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现实广告应用

关键词: 未来主义 航运业 噱头 可靠性

增强现实广告应用(精选十篇)

增强现实广告应用 篇1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增强现实,虚拟现实,三维注册

1 什么是增强现实

增强现实技术是近年来在虚拟现实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兴的研究方向。增强现实 (augmented reality, 简称AR) 是把计算机生成的虚拟物体或其他信息合成到用户感知的真实世界中的一种技术, 具有虚实结合、实时交互、三维注册的新特点[1、3]。Azuma是这样定义增强现实的:“虚实结合, 实时交互, 三维注册增强现实系统, 是利用附加的图形或文字信息, 对周围真实世界的场景动态进行增强”[2]。

2 增强现实与虚拟现实的关系

与虚拟现实相比, 增强现实是把计算机带入到用户的“世界”中, 而不是把用户沉浸到计算机的世界中。增强现实是将计算机生成的虚拟物体叠加到现实景物上, 并且使用者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与虚拟物体进行交互。

在增强现实的环境中, 使用者可以在看到周围真实环境的同时, 看到计算机产生的增强信息。这种增强的信息可以是在真实环境中与真实环境共存的虚拟物体, 也可以是关于存在的真实物体的非几何信息。由于增强现实在虚拟现实与真实世界之间的沟壑上架起了一座桥梁, 因此, 增强现实的应用潜力是相当巨大的, 它可以广泛应用于军事、医学、制造与维修、娱乐等领域[3]。

增强现实技术是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 其基本软硬件构成与虚拟现实十分相似, 因此, 两者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 但也有着显著的差别[4]:1) 增强现实与虚拟现实的浸没感要求不同。虚拟现实系统强调用户完全沉浸在一个由计算机所控制的信息空间之中, 而增强现实系统致力于将计算机产生的虚拟环境与真实环境融为一体, 增强用户对真实环境的理解;2) 增强现实与虚拟现实的注册涵义和精度要求不同。在虚拟现实系统中, 注册是指呈现给用户的虚拟环境与用户的各种感官匹配, 而在增强现实系统中, 注册主要是指将计算机产生的虚拟物体与用户周围的真实环境全方位对准;3) 增强现实可缓解虚拟现实建立逼真虚拟环境时对系统计算能力的苛刻要求,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人与环境的自然交互的矛盾;4) 增强现实与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领域侧重不同。虚拟现实主要应用在军事仿真、工程设计等方面。而增强现实系统应用侧重于辅助教学与培训、军事侦察及作战指挥、远程机器人控制等领域。由此可以看到, 增强现实系统能够增强用户对融合环境的感知, 因而在某些应用领域增强现实相比虚拟现实技术具有明显的感知优势。

3 增强现实技术的军事应用

增强现实因为具有真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融合性及实时交互的特点, 使得其在未来陆、海、空、天多维一体的数字化战场上大有用武之地。20世纪90年代初期, 增强现实这个名词曾提出[5], 美国就率先将其用于军事领域。近几年增强现实已进入了军事领域的多个方面, 并开始发挥其巨大作用。各国也都将增强现实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列为高度军事机密。目前, 增强现实在军事领域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增强战场环境、军事训练及作战指挥等方面。

3.1 增强战场环境

部队可以利用增强现实来增强战场环境信息, 在真实环境中融合虚拟物体, 可以增强真实的战场场景。向系统中输入部队的位置信息, 系统不仅能向部队显示真实的战场场景, 而且能够通过增加虚拟物体强调肉眼无法看见的环境信息以及敌方或己方的隐藏力量来增强真实战场场景的显示, 真正实现各种战场信息的可视化。显示器在观察战场实际景物的同时, 看到叠加在其上的各种信息。图1为用户通过该系统所看到的大楼三维战术提示信息。美国军方正在利用增强现实技术研制未来战争中的理想士兵系统, 使其能够迅速、智能化地获取多种战场信息。

3.2 军事训练

增强现实可以为部队的训练提供新方法, 通过增强的军事训练系统, 可以为军事训练提供比实兵演习更加真实的战场环境。士兵训练时通过随身携带的增强现实系统, 不仅可以看到真实的场景, 而且可以观察到场景中各种增加的虚拟物体, 将军事训练推向更加实战化[6]。如图2所示。

3.3 作战指挥

战场指挥员如何及时掌握瞬息万变的战场情况, 一直是作战指挥中的一大难题。将增强现实应用于作战指挥系统中, 可以允许各级指挥员同时观看、讨论战场以及与虚拟场景交互, 实现整个战场信息的高度共享, 这将更有利于各级指挥员快速、正确理解上级意图。通过增强作战指挥系统, 指挥员能实时掌握各个作战单元情况, 有利于指挥员及时做出正确的作战决策。例如, 美国NRL海军研究试验室开发的战场用增强现实系统 (BARS) , 它为城市战场环境中的各级指挥官和士兵之间传达三维战术信息提供了一个实用平台[7]。如图3所示。

4 总结

20世纪90年代以来, 信息化武器装备已经成为提高现代军队作战能力的关键。增强现实技术就是对人类信息功能 (感觉器官获取信息、神经器官传递信息、大脑处理信息等) 的全面拓展, 从大型机械设备维护成像系统, 乃至城市交通辅助和军事侦察应用, 增强现实系统都能大显神通。良好的人机交互性, 符合人的自然行为规范, 在正确的时间和正确的地点, 获得正好需要的信息, 这就是增强现实系统的优点所在。因此, 把握时机, 加快这一信息时代新技术的应用步伐, 对提高我军信息化水平具有重大意义[8]。

参考文献

[1]增强现实技术的军事应用与前景展望[J].兵工学报, 2006, 11 (2) :40-41.

[2]Azuma R.Survey of augmented reality[J].Teleoperators and Virtual Environments, 1997, 6 (4) :355-385.

[3]齐越, 马红妹.增强现实:特点、关键技术和应用[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2004, 25 (5) :900-903.

[4]陈靖.视频增强现实系统及其三维注册技术的研究[D].北京:北京理工大学, 2002:12-13.

[5]Caudell T.AR at boing[EB/OL].1990.http://www.ipo.tue.nl/homepages/mrauterb/presentation/HCI-hi story/tsld096.htm.

[6]程委.增强现实及其军事应用研究[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2007, 12 (2) :44-45.

[7]Julier S.Information Filtering for Mobile Augmented Reality[C]//Proc.Int.l Symp.Augmented Reality 2000 (ISAR00) .Los Alamitos, Calif:IEEE CS Press, 2000.

增强现实广告应用 篇2

摘要:

本文通过对增强现实技术的解读,结合国内外前沿技术发展动态,对其在汽车内饰设计中的应用方式进行初步研究,着重介绍汽车内饰中使用增强现实技术的目的,以及具体的搭建方式,从而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增强现实 交互驾驶 HUD 汽车内饰

一、增强现实技术背景

增强现实技术(Augmented Reality Technique,简称AR),是在虚拟现实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技术,通过计算机系统提供的信息增加用户对现实世界感知的技术,并将计算机生成的虚拟物体、场景或系统提示信息叠加到真实场景中,从而实现对现实世界的增强。这是一种结合虚拟化技术再来观察世界的方式。简单来说,就是将计算机生成的二维或三维信息覆盖在现实世界之上,实现对现实世界的补充。

增强现实技术并不高深,比如3D全息投影技术就是增强现实的一种。日本的创意应用I-Butterfly、宝马旗下mini品牌的GETAWAY-STOCKHOLM,这两个营销行业经典的案例也都是利用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APP应用。6月清华美院研究生毕业展上的交通工具设计专业的毕业作品也全部应用了此技术(如图1)实现了虚拟的全尺寸实时互动展示。

增强现实人机交互不仅仅停留在电影《007》詹姆斯?邦德的驾驶的宝马概念车中。挡风玻璃,正在以一种比车载显示屏更炫更酷的尺寸发展,在行进过程中充当手机屏幕的延伸――全屏映射、多点触摸、支持视频通话,在玻璃上比画几下就能导航、显示路况、查询天气和附近美食、阅读电子书、回复邮件等。

汽车互联,整个城市会有一个互动主管,而自动交通指挥的概念也不再是红灯停绿灯行。我们甚至不再需要交通信号灯。所有交通工具的速度、方向,将由计算中心决定完成,交通将成为一个持续不断的流概念,它流动的速率足以使一个正常的人类司机无法操作。

在汽车刚刚诞生的时代,汽车几乎没有什么仪表:速度、油位、油压,发动机温度,或者发动机转速。我们现在在电子时代,需要越来越多的数据来协助我们:卫星导航方向;警告司机超速、一个特定的安全带没有扣或一个特定的门没有完全关闭,通知关于燃油经济性;传入的电话警告;轮胎压力信息;和电子控制加热、冷却和车内Wi-Fi等。

因为司机不相信使用HuD就可以不用看其他仪表,这样就还会有不看路况的时刻,为了改善安全状况,汽车制造商还必须意识到要覆盖足够多的数据在车载显示系统中。早在,德国大陆集团就首次批量生产了汽车彩色HuD。凭借如今已达到批量生产水平的HUD,大陆已掌握先进的人体工程学显示技术。作为信息过滤器,HuD将精选的、与驾驶直接相关的信息全彩投映到挡风玻璃上,驾驶员从而可以舒适获取信息,眼睛不必离开路面。HUD作为人机界面的一部分为无事故驾驶做出贡献。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

2.1虚拟透明现实系统原型――捷豹路虎公司

捷豹路虎新技术360虚拟城市风挡。利用增强现实技术,让A柱处于透明状态,从而极大减少司机的视野盲区。简单来说,捷豹路虎借助了汽车外部摄像头来捕获实时视频流,并将视频信息通过嵌入在A柱中的显示屏呈现给用户。如此一来,司机便能看到原本由汽车A柱造成的视野盲区。捷豹路虎表示,这项技术能让司机看清汽车周围路人、骑行者、其他汽车。基于相同的原理,不仅A柱,B柱、C柱一样可以变为透明状态。不过捷豹路虎并未透露360虚拟城市风挡技术何时应用于量产车。

捷豹路虎20初展示的Transparent Bonnet(透明罩)系统与360虚拟城市风挡效用相似。前者借助摄像头和投影仪,可以将车头遮挡的区域通过HuD投射到挡风玻璃的下部。也就是说从视觉上,仿佛车头变成了透明的。这样便能看到车头下方的障碍物和地形,同时还能看清车辆前轮的具体位置。这两项指标对车辆的越野体验帮助极大。

2.2透明风挡玻璃显示系统――通用公司

早在,通用汽车就联合美国两所大学开发了增强视觉系统G.M.Tinkers,帮助驾驶者应对困难的驾驶情况。通过在车内安装传感器及摄像头,G.M.Tinkers可以监视司机的眼球和头部运动,并在前挡风玻璃上及时显示相关路况信息,提醒司机避免可能的危险。该系统还可以监控街上玩耍的儿童,过马路的动物,以及各种盲点。显示路面边界提示盲点。

开发该系统的目的就是帮助驾驶者应对各种困难的驾驶情况,比如大雾或者夜间行驶时,还可以标注道路边缘,避免事故发生。在过去的三年中,G.M.Tinkers并没有太大动静,而根据相关研究人员的说法,这一系统投入市场最早要到-,通用旗下的各款车型都将配备G.M.Tinkers系统,不过按照目前技术的发展速度来看,仅仅提供上述应用体验似乎不够吸引人啊。而且在中国的路面上,这个系统似乎不太实用,面对乱窜的行人,每一个都弹出提示,那挡风玻璃还不跟弹幕一样,让司机眼花缭乱,精神崩溃。

2.3透明汽车玻璃显示器――丰田公司

丰田汽车对增强现实技术的研究更为极致,而且他们的研究,更让人心动。丰田哥本哈根交互设计研究院开发了一种交互式汽车玻璃,它看上去是普通玻璃,但实际上是一个透明触摸屏。它可以记录一路经过的风景,乘客还可以用手指缩放观看。在夜间,这种车玻璃还可以定位天上的星星,显示星座等天文知识。搭配超大全景天窗,到郊区看看星星什么的简直太精彩了。

2.4全息影像技术透明内饰――日本庆应大学

日本庆应大学的师生利用全息影像技术,车外摄像头外设的景象被投射在汽车前座中间的反射屏上。当司机向后方看时,感官上,汽车后座变成了透明的,座椅和座椅下方遮挡的图像都无比真实的.展现出来。庆应大学教授们的目标不仅仅是让后座透明,他们希望将整个汽车都透明化,为司机提供360°全方位视野,预计在未来的五年内完成这项技术。 三、汽车内饰应用增强现实技术的目的

大数据开始成为传统工业、制造巨头的热词。它们开头高谈阔论大数据提供的各种可能性、试图向消费者及合作伙伴描述大数据下呈现的未来各类场景。其背后是画大饼的营销噱头也好,潜心打造生态系统也罢,无可厚非;另―方面,大数据、互联网正在为工业巨头的变革提供前所未有的动力,这一点,应该没有人会质疑。

已然有大数据武装下的互联网企业闯入汽车领域分羹。众所周知,Google在无人驾驶汽车领域独领风骚,正是基于大数据的采集与分析,这也是Google所擅长之处。众车企欲开发无人驾驶技术,绕不开与Google的合作。这不禁令人联想到智能手机时代互联网企业反扑下昔日风光的终端厂商逐步沦为代工的命运。

不甘心受到牵制的传统汽车行业,通用、福特、丰田、大众等各大品牌汽车制造商正在马不停蹄的加大对无人驾驶汽车的研发与测试力度,包括相关数据的采集、分析。福特、通用更是以结盟、赞助编程马拉松等形式,频繁拉拢APP开发者,令其开发适配性车载应用。在不久的将来,“开放平台”这个词儿或许并非互联网领域BAT的专利。

对于未来的城市交通,增强现实技术可以在以下几个重点方向得到拓展应用:

无人驾驶将释放驾驶者的双手。

呆在驾驶仓中的人们将享受与家中相同的娱乐休闲体验,车载应用尽在云端。

未来的城市交通,将是人与车、车与路、路与环境和用户体验的系统工程。

最大的挑战是车联网的安全。

假设前三点实现商用的话,这将意味着汽车驾驶舱内发生了巨大的变革:遍布传感器和嵌入式CPU的车身,摄像头与GPS对接,实时捕捉车内信息及车辆之间的信息,生成海量数据,源源不断地传输至智能交道网络,从而对整个交通流进行低能耗、高效率的调度;另一方面,数据传输至汽车生产商总部,制造者通过对大数据的收集、分析及决策,制造出更聪明的汽车,为消费者创造更安全、更舒适的驾驶体验。

四、汽车内饰应用增强现实技术的分类

4.1增强现实信息显示

当然在雾霾遍布的年代,辅以车载雷达和红外感应技术,在屏幕上全方位显示车外信息也是完全有必要实现的,这样的话在大雾和暴雨天气的出行也就能增加不少安全系数了。当我们实现了这些功能后,我们就可以在挡风玻璃上显示道路信息了。比如在没有路灯的夜路上,可以将路面边界投射在屏幕上,以免驾驶员不小心开下路基的情况发生。相信这项技术的实现可以让常年奔波于危险路段的驾驶员们感受到一些安全感。

4.2增强现实辅助驾驶系统

在真实外景的基础上投射导航指示。驾驶员从而知道,他必须在哪里拐弯,而不必在导航画面和真实世界之间来回转换,能够使汽车的人机交互系统的沟通质量产生决定性的变化,与驾驶有关的重要信息会出现在驾驶员凭直觉第一眼看到的地方,与行驶方向相同,与现实路况相结合,这样不仅使信息会更好地被接受,更在极大程度上提高了交通安全。

可显示虚拟图像的挡风玻璃,除了提供一般的道路信息,还能够通过增强现实的方式与现实道路指示线进行图像叠加,高亮显示正确的行驶路线、刹车位置、路线规划以及自己曾经在相同道路行驶过的“鬼影车”,为驾驶者提供更丰富的信息并对现有的驾驶体验进行提升,带来游戏一般的体验。

4.3增强现实体感交互系统

智能汽车,不但能够与驾驶者进行交流,还能够与周边环境互动,甚至是维护社交关系。集合众多功能,包括导航、音乐、社交等几大类别。实现无人驾驶后此功能才能真正发挥作用。驾驶员需要挥着手来操控车载系统,希望未来能够通过手势来控制车内的天窗、遮阳帘和雨刷等附属驾驶系统,驾驶员也就完全没功夫去管驾驶汽车了。(图2)

五、增强现实图像现实系统的搭建

AR-HUD中的主角当然是增强投影面。它的投影距离在驾驶员前方7.5米,可将增强的显示符号直接投射在道路上,与当前交通状况相融合。从成像屏幕正面看,接下来的光学路径类似于传统的抬头显示器的光学路径:成像幕上的图像通过第一个镜子(反射镜)反射到第二个更大的镜子(AR-HUD镜)上,从那里反射向挡风玻璃。增强光学系统的出射面积几乎达到A4尺寸。由此形成视域尺寸为10度×4.8度的增强投影面,相当于直接视野内有几何宽度130厘米和高度63厘米的可增强视域。如要读取这个远投影面中的信息,驾驶员的视野可稍稍下调2.4度。(如图3)两个投影面(行驶状态和增强投影面)的成像单元能够配合环境亮度调整显示亮度,光密度可达到10000cd/平方米以上。因此,几乎在任何强烈的环境光条件下都能清晰显示。

除去汽车增强现实硬件方面最难的显示部分,剩下的就是通过车内的传感器及摄像头监视司机的眼球和头部位置,然后在挡风玻璃上显示对应的信息。对于交互这一块,其实像多数触摸屏幕那样接触式设计交互,用手去触摸屏幕绝对不是一个最好的选择。

增强现实技术在手机出版中的应用 篇3

关键词:增强现实;手机出版;阅读体验

据国内三大电信运营商披露的数据,截至2012年1月,我国手机用户数已达9.8758亿,手机日益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重要的出版物载体。手机除了具有便携性、交互性与多媒体性等优点外,还能与移动互联网结合,拥有海量的内容,再加上手机实名,位置可定位,手机出版营销可以更加精确有效。基于这些优点,手机出版正在成为数字出版产业的新宠,成为内容产业的新亮点和新的增长点。

一、增强现实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手机中的应用

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技术是一种整合传感技术与视觉化技术,将虚拟信息叠加到现实世界,使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交叉融合的新型信息技术,诞生于上世纪90年代,现在已成为继云计算、物联网之后重要的信息技术之一。视觉化技术主要是通过摄像头实录使用者观察到的实景,然后把虚拟的图像、文字或视频无缝叠加到实景画面上,产生虚实交融的新画面。目前,增强现实技术主要侧重于视觉增强方面的应用。罗兰德·阿祖玛(Ronald Azuma)认为,增强现实技术一般有以下三个属性:虚拟与现实相融合、实时互动和存在于三维空间。①这些属性不但指明了增强现实的生成条件,也指出了增强现实相对于虚拟现实或现实世界不同的特点。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一般是指通过电脑合成的虚拟环境,使用者一旦进入虚拟世界,就无法看到现实世界。而增强现实则不同,它允许使用者看到现实世界及重叠于其上的虚拟世界。增强现实与虚拟现实相比更具“知觉”真实。

增强现实是一种混合的现实,是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互动交融,这种虚实交融的新世界是一种超越现实的超现实,它比真实的现实更美妙,更生动,更能产生强烈的感官冲击。真实现实是真实的,却往往是平凡的,毫无诗意。而增强现实中的现实,因虚实交融互动产生一种神奇而魔幻的特征,而这种特征带来的全新体验正是人们所向往的。正是这个原因,增强现实技术被广泛地用于优化使用者体验的各个领域。

早期的增强现实系统采用桌面计算机或工作站作为系统运行平台,以透视式头盔显示器作为融合显示设备。因此,早期构架的增强现实系统限制了用户的使用范围,使其无法适用于户外环境。随着移动计算机设备和网络技术的急速发展,增强现实技术在网络和各种移动设备上的研究和应用也日益广泛,其中,手机增强现实系统的研究和应用成为主要趋势。

国外已经有许多研究机构研发采用增强现实技术的手机应用: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华盛顿大学等设有相关的研究部门;德国教育与研究部门成立了专门的研究中心发展增强现实技术,并将其应用于包括手机应用在内的多个领域。国内研究增强现实系统的有北京理工大学、国防科技大学、西安石油学院、电子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上海大学等。在应用上,借助于搭载高像素摄像头的智能手机的普及,增强现实技术在手机中的应用正方兴未艾,正在改变手机内容的呈现方式与创意内核。

苹果手机应用商店App Store里有大量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应用。通过调用摄像头,这些应用把虚拟世界投影到用户的日常生活中,产生虚实交融的奇妙体验。其中,有一个名为“Sky Chart & Star Walk”的手机应用,启动它后,使用者只要把手机对着天空,不论白天还是夜晚,都可以看到通过摄像头拍到的实景上布满了各种星星,而且,点击这些星座还有更加详细的说明。一个名为“Sky Siege 3D”的增强现实手机游戏,可以把游戏场景设在身边的所有场所,比如躺在客厅的沙发上,举起手机,就可以身临其境地体验到一场发生在家里的激烈空战。

二、增强现实技术与手机出版物的阅读体验

当前,手机出版物的阅读体验依然逊于传统出版物。手机屏幕较小会影响阅读的视野,而手机屏幕太大又会太耗电,另外手机显示屏的分辨率一般比较低,图片容易失真,审美感下降,这使得手机阅读体验并不理想。手机阅读一般是消费者为了便捷的无奈之举,传统图书无论是质感还是排版更符合消费者长期以来形成的阅读习惯,短时间内,手机出版很难被大多数人接受。要想令消费者彻底改变传统的阅读习惯和对手机出版物的刻板印象,手机出版物必须具有传统图书不可能拥有的阅读体验,而增强现实技术提供了这种可能性。

2011年9月,德国柏林的一家报纸《地铁先驱》和地方电视节目FYI合作,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家完全增强现实的报纸”,其实现平台是一款名为“Blippar”的手机应用。当你将开启了该应用的智能手机的摄像头对准《地铁先驱》报纸的一张图片或一篇文章时,FYI提供的视频内容就会“鲜活”跳入你的手机屏幕。德国的另一家报纸《南德意志报》发行了旗下《星期五》杂志的增强现实版本,手机用户打开一个名为“Junaio”应用后,对准杂志页面,就可以激活页面上包含的多种增强现实体验,包括与内容匹配的交互式的视频、3D的插图、字谜游戏答案等。举例来说,在一篇关于德国农民担心国家申办奥运将增加停车场,破坏他们的农田的配图短文中,其中一张照片是一个农民站在空旷的土地上,当你用智能手机的摄像头对准这张照片时,照片中原有的空地将被一个巨大的停车场取代。②

增强现实技术不仅能增加传统出版物的娱乐性和互动性,还能用多媒体形式,以“超现实”的方式,讲述视觉化的故事,极大地提高文章的说服力。

以上是增强现实技术在传统出版与手机结合中的应用,这一应用实质上已把传统出版物变成了手机出版物,连带着把传统出版固有的权威性、已有的忠实消费者和传统阅读习惯等转移到手机出版中来。

另一方面,增强现实技术在手机出版中的直接应用更广泛,发展空间更加广阔。以手机报为例,当前手机报一般是传统报纸的摘要版,失去了报纸详尽报道的深度,如果采用增强现实技术,则不但可以补足缺陷,还可以无限延伸相关信息的数量和形式。比如,行走在街头的手机用户,把手机对准街景,就可以了解这条街最近发生的新闻事件,对于感兴趣的新闻,用户点击之后还可以找到进一步的相关信息,这些信息的形式,可以是文字、图片、视频或三维画面等。

对于一些以拓展知识面为目的的手机出版物,增强现实技术更有用武之地,比如英国威斯敏斯特教堂请软件开发商iTacitus公司设计了一个名为“Time-Traveling”的增强现实手机应用,当人们置身教堂时,借助于这个手机应用,就可以在手机上重现1914年汉普郡长官和侍卫队伍抵达的情景、罗马大斗兽场的历史故事和经典画面以及角斗士激战的场景。③

目前,增强现实技术在国外手机出版的科普、新闻、教材等多种类别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原因在于该技术可以带给消费者虚实交融的新型体验,大大提高了手机出版物的受众粘滞度。

三、增强现实技术与手机出版物的广告价值

《地铁先驱》的智能版本,即名为“Blippar”的手机应用,不但能以多媒体方式呈现相关新闻信息,还可以顺势植入广告信息。参与《地铁先驱》增强现实广告的品牌包括Aer Lingus、Jack Daniels、Miller、The Natural Confectionery Company和环球影业等。增强现实技术不但能让消费者和内容进行互动,还能以无缝对接的方式让消费者与广告互动,在这里有两个关键词,一是“植入”,二是“体验”。

增强现实技术可隐蔽地为手机出版物植入广告。传统的广告形式是打断式,通过“弹出”等手段呈现,严重影响到消费者的阅读体验。要提升广告价值,就必须放弃打断式的广告模式,甚至放弃常规广告时间或空间,以突破消费者在长期广告刺激下形成的对广告的自动过滤。④基于“植入原理”的创新广告模式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出现的。植入原理来源于现代医学中的“器官移植”。器官移植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避免排异反应,移植的器官必须与病人的身体融为一体。同样地,广告植入也要解决广告如何融入受众的日常生活这个问题。

增强现实技术为手机出版物中的广告与日常生活的融合提供了技术支持。以基于GPS的增强现实手机出版物例,只要你用手机摄像头拍下实时街景,呈现在屏幕上的是实景与各种新闻、交通等信息的复合动态影像,而广告信息就植入其间。当你感叹于增强现实技术带来的方便和震撼体验时,广告可以悄悄出现,潜入你的大脑,在你准备购买时,又浮现眼前,影响你的购买决策。

另一方面,增强现实技术给手机出版广告带来了更强的互动特性。在消费者与广告的互动过程中,手机出版物的广告价值急剧上升。为什么这么说呢?按照美国政治经济学学者杰哈利的理论,广告价值源自于受众的阅听劳动。人们看报、看电视、听广播、上网,在消费文化产品的同时,也在帮助媒体生产广告时段和空间。受众阅听了媒介内容,媒体的广告时间和空间才有广告价值,媒体所得,就是广告收入与内容成本间的差价,这就是媒体经营利润的来源。受众阅听媒介内容作为一种劳动,产生的价值一定超过内容的制作成本,而媒体赚取的就是其中的差额,也就是“剩余价值”。⑤如果广告价值的根源是受众的剩余阅听时间这一命题是正确的,那么要提升广告价值,就要牢牢“锁住”受众,使之长时间地“沉浸”于广告之中,而“互动”无疑是延长受众阅听时间的最佳利器。

《地铁先驱》的增强现实版“Blippar”利用增强现实技术为某手表品牌建立了一个广告平台,人们只要把手放到手机摄像头前,手机屏幕上就会出现模拟自己戴上某款手表效果的互动影像。该平台推出不到半年,就有数十万人数参与,有些人会经常性、长久地沉浸其中,有效刺激了购买冲动,并且还会把该平台推荐给其他人,进而形成了病毒式营销效应。

四、结语

美国著名科技博客Mashable估计,增强现实技术的产值到2014年将达到4亿美元。增强现实技术在手机出版中的应用,不但能更好地体现手机出版的技术优势,令更多的出版创意得以实现,更可以优化消费者的阅读体验,甚至还会改变未来出版业的生存形态、赢利模式和发展方向。

(王旖旎系湖南大学新闻传播与影视艺术学院本科生;莫梅锋系湖南大学新闻传播与影视艺术学院广告系主任、湖南省文化产业研究基地研究员)

*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青少年手机沉迷的形成、预警与翻转机制研究”(课题编号:12YJC860031)及湖南省社科基金课题“青少年‘粉丝’的媒体使用对其社会化的影响与干预研究”(课题编号:11YBA080)阶段性成果。

注释:

① Ronald Azuma. A Survey of Augmented Reality [J]. Teleoperators and Virtual Environments,1997(6).

② 克里斯·卡梅伦.增强现实技术能够挽救纸媒出版业吗[EB/OL], http://article.yeeyan.org/view/122600/128015, 2010-08-21.

③ iTacitus. Augmented Reality Turns Phones Into Time Machines[EB/OL], http://www.trendhunter.com/trends/itacitus.

④ 莫梅锋.论基于植入原理的广告融入创新模式[J].中国广告, 2006(9).

增强现实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篇4

关键词:增强现实,虚拟,显示,应用

1 引言

把原本在现实世界的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很难体验到的实体信息(视觉信息、声音、味道、触觉等),通过科学技术模拟仿真后再叠加到现实世界被人类感官所感知,从而达到超越现实的感官体验,这种技术叫做增强现实技术,简称AR技术[1]。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是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VR)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将计算机生成的虚拟物体或其他信息叠加到真实场景中,从而实现对现实的“增强”。它综合了计算机图形、光电成像、融合显示、多传感器、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等多门学科。

2 增强现实的特点

增强现实既允许用户看到真实世界,同时也能看到叠加在真实世界上的虚拟对象,将计算机生成的图形与用户在真实物理世界获取的视觉信息组合在一起,使用户产生全新的体验,提高对现实世界中的事物和物理现象的洞察力。增强现实系统中真实物体和虚拟物体与用户环境无缝结合,真实物体和虚拟物体之间能够进行交互,能够实现真正的虚实融合。因此增强现实系统具有虚实结合、实时交互的新特点[2]。虚拟现实系统强调的是虚拟世界给人的沉浸感,强调人能以自然方式与虚拟世界中的对象进行交互操作,增强现实系统则强调在真实场景中融入计算机生成的虚拟信息的能力,它并不隔断观察者与真实世界之间的联系。

3 增强现实关键技术

3.1 虚实物体配准

对真实场景图像和计算机生成的虚拟物体进行无缝合成是实现增强现实的首要目标,其实质是将两者“对齐”的过程,即先根据真实物体确定虚拟物体与观察者之间的关系,然后通过正确的投影将虚拟物体投影至观察者的视域范围。虚实物体配准要求正确(无延时)、快速(精确、无抖动)、不受光照、遮挡、物体运动的影响。目前,设备昂贵、对外部传感器的校准比较难,且受设备和移动空间的限制,系统安装不方便、系统安装繁琐、移植困难;计算复杂性高,造成系统延迟大,造成误差难控制等缺点[3]。

3.2 显示技术与真实感绘制技术

根据光路上成像位置的不同可以分为头戴式显示技术、手持式显示技术、空间显示技术3类[4]。头戴式显示技术中成像在离观察者眼睛大约4-10厘米处,观察者头部需要戴上显示设备,缺点是分辨率低,观察范围受限;手持式显示技术:成像于离观察者一个手臂远的距离,缺点是处理器性能低、存储容量小、观察范围小、摄像头精度不高;空间显示技术:将显示设备和人体分离,并在离人体较远处成像,支持高分辨率、宽视域、高亮型和高对比度的影像,不足之处是可移动性差、合成影像精度不够高。真实感绘制技术的目标是将真实场景和计算机生成的虚拟物体无缝合成,并最终使观察者感觉不到真实物体和虚拟物体的区别。

4 增强现实应用与展望

4.1 增强现实应用

增强现实系统由于同时包括虚拟世界和真实世界环境,从而有别于单一的虚拟环境和真实环境,目前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军事、航空航天、医学、商业等诸多领域。本文主要介绍增强现实在军事和航空航天方面的应用。

美国率先将增强现实用于军事领域,在武器系统性能评价、武器操纵训练及指挥大规模军事演习3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他们制定了战争综合演示厅计划、防务仿真交互网络计划、综合战役桥计划及虚拟座舱等应用环境,并在核武器试验及许多局部战争中进行了应用。各国也都将增强现实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列为高度军事机密。目前,增强现实在军事领域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增强战场环境、军事训练及作战指挥等方面。在军事领域中,真实环境下融合虚拟物体,可以增强真实战场场景。向系统中输入位置信息,系统不仅能给使用者提供真实的战场场景,而且能够通过增加虚拟物体强调肉眼无法看见的环境信息以及敌方或己方的隐藏力量来增强真实战场场景,真正实现各种战场信息的可视化[5]。增强现实可以为训练者提供新方法,通过增强的军事训练系统,可以为军事训练提供比实兵演习更加真实的战场环境。训练者训练时通过随身携带的增强现实系统,不仅可以看到真实的场景,而且可以观察到场景中各种增加的虚拟物体,使军事训练更加实战化。将增强现实用于飞机座舱的显示,在座舱前方玻璃上或头盔显示器上,将导航图叠加在观察的真实视野里,不仅可提供导航信息,而且可提供包括敌方隐藏力量的增强战场信息。对于飞行训练,运用AR技术,在真实环境中融合3D虚拟物体,可以更加逼真地合成场景。在战场上,AR眼镜可以给使用者提供战场的辅助信息。除了提供基本信息外,这些图形甚至己经定位在环境中的目标之上,用于武器的瞄准。飞行训练中的模拟战场、模拟操作、模拟装配、模拟驾驶等方面都采用了增强现实技术。

美国宇航局是增强现实最早的研究单位和应用者。宇宙飞船及各类航空器是需耗费巨资的现代化工具,而进入宇宙有大量未知、危险的因素,因而模拟各种航空器可能遇到的环境,不仅可节省大量费用,而且是十分必要的。

4.2 增强现实展望

虽然增强现实技术在近20年来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还是存在很多技术方面的难题。首先是定位问题,尤其式户外AR系统的定位成为决定系统成败的关键。系统的显示问题也不容忽视。现有的AR显示设备大多存在亮度和对比度低,分辨率低和视野窄等缺点。目前的大多数系统都是运用于预知的环境中,而在非预知的环境中的增强现实系统比较少。同时,如果增强现实系统运用于户外用户,必须戴上计算机、传感器、显示器、电池等许多设备,从而使得系统显得笨重。增强现实系统开发技术涉及多学科交叉,许多相关领域的成果进展都可以促进AR的研究与应用。在网络高度发展的今天,增强现实系统的网络化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通过网络,可以减少一些装备,同时也可以大大提高增强现实系统的效能。将真实环境与计算机产生的增强信息通过网络互连而配准叠加,形成一种多用户资源共享。户外导航、视觉信息多样化、降低数据复杂性和多模态界面的开发仍然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声音交互(包括语音、立体声和环绕声)的研究也将是未来AR系统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另外,系统的微型化和低能耗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与此同时,必须十分重视增强现实的广泛应用。增强现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机会和挑战并存,而且增强现实和人机交互关系密切,必须重视人机交互的研究。另外,在非预知环境中增强现实系统的应用还有待加强。

5 结语

正如其他新兴科学技术一样,增强现实技术也是许多相关学科领域交叉、集成的产物。随着计算机等技术的发展,增强现实技术应用前景是很广阔的。但仍存在着许多尚未解决的理论问题。尽管如此,增强现实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特长为一些相关领域提供了一个新的切入点。作为长远研究目标,作为技术驱动力,作为新的人机交互方式,增强现实都是值得高度重视的。

参考文献

[1]张菁,张天驰,陈怀友.虚拟现实技术及应用(高等院校信息技术规划教材).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2]陈珏.增强现实技术研究及其在Flash上的实现.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

[3]苏宏,康波.混合跟踪技术在增强现实系统中的应用.计算机工程,2009.

[4]黄有群,王璐,常艳.面向设计任务的增强现实交互技术.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08.

增强现实广告应用 篇5

本文通过对增强现实技术的解读,结合国内外前沿技术发展动态,对其在汽车内饰设计中的应用方式进行初步研究,着重介绍汽车内饰中使用增强现实技术的目的,以及具体的搭建方式,从而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增强现实 交互驾驶 HUD 汽车内饰

一、增强现实技术背景

增强现实技术(Augmented Reality Technique,简称AR),是在虚拟现实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技术,通过计算机系统提供的信息增加用户对现实世界感知的技术,并将计算机生成的虚拟物体、场景或系统提示信息叠加到真实场景中,从而实现对现实世界的增强。这是一种结合虚拟化技术再来观察世界的方式。简单来说,就是将计算机生成的二维或三维信息覆盖在现实世界之上,实现对现实世界的补充。

增强现实技术并不高深,比如3D全息投影技术就是增强现实的一种。日本的创意应用I-Butterfly、宝马旗下mini品牌的GETAWAY-STOCKHOLM,这两个营销行业经典的案例也都是利用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APP应用。2014年6月清华美院研究生毕业展上的交通工具设计专业的毕业作品也全部应用了此技术(如图1)实现了虚拟的全尺寸实时互动展示。

增强现实人机交互不仅仅停留在电影《007》詹姆斯·邦德的驾驶的宝马概念车中。挡风玻璃,正在以一种比车载显示屏更炫更酷的尺寸发展,在行进过程中充当手机屏幕的延伸——全屏映射、多点触摸、支持视频通话,在玻璃上比画几下就能导航、显示路况、查询天气和附近美食、阅读电子书、回复邮件等。

汽车互联,整个城市会有一个互动主管,而自动交通指挥的概念也不再是红灯停绿灯行。我们甚至不再需要交通信号灯。所有交通工具的速度、方向,将由计算中心决定完成,交通将成为一个持续不断的流概念,它流动的速率足以使一个正常的人类司机无法操作。

在汽车刚刚诞生的时代,汽车几乎没有什么仪表:速度、油位、油压,发动机温度,或者发动机转速。我们现在在电子时代,需要越来越多的数据来协助我们:卫星导航方向;警告司机超速、一个特定的安全带没有扣或一个特定的门没有完全关闭,通知关于燃油经济性;传入的电话警告;轮胎压力信息;和电子控制加热、冷却和车内Wi-Fi等。

因为司机不相信使用HuD就可以不用看其他仪表,这样就还会有不看路况的时刻,为了改善安全状况,汽车制造商还必须意识到要覆盖足够多的数据在车载显示系统中。早在2003年,德国大陆集团就首次批量生产了汽车彩色HuD。凭借如今已达到批量生产水平的HUD,大陆已掌握先进的人体工程学显示技术。作为信息过滤器,HuD将精选的、与驾驶直接相关的信息全彩投映到挡风玻璃上,驾驶员从而可以舒适获取信息,眼睛不必离开路面。HUD作为人机界面的一部分为无事故驾驶做出贡献。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

2.1虚拟透明现实系统原型——捷豹路虎公司

捷豹路虎新技术360虚拟城市风挡。利用增强现实技术,让A柱处于透明状态,从而极大减少司机的视野盲区。简单来说,捷豹路虎借助了汽车外部摄像头来捕获实时视频流,并将视频信息通过嵌入在A柱中的显示屏呈现给用户。如此一来,司机便能看到原本由汽车A柱造成的视野盲区。捷豹路虎表示,这项技术能让司机看清汽车周围路人、骑行者、其他汽车。基于相同的原理,不仅A柱,B柱、C柱一样可以变为透明状态。不过捷豹路虎并未透露360虚拟城市风挡技术何时应用于量产车。

捷豹路虎2014年初展示的Transparent Bonnet(透明罩)系统与360虚拟城市风挡效用相似。前者借助摄像头和投影仪,可以将车头遮挡的区域通过HuD投射到挡风玻璃的下部。也就是说从视觉上,仿佛车头变成了透明的。这样便能看到车头下方的障碍物和地形,同时还能看清车辆前轮的具体位置。这两项指标对车辆的越野体验帮助极大。

2.2透明风挡玻璃显示系统——通用公司

早在2010年,通用汽车就联合美国两所大学开发了增强视觉系统G.M.Tinkers,帮助驾驶者应对困难的驾驶情况。通过在车内安装传感器及摄像头,G.M.Tinkers可以监视司机的眼球和头部运动,并在前挡风玻璃上及时显示相关路况信息,提醒司机避免可能的危险。该系统还可以监控街上玩耍的儿童,过马路的动物,以及各种盲点。显示路面边界提示盲点。

开发该系统的目的就是帮助驾驶者应对各种困难的驾驶情况,比如大雾或者夜间行驶时,还可以标注道路边缘,避免事故发生。在过去的三年中,G.M.Tinkers并没有太大动静,而根据相关研究人员的说法,这一系统投入市场最早要到2016-2018年,通用旗下的各款车型都将配备G.M.Tinkers系统,不过按照目前技术的发展速度来看,仅仅提供上述应用体验似乎不够吸引人啊。而且在中国的路面上,这个系统似乎不太实用,面对乱窜的行人,每一个都弹出提示,那挡风玻璃还不跟弹幕一样,让司机眼花缭乱,精神崩溃。

2.3透明汽车玻璃显示器——丰田公司

丰田汽车对增强现实技术的研究更为极致,而且他们的研究,更让人心动。丰田哥本哈根交互设计研究院开发了一种交互式汽车玻璃,它看上去是普通玻璃,但实际上是一个透明触摸屏。它可以记录一路经过的风景,乘客还可以用手指缩放观看。在夜间,这种车玻璃还可以定位天上的星星,显示星座等天文知识。搭配超大全景天窗,到郊区看看星星什么的简直太精彩了。

2.4全息影像技术透明内饰——日本庆应大学

日本庆应大学的师生利用全息影像技术,车外摄像头外设的景象被投射在汽车前座中间的反射屏上。当司机向后方看时,感官上,汽车后座变成了透明的,座椅和座椅下方遮挡的图像都无比真实的展现出来。庆应大学教授们的目标不仅仅是让后座透明,他们希望将整个汽车都透明化,为司机提供360°全方位视野,预计在未来的五年内完成这项技术。

三、汽车内饰应用增强现实技术的目的

大数据开始成为传统工业、制造巨头的热词。它们开头高谈阔论大数据提供的各种可能性、试图向消费者及合作伙伴描述大数据下呈现的未来各类场景。其背后是画大饼的营销噱头也好,潜心打造生态系统也罢,无可厚非;另—方面,大数据、互联网正在为工业巨头的变革提供前所未有的动力,这一点,应该没有人会质疑。

已然有大数据武装下的互联网企业闯入汽车领域分羹。众所周知,Google在无人驾驶汽车领域独领风骚,正是基于大数据的采集与分析,这也是Google所擅长之处。众车企欲开发无人驾驶技术,绕不开与Google的合作。这不禁令人联想到智能手机时代互联网企业反扑下昔日风光的终端厂商逐步沦为代工的命运。

不甘心受到牵制的传统汽车行业,通用、福特、丰田、大众等各大品牌汽车制造商正在马不停蹄的加大对无人驾驶汽车的研发与测试力度,包括相关数据的采集、分析。福特、通用更是以结盟、赞助编程马拉松等形式,频繁拉拢APP开发者,令其开发适配性车载应用。在不久的将来,“开放平台”这个词儿或许并非互联网领域BAT的专利。

对于未来的城市交通,增强现实技术可以在以下几个重点方向得到拓展应用:

无人驾驶将释放驾驶者的双手。

呆在驾驶仓中的人们将享受与家中相同的娱乐休闲体验,车载应用尽在云端。

未来的城市交通,将是人与车、车与路、路与环境和用户体验的系统工程。

最大的挑战是车联网的安全。

假设前三点实现商用的话,这将意味着汽车驾驶舱内发生了巨大的变革:遍布传感器和嵌入式CPU的车身,摄像头与GPS对接,实时捕捉车内信息及车辆之间的信息,生成海量数据,源源不断地传输至智能交道网络,从而对整个交通流进行低能耗、高效率的调度;另一方面,数据传输至汽车生产商总部,制造者通过对大数据的收集、分析及决策,制造出更聪明的汽车,为消费者创造更安全、更舒适的驾驶体验。

四、汽车内饰应用增强现实技术的分类

4.1增强现实信息显示

当然在雾霾遍布的年代,辅以车载雷达和红外感应技术,在屏幕上全方位显示车外信息也是完全有必要实现的,这样的话在大雾和暴雨天气的出行也就能增加不少安全系数了。当我们实现了这些功能后,我们就可以在挡风玻璃上显示道路信息了。比如在没有路灯的夜路上,可以将路面边界投射在屏幕上,以免驾驶员不小心开下路基的情况发生。相信这项技术的实现可以让常年奔波于危险路段的驾驶员们感受到一些安全感。

4.2增强现实辅助驾驶系统

在真实外景的基础上投射导航指示。驾驶员从而知道,他必须在哪里拐弯,而不必在导航画面和真实世界之间来回转换,能够使汽车的人机交互系统的沟通质量产生决定性的变化,与驾驶有关的重要信息会出现在驾驶员凭直觉第一眼看到的地方,与行驶方向相同,与现实路况相结合,这样不仅使信息会更好地被接受,更在极大程度上提高了交通安全。

可显示虚拟图像的挡风玻璃,除了提供一般的道路信息,还能够通过增强现实的方式与现实道路指示线进行图像叠加,高亮显示正确的行驶路线、刹车位置、路线规划以及自己曾经在相同道路行驶过的“鬼影车”,为驾驶者提供更丰富的信息并对现有的驾驶体验进行提升,带来游戏一般的体验。

4.3增强现实体感交互系统

智能汽车,不但能够与驾驶者进行交流,还能够与周边环境互动,甚至是维护社交关系。集合众多功能,包括导航、音乐、社交等几大类别。实现无人驾驶后此功能才能真正发挥作用。驾驶员需要挥着手来操控车载系统,希望未来能够通过手势来控制车内的天窗、遮阳帘和雨刷等附属驾驶系统,驾驶员也就完全没功夫去管驾驶汽车了。(图2)

五、增强现实图像现实系统的搭建

AR-HUD中的主角当然是增强投影面。它的投影距离在驾驶员前方7.5米,可将增强的显示符号直接投射在道路上,与当前交通状况相融合。从成像屏幕正面看,接下来的光学路径类似于传统的抬头显示器的光学路径:成像幕上的图像通过第一个镜子(反射镜)反射到第二个更大的镜子(AR-HUD镜)上,从那里反射向挡风玻璃。增强光学系统的出射面积几乎达到A4尺寸。由此形成视域尺寸为10度×4.8度的增强投影面,相当于直接视野内有几何宽度130厘米和高度63厘米的可增强视域。如要读取这个远投影面中的信息,驾驶员的视野可稍稍下调2.4度。(如图3)两个投影面(行驶状态和增强投影面)的成像单元能够配合环境亮度调整显示亮度,光密度可达到10000cd/平方米以上。因此,几乎在任何强烈的环境光条件下都能清晰显示。

除去汽车增强现实硬件方面最难的显示部分,剩下的就是通过车内的传感器及摄像头监视司机的眼球和头部位置,然后在挡风玻璃上显示对应的信息。对于交互这一块,其实像多数触摸屏幕那样接触式设计交互,用手去触摸屏幕绝对不是一个最好的选择。

增强现实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 篇6

无人卡车和完全自动化仓储系统看似是一个未来主义的噱头, 但是在未来几年, 一些技术的进步将对航运业的效率和可靠性产生巨大影响。D H L方面称, 增强现实 (AR) 技术 (一个在完全虚拟化与现实生活之间的中间点) 对全世界的物流企业来说都是一种有价值的工具。DH L最近的名为“物流领域的增强现实技术”的报告表明, AR技术将于明年变为现实。AR是在虚拟现实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技术, 也被称之为混合现实。是通过计算机系统提供的信息增加用户对现实世界感知的技术, 将虚拟的信息应用到真实世界, 并将计算机生成的虚拟物体、场景或系统提示信息叠加到真实场景中, 从而实现对现实的增强。尽管AR技术目前主要用在娱乐手机AP P和像谷歌眼镜这样的可穿戴设备上, 但此产业市值在2017年仍有望达到52亿美元。对物流行业来说, AR主要意味着四个领域的进步:仓储、运输、最后一公里及增值服务。

储运

据估算, 仓储运营成本大约占总物流成本的20%, 而其中拣货成本又占仓储成本的55%~65%。这表明, AR技术具备大幅度降低成本的潜力。新的AR技术——以智能手机摄像机和可穿戴耳机和配件的形式出现——能够优化拣货程序, 并比传统的拣货过程更快更精准。在发展中国家, 大部分仓库仍使用基于纸张的拣货方式, 这种方法效率低且易出错。最近研发的移动AR系统——头盔式显示器 (H M D) 能精确定位货箱位置并能自动更新仓库管理系统中的库存。系统的室内导航功能可以使工人看到最佳路线以减少传送时间, 另外图像识别软件能够检查工人是否已到达正确位置, 并且引导工人迅速定位货架上的货物。AR也可能影响仓储计划。现今的仓库不仅用来做储存和配送中心, 也涵盖了越来越多的增值服务 (从产品组装到贴标签, 改装, 维修等) 。这意味着配送中心必须要被重新设计以迎合这些新的服务。而AR技术能使这些变更计划可视化, 规划者可以据此测试修改的尺寸是否适合当前的空间。

运输优化

过去的几十年, 物流供应商所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极大地提高了货物运输的效率、可靠性和安全性。AR在诸多方面都存在优化货物运输的潜力, 例如完全性检查、国际贸易和货物装载。

完全性检查:目前, 完全性检查需要人工计算或者使用手持设备进行耗时的条形码扫描。但在将来, 可穿戴的AR设备可利用扫描仪和3D测深计来确定托盘和单个包裹的数量。另外AR系统也可以扫描货品以探测损失和故障。

国际贸易:最终世界各地区的经济愈加繁荣, 新兴市场的的运输活动在不断地增加, 这给物流供应商提供了大量机会, 但也增加了复杂性, 其原因是世界各地的贸易条例和要求存在很大差异。AR很可能为国际贸易服务供应商带来巨大价值。在装运之前, AR系统有助于确保货物符合相关进出口条例, 或确定贸易文件是否已经正确提交。在装运后, AR技术能通过实时翻译贸易文本而极大地降低提货延误。

货物装载:AR设备可以替代打印货物清单的需求并显示装载指令。例如, 在传送站, 装载者能够在AR设备上获得实时信息其确定下一个需要提取的托盘和托盘的装载位置。同时, AR设备能显示装载指令以识别车内合适的目标区域。相比当前的纸质清单, AR货物清单具备实时性的优势。

最后一公里

AR被应用的另一个重要领域是最后一公里。电子商务的普及导致了最后一公里配送服务的繁荣。最后一公里是供应链环节的最后一步同时也是成本最高的一步。因此, 优化最后一公里能压低产品成本并增加利润, 也是AR设备颇具前景的应用领域。

包裹装卸:据估计, 司机离开配送中心之后, 40%~60%的时间都并没有用在驾驶上。相反, 他们把大量时间耗费在寻找下一个需要配送的货箱上。目前, 为了寻找一个货箱, 司机必须要依赖对装载过程的记忆。未来, 在配送中心, 每一个司机都可以通过查看其AR设备接收到各别包裹的重要信息, 这些信息包括货物类型、包裹种类、配送地址以及货物是否易碎以避免破损。同时, AR设备能够计算每一包裹。

最后一米导航:司机在拿到要配送的包裹后, 下一个挑战就是找到配送地点。在配送时, 会存在多种复杂的情况, 例如门牌号或街区名不明, 入口隐藏在后院内, 并且在许多发展中国家, 街道和建筑物没有系统的命名方案。AR技术将对此大有裨益。AR设备可以显示类似谷歌街景的信息和相关数据库的详细信息。当没有可用的公共数据库时, AR设备也可以被用来设定标签, 由此建立起独立数据库。有时, 最后一公里配送需要室内导航, 而AR设备可以设置任何经纬度和高度标记。

AR安全配送:使员工配备AR设备也能够增加安全性并提高客户服务质量。使用面部识别技术, 接收包裹的人能够被清晰地识别, 同时AR设备能够进行拍照并使其与数据库信息相匹配。考虑到数据隐私问题, 接受者需先使用面部认证技术。

增值服务

除了帮助物流供应商优化程序, AR也能够帮助供应商为客户提供新的服务, 例如组装、维修以及为新客户提供支持工具。

组装和维修:越来越多的物流供应商开始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例如, DH L不仅为奥迪从零部件供应商那里采购物料, 也为其进行组装并配送到奥迪在德国的生产厂房。将来, AR能够培训和帮助仓储人员组装各种产品, 确保服务的高标准并减少客户服务成本。AR系统也能通过监控工作流程进行质量控制并探测出组装过程中出现的错误。

客户服务:在不久的将来, AR包裹服务应用程序能够使客户扫描货品大小和重量以选取合适的物流供应商。另外, APP还能够显示不同的运输和保险费用以供选择。

现在AR技术仍被不断测试, 在各企业接受使用它之前, 这项技术仍存在一些问题。报告指出:“在AR设备, 尤其是可穿戴设备大量应用于物流领域之前, 我们需要克服许多技术挑战和社会问题, 包括电池寿命, 高投资成本, 网络性能问题, 隐私及公众接受度。”但总的来说, AR技术在物流业仍颇具发展前景。

增强现实技术及其教学应用的探索 篇7

1 增强现实的基本概况

1.1 概念

要了解增强现实的概念需要先了解虚拟现实的概念。不可否认, 虚拟现实更早进入公众的视野和生活, 增强现实则是在计算机技术已经相当发达的20 世纪60 年代才开始被广泛研究[1]。虚拟现实, 顾名思义, 是借助虚拟物体营造出虚拟环境, 给人虚拟感受的一种技术。而增强现实, 则是更注重通过将虚拟物体叠加到现实环境中, 从而营造出趋于真实的环境, 给人尽可能真实感受的一种新技术。

1.2 技术原理

大多数增强现实技术都是通过将多个虚拟图像叠加起来, 再将其置于真实的环境中或图像上。它的关键技术构成包括四点:显示技术、跟踪和定位技术、界面和可视化技术和标定技术。

显示技术:增强现实的显示设备主要用于显示影像, 即显示虚拟图像与现实环境叠加出来的影像。人类获取外界信息的主要媒介是人类的眼睛。因此, 增强现实技术中的显示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可以被认为是增强现实整个系统中的关键技术之一。目前, 用于增强现实的显示器主要包括头盔式、手持式和投影式。

跟踪和定位技术:人在真实场景中静止不动的可能性不大, 因此要求增强现实系统必需能够实时准确跟踪到用户活动的位置, 并可以捕捉到用户的视域方向。

界面和可视化技术:要使用户与真实场景中的虚拟图像进行非常自然的实时交互相当困难, 因此用户怎样与增强现实系统更好地交互以及如何有效地在显示器上表达信息, 成为增强现实系统的又一关键技术。

标定技术:要捕捉到用户的移动轨迹和视域, 增强现实系统必须进行大量的标定。目前, 主要通过摄像机完成标定, 也有一部分标定需要手动完成[2]。

1.3 特点

虚实结合。增强现实系统最大也最直接的特点就是虚实结合。从增强现实的概念中不难看出, 增强现实就是要通过虚拟物体来增强用户的真实感受, 使用户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实时交互。增强现实运用的最大意义在于虚拟的事物可以与真实的事物实时同步, 使用户可以真实感受到虚拟空间的虚拟事物。

趣味实用。广州英狮公司研发的新型混合现实技术, 结合数字图像基础分析技术, 将增强现实设备的成本降到了最低, 即只需用一个摄像头。通过操作一个简单易懂的摄像头, 就可以使用户轻松体验到增强现实系统的强大技术灵敏度。可见, 增强现实的趣味性与实用性不言而喻。

2 增强现实在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索

2.1 增强现实在教学中的应用

目前, 增强现实已被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相对于其他领域, 增强现实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应用还不太乐观。造成现在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比较主要的还是增强现实所需要的设备和使用起来的技术特性等。但是, 不难预测, 增强现实在教育教学领域的潜力是巨大的, 要进军教育教学领域的势头也是不可挡的。目前, 增强现实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2.1.1 3D互动立体书籍

传统的书籍即便图文并茂, 仍然难以使读者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力, 更不要说高效率地读书, 给读者身临其境的读书体验。电子书的出现只是改变了书籍的载体, 但并不会增强读者的读书体验。立体书籍最大的亮点在于, 给读者营造逼真的读书环境, 使书本“活”起来, 读者看完一本书, 像经历了一番书中的场境, 不仅会大大提升读者读书的趣味性, 也会大大提高读者读书的效率。

2.1.2 学前教育及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是一个人受教育过程中特别重要的一个阶段。这一阶段的教育对教学的趣味性和启发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运用增强现实创设情境, 寓教于乐。这一做法受到了儿童和家长们的极大青睐。

2.1.3 运用于地理、历史、科学等可创设情境的课程

众所周知, 地理是一门既具体又抽象的学科。但是, 如果能运用增强现实技术, 让同学们在虚拟场境中感受真实的冰雪北欧、辽阔北美、温暖地中海、酷热非洲等, 将会起到神奇的效果。同样, 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 仅凭书本上的文字很难感受到朝代的更跌、历史人物的鲜活以及战争的激烈与残酷。而增强现实技术就能轻而易举地做到这些。此外, 科学是一个需要想象力的学科, 可通过运用增强现实激发孩子们的潜能, 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2.1.4 实践、实验技能教学与培训

当前的教育, 往往只注重理论知识而忽略实践知识。每一波从大学毕业刚刚走向工作岗位的大学生, 经常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 需要学生不断适应社会发展和工作需要, 不断进行技能培训。而增强现实的运用则可以有效解决这一困境。利用增强现实模拟实践场境和实验条件等, 更可以将其用以技能培训, 以不断增强学生的技能, 成为社会需要的栋梁。

2.2 增强现实在教学应用中的优势

从增强现实在教学中的几种主要应用方式不难看出, 增强现实在教学应用中具有很大优势。

形式活泼。就像人总是对活动的事物更容易感兴趣一样, 学生在学习中更容易接受活泼立体的事物。增强现实的运用就是旨在呈现“活”的事物, 从而使学生怀揣着好奇心, 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活泼的学习中。

互动性强。传统的课堂是老师负责讲课, 学生负责听课;课本上的知识只是一些“抽象的存在”。增强现实的运用则可将那些“抽象的存在”创设成具体的情境, 以简单直接又形象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学生则可以更真切地体会与自然的互动。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我们所处的空间是三维立体的, 但书本只是一个二维的平面, 很多空间知识都只能通过学生自己的想象力来完成。而运用增强现实, 这一难题将迎刃而解。此外, 这一技术的应用, 还能培养学生认识环境的能力[3]。

2.3 增强现实在教学应用中的探索

Billinghurst的研究认为, 把增强现实应用于教学具有明显的优点:可以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 增强学习内容的直观性和形象性, 使学生在虚拟与真实的环境中流畅地进行互动。

3 结语

增强现实的发展体现了人们的更高需求。这一技术的发展和兴起, 有虚拟现实技术的基础, 但又不单纯是虚拟技术发展的结果。随着增强现实技术的成熟和应用设备成本的降低, 相信增强现实技术能够被应用到教育教学的各个角度, 甚至这一新颖的媒介有望取代传统多媒体等教学手段, 在教育教学领域大放异彩。

摘要:增强现实 (Augmented Reality, 简称AR) 区别于虚拟现实 (Virtual Reality, 简称VR) , 是一种不过于强调通过虚拟物体营造虚拟感受, 而是注重将虚拟物体与真实环境相结合的新兴技术。本文从增强现实的概念、工作原理及特点出发, 分析增强现实在教学应用领域的现状, 并探讨其发展前景。

关键词:增强现实,教学应用,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陶侃.沉浸理论视角下的虚拟交互与学习探究:兼论成人学习者“学习内存”的拓展[J].中国远程教育, 2009 (1) :20-25.

[2]朱齐丹, 仲训昱, 陆军.增强现实技术在远程现实中的应用研究[J].广电教育, 2008 (9) :81-85.

增强现实广告应用 篇8

增强现实技术 (Augmented Reality Technique, 简称AR) , 是在虚拟现实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技术, 是通过计算机系统提供的信息增加用户对现实世界感知的技术, 并将计算机生成的虚拟物体、场景叠加到真实场景中, 从而实现对真实世界的“增强”。同时, 由于用于与真实世界的联系并未被切断, 交互方式也就显得更加自然。

移动增强现实技术 (Mobile Augmented Reality, 简称MAR) 是在手持设备上根据摄像头对指定的图片进行识别或者根据当前位置、视野朝向及手持设备方向传感器的朝向, 在摄像头中投射出相关信息并在设备屏幕里展示的一种技术。

二.实现技术

增强现实的实现技术主要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与定位服务 (Location Based Services, 简称LBS) 相关, 如iButterfl y, Layar Reality Browser, YelpiPhone, Sekai Camera, Nearest Tube都是通过手持设备的GPS、陀螺仪的定位获得所处空间的位置, 再通过移动网络获取相关信息。

第二方面主要是与各种识别技术相关, 如有道词典, 它是先通过摄像头辨识信息, 然后通过网络得到更多相关信息, 最终将得到的信息叠加在真实的画面中, 达到虚拟和真实的完美结合, 这类软件应用将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增强现实技术在手持移动设备中的主流作用。

三.应用领域

1、购物方面

在购物方面我们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就是网上购物普通的衣食住行。现在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网上购物, 因为它有着快捷、方便、物品选择范围广、价格比商场的低、易于货比三家的挑选等优点, 但是同游这些优点的同时它也带来了一些缺点, 因为我们进行的都是网上交易, 所以对于所购之物的材质质量是无法触摸到的。如果我们买的是衣物或者配饰, 我们看不到穿在身上的效果, 所以就会导致买回来之后不适合自己, 进而产生不必要的麻烦。

另外一个方面是现实生活中购置大型的商品。比如用于装饰房子的家具, 例如沙发, 衣柜等。我们可以以沙发为例, 很多人都在在家具城购买了自己非常喜欢的沙发, 但是买回家之后却发现和自己家里摆设的整体风格不搭调、沙发的尺寸不合适等问题, 不管如果家具城商家是否给更换, 一般我们都会很感到一种失望无奈的感觉。

基于以上两个方面的问题, 在有了移动增强现实技术以后, 所有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当我们网上购物的时候, 在移动终端的设备中进行试穿, 这样既能买到自己喜欢的又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除此之外当我们购买大型商品时, 可以让我们提前看到装饰物摆在家中的效果, 不论是沙发、衣柜还是灯具, 有了增强现实技术之后都能让我们轻松购买最适合的商品。

2、游戏方面

移动增强现实技术使游戏玩家无论何时都能身处真实的战场。主要的技术实现是通过移动设备自带的摄像头捕捉周围的实时画面, 利用GPS和陀螺仪确定玩家所在的地点, 以及判断玩家的动作和位置变化, 将带给玩家既真实又强烈的参与感。

2010年日本电通公司开发了iButterfl y手机应用程序, 它是一款基于AR技术, 具有手机摄像头和GPS功能的移动小游戏APP程序。通过iButterfl y软件, 你可以在不同地域捕捉到不同品种的虚拟蝴蝶, 捕捉蝴蝶和收集蝴蝶不仅能获得折扣优惠券, 还可以获得了多种多样的商业信息。iButterfl y对旅游业和餐饮业来说是一个完美的宣传平台, 通过优惠券成功的将app和商业营销完美的结合起来。2012年9月27日, 屈臣氏与营销APP“i蝶儿”联手合作, 发布首款手机及移动设备游戏屈臣氏i蝶儿, 把优惠券电子化、娱乐化, 让购物的过程变得生动有趣起来, 从而为消费者创造更愉悦的购物体验。

3、生活方面

在生活方面, 移动增强现实的技术实现在两方面有体现。

一方面是利用移动设备发现周围的信息世界。这种改变是通过开发移动应用程序, 在生活中帮助我们发现周围的信息世界。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Layar Reality Browser移动应用程序, 它使用AR技术, 通过手机摄像头和GPS, 与周围的世界进行视觉交互扫描图像, 显示智能手机的视野, 可以让我们认识到现实世界的真实对象, 例如我们能看到出售的房屋、流行的酒吧、商店以及该地区的旅游信息等等。这些都可以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多样化。

另外一方面是生活中行车方式的改变。这种改变是通过在车中安装增强驾驶应用程序来帮助驾驶者判别道路天气等情况, 对于雨天、傍晚、黑夜等不能清晰识别周围驾驶环境的情况, 增强驾驶利用图形识别技术和GPS定位, 可以在屏幕上动态标注锁定路况移动物体, 大大提高对司机的驾驶辅助。虽然这种技术还没有大批量的投入生产, 但是我们都在期待, 也许过不了多久, 增强驾驶会像GPS导航一样成为驾驶者的必备工具。

四.发展方向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 移动设备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通讯工具之一, 移动增强现实技术也给以带来了非同凡响的体验, 使人们的生活朝着信息化发展。

现阶段, 移动增强现实虽然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局限, 但是可自由移动、便捷等特点受到了更多人的青睐, 同时也比传统的增强现实技术有着更宽阔的发展。未来几年, 随着移动互联网、智能移动终端、GPS地理定位服务的快速发展, 基于移动终端的增强现实技术将会更加成熟, 会为人们的生活创造更多的实际应用。

摘要:随着增强现实技术的发展, 人们越来越希望能够在手持移动设备中实现与现实世界的交互, 进而带动了移动增强技术的发展。本文首先从定义、原理、技术实现等方面移动增强现实技术做了简单的介绍, 然后对移动增强现实技术的关键技术和应用领域做了较为深入和多角度的分析, 最后提出了移动增强现实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会出现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移动增强现实,手持设备,移动应用

参考文献

[1]朱淼良姚远蒋云良增强现实综述.中国图象图形学报, 2004, 9 (7) :767~774

[2]方颖松增强现实技术在手持设备中的应用.网络财富, 2010 (10) :156

[3]吴丽丽李子运张田增强现实技术在移动学习中的应用初探.现代教育技术, 2012, 22 (7) :98~100

[4]周国众移动增强现实关键技术机应用.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12, 35 (9) :140~144

增强现实在移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 篇9

移动电子商务指的是将笔记本电脑、手机、PDA等移动通信设备和WIFI技术相结合作为主干通信技术实现电子商务活动的全过程。移动电子商务操作简单、灵活、实现方便的特点, 使用户随时随地都可以获取所需要的电子商务服务。移动电子商务的“三个任何”, 即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均可使用移动服务的优势, 以及移动电子商务的安全性、冗余度、服务推出的及时性, 服务的灵活性等特点恰到好处的满足了电子商务服务的实时性和移动性需求。只要用户具备手机、PDA、掌上电脑等任意一种手持移动设备终端接入无线互联网, 就可随时随地享受个性化的、实时的、贴心的定制商务服务。

市场调查机构IPSOS与google公司合作, 对中国智能手机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到2012年, 中国有近1/2的中国居民拥有智能手机。其中, 一半以上的用户每天都会使用智能手机访问Internet。”智能手机都高清摄像功能以及图片浏览功能, 为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目前, 移动电子商务给大家带来了很多方便即满足大家随时随地购物, 但也有不足之处, 比如由于网购时看到的都是视频、图片、文字等电子宣传信息, 不能触摸因此缺乏实际体验感, 购物存在风险, 因此也影响到消费者的购物欲望。基于上述问题提出将增强现实技术 (AR) 应用到移动电子商务中, 在移动终端上的增强显示, 提高客户体验感, 减少购物风险, 促进商品销售。

1 增强现实的含义

“Virtual Reality”即增强现实一次, 由美国JarnLanier学者在1989年正式提出。增强现实 (AugmentedReality, 简称AR) , 也被称之为混合现实, 它是在虚拟现实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计算机应用和人机交互技术, 增强现实技术是利用计算机生成一种逼真的可以提供多种感觉的虚拟环境, 实现用户和环境之间的直接自然交互。利用增强现实技术, 用户可以模拟真实的现场景观, 使得用户可以突破时空以及其它多维客观限制, 感受到在真实世界中无法亲身经历的体验, 即超越现实的感官体验, 达到一种“身临其境”的效果。

近年来增强现实技术在国内外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效, 其应用领域也日益广泛, 如医学、军事、教育、娱乐、工业应用、文化遗产保护、智能终端等等具有比虚拟现实技术更加明显的优势。AR技术最终实现的目标是:借助光电显示、交互、计算机图形和可视化技术等产生现实环境中不存在的虚拟对象, 通过注册技术将其准确地映射在真实环境中, 同时利用光照处理技术使得虚实场景达到一致的光照效果, 从而让用户处于一种不能区分真实和虚拟的融合环境中。

2 移动电子商务目前存在的问题

2.1 移动设备有待提升完善

信息时代的发展, 电子商务已渗入到每个人的生活, 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消费方式。目前, 市场占用率极高的智能手机, 拥有比较强大的CPU和高清晰的摄像头加上WIFI的覆盖面越来越广, 移动通讯技术的日益成熟, 手机用户日益广泛, 在中国的网购用户中有6成的用户使用手机购物, 但用户规模还不足以支撑整个移动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中国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 根本的动力来自于市场的有效需求。就中国当前移动电子商务的消费习惯而言, 手机网民电子商务的意识正处于培育期, 消费习惯还未养成。未来1-2年, 随着PC端网购用户向手机互联网的渗透、移动互联网应用环境的不断改善, 以及移动电子商务平台服务的丰富性逐步提高, 移动互联网网民的电子商务将逐步增强。

2.2 移动电子商务缺乏有效的产业链模式, 不能满足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的需求

移动电子商务面临的服务人群多, 业务广, 虽然目前可以使用手机或PDA进行电子商务移动办公, 突破了固定电脑的局限性, 促进了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但目前的WIFI还没有全面铺开, 网络速度受到一定的影响, 从而影响电子商务获得的。

2.3 移动电子商务的信任度有待提高

在移动电子商务的起步阶段, 由于移动设备和网络技术的不成熟不稳定性, 使得消费者对移动电子商务的信任度不高。但由于移动电子商务较传统电子商务有着快捷、方便的优势, 用户购物过程中安全性也相对稳定, 因此使用的人群越来越多。而此时一些商家降低了对商品的要求, 客户在购买后发现差异性大的情况, 同时各方面的服务工作也相应的减弱。

2.4 消费者满意度不高

移动电子商务操作的对象服务的对象都是人, 如何满足主体的信任感?如何提高电子商务服务的质量?如何让主体从事电子商务中获得更大的收益?目前, 移动电子商务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支付的模式和安全上。移动电子商务的支付方式多样化, 如WAP支付、手机钱包、手机客户端支付, 面临多样化的支付方式, 如果仅靠传统的支付安全方案不能满足目前的安全需要, 安全问题仍然是制约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的一大难题。用户个人隐私的保护、身份认证等敏感问题还没规范化, 安全得不到保障。如果支付手机或电脑丢失, 那重要的信息就会外泄, 就有被假冒身份进行移动交易的可能。

3 增强现实与移动电子商务的结合

将增强现实技术应用于移动电子商务之中, 对移动电子商务将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将增强现实技术应用与移动电子商务中, 形成了新一代移动电子商务模式使得消费者变被动为主动, 消费者可通过增强现实场景与商家进行直接交互, 从多个角度看到商品, 也能看到商品的临场效果从而选择更满意的商品。基于上述原因运用编码识别技术、摄像机定标、跟踪注册等技术构建了基于移动电子商务的AR商品展示系统。

基于移动电子商务的AR商品展示系统, 是基于增强现实的一个商业应用项目。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 B2C电子商务网站大量出现, 如京东360buy, 当当网, 亚马逊, 淘宝商城等等, 使得普通消费者的购物方式可以大致分为实体店购物和网络购物两类。实体店购物对商品感知度高, 但浪费时间, 并且如果购买家居用品、服饰用品, 无法体验商品在家中的摆放、观察效果以及穿着效果。

基于移动电子商务的AR商品展示系统就是在移动通信设备上营造与客观世界高度逼真的虚拟环境, 具备普通图形系统所不具有的特点。基于移动电子商务的AR商品展示系统很适合用于易趣, 淘宝等大众化的网上购物平台的商品展示中。通过虚拟现实购物平台, 可以在网页中将商品作全方位的展示, 让消费者可以由各个不同的角度, 体会商品的全貌。比如网上买衣服, 用户只要用手机的摄像头拍摄自己就可以看到自己穿上衣服的效果, 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快速地更换衣服的款式、颜色, 直到自己挑选到颜色和式样都满意的衣服为止, 该系统可以实现让用户像模特一样360度的转换自己的身体, 查看穿着效果, 还可以一件接着一件的试穿, 这样用户通过简单的操作就能选择到自己称心如意的新时装。

4 结语

将增强现实技术应用于移动电子商务中, 商品在移动设备中的呈现更为直观形象, 虚实的结合增强了用户的体验感和临场感, 客户能更好的把握商品质量、样式以及是否适合, 比如购买的家具是否适合自己的装修风格等, 这大大提升了客户网购的满意度和信任度, 同时也改变了移动电子商务的产业模式, 促进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许文龙.基于视觉的增强现实虚实注册关键技术研究[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 2013, 30 (5) .

[2]周一舟.移动增强现实技术的应用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1, 1 (4) .

[3]孙琳均.基于移动电子商务的AR商品展示系统设计[J].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 12 (4) .

增强现实广告应用 篇10

1 移动增强现实在数字博物馆应用中的现状分析

移动增强现实是新兴领域,是基于虚拟现实而发展演变的,目前在数字博物馆中有着一定程度的应用。在数字博物馆中,数字展示可以对传统展示进行拓展延伸,将虚拟和现实进行叠加,其展示效果得以增强。在数字博物馆中的应用,可以通过三维模型将博物馆进行展示,使人们能够从全方位角度对博物馆布局、结构等方面进行观察,有助于增强人们的情感体验。随着移动增强现实技术的快速发展,在数字博物馆中应用的视觉效果明显增强;交互流程和交互方式可以得到进一步优化,为人们呈现动画展示。

2 相关技术概述

2.1 增强现实技术

增强现实技术是在虚拟现实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主要是将计算机信息系统生产的虚拟技术融入到真实的生活中,能够给用户带来良好的体验感受,对促进现实技术与虚拟技术的有效融合具有重要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移动AR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被广泛应用于数字博物馆的建设中来,得到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增强现实技术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的内容:

2.1.1 实时交互

增强现实的交互式从精确的位置扩展到整个环境,从简单的人面对屏幕交流发展到将自己融合于周围的空间与对象中,与人们当前的活动自然而然地成为一体。

2.1.2 虚实结合

增强现实可以将显示器屏幕扩展到真实环境,使计算机窗口与图标叠映于现实对象,由眼镜凝视或手势指点进行操作,让三维物体在用户的全景视野中根据当前任务或需要交互地改变其形状和外观,从而实现虚与实的结合。

2.2 Wi-Fi定位技术

近年来,Wi-Fi定位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Wi-Fi网络接入点遍布生活中的各个角落,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位置服务,对位置服务的需求量呈现逐年上涨的发展趋势。传播定位和指纹定位是Wi-Fi定位的主要形式,其中三角定位是传播定位的重要形式,需要是根据移动终端,来对已知参考点进行定位,运用几何知识法来计算出目标位置。而指纹定位法,需要结合不同位置的信号特征,来进行信号数据的接收,实现对用户的精确定位。

2.3 跟踪注册原理技术

跟踪注册原理技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主要是将虚拟信息融入到真实的环境中,需要通过目标物体识别来实现,能够充分展现出目标物体的姿态。首选需要对真实的场景信息进行定位,需要通过建立虚拟物体和真实场景的形式来实现,将跟踪注册原理搜集到的变换模型融入到真实的场景中去,能够对图像参照模板中的特征点进行合理检测,对跟踪注册的过程进行合理的定位和跟踪。

3 移动增强现实应用的体系框架

3.1 系统功能模块划分

在数字博物馆系统中,系统功能模块主要包括终端定位、路线导航、文物信息识别等功能。手机终端能够对无线AP进行网络通讯功能,通过接受无线信号的形式,来对手机终端位置区域进行定位。根据智能手机中的电子罗盘传感器来对方向信息进行定位,能够快速的帮助游客找寻到自己所需的信息。在一些特定的文物或场景位置,通过终端摄像头达到将实物、场景和3D虚拟物体叠加到同一画面的展示效果,给用户带来良好的视觉享受,感受到实时和逼真的互动体验效果。主要分为视频采集模块、定位模块等。

3.2 系统架构设计

移动AR系统是当前博物馆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系统,能够对移动终端的特征进行有效的识别,主要是借助Wi-Fi来进行,通过信号ID来对游客的位置进行定位,能够提高游客查找的时间,提高了展品的识别率,具有准确性高和体验感强的优点。为了满足游客查询信息的需求,设计了系统总体结构图,如图1所示。主要是由:移动智能终端、无线AP群组、远程服务器和展品信息库共同来构成,主要是用Wi-Fi定位来实现,能够快速的确定移动终端上的位置。

系统识别模式的设计需要从远程服务器端和手机端实时进行文物识别。其中远程服务器端进行服务,需要对信息的位置进行定位,通过打开手机摄像头,能够进行快速的定位,对文物程序和视频图像进行识别,将得到的文物信息,展现在手机屏幕上。手机端实时进行识别主要是指,需要使用智能手机,将视频信息传输到服务器上进行定位,能够提高图片上传的时间,手机端可以与服务端直接进行通信,能够将虚拟文物信息直接在手机屏幕上显示出来,能够满足多用户同时在线的需求。

4 移动增强现实应用分析

Wi-Fi定位技术是数字化博物馆中的一项重要技术,能够有效的解决传统博物馆中存在的不足点,能够为游客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导览功能。游客在进入到博物馆之后,需要打开定位系统,即可实现定位。游客在进入导航模式后,结合游客的参观路程,能够实现实时定位。游客可以运用移动终端,对展品信息的具体位置进行定位,满足游客与虚拟文物之间进行交换,帮助游客更加生动的了解历史。

4.1 视频采集模块

视频采集模块分为拍摄照片和实时取景两方面的功能,需要通过android来实现视频采集功能,在Android Camera进行拍摄预览,需要同时设置setPreview Callback来实现,通过on Preview Frame接口,来实现对视频数据信息的截取。同时,视频采集模块中,也支持ios,主要是运用MPMoviePlayerController来进行视频播放,作为视频播放开发的控制类,里面蕴含着大量的视频播放功能。

4.2 定位模块

定位模块能够实现对传感器的启停和数据信息的管理和传递,Wi-Fi定位是定位模块中一项重要的技术,能够实现对博物馆环境的精确定位,能够确保文物定位的准确性。需要通过移动终端来进行Wi-Fi信号的接收,对数据进行过滤来实现。

5 结论

本文主要是针对移动增强和Wi-Fi信号进行定位,移动增强在博物馆中的应用额,符合博物馆当前的发展现状,能够满足博物馆的功能需求,有效的解决了博物馆存在的复杂地理现象,帮助游客快速的进行信息的定位和查找,对提高文物识别的速度具有重要作用。并且移动增强现实数字博物馆的使用,能够将虚拟的文化信息通过现代化移动终端的形式展现给人们,具有良好的实时性,对达到良好的展览效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摘要:增强现实技术是科学技术的产物,作为一种计算机生成的虚拟技术,在数字博物馆中的应用,起到了良好的应用效果,能够给用户带来真实的体验感受。传统的博物馆管理技术存在着信息量少和导览方式简单等缺点,无法促进人机的交互使用。近年来,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博物馆为了能够得到良好的发展,必须要充分利用科学技术手段,促进博物馆服务、管理各项技能的提升。

关键词:增强现实,博物馆,Wi-Fi定位,系统功能

参考文献

[1]陈刚.智慧博物馆--数字博物馆发展新趋势[J].中国博物馆,2013(04):2-9.

[2]师丹青.手机的新应用--基于移动终端的博物馆数字化升级[J].装饰,2013(01):33-36.

[3]申继平.基于互联网+的博物馆公共服务数字化建设[J].软件产业与工程,2015(04):52-56.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真实的元朝历史 下一篇:虚拟现实教学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