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难病例讨论记录范本

关键词: 疑难 主任医师 讨论 病例

疑难病例讨论记录范本(精选14篇)

篇1:疑难病例讨论记录范本

疑难病例讨论记录模板

时间:

地点: 讨论主持人:x 参加讨论者:x 病人姓名: 床号: 诊断:

病情摘要: 患者,男性,60岁,因“发热1周,皮疹4天,肾性高血压”于6月6日收住入院。患者1月前开始服用嘌呤醇片。全身遍布皮疹,部分融合,压之褪色,伴咽喉部粘膜糜烂出血。予头孢唑肟针、热毒宁针抗炎对症处理后皮疹加重,考虑皮疹与药物有关。予甲强龙、DXM抗炎免疫治疗。雷夫诺尔湿敷。7月4日患者低热,全身皮肤触痛,四肢肿胀明显。为进一步治疗转入我科。查体:神志清,精神软,四肢躯干融合性瘀斑,背部皮肤松懈样改变,有少量渗出。全身皮肤触痛,四肢肿胀明显,右颈带入临时血透管,局部皮肤新鲜,湿润,左股CVC固定妥,管端血痂残留。

更换敷贴后,左股CVC周围表皮脱落,予纱布包扎。7月4日下午行血液透析治疗,返回后,背部、双肘部、臀部多处表皮脱落。左手心水疱予针筒抽吸。患者全身皮肤触痛明显。讨论目的:

对大疱松懈性皮炎的护理,特别是导管固定,大片表皮剥脱的处理。讨论摘要:×××:该患者属于重症病人,要加强基础护理的同时,做好感染的预防:

1、予保护性隔离,最好是单人间。避免与感染性患者接触;

2、各项操作严格无菌操作;

3、被服、衣裤,包括毛巾均需高压灭菌后使用。病室消毒每日一次。×××:临时血透导管及深静脉置管的固定不能使用黏贴性敷贴,可用无菌纱布外加绷带固定,同时做好宣教,防止导管滑脱。

×××:对表皮剥脱处采用暴露疗法,渗液较多时可用NS湿敷。×××:该患者还需使用气垫床,平卧侧卧交替,防受压,加强肛周、邻周粘膜的保护。

×××:该患者的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避免辛辣刺激、坚硬粗糙之物。进食后应漱口,保持口腔清洁,可多食水果等富含维生素食物促进上皮愈合。小结:

护理重点保护上皮,促进愈合,避免感染。全身皮肤破损处生理盐水清洗,保持局部干燥清洁;使用气垫床,床单消毒,平卧侧卧交替,防受压,加强肛周、邻周粘膜的保护;口腔护理到位,NS漱口,每次饭后易可新含漱。

篇2:疑难病例讨论记录范本

讨论时间:2013.02.16 地点:儿科医办室

参加人员:副主任医师张XX;主治医师:姚XX;住院医师:XXX 讨论内容;儿科*床苟亚琼1.急性喘息性支气管肺炎 重症,2.营养不良Ⅲ度病案。汇报病历:住院医师王彩弟。

1.患者苟XXX,女,月,因间断痉挛性咳嗽、痰鸣3天,喘息、气促、精神反应差加重1天于*年*月*日*时入院。住院治疗*天。

2.现病史:患儿于入院前3天因感冒后出现阵发性痉挛性咳嗽、痰鸣,精神及食欲差,病后口服“头孢氨苄,小儿止咳化痰颗粒”(具体药物剂量不详)等治疗2天,效果不佳,今日患儿咳嗽、痰鸣、喘息、气促加重,嗜睡、精神反应差,哺乳减少来诊,发病过程中无呕吐、腹泻、发绀、呼吸困难及抽风、昏迷症状,以“急性喘息性支气管肺炎”收住本科。

3.既往史:无传染病接触史,无外伤手术史,无输血史,无过敏史。曾因早产儿32周,极低出生体重儿(其母患妊高症)在宝鸡市妇幼保健院住院治疗1月出院。生后50余天患肺炎再次在宝鸡市妇幼保健院住院10天,本次住院前10天曾因痉挛性咳嗽以支气管肺炎在宝鸡市妇幼保健院住院治疗5天好转出院。

4.体格检查:体温:37℃,呼吸:38次/分,心率:140次/分,体重:.5kg。发育差,营养极差,神志清楚,精神反应极差,面色苍白,表情自然,反应迟钝,哭声弱小,无脱水貌,无呼吸困难,无三凹征。皮肤颜色苍白,弹性差,无皮疹、紫斑及黄染。浅表淋巴结未扪及。头颅外观无畸形,前囟未闭,大小:2cm×cm,张力不高,头发稀疏、黄,双上眼睑无下垂,巩膜无黄染,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mm,对光反射灵敏。耳廓无畸形,外耳道无分泌物;无乳突红肿。唇无发绀,唇周无紫绀,咽部充血,颈软,气管居中,双侧呼吸动度一致,节律规则,无吸气性三凹征。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痰鸣音及中小水泡音。心率次/分,心音低钝,节律整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外观平坦,脐无渗液,未见肠型及蠕动波。腹部柔软,腹壁下脂肪厚.3cm,无压痛、反跳痛,未扪及包块。肝脏肋下cm,剑突下cm,脾脏肋下未扪及。肠鸣音正常,无气过水声、金属声。脊柱无畸形,活动度正常,四肢关节无红肿,无双下肢水肿。肢端暖,甲床红润。肛门无畸形,泌尿外生殖器无畸形。神经系统:腹壁反射正常,膝反射正常,双侧巴氏征阴性。布氏征阴性,双侧克氏征阴性。

5.辅助检查:血常规示:WBC:11.29×109/L,HGB:126g/L,NEUT#:3.16×109/L,NEUT%:27.29%,LYMPH%:66.74%,MONO%:4.94%。心肌酶示:AST:70U/L,CK:200U/L,LDH:309U/L,CK-MB:34U/L,HBDH:278U/L。肺炎支原体(-)。尿粪常规未见明显异常。胸部X线拍片示:支气管肺炎。

初步诊断:1.急性喘息性支气管肺炎 重症2.营养不良Ⅲ度。入院后治疗原则***效果及存在治疗疑难重点问题。

讨论目的;1;明确诊断;2;治疗原则、主要药物及注意事项。XXX住院医师;根据患儿病史,间断非痉挛性咳嗽、痰鸣、喘息、气促,结合辅助检查。喘息性支气管肺炎多见于1-6个月的小婴儿,以喘憋、三凹征和气促为临床特点。诊断:1.急性喘息性支气管肺炎 重症 2.营养不良Ⅲ度诊断成立。治疗维持原方案,同意目前的治疗。

XXX住院医师:根据患儿出生史及病史,间断非痉挛性咳嗽、痰鸣、喘息、气促,结合辅助检查,诊断:1.急性喘息性支气管肺炎 重症 2.营养不良Ⅲ度诊断成立。XX住院医师:根据患儿间断非痉挛性咳嗽、痰鸣、喘息、气促。诊断成立。治疗维持原方案,同意上述治疗。喘息性支气管肺炎应与支气管哮喘鉴别。支气管哮喘:多见于年长儿,呈反复发作,突然出现喘息、呼吸困难,喘息发作可 与感染无关,也可由感染诱发,双肺可闻及喘鸣音,多无湿性啰音,应用支气管扩张剂可使喘息迅速缓解。

XXX主治医师:根据病史及体查、结合辅助检查诊断无异议。观察病情变化。喘息性支气管肺炎应与原发性肺结核鉴别。原发性肺结核:常伴有喘息,可闻及哮鸣音,可根据结核接触史、结核中毒症状、结核菌素实验和胸部X线改变予以鉴别。治疗维持原方案,同意上述治疗。

XXX副主任医师:以上诸位医师均已阐明,根据患儿病史及表现,诊断成立,治疗全面,氨茶碱、酚妥拉明、硫酸镁平喘,低流量吸氧。对喘息性支气管肺炎,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的诊断及治疗以后还需要进一步学习,积极完善低出生体重儿营养护理,治疗做到全面准确到位。

篇3:疑难病例讨论记录范本

本次大会由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骨科、天津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主办, 在秉承历届继续教育学习班传统的基础之上特邀北京、上海等地知名专家开展专题讲座。会议内容分为脊柱会场和关节会场两部分, 其中脊柱会场包括颈椎疾患、胸椎疾患、腰椎疾患、脊柱侧弯、脊柱肿瘤专题, 以及手术操作演示及培训;关节会场包括髋关节置换、膝关节置换、肩关节置换专题。大会将由专家主持, 对大量颇具临床价值的病例展开讨论, 同时欢迎骨科同仁提供宝贵的典型病例, 我们将适时安排时间与大家共同分享。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协和医院邱贵兴教授届时也将莅临会场并发表精彩的演讲, 同时参加会议的还有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郭世绂教授、天津医院张铁良教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卫小春教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刘忠军教授、第二军医大学上海长征医院袁文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海涌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寇伯龙教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刘晓光教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王沛教授、冯世庆教授、郑永发教授等。

大会免费注册, 参会者可获得继教学分10分, 欢迎骨科同仁踊跃报名参加。

篇4:妇保科疑难病例讨论记录

病例报告

患者,24岁,G1P0,因孕30+5周右下腹痛2小时于2014年11月3日来院就诊。患者2小时前出现右下腹痛,伴恶心呕吐,腹痛为胀痛、无放射及转移,无阴道流血及流液,无发热。患者平素月经规律,周期30天,经期3天,末次月经:2014年4月1日,孕期行规律产前检查。患者有右侧附件包块病史2年,未就诊及治疗,孕前B超检查提示右侧附件包块大小6cmx5cm。查体:体温36.4℃,脉搏84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24/59mmHg,痛苦面容,意识清楚。产科检查宫高29cm,腹围94cm,胎心150次/分,腹部膨隆可扪及宫缩,右下腹饱满压痛明显,子宫张力大,头先露未衔接,胎膜未破,宫口未开。B超示:单活胎,头位,胎儿双顶径7.96cm。右侧腹可见13.2cmx8.9cm多房无回声,右下腹包块,盆腔积液,考虑右附件囊肿破裂可能。入院当日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腹腔、盆腔淡灰色黏液250ml,右侧卵巢囊肿约14cmx9cmx9cm大小,可见破裂口4cmx3cm,淡灰色黏液从破口处流出,表面光滑,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右侧输卵管和左侧附件无异常。行右侧卵巢囊肿切除术,术后预防感染、促胎肺成熟、保胎治疗。术后病理检查示:右侧卵巢黏液性囊腺瘤。术后12天痊愈出院。出院后定期门诊产前检查,于2015年1月4日因胎膜早破入院待产,于1月6日在孕妇及家属要求下行剖宫产,剖宫产娩出一活女婴,Apgar评分10分,体重3350g,身长50cm,发育正常。术后恢复好,痊愈出院。王惠兰副主任医师发言:

妊娠合并卵巢囊肿破裂较少见,考虑因妊娠晚期子宫增大压迫肿瘤导致破裂。本例孕妇孕前B超示 右侧附件包块大小6cmx5cm,发病时B超检查示右侧卵巢肿瘤大小13.2cmx8.9cm。术中证实右侧卵巢囊肿约14cmx9cmx9cm大小,并可见破裂口4cmx3cm。本例黏液性囊腺瘤在受孕刺激下瘤体生长快速,张力增高,加之孕期子宫增大致囊壁破裂。

李姝蓉副主任医师发言:

妊娠合并急腹症较少见,但是由于孕妇子宫随孕周的增大,使得孕妇腹腔内脏器解剖位置发生变化,再加上孕妇孕期生理也相应发生变化,往往干扰临床医生对其所诉疾病进行正确的诊断和合理的治疗而导致误诊、误治。胡会铭主治医师发言:

本例巨大黏液性囊腺瘤破裂应与胎盘早剥相鉴别,胎盘早剥常因发病急,剧烈腹痛、内出血、休克等症状可与妊娠合并卵巢肿瘤破。相混淆。但胎盘早剥常伴发于妊娠高血压疾病,尤其是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或有外伤史,板状腹,压痛明显胎位不清,B超提示胎盘基底部血流连续性中断,胎盘异常增厚,胎盘后血肿,根据以上几点可作出鉴别。陈守琼主治医师发言:

妊娠合并急腹症中妊娠合并阑尾炎、胆囊炎、卵巢囊肿蒂扭转等疾病也时有发生,我们应该加强各种妊娠期急腹症的鉴别诊断的学习,减少误诊误治的发生。唐静副主任医师总结:

妊娠期急腹症发病急,病情进展快,我们要提高业务技术水平,加强妊娠期急腹症的甄别能力,一旦诊断明确,应果断快速开放急诊急救绿色通道,严格首诊负责,让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对母婴预后的改善能起到有利的影响

篇5:疑难病例讨论记录范本

时间:

地点:

主持人及职称或职务:

参加人员:

随访病例资料:

患者姓名:

性别:

检查号:

住院号:

临床表现:

临床特点:

初步诊断;

讨论发言记录:

讨论意见汇总:

主要诊断与病理或随访结果符合;经验总结及误漏诊分析:

年龄:

篇6: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一、凡遇疑难病例、入院三天内未确诊、病情不稳定、治疗效果不佳、住院期间不明原因的病情恶化或出现严重并发症、院内感染经积极抢救仍未脱离危险者;住院期间有医疗事故争议倾向以及其它需要讨论的病例等均应组织会诊讨论。

二、会诊讨论由科主任或医务科或院领导召集有关人员参加,若病情需要或因患者家属请求,也可邀请上级医院专家参加。

三、举行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前应当充分做好准备工作。经管医生应当系统收集讨论病例资料,必要时提前将有关病例资料整理形成书面病情摘要,提交给讨论会成员。

四、讨论时由经管医生简明介绍病情及诊疗经过。责任医生详细分析病情变化及目前主要的诊疗方案,提出本次讨论的主要目的、关键的难点、疑点及重点要解决的问题。

参加讨论的人员应当针对该病例的病情进行全面分析,充分发表意见和建议,最后由召集人进行总结,尽可能明确疾病诊断,确定下一步诊疗方案。

五、经管医生应当作好书面记录,并将讨论结果记录于疑难病例讨论记录本。

记录内容应当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讨论日期、地点、召集人及参加人员的专业技术职务、入院诊断、病情报告及讨论目的、参加人员发言的重点内容、讨论意见、确定性或结论性意见等。

疑难病例讨论记录本中记录内容要与病历记录相符,并经责任医生审核后交会议召集人签字确认。

篇7:发热、昏迷、血糖高疑难病例1例

患者, 女, 65岁, 以“昏迷2 h”于2011年9月15日5:00入院。入院前2 h, 家人发现患者昏迷于床上, 呼之不应, 伴四肢间断性抽搐、小便失禁, 发热, 无大便失禁、呕吐, 为求诊治急拨120急救中心, 以“昏迷原因待查”收住笔者所在科。入院查体:T 38.5 ℃, P 110次/min, R 20次/min, BP 100/60 mm Hg。浅昏迷, 偶有躁动, 双侧瞳孔等大等圆, 直径约2 mm, 光反射迟钝, 右侧压眶有反映, 左侧压眶反应差, 唇无发绀, 右侧口角松弛, 右侧鼻唇沟略浅, 双肺呼吸音稍粗糙, 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界不大, 心率110次/min, 律齐, 无杂音。腹软, 肝脾肋下未及, 肠鸣音正常。双下肢无水肿。神经系统:颈稍强, 布鲁金斯基征弱阳性, 克尼格阴性;肌力检查不配合, 肌张力减弱, 双侧巴彬斯基征弱阳性。入院急查头颅CT双侧颞顶叶少量硬膜下血肿, 血糖示:33.6 mmol/L, 尿酮体:+, 电解质肝肾功能正常, 血常规示:WBC 11.6×109/L, N 80%, Hb 78 g/L, PLT 236×109/L。入院诊断:昏迷原因待查, (1) 脑梗塞? (2) 高血糖高渗状态? (3) 病毒性脑炎?入院后给予控制血糖[0.1 U/ (kg·h) ]、补液、降颅压、镇静止抽、改善脑细胞代谢等药物, 入院第2天, 患者血糖12 mmol/L左右, 仍间断抽搐, 昏迷程度较前减轻, 处于昏睡状态, 心率呼吸平稳, 余查体无明显变化, 给予复查头颅CT未见异常 (硬膜下血肿消失) 。神经内科会诊意见:老年女性, 既往无明显病史 (但亦无相关检查) , 本次昏迷、发热、血糖高伴抽搐为主要症状, 但入院第2天未再发热, 余症状仍存在, 昏睡状态, 双侧瞳孔等大等圆, 直径约2 mm, 光反射迟钝, 右侧压眶有反映, 左侧压眶反应差, 唇无发绀, 右侧口角松弛, 右侧鼻唇沟略浅, 双肺呼吸音稍粗糙, 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界不大, 心率110次/min, 律齐, 无杂音。腹软, 肝脾肋下未及, 肠鸣音正常。双下肢无水肿。神经系统:颈稍强, 布鲁金斯基征弱阳性, 克尼格阴性;肌力检查不配合, 肌张力减弱, 双侧巴彬斯基征弱阳性。今日复查头颅CT (已发病后24 h) 未见异常 (硬膜下血肿消失) 。入院后6 h左右, 血糖一直维持在10 mmol/L左右, 不支持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患者无脑膜刺征弱阳性, 但入院后未应用退、抗感染的情况下今日未再发热, 且无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升高症状, 不支持脑炎诊断。因存在神志不清、口角歪斜、一侧肌力偏差、双侧巴氏征弱阳性, 考虑脑血管意外的可能性较大。且患者为交叉性瘫痪、瞳孔偏小, 多提示发病部位在脑干, 头颅CT未见异常, 可能还未形成梗死, 只是缺血所造成的功能障碍, 此情况一般预后良。给予降颅压、抗凝、改善脑细胞代谢及解痉止抽治疗。内分泌科会诊意见:病史及查体同神经内科, 患者入院时有明显发热, 查体脑膜刺激征弱阳性, 尽管今天未再发热, 但及不能排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建议在神经内科方案的基础上加用抗病毒药物, 若明日患者病情仍无明显好转, 则要复查头颅MRI及行腰穿, 以明确诊断。患者入院第3天, 未发热, 血糖控制11 mmol/L左右, 意识障碍较前减轻, 处于意识模糊, 查体能部分配合, 精神差, 言语稍不清, 右侧口略松弛, 颈稍强, 左侧上肢肌力Ⅳ级, 余肢体肌力正常, 余查体同入院第2天, 查头颅MRI仍无亦常, 随行腰椎穿刺, 主治医师自腰椎间进针顺利, 有落空感, 但不出脑积液, 再次穿刺, 顺利, 仍不出, 穿3次, 未果。请副主任医师穿刺, 原腰椎间进行, 顺利, 仍无脑积液流出, 于L3~4间隙进针, 未见脑脊液, 换9号穿刺针, 结果同上。请麻醉科会诊, 于L4~5间隙抽出脑脊液6 ml送检, 结果提示, 细胞数为0, 黏蛋白试验阴性。生化示:血糖7 mmol/L, 余正常。排除中枢神经感染, 3天查头颅MRI及无异常, 排除脑血管意外, 考虑高血糖高渗状态并发神经系统症状, 停用降颅压及抗病毒药物, 继续控制血糖、补液, 患者神志渐转清, 追述病史, 患者近半年烦躁、多饮、多尿。治疗2周, 症状完全消失, 痊愈出院, 嘱其出院后适当锻炼, 糖尿病饮食, 继续口服降糖药物, 自我检测血糖及定时复诊。

2 讨论

篇8:疑难病例讨论

病例:患者,女,55岁,因右手指食指及中指被机器绞断入急诊,患者及家属均否认患者有糖尿病、肾病、高血压、心脏等病史;手术进行大约有10分钟,患者出现呼吸急促,心跳加快现象,迅速上心电监护,显示血压:60-80/50-66mmHg,心率110次/分,麻醉科急查血气分析血糖结果:34.7mmol/L,随后急请内科专家会诊,内科专家建议速滴注胰岛素,稳定血糖后心电监护下视情况再继续手术,此时检验科急报血糖危急值:26.7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结果7.2%,滴注胰岛素10分钟后患者出现呼吸加快,心跳加速,急查快速血糖结果为2.3mmol/L,此时患者出现意识障碍,直至昏迷,大小便失禁,随即出现器官功能下降,终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抢救无效而死亡。讨论主持人:李露 时间:2016/1/25 地点:生化专业组 讨论人员:李露 赵敏 黄东 李薇 问题:该患者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

赵敏:1.轻信患者及家属之言,术前没有重视检查结果尤其是血糖结果,忽视患者有糖尿病的潜在危险性;2.由于外伤加上手术为诱因导致患者血糖应激性急剧升高,升高的血糖引起机体的负荷加重出现一些并发症,此时滴注胰岛素后血糖急剧下降,使机体内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导致各器官功能下降。

李微 :此手术为一般性急诊手术,一般情况下问诊无基础疾病,仅仅检查一些常规指标后就进行手术。患者也许平时血糖正常或稍高,而本身无明显临床症状,对自身病情不得而知,从血糖及糖化结果可推知患者本身就是一位无明显症状型糖尿病患者,由于外伤加上手术麻醉加重患者机体的负荷,引起多器官功能下降进而出现衰竭导致死亡。

黄东:临床送检为生化,即使急诊也必须经过至少1~2个小时才能出结果,而患者又是急诊手术,手术又不能等待这么久,如果之前能获知患者血糖有异常,控制血糖水平稳定的情况下行手术,是可避免此患者死亡的。

李露:检验科一贯被定位在按照临床医生的要求检验各种检验项目,并保证检验结果及时、准确地发放到临床,为临床诊断、治疗、疾病观察提供客观依据。然而随着检验医学的发展,检验人员从检验技师到检验医师的转变,使得检验工作不仅仅是做“化验”,检验科越来越多地参与临床诊疗,全方位地为临床提供“服务”。

篇9: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各科室:

为了尽早为患者明确诊断、制定最佳诊疗方案,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现结合我院实际,将修改后的《疑难病例讨论制度》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学习,并遵照执行。同时原《疑难病例讨论制度》废止。附件: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XXX年XX月X日

马鞍山市人民医院 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

疑难危重病例讨论目的在于尽早明确诊断,制定最佳诊疗方案,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是提高诊断率、治愈率和抢救成功率的重要措施,也是培养各级医师诊疗水平的重要手段。

一、疑难危重病例讨论范畴:入院3天不能确诊病例;住院期间不明原因的病情恶化或出现严重并发症、院内感染经积极抢救仍未脱离危险、病情仍不稳定者;病情复杂、涉及多个学科或者疗效极差的疑难杂症;病情危重需要多科协作抢救病例;涉及重大疑难手术或需再次手术治疗病例;住院期间有医疗事故争议倾向以及其它需要讨论的病例。对诊断有

二、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可以由一个科室举行,也可以几个科室联合举行。科室疑难危重病例讨论由科室定期举行,由科主任或副主任以上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的医师主持,有关医护人员尽可能参加。几个科室联合或院内疑难危重病例讨论由科主任提出,经医务科同意,由医务科召集举行

三、举行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前应充分做好准备工作。负责主治的治疗组应尽可能全面收集与患者病情相关资料。必要时提前将有关病例资料整理形成书面病情摘要,提交给参加讨论人员。讨论时由经管医师简明介绍病情及诊疗经过。主治医师详细分析病情变化及目前主要的诊疗方案,提出本次讨论的主要目的、关键的难点疑点及重点要解决的问题等。参加讨论的人员针对该病例的病情进行全面分析,充分发表意见和建议,可应用国内外学术理论、专业新进展,针对病情提出可行性的诊疗建议。最后由主持人进行总结,尽可能明确诊断,确定进一步诊疗方案。讨论由经管医师负责记录和登记。

四、院级疑难危重病例讨论由主治科室的科主任向医务科提出申请,并提前将有关材料加以整理,做出书面摘要,提交医务科。由医务科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会诊时间,邀请相关科室人员参加病历讨论,必要时主管院长参加。若病情需要或因患者家属请求,也可邀请院外专家参加。医务科和科室均要负责做好疑难危重病例讨论记录。

篇10: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1.疑难危急病例或特殊病例,应及时向科主任汇报并安排(B)查房。A、科主任 B、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C、主治医师 D、住院医师

2.凡死亡病例,一般应在病人死亡后(C)组织病例讨论,特殊病例应及时组织讨论。A、3天内 B、5天内 C、一周内 D、十天内

3.入院(A)能确定诊断或治疗有难度的病人,由副主任医师组织疑难病例讨论,提出诊疗意见。

A、2周 B、3周 C、一月 D、1周

4.新入院或病情突变的危重病人,填写病危通知单(C)A、一份 B、一式两份 C、一式三份 D、一式四份

5.关于“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哪一项是错误的(D)

A、必要时请相关科室的专家、医护职能部门、院领导参加或全院讨论 B、参加讨论的人员应对该病例充分发表意见和建议

C、讨论最后由主持人进行归纳总结,并确定下一步治疗方案 D、讨论由副主任以上医师记录

多项选择题

1.疑难、危重病例讨论目的在于(ABCDE)A、是培养各级医师诊疗水平的重要手段

B、制定最佳治疗方案,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 C、是提高诊断率、治愈率和抢救成功率的重要措施 D、尽早明确诊断

E、防止医疗纠纷的发生

填空题

1、死亡病例讨论由____________(科主任)主持,______________(医护)和______________(有关人员)参加,必要时,___________(医务科)派人参加。

2、死亡病例讨论应该明白___________(死亡原因)、______________(诊断是否正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治疗护理是否恰当及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中汲取哪些经验教训)、___________________(今后的努力方向)五个问题。

3、疑难病历会诊讨论由________(科主任)或________________(副主任以上医生)主持,召集有关人员参加讨论,尽早明确诊治。

简答题

1.简述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凡遇到疑难病例,由科主任或主治医师主持疑难病例讨论,通知有关人员参加,认真进行讨论分析,争取尽早明确诊断,并提出治疗方案。

1、入院两周仍未能确定诊断或治疗有难度的病人,由副主任医师组织疑难病例讨论,提出诊疗意见。

2、对诊断有争议或治疗确有难度的病人可提交医务科组织会诊或全院病例讨论,以确定诊疗措施。2.简述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凡死亡病例,一般应在病人死亡后一周内组织病例讨论,特殊病例及时组织讨论。已进

行尸检病人的病例讨论,待尸检病理报告后进行,但一般不超过二周。死亡病例讨论由科主任主持,医护和有关人员参加,必要时,医务科派人参加。死亡病例讨论必须设专门记录本记录,并摘要记入病历。死亡病例讨论必须明确以下问题:死亡原因、诊断是否正确、治疗护理是否恰当及时、从中汲取哪些经验教训、今后的努力方向。

判断题

1.疑难、危重病例讨论的目的在于:尽早明确诊断,制定最佳治疗方案,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

篇11: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1、凡遇疑难、入院三天内未明确诊断、疗效不确切病例应进行讨论,目的是为了尽早明确诊断,提出治疗方案,抢救患者生命。

2、疑难病例讨论由科主任或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的医师主持,召集该科及相关科室医务人员参加。

3、讨论前主管医师应准备好病历及诊断必须的检查资料,事先将讨论内容通知参加人员,与会者应做好准备,并对患者做必要的检查。

4、讨论时,由主管医师报告病情,主治医师提出需要讨论解决的主要问题,并发表自己的分析意见,与会者充分讨论,最后主持人归纳总结。

5、主管医师做好讨论记录。注意按发言人顺序记录每个参加讨论者的分析意见,讨论记录记在疑难病例讨论记录本上。整理后,书写“疑难病例讨论记录”专页,疑难病例讨论记录必须有主持人审签。

篇12:疑难病例大讨论简报

为了提高医院整体医疗水平,保障医疗安全,帮助临床医师尤其是年轻医师加强基础理论知识学习,不断完善诊断水平,本院于7月16日上午10点在一楼会议室举办了第一期疑难病例讨论活动。

讨论活动由

主持,各科室主任及年轻医师共65人参加了此次病例讨论活动。本次疑难病例有内四科提供,在讨论前

周,医务科已将要讨论的病历资料发至临床各科室,各临床科室事先已对病例进行了充分地讨论分析。内四科医师

以幻灯片的形式汇报病例并提出要讨论的内容。全院各科室代表针对病例先后发言,均从病例特点、诊断依据、鉴别诊断以及进一步需做的辅助检查进行分析讨论。讨论内容丰富多彩,现场气氛热烈。各科发言完毕内三科荆祥军主任为大家讲解了病例的诊断和治疗,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患者明确诊断为“干燥综合征”。除此之外,荆主任还对此病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进行了详细的讲解,此病可单独存在亦可出现在其他自身免疫疾病中,属于疑难病例,具有讨论的价值。

参会医师尤其是年轻医师纷纷表示,通过此次病例讨论以及专家讲解,使他们加深了对“干燥综合征”诊断和治疗知识的认识,提高了大家对诊疗技术学习的积极性。最后

篇13: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

一、临床病例讨论:是解决临床病人的诊断、治疗难题和以临床教学为主要目的一种方法,采取定期和临时两种形式。定期病例讨论由科室主任或副主任主持,一般每周1次;临时病例讨论则根据病区的病人情况,危重病人可随时进行讨论。各病区对确诊困难或疗效不确切的患者,应在科主任或副主任医师指导下尽快完善各项检查,进行病例讨论。

二、病例选择:入院三天以上诊断不明者、诊断明确但临床少见或在诊治过程中有较重要的教学意义者、危重病人紧急抢救后疗效不佳者。有完整病理资料者可举行病理讨论会。

三、讨论方式和讨论范围:

(1)治疗组内讨论:由经治医师提出,治疗组副主任以上医师主持,包括治疗组的其他实习医师和住院医师,多采取临时讨论形式,着重解决诊断和治疗中的问题。

(2)全科病例讨论:由治疗组主治医师提出,科室主任主持,全科各级人员参加。先由经治医师详细介绍病史及各种检查结果,主治医师结合文献,以病例诊断、治疗为重点,进行较全面的分析和介绍,提出诊疗过程中的困难,其他有关人员按年资由低到高顺序可就病例的某些方面,结合文献作较深入的分析讨论,最后形成统一的诊疗方案。(3)多学科讨论或邀请外院专家参加的病例讨论会,则由经治科室主任提出,医务科负责安排、组织,由经治科室主任或医务科科长主持,并报分管副院长。讨论前应作好较充分的资料准备,有病理报告者可邀请病理科医师参加,必要时可提前将病历摘要印发到有关医师手中。

(4)各科临床病例讨论资料应全部或摘要记入《疑难、危重病例讨论本》中。病程记录内容包括讨论日期、主持人及参加人员姓名、专业技术职务、讨论总结意见等。

(5)节假日或急诊疑难患者应由值班组副主任医师主持进行疑难病例讨论,做好详细记录,并向科主任及院总值班汇报,以明确诊治方案,避免延误病情。

四、对危重患者各治疗组(或病区)在病房主任或副主任医师带领下,应及时讨论、确定治疗方案,并密切监护患者,认真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记录病程。

五、对危重患者在每日下午下班前,主管医师应向科主任汇报病情,及时发现诊治过程中的问题,调整治疗方案,并在病历中做好记录。

篇14:麻醉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一、目的

遵守医疗规程,确保手术病人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南京天伦医院麻醉科全体人员。

三、定义

(无)

四、标准

4.1对疑难危重病例,应由麻醉科医师组织全科进行讨论。由负责医师介绍病情,提出麻醉方案和并发症或意外的防范措施,经全科讨论加以确定。

4.2对讨论情况应作详细记录。

4.3麻醉科医师应参加手术科室组织的术前讨论会,从麻醉学科角度,提出麻醉意见并详细记录,同时向医务部或院方负责人汇报。

4.4对麻醉实施确有难度的病人可提交医务部组织会诊或全院病例讨论,以确定诊疗措施。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晋升工作概况 下一篇:安全工作总结与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