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英语文献翻译(共6篇)
篇1:专业英语文献翻译
【文学类】
戴维 洛奇 小说的艺术 北京:作家出版社,1998 高奋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源与流 宁波:宁波出版社,2000 侯维瑞 现代英国小说史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6 胡经之,王岳川主编 文艺学美学法论 北京:北京出版社,1994 黄晋凯主编 荒诞派戏剧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 霍夫曼 佛洛伊德主义与文学思想 王宁译 北京:三联书店,1987
拉曼 塞尔顿编 文学批评理论 刘象愚,陈永国等译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霍纳 韦勒克近代文学批评史(第4卷)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 李维屏 英美现代主义文学概观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柳鸣九编选 新小说派研究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吕同六主编 20世纪世界小说理论经典 北京:华夏出版社,1995
罗伯特 斯皮勒 美国文学的周期——历史评论专集 王长荣译 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1990
罗德 霍顿 美国文学思想背景 房炜等译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梅佛里德曼 意识流,文学手法研究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米兰 昆德拉 小说的艺术 孟湄译 北京:三联书店,1995
史志康主编 美国文学背景概观上海: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1998
徐葆耕 西方文学 心灵历史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 殷企平小说艺术管窥 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
5【语言学】 奥马利 第二语言习得的学习策略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2001 陈保亚 20 世纪中国语言学方法论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丁言仁 英语语言学纲要 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2001
费尔迪南 德 索绪尔 普通语言学教程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 冯翠华 英语修辞大全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桂诗春,宁春言主编 语言学方法论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桂诗春 应用语言学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何兆熊 新编语用学概要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何自然 语用学与英语学习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侯维瑞 英语语体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8 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修订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黄国文 语篇与语言的功能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黄国文 语篇分析概要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李延富主编 英语语言学基本读本 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9 李运兴 语篇翻译引论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 刘润清 西方语言学流派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刘润清等 现代语言学名著选读(上下册)北京:测绘出版社,1988 刘润清等 语言学入门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陆国强 现代英语词汇学(新版)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戚雨村 现代语言学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秦秀白 文体学概要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 孙志 外国语言研究论文索引(1995—1999)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索绪尔 普通语言教程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王德春 语言学概论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王寅 语义理论与语言教学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王宗炎 语言学与语言的应用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王佐良等 英语文体学引论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伍谦光 语义学导论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伍铁平普通语言学概要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熊学亮 语言学新解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扬自俭 语言多学科研究与应用(上下)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2 张国扬,朱亚夫 外语教育语言学 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章振邦 新编英语语法教程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周考成 英语语音学引论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80
Clark,J.et al.语音学与音系学入门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Gimson,A.C.and Arnold,E.An Introduction to Phonetics and Phonology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Halliday,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2nd edition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Leech,G.N.Principles of Pragmatics.Longman,1983
Lyons, J.Linguisti Semantics.An Introduction.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Peccei,J.S.Pragmatics.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Radford,A.Syntax.A Miniminalist Introduction.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Robin,R.H.General Linguistics.北京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Quirk,Randolph,et al.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Longman,1927
【翻译学】
包惠南,包昂编.实用文化翻译学.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0 陈定安.英汉比较与翻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1 陈福康 中国译学理论史北稿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陈延佑 英文汉译技巧 北京: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0 陈文伯 英语成语与汉语成语 北京: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2 崔永禄 文学翻译佳作对比赏析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单其昌 汉英翻译技巧 北京: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0 杜成南,文军主编 中国当代翻译百论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4 方梦之 翻译新论与实践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冯庆华 实用翻译教程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辜正坤 中西诗鉴赏与翻译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 郭建中编 文化与翻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 黄龙 翻译技巧指导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 黄龙 翻译学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8
姜治文,文军编著 翻译批评论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9 金堤 等效翻译探索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 居祖纯 汉英语篇翻译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孔惠怡,扬承淑 亚洲翻译传统与现代动向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孔惠怡 翻译 文学 文化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林相周 英语理解与翻译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刘宓庆 汉英对比研究与翻译 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1 刘宓庆 文化翻译论纲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刘宓庆 文体与翻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0 刘玉珍 文化交流英语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9 刘重德 浑金璞玉集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4 刘重德 文学翻译十讲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1995 罗新璋编 翻译论集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马祖毅 中国翻译简史(五四运动以前部分)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 穆雷编著 中国翻译教学研究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钱钟书等 林纾的翻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孙致礼 1994.9—1996.6 我国英美文学翻译概论 南京:译林出版社,1996 王大伟 现代汉英翻译技巧 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9 王克非 翻译文化史论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谢天振 译介学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许钧 翻译思考录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 许钧 文学翻译批评研究 南京:南京出版社,1992
扬自俭,李瑞华编 英汉对比研究论文集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姚念庚,范兵 英汉翻译论稿 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87
尤金 奈达著 奈达论翻译 谭载喜编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3 尤金 奈达著 语言文化与翻译 严久生译 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8 张今 文学翻译原理 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87 张培基习语汉译英研究 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张培基英语声色词与翻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
Baker,Mona.Routledge Encyclopaedia of Translation Studies.London.Routledge,1998 Baker,Mona.In Other Words.A Coursebook of Translation.北京: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Basnet,Susan.Translation Studies(Revised Edition).Methuuen Co.Ltd,1988
Carford,J.C.A Linguistic Theory of Translation ,An Essay in Applied Linguistics.Oxford University Press
George Steiner.After Babel.Aspects of Language and Translation.1975
Hatim, Bsil and Mason,Ian.Discourse and the Translation..Longman Group UK Limited,1990
Newmark,P.P.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Pergamon,Oxford,1982 Newmark,P.P.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London.Prentice Hall,1988
Nida,Eugene A.Language,Culture,and Translating.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3 Nida,E.A.&Taber,C.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Brill Lyden,1974
Rojer T.Bell.Translation and Translating.Theory and Practice.Longman,London and New York,1991
Schaffner,Christian and Kelley-Holmes,Helen.Ed.Cultural Functions of Translation.Multilingual Matters Ltd,1995 Tytler,A.Essays on the Principles of Translation.London.Dent,1971
【英语教学法】
Alderson,F.C.,C.Clapham,and D.Wall.Language Test Construction and Evaluation.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5
Brown,H.D.Princio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3rd ed.)New Jersey:Prentice Hall,1994
Ellis,R.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tion.Oxford:Oxfod University Press,1985
Ellis,R.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Oxford:Oxfod University Press,1994
Gardener,R.C.&W.E.Lambert.Attitudes and Motivation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Rowley:Mass:Newbury House,1972
Gardener,R.C.Social Psychology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The Role of Attitudes and Motivation.Longman:Edward Arnold Ltd.,1985
Hughes,A.Testing for Language Teachers.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
James,C.Errors in Language Learning and Use.New York:Longman,1998
Johnson,K.E.Understanding Communicative Language Classrooms.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5
Krashen,S.Principles and Pracr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Oxford:Pergamon,1982
Lynch,B.K.Language Program Evaluation.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6
Nunan,D.The Learner-Centred Curriculu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8 Nunan,D.Designing Tasks for the Communicative Classroo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
Nunan,D.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2Nurrall,C.Teaching Reading Skills in a Foreign Language.Oxford:Macmillan Education,1996
O’Malley,J.M&A.U.Chamot.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Odlin,T.Language Transfer.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 Richard,J.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6
Richards,J.C.&C.Lockhart.Reflective Teaching in 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s.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6
Seliger,H.W.&Shohamy,E.Second Language Research Methods.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9
Stern,H.H.Fundamental Concepts of Language Teaching.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3
Ur,P.Teaching Listening Comprehension.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4
Ur,P.A Course inLanguage Teaching.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
Wallace,M.J.Action Research for Language Teachers.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8
1.蔡永强:“句法驱动的汉语口语教学模式探索”,《海外华文教育》2005年第4期。
2.程晓棠:《任务型语言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3.陈远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是否适合外语教学”,《外语界》2001年第3期。
5.戴桂芙、刘德联:《对外汉语教学法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4.崔永华:“基础汉语教学模式的改革”,《世界汉语教学》1999年第1期。6.方文礼:“外语任务型教学法纵横谈”,《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年第9期。
7.龚亚夫、罗少茜:《任务型语言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8.李 红:“可理解输出假设的理论基础”,《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年第2期。
9.李 泉:《对外汉语教学理论思考》,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10.李忆民:“课堂教学的内向和外向——试论中级汉语精读课课堂教学交际化”,《语言教学与研究》1993年第3 期。
11.刘小雨:“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综述”,《语言教学与研究》2000年第2期。
12.刘 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13.鲁子问:“任务型教学的课堂教学程序探讨”,《中小学外语教学》2002年第2期。
14.陆俭明:“卷首语”,《语言文字应用》1999年第1期。
15.马箭飞:“以交际任务为基础的汉语短期教学新模式”,《世界汉语教学》2000年第4期。
16.马箭飞:“任务式大纲与汉语交际任务”,《语言教学与研究》2002年第4期。
17.马箭飞:“汉语教学的模式化研究初论”,《语言教学与研究》2004年第4期。
18.邵继荣:“任务类型和任务条件对EFL写作的影响”,《国外外语教学》2003年第2期。27.张亚军:《对外汉语教学法》,现代出版社1990年版。
28.赵金铭:“对外汉语研究的基本框架”,《世界汉语教学》2001年第3期。29.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3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3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修订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32.周淑清:《初中英语教学模式研究》,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跨文化交流】
费孝通 乡土中国·生育制度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馆,1999
洪堡特 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 北京:商务印书
梁漱溟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陆扬,王毅选编 大众文化研究 上海:三联书店,2001 霍克海默,阿多尔诺 启蒙辩证法 重庆:重庆出版社,1993
罗钢,刘象愚 文化研究读本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莫尔根 古代社会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萨义德 东方学 北京:三联书店,1999
王岳川 后现代主义文化研究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Dueing,S.(ed.)The Cultural Studies Reader.London:Routledge,1993
Polo,Marco.The Travels of Marco Polo.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1998
Turner,Graeme.British Cultural Srudies.An Introduction ,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1996
Williams,R.Culture and Society.Harmondsworth:Penguin,1963
篇2:专业英语文献翻译
集成的人机交互的发展到系统开发生命周期的方法
Abstract:
将人机交互(HCI)的角度来看,系统开发生命周期(SDLC)是必要的信息系统(IS)的成功,反过来,企业的成功。然而,现代的软件开发生命周期模型是基于组织的需求比人类的需要。信息系统的人机交互方面通常被认为是太小(只有屏幕界面),在太晚的发展过程(仅在设计阶段)。因此,往往一个缺口的表达。moreists满足组织的需求和支持和丰富人类用户之间的。这个问题可以通过仔细整合人机交互的发展为软件开发生命周期过程中实现真正的以人为本的开发方法。本文探讨了人机交互系统开发中的作用,证明考虑人机交互贯穿整个软件开发生命周期的重要性,提出了一种方法,以人为中心的发展,并演示了如何应用这种方法来发展以人为中心的信息系统。
Keyword:系统开发生命周期(SDLC);信息系统;信息系统中人的因素(发布);人机交互(HCI);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以人为中心的系统开发
文章2: 题目
对影响敏感的多人–计算机相互作用
要认识到一个人的情感状态是COM的沟通与情绪智力的核心能力。情感intelligenceisafacetofhumanintelligencethathasbeenarguedtobe不可缺少的也许是最重要的成功的跨-个人的社会互动。本文认为,新一代人机交互(HCI)的设计需要包括情商来识别用户的情感状态,为了更加哼……能力的本质morean一样,更多的有效性,并更有效。情感的激发调节所有非言语communicativecues(面部表情,架,和声乐生理反应)。在面对面的互动,人类探测和解释这些互动的信号有很少或没有努力,他们的沟通。然而,一个自动化系统,完成这些任务的设计和开发是比较困难的。本文调查了过去的工作由计算机在解决这些问题,并提供了一系列建议,为开发智能多模态人机交互的用户的非语言情感反馈个性化自动分析仪的第一部分。
Keyword:
情感计算;人机交互(HCI);情感状态;非言语交际线索的自动分析;多模态人机交互的个性化人机交互。
文章3:
题目:人机交互:跨学科的根和趋势
Abstract:方法,理论,在人机交互(HCI)领域的实践都产生互动的软件,可以用来操作,能有效,安全目标,并满意。人机交互是跨学科和多学科的行为在其根。人机交互的核心概念是可用性,使用加有用缓解。实现了良好的可用性,需要注意两个产品的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对用户的交互设计,应服务……莫里作为用户界面的软件组件的要求。本文回顾了一些建模支持人机交互的实践理论,开发生命周期的活动,和很多的实践,构成` `可用性工程”。兴趣在HCI的未来应用领域包括新的交互方式,虚拟环境,万维网,信息可视化,和可穿戴计算。
Keyword:
发展的过程;用户交互;万维网;互动系统;理论与实践;人为因素;应用领域;软件构件;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可用性工程;认知心理学;交互方式;人类±计算机;良好的可用性
文章4:
题目:人机交互的方法训练的交通控制 Abstract:
在瑞典,列车已经在过去的几年中增加和今天的任何时候都高。同时为提高正点率和更好的可预测性要求越来越高。是否有可能提高准时,从而可能利用基础设施资源更优化的控制列车交通提供改进的系统的出现,这将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提高列车。本文研究的一个主要目标,对我morenvestigate如何,从人机交互的角度,系统可以被设计来更好的支持人的能力和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火车交通控制。对复杂系统的控制人类早期的研究有助于这方面的工作。本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获取知识的边缘有火车调度执行他们今天的工作和困难的关系。研究了以用户为中心的方法。在密切合作运行的火车交通专业人士探讨和发展的解决和改善情况自项目开始于1996建议的控制新策略,解决这样一个系统的设计已被开发和一定程度的评价。瑞典国家铁路管理局(国家铁路局)正计划建立基于控制的策略和思路从这个研究项目的操作控制系统。
Keyword:同一时间;人机交互;交通控制;乌普萨拉大学;人机交互划分;部门;列车控制;有效途径;列车控制;控制复杂;列车调度员 文章5:
题目:在人机交互说话口头语预测
Abstract:本研究的特点自然说话disfluencies典型的人机交互,并给出了其发生的一个预测模型会计。数据在三个实证研究中人们说或者写一个高度互动的模拟系统为他们完成业务交易的收集。研究涉及的学科内的析因设计的输入方式和格式是不同的。口语不流利的人机接口速率在……moreraction被证明是大大低于率通常观察到的类似人类的演讲中。两个独立的因素,增加与规划的要求,是高等disifuency率显著相关:(我)长度的话语;和(2)在演示文稿格式缺乏结构。回归技术证明了线性模型基于简单的发音长度占了在说话disfluencies 77%变异。因此,设计方法,能够指导用户讲话简短的句子要消除说话disfluencies大多数潜在的。在这项研究中,例如,一个结构化的表示格式成功地消除了6O 70%的不流利的讲话。本研究的长期目标是提供强大的语言技术设计经验的指导。Keyword:工程俄勒冈;人机交互;呈现方式;预测说话disfluencies;工艺盒 文章6:
题目:教学交互:第一次的经验
Abstract:人机交互是在哥斯达黎加大学最近的纪律。在本文中,我们提出的第一个学年关于人类-计算机交互的先修课程的经验,本科和硕士课程,设计和教。HCI课程介绍战略包括两个步骤:1)启动一个专门的本科课程在第一学期,和2)启动一个专门的硕士课程中的第二个任期,同时发展。moreaught与本科课程。课程大纲都分享。然而,由于差异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学生在本科和硕士课程的差异,评价方法的实施,导致更多的任务和研究生水平较高的紧迫性。在教室里的工作是为每个不同的课程,因为研究生可以建立自己的知识的基础上以前的工作经验和思想的交流与其他学生。在本科和硕士课程,强调的是实践的理论支持。
Keyword
人机交互;人机互动教学
文章7:
题目:人机交互
Abstract:人机交互是通过物理或心理互动确立人与计算机之间的关系的过程。在这里,我们总结了人机交互的基础上,与历史的互动形式与产品设计。后来的人机交互的不同方面进行了应用,如人机交互通过逼真的人脸模型,人脸识别技术的人机交互界面,远程教育和人机交互。USI……moreng人工智能系统,我们可以把所有这些方面,提供了一个先进的人机交互,计算机或机器人能够识别人脸的学习和掌握自己的情绪反应,通过面部模型,连接到不同的世界大学通过远程教育和帮助社会中通过学生福利改进尽可能的。
Keyword:人机交互;人脸模型;人机交互;远程教育;产品设计;智能
文章8:
题目:提供用户模型直接访问接口:一个简单的界面和交互影响的HRI的探索性研究 Abstract:
用户模型的方式来理解和提高计算机接口的可用性。我们在这里提出的ACT-R认知建模语言的一个公开的驾驶模拟一个简单的模拟机器人接口交互模型。该模型通过将位图的解析的新用途未修改的Java接口进行交互。该模型的结构开始描述知识的人为操作的机器人必须具备的。该模型还表明某些方面……更多的任务将为运营商很难。例如,该模型的性能进行定量的预测机器人的速度会如何影响导航的质量,以及相关的人的行为。而模型并不能涵盖所有的人机交互方面,它说明了如何提供用户模型通过位图访问接口可以导致更准确和更广泛的适用模型的用户。
Keyword:图形用户界面;人机交互;图像处理;人机交互;遥操作;用户建模;用户接口的人为因素
文章9:
题目:公共服务的设计标准 Abstract:
本文的重点是对公共服务的设计标准。本文挑战传统的列表的可用性标准的设计和评估的IT系统支持。传统的标准在人机交互领域内被认为是太有限,扩大鉴于通信和业务过程提出。这扩展的视野内,现有的可用性标准被认为是重要的但不是充分的。基于这一要求,标准也支持系统提出了moreation和企业的行动…。该标准是关于发展的实证研究产生的电子服务。这种服务的目的是支持企业之间的沟通和市当公司将获得经营许可。分析在这种情况下,通信的需要已经产生的设计和评价标准,为特定利益互补。标准生成的例子有:用户成为有良好的条件(感知,理解和信息支持),区分信息和表演之间的部分,提供元信息(目的和内容)。
Keyword:可用性;人机交互;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人机交互(HCI);可用性
文章10:
题目:人机交互作为一门工程学科:是或不是!?
Abstract:在新兴的跨学科领域的人机交互的主要挑战之一(HCI)是一个研究的线,可以使验证设计知识交互系统的设计,预测能力发展的规范。基于三种不同的元素交互系统的设计方法:(1)人(的),(2)技术人工制品(S),和(3)的情况下使用,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研究范式,这……更多新领域:具有强烈的社会经验和实验方法科学,工业设计和交互设计与艺术设计的高度重视,和工程学科具有较强的技术和正式的AP的方法。本项目提出了建议,并结合不同的研究和基于三角网的设计范式的优势的一种可能的方式,我们认为人机交互作为一门工程学科。
Keyword:
篇3:英语科技文献翻译特点
一、专业性
进行科技英语翻译不但要求译者要有很好的专业知识,还必须具备娴熟的双语转换技能,尤其是在专业词汇转换上。译者一定要有很强的原文理解力,以及厚实的专业基础,才能有效地排除翻译上的疑难。如果要翻译某个行业的科技资料,一定要事先熟悉一些基本的专业术语。例如在汽车制造业上,side valve不是指“侧面阀”,而是叫“侧置气门”,因为valve作为汽车零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阀门”,而是指发动机的“气门”。若把one of the valves in the engine must have gone wrong译成“发动机里的一个阀门肯定出了问题”,肯定会贻笑大方。译者在动手翻译之前,需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和行业术语,比如,要知道sump是“油底壳”,而不叫“油槽”;fuel pressure pipe是“高压油管”,而不是“燃油压力管道”;bearing cage不是“轴承罩”,而叫“轴承架”。
简而言之,科技翻译中,专业性是第一位的。这就要求翻译人员多读科技文章,多注意科技发展的趋势,多留神各个科技领域的专业术语。例如:
1.The Trans rapid accomplishes the function of support,guidance,acceleration and braking by using non-contact electromagnetic instead of mechanical force.
译文:磁悬浮列车不与铁轨接触,因而是靠电磁力,而不是靠机械力来实施支承、导向、加速和刹车功能。
分析: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说braking的汉译是“刹车”,这是毫无疑义的。但是在庄重的科技文体里,“刹车”给人一种笔调松弛的感觉。如果把“刹车”换成“制动”,文体就发生了变化,显得凝重,符合科技行文风格。non-contact是“不接触”,如果直译,与“磁悬浮列车”的名称脱节,处理的方法是否定意义转换为肯定意义,反译“悬浮于”,使得读者明白为何叫“磁悬浮列车”。
改译:磁悬浮列车主要依靠电磁力悬浮于铁轨上,由电磁力来实施支承、导向、加速和制动功能,而不是靠机械力来实施。
2.The Red Cross has begun a major cloning project relating to the production of transgenic pigs for organ donors.
原译:红十字会已开始一项重大的克隆工程,该工程与培育用于器官捐献的转基因的猪有关。
分析:transgenic pigs for organ donors译成“用于器官捐献的转基因的猪”颇令人费解,主要是译者没有吃透其中的逻辑含义,又不熟悉专业术语所致。从语言关系上看:培养转基因的猪(production of transgenic pigs)是让猪成为器官捐献者(for organ donors)。以此为依据,从专业角度上讲,organ donors译为“器官供体”。
改译:红十字会已开始一项重大的克隆工程,培育作器官供体之用的转基因猪。
二、客观性
科技文献翻译要想做到准确无误,就必须做到客观。客观是科技文献的本质,无需修饰,决不允许夸张。虽说科技翻译里变通手段的使用较多,但这种手段的运用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不翻译不需要的原语信息,翻译出来的是科技发展的最新动向。科技翻译和文学翻译作品不同,绝不会为了艺术上的感染力和冲击力,而“过度”地运用“夸张”手段,它有悖于科技翻译的客观性表述特征。例如:
1.N advocated a new approach to decentralized control system.
N曾提倡分散控制系统的新研究方法
2.That dark areas of Mars are due to vegetation was a suggestion advanced by L in 1878.
火星上黑暗部分是由植被造成的,这个观点是L在1878年提出的。
3.Formalized quantum-mechanical treatments of surface slates have usually ignored the chemistry of the substance,but Koutecky’s studies of diamond and graphite surfaces have remedied this omission for carbon.
量子力学对物态表象形式的研究往往忽略了物质的化学成分,而Koutecky对金刚石和石墨表象的研究弥补了对碳研究的空白。
三、精确性
科学信息的灵魂是准确性,因此科技翻译要做到转换准确,方圆分明。这与讲究“情感”表达,追求原文意境描述的文学作品的翻译是不一样的。例如:
1.These data will be most useful for arriving at more reliable conclusions.
这些数据对得出更可靠的结论会很有用处。
2.There is considerable evidence that water,does not just function as an inert solvent for biochemical reactions.
有充分的证据表明,水对生化反应不只是起一种不活泼的溶剂作用。
3.The information which is currently available concerning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formation of the mitotic apparatus is very sketchy.
关于有丝分裂机理的化学成分和结构,现在可用的资料很不安全。
四、创造性
科技术语源源不断,几乎每天都在产生,这是因为科技发展迅猛,科技信息在全世界迅速传播的缘故。据说单在医学界,每年就出现新词1500个之多。译者避免不了要与新科学、新技术打交道,要把新的科技发展、新的发明创造介绍给读者,一些新术语的翻译是不可避免的。在翻译新创立的科技术语时,应该遵循一般性原则:确切性、简明性、理据性、稳定性。简而言之,创立的术语要经得住时间的检验。翻译实践证明,遵照上述原则翻译的科技术语,站得住脚,经久耐用,一直沿用至今。但是,如果违反这些原则,新术语会被搁置一旁,即便使用,也会很快被置换、被淘汰、被遗忘。例如,Diesel engine原来译为“狄赛尔机”,终因难以产生联想、不易上口而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大家熟悉的译名“内燃机”或“柴油机”。
五、有效性
科技文献的信息可以区分为有效性和无效性两种。从时间有效性来讲,科技文献年代越是久远,其信息价值就越会打折扣;从读者有效性来说,如果信息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其信息价值可能会是“零”。译者必须考虑这一因素。有效性指的是,信息是否最终满足读者的需求。比如说,读者需要的是摘译文献中的核心技术部分,而译者却翻译了全篇文献,其信息的性价比会大大缩水,有效性就会大大打折。因此翻译之前,要了解读者之需求,了解翻译之目的,以最终决定翻译之策略。当全译时就全译,需编译时就编译,要缩译时则缩译,以取得最大的有效性。例如:
1.Tin chloride solution,usually with a few percent antimony chloride added,is sprayed onto a heated substrate where it is hydrolyzed to the oxide.
向氯化锡溶液一般先添加百分之几的绿化锑,然后溅射到已加热的基片上,在基片上水解成氧化物。
2.Thin films of the noble metals have been used for decorating glass and ceramics for over thousand years.
贵金属薄膜用来装饰玻璃和陶瓷,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
六、时效性
在当今这个全球信息爆炸的时代,科技发展迅猛异常,世界变化日新月异。在这种形势下,手上的科技信息就会有瞬间失去价值的可能性,可见科技翻译非常讲究时效性。为了使科技信息快速、及时地传播到位,译者可以考虑翻译的组织形式、翻译的方式方法,譬如组织集体翻译,明确分工合作的方式。翻译的策略也需要思量,是采用全译法还是变译法,或是两者兼顾。译者在坚持提高整体翻译效果的同时,还需考虑翻译时效性因素。这亦是科技翻译与其他文体翻译的一个区别。例如:
1.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various electromagnetic effects of a nuclear explosion in the language commonly used by the people who are working in the area of nuclear weapon effects.
本文阐明核爆炸产生的各种电磁效应,叙述中采用核武器效应研究人员所通用的术语。
七、程式化
科技翻译不能像文学翻译那样追求语言的丰富表现与多彩变化,因为科技语言具有程式化的特点。在科技文体里,相当一部分行文具有一定的套路,通常体现在公文、合同、论文、法律文书、表格、产品说明书、专利说明书等格式上。譬如专利说明书,其格式、语言结构,甚至遣词造句基本上都是程式化了的。科技越是向前发展,其宣传或传播的手段越呈现出程式化的倾向,程式化实际上反映出的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科技文体模式,这是一种省时间、省资源的模式。因此,科技文献的翻译也应该在可能的情况下,用程式化方式运作,这样做既能确保翻译的精确性,又可提高翻译运作的经济性,还能保留科技文体的特性。例如:
1.It is evident that the new theory obviously escapes some of the reproaches which have been brought against its beginnings.
显然新理论明显地避免了原理论中遭到指责的一些缺陷。
2.It will be noted that one of the earliest triumphs of the kinetic theory was its explanation of the laws which connected the density,pressure and temperature of a gas.
读者不难明白,动力学理论最早的功绩之一是它能够解释那些把气体的密度、压力和温度联系起来的定律。
八、结语
英语科技文献的翻译特点,是从事科技文献翻译工作者的行动指南。译无止境。新的翻译理论催生新的策略,而新的策略又要求运用适当的翻译方法,这是翻译事业不断前进的动力。在当前翻译事业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下,科技英语与其翻译值得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冯志杰.汉英科技翻译旨要[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6.
[2]黄凯.科技英语结构与翻译模式[M].广州:华南工学院出版社,1987.
篇4:生物专业文献翻译技巧
摘要:在高等院校生命科学类专业选修课程之一生物专业英语中,翻译结构复杂的句子是生物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困难点。本文将以生物专业英语教材中的具体语句作为例子,阐述了中长复杂语句的名词性短语、被动时态、用It引导的强调句和主语从句的转换翻译技巧,与倒置法、拆句法等在翻译过程与生物专业的巧妙结合。
关键词:生物专业英语;翻译技巧;拆句法;倒置法
中图分类号:H319
生物专业英语是在高等院校中由生命科学专业开展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通常在学生学习完基础英语课程和相关专业课程后开展的。该课程是以使学生能轻松阅读国外相关的专业文献和了解国内外本专业发展的最新动态,能使用英语进行专业学术交流,并拥有能检索专业英语文献和撰写英语专业论文能力为教学目标。生物专业,是描述自然界生物的特点和发展过程等。同时生物专业英语表达要求客观精确,句子的结构严密。生物专业英语通常具有词汇的词形较长,被动句出现频率高、专业高、词性转换频繁强等特点,较为枯燥乏味。在教学中,发现学生主要是被专业文献中的难句和长句翻译所难住。因此,难句和长句的翻译是教师提高生物专业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突破点与难点,也是提高学生实际阅读生物英语参考文献能力的关键所在。
一、以it引导的强调句或主语从句的翻译
it引导的主语从句和强调句在生物英语专业中是非常常见的。通常情况,强调句型是为了强调某一成分,主语从句则是为了保证句子结构的平衡。进行这种句子的翻译要注意汉语的语法规则与逻辑顺序:有it引导的主语从句只用译出句子中的逻辑主语意思即可;由it引导的强调句,主要是为了强调,需在译文中加上相应强调词,如“就是“正是”等。
二、将被动转换成主动
生物专业英语作为科技英语的一种,通常是表达事理,常不用说出当事人;而且,常为了表示客观,通常会避免使用具有较强的主观性的主动时态,而是尽量使用被动语态。汉语则不同,其用被动时态的频率远低于同种英文文章。因此,为了让译文更加符合汉语规则,更适应中文读者的习惯,在翻译时,我们常常需要把翻译英文时我们需转被为主。
有时候在译成中文时,则要补充泛指性的词(像大家、人们等)作为的主语。如:To determine if mechanistic models of isotopefractionation can reproduce the find effect of precipitationacross all ecosystems, the equilibrium global vegetation model B10ME4 was used to plot △e against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译文:为弄清同位素分馏机制的模型能否再现己经发现到的全部生态系统的降雨效应,有人B10ME4模型来绘制△e和降雨的关系。再如:It is believed that properties of the cell cytoplasm control the cell cycle. 译文:人们相信是细胞质的特性对细胞的周期具有控制权。
当然,也不是科技文献中全部被动都转被为主。有些着重被动的被动句,则要翻译成被动句,以突出其的被动意义。
三、分句法
分句法是指分开定语从句和先行词。当定语从句的结构较为复杂时,或着定语从句只描写、叙述或解释了先行词,而不限制时,如果将定语从句译成前置定语,是与汉语的表达习惯不相符合的。此时,便可以使用分句法。
例3 Qauantitatie trait locus(QTL)mapping depends on a given cross which is only related to two parents and the parents are always of lowerbreeding value In practice. 分析:句子基本结构为Qauantitative trait locus (QTL)mapping depends on a given cross and the parents are always of lower breeding value In practice,其中Which is only related to two parents是which引导的定语从句,是来修饰cross的,该句就能翻译成将定语从句与主句并列的一个分句。
翻译:数量性状位点的作图需一个固定的杂交群体,该群体只关联两个,而这两个亲本在实践中常常育种价值较低。
四、结构分析法
定语从句分为限制性定语从句和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它们的结构虽然有共同点但是在结构上依然还是有许多不同点的,故对它们的翻译要求也是有所差别的。限制性定语从句对先行词的修饰范围是改变的,与先行词有紧密关系,且定语从句和先行词无需用逗号。有限制性定语从句的句子,光主语的是不足以表达作者的本意,也就是句子的原意的,还从句的补充,看完全句才能明白意思。如去掉,则会产生歧义,甚至会扭曲原意,产生和原意完全不同的意思出来。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和先行词关系较为小,它只起补充说明的作用,要在主句和从句间使用逗号。非限制性定语从句既能修饰修饰整个句子,也能修饰单个词语,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从而又加大了我们翻译的难度。
例1 To overeane this probian we generate a new series of BIFC vectors that are based on thefluorescent proteins Venus and SCEPA,which are known to exhibit significantly brighter fluorescence emission than eyfp and CFP,respectively
分析:基本结构…we generated:new series of BIFC vectors...,其中,that are based on the fluorescent proteins Venus and SCFPA,是有that引导一种限制性的定语从句,对先行词BIFC vectors which are known..进行修饰.则是Which的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先行词是the fluorescent proteins Venus and SCFP3A。翻译: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搭建了许多以荧光蛋白Venus和SCFP3A为基础的BIFC载体,我们都知,荧光蛋白Venus和SCFP3A所发射的荧光信号分比eyfp和CFP强很多。
参考文献
[1]蒋悟生.生物专业英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1 -302.
[2]工音.对科技英语句法特点及其翻译方法的初步探讨田.科技通报,2010 (26) :949一952
篇5:专业英语文献翻译
英文翻译
学院:城乡建设学院专 业 班 级:给水排水工程0801班学号:学 生 姓 名:指导教师姓名:元红英指导教师职称:高级工程师
篇6: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
剑桥文学指南丛书(英文版),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包括莎士比亚研究、英国诗歌研究、18世纪英国小说、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现代主义研究、哈代、奥斯丁、詹姆斯、福克纳、海明威、艾略特、康拉德、乔伊斯、奥尼尔、王尔德、萧伯纳、梭罗、惠特曼、马克 吐温、庞德、伍尔夫等英美小说家、诗人和文学流派研究著作共30种)
戴维 洛奇 小说的艺术 北京:作家出版社,1998
高奋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源与流 宁波:宁波出版社,2000
侯维瑞 现代英国小说史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6
胡经之,王岳川主编 文艺学美学法论 北京:北京出版社,1994
黄晋凯主编 荒诞派戏剧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霍夫曼 佛洛伊德主义与文学思想 王宁译 北京:三联书店,1987
拉曼 塞尔顿编 文学批评理论 刘象愚,陈永国等译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霍纳 韦勒克近代文学批评史(第4卷)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
李维屏 英美现代主义文学概观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柳鸣九编选 新小说派研究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吕同六主编 20世纪世界小说理论经典 北京:华夏出版社,1995
罗伯特 斯皮勒 美国文学的周期——历史评论专集 王长荣译 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1990
罗德 霍顿 美国文学思想背景 房炜等译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梅 佛里德曼 意识流,文学手法研究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米兰 昆德拉 小说的艺术 孟湄译 北京:三联书店,1995
史志康主编 美国文学背景概观上海: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1998
徐葆耕 西方文学 心灵历史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 殷企平小说艺术管窥 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5
语言学
奥马利 第二语言习得的学习策略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2001
陈保亚 20 世纪中国语言学方法论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丁言仁 英语语言学纲要 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2001
费尔迪南 德 索绪尔 普通语言学教程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
冯翠华 英语修辞大全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桂诗春,宁春言主编 语言学方法论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桂诗春 应用语言学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何兆熊 新编语用学概要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何自然 语用学与英语学习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侯维瑞 英语语体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8
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修订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黄国文 语篇与语言的`功能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黄国文 语篇分析概要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李延富主编 英语
语言学基本读本 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9
李运兴 语篇翻译引论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
刘润清 西方语言学流派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刘润清等 现代语言学名著选读(上下册)北京:测绘出版社,1988
刘润清等 语言学入门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陆国强 现代英语词汇学(新版)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戚雨村 现代语言学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秦秀白 文体学概要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
孙志 外国语言研究论文索引(1995—1999)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索绪尔 普通语言教程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王德春 语言学概论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王寅 语义理论与语言教学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王宗炎 语言学与语言的应用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王佐良等 英语文体学引论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伍谦光 语义学导论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伍铁平普通语言学概要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熊学亮 语言学新解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扬自俭 语言多学科研究与应用(上下)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2
张国扬,朱亚夫 外语教育语言学 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章振邦 新编英语语法教程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周考成 英语语音学引论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80
Clark,J.et
语音学与音系学入门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Gimson,A.C.and Arnold,E.An Introduction to Phonetics and Phonology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Halliday,M.A.K.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2nd edition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Leech,G.N.Principles of Pragmatics.Longman,1983
Lyons, J.Linguisti Semantics.An Introduction.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Peccei,J.S.Pragmatics.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Radford,A.Syntax.A Miniminalist Introduction.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Robin,R.H.General Linguistics.北京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Quirk,Randolph,et al.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Longman,1927
翻译学
包惠南,包昂编.实用文化翻译学.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0
陈定安.英汉比较与翻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1
陈福康 中国译学理论史北稿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陈延佑 英文汉译技巧 北京: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0
陈文伯 英语成语与汉语成语 北京: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2
崔永禄 文学翻译佳作对比赏析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单其昌 汉英翻译技巧 北京: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0
杜成南,文军主编 中国当代翻译百论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4
方梦之 翻译新论与实践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冯庆华 实用翻译教程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辜正坤 中西诗鉴赏与翻译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
郭建中编 文化与翻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
黄龙 翻译技巧指导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
黄龙 翻译学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8
姜治文,文军编著 翻译批评论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9
金堤 等效翻译探索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
居祖纯 汉英语篇翻译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孔惠怡,扬承淑 亚洲翻译传统与现代动向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孔惠怡 翻译 文学 文化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林相周 英语理解与翻译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刘宓庆 汉英对比研究与翻译 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1
刘宓庆 文化翻译论纲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刘宓庆 文体与翻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0
刘玉珍 文化交流英语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9
刘重德 浑金璞玉集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4
刘重德 文学翻译十讲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1995
罗新璋编 翻译论集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马祖毅 中国翻译简史(五四运动以前部分)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
穆雷编著 中国翻译教学研究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钱钟书等 林纾的翻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孙致礼 1994.9—1996.6 我国英美文学翻译概论 南京:译林出版社,1996
王大伟 现代汉英翻译技巧 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9
王克非 翻译文化史论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谢天振 译介学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许钧 翻译思考录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
许钧 文学翻译批评研究 南京:南京出版社,1992
扬自俭,李瑞华编 英汉对比研究论文集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相关文章:
英语专业 翻译句子02-22
86-关于做好2011年度翻译系列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评审工作02-22
专业英语翻译答案02-22
澳洲翻译本科专业02-22
二级建造师实物考点02-22
专业英语翻译02-22
翻译专业教学02-22
护士节爱在心中演讲稿02-22
翻译专业就业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