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高级职称评审

关键词: 实验员 职务 中职 担任

重庆市高级职称评审(精选6篇)

篇1:重庆市高级职称评审

大学本科毕业,见习1年期满。⑵大学专科毕业,担任实验员职务1年及以上。⑶中职(高中)毕业,担任实验员职务4年及以上。3.实验师⑴取得硕士学位,从事实验技术工作2年及以上。⑵大学本科、专科毕业,担任助理实验师职务4年及以上。⑶中职(高中)毕业,担任实验员职务5年及以上。4.高级实验师⑴取得博士学位从事实验技术工作1年及以上。⑵大学本科毕业或取得硕士学位,担任实验师职务5年及以上。⑶大学专科毕业,担任实验师职务6年及以上。㈢外语条件按照重庆市职称改革办公室有关政策规定执行㈣计算机条件按照重庆市职称改革办公室有关政策规定执行。㈤继续教育条件按照《重庆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有关要求,取得相应的继续教育规定学时。第三条 评审条件㈠高等学校实验技术职务评审条件1.实验员⑴了解与本学科实验教学与实验管理有关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初步掌握常规的实验与管理工作原理、方法和步骤。⑵能正确使用与本学科实验、教学工作有关的仪器设备,在有关人员的指导下,能够完成一般的实验与管理任务。2.助理实验师⑴基本掌握与本学科实验教学与实验管理有关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掌握常规的实验与管理工作原理、方法和步骤。⑵能熟练地使用与实验、教学有关的仪器设备,了解其原理和性能,具有初步维修、管理一般仪器设备的技能。⑶具有从事本学科实验教学与实验管理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较好完成实验教学与实验管理的工作任务。3.实验师⑴具有本学科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具有从事实验教学、科学研究和实验技术工作的能力,了解本学科领域国内外实验技术动态。⑵担任教学任务的人员应独立承担至少1门实验课程的教学工作,参加、指导学生实验、生产实习等实践环节,教学效果良好。同时能完成学校规定的实验教学和实验技术工作。⑶承担相关实验设备的安装、调试、验收、维护检修、故障排除等技术工作。⑷根据教学、科研工作的要求,能加工特殊的实验装置和零部件,改进有关仪器性能指标,解决某些关键性技术问题。⑸承担实验任务,独立拟订实验方案,能独立承担实验室建设中的部分任务。⑹任现职以来,还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①公开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至少1篇。②参加编撰正式出版的学术著作或教材(含实验教材或实验指导书,本人撰写至少2万字)。③参与发明、专利至少1项。④参与的科研项目、研究成果获校级及以上奖励。⑤参与校级及以上科研项目至少1项。4.高级实验师⑴具有本学科系统而坚实的理论基础,有比较丰富的教学、科研实践经验和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熟悉本学科国内外的实验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不断拓宽知识面,不断更新知识结构。⑵担任教学任务的人员应系统承担至少2门实验课程的教学工作,每学年实验教学工作量320学时(含重复课)。在教学过程中,能根据本学科发展趋势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改革、更新、充实教学内容,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实验技术手段。注意对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实验水平。⑶在实验工作方面,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能制定实验室建设的中、长期规划。能解决本学科实验工作中出现的关键性技术问题。⑷具有指导和培养中、初级实验技术人员的能力。⑸任现职以来,公开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至少2篇(独著或第一作者),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①公开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至少2篇(独著或第一 作者,其中核心期刊至少1篇)。②撰写学术著作1部(本人撰写至少3万字)或参加编撰通用教材1部(本人撰写至少3万字)。③主持校级或主研(前3名)省部级及以上教改、科研课题至少1项。④参与完成的科研项目、研究成果获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至少1项(前5名)。⑤成果转化工作实绩突出。利用专业优势,将应用型科研成果转化为社会生产力,并为国家或学校创造了较大的经济效益,获得省部级及以上成果转化方面的表彰。⑥作为主要参加者,完成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设计、生产、施工、技术检测或技术推广工作至少1项,取得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㈡重庆市中等职业学校实验技术职务评审条件1.实验员⑴了解与本学科实验技术、实验教学与实验管理有关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初步掌握常规的实验与管理工作原理、方法和步骤,能够承担本学科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⑵能正确使用与本职工作有关的仪器设备,在有关人员的指导下,能够完成一般的实验与管理的准备工作和辅助工作。2.助理实验师⑴基本掌握与本学科实验教学与实验管理有关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掌握常规的实验技术与实验管理工作原理、方法和步骤,能够承担本部门实验室某一方面的管理工作。⑵能熟练地使用与实验教学有关的仪器设备,了解其原理和性能,具有初步维修一般仪器设备的技能,承担仪器设备的技术管理工作。⑶具有从事本学科实验技术、实验教学与实验管理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够初步独立地制定实验方案或管理方案,能较好完成实验教学与实验管理的工作任务。3.实验师⑴掌握与本学科的实验技术、实验教学与实验管理有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有比较扎实的实验技术、实验教学和管理的基础知识,能独立掌握本学科的课程标准、教材和实验教学与实验管理方法,能够指导和培养初级实验技术人员工作。⑵能独立设计实验教学与实验管理的工作方案,具有创造、改进实验条件,自制和改进教具的能力,有娴熟的实验与管理技能和丰富的实验教学与实验管理经验。⑶能够维护检修、故障排除或科学管理与实验技术工作有关的仪器设备。⑷任现职以来,在改进实验方法、实验设备、实验管理等技术方面取得较好的成绩,独立完成过一定数量的较复杂的实验教学与实验管理任务,并撰写较高水平的实验报告、实验管理工作总结或公开发表与实验教学、实验技术、实验管理有关的学术文章,为实验教学研究提供较高水平的服务。4.高级实验师⑴具有本专业学科实验技术、实验教学和实验管理方面系统的、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实验技术、实验教学与实验管理经验丰富,科研业绩显著。⑵承担本专业学科某一方面的实验教学、实验技术、实验管理科学研究工作,并写出理论联系实际,具有一定水平的经验总结、学术交流材料、科研报告或论文、实验教材、专著。⑶熟悉本专业学科国内外的实验教学、实验技术、实验管理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组织和指导大型实验教学、实验技术、实验管理工作或有解决关键性仪器设备的改进、创新、自制教具等方面技术问题的能力。⑷任现职以来,还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①在实验技术和实验室建设以及仪器设备的引进、利用、改造或指导实验教学与管理方面做出了显著成绩。②在组织实验与管理工作和培养实验技术人员业务水平方面有突出的成就。③主持(主研、参研)区县级或校级以上实验教学与教育技术装备管理方面科研课题,并在省级及以上学术正式刊物发表相关专业较高学术水平的论文至少2篇(独著或第一作者)。④出版本专业著作或较高水平的实验教学、实验技术、实验管理教材或实验指导书1部。㈢中小学实验技术职务评审条件1.实验员⑴了解与本部门或本学科实验教学与实验管理有关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初步掌握常规的实验与管理工作原理、方法和步骤,能够承担本部门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⑵能正确使用与本职工作有关的仪器设备,在有关人员的指导下,能够完成一般的实验与管理的准备工作和辅助工作。2.助理实验师⑴基本掌握与本部门或本学科实验教学与实验管理有关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掌握常规的实验与管理工作原理、方法和步骤,能够承担本部门或实验室某一方面的实验管理工作。⑵能熟练地使用与实验教学有关的仪器设备,了解其原理和性能,具有初步维修一般仪器设备的技能,承担仪器设备的技术管理工作。⑶具有从事本部门或本学科实验教学与实验管理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够初步独立地制定实验方案或管理方案,能较好完成实验教学与实验管理的工作任务。3.实验师⑴掌握与本部门或本学科实验教学与实验管理有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有比较扎实的实验教学和管理的基础知识,能独立掌握本学科的课程标准、教材和实验教学与实验管理方法,能够指导和培养初级实验技术人员工作。⑵能独立设计实验教学与实验管理的工作方案,具有创造、改进实验条件、自制教具的能力,有娴熟的实验与管理技能和丰富的实验教学与实验管理经验。⑶能够维护检修、故障排除或科学管理与实验工作有关的仪器设备。⑷任现职以来,在改进实验方法、实验设备、实验管理等技术方面取得较好的成绩,独立完成过一定数量的较复杂的实验教学与实验管理任务,并写出较高水平的实验报告、实验管理工作总结或公开发表与实验教学、实验技术、实验管理有关的学术文章,为实验教学研究提供较高水平的服务。4.高级实验师⑴具有本部门或本学科实验教学和实验管理方面系统的、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实验教学与管理经验丰富,科研业绩显著。⑵承担本部门或本学科某一方面实验教学与实验管理科学研究,写出理论联系实际,具有一定水平的经验总结、学术交流材料、科研报告或论文、实验教材、专著。据我单位前辈及本人的经验,重庆虽然规定最低发表2篇文章,实际上的情况是,准备3篇以上才能有胜算,并且不能要全综述的,否则很难过关,文章发表的问题不大,优先考虑周围有没有熟悉朋友是杂志社的,即使没有也没关系,现在中介机构多于牛毛,找中介机构办理都比较方便,不过有一点需要提醒一下,有些中介机构可能是骗子,良莠不齐,我当时找的一个网站是广州的,叫博雅什么的,现在只有一个QQ 2537597489,服务还可以,文章方面,实在不值得为此多花心思。

上面所列的论文、著作或技术分析报告,一定是本人的专业工作成果的理论阐述,凡是与本人专业工作课题不相联的论文、著作不属此列。另外,所指的发表论文均为独立或以第一作者身份完成的作品。公开发表(正式出版)系指已出版发行,并有“cn”、“issn”刊号或市教委主管发行的教育科研、信息技术与装备内刊,增刊、论文清样不能作为正式材料报送。所有科研项目和教学改革项目均指已完成并正式结题的项目。

⑶熟悉本学科国内外的实验教学、实验技术、实验管理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组织和指导大型实验教学、实验技术、实验管理工作或解决关键性仪器设备的创新、自制教具等方面技术问题的能力。⑷任现职以来,还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①在实验技术和实验室建设以及仪器设备的引进、利用、改造或指导实验教学与管理方面做出了显著成绩。②在组织实验与管理工作和培养实验技术人员业务水平方面有突出的成就。③主持(主研、参研)区县级以上的实验教学与教育技术装备管理方面科研课题,并在省级及以上学术正式刊物发表相关专业的较高学术水平的论文至少2篇(独著或第一作者)。④出版本专业著作或较高水平的实验教学、实验技术、实验管理教材或实验指导书1部。㈡成果奖:系指科学技术奖(含科技著作奖)、教学成果奖等国家规定的奖项。㈢省部级课题含重庆市教委下达的教学类课题或规划项目。全国一级学会课题可视为省部级课题。㈣重要学术刊物论文:核心期刊以北京大学图书馆公布的《中文核心期刊目录》为准。权威核心期刊由评审委员会认定。本专业重要学术刊物由学科评议组的同行专家认定。㈤本评审条件只是实验技术各级职务申报的基本要求,其业绩成果是否达到各级职务所要求的水平由评委会的专家根据申报人提供的材料提出具体评审意见。㈥本评审条件所要求的学历是指与申报专业相同(相近、相关)的学历。㈦市、区县(自治县)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装备部门等单位从事实验教学和管理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的评审,参照中小学实验技术职务评审条件要求进行。㈧过去有关规定与本条件不一致的,以本条件规定为准。㈨本条件由重庆市职称改革办公室负责解释。

篇2:重庆市高级职称评审

一、申报中等职业学校高级讲师、讲师职务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㈠ 任职年限要求

高级讲师必须是聘任中等职业学校讲师职务满5年(因工作岗位发生变化由其他专业技术职务系列中级职务转评为讲师职务且转评前后任职年限可以合并计算的也必须满5年)或博士学位获得者且已任讲师职务2年以上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或学校行政管理人员取得中等职业学校讲师职务任职资格满5年且长期(3学年以上)兼任一门完整的课程申报时仍兼任该课程教学工作者。

㈡ 学历要求

1.必须具备与本人任教学科相同、相近或相关的本科及以上学历。

学历符合重庆市职改办 《关于对我市贫困和少数民族地区职称工作实行倾斜政策的补充通知》(渝职改办

[2002]133号)的教师、符合《重庆市中等专业学校教师破格评审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推荐条件(试行)》(渝职改办[2000]439号)的教师按文件规定执行。

2.党校学历按照中共重庆市委组织部、重庆市人事局、重庆市教委渝委组[2000]8号文执行,即“凡获得党校学历毕业证书的学员,在重庆市范围内,在干部任用、晋级和评定与所学专业相应的专业技术职称的,按国民教育相应学历对待”。

3.后学历问题。一直从事本专业教学工作如通过进修、函授或自考等达到所教学科相应规定学历的可以不考虑其取得最后学历后的任职年限(即取得该学历的前、后任职年限合并计算)。

4.所学专业达到规定学历却又与所从事的专业不是相同、相近或相关的专业的,主要看现从事专业的累计任职年限,如所学专业为本科学历,现从事专业的累计任职年限达到10年及以上的可申报高级讲师职务;所学专业为本科学历,现从事专业的累计任职年限达到5年及以上的可申报讲师职务。

㈢ 高级讲师的论文鉴定要求

论文内容必须与本人申报学科一致或相近相关、能代表本人任现职以来学识学术水平的、经市教委职改办统一组织专家鉴定并达到规定要求。具体要求按照《重庆市教育委员会职改办关于高等院校教师、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实验技术系列晋升高级职务学术成果鉴定有关问题的通知》(渝教职改〔2004〕37号)执行。㈣外语、计算机要求

按市职称改革办公室职称外语、计算机有关要求规定执行。

㈤ 继续教育要求

继续教育按照《重庆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执行。具体要求及登记、审核办法按照《重庆市教委关于加强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意见》(渝教师[1999]17号)、《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管理办法的通知》(渝教师[2002]8号)和《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加强直属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意见》(渝教师[2002]12号)执行。

㈥ 教师资格证书要求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应依法取得相应教师资格。取得某种教师资格的教师按《教师资格条例》的规定可以向下一级融通,即可以在本级及其以下等级适用。

㈦ 普通话水平要求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必须取得相应学科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具体要求按照《重庆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中规定的“1954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教师普通话应达到二级以上水平(其中语文教师和对外汉语教学教师普通话应达到二级甲等水平,担任普通话教学的教师普通话应达到一级水平)”执行。

㈧ 班主任工作要求

在中等职业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任教期间承担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经历或曾担任过班主任工作两年及以上,且工作有成效。㈨ 考核要求

申报高级讲师职务者近3年(博士学位获得者近2年)的考核均为称职(合格)及以上。申报讲师职务者近3年(硕士学位获得者近2年)的考核均为称职(合格)及以上。

二、申报中等职业学校高级讲师职务应能履行以下职责

㈠ 聘任讲师职务以来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纪守法,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模范履行教师职责,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2.对所教学科具有系统的、坚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熟悉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法的基础理论知识,教学效果显著,教学业绩突出、深受学生欢迎。能明确中等职业教育的任务及特点,熟练掌握本学科教学大纲和教材,具有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正确传授知识,解决教学中的疑难问题。能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熟练掌握教材教法,专业课教师应具有熟练的专业技能教学水平。在相当的条件下,所教班级学生成绩明显进步,学生的实践能力明显提高,专业课教师的教学能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

3.应有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能掌握本学科国内外学术发展动态,应有本地区或本行业、本学科专业委员会交流及以上的论文或教学经验总结,能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根据不同学校不同学科的特点,教师应有基本教学工作量,且必须是长期(3年以上)(兼)任1至2门完整的课程。必须具有学校通过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教学考核评估(如收集学生反馈意见、学校长期教学督导、同行教师评价等),形成对申报人教学情况的总体评价。

4.积极参与、承担或指导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任务,任现职期间:组织(或参与)1次教学改革的试验或1项专题研究,取得一定的效果,在教育、教学、教研方面能写出理论联系实际、具有一定水平的经验总结、科研报告、论文公开发表2篇以上;或主持、参加编写、审议教材、教学参考书及其他教学文件等;或公开出版专著。据我单位前辈及本人的经验,重庆虽然规定最低发表2篇文章,实际上的情况是,准备3篇以上才能有胜算,并且不能要全综述的,否则很难过关,文章发表的问题不大,优先考虑周围有没有熟悉朋友是杂志社的,即使没有也没关系,现在中介机构多于牛毛,找中介机构办理都比较方便,不过有一点需要提醒一下,有些中介机构可能是骗子,良莠不齐,我当时找的一个网站是广州的,叫博雅什么的,现在只有一个QQ 2537597489,服务还可以,文章方面,实在不值得为此多花心思。

上面所列的论文、著作或技术分析报告,一定是本人的专业工作成果的理论阐述,凡是与本人专业工作课题不相联的论文、著作不属此列。

5.具备条件的某些专业学科教师在实验室建设、实验教学或实验指导方面应有较强的能力,在专业实践能力方面具有“双师型”教师的基本素质,如具有相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能指导和主持实验室建设,能设计、革新实验手段或开设新的实验项目,或能指导学生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能指导学生的毕业实习且取得良好效果,或具有“工程师”“经济师”“医师”“会计师”等非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等。

6.能具体指导中、初级教师或实习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在承担培养教师任务方面有确定的对象、明确的目标、具体的途径且取得显著成绩,所指导的教师在教育、教学、教研、教改、课改、教育行政管理等方面取得明显的进步。

7.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的兼课教师还应有较强的教育行政管理能力。在教育行政管理方面公开发表过论文,或在本地区、本行业交流过经验,或在本单位、本系统、本行业获得过优秀或先进等表彰奖励。㈡ 从事各级各类教育工作期间

从事或曾经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班主任工作2年及以上,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班主任工作方面有比较丰富的经验,所教班应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使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班主任工作方面公开发表过论文,或在本地区或本行业、本学科专业委员会及以上交流过论文,或在本单位、本系统、本行业获得过优秀(先进)班主任(班集体)等表彰奖励。

三、申报中等职业学校讲师职务应能履行以下职责

㈠ 聘任助理讲师职务以来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纪守法,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模范履行教师职责,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2.对所教学科具有比较系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基本熟悉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法的基础理论知识,教学效果好,教学有成绩,受到学生欢迎。能明确中等职业教育的任务及特点,掌握本学科教学大纲和教材,具有一定的教学组织能力,传授知识正确,能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能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掌握教材教法。

3.有一定的教学经验。根据不同学校不同学科的特点教师应有基本教学工作量,且必须长期(2年及以上)(兼)任1门完整的课程。必须具有学校通过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教学考核评估(如收集学生反馈意见、学校长期教学督导、同行教师评价等),形成该申报人教学情况的总体评价。

4.能参与或协助承担相应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任务,任现职期间,能写出理论联系实际、具有一定水平的经验总结、科研报告、教学文件或论文两篇及以上。

5.具备条件的某些专业学科教师有一定的实验室建设、实验教学、实验指导或实践能力。

6.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的兼课教师应有一定的教育行政管理能力。

㈡ 从事各级各类教育工作期间

篇3:重庆市高级职称评审

1 现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高级职称评审办法及其弊端

卫生技术人员又称医务人员或护士, 是指卫生事业机构单位在支付全部工资的职工中, 从事卫生技术工作的专业人员。具体包括西医师、中药师、中医师、西药师、检验师、其他技师等和其他初级卫生技术人员。目前, 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高级职称资格的取得须经专家评审委员进行专业评审, 并且对其学术水平和专业工作能力进行综合性评价和整体性评价。现行职称评审的标准主要依据中央职称改革领导小组1986年制定的《卫生技术人员职务试行条例》 (职改字[1986]第20号) , 以及各省各市制定相关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高级职称评审办法。1986年的条例比较抽象而且概括, 其评审标准和职称条件都只是一些基础的文字描述。比如条例在总则中提出卫生技术人员“必须热爱祖国, 遵守宪法和法津,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等一些基本的套路性质的语言进行概括。又比如条例中规定, 主治医师职称的取得须具备以下条件: (1) 首先必须熟悉和理解本专业的基础理论, 深刻掌握国内外本专业的先进技术, 并且能在工作中活学活用; (2) 要求具有丰富的实践的临床或者专业技术的工作经验, 并且能熟练掌握本专业要求的技术操作, 从而有效处理复杂的专业问题; (3) 在临床等技术工作中要取得较好成绩, 或者具有相关水平的科学论文及科研成果; (4) 要求必须大学毕业并取得学士学位, 且要求从事医 (药、护、技) 师工作在四年以上;研究生学业结业或者取得了第二学士学位, 并且从事医 (药、护、技) 师工作在3年左右;若取得硕士学位, 要求从事医 (药、护、技) 师工作在2年左右。诸如此类的标准除了能很好的实现学历要求以及经验标准外, 很难说能很好的进行过滤和筛选, 或是评价评优。归根结底可以归纳为:描述性的文字过多, 而量化数字太少。医学专业中其大多数实践标准要求高, 可以说是一门经验科学。而现实中是, 很多医学人员为了评职称好待遇, 而不得不花大量的时间在脱离实践的基础上进行所谓的科研研究, 产出各种各样脱离实际的论文, 造成了时间和经费的巨大浪费, 同时也助长了一些利用人情人际关系达到晋升目的的不良风气。在其位不谋其职, 医学人员的潜力得不到很好的挖掘, 技术水平得不到提高和提升, 更加无法形成整体优化和合理配置的人才系统。由此可以说明, 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高级职称评审评价体系还很不完善, 也无法从本质上体现出职称制度的激励和公正本质。

2 量化考核突出了评优评先的公正与民主管理的优势

量化考核的方式, 相对于现行的评审方式在职称评定的暗箱操作和模糊界定上的处理方式来说, 有很大的公正性和民主性。它以数据的形式, 用数学的统计方法直观而且透明的反映了一个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各方面的业务水平情况, 客观体现出其实际的工作能力和真实的业务水平, 从而能很好的调动和激发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技术主动性。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可以通过对照量化标准和结果, 从而反思自己所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也是一种积极的自我批评与自我改进的良好方式, 突出表现为通过评审的启发不断地完善和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同时, 量化管理促进了卫生系统的公开化和透明化, 采用量化管理凸显出民主的理念, 能够使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拥有强烈的主人翁意识, 促进技术人员导向专业化发展。量化考核与“以人为本”的观念相契合, 量化考核评价标准不因领导意见等主观因素而变化, 根据数字和数据等客观性的评价对象进行考核, 能科学有效地提高评价的客观公正性。同时将激励机制引入, 而不只是一种只对人的过去式进行评价的标准, 而是着落在尽大可能挖掘人的潜力的基础之上。对于当今社会市场经济高度发展而相关体制并未完善甚至缺失的情况下, 推行量化考核, 实乃明智之举。

3 深入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高级职称改革的对策

首先, 作为管理者和领导必须透过表象正确认识和理解量化考核, 知其本质而非表象。量化考核不是为了区分等级, 或是为了给卫生技术人员进行简单的排名次的排列组合。它的目的是通过科学高效的管理方法和评价体系, 用于激发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激情, 并且为建立有效的约束和激励机制而不断完善。不能只看考核结果数字的表面或者大小, 而要看数字背后的所隐含的业务水平或是科学态度。

其次, 要进行有效评价, 就必须建立科学的量化评价标准。要根据各地区各单位各岗位的实际情况, 确定不同的量化内容和范围, 同时也要保证具体明确清晰, 对每一个考核项目和考核范围进行分类和细化。对于关键而且重要的考核内容和项目更要认真调查研究, 多次反复研究。

第三, 量化考核不能单一, 而是要与其他评价标准相结合进行整体考核。量化标准是一个比较客观性的标准, 有利也有弊, 为了弥补客观上的不足, 因此应与主观评价相结合。不仅要求工作或文化水平的评价与实践性发展评价相结合, 也要求专业成绩评价与技术成长记录相结合;要将量化与质化相结合, 两手抓两手硬, 同时也要与单位或者办公室以及专业水平考核相结合, 建立全方位的评价体系。

再次, 通过思考, 并不断改进和完善量化考核。相关的卫生行政部门要积极行使管理职能, 根据实际情况, 制定统一切确定的评价办法, 出台一致实施的政策, 审核并且授权有相关资格的中介组织开展评审工作, 也要对评审程序和活动进行监督。应该走出终身制的误区, 走出福利待遇与资格挂钩的困惑。而要转移到将职称与能力相结合的轨道上, 让职称得到真正客观的反映, 从而公正评价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水平和能力。此外, 职称评审要实行个人自主申报, 用人单位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进行审核, 并对单位内部岗位的调整进行分析和设置, 制定聘用和选任等人事政策, 制定含有竞争激励机制的用人制度。

最后, 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是一种考验道德的职业, 对其职业道德的要求比较高, 其文化水平、人格素养以及道德素养较高, 更应该加强人文民主管理。因此, 管理者在进行量化考核的同时, 对于考核对象多遇到的特殊情况或者进入的困境, 亦或是所犯的错误, 不能只是抱怨或者批评, 而应该要换位思考和体谅, 要给予员工关爱和必要的帮助。这样, 在量化考核中, 员工能够感受到来自领导和单位的人文关怀, 形成良性循环, 也是和谐局面形成的必要因素。

对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高级职称的评审方式进行量化考核, 逐步改变从现行的片面注重学历、资历、科研成果等方面进行考核和评价, 转变到全方位考核评审对象的业绩、业务水平、贡献上来, 是我们新时期医疗卫生单位职称评定新机制的一种努力, 是可以推广和运用的。在坚持本着量化考核的基本原则并且落实相关评审政策的同时, 必须对一些实际工作中出现的细小的、具体的问题和关系, 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和具体的调整、补充和修正, 从而不断完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晋升高级职称量化考核的体系。

摘要:将数学统计的计算方法运用到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高级职称考核过程中, 探索出一种量化考核标准, 通过数字和数据能真实客观反映卫生技术专业人员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 也逐步提高了评审的质量和效率。同时通过该制度标准使由重学历、重资历、重科研成果而向重能力、重业绩、重技术水平方向发展, 能有效调动和激发专业技术人员提高技术水平的积极性, 并能提高推荐程序和工作的社会透明度和满意度, 是新时期的医疗卫生单位职称管理办法的一种努力和推广。

关键词: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高级职称,量化,考核标准

参考文献

[1]中央职称改革领导小组.卫生技术人员职务试行条例 (职改字[1986]第20号) .

[2]中共中央组织部人事部卫生部.关于深化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

[3]人事部卫生部.关于加强卫生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的通知 (人发[2000]114号) .

[4]蒋家琛, 莫顺仙, 庄利梅.业绩量化考核在职称评聘分开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 2003 (3) .

篇4:重庆市高级职称评审

关键词 图书馆员 职称 职称评审

分类号 G259.712

Comparative Study of Chinese and American Senior Professional Title Evaluation in the Library Sector

Su Jianhua

Abstract Comparing the conditions and procedures of senior professional title evaluation for librarians in China and America,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China's title evaluation fills with the defects like having no an unified standard, paying more attention to the academic research and record of formal schooling and less attention to the works and personal ability, blurry process, tenure systems and quota restrictions, while America makes the strict provisions on the conditions and procedures. Learning from the American experience, China should scientifically quantify the evaluation conditions, reduce man-made factors, strengthen the annual examination, cancel the quota limit, abolish the tenure system and establish a diversified title appraisal system to accelerate the originally goal of title appraisal that motivates all the talents.

Keywords Librarian. Professional title. Professional title evaluation.

图书馆自上个世纪80年代实行职称评审工作后,大大调动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也促进了图书馆事业稳步发展,但经过30多年的积淀,同时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存在重评审材料轻实际工作、外行评审内行等不合理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不少馆员踏实干工作的积极性。国内图书馆届不断积极探索职称评审的新标准新规范,各省先后推出了不少新评审规范,但由于缺乏统一可行的实际操作流程,国内图书馆员职称评审仍是问题不断,为此笔者特意调查了美国图书馆员的职称评审机制,并将其与国内的评审机制进行对比分析,以期对国内图书馆的职称评审工作有所帮助。

1 中美两国图书馆员高级职称评审机制概况

我国图书馆员职称评审开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美国图书馆员职称评审开始于上世纪70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运作,两国都形成了一定的流程和规范,为了详细了解两国的职称评审细节,下面通过表1从评审条件和评审程序两个方面比较分析。

2 中美两国图书馆员高级职称评审机制对比分析

2.1 中美两国图书馆员高级职称评审机制对比

由表1可以看出,中美两国在图书馆员职称评审时各有侧重,在学历资历和外语要求条件上基本相同,都要求有一定的图情专业教育背景,但由于我国国情复杂,图书馆一直以来就是解决领导或专家家属的场所,造成大多数从业人员缺乏专业知识,业务能力较低,而美国很多高校图书馆要求从业人员除了图情专业学历外,还要有其他专业的第二学历,这样才能适应高级职称的岗位要求。业务能力方面,两国都列出了具体要求,国内的要求较抽象宏观,而美国则要求得比较具体,可操作性强。科研能力方面国内列出了具体数量要求,但没规定成果的实际价值,美国除了数量要求,则更注重科研成果和专业活动的实际价值,也就是说美国的科研要求必须紧密结合本职工作。

从评审程序上看,两国好像也没太大区别,但细究起来还是差别巨大。美国的职称评审是以年度考核为基础的,而且考核有严格的程序,必须按照年初制定的目标从专业技巧和工作效率等方面严格逐一考评,如果考核结果不合格就会被要求改善工作,或者不能加薪甚至被辞退。而且领导对馆员的考评都是公开的,这和国内的匿名评审完全相反,领导考评后进入馆员评审阶段更权威,一般由一个主席、两位委员和两位候补委员组成职称考评委员会,这个只能决定申请者在同一级别中晋升,如果申请者需要向高一级别申请,则需要再增加三个委员才能决定,这个过程是在严格监督下秘密进行的,如果考评委员会的结果和领导考评的结果不一致的话,再交由主管职称评审的副校长裁定最终结果。评审结束后,职称考评委员会及时将评审结果(包括职称考评委员会的投票结果和做出评审的理由)以书面形式通知申请者,而且主管职称评审的馆长会在评审后一周内与未通过评审的申请者谈话,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努力的方向[2]。这个也比国内的人性,国内一般只告诉你通过与否,至于过程则完全是保密的,未通过者根本不知道自己的不足,就会联想到许多自己没通过的原因,有些过激者甚至会大闹评审现场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近年来许多美国大学图书馆将图书馆员职位定为终身教职,这个既提高了图书馆员的地位和薪酬,同时也拔高了图书馆员的岗位职责,有些大学甚至与同级别的教师岗位要求一致,实行五年一聘,通常在一个聘期的第三年末进行中期评审,第五年末进行最后评审,不合格的会被降级或解聘[3],这就促使图书馆在尽力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需要不断充电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才能不被淘汰。而国内大多是一评定终身,评完后工作和科研热情大减,固步自封,坐等退休,工作效率和工作热情几乎无从谈起。

2.2 我国图书馆员高级职称评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美国的职称评审是个动态过程,而且是以实际工作效率为主兼顾科研和专业活动能力,而国内的则是以科研为主工作为辅,而且过程是不透明的,这就造成了很多问题,总结起来主要有:(1)职称评定标准不统一,可操作性差,国内的图书馆由于分属于不同的系统,各个系统的标准差别很大,而且评审条件中所列要求大多数是宏观层面的定性标准,很难按定量操作,因此每个评委评审的结果会相距甚远;(2)重科研轻工作,重学历轻能力,重形式轻内容,科研成果认定专业性差,很多评审者的文章根本和自己所从事的专业工作不搭边;(3)职称评定有名额限制,评审过程存在论资排辈的人情照顾现象[4];(4)考核工作流于形式,优秀与合格没有严格界限,优秀有时会评给有需要的人,不合格的几乎没有;(5)外行评审内行现象大量存在,如笔者所在学校的校内评审将除了教师以外的其他专业技术系列集中在一起评审,评委主要是各个行政部门的领导,出自图书馆的评委只占到了11位评委中的2位,由于部门工作的差异,其他部门的领导怎么可能全面中肯地评价每一位申报职称者,过程中不免会掺杂很多人情因素;(6)职称与待遇结合过于紧密,高职称意味着高收入,图书馆人员由于收入较低,而且渠道单一,提高收入只能通过晋升职称来实现,很多人为了评上职称而敷衍本职工作,上班时间潜心写文章,或者花大力气疏通评审关节,花高价请枪手代写文章,对从事的岗位工作敷衍了事,严重影响了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效果。

3 改进我国图书馆员高级职称评审机制的措施

由上可知,我国图书馆员高级职称评审存在着诸多弊端,严重阻碍着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和图书馆人才的成长,借鉴美国的图书馆员高级职称评审机制,笔者对国内的评审提出几点改进措施。

3.1 科学量化评审条件,注重工作效率和专业活动能力

我国图书馆员高级职称评审条件过于笼统,很难按照统一标准操作,而且由于图书馆的工作很难量化,对评审者的工作表现也就难以分出伯仲,因此职称评审很大程度上就成了科研成果的大比拼,科研实力强的就比较容易通过,但这里也有个问题,由于国内图书馆行业没有资格认证,很多从业人员的素质较低,但为了评上职称,有些人会花钱请枪手为自己撰写论文,从而出现很多平时工作平庸的人评职称竟然拿出了若干篇高质量的论文,包括交叉专业的文章或者与本专业毫不相干的文章,这严重挫伤了积极工作的馆员的热情。为此为了减少职称评审过程中的人为因素和不公平现象,必须制定出科学的量化条件便于操作。科研方面目前各个单位都有详细的量化标准,而且目前的操作也比较到位;工作业绩方面由于年度考核的形式化,很难让部分业务能力强,工作业绩突出但没有论文的馆员得到晋升。笔者认为,国内图书馆员高级职称评审时更应看重实际工作业绩,将读者满意度、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纳入考评体系中,从年度考核等次、群众评议结果、读者表扬次数、读者投诉次数、工作出错率及劳动纪律等方面考察评审者的工作业绩[2],通过有效的计算分出考核等次,将其作为职称评审的重要支撑材料。此外,图书馆学是应用性学科,工作性质实践性强,除了那些专门从事理论研究以及文献检索教学工作人员外,绝大部分馆员都在一线从事服务工作,要求他们具备较高的科研素质是强人所难,因此笔者认为应降低科研成果在馆员职称评审过程中的比重,至于具体多少,这个就需要广大的图书馆从业者从实践中逐步探索完善。

3.2 建立多元化的职称评审体系

目前,我国图书馆员职称体系由管理员、助理馆员(初级)、馆员(中级)、副研究馆员(副高)和研究馆员(正高)组成,这个体系和教师系列职称体系类似,但由于我国众多图书馆从业人员人员素质较低,很大一部分年龄较长的馆员几乎没有受过正规的图情专业教育,理论知识缺乏,但又长期在一线从事读者服务工作,现有的职称体系科研要求使得他们无法正常晋升,严重挫伤他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因此,笔者认为可将图书馆现有的职称评审分为两个系列:研究系列和基础岗位系列。研究系列可沿用现有的评审体系,突出其学术性、研究性特点,主要针对图书馆中专门从事研究工作、专业教学人员以及从事学科服务的馆员。岗位系列注重专业实际操作技能,专门面向图书馆一线人员,职称名称可分为:辅助馆员、专业馆员、高级馆员和资深馆员四级[5],每级内部可以分为2~3个等次,让馆员晋升的空间增多,如北京大学图书馆1999年就将图书馆岗位设为9个级别,调动了广大馆员的积极性。岗位系列各级别馆员的评审应以实际工作业绩作为主要标准,对其一般不要求学术成果,但论著或科研成果可作为晋级的优先条件。

3.3 废除终身制,实行评聘分开

我国的职称只要一评上,除了往上续评外,一般不会重新评价,这就形成了职称的终身制。美国职称评审鲜见终身制,除一些大学或研究机构的终身教授外,一般人员聘期内必须要接受1-2次考核,如果在此期间没有造诣或者不能胜任本职工作,便会被警告、降聘或者解聘。如伊利诺伊州立大学芝加哥校园图书馆规定,对专业馆员除平时考察外,每三年进行一次全面考核,对考核不合格者提出警告,无改观者取消专业馆员资格,这样使得馆员永远保持上进的动力。我国的职称只要获聘便可持续到退休,除了一些想续聘更高职称的馆员外,其他的人则原地踏步,一劳永逸,丧失了进取的动力。因此,我国的图书馆员职称评审应改变一次评审、终身受益的惯例,取消名额限制,将职称工作分为初评和续评两种制度,特别要加强评后考核工作,最好实行评聘分开。拿到职称资格只是说明具备了相应的任职资格,至于能否胜任某一岗位的工作,还需要通过专门的岗位入职考试才可聘任;聘任后还要加强考核,如果聘期内没有完成本岗位的工作,应采取培训、分流、低聘、转岗等手段,促使其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对年度考核成绩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采取升迁、高聘、奖励等手段,鼓励其更好地做好自己的工作[6],形成一个能上能下的动态评审机制。

篇5:重庆市中小学正高级教师职称

第一条适用范围

本条件适用于普通中小学、职业中学、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工读学校、教研室及校外基础教育机构中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

民办中小学校教师参照本条件执行。

第二条基本申报条件

(一)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胸怀祖国,热爱人民,遵守宪法和法律,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牢固树立爱与责任的意识,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学术诚信,积极承担教学科研任务。身心健康,具备从事教育教学的条件。

(二)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

(三)具备以下资历:

1.具备相应的教师资格(职业中学不含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证书)及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在教育教学一线任教,切实履行教师岗位职责和义务。

2.聘任高级教师职务满5年及以上的教师(教研员)。教研员还必须具有从事教学工作5年且从事教研工作2年及以上的经历。职业中学专业教师每两年到企业进行专业实践2个月以上,文化课教师每三年到企业进行专业实践2—3次,或有与其它行业联系的经历。

3.完成规定的基本教学工作量(所教学科应与申报学科一致或相近)。其中校级正、副职管理人员兼任申报学科或相近学科(取得高级教师职务以来至少连续3年且申报时仍兼任该课程)的教学工作量分别不少于专任教师基本教学工作量的四分之一和三分之一。

4.根据所教学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思想实际,能有效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积极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出色地完成班主任、辅导员等工作。任教以来,从事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担任班主任、团队辅导员、学校艺体及综合实践活动、或企业实习和其他相关教育管理工作)至少6年。

5.任教以来,中小学、职业中学、幼儿园教师有1年及以上在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的任教经历。

(四)近5年考核为“合格”及以上。

(五)按照《重庆市中小学正高级、高级教师教学水平考评办法》相关要求,经上课、说课、评课考评合格。

(六)具备重庆市职称改革办公室有关外语、计算机考试的规定条件。

(七)按照《重庆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有关要求,任现职期间每年参加继续教育应不少于100学时。

(八)具备重庆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有关普通话水平的规定条件。

第三条破格申报条件

(一)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任高级教师职务年限不少于3年。

(二)任现职以来,必须具备下列3项条件(其中第1项为必备条件)

1.深入系统地掌握所教学科(或专业)课程体系和专业知识,教育教学业绩卓著,教学艺术精湛,形成独到的教学风格,在教育部有关司局单位(事业单位)或全国一级学会组织的赛课(或保教活动评比)中获一等奖。

2.具有主持和指导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在教育思想、课程改革、教学方法等方面取得创造性成果,所主持或主研的课题(论文)获得省部级颁发的自然科学、哲学社会科学三等奖(省部级颁发的中小学教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以上,或者在市教委组织的成果评比中获得一等奖1项以上。

3.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含教育管理论文或案例)4篇,并在其它公开刊物上发表8篇;或著述的教育教学专著1部及以上(不少于10万字)且发表论文3篇以上(其中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至少1篇);或主编的学科教材、教师教学参考书(参与编写的内容应不少于6万字,且不含包括习题册在内的教辅资料),经市级以上教材审查委员会审查通过正式出版使用,并发表论文5篇以上(其中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至少1篇)。

4.主研国家级课题1项且主研市级课题1项;或主持市级重点课题1项;或主持市级课题3项,所主持或主研的课题至少有1项通过结题评审。

5.长期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为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发挥了指导者和领路人的作用,出色地完成班主任、辅导员等工作任务,教书育人成果卓著,曾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总工会授予的“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教师和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市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市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重庆名师等荣誉称号之一。

第四条评价标准条件

(一)教育方面

1.学生教育管理

⑴为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发挥了指导者和引路人的作用,出色地完成班主任、辅导员等工作任务,教书育人成果突出,其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经验在市内或全国得到认可或推广。

⑵所带班级(团队)形成良好风气;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良好发展;学生的思想素质有明显提高。学生犯罪率为零;班级、教师或学生获区县级及以上表彰(奖励)。或者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幼儿在体、智、德、美诸方面得到良好发展,幼儿班级(团队)、教师在同行、家长中影响力大,获区县级及以上表彰。

2.指导青年教师

教书育人经验丰富,指导2名以上青年教师开展班主任工作或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其经验在市级得到推广交流。

(二)教学方面

须具备以下5项条件:

1.深入系统地掌握所教学科(或专业)课程体系和专业知识。教育教学业绩卓著,教学艺术精湛,形成独到的教学风格;完成规定的教学工作量。

2.课堂教学考核良好。在优质课(公开课、观摩课、保教活动等)竞赛中获区县一等奖或者市级二等奖及以上。

3.命题与监测。具有对本学科(或专业)各种层次的测试题目的命制、评价和分析的能力,能独立承担区县级或市级试题命制任务,并较好地完成学业(或技能)成绩检测的监测评价工作。

4.教研进修交流。完成学校规定的听课数量,参加区县级及以上教研机构组织的教研、进修和交流活动,并取得突出成效。

5.指导青年教师。在指导、培养一级、二级、三级教师方面做出突出贡献,享有较高的知名度,是同行公认的教育行家,在教育部有关司局单位(事业单位)、市教委(含市级教研、科研部门)或者全国和市一级学会组织的赛课(或保教活动评比)中获市级指导教师一等奖或者全国指导教师二等奖。

6.开设选修课或综合实践活动课,其经验或成果(如校本教材、教学经验总结等)在市级及以上进行交流或获奖。或者具有较强的行业联系能力和为行业企业培训服务的能力,撰写的企业实践调研报告能在刊物上发表,或获得市级有关部门表彰;或者具有专业产品生产与开发的能力,获得与专业相关的专利证书。或者科学开展一日活动,根据幼儿身心特点合理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科学照料幼儿的日常生活,其保教经验或成果在市级

及以上进行交流或获奖。

7.教学效果。所教班级学风好,学生学习兴趣浓,学习能力强;得到师生普遍认可和欢迎;学生综合素质高;学业(或专业)成绩合格率、优秀率居区县同类学校前茅。

(三)科研方面

具有主持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在教育思想、课程改革、教学方法等方面取得创造性成果,并广泛运用于教学实践,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发挥了示范和引领作用。

各类学校(单位)校级正副职管理人员除满足以下相应条件外,还应有较强的教育行政管理能力;公开发表过教育行政管理方面的论文或单位在本系统(本行业)获得过市级及以上教育行政管理方面优秀或先进等表彰奖励3次以上(其中个人至少1次以上)。

1.市教委直属学校(单位)

须具备下列条件:

⑴论文(论著或教材)。至少公开发表论文(含教育管理论文)7篇及以上,其中核心期刊至少3篇以上;或参编论著、教材不少于5万字且至少发表论文4篇以上,其中核心期刊至少1篇以上。

课题(项目)。主持市级重点课题1项并已通过结题评审,或主持市级课题2项至少有1项通过结题评审,或主研市级课题3项以上并至少有2项通过结题评审。

2.区县属学校(单位)

须具备下列条件:

⑴论文(论著或教材)。至少公开发表论文(含教育管理论文)6篇以上,其中核心期刊至少2篇以上;或参编论著、教材4万字且发表论文3篇,其中核心期刊至少1篇以上。

课题(项目)。主持市级课题1项或主研市级课题2项及以上,并至少有1项通过结题评审。

(四)成果方面

须具备以下条件之一:

1.获省部级三等奖及以上。

2.获全国学会(含专委会)二等奖及以上。

3.获市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市级教研部门一等奖及以上。

4.获市教育科研成果、优秀教育著述(市教委)二等奖及以上。

5.市级学会(含专委会)级一等奖及以上。

(五)优先条件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同等条件下优先:

1.全面教书育人,获得市级及以上教书育人楷模、劳动模范、重庆名师、模范教师、特级教师、市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市级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市级骨干(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之一。

2.长期担任班主任或学生德育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获得市级及以上优秀班主任、优秀辅导员、优秀德育工作者称号。

3.长期从事教研科研和课程教学改革,在学科(或专业)建设、减负提质中做出了突出成绩,获市级教研科研、市级课改先进个人称号。

4.被聘为市级教研(课改)、评估与监测、师训、科研或高级职称评审专家库成员(或行业高级考评员)。

5.被聘为硕士或博士研究生导师或兼职导师。

6.被遴选为市级未来教育家培养对象或市级名师工作室研修教师。

第五条附则

(一)指导学生获奖,其颁奖单位以市教委或市级有关事业单位文件为准。

(二)课题(项目)认定:国家级指国家社会科学、国家自然科学及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市级指市社科、市科委及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区县级指区县科委或教委立项的课题。其他学会课题可视为下一级项目。

(三)论著论文:含译著、研究报告(调查报告、教改实验报告)、教育教学经验总结、教学案例。教材教参:含教具、教学作品;包括主持、参编和审议教材教参。

论文清样和用稿通知不能作为正式材料报送。

(四)各学科门类除有特别说明外,核心期刊(论文发表当年)以北京大学图书馆公布的《中文核心期刊目录》为准。高质量的论文、项目、奖项或者专著等可否折算为核心期刊以及如何折算,由评审委员会根据实际情况研究确定。

(五)论文、著作、课题,均为任现职以来所取得且与申报学科相同或相近的成果;论文除特别说明外须为第1作者、著作(各章节作者未署名的著作)须排名前5位、课题排名前7位。

(六)任现职期间,出现下列情况,按相关规定执行:

1.近5年内考核被确定为“基本合格”1次者,延期1年申报;被确定为“不合格”1次者,延期2年申报。以此类推。

2.受到党纪、政纪“警告”处分并按规定解除处分者,延期2年申报;受到“记过”及其以上处分并按规定解除处分者,延期3年申报。

3.已定性为管理(技术)工作等责任事故的直接责任者,或有教育教学违规被举报查实者,或在申报评审中弄虚作假者(伪造学历、资历、业绩,剽窃他人成果,以及职称考试违纪受到查处),3年内不得申报。

4.凡从事有偿家教的申报者,经查实,2年内单位不得推荐。

(七)过去有关规定与本条件不一致的,以本条件规定为准。

篇6:重庆市高级职称评审

重庆市工程技术正高级职务 任职资格申报评审条件

(试行)

第一条 适用范围

本条件适用于从事工程技术专业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第二条 申报基本条件

㈠政治思想条件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任现职期间,考核均为“合格”以上者。任现职期间,出现下列情况,按现行规定执行:

1.近3年内考核被确定为“基本合格”1次以上者,延期1年申报;被确定为“不合格”1次以上者,延期2年申报。

2.受到党纪、政纪“警告”处分并按规定解除处分者,延期2年申报;受到“记过”及其以上处分并按规定解除处分者,延期3年申报。

3.已定性为技术责任事故的直接责任者,或在申报评审中弄虚作假者(伪造学历、资历、业绩,剽窃他人成果,以及职称考试违纪受到查处),3年内不得申报。㈡学历资历条件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获得博士学位,取得高级工程师资格满3年。

2.得硕士学位或取得第二学士学位,取得高级工程师资格满4年。

3.大学本科毕业,取得高级工程师资格满5年。

㈢外语条件

能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一门外文资料,按规定参加全国或全市职称外语相应级别考试,并取得有效成绩。

㈣计算机条件

能熟练地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运用计算机完成本专业及相关信息的收集、处理,按规定参加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相应科目(模块)考试或全市职称计算机相应级别考试,并取得有效成绩。

㈤继续教育条件

按照《重庆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有关规定,任现职期间每年参加继续教育应不少于100学时。第三条 破格申报要求

为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对不具备上述规定学历、资历,但确有真才实学、成绩显著、贡献突出,并取得高级工程师资格2年以上者,任现职期间具备下列条件之一,可破格申报评审正高级工程师职务任职资格:

㈠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奖项的主要完成者(以奖励证书或表彰文件为准,下同)。

㈡获得全国优秀设计奖、优秀勘察奖、优秀工程奖、“鲁班奖”“市政工程金杯奖”奖项的主要完成者。

㈢获得省、市(部)级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或三等奖2项以上奖项的主要完成者(奖励证书或表彰文件中的前三名)。

㈣获得省、市(部)级优秀设计奖、优秀勘察奖、优秀工程奖(“巴渝杯”优质工程奖、“三峡杯”优质结构工程奖)一等奖3项以上奖项的主要完成者(奖励证书或表彰文件中的前三名或主要专业的第一名)。

㈤在正式出版社出版过有统一书号(ISBN)的工程类著作或高等院校工程技术专业使用的教材(独著或本人撰稿20万字以上)。

㈥在国家一级或SCI级学术刊物上发表本专业论文6篇及其以上,或在有国际统一刊号(ISSN)或有国内统一刊号(CN)的期刊上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10篇以上(第一作者)。第四条 评价标准

工程技术正高级工程师应具有系统、广博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掌握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和现代管理的发展趋势,熟练掌握本专业的技术标准、规范、规程和法律法规,熟悉相关专业知识,及时了解本专业国内外最新技术状况和发展趋势,能将新技术成果应用于工作实践;有丰富的专业技术工作实践经验,具有独立承担重要研究课题或有主持和组织重大工程项目的能力,能独立解决本专业复杂疑难技术问题;业绩显著,取得较大价值的科技成果或在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或引进、消化、吸收新技术中取得良好效果;公开发表、出版本专业有较高水平的论文、著作;有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和指导高级工程师的工作能力;能熟练地运用一门外语获取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熟练地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本专业技术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㈠专业技术工作经历(能力)条件

任现职期间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完成一项国家级科研项目或工程项目的主要参加者。

2.独立完成市(部)级科研项目或工程项目,或市(部)级科研项目1项及区县(局)级科研项目2项以上。

3.主持过2项市(部)级的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的开发、设计、引进、实验、示范,被市级以上行政主管部门验收通过并予以推广,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具有丰富的生产、技术管理工作实践经验,在生产、技术管理工作中有显著成绩和社会经济效益。

5.具有丰富的工程技术研究、设计实践经验,取得过具有实用价值或显著社会经济效益的研究、设计成果。

6.组织过国家重要工程项目或解决过技术攻关项目的关键性问题,取得了显著技术成果或经济效益。

㈡业绩成果条件

任现职期间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获得国家、市(部)级科技成果奖奖项的主要完成者(以奖励证书或表彰文件为准,下同)。

2.获得相对应的行业部级优秀设计奖、优秀勘察奖、优秀工程奖奖项的主要完成者。

3.获得市级优秀设计奖、优秀勘察奖、优秀工程奖(“巴渝杯”优质工程奖、“三峡杯”优质结构工程奖)奖项的主要完成者(奖励证书或表彰文件中的前三名或主要专业的第一名)。

4. 主持过3项以上特级、一级设计项目的主要完成者。

5.获得区县(局)级科技成果奖一、二等奖奖项的主要完成者(奖励证书或表彰文件中的第一名)。

6.主持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研究成果达到市内先进水平并经市级以上专业主管部门鉴定认可,并出具相关证明。

7.主持解决了设计、施工、安装中长期未解决的复杂疑难技术问题,社会、经济效益显著,其技术成果经市级以上专业主管部门鉴定认可,并出具相关证书。

8.成功地推广应用有较高水平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取得重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在全市有较大影响,经市级以上专业主管部门鉴定认可,并出具相关证书(排名第一名)。

9.主持编制、审核的国家、地方技术标准、规范、规程,经市级以上专业主管部门审定并采用。㈢论文著作条件

任现职期间,公开发表、出版本专业有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著作,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出版专业著作(独著或本人撰稿5万字以上)。

2.在有国际统一刊号(ISSN)的期刊上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2篇以上(第一作者,下同)。

3.在有国内统一刊号(CN)的期刊上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3篇以上。

4.在有国内统一刊号(CN)的期刊上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1篇和在国际学术会议宣读论文2篇以上(以获奖证书和宣读证书为准,下同)。

5.在有国内统一刊号(CN)的期刊上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2篇和在全国性学术会议宣读论文2篇以上。

6.市级及以上重大工程项目的主持人,为解决复杂疑难技术问题而撰写有较高水平的专项技术分析(论证)报告5篇以上,并得到同行专家的书面评价。第五条 附 则

㈠本条件中规定的学历,是指国家认可的工程技术专业或相近相关专业的学历。

㈡本条件中要求的经济指标将随生产力的发展水平适当调整。

㈢过去有关规定与本条件不一致的,以本条件规定为准。

㈣本条件由市职称改革办公室负责解释。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生产企业出口退税申报系统操作说明 下一篇:出口退税申报详细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