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融囊胚移植

关键词: 囊胚 胚胎 冻融 移植

冻融囊胚移植(精选三篇)

冻融囊胚移植 篇1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将2012年8月—2014年8月在沈阳东方医疗集团菁华医院生殖中心进行复苏囊胚移植的3 952个周期作为研究对象。

1.2 方法

将3 952个囊胚复苏移植周期根据囊胚冷冻时间及移植枚数分为4组:第5天单囊胚移植组(A1)、第6天单囊胚移植组(B1)、第5天双囊胚移植组(A2)和第6天双囊胚移植组(B2)。分别从2个年龄段(<35岁和≥35岁)比较各组的妊娠结局。

1.2.1 囊胚冷冻

囊胚冷冻前采用双极二氧化碳激光系统进行人工皱缩,在远离内细胞团的滋养层细胞与透明带连接处用200 ms的激光打孔,待完全皱缩后进行玻璃化冷冻。将胚胎放入平衡液[含体积分数7.5%二甲亚砜(DMSO)和7.5%乙二醇(EG)]中平衡2 min,这期间要反复用吸管吹吸胚胎。之后在冷冻液(含体积分数15%DMSO和15%EG)中平衡40 s,迅速将胚胎转移至冷冻载体(cryotop)上,再迅速投入液氮保存。囊胚冷冻原则为每管≤2枚胚胎。

1.2.2 囊胚复苏

在液氮中取下待复苏囊胚的载体外管,迅速将载体末端浸入37℃恒温板预热的0.35 mol/L蔗糖中,2 min后转移至0.25 mol/L蔗糖中,3 min后再将囊胚依次转移至2孔BS中各清洗5 min。将复苏好的囊胚进行激光辅助孵化后转移至含培养液的培养皿中,在37℃、5%CO2、5%N2培养箱内培养2 h后观察胚胎存活情况,对解冻存活的囊胚进行移植。

1.2.3 内膜准备

自然周期:月经第12天左右起阴道B超监测排卵,待内膜厚度≥8 mm,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诱导排卵,排卵后予以黄体酮20 mg/d肌内注射,第5天行囊胚移植。激素替代周期:月经第2~5天起口服戊酸雌二醇(补佳乐),待内膜厚度≥8 mm加用黄体酮60~80 mg/d转化内膜,自转化日后第5天行囊胚移植。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分别比较2个年龄段4组患者的囊胚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多胎妊娠率、流产率及异位妊娠率等指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35岁患者Day 5和Day 6单囊胚移植的妊娠结局

在<35岁单囊胚移植患者中,Day 5单囊胚移植组的临床妊娠率(59.98%)、囊胚种植率(61.79%)、异位妊娠率(2.00%)显著高于Day 6单囊胚移植组的临床妊娠率(53.26%)、囊胚种植率(54.39%)、异位妊娠率(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同时Day 5单囊胚移植组的多胎妊娠率(3.01%)高于Day 6单囊胚移植组的多胎妊娠率(2.13%),Day 5单囊胚移植组的流产率(20.57%)低于Day 6单囊胚移植组的流产率(22.3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注:Day 5指受精后的第5天;Day 6指受精后的第6天。

2.2<35岁患者Day 5和Day 6双囊胚移植的妊娠结局

在<35岁双囊胚移植患者中,Day 5双囊胚移植组的临床妊娠率(70.90%)、囊胚种植率(52.95%)、多胎妊娠率(47.22%)显著高于Day 6双囊胚移植组的临床妊娠率(58.23%)、囊胚种植率(40.08%)、多胎妊娠率(36.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Day 5双囊胚移植组的流产率(17.90%)低于Day 6双囊胚移植组的流产率(22.46%),Day 5双囊胚移植组的异位妊娠率(1.23%)高于Day 6双囊胚移植组的异位妊娠率(1.21%),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注:Day5指受精后的第5天;Day 6指受精后的第6天。

2.3≥35岁患者Day 5和Day 6单囊胚移植的妊娠结局

在≥35岁单囊胚移植患者中,Day 5单囊胚移植组的临床妊娠率(53.99%)和囊胚种植率(54.27%)显著高于Day 6单囊胚移植组的临床妊娠率(37.93%)和囊胚种植率(38.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Day 5单囊胚移植组的流产率(25.00%)、异位妊娠率(0.51%)和多胎妊娠率(0.51%)低于Day 6单囊胚移植组的流产率(31.06%)、异位妊娠率(1.52%)和多胎妊娠率(0.76%),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2.4≥35岁患者Day 5和Day 6双囊胚移植的妊娠结局

在≥35岁双囊胚移植患者中,Day 5双囊胚移植组的异位妊娠率(7.46%)高于Day 6双囊胚移植组的异位妊娠率(0.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ay 5双囊胚移植组的临床妊娠率(58.77%)、囊胚种植率(37.28%)、流产率(34.33%)和多胎妊娠率(26.87%)均高于Day 6双囊胚移植组的临床妊娠率(49.22%)、囊胚种植率(30.66%)、流产率(26.98%)和多胎妊娠率(24.60%),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4。

注:Day 5指受精后的第5天;Day 6指受精后的第6天。

注:Day 5指受精后的第5天;Day 6指受精后的第6天。

3 讨论

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日益成熟,胚胎体外培养的日益完善,囊胚培养得到广泛应用。囊胚是胚胎体外培养的最终阶段,通常形成于受精后的第5~7天[2]。胚胎以囊胚的形式植入母体,可以获得较高的胚胎植入率。同时,囊胚培养提供单个囊胚移植的可能性,避免多胎妊娠。关于冻融卵裂期胚胎移植与冻融囊胚移植比较,ROY研究表明,冻融囊胚移植有着更好的妊娠结局[3]。囊胚培养同时也是一个较完美的筛选过程,染色体异常以及发育潜能低的胚胎不能形成囊胚[4]。

SUNKARA等对2 505个冻融囊胚周期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提示Day 5和Day 6冻融囊胚的复苏率无差异[5]。刘琳等[6]研究表明,Day 5冻融囊胚的临床妊娠率和囊胚种植率均显著高于Day 6冻融囊胚,且Day 5双囊胚多胎妊娠率高于Day 6双囊胚,这与本研究结论相符合。Day 5冻融囊胚的妊娠结局好于Day 6冻融囊胚,原因是随着囊胚培养时间的延长,细胞内的DNA损伤有所增加;Day 6内膜相对于Day 5内膜对囊胚的容受性较差;细胞数目增多,囊胚腔有所扩大,影响了玻璃化冻融和解冻的过程和效果[7,8]。由此可推测Day 5囊胚比Day 6囊胚在冷冻和复苏过程中,对冷冻造成的损伤的耐受更好一些,保留更好的发育潜能。

YANAIHARA等[9]比较了562个冻融囊胚移植周期,认为单囊胚移植与双囊胚移植的临床妊娠率无差异,但双囊胚移植的异位妊娠率和多胎妊娠率高于单囊胚移植,由此认为单囊胚移植是合适的选择。BERIN等[10]回顾性分析了243个冻融囊胚移植周期,发现双囊胚移植的临床妊娠率和多胎妊娠率均显著高于单囊胚移植。在临床实践中,双囊胚移植存在着较高的风险,可导致产科并发症和新生儿并发症[11],而单囊胚移植在保证妊娠率的同时可降低多胎妊娠率。

SHEN等[12]从年龄角度出发研究发现,在冻融囊胚移植中,年龄<35岁患者的临床妊娠率和流产率分别为59.8%和10.9%,而年龄≥35岁患者的临床妊娠率和流产率分为55.8%和17.24%。同时,≥35岁女性的异位妊娠率也显著提高。即随着患者平均年龄的增加,患者的临床妊娠率会降低而流产率会增加,这与本文所得出的结论也相一致。

综上所述,Day 5囊胚的临床妊娠率和囊胚种植率均高于Day 6囊胚,且Day 5囊胚较Day 6囊胚在流产率和异位妊娠率方面也有着明显的优势,加上双囊胚移植的异位妊娠率和多胎妊娠率高于单囊胚移植。由此建议冻融囊胚移植的患者优先选择Day 5囊胚和单囊胚来移植。随着冻融囊胚移植技术的发展,既要保证较高的妊娠率和种植率,也要降低流产、异位妊娠等情况的发生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我们需要共同努力,为更多的不孕不育患者带来福音。

作者声明本文无实际或潜在的利益冲突

参考文献

[1]赵静,张媔秋,张军强,等.玻璃化冷冻囊胚复苏移植与新鲜囊胚移植的临床结局比较[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4(1):41-43.

[2]牟联俊,李楠,韦继红,等.冻融胚胎和冻融囊胚对移植周期和分娩结局影响的比较[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18(27):4412-4417.

[3]ROY TK,BRADLEY CK.,BOWMAN MC,et al.Single-embryo transfer of vitrified-warmed blastocysts yields equivalent live-birth rates and improved neonatal outcomes compared with fresh transfers[J].Fertil Steril,2014,101(5):1294-1301.

[4]XU B,LI Z,ZHANG H,et al.Serum progesterone level effects on the outcome of in vitro fertilization in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ovarian response:an analysis of more than 10,000 cycles[J].Fertil Steril,2012,97(6):1321-1327.

[5]SUNKARA SK,SIOZOS A,BOLTON VN,et al.The influence of delayed blastocyst formation on the outcome of frozen-thawed blastocyst transfer: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Hum Repord,2010,25(8):1906-1915.

[6]刘琳,李艳辉,丁晓芳,等.冻融周期第5天、第6天和第7天囊胚移植结局分析[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35(6):876-880.

[7]KADAR A,AGARWAL A,ABDELRAZIK H,et al.Evaluation of postthaw DNA integrity of mouse blastocysts after ultrarapid and slow freezing[J].Fertil Steril,2009,91(5):2087-2094.

[8]HUANG B,HU D,QIAN K,et al.Is frozen embryo transfer cycle associated with a significantly lower incidence of ectopic pregnancy?An analysis of more than 30,000 cycles[J].Fertility Steril,2014,102(5):1345-1349.

[9]YANAIHARA A,YORIMITSU T,MOTOYAMA H,et al.Clinical outcome of frozen blastocyst transfer;single vs.Double transfet[J].J Assist Reprod Genet,2008,25(11-12):531-534.

[10]BERIN I,MCLELLAN ST,MACKLIN EA,et al.Frozen-thawed embryo transfer cycles:clinical outcomes of single and double blastocyst transfers[J].J Assist Reprod Genet,2011,28(7):575-581.

[11]KANG SM,LEE SW,JEONG HJ,et al.Clinical outcomes of elective singlemorula embryo transfer versus elective single blastocyst embryo transfer in IVF-ET[J].J Assist Reprod Genet,2012,29(5):423-428.

冻融囊胚移植 篇2

【摘要】目的:探讨人工周期中使用雌激素天数对冻融胚胎移植结局的影响。方法:对我院从2010年1月~2013年6月月经规律、以人工周期准备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厚度≥8mm的患者89例(124个周期)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24个冻融胚胎复苏移植周期中,优质胚胎率为100%,着床率为57.26%,每周期妊娠率为79.03%,每周期流产率13.71%,继续妊娠率为65.32%。黄体酮使用前雌激素应用天数≤15d和>15d者,两组着床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宫外孕率、继续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周期中使用雌激素天数对冻融胚胎移植结局无影响

【关键词】 人工周期;雌激素;冻融胚胎移植;结局

【中图分类号】R71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211-02

冻融胚胎移植技术近年来应用广泛,且妊娠率逐渐提高。对月经规律患者,一般建议选择自然周期进行内膜准备,但由于内膜过薄等原因[1],患者行冻融胚胎移植技术时内膜的准备方法很多。为探讨人工周期中理想的雌激素应用天数,笔者对人工周期准备子宫内膜行该技术的临床结局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选择我院从2010年1月~2013年6月进行胚胎移植的患者89例(124个周期)。患者均月经规律,无排卵或有排卵障碍,以人工周期准备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厚度≥8mm,行复苏移植2个优质囊胚。患者年龄24~42岁,不孕年限2~17年。采用玻璃化冷冻技术。胚胎来源于新鲜周期移植后剩余胚胎或因并发症未行移植的胚胎。

1. 方法 患者于月经第1~4天口服2mg/d戊酸雌二醇片,以后每4天增加2mg/d,第12d结束,内膜厚度<8mm者,增量为8mg/d。3~4d内膜不长者阴道给药雌二醇地屈孕酮片,8mg/d。当子宫内膜厚度≥8mm,予以黄体酮肌肉注射。

1.3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输入SPSS17.0软件包,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 χ2检验

2 结果

2.1总体治疗结局 124个冻融胚胎复苏移植周期中,合计移植

248个优质胚胎,优质胚胎率为100%。共着床142个,着床率为57.26%;

98个周期妊娠,每周期妊娠率为79.03%;17个周期流产,每周期流产率13.71%;无宫外孕;继续妊娠率为65.32%。

2.2黄体酮使用前雌激素应用天数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按照黃体酮前雌激素应用天数分为≤15d组和>15d组,两组年龄、不孕年限、内膜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雌激素应用天数、戊酸雌二醇片、雌二醇地屈孕酮片的用量均为≤15d组小于>15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表1 黄体酮使用前雌激素应用天数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组别例数年龄(岁)不孕年限内膜厚度(mm)雌激素天数(d)戊酸雌二醇片用量(mg)雌二醇地屈孕酮片(mg)≤15d 8129.91±3.474.12±0.649.94±1.1412.14±0.3166.89±14.244.91±1.34>15 d 4330.36±4.114.31±0.549.12±1.1219.24±0.42108.04±15.318.14±2.322.3临床结局 雌激素应用天数≤15d组和>15d组在胚胎着床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宫外孕率、继续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雌激素应用天数≤15d组和>15d组临床结局

组别例数胚胎着床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宫外孕率继续妊娠率≤15d 8157.41(93/162)79.01(64/81)11.11(9/81)067.90>15 d 4356.98(49/86)79.06(34/43)18.60(8/43)060.462.4超出理想内膜增生期的天数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根据实际内膜增生期超出理想内膜增生期的天数分为<0、0~3和>3d组。 胚胎着床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宫外孕率、继续妊娠率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超出理想内膜增生期的天数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填数胚胎着床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宫外孕率继续妊娠率<0 51.92(27/52)63.16(24/38)13.16(5/38)050.000~361.54(96/156)80.00(56/70)10.00(7/70) 70.00>3 47.50(19/40)52.94(18/34)14.71(5/34)038.233讨论

冻融胚胎移植技术临床应用逐渐成熟,为了得到最佳结局,冻融胚胎移植内膜准备成为研究热点。对行该技术治疗的自然周期无排卵或内膜过薄、生长发育不良月经规律的患者,一般采用激素补充周期准备子宫内膜。资料报道,人工周期准备子宫内膜可以取得和自然周期一致的妊娠结局[2]。人工周期中,在外源性雌激素作用下,子宫内膜中腺体、血管、上皮和间质增生,并诱导特异蛋白生长,从而达到改善内膜发育的作用[3]。戊酸雌二醇片可以帮助临床医生掌握胚胎移植时机,对于应用该药后内膜厚度仍然不满意的内膜偏薄者,可继续加用雌二醇地屈孕酮片,效果较好。

在人工周期准备子宫内膜方法中关于雌激素应用时间的问题,目前尚无定论。一般认为雌激素不能使用时间过长,否则会导致子宫内膜容受性标志物的表达受到抑制,从而使妊娠结局不理想。一般认为,

只要内膜厚度达到临床所需要的程度就可以行黄体酮转化确定胚胎移植时间。本资料中,雌激素应用天数≤15d组和>15d组的胚胎着床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宫外孕率、继续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雌激素应用天数对妊娠结局无影响。但是由于本资料样本量较小,且未纳入因为内膜生长不良取消移植的周期,所以雌激素应用天数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仍需要继续研究。

正常子宫内膜的生长需要一定的时间,仅在一个极短暂的关键时间内才允许胚胎着床[4,5]。如果时间较短,可能导致内膜不成熟、容受性不佳,子宫内膜与胚胎发育不同步。本资料研究表明,人工周期准备内膜中,超出理想内膜增生期0~3d能取得较好的妊娠结局。

总之,本资料研究表明在冻融胚胎移植术人工周期准备中,使用雌激素天数对妊娠结局无明显影响,只要内膜厚度达到临床所需要的程度就可以行黄体酮转化确定胚胎移植时间。

参考文献

[1]熊露,李豫峰,章汉旺,等.冻融胚胎移植周期子宫内膜形态及厚度变化与妊娠的关系[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5):3931-3934.

[2]石馨,贾学玲.无排卵患者冻融胚胎移植内膜准备3种方案结局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8):2775-2777.

[3]张宁,郝翠芳.戊酸雌二醇联合内膜机械刺激对冻融胚胎移植的影响[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0,19(11):851-852.

[4]朱桂杰,谭丽.三种内膜准备方案对冻融胚胎移植结局的影响[J].生殖医学杂志,2013,22(2):129-131.

冻融囊胚移植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3年4月在广西科技大学附属妇产医院生殖中心行冷冻胚胎移植 (frozenthawed embryo transfer, FET) 治疗的2384个周期, 按受精方式分三组:A组常规IVF冻融胚胎解冻周期1436例, 移植周期1429例, 妊娠481例, 分娩385例。冻融囊胚解冻周期545例, 移植周期539例, 妊娠284例, 分娩238例。B组ICSI冻融胚胎解冻周期240例, 移植周期239例, 妊娠77例, 分娩63例。冻融囊胚解冻周期66例, 移植周期64例, 妊娠28例, 分娩23例。C组r-ICSI冻融胚胎解冻周期65例, 移植周期65例, 妊娠16例, 分娩14例。冻融囊胚解冻周期32例, 移植周期31例, 妊娠17例, 分娩17例。平均年龄32.3岁, 不孕年限1~20年。IVF指征为输卵管因素、子宫内膜异位、多囊卵巢等, ICSI指征为梗阻性无精子症、严重少弱畸形精子症、体外受精失败等, rICSI指征为常规IVF受精, 在精卵结合6 h后机械脱颗粒细胞, 显微镜检查第二极体的释放, 见第二极体为受精。当第二极体释放率≥30%为IVF受精良好, 当第二极体释放率<30%或完全未见第二极体时判定IVF受精底下和IVF受精失败, 对未受精卵立即进行r-ICSI操作。

1.2 方法

1.2.1 超排卵及取卵

药物包括克罗米芬 (CC) 、促性腺激素 (Gn) 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Gn RH) 及其激动剂 (Gn RHa) 、拮抗剂 (Gn RH-ant) 等。根据Gn RHa开始使用的时间不同可分为长方案和短方案。长方案是从前一个月经周期的黄体中期开始用Gn RHa, 下次月经来潮后的3~5 d内, B超或血激素测定已达到降调节作用后, 开始用促性腺激素进行超排卵。短方案是在月经第2~3天使用Gn RHa, 1~3 d后加用促性腺激素。从月经周期第8天起测定外周血雌二醇 (E2) 浓度, 并用阴道B超监测卵泡的发育情况。此后隔日或每日阴道B超及测定E2、LH水平, 当主导卵泡直径≥18 mm时, 肌内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 5000~10000 U, 36 h后超声引导下经阴道穿刺取卵。1.2.2胚胎和囊胚培养取卵后4~5 h将处理后的精子与卵子放在同一个培养皿中, 共同培养18 h后, 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受精情况。若精子回收总数少于50万个, 则用卵细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受精。受精卵在体外培养3 d可发育到8细胞期胚胎。此时依据患者的年龄、曾经怀孕与否及胚胎的质量, 决定移植胚胎的数目。移植后剩余的所有优劣胚胎进行囊胚培养培养, 第5天达3CC及以上囊胚都冷冻, 若第5天未达到3CC及以上, 则培养至第6天, 极少数高龄患者若5~6 d均无囊胚冷冻, 观察到第7天。若达到3CC及以上再按照以上标准观察和冷冻。

1.2.3 胚胎及囊胚评分及选择

移植新鲜胚胎当天 (取卵后第3天) , 对剩余胚胎进行分级。标准如下:Ⅰ级:细胞大小均匀, 形状规则, 透明带完整, 胞质清晰, 无颗粒现象, 碎片<5%卵裂球面积;Ⅱ级:细胞大小略不均, 形态略不规则, 胞质可有颗粒现象, 碎片5%~20%;Ⅲ级:细胞大小严重不均, 可有明显的形态不规则, 胞质可有颗粒现象, 碎片>20%~50%;Ⅳ级:细胞大小严重不均, 胞质可有严重的颗粒现象, 碎片>50%。囊胚评分按照Gardner评分系统[1]进行, 简述如下:根据囊胚扩张程度进行分期:囊腔不足胚胎体积的50%为1期;超过50%为2期;占满整个胚胎为3期;囊胚扩张、透明带变薄为4期;囊胚开始从透明带孵出为5期;囊胚完全孵出为6期。处于3~6期的囊胚, 再对内细胞团 (inner cell mass, ICM) 和滋养外胚层 (trophectoderm, TE) 进行评分。ICM评分:细胞数量多且分布紧密为A;细胞数量较少且分布松散为B;细胞数量非常少为C。TE评分:较多的细胞形成连接紧密的上皮层为A;较少的细胞连接松散为B;细胞少且体积大为C。冷冻标准:由于本研究囊胚培养是移植后剩余的所有优劣胚胎进行培养, 所以选择受精后第5天达3CC及以上囊胚都冷冻, 若第5天未达到以上标准, 则培养至第6天再按照以上标准观察和冷冻。

1.2.4胚胎及囊胚的冷冻和解冻

胚胎及囊胚的冷冻采用本中心常规玻璃化冷冻方法操作[2]。具体操作如下:在37℃下降将胚胎或囊胚转移到B液[含200 m L/L血清蛋白替代物SPS的羟乙基哌嗪乙硫磺酸缓冲液 (HEPES) ]中平衡1 min, 后转E液 (含75 m L/L乙二醇和75 m L/L二甲亚砜的HEPES) 平衡5 min, 最后转V液 (含150 m L/L乙二醇和150 m L/L二甲亚砜的HEPES) 作用1 min, 30 s内转胚胎至冷冻载体, 尽快浸入液氮保存。Ⅲ级及以上囊胚在冷冻前行人工皱缩囊腔[3]。复苏时将胚胎或囊胚从液氮取出, 浸入0.33 mol/L液 (含0.33 mol/L蔗糖和200 m L/L SPS的HEPES) 平衡3 min, 然后转入0.2 mol/L液平衡3 min, 最后转至无蔗糖的平衡液中平衡5 min后移至囊胚培养液, 培养ET 1~3 h。

1.3 妊娠结局评价

ET后14 d监测血清β-HCG水平, 若β-HCG>50 U/L为生化妊娠。35 d B超见孕囊为临床妊娠。孕20周以前的非人为因素胚胎丢失为流产。凡妊娠满28周 (196 d) , 不足37周 (259 d) 分娩的为早产。在此期间出生体重为1000~2499 g, 身体各器官未成熟的新生儿为早产儿。妊娠满28周及以后的胎儿及其附属物, 从临产直至从母体全部娩出的过程, 称为分娩。妊娠满37周至不满42足周间分娩, 称为足月产。妊娠满42周及其后分娩, 称为过期产。低体重新生儿是出生体重小于2500 g身长小于47 cm的活产新生儿。根据我国产科学的定义, 新生儿的出生体重等于或大于4000 g就可以称为巨大儿。出生缺陷是指婴儿在出生之前, 在母体子宫里就发生的发育异常以及存在于身体某些部位的畸形。它包括形态异常 (如无脑儿、脊柱裂、先天性唇腭裂) 、功能异常 (如先天性聋哑) 、先天智力低下、代谢方面的异常。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数资料用率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孕妇一般资料比较

三组孕妇、年龄、内膜厚度、移植胚胎数、流产率、异位妊娠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A组常规IVF冻融胚胎解冻周期1436例, 移植周期1429例 (其中7例无胚胎移植取消) , 妊娠481例, 分娩385例, 分娩胎数480胎, 男孩260名, 女孩220名。冻融囊胚解冻周期545例, 移植周期539例 (其中6例无囊胚移植取消) , 妊娠284例, 分娩238例, 分娩胎数294胎, 男孩164名, 女孩130名。B组ICSI冻融胚胎解冻周期240例, 移植周期239例 (其中1例无胚胎移植取消) , 妊娠77例, 分娩63例, 分娩胎数72胎, 男孩26名, 女孩46名。冻融囊胚解冻周期66例, 移植周期64例 (其中2例无囊胚移植取消) , 妊娠28例, 分娩23例, 分娩胎数30胎, 男孩18名, 女孩12名。C组早期补救r-ICSI冻融胚胎解冻周期65例, 移植周期65例 (无取消胚胎移植者) , 妊娠16例, 分娩14例, 分娩胎数19胎, 男孩8名, 女孩11名。冻融囊胚解冻周期32例, 移植周期31例 (其中1例无囊胚移植取消) , 妊娠17例, 分娩17例, 分娩胎数20胎, 男孩9各, 女孩11名。A、B、C三组的冻融胚胎的新生儿男女性别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而冻融囊胚的新生儿男女性别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2。

2.2 三组冻融胚胎及囊胚分娩结局及新生儿状况比较

A、B、C三组的冻融胚胎和囊胚的早产率、平均早产孕龄、足月产率、平均足月产孕龄、出生低体重儿、出生缺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A、B、C三组的冻融胚胎中IVF新生儿出生缺陷缺陷率为1.29%, 冻融囊胚中IVF新生儿出生缺陷缺陷率0.35%。总新生儿出生缺陷缺陷率为0.65%。三组均无死胎及巨大儿。见表3。

3 讨论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 IVF-ET) 控制性促超排卵技术的应用, 使多余胚胎的处理越来受到重视。FET可冻存因疾病、子宫内膜薄、宫腔积液及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高风险不能移植的胚胎, 减少移植胚胎数目, 增加积累妊娠率, 避免了反复促排卵、穿刺卵巢对患者创伤, 减轻患者创伤, 降低发生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及多胎妊娠的风险, 增加辅助生育技术的安全性[4,5], 对提高辅助生殖技术成功率有较大贡献。胚胎冷冻技术是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中重要组成部分[6]。玻璃化冷冻采用快速降温和高浓度的保护剂, 使冷冻过程中溶液变得十分黏稠, 从而形成玻璃样物质来减少细胞冰晶的形成, 从而减少冰晶给细胞带来的损伤[7]。经过20多年的发展, 玻璃化冷冻经历不同保护剂的配伍和浓度的改变, 现已获得较高的解冻复苏率。到目前为止, 玻璃化冷冻已广泛应用在人类卵子[8]、原核期胚胎[9]、卵裂期胚胎[10]和囊胚的冷冻[11]。但玻璃化冷冻需要较高浓度的冷冻保护剂, 而高浓度的冷冻保护剂可能增加对胚胎毒性及细胞器的损害, 影响胎儿的宫内发育, 可能引起新生儿的出生缺陷。而本研究显示三种不同受精方式的冻融胚胎中IVF新生儿出生缺陷缺陷率为1.29%, 冻融囊胚中IVF新生儿出生缺陷缺陷率为0.35%, 而另两种手术方式未发现有出生缺陷的病例报道, 也许与病例数量有关, 有待进一步研究。总新生儿出生缺陷率为0.65%, 与有关报道相似[12]。日本Takahashi等[13]总结了广岛生殖中心4年内出生的147个新生儿, 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4%, 与自然妊娠人群相仿。而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无论胚胎还是囊胚, 无论是IVF、ICSI, 还是r-ICSI, 都没死胎分娩, 也许因为受孕困难, 夫妇双方及其家属都非常重视有关。

同时数据显示, 忽略手术方式, 冻融胚胎与囊胚的妊娠率分别为33.3%、51.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自然生理状态下, 早期胚胎在输卵管中发育, 囊胚期才进入子宫腔[14]。囊胚期胚胎培养移植技术的应用使胚胎的发育潜能能进一步筛选, 且囊胚期胚胎的形成在形态上经历小细胞融合、囊胚腔出现及囊胚腔扩张的变化, 在基因上经历了由母型调节向胚胎型调节的转变。因此囊胚期胚胎具有更好的发育潜能。据Fanchin等[15]研究发现子宫收缩 (uterine contraction, UC) 频率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 在HCG降低后8 d的UC显著降为 (1.5±0.2) 次/min, 这表明囊胚移植时子宫近乎静止的状态可避免胚胎在宫腔内移位, 从而更有利于胚胎种植。

本研究显示:无论是IVF、ICSI和r-ICSI, 三种不同受精方式获得的胚胎和囊胚其流产率、宫外孕率没有显著差异。由于ICSI本身操作的非自然性, 如卵子外颗粒的去除、卵膜的穿刺、PVP或培养液进入卵子、带顶体的精子留在卵胞浆内等均可影响卵子及其胚胎的发育, 理论上推测ICSI对胚胎发育会有一定的影响。但陆智勇等[16]报道, IVF和ICSI组的细胞胚胎的发育速度及潜能方面是相同的, 两组胚胎在母体内形成囊胚、发育成胎儿的潜能无显著差异, ICSI操作对胚胎突破囊胚阶段无影响。梁雪芬等[17]报道显示ICSI的优质胚胎较IVF高, 且有统计学意义。早期补救r-ICSI与常规ICSI相比, 精卵结合时间上仅相隔数小时, 胚胎的生长发育、碎片数量、胚胎评分等均无差异, 正常的胚胎发育速度保证了胚胎的质量。但本研究的数据同样显示, 三种不同受精方式获得的第3天胚胎r-ICSI组的妊娠率比IVF、ICSI组低, 虽然无显著性差异。三种不同受精方式获得的囊胚在r-ICSI组的妊娠率与IVF、ICSI组相似, 无显著性差异。IVF、ICSI和r-ICSI三种不同受精方式获得的胚胎和囊胚的流产率、宫外孕率也没有显著性差异。

本结果显示三种不同受精方式的冻融胚胎的新生儿男女性别比例有显著性差异, 而冻融囊胚的新生儿男女性别比例无显著性差异。而非常有意思的数据是ICSI的冻融胚胎男/女比例为1∶1.77, 而ICSI的冻融囊胚男/女比例为1.50∶1, 也许统计样本偏小, 还有待进一步统计分析。也可能由于细胞分裂速度快, 细胞数多的男性可能性大。而能形成囊胚的胚胎一般细胞分裂速度快, 细胞数多的胚胎, 所以男性偏多。Milki等[18]报道新鲜囊胚与卵裂期胚胎移植妊娠相比, 男/女比例明显增高。并且他们还对6篇有关报道分析, 得出新鲜囊胚移植出生的男女比例比卵裂期胚胎移植的男/女比例高。

综上所述, 本结果提示, IVF、ICSI和r-ICSI三种不同受精方式获得冻融胚胎和囊胚解冻移植后的流产率、异位妊娠率、早产率、足月产率、出生体重、出生缺陷等无显著性差异。ICSI和r-ICSI与IVF相比, 其冻融胚胎和囊胚解冻移植后的分娩结局及新生儿出生状况的不利因素并未增加。当然, 也不能忽视遗传学及其技术的潜在危害, 严格掌握适应证, 密切长期随访, 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摘要:目的 比较三种不同受精方式的冻融胚胎和囊胚解冻移植后分娩结局及新生儿状况。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1月2013年4月于广西科技大学附属妇产医院生殖中心行冷冻胚胎移植 (frozen-thawed embryo transfer, FET) 治疗的2384个周期, 按受精方式分为三组:A组常规体外受精 (IVF) 冻融胚胎解冻周期1436例, 移植周期1429例, 妊娠481例, 分娩385例;冻融囊胚解冻周期545例, 移植周期539例, 妊娠284例, 分娩238例。B组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 (ICSI) 冻融胚胎解冻周期240例, 移植周期239例, 妊娠77例, 分娩63例;冻融囊胚解冻周期66例, 移植周期64例, 妊娠28例, 分娩23例。C组早期补救性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 (r-ICSI) 冻融胚胎解冻周期65例, 移植周期65例, 妊娠16例, 分娩14例;冻融囊胚解冻周期32例, 移植周期31例, 妊娠17例, 分娩17例。比较三组妊娠率、流产率、异位妊娠率、早产率、平均早产孕龄、足月产率、平均足月产孕龄、新生儿男女性别比例、出生体重、出生缺陷等指标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A、B、C三组的冻融胚胎的妊娠率分别为33.6%、32.6%、24.6%, 囊胚的妊娠率分别为52.7%、43.7%、54.8%,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三组冻融胚胎和囊胚的流产率、异位妊娠率、早产率、平均早产孕龄、足月产率、平均足月产孕龄、出生体重、出生缺陷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A、B、C三组冻融胚胎的新生儿男女性别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而冻融囊胚的新生儿男女性别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与常规IVF相比, ICSI、r-ICSI的冻融囊胚和冻融胚胎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本文来自 古文书网(www.gwbook.cn),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相关文章:

无线探测02-21

行星探测02-21

探测试验02-21

探测水平02-21

光电探测02-21

移植治疗02-21

数据移植02-21

弹性刚度02-21

企业会计差异下的预算会计论文02-21

组织弹性02-21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无线探测 下一篇:移植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