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教案

关键词: 瓜秧 记录表 种植 活动

种植教案(共12篇)

篇1:种植教案

劳动实践基地课程《种植黄瓜》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会种植黄瓜,掌握种植方法及管理要点等。

2、增加生活常识,获得生存体验,提高学生自主实践能力、团结合作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3、让学生懂得种植蔬菜的重要性,引导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培养劳动技能。通过亲自体验,培养学生责任感,并且爱惜蔬菜,尊重劳动人民。

二、教学重、难点:

了解其生长习性及其特点,种植蔬菜的方法。

三、课前准备:

黄瓜种子、手套、铁锹、小锄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每天最离不开的就是一日三餐。每一天都会有丰富多样的食物摆在我们的面前。在我们吃的津津有味的时候,有没有同学想过,农民伯伯究竟是怎样把它们种出来的呢?

今天我们来到学校的实验基地,不仅要来参观,并且亲自体验一下种植蔬菜的过程。

二、认识蔬菜及农具

1、师:我们都是生长在农村的孩子,相信对于粮食蔬果并不陌生。老师先来考考大家,看看我们实验田里种植的这些农作物大家是不是都认识。

老师带领学生到学校种植园去参观,并让学生识别各种蔬菜:玉米、大葱、菠菜、辣椒……

老师简单的介绍这些作物的种植方法及时间。

2、师:种植蔬菜我们一定会用到一些工具,说说你所知道的农具有哪些?

学生回答:锄头、铁锹……

师:你知道这些农具各有什么作用吗? 教师指名回答,并予以纠正。

师总结:锄头用来除草和翻地;铁锹用处更广,翻地、浇水和排水,处理杂物等;耙子归拢或散开谷物、柴草或平整土地用;镐是用来刨土的工具。

三、种植方法:

师:参观完了试验田,同学们是不是也想体验一下亲手种植蔬菜的过程呢?现在的节气正好是种植黄瓜的好时节。下面老师就给大家介绍一下黄瓜的种植方法。同时请大家认真看好我的操作方法。

1、把土翻松。为什么我们要翻土呢?因为翻过的土壤土质松软,透气性好,雨水很容易保留在土壤里,空气也能进到土壤中。同时,翻土时,还能杀死一部分藏在土壤中的昆虫,这样,播进去的种子就很容易发芽和生长。

2、种植。我们先用小锄的背面在每块地上划出两条小沟,然后把黄瓜种子撒在里面。但需要注意的是每份种子要距离大约25厘米的距离,而且每个坑里放三、四粒种子即可。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如果种子间距离太近,会互相抢夺养份,导致发育不好。

3、埋土。种好后将每一处用脚轻轻向土里压一压,然后再用小锄轻轻的把土填平。注意不要太用力,以免种子不好破土。

4、浇水。将每处种植地方浇适量的水,但动作要轻不可过多,以免将种子冲跑或闷坏。

四、学生实践

师:老师的演示就到这里,同学们刚才听的都很认真,接下来就看你们的了。但是种植时请戴好手套,以免不小心受伤。

1、老师组织学生在学校开辟的空地上先松土,分成6畦。

2、分成6个小组,每组给适量的种子,指导学生分工合作,进行实地动手种植。

3、每组派1个同学负责浇水。教师在各组间巡视,有问题及时纠正指导。

五、总结收获

师:同学们今天种菜累不累?要知道我们吃的每一粒米,每一颗菜都是农民伯伯通过辛勤劳动换来的。通过这节课,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生:学会了种植黄瓜的方法…… 知道了粮食来之不易,要珍惜……

六、课后任务

虽然我们把菜种完了,但是希望同学们要有责任感,以后一定要时常关注着试验田,经常来给它们除草、浇水并施肥。

篇2:种植教案

活动目标:

1、爱祖国,爱家乡为家乡服务,懂奉献,懂得种植蔬菜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热爱劳动,培养劳动技能。

2、自主实践能力,团结合作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识别蔬菜,了解其生长习性及其特点;种植蔬菜,掌握种植方法及管理要点等。

3、通过实践,培养学生责任感自信心,培养学生动手种植蔬菜的能力,开阔学生眼界,获得生存体验,增进社会适应能力。活动重、难点:

了解其生长习性及其特点,种植蔬菜的方法。活动准备: 实物小白菜、活动过程:

一、启发与引导:

同学们,你们所知道的蔬菜有哪些呢?

学生纷纷回 答:有青菜、白菜、萝卜、黄瓜??老师用温和的语气说:“你们知道得真多呀,那么,你们可知道这些蔬菜是怎么来的吗?”学生听后随即回答:“是农民伯伯种出来的。“是呀,我们每天吃的各种蔬菜是农民伯伯种出来的。今天,老师就要带你们去参观一下种植园蔬菜园地。”

二、认识蔬菜:

1、老师带领学生到学校种植园去参观。

2、让学生识别各种蔬菜。

3、老师介绍这些蔬菜的种植方法。(如:菠菜、水芹、大蒜、苋菜等是撒播种子,不要移栽;包菜、莴苣、青菜、黄瓜等可移栽。)

三、认识几种常用的农具:

1、让学生说说你所知道的农具有哪些。

2、出示农具,让学生说出农具名称。

3、你能说出这些农具各有什么作用?

锄头用来除草和翻地。镰刀割庄稼和杂草。铁锹用处更广翻地,浇水和排水,处理杂物等。耙子归拢或散开谷物、柴草或平整土地用。镐刨土的工具,再就是伐完树给树去皮,古代是一种兵器。

四、种植方法:

1、种植老师介绍蔬菜的移栽方法。⑴ 把土翻松;

⑵ 种植(左手拿住菜秧的茎,右手握住种菜工具刨一个小坑,把菜秧的根轻放在小坑里,然后盖上土压好。)⑶ 浇水(①水要浇在根部;②浇水要适量;③要连浇三天。)

3、请种植老师做种菜示范。

4、学生动手试一试,有所体验。

五、亲自种植蔬菜:

1、组织学生回校后在学校开辟的空地上先松土,分成6畦。

2、分成6个小组,每组20棵菜秧,指导学生分组实地动手种植。

(看谁种的方法正确,如有不会的同学可让会种的同学作示范。)

3、每组派1个同学为菜秧浇水。(教师可稍作提醒)

六、学会管理 :

1、在菜秧活后一星期可组织学生定期给它施肥。

2、发现田有杂草,组织学生带好除草工具进行除草。

3、定期给菜捉虫。(①可喷洒除虫药水;②用筷子直接抓住虫子拈死。)

七、评比表扬 :

1、组织学生来到菜园地。

2、观看哪个小组的菜长势旺盛,长得肥大。小结。课后反思:

篇3:种植教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8月~2016年2月收治151例实施口腔义齿种植治疗患者,男93例,女58例,年龄23~65岁,平均年龄(53.4±3.9)岁,全部患者均属于牙列缺损实施口腔种植义齿修复,种植时间10~18个月。本次研究目的及意义均告知患者及家属,并签订知情同意书,本院伦理委员会签订同意书;已排除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及心、肝、肾功能不全者;研究期间均未采取任何口腔医疗护理,具备良好的意识语言交流能力。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由本院具备多年临床检验经验医师完成种植体周围组织检查,主要检查内容包含:X线骨吸收状况、种植体松动度、近中或远中龈沟出血指数(PLI)、探诊深度(PD)、菌斑指数(PLI)等。并将151例口腔种植患者基本资料进行系统分析,应用本院自制问卷调查评估患者种植牙术后口腔护理行为,如口腔刷牙频次、清洁持续时间、清洁干净类型以及吸烟状况与专业性定期复查与洁牙情况等。

1.3 观察指标观察不同因素对种植体周围炎的影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本次研究调查151例口腔种植患者,其问卷调查表发放151份,回收151份,回收率100.0%;结合种植体周围组织检查明确诊断,其中20例患者口腔种植义齿修复术后并发种植体周围炎,发病率为13.2%。

2.2种植患者单日口腔刷牙频次、刷牙清洁持续时间、吸烟、口腔专业性定期复查与洁牙等是种植体周围炎发病的影响因素(P<0.05)。见表1,表2,表3。

3 小结

通过本次研究分析数据统计表明,通过良好稳定持续性口腔清洁可有效确保种植牙患者口腔菌群数量减少,控制义齿表面菌斑,同时良好的牙齿清洁对口腔种植术后恢复提供良好环境与维护。另外,吕国新[3]通过对种植牙患者行后期跟踪随访观察,口腔环境护理较差且单日吸烟率较高患者易发生边缘性骨吸收,且牙龈出血频率发生率较高[4]。因此目前临床中普遍采取限制患者吸烟频率或戒烟及加强口腔种植术后护理清洁成为关键。

参考文献

[1]徐燕华,黄宝延,谭包生,等.口腔护理行为对种植体周围炎的影响分析.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2):1083-1086.

[2]徐晓明,李慧丽,刘东艳,等.口腔专业护理对糖尿病患者种植体周围炎干预评价.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9):1011-1013.

[3]吕国新.口腔护理行为对种植体周围炎的影响.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1):62-63.

篇4:种植教案

[关键词]即刻种植;延期种植;植骨;牙齿修复

[中图分类号]R78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9701(2016)04-0050-03

在临床上如果按照时间可以把种植的修复方面分成即刻种植,还有延期种植。即刻种植顾名思义就是可以有效的缩短义齿修复的时间,同时还能减少手术的次数,还包括防止牙槽骨发生废用性萎缩的优点。所以为了探讨即刻种植以及延期种植,还有植骨后延期种植在不同在骨缺损情况下的方法与疗效,能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下面就对某院所收治的120例,共132枚种植体,有相同骨缺损的患者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在2010年3月~2011年3月所收治的120例(共112枚种植体)不同情况的骨缺损患者进行分析,随机分成三组,每组40例患者。A组患者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19~49岁,平均(36.8±3.99)岁;B组患者中男19例,女21例。年龄18~51岁,平均(34.2±3.6)岁;C组患者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21~47岁,平均(31.7±3.3)岁。三组患者在治疗之前在年龄,性别以及病情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P>0.05),具有可比性。

人选标准:患者缺失牙症状和体质适合采用种植牙。排除标准:患者存在过敏体质,对植牙过程中相关用药过敏;患者缺失牙症状不适合种植牙;患者年龄及其他特征不适合植牙;这些均排除研究。

1.2治疗方法

A组40例(36枚)进行即刻的种植,在治疗的过程中,使用微创的拔牙技术,这样可以清除拔牙窝里面残留牙周膜和肉芽组织,用导向让牙槽窝加深到1~2 mm,使用钻头逐号的扩大植入的牙床,还要结合GBR技术对腭侧骨板进行挤压,还可以人种植体,进而让拔牙的创口缩小。在拆线的时候,一定要在手术后的10 d进行,在佩戴临时的义齿时,必须在拔牙之后的6~8个月进行第二期的手术操作,在1个月之后进行相关的修复内容。而B组的30例患者(38枚)进行延期种植的方式,也就是不对拔牙窝进行处理,在里面钉人小钛钉作为定点的标志,在6个月之后,与小钛钉标记处进行种牙手术;C组40例(58枚)患者实施只顾后延期种植,于下颌骨颏部位取自体骨源,智齿拔牙后牙窝磨牙后面垫区,上颌结节以及下颌骨后的牙区颊侧外斜线,异体的骨源是Bio-Gide可以有效的吸收生物膜和Bio-Oss的骨粉,术后6~8个月完成常规的种植手术。

1.3评价方法

术后随访1年,对比三组患者的近期种植体稳定情况和远期临床疗效。ISQ数值越大代表种植体的稳定性越高。疗效判定,显效:在治疗后,种植体没有出现松动的情况,而且牙龈组织也非常正常,患者对种植牙的功能和外形都非常满意。有效:在治疗后,种植体会有轻微的松动,或者是牙龈边缘有轻度的充血情况,通过X射线能够发现有线形的阴影存在于牙槽骨和种植体之间。无效:在治疗后,牙的种植体有明显的松动问题,同时还不能行使正常的功能,除此之外,还有明显的牙龈溢脓,或者牙龈红肿的状况。总有效率=(有效数+显效数)/总人数×100%。

1.4观察指标

植牙后观察:①外形美观且无感染:②不伤邻牙且效果好;③稳定性好且无痛感。④患者近期ISQ值变化;⑤远期疗效。

1.5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对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方差分析进行组间数据比较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后三组患者近期的ISO值比较

比较三组患者随访期间ISQ值变化情况,三组近期ISQ值相近,且在第四周呈现最低值,而在地十二周后数值变化基本稳定。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组数据方差分析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2.2三组患者治疗后远期疗效比较

对120例患者进行随访的过程中,三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然后分别对三组患者在1年的远期临床总有效率进行分析,差异都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3.1患者在治疗后近期的ISQ值对比情况探讨

在目前临床上使用的骨移植材料有很多,比如同种的异体骨或自体骨,还有人工替代材料及异种骨等。自体骨在移植的过程中一般情况下都是比较安全而可靠的,通常情况下也没有发现有排异免疫的缺点,其中大部分的骨细胞在经过非血管化的自体皮质骨移植后,通过骨爬行的方式来代替形成的新骨,受植的位置在新骨形成前可以提供有效的机械支持。在这次研究中的三组人员中,其测得的ISQ值都是在术后的第4周有轻微的下降趋势,而到了第12周后又都逐渐的回升。相关人士认为,这种情况就应该是种植体周围的骨出现改建的现象.这次研究中在植骨术后的12周进行牙种植术,通过对三组患者的RFA测量比较,近期的ISQ值变化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多时间段数据方差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也说明在骨完全开始改建以前,移植骨有一定的支撑力,可以使义齿种植的需求得到很好的满足。对于那种因为外伤而导致的牙缺损患者,在对其进行常规的清创时,还应该进行行自体骨的移植,同时再进行延期种植的修复工作,患者取骨的位置通常都较隐蔽,而且暴露瘢的痕也不明显,在进行清创时,骨移植手术可以一期完成。该方案还可以让疗程缩短,减少手术的次数,患者很容易接受这种治疗。

3.2患者在治疗后远期的疗效对比情况

篇5:大班教案《种植》

植物是大自然的另一种生命,孩子们对它有一定的好奇心,《纲要》指出:引导幼儿接触自然环境,使之感受自然界的美与奥妙,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认识兴趣;作为教师应利用这种好奇心让幼儿进行探索和学习,“种植”是人类对自然界的一种维持和贡献,也是人类保护自己生存环境的一种手段。《纲要》还指出:为幼儿提供观察、操作、试验的机会,支持、鼓励幼儿动手动脑大胆探索;引导幼儿接触和认识与自己生活关系密切的不同职业的成人,培养幼儿尊重不同职业人们的劳动。利用社区资源来对幼儿进行种植教学,激发他们热爱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对劳动者敬佩的情感。

教学目的:

1、了解种植的过程与种子生长所需要的基本条件,体验种植劳动带来的快乐。

2、在社区种植员的带领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种植活动,掌握种植方法,并积极参与讨论。培养他们对劳动者敬佩的情感。

教学准备:

1、联系社区种植员和种植的土地。种子若干、树苗若干。

2、种植工具。

3、种子发芽的视频。

教学过程:

1、激发兴趣

1)出示种子:这是什么?我们用它来干什么?

2)提问:怎样种植种子?

种好后需要做哪些事情?

2、带领幼儿来到社区种植园

1)介绍种植工人,他的主要工作,也称为园丁。

2)园丁为我们介绍树苗和种子。

3)园丁示范种植树苗和种子的方法。

4)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种植,园丁及教师进行指导。

3、回教室讨论

1)你在种植过程中做了哪些事情?感觉怎样?

2)种植下去的种子会怎样呢?

3)什么时候会发芽?种子发芽有哪些条件?

4、观看《种子发芽》的视频

幼儿讨论种子发芽的条件和过程。

5、课后延伸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课后进行观察,记录和浇水、整理。

反思:

篇6:种植的教案

活动目标:

1、对种植活动感兴趣,乐意参加种植活动。

2、迁移种草莓的经验,继续学习栽种过程。

3、关注植物的生长,愿意连续观察与记录植物生长变化。

活动准备:

1、种子若干种(菜瓜秧、甜瓜秧、香瓜秧等)。

2、整理好地块

3、小铲、水壶等。

4、设计记录表。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并认识常见瓜

教师出示瓜的图片,“你们认识它们吗?它们是什么?你吃过吗?”

幼儿自由讨论自己吃的感受,相互交流味道。(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

2、幼儿共同回忆栽种的经验,观察并初步尝试种植活动。

“你们有看过农民伯伯是这么栽东西吗?是怎样栽的?”

“种植怎样栽呢?”教师示范重点:

(1)强调种植非常娇嫩,要轻拿轻放。

(2)栽种植过程:先用铲将土挖一个坑,然后将种植轻轻地放进去,再在四周围围上细碎的土。

“种植栽到土里还要做什么?”教师组织幼儿开展浇水活动。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进行日常观察、照料与记录活动。

篇7:种植香菜教案1

活动目标:1、2、3、认识香菜,知道它的名称。

学习正确安全的使用简单的劳动工具。萌发热爱劳动以及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

1、2、铲子、喷水壶等。香菜种子。

活动过程:

1、导入

(1)、孩子们,今天是蔬菜王国的大会,你瞧,都有哪些蔬菜宝宝来了?(出示茄子、豆角、黄瓜、土豆等)

(2)、哦,刚才大家都认识了这么多的蔬菜宝宝,可是,有一位蔬菜宝宝来晚了。出示香菜。孩子们,你们知道它的名字吗?有谁知到它有哪些好处?教师进行总结指导。

(3)、香菜宝宝那么棒,大家想不想种种它?!那让我们开始行动吧!

2、交代任务及要求

我们要把香菜的种子种在菜园地里,种的时候要先把土用小铲子铲起来,注意:不要铲到脚和手。然后把种子埋好。用小手摁一下。

3、师幼种香菜

(1)、孩子们,在种香菜之前,让我们把这片菜地整理干净。(2)、出示简单工具,让幼儿认识并使用一下,提高幼儿的兴趣。(3)、师幼一起种香菜。

教师示范:用小铲子挖一个深一点的小坑,小心的把香菜种子放入坑内,然后用泥土盖上种子,浇上水。

重点指导幼儿挖坑、浇水、覆土。教师要及时提醒幼儿不要铲到手指、脚丫,要浇适量的水。不多不少,用手指蘸蘸泥不粘手正好。

4、幼儿自由合作种植

篇8:小班种植教案

1、对种植活动感兴趣,乐意参加种植活动。

2、迁移种草莓的经验,继续学习栽种过程。

3、关注植物的生长,愿意连续观察与记录植物生长变化。

二、活动过程:

1、观察大蒜,认识其外形特征。

师:你们看,这是什么?(出示大蒜)

师:请你看看大蒜是什么样的?有点像什么?

幼儿描述大蒜特征:白色的球状,外面有皮,用简单的词语类比想象大蒜的外形特征。

提示:引导幼儿发现大蒜是由多个小蒜瓣组成的,蒜瓣围成了一个圆圈,每个蒜瓣都有白白的蒜根,尖尖的地方是蒜芽,用手轻轻一剥,大蒜的衣服就扯破。

师:请你们把大蒜掰开,看看是什么样的?再数一数有几瓣?丰富词语“蒜瓣”

老师:你们吃过大蒜吗?是什么味道?喜欢吃吗?(让幼儿知道吃大蒜可以预防很多疾病,如癌症)

2、学习种植大蒜的方法。

(1)师:你会种大蒜吗?我们种大蒜需要什么?

与幼儿一同讨论并明确种大蒜的材料和工具等。

种大蒜的第一步是做什么事情?

我们先把一个个圆形的大蒜,剥成一个个小蒜瓣。

(2)再看第二步,大蒜哪头朝下埋到土里?

蒜根朝下,蒜芽朝上

(3)师:怎么把大蒜种到土里呢?引导幼儿自由讲述自己的想法。再看第三步,老师是怎么种大蒜的?

师:我们先把一个个圆形的大蒜,剥成一个个小蒜瓣,然后用小铲子松松土,土松好后,拿起一个小蒜瓣,蒜根朝下,蒜芽朝上,将蒜瓣插进泥土里,盖好土,最后给蒜瓣浇点水,就种好了。

幼儿观察老师示范种大蒜的方法,鼓励幼儿尝试用语言表达老师的种植方法。

3、尝试种植大蒜。

老师播放“种大蒜”的儿歌录音磁带,幼儿尝试种植大蒜,老师巡回指导幼儿正确种植蒜瓣。

老师:老师的大蒜种好了,现在,轮到小朋友们种大蒜了。

(1)幼儿自由种植大蒜,重点观察幼儿是否将大蒜的尖头朝上,并请幼儿按第三步给大蒜浇水,再将种好的大蒜端平摆在户外的平台上。

(2)师:大蒜长大后会是什么样呢?种下的大蒜能长出叶子吗?引导幼儿自由猜测,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小结:蒜瓣就长出了绿芽,绿芽往土外钻,绿芽长呀长呀,就长成了一颗大蒜苗。

老师:小朋友们种好大蒜后,把自己的名字贴到你种的大蒜盆上,以后就知道你种的大蒜在哪里了。

三、巩固新知

老师:小朋友们真能干,会种大蒜了,你们能告诉老师是怎样种大蒜的吗?

四、结束活动

老师:小朋友们的大蒜种好了,让我们慢慢等着大蒜长大吧!现在,我们要先收拾地上和桌子上的物品,要不然我们会被这些物品拌倒的。

五、延伸活动:

1、利用早晨入园、中午散步或离园前的时间,引导幼儿进行连续的观察与照料,每个1―2天浇一次水,让幼儿比一比,看一看,谁的大蒜先发芽,长得好。

篇9:种植活动教案

1、在回顾、比较、讨论中尝试迁移运用所得的新经验,从中体验一种成功感。

2、在活动中能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已有的种植经验、已参观过孙桥农业开发区、ppt制作、记录图。

活动过程:

一、观看ppt,回顾比较不同的种植经验这是哪里?上次我们参观了孙桥农业开发区,孙桥和我们在种植、照顾蔬菜宝宝上哪里不一样?

二、讨论、选择新的设想

1、设想新方法

孙桥农业开发区运用了许多先进的技术和方法,种出了富有营养的蔬菜。我们也创设了一个很好的种植园,用了许多好的方法细心地种植、照顾蔬菜。那你们想不想让我们的种植园变得更好,让我们的蔬菜宝宝长得更好呢?有什么好办法?(根据幼儿讲的一一出示记录图)

2、讨论新方法

你们都认同这些新方法吗?

3、选择好方法

你们想的这些方法都很有道理,可是我们不能一下子就全办到,总要一样一样来,假如在这几种方法中先选2个方法比较适宜现在进行改建的,你会选哪两个?为什么?投票选择适宜现在改建的方法。

4、统计人数

看看哪种方法是我们觉得现在先要进行改建的?有几票呢?

活动结束:

篇10:佛手瓜种植教案

第一课 佛手瓜的种植(1--9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佛手瓜的别名。

2、了解适合栽种的地区,种植优点。

3、懂得食用优点,适合栽种的地区。教学过程:

1、现在云南、福建及浙江等省栽培较为普遍。近年山东、河南等北方省区引种成功,并迅速推广。佛手瓜将在我国北方淡季蔬菜中占有一定地位。

2、种植优点: 佛手瓜具有 产量高、管理简便、不需喷施农药、营养丰富、又耐贮运、能补充秋冬淡季市场供应 等优点,特别适合南方广大山区栽种。

3、食用优点:佛手瓜含热量低、含微量元素高;含钠量低、含钾量 高,是很好的低热量和低钠食品。据测定,每100g果实中 含蛋白质0.9g、碳水化合物7.7g、维生素C22mg。冬季可充当黄瓜的代用品,凉拌、炒食、做汤皆可。由于它不 像其他瓜类果实有空心部分,可食率达100%,所以又被叫 作“无心瓜”。佛手瓜肥大的块根与马铃薯营养相似,可以 像马铃薯一样烹制,味道亦似马铃薯。嫩芽多汁,味道颇似 芦笋。

4、佛手瓜的别名: 佛手瓜(Sechium edule)又名菜肴梨、合掌瓜、拳头瓜和无心瓜等。

5、现在云南、福建及浙江等省栽培较为普遍。近年山东、河南等北方省区引种成功,并迅速推广。佛手瓜将在我国北方淡季蔬菜中占有一定地位。

作业:佛手瓜种植有什么优点? 板书 佛手瓜的种植

别名 食用优点 种植优点 适合栽种的地区

第二课 佛手瓜生物特性(10--19课时)教学目标:知道佛手瓜的生物学特性。教学过程:

1、根

佛手瓜最初为弦线状须根,随植株生长,须根 逐渐加粗伸长,形成半木质化的侧根,上生不规则的副侧根。侧根长而粗,在一般条件下,一年生的侧根长达2m以上。根系分布范围广,吸收肥水能力强,耐旱。多年生的佛手瓜,进入第2年以后,在不十分炎热的地区可形成肥大的块根。

2、茎

茎蔓性,攀援性强。主蔓可长达10m以上。分枝能力强,几乎每节上都有分枝,分枝上又有2次、3次分枝。节上着生叶片和卷须。

3、叶

叶互生,叶片与卷须对生。叶片呈掌状五角形,中央一角特别长。绿色至深绿色,全缘。叶面较粗糙,叶背的叶脉上有茸毛。

4、花

佛手瓜雌雄同株异花,雄花多生于子蔓上,开花早;雌花多生于孙蔓上,开花迟于雄花。雄花10~30朵在总花梗的上部成总状花序,每雄花有雄蕊5 枚、花丝联合。雌花单生,枝头头状,花柱联合,子房下位 1室、仅具1枚下垂胚珠。弯片、花冠均为5片。异花传 粉,虫媒花。

5、果实和种子

果实梨,有明显的5条纵沟,瓜顶有一条缝合线。果色由绿色至乳白色,单瓜重250g~500g。果肉乳白色,一个果实内只具一枚种子,果肉与种皮紧密贴合,不易分 离;种子扁平,纺锤形。种皮系肉质膜状,不具备控制种子 内失水的功能。当种子剥离果实后,极易失水干瘪而丧失生活力。故种子不能晒干贮存,一般均以整个种瓜为繁殖材料。种子无休眠期,成熟后如不及时采收,种子在瓜中就会 很快萌发。这一现象称“胎萌”,是佛手瓜的一大特点。

布置作业:佛手瓜有什么生物特性? 板书

佛手瓜生物特性:根 茎 叶 花 果实和种子

第三课 佛手瓜对环境条件的要求(20—28课时)教学目标:知道佛手瓜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教学过程:

1、温度

佛手瓜喜温暖而雨水分布均匀的气候,不耐高温和严寒。0℃时茎叶出现冻害,-3~-5℃茎叶全部冻死。10℃时生长缓慢,20~25℃时生长最适,当月平均气温20℃左右时,每日茎蔓生长量只有2~3cm,而25℃以上时,每天茎蔓生长量达15~20cm,但温度太高也不利,35℃以上时,生长受到明显抑制。开花结果适温是15~20℃。低于15℃或高于25℃,均影响开花授粉,座果率下降,同时影响瓜的发育。到5℃以下,瓜停止膨大。

2、水分

对水分需量大,尤其是7~8月高温季节,一定要保持空气和土壤中有较高的湿度,否则,蔓茎停止生长,叶色变黄。开花结果期土壤水分不足时,开花少,落花多,座果率低,瓜也小。

3、日照

佛手瓜是短日照作物,在具有一定的营养生长量后,在秋季短日照条件下,开始生殖生长。月均为22℃左右,月日照时数170小时,即适合佛手瓜开花结果要求。因此在南方,适合在凉爽气候的山区栽种。

4、土壤

对土壤要求不严,以土层深厚、疏松、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通透性好的中性砂壤和壤土、粘壤土最适合种佛手瓜。对肥料要求,氮素不能过多,以免茎叶生长过旺而结果少,中后期要重施磷钾肥。

5、种植区

佛手瓜适应性相当广,可以利用房前屋后、山麓、渠旁、猪牛栏舍旁等一切空闲地栽种,丰产稳产性良好。

6、种瓜的选择

种瓜需选择个头肥壮、重量500g左右、表皮光滑润薄、腊质多、微黄色、茸 毛不明显、芽眼微微突起、无伤疤破损、充分成熟的瓜做种瓜。种瓜越冬储藏。将种瓜于11月下 旬放在5℃~7℃的室内保存,具体方法是用箩筐装沙储

藏,即用箩筐装一层沙,放一层瓜,不留空隙,箩筐顶端覆盖 10cm~15cm的沙即可。若数量大可在室内建沙池储藏,储藏期间注意事项 :①自始至终不能浇水,即使表皮起皱也不能浇。②必须用于沙储藏覆盖,不能用农家肥 和田园土储藏覆盖。③若无干沙可用干煤灰储藏覆盖。

布置作业:佛手瓜对环境条件有什么要求? 板书:

佛手瓜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温度

水分 日照 土壤 种植区

种瓜的选择

第四课 佛手瓜的种植育苗过程(29--39课时)教学目标:

知道佛手瓜的种植育苗过程。教学过程:

1、佛手瓜在温带地区只能作一年生栽培、须整瓜播种育苗。在南方佛手瓜入窖贮藏,翌年清明前后自然出苗,而后选择苗好的种瓜直接播种。北方为培育大壮苗,提高幼苗的抗性,需及早适时进行室内催芽。

2、催芽时间于翌年1月下旬将种瓜取出,用塑料袋逐个包好,移到暖室或热炕上催芽,温度15~20℃。催芽温度不宜太高。温度过高出芽快,但芽细不健壮。适当降低催芽温度,芽粗短健壮。

3、半月左右种瓜顶端开裂,生出幼根,当种瓜发出幼芽时进行育苗。数 量小用大营养袋或花盆放在暖室培育,数量大用简易保护地 培育。营养土用通气性能好的砂质土与菜园土对半混合配制,种瓜发芽端朝上,柄朝下,覆土4~6cm、土壤湿度为手握成团,落地即散为准。不要有积水。

4、育苗期瓜蔓幼芽留2~3枝为宜,多而弱的芽要及时摘掉。对生长过旺的瓜蔓留4~5叶摘心,控制徒长,促其发侧芽。育苗期间要保持20~25℃,并还要注意保持较好的通风光照条件。佛手瓜整瓜播种,需种瓜量较多,成本偏高。为减少种瓜用量,扩大繁殖系数,山东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采用茎切段扦插育苗获得成功。

5、具体方法是:将种瓜提前育苗,培育出用于切段扦插的健壮秧蔓。在有温室的地方,可于11~12月育苗,延长育苗期可使幼苗多发枝、发壮枝。于3月上、中旬将幼苗秧蔓剪断,每一切段含2~3个节。将切段茎部置于500ppm的萘乙酸溶液中浸泡5~10分钟,取出插于育苗营养土或蛭石、珍珠岩、过筛炉渣等轻质基质内,保温保湿促其生根。据试验采用此法扦插成活率达80%以上。

布置作业:佛手瓜育苗的具体方法是怎样的?

板书 佛手瓜的种植育苗过程:贮藏 催芽 暖室培育

第五课 佛手瓜的种植方法(40—58课时)教学目标:

知道佛手瓜的种植方法 教学过程:

1、定值方法

佛手瓜断霜后即可定植。大棚栽培可于3月上、中旬定植,露地栽植以于4月中旬为宜。定植时,穴要大而深,约1m见方,1m深。将挖出的土再填入穴内1/3,每穴施腐 熟优质圈肥200~250kg,并与穴土充分混合均匀,上再铺盖20cm的土壤,用脚踩实。定植时将育苗花盆或 塑料袋取下,带土入穴,土地与地平面齐,然后埋 土。定植后浇水,促其缓苗。定植密度,若采用种瓜育苗,大苗定植,每667平方米可栽20~30棵。用切段扦插的小苗栽培,密度可适当加大,行距3m~4m,株距2m,每667平方米80~120株。

2、搭架引蔓与整枝

佛手瓜的繁殖力和攀援力都较强,生长迅速,叶蔓茂密,相互遮阴,任其生长最易发生枯萎和落花落果现象。因此当瓜蔓长到40cm左右时就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利用竹杆绳索等物让佛手瓜的卷须勾卷引其叶蔓攀架、上树、爬墙。佛手瓜侧枝分生能力强,每一个叶腋处可萌发一个侧芽。定植后至植株旺盛生长阶段,地上茎伸长较慢,茎基部 的侧枝分生较快,易成丛生状,影响茎蔓延长和上架。故前期要及时抹除茎基部的侧芽,每株只保留2~3个子蔓。上架后,不再打侧枝,任其生长,但应注意调整茎蔓伸展方向,使其分布均匀,通风透光。

布置作业:

佛手瓜的种植方法是怎样的? 板书:

定值方法

佛手瓜的种植方法

搭架引蔓与整枝

第六课 佛手瓜的种植(59—60课时)教学目标:

知道佛手瓜的水肥管理 教学过程:

一、水肥管理

1、定植后1个月内主要做好幼苗的覆盖增温,促进生长发育。此期间不追肥,只浇小水。

2、根系迅速发育期,要多中耕松土,促进根系发育,为秋后植株的旺盛生长奠定基础。越夏期勤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增加空气湿度,使佛手瓜安全越夏。

3、进入秋季,植株地上部分生长明显加快进入旺盛生长期,要肥水猛攻,以使植株地上部分迅速生长发育,多发侧枝,为多开花多结果奠定物质基础。

4、盛花盛果期,日蒸腾量大,需要充分的水肥,水份以保持土壤湿润为宜,可采用叶面喷施氮、磷肥2~3次,或施腐熟的人畜肥。

二、种植收获

佛手瓜开花结果较集中,对茎蔓生长影响较大。要及时采摘,养活养分消耗,有利于后茬瓜的生长发育,以提高产量。一般每株可采瓜200~600个,667平方米产3000kg~5000kg。

布置作业:

佛手瓜的水肥管理是怎样的?

板书

水肥管理

佛手瓜的种植

篇11:《种植我们的植物》教案

2.种植我们的植物

【教材分析】

《种植我们的植物》是“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的第二课。在第一课《植物新生命的开始》学习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回顾了植物的一生,并观察各种植物的种子,认识了种子的基本结构。

本课有两个活动。教材的第一个活动是“播种”,首先在阅读框里提示了在花盆里播种的方法,然后引导学生想办法观察种子的变化过程,在阅读框里提示用玻璃杯里种下凤仙花的种子,提示学生注意观察玻璃杯和花盆里的凤仙花的生长变化。教材的第二个活动是“做观察记录”,引导学生通过表格、文字、图画、照片等方式做观察记录或写观察日记。

【学生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基本学会了运用多种感官观察,并能采用表格文字、图画、照片等方法记录,对于植物的生长变化有观察的兴趣,但是对于如何设计一个实验观察到种子的变化则有很大的困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掌握播种技能。

2.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适宜的实验,观察种子的萌发过程。过程和方法:

1.根据研究植物生长变化的需要,确定观察、记录的内容和方法。2.根据对种子萌发状况的预测,确定本阶段观察的重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用事实阐述观点的意识,即科学的实证思想;培养合作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 播种的方法。难点:

长时间坚持管理、观察和记录凤仙花生长变化情况。[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

本课主要是采用讲授法、观察法、动手操作法。

【课前准备】

演示材料:教学用课件,花盆,一小袋土壤,一些瓦片或石块,凤仙花种子,玻璃杯,纸巾,水等。分组材料:每组一个花盆,一小袋土,凤仙花种子,玻璃杯,纸巾,水,记录单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激趣引入:伸出两只拳头:猜一猜,我手里有什么?

2.(出示课件)同学们,你们知道凤仙花吗?你对凤仙花了解多少? 3.观察交流:同学们,观察这些凤仙花的种子你有什么发现?

(二)学习新课:播种

1.研讨如何在花盆里种植凤仙花。

(1)问题研讨:想亲自种一株凤仙花吗?你会种吗?怎么种?

(2)小组讨论:各小组讨论一下,如果马上分组种植一盆凤仙花,你们打算怎么种?(3)交流汇报:哪个小组愿意交流你们的想法? 2.请大家看P4页中的“播种方法”。3.如何选种?猜想种子萌发需要什么条件? 4.指名说说播种的方法。

小结:播种凤仙花的方法是选种、放土、下种、浇水。5.设计实验观察凤仙花种子的变化。

(1)问题研讨:如果按照大家的方法种下了凤仙花,看不到凤仙花的种子变化,想要观察凤仙花的种子在土壤里会发生什么变化怎么办呢?你有什么办法?(2)小组讨论:怎样才能看到种子在土壤里的变化?

(3)研讨交流:哪个小组愿意交流你们的想法?他们的办法可行吗?(4)小结评价:哪个小组的办法最有创意?哪个小组的办法最简易可行? 6.分组种植:各组分工协作,按照我们刚才设计的方法,分别在花盆和玻璃杯里种植我们的凤仙花种子。

7.汇报交流:种植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问题?有什么困难?是如何解决的?

(三)学习新课:做观察记录

1.问题研讨:种下凤仙花后,我们要观察凤仙花的哪些变化呢?

2.预测变化:猜一猜种子先长出什么,再长出什么?根会往哪个方向生长呢?根每天能长多长?种在花盆里的凤仙花会在什么时间破土而出呢?

3.方法研讨: 可以用哪些方法来记录凤仙花的生长变化?

(四)总结拓展

1.在自己家的阳台上,种植凤仙花。

2.精心照料种植的凤仙花,组长督促本组成员定期浇水,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做好观察记录。

【板书设计】

2.种植我们的植物

记住播种方法:选种、放土、下种、浇水。

篇12:种植花草树的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通过调查、探究及设计活动,使学生初步掌握调查的方法。可以通过阅读教材、搜集相关的课外资料、询问与他人分享和交流信息达到认识和了解的目的。调查法不仅是研究生物的方法之一,而且是了解事物的常用方法之一。因此,本课的设置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

三、学生分析:

学生对走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调查,去认识身边的植物,具有浓厚的兴趣和渴望。但初一的学生第一次接触调查活动,不太了解调查的目的、方法和步骤,四、教学目标

1、学会观察事物的方法,提高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等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

2、懂得爱护植物,保护环境

教学过程:

含羞草为什么会害羞呢?

一、含羞草的简介:含羞草是生长在阳光充足的草地上的一种低矮草本植物,别称“知羞草”、“怕痒花”、“惧内草”。它是一种豆科植物,叶互生,具二回羽状复叶。总柄很长,基部膨大成叶枕,即在含羞草的小羽片、羽轴和叶柄的基部,都有一肥大部分,叫叶枕。全株生有毛茸及锐刺,高约为二十至六十公分。

含羞草的叶子具有相当长的叶柄,柄的前端分出四根羽轴,每一根羽轴上着生两排长椭圆形的小羽片,它大约在盛夏以后开花,粉红色的头状花序散布在草原上,像一团团疏落的小绒球。你一摸它,它就害羞起来了,先是小羽片一片片闭合起来,四根羽轴接着也合拢了,然后干脆整个叶柄都垂下来。每一朵花具有不明显的萼片,花瓣四裂,雄蕊四枚。荚果二至五节,每节含有一粒种子,表面布满茸毛,成熟后自节处断开,只留下一个空骨架,又是一奇。

二、含羞原理及机制:

植物的运动现象,通常是由于细胞内膨压改变所造成的,大部份成熟的植物细胞,都有一个很大的液泡,当液泡内充满水份时,就压迫周围的细胞质,使它紧紧贴向细胞壁,而给予细胞壁一种压力,这就是膨压。膨压使得细胞壁处于绷紧状态,像吹满了气的气球一样。液泡内所含的有机和无机物质,它们的浓度高低,决定渗透压的高低,而渗透压的高低可以决定水分扩散的方向。当液泡浓度增高时,渗透压增加,水份由胞外向胞内扩散而进入液泡,增加细胞的膨压,使细胞鼓胀;反之,细胞则萎缩。这种过程只能造成缓慢的运动,例如气孔的何开合等,但是当胞膜的半透性发生霎时变化时,却也可以引起相当迅速的动作。将氯离子向细胞内,阳离子向细胞外运送,使得胞膜和邻近地区保持一定电位差,叫做静止电位。当外界刺激超过某一定限度时,这种差异通透性会突然改变,钙离子大量涌进细胞,钾离子却向反方向进行,使膜内电位增高,甚至成为正电位,于是产生了动作电位,这种现象叫做去极化。动作电位会传递,当细胞到达动作电位时,也就是产生去极化现象时,胞膜的差异通透性消失,原来蓄存于液泡内之水份遂在瞬间排出,使细胞失去膨压,变得瘫软。叶柄的数条维管束,在叶枕合成一大管道,便于容纳叶枕排出的水份。当我们碰到含羞草的叶子时,叶枕细胞受到刺激,产生去极化作用,细胞立刻失去水份,丧失膨压,叶枕就变得瘫软,小羽片失去叶枕的支持,依次地合拢起来。

叶枕的下半部,有一些静止电位特别低的感受细胞,它们特别容易接受刺激,只要遭到轻微的触动,就会立刻放出水份,使叶柄下垂,造成含羞草的羞态。其它和含羞草同科的合欢,羽片到夜晚也会闭合起来,像是睡觉一样,这都是叶枕内细胞膨压改变的关系。另外,捕蝇草的捕虫运动是叶片受到刺激时,中肋附近的叶肉细胞,失去膨压而使叶片闭合,叶缘的刚毛,此时也发挥它们的阻碍功能,于是掉落的昆虫便无法挣脱了。

第五课 花,地球的精灵

(一)情感方面:

1、通过实践小组的集体活动,不断地感受到合作、交流的乐趣。对自己再实践充满喜悦感和成就感.2、学生们通过植花,在心理上、生理上都得到熏陶和锻炼,使学生品质、情操得到不断升华。

(二)能力方面:

1、培养学生上网查找、收集、整理信息资料的能力。

2、让学生们学会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在实践中观察、走访,掌握花草的有关技术

(三)知识方面:

1、简单了解常见花卉和蔬菜生长的基础知识。

2、掌握常见的花草和蔬菜栽培和管理技能。

3、了解与环境的建设的相关知识,通过植花种菜学会的创造美。

4、熟悉植花、种菜过程,明了生态循环的基本原理。

三、活动实施过程

1、活动的流程设计:

(阶段性的实践活动)

基地建设--考察,搜集资料

---植花种菜——成果汇报——评价总结。

2、实践活动所用时间:16周

3、活动场所:学校种植园

4、活动形式:以实践活动小组形式活

第六课 树的成长

一、设计理念:

1、为学生营造一个能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或空间,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积极性,更好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2、培养学生学会主动参与学习,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良好学习习惯。

3、初步培养学生具备独立自主地进行科学实验、调查、收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交流与合作等探索活动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课通过调查、探究及设计活动,使学生初步掌握调查的方法。虽然学生对植物分类知识还不很熟悉,甚至于有些花草树木叫不上名字来,但他们可以通过阅读教材、搜集相关的课外资料、询问与他人分享和交流信息达到认识和了解的目的。调查法不仅是研究生物的方法之一,而且是了解事物的常用方法之一。因此,本课的设置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

三、学生分析:

学生对走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调查,去认识身边的植物,具有浓厚的兴趣和渴望。但初一的学生第一次接触调查活动,不太了解调查的目的、方法和步骤,四、教学目标

1、学会观察事物的方法,提高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等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

2、懂得爱护植物,保护环境

课前准备

1、观察校园里的植物形态特征

2、制作表格

活动一:调查校园植物种类及分布

1、提问:

(1)你知道校园里都有哪些植物吗?它们具有哪些特性?(2)你能说出校园里所有植物的名称吗?

桂花树 桂花树姿飘逸,碧枝绿叶,四季常青,飘香怡人。桂花为常绿阔叶乔木,高可达15米,树冠可覆盖400平方米,桂花实生苗有明显的主根,根系发达深长。幼根浅黄褐色,老根黄褐色。嫁接苗的根系因砧木而异;插条埋入土中各处易生不定根,但无明显主根。桂花分枝性强且分枝点低,特别在幼年尤为明显,因久常呈灌木状。密植或修剪后,则可成明显主干。树皮粗糙,灰袍色或灰白色,有时显出皮孔。叶面光滑,革质,近轴面暗亮绿色,远轴面色较淡;椭圆形,长椭圆形、卵形、倒卵形,披针形、倒披针形、长披针形至卵披针形。樟树 樟树是常绿的高大乔木,叶革质,有光泽,椭圆形。五月开黄白色小花,十月间结出大如黄豆的黑色果实。

樟树全身是宝。樟叶可饲养樟蚕,其蚕丝是织鱼网的好材料,同时又能提炼栲胶,用于农业上的防治水稻螟虫。樟树从根到叶,所有部位都可以提炼樟脑和樟油,是制造胶卷、胶片、赛潞珞的重要原料,广泛用于医药、防腐、防虫蛀以及制作香料,尤其是它的木材,呈黄褐色,纹理顺直,由它制成的樟木箱,可防虫蛀,所以非常受人们的欢迎。樟树的根材也很美,常用制成艺术品供人观赏。

樟树的栽培历史十分悠久。司马迁《史记》中就有“江南出枸、樟”的记载。因此,我国至今还生存着一些珍贵的千年古樟。

广玉兰 广玉兰为常绿乔木,叶卵状长椭圆形,叶革质,背被锈色绒毛,表面有光泽,边缘微反卷,叶长10—20厘米,另一变种叫狭叶广玉兰,叶较狭长,背面毛较少,耐寒性稍强。

花大白色,清香,直径20—30厘米,花通常6瓣,花大如荷,萼片花瓣状,3枚;花丝紫色;花期5—7月,种子外皮红色,9—10月果熟。

广玉兰花单朵顶生,大而白,香味浓烈,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由于叶背密被绒毛,具有吸附空气中灰尘的作用,并对有毒气体具有一定的抗性,是城市街道、居民区绿化的优良树种。

3、观察校园植物活动(1)讲注意事项:

每位同学准备笔和纸(书);在楼道排队时,要求快、静、齐;经过一楼教师办公室的窗前时,也要保持安静,如果需要讨论时,必须轻声讨论,不可以影响老师们办公;观察植物时,要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不可以破坏植物;保持校园的环境卫生;在经过操场时,要绕开上体育课的班级,不可以打扰别的班级上课;排队及时跟着班级同学一起边走边观察,不可以擅自行动。

(2)老师和班干部一起组织学生排队绕校园走一圈,边观察植物,边记录,可以轻声讨论;老师进行适当的指导工作。(3)回到班级,填写表格。

(4)老师根据学生活动的表现,进行打分。活动二:制作校园植物名片

我们想为校内的每一种植物制作名片,希望更多的同学关心植物,了解植物。

1、分组讨论

(1)本组同学想做哪些名片?(2)需要哪些准备工作?

2、开始制作

3、展示植物名片。

活动三:上网查资料了解发达国家绿化的情况

1、网上资料:

(1)中国森林面积居世界第五位。中国土地面积占世界7.2%,森林面积1.34亿公顷,占世界3.9%,森林覆盖率14%。中国人均森林面积居世界第119位;中国森林总蓄积量占世界第8位。中国人均森林蓄积量是世界最低的国家之一;世界人均拥有森林蓄积量为71.8立方米,中国人均森林蓄积量仅为8.6立方米。中国人工林面积占世界发展中国家人工林面积总量的50%左右。发展中国家年均消失天然林1628.2万公顷,中国年均消失40万公顷。

(2)20年前,深圳绿化覆盖率为10%,而目前深圳绿化覆盖率已达到4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6.0平方米。水土动态流失面积低于50平方公里。自然保护区面积170.3平方公里,自然保护区覆盖率8.7%。全市公园136个,特区内公园41个。深圳先后获得国际“花园城市”、联合国环境保护“全球500佳”、“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等荣誉。活动四:了解植物与生存环境的关系

1、把在树木和花草丛中的各种感受写出来。如: “雨后树林里的空气特别清新,我喜欢这时去散步„„”

“每次走过厕所旁边的那颗老榕树,心里就会有种空寂的感觉„„”

2、了解种植植物的好处:(1)空气清新;(2)防止水土流失;(3)心情轻松、愉悦;

本文来自 古文书网(www.gwbook.cn),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相关文章:

种植实验02-21

大蒜种植02-21

芒果种植02-21

林业种植02-21

规模种植02-21

蓝莓种植02-21

灌注化疗药物02-21

种植成本02-21

种植手术02-21

种植日记02-21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种植实验 下一篇:蓝莓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