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定额的计算方法

关键词: 功率 计算方法 损耗 线路

第一篇:电力定额的计算方法

电力的输电线路线损计算方法

1.输电线路损耗

当负荷电流通过线路时,在线路电阻上会产生功率损耗。 (1) 单一线路

有功功率损失计算公式为 △P=I2R 式中△P--损失功率,W; I--负荷电流,A;

R--导线电阻,Ù (2)三相电力线路 线路有功损失为

△P=△PA十△PB十△PC=3I2R (3)温度对导线电阻的影响

导线电阻R不是恒定的,在电源频率一定的情况下,其阻值随导线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铜铝导线电阻温度系数为a=0.004。 在有关的技术手册中给出的是20℃时的导线单位长度电阻值。但实际运行的电力线路周围的环境温度是变化的;另外;负载电流通过导线电阻时发热又使导线温度升高,所以导线中的实际电阻值,随环境、温度和负荷电流的变化而变化。为了减化计算,通常把导线电阴分为三个分量考虑:

1)基本电阻20℃时的导线电阻值R20为 R20=RL 式中R--电线电阻率,/km,; L--导线长度,km。 2)温度附加电阻Rt为 Rt=a(tP-20)R20 式中a--导线温度系数,铜、铝导线a=0.004; tP--平均环境温度,℃。 3)负载电流附加电阻Rl为 Rl= R20 4)线路实际电阻为 R=R20+Rt+Rl (4)线路电压降△U为 △U=U1-U2=LZ 2.配电变压器损耗(简称变损)功率△PB 配电变压器分为铁损(空载损耗)和铜损(负载损耗)两部分。铁损对某一型号变压器来说是固定的,与负载电流无关。铜损与变压器负载率的平方成正比。 配电网电能损失理论计算方法

配电网的电能损失,包括配电线路和配电变压器损失。由于配电网点多面广,结构复杂,客户用电性质不同,负载变化波动大,要起模拟真实情况,计算出某一各线路在某一时刻或某一段时间内的电能损失是很困难的。因为不仅要有详细的电网资料,还在有大量的运行资料。有些运行资料是很难取得的。另外,某一段时间的损失情况,不能真实反映长时间的损失变化,因为每个负载点的负载随时间、随季节发生变化。而且这样计算的结果只能用于事后的管理,而不能用于事前预测,所以在进行理论计算时,都要对计算方法和步骤进行简化。 为简化计算,一般假设:

(1)线路总电流按每个负载点配电变压器的容量占该线路配电变压器总容量的比例,分配到各个负载点上。(2)每个负载点的功率因数cos 相同。 这样,就能把复杂的配电线路利用线路参数计算并简化成一个等值损耗电阻。这种方法叫等值电阻法。 等值电阻计算 设:线路有m个负载点,把线路分成n个计算段,每段导线电阻分别为R1,R2,R3,…,Rn,

1.基本等值电阻Re 3.负载电流附加电阻ReT 在线路结构未发生变化时,Re、ReT、Rez三个等效电阻其值不变,就可利用一些运行参数计算线路损失。

均方根电流和平均电流的计算

利用均方根电流法计算线损,精度较高,而且方便。利用代表日线路出线端电流记录,就可计算出均方根电流IJ和平均电流IP。 在一定性质的线路中,K值有一定的变化范围。有了K值就可用IP代替IJ。IP可用线路供电量计算得出,电能损失计算 (1)线路损失功率△P(kW)

△P=3(KIP)2(Re+ReT+ReI)×10-3 如果精度要求不高,可忽略温度附加电阻ReT和负载电流附加电阻ReI。 (2)线路损失电量△W (3)线损率

(4)配电变压器损失功率△PB (5)配电变压器损失电量△WB (6)变损率 B (7)综合损失率为 + B。

另外,还有损失因数、负荷形状系数等计算方法。这些计算方法各有优缺点,但计算误差较大,这里就不再分别介绍了。 低压线路损失计算方法

低压线路的特点是错综复杂,变化多端,比高压配电线路更加复杂。有单相供电,3×3相供电,3×4相供电线路,更多的是这几种线路的组合。因此,要精确计算低压网络的损失是很困难的,一般采用近似的简化方法计算。

简单线路的损失计算 1.单相供电线路

(1)一个负荷在线路末端时:

(2)多个负荷时,并假设均匀分布: 2.3×3供电线路

(1)一个负荷点在线路末端

(2)多个负荷点,假设均匀分布且无大分支线

3.3×4相供电线路 (1)A、B、C三相负载平衡时,零线电流IO=0,计算方法同3×3相线路。

由表6-2可见,当负载不平衡度较小时,a值接近1,电能损失与平衡线路接近,可用平衡线路的计算方法计算。 4.各参数取值说明

(1)电阻R为线路总长电阻值。

(2)电流为线路首端总电流。可取平均电流和均方根电流。取平均电流时,需要用修正系数K进行修正。平均电流可实测或用电能表所计电量求得。

(3)在电网规划时,平均电流用配电变压器二次侧额定值,计算最大损耗值,这时K=1。

(4)修正系数K随电流变化而变化,变化越大,K越大;反之就小。它与负载的性质有关。

复杂线路的损失计算

0.4kV线路一般结构比较复杂。在三相四线线路中单相、三相负荷交叉混合,有较多的分支和下户线,在一个台区中又有多路出线。为便于简化,先对几种情况进行分析。 1.分支对总损失的影响

假设一条主干线有n条相同分支线,每条分支线负荷均匀分布。主干线长度为椤£ 则主干电阻Rm=roL 分支电阻Rb=roé

总电流为I,分支总电流为Ib=I/n (1)主干总损失△Pm (2)各分支总损失△Pb (3)线路全部损失 (4)分支与主干损失比

也即,分支线损失占主干线的损失比例为/nL。一般分支线小于主干长度,/nL<1/n 2.多分支线路损失计算 3.等值损失电阻Re 4.损失功率

5.多线路损失计算

配变台区有多路出线(或仅一路出线,在出口处出现多个大分支)的损失计算。 设有m路出线,每路负载电流为I1,I2,…,Im 台区总电流I=I1+I2…+Im 每路损失等值电阻为Re1,Re2,…,Rem 则

△P=△P1+△P2+…+△Pm=3(I21Re1+I22Re2+…+I2mRem)

如果各出线结构相同,即I1=I2=…=Im Re1=Re2=…=Rem 6.下户线的损失

主干线到用各个用户的线路称为下户线。下户线由于线路距离短,负载电流小,其电能损失所占比例也很小,在要求不高的情况下可忽略不计。

取:下户线平均长度为椋衝个下户总长为L,线路总电阻R=roL,每个下户线的负载电流相同均为I。 (1)单相下户线 △P=2I2R=2I2roL (2)三相三相四线下户 △P=3I2R=3I2roL 电压损失计算

电压质量是供电系统的一个重要的质量指标,如果供到客户端的电压超过其允许范围,就会影响到客户用电设备的正常运行,严重时会造成用电设备损坏,给客户带来损失,所以加强电压管理为客户提供合格的电能是供电企业的一项重要任务。

电网中的电压随负载的变化而发生波动。国家规定了在不同电压等级下,电压允许波动范围。国电农(1999)652号文对农村用电电压做了明确规定:

(1)配电线路电压允许波动范围为标准电压的±7%。

(2)低压线路到户电压允许波动范围为标准电压的±10%。

电压损失是指线路始端电压与末端电压的代数差,是由线路电阻和电抗引起的。 电抗(感抗)是由于导线中通过交流电流,在其周围产生的高变磁场所引起的。各种架空线路每千米长度的电抗XO(/km),可通过计算或查找有关资料获得。表6-3给出高、低压配电线路的XO参考值。

三相线路仅在线路末端接有一集中负载的三相线路,设线路电流为I,线路电阻R,电抗为X,线路始端和末端电压分别是U1,U2,负载的功率因数为cos 。 电压降△ù=△ù1-△ù2=IZ 电压损失是U

1、U2两相量电压的代数差△U=△U1-△U2 由于电抗X的影响,使得ù1和ù2的相位发生变化,一般准确计算△U很复杂,在计算时可采用以下近似算法:△U=IRcos +閄sin 一般高低压配电线路

该类线路负载多、节点多,不同线路计算段的电流、电压降均不同,为便于计算需做以下简化。 1.假设条件

线路中负载均匀分布,各负载的cos 相同,由于一般高低压配电线路阻抗Z的cos Z=0.8~0.95,负载的cos 在0.8以上,可以用ù代替△U进行计算。 2.电压损失

线路电能损失的估算

线路理论计算需要大量的线路结构和负载资料,虽然在计算方法上进行了大量的简化,但计算工作量还是比较大,需要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人员才能进行。所以在资料不完善或缺少专业人员的情况下,仍不能进行理论计算工作。下面提供一个用测量电压损失,估算的电能损失的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低压配电线路。 1.基本原理和方法

(1)线路电阻R,阻抗Z之间的关系 (2)线路损失率

由上式可以看出,线路损失率 与电压损失百分数△U%成正比,△U%通过测量线路首端和末端电压取得。k为损失率修正系数,它与负载的功率因数和线路阻抗角有关。表6-

4、表6-5分别列出了单相、三相无大分支低压线路的k值。

在求取低压线路损失时的只要测量出线路电压降△U,知道负载功率因数就能算出该线路的电能损失率。 2.有关问题的说明

(1)由于负载是变化的,要取得平均电能损失率,应尽量取几个不同情况进行测量,然后取平均数。如果线路首端和末端分别用自动电压记录仪测量出一段时间的电压降。可得到较准确的电能损失率。

(2)如果一个配变台区有多路出线,要对每条线路测取一个电压损失值,并用该线路的负载占总负载的比值修正这个电压损失值,然后求和算出总的电压损失百分数和总损失率。 (3)线路只有一个负载时,k值要进行修正。 (4)线路中负载个数较少时,k乘以(1+1/2n),n为负载个数。

第二篇:电力系统三种潮流计算方法的比较

一、高斯-赛德尔迭代法:

以导纳矩阵为基础,并应用高斯--塞德尔迭代的算法是在电力系统中最早得到应用的潮流计算方法,目前高斯一塞德尔法已很少使用。 将所求方程

f ( x )

0

改写为

x(x)不能直接得出方程的根,给一个猜测值 x0得 x1(x0)又可取x1为猜测值,进一步得:

x2(x1)

迭代 反复猜测

xk1(xk)

*mxk则方程的根 xlik

优点:

1. 原理简单,程序设计十分容易。

2. 导纳矩阵是一个对称且高度稀疏的矩阵,因此占用内存非常节省。

3. 就每次迭代所需的计算量而言,是各种潮流算法中最小的,并且和网络所包含的节点数成正比关系。 缺点:

1. 收敛速度很慢。

2. 对病态条件系统,计算往往会发生收敛困难:如节点间相位角差很大的重负荷系统、包含有负电抗支路(如某些三绕组变压器或线路串联电容等)的系统、具有较长的辐射形线路的系统、长线路与短线路接在同一节点上,而且长短线路的长度比值又很大的系统。

3. 平衡节点所在位置的不同选择,也会影响到收敛性能。

二、牛顿-拉夫逊法:

求解 f(x)0设

x

x 0

x

,则

f(x0x)0

按牛顿二项式展开:

f(x)f(x)x1f(x)(x)21f(x)(x)3000002!3!

当△x不大,则取线性化(仅取一次项)

f(x0)f(x0)x0

1则可得修正量 xf(x0)f(x0)

x1x0x

x对

f

(

)

0

得: f(x0)xf(x0)作变量修正:

k 

1

x

k

x

k

,求解修正方程

x牛顿法是数学中求解非线性方程式的典型方法,有较好的收敛性。自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采用了最佳顺序消去法以后,牛顿法在收敛性、内存要求、计算速度方面都超过了其他方法,成为直到目前仍被广泛采用的方法。 优点:

1. 收敛速度快,若选择到一个较好的初值,算法将具有平方收敛特性,一般迭代4—5次便可以收敛到一个非常精确的解。而且其迭代次数与所计算网络的规模基本无关。

2. 具有良好的收敛可靠性,对于前面提到的对以节点导纳矩阵为基础的高斯一塞德尔法呈病态的系统,牛顿法均能可靠地收敛。

3. 牛顿法所需的内存量及每次迭代所需时间均较前述的高斯一塞德尔法为多,并与程序设计技巧有密切关系。 缺点:

牛顿法的可靠收敛取决于有一个良好的启动初值。如果初值选择不当,算法有可能根本不收敛或收敛到一个无法运行的解点上。 解决方法:

对于正常运行的系统,各节点电压一般均在额定值附近,偏移不会太大,并且各节点间的相位角差也不大,所以对各节点可以采用统一的电压初值(也称为“平直电压”),“平直电压”法假定:

Ui01i00

ei01fi00(i1,2,...,n;is)

这样一般能得到满意的结果。但若系统因无功紧张或其它原因导致电压质量很差或有重载线路而节点间角差很大时,仍用上述初始电压就有可能出现问题。 可以先用高斯一塞德尔法迭代1-2次;以此迭代结果作为牛顿法的初值,也可以先用直流法潮流求解一次以求得一个较好的角度初值,然后转入牛顿法迭代。

三、P-Q分解法:

电力系统中常用的PQ分解法派生于以极坐标表示的牛顿—拉夫逊法,其基本思想是把节点功率表示为电压向量的极坐标形式,以有功功率误差作为修正电压向量角度的依据,以无功功率误差作为修正电压幅值的依据,把有功和无功分开进行迭代其主要特点是以一个(n-1)阶和一个m阶不变的、对称的系数矩阵B,B代替原来的(n+m-1)阶变化的、不对称的系数矩阵M,以此提高计算速度,降低对计算机贮存容量的要求。P-Q分解法在计算速度方面有显著的提高,迅速得到了推广。 原理:

PH修正方程为:QKNV LV雅克比矩阵元素的表达如下: a) 当i≠j时

HijViVj(GijsinijBijcosij)NijViVj(GijcosijBijsinij)

KijViVj(GijcosijBijsinij)LijViVj(GijsinijBijcosij)b) 当i=j时

HiiVi2BiiQi2NiiViGiiPi 2KiiViGiiPiLiiVi2BiiQi 对修正方程的第一个简化是:

PH0Q0LV V上式可分别写成以下两式

PH

QLVV

在一般情况下,线路两端电压的相角差是不大的(不超过100~200),因此可以认为 cosij1,Gijsinij《Bij

因此可得:HijViVjBij

(i,j=1,2,„,n-1)

LijViVjBij

(i,j=1,2,„,m) HiiVi2BiiQiLiiVBiiQi2i

经一系列化简得P—Q分解法的修正方程式:

PB

QBVBVV原P—Q分解法的修正方程的简化形式为:

QBVV

PPQ分解法的修正方程式的特点:

1. 以一个(n-1)阶和一个(m-1)阶系数矩阵B、B替代原有的系数矩阵J,提高了计算速度,降低了对贮存容量的要求。

2. 以迭代过程中保持不变的系数矩阵B、B替代原有的系数矩阵J,显著的提高了计算速度。

3. 以对称的系数矩阵B、B替代原有的系数矩阵J,使求逆等运算量和所需的储存容量都大为减少。 P-Q分解法两个主要特点:

1. 降阶在潮流计算的修正方程中利用了有功功率主要与节点电压相位有关,无功功率主要与节点电压幅值有关的特点,实现P-Q分解,使系数矩阵由原来的2N×2N阶降为N×N阶,N为系统的节点数(不包括缓冲节点)。

2. 因子表固定化利用了线路两端电压相位差不大的假定,使修正方程系数矩阵元素变为常数,并且就是节点导纳的虚部。

由于以上两个特点,使快速分解法每一次迭代的计算量比牛顿法大大减少。P-Q分解法只具有一次收敛性,因此要求的迭代次数比牛顿法多,但总体上快速分解法的计算速度仍比牛顿法快。快速分解法只适用于高压网的潮流计算,对中、低压网,因线路电阻与电抗的比值大,线路两端电压相位差不大的假定已不成立,用快速分解法计算,会出现不收敛问题。

第三篇:电力预算定额培训资料

总说明 说明

一、定额说明

1.本章是依据国家电力公司电力建设定额站《关于印发电力建设建筑工程概算定额-水、暖、电、通综合指标的通知》(电定定〔1999〕36号文),按2001年价格水平编制的。采用综合指标方式表现。

2.本章包括了上下水、采暖、通风、除尘及照明工程的安装(含主材)和调试。未含采暖、通风、除尘的设备价值,此部分在编制概算时,其设备费用按设备清册设备原价列入单位工程内,只计取设备运杂费及税金。

3.本章综合考虑了施工中的水平运输、垂直运输、脚手架搭拆及超高费用,使用时不得调整。

4.由于地区差异较大,本章有关厂区上下水、采暖、通风的安装,可按表10-1进行调整。

注:地区分类见《火电、送变电工程建筑预算费用构成及计算标准》。 5.上下水工程

(1)适用于厂区、厂房内上下水及一般水防水工程。

(2)厂区上下水包括厂区消防管道、厂区供冷管网(有制冷站的电厂)、厂区工业废水、雨水排水管道、厂区工业及附属生活上下水管道和厂区生活污水管道(钢管、混凝土管)、管道土方及检查井。

(3)厂房内上下水包括给、排水管道、卫生器具、一般消防器材(水栓、接口等)。特殊消防不在此范围内。

(4)上下水的水压试验已包括在定额内。 (5)界限划分

给水管道:室内、外以建筑物外墙皮以外1.5m为界,或以入口处与阀门连接的管道接口为界。

2)排水管道:室内、外以出户第一个排水检查井的管接口为界。

3)采暖热源管道:室内、外以入口处阀门或建筑物外墙皮以外1.5m为界,与工艺管道界限为距锅炉房或泵站外墙皮以外1.5m为界,车间内采暖管道系统与工业管道碰头为界。

(6)泵房、污水处理站等厂房内雨水、污水、生活、消防水泵及不在此范围。

6.采暖工程

(1)适用于厂房内采暖工程、厂区采暖外线工程。

(2)厂区采暖 管线包括厂区采暖管道及附件的敷设安装(含主材),管道敷设包括架空和直埋方式,均已包括管道土方及保温。

7.通风工程

(1)适用于厂房建、构筑物的通风(空调)工程。

(2)通风(空调)工程包括了通风管道及部件、消声装置、刷漆、保温、设备的开箱、检查及现场内的水平、垂直运输。

8.除尘工程

(1)适用于厂房内一般除尘工程。

(2)除尘工程包括了开箱检查设备、吊装、找正、垫层灌浆。 9.厂区及厂房内一般照明

(1)适用于建、构筑物及道路的照明。

(2)照明工程包括了一般灯具、灯具附件、开头、插座、计量仪表、继电器、保温材料、绝缘材料。

(3)厂区及构筑物照明包括了路灯、烟囱指示灯、水塔指示灯。

二、工程量计算规则 1.建筑面积

1)单层建筑物不论其高度如何,均按一层计算建筑面积,其建筑面积建筑物外墙勒脚以上结构的外墙水平面积计算。

(2)多层建筑面积按各层建筑面积之和计算,首层建筑面积计算同上,

二、三层以外墙结构的外围水平面积计算。

(3)高低联跨式单层建筑内设部分楼层者分别计算建筑面积。 2.建筑体积

(1)建筑体积按建筑物横断面面积乘长度计算,横断面积是指外墙外表面、屋面外轮廓线和建筑物第一层的室内地坪面间的垂直面积,长度是指勒脚以上两端山墙外表面间水平距离。

(2)有地下室(包括半地下室)的建筑物(主厂房除外)基地下部分的建筑体积按地下水平断面面积乘高度计算,水平断面面积是指以下室上口外墙外围水平面积(不包括地下室的采光井及敷设外部防潮层砌体所占面积),高度应为地下室地坪面至建筑物第一层地坪面间的垂直距离,地下室入口的建筑体积应并入地下室的建筑体积内、

(3)主厂房建筑体积的计算:

1)主厂房建筑体积应按汽机房、除氧间、煤仓间(或除氧煤仓间)、锅炉房等分别计算后,再计算总体积。各车间建筑体积的计算按本计算规则中第2(1)条执行。

2)主厂房露天部分的体积从第一层的室内地面计算至运转层标高,运转层以上的一切建(构)筑物均不计算体积。

3)主厂房第一层地面以上的地下室、以下沟道等地下设施均不计算建筑体积。

4)锅炉露天布置时,两炉之间的独立建筑物(带有基础者)如集控室、配电室等,应计算体积。

3.构筑物

构筑物是指水塔、水池、沟道管沟、栈桥、烟囱、烟道、料仓等。

(1)池、库、井类构筑物如用体积为单位时,其计算体积按池(库、井)壁上口外围的水平面积(不包括防潮层和保护砌体层)乘高度计算。高度为池(库、井)壁顶面至底板面(不包括垫层所占厚度)间的垂直高度。如高度不同时,其体积应分别计算后再计算总体积。

(2)沟道、栈桥、烟道均以水平长度为计算单位;沟道及栈桥的水平长度按两端连接的外墙(有外墙者)或柱轴线为分界线。

(3)厂区上下水的面积以厂区围墙以内的建筑面积为准。

第四篇:个体工商户核定定额的方法及程序

个体工商户企业有时会被税务机关核定征收税额,那什么样的情况会被核定呢?

税务机关根据定期定额户的经营规模、经营区域、经营内容、行业特点、管理水平等因素核定定额,可以采用下列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核定:

(一)按照耗用的原材料、燃料、动力等推算或者测算核定;

(二)按照成本加合理的费用和利润的方法核定;

(三)按照盘点库存情况推算或者测算核定;

(四)按照发票和相关凭据核定;

(五)按照银行经营账户资金往来情况测算核定;

(六)参照同类行业或类似行业中同规模、同区域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情况核定;

(七)按照其他合理方法核定。

税务机关核定定额程序:

(一)自行申报。定期定额户要按照税务机关规定的申报期限、申报内容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填写有关申报文书。申报内容应包括经营行业、营业面积、雇佣人数和每月经营额、所得额以及税务机关需要的其他申报项目。经营额、所得额均为预估数。

(二)核定定额。主管税务机关根据定期定额户自行申报情况,参考典型调查结果,采用上述核定方法核定定额,并计算应纳税额。

(三)定额公示。主管税务机关应当将核定定额的初步结果进行公示,公示期限为五个工作日。公示地点、范围、形式应当按照便于定期定额户及社会各界了解、监督的原则,由主管税务机关确定。

(四)上级核准。主管税务机关根据公示意见结果修改定额,并将核定情况报经县以上税务机关审核批准后,填制《核定定额通知书》。

(五)下达定额。将《核定定额通知书》送达定期定额户执行。

(六)公布定额。主管税务机关将最终确定的定额和应纳税额情况在原公示范围内进行公布。

定期定额户应当建立收支凭证粘贴簿、进销货登记簿,完整保存有关纳税资料,并接受税务机关的检查。

实行简易申报的定期定额户,应当在税务机关规定的期限内按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缴清应纳税款,当期(指纳税期)可以不办理申报手续。

定期定额户可以委托经税务机关认定的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办理税款划缴。凡委托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办理税款划缴的定期定额户,应当向税务机关书面报告开户银行及账号。其账户内存款应当足以按期缴纳当期税款。其存款余额低于当期应纳税款,致使当期税款不能按期入库的,税务机关按逾期缴纳税款处理;对实行简易申报的,按逾期办理纳税申报和逾期缴纳税款处理。

第五篇:砼工程工程量计算及定额计价(江苏04定额)

砼工程

现浇砼板

(一)现浇砼有梁板

1、工程量:包括板与梁的体积。有梁板体积=V板+V梁

(1)现浇板:V板=板的外围面积*厚度(扣除>0.3m2的洞口) (2)梁:V梁=梁宽*(梁高-现浇板厚)*梁长度*根数

梁长:主梁---算至两端柱之间的净长;次梁---算至两端主梁之间的净长

2、套定额

(1)套5-32(自拌砼)、5-199(泵送商品砼)、5-314 (非泵 送商品砼)

(2)砼强度等级不同时换算 (二)现浇砼平板

1、工程量:V板=板的外围面积*厚度

2、套5-34 (三)现浇砼无梁板

1、工程量:V=V板+V柱帽

2、套5-33 现浇砼柱

(一)现浇砼矩形柱。包括:框架柱、独立柱等

1、工程量:V=柱截面积*柱高*根数

2、柱高:(1)柱全部与现浇板相交:从基础顶算至现浇板底; (2)柱部分与现浇板相交:从基础顶算至板顶,再扣除相交的板体积

3、套:5-13 (二)构造柱

1、形式:一字型、L型、T型、十字型

2、工程量:V=(0.24*0.24+0.24*0.03*n)*柱高*根数。柱高——从基础顶算至现浇板底

3、套5-16 现浇砼梁

(一)现浇砼单梁、连续梁、框架梁

1、主要是指预制板下梁,梁与现浇板浇在一起时,按有梁 板执行。

2、工程量:V梁=梁的截面积*梁长*根数。梁长——算至两端柱之间的净长

3、套5-18

4、异形梁:指非矩形梁,单列项目计算。 (二)现浇砼圈梁

1、工程量:V梁=梁宽*(梁高-现浇板厚)*梁长*根数。梁长——算至两端构造柱之间的净长

2、套5-20

(三)现浇砼过梁

1、工程量:V梁=梁宽*梁高*(洞口宽度+0.5)*根数

2、套5-21

注意:圈梁与过梁相连时分开计算;QL兼GL长度=洞口宽+0.5;按过梁项目计算。 现浇砼墙

1、工程量:V=墙长*墙高*墙厚(扣除>0.3m2的洞口) (1)墙长——外墙按中心线长计算;内墙按净长计算 (2)墙高——从基础顶算至现浇板底

(3)单面凸出砼墙的柱,或暗柱,并入砼墙中计算,双 面凸出砼墙的柱单独按柱计算,砼墙算至砼柱侧。

(4)砼墙与上部砼梁不同宽时,墙高算至梁底;同宽时 砼梁并入砼墙内。

2、套定额:地面以下砼墙、挡土墙:5-

23、24 ;地面以上砼墙:5-

25、26 现浇砼基础

(一)现浇砼独立基础:

1、普通砼独立基础 (1)四棱台体

公式:V=a*b*h+ [a*b+ (a+a1)*(b+b1)+ a1 *b1]* h1/6 (2)套5-7

2、砼杯形基础

(1)工程量:V=外形体积-中间的洞的体积 (2)套定额:

① 杯口外壁高≤杯口外壁的最长边时:套:独立柱基,5-7 ② 杯口外壁高>杯口外壁的最长边时:套:高颈杯形基础,5-4(二)现浇砼条形基础

1、形式:有梁式、无梁式

2、工程量 V=基础的截面积×基础长。基础长:L型接头的长均算至基础的中心线;T型接头的长:直面部分----算至接头直面的净长,斜面部分-----算至接头斜面的中心线。

3、套定额:

(1)无梁式套5-

1、5-2;有梁式套5-3

(2)当反梁高宽比小于4:套有梁式条基,即5-3

当反梁高宽比大于4:反梁套砼墙子目,下部套无梁式条基 (三)现浇砼满堂基础

1、工程量 V=梁体积+板体积 (注意:梁的标注尺寸均包括板厚)

2、套定额:

(1)区分有梁式5-

6、无梁式5-5。仅有边肋者——也是无梁式(四)现浇砼设备基础

1、块体:按体积计算

2、框架式:区分柱、梁、墙、板等分别按体积计算 基础垫层

(一)工程量 按体积以M3计算

2独立基础、满堂基础下的垫层——V=垫层面积×垫层厚度 (2)条形基础下垫层——V=垫层的宽×垫层厚度×垫层长

垫层长:外墙基础垫层----按垫层的中心线长计算,内墙基础垫层----按垫层的净长计算

(二)套定额:

1、第二章:2-104——2-122

2、砼垫层厚度>150mm,套无梁式条基 现浇砼其他构件

(一)现浇砼阳台 (阳台挑出墙外超过1.8m,按有梁板子目套用)

1、工程量(1)投影面积S 。包括板、牛腿梁、边梁等全部 (2)砼含量的调整量△V 。△V=V(投影面积S内砼体积之和)*1.015 — 投影面积S/10×定额砼含量

2、套定额:S/10:套5-41 ; △V:套5-42(二)现浇砼雨棚(雨棚挑出墙外超过1.5m,按有梁板子目套用;超过250mm的翻边,按体积计算,套挑檐子目)

1、工程量(1)投影面积S 。包括板、梁、250高的翻遍。(2)砼含量的调整量△V (三)现浇砼楼梯

1、工程量 S:计算出楼梯间的水平投影净面积——包括板、梁、踏步等

(A、不扣≤200mm宽的楼梯井所占的面积;B、与楼层连接处:算至楼层踏步梁的外侧,即梁算入楼梯 内,梁外为楼板) (四) 阳台、楼梯的栏板、栏杆

1、栏板:砼栏板、砖砌栏板均按体积计算 (1)砼栏板:套5-

44、---、5-326 (2)砖砌栏板:套3-

47、48(小型砌体)

2、栏杆——第12章的栏杆:按延长米计算;第6章的钢栏杆制作、7章栏杆安装、16章栏杆油漆: 按吨计算

现浇砼挑檐按体积计算

2、套5-

48、5-20

9、-- 现浇砼压顶按体积计算

2、套5-

49、---、5-331

九、预制砼构件 (一)列项

1、砼构件制作:砼、钢筋、模板

2、砼构件运输

3、砼构件安装

4、构件安装后的接头灌缝 (二)工程量

1、砼构件制作、运输、安装的工程量

(1)先计算出设计砼量,即净用量:按实体体积计算 易损坏构件:制作、运输、安装的工程量分别加损耗 制作工程量=运输工程量=设计砼量×1.018 安装工程量=设计砼量×1.01

其他构件:制作工程量=运输工程量=安装工程量=设计砼量 (2)钢筋、模板:另计

(3)构件接头灌缝的工程量=设计砼量 (三)套定额

1、砼构件制作(1)砼:第五章

(2)钢筋按第四章,模板费用为措施费,按第20章

2、砼构件运输:按第七章

3、砼构件安装:按第七章

4、构件安装后的接头灌缝:按第七章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工时计算、工资核算、不定时工作制相关资料 下一篇:大连市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审批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