刀,很快地就剪出一个美丽的六角团花,便随口大声说到:“你剪得六角的团花真美啊!”这位女生听了很开心。可是过了一会儿我却发现多数小朋友都放弃了手中原来剪得三角形的,五角形的圆形的花样,剪起了六角形的花样,显然他们很在意老师的表扬。虽然我的表扬是对那个女生的肯定,但给了其他学生一个“只有六角形才漂亮”的错误印象从而使其他孩子的自信心受到影响看来,过去一贯认为正确的做法也需要推敲和改进了。我想对孩子们说:“不是你很棒,而是你们都很棒。”学生的个性发展是各不相同的,学生进步方面也是不一样的。因此,我们教师在表扬学生的时候,一定要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因时而异。

鼓励性评价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篇4

一、实施鼓励性评价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每个学生都有进步的内在要求和搞好学习的良好愿望。一个学生在学习上遭受失意时, 最需要的是鼓励和帮助, 相反如果他遭到的是老师的批评, 同学的讽刺, 他就会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 原来心中的积极的自我形象就会退化, 对教师及其所授课程的依恋程度就会大大降低。几次挫折后, 学生的心灵受到严重创伤, 厌学情绪会日益加重。所以, 教师应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正确的引导。此时, 及时给予表扬与鼓励将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鼓励性评价在英语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1.用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鼓励

在英语教学中, 恰当运用体态语言 (如手势, 眼神, 面部表情, 人际距离和自身动作等) 向学生传递关爱的信息, 对引起学生的求知欲, 调节课堂氛围, 创造温馨的学习环境等会起到积极的作用。言出于心, 教师只要真心真意尊重每个学生, 就会创造出各种生动的, 赞赏性或鼓励性的语言。这些话就像“兴奋剂”使学生精神振奋, 学习信心高涨。

2.妙用身体语言激励学生

与口头语相比, 体态语的词汇具有多义性和不确定性, 所以, 常常对学生的各种行为会起到某种暗示作用。有的学生常犯错误, 自尊心又很强, 如果老师能用信任的眼光注视他, 他可能很快地振作精神, 从头做起;如果教师用轻视的眼光看他, 他就有可能沉沦颓废下去。因此, 教师在课堂教学, 特别是在课堂组织与管理中, 可以少一些低效、重复的说教, 多用一些示范、参考和期待等积极的体态行为去影响学生, 耐心细致地鼓励他们去完成学习任务。例如, 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时, 由于害羞、紧张或心里没有底答不上来, 若老师用期待的目光看这学生, 微笑着向学生提示其中一些词, 或建议学生跟着一起答, 学生的紧张感很快就会消除。

3.鼓励学生质疑

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学生思维活跃的表现, 也是学生勤于动脑, 善于思考的表现。因此, 在培养学生置疑能力的同时应保持学生质疑的欲望, 让学生树立质疑的信心作为老师应努力创造一种宽松、民主、平等融洽的学习氛围, 鼓励学生多提问, 让学生知道能够提问是一种认真学习的表现。因此, 我们要善于鼓励学生大胆地质疑, 欢迎他们与自己争论, 对于那些平时特别是在课堂上敢于发表反驳意见的学生, 要予以表扬, 即使他们的观点是错误的, 也要在肯定他们勇敢精神的前提下与其一起讨论来加以引导。

三、在实施鼓励性评价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适度的鼓励, 避免过分夸张

鼓励性评价是为了达到激励学生学习欲望而对学生进行的正面的心理暗示。无论是语言鼓励还是体态用语都要把握正确的尺度, 切忌过分夸张, 以免造成学生的骄傲心理反而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

2.关注差异, 对不同的学生实施不同的鼓励性评价

由于不同学生的生活背景和社会文化氛围不同, 导致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思维方式, 解决问题的策略也就不同, 尽管不同的学生使用相同的课本, 学习相同的知识, 要使其达到同一层次的目标, 是不现实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的学习活动、习惯和方法, 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思考方法和解题思路, 而不必强求某一种方法, 对于学生来讲也许适合他们自己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因此, 对学生的鼓励方法要根据其独特性和差距性而论。

美术教学中如何运用鼓励性评价 篇5

所谓鼓励性评价,就是教育者着眼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观察学生的细微变化,寻找闪光点,创造一个支持性的环境,不断增强学生成功的愿望,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以往,教师常以一个统一的标准,用分数这把尺子简单划一地评价所有学生

这种不恰当的学习评价方式是造成“学习困难学生”的反复失败的重要原因。它压抑了一大本来可以学得好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破罐子破摔”,有的学生甚至向相反方向发展。“学习困难学生”的失败心态与这种评价方式是分不开的。

前苏联的一位心理学家研究指出,95%以上的人有自我贬低的倾向。而“学习困难学生”由于长期失败,自我贬低的倾向更为严重。我们常常可以发现,明明是经过自己努力取得了成功,而他们却不能体验成功,把获得成功的原因归结于偶然的、外部的因素,否认自己的努力和能力。我经常下校听课感到,越是低年级的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越高,争取成功的愿望和表现欲越强。一旦教师布置完作业并强调:谁先按教师的要求完成好作品,就可以将你的作品贴在前面的展示板上,并由教师和同学们评奖。这时你会发现全班学生会争先恐后地抓紧时间绘制作品,不管水平高低第一个将作品贴在展示板上的学生最得意最高兴。全班学生的作品都得到展示和好评,那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会更高。相反,有的教师在课上总是表扬班里那几位画得好的学生,其他学生虽有进步也得不到肯定,画得差的学生总是遭到批评,这样长期下去,使一些学生对美术课没有了兴趣,有的甚至上课不带任何画具,不完成作业。这些学生认为自己天生不是学画画的材料,干脆放弃了这门课程的学习。

那么,如何运用鼓励性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心,改变“学习困难学生”的失败心态呢?

1.教师对学生要有积极的期望和要求。

教师的期望来源于正确的教育思想,教师要相信“学习困难学生”是有潜能的,他们的潜能是可以发展的。如果教师总是认为学生笨,教不会,带者这种消极的态度去从事教育,就会有意无意地把“这类学生好不了”的想法强加于学生,使整个教育一开始就失败了。

积极的期望必定要转化为对学生的积极要求,而积极的要求又依赖于对学生实际的了解,过高或过低的要求都是消极的,而只有通过学生努力可以达到的要求才是积极的。因为

它既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现实希望,又易于被学生内化为自觉的要求,诱导学生为之奋斗。过高的脱离“学习困难学生”实际的要求,是当前教育“学习困难学生”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尽管教师的用心和愿望是好的,但实际效果却往往是事与愿违,因为过高的要求往往不易被学生接受,达不到这样的目标,反而增加了学生的挫折感,进一步丧失内部动机,压抑学生积极性的发挥和才能的开掘,而教师也会因为学生未达到预期的要求,转为“恨铁不成钢”,进而发展为指责、埋怨学生,导致师生情感的破裂,整个教育就进入一种教师厌教、学生厌学的恶性循环之中,教师和学生都不能自拔。

2.教师多方面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诱导学生参与教育教学活动。

积极的期望和要求,能对学生起到导向和激励作用,而要达到这一点,则必须变为学生自身的要求,并化为具体的行动。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造种种成功的机会,诱导学生参与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去,发现和发展自己,把期望和要求变成有形的事实。教师既可以在课内运用“低起点、小台阶、多活动、快反辣的方法,通过增加学生动手绘制、动口回答问题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也可以在课外开展多种形式的有层次的适合“学习困难学生”特点的活动,为他们发展兴趣爱好、发挥特长、取得成功提供机会。在争取成功过程中失败也是不可避免的,这也要求实施鼓励性评价,帮助学生看到成功之处,认清自己力量;找到失败的教训,要信任和鼓励学生满怀信心去争取成功。

进行鼓励性评价,必须制订不同层次的不同标准。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大面积地受到表扬和鼓励,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性,而且要求各层次的学生都应向高一层次前进,这有利于学生不断进龋因此,我们要实行适应学生起点的鼓励进步的评价。

实施鼓励性评价的主要做法是:

(1)根据不同学生的水平确定其要达到的最近区域目标。

在美术教学中同一项练习,教师可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水平制订几个评价标准。例如:上素描静物课,教师可以把全班学生分成A、B、C几个等级小组,在不同等级内提出不同要求。C级要求造型准确,能表现型准确,物体立体感、空间感、质感比较强。如符合要求就给高分,当学生达到这一标准后,即可升入高一级。

(2)对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每一点进步,或对某些长处有所发展的学生都给予鼓励。如:作品有创新,色彩效果好,造型准确,制作精巧等等都给予表扬和鼓励。使学生在学习

上逐步上台阶,不断地由小成功积为大成功,有利于消除学生的自卑感,增强信心,激发内在的学习主动性。

在教学评价中,除了采用教师评价之外,还可以采用学生群体评价、学生自我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学生们进行互评除了受评者得益之外,评价他人美术作品的学生也可以从中吸收别人的长处,还能培养审美能力和评价能力。

本人在任职业学校美术专业教师时,一直采取鼓励性的呼价方法,并形成一 个支持学生成功的激励机制。在教育上我除了对学生加强职业情感的培养和职业理想的教育之外,我在班里设立了学习进步奖、发明创新奖、助人为乐奖等等。

我还在班里搞了班干部轮换制,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挥和表现自己的能力,把班里工作搞好,每次还要评出每届的最佳班干部。在教学中我采取了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和评价标准。如:素描石膏像练习,有的学生造型基础较差,虽每次都能认真完整地按时完成作业,但造型总是不准。我发现这一问题后,对造型能力差的学生制定了与其他学生不同的练习目标和评价标准。我要求他目前石膏像练习主要训练造型能力,每6课时完成一幅形体结构造型准确、不涂明暗调子的石膏像作业,反复练习一阶段。虽然这位学生只完成了几幅半成品,但只要造型准确就给高分,以资鼓励。这样集中突破薄弱环节效果很好。经过帅生三年的共同努力,这个班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这个班集体多次被评为市级、区级三好班集体。

鼓励性评价初探 篇6

关键词:鼓励 评价 发掘

曾经看到这样一则故事:

家里有一只盛开水的瓦罐,用了十多年,父亲一直舍不得扔掉。一次,女儿倒开水,一不小心,把瓦罐碰倒在地上,瓦罐被撞出了一条长长的裂缝。女儿想,这下父亲得把瓦罐扔掉了。可父亲并没扔,而是把它好好地搁起来,说,以后也许能派上用场。

过了一段时间,父亲在阳台上养了很多盆花,其中有一盆,长得特别艳丽。女儿一看花盆,正是那只有裂缝的瓦罐。父亲见女儿疑惑不解的样子,就说,瓦罐有了裂缝,不能用来盛水,但用来养花,那裂缝,正可以发挥作用。花盆里的雨水一旦多了,水就会顺着裂缝自动地渗透出来,使花盆不至于积水,花也就有了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所以长出来的花,也就比其他的花姣美了。

瓦罐有了裂缝,并非一无是处,只要扬长避短,照样可以派上用场。

其实在教学中也是一样,学生的自身素质是参差不齐的。有的学生是完好的瓦罐,这样老师基本不用费心,但有很多学生是有了裂缝的瓦罐。我们应该正确对待这样的学生,因为如果给这样的学生一个正确的指导,他们就会发挥出他们的潜能,但如果对他们采取置之不理的态度,很有可能埋没了一个人才。

遇到这样的学生,我们应该尽可能地找出他们的优点,鼓励他们,让他们也很清楚自己有能力学好。我们应该让学生更有自信地学习。

鼓励,是带着体温的一抹阳光,是洗涤心灵的一泓溪水。让学生在老师的鼓励下愉快的学习。

“鼓励性评价”说白了就是说好话。好话谁都爱听,在适当的时候多说一些好话,还可以成为优良行为的推进剂。生活中有许多人确实是因为类似的“鼓励性评价”而成就了一生的事业。

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课堂教学整体效益,一直为大家所重视。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的发挥,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快乐,我对小学教学中如何运用鼓励性评价作了以下一些尝试。

1、情感激励法

情感激励法,指运用积极的情感体验,去塑造学生心灵,培养教育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在对学生进行情感激励中做到以理育情、以情育情、以行育情、以境育情。教育总根于爱,教育的爱就是情感激励的核心。

那么,怎样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呢?我体会最深的是要"见缝插针"。教师要创造机会,在生活等各个方面去关心学生,尤其是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你的帮助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曾有这样一个学生:由于父母离异,造成了他比较自卑的心理。他对学习没有信心,小脸上写满了忧虑。见此情景,我除了常常询问他的生活情况之外,还尽量帮助他解决一些困难,并悄悄地告诉小朋友们在玩的时候叫上他,让他也能感受到集体的温暖;由于缺乏自信,他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总是吞吞吐吐的。然而等他把问题完整的回答完后,我给了他灿烂的微笑,还特意给他加了一个五角星。这举手之劳,对他的帮助和促进却是很大的。针对他回答问题声音小的情况,有一次我特意出了一道极简单的问题,也许他知道肯定能答对,答题声音响亮了些,我马上表扬他:“你的声音真响亮!老师很喜欢!”此刻,我发现他露出了难得的喜悦,在以后的课堂上我注意到他举手的次数明显增多了。为了激发起他的上进心,有时我特意“激他”:“......同学回答真好,你能超过他吗?”在他取得成绩时,我及时鼓励;在他遇到困难时,我真诚帮助;在他出现错误时,我循循诱导......久而久多,他感到我是在和他一起想,一起学,我是他学习中的伙伴、朋友。渐渐地他找到了自信,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成绩一天天好起来了。

总的来说,情感激励法需要教师从两方面去进行自我提高与操作。一方面,教师在教学时要运用激励的语言。教师的语言体现着一定的教育思想及教师的自身素质,它直接影响着教育的效果。激励教育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研究语言艺术。在教育教学中,针对不同的情况,使用不同的激励性语言。对学生心中的学习目标,使用信任性、期望性的语言,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去实现自己的目标;对学生经过努力所获得的成功,使用肯定性、赞扬性语言,使其内化为稳定的动力机制;对学生的某些过失和错误,使用谅解性、引导性的语言,促进学生养成反省的习惯,树立再进取的信心。另一方面,教师要具备激励的情感和形体动作语言。作为心理因素的情感,是师生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的情感素质在教育过程中起很大的作用,对教育效果产生重要影响。激励教育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富有感情,通过赞许的点头、期望的目光、会心的微笑,增强情感的感染力,使学生心境愉快健康、积极向上。

2、成果反馈激励法

成果反馈激励法,就是要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学习成果,包括看到所学的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解答课题的正确与错误以及学习成绩的好坏,这些均可激发进一步学习的动机。通过学习成果的反馈,一方面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获得成功的愉快体验,从而使学习态度和手段等得到加强,激起进一步学好的愿望,另一方面通过反馈,又能看到自己的不足,激起上进心,树立克服缺点的决心,继续前进。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改革评价机制,积极运用鼓励性评价方式,是关系学生健康愉悦地成长和创造性人才培养的大事,在探索评价的方式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了解社会、家长、教师对他们的期望,培养他们相信自己、敢于发展的勇气,评价要以人的原有基础为出发点,注重人的主体发展,从有利于人的终身发展的高度去开展工作,真正面向未来,全面关注人的终身发展,最终实现促进人的持续发展。

鼓励性的评价 篇7

一、评价亮点, 鼓励探微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力量, 缺少这种力量, 教育上任何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当学生完成美术作品时, 很愿意听到别人的看法, 尤其是老师的评价, 学生的心灵对成功是充满希望的。教师此时不要忽略他们的心理要求, 要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他们作品中的亮点, 肯定他们的努力, 鼓励他们的参与, 畅谈他们的进步, 用富有个性的鼓励语言, 点燃他们喜欢绘画的星星之火。

【教学片断一】

《家乡》一课的学生作业中, 我注意到两幅作品与众不同:一幅是小高同学细微地刻画了家乡集场, 反映了对生活细腻的观察;另一幅是小林同学画的放风筝, 在风筝飞舞处, 细微地刻画了家乡林立的高楼, 以此歌颂家乡的美丽, 构思十分奇妙。我及时把两位同学的亮点在全班做了详细点评。简短的鼓励评价激活了全班同学的热情, 转眼一个学期过去了, 追求细节的闪光点不时出现, 令人激动不已。

【教学反思】

教育不仅是给学生以知识, 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品格。《细节决定成败》一书中指出:“大礼不辞小让, 细节决定成败”。对许多学生在绘画中存在心浮气躁、粗枝大叶的毛病, 我在教学中提倡注重细节, 在课堂评价中鼓励“细微表现”, 从学生的作业中敏锐地捕捉细节的闪光点, 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 使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 增强学习信心

二、针对评价, 鼓励创新

教育家多萝茜·洛·诺尔特说过:“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 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 他就学会了自信。”有人说教育是一种鼓励。在美术学习中, 学生的创新意识较强, 这时教学评价就不能让学生强烈的创新欲望磨灭, 而应采用鼓励性评价启发和引导学生, 肯定学生的创新精神。但老师对学生的评价一概都用“不错、很好”, 长此以往会让学生听来“不屑一顾”, 与教者的预期效果反差悬殊。因此教师还需在评价的针对性上动一番脑筋。

【教学片断二】

《超然之形》一课上, 学生十分惊异于超现实主义超越习惯性逻辑思维的想象力。作业中他们便发挥出创造性的才华, 有的设计出可爱怪异的小怪物形象;有的用剪贴画的方式, 将不相关的元素进行了有机的组合;有的用绘画表现了对未来世界的憧憬。对这节课我是这样评价的:“形式有创新, 色彩效果好……”“新颖富有创造力的造型……”“制作精巧, 独具匠心……”“你的思路真好, 给大家开了一个好头……”这些真诚的鼓励评价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 极大地鼓舞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反思】

鼓励性评价要掌握鼓励的技巧和策略, 鼓励性语言要真诚、适时、恰当、有针对性, 才能真正显现它的价值。教师用敏锐的目光, 随时对学生的创新行为给予热情的、高度的肯定和鼓励评价。教师的鼓励评价, 又能给其他学生以提醒或纠正。

三、动态评价, 鼓励个性

美学家曾经说过:“有一千个读者, 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美术尊重多元文化, 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 美术教学中不需要给学生精确的分数, 因此美术教学评价不应该是静态评价, 而应是一种动态的引导。即不要做结论性评价, 而应发挥美术评价的诊断、启发功能。教师在评价时应坚持以学生为本, 尊重、鼓励他们的个性发展。

【教学片断三】

《感受色彩》一课, 在欣赏了梵高的《向日葵》后, 我设计了不同形式的色彩练习作业, 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要他们根据自己的特点, 自由选择。在学生交上的作业里, 我欣喜地看到有的色彩单纯而明快;有的色彩和扭曲的笔触形成了视觉冲击力;有的色彩充斥着震撼人心的激情;有的学生画出了一团火焰般的色彩……对于学生精彩纷呈的作业, 我一一给予了点评, 鼓励学生抒发个性, 绽放自我, 在美术的海洋中自由翱游。

【教学反思】

古人云:“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习相远”, 这不正说明了人的共性之美, 人的个性之别吗?《课程标准》也指出:“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教师在教学中要因势利导, 动态评价, 鼓励学生有自己的见解和个性理解, 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发散性思维习惯, 较好地发展学生的艺术能力与人文素养。但要注意, 在鼓励的同时, 教学评价也要客观地、恰当地指出学生的不足, 及时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鼓励性的评价 篇8

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采用恰当的评价方式,注意客观、公正、热情、诚恳的态度,满足他们成功的需要,调动积极性。在实践中,笔者恰当地使用鼓励性评价进行英语教学。

一方面,注意评价的鼓励性。面对精彩的回答,我们要舍得“掌声”。但在对学生进行恰当的表扬的基础上,也应注意否定学生错误的方法。教师课堂上经常采用的一句“No, You are wrong.”常常使回答的学生积极性一落千丈,甚至挫伤了他的自尊心,这样不利于学生发挥创造性,不如把它换成善意的话,如“I don’t think so.”“Please think it over.”“Maybe you’re right.”“Really?”它们听起来委婉含蓄,不但使学生容易接受,而且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另一方面,注意评价的层次性。不同程度的学生,我设以不同程度的要求,并分层次评价要求。优等生往往给予高要求的评价,希望他们不满足于现状,更上一层楼;而后进生往往给予肯定、鼓励的评价,增加他们的自信心,尊重他们的自尊心。教师要把期望带给学生,尊重、理解、宽容地对待学生, 相信他们会取得进步,获得成功。给予积极的评价,才能保持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做到“勤思”,创造力才能得以继续的发展。

运用鼓励性语言对学生进行学习内容、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情感态度、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方面的评价。为有效地运用鼓励性评价开展英语教学,笔者在英语教学过程中, 根据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教学内容,运用以下几种鼓励性评价策略,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用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鼓励。在英语教学中,恰当运用体态语言(如手势,眼神,面部表情,人际距离和自身动作等)向学生传递关爱的信息,对引起学生的求知欲,调节课堂氛围,创造温馨的学习环境等会起到积极的作用。言出于心,教师只要真心真意尊重每个学生,就会创造出各种生动的,赞赏性或鼓励性的语言。这些话就像“兴奋剂”使学生精神振奋,学习信心高涨,如同一股暖流,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温情,满足他们的成就感,使课堂气氛热烈。在英语课堂中, 教师应多用鼓励的语言创造出宽松的学习气氛,以达到让学生获取成功的欢乐。如在教学中可用“别紧张,慢慢说”,“你再想一想,老师相信你能够做出来”,“你能更完整地复述一遍吗?”通过这些尊重期盼的语言,渗透着老师浓浓的爱,从而使学生对学习树立勇气和信心,敢于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始终保持着一种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和努力探索成功的强烈愿望,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老师上课时不要总是站在高高的讲台上,而应该经常走进学生的中间与学生亲近些,要和颜悦色,耐心启发,多用 “please”,“thank you”,“very good”,“try it again”,“well done” 等礼貌与鼓励的用语,使学生更加亲近老师,消除恐惧和顾虑,不怕出错误,大胆参与课堂活动。使他们觉得有安全感、 亲切感,从而减少焦虑,充分调动起学生语言学习的积极情感;其次,对差生要多加关照,多提问、多启发、多提供一些使他们觉得有进步感和成就感的机会,对回答正确的或者基本正确的,请别吝啬“very good”,“wonderful”,“excellent”, “clever”,“not too bad”等评价语,当学生顺利完成他们的表演时别忘了说声“thank you”,当小组竞赛结束公布获胜者时,何不来个全班鼓掌呢?凡此种种都是对学生成功的肯定, 都能在学生心里激起欢乐和自豪,由此产生更大的成功的追求之心,对答不出问题的学生教师应和颜悦色地说:“It doesn’t matter”,而不能粗暴地给予批评或者惩罚。

让鼓励评价贴近学生的心灵 篇9

一、鼓励表扬必须以尊重信任为前提

“数人十过, 不如奖子一长”。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曾经说过, 孩子需要鼓励就如同植物需要浇水一样, 离开鼓励, 孩子就不能生存。鼓励是推动船帆的风, 鼓励是催开花蕾的露。但鼓励不能成为一种廉价的施舍, 必须以尊重信任为前提。以教师的真诚唤醒学生的真诚, 让鼓励贴近学生的心灵, 才能使学生享受到课堂的愉悦, 从而树立自信, 成为个体潜能的推进剂。如贾志敏老师在学生把一句话读错七遍后, 他不但给了学生第八次机会, 为了鼓励学生, 还让这个孩子到讲台前读。这哪里是读课文, 分明是让孩子挺起胸膛做人。正是基于对孩子莫大的尊重和信任, 教师才会一次又一次不厌其烦地鼓励。对于教师而言, 尊重学生就应当将学生当作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来看待, 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 消除学生的自卑感, 增强学生信心, 为他们的终生学习打下夯实的基础。

二、竭力捕捉学生的闪光点

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 我们经常发现, 当学生回答不符合老师的教学设想时, 老师会着急, 会生气, 或者不加肯定的一句简单的“坐下”了之。这样做, 课堂教学似乎连贯了, 教学内容似乎完成了, 但学生的手脚却被束缚住了, 思维被禁锢了, 课堂教学流于形式, 囿于文本, 失去灵魂。笔者认为, 唱响鼓励的旋律, 是课堂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闪光点, 哪怕是极微小的亮点, 只要教师给予热情的鼓励, 也许从此就激发了学生的创造热情。尺有所短, 切莫对学困生冷眼旁观, 让鲜花和小草共同享受到温暖的阳光。通过真诚而不吝啬的鼓励表扬, 唤醒学生的智慧潜能, 让人人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并能在各自的起点上得到个性的张扬。

三、激励表扬要方式多样

走进课堂, 使用频率最高的表扬方式是什么?是“你真棒!”笔者曾听过这样一节课, 当学生回答到教师的“点子”上时, 教师一声令下:“表扬!”全班学生竖起大拇指, 异口同声地说:“棒, 棒, 你真棒!”这本无可厚非, 但一节课下来, 同样的表扬方式竟有十多次。由于表扬方式单调, 被表扬的学生在整个堂课里并没有表现出多大的热情。其实, 表扬方式何其多, 对于学生来说, 一个鼓励的眼神, 一次真诚的握手, 一丝肯定的微笑, 一句赞叹的话语, 捏捏孩子的鼻子, 摸摸孩子的脑袋……都是很好的表扬手段, 而且往往点燃孩子智慧的火花, 使其扬起自信的风帆。除了教师的评价之外, 对颇有见解的发言, 还可以采用生生评价的方式, 听听同龄人的评价, 孩子自有孩子的鼓励手段, 使学生真正享受成功的喜悦, 也许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赏识表扬要把握尺度

凡事都有一个度, 赏识表扬亦不例外。用鼓励的方式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固然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然而我们在提倡赏识表扬的同时, 一定要注意赏识的分寸。虚假的表扬根本无法得到其效果, 廉价的赏识亦不足取, 一味地表扬也许会成为孩子健全人格塑造过程中的“温柔杀手”。而实际当中, 教师对自己心目中的佼佼者表扬有余, 指导不足, 使其成为班集体的强势群体, 中心人物, 自我意识严重。如此表扬, 不但不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 反而助长了学生坏习惯。因此, 表扬奖赏必须实事求是, 建立在尊重信任的基础之上。我们可以在学生六个字读错三个的情况下进行表扬:“六个字读对了一半。”但在学生做错题或做错事的时候, 绝不能怕伤其自尊心而要说:“你错得有价值。”这种“养疖子护脓”的做法决不可取。

鼓励性的评价 篇10

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在对中学生激励性评价成功与失败的过程中、在看到学生的进步与沮丧中, 我们不断地对学生激励性评价的“评价点”进行反思:在坚持一定原则或标准下, 评价者对评价的时间、地点、场合的精准控制和对学生进步的正确把握, 使评价对学生产生最大绩效。

一、对中学生激励性评价原则的反思

我们在探索反思中, 发现对中学生激励性评价符合以下激励性评价的原则或标准时, “评价点”的确立更准确, 评价也更恰当、针对性更强、更加有效。

1、精确、科学的指导性原则。

教师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 对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态度、信心、效果、发展趋势、成长前景等, 能寻找到激励性“评价点”。教师要及时给予精辟恰当的“评判”和科学、具体的劝告, 从而使学生能对自己的学习、行为和能力有一个科学、正确的估计, 明确自身的不足, 找出自己努力的方向, 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2、真诚的尊重、宽容原则。

课堂内外, 不管学生的表现如何, 教师都应该以宽容尊重的心态接受并欣赏学生。如果学生的表现是自己希望的, 教师就要充分地予以肯定, 如果学生的表现是拙劣、幼稚、偏激或错误的, 教师就把它视为一种资源并加以开发利用。教师要发自内心时刻捕捉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点”, 给学生以真诚的评价, 激励、鼓舞、唤醒学生, 追求学生进步。

3、激励性评价的主体多元化原则。

我们应相信中学生的知识、能力特别是评价能力已达到一定高度, 他们对自己、对他人都有一定鉴赏能力, 因此, 对中学生的激励性评价, 评价主体除教师外应有学生的参与, 即学生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是学生自励、自尊、自重、自信、自立的表现, 是学生进步、发展的原动力。同伴的评价, 能使学生在同伴中树立良好形象, 如果同伴给予正面、积极、肯定的激励性评价, 对学生进步的推动作用是巨大的。教师应呵护、提升学生及其同伴的评价能力, 特别是提高学生正确把握激励性“评价点”, 使学生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地评价自己、评价同伴。

二、对中学生激励性评价自控的反思

学生的评价, 总是在一定时、空中进行的。我们经过反复实践, 认为评价的时间、地点、场合对确立激励性评价的“评价点”十分重要, 应当对其精准控制, 只有这样, 才能对学生的评价产生最大、最好的效果。

1、激励性评价时间的自控。

对中学生激励性评价要注意把握好时机, 激励性评价的事件没有发生或不值得进行激励性评价的预见性激励性评价, 不仅不能激励学生进步, 反而使学生无所适从, 学生感觉不到那个“点”得到肯定、那个“点”应该否定, 结果是学生不知道什么该“发扬”、什么该“改正”, 学生不能进步;激励性评价的事件发生一段时间后的延时性激励性评价, 也不能促进学生进步, 可能使学生以为老师为“赞赏”而赞赏、为“表扬”而表扬, 更有甚者认为老师“虚伪”。因此, 对中学生激励性评价应及时, 当激励性评价的事件发生时或教师 (或同伴) 知道应该给予学生激励性评价时, 应当对学生及时给予激励性评价, 给学生心灵震撼, 达到心灵激荡心灵的效果。

2、激励性评价地点的自控。

学生激励性评价的地点以教室、办公室为佳。激励性评价的事件发生在教室, 应当在其他学生面前对学生及时给予激励性评价;激励性评价的事件发生在办公室, 也应当在其他教师面前对学生及时给予激励性评价, 并在学生集中的教室对学生尽快给予激励性评价;激励性评价的事件发生在校园或校外, 应当在学生集中的教室对学生尽快给予激励性评价。

3、激励性评价场合的自控。

学生的激励性评价场合, 主要是学生的同伴 (或朋友) 场合, 即在其同伴 (或朋友) 面前给予激励性评价;师长场合, 即在老师或其长辈面前给予激励性评价;家长场合, 即在其家长面前给予激励性评价。在不同的场合对学生激励性评价会收到不同的效果, 但要知道并不是所有的事件均可在几种场合都可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 这就要求教师了解学生心理, 应该在何种场合对学生给予激励性评价做出正确判断。

三、对中学生激励性评价正确把握学生进步的反思

学生的进步是多方面的, 对中学生激励性评价的“评价点”的确立也应当是多方面的, 不能只限于学习这一方面。1993年, 美国心理学家加得纳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 认为:每个人都有七八种智能, 人的差异在于智能结构的不同。这一理论告诉我们, 学生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同时, 我们还应明白, 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心等方面的发展是不平衡的, 具有多层次性。教师要善待学生之间、学生个体内的差异, 全面开发学生的潜能。

20世纪90年代以来, 美国研究人格理论的心理学家倡导的观点之一, 就是人格的基础是自尊和自信。而自尊和自信不是单凭自己建立起来的, 尤其是尚在发展成熟过程的学生, 其自我概念更多是依靠外部的评价建立的。老师对他的评价可能是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手势, 这个外部评价会内化为自我评价。教师将学生的现在与过去进行比较, 或将学生的若干侧面进行比较, 激励其逐渐进步, 这有利于学生树立自信心、自尊心、自豪感, 形成积极向上的人格, 有利于学生全面、和谐、健康、持续发展。

多元智能理论、学生个体内差异理论、人格理论要求我们了解学生、熟知学生、掌握学生在智能结构及德、智、体、美、劳、心等方面的过去、现状, 了解学生在这些方面的变化及进步, 正确把握好评价之点, 及时而准确地给学生以激励性评价, 以期实现学生个体及共同进步。

总之, 从我做起, 从现在做起, 从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做起;我们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从每一个学生的实际出发, 追求每一个学生进步。

摘要:我们对学生的评价本意是激励其进步, 但却有许多失败, 必须反思, 特别是对学生激励性评价的“评价点”进行反思。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 发现对学生激励性评价的“评价点”的确立要坚持一定原则或标准, 评价者对评价的时间、地点、场合精准控制以及对学生进步的正确把握, 使评价对学生产生最大绩效。

关键词:激励性评价,评价点,反思

参考文献

[1].林宪生.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中的运用[M].北京:开明出版社, 2003.

本文来自 古文书网(www.gwbook.cn),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相关文章:

安全观念文化02-11

阵列优化02-11

校园安全文化02-11

粮食加工企业安全02-11

社会文化建设02-11

文化引领安全02-11

安全文化测评02-11

医院安全文化02-11

文化安全视阈02-11

安全文化素养02-11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安全观念文化 下一篇:文化引领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