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 yourself 发现自己

关键词: 发问 学生 问题 教学

Discover yourself 发现自己(精选8篇)

篇1:发现你自己

【场景一】

小班幼儿结束了午休, 教师开始组织幼儿起床、穿衣、梳洗。这时, 浩浩小朋友对班主任李老师说:“老师, 这件毛衣我不会穿, 你能帮帮我吗?”我刚想上前帮忙, 却听李老师轻轻说道:“浩浩, 你把毛衣放平整, 前后对对好, 先把头套进去, 再伸胳膊。对了, 就是这样, 浩浩真棒!”在李老师的引导下, 浩浩很快就把毛衣穿好了, 他骄傲地笑了起来。

发现自己———基于对幼儿的理解信念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教师不替学生说学生能说的话, 不替学生做学生能做的事。”这首先是基于对幼儿的理解信念。苏格拉底曾说:“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这同样基于一种对人的理解:人是有能力省察自己的人生的。而幼儿正处于自我发现的萌芽阶段。自己吃饭睡觉穿脱衣服, 这些看来微不足道的小事, 对独立意识和自理能力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它影响着孩子走向独立的信心和进程。幼儿许多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各种技能的获得与教师的有效引导和长期坚持有重要关系, 只要站在促进幼儿长远发展的角度, 用足够的耐心, 坚持正确引导, 坚持积极鼓励, 每一个幼儿的发展都可能变成现实。

【场景二】

大班幼儿吃完午点后, 负责擦桌子的小值日生可可就开始工作了。不一会儿, 班级里的几张小桌子全部擦完了, 可可也准备和小伙伴们一起活动了。这时, 班主任潘老师走了过来, 她把可可带到其中一张桌子旁边说:“可可, 你从老师的这个角度看过去, 有没有什么发现?”可可仔细地观察了一下, 小声地说:“潘老师, 桌子上有水。”潘老师笑了笑说:“你也发现了, 那现在应该怎么办呢?”可可想了想, 到洗手间拿来擦桌子的抹布, 很快地将水迹擦干净了。

超越自己———引导幼儿在反思中获得成长

该园在全园开展的“今天我值日”活动, 旨在搭建平台为每一个幼儿提供为集体服务的机会, 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和责任意识, 使孩子们在学会生活的同时能够不断超越自己, 获得不同的生活经验和成长体验。潘老师巧妙地运用视角转换的方法让幼儿自己发现不足之处, 自己找寻解决的方法, 促进了幼儿内省式的发展, 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的确, 在对孩子的教育中, 欣赏、鼓励像阳光空气一样不可缺少, 但是, 当幼儿有做得不完善的地方, 教师则应及时提供帮助, 这种帮助并非批评指责, 而是针对具体行为作出恰当的引导, 让幼儿学会在反思和转换中获得成长。

【场景三】

中班幼儿吃完点心后, 都轻轻地搬起小椅子坐到了活动室中间。我们都以为老师要开始组织幼儿进行教育活动, 却听到传来了这样的声音:“亲爱的小朋友们和老师们, 下面是‘能干的我最神气仪表整理时间’, 你们准备好了吗?请大家帮忙检查。摸摸我的领子, 快快翻翻好, 如果有顶帽子, 细细拉平整……”在悠扬动听的音乐声中, 孩子们饶有兴趣地开始整理起自己的衣物, 整理好了, 还和小伙伴互相检查。

成就自己———促进幼儿在实践中自主发展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是有目的的、有计划的教育过程, 组织活动应根据不同的教育内容, 充分利用周围环境的有利条件, 以积极运用感官为原则, 灵活运用集体活动的机会, 注重活动的过程, 促使每个幼儿在不同的水平上发展。”该园充分关注幼儿的年龄特点, 将养成教育的内容巧妙地融入到音乐中, 结合仪表整理的动作顺序, 自编易读易记、琅琅上口的儿歌, 融合了视觉、听觉等感官强化作用, 多维度促进了幼儿习惯的养成。同时, 通过互动式问题促进生生之间互相检查、互相帮助, 一方面让幼儿学会比较、发现、有序整理;另一方面, 在互动中让幼儿进一步发现了自己与他人的相关关系。这无论对提升幼儿的当下幸福感, 还是对促进他们未来的社会发展, 都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篇2:发现儿童 发现自己

首先,学会聆听幼儿行为背后的声音。当幼儿说出“丢给我!我以后和你玩!”“你帮我……,我就……”这种行为产生的背后更多的是幼儿内心的一种需求:他期待拥有伙伴,期待得到认可,更期待在同伴间实现自我价值。所以教师要在平时善于观察,把幼儿的行为还原到情景中,了解行为产生的机制和原理,正确、客观地解读幼儿行为,也就是要发现儿童。

其次,放手尝试让幼儿自我纠错。儿童天生具有自我纠错的能力,他们是在与外界环境的交互作用中成长起来的。“拉拢关系”现象的存在,教师更多的是应该用正确的价值观来影响幼儿。比如,在玩具交换日时,你可以提醒幼儿,让其主动交流:“你可以邀请某某和你一起玩,互相分享玩具,这样你们都会拥有两样玩具了,对吗?”在游戏中,教师除了采取措施减少幼儿等待的时间,还要讲明游戏规则。比如案例中的游戏“丢手绢”,教师可以事先讲好规则:男女生互相丢手绢,丢给游戏时唱歌好听的同伴等。这样既避免幼儿的消极等待,又能让幼儿投身到游戏中,何乐而不为?

篇3: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一、为学生创造环境,让学生敢于发问,乐于发问

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来促使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创设问题情境应是一个由教师具体引导到学生独立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渐进过程。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教学目的设置与学生的原有认知发生冲突但又处于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一种心求通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状态,激起学生的积极思维和探究欲望。情境的创设,可采用知识生活化,演示的比较,故事诱思、图片操作、竞赛或游戏等方式,让学生感到喜闻乐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同时,课堂上教师必须创设一种互相尊重、理解、和谐的学习气氛,把微笑带进课堂,用真诚的微笑、和蔼的教态、饱满的精神、良好的情绪,不断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教学中要及时表扬、鼓励学生发问,即使学生提出一些很简单的问题,甚至是一些幼稚可笑的问题,教师也要给予鼓励,尤其是学困生。破除学生怕提问、怕师生嘲笑的心理负担,让学生大胆地问。

二、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提问中来,感受成功的喜悦

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后,要留给学生一段等待的时间,让学生明确“问题”到底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由问题到目的应扫除哪些障碍,要联系到哪些已有知识。学生明白这些以后,才可能提出问题。在这段等待的时间里,学生可以分组讨论,以使学生明确提出问题的努力方向。等待的时间,应由问题的难易程度以及学生对问题的熟知程度而定,提出问题的机会,也应均等地分给学生,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提出中来。应尽量让学生提出问题,因为学生提出问题的过程是锻炼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阶段。由学生提出的问题就可以看出学生是否真正把握了问题的特征。学生若能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则说明学生已把握了问题的真谛,反之,则要分析原因、继续引导,直至学生能够在总体上准确把握问题。

三、培养敏锐的发现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善问

1. 找题眼

如学习《草船借箭》一课,学生问:(1)谁向谁借?(2)为什么借?(3)怎样借?这一系列问题引起了学生认识上的冲突,激起了他们的探究欲望。学生有了求疑解题的心理,就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就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讨论,积极举手发言。

2. 抓中心词句

如《草船借箭》一课的中心句:“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一学生由此提出:(1)诸葛亮敢于用草船借箭,他算对了什么?(2)从“神机妙算”中看出诸葛亮是怎样的一个人?

3. 揭矛盾

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中说:“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一句中老奶奶为什么焦急?为什么又能耐心地等待?我启发学生很好地动一番脑筋来解决这个矛盾。学生的思考从谬误一步步走向正确,从浅薄一步步走向深刻。可见,对矛盾处进行质疑是解决问题的不竭动力。

4. 比好坏

如《荷花》一课有句话: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学生问:“为什么不用‘长’而用‘冒’?”通过讨论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

5. 抓感兴趣的部分

如《田忌赛马》一文,有学生问:“同样的马匹,为什么只调换了一下马的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呢?”再如《凡卡》这篇课文,最后凡卡寄出一封信。由此,一学生问:“凡卡的信,他爷爷能收到吗?”从而引导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

四、鼓励学生带着新问题走出课堂

1. 结课的艺术

在给一堂课下结束语时,有意识地给学生留下“言尽而意无穷”的意境,让学生去思考、去幻想。如学习《观潮》一文时,做了如下结尾:“今天,我们如临其境,观赏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我们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理解并积累了好些语句,还学着用了用。你们学得真棒,那作者为什么还要写潮来前、潮过后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2. 设计拓展性练习

如《称象》结课时,教师可提出问题:你们还知道哪些反映人的智慧的故事?(司马光、诸葛亮)还想知道曹冲的其他故事吗?让学生走出课堂去寻找。

篇4:发现你自己

在庄子看来,任何事物都有它的用处,我们要做的就是用广阔的胸怀和眼界去发现它真正的大用处。

“功夫之王”李小龙以截拳道闻名于世,却很少有人知道他是近视眼,需要佩戴隐形眼镜。对此,李小龙还特别对外说:“我从小就近视,所以我从咏春拳学起,因为它最适合做贴身战斗。”李小龙的身体条件也不是很好:他的两条腿不一样长。正因为这样,李小龙特意为两条腿训练了不同的功夫:左腿擅长远踢、高踢,右腿则专门进行短促有力的阻击式踢法。如此不一致的格斗姿势在外人看来却是那么的优美别致,甚至成为他的特色。李小龙于是正确地认识了自己,懂得扬长避短,才实现了自己人生的辉煌。

荀子说:“大智有所不虑,大巧有所不为。”每个人都有潜在的特长,而它们通常并不明显甚至隐藏很深,需要你潜心挖掘;相对的,人们身上最容易被人发现的是表面上的劣势、不足,如果你执著于这些表象,没有勇气和信心去发掘自己的优势,那么你只能做些表面功夫。金庸笔下的大俠郭靖是作者众多作品的主人公中资质最差的,但是他却从来不会因为自己资质差就丧失信心。他不但能够以勤补拙,还不忘修养品德,因而得到众多武林前辈的倾囊相授。

卡耐基说过一段耐人寻味的话:“发现你自己,你就是你。记住,地球上没有和你一样的人……在这个世界上,你是一种独特的存在。你只能以自己的方式歌唱,只能以自己的方式绘画。你是你的经验、你的环境、你的遗传造就的。不论好坏,你只能耕耘自己的小园地;不论好坏,你只能在生命的乐章中奏出自己的发音符。”

篇5:实验就是让学生自己发现

这是一位教师的公开课, 内容是苏科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生物体的基本结构》这一节中的“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及“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两个实验。

教学片断:

师:下面我们来认识一下你们座位上的实验装置。

生:盖玻片、载玻片、吸水纸、碘酒、牙签、洋葱、水杯、生理盐水、清水。

师:那么如何用这些器材来完成这两个实验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关于这两个实验的视频。

师:看完这两个视频, 大家应该清楚这两个实验该怎么做了。在做实验之前, 再强调几个注意点: (1) 洋葱鳞片叶要薄; (2) 在做“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时, 滴在载玻片上的是清水, 与之不同的是做“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时, 滴的是生理盐水; (3) 染色的时候, 要用碘酒多染几次。

学生进行实验, 教师在教室走动指导。

2.教学诊断

生物课程本就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所有对生物体结构的认识, 都是通过实验的手段才清楚地观察到的。同时, 生物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基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技能, 还能提高学生分析运用生物知识的能力。[1]除此之外, 生物实验能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培养他们科学严谨的态度。

一堂好的生物实验课, 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才能充分发挥实验课的作用。

对于刚升入初中的初一学生而言, 他们并没有中学生的概念, 自然也没有很好的自律能力。因此, 他们在进入实验室的时候, 往往是好奇感大过求知欲, 忍不住摸各种仪器, 看各类标本, 这样实验室的标本和设备非常容易在不经意之间被他们损坏。所以, 在他们进入实验室之前, 一定要先进行实验室纪律和安全的相关教育, 引导学生学习实验室制度, 同时与他们制定好上实验课的规矩。除此之外, 为以后上实验课更加方便管理, 教师还可以将学生分小组, 每组指定座位, 指定专人负责本组实验装置和纪律。

对于生物学科而言, 让学生认识和明确实验对生物学习的意义是极其重要的。学生总是期待上实验课, 因为少数学生把实验课误认为是去玩耍, 所以提到实验课, 学生的反应只有兴奋和激动, 很少主动预习和熟悉实验要求、过程、注意点。待到真正做实验的时候, 不知所措, 无从下手, 导致实验失败率高, 实验效果不明显, 实验完成后, 收获不大。还有些学生完成实验后, 实验桌就像战场, 又脏又乱, 还免不了少数牺牲的仪器。

好的实验效果, 离不开学生的自觉主动, 而自觉主动的实验又与明确实验目的息息相关。因此, 实验成功的前提是扎实的理论基础。这也就要求学生在实验前, 要明确书本上实验的目的, 同时还要有自己的小目标。比如一个实验要求掌握某一个操作技能。就拿“显微镜的使用”这一个实验来讲, 一方面, 学生需要掌握如何用显微镜来观察需要观察的洋葱表皮细胞装片和人口腔上皮细胞装片。另一方面, 学生还需要掌握如何取镜、如何对光、如何换镜头, 如何调节、如何收镜, 以及在观察的过程中, 有哪些注意的地方。这样一来, 既可以完成实验课的教学目标, 让学生掌握该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他们对实验课充满期待, 同时能让学生正确认识实验课, 体会到实验过程的乐趣, 以及实验成功的喜悦。

规范的操作, 是实验成功的基础。[2]但是在学生的实验过程中, 为了省事方便, 规范的实验操作往往被简单化。而这样被简化的操作很可能导致错误的认识。以“显微镜的使用”为例, 在进行实验时, 就有学生将本应该放在开始时操作的亮度调节放到最后进行, 在隐约看到物象之后, 觉得不够亮, 又去调节光圈和反光镜, 导致最后找不到物象, 重新再来。还有学生为了节约时间, 直接用高倍镜对准装片, 寻找物象, 这样既不容易找到物象, 还容易把装片弄碎。所以规范的操作, 在生物实验中极其重要。

想要通过实验来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 就必须要使实验课堂更规范, 实验内容更丰富。

摘要:实验是中学生物学习的基础, 规范的实验操作、合理的实验步骤、明确的实验结论, 对中学生物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实验课后, 对课程进行总结分析也极为重要。只有经过不断的尝试和探究, 发现并运用适合中学生的生物实验课型, 才能将中学生物实验课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

关键词:生物,实验课,中学

参考文献

[1]郭艳霞.简论中学生物实验教学的策略[J].山西青年, 2013, (13) .

篇6:发现自己的价值

对于大多数公司来说,谈论人才的价值不是一件新鲜事,但如何更好地重视人才价值,这还是一个需要好好琢磨的事。比如,有一种说法是当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并购一些资源型或者核心资产不错的公司是一种非常好的策略,它会在经济恢复增长时变成你的优势—那么,对于人才是否也可以如此?作为企业经营生产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它是否也能为未来发展带来更多的惊喜?另一方面,对于公司人来说,是否也可以在不景气的时候展现自己的潜在价值,为未来做好准备?

春节前最后一期杂志,我们的封面故事按惯例还是公司人年终福利调查。这是我们持续时间最久的调查,在创刊之前试刊期就已经开始,现在是第六次。我们试图建立起一种长期的关注,能够更准确地记录公司人薪酬与他实现的价值、与他的成长之间的关系。今年,我们则想从3到8年工作经验的公司人身上找到职场变化的关键点,或者简单点说,一个职场新手是如何成为“人才”的,我们发现,“第三年”对于多个岗位、多种行业的公司人来说,都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

这些略嫌零碎的信息,可能还难以形成一个严谨完整的职场薪酬和成长报告,也难以明确覆盖各种岗位和行业,但我们可以通过若干种坐标来定位自己,从而对自己有更准确的认知。从历年调查来看,即使在危机最严重的2009年年底2010年年初,公司人也依旧保持着一种乐观的情绪。就像这一期文章中所说的:景气是一回事儿,乐观则是另外一回事儿。这种信心真是一件好事。

当然,我们也会在调查中发现一些趋势性的东西。比如说,二线城市对公司人的价值。几年以前,“逃离北上广”作为一个概念提出来的时候,我们多次关注并调查的结果是它更可能是一个伪命题。但现在则略有不同:更多公司进入到二三线城市,而越来越多的公司人主动地进入新市场,不是以“逃离”的姿态。如果我们冷静地看,就像十几二十年前来自于台湾、香港的公司人到内地工作,他们与如今我们一线城市的公司人面对二三线的工作机会感觉可能近似,当然,这其中蕴藏的工作上升空间、成就感、自我价值实现的机会,也应该相差不多。

这也会让我们重新思考这其中的价值:不论是对报道的公司,还是有可能去开拓新市场的公司人。春节将至,很多在一线城市工作的公司人可能都会回到家乡,趁此机会了解一下正在发生的变化,对市场有更直观的感受—我们未必把未来放到那里,但多了解肯定不会错,它可能对你有价值,也可能对你的公司有价值。

春节期间,我们按惯例休刊两期。祝大家春节快乐,万事如意。

篇7:Discover yourself 发现自己

今年香港书展的主题是“从香港阅读世界,在阅读中发现自己”。这应该是一句对阅读本质现实透彻的描述,然而几乎采访到的所有出版人、文化评论者、作家,包括随机采访到的观众,聊天的记者都反应——“有点儿抽象”。

也许抽象的不是这句话,而是在这个橱窗、电视、互联网、旅行都来分切阅读定义的时代,书,以及书背后的文化,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虚无。

篇8:发现你自己

中国所有的哲学家在不知不觉中认为唯一重要的问题是:我们要怎样享受人生?谁最会享受人生?

No perfectionism, no straining after the unattainable, no postulating of he unknowable; but taking poor, mortal human nature as it is, how shall we organize our life so that we can work peacefully, endure nobly and live happily?

我们不追求十全十美的理想,我们不寻找那些得不到的东西,我们不要求知道那些不得而知的东西;我们只认识不完美的、终有一死的人的本性,我们要怎样调整我们的人生,使我们可以平静地工作着,旷达地忍耐着,幸福地生活着呢?

Who are we? That is first question. It is a question almost impossible to answer. But we all agree with the busy self occupied in our daily activities is not quite the real self.

我们是谁呢?这是第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几乎是无法回答的。可是我们都承认在我们日常活动中那么忙碌的自我,并不完全是真正的自我。

We are quite sure we have lost something in the mere pursuit of living. When we watch a person running about looking for something in a field, the wise man can set a puzzle for all the spectator to solve: what has that person lost? Some one thinks it is a watch; another thinks it is a diamond brooch; and others will essay other guesses. After all the guesses have failed, the wise man who really doesn’t know what the person is seeking after, tells the company:“I’ll tell you. He has lost some breath.” And no one can deny that he is right.

我们确信我们在患得患失的追求中已经失掉了一些东西。当我们看见一个人在一片田野上跑来跑去寻找东西时,智者可以编出一个难题给一切旁观者去解答:那个人丢掉了什么呢?有的猜是一只表,有的猜是一枚钻石胸针,其他的人则作其他的猜测。智者委实也不知道那个人在寻找什么东西,可是当大家都猜不中的时候,他会对大家说:“我告诉你们吧, 他有点喘不过气来了。” 没有人会否认他的话是对的。

So we often forget our true self in the pursuit of living, like a bird forgetting its own danger in pursuit of a mantis which again forgets its own danger in pursuit of another.

所以我们在人生的追求中常常忘掉了真正的自我,就像庄子在一个美妙的譬喻里所讲的那样,螳螂正要捕蝉,却不知道黄雀正在后面想吃它呢。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我很了解自己量表 下一篇:发现自己的美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