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彩超

关键词: 心脏 高血压 心脏病 临床

心脏彩超(精选十篇)

心脏彩超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5年4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216例高血压心脏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关于高血压心脏病的诊断标准,且所有患者均无系统疾病、无心肌病,以及无电解质紊乱等。男115例,女101例,年龄43-69岁,平均年龄(50.3±3.3)岁,病程5-17年,平均病程(12.6±3.4)年;216例患者中,合并脑血管患者42例,合并糖尿病患者56例,合并冠心病患者68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心电图检查和心脏彩超检查。心脏彩超检查:患者取左侧卧位,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型号:西门子S2000;生产企业: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探头频率2.0-3.0MHz,检查内容包括左室收缩功能、心脏腔室、室闭厚度、心尖四腔心切面的取样容积置于二尖瓣口,并详细记录患者舒张期血流频谱,E波与AIE的加减速度,E峰与A峰的最大速度。左房增大标准:Pvl负定向波大于0.04s,向下深度超过1mm,Ptfvl绝对值小于-0.04mm/s,PⅡ时间常大于0.04s,P波宽度与P-R段比例在1.6以上;左室肥厚标准:Sv1、+Rv5男性大于4.0mV,女性大于3.5mV,Rv大于2.5mV。心电图检查:取仰卧位,采用数字便携袖珍电子心动描记器(型号:FM-180;日本FukudaDenshi公司生厂),患者连接导联部位用酒精擦拭,然后行12导心电图检查,并由专业医师进行分析。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并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心脏彩超检查诊断率明显高于心电图诊断率,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如下表1所示: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压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同时,高血压性心脏病发病率也随之增高。高血压性心脏病是由于高血压造成的一种常见疾病[2]。目前我国对于高血压的控制效果不容乐观,使得患者长期处于高血压状态,而高血压最直接的靶向器官就是心脏,进而使得心脏发生损害。高血压性心脏病发病初期,由于心脏的代偿功能,患者无明显异常和症状,一旦出现症状时,则说明病情已经严重,进而失去了最佳治疗时机[2]。伴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如何提高和加强高血压心脏病早期诊断就成临床探讨的主要问题。

经过大量的临床研究发现,患者长期处于高血压状态下,左心室所承受的压力也随之增加,因此,左心室肥厚是主要的临床表现。这是因为血压持续升高,增加心脏左房的后负荷,造成左室内充盈压持续升高,最终使得左房扩大。从某种意义上讲,检测出左心室肥厚有利于高血压性心脏病的防治。目前临床上高血压心脏病的诊断方法有心电图和心脏彩超,心电图、心脏彩色超声检查可检测出患者心脏出现的相应异常变化。心电图是反映心脏兴奋的电活动过程,它对心脏基本功能及其病理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心电图可以分析与鉴别各种心律失常;也可以反映心肌受损的程度和发展过程。心脏彩超是唯一能动态显示心腔内结构、心脏搏动和各瓣膜的血流情况,是诊断各种心脏病的重要手段之一。临床上可作为许多疾病的首选诊断方法,如风湿性心脏瓣膜疾病、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心脏肿瘤、颈部大血管病变、胸腹部大血管病变、四肢大血管的闭塞与血栓、动脉瘤等心血管疾病等的诊断

临床研究显示:当心电图检查出患者左室、左房增厚、肥大,心肌损伤时,多数患者已经处于病情严重期,失去了早期诊断的意义[3]。相较于心电图检查,心脏彩超既可以检测出左室肥厚、增大,也可以检测出患者心脏收缩期、舒张期的功能状态,通过测定右心室、左心室的充盈压来获取血流动力学的相关指标。

综述所述,心脏彩超是了解心脏病变化的一种首选方法,而心电图操作简单、方便,且具有较强的重复性,可作为临床辅助检查方法,对于高血压心脏病诊断也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在临床实践中,可以将两者有效的结合,以更加客观、全面地诊断高血压心脏病,预防高血压心脏病。

参考文献

[1]庞晓珍.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及心电图对高血压心脏病的诊断价值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3(20):2657-2658.

[2]郭启.心脏彩超与心电图诊断高血压心脏病的对比研究[J].中国伤残医学.2014(14):295,296.

心脏彩超是检查什么的 篇2

询。

康康体检网:心脏彩超是检查什么的

彩超简单的说就是高清晰度的黑白B超再加上彩色多普勒,既具有二维超声结构图像的优点,又同时提供了血流动力学的丰富信息。可以这样理解,彩超的范围大于黑白B超,普通B超就像是黑白照片,在很多的体检项目中都会出现彩超检查.彩超检查主要体现在:腹部彩超,心脏彩超,妇科彩超,妇产科彩超,其中心脏彩超是健康体检中非常重要的项目,下面康康体检网主要介绍心脏彩超具体检查什么呢?有什么优势呢?

心脏彩超能检查什么,心脏彩超是查全成心脏的.具体有:心包;左右心房;左右心室;室房间隔;心脏各瓣膜;左右冠状动脉等

1、心脏彩超是一种无创性的诊断方法,通常不需要注射造影剂、放射性核素和其他染料,方法简单、可多次重复和床旁进行。

2、患者和工作人员不受放射性物质辐射,是一项安全的检查方法。

3、超声成像可通过心内某些解剖标志定位,这样尽管心腔扩大、先天性畸形或心脏移位引起心脏位置的改变,仍可通过心内解剖标志的识别对成像定位。

4、通过多平面、多方位超声成像可对每个心腔检查,整个心脏的解剖结构和功能都能被确定。

5、能区别心壁的内外膜和心腔,通过评价室壁收缩期增厚率和内膜移动幅度,可估计心肌收缩力。

6、应用连续多普勒可测定心室和心房之间、心室和心室之间、主动脉和肺动脉之间的压差,从而推算心内压力。

本文来源:康康体检网

了解更多信息,登录康康体检网。

心脏彩超疑问解答 篇3

临床上,多患者捧着心脏彩超报告来咨询问题,比较常见的有3个——

1.二尖瓣(或三尖瓣、主动脉瓣等)轻度反流或者轻度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有问题吗?

这个从字面上看,就是由于轻度瓣膜关闭不全,导致心脏收缩时有部分血液回流,看起来好像是有大麻烦,但是并非完全如此。

血液在心脏中的正常循环过程如下:

血液从全身的静脉系统汇总,最后通过上腔静脉和下腔静脉回到右心房。在心脏舒张时,三尖瓣开放,血液流到右心室,然后心脏收缩,三尖瓣关闭,肺动脉瓣开放,右心室里的血液被射到肺动脉里,进入肺循环。之后从肺循环回来的血液通过肺静脉回到左心房。在心脏舒张时,二尖瓣开放,血液流向心室,当血液充盈满后,心室收缩,二尖瓣关闭,主动脉瓣开放,心室强有力收缩将血液射向主动脉,然后到达全身。当然,左右心室基本上是同时收缩的。

从这里可以知道,瓣膜相当于一个活瓣,只能单向开放,以保证血液正常流动。从理论上来说,正常人心脏的瓣膜关闭应该天衣无缝,不会有血液漏回去。其实不然,随着心脏彩超技术的发展,心脏彩超的敏感性提高,人们已经发现,在正常人心脏瓣膜的关闭中,也会存在小小的缝隙,导致有少量的反流出现。所以,正常人也可以出现轻度的瓣膜反流,也就是轻度的关闭不全。所以,如果您没有症状,心脏超声没有看到其他问题,例如瓣膜的损害,心房或心室的扩大,心肌收缩力下降等,那么这个反流就是正常的,自然不需要治疗。

如果反流程度是中度,那就可能存在一定的器质性原因,或者是瓣膜本身的问题,或者是由于心室扩大,使瓣膜相对关闭不全,需要进一步检查。

2.心脏彩超报告心脏收缩功能正常为何还会出现心衰?

有些患者问:我的心脏彩超结果上说,心脏收缩功能正常,为什么我还会有气促?

首先,我们要知道心脏彩超的这个结果是怎么来的:从心脏彩超看心脏收缩功能正常与否,主要是看左室射血分数这个指标,英文代号LVEF,这个左心室射血分数等于每次左心室收缩时射出的血液量除以左心室舒张末期所充盈的血液总量的比值,就是说左心室内舒张末期的血液有多少在左心室收缩时被射出去的比例。通常不低于50%为正常。左室射血分数的确是判断左室收缩功能的一个重要指标,但是它也是有缺陷的,例如对有严重二尖瓣反流的患者,在左心室收缩时,有大量的血液反流到左心房,仅有少量的血液通过主动脉达到全身的重要器官,相当于无效做功,这也会造成心衰。这个时候测左室射血分数就是正常的,甚至会很高,因为它有很多心室的血液被射到了心房。

这里还有一个方面,就是这个患者的心室收缩功能是正常的,但是可能心室的舒张功能出问题了。心脏收缩的力量叫收缩功能,这个容易理解,那什么是舒张功能下降呢?舒张功能就是心室在舒张期扩张的能力,舒张能力越强,产生的负压越高,就越能将心房的血液吸入心室。如果舒张功能差,相当于心室肌肉僵硬,舒张期不能将血液很好地吸入心室,那么在舒张期就会有大量的血液残留在心房中,使心房的压力增高,自然,从肺里流到左心房的血液也会残留在肺里了,肺里面的压力增高,就会出现肺水肿,就是急性左心衰,这就会表现为突然发生的气促。这时测量的左室射血分数也是正常的。这种由于舒张功能下降导致的心衰叫做舒张性心衰,最新的专业名称叫左室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

舒张功能不全多见于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冠心病的早期、肥厚性心肌病等。一般来说,在疾病早期,会先出现舒张期心衰,之后随着病情的发展,才会出现左室射血分数下降的收缩性心衰。舒张性心衰相对而言,预后要好些,治疗效果也好些,积极的治疗甚至可以逆转心功能,完全恢复。所以这时及时干预,避免由舒张性心衰进展为收缩性心衰非常重要。

所以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并不等于心脏的所有功能都正常。舒张功能差也会出现心衰,左室射血分数低,自然不好,提示收缩力下降。左室射血分数正常,也不可大意,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可能是正常的,可能是假象,也可能是舒张性心衰。

在某些疾病的早期,例如高血压、冠心病,常常导致心脏的舒张功能下降,这时测量收缩力的指标例如左室射血分数(LVEF)是正常的。舒张功能下降可能在平时不会有什么症状,但在某些诱因下同样会导致心力衰竭,引起突然发生的气促等,所以舒张功能下降同样不可以大意。

3.在心脏彩超上有什么指标会提示舒张功能下降呢?

其实,这对于我们医生来说,也是一个难题,现在心脏彩超中有一些指标可以提示舒张功能下降,但是也不是很明确。我们该怎么认识这个呢?

在心脏彩超的报告单中,有“E峰”和“A峰”的数值,还有一个“E/A”的数值,这就是目前用得最多的判断左室舒张功能的指标。所谓E峰,就是在左室舒张早期,由于左心室肌肉舒张产生吸力,使血液由左心房通过二尖瓣快速流入左心室,这是在二尖瓣测量到的最高血液流速,专业上叫“舒张早期血流峰速度”。这个值越大,说明流速越快,就是左心室舒张产生的力量越大,左心室的舒张功能越强。

所谓A峰,就是在舒张晚期,左心室基本已经没有什么吸力了,这是依靠左心房的收缩,将血液射入左心室,那么,这个时候在二尖瓣口测量到的最高流速,就是A峰的数值,专业上叫“舒张晚期血流峰速度”,这个数值就反映了由于左心房收缩将血液射入左心室的量。依靠左心房收缩射入的血液在左心室的血液中仅占很少的部分,这个数值应该是小于E峰的。那么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说,E/A应该是大于1的。

对于舒张功能下降的患者,在舒张期舒张产生的负压有限,这是由左心室吸入的血液减少,那么相对而言,在舒张晚期,由左心房收缩而射入的血液就增多,那么这个E/A比值就会下降,可能会等于1,甚至会倒置出现小于1的情况,这就提示了舒张功能的下降。

这个比值在衡量舒张功能不全时,有一定的局限,主要是对于有些中度的舒张功能不全,这个比值可能会出现假性正常化;而在重度舒张功能不全时,甚至会出现E/A比值增大,大于2的情况。

还有两个相近的报告经常见到,就是“左室顺应性下降”或者“左室驰缓性下降或弛缓异常”。所谓顺应性或者弛缓性,就是某一个物体在外力作用扩张的能力,容易扩张为顺应性大,不容易扩张,就是顺应性下降。舒张功能下降,自然就不容易扩张,顺应性就减退,所以顺应性下降或者弛缓异常提示舒张功能下降,不过一般来说,使用顺应性下降或弛缓性下降这个描述,对舒张功能下降不是很明显。

心脏彩超 篇4

关键词:心脏彩超,心电图,高血压心脏病

近年来,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 我国的高血压发病率有明显的上升趋势, 而长期高血压会导致动脉血压明显升高, 从而导致患者心脏、脑、肾等器官发生器质性改变, 其中高血压心脏病是比较常见的高血压并发症。但由于身体的代偿作用, 早期高血压心脏病患者可无明显的心脏病症状, 待身体出现明显的异样时, 一般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1]。而临床上用于诊断高血压心脏病的无创检查方法主要包括心脏彩超及心电图, 但对于两种方法诊断的阳性率存在争议, 故为探讨心脏彩超及心电图诊断高血压心脏病的诊断意义, 作者回顾性分析了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114例高血压心脏病患者的心脏彩超及心电图资料, 现将经验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资料为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114例高血压心脏病患者, 所有患者都经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为高血压心脏病。114例患者中男72例, 女42例, 年龄53~72岁, 高血压病程2~20年。原发性高血压病76例, 继发性高血压38例。伴糖尿病26例, 冠心病32例, 脑梗死29例。

1.2 方法

心脏彩超检查方法:患者取左侧卧位, 心脏超声选择麦迪逊X6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 探头频率为6 MHz。探头于胸骨左缘长轴切面, 心尖四腔, 五腔心切面测出左心房内径, 主动脉内径, 室间隔厚度, 左心室内径, 左心室后壁厚度, 左心室射血分数, 左室血液E峰及A峰的数值, 心输出量。心电图检查方法:患者取平卧位, 心电图仪选择12导心电图机, 由专业医师对患者进行心电图描记。

1.3 评价标准

高血压心脏病阳性:左室肥厚, 左室扩大, 左房增大, 左室高电压, 主动脉扩张, 主动脉弹性减退, 心律, 心电图的改变。阳性率为检测出高血压心脏病的阳性例数与总例数的比值。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3.5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14例高血压心脏病患者经心脏彩超确诊的有61例, 其中左房增大38例, 左室肥厚21例, 左室扩大17例, 左室高电压11例;而经过心电图确诊的有59例, 左房增大5例, 左室肥厚18例, 左室扩大8例, 左室高电压11例, 心律及心率的改变39例。心脏彩超与心电图对114例患者的检测结果阳性率比较见表1。心脏彩超诊断高血压心脏病的阳性率为53.51%, 心电图诊断高血压心脏的阳性率为51.75%, 心脏彩超诊断高血压心脏病的阳性率略高于心电图,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注:两种诊断方式比较, P>0.05

3 讨论

众所周知, 心脏是高血压最主要的靶向器官, 国内学者通过对高血压的研究发现, 当患者的高血压长期存在时, 左心室就要承受巨大的压力, 长期的心室压迫可导致间质纤维大量增生及心肌细胞肥大, 而心室发生心肌重构可导致高血压心脏病患者出现左室肥厚, 从而可以看出心室肥厚可做为高血压心脏病最主要的临床表现[2]。而通过本次研究发现, 心脏彩超对左室肥厚的检出的例数为21例, 心电图对左室肥厚检出的例数为18例, 心脏彩超的检出例数略高于心电图, 但相差无几。这与赵文科[3]研究结果相符合。但邱德保[4]研究显示, 心脏彩超可明确测定左心室的厚度, 因此在高血压心脏病早期就可通过心脏彩超诊断左室肥厚而早期做出诊断, 但由于早期高血压心脏病患者的心肌收缩功能不会受到影响, 而心电图是通过S-T段的变化来判断左室肥厚, 而一旦S-T段发生变化, 说明高血压心脏病已经达到了晚期, 不利于高血压心脏的早期诊断。但作者认为, 虽然心电图不利于早期诊断高血压心脏病, 但判断高血压心脏病的严重程度, 在临床治疗过程中, 可以通过心脏彩超与心电图的联合诊断判断高血压心脏病的发病程度, 从而制定规范的治疗方案。除此之外, 左室肥厚到一定程度会出现左室扩大, 左室高电压, 心脏彩超可客观的测量心腔内的结构, 因此左室扩大检出例数也高于心电图。但心电图可通过波形的变化测定患者的心脏电压, 因此心脏彩超与心电图对左室高电压的检出例数相差无几。

通过临床研究显示, 长期的高血压会使高血压心脏病患者的心脏后负荷明显增加, 而长时间的后负荷增高, 会导致左房扩大。莫敏[5]研究显示, 左房扩大虽然不是高血压心脏病最特异的临床表现, 但其在高血压心脏病的发生时间会早于左室肥厚, 因此临床一般通过诊断左房扩大来早期诊断高血压心脏病。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 心脏彩超检测出左房扩大的高血压心脏病患者为38例, 心电图检测出左房扩大的高血压心脏病患者为5例, 心脏彩超检出例数要明显高于心电图。这与钟奥云[6]研究结果相符合。这充分说明心脏彩超更适合高血压心脏病的早期诊断。但由于本次研究中的所有高血压心脏病患者都或多或少的出现临床症状, 心脏彩超对于没有临床症状的高血压心脏病患者的左房扩大仍待研究。

高血压心脏病患者当达到一定程度时, 都会出现一定的临床症状, 特别是心律及心率的变化。本次研究显示, 心电图可详细的显示高血压心脏病患者的心律及心率的变化, 通过心律及心率的异常而诊断高血压心脏病, 而心脏彩超对心律及心率的变化却没有反应。而心律及心率的变化可反应高血压心脏病的发病程度, 由此可以看出心电图检查能判断高血压心脏病的严重程度。

综上所述, 心脏彩超及心电图在诊断高血压心脏病的阳性率上差异不大, 但特异性上各有千秋, 心脏彩超可早期诊断高血压心脏病, 而心电图可评定高血压心脏病的严重程度, 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可联合应用两种检测方法, 提高高血压心脏病的诊断率。

参考文献

[1]魏玉凤, 吴亚丽, 欧亮, 等.心脏彩超及心电图对高血压心脏病的诊断意义.中国卫生产业, 2011, 6 (33) :65-66.

[2]梁淑银, 刘佳娟, 潘永翔.彩超及心电图检查对鉴别心源性胸痛的价值.中国美容医学, 2012, 7 (14) :243-244.

[3]赵文科.高血压心脏病心脏B超与心电图的对比分析.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3, 6 (4) :298-299.

[4]邱德保.心脏彩超及心电图对高血压心脏病的诊断意义.当代医学, 2013, 8 (12) :167-169.

[5]莫敏.53例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脏B超与心电图的对比观察.中外医疗, 2012, 31 (36) :37-38.

心脏彩超与心电图诊断论文 篇5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9月~2014年8月收治的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WHO制定的高血压性心脏病诊断标准[2]。其中男51例,女41例,年龄48~76岁,平均年龄(61.5±5.3)岁。病程2~15年,平均病程(5.9±1.8)年。纳入标准:符合高血压性心脏病诊断标准者;与本组研究配合者;排除标准:严重心功能不全者;合并恶性肿瘤患者;妊娠期女性。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及年龄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心脏彩超检查:

使用PHILIPS iu22彩超仪,探头频率为2.0~3.0 MHz。患者取左侧卧位,常规作心脏扫查,左室长轴切面作M型取样。主要对心脏室壁厚度及收缩功能、心腔大小进行检测。心尖四腔心切面,经二尖瓣口部位,测试容积。对心脏舒张期心脏血流频谱监测,判断,E峰及A峰的最大速度E/A值,E波速度改变时间。

心电图检查:

采用上海光电心电图检测仪,对心脏活动情况进行检测,将心电图打印后,经专业心电图医师对心电图显示结果进行分析。

1.3 统计学分析

数据经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 果

A组左房增大检出率为41.30%,左室肥厚76.09%,主动脉扩张56.52%,左室扩大36.96%,主动脉弹性减退10.87%,显著高于B组(P<0.05)。讨 论

心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心脏受损会产生一系列全身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多种疾病会作用于心脏,引发心脏受损。近年来,高血压疾病发生率逐年上升,成为临床上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3]。高血压若长期未得以控制,则可能损伤心脏。心脏是高血压靶器官之一。机体长期处于高压状态,导致血管内皮损伤,是产生冠心病的主要原因。高血压性心脏患者在血压上升时,机体心脏负荷量随之增加,左室充盈压明显上升,而左房负荷加大,致使患者心脏长期处于高负荷状态。左心室引发心室重构,则可能形成左室肥厚、左室增大,是临床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的主要特征。

心电图是早期诊断高血压心脏病的主要方法,可以通过心电图图谱,判断心脏情况。随着临床各种检测器械的发展,心脏彩超成为心脏疾病的新型检查方案之一,有学者认为,心脏彩超对高血压性心脏病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心电图(P<0.05)。本组研究结果显示,A组检出率显著较B组高(P<0.05),与以上研究结果一致[4]。提示,彩超在心脏疾病检测中的敏感性显著较心电图高。彩超可以获取血液信号,并将血流信号叠加,从而显示血管分布、管壁、管径大小、搏动等情况,直观显示血流速度及方向,判断是否存在血流异常。不仅可直接检查大血管及心脏病变部位,也能经此对脏器血流情况进行观察,及时发现机体脏器病变情况。心脏彩超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时,探头发射超声波,直至心脏界面,形成不同强度回声。显示屏上接收心肌的机械收缩情况,详细记录心脏活动情况。因此,心脏彩超对高血压性心脏病的敏感性较高,可以提高检出率[5]。

心脏彩超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男性21例, 女性4例, 年龄6~71岁。入院前病程4~38d, 心前区均闻及粗糙的杂音, 并可扪及震颤。25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反复发热病史, 1例还同时伴有贫血、消瘦, 右下肢疼痛, 临床上怀疑先天性心脏病并右下肢动脉血栓。25例患者白细胞计数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血沉增快, 其中1例血红蛋白下降。血培养:17例金黄色葡萄球菌 (+) , 6例草绿色链球菌 (+) , 2例血培养 (-) 。诊断标准符合《内科学》第6版标准。给予抗感染治疗后, 其中24例复查心脏彩超赘生物有不同程度的变小或消失及回声变弱的表现, 1例伴二尖瓣前叶腱索断裂者转上级医院手术治疗。

1.2 方法

应用GEVIVID 7型彩色多普勒超声仪, 探头频率2.5~3MHz, 患者取仰卧位或左侧卧位, 常规扫查心脏各切面, 重点观察心内膜及心内各瓣膜形态改变, 有无赘生物声像, 心内有无缺损及心腔大小, 运用彩色多普勒检出心内的异常血流。

2 结果

25例患者心脏彩超检查结果。

2.1 赘生物分布情况

二尖瓣上赘生物9例, 主动脉瓣上赘生物8例, 室间隔缺损右室面赘生物5例, 三尖瓣上赘生物2例, 肺动脉瓣上赘生物1例, 其中两个瓣膜同时有赘生物的有8例。

2.2 赘生物大小情况

最大20mm×13mm, 最小3mm×3mm。

2.3 赘生物形状

呈团块状13例, 索状7例, 粟粒状5例。

2.4 心脏基础病变及合并症

室间隔缺损5例, 瓣膜钙化3例, 风湿性心脏病7例;二尖瓣前叶脱垂2例, 合并瓣膜穿孔3例, 二尖瓣前叶腱索断裂1例, 瓣膜反流23例, 左室扩大16例, 左室收缩功能减低1例, 右心扩大2例, 有少量心包积液2例。

3 讨论

感染性心内膜炎是由于病原微生物侵入受损的心内膜或瓣膜, 在病损处沉积黏着并繁殖, 形成赘生物, 赘生物形成是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特征性改变, 迄今为止超声心动图仍然是检出感染性心内膜炎最好的无创性方法, 有很好的敏感性[2], 能检出直径2mm的赘生物, 本组赘生物最大20mm, 最小3mm。赘生物常发生在血流冲击及湍流形成最强的部位, 如主动瓣的左室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左房面、室间隔缺损的右室侧和动脉导管未闭的肺动脉侧。本组25例瓣膜赘生物患者, 其中室间隔缺损5例, 瓣膜钙化3例, 风湿性心脏病7例, 说明感染性心内膜炎好发于有病变的心脏。细菌性赘生物易碎, 受血流冲击形成栓子, 可随血流至各脏器造成栓塞, 引起重要器官栓塞或感染蔓延而危及生命, 病死率较高。对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早诊断、早治疗尤为重要。心脏彩超为本病的诊断及早期治疗提供了很有价值的依据[3]。

赘生物的声像图表现多呈不规则、回声强弱不等的团块状、索状或粟粒状, 附着在一个或两个瓣叶上, 和瓣叶运动方向一致, 不影响瓣膜的开放, 赘生物附着的瓣叶可增厚、纤维化, 如瓣叶坏死、穿孔、破裂或部分撕裂时, 可形成连枷样活动。赘生物回声强弱与病程的长短有一定关系, 随着病程延长回声逐渐增强[4]。对于瓣膜钙化合并赘生物者, 特别容易误诊, 尤其要注意鉴别[5]。瓣膜钙化一般多见于年龄较大者, 除病史是很好的鉴别点外, 还要仔细从各方面观察患者瓣膜赘生物与瓣膜的关系、活动度, 瓣膜钙化通常为无活动性强回声, 而赘生物多随瓣膜启闭而活动, 回声相对较弱, 除非后期赘生物钙化, 回声才会增强[6]。另外注意与黏液瘤的鉴别, 黏液瘤多附着于房间隔、心房后壁、心房顶或心耳, 有蒂, 随血流摆动, 一般不难鉴别。与血栓的鉴别, 血栓多发生于其他心血管病的基础上, 如缺血性心脏病、扩张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左房扩大, 多与血流淤滞有关, 其体积较大, 与心壁之间连接较明显, 活动度和形态变化较少, 回声较强。与二尖瓣部分连枷瓣叶或腱索断裂鉴别, 连枷瓣叶或断裂的腱索于收缩期移向左房而在舒张期无明显异常运动, 找到断裂的腱索是最好的证据, 感染性心内膜炎二尖瓣赘生物多在瓣叶心房面, 且有感染史。对于无典型临床表现及血培养为阴性的患者, 超声一旦发现心内赘生物, 对临床确诊具有一定的价值。

心脏彩超检查不仅能快速、准确地发现赘生物, 估计其部位、大小、数目, 同时能了解瓣膜的受累情况, 如瓣膜有无脱垂和关闭不全, 有无缺损或穿孔, 腱索是否断裂而导致连枷样活动, 有无伴随的瓣膜病及先天性心脏畸形, 左心室功能的评价, 并能随时了解病变发展和药物治疗效果, 为手术治疗提供依据。心脏彩超检查目前仍是确诊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重要方法。

参考文献

[1]张树彬.临床实用超声心动图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1996:114.

[2]刘延龄, 熊鉴然.临床超声心动图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1:614-617.

[3]程璐.超声心动图诊断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价值[J].四川医学杂志, 2004, 125 (2) :1690-1701.

[4]何锦霞.超声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价值[J].中国超声诊断杂志, 2004, 15 (3) :920-931.

[5]钱蕴秋.临床超声诊断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1:4881.

心脏彩超在心肌梗死中的临床应用 篇7

关键词:心脏彩超,心肌梗死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心肌梗死的发病率也在逐年的升高。其发病率高, 预后差, 死亡率高。只有及时有针对性的检查诊断才有利于心肌梗塞的及早发现, 并积极治疗才是预防其发病的关键。本文通过对广东省台山市人民医院51例心肌梗死患者行心脏彩超检查的方法和结果进行分析, 以便为心肌梗死的诊断提供有益的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12年9月在本院门诊及住院诊断为急性或陈旧性心肌梗死的患者51例实施心脏彩超检查, 其中男42例, 女9例, 年龄45~78岁, 平均68岁。心梗部位包括:广泛前壁21例 (合并室壁瘤4例) , 前间壁13例, 下壁9例, 下壁+后壁5例, 前间壁+前壁3例。

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日立EUB5500和IE33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常规采用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各短轴切面、心尖左室长轴切面、心尖二腔切面、心尖四腔心切面, 按美国超声心动图学会 (ASE) 推荐的16节段左室分析法。测定心脏各项指标, 观察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数值以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超声心动图检查51例患者中出现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情况的有41例, 心脏彩超检出率为80.39%。经心脏彩超检查结果显示心肌梗死患者的左心室舒张末容积及收缩末容积均显著高于正常指标, 而左室射血分数却显著低于正常指标,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具体见表1。

3 结论

心脏彩超可以在直观的二维断面实时影像上, 同时显现血流方向和相对速度, 提供心血管系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信息[1]。提供诸如血流速度、容积、流量、加速度、血管径、动脉指数等极具价值的信息。

心肌梗死后常引起相应节段心肌的运动异常。超声心动图显示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是提示心肌梗死病变与非病变区域局部心肌的运动状态的比较。心肌梗死引起的室壁运动异常常表现为梗死的心肌运动减弱甚至消失, 当梗死病变的室壁明显变薄形成室壁瘤时室壁还出现矛盾运动, 本组51例患者中有4例合并前壁心尖部室壁瘤, 超声显示心室壁局部变薄并在整个心动周期中膨出, 局部室壁运动消失或呈矛盾运动, 而非梗死区心肌运动幅度增强。根据左心室壁运动异常可以间接判断该供血区心肌梗死的部位。但并不是所有的病变供血区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查就能表现为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本组的检出率为80.39%。

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脏彩超结果显示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收缩末期的容积及左室射血分数均有明显改变。心肌梗死患者由于冠状动脉血液突然阻断, 局部心肌坏死或心肌顿抑均能导致心功能损害而致左室射血分数下降, 对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脏彩超检查各项指标发现, 所有患者心肌梗死时心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以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收缩末期的容积及左室射血分数值影响较大[2]。

心脏彩超可以早期发现心肌梗死的病灶, 对心肌梗死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Komp E, Dalaganrd D, Nyvad O, et al.Comparison of degrees of left ventrieular diation within three hours and up to six days after onset offirst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 J Cardiol, 1997, 80 (4) :449-453.

心脏彩超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依据纳入排除标准从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中随机抽取200例, 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08例, 女92例;年龄38~82岁, 平均 (58.5±3.5) 岁;高血压病史2.5~16年, 平均 (9.5±2.5) 年;Ⅰ级高血压患者72例, Ⅱ级高血压患者68例, Ⅲ级高血压患者60例;200例患者中, 有132例患者属于原发性高血压病, 68例患者属于继发性高血压病;伴有糖尿病患者56例, 合并脑血管病患者24例。

1.2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 (1) 通过严格的临床检查, 符合高血压 (性) 心脏病诊断标准的患者 (2) 积极配合心电图、心脏彩超检查的患者;排除标准: (1) 患有心肌病、冠心病等心功能不全的患者; (2) 临床资料不完整及不配合临床检查的患者[6]。

1.3 检查方法

1.3.1 心脏彩超检查方法首先指导患者采取左侧卧位姿势, 利用荷兰飞利浦HD11心脏彩超机为患者进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探头频率为2.5~3.5 MHz。将探头放置于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心尖五腔心切面、心尖四腔心及左室短轴切面, 从而测出主动脉内径、左心房内径、左心室内径、左心室后壁厚度、室间隔厚度、心输出量、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期E峰及A峰的数值, 并计算出E/A比值。将所有测得的结果进行准确的记录, 并进行汇总对诊断的阳性率进行分析。

1.3.2 心电图检查方法

指导患者采取平卧位姿势, 利用12导心电图机对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 在检查过程中由专业医师描记患者心电图的变化。对患者的左房、左室内径、主动脉内径、左室射血值、室间隔厚度、A峰值、E峰值等指标进行检测, 在所有患者检查完成后, 将心电图资料进行汇总并进行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的阳性率分析。

1.4 评价标准

高血压心脏病诊断标准:心脏彩超检查有左室肥厚, 左室扩大、左房增大, 心电图检查P波增宽且出现切迹, 左室电压升高、左室肥大、出现心律失常等[7,8]。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的阳性率=高血压性心脏病的阳性例数/高血压性心脏病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EXCEL表格形式进行输入, 并使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 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检查结果比较

200例患者通过心脏彩超检查, 检查出68例患者左房增大, 46例患者左室肥厚, 48例患者左室扩大;通过心电图检查, 检查出24例患者左房增大, 86例患者左室电压增高, 106例患者左室肥大, 见表1;典型病例见图1、2。

注:由超声检查可以发现此患者左心轻大, 室间隔及左室后壁厚度正常, 左室下壁、下侧壁运动幅度减低, 主动脉瓣增厚, 开放正常, 二尖瓣、肺动脉瓣、主动脉瓣、三尖瓣可见反流信号, 说明关闭不全

注:由心电图检查可以发现此患者窦性心律不齐, ST段与T波异常, 可考虑为前侧壁心肌缺血, 并有异常ECG

2.2 心电图和心脏彩超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阳性率

通过心脏彩超检查, 确诊为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112例, 诊断阳性率为56.0%;通过心电图检查, 确诊为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106例, 诊断阳性率为53.0%;心脏彩超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的阳性率略高于心电图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的阳性率, 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随之改变, 生活节奏的加快导致高血压的发病率一直处于上升趋势。长期处于高血压状态会导致动脉血压升高, 使患者的脑、心脏、肾脏等器官发生器质性改变, 阻碍正常的生理功能。如果高血压长期没有得到良好的控制, 会使患者的心脏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引起高血压性心脏病, 高血压性心脏病是高血压病常见的一种并发症。患有高血压性心脏病的患者在早期一般不具有明显的临床症状, 仅会出现轻度不适如头痛、胸闷, 这些症状属于高血压常见症状, 不具有特殊性并不会引起患者的注意。当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平卧时出现气急、肝肿大、双下肢水肿等心衰症状时, 患者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所以必须采用先进的诊断方法, 尽早确诊并进行治疗。

医学影像学是医疗工作中的支柱, 扩大了人体的检查范围, 提高了诊断水平。医学影像学主要包括X线检查、造影检查、CT检查。影像学不断发展的过程中, 超声成像、计算机体层成像、磁共振成像随之出现。在本次研究中应用了心脏彩超和心电图两种影像学方法, 由于心脏彩超及心电图对高血压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存在争议, 在本次研究中对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的阳性率进行研究。两种检查方法对患者均无创伤, 在高血压性心脏病的诊断中得以广泛使用[9,10,11]。在进行心脏彩超检查时使患者保持左侧卧位, 利用探头频率2.5~3.5 MHz荷兰飞利浦HD11心脏彩超机进行检查, 利用探头测出患者的主动脉内径、左心房内径、室间隔厚度、心输出量等数值[12]。进行心电图检查时要使患者保持平卧位姿势, 利用12导心电图机对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 在检查过程中由专业医师描记患者心电图的变化。在检查完成后, 对所有检查结果进行汇总并进行分析, 比较心脏彩超检查及心电图检查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的阳性率。

高血压患者的左心房增大是高血压性心脏病早期的主要表现, 随着病情的恶化, 心肌纤维会增粗肥大, 从而导致患者的左心室肥大, 导致患者的心脏舒张甚至收缩功能受阻, 发生心率失常, 使患者极容易发生猝死[13,14]。通过心电图检查和心脏彩超检查, 可以检查出患者的左心房增大、左心室肥厚, 左心室电压升高等症状, 从而确诊患者是否患有高血压性心脏病。通过检查结果显示, 200例患者通过心脏彩超检查, 检查出68例患者左房增大, 46例患者左室肥厚, 48例患者左室扩大;通过心电图检查, 检查出24例患者左房增大, 86例患者左室电压增高, 106例患者左室肥大;心脏彩超可明确测定左心室的厚度, 这与纪建新[18]在“心脏彩超及心电图对高血压心脏病的诊断意义”中所研究一致。因此在早期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可通过心脏彩超对左室肥厚做出诊断, 但由于早期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的心肌收缩功能不会受到影响, 而心电图则是通过ST-T段来诊断左室肥厚, 一旦ST-T段发生改变, 说明高血压性心脏病已经到了晚期, 不利于高血压性心脏病的早期诊断。心脏彩超检查, 确诊为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112例, 诊断的阳性率为56.0%;通过心电图检查, 确诊为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106例, 诊断的阳性率为53.0%;心脏彩超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的阳性率略高于心电图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的阳性率, 说明心脏彩超在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的较心电图检测的敏感性和准确性高, 虽然在检查的准确性方面心电图低于心脏彩超, 但是在检查心脏供血和传导方面, 心电图却有明显的优势, 当患者出现胸闷、胸痛时, 心电图可对ST-T的变化做出准确检测, 了解到患者心脏供血、传导等情况, 并且心电图检查可重复性强, 而心脏彩超显示却未出现异常, 在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的过程中, 联合两者检查可以更加客观、有效。

综上所述, 采用心脏彩超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具有较高的阳性率, 更具有特异性和敏感性, 可以诊断早期高血压心脏病, 结合心电图检查可以更客观的诊断早期高血压性心脏病, 从而使高血压性心脏病的诊断率提高, 使患者可以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心脏彩超及心电图对高血压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 从而为高血压性心脏病治疗提供临床指导。方法:依据纳入排除标准从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中随机抽取200例, 作为研究对象, 收集2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整理后进行回顾性分析, 对200例患者分别进行心脏彩超检查和心电图检查, 对检查结果进行汇总分析, 计算出心脏彩超检查和心电图检查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的阳性率, 探讨心脏彩超及心电图对高血压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结果:200例患者通过心脏彩超检查, 检查出68例患者左房增大, 46例患者左室肥厚, 48例患者左室扩大;通过心电图检查, 检查出24例患者左房增大, 86例患者左室电压增高, 106例患者左室肥大;心脏彩超检查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的阳性率为56.0%, 心电图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的阳性率为53.0%, 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心脏彩超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具有较高的阳性率, 更具有特异性和敏感性, 尽早发现高血压性心脏病, 提高诊断率, 以免延误最佳治疗时间。

心脏彩超 篇9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860例高危孕妇, 孕妇年龄20~38岁 (平均28岁) , 胎龄16~40周 (平均23周) , 初产妇776例, 经产妇84例。涉及高危因素含: (1) 母亲因素:高龄孕妇 (35岁以上) , 早孕期有先兆流产或有服用可能影响胎儿药物史, 有高血压及代谢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结缔组织疾病史, 有胎儿先心病或其它畸形儿孕、产史, 先心病家族史, 长期接触毒物、放射线等; (2) 胎儿因素:羊水过多或过少, 宫内发育迟缓, 心律失常, 胎儿心外畸形等。

1.2 方法

使用PHILPS M2540彩超仪, 探头频率3.5MHz, 嘱孕妇平卧位或侧卧位, 若胎儿位置不理想, 可让孕妇左、右侧卧或走动一段时间后再检查。首先确定胎儿方位及胎儿心脏位置, 从多个切面 (重点是胎儿四腔心) 了解房、室的左右关系、比例及连接关系, 正常四腔心切面的胎儿左右心房、心室对称, 基本对应关系为1:1, 同时观察心脏大小 (正常心脏与胸腔面积比为0.25~0.33) 、房室大小、房室间隔是否连续、卵圆孔瓣开闭情况、两组房室瓣及两组半月瓣是否开闭好。其次是心室与大动脉的关系, 尽量显示观察胎儿心脏与动脉血管、静脉血管的连接关系和双流出道处主动脉、肺动脉内径, 彩色及脉冲多普勒观察二尖瓣、三尖瓣口血流状况、有无过隔血流, 测量各瓣膜处血流速度, 观察血流频谱及方向, 注意心室水平有无分流。M型超声心动图评价搏幅、心律失常和室壁厚度。经过以上检查, 对疑有或确诊先心病的胎儿长期动态追踪观察。

2 结果

本组先心病产前检出情况见表1。疑诊或诊断胎儿先心病39例, 39例均成功随访, 经产后超声心动图或病理检查验证确诊胎儿先心病37例, 漏诊3例, 漏诊率8.1% (3/37) ;误诊4例, 误诊率10% (4/39) ;确诊35例, 确诊率90% (35/39) 。另发现其它胎儿心脏异常47例, 其中胎儿心律失常36例, 其它异常 (包括心包积液、心肌肥厚、心脏形态结构正常等) 11例。

3 讨论

目前认为, 应用超声心动图产前能正确作出诊断的先心病有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房室间隔缺损、单心室、单心房、房室瓣闭锁、三尖瓣下移畸形和左或右心发育不良等。临床体会在检查胎儿先心病当中, 最易发现的先心病为完全型房室间隔缺损, 其次为单心室、单心房、房室瓣闭锁、瓣膜下移畸形及心脏发育不良。临床发现的两腔心、三尖瓣下移畸形、单心室和二尖瓣闭锁伴左室发育不良, 均于胎儿四腔心发现或室间隔缺损、或房室间隔缺损伴一组房室瓣开闭等。室间隔缺损在彩色血流显像、多谱勒超声及二维超声的多重筛查下不难诊断, 虽然本组10例产前诊断室间隔缺损的胎儿, 产后复查1例未见室间隔连续中断, 其可能原因是肌部室缺或膜部室缺在胎儿发育过程中, 于出生前有可能会逐步闭合。这一方面提示在复杂先心病或多个畸形的先心病检查, 有一定难度, 有可能遗漏或无法观察到一些畸形, 另一方面心脏畸形的发展是继续不断地形成, 这也可能造成诊断遗漏。

胎儿房间隔缺损的诊断有一定难度。正常情况下, 胎儿房间隔卵圆孔瓣开放, 房水平可见血液从右向左分流, 这是胎儿时期血液循环的特点。本组病例以卵圆孔径>8mm和卵圆孔瓣消失作为房间隔缺损的依据, 共诊断胎儿房间隔缺损11例, 产后证实8例, 缺损约8~12mm, 其余3例胎儿房间隔缺损直径约6~7mm, 有2例产后诊断为卵圆孔未闭或小房缺损待排, 一年后复查已闭合。该现象说明房间隔缺损在胎儿时期及出生后亦有逐渐缩小和闭合的可能, 同时也说明房间隔缺损的诊断有难度, 应慎重。

根据临床体会, 最佳筛查期为18~24周, 即妊娠中期, 绝大多数孕妇在此期间羊水适中, 透声条件好, 胎儿心脏结构显示清晰。广泛开展产前彩超常规筛查胎儿先心病, 尽早确定胎儿心脏异常, 使胎儿先心病得到早期诊断, 对减少缺陷儿的出生, 降低缺陷儿的出生率有显著的社会意义。本组确诊率为90%, 漏诊率为8.1%。目前彩超产前筛查胎儿先心病, 减少出生缺陷是可行的, 作为胎儿先心病产前诊断的重要手段, 已具有十分普遍的临床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彩超在胎儿先心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860例高危孕妇彩超检查诊断结果, 对860例16周以上具有高危因素的孕妇进行胎儿彩超检查, 动态追踪观察疑有或确诊先天性心脏病的胎儿。结果:疑诊或诊断胎儿先心病39例, 均成功随访, 经产后超声心动图或病理检查验证确诊胎儿先心病37例, 漏诊3例, 漏诊率8.1% (3/37) , 误诊4例, 误诊率10% (4/39) , 确诊35例, 确诊率90% (35/39) 。结论:彩超产前筛查胎儿先心病, 作为胎儿先心病产前诊断的重要手断, 已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胎儿,先天性心脏病,超声诊断

参考文献

[1]吴瑛, 陶枫, 王慧芳, 等.胎儿心脏超声筛查的重要性及操作技巧[J].中国医师杂志 (增刊) , 2004:92.

[2]刘传玺, 李垂平.胎儿心脏畸形彩色多普勒超声筛选与诊断[M].北京:科技文献出版社, 2003:35-40.

[3]吴雅峰.胎儿心血管疾病超声诊断规范探讨[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J].2005, 2 (2) :60-63.

心脏彩超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群选取收集该院2013年3月—2014年8月收治的99例属于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病患者的病例资料, 全部患者入院时均通过了12导联心电图以及其他方法确诊为慢性心力衰竭症, 而且患者病程持续时间不低于1周。患者心功能属于分级Ⅰ级共43例, 属于Ⅱ级共56例。患者原发病主要包括:属于冠心病共25例, 属于高血压性心脏病共47例, 属于肺源性心脏病共14例, 属于心肌病共13例。99例患者行心脏彩超取得左室EF值 (LVEF) , 将此值正常的42例患者作为LVEF正常组, 其中男性患者50例, 女性患者49例, 年龄在43~82岁, 平均年龄为为 (64.5±4.1) 岁。;将LVEF降低者共57例, 作为LVEF降低组, 其中男性患者50例, 女性患者49例, 年龄在43~82岁, 平均年龄为为 (64.5±4.1) 岁。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检查方法

采用该院新进设备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器 (型号ALOKAα-10) , 探头频率保持在2~4 Hz之间。让患者保持左侧卧位, 探头放置于心尖搏动位置, 观察心尖四腔心的切面。认真观察患者各房室的内径, 室间隔以及左、右心室外侧壁的厚度与运动情况, 认真观察心脏各瓣膜的组织结构以及血流的情况。冻结图像以后保存图片, 分别选取心脏左室舒张的末期以及收缩的末期, 应用双平面SIMPSON方法来测量患者心脏左室EF值。每个患者需要平均测量3个心动的周期, 记录EF数值以后, 计算平均值进行数据分析。观察经过治疗后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的改善以及好转情况。

1.3 统计方法

全部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心脏彩超的LVEF以加减平均数表示, 两组间用独立样本t进行检验, 若P<0.05, 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正常组全部患者在治疗前所测左心室射血分数为 (62.24±13.26) %, 降低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为 (33.51±12.79) %,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降低组全部患者在经过治疗以后所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是 (55.21±7.48) %, 与治疗前相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3 讨论

心血管疾病大部分都会导致患者心力衰竭, 这也是心血管疾病患者致死的重要原因[2]。按照患者心力衰竭的病患部位可分为:左心衰竭和右心衰竭以及全心衰竭。在临床诊断中以左心衰竭较常见, 心力衰竭的作出诊断, 需要结合患者病因和病史症状以及体征与客观检查多方面全方位的考量[3,4]。出现左心衰竭时出现肺淤血可以引发不同程度的患者呼吸困难, 出现右心衰竭时患者体循环淤血导致的颈静脉怒张和肝大以及水肿等, 均是诊断心力衰竭的重要根据。

心脏彩超属于唯一能够动态显示人体心腔内结构和心脏的搏动以及血液流动的重要仪器, 而且对人体无损伤[5]。通过心脏彩超可以直观明确的判断出心脏各房室的内径大小, 室壁整体运动以及节段性运动, 室间隔与室壁厚度, 瓣膜结构以及功能、心内异常结构和心肌病变等。Hobbs F D Richard等[6]相关研究显示, 心脏彩超可以准确检查出各心腔大小变化和心瓣膜结构以及功能情况的辅助诊断患者充血性左心衰竭现象。

该研究表明, 正常组全部患者在治疗前所测左心室射血分数为 (62.24±13.26) %, 降低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为 (33.51±12.79) %,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降低组全部患者在经过治疗以后所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是 (55.21±7.48) %, 与治疗前相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这和范文斌、Peter Johansson等[7,8]研究结果基本相符。同时也说明, 心脏彩超可以做到定量分析患者充血性左心力衰竭的左室壁局部同整体的舒张收缩功能, 心衰患者的左室收缩功能比舒张功能受损程度较明显。

综上所述, 通过心脏彩超的检查, 得到左室射血分数对于多病因造成心力衰竭的诊断没有特异性, 不能单独作为确诊的标准, 但是可以作为临床治疗心力衰竭过程中的较可信的监测指标[9]。心脏左室舒张末期的内径以及左房内径大小的变化对患者左心衰竭的价值, 以及对治疗效果评价的作用, 仍有待于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摘要: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在诊断多病因的慢性心力衰竭病症时的临床作用与意义。方法 整群选取该院2013年3月—2014年8月收治的99例诊断为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 用心脏彩超设备进行检查, 记录左室射血的分数 (LVEF) 和左心室舒张末期的内径 (LVDd) 以及左心房的内径 (LVD) , 并依据EF值随机分为正常组和降低组, 对比分析该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LVEF值变化情况。结果 正常组全部患者在治疗前所测左心室射血分数为 (62.24±13.26) %, 降低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为 (33.51±12.79) %,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降低组全部患者在经过治疗以后所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是 (55.21±7.48) %, 与治疗前相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所检查左室射血的分数对于多病因的心力衰竭病症诊断不具备特异性, 不能单一的作为确诊病症标准, 但是可以作为一项此病临床治疗过程中重要可信的监测指标。

关键词:心脏彩超,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

参考文献

[1]杨巍, 梅育嘉.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治疗进展[J].实用药物与临床, 2012, 17 (6) :231.

[2]刘丽霞, 刘斌, 张彤迪.心脏彩超在诊断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时的临床应用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4, 24 (1) :64-67.

[3]周淑新, 朱翠明, King M, Kingery JE, 等.心力衰竭的诊断与评估[J].中国全科医学, 2014, 18 (36) :202.

[4]杨瑞华.高龄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特点分析[J].山东医药, 2010, 50 (12) :74-75.

[5]石常英, 郭琳娜, 董国岭, 等.左室射血分数对老年多病因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1, 31 (10) :1888-1889.

[6]Hobbs F D Richard, Roalfe Andrea K, Davis Russell C, Davies Michael K, Hare Rachel.Prognosis of all-cause heart failure and borderline left ventricular systolic dysfunction:5 year mortality follow-up of the Echocardiographic Heart of England Screening Study (ECHOES) [J].European Heart Journal.2012, 26 (2) :335-336.

[7]范文斌.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力衰竭心脏彩超诊断价值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 2012, 11 (32) :258.

[8]Peter Johansson, Kristoffer Arestedt, Urban Alehagen.Sleep disordered breathing, insomnia, and health related quality of life-A comparison between age and gender matched elderly with heart failure or without cardiovascular disease[J].European Journal, 2013, 14 (1) :550.

本文来自 古文书网(www.gwbook.cn),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相关文章:

心脏损伤02-10

心脏缺损02-10

超声心脏02-10

心脏急症02-10

心脏功能02-10

心脏干细胞研究02-10

地震预测的新方法02-10

普通高校成教学生02-10

老年人的心脏和心脏病02-10

心脏支架02-10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心脏损伤 下一篇:心脏干细胞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