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膳食习惯调查(精选十篇)
大学生膳食习惯调查 篇1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包头医学院1~4年级不同专业本科学生以及包头市轻工业技术学院1~3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 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从不同年级和不同专业抽取了936名学生。
1.2 方法
采用回顾性问卷调查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用Epidata3.0软件建库及SPSS11.5统计分析, 用χ2检验对结果进行显著性分析。
2 结果
2.1 大学生食用动物食品情况
不同院校之间、不同年级之间、不同民族之间以及男女生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大学生调节饮食情况
不同民族之间调节饮食习惯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2.3 大学生喝饮品情况
84.5 %的学生经常喝白开水, 不同性别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3。
2.4 大学生食用夜宵情况
包头医学院与轻工业技术学院之间以及男女生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4。
2.5 大学生业余时间参加体育活动情况
不同院校、不同年级、不同民族学生业余时间参加体育活动的差异有显著性,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5。
3 讨论
医学类院校的学生与非医学类院校的学生由于所学专业不同, 在膳食习惯方面有差异, 医学类学生对营养方面的知识掌握情况比非医学类学生相对要好;女生由于比较注重保持苗条的身材、外形以及容颜[3], 所以在膳食习惯上与男生有区别;蒙古族大学生由于本身的民族特点, 所以在膳食习惯以及业余时间参加体育活动方面与其他民族有差别。综上所述, 大学生的营养知识不够全面, 膳食结构不够合理, 我们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对大学生尤其是非医学类专业学生加强营养知识的宣传与指导[4], 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膳食习惯, 做到全面营养、均衡膳食[5]。
摘要:目的:了解包头市部分大学生的膳食习惯状况, 从而为大学生合理、营养膳食提供理论依据, 为进一步的营养健康指导与营养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包头医学院与轻工业技术学院在校大学生936名, 采用回顾性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调查。结果:不同院校、不同性别、不同民族、不同年级的大学生膳食习惯有差别。结论:大学生的膳食结构不够合理, 因此在大学生中普及营养知识、加强营养健康指导与营养干预刻不容缓。
关键词:大学生,膳食,调查
参考文献
[1]陈莉华, 陈宏彬, 目亚铃, 等.大理某高校医学生膳食现状调查与分析[J].大理学院学报, 2007, 12 (6) :42-43.
[2]李敬华.大学生营养健康与科学饮食[J].中国食物与营养, 2002, 4 (7) :58.
[3]李丽娟, 张永.大学生营养状况调查[J].营养保健, 2007, 4 (1) :47-49.
[4]张长峰, 向英友, 冯雅丽, 等.长江大学在校大学生膳食营养状况调查[J].营养研究, 2007, (10) :255-258.
中学生膳食营养及体育锻炼习惯论文 篇2
女(人)
占总人数%
1你是否每天有喝一瓶牛奶(豆浆)
2你是否每天有认真吃饱早餐
3你是否一周运动次数在2次以上(体育课除外)
4你是否有固定喜爱的体育项目
5你是否了解摄入什么物质(食物)能促进我们的身体发育,维持我们的身体健康(A不知道B知道一点C基本了解)
6你是否知道什么体育项目可以增强我们的体质,提高我们的机能(A不知道B知道一点C基本了解)
数据上分析表明:学生对膳食营养及体育锻炼习惯的认识还远远不够,不知道膳食营养对能促进身体发育,维持身体健康的学生达到43%,基本了解不同体育项目可以增强身体体质,提高身体机能的也只有18%。
不难看出,学生对营养和锻炼这方面的知识还远远不够,然而我们更应该明白,平时的教学中,一个体育教师在室外认真教学,在生活中?有没有给学生们专门讲解或者传授过这方面的知识呢?我们要明确的知道青春期青少年发育期间的营养需求,让学生清晰认识在学习和生活中的不良饮食和锻炼的误区。
3.1青春期学生的营养需求
合理的营养与膳食是保证发育机体同化过程超过异化过程,达到充分发育的先决条件。营养素缺乏或不合理的膳食不仅回影响发育,而且会导致营养不良及各种营养缺乏症。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初期,各种营养素是否满足需要,将直接影响到生长突增及各系统的发育进程。体育教师可以列出一份例食谱,列出各种食物营养素,维生素等的含量表,让学生清楚的了解各种食物的价值,明白各种营养素的功能以及缺乏的症状。
3.2膳食营养对身体发育的影响
发育是指身体各系统、各器官、各组织功能的完善。发育主要是质的变化。营养因素在发育期间十分重要,营养既是决定生长发育潜在水平最终发挥得如何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生长发育最为重要的“建筑材料”。
有些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突增年龄时期,而由于家庭贫困使蛋白质、热量供应不足,而使其生长速度缓慢,性成熟特晚,骨骺软骨的骨化推迟,他们的各期生长突增没有健康儿童那么明显,生长时期往往更长一些。在这样的后期一旦能充分供给营养,就会表现出强烈的赶上生长,到最后完全可能赶上营养好的青少年的生长发育水平。
3.3膳食营养与形体发育
研究表明、孩子身材的高矮,约60%取决于父母的遗传因素。而按科学的方法抚育孩子可使孩子的身高增长十几厘米,但是先天不足可以通过后天来弥补。一般而言,人到20~25岁就不再长高了,而在这段年龄之前,供给足够的营养,即各种儿童生长发育必需的营养素,可促进孩子的身高增长。具体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饮食调理:
3.3.1供给充足的蛋白质
蛋白质是儿童生长发育的最佳“建筑材料”,成人每天约需要蛋白质80克,青少年相对需要更多些,不仅要保证蛋白质的数量,还要讲究质量。动物性食品,如鱼、肉、蛋、奶类所含人体必需的氨基酸齐全、营养价值高,应保证供给和需要。
3.3.2供给丰富的钙质
钙是构成骨骼的重要原料。中学生每天需钙1200mg。饮食中要注意供给含钙丰富的食物,如奶类、豆类及其制品,芝麻酱、海带、虾皮、瓜子仁及绿叶菜等。提倡青少年多到户外活动,多晒太阳,因阳光中的紫外线能使皮肤中的脱氢胆固醇转化成维生素D3,从而有助于钙的吸收。
3.3.3少吃糖
糖吃多了易影响食欲。进食量减少,势必影响营养素的吸收,而且糖在体内代谢的中间产物丙酮酸和乳酸增多、需要碱性的钙来中和,钙的消耗量增加,必然影响骨骺的生长。此外,茭白、竹笋、青蒜、菠菜等含草酸多的食物,能与食物中的钙结合成不溶性的草酸钙,使食物中的钙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因此,应注意糖的食用方法或少食用。
3.3.4认真吃好早餐
早餐要吃饱吃好,因为如果不吃早餐,机体为了供给上课用脑及活动的能量消耗都得动用体内储备的蛋白质,这就好比釜底抽薪。长此下去,就会因缺乏蛋白质而影响生长发育及身高。
3.4营养与身体素质
3.4.1营养与身体免疫力
身体免疫力就是机体对外界各种传染病的抵抗能力。如果机体具有很强的免疫抗体,就能抵挡各种入侵的致病菌,人体就不会发生某些传染病。
营养是机体中的许多免疫物质产生的重要基础,如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等3种免疫抗体的重要物质基础是蛋白质、热能等。免疫抗体IgG的主要功能是促进吞噬细胞吞噬入侵的致病细菌,IgA能防止病原菌侵入机体,IgM可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等。有关研究表明,患蛋白质热能缺乏症的儿童,对抗伤寒沙门菌的抗体水平比健康儿童显著要低。
维生素、微量元素缺乏也可降低免疫水平,如维生素C缺乏时可使吞噬细胞的行动迟缓和杀菌能力下降;维生素E缺乏时可引起体内抗体合成降低;微量元素锌缺乏会伴有免疫器官的淋巴组织萎缩,皮肤超敏反应力下降,胸腺激素活性减低。同时,锌缺乏也可引起吞噬细胞的猎取和吞噬作用的下降。铁缺乏对破伤风类毒素、单纯性疱疹病毒等的抗击反应力减弱。
因而,每个学生都要根据自己的生活、生理需要及生长发育的特殊需要,做到每日适量、均匀、全面的平衡膳食是非常重要的。
3.5膳食营养与运动的影响
国内许多调查已证实,在青春发育期,某些学生由于过于限制进食量,结果是体力发育水平低下,运动素质下降。身体素质是指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通过肌肉活动所表现出来的基本活动能力。它主要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度和柔韧性等。身体素质的优劣,虽然与遗传因素和体育锻炼有关,但与营养基础的关系十分密切。为了摸清学生体质现状,探讨学生身体素质的特点和某些变化规律,我国历年开展的学生身体素质的.抽样调查,但是从历次测试结果来看,我国学生的身体素质不容乐观,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饮食品种丰富的同时,由于某些饮食宣传误导,男生中出现不爱吃肥肉,正餐节食,却平时爱吃刺激性零食等。以致饮食中营养不全面或供给量长期不足,从而导致身体素质水平的提高幅度明显下降。
保证营养供给充足的前提下,体育活动是促进身体发育和增强体质的有效因素。体育活动可以提高细胞免疫活性及体内非特异性免疫水平,有利于骨骼与全身钙磷代谢的平衡,使骨骼密度增加,促进肌纤维增粗,线粒体氧化酶活性增加。体育活动可使心肺功能得到更好的发育,锻炼者心肌收缩能力增强,每搏输出血量较大,最大耗氧量增加。体育锻炼也是调节体重的重要因素。肌肉收缩的能量主要来源于消耗脂肪酸,体育锻炼可使主要产热营养素脂肪和糖类消耗增加,因此有助于减少皮下脂肪的过多蓄积,使青春期少年体格得以协调匀称的发育。体育锻炼对机体的有效作用还在于,可使机体成分产生明显变化。青春发育期的学生只参加体育课和课间活动还远不够,从促进人体发育角度看,少年每天活跃地从事户外运动是很有必要的。
3.6在青少年膳食营养与体育运动习惯中存在一些误区:
3.6.1运动量越大越好
不少人认为,运动越多越好,大量激烈的运动如短跑、长跑等对身体并不利,这些无氧运动在身体中堆积了大量的乳酸,可导致身体酸中毒。而有氧运动尤其是慢跑、登楼、跳绳、跳操等下肢的运动,可以促进长骨干骺端软骨细胞的分裂增殖,对身高的增长很有帮助。传统认为打篮球等跳跃性的运动有利身体长高,但激烈的竞争运动往往容易造成骨骼的损伤。
3.6.2大清早起来锻炼
运动的时间以下午放学后吃晚饭前这段时间最适宜。一些家长为督促孩子锻炼,大清早把孩子从熟睡中叫醒,严重影响了孩子睡眠时生长激素的分泌,对长高反而无益。
3.6.3营养越多越好
有些家长认为,孩子的饮食营养越充分越好。其实不然,优质蛋白有助于青少年生长发育,瘦肉、鱼、鸡蛋、牛奶等可以适当多吃,蔬菜水果能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但肥肉、奶油、油汤等富含脂肪的食物应该少吃。另外,如可乐、巧克力等,宜少吃或不吃,咖啡易导致中枢神经过度兴奋,对孩子的生长发育不利。
在运动中,出汗丢失水分和呼吸排出水的量都很显著。运动产生大量热量,必须散出体外,为了散热就会出汗,而汗液蒸发的过程可以带走大量热能,降低体内的温度。若不注意水的营养,不及时补充水分,常常会引发体内缺水,也可称为“体渴”,“体渴”不及时解决就会导致脱水。当出汗量达到体重的1%~2%时,即可损害体力、运动能力和认知能力。运动强烈程度与季节不同,对于补水的需求量也有所不同。如耐力运动时每小时可丢失。
1.5升或更多的液体,夏季运动1小时出汗1~
1.5升
是很常见的。
参考文献
张蕴琨。运动营养学[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7。
陈锦怡。营养与膳食指导。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王伟群。营养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学生膳食情况调查 篇3
关键词:中学生;合理膳食;调查
笔者是辽河油田实验中学一名生物教师,最近几年每当讲到“人体营养”这一章时都会对学生膳食情况进行调查,调查中发现许多问题。
一、早餐情况调查
最近的一次调查发出596份问卷,收回595份。在上学期间每天都吃早餐的仅有256人,经常不吃早餐的有86人,至于早餐经常吃什么约60﹪学生回答吃面包、牛奶,约有20﹪的学生回答记不清,父母给钱随便吃点什么。问到早餐是否吃蔬菜、水果时,仅有105人回答有时吃,但不经常吃。有的学生常常因为早晨贪睡来不及吃早餐,带几块饼干、一袋奶或巧克力,有的下课匆匆吃,有的上课偷偷吃。
早餐要吃好。营养早餐应包括4大类食物:(1)谷类食物如馒头、米饭、面条或玉米窝头;(2)动物类食物,如鸡蛋、肉类;(3)大豆制品和奶制品;(4)新鲜蔬菜和水果。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能量,主要是由糖类提供的,人体所需的糖类主要来自谷物类,所以早餐摄食谷物类很重要,如果摄食不足,学生没到中午放学就感到很饥饿,会造成学习注意力不集中。一上午的学习加上课间操和体育课,学生的脑力、体力大量消耗,如果早餐吃不好不仅影响学习,时间久了对身体健康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早餐不重视,不给孩子做早餐,或早餐很简单。笔者建议这些家长给孩子做营养早餐,同时把中学生每天应该获得的营养元素表印发给学生,供学生、家长参考。在后来的调查中,有许多学生家长确实这样做了,有了很大的改进。
二、正餐情况调查
俗语道:“早餐要吃好,午餐要吃饱,晚餐要吃少。”午餐在早餐食物的基础上,除了增加海带、榨菜、排骨、牛肉、土豆、黄豆芽、胡萝卜、青菜、鸡蛋、肉末、豆腐外,还要注意选用绿色和深绿色蔬菜代替白色和浅色蔬菜,提高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的供给量,注意豆制品和肉食的搭配,增加动物肝脏的摄入,用虾皮、猪骨增加钙的供应。晚餐要吃少,以免增加胃的负担,影响睡眠。
但问卷调查是怎样的呢?
发出596份问卷,收回595份,其中99﹪的学生主食以大米为主,除白面外,很少吃其他谷物类,有一些学生甚至不知什么是粗粮。在对鱼、肉、蔬菜等的食用调查中,有218人回答喜欢吃蔬菜,大部分都是女生。有的学生写家长做蔬菜他们也不吃,专挑鱼、肉吃,甚至有的学生写没肉不想吃饭。从问卷中反映出,大多数学生偏食、挑食。绝大多数学生没有合理营养膳食的概念,也不在意什么是合理膳食,喜欢吃就多吃,不喜欢就少吃或不吃,对常见食物的营养不了解。事实上,不合理的膳食已影响了他们的健康。调查中发现,近视眼的学生很少吃像胡萝卜、黄色南瓜、黄色玉米等含胡萝卜素较高的食物。现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离不开电脑、电视、手机、IPAD、PAPERWHITE等电子产品,有关研究表明,这些电子产品的使用大量消耗视网膜中的维生素A,如果维生素A不能得到及时补充,就容易导致学生视力下降。
调查中还发现胖孩子男孩居多,而且这些孩子喜欢吃肉,很少吃蔬菜,且不喜欢运动,有的学生课间操正常跑步跟不上,班主任只能让他离开队伍单跑。同学们跑5圈,他跑3圈或2圈,学生自己也不好意思,自尊心也会受挫。
上课笔者也经常观察,多数严重挑食、偏食等营养不良的学生,学习能力下降非常明显,在课堂上表现为困倦、不安或躁动,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学习成绩往往较差。
三、合理安排膳食
一般来说,学生的膳食大多按照家长的习惯或爱好来安排,而家长往往曲解营养,给学生过多油腻的鱼肉荤菜,缺乏维生素、纤维素,从而使学生对蛋白质、脂肪的消化负荷过重,引起身体发育不良。
在讲课时,虽然课本上没有,但教师也应给学生讲明。如:要特别注意保持体液的酸碱平衡。成酸性食物(如肉类)吃得多,体液偏酸,人容易疲乏倦怠、昏昏欲睡,使大脑反应迟钝;而成碱性食物则使人精力充沛,头脑清晰,反应灵敏。所以,要想使大脑发挥最大的作用,则应特别注意膳食中安排成碱性食物。蔬菜、水果、豆制品都是成碱性食物,其中海带、菠菜碱性最高。一般认为,进食酸碱性食物的比例以1:3为好。
如今,严酷的自然环境如水污染、大气污染(雾霾天气)、食品污染十分严重,防不胜防,严重地影响着学生的健康。在课堂上,教师应尽力教每个学生会看质量安全图标、绿色食品图标,关注食品包装的内容,使学生学会判断包装食品是否过保质期等知识。调查中发现,绝大多数学生不认识这些图标,也不注意食品包装上的内容。
合肥市大学生膳食习惯调查 篇4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于2015年5—7月,采用简单随机抽样和整群分层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在合肥市5所高校大一、大二、大三年级中按班级整群抽样,共发放问卷2 600份,收回2 465份,问卷收回率94.8%,有效问卷2 296份,问卷有效率为93.1%。其中,男生1 127名(49.1%),女生1 169名(50.9%);独生子女1 042名(45.4%),非独生子女1 254名(54.6%);城镇学生913名(39.8%),农村学生1 383名(60.2%);医学生1 077名(46.9%),非医学生1 219名(53.1%)。年龄17~25岁,平均年龄(20.35±1.22)岁。
1.2 方法
自拟调查问卷,共设置16个问题,包括大学生基本情况、膳食习惯、三餐膳食状况及开支等。采用流行病学现况调查方法,调查前对调查人员进行统一规范化培训。预调查100名大学生,修改完善调查表,以保证调查的可行性。被调查者以无记名方式填写调查表,当场发放并收回调查问卷,核对调查表编号。
1.3 统计分析
所有数据用Epi Data 3.1软件进行录入,用SPSS 19.0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2组间计数资料比较采取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取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饮食习惯
2 296名被试中,340名学生(14.8%)以荤食为主,386名学生(16.8%)以素食为主,1 567名学生(68.3%)能做到荤素搭配。其中,不能做到荤素搭配的学生医学院校中有402名(37.4%),非医学院校中有324名(2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75,P<0.01)。挑食行为方面,有999名被试(43.7%)有挑食习惯,独生子女中484名(46.4%),非独生子女中有515名(4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1 178名学生(51.3%)能做到三餐按时吃,539名学生(23.5%)饮食没有规律,578名学生(25.2%)说不清。城镇大学生中有238名(26.1%)饮食不规律,农村大学生中有301名(21.8%)饮食不规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食用零食方面,1 341名学生(58.5%)有吃零食的习惯,其中男大学生547名(48.6%),女大学生794名(6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注:()内数字为构成比/%;部分数据缺失。
2.2 三餐饮食情况
早餐:33.4%(766人)的大学生当天未吃早餐,其中男生比例为40.4%(455人),女生为26.6%(311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93,P<0.01)。83.8%(2 051人)的大学生在学校食堂吃早餐,16.2%(245人)在校外。早餐的主要食物是面食(60.0%,914人),豆制品和牛奶的食用较少,分别占19.6%和17.5%。每日早餐平均开销为(4.1±2.2)元。中餐:94.8%(2 170人)的大学生吃中餐;80.5%(1 717人)在学校食堂食用,19.5%(415人)在校外。大学生中餐主食主要是大米(77.2%,1 674人),粗粮的食用较少,仅有4.7%(101人)。每日中餐平均开销为(8.8±6.2)元。晚餐:87.1%(1 993人)的大学生吃晚餐;69.7%(1 310人)在校内食堂食用,30.3%(595人)在校外吃。大学生晚餐主食主要是大米(51.2%,1 020人),粗粮的食用较少,仅有8.7%(173人)。每日晚餐平均开销为(9.4±11.6)元。
3 讨论
合理的膳食应该满足保持身体健康所必需的营养成分,并且各种营养素的比例符合人体的需要[4]。本研究显示,粗粮、豆制品以及牛奶的摄入人数较少。粗粮不仅是身体必需的营养品,而且可以预防多种癌症[5]。奶类及其制品是含钙量最丰富的天然食物,钙吸收率高,是人类钙质的最佳来源[6]。本次调查对象早餐饮用牛奶的比例仅为17.5%,说明合肥市大学生的食物消费存在不合理的现象,未能充分了解粗粮、豆制品以及奶制品等的营养价值,今后在进行饮食干预时应加强对大学生膳食比例平衡方面的宣教。针对调查中出现的不均衡的营养素摄入、不良的饮食习惯以及不合理的膳食结构情况,建议食堂配置相应价格实惠、种类齐全的营养套餐,帮助在校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大学生正处在青春期,学习任务较重。目前,大学生不吃早餐和不规律吃早餐的现象非常严重[7]。早餐热量占全天的30%,质量上也应达到全天营养素标准的1/3[8]。本次对合肥5所高校的调查结果显示,有66.6%的大学生当天吃了早餐,略高于全国10省市15所2 800名学生的调查结果(65%)[9]。另外,男生不吃早餐的比例(40.4%)高于女生(26.6%),可能与男生白天爱睡懒觉、晚上上网打游戏太晚等有关。早餐可以决定人一整天的活动情形,早餐吃得太少或吃得太多以及选择食物不当,都会使人整天无精打采,影响一天工作和学习,以及行为和情绪[10]。同时,医学院校大学生与非医学院校大学生不吃早餐所占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体原因还有待进一步证实。虽然合肥地区大学生早餐情况略好于其他地区大学生,但仍需要社会及学校继续关注大学生早餐现象,加强宣传教育,使大学生群体充分了解早餐饮食的重要性,做到定时定量食用早餐。
健康的饮食行为可以维持良好的身心健康,不良行为则会给健康带来负面影响,尤其是不良饮食行为,会诱发一些常见病、多发病。本调查研究显示,43.7%的大学生存在挑食习惯,高于高红兰等[11](28.8%)以及苏艳伟等[12]的研究结果(26.9%)。独生子女中有挑食习惯的大学生高于非独生子女。本研究显示,31.7%的大学生饮食荤素不搭配,略低于华中地区的研究结果(33.73%)[13]。医学院校大学生相比非医学院校有较多大学生有膳食荤素不搭配的习惯,是否与所学知识有关,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在吃零食习惯方面,男生少于女生,与杜文琪等[14]的研究结果相同。大学生的营养问题不容忽视,它是学生完成学业的物质基础。建议一方面学校食堂推出营养套餐,改善学生的营养状况;另一方面,校方应加强力度宣教,改善大学生不良饮食习惯,全面提高大学生营养水平。
摘要:目的 了解合肥市大学生的饮食习惯,为相关部门开展大学生营养膳食干预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合肥市5所高校共抽取2 296名在校学生,自行设计膳食习惯调查问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仅68.3%的大学生荤素搭配,43.7%有挑食习惯,58.5%有吃零食的习惯,51.3%饮食规律。66.6%的大学生当天吃了早餐,男生有40.4%未吃早餐,女生此比例为2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93,P<0.05)。60.0%的学生早餐食用面食,仅17.5%饮用牛奶,早餐开支平均为(4.1±2.2)元。77.2%的学生中餐选择大米作为主食,食用粗粮的仅4.7%,中餐开支平均为(8.8±6.2)元。87.1%的学生吃了晚餐,51.2%选择大米作为主食,晚餐开支平均为(9.4±11.6)元。结论 大学生饮食习惯仍存在问题,应加强宣传教育,平衡膳食结构,纠正饮食不良习惯,提高膳食的合理性、科学性。
小学生膳食情况的调查报告 篇5
调查
现在我对全班的同学展开了调查。一共27人,女生11人,男生有16人,女生百分之四十是每周一次,百分之八十为了健康着想,并不是经常购买。男生由于偏爱此类食品,所以百分之百都有吃快餐的习惯,那就按照一周一次的频率计算,一年12个月,一个月大致四个星期,则一年平均下来就是48次,每次去吃进行保守估计是20元左右,一个月80元,一年就是960元,这只是保底计算,现在小学生过生日搞活动都会选择这样的场所,所以更多的钱也就会随之增加。男生如果去的话,肯定会比女生吃的多,并且偏爱鸡块、汉堡等肉类食品,单价也会提高,所以花的`钱更多。由此看来,小学生吃洋快餐普遍又费钱。
分析
为什么大家喜欢吃洋快餐呢?
1、口感好:用了香料
2、有玩具送:玩具好玩,具有标志性
3、销售方式:店面普遍,网上订购便利
结论
1、洋快餐更好吃,里面放了香料,油炸食品味道更受欢迎。
2、洋快餐的东西包装比较受消费者喜欢。
建议
改变不良膳食习惯 篇6
美国《最新膳食指南》有一个创新之举,就是把合理膳食与运动锻炼合并在一起,并建立了专门网页将个人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与运动方式输入进去,就可显示应该吃多少谷类主食、蔬菜、水果、牛奶和豆类、肉类以及热量拟定。以下四点特别值得国人借鉴:
1、食物多样化,谷类为主。要求每天吃进的食物品种达20种以上,这样有两个好处:一是达到营养互补、平衡膳食;二是如果某一食品中含有毒性物质,可以起到缓冲解毒作用。
2、每天三四顿,少食多餐,适量而止。
3、食量与体力活动相平衡,防止热量过多,保持正常体重。国内外都已证实肥胖是多种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尤其是心脑血管病、糖尿病。
4、增长知识,合理营养,防止病从口入。
我国居民膳食习惯之通病
1、不重视早餐,早餐食谱需改善。
早餐时间与前一顿晚餐相差12个小时,这时腹中空空,而且上午的活动往往是一天中最紧张的,如果不重视早餐,吃得简单随便,就不能保证消耗所需。目前人们的早餐,尤其是中老年人,大多是豆浆、牛奶、大饼等谷类食物,而且经常有油条等油炸食物,也许还有馄饨、稀饭之类,这样的早餐维生素含量不足,缺乏蔬菜和水果。
2、太重视晚餐,晚餐不宜太晚。
晚餐在晚上6点左右吃最好,如果吃得太晚,品种丰富的高热量、高脂肪食物,很容易成为导致肥胖的根源,还容易产生体内结石。食物中所含的钙,进入体内经吸收后,多余的钙全部从尿中排出,人体排尿的高峰时间是饭后3~4个小时,如果晚餐太晚,排尿高峰时间时人还处于睡眠状态,尿液滞留在膀胱里,尿钙增加,久而久之容易形成尿结石。所以,晚餐应大致定时,进餐不要太晚,也不要吃得过饱。
3、膳食搭配不合理,营养不全面。
摄入油脂过多据调查,20年来一些大中城市居民每天平均摄入食用油83克,远远超过了合理膳食提出的25克标准,其他地区也存在类似状况。
摄入奶制品过少2007年我国人均乳制品消费为21公斤,与世界人均乳制品消费95公斤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喝水少,喝含香精、酒精、色素、糖类、咖啡因的饮料过多过多食用含香精、色素、酒精等的饮料,会伤胃、伤肝、伤肾,导致肥胖与脑萎缩。
合理膳食的关键
1、至少一杯牛奶。液体奶每100毫升含钙130毫克,每天摄入250毫升以上的奶,再加上其他含钙饭食,就可以满足人体对钙的需求。
2、不超过25克油(约2匙)。25克油是指植物油,如菜籽油、花生油、大豆油、茶油、玉米油都可选用。植物油不含胆固醇,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有利于健康。
3、至少150克水果及适量干果。每天早餐时吃一个香蕉,其中所含的钾元素能维护心脏功能,还能平衡血压、健脑强心。下午再吃一个苹果或橘子,晚上可以吃一些其他水果。干果则包括核桃、花生、干枣、芝麻等,维生素E含量较多。
4、四份高蛋白食物换着吃。四份高蛋白食物是指鱼、肉、蛋、豆类各50克,每天调换两份吃。海鱼中矿物质含量比河鱼和肉类高,而且易被人体吸收;蛋黄中胆固醇含量较高,所以每人每天吃一个鸡蛋足矣。
5、每天保证三种以上蔬菜。每人每天至少需要500克蔬菜,还应顾及叶、茎、果,不同的蔬菜、同种蔬菜的不同部位,所含营养不完全相同。以维生素为例,叶部比根茎部含量高,嫩叶比枯叶含量高,深色菜比浅色菜含量高。
6、不超过6克盐。膳食中食盐过多,容易导致高血压。每人每天不超过6克盐,除了食盐,海蟹、海虾、香肠及某些蔬菜、酱油等调味品中所含的盐量也应算上。
农业高职院学生膳食状况调查分析 篇7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于2012年12月在玉溪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进行;按分层随机抽样方法, 分别选取一年级学生40名 (女生20名, 男生20名) , 二年级学生50名 (女生25名, 男生25名) , 三年级学生40名 (女生20名, 男生20名) ;涉及烟草栽培、农产品加工、野生资源开发与利用、食用菌栽培、食品检测、种子经营六个专业;年龄介于17-23岁之间, 平均年龄21.7岁。一共发放问卷130份, 收回115份, 有效问卷109份, 有效率达94.78%, 其中女生61份, 男生48份。
1.2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 由调查者自行设计调查表, 采用24h膳食记录法[6]对每位被调查学生进行为期3天 (包括1天周末) 的膳食状况调查。调查问卷一次性发放并对学生详细讲解填写方法, 3天后统一回收, 然后进行检查并剔除废卷。调查内容包括基本信息、运动情况及膳食状况三个部分。
学生的膳食状况分为谷薯类及杂豆、水果类、蔬菜类、蛋类、鱼虾类、畜禽肉类、大豆类及坚果、奶类及奶制品、水、酒和零食十个大类进行归类计算, 计算结果与《2007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7]给出的相关指标进行对比。
1.3 数据整理分析
数据采用Exce l 2003进行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营养状况
以体质指数 (BMI) 来评定营养状况:BMI<17.5为严重营养不良, BMI<18.5为营养不良, 18.5≤BMI≤23.9为营养良好, BMI>23.9为营养过剩, BMI>28为严重营养过剩。从图1可以看出:109位被调查的学生中, 有14位营养不良, 占总人数的12.84%, 其中女生9位, 男生5位;营养良好的68位, 占总人数的62.39%, 其中女生35位, 男生33位;营养过剩的27位, 占总人数的24.77%, 其中女生17位, 男生10位。上述结果表明,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高职学生的营养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但存在营养过剩所占比率增加的风险。
2.2 膳食构成
表1为我院学生每人每天各类食物的平均摄入量及与“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7]的对比情况。从表1中可以看出, 我院学生的膳食结构不合理, 主要表现为以下5个方面: (1) 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 其主食的摄入量都高于建议量;调查数据还反映出其主食种类主要为精制大米和面粉, 没有杂粮, 也没有粗粮。 (2) 男生蔬菜的摄入量达到建议量, 而男生水果的摄入量非常低, 有许多同学都没有吃水果的习惯;女生的蔬菜和水果摄入量皆略低于平衡膳食的要求。 (3) 男、女生蛋类的摄入量都达到了建议量;男生畜禽肉类远高于建议量, 女生的几乎只能达到建议量低限的一半;男、女生都没有摄入鱼虾的习惯, 其摄入量远远不足。 (4) 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 奶类及奶制品摄入量都远低于建议量, 但女生摄入量是男生的一倍;男、女生大豆类及坚果都达到了建议量, 但从种类上来看, 主要是绿大豆及豆腐, 坚果只有个别同学才会摄入。 (5) 学生主要的进食场所为学生食堂, 油、盐无法进行估算, 因此没有进行比较分析。但是, 我院食堂膳食总体来说高盐多油, 故学生每天摄入的烹调油和食盐应该都高于建议量。
我院学生这种不合理的膳食结构, 会导致其营养素摄入失衡, 最终可能表现出一些营养不良症状, 如:谷薯类及杂豆摄入超标, 就会使得能量摄入超标, 这是造成肥胖的一个重大隐患;果蔬摄入的不足, 使得很多矿物质和维生素的摄入不足, 有可能出现这些营养素的缺乏症状;鱼虾类、奶类及奶制品摄入的严重不达标, 若再加上畜禽肉类的超标, 一方面会出现缺钙, 另一方面还会因大量摄入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而导致肥胖、高血脂等慢性病[8,9]。
2.3 水摄入情况
水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成分, 它是维持生命的重要物质。它的生理功能包括:构成细胞和体液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人体内的物质代谢;调节体温;润滑的作用。一旦水摄入不足或水丢失过多, 会引起人体脱水[8,9]。
被调查学生的水摄入情况见表2。表2显示, 我院学生水摄入量都达不到膳食宝塔建议量, 但女生的平均摄入量要高于男生;达到建议量的总人数为6人, 占总人数的5.50%, 其中男生1人, 女生5人;达到一半及以上建议量的总人数为36人, 占总人数的42.20%, 其中男生17人, 女生29人;达到一半以下建议量的总人数为47人, 占总人数的43.12%, 其中男生24人, 女生23人;不饮水的总人数为10人, 占总人数的9.17%, 其中男生6人, 女生4人。
被调查学生中的大部分饮用的水为白开水, 少部分会选择碳酸饮料或瓶装果汁。摄入过多的饮料会造成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过剩, 以致造成热量的过剩, 最终导致肥胖和动脉硬化[10]。
2.4 零食及酒类摄入情况
2.4.1 零食。
大部分学生都有吃零食的习惯:48位男生中有27位进食过零食, 进食人数达到了56.25%, 零食的种类以烧烤类为主;而61位女生中有53位进食过零食, 达到了86.89%, 零食的种类以包装好的小食品为主, 如:炒瓜子、土豆片、火腿肠等。
烧烤食物在烧烤时会产生强致癌物——苯并芘[11], 此外在肉类长期腌制过程也容易出现另一种致癌物——亚硝胺。因此, 过多食用烧烤, 会诱发胃癌、肠癌等多种恶性肿瘤的产生。小食品中能量含量较高, 经常、大量食用是诱发肥胖的主要因素之一。
2.4.2 酒类。
酒有着悠久的历史, 在我国至少有5000年的酿造饮用历史, 在有些地区, 酒已成为生活必需品。营养学家提出, 无论什么酒, 酒精都会对肝细胞造成一定的损害;酒精在血液内的含量超过40mg/100ml, 就会有明显的抑制甚至麻醉作用, 严重时还会导致死亡[8]。
被调查的109位学生中, 学习期间没有人饮酒, 周末饮酒的人数达到23人, 饮酒人数达到21.10%, 其中男生17人, 女生6人;所饮用的酒都为低度的粮食酒 (35°) 和啤酒 (3.0%) ;无论男生还是女生, 酒精的摄入量都大于男性<25g/d, 女性<15g/d的标准, 有1人还达到了醉酒状态。
3 结论及建议
3.1 存在的问题
此次调查结果显示, 我院学生的膳食结构存在很多的问题: (1) 有37.61%体质指数不达标; (2) 膳食结构不合理, 主食没有做到粗细搭配, 无杂粮;蔬菜、水果、鱼虾、奶及奶制品摄入不足; (3) 水摄入量偏低, 94.50%的人达不到膳食宝塔建议量, 甚至还有9.17%的人不饮水; (4) 零食、垃圾食品摄入过多; (5) 饮酒过量。
3.2 原因及建议
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 一方面是由于缺乏营养知识, 没有认识到平衡膳食的重要性;第二方面是受到学校条件的限制无法购买, 如学校食堂没有提供粗粮和海产品等;第三方面是由于很多学生注重口感、偏食, 对于不喜欢的食物就不进食;第四方面是由于减肥的需要, 很多人 (男生、女生都有) 严格控制饮食, 长期处于低能量摄入的状况;第五方面则是由于懒惰而不想去购买;最后一方面是由于心情高兴或沮丧, 出现极端的进食行为 (暴饮暴食、节食、过量饮酒等) 。
综上所述, 为提高学生的膳食营养水平, 保证其健康成长, 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 对学生进行营养知识的宣传和健康教育, 提高学生的营养保健意识和必要的营养知识水平, 使学生了解平衡膳食的重要性。
其次, 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习惯.建立合理的膳食结构, 克服偏食、暴饮暴食、过量饮酒、大量进食垃圾食品等不良习惯。
第三, 加大对食堂的管理力度, 除了注重食物卫生, 还要做到营养配餐、科学烹调, 做到既考虑营养, 又注重口味, 提高大学生的营养水平。
摘要:为了解农业高职院学生的膳食状况, 对玉溪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显示, 学生饮食结构不合理, 不注重平衡膳食, 还存在一些不良的饮食习惯。因此, 高职院应加强宣传和教育, 提高学生对合理膳食的认识, 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
关键词:高职院,学生,膳食状况,调查分析
参考文献
[1]曹艳华.亚健康成因与调控[J].中国健康教育, 2004, 20 (11) :1060.
[2]黄永真.宜春学院医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及饮食行为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 2008, 35 (2) :291-292.
[3]高力翔, 张玉秀, 孙飙, 等.大学生食物多样性及食物成分偏好对体质健康的影响[J].体育学刊, 2007, 14 (8) :80-82.
[4]吴建喜, 陈伟, 曾吉.湖北大学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调查研究[J].湖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5, 27 (1) :94-97.
[5]胡湖, 颜飞卫.全国八所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调查结果分析[J].浙江体育科技, 2005, 1:29-32.
[6]杨月欣主编.公共营养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10.
[7]葛可佑主编.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精编版[M].人民出版社, 2011.
[8]葛可佑主编.中国营养师培训教材[M].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
[9]杨月欣主编.公共营养师基础知识[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10.
[10]于泓鹏, 陈仲威, 吴克刚, 等.在校大学生的膳食调查及营养状况分析[J].现代食品科技, 2008, 24 (2) :173-176.
某高校学生的膳食营养状况调查 篇8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研究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 在某高校随机选取196例, 其中男生96例, 女生100例。纳入标准:自愿参加, 身体健康, 调查期间无发烧、消化道疾病等可能影响正常膳食的因素。
1.2 方法
1.2.1 膳食调查。
采用24h膳食回顾法, 记录每个学生连续3d膳食的食物种类和数量, 根据问卷结果录入数据并进行统计。
1.2.2 人体测量。
与膳食调查同期进行, 包括身高、体重、体质指数 (BMI) 。营养状况评价采用体质指数 (BMI) 。评价标准:BMI<18.5为体重过低, 18.5~23.9为正常, 24~27.9为超重, >28为肥胖。
1.3 质量控制
调查者在调查前统一培训, 调查对象在同一指导语下完成问卷, 问卷回收后, 审核调查表中的缺项、错项及逻辑错误并及时回访修改, 保证调查数据准确可信。
1.4 统计分析
采用Epidata3.1专业软件录入数据, 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t检验, 以α=0.05作为检验水准。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调查对象男生96名, 平均年龄为 (19.67±1.62) 岁;女生100名, 平均年龄为 (19.37±2.08) 岁, 身高、体重、BMI均在正常范围, 见表1。
2.2 膳食摄入量
男生平均膳食摄入总量为 (2 862.86±179.60) g/d, 各类食物摄入量与2002年全国男性 (18~30岁) 居民营养调查比较结果显示:谷类、豆类、蛋类食物摄入量均高于全国营养调查结果 (t值分别为9.805、16.066、7.622, P值分别为<0.001、<0.001、0.001) ;蔬菜、禽肉类食物摄入量都低于全国调查结果 (t值分别为8.019、7.526, P值分别为<0.001、0.001) ;其他种类食物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 (P>0.05) 。女生平均摄入总量为 (2 335.35±506.11) g/d, 各类食物摄入量与2002年全国女性 (18~30岁) 居民营养调查比较结果显示:谷类、豆类食物摄入量高于全国营养调查结果 (t值分别为5.594、2.620, P值分别为0.001、0.034) ;禽肉类食物摄入量低于全国调查结果 (t=9.303, P<0.001) ;其他种类食物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 (P>0.05) 。见表2。
3 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 196名大学生体质指数均在正常范围, 说明营养状况良好[1]。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反映了目前我国居民的体质和营养状况[2], 本组膳食调查结果与2002年全国营养调查结果[3]发现, 大学生膳食结构不理想, 男生谷类、豆类、蛋类食物摄入量均高于全国居民膳食水平, 蔬菜、禽肉类食物摄入量低于全国水平;女生谷类、豆类食物摄入量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禽肉类食物摄入量低于全国水平。大学生谷类、豆类食物摄入过多, 而蔬菜、禽肉类摄入不足, 需高度重视。
孙怡等[4]对山东高校学生膳食调查发现, 大学生膳食结构不合理、营养不平衡现象较为普遍, 与本次调查结果相似。姚秋妹等[5]对大学生营养状况影响因素分析表明, 膳食习惯可能受性别、家庭人均月收入、平均每月生活费等影响。本次调查显示大学生膳食结构不合理, 原因可能在于因为学生在食堂统一进餐, 饮食结构单一, 另外在选择饮食方面可能受经济基础、饮食习惯、营养知识匮乏等因素影响。故如何加强大学生营养健康教育、优化膳食结构, 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注:#P<0.05。
参考文献
[1]王惠君, 翟凤英, 杜树发, 等.1989-2000年中国九省成人体质指数分布的变化 (J) .卫生研究, 2006, 35 (6) :794-797.
[2]翟凤英, 王惠君, 杜树发, 等.中国居民膳食结构与营养状况变迁追踪 (J) .医学研究杂志, 2006, 35 (4) :3-6.
[3]翟凤英, 杨晓光.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之二2002膳食与营养素摄入状况 (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55-116.
[4]孙怡, 徐田芹.山东某高校学生膳食及营养状况调查 (J) .中国学校卫生, 2006, 27 (9) :784-785.
大学生膳食习惯调查 篇9
关键词:营养状况,膳食调查,生长发育
小学五年级的学生, 身体发育再次进入一个高速发展期, 此时身高体重明显增长, 骨骼肌的力量也迅速增长, 其营养需要显著增加。良好的膳食营养摄入不仅促进五年级小学生的生长发育, 对其学习成绩甚至升入中学后的学习能力也有显著影响。为了解重庆市不同地区小学五年级学生生长发育情况以及膳食营养摄入状况, 本研究于2012年5~6月对重庆市小学五年级学生进行体格测量和膳食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按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将重庆市分为主城区、东南翼、东北翼三个片区, 每个片区随机抽取4个区县, 主城区选取南岸区、九龙坡区、永川区和江北区, 东北翼选取万州、忠县、开县和垫江, 东南翼选取武隆、石柱、彭水和黔江, 各区县又分城、乡两个层次, 每个区县随机选取城、乡的小学各2所, 每个学校随机抽取五年级1个班, 班上所有2000年9月1日~2001年8月31日出生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共计2014名。
1.2 方法
1.2.1体格测量
身高、体重、上臂围的测量, 参照《2010年学生体质与健康调查报告》[1]进行, 肱三头肌皮褶厚度用皮褶厚度计测量。由专人完成专项测量。
1.2.2膳食调查
采用24 h回顾法[2]调查3 d (包括2个学习日和1个周末日) 的膳食摄入情况, 包括早、中、晚三餐以及零食等食物摄入情况。计算人日均食物摄入量, 用营养计算器计算营养素摄入量, 根据中国营养学会2000年10月推荐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 (DRIs) [3]中的>11岁的人群能量及营养素参考摄入量 (RNI) 为标准进行营养评价与分析。同时合并计算各类食物的人日均摄入量, 用《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4]进行膳食结构的评价。
1.3 统计学方法
对收集的调查表进行核对, 剔除有明显错误或不完整的调查表。采用双重录入法用EPI INFO软件录入数据, 导出后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的地区和性别分布
本次共调查了2014名小学五年级11岁学生, 其中, 男994名, 主城区、东南翼和东北翼分别为260、320、414名;女1020名, 主城区、东南翼和东北翼分别为292、338、390名。
2.2 重庆市五年级小学生生长发育分析
主城区11岁男、女生的生长发育指标优于两翼地区, 其中, 东南翼和东北翼男生身高、体重和上臂围均显著低于主城区男生 (P<0.05) , 东南翼女生身高、体重和上臂围均显著低于主城区女生 (P<0.05) , 东南翼男女学生皮褶厚度显著高于其他地区同性别学生 (P<0.05) 。见表1。
注:与主城区同性别比较, aP<0.05;与东北翼同性别比较, bP<0.05
2.3 重庆市五年级小学生日均食物消费情况分析
运用24 h回顾法对重庆市五年级小学生的食物摄入情况进行调查, 发现主城区的学生人日均摄入肉类、奶类、鱼虾类、蔬菜类、水果类的数量高于东南翼和东北翼的学生, 但摄入粮谷类的数量比其他地区低 (P<0.05) , 不同地区学生消费的豆类、烹调用油、蛋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与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推荐的食物数量相比较, 重庆市不同地区学生摄入的鱼虾类、蔬菜类、水果类和奶类都还明显不足, 主城区学生摄入的肉类偏多。
2.4 重庆市五年级小学生能量及营养素摄入量分析
从能量和营养素的摄入情况分析发现, 主城区学生蛋白质、钙和锌的摄入量明显高于其他地区相同性别学生 (P<0.05) , 不同地区相同性别学生摄入的能量和其他营养素的量大致接近 (P>0.05) 。见表3。尽管蛋白质供能比在10%以上, 脂肪供能比在25%~30%, 但与中国居民DRIs比较, 重庆市各个地区五年级小学生的能量、蛋白质、维生素A、钙和锌的摄入量都还有较大差距。
注:与主城区同性别比较, aP<0.05
注:与主城区同性别比较, aP<0.05
3 讨论
对重庆市小学五年级11岁学生的体格测量发现:主城区男女学生生长发育水平明显优于两翼地区, 东南翼地区学生生长发育指标最不理想, 这与重庆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基本一致。膳食结构分析发现, 主城区的学生人日均摄入肉类、奶类、鱼虾类、蔬菜类、水果类的数量高于东南翼和东北翼的学生, 但摄入粮谷类的数量比其他地区低。与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推荐的食物数量相比较, 尽管主城区学生摄入的肉类偏多, 但重庆市不同地区学生摄入的鱼虾类、蔬菜类、水果类和奶类都还明显不足。能量及营养素摄入量分析发现, 主城区五年级小学生蛋白质、钙和锌的摄入量明显高于其他地区相同性别学生 (P<0.05) , 不同地区相同性别学生摄入的能量和其他营养素的量大致接近 (P>0.05) 。尽管蛋白质供能比达到10%以上, 脂肪供能比在25%~30%, 但与中国居民DRIs比较, 重庆市各个地区五年级小学生的能量、蛋白质、维生素A、钙和锌的摄入量还明显不足, 尤其是在东南翼和东北翼经济相对落后地区, 维生素A、钙和锌的摄入量还不到RNI/AI的70%。
由于重庆市具有大城市、大农村以及大库区、大山区的特点, 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尽管近年来重庆市学生身体形态、生理功能、素质总体呈现增长的趋势, 但形态指标平均值仍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6,7,8,9]。目前, 重庆城市学生营养过剩的问题已经十分突出, 而农村学生营养不足的问题依然不能忽视。小学五年级是学生个人成长十分重要的时期, 不仅是身体生长发育的高峰期, 也是接受各种科学文化知识的关键时期。营养失衡不仅影响学生现阶段的学习和生长发育, 营养不良也是成年后许多营养相关慢性病的独立危险因素[10]。所以, 合理的营养对小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小学生的饮食和营养状况应给予特别关注[11]。
大学生膳食习惯调查 篇10
近年来,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营养失衡现象日渐显著, 因而个人营养与保健日益受到更大的关注。营养是人体不断从外界摄取食物, 经过消化、吸收、代谢和利用食物中身体需要的物质来维持生命活动的全过程。大学是一生中各种营养素需求量最重要的时期, 营养不良和肥胖不仅会降低学生的学习能力, 而且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只有科学合理地摄入各种营养素, 才能保证大学生的学习和健康需要。大学生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 生活不受约束, 饮食随意性较大, 能按科学方式对待饮食的学生为数不多。大学时期正处在青春期和壮年期的过渡阶段, 脑力和体力活动旺盛, 正是人生中风华正茂的时刻, 也是身体发育和知识获取一个极重要的时期。近年来, 不少地区的高校对在校大学生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调查了大学生的营养知识及饮食行为, 调查结果显示, 大学生营养知识缺乏, 普遍存在不合理的膳食行为, 但有较好的健康饮食意识, 愿意接受更多的营养知识, 并有改进不良的饮食习惯的意愿。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大学生对营养膳食知识的知晓程度, 笔者2008年4月份在江西科技师范学院进行开放式问卷调查, 对200名大学生作了一次营养膳食知识知晓情况的问卷调查, 目的是为今后更好地开展膳食知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基础, 更新大学生的营养价值观,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同时, 亦可为全国其他地区各高校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比较, 为政府在提供营养饮食、发放补助等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性依据。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 对江西科技师范学院200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回收合格答卷187份, 答卷合格率100%。
2.2 研究方法
研究采用问卷调查、访谈、数理统计等方法进行。调查以随机抽卷的形式, 当场发卷, 答卷完毕收回, 所有数据用Microsoft Excel软件统计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膳食知识知晓率情况 (见表1)
3.2 基本营养饮食习惯调查情况 (见表2)
通过上表第7题可以得94.8%的人有营养意识。大学生的营养膳食不平衡, 合理的饮食和充足的营养是维持大学生健康的必要条件, 营养摄入的数量和质量应该适当, 数量过多或过少、种类单一或者配比失衡, 都会导致生长发育异常。大学生对平衡膳食、合理营养的观念及目前正逐渐向广大民众宣传的《营养膳食学》知道得很少, 说明这方面的宣传工作开展得还远远不够, 急需加强。各高校可依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开设《营养与健康》、《营养学》、《营养与食疗》等公共选修课供学生选修。
3.3 营养知识的来源的知晓率与性别影响因素 (见表3)
通过上表我们可以看到, 对营养知识的知晓率女性明显大于男性。
3.4 不同文化程度的家长对学生营养知识的知晓率的影响因素
家长不同文化程度对学生的知晓率的影响也不同, 大专以上的文化程度的学生家长其学生的知晓率高, 高中其次, 初中及以下最低 (见表4) 。
3.5 对结论的分析
开展营养健康教育, 减少营养缺乏性疾病和慢性病的发生发展是“全社会刻不容缓的需求”。本调查采用随机抽样问卷方式, 对当前的大学生的膳食指南知识的情况与基础营养知识的了解情况进行了调查, 其结果为今后的开展营养教育提供了重要的信息。调查看到大学生的生活习惯存在较大的不合理性, 对营养膳食知识的了解率仍有较大的上扬空间。在知晓人群的性别上也有显著差异, 女生大于男生, 说明大学女生对自己的健康比男生关注得多。女生多注重合理的膳食, 而男生一般不太注重, 部分女生对自己的身材的关注也决定了女生对营养知识关注多于男生。知晓率因年级的不同有显著差异, 同时家长不同的文化程度也影响学生的知晓率:家长的文化程度越高, 学生的健康营养教育越好, 对营养膳食的知识知晓率越高。
4. 建议
4.1 建议学校的有关部门将营养知识的宣传与健康教育活动相结合, 列入健康教育计划中, 从事校区宣传入手。
4.2 建议将营养膳食科学深入大学教材, 多开设公选课, 让大学生接受膳食营养知识, 对增强大学生的体质和预防慢性生活方式疾病有着重要的深远意义。
4.3 学校领导加大重视, 对学校食堂应该多提供一些粗粮杂粮和水产品, 并配备有较高水平的营养师和厨师, 加强管理, 不断提高膳食营养水平, 保证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周北凡.经济转期的膳食营养和慢性病预防——挑战和机遇并存[J].营养学报, 2004, (4) .
[2]陈仁.营养保健食品[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1.
[3]贾伟廉主编.健康教育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8.
[4]于化泓, 周昌芝主编.大学生饮食营养与健康[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5, 96.
[5]王南平, 郭秀.健康教育对女大学生膳食营养的影响[J].中国学校卫生, 2003, (5) :19.
相关文章:
用眼卫生习惯02-16
小学生学习习惯的调查问卷02-16
中学生学习习惯调查报告02-16
学生文明行为习惯调查问卷02-16
学生答题习惯的培养研究调查问卷02-16
消费习惯调查问卷02-16
小学生查字典习惯培养02-16
学生卫生习惯调查问卷姓名02-16
中学生语文预习习惯调查问卷02-16
大学生旅游习惯调查报告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