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移教案(精选7篇)
篇1:平移教案
旋转与平移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69—70页和议一议,第71页课堂活动1、2、第72页练习十六的1、2、3、4、5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和情景感知旋转与平移现象,能正确地判断旋转与平移现象。
2通过对旋转与平移现象的感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3在观察、操作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教学重点
认识旋转现象与平移现象。教学难点
正确判断旋转现象与平移现象。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主题图与情境图 学生准备:一根细线和一颗纽扣。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来做游戏。请大家站起来,跟着我的口令做运动(向左转,向右转,向左走一步,向右走一步)
2.创设情境
教师出示情境图(大屏)
(1)请同学们观察情境图,想一想行驶中汽车的车轮是怎样运动的?车厢是怎样运动的?
(2)组织学生交流,引导学生发现汽车车轮在转动,车厢是沿直线运动的。
3揭示课题。
通常,我们把行驶中汽车车轮这样的运动叫旋转,车厢这样的运动叫做平移。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和平移现象。
二.教学新课。
(一)认识旋转现象。1.教学课本69页例1.(1)教师出示例1主题图。
(2)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图中的大风车,和同学说说它的叶片是怎么运动的?可以边说边模仿它的动作。
组织全班同学交流,引导学生发现风车的叶片在转动(请同学们用手模仿出叶片转动的过程。)
(3)请同学们找一找,图中还有哪些物体像风车的叶片一样运动?先自己说一说,再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同桌,要求边说边模仿这些物体的运动。
组织全班学生交流汇报,并要求大家一边汇报,一边用手模仿这个物体的运动。
预设学生整理出以下信息:
开水龙头时,水龙头开关在转动;吹风时,大风车的叶片在转动;
小朋友踩滚筒时,滚筒在转动;直升飞机飞行时,它的螺旋桨在转动;开小汽车时,汽车的方向盘在转动;小朋友乘坐转椅时,转椅在不停地转动。
(4)想一想这些物体转动时,分别绕哪里转动?看谁最先发现(抽学生回答)
组织学生汇报,引导学生发现:
开水龙头时,水龙头开关绕中间的一个点在转动;大风车的叶片也是绕中间的一个点在转动;小朋友踩的滚筒绕着中间的一根轴在转动;直升飞机飞行时,它的螺旋桨也是绕中心的一根轴在转动;汽车的方向盘同样是绕中间的一根轴在转动;小朋友奔跑时,小风车的叶片还是绕中间的一根轴在转动。小朋友们乘坐的转椅也都是绕中间的轴不停地转动。
(5)想一想这些物体的运动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它们运动的方向有没有变化,路线是什么样的?
组织学生交流,引导学生发现:它们运动时,都是绕着一个点或轴转动。运动的方向发生了变化,路线是圆形的。
(6)教师小结:滚筒、风车、转椅、水龙头等等在运动时,都是绕着一个点(或轴)转动,这种现象是旋转现象。
2.认识生活中的旋转现象
(1)教师举例介绍生活中的旋转现象。教师出示图片,并介绍:
我们生活中的旋转现象还有很多:第一幅图中,抽奖的转盘绕中
间的一个点转动,这是旋转现象;第二幅图中,转门绕中间的一根轴转动,这也是旋转现象;第三幅图中,水龙头绕中间的一个点转动,还是旋转现象。
(2)现在请同学们举例来说说生活中的旋转现象。(我们分成四个组,看哪一个组的同学说得最多,那个组就算获胜。)
组织学生汇报,边说边模仿物体的运动。
(二)认识平移现象。1.教学课本第70页例2。(1)教师出示例2主题图。
(2)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主题图,找出图中运动的物体。组织学生交流,引导学生整理出运动的物体:从滑竿上滑下的小猴、被主人拉动的小鸭、玩滑梯的小朋友、被推动的积木~~~~(3).分别说说这些物体时怎样运动的?
同学们想一想,说给同桌听,可以边说边模仿这个物体的运动。组织学生在班上汇报自己的发现,同样是边说边模仿这个物体的运动,其他的同学一起模仿。
(4)你能说说这些物体的运动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方向和路线怎样?
独立思考,全班交流。引导学生发现:它们运动的方向不变,运动的路线都是直直的运动,也可以说沿直线运动。
(5)教师小结:像玩滑梯,爬杆,推积木时物体移动的路线都是直直的,这种现象叫平移现象。
2.认识生活中的平移现象。
(1)教师举例介绍生活中的平移现象。(课件出示图片)我们打开和关上电脑主机里放光盘的盒子时,盒子的移动就是平移现象;我们打开和关上教室的窗户时,玻璃的移动是平移现象;打开抽屉和关闭抽屉时抽屉的移动是平移现象。
(2)你还见过哪些平移现象呢?先想一想,再组织全班同学汇报,汇报时边说边模仿物体是怎样运动的。
(三)课堂活动,加深理解。
1.做几个旋转与平移的动作,并和同桌交流。
教师提出活动要求:一人做动作,另一人观察,比一比谁做的动作多,做得更好。
2.做一做
在教师的指导下,取一根线,一端拴住一颗纽扣,用手拿着另一端甩起来做旋转运动。
请同学们边做边思考:是谁在旋转,它绕哪里旋转? 组织汇报。三.练习应用。
课件出示数学书上的练习,集体订正。
四、反思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了什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欣赏
1、欣赏生活中旋转的美。
2、了解平移创造奇迹。
同学们看到了,平移能为国家创造奇迹,希望你们长大了也能运用今天学的知识为国家创造奇迹。
板书设计
旋转与平移
旋转
绕点(或轴)
转动
平移
沿直线
移动
篇2:平移教案
讷河实验小学
赵铁成
一、“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实例及日常工作学生生活,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能判断、区别这两种现象。
2、了解平移和旋转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过程与方法:实践法,讨论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索研究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学生感受平移旋转现象。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
一、情景导入
学习新知以前,我们先来欣赏一组图片(课件)。
1、要求:仔细、认真观察,想一想鱼儿是怎样运动的?
2、学生回答并板书:平移 旋转
二、教学平移与旋转
1、学生齐读课题。
2、谈话:我们知道小明和小红到凤凰村旅游了,今天他们会带我们去哪儿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课件)。
3、仔细观察主题图,你想知道什么?(1)初步感知
师:谁来回答老师刚才的问题? 生:电风扇在运动,它是这样动的。(用手势表示)生;传送带是这样运动的。(用手势表示)生:大门也在运动,它是„„ 生:„„(2)加深体会
师:我们发现这么多运动的物体呀!你能根据运动方式的不同给它们分类吗?小组讨论一下,说说你们分的理由。
(小组讨论)
师:谁来汇报一下你们组的想法?
生:我们认为,排气扇、电风扇、车轮的运动可以分为一类,因为他们都是转的;大门,传送带,汽车是一类,它们都是平着运动的;升降机自己是一类,它是上下运动的。
生:排气扇、电风扇、车轮的运动是一类,可剩下的大门、传送带、汽车、升降机的运动是一类。你们看,把升降机歪倒,它的运动不就和大门一样了吗?
生:我们也把排气扇、电风扇、车轮的运动分一类,它们都是转的。大门、传送带、汽车、升降机的运动是一类,它们都是直直地运动的。
生:„„
师:像大门、汽车、升降机、传送带的运动都是沿着直线运动的,我们把这种运动现象叫做平移。(板书:平移)而像排气扇、车轮、电风扇的运动都是——
生:转的。
师:怎么转的?(播放排气扇旋转的动画)生:是这样转的。(用手势)生:转出来是圆形。生:是围着一个中心转的。
师:像这样围着一个中心转动的现象就叫做旋转。(板书:旋转)图中还有我们没有发现的旋转现象吗?
生:汽车里方向盘的运动属于旋转。生:拧灯泡的动作。(3)寻找生活中的例子
师:你还能在生活中找出这样的现象吗?咱们先来找平移吧!可以边说边用动作表示出来。
生:拉窗帘的动作。(动作表示)生:电梯运行时是平移的。(动作表示)生:„„
师:你能用手中的物品做出一个平移动作吗?
(学生用手中的物品分别做出从前向后、从左向右、从上向下等不同方向的平移动作。)
师:生活中哪里存在旋转现象? 生:陀螺转起来的时候。生:旋转门。生:„„(4)小结
三、自主练习
师:刚才大家在生活中找出了不少平移和旋转的例子,下面的例子是属于哪种现象呢?(课件)
1、课间休息
师:现在我们休息一下,我们一起做个小游戏,想吗?
① 自己拿一个东西,听老师口令做动作。
② 学生上台表演平移旋转现象。③ 老师做动作,学生猜现象。
2、学生独立完成自主练习第1题,集体订正。
四、欣赏
师:生活中存在大量平移和旋转现象,艺术家们也常运用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制作美丽的图案和一些有意思的动画,请大家来看一下(课件)。
五、全课总结
篇3:平移教案
【教材分析】
三年级时学生第一次学习了“图形的平移”, 是将一个图形平移到同一水平线或竖直线, 用一次平移就能解决, 而本课所学的图形的平移是将一个图形平移到不在同一水平线和竖直线上, 这时用一次平移 (斜着平移) 虽然可以, 但看不清楚, 难以操作, 故需要经过水平和竖直两次平移。在课堂教学中, 应让学生经历这样的知识生长过程, 使学生能真切地感受到两次平移的必要性。本课教学着重让学生利用已有的对平移的认识和经验, 尝试在方格纸上把一个简单图形平移到指定位置, 启发学生将图形沿水平和竖直方向分别平移一次。
基于以上认识, 我制定的教学目标是:
1.结合实际教学情境, 经历由“一次平移”走向“两次平移”的知识自然生长过程。
2.使学生通过实物操作以及同伴之间的合作交流, 逐步学会在方格纸上把简单的图形沿水平或竖直方向连续平移两次。
3.让学生在认识平移的过程中, 产生对图形与变换的兴趣。
【案例实录】
一、谈话导课
师:2011年日本发生了9级大地震, 老师今天带来了一条有关那次日本地震方面的报道, 我们一起来看看。 (课件播放视频:关于日本地震造成其东北海岸线向东平移3.6米的报道)
出示日本地图。 (用箭头标注了东北板块向东平移了3.6米)
师:平移是生活中物体运动的一种方式, 通过平移可以使地球板块发生位移。这么有用的知识, 同学们想不想进一步学习?今天我们就进一步深入学习图形的平移 (板书) 。
思考:通过联系现实生活中有关平移的现象, 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 为学生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对新知的学习作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
师:其实我们三年级时就已经学习过图形的平移, 我们知道了图形的平移就是图形上所有的点沿着平行的方向等距离移动。平移有两个要素:一是方向, 二是距离 (板书) 。课件出示例题:
师:课前, 老师给你们发了亭子图片和格子纸 (展台出示) , 请你们先动手移一移, 然后将自己移动的方法和旁边的同学说一说。
(学生动手操作、交流。)
师:有谁愿意把你的方法给我们演示、介绍一下?
(生1自行带了把直尺, 将直尺边对着移动前与移动后两个亭子图下方正方形左下角的点, 然后将亭子图沿着直尺边平移。)
师:同学们能看懂他的方法吗?他是怎么平移的?
生:将直尺边对齐两个点, 然后沿着直尺边平移。
师:他平移的方向是怎样的?
生:斜着平移的。 (板书)
师:还有不同的平移方法吗?
(生2先将亭子图横着平移, 然后竖着平移。)
师:你刚才将亭子图先是向右水平平移, 然后向下竖直平移的。 (板书:水平→竖直) 那么, 你每次平移的
距离是怎么确定的呢?
生2:我先将亭子图向右平移6格 (边移动亭子图边数) , 然后向下平移4格。
师:每次平移的距离是怎样确定的? (数格子数)
生2:我还有一种平移方法, 我可以将亭子图先向下平移, 然后再向右平移。
师:也就是先向下竖直平移, 再向右水平平移。 (板书:竖直→水平) 那每次平移的距离又是怎样确定的?
生2:向下平移了6格, 向右平移了4格。 (一边平移一边数格子数。)
师:他仍然是通过数格子知道的。同学们还记得第一位同学是怎样平移的吗?谁能再演示一下他的平移方法?
思考:两种基本的平移方法引出之后, 我就想让学生感受第一位同学提出的斜着平移的方法的缺陷, 进而让学生能自然地接受把一个图形平移到不在同一水平线和竖直线上时用两次平移的方法更易操作。
生3带着一把直尺上来演示 (我当时真希望他不带直尺上来) , 整个过程几乎和第一位同学一样, 只是平移亭子图时有些不稳。
师:同学们对这样斜着平移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4:有时会高一些, 有时会低一些。
师:你的意思是平移的时候会不稳定, 是吗?
生4:是的。
师:还有其他意见吗?
(学生沉默)
师:这两位同学都是借助直尺来平移的, 这是为什么呢?
生5:用直尺可以连接那两个点。 (移动前与移动后两个亭子图下方正方形左下角的点)
师:如果不借助直尺, 会怎样?
(学生又沉默)
师:不借助直尺, 移动亭子图不仅可能不稳定, 而且还不一定能移动到指定位置。 (变化移动的角度进行演示) 这也就意味着斜着平移, 除了要考虑方向, 还要考虑什么?
(学生在底下嘀咕, 有的说要考虑点, 还有的说要考虑稳定……老师最后引导说还要考虑角度。)
思考:通过分析斜着平移的方法, 让学生感受一次平移解决这类问题不合适, 产生冲突, 进而产生需要先向下平移再向右平移或者先向右平移再向下平移。
师:前面提到的那两种基本的平移方法有什么共同点?
生:都是平移了10格。
师:能具体说说吗?
生:第一次平移了6格, 第二次平移了4格, 加起来是10格。
师:你的意思是两种平移的总格子数相加正好都是10?
生:是的。
师:这两种平移的方法都是通过了几次平移?
生:两次。
师:你们能从这两种平移方法中任选一种将平移的过程在方格纸上画出来吗?试试看。
(学生独立操作)
师:请你说说是怎样平移6格的?
生6:我找到这个点 (亭子图中三角形上方的点) , 然后将它向右平移6格 (手指指着格子纸数6格) , 画出图形, 然后再将这个点向下平移4格, 画出图形。
师:他是选择亭子图中的一个点, 然后先将其平移6格, 根据点的位置画出图形, 再将这个点平移4格, 最后画出图形。
……
【案例反思】
一、因为需要, 所以教
本节课的重点是将图形按水平或竖直方向平移到指定位置。备课时, 我一直在思考学生三年级时已经学习了利用一次平移将一个图形移到指定位置 (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 , 现在让学生利用两次平移来将一个图形移到指定位置, 这是为什么?学生会不会产生疑惑?这儿是不是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学习这种两次平移的方法?我想, 学习的需要是因为本节课是将一个图形平移到不在同一水平或竖直方向的位置, 这点有别于之前三年级所学的内容。但是学生对此的认识, 绝不能通过教师的简单告知, 而需要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感悟。基于这样的认识, 我在教学预设中就努力让学生感受到将斜着平移方法的不足, 继而产生冲突, 产生对两次平移的需求。
二、发挥板书思维导图的价值
篇4:平移教案
1. 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着______移动一定的______,这样的图形______叫平移.平移不改变图形的______ 和______ .
2. 平移的基本性质是:经过平移,对应______和对应______分别相等,对应点所连的线段______且______.
3. 将面积为22 cm2的等腰Rt△ABC向左上方平移10 cm,得到△MNP.则△MNP是______三角形,它的面积是______cm2.
4. 如图1,△ABC平移到△A′B′C′,则图中与线段AA′平行且相等的线段有______条.
5. 汉字中有许多字是由一个字经过平移而得到的,如“木”平移得“林”.请你写出一个汉字,它是由一个字经过平移而得到的:______.
6. 如图2,已知两个重合的正方形纸片ABCD和A1B1C1D1,边长为4 cm.现将正方形A1B1C1D1沿BC方向平移3 cm,平移后的两个正方形重叠部分的面积是______cm2.
二、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5分)
7. 在下列实例中,不属于平移的有()
①时针运行的过程;②火箭升空的过程;③地球自转的过程;④飞机从起飞到离开地面的过程.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
8. 在图形平移的过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图形上任意两点移动的方向相同
B. 图形上可能存在不动点
C. 图形上任意两点移动的距离相同
D. 图形上任意两点连线的长度不变
9. 如图3,Rt△ABC沿直角边BC所在的直线向右平移,得到△DEF.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 △ABC≌△DEF
B. ∠DEF=90°
C. AC=DF
D. EC=CF
10. △ABC沿某射线XY的方向平移5 cm后成为△A′B′C′,则BB′的长度为()
A. 10 cmB. 2.5 cm
C. 5 cmD. 不能确定
11. 下列平移作图中错误的是()
12. 下列运动中是平移的是()
A. 线段AB以A为中心逆时针方向旋转55°
B. 线段AB以B为中心顺时针方向旋转180°
C. 线段AB缩短为原来的一半
D. 线段AB向下移动5 cm
13. 将图形A向右平移3个单位得到图形B,再将图形B向左平移5个单位得到图形C.如果直接将图形A平移到图形C,则平移方向和平移距离为()
A. 向右平移2个单位B. 向右平移8个单位
C. 向左平移8个单位D. 向左平移2个单位
三、解答题(14、15、16题每题10分,17题11分,共41分)
14. 如图4,小船经过平移,到了新的位置.它缺少了什么?请把缺少的部分补上.
15. 如图5,经过平移,四边形ABCD的顶点A移到点A1处,请作出平移后的四边形A1B1C1D1.
16. 如图6,在四边形ABCD中,AE⊥BC,垂足为点E.试画出△ABE平移后的图形.其平移方向为射线AD的方向,平移的距离为线段AD的长.
17. 如图7,将△ABC平移后得到△DEF,B和E,C和F为对应点.已知∠A=40°,∠B=35°,BC=5 cm,AC=4 cm.你能说出△DEF中哪些角的度数,哪些边的长度?
篇5:平移和旋转教案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P38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在直角的基础上会判断锐角和钝角。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探究,使学生更清晰地把握锐角和钝角的本质属性。并将画角和锐角、钝角以及比较角大大小等知识相互关联起来,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合作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学生用更准确的、更具体的数学化语言描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进行数学交流。
2.在数学活动中,使学生充分体现生活数学、快乐数学。
三、教学重点
能辨认锐角和钝角,能区分锐角、钝角和直角的特征。
四、教学难点
能辨认锐角和钝角,能区分锐角、钝角和直角的特征。
五、教学准备
三角尺,纸张等。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复习旧知
(1)出示角
(2)角是怎么组成?请你在图上填出“边”“顶点”“边”
(3)出示直角
问:这是什么角?(直角)
(4)除了这些,你还知道了哪些知识?小组讨论汇报
2.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出示两组角:
(1)移动后完全重合,即相等;
(2)移动后不能完全重合,即不等。
问:哪个角大?哪个角小?
(3)比较锐角和钝角的大小
提示:借助直角,进行比较。
(4)今天我们继续来认识角。
(二)自主探究,导入新知,探究锐角和钝角的本质属性
1.创设情境
(1)(出示动画:2直角、锐角和钝角的认识)
(2)请大家认真观察,在这幅图中,指一指直角在什么地方?
(3)还有哪些角?(锐角,钝角)
2.小组合作,探究锐角和钝角的本质属性
(1)活动要求:仔细观察这些角,再进行分类,然后选一名代表说说理由。
(2)小组合作,教师指导
(3)汇报结果:
问:你们根据什么进行分类?
(4)总结,揭示锐角和钝角的本质属性
3.巩固所学知识
(1)活动要求:用手中的工具表示出三类角(提供三角板,剪刀,筷子等)
(2)展示:先互相说说我们摆了一个什么角,在说给大家听。
(3)用不同色彩的笔在一个直角上画出锐角,在另一个直角上画出钝角。
(三)巩固提高
(1)找出下列图形中的锐角、钝角和直角
①
②找一找:老师带我你们去小海龟的家。瞧!小海龟的家都是由我们学习过的图形组成的,有锐角,钝角,还有直角。小朋友们仔细看一看,哪些角是直角?哪些角是锐角?哪些角是钝角?并说出原因。
(2)用角描述图形或生活中物品
①红领巾是有2个()和1个()组成的。
黑板是有4个()组成的。
②问:你还能像这样说一说其他的物品或图形吗?
(3)画角
①画一画:讨论画角的方法
②拼一拼:利用三角板拼出大小不同的角
③折一折:用纸张折出一个锐角和一个钝角。
(4)欣赏:生活中的角
(四)总结,深化阶段
(1)小组内讲解什么样的角是锐角?什么样角是钝角?
(2)体会,在我们做早操时,经常有两臂的运动,想一想,两臂伸展到什么程度时是锐角,什么程度时是钝角,什么时候又是直角。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平移和旋转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P41—42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并能初步判断图形的平移和旋转。
2.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在方格纸上移物品的数学活动,使学生感知位置变化,形成平移距离的正确概念,正确识别平移的方格数。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三、教学重点
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初步判断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四、教学难点
能正确说出图形平移的距离。
五、教学准备
方格纸、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初步感受平移和旋转现象
1.出示主题图片:
(1)图一:早晨,打开窗子通风
(2)图二:小刚手拿风车去游乐场
(3)图三:小刚在游乐场玩:摩天轮、小火车、转椅、滑梯
(4)图四:小刚坐扶梯去地下超市
2.说一说小刚这一天都做了哪些事?
(二)进一步认识平移和旋转现象
1.分类,概括平移和旋转现象的运动特点
(1)课件出示以上活动图片
(2)问:它们的运动相同吗?能分一分类吗?
(3)说清理由:
①在“开窗通风、滑梯、小火车、坐扶梯”等活动中,都是整体向一个方向成直线移动,这样的运动起个名字叫“平移”。
②在“风车、摩天轮、转椅”等活动中,都是整体围绕一个固定点转动,这样的运动起个名字叫“旋转”。
(4)结合以上活动,具体说一说运动特点
①分别说一说向什么方向平移?
②分别说一说分别绕什么旋转?
2.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
(1)生活中你在什么地方见过平移、旋转现象呢?(出示动画:7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2)向什么方向平移?
(3)绕什么旋转?
(4)小结: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做直线运动,这种运动现象叫平移;围绕一个点或一个轴作圆周运动的运动现象是旋转。
(5)你能用你的动作表示出这两种运动现象的特点么?
3.反馈:
判断:以下运动属于哪种运动现象?向什么方向平移?绕什么旋转?
①火箭升空
②宜家购物交费时,商品在线上移动
③人在旋转扶梯上上下移动
④你还能说出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吗?
⑤钟摆
⑥停车场的直杆道闸
(三)应用拓展
1.平移方向和距离:
(1)如果把自己想象成一个点可能向哪个方向平移?
(2)你能看出他们乘车从A位置到B位置是向()平移了()个格么?
①借助学具,小组研究,集体讨论
②从A位置到B位置,向哪平移?平移了几个格?你是怎么数的?
(3)小结:
①无论找哪一点,平移后那一点始终距离原位置2个格。
②从B到C呢?
③从A到C,可以怎么平移呢?你觉得那种方法好呢?为什么?
④小结:看来,平移有不同方向,还有平移距离的问题,你能自己判断方向,看清距离么?
⑤练一练:
a、要把小房子向上平移1格,怎么移呢?(学生动手在学具上移)
b、如果把它向上平移5格,会移吗?
c、如果把它向右平移7格,你们会移吗?(学生动手在学具上移)
d、教师演示,学生回答。(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e、教师演示,学生回答。(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f、如果把它先向右平移4格,再向下平移3格,你们会移吗?
2.旋转方向:
问:平移有不同的方向,旋转有方向么?有怎样的方向?
3.平移和旋转地应用
(1)问:我们认识了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现象,它们在数学领域和生活中有什么应用呢?
(2)数学领域的图形变换:
图形王国的成员很多都会变——它们常采用平移和旋转来变换:
点——线——面——体
线——角——圆——球
(3)生活中的应用:
①巧算周长
②游戏:俄罗斯方块
(4)总结:可见,在很多时候两种运动现象是互相配合同时存在于解决问题过程中的。
(四)全课小结
问:今天这节课你学会哪些新知识?还有什么问题?用哪些方法学会的这些新知识。
篇6:平移和旋转教案
课前谈话:
同学们,一回生二回熟,今天我们是不第二次见面了?再次见面就是朋友了,小朋友们,你们好。(生:老师好)大家真有礼貌。
好了,看老师这里放了一个小小的话筒,我们的会场这么大,放这个话筒就是让老师的声音清楚地传给你,也传给下面听课的老师。看,我们的桌子上也放了几个话筒,咱用用试试。来,你来,介绍一下自己(生1:)师:你看声音响亮。(生2)师:声音真好听。你再传给她试试(生3)师:跟下面的老师打个招呼。
师:我看同学们坐得这么端正,一定是做好上课的准备了,那咱们开始上课,好吗?
一、认识平移和旋转现象,引出课题
1、比划物体的运动
同学们,不知道大家平日里观察过没有,世界上的许多物体都是在不停的运动着的。这节课我就和大家一起学习有关物体运动的知识。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些会动的图片,你们想看一看吗?好,那请同学们在看的时候呀,仔细观察它们都是怎么动的。并且一边看一边用手势来模仿一下。
(课件出示)风扇、手枪、起重机、传送带、风车、开放式电梯。引导学生用手来比划
(边看边模仿,拿出小手比一比,嗯,真好。这位同学的动作真规范)出现手枪时,师问:谁在动呀? 接着看
2、根据运动时的样子,分类
(点课件)师:问题来了,刚才你看的这些物体,它们的运动相同吗?(生:不同)那你能不能根据它们运动的不同,给它们分分类呢?(课件:五个图片放在一起)师:不着急,听清要求,同学们四人一小组商量一下:怎么分?为什么要这样分?(学生分组讨论)
3、学生交流,总结出什么是平移和旋转
师:分好了吗?同学们。有的同学迫不及待了,哪个组的同学愿意交流一下你们的想法?(学生自由交流,交流一个请他说一说“你为什么要这样分?”)师:都是这样分的吗?谁还愿意说一说(追问:你们为什么要这样分?)(引导学生把吊车、飞机、手枪分为一类)(1)(课件)师:好了,我们来看一看这一组物体,能给这种运动起个名字吗? 师总结:对,像风扇、风车、钟针这样的绕一个点或一条轴转动,我们叫做——旋转(点课件)读一读
师:也就是说风扇叶片的运动是旋转现象,谁还能象老师这样说一说?(风车的运动是旋转现象、钟针的运动是旋转现象)(2)师:看,这一组物体,能给它们的运动起个名字吗?
师总结:是的,虽然这些物体有左右运动,也有上下运动的,但它们都是直直的沿直线运动的,这种现象叫做——平移(点课件)读一读
师: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平移和旋转”(板书课题)读一读
4、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平移现象怎样运动,旋转现象怎样运动。
二、巩固平移和旋转现象
1、用向体或周围的物体做一个平移或旋转的动作。
师:认识了平移和旋转现象,你能用身体做一个平移或者旋转的动作吗? 2、师:老师给你露一手。(线上的纽扣)看来同学们很期待,注意看
3、出示书上情境图。师:让我们到饮料加工厂去看一看吧。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想象一下,哪些物体的运动是平移现象,哪些是旋转现象。
4、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师: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平移和旋转现象,谁愿意说一说。(5名)师:同学们的想法这么多,咱不说了,课下交流好吗?
总结:是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只要同学们都来做个爱观察、勤动脑的孩子,相信你们会有更多的发现。
三、小鱼平移
1、师:大家请看,老师这儿有一条小鱼(大家别动,这边的同学眼睛看过来了),它想做一个平移运动,我们一块儿来看一看好吗?那你集中注意力,看大屏幕。(课件)
师:看看小鱼是怎样平移的? 生:向左平移了 师:你再说
总结:这几名同学都告诉了我小鱼平移的方向(板书)师:那小鱼移动了多远呢?(5格、6格„„)格数(板书)
总结:如果你能把方向说上,把格数说上,就能很准确地说出小鱼是怎样的平移的 2、师:别着急,每个同学都有这样一条小鱼和一张方格纸,请你们拿出来(别急,听清楚要求)请你们把小鱼放在上面,边移边数一数,看看这条小鱼向哪个方向平移了几格。
(1)交流:向左平移9格
(2)师:你们都说向左平移了9格,我特别想知道你们是怎样数的呀?谁愿意上台来数。
投影,边移边数给同学们看一看,哟同学们精神可真集中。师:怎么样?
师:谁看懂了,你来试试
师:看清楚了吗?谁有问题?没有问题,我有问题,你从哪到哪是一格呀?你是盯着小鱼的哪儿移到的?
师:还有盯着别的地方移到的吗?(再交流)
总结:你看,我们虽然移动的是小鱼整张卡片,但我们在移动时可以盯着小鱼的某一个部位来看,可以看头,可以看尾巴,也可以看上面„„。
四、平移图形 1、找到对应点数
师:下面把小鱼请走,你怎样数出小鱼平移了几格? 生交流,老师引出对应点
从这个点移到这个点,我们把这两个点叫做对应点(板书)(课件演示)师:找到对应点,一起来数一数。师:还可以找哪个点。
2、学生自己找对应点在作业纸上数
师:还有吗?不着急,拿出笔在图上找出对应点数一数平移了几格 3、交流。
师:同学们都找出对应点了吗?谁来交流。
4、刚才数出了小鱼平移的格数。下面,我请你思考:要想数出一个图形平移的格数,有什么好办法?
总结:要想数出平移的格数,可以找对应点或对应边来数一数。5、练习
下面请同学们拿出第二份练习纸,用我们学的好方法来数一数这些图形平移了几格。6、真不错,接着思考,红色的小房子平移后能和几号小房子重合? 不行问明原因
总结:可见物体平移后不改变方向和大小。
五、上海音乐厅的平移
师:同学们,在图上小房子可以平移,那么生活中的房子能平移吗?
师:噢,大部分同学都觉得不可能是吗?可是在2003年在时候啊,就是这所房子——上海音乐厅(课件)它就稳稳当当的向西南方向平移了66米多。老师这儿有一段当年的新闻,想看一看吗?(播放)看完采访学生:看了之后有什么感受?
师总结:这就是知识的力量,这就是科技的力量,知识能把我们认为不可能的事情变成——可能。
六、欣赏平移和旋转形成的美丽图案
师:不仅是房子的平移,聪明的人类啊还得用平移和旋转现象,创造了许多美丽的图案,想不想看一看。课件
紫荆花,通过什么得到的 奥运五环 太阳花
七、总结:我们同学还想欣赏,是吧?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就欣赏到这里,生活中这样的图案很多,课下同学们可以搜集一些好好欣赏。通过这节课,你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篇7:平移与旋转教案
三里畈小学
雷素娟
教学目标:
1、感知平移和旋转的现象。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2、能通过比较平移前后两个对应部分之间的距离的方法来研究一个图形平移的距离。
3、感受数学和日常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培养用数学地眼光去看问题。教学重点:
认识平移和旋转现象。教学难点:
1、对平移的切实感知。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教学准备:
课件、作业纸、尺子。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故事,想听吗?一个星期天的早上,8:00(出示8:00时钟),芳芳起床了,她推开窗户(推窗户的图片)发现外面阳光灿烂,于是她的爸爸妈妈答应带她去游乐场玩。吃过早饭,上午9:00(出示9:00时钟),芳芳兴致勃勃地来到游乐场门口,买了只小风车后跑向游乐场(出示风车转动的图片),在9:30时(出示9:30时钟)终于来到了游乐场,看到那么多小朋友玩得那么开心,她飞奔过去,也玩了起来。故事讲完了,请问在这个故事过程中,有哪些运动项目?(学生几乎答不出来,教师借助多媒体再将故事快速讲一遍)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
(1)、看一看,说一说(通过多媒体上的几幅图片)。看图注意是怎样运动变化的,是怎么运动的,用手势比划比划。(2)、分一分(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的特性)
以上这些运动方式相同吗?请同学们根据它们的运动方式给它们分分类?并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分?
学生回答,师总结: 像火车、缆车、滑梯等物体的运动,我们把它叫做平移,(板书:平移)在我们生活中,你能举出一个平移的现象吗?)。
“只要是物体或图形沿着直线移动,就是平移。”
像摩天轮、转椅、风车等物体的运动,我们把它叫“旋转”(板书:旋转),在举出一个旋转的例子吗?
(3)、辨一辨。
(课件显示)下面物体的运动,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用手势表示)小结: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今天我们先来研究平移。
2、认识平移
去年圣诞节那天,芳芳家买了一棵漂亮的圣诞树,但由于放的位置不太好,芳芳爸爸给它移了一下位置,可芳芳不知道是怎么移的,你能帮她吗?(出示课件,圣诞树向右移的连续动作直至停止)
(1)、设疑。
这棵圣诞树向哪个方向平移了几格呢?(2)、生讨论并反馈。(学生可能的想法)
a:向右平移1格,因为两棵树之间是一格的距离(方向向右学生没问题)。b:向右平移6格,因为树走过了六格,树上的五角星或礼物盒走过了六格。最后师生达成共识,用数格子的方法来验证结果。(注意点的相对位置不变,移动的方向不变)
(3)、再次设疑。
假如这棵圣诞树上没挂星星和礼物盒,你会怎么帮芳芳知道是怎么移的?(4)、再次讨论并反馈。
为了进一步引导学生用点的移动看平移和格数,使学生自己明白无论看哪个点都平移了6格,进而得出结论,不管哪个点作为出发点,它经过的格数都一样。
3、生活中的旋转
你们真是聪明的孩子,不仅认识了平移的现象还学会了平移的方法。刚才我们还见到了另一种现象,是什么呀?(旋转)
旋转就是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轴运动。
“你见过哪些旋转现象?”先说给同桌听听,然后汇报。
像钟面的指针,指南针它们都绕着一个点移动,这些都是旋转现象。
小朋友们的思维真开阔,下面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旋转的现象吧!起立,一起来左转2圈,右转2圈。旋转可真有意思,你能用你周围的物体体验一下旋转吗?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轻松轻松,去看看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吧!(课件欣赏)
4、小结:
你能用你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平移,什么又是旋转吗?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区别平移、旋转。
你能区分平移和旋转了吗P43、3
2、老师想送给你们一条小船。请你把向右平移四格后得到的小船涂上颜色。P43、1
3、活动
今天我们学习了──平移和旋转,下面就用我们的学具来拉一拉,转一转,去感受平移和旋转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吧!(学生活动,然后请上台展示。)
4、想一想,说一说,移一移。图形分别向什么方向平移了多少格?
小结:你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准确地知道移了多少格?(让学生自己来说说平移的过程,有助于他们的理解)
5、画一画。
画出三角形向右平移6格后的图形。
反馈:说说是怎么画的?(让学生自己探索发现,可以先画好所有的点平移后的位置,再根据原图把几个点连接,所成的图就是平移得到的)
6、移一移。(出示课件图,发下去已经准备好的作业纸)
先画出金鱼向左平移7格的图形。请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画的。(主要让学生学会先画点,再来连接几个点的方法)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相关文章:
《平移》课堂教学反思02-17
上海音乐厅的平移方案02-17
学会倾听学会学习02-17
平移和旋转图形教案02-17
七年级数学平移教案02-17
平移和旋转.教案02-17
坐标轴平移的教案02-17
铁塔基础安全技术交底02-17
2022年09月24日迎接国家安监总局督查汇报材料02-17
铁塔设计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