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方案(共6篇)
篇1: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方案
摘要]本文以酒店为对象,阐述了代写论文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方案。从需求分析、系统功能、系统设计依据及设计原则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各子系统设计方案。最后,对综合布线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随着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21世纪的建筑业也将发生巨大的变化,智能建筑已成为代表建筑高科技含量的代名词,人们居住条件的提高和办公环境的改善,无疑对建筑物的智能化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综合布线系统是一个能够支持用户选择的语音/数据/图形图像应用的网络布线系统,为其智能化的实现提供了一个完美的物理链接平台。在对系统进行配置,以适应更先进的技术需求,满足快速变化节奏的同时,将把大厦的远期投资控制在最低限度内。
一、需求分析
综合布线系统是酒店智能化系统的信息网络基础,本设计注重系统的质量、科学性、先进性、可靠性及安全性,易扩展,同时本设计兼顾考虑酒店的应用特点,将来发展的需要。因此,在系统设计和产品选型中重点关注布线产品的质量、布线系统的模块化、以及系统的安全性、可管理性和可维护性。
酒店综合布线系统的目标是:以系统规范为指导,以具有当前国际领先水平的综合布线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自动化技术为支撑,建立一套统一规划、高度集成的布线系统,为酒店计算机网络系统数据、图像及控制信号提供统一的传输线路、设备接口和高质量的传输性能。全面实现酒店计算机通信网络的通讯、办公、管理手段的智能化、集成化,把酒店计算机通信网络建成一个高起点、高标准、功能设施一流、且具有高开放性和平滑升级性的网络平台。同时,该布线系统兼顾了计算机网络系统未来的发展要求,提供15年保证;在酒店大楼增加新系统时,对新设备提供信号传输的支持。
作为酒店智能化系统的基础平台-综合布线系统将为整个酒店的语音通信、宽带数据、图像联网、酒店管理系统及网站建设提供高质量的传输通道。酒店大楼内的各个功能区通过高性能的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连接起来,组成一套具备高传输带宽的、结构化的信息高速公路。
二、系统功能
本设计提出的综合布线系统实现了酒店设备的网络物理层上的相互联系,满足系统间信息共享的要求,为酒店集中管理以及与Internet的连接建立了基础设施。具体来说,,本方案设计的布线系统可以支持以下各类应用及设备。
话音:程控交换机、电话、传真、卫星通讯、电话会议、语音信箱等。
数据:快速以太网、千兆以太网、1.2GATM、TCP/IP、INTERNET、INTRANET等。
视频:闭路电视监控、电视会议、可视图文、自动控制等音、视频和控制信号。
需要指出的是视频、射频、公共广播、自动控制等系统技术方面,设计理论和多个项目的实践已证实采用的结构化布线系统可达到与传统布线方式同等的传输质量和传输距离;但在工程造价方面,由于结构化布线系统要配备专用的适配器,以至工程造价将会有很大的提高,故本设计只提供了高性能的传输链路,在技术发展造价降低时,或有此类需要时提供坚实的支持。
三、系统设计依据及设计原则
酒店智能化系统工程-综合布线工程整个布线系统选用星型结构,从插座至楼层配线架,最后通过数据/语音主干线缆统一连接至相应的数据和语音机房,以便于集中式管理。系统机房设置在酒店一层,系统水平布线满足小于90米的布线标准要求。数据水平部分采用超五类双绞线传输,语音水平部分采用电话线传输;数据干线子系统采用光缆传输,语音干线子系统采用大对数电缆传输。如果把结构化布线系统看作是一条信息高速公路的话,那么,越是高级的路况,车速能提高得越快。这种高速率,不是单靠提高汽车的档次来实现,而是由构筑的信息奔驰“路面”通畅快速来完成的。本设计方案既满足用户目前的应用环境,又能支持未来21世纪高速宽带应用。
为了满足酒店现在和未来10年至15年发展的应用,以及可能会根据不同的机型选择不同的适配器来构架整个计算机网络。因此,采用了开放式的布线设计作为解决方案。结构化布线系统采用星型结构,以便实现各种网络逻辑拓朴结构。
1.设计原则
(1)先进性。布线系统的设计目标决定了系统必须采用先进的方法和设备,即要反映当今的水平,又应具有发展的潜力。由于布线系统是一项在规定时间内投入运行的工程,因此系统所涉及的技术必须是成熟和先进的。
(2)开放性。布线系统应具有开放性。一方面布线系统能适应不同功能的要求,同时又能支持不同厂家相应的设备。
(3)实用性。布线系统在现在和将来能适应技术的发展,实现资料和语音通信。
(4)灵活性。布线系统应能满足灵活通用的要求。
(5)模块化。布线系统中,除固定于建筑物中的线缆外,其余所有接插件均是模块化的标准件。
(6)扩充性。布线系统是要能扩充的,以便将来要扩展时,可以方便地将设备扩充进去。
2.设计依据
(1)EIA/TIA-568 民用建筑线缆标准
(2)EIA/TIA-569 民用建筑通信信道和空间标准
(3)EIA/TIA-607 民用建筑中通信接地标准
(4)GB/T 7427-87 通信光缆的一般要求
(5)IEEE 802.3 总线局域网国际标准
(6)TPDDI 铜线分布式资料接口局域网标准
(7)ATM 异步传输网标准
(8)RS232,X.21,RS422 RS485等异步和同步标准
四、各子系统设计方案
1.连接方式
E:设备 C:连接点 T:终端设备
2.设计等级
综合布线系统为了满足高质量的高频宽带信号,所以在设计时,参照综合型设计标准,综合型设计标准适用于建筑物配置标准较高的场所,采用有线非屏蔽双绞线的组网方式。
3.结构化布线系统的结构
根据需求,结构化布线系统分解成以下五个模块进行设计。
(1)工作区子系统(2)水平布线子系统
(3)管理子系统(4)主干子系统
(5)设备子系统
4.工作区子系统的设计
工作区布线子系统由终端设备连接到信息插座的联机(或软线)组成, 它包括装配软线、适配器和连接所需的扩展软线。
J45暗装式信息插座与其旁边电源插座应保持20cm的距离,信息插座和电源插座的低边沿距地板水平面30cm。如图3所示。
图3暗装式信息插座与其旁边电源插座距离示意图5.水平布线子系统的设计
这是一个主要由水平非屏蔽双绞线组成的系统,水平非屏蔽双绞线由管理区的配线架出发,通过金属线槽、管道、桥架从地面或天花板延伸到指定位置上,然后与插座模块端接,每一个插口均为RJ45制式。设计中保证单条水平双绞线的最长距离不超过90米。水平布线子系统考虑数据采用超五类UTP信息模块、语音采用RJ11信息模块。语音部分水平布线采用三类四芯电缆设计。
2011-05-21 11:02回复
搬砖中
sparkie3
正式会员5 3楼
6.水平线缆路由设计
走廊的墙角顶上应安装有金属桥架或PVC电线管,进入房间时,从桥架或PVC电线管引出以PVC电线管暗装方式由墙壁而下到各个信息点。
7.管理子系统的设计
管理子系统由每层弱电井内的壁挂式机柜、配线架与跳线组成。通过跳线将通讯线路定位或重定位到楼层的不同部位。其中水平线缆端接数据和语音均采用24/48口RJ45型模块式配线架,保留5%的余量用于今后的扩展。采用110式卡接式配线架连接语音主干,采
用机架式光纤端接箱连接数据主干,配置相应的数据点的数据跳线和110-RJ45语音跳线,并设置标准电源插座,以便安装相关网络交换设备。
8.设备间子系统的设计
设备间子系统由分配线间和主配线间组成。语音主干采用110式卡接式配线架,数据主干采用机架式光纤端接箱,所有设备均安装在19英寸标准机柜内,交接区应具有良好的标记系统,交接间的配线设备采用色标区别各类用途的配线区,并设置标准电源插座,以便安装相关网络交换设备。
9.主干子系统
干线子系统是综合布线系统的神经中枢,一端始接于计算中心的总配线间,另一端则终接于各个IDF分配线间。主干线缆到各个IDF完成主干的接续。将工作站区子系统、水平布线子系统、管理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主干子系统五个子系统集成在一起,就形成了完整的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主干子系统使用大对数双绞线电缆、光缆实现设备室与各管理子系统间的连接。其中语音主干采用三类大对数非屏蔽UTP双绞线铜缆,数据主干采用室内多模光纤。
五、展望
随着新标准、新技术和新产品的不断出现,国内对智能建筑集成化的要求会不断提高,随着全球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对信息的需求也是越来越强烈。这就导致具有楼宇管理自动化、通信自动化、办公自动化等功能的智能建筑在世界范围蓬勃兴起。而综合布线系统正是智能建筑内部各系统之间、内部系统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换的硬件基础。楼宇综合布线系统是现代化大厦内部的“信息高速公路”,是信息高速公路在现代大厦内的延伸。相信,我国智能建筑集成化的发展趋势将会更快的向国际化接轨。
参考文献:
[1]刘化君.综合布线系统.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及延辉.网络综合布线基础教程.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3]刘省贤.综合布线技术教程与实训.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4]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智能建筑设计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出版,2007
篇2: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方案
X.X工程概况
综合布线系统是建筑物或建筑群内的信息传输系统。它使话音和数据通信设备、交换机设备、信息管理系统及设备控制系统、安全系统彼此相连,也使这些设备与外部通信网络相连接。它包括建筑物到外部网络或电话局线路上的连线、与工作区的话音或数据终端之间的所有电缆及相关联的布线部件。布线系统由不同系列的部件组成,其中包括:传输介质、线路管理硬件、连接器、插座、插头、适配器、传输电子线路、电器保护设备和支持硬件。
(工程简介)X.X系统设计目标
XX大楼的综合布线系统包含了语音通信网络和计算机局域网络,涉及的传输介质有光纤、大对数线缆、双绞线等。总体设计思路:“统一设计、统一规划、统一施工、统一管理”的原则。
建立一套先进、完善的综合布线系统,为高性能的网络设备提供平台,为各种应用,包括语音、数据等应用系统提供接入方式,既充分满足XX大楼内各功能区域当前的使用需求,又考虑系统将来发展的需要,从而实现系统配置灵活、易于管理、易于维护、易于扩充的目的。
系统设计结构严格按照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子系统、管理间子系统、主干区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及引入间子系统共六个子系统进行划分和组成。竣工后的综合布线系统应能为各种智能化应用提供开放式布线结构,系统配置灵活、易于扩充、易于管理、易于维护。建成后的系统应满足相关的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X.X系统设计原则
本项目的网络建设应本着高性能、高稳定性、高可靠性、可扩展性与经济适用的原则。为达到项目网络建设的目标要求,在综合布线方案设计构建中,应坚持以下布线原则:
实用性-实施后的布线系统,将能够在现在和将来适应技术的发展,并且实现数据通信、语音通信、图像通信。
灵活性-布线系统能够满足灵活应用的要求,遵循结构化布线的标准,适应不同拓扑结构的网络,在不改变布线系统情况下,就可以进行设备的移动、更新和升级。即任一信息点能够连接不同类型的设备,如计算机、打印机、终端。经济性-在满足应用要求的基础上,尽可能降低造价。综合布线过程是对各种网络线缆统一规划、统一安装施工过程,减少了不必要的重复布线、重复施工,节约了线材。由于采用综合布线系统,单位避免了重复设置信息机构和重复建设信息网络,从整体上讲节省了投资,避免了大量的重复建设,提高了网络效益。综合布线系统采用标准化的设计,统一安装施工,使整个系统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便于集中管理维护,并减少日后的维护费用。
统一性-整个建筑的信息网络建设基于一个统一的网络管理中心的模式,不同系统不同网络及不同类型的网络之间的连接完全兼容。
兼容性-综合布线系统的设施可以满足多种系统中的性能。
开放性-综合布线系统中使用开放式系统结构,符合国际上流行的标准。系统对国际上所有著名厂商的产品都应是开放的,可以将不同厂家的不同传输介质和不同设备集成在本系统内。
可靠性-采用高品质的材料和组合压接方式构成一套高标准信息通道,所有线材、器件均通过UL、CAS及ISO论证。在设计时应符合最新的综合布线标准,如ISO/IEC 11801、EN50173第二版和 TIA/EIA 568-B接线标准,GB/T 50311-2000《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除符合以上综合布线系统的标准规范外,还应符合在防火、接地、计算机场站地等方面的国家现行的相关强制性或推荐性标准规范的规定。每条信息通道都采用专用测试仪校核线路各种电气性能,以保证质量。建筑物综合布线系统全部采用星形物理拓扑结构,点到点的连接,任何一条线路故障都不影响其他线路的运行,同时也为线路维护和故障抢修提供极大的方便,从而保证了系统的可靠运行。
先进性-综合布线应用极富弹性的布线概念,技术先进,适当超前。综合布线是预布线,在进行布线系统的规划设计时刻适度超前,采用先进的概念、技术、方法和设备,做到既能反映当前水平,又有较大发展潜力适应未来十年,甚至二十年的发展。X.X信息点分布说明
根据招标文件所提供的布点原则,具体点位表以招标文件所附点位表为准。其中内网数据信息点XX个、外网数据信息点XX个、光纤点XX对,语音信息点XX个,共计信息点XXXX个。X.X产品选型
XX大楼综合布线系统采用国际著名品牌XX综合布线产品进行工程设计和实施。
系统采用“六类非屏蔽水平系统” “六类屏蔽水平系统”和“多模光纤数据主干系统”结合设计,产品技术成熟领先、质量可靠、性价比高。X.X系统设计及构成
综合布线是一个模块化、灵活性极高的建筑物内或建筑群之间的信息传输通道,是智能建筑的“信息高速公路”。
它既能使语音、数据、图像设备和交换设备与其它信息管理系统彼此相连,也能使这些设备与外部通信网相连接。它包括建筑物外部网络或电信线路的连线点与应用系统设备之间的所有线缆及相关的连接部件。
综合布线由不同系列和规格的部件组成,其中包括:传输介质,相关连接硬件(如配线架、连接器、插座、插头、适配器)以及电气保护设备等。这些部件可用来构建各种子系统,它们都有各自的具体用途,不仅易于实施,而且能随需求的变化而平稳升级。
一个设计良好的综合布线系统对其服务的设备应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并能互连许多不同应用系统的设备,如模拟式或数字式机的公共系统设备,也应能支持图像(电视会议、监视电视)等设备。X.X.X系统规划及组成
XX大楼综合布线系统按照国际标准的结构化综合布线方式,水平布线系统内网部分采用六类屏蔽系统,外网与语音的水平部分采用六类非屏蔽的标准设计和施工,数据主干采用万兆OM3多模光缆。
根据标准架构,将XX大楼整个综合布线系统分为以下几个组成部分: 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子系统、管理间子系统、垂直干线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X.X.X系统架构图
工作区子系统
工作区子系统又称为服务区子系统,它是由跳线与信息插座所连接的设备(中断或工作站)组成,其中信息插座包括墙上型、地面型、桌面型等,常用的终端设备包括计算机、电话机、传真机、报警探头、摄像机、监视器、各种传感器件、音响设备等。
在进行终端设备和I/O连接时可能需要某种传输电子设备,但这种装置并不是工作区系统的一部分。例如,有限距离调制解调器可以作为终端与其他设备之间的兼容性设备,为传输距离的延长提供所需的转换信号,但却不是工作区子系统的一部分。
工作区子系统由信息面板、信息模块、跳线等组成,均采用六类配置,符合EIA/TIA-568标准,接口形式为RJ45型与现行电话系统RJ11型接口兼容,可支持千兆数据通讯。
工作区子系统如下图X-X所示:
图X-X 工作区子系统图
工作区子系统配置:
工作区共需要六类非屏蔽信息模块XX个,六类屏蔽信息模块XX个,单口信息面板XX个,双口信息面板XX个。数据用RJ45跳线按数据信息点数量的100%进行配置。水平子系统
水平子系统是同一楼层的布线系统,与工作区的信息插座及干线子系统相连接。它一般端接在信息插座或区域布线的中转点上,根据本项目的要求,电缆采用4对六类非屏蔽双绞线,能支持大多数现代通讯设备,在需要某些宽带应用场合,可采用光缆。
水平线缆最大长度为90m,如图X-X所示,另有10m分配给线缆和楼层配线架上的接插软线或跳线。其中,接插软线或跳线的长度不应超过5m,且在整个建筑物内应一致。
水平线缆长度的计算按如下公式:
图X-X 水平线缆布线
C=[0.55(F+N)+6]*n(m)式中:
C―每个楼层的用线量
F-最远的信息插座(IO)离配线间的距离 N-最近的信息插座(IO)离配线间的距离 n-为每层楼的信息插座(IO)的数量 管理间子系统
管理间子系统主要是放置配线架的各配线间,由交连、互联和I/O组成。管理间子系统为连接其他子系统提供工具,它是连接垂直干线子系统和水平干线子系统的设备,其主要设备是配线架、交换机、机柜和电源。管理间子系统如下图X-X所示:
图X-X 管理间子系统
管理间水平铜缆的配线架全部采用X口六类非屏蔽模块化配线架;垂直主干数据配线架由X口机架式光纤配线箱组成,楼层主干光缆跳线采用X接口;主干语音配线架采用语音X对110型机架式配线架。
为便于语音和数据的互换和扩展,所有接入楼层配线间的语音水平铜缆,在配线间均须首先接入六类非屏蔽的RJ45模块化配线架后,再分别通过RJ45-RJ45或RJ11-110跳线连接至网络交换机或语音110主干配线架上。
管理间内数据配线架上的数据跳线,按照数据信息点满配;同样,语音110配线架上的语音跳线,按照语音信息点满配来跳转。从光分线盒至网络设备的光纤跳线,根据网络设备光纤口的数量和类型,按实际端口使用数量配备光纤跳线。垂直干线子系统
垂直干线子系统通常是由主设备间(如计算机房、程控交换机房)提供建筑中最重要的铜线或光纤线主干线路,是整个大楼的信息交通枢纽。一般它提供位于不同楼层的设备间和布线框间的多条联接路径,也可连接单层楼的大片地区。
楼层管理间至大楼网络中心机房采用X芯X模光缆,语音主干采用三类X对大对数电缆。垂直主干光缆和大对数电缆的容量,可在实际需求的基础上,考虑预留X作为后期的扩展和备份。设备间子系统
设备间是一个装有进出线设备和主配线架,并进行布线系统系统管理和维护的场所,设备间子系统应由综合布线系统的建筑物进线设备,如语音、数据、图像等各种设备,及其配线设备和主配线架等组成。
设备间的主要设备,如电话主机(数字程控交换机)、数据处理机(计算机主机),可放在一起,也可分别设置。在较大型的综合布线子系统,一般将计算机主机、数字程控交换机、楼宇自动化控制设备分别设置机房;把与综合布线系统密切相关的硬件设备放在设备间,如计算机网络系统中路由器、主交换机等。
大楼的主设备间位于大楼X层的网络信息中心机房;对管理间引入的主干线缆,信息点均在机房内采用标准19英寸机柜安装,机房内,均需设计并安装各机柜至垂直桥架的金属走线架。
网络信息中心机房也可以作为大楼的进线间,数据及语音电信运营商提供了的设备及线缆交割机房。各电信运营商的入户线路均沿大楼预留的桥架引至引入间,综合布线系统在引入间内分别提供相应的立柜式ODF光纤配线架(含托盘、尾纤、光纤适配器)和立柜式语音MDF配线架(含防雷保护单元);从数据光纤配线架至网络设备的光纤跳线,根据网络设备光纤口的数量和类型,按实际情况配备。建筑群子系统
该子系统将一个建筑物的电缆延伸到建筑群的另外一些建筑物中的通信设备和装置上,是结构化布线系统的一部分,支持提供楼群之间通信所需的硬件。它由电缆、光缆和入楼处的过流过压电气保护设备等相关硬件组成,常用介质是光缆。
建筑群子系统布线有以下三种方式:
地下管道敷设方式:在任何时候都可以敷设电缆,且电缆的敷设和扩充都十分方便,它能保持建筑物外貌与表面的整洁,能提供最好的机械保护。它的缺点是要挖通沟道,成本比较高。
直埋沟内敷设方式:能保持建筑物与道路表面的整齐,扩充和更换不方便,而且给线缆提供的机械保护不如地下管道敷设方式,初次投资成本比较低。
篇3:办公大楼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方案
智能建筑的概念进入中国已经有20年的历史, 在最近的10多年中, 智能建筑得到了极大地建设发展, 各项技术和应用不断成熟和完善, 智能建筑已经成为21世纪建筑业的主流。随着网络技术、视频技术和通信技术的不断提升, 与之对应的各种应用也不断深入到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等各个方面。办公大楼作为人们日常工作、沟通交流、创造价值的场所, 智能化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成为提高工作效率、改进工作方法、改善管理方式的重要途径。
如今的办公大楼, 除了具备数据、语音的快速准确传递等基本功能外, 视频会议、网络存储等应用在不断提升, 而且对产品易用性、易维护性, 灵活扩展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办公大楼综合布线系统, 作为信息传输的通道和载体, 为这些需求和应用提供物理层的支持。以“大唐电信”为品牌的综合布线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办公大楼等各类智能建筑的信息化建设项目中。
本文以一座12层单体建筑 (东西长约35m, 南北宽约25m) 的典型办公大楼为例, 设计该办公大楼的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
2 系统设计目标
遵照各设计安装标准, 为整栋大楼提供先进、统一、可靠的数据、语音及视频传输平台, 充分满足办公自动化、通信自动化的需求, 并适应未来10年内的技术升级与应用发展的需要。
3 系统设计原则
大楼的综合布线作为永久性的链路, 投资具有一次性。为达到效用最大化, 系统设计应满足以下原则:
(1) 标准化:按照国际国内相关标准进行系统的设计和网络设备的选型。
(2) 可扩展性:支持系统的扩展和升级。通过适量的冗余, 满足未来的系统扩容;采用符合国际标准的设备, 方便系统升级和设备接入。
(3) 易用性:所有接插件均使用标准件, 方便管理和使用;系统管理的软硬件采用模块化结构, 方便维护和更换。
(4) 经济性:在充分考虑并满足近期及未来需求的基础上, 选用合适的设备, 降低系统的成本价格。
(5) 灵活性:系统的使用不受物理位置和设备类型的限制, 电脑组网及系统端口可随需求任意设定。
4 系统设计方案
鉴于大楼的办公用途, 并考虑一定时间内网络、通信需求的增长, 在扩展性和灵活性方面要具备良好的适应性, 满足可能的场地搬迁, 数据和语音点拥有适当的冗余度, 最终确定方案如下:
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采用星型网络拓扑结构。6楼为主机房 (MDF) ;3楼和10楼分别设有1个配线间 (IDF) ;1、2、3、4楼水平布线至3楼的配线间;5、6、7、8楼水平布线至主机房;9、10、11、12楼水平布线至10楼。主机房和配线间均设在靠近大楼弱电井的房间内。
整个综合布线系统分为5个子系统, 即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布线子系统、配线间管理子系统、垂直干线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由于是单一建筑, 没有建筑群子系统。
该方案全部采用大唐电信6类非屏蔽综合布线产品。该类产品支持各种高速率应用:ATM622Mbps、2.4GB、10GbaseTX以太网。通过泰尔、UL、RoHS等相关认证。
4.1 工作区子系统
工作区子系统由信息插座和跳线组成。信息插座采用大唐电信单孔或双孔平面型插座, 接口带有滑门, 防止灰尘进入, 上方配有明显的永久性标识, 以区分数据和语音, 防止接口的混淆, 便于系统的管理, 如图1所示。插座采用墙插方式, 安装在离地300mm位置。信息模块采用大唐电信6类RJ45非屏蔽免打线模块, 安装方便, 卡线方式统一采用TIA 568B标准, 如图2所示。跳线使用大唐电信6类非屏蔽跳线, 如图3所示。
4.2 水平布线子系统
水平布线子系统由从各配线间到对应的用户工作区的线缆组成, 可采用铜缆和光缆。这里采用大唐电信4对6类非屏蔽双绞线, 传输频率达到或高于250MHz, 支持1000Base-T、ATM622Mbps及更高传输速率的数据网络的应用, 如图4所示。
水平电缆从配线间沿电缆桥架分别引向工作区各信息点, 水平布线距离不超过90m, 加上两端的跳线总长度不超过100m。桥架转弯均有45°的过渡段。在电缆布放到位后, 线缆的两端均贴上标签, 标明电缆对应的起源和目的地。各条电缆在用户工作区一端预留20cm左右长度, 便于做模块, 配线间一端预留2m左右的长度, 便于安装跳线盘。
4.3 配线间管理子系统
管理子系统由线缆连接硬件和线缆管理硬件组成, 充分体现综合布线的灵活性、开放性和扩展性。
每个配线间由19〃工业标准机柜、24口6类非屏蔽RJ45配线架、110型语音配线架和24口光纤配线架组成, 如图5所示。各设备采用模块化结构, 配置数量由所管理的信息点的数量来确定。对于所有信息点, 均采用跳线管理, 任何信息点的变更均可通过跳线变更轻松完成。
4.4 垂直干线子系统
垂直干线子系统是数据传输的“大动脉”, 是综合布线系统的关键部分。它由主机房内的主配线架至各配线间内配线架之间的室内8芯多模光纤和3类大对数语音骨干电缆组成。一端接于中心机房的主配线架上, 另一端接于分配线间的分配线架上, 采用8芯多模光纤, 传输速率可达1Gbps以上, 可为高速数据传输提供高品质的数据传输通道。
垂直主干电缆布放时两端均预留2m, 以便安装跳线盘。光缆布放过程中, 最大拉力小于50N, 转弯半径大于30mm, 垂直主干电缆牢固绑扎在金属桥架上, 绑扎间距小于1m。
4.5 设备间子系统
设备间子系统由布线系统的建筑物进线设备, 由电话、数据、计算机等各种主机设备及其保安配线设备等组成。在本方案设计中, 大楼内结构化布线的设备间子系统设在6楼主机房。
篇4: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方案
1.概述
综合布线系统是建筑物或建筑群内的信息传输系统。它使话音和数据通信设备、交换机设备、信息管理系统及设备控制系统、安全系统彼此相连,也使这些设备与外部通信网络相连接。它包括建筑物到外部网络或电话局线路上的连线、与工作区的话音或数据终端之间的所有电缆及相关联的布线部件。布线系统由不同系列的部件组成,其中包括:传输介质、线路管理硬件、连接器、插座、插头、适配器、传输电子线路、电器保护设备和支持硬件。
建筑物结构化综合布线网是由六个独立的子系统组成:
1) 工作区(WORK AREA)子系统——由工作区内的终端设备连接到信息插座的连接电缆组成。常用设备是计算机(PC,工作站,中端,打印机),电话,传真机等设备。
2) 管理子系统(ADMINISTRATION)——由交叉连接、直接连接配线的(配线架)连接硬件等设备所组成。实现配线管理,其设计很完善,使用颜色编码,很容易追踪和跳线,体积小,比传统配线箱节省50%空间。
3) 水平子系统(HRIZONTAL)——由每一个工作区的信息插座开始,经水平布置一直到管理区的内侧配线架的线缆所组成。实现信息插座和管理子系统间(跳线架)的连接,常用三类和五类双绞线实现这种连接。
4) 主干线(RISER BACKBONE)子系统——由建筑物内所有的(垂直)干线多对数线缆组成,即多对数铜缆,同轴电缆和多模多芯光纤以及将此线缆连接到其他地方的相关支撑硬件所组成。实现计算机设备、程控机PBX和各管理子系统间的连接。常用通信介质是光纤,使系统传输率达到100MBPS。
5) 设备间子系统(EQUIPMENT)——由设备间的线缆、连接器和相关支撑硬件组成。实现布线系统与设备的连接,主要为配合不同设备有关的适配器。
6) 建筑群子系统——将一个建筑物中的线缆延伸到建筑物群,实现楼宇之间布线,连接到另一些建筑物中的通讯设备和装置上,它由电缆、光缆和入楼处线缆上过流过压的电器保护设备等相关硬件组成。
综合布线系统本身具有很高的兼容性,根据用户要求,本方案为开放式结构,能支持话音及多种计算机数据和图像传输系统。系统能兼容话音、数据、图像的传输,并可与外部公用网络进行连接。
本方案设计遵循以下原则:
1) 充分满足用户功能上的需求。
2) 结构和性能上都留足余量和升级空间。
3) 遵循业界先进标准。
4) 本着结构合理,高效低成本的原则。
5) 用户使用上和管理上的灵活性。
2.系统结构与配置
2.1 用户需求分析
本工程的施工范围为1、2、3和6号楼4栋楼。根据用户要求,本方案为开放式结构,能支持话音及多种计算机数据和图像传输系统。系统能兼容话音、数据、图像的传输,并可与外部公用网络进行连接。
本工程中根据点数表和所提供的平面图和系统图,统计本设计中信息点总数为13849个,初步设计内网信息点为4250个,外网信息点为3932个,专网信息点为1725个,红机专网信息点为952个,语音点为2990个。分布于各区内。本布线系统设计选用GCI六类布线系统解决方案,所有的数据主干选用万兆光纤系统解决方案,语音主干选用3类大对数铜缆。整个布线系统选用星型结构,各信息点自插座至各楼层弱电竖井处上楼层配线架,最后通过数据/语音主干线缆统一连接至位于1号楼的网络和电话中心主机房,以便于集中式管理。
2.2. GCI布线系统支持的系统
1) 用户的数据处理设备
IBM System 36/38, AS/400NCR
Hewlett Packard(HP)Honeywell
Siemons ControlCompaq Alpha
CDC Johnson-Control
AndoverNEC
Fujitsu SUN Microsystem
2) 用户的数据通讯网络方式
EIA-232-D,RE-422,RS-423 Ethernet,10-Base T
StayLan(1Mbps-10Mbps)Token Ring(6Mbps)
FDDI(100Mbps)TP-PMD(100Mbps)
ATM(155Mbps622Mbs)100Base-T,1000Base-T(X)
10G万兆以太网
3) 用户的话音系统
AvayaMatra Communications
Ericsson Nortel Network
MitelNEC
ICLISDN
HarrisHuawei
4) 用户的图像传输要求
Analog Video(CCTVCATV) Digital Video数字图像
Video Conference会议电视
2.3 系统详细设计
2.3.1 工作区布线
工作区指从由水平系统而来的用户信息插座延伸至数据终端设备的连接线缆和适配器组成。工作区的UTP跳线为软线(Patch Cable)材料,即双绞线的芯线为多股细铜丝,最大长度不能超过5M。
针对客户需求,连线采用六类非屏蔽双绞线,RJ45跳线,T568B规格,长度为终端设备到插座的距离,3米长。
2.3.2 水平布线
水平布线子系统指从楼层配线间至工作区用户信息插座。由用户信息插座、水平电缆、配线设备等组成。综合布线中水平子系统是计算机网络信息传输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星型拓扑结构,每个信息点均需连接到管理子系统。由UTP线缆构成。最大水平距离:90m(295ft)。指从管理间子系统中的配线架的JACK端口至工作区的信息插座的电缆长度。工作区的patch cord、连接设备的patch cord、cross-connection线的总长度不能超过10M。水平布线系统施工是综合布线系统中最大量的工作,在建筑物施工完成后,不易变更。因此要施工严格, 保证链路性能。
综合布线的水平线缆可采用六类、超五类双绞线。本工程水平区数据部分均采用六类UTP。
水平布线示意图
1) 水平布线路由
一般地,水平布线插座部分一般距地30cm摆放,最终通过水平垂直段线槽(管)、走廊主线槽等汇至相邻的FD。基本的水平布线走线方式有暗敷和明设两种。参看下面的水平布线示意图:
水平子系统示意图
走廊的吊顶上应安装有金属线槽,进入房间时,从线槽引出金属管,以埋入方式沿墙壁而下(或上)到各个信息点。
水平布线路由图
2) 水平布线设计
下图是水平部分电缆沿公共的水平线槽分支到工作区各个插座的针对本工程的直观示意图:
RJ45埋入式信息插座与其旁边电源插座应保持20cm的距离,信息插座和电源插座的低边沿线距地板水平面30cm。如下图所示:
3) 水平布线器件
水平布线给出选用的GCI产品的说明如下:
●插座模块:信息模块选用JU6G90N-WH,白色,最新6类千兆模块,该种模块与固定的C604线缆配合时,有极好的电气性能,可以灵巧吻合地连接至任何系列模块化插座、支架或表面安装盒中。语音与数据点均选用此类模块,便于将来二者灵活调节换用和扩展。
●插座面板:GCI组合式面板,白色,86x86,单孔或双孔,信息模块选择90度(垂直)墙上型安装,适配国产86x86暗盒,CM防火等级。
●水平线缆:数据和语音水平线缆全部选用C604六类非屏蔽线缆,中心十字架设计,23号线规,UL认证,水平配线长度不超过90米,支持高宽带应用,包括1Gbps千兆位以太网、2.4Gbps ATM及高达550MHz的模拟宽带语音应用,数据传输速率要比可靠性最高的五类电缆快6倍,向后兼容5类产品,有良好的工艺设计,使其安装快捷简易。
●配线架:根据用户需求,配线间配线架选用24口模块化的配线架,这样数据和语音既可以根据需求互换,又便于区别管理。模块化的配线架以精巧的模块化设计,确保其性能可靠、兼容性及快捷简易的安装,更便于灵活跳接和管理,满足用户指定需求。配线间光纤点的端接选用12/24口机架式配线架来端接光纤。
●工作区/配线架用跳线:数据跳线选用GCI RJ45-RJ45跳线JU6-BL-3M,3米,支持千兆应用。语音跳线选用RJ45-110跳线JU1R4-BL-2M,2米跳线,对应线缆数量按招标文件要求,根据数据信息点按3:1的比率配备原厂工作区跳线。
2.3.3 主干布线
垂直干线子系统由连接主设备间至各楼层配线间之间的线缆构成。其功能主要是把各分层配线架与主配线架相连。用主干电缆提供楼层之间通信的通道,使整个布线系统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垂直干线子系统拓扑结构采用分层星型拓扑结构,每个楼层配线间均需采用垂直主干线缆连接到大楼主设备间。垂直主干采用大对数线缆时,每条大对数线缆对于某个楼层而言是不可再分的单位。垂直主干线缆和水平系统线缆之间的连接需要通过楼层管理间的跳线来实现。
垂直主干线缆安装原则:从大楼主设备间主配线架上至楼层分配线间各个管理分配线架的铜线缆安装路径要避开高EMI电磁干扰源区域(如马达、变压器),并符合ANSI TIA/EIA-569安装规定。
电缆安装性能原则:保证整个使用周期中电缆设施的初始性能和连续性能。
大楼垂直主干线缆长度大于90M,则每个楼层配线间至少配置一条室内六芯多模光纤做主干。主配线架在现场中心附近、保持路由最短原则。
1) 主干布线路由
根据用户具体需求,本工程楼内所有数据主干均为6芯室内多模,OM3,50/125um 万兆光缆,语音主干选用CMR阻燃级别的3类100对非屏蔽大对数线缆,整个建筑物的主干线缆在每层有贯通的桥架相连,经各个弱电竖井至各楼层配线间FD、再经竖井内垂直预设桥架、最后汇至1号楼的主网络机房和通讯机房。楼内主干在竖井桥架里走线并良好绑扎。系统数据主干、语音主干严格分开设置,按照一定的标准距离敷设,达到隔离。
2) 主干布线设计
竖井中应立有金属线槽,且每隔两米焊一根粗钢筋,以安装和固定垂直子系统的电缆。竖井中的线槽应和各层配线室之间有金属线槽连通。
干线区子系统示意图
3) 主干布线器件
本工程数据主干主要选用GCI 6芯室内多模,OM3,50/125um 万兆光缆,型号是FC-MIG01-06,对应在楼层配线间使用24口架装光纤配线架 FBX-241024端接。室外部分采用六芯单模光缆。光纤连接选用GCI的ST耦合器和ST-ST单芯跳线作为尾纤来熔接光纤。平均损耗为0.1dB。以上配置主干支持可达万兆甚至100G的应用,并向下兼容。
本工程语音主干主要选用GCI 3类100对大对数双绞线,该线缆对语音应用有着良好支持,并可保证主干容量为总信息点数量2倍的冗余要求,满足系统对余量的要求。语音主干的两端端接选用GCI 110型配线架。
2.3.4. 配线间
配线间管理子系统设置在楼层配线房间、是水平系统电缆端接的场所,也是主干系统电缆端接的场所;由大楼主配线架、楼层分配线架、跳线、转换插座等组成。用户可以在管理子系统中更改、增加、交接、扩展线缆。用于改变线缆路由。建议采用合适的线缆路由和调整件组成管理子系统。
管理子系统提供了与其他子系统连接的手段,使整个布线系统与其连接的设备和器件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调整管理子系统的交接则可安排或重新安排线路路由、因而传输线路能够延伸到建筑物内部各个工作区。是综合布线系统灵活性的集中体现。
管理子系统三种应用:水平/干线连接;主干线系统互相连接;入楼设备的连接。线路的色标标记管理可在管理子系统中实现。
分配线间可位于大楼的某一层或以多层共用一个配线间的方式分布,用于将连接至工作区的水平线缆与自主配线间引出的垂直线缆相连接。
对于信息点不是很多,使用功能又近似的楼层,为便于管理,可共用一个子配线间;对于信息点较多的楼层应在该层设立配线室。配线室的位置可选在距弱电竖井旁附近的房间内。配线室用于安装配线架和安装计算机网络通讯设备。
管理子系统连接水平电缆和垂直干线。是综合布线系统中关键的一环,常用设备包括快接式配线架、理线架、跳线和必要的网络设备。
1) 线缆路由
各配线间线缆一般可从主干线槽经过防静电地板进入相应机柜,在完成分组、上架、理线、绑扎后进行最后的线缆卡接,具体情况应根据现场施工要求灵活处理,但总体须保证线缆的安全和理线的整齐美观。
为了保持配线间的布局美观,引进的配线间垂直主干线槽应紧贴墙面,切忌矗立于房屋中间。要求施工时,处理好线槽入口处的切角,既不能成直角,也不可探出墙面。
2) 配线间器件清单
本工程共设计配线间27个,分别位于各楼弱电竖井内,配线间就是一管理子系统,它把水平子系统和垂直干线子系统连在一起或把垂直主干和设备子系统连在一起。通过它可以改变布线系统各子系统之间的连接关系,从而管理网络通信线路。
在配线间,配线架器件安装在落地式的机柜中,机柜置于高架地板上。到配线架来的电缆应从吊顶上通过线槽从上方进入机柜。
配线间大部分器件实际上已经在“水平布线”和“主干布线”两节中描述,这里又多加了一些布线管理器件,如背板、机柜等等,可以直观地了解、检查配线间里的布线情况。本节说明了实际使用的端接器件的最终统计数目。所有的机柜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配备足够的电源插线板、机柜隔板、安装螺丝、垂直理线环。机柜上空余的部分需要有挡板遮盖。
配线间的设备工作跳线选用了GCI跳线JU6-BL-2M,支持高速数据传输,性能卓越,稳定可靠。语音工作跳线选用了110-RJ45型跳线.。信息点跳线数量按信息点数量3:1的比率配备原厂铜缆六类跳线。
3) 配线架打接表格
配线架打接表格直接提供了各个配线间之配线架的线缆打接顺序,是工程施工安装和竣工维护必备文档,非常重要!一方面能指导正常的施工,协调任务分配,另一方面起到最终核对器件搭配是否合理的重要依据和日后管理维护的参考。
2.3.5 布线管理
信息点标号原则
建议本布线工程中各座建筑物中的信息点按照如下规则统一标号,如:
1) C1区一层数据点是C1CXX(C=Computer),
2) C1区一层语音点是C1PXX(P=Phone),
3)C1区一层数据主干是C1CBXX(B=Backbone),
4)C1区一层语音主干是C1PBXX(B=Backbone)。
5) 其它区、层类似上述标识,区别在属于哪一区的哪个楼层。
6) 各信息点标号与相对应的配线架卡接位置标号相同,特殊标号另行注明。
7) 标签颜色按照相应规范。
在中心配线间需要区分各区分配线间的主干,需要在标识处填写详细的建筑物的名称,便于管理。
● 标签安装
按照要求,所有使用的标签皆为专用机器打印,标签都打印在永久性的标签上,并用永久性的防水薄膜覆盖。在穿线安装施工的过程中所有的线缆都单独标签,终端的配线架对应的给出标签,都使用标签给出标识,所有的插座端口也给出安全的固定的标签来标识,而且所有的插座面板符合招标文件的要求,看标签就可以区分信息模块是数据、语音、还是光纤应用。所有的配线和跳线都给予标识并单独编号,使得最终用户的管理更为方便快捷。
3. 系统功能
3.1 系统操作方法
布线系统应用的好坏,是与施工过程中的安装质量密切相关的。
水平4对双绞线的连接完全可以依靠模块和配线架上的T568色标来端接。
在垂直子系统中,缆线的连接正确性是由色码得到保证的,色码编排如下:
按顺序组合,如1-5线对则有:白蓝、蓝白为第一对线;白橙、橙白为第二对线;白绿、绿白为第三对线;白棕、棕白为第四对线;白灰、灰白为第五对线。其它依次类推。安装终接按顺序按此色标进行,方可保证连接的正确性。
4. 系统性能指标
4.1 概述
施工完成后,我们对系统进行两种测试:
线路测试:采用专用的六类电缆测试仪对标准所规定的布线系统的各项技术指标进行测试,包括所有信息点的接线图、长度、串扰、衰减量等十几项指标。
联机测试:选取若干个工作站,进行实际的联网测试。
整个布线系统包括双绞线和光纤两种线路,每条链路我们都要用专用的测试仪测试。
4.2. 标准
双绞线连接:根据ISO/11801和TIA/EIA 568B六类测试要搭配相应厂商的适配模块。
光纤连接:根据ISO/11801国际标准Optical Class之要求制定。
4.3. 被测线路的定义
双绞线连接
4.4 测试指标及标准
六类测试标准,我方将采用TIA/EIA所规定的CAT6指标或ISO11801 CLASS E 指标,并且选用三级精度的测试专用仪器。
六类标准测试的主要指标包括
测试仪内自动存贮了各种标准的限值,它自动地逐项指标进行测试、比较,并报告结果。我们推荐使用的测试仪为美国Fluke公司生产的DSP4300,测试标准建议使用TIA/EIA 568B规定的永久链路(P-Link)或信道方式(Channel)。
六类综合布线系统数据信道测试应满足或高于以下的指标:(ANSI /EIA-568-B.2在4次连接时的信道标准)
光纤线路的测试只要求测试一项结果──衰减:
衰减量<1.0dB, (1300nm)
衰减量<2.0dB,(850nm)
4.5 测试仪器
我公司采用Fluke公司的新型Fluke DSP 4000系列双绞线测试仪来测试双绞线线路。
用Fluke DSP 4000以上系列测试仪主机外加Fluke FTK光纤测试工具包来测试光纤线路。
5. 系统要求
5.1 环境要求
5.1.1 照明
按有关设计要求,配线间室内照明不低于150Lx。强电总体设计时机房应有设计院特别考虑。
5.1.2 接地
配线间接地要求如下:
1) 提供合适的接地端,机架/机柜应用直径4mm×4mm的铜线连接至接地端;
2) 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4欧姆(单独接地),联合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1欧姆。
根据本工程的接地要求选用联合接地。各机房要求所有的弱电机柜,箱体及设备提供一个接地点,保证能正确的和任何设备连接,保证接地的延续性,所有的接地线有铜芯导线,铜排组成。
5.1.3 设备间要求
设备间及配线间是整个布线系统的中心,它的布放、选型及环境条件的考虑是否恰当都直接影响到将来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及维护和使用的灵活性。
设备间的环境条件如下:
1) 室内照明不低于150Lx。
2) 温度保持在18-27摄氏度之间。
3) 湿度保持在30%-50%之间。
4) 通风良好,清洁。
5) 室内应提供UPS电源配电盘以保证网络设备运行及维护的供电。
6) 每个电源插座的容量不小于3000W。
7) 设备间应安装符合法规要求的消防系统。耐火等级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及《计算站场地安全要求》的规定。
8) 设备间的室内装修、空调设备系统和电气照明等安装应在装机前进行。设备间内的装修应满足工艺要求,经济适用。若根据设备、环境要求需设活动地板时,活动地板应作防静电处理。
9) 应尽量靠近服务电梯,以便装运笨重设备。
10) 应尽量远离有害气体源以及存放腐蚀、易燃、易爆炸物处。
11) 设备间应远离强振源、强噪声源,避开强磁场的干扰。
为了便于网络设备的跳接管理及维护,本布线工程设计建议设备间与配线间设置同一处。
6. 设计总结
宝鸡市代家湾小区作为新兴的智能化建筑,其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的语音、数据、图像等多媒体信息的传输介质
的物理架构,在布线方面要求具有高度灵活性、可靠性、实用性、综合性,并且易扩展、方便维护和管理。
本方案是以国家游泳中心信息化建设中结构化综合布线工程的具体需求为基础依据、以GCI的数据网络产品和行业解决方案为技术实现,参考国际国内通信行业标准及业内领先的案例设计而成。
宝鸡市代家湾小区作为本地区的重要场所,中心决策层能以通信行业专业化的高度,以“One Shopping”(一站式)的解决方案来参考审阅解决方案,充分体现了领导的远见卓识和管理智慧!
篇5:浅谈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方案
一、总体规划
国际信息通信标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步修订、完善的。综合布线系统就是为了顺应发展需求而特别设计的一套布线系统。对于现代化的大楼来说,就如体内的神经,它采用了一系列高质量的标准材料,以模块化的组合方式,把语音、数据、图像和部分控制信号系统用统一的传输媒介进行综合,经过统一的规划设计,综合在一套标准的布线系统中,将现代建筑的三大子系统有机地连接起来,为现代建筑的系统集成提供了物理介质。可以说结构化布线系统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现代化的大楼的成败,选择一套高品质的综合布线系统是至关重要的。
二、系统设计
现代科技的进步使计算机及网络技术飞速发展,提供越来越强大的计算机处理能力和网络通信能力。计算机及网络通信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现代企业的生产管理效率,降低运作成本,并使得现代企业能更快速有效地获取市场信息,及时决策反应,提供更快捷更满意的客户服务,在竞争中保持领先。计算机及网络通信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企业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
综台布线是智能大厦建设中的一项新兴技术工程项目,它不完全是建筑工程中的“弱电”工程。
智能化建筑是由智能化建筑环境内系统集成中心利用综合布线系统连接和控制“3A”系统组成的。布线系统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3A”的功能。
设计与实现一个合理综合布线系统一般有六个步骤:
1)获取建筑物平面图;
2)分析用户需求;
3)系统结构设计;
4)布线路由设计;
5)绘制布线施工图;
6)编制布线用料清单。
星型拓扑结构布线方式,具有多元化的功能,可以使任一子系统单独地布线,每一子系统均为一独立的单元组,更改任一子系统时,均不会影响其它子系统。
一个完善确定设计的布线走线系统,其目标是,在既定时间以外,允许在有新需求的集成过程中,不必再去进行水平布线,损坏建筑装饰而影响审美。
为了使智能建筑与智能建筑园区的工程设计具体化,根据实际需要,我们将综合布线系统分为三个设计等级:
1.基本型
适用于综合布线系统中配置标准较低的场合,用铜芯电缆组网。
基本型综合布线系统配置:
(1)每个工作区(站)有一个信息插座;
(2)每个工作区(站)的配线电缆为一条4对双绞线,引至楼层配线架;
(3)完全采用夹接式交接硬件;
(4)每个工作区(站)的干线电缆(即楼层配线架至设备间总配线架电线)至少有2对双绞线。
2.增强型
适用于综合布线系统中中等配置标难的场合,用铜芯电缆组网。
增强型综台布线系统配置:
(1)每个工作区(站)有两个以上信息插座;
(2)每个工作区(站)的配线电缆均为一条独立的4对双绞线,引至楼层配线架;
(3)采用夹接式(110A系列)或接插式(110P系列)交接硬件;
(4)每个工作区(站)的干线电缆(即楼层配线架至设备问总配线架)至少有3对双绞线。
3.综合型
适用于综合布线系统中配置标准较高的场合,用光缆和铜芯电缆混合组网。
综合型综合布线系统配登:
(1)在基本型和增强型综合布线系统的基础上增设光缆系统;
(2)在每个基本型工作区的干线电缆中至少配有2对双绞线;
(3)在每个增强型工作区的干线电缆中至少有3对双绞线。
综合布线系统应能满足所支持的数据系统的传输速率要求,并应选用相应等级的传输缆线和设备。
综合布线系统应能满足所支持的语音、数据、图像系统的传输标准要求。
综合布线系统所有设备之间连接端子、塑料绝缘的电缆或、电缆环箍应有色标。不仅各个线对是用颜色识别的,而只线束组也使用同一图表中的色标。这样有利于维护检修。这也是综合布线系统的特点之一。
所有基本型、增强型、综合型综合布线系统都能支持语音、数据、图像等系统,能随工程的需要转向更高功能的布线系统。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
①支持语音和数据服务所采用的方式;
②在移动和重新布局时实施线路管理的灵活性。
1)基本型综台布线系统的特点
(1)是一种富有价格竞争力的综合布线方案,能支持所有语音和数据的应用;
(2)应用于语音、语音/数据或高速数据;
(3)便于技术人员管理;
(4)采用气体放电管式过压保护和能够自复的过流保护;
(5)能支持多种计算机系统数据的传输。
2)增强型综合布线系统的特点
增强型综合布线系统不仅具有增强功能。而且还可提供发展余地。它支持语音和数据应用,并可按需要利用端子板进行管理。
(1)每个工作区行二个信息插座,不仅机动灵活,而且功能齐全,(2)任何-个信息插座都可提供语音和高速数据应用;
(3)按需要可利用端子板进行管理;
(4)是一个能为多个数据设备制造部门环境服务的经济有效的综合布线方案
(5)采用气体放电管式过压保护和能够自复的过流保护。
3)综合型综合布线系统的特点
综合型综合布线系统的主要特点是引入光缆,可适用于规模较大的建筑物或建筑群,其余特点与基本型或增强型相同。
三、综合布线系统设计要领:
1.在PDS设计起始阶段,设计人员要作到:
(1)评估用户的通信要求和计算机网络要;
(2)评估用户楼宇控制设备自动化程度
(3)评估安装设施的实际建筑物或建筑群环境和结构
(4)确定通信、计算机网络、楼宇控制所使用的传输介质
2.将初步的系统设汁方案和预算成本通知用户单位。
3.在收到最后合同批准书后,完成以下的系统配置、布局蓝图和文档记录:
(1)电缆线路由文档
(2)光缆分配及管理
(3)布局和接合细节
(4)光缆链路,损耗预算
(5)施工许可证
(6)订货信。
如同任何一个工程一样,系统设计方案和施工图的详细程度将随工程项目复杂程度而异,并与合同条款、可用资源及工期有关。
设计文档一定要齐全,以便能检验指定的PDS设计等级是否符合所规定的标准。而且在验收系统符合全部设计要求之前,必须备有这种设计文档。
4.应始终确保已完成合同规定的光缆链路一致性测试,而且光缆链路损耗是可接受的。
介质及连接硬件的性能规格在结构化布线系统中,布线硬件主要包括:配线架、传输介质、通信插座、插座板、线槽和管道等。介质
主要有双绞线和光纤,在我国主要采用双绞线与光缆混合使用的方法。光纤主要用于高质量信息传输及主干连接,按信号传送方式可分为多模光纤和单模光纤两种,线径为62.5/125微米。在水平连接上主要使用多模光纤,在垂直主干上主要使用单模光纤。接头及插座
在每个工作区至少应有两个信息插座,一个用于语音,一个用于数据。插座的管脚组合为:1&
2、3&
6、4&
5、7&8.我国基本上采用北美的结构化布线策略,即使用双绞线十光纤的混合布线方式。双绞线又分为屏蔽线与非屏蔽线两种。
屏蔽系统是为了保证在有干扰环境下系统的传输性能。实现屏蔽的一般方法是在连接硬件外层包上金属屏蔽层以滤除不必要的电磁波。现已有STP及S-STP两种不同结构的屏蔽线供选择。
屏蔽系统的屏蔽层应该接地。在频率低于1MHz时,一点接地即可。当频率高于1MHz时,EMC认为最好在多个位置接地。通常的做法是在每隔波长十分之一的长度处接地,且接地线的长度应小于波长的十二分之一。如果接地不良,就会产生电势差,这样,将构成保证屏蔽系统性能的障碍和隐患。
篇6:如何选择综合布线系统方案
如何选择综合布线系统方案
。记得不久前还在炒作“超5类”,而随着“千兆位”以太网标准出台,布线厂商也相继推出了自己支持“千兆位”以太网的“6类”甚至“7类”布线系统。推出先进的产品固然是件好事,但 笔者还是要提醒广大用户不要被媒体和厂商的炒作冲昏头脑,在选择布线产品时冷静地考虑一下,是否需要如此高档的系统。
群星闪耀的布线系统
最开始发展的是3类电缆,它能达到10Mbps的速度,手感皮薄,通常皮上注有“cat3”字样,它的箱上会注有“3类”,大概每箱有305米;而对于 4类电缆我们的网络中用的不多,在此就不多说;
而5E类电缆技术规范的不断完善源于千兆以太网的发展。在制定千兆以太网技术规范期间,低端低档次的5类电缆是否能对这种网络给予支持曾一度引起人们的关注 ,随之,出现了等电平近端串扰(ELFEXT)和回波损耗等新的关键测试参数,因此,业界制定了5E类电缆技术规范 ,它的标称速度为100Mbps,手感皮厚匝密,皮上通常注“cat5e”,一般是每箱305米;然而,随着6类电缆规范的出台,尽管现有网络或新兴网络还不必 太依赖6类解决方案来支持,但可以预见,6类电缆完全成为铜缆布线的主流解决方案只是时间问题;---bianceng.cn(学电脑)
由于现有的超5类线(CAT5E)并不能正式支持10GbaseT,6类线(CAT6)也有37m的距离限制且无法保证信号传输质量,但增强型6类线(AC6)可在100m的距离内实现高速信号传输 ;
7类线缆技术提供高达600MHz的带宽,这是所有类型的铜线缆中最高的带宽,以前的线缆技术基于保守的性能标准,如100 MHz的5e类标准和250 MHz的6类标准,万兆以太网等新技术的早期采用者或关注环境(如工厂车间)电磁干扰的公司,倾向于使用7类线缆。7类线缆是全屏蔽电缆,每一对线路都利用衬箔屏蔽物屏蔽,而且线缆本身也采用包裹整个线缆的屏蔽层。一些7类线缆还在线缆的护套与屏蔽的线路对之间加入了一层编织物屏幕层 ,线缆还可以屏蔽外部串音,即来自线缆外套之外的邻近线缆的噪音。直到不久前,5e类和6类线缆一直采用噪音消除技术,处理来自线缆护套内部的噪音,而提供万兆以太网传输的铜电缆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来自护套外部的噪音。
7类线缆是容量最大的平衡电缆,而它的成本大约是6类电缆的3倍,后者的价格一般为1000英尺380美元,为今后作打算的企业可能能够证明安装7类线缆(电缆和连接器)的费用是合理的,因为与其他可以处理需要更高带宽应用的替代方法相比,7类线缆更节省资金。7类为用户提供了根据安装的连接器类型(RJ型和非RJ型)做出选择的可能 ,在使用非RJ型连接器时,它提供应用共享功能,而在使用RJ型连接器时,基础设施具有向后兼容性和互操作性。
由于这种线缆技术将逐渐进入主流,越来越多的设备制造商必须在他们的硬件上设计7类接口,企业用户也必须逐渐适应这样一种不同的接口 ,7类线缆具有比6类线缆更大的直径,因为它采用双倍的屏蔽,并且通常采用23AWG(美国线缆规格)裸铜线连接器(相比之下,6类、5e类、5类和其他类型的线缆采用的是24AWG连接器)。
除了确定7类线缆和连接器的价格外,国家研究测试试验室的认证也非常重要,这意味着该试验室的认证标识将出现在这种线缆的护套上,该标识显示设备在安全性和性能上,通过了国家批准的测试试验室的测试,符合国际7类标准的性能规范。7类产品可以满足新的带宽、接入、存储和速度要求 ,根据用户的需要和未来的目标,将这种最新铜缆技术与其竞争者的性能进行成本收益比较,可以帮助确定使用什么类型的线缆。
各类布线系统的技术对比
下表是5类、5E类、6类及7类线缆在100MHz正常频率下的性能比较,我们从表中可以直观地看出,相同频率下不同技术规范的比较结果。请注意,6类和7类线缆的实际数值可能与该表公布的结果不同 ,估计6类线缆的数值变化不大,而7类线缆与最终公布的规范值肯定有较大差别,但无论如何,从表中的结果看,6类线缆在5E类的基础上有了改进,
从频率范围看,5E类线缆仍局限在100MHz,而6类线缆已提高到200MHz,并规定在此基础上再加25%余量,即达到250MHz(暂定)。
参数除另有规定外,所有数值以dB为单位,所有数值为100MHz处测量值(最差状况-通道)。括号内数值分别为6类电缆在250MHz处和7类电缆在600MHz处的测量值。
综合布线系统方案选择原则
目前,布线厂商在营销上存在不少水分。“经测试高达300MHz”“保障应用”、“6类电缆是千兆以太网的选择”、“绝对独家供应商解决方案”等市场炒作和宣传误导将用户们搞得一头雾水。 在我们详细分析了各类综合布线系统的特点后,那么用户在选择系统时又有什么应该考虑的原则呢?
无疑,众多用户关注的是安装,而不是哪一种铜缆布线解决方案。用户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经济承受能力,在各种方案中加以选择。 因此笔者往往建议用户考虑以下问题:
1.用户安装布线系统的用途是什么,估计今后的应用发展如何?大概的进程规划?
如果在今后5年只打算使用100BaseT,那么5E类电缆就足够了,但如果您考虑不久将随时应用宽带,如实时电视会议、三维模式、桌面印刷等,最好采用6类解决方案。
2.用户所在企业的前景是否明朗?企业发展速度如何?
如果前景不明,为安全起见,可采用6类解决方案,或者您预见到企业将会持续高速发展,那么6类以上解决方案可提供更大的“增长空间”,以备需要网络扩容来支持企业的发展。
3.企业网络于日常运营的重要性如何?
例如,银行网络系统是其运营的生命线,如果停机几分钟,将会给其业务造成很大的损失。因此,从充分的余量、易于安装和可靠性角度考虑,6类线缆是更为理想的解决方案。
4.企业如何考虑预算?
如果预算不受限制,就全部采用光缆了。客观环境是现实的,预算是有限的。所以,您肯定会考虑6类线缆解决方案在经济上的承受能力,毕竟它要比5E类方案的成本 约高20-30%,不过,在做决策时千万不要仅着眼于初期成本,这一点至关重要。根据对上述问题及此类情况的分析,您可以知道哪种方案最适合自己的需求,同时成本又在预算范围之内。
不同的声音
在布线系统刚进入我国时,曾给国人一种神秘的感觉,似乎大厦里一旦有了布线系统就立即成了智能大厦,并且各个弱电系统都可以利用这套布线系统,其实不然。从理论上讲,综合布线系统是将大楼内的各个弱电系统的传输介质统一为一种高性能的传输介质,从而使其便于管理、维护及在未来扩展,但目前就开始选择6类或7类综合布线系统确是不必要的,主要原因有三点:
1.造价过高,性能也未必很好;
例如保安监控系统,目前使用的75欧姆同轴电缆价格低廉,传输距离远(超过100米),其带宽也很高;而6类综合布线中用到的8芯双绞线就没有这方面优势。首先,它受到100米最大传输距离的限制,超过100米其所传视频信号的衰减就会很大。此外,用户还需要购买阻抗匹配器,使监控设备的接口与双绞线系统兼容。还有,楼宇自控等弱电系统具有自己的布线系统,通常其布线的拓扑结构为总线型,即在2芯线上可串联很多控制单元,而综合布线系统采用的是星型拓扑结构,要求每根8芯线只能接一个设备。由此可见,如果楼宇自控等弱电系统也采用星型拓扑结构,那将需要大量的线缆,从而使整个系统的造价猛增。
2.我国行业管理的限制;
例如消防保安系统,目前还是单独设计、单独施工、单独管理,像这样的系统采用过好的综合布线是不适宜的。
3.不能充分发挥“豪华类”综合布线的优势。
“豪华类”布线系统为时常变更终端设备的种类和位置的用户提供了极大的灵活性,而像楼宇自控、保安监控等弱电终端设备几乎长期固定在房间或走廊的某一位置,不需要经常改变。
相关文章:
大棚监控系统设计方案02-10
医院视频监控系统设计方案02-10
数据监控系统设计方案02-10
机房监控系统设计方案02-10
监狱监控系统设计方案(机密)02-10
远程监控系统设计方案02-10
电力监控系统方案设计02-10
小区监控系统设计方案02-10
中学监控系统设计方案02-10
银行监控系统设计方案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