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危险因素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高脂血症 冠心病 预防

冠心病危险因素(精选十篇)

冠心病危险因素 篇1

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包括:高龄、男性、家族史、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肥胖及缺乏运动,其中除年龄、性别、家族史外,其它的危险因素都是可以控制的。因此早期进行干预可以大大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1 控制高血压

血压升高可使心脏和血管系统负荷增加,是冠心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血压长期得不到控制可导致冠心病的发作,血压越高,发生冠心病的危险就越大,约70%的冠心病合并高血压。因此对于高血压患者要坚持服降压药,定期测血压,使血压控制在140/90mm Hg以下,同时要配合非药物治疗,包括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态平衡,控制食盐的摄入量小于每日6g,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

2 控制血糖

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等危症,约2/3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因此有效的控制血糖是减少冠心病的一个重要措施。特别是对于那些糖耐量异常的人群要及早给与控制尽可能的使其血糖降到正常范围,防止发展为糖尿病。对于糖尿病患者,通过药物和饮食控制及运动,使空腹血糖小于7mmo/L,餐后二小时血糖小于8mmo/L,糖化血红蛋白小于6.5%,这样可以大大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

3 控制血脂

血脂异常是冠心病的又一危险因素。大量研究证实,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含有大量胆固醇结晶,其中脂质含量随病变加重而增高。甘油三脂能抑制纤维蛋白溶解,使凝血倾向增加,促进动脉硬化的形成和发展,甚至可以诱发急性心肌梗塞。因此,要积极控制血脂。首先,对于轻度高血脂者采取非药物治疗,包括合理的饮食习惯和膳食结构,主食以谷物为主,粗细搭配,食用油以植物油为主,每日小于25g,减少饱和脂肪酸的摄入等,三个月后复查血脂,如果未达标,则在非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服降脂药,定期复查,使血脂达标。

4 运动

指导患者进行合理适度的有氧运动,包括慢跑、快走、打太极拳、游泳、爬山等,每周运动五天,每次30min以上。通过合理的运动,可以降低血脂、血糖、血压,降低体重,增加心肺功能,减轻精神压力,提高生活质量,从而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

5 合理膳食

通过合理膳食,有效的控制体重及血糖、血压。为不同患者制定个体化的食谱,特别是糖尿病、高血脂、肥胖者,根据身高、体重计算每日摄入的总热量,合理分配三大营养素的种类及量,制定合理的食谱,鼓励患者多食谷物及高纤维食物、新鲜绿叶蔬菜,减少油炸食物和反式脂肪酸的摄入,保持热量平衡,达到并保持理想体重。

6 戒烟限酒

据统计,吸烟者冠心病的危险增加2-4倍,因此,对于来就诊的每一位患者都要询问吸烟史,对吸烟者通过咨询和制定戒烟计划,帮助患者戒烟,达到完全戒烟的目标,并避免在家中和公共场所被动吸烟。适量饮酒,每日酒精摄入量小于15g(葡萄酒100ml、白酒25ml、啤酒300ml)。

7 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由于社会上工作压力大以及许多疾病可以使患者产生情绪变化,包括情绪不稳、情感脆弱、多疑、多虑、紧张、恐怖等,要鼓励患者学会积极应对工作、生活中的压力,劳逸结合,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参加有意义的社会活动,保持密切的人际交往和社会联系。总之,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治疗躯体疾病,可以极大地降低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性,有效地预防冠心病。

冠心病是目前我国老年人群中最常见的疾病,近年来有逐渐年轻化的趋势,并且已成为城乡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抑制和减慢其上升趋势已成为当务之急,因此,让广大群众了解和掌握冠心病的预防知识,通过对其危险因素进行上述的干预措施,以降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达到预防和控制冠心病的目的,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稳定和提高。

冠心病危险因素 篇2

冠心病发病机制涉及环境因素、遗传背景等多个方面。

本文旨在研究中青年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从而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385例冠心病均经过冠脉造影确诊,即主要冠状动脉(右侧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左回旋支)或其分支狭窄≥50%。

分别观测左前降支(LAD)、回旋支(LCX)及右冠状动脉(RCA),根据上述动脉受累数量分为单支、双支及三支病变,左主干狭窄定义为双支病变。

弥漫性血管病变的定义为:(1)病变长度≥20 mm;(2)一支血管多处病变;⑶血管全程或大部分纤细、僵硬或明显迂曲僵硬。

2名有经验的心血管病医师在不知道患者是否参与实验的情况下对冠脉造影结果进行评判。

根据年龄分为2组,≤60岁为中青年组,>60岁为老年组。

中青年组188例,男161例,女27例;老年组197例,男143例,女54例。

1.2 资料采集

所有研究对象都是通过问卷调查排除心血管病家族史,心肌病,出血性疾病,肾脏疾病,放、化疗及恶性肿瘤病史的江苏省或江苏省附近的无血缘关系的汉族人。

入院24 h内空腹完成血糖、血脂的采集,全程监测血压,并完成身高、体重的测量。

1.3 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在空腹12 h后采取外周静脉血,2 000 r/min离心15 min,分离血浆。

酶法测定总胆固醇(TC),TG,脂蛋白a[Lp(a)],HDL-C和LDL-C,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糖。

高血压定义为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或者正在使用降压药治疗。

糖尿病定义为空腹血糖≥7.8 mmol/L,餐后血糖≥11.1 mmol/L或者需要糖尿病饮食控制,或需要降糖药治疗。

血脂定义为总胆固醇≥6.2 mmol/L或正在使用降脂药物治疗。

吸烟定义为每日≥10支。

1.4 统计学方法

Kolmogorov-Smiomov检验用于定量资料正态性分析。

如果属于正态分布,则用■±s表示,并用t检验比较2组间差异。

如果属于非正态分布,则用中位数和十分位数表示,用U检验比较2组间差异。

定性资料用频数及百分位数表示,用χ2检验比较2组间差异。

统计分析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检测均基于双尾检验

P<0.05定义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2组危险因素比较

中青年组中男性冠心病患者居多,体重控制较差,吸烟者较多,有较高的TG和较低的HDL-C,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P,指TG/HDL-C比值的对数值,其数值与LDL颗粒大小呈明显负相关,可直接反映受试者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危险性)明显高于老年组,而患高血压、糖尿病及高脂血症的比例较老年组低,2组间LDL-C及空腹血糖未见统计学差异(表1)。

2.2 2组冠脉病变情况比较

中青年组的单支病变较多,复杂及弥漫性病变较老年组低(表2)。

3 讨 论

本研究发现中青年冠心病患者中虽然高血压、糖尿病及高脂血症等发生率较老年组低,冠脉的病变严重度(包括数量及病变弥漫度)也较老年组轻,但对于体重的控制、血脂的平衡及吸烟的摄入等均较老年组高,这种情况尤其在男性中青年患者中突出。

吸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众所周知,烟草由4 000余种化学物质组成,其中包括多环芳香族烃、N-亚硝胺、醛及大量氮氧化物。

这些物质被认为在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2]。

可能的机制包括:(1)吸烟能直接引起内皮功能紊乱,血管内层平滑肌细胞增生,从而促使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2)吸烟能间接改变其它影响斑块稳定性的危险因素,如脂质紊乱、氧化应激及促凝状态[3];(3)吸烟能引起DNA加合物形成的增加,导致心血管组织遗传物质的改变,这已在动物实验中证实,DNA损伤在心血管疾病中起重要作用[4];另外,在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心血管组织中亦观察到DNA加合物水平的升高[5]。

低HDL-C水平是冠心病发生与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

HDL的主要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功能可能与它促进胆固醇从外周细胞转运到肝脏(即胆固醇的逆向转运)有关[6]。

肥胖和冠心病有很大的关系,在5 000例26年的长期随访超重者中,校正年龄、血压等因素后发现,肥胖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超重者明显增加心绞痛、心肌梗塞及冠心病死亡的危险性。

在一项5 260例的(男女人数各一半)长期随访中发现,随着BMI的增加,冠心病的发病率也随着增高,特别是小于50岁者。

脂肪在体内的分布与冠状狭窄的程度呈正相关,越肥胖冠状狭窄的.程度越厉害。

在接受搭桥手术的肥胖患者,其相对危险性是体重正常者的7.4倍,术后并发症如伤口感染、伤口破裂出血等都有增加,影响远期预后,住院时间长,花费相对增高[7]。

冠心病的发病率跟性别也有明显相关性,男性一般高于女性。

据住院患者统计,男女之比为(2.5~5)∶1,这种差别主要发生在60岁以前,女性发病年龄平均较男性晚10岁。

60岁以后女性发病率明显增高,甚至超过男性,这种现象可能与女性体内的雌激素水平有关。

临床研究证明,雌激素对血脂有很大影响,它可增加HDL-C的含量,加速乳糜微粒和LDL-C的清除,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动物实验也证实,给家兔注射大量雌激素,可以明显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降低血脂

女性在生育期雌激素分泌量较多,冠心病的发病率明显减少,而女性更年期过后,由于雌激素分泌减少,因此冠心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

另外,男性因工作竞争性强和精神紧张等因素的影响,也是造成男性冠心病发病率较高的一个原因[8-9]。

4 护理对策

4.1 避免过度劳累与情绪激动

青年人工作强度大,社交应酬忙,社会责任多,需要督促其注意休息,保持平和的心态,避免紧张、寒冷刺激,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

4.2 戒烟

吸烟是中青年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之一,倡导戒烟,是预防冠心病的重要措施。

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耐心向患者讲解烟草对健康的危害,烟草中的化学物质如尼古丁、一氧化碳等可损害血管壁,启动并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并能诱发冠脉痉挛。

让患者了解戒烟的益处,戒烟能明显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及再发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并且获益在一年内显现。

教会他们戒烟的技巧,如:尽力推迟吸烟直到烟瘾过去;尽量回避一些特定的吸烟场所;培养听音乐、喝茶等爱好,分散注意力;动员患者家属及周围朋友、同事一起规劝,监督患者戒烟;预防戒烟成功后复发。

4.3 改善饮食结构

肥胖、高脂血症与中青年冠心病高度相关,低碳水化合物、高脂肪、高胆固醇饮食可导致血脂、血压等危险因素水平增高。

因此需控制总热量摄入、限制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蛋白质以鱼类和豆制品为主,少食肉类、蛋类及动物内脏;以植物油代替动物脂肪;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提倡低盐饮食,每日食盐量小于6 g;适当饮酒多饮茶,有研究证实茶中的多酚类具有降低TC和TG含量,抗氧化作用。

建立良好的膳食制度,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并长期坚持。

4.4 适当锻炼

中青年人在社会上担当重要角色,往往以车代步,缺乏锻炼,要让患者知晓冠心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与运动呈负相关,通过运动能降低血压,调节血管紧张度,改善大动脉顺应性及解除微血管痉挛。

应为中青年患者设计个体化运动方案,结合心脏功能测试循序渐进,长期坚持。

应提倡有氧运动,减少高强度运动。

如运动过程中出现头昏、胸痛、面色苍白等,表明心肌耗氧过大,应立即停止或减量。

4.5 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冠心病患者尤其是冠状动脉介入手术(PCI)术后的患者需要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稳定斑块的他汀类药物

中青年患者往往因工作繁忙等客观因素,加上重视度不够等主观因素,不能配合医生治疗,不能坚持服药,因此提高患者对药物及非药物治疗的依从性非常重要。

4.6 长期随访

患者在住院期间由主管护士或主管床位医生等人员普及医学知识,强化宣教,做好督促工作,但冠心病是慢性病,需要长期治疗,所以出院后的护理相当重要。

我们设立专职的护士,做患者的随访管理工作,内容包括每2周的电话随访,每月1次的门诊随访。

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集中讲课方式或以电话随访的形式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了解患者的饮食、运动、服药等情况,及时给予正确指导,同时对有吸烟史的患者了解戒烟情况,起到督促指导作用。

鼓励PCI术后的患者早期重返工作,提高精神健康[10] 。

护士经常与社区及家属沟通,建立良好的家庭支持体系,共同指导并督促患者改掉不良的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1] 李占全. 冠状动脉造影与临床[M]. 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90-91.

[2] Mirvish SS. Reducing carcinogen levels in cigarette smoke[J]. Cancer Epidemiol Biomarkers Prev, , 16(10):2170-2171.

[3] Khalil M, Abudiab M, Ahmed AE. Clinical evaluation of 1, 3-butadiene neurotoxicity in humans[J]. Toxicol Ind Health, 2007, 23(3):141-146.

[4] Izzotti A, Bagnasco M, Cartiglia C, et al. Modulation of multigene expression and proteome profiles by chemopreventive agents[J]. Mutat Res, , 591(1-2):212-223.

[5] Yang Z, Harrison CM, Chuang GC, et al. The role of tobacco smoke induced mitochondrial damage in vascular dysfunction and atherosclerosis[J]. Mutat Res, 2007, 621(1-2):61-74.

[6] 向定成. 吸烟和高脂血症是冠状动脉痉挛的重要危险因子[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2, 30(4):242-245.

[7] 赖丽. 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控制与护理干预[J]. 南方护理学报, 2005, 12(7):29-31.

[8] 邱小芩. 青年人急性冠脉综合征心血管危险因素分析和护理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 14(13):1531-1533.

[9] 胡大一, 马长生. 心脏病学实践[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6-29.

哪些危险因素易导致冠心病 篇3

年龄:本病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年人,49岁以后进展较快,心肌梗塞与冠心病猝死的发病和年龄呈正比。近年来,冠心病的发病有年轻化的趋势。

性别:男性冠心病死亡率明显高于女性。35~44岁男性冠心病的死亡率是女性的5.2倍。但女性绝经期后,由于雌激素水平明显下降,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则升高。此时,女性冠心病发病率明显上升。因此,60岁以后,女性发病率大于男性

职业与劳动性质:脑力劳动者患冠心病大于体力劳动者,经常有紧迫感的工作者更易患此病。

饮食:常进食较高热量的饮食,较高的动物脂肪、胆固醇、糖和盐者易患本病。同时,食量大也易患本病。所以,要控制冠心病的发病率,除了控制高脂饮食外,必须重视控制食量。

血脂:血清胆固醇升高是冠心病的独立因素。由于遗传因素,或脂肪摄入过多,或脂质代谢紊乱而致血脂异常。如总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增高,而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在动脉中形成斑块而硬化,易患次病。

血压:血压升高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收缩压在140~159毫米汞柱,则冠心病危险比增高1.3倍。舒张压超过94毫米汞柱,冠心病危险比正常血压者高3.6倍。脉压(收缩压—舒张压)超过65毫米汞柱,出现冠心病的危险性也大大增加。

吸烟:吸烟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烟雾中含有多种有害物质,会影响血含氧量,导致心肌缺血。吸烟者与不吸烟者比较,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高2~6倍,而且与每日吸烟的数量成正比。

肥胖:超标准体重的肥胖易患本病,体重迅速增加者尤其如此。不能仅参考体重指数,而应测量皮下脂肪的厚度。向心性肥胖者具有较大的危险性。如果一位40岁以上的中年人腰围为90厘米时,将会80%的患心脏病的危险。

糖尿病:糖尿病易引起心血管并在医学上已被证实。有资料表明,糖尿病病人冠心病的发病率是非糖尿病病人的2倍。糖尿病病人合并本病者占38%。

遗传:家族中有患本病者,其近亲患病的机会大大增加。冠心病的发病具有明显的家族性特点,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遗传因素是其内在的因素,只有和其他危险因素相结合才能使冠心病的发病率升高。

268例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分析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冠心病诊断标准依据世界卫生组织所定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选取2005年1月—2008年12月, 我院住院冠心病患者268例, 男性180例, 女性88例, 年龄40岁~78岁, 平均59岁。

1.2 方法

对明确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 住院后详细询问病史, 查血压、血脂、血糖、肝功能、肾功能及心电图。

1.3 统计学处理

结果用百分比表示。

2 结 果 (见表1)

3 讨 论

冠心病是老年性疾病, 根据现在的生活危险因素理论, 年龄因素强度会相对下降, 家族史阳性会大幅度上升。在性别因素表现中仍以男性为主, 但随着高血压、糖尿病、女性吸烟相对增多, 性别比例会逐渐变小。在冠心病呈现因素中, 不可变因素是相对的, 是可以控制的。

在可改变因素中, 又可再分为医疗改变因素和非医疗改变因素, 前者是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 后者是吸烟、超重及肥胖、饮酒、缺乏体育锻炼。从本资料可以看出, 高血压、高血脂仍是主要因素, 糖尿病虽然在次序上靠后, 但它和冠心病等危。在冠心病的预防中, 医疗仍是第一位的, 应继续严格、正规地按照标准控制血压目标值[3], 一般人群<140/90 mmHg (1 mmHg=0.133 kPa) , 糖尿病或肾病患者<130/80 mmHg, 血脂[4]:胆固醇<5.2 mmol/L, 三酰甘油<1.8 mmol/L;血糖:美国糖尿病学会 (ADA) 2003控制目标[5], 餐前血糖5.0 mmol/L~7.2 mmol/L, 餐后血糖高峰<10.0 mmol/L 。控制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是降低冠心病发病的主要方面。本资料中, 血脂达标率最低, 冠心病患者绝大多数仍以一般标准为参照判断血脂正常或者不正常, 主要因为患者对冠心病知识的缺乏和认识错误引起的, 由此而导致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未得到合理控制, 冠心病的危险继续发展、恶化、加重, 治疗效果不佳, 并且使患者坚持预防和治疗的信心。本研究资料中也遇有糖尿病患者, 虽然认为糖尿病与冠心病有关, 但不认为糖尿病与冠心病等危。把这三方面称为医疗改变因素, 强调:第一, 加强冠心病危险因素教育, 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第二, 医务人员指导药物治疗, 严格达标治疗;第三, 降压、降脂、降糖治疗中方法要正确。

可变因素中的非医疗改变因素, 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但绝大多数的患者可通过自己的努力, 家庭、社会的支持达到戒烟, 减轻体重, 戒酒, 增强体力活动的目标。

冠心病的病因尚未明确, 但已有大量的研究明确了发病的危险因素, 对这些危险因素, 特别是医疗改变因素, 已有标准化的控制达标方案。但从本资料看, 仍有相当多的患者未达到预防要求, 尤其是缺乏多种因素联合考虑的系统和预防方案。提高患者对预防措施的依从性, 在实际工作中要确定患者的冠心病相关联因素, 并依据系统预防理论, 突出患者或人群的具体预防措施和危险因素控制方案, 使患者能很好地坚持预防处方, 从而达到达标的要求。在这方面需要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和卫生医学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危险因素告知书范文 篇5

中铁四局西安新筑物流基地站后工程项目全体施工人员:

建筑施工是高危行业,在施工现场,不懂安全知识及违章作业极易发生严重后果。为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提高大家的安全意识,确保大家生命财产安全,现将本项目现场存在的危险因素告知如下:

一、高处坠落

现场存在高处坠落的危险因素有:脚手架搭设、拆除过程中未系好安全带;吊篮作业过程中未系挂安全带;吊篮设备存在缺陷;临时操作平台登高作业无防护栏杆;无防护的高处临边作业未系挂安全带;未设置安全绳;预留洞口、电梯井口、楼梯口、通道口及楼层临边防护缺失;室内使用折梯登高作业。基坑开挖后未及时设置护栏。

二、物体打击

进入施工现场未正确佩戴安全帽; 随意进入施工现场吊篮、吊装、脚手架搭设和拆除等警戒区域;上下、左右交叉施工无任何防护措施;高空抛掷工具零件、材料等。

三、机械伤害

各类施工机械转动部位防护罩缺失;违章操作各类施工机械(如戴手套操作高速转动的机械设备);垂直运输机械伤害。

四、火灾

电焊作业未使用集火斗、周围易燃物未清理、距离易燃物过近、动火作业未开具动火证;宿舍违章使用大功率用电器或私拉乱接电线;施工现场电缆线超荷载使用、接头未包扎完整穿越易燃物堆放区域;使用劣质电箱、电缆线;施工现场易燃品仓库管理不善;施工现场随意吸烟且乱丢烟头;消防设施被随意挪动或破坏;在施工现场使用明火取暖。

五、坍塌

脚手架和承重支架不按照技术交底搭设;随意拆除现场脚手架的连接部件;模板支撑拆除作业顺序错误、混凝土强度不足即拆除模板支架;基坑边坡失稳。

六、起重伤害

各类起重设备制动器、缓冲器、行程限位器、起重量限制器、防护罩等保护装置失灵或因各类安全装置缺乏或失灵又未检修;吊运环境狭窄,无吊运通道或通道不畅;司机操作错误,违反“十不吊”等;司机、司索工、信号工无证上岗作业;起重作业发生的挤压、坠落。

七、触电

电工无证上岗;非电工人员私自接电;电缆线老化、破皮未及时包扎或更换;无漏电保护器或失灵,未设置接地线;现场临时用电一闸多机或私拉乱接;电箱内部带电导体外露(插座盖板损坏);雨天露天进行电焊作业;电缆线拖拉在水中;电缆线架设高度不够;电缆线穿越道路时未采取防护措施;雷击和静电事故;设备接线处带电导体裸露;在高压线缆下方堆放物品材料、各种机械设备施工时安全距离不足。

八、车辆伤害

司机无证驾驶;酒后驾驶;照明不足;场内道路达不到要求;周围环境不良、天气因素等。

九、中毒、中暑、窒息

高温天气施工措施不健全中暑晕倒;在不通风不良场所或受限空间进行油漆、涂料作业;饮食不卫生。

十、既有线和邻近既有线施工

无施工方案或施工方案未按程序审批擅自施工;未签订安全协议擅自施工;未要点施工;超前或超范围施工;防护措施不到位;现场防护员、驻站联络员、现场施工负责人无证上岗;现场防护员、驻站联络员、现场施工负责人擅离职守,责任心不强;作业人员未经岗前安全教育培训;各种机械、设备、车辆侵限;挖断电缆;施工损坏各类既有设备。

中铁四局西安新筑物流基地站后工程项目经理部

冠心病危险因素 篇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6019-(2010)-07-02

冠心病监护病房(CCU)内收治的患者均为病情危重的年老体弱、免疫力低下或接受有创伤性检查与治疗者,是医院感染的高危区域。CCU的医院感染问题是导致患者治疗时间延长、抢救失败、治疗费用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加强CCU病室管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严格执行洗手制度,根据病情合理使用药物,严格管理侵入性操作,保护易感人群,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有效途径,可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使患者得到安全有效的治疗和护理。

1CCU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

1.1患者因素

CCU患者大多病情危重,年老体弱且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长期反复住院治疗导致机体自身免疫力低下。卧床时间长,自身防御系统破坏,易受到病原微生物的侵袭而发生感染。

1.2环境因素

CCU内多位患者及探视人员共处一室,护士和医生也在CCU,使病房内人员流动过于频繁,室内通风不良,患者之间或医患之间易发生交叉感染。

1.3药物因素

长期使用抗生素,可使正常细菌菌群失调,有导致真菌感染的可能。长期使用降血脂药,可导致营养不良、消瘦、血中蛋白下降,降低机体的免疫力。

1.4医源性因素

医务人员无菌操作不严格及洗手卫生不规范,如操作前后未严格执行洗手制度,医务人员的手污染造成患者间的交叉感染。

2护理措施

2.1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提高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让医务人员意识到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性,牢记自己的职责,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同时由医院的感染管理科的专职人员定时下科室督促、检查、监测,加强对科室医院感染的管理力度。

2.2加强CCU管理

每日定时通风换气,每次30分钟,保持室内空气清新。严格探视制度,限制探视的时间和人数,探视者需穿隔离服,戴帽子、口罩,更换拖鞋,有呼吸道感染症状的人员应避免人内。减少不必要的人员流动。采用湿式扫床法可减少空气中尘埃,每日2次,定时使用空气消毒机净化室内空气,消毒机内过滤网每月清洁1次,可减少空气中的细菌,降低呼吸系统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另外,对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应进行保护性隔离,营养不良者可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增强抗病能力,尽量减少病房噪音,保持病室安静整洁,为患者提供良好的休息和睡眠环境。长期卧床者,需定时翻身扣背,促进痰液排出,降低坠积性肺炎的发生。医护人员严格掌握患者住院指征,控制住院时间。

2.3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无菌技术

2.3.1认真洗手,严格无菌技术

严格执行洗手制度,在进行每项操作前、后和进行治疗或护理不同患者前后都要认真洗手。医护人员的双手是引起医院感染的重要途径,认真、有效的洗手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

2.3.2药液应现用现配,避免阳光直射需持续静脉输入的患者,应每日更换输液器并注意观察输液部位。治疗车下层的生活垃圾(黑色塑料袋)与医用垃圾(黄色塑料袋)应分类放置,将用过的针头放入锐器盒内,注意自我防护,防止被针头刺伤。

2.3.3碘伏、酒精等消毒液应密闭存放,每周更换2次,容器每周灭菌2次。

2.3.4患者床头柜和床单应每日用消毒液擦拭消毒,监护仪、氧气装置等禁止与其他床位交叉使用。患者转出或死亡后用移动式消毒机消毒床单,更换床单、被套,患者用过的抢救物品、器械以及生活用品用含氯消毒液浸泡、擦拭,避免交叉感染,做好终末消毒工作。

2.3.5CCU内的抢救物品和器械以及各种平面,每日用含氯消毒液擦拭。氧气表、吸痰器等装置消毒后保持清洁干燥,放入密闭的塑料袋中,标明消毒日期,如未使用需1周后重新消毒。使用后的仪器设备和管道应严格消毒,防止交叉感染。消毒液应定时更换,每日监测浓度,确保消毒效果。治疗室内每日紫外线消毒2次,每次60分钟,每周封室1次,每月进行空气培养,定期监测紫外线强度。

2.4留置导尿者,保持引流通畅

每日2次做好尿道口及会阴部护理,引流袋位置应低于身体水平,防止尿液逆流。倾倒尿液时引流袋的接头处不能与便器接触。无心肾功能衰竭者可多饮水,每日摄水量在1500~2000mL,以达到冲洗尿路的作用,减少感染的发生率。导尿管留置时间不易过长,如有异常应拔除导尿管,及时做导尿管和尿液培养,明确病原菌,给予敏感抗生素积极治疗。

2.5加强基础护理

每天为患者清洁面部及手足并保持会阴部清洁无味,每周要为患者剪指甲、洗头,为男患者剪胡须。长期卧床的患者应勤翻身、勤拍背,促进分泌物排出,避免皮肤压疮。病情重不能进食或进食少的患者给予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

2.6动静脉置管留置时间不宜过长,冬季4~7天,夏季3~4天。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渗血、渗液等症状,尤其是皮肤易感染者如糖尿病患者,如穿刺部位疼痛、肿胀,高度怀疑感染时需立即拔出导管,并将导管和血样送细菌室培养

2.7各种侵袭性操作可造成机体防御屏障的人为破坏,给抵抗力低下的危重患者增加了医院感染的机会,做好侵袭性操作后的护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能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2.8合理使用抗生素,降低细菌耐药性,防止二重感染的发生。选择适合患者的降血脂药,用药期间需定时检验肝肾功能及血脂、血中蛋白的变化,防止因药物使用不当而引发的不良反应。

3参考文献

1刘芳,王雪慧,医护人员手指表面微生物的监测分析,职业与健康,2004,20(3):146

早发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分析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150例早发冠心病患者的资料, 记为观察组, 选取同期150例健康查体人员资料记为对照组, 入选者男性年龄<55岁, 女性年龄<65岁, 观察组患者采用Judkind法进行冠脉造影, 由2名心内科医师经目测或冠脉定量分析评价, 以冠状动脉官腔内径狭窄≥50%为病理性狭窄[2]。

1.2 方法

设计统一的调查表内容, 对入选者年龄、性别、家族史、生活习惯、合并慢性疾病、三酰甘油 (TC) 、总胆固醇 (TG) 、C反应蛋白 (CRP) 、低密度脂蛋白 (LDL-C) 、左室射血分数 (LVEF) 、情绪等方面进行分析。

1.3 统计学处理

调查数据以EPI info6.04软件双人双重录入计算机, 做一致性检查, 依照原始资料修改不一致的记录, 由我工作采用采用SPSS10.0进行统计分析, 参数用表示, 以α=0.05为检验水准, 采用相关分析, t检验、方差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进行统计学检验

2 结果

两组入选者相关危险因素Logisistic回归分析见表1。中年男性是早发冠心病的易感人群, 不良生活习惯和合并基础疾病是其患病的危险因素。在本组资料中, 观察组患者合并吸烟史、冠心病家族史、糖尿病史、既往心肌梗死发病史、不良情绪明显高于对照组,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冠心病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患者死亡原因之一, 已经成为我国成人心脏病的第一位, 其中早发冠心病概念的提出, 进一步表明该疾病认识的深入[3], 在本组资料中表明早发冠心病是多因素造成的, 观察组患者存在冠心病家族史、吸烟史、既往心肌梗死发病史、不良情绪明显高于对照组, 同时心血管相关基因的易感也是冠心病早发重要的遗传危险因素, 对外周动脉硬化的检测及评价也是对冠心病早期发现有一定的预测价值。研究早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对于开展有针对性的人群预防有积极意义, 有防止或者延缓冠心病发展发展的作用[4]。男性生活紧张、不爱运动、饮食不节制、长期大量高脂饮食是导致脂肪代谢异常的关键因素。高血脂加速动脉硬化冠心病的发生发展[5], 作为冠心病的危险因子之一。因此对于患者出现胸闷、气短、睡眠不安等症状时, 要关注血压、血糖状况, 在控制冠心病及其危险因素的同时, 采取积极措施, 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延缓冠心病的发生。早发冠心病的发病是多因素的, 对高危患者要进行积极干预, 降低冠心病发病率。

摘要:目的 探讨早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并提出干预措施。方法 收集我院150例早发冠心病患者的资料, 记为观察组, 选取同期150例健康查体人员资料记为对照组, 对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家族史、生活习惯、合并基础疾病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 了解早发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结果 中年男性是早发冠心病的易感人群, 不良生活习惯和合并基础疾病是其患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早发冠心病的发病是多因素的, 对高危患者要进行积极干预, 降低冠心病发病率。

关键词:早发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危险因素,相关性

参考文献

[1]许少兰, 黄小平, 肖敏, 等.颈动脉硬度与冠心病的相关性[J].实用医学杂志, 2006, 22 (15) :1735-1736.

[2]郑义通, 陈亚萍, 高枫.心肌梗塞与脑梗塞患者血小板四项参数对比[J].河南医药信息, 2009, 9 (3) :30-31.

[3]杨进刚, 杨跃进.女性冠心病特点及介入治疗进展.心血管病学进展, 20l1, 3:141-143.

[4]Hao L, Ma J, Zhu J, et a1.High prevalence of hyperhomocysteinemia in Chinese adults is associated with low folate, vitaminB-12, and vitamin B-6 status[J].J Nutr, 2007, 137 (5) :407-413.

某县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与干预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辽阳县进行调查的500例居民, 入选标准:初中及其以上文化程度;长期居住本社区≥2年;无身体严重疾病与精神疾病;年龄18~60岁;患者知情同意。其中男272例, 女278例;年龄最小19岁, 最大59岁, 平均年龄 (38.34±2.13) 岁。

1.2 调查内容:

在调查过程中, 我们主要采用入户调查与发放调查问卷的方法进行调查, 调查的内容包括居民的一般资料、生活行为、家族病史、饮食习惯、药物应用等。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包进行分析, 危险因素危险采用卡方或者t单因素分析, 然后把有意义的数据纳入多因素回归的logistic回归分析, 以P值<0.05为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发病情况:

经过调查, 依据冠状动脉CT进行确诊, 500例居民有冠心病18例, 发病率为3.6%, 其中男10例, 女8例。

2.2 单因素分析:

我们将调查的内容与数据进行单因素的卡方分析与t检验, 结果显示高龄、肥胖、缺乏运动、精神紧张与糖尿病与辽阳县冠心病发病有明显相关性 (P<0.05) 。

2.3 多因素分析:

我们将上述5个指标都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模型分析, 结果显示高龄、肥胖、缺乏运动和精神紧张是辽阳县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 。

3 讨论

冠心病是一种遗传易感性背景下, 由多种环境暴露因素所致的疾患。以往冠心病多发于老年人,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 引起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有很多, 高龄只是其一, 遗传甚至性格、性别都是相关因素[4]。传统流行病学研究显示, 不论种族和生活环境, 冠心病的患病率一般是男性高于女性, 血脂异常、高血压、肥胖、糖尿病和糖耐量异常等多种因素更是诱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这些因素跟长期的饮食、作息等生活习惯不节以及情志失调等密切相关, 已使现代中青年冠心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25%左右[5,6]。本文依据冠状动脉CT进行确诊, 500例居民有冠心病18例, 发病率为3.6%, 其中男10例, 女8例。

我们将调查的内容与数据进行单因素的卡方分析与t检验, 结果显示高龄、肥胖、缺乏运动、精神紧张与糖尿病与辽阳县冠心病发病有明显相关性 (P<0.05) 。然后将上述5个指标都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模型分析, 结果显示高龄、肥胖、缺乏运动、精神紧张与糖尿病也是辽阳县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 。

在干预方法中, 建议实行全民“零级预防”, 零级预防的意思是在没有任何发病的征兆和前提下就开始为病症爆发进行一系列的预防措施患病知识宣传。主要是指对危险因素的预防, 让健康人群的健康水平更高, 体质更强, 体能更强。只有在源头把好关, 控制疾病的发展, 然后才能对疾病高危人群进行强制干预。而在一级预防中, 工作重心是在存在一定危险的个体中预防临床事件的首次发生, 如对高血压患者而言, 降低血压和饮食干预以避免卒中的发生。对于已有心肌梗死病史的患者, 通过改变生活方式以及应用阿司匹林和他汀类等药物预防再次心肌梗死的发生[7,8]。建议高危人群制定个性化运动方案, 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地运动, 及早进行干预。日常要做到饮食有节, 遵循“节制、节律、节忌”三原则。同时, 情志调摄和压力调节方面也要下功夫, 及时疏解不良情绪和过于激烈的竞争对身心带来的影响。任何人都需要陪伴、依靠和呵护, 患有此种病症的人更是如此, 我们自己在做好预防的同时还要不断地去疏导患者内心的患病症结, 讲解一些此种病症在世界医学界的研究成果。在工作之余尽量陪伴患者到室外小幅度的娱乐活动, 在这里我们的亲人就担任了一个不可替代的角色。[9]

总之, 辽阳县冠心病发病率还比较高, 多与高龄、肥胖、缺乏运动和精神紧张有关, 要积极根据危险因素加强干预。

摘要:目的 探讨辽阳县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与干预措施。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辽阳县进行调查的500例居民, 对调查内容与冠心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500例居民有冠心病18例, 发病率为3.6%。单因素分析显示高龄、肥胖、缺乏运动、精神紧张与糖尿病与辽阳县冠心病发病有明显相关性 (P<0.05) 。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模型分析结果显示高龄、肥胖、缺乏运动、精神紧张与糖尿病也是辽阳县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 。结论 辽阳县冠心病发病率比较高, 多与高龄、肥胖、缺乏运动和精神紧张有关, 要积极根据危险因素加强干预。

关键词:冠心病,危险因素,干预

参考文献

[1]刘晓宇, 袁托亚, 王悦喜, 等.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表现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分析[J].疑难病杂志, 2014, 11 (2) :114-117.

[2]赵晓梅.老年人冠心病的特点[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4, 17 (8) :901-902.

[3]郑淑梅, 杨秀兰, 杨茜, 等.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全程健康教育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脏康复的影响[J].中国综合临床, 2014, 30 (1) 29-32.

[4]肖暖, 唐路宁, 陈春红, 等.急性心肌梗死择期PCI对左室重构及远期预后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7, 2 (27) :270-274.

[5]杨新春, 李延辉, 王乐丰.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258-277.

[6]张如意, 王娇, 陈容平, 等.尿微量白蛋白阴性的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14, 30 (1) :43-46.

[7]Berriche O, Amrouche C, Jamoussi H, et al.Efficacy and safety of statins in the treatment of diabetic dyslipidemia[J].La Tun Méd, 2010, 88 (2) :34-35.

[8]薛明华.主动脉瓣硬化和颈动脉斑块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07, 9 (12) :676-677.

冠心病危险因素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理我院心内科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间收治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共2700例,其中男1737例,女963例,年龄为37~91岁,平均年龄(71.7±5.6)岁。临床表现为典型或不典型的心绞痛为1250例;急性心肌梗死为316例;急慢性心力衰竭为680例;心律失常为155例。

将此组270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试验组。并选取同期入本院体检的270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730例,女970例,年龄为39~87岁,平均年龄(70.2±4.8)岁。

1.2 研究方法

1.2.1 危险因素研究

对所有患者一般资料进行详细调查,包括患者性别,年龄,吸烟、体质量指数,冠心病家族史,apoB、高半胱氨酸血症、炎性因子等以及是否合并有糖尿病、高血压等。评判标准:(1)高血压诊断标准:已经确诊为高血压且正在服用相关降压药的患者,或通过采用汞柱式血压计,经测量,舒张压≥90mmHg和/或收缩压≥140mmHg均视为合并有高血压。(2)吸烟史:戒烟超过10年以上的患者视为不吸烟,连续1年吸烟的患者视为有吸烟史。(3)糖尿病:有糖尿病史且正服用相关药物进行治疗的患者,或空腹血糖指标≥7.0mmol/L,或餐后2h血糖指标≥11.1mmol/L,均视为合并有糖尿病。(4)TG、TC、HDL-C、LDL-C浓度检测采用酶法,高TG血症为TG>1.70mmol/L、高TC血症为TC>5.18mmol/L、低HDL-C血症为HDL-C<1.04mmol/L,高LDL-C血症为LDL-C>3.37mmol/L。apoB浓度采用免疫比浊法。(5)CRP测定:CRP浓度按照试剂盒程序进行严格操作。其浓度单位为µg/mL,批内和批间误差分别为5.1%和9.7%,<5µg/mL为正常。(6)体质量指数:体质量指数=体质量(kg)/身高(m2),体质量指数在18.8~22.9为体质量正常,指数<18.5为体质量过轻,指数≥23为超重,≥25为肥胖。(7)高半胱氨酸血正常值为5~15mmol/L。

1.2.2 综合给药治疗

针对患者的不同临床症状用药也不同:典型或不典型的心绞痛患者主要采用的是皮下使用低分子肝素、硝酸酯类、β-受体阻断药以及静脉注射;急性心肌梗死或者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在没有禁忌证的情况下,采用的是β-受体拮抗剂、钙拮抗剂以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并长期使用抗凝剂以及血小板抑制剂来预防血栓的形成和再次梗死的发生;急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扩张血管、利尿、强心等治疗;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快速型房颤采用洋地黄,室性早搏采用的是胺碘酮静脉注射,心率偏快服用异搏定。

危险因素不同,用药也不同:高血压予以联合降血压药;高脂血症患者,采用的是他汀类:阿托伐他汀、洛伐他汀等以及贝特类如非诺贝特;2型糖尿病,采用的是阿卡波糖、二甲双胍等药物,对于饮食和口服降糖药效果不佳的严重高血糖患者给予胰岛素治疗,另外还有戒烟以及控制体质量等辅助治疗。

1.3 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采用均数±标准差来表示,技术资料自行进行χ2检验,差异比较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见表1,试验组患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家族史、吸烟等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年龄、性别差异不显著(P>0.05)。

2.2 两组患者的生化指标调查显示,LDL-C、TC、TG、HDL-C等均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参见表2所示。

所有患者在统一遵循综合治疗方法的基础上,且住院时间均达到7~14d后,试验组患者治愈35例(1.3%);有明显好转的为2606例(96.5%);未出院的为30例(1.1%);死亡为30例(1.1%),治疗效果显著。

3 讨论

目前公认冠心病与年龄、吸烟、冠心病家族史、高血压等因素密切相关。此次研究的2700例冠心病患者中以老年人,尤其是70~75岁患者居多。相关报道显示,冠心病危险因素呈个体聚集性,本组患者中存在2种或以上的危险因素聚集的患者有1652例(61.2%),通常患者危险因素越多其预后也就越差,这与相关文献报道相类似。如高血压、吸烟、糖尿病等危险因素均可损伤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这些危险因素并存时,很容易引起患者血管舒张和收缩功能异常,凝血纤溶系统平衡紊乱,最终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生[1,2]。通过对文献因素的分析,并采取综合治疗方案,本组患者的明显好转率达到96.5%。

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由多种因素综合而成,其危险因素也错综复杂,一些新老危险因素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所以对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加以分析探讨,有利于冠心病早期干预和危险评估,在冠心病的药物使用基础上,加以危险因素的药物治疗,有利于提高其治疗效果。其中Framingham已经被证实高LDL-C血症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降低LDL-C不论是在一级预防还是二级预防中,都能够明显的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病率。

摘要:目的 分析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及用药对策。方法 将2700例患者(试验组)与2700健康老年人(对照组)比较,查找冠心病危险因素。结果 试验组中,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家族史、体重指数、载脂蛋白B(apoB)、高半胱氨酸血症、炎性因子等因素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基于此,采取综合治疗方案予以治疗,效果显著。结论 冠心病有多种危险因素,建议老年人定期去医院体检,早发现早治疗。

关键词: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用药对策

参考文献

[1]周鲁,曹学升.中药复方治疗冠心病用药概况[J].中医杂志,2005,46(11);866-869.

冠心病新的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篇10

关键词:冠心病,新危险因素,研究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对人类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对人们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冠心病由多种机制和多种因素共同影响,之前就已经提出了200多种冠心病危险因素,年龄、性别、吸烟、糖尿病、高血压等都是冠心病的传统危险因素,新的危险因素则包括脂蛋白a、内脂素、脂联素、抵抗素、胱抑素C以及同型半胱氨酸等。现对冠心病新的危险因素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1 脂蛋白a

脂蛋白a水平升高时,将成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子,并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直接相关。当血清脂蛋白a水平增高时,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对脂质代谢和纤溶系统造成干扰,具体机制如下:(1)脂蛋白a穿过血管壁内皮后,沉积于内皮下,使血管内皮舒张功能遭到破坏,造成血管内皮功能失调;(2)血管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促进脂蛋白a氧化,进而形成人氧化脂蛋白a,巨噬细胞在吞噬人氧化脂蛋白a后形成泡沫细胞,平滑肌细胞迅速增殖,并形成脂肪斑块;(3)脂蛋白a促进斑块发生炎症,使斑块稳定性降低;(4)脂蛋白a结构与纤溶酶原相似,在竞争中结合纤溶酶原受体,影响了纤溶酶的正常生成,使血浆中纤溶酶含量降低,减慢了血栓溶解速度,反而参与到血栓形成过程中。相关研究证明,当脂蛋白a≥0.3g/L时,冠心病的危险性将提升2倍以上[1]。研究发现,脂蛋白a水平受遗传因素影响,与性别、年龄、饮食等其他因素没有明显联系,脂蛋白a水平与冠心病发病危险成持续、独立相关关系。做好脂蛋白a的监测工作,确保脂蛋白a变化情况在安全范围内,保障冠心病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2 内脂素

内脂素是一种由脂肪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与心血管事件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并参与到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和易损斑块破裂过程中。研究发现,内脂素通过抑制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8的活性,对中性粒细胞的凋亡产生抑制效果,使中性粒细胞生存时间延长。在白脂肪组织的巨噬细胞中,内脂素得到高度表达,并参与到炎症反应过程中。当内脂素表达不足时,对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产生造成影响,使细胞抗氧化应激能力和抗遗传毒性能力减弱。内脂素参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主要机制为:(1)由于内脂素是促炎性因子,对血管炎症反应的发生和延长起到促进作用;(2)内脂素通过对体内部分酶的活性进行调节,加快了血管平滑肌细胞的成熟速度,使血管增生和内皮功能紊乱;(3)在脂肪组织分化合成过程中,内脂素通过调节脂肪细胞的脂质代谢和生长周期,使脂质代谢紊乱;(4)基质金属蛋白酶对粥样斑块的稳定发展造成影响,使其纤维帽变薄,导致斑块破裂、出血,引发各种急性心血管疾病。相关研究[2]发现,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内血栓和破裂斑块进行检查,行免疫染色,可发现大量内脂素,说明内脂素参与到形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不稳定发展的过程中。

3 脂联素

脂联素是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因子,由脂肪细胞分泌,在血液循环中大量存在。脂联素主要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使单核细胞和内皮细胞间的黏附隔断,使黏附分子的分泌减少。脂联素能够有效降低巨噬细胞吸收脂质,影响了泡沫细胞的正常生成。同时,脂联素对血管平滑肌DNA的合成起到抑制作用,致使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作用减少。脂联素能够直接抑制血管内血栓的形成,保护了冠心病患者的生命安全。脂联素还可以对心肌梗死后的心肌进行保护,提高心肌存活率,使心功能得到改善。当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时,血清脂联素水平将明显降低。相关研究发现,脂联素水每升高5μg/ml,冠心病发病率将下降11%[3]。通过外院对脂联素进行补充,能够有效提升冠心病的治疗和预防效果。随之医疗水平逐渐提升,人们对脂联素的了解逐渐加深,脂联素在冠心病未来的治疗领域中将会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4 同型半胱氨酸

同型半胱氨酸由蛋氨酸代谢生成,是一种含硫氨基酸。相关研究认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能够引发心血管疾病,是相对独立的危险因素[4]。在女性患者中,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含量增高,将会直接造成冠心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密切相关。女性冠心病患者,血液中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每增加5mmol/L,冠心病风险将提升20%,其主要发病机制在于:(1)同型半胱氨酸发生氧化作用,生成羟自由基、氧自由基、过氧化氢自由基等具有细胞毒性的自由基,对血管内皮细胞结构造成严重损伤,使内皮细胞功能紊乱,造成内皮细胞凋亡;(2)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能够有效促进平滑肌细胞增生;(3)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使血小板结构遭到破坏,使血小板聚集、黏附加快,使凝血因子V、X的活性增强,导致冠状动脉中容易生成血栓。当其他危险因素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合并时,将会放大血管的破坏效果。同型半胱氨酸升高的主要原因在于:(1)基因突变或缺陷,导致机体缺乏同型半胱氨酸代谢酶;(2)机体摄入维生素B6、维生素B12、叶酸等营养物质不足;(3)肾脏功能衰竭,减少了同型半胱氨酸的正常排泄;(4)异烟肼、卡马西平等药物,或银屑病、恶性肿瘤等严重疾病,均会影响同型半胱氨酸的正常代谢。加强对患者的生活管理,能够有效防治患者动脉粥样硬化。

综上所述,冠心病发病受多种危险因素影响,通过探讨冠心病新的危险因素,能够对冠心病的早期诊断、治疗和评估提供参考,以保障冠心病患者的身体健康,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马明,高燕.冠心病新危险因素研究的进展[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4,23(1):107-110.

[2]贾婷婷,曾照芳.血浆内脂素与冠心病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关系的研究[J].激光杂志,2012,33(2):81-82.

[3]张凯,刘连友,齐向前,等.非传统危险因素与冠心病的关系[J].山东医药,2012,52(16):80-81.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软式排球现状对策研究 下一篇:冠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