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湖北省高自考考试大纲
湖北省自考学位授予条件
一、通过自学考试,取得了本科全部课程的合格证书,完成了毕业论文并通过论文答辩,经审核准予毕业。
二、自学考试三门学位课(一门专业基础课、两门专业课)平均成绩应达到70分,其中每门课的成绩不得低于65分。
三、非英语专业自考本科生,授予学士学位,须参加全省组织的成人申请学士学位外语考试,成绩合格(学生在学期间每年都可以报名参加考试)。
四、当年12月份获得本科毕业证书的自学考试本科毕业生,申请和授予学士学位时间一般不得晚于次年6月30日。
湖北省自考学位学位申请程序
1、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毕业生符合学士学位审批条件的,于发毕业证的同时向自学考试办公室提出申请。
2、自考办对申请人档案材料(包括本科毕业生鉴定表、毕业论文原件及论文成绩单)和毕业证填写的学士学位评定表进行评定,确认无误后,于3月底报省考试院。
3、省考试院整理汇总各地市申报的学士学位材料,进行审核,进行初审,初审合格者将考生档案材料与学士学位名册于每年4月推荐给有授予权的主考院校。
4、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拟申请学位者,须持本科毕业证书和外国语考试合格证,到主考学校学位办申请并填写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申请表,经工作单位或有关学校审核,省自考办审核成绩后,交主考院校成教院(自考中心),报学校学位委员会审核。
5、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毕业证申请学位者应向主考学校学位主管部门交纳考务、评审等费用,同时向主考院校缴纳一科次的报名费。
6、主考学校学士学位主管部门和学术委员会按要求对申请学位者逐个评审,评审合格,授予学士学位,未通过者不再补授。
7、主考学校学位办将评审结果等轩昂管材料报送省学位办备案,同时送省自考办一份备查。
不能授予学位的情况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毕业生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能授予学士学位:
1、违反四项基本原则,或受学校及工作单位纪律、行政处分者;
2、考试期间,有违反、舞弊行为受到处理者;
3、未取得学士学位外国语统考合格证书者。
第二篇:湖北自考学士学位申请条件及申请流程
湖北自考学位申请条件
(1)申请学士学位的考生要通过自考,取得了本科全部课程的合格证书,完成了毕业论文并通过论文答辩,经审核准予毕业,表明考生确已较好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
(2)然后,申请学士学位的考生所学专业的学位课程平均成绩70分以上(单科不低于65分),并通过学位英语考试或全国英语四级。学位英语考试是一年一度的,每年三月初报名四月底考试,必须携带第二代身份证去报名,如果身份证消磁了,那不就不能报了,等下次。学位英语难度不大,和英语三级难度差不多。学位英语没报上或者考试没过但还想申请学位证的同学,可参加英语四级考试,若通过四级,学位英语可免考。 (3)通过所有课程才可申请学位证。
(4)学校自考生申请学位证必须在毕业半年内,过期了则不能申请了。
办理范围
取得了本科全部课程的合格证书,完成了毕业论文并通过论文答辩,经审核准予毕业的考生方可申请学位。
湖北自考学位申报时间4 、6 月底自考主考学校学士学位主管部门和学术委员会按要求对申请学位者逐个评审,评审合格,授予学士学位,未通过者不再补授。具体申办请时间向当地自考办咨询。 湖北自考学位申办程序 自考生申报自考学位程序如下:
(1)高等教育自考本科毕业生符合学士学位审批条件,于发毕业证的同时(一般3 月初)向当地教育考试院或自考办公室提出申请,填写学士学位表一式2 份,交近期2 寸免冠照片一张。
(2)市考试院或自考办对申请人档案材料(包括本科毕业生鉴定表、毕业论文原件及论文成绩单)和毕业生填写的自考学士学位评定表进行审定,无误后,于3 月底报省考试院。 (3)省考试院整理汇总各市地申报的自考学士学位材料,进行初审,初审合格者将考生档案材料与学土学位名册于每年4 月推荐给有授予权的主考学校。
注意事项
湖北省自考生学位不授予对象
高等教育自考考试本科毕业生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能授予学士学位: (1 )有违反四项基本原则的言行,或受学校及工作单位纪律、行政处分者; (2 )考试期间,有违纪、舞弊行为受到处理者; (3 )未取得申请学士学位外国语统考合格证书者;
第三篇:河北省自考免考政策下半年开始大调整
石家庄人才网)进行查询,并按规定办理相关手续。
免考条件
国家承认的属国民教育系列的各类高等学校毕业的研究生、本科、专科毕业生、高校就读学生含成人高校脱产班学生(简称在校生)以及持有有关“非学历证书”的考生,可按本规定免考部分课程。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不予受理:
2、个人信息不完整(无身份证号、图像信息);
3、无法认定证书;
4、无法认定在校生资格;
5、考查课免考非公共政治课;
6、免考现行专业考试计划中的加考课程;
7、免考现行专业考试计划中未开设课程;
8、学士学位外语证书;
9、学历证书为二○○三年以后我省自学考试毕业证书(不含按专业免考课程);
10、虚假证明材料。
免考所需材料
《准考证》复印件一份。使用毕业学历证书申请免考。
在网上信息采集时,必须填写准确无误的毕业证书号,同时需提交专科或专科以上学历证书复印件一份。
《免考电子信息比对结果》发布后,如证书无法通过查验的,需补充提交学历证书原件、《学历认定报告》原件及复印件一份。
在校生申请免考注意事项
石家庄人才网)。
按要求认真填写用于免考的证书和免考课程等信息,若上述信息填写有误将直接影响免考结果,由此产生的后果由考生本人负责。
网上申请免考成功后,考生必须本人前往报名点提交免考材料、网上交费。未能通过审
石家庄人才网www.jobinhe.net 批的免考课程,免考费用不予退还。
考生交费后的免考信息,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允许私自对其修改。
报名点受理考生申请免考相关业务时,需查验确认考生相关证件,并通过网上信息系统打印《河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免考申请表》,考生本人确认签字后,受理考生免考材料,检查考生的档案材料是否齐全。对检查出的问题,应及时通知考生在规定时间内补充相应材料并在规定时间内按计算机打印出的名册整理免考材料,然后上报市自考办。
免考审批
每年的三月下旬和九月下旬,河北省自考办会同各市自考办及主考学校,对上报的课程免考材料集中进行审批。
河北省自考办在每年五月二十日前、十一月二十日前公布当次免考审批结果。考生如有异议,考生可在免考审批结果公布之日起三十个工作日内,到所在市自考办提出“免考复核申请”,逾期不予受理。复核结果由市自考办及时通知考生。
免考课程规定
按毕业学历或在校生免考课程
本科及本科以上毕业生或在校生,报考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层次专业,根据《学籍登记表》,可免考课程名称、内容相同或相近的公共课及课程名称相同且学分等于或高于免考课程学分(一学分相当于十八学时)的其他课程。
石家庄人才网www.jobinhe.net
专科毕业生或在校生,报考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层次专业,根据《学籍登记表》,可免考除英语(二)(00015)以外的课程名称、内容相同或相近的公共课。英语(二)(00015)可使用三个学期的英语合格成绩或不低于14学分的英语课程合格成绩进行免考。
专科及专科以上毕业生或在校生,报考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科层次专业,根据《学籍登记表》,可免考课程名称、内容相同或相近的公共课,以及课程名称相同且学分等于或高于免考课程学分(一学分相当于十八学时)的其他课程。
按毕业专业免考课程
数学专业毕业生,可免考:高等数学(一)(00020)、高等数学(工专)(00022)、高等数学(工本)(0002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04183)、线性代数(经管类)(04184)、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二)(02197)、线性代数(02198)、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02199)。
外语专业毕业生可免考语种对应的公共外语课:英语(一)(00012)、俄语(第二外语)(00839)、日语(第二外语)(00840)、法语(第二外语)(00841)、英语(二)(00015)、日语(二)(00016)、俄语(二)(00017)。
物理、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类专业毕业生,可免考:物理(工)(00420)、物理(工)(实践)(00421)。
汉语言文学、文秘、新闻专业毕业生,可免考:大学语文(04729)。
哲学、政治经济学类专业毕业生,可免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3707)、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电子信息类专业毕业生,可免考:计算机应用基础(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00019)、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0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实践)(00052)。
石家庄人才网www.jobinhe.net
会计、统计专业毕业生,可免考:基础会计学(00041)、国民经济统计概论(00065)。
经济管理类专业毕业生,可免考:管理学原理(00054)、对外经济管理概论(00053)。
按非学历证书免考课程
国家大学英(日、俄)语等级考试四级以上(含四级)证书者或成绩单(成绩要求大于等于满分×60%),可免考语种对应的公共外语课程:英语(一)(00012)、日语(第二外语)(00840)、俄语(第二外语)(00839)、英语(二)(00015)、日语(二)(00016)、俄语(二)(00017)。
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考试(PETS)PETS—2级考试笔试合格证书,可免考英语(一)(00012)。
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考试(PETS)PETS—3级考试笔试合格证书,可免考英语(二)(00015)、听力(00593)。
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考试(PETS)PETS—3级考试口试合格证书,可免考口语(00594)。
全国BEC初级及以上级别证书,可免考商务英语(00796)。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NCRE)一级(含一级B)以上证书,可免考:计算机应用基础(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00019)、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实践)(00052)。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NCRE)一级证书,可免考:计算机应用技术(02316)、计算机应用技术(实践)(02317)。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NCRE)二级及以上合格证书,可免考:计算机基础与程序设计(02275)、计算机基础与程序设计(实践)(02276)。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NCRE)二级C语言程序设计(笔试和上机)合格证书,可免考: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00342)、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实践)(00343)。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NCRE)二级C++语言程序设计(笔试和上机)合格证书,可免考:C++程序设计(04737)、C++程序设计(实践)(04738)。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NCRE)二级JAVA语言程序设计(笔试和上机)合格证书,可免考:Java语言程序设计(一)(04747)、Java语言程序设计(一)(实践)(04748)。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NCRE)三级PC技术(笔试和上机)合格证书,可免考:微型计算机及其接口技术(02319)、微型计算机及其接口技术(实践)(02320)、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02277)、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实践)(02278)、操作系统(02326)、操作系统(实践)(02327)。
石家庄人才网www.jobinhe.net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NCRE)三级网络技术(笔试和上机)合格证书,可免考计算机网络原理(04741)。
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证书(A级),可免考:英语(一)(00012)、英语(二)(00015)。
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证书(B级),可免考:英语(一)(00012)。
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合格证书(办公软件应用模块操作员及考试),可免考:计算机应用基础(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00019)。
计算机操作员,可免考:计算机应用基础(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00019)。
教师资格证(幼儿园教师资格),可免考:学前教育学(00383)、学前心理学(00384)。
ITAT全国信息技术应用培训教育工程单科证书(Access认证考试),可免考:数据库及其应用(02120)、数据库及其应用(实践)(02121)。
ITAT全国信息技术应用培训教育工程单科证书(Premiere认证考试),可免考:数字媒体视频编缉(07891)、数字媒体视频编缉(实践)(07892)。
ITAT全国信息技术应用培训教育工程单科证书(Flash认证考试),可免考:二维动画软件(03427)。
网络管理员(中级),可免考:计算机网络技术(02141)。
助理值班员(中级),可免考:货物运输组织(02575).
货运员(中级),可免考:货物运输组织(02575)。
货车检车员(中级),可免考:车辆电气与空调(06363)。
电力机车电工(中级),可免考:车辆电气与空调(06363)。
河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初级考核合格证书,可免考:NETE(初级)(09275)。
河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合格证书,可免考:NETE(中级)(09287)。
已取得教师资格证书并参加过河北省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考生,可免考以下课程:小学英语教育(09283)、小学音乐教育(09284)、小学美术教育(09285)、中小学品德发展和道德教育(09339)、义务教育比较研究(09340),但免考课程总学分不得超过12学分(一学分相当于16学时)。
石家庄人才网www.jobinhe.net
河北省自学考试现行专业计划中的公共课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03707)、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政治经济学(财经类)(00009)、英语(一)(00012)、英语(二)(00015)、高等数学(一)(00022)、高等数学(工专)(00022)、高等数学(工本)(00023)、普通逻辑(00024)、心理学(00031)、物理(工)(00420)(含实践)、教育学(一)(00429)、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二)(02197)、线性代数(02198)、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02199)、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04183)、线性代数(经管类)(04184)、大学语文(04729)。
第四篇:2015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试大纲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危机。
鸦片战争前的世界: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
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社会阶级关系的新变动。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及其关系。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
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人民群众的反侵略斗争。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
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边疆危机和瓜分危机。义和团运动与列强瓜分中国图谋的破产。
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民族意识的觉醒。
第一章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1.识记: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2.领会: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3简单运用: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主要表现。
4综合运用: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主要国家的确立以及殖民扩张对中国的威胁。
(二)资本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社会的演变
1.识记:(1)资本一帝国主义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以及迫使清政府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2)资本一帝国主义列强制造的屠杀中国居民的惨案。(3)教案。(4)通商口岸。(5)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
2.领会:(1)资本一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政治控制。(2)资本一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经济掠夺。(3)资本一帝国主义列强制造的侵略中国的舆论。
3.简单运用:(1)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的产生及其两部分。(2)近代中国工人阶级的形成以及特点。
4.综合运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与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
(三)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1.识记:(1)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2)台湾人民的反侵略斗争。(3)为国捐躯的清政府爱国将领。(4)林则徐、魏源与睁眼看世界。(5)严复与“救亡”口号。
2.领会:l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及其失败的原因。
3.简单运用: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
4.综合运用:第一次鸦片战争至辛亥革命前夕,先进中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金田起义和太平天国政权的建立。《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从天京事变到太平天国的失败。
太平天国的历史意义。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洋务派的形成。洋务新政的兴办。
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维新派倡导救亡和变法活动。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昙花一现的“百日维新”。
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第二章 考核知识点与考挂目标
(一)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1.识记:(1)洪秀全与金田起义。(2)天京事变。
2.领会:(1)《天朝田亩制度》的性质和主要内容。(2)《资政新篇》的性质和主要内容。
3.简单运用: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4.综合运用:太平天国的历史意义。
(二)地主阶级统治集团“自救”活动的兴衰 1.识记:(1)洋务派。(2)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2.领会:洋务派举办的洋务事业。 3.简单运用: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4.综合运用: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三)维新运动的进行和夭折 1.识记:(1)康有为、梁启超与维新派。(2)“百日维新”。 (3)“戊戌六君子”。 2.领会:(1)维新派宣传变法维新主张的活动。(2)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 3.简单运用: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4.综合运用:戊戌维新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第三章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清末“新政”及其破产。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
孙中山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始。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与组织工作。
三民主义学说。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覆灭和中华民国的建立:各地武装起义与保路风潮。武昌起义和各地响应。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宣告成立。
辛亥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北洋军阀的统治。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第三章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1.识记:(1)孙中山与兴中会的建立。 (2)中国同盟会。
2.领会:(1)三民主义学说的基本内容。(2)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
3.简单运用:清末“新政”及其破产。
4.综合运用: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及其意义。
(二)辛亥革命的胜利与失败
1.识记:(1)保路风潮。(2)武昌起义。(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4)袁世凯与复辟帝制。(5)“二次革命”。
2.领会:(1)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2)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3.简单运用:北洋军阀的统治以及孙中山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
4.综合运用:辛亥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以及局限性。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俄国十月革命及其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及其意义。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四运动的爆发。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和历史意义。
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队伍。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的历史特点。
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及其活动。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和意义。
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的制定。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国民革命的兴起。
国共合作下的北伐战争。工农运动的普遍高涨。
国民党右派发动的反共政变。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
第四章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
1.识记:(1)陈独秀与新文化运动的兴起。(2)五四运动。
2.领会:(1)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2)五四运动爆发的社会历史条件。
3.简单运用:(1)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2)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即直接斗争目标。
4.综合运用:(1)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2)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二)马克思主义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1.识记:(1)李大钊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2)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3)中共一大。(4)中共二大。
2.领会:(1)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的历史特点。(2)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领导发动的工农运动。
3简单运用:(1)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及其活动。(2)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及其意义。
4综合运用: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和意义。
(三)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1识记:(1)中共三大。(2)国民党一大。(3)北伐战争。(4)中共四大。
2.领会:(1)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及组织形式。(2)国民革命的兴起。
3.简单运用: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展及其原因。
4.综合运用:国民革命的意义以及失败的原因与教训。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中间党派的政治主张。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国社会经济。
中间党派及其社会基础。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的政治主张及其活动。
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和人民军队的创建: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艰难环境。中国共产党人发动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开辟: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红军反“围剿”作战的胜利与土地革命的深入。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设。“左”倾教条主义的危害,土地革命战争的严重挫折。
遵义会议与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中央红军实施战略大转移。遵义会议。
长征的胜利结束。长征的伟大意义。
第五章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国民党在全国的统治和中间党派的政治主张
1.识记:(1)东北易帜。(2)官僚资本。
2.领会:中间党派及其社会基础。
3.简单运用:(1)国民党的独裁统治。(2)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
4.综合运用: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国社会经济。
(二)中国共产党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1.识记:(1)八七会议。(2)毛泽东与湘赣边界秋收起义。(3)《星星之火,可以燎原》。(4)兴国土地法。
2.领会:(1)南昌起义的意义。(2)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的意义。(3)红军反“围剿”作战的胜利。(4)土地革命中的阶级路线和土地分配方法。
3.简单运用:(1)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及条件。(2)“工农武装割据”。
4.综合运用:中国共产党人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辛探索。
(三)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1.识记:(1)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2)“赣南会议”。(3)反福建“罗明路线”的斗争。(4)中央红军的战略大转移。
2.领会:(1)革命根据地的建设。(2)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共产党内连续出现“左”倾错误的原因。
3简单运用: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主要错误及其危害。
4.综合运用:(1)遵义会议的召开及其意义。(2)红军长征的胜利及其意义。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从九一八事变到华北事变。卢沟桥事变与日本的全面侵华战争。
残暴的殖民统治。日本侵略者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
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中国共产党与东北人民抗日武装斗争。
局部抗战与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共产党人与部分国民党人合作抗日。
一二九运动和共产党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政策。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全国性抗战的开始。
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国民党爱国将士的英勇抗战。国民党正面战场败退的原因。
国民党对内对外政策的变化。相持阶段正面战场的抗战。
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大后方的抗战文化工作。
制定全面抗战路线。持久战的战略思想。
敌后战场的开辟和敌后根据地的建立。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击退国民党的反共摩擦,坚持团结抗日。坚持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开展大生产运动。克服经济困难。发展抗日文化事业,培养抗日骨干。
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系统阐明。延安整风运动,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全党的确立。
抗日战争的胜利。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及原因。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经验。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第六章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1.识记:(1)九一八事变。(2)华北事变。(3)卢沟桥事变。(4)伪“满洲国”。
2.领会: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
3.简单运用:日本在中国占领区的殖民统治。
4.综合运用:日本侵略者给中华民族造成的深重灾难。
(二)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1.识记:(1)察哈尔抗日同盟军。(2)国民党第十九路军抗日反蒋事变。(3)《中国人民对日作战的基本纲领》。(4)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5)八路军、新四军。
2.领会:(1)《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2)瓦窑堡会议。(3)中共中央致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电。
3.简单运用:(1)一二九运动及其意义。(2)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其意义。
4.综合运用: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
(三)国民党的正面战场以及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 1.识记:(1)台儿庄战役。(2)为国捐躯的国民党将领。(3)豫湘桂战役。 2.领会:(1)相持阶段到来后国民党的对内对外政策。(2)中国战区与中国远征军。 3.简单运用:国民党正面战场溃退的原因。
4.综合运用: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开展的大后方抗日民主运动和抗日文化工作。
(四)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1.识记:(1)洛川会议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2)敌后抗日根据地。(3)为国捐躯的八路军、新四军将领。(4)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的反共高潮。(5)“三三制”政权。(6)精兵简政。(7)教条主义。(8)中共七大。
2.领会:(1)中国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3)大生产运动。
3.简单运用:(1)中国抗日战争的两个战场及其关系。(2)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4.综合运用:(1)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抗日力量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2)毛泽东《论持久战》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3)中国共产党关于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4)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系统阐述及其意义。(5)延安整风运动及其意义。
(五)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1.识记:联合国制宪会议。
2.领会:抗日战争的胜利
3.简单运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4综合运用:(1)中国人民抗El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和基本经验。
第七章 为创建新中国而斗争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际格局。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内形势。
“和平、民主、团结”方针的制定。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维护和破坏政协协议的斗争。
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解放区军民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的军事进攻。
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
土地改革与农民的广泛发动:从《五四指示》到《中国土地法大纲》。土地改革运动的热潮。
国民党统治的政治经济危机。第二条战线的开辟。学生运动的高涨。
工人、城镇贫民和农民运动的发展。台湾和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民民主运动。
各民主党派的反蒋爱国民主运动。各民主党派的历史发展。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
决战前夜的基本态势。决定中国命运的战略决战。
国共北平谈判。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及其向全国进军。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和毛泽东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人民政协会议的召开与中国共产党全国执政地位的确立。
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第七章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
1.识记:(1)重庆谈判。(2)重庆政治协商会议。(3)校场口惨案。(4)下关惨案。
2.领会: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际格局。
3.简单运用:必须和能够打败蒋介石。
4.综合运用: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国内的三种建国方案和两个中国之命运的较量。
(二)国民党政府处于全民的包围之中
1.识记:(1)新民主主义三大经济纲领。(2)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3)《五四指示》。(4)《中国土地法大纲》。(5)土地改革的总路线。(6)“五二0”惨案。(7)台湾人民“二二八”起义。(8)民主党派。
2.领会:(1)人民解放军的战略进攻。(2)国民党统治的政治经济危机。
3.简单运用: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
4.综合运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
(三)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
1.识记:(1)战略决战。(2)国共北平谈判。(3)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及其向全国进军。
2.领会: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主要内容。
3简单运用:《论人民民主专政》与中国共产党建国主张。
4.综合运用:(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及其《共同纲领》的主要内容。(2)中国革命胜利的主要原因和基本经验。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执政面临的严峻考验。
解放全国大陆,建立人民政权。开展土地改革及其他民主改革。
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开展“三反”、“五反”运动,合理调整工商业。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点和性质
开始采取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际步骤。提出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任务。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
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开端。为社会主义制度奠定物质基础。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意义。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推进工业化、现代化。
第八章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共同纲领》的全面实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的彻底完成
1.识记:(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2)“三反”运动。(3)“五反”运动。
2.领会:(1)西藏和平解放。(2)没收官僚资本。
3.简单运用:(1)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各项民主改革。(2)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基本好转的条件。(3)国民经济迅速的恢复及其原因。
4.综合运用:(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2)中国共产党在全国执政面临的新考验。
(二)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
1.识记:(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2)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
2.领会:资本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工业化。
3.简单运用:(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点与性质。(2)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采取的实际步骤。
4.综合运用: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
(三)开辟中国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1.识记:(1)手工业合作化的组织形式。(2)“四马分肥”。
2.领会:(1)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过渡性经济组织形式。(2)国家资本主义的初级形式和高级形式。(3)第一个五年计划以及工业建设的成就。
3.简单运用:完成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意义。
4.综合运用:(1)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原则和方针。(2)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和平赎买政策的特点及意义。(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任务的提出:实现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
《论十大关系》的发表。中共八大路线的制定。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发表。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动。纠正“左”倾错误的初步努力。庐山会议与纠“左”进程的中断。国民经济的调整。“七千人大会”的召开。“左”倾错误指导的继续发展。
“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全面内乱的形成。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挫败“四人帮”“组阁”阴谋。l975年整顿和“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正确认识错误的性质及其原因。对错误进行科学分析。
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文化、医疗、科技事业的发展。国际地位的提高与国际环境的改善。
毛泽东等老一代革命家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理论贡献及其意义。
第九章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良好的开局
1.识记:(1)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2)《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3)整风运动与反右派斗争。
2领会:《论十大关系》及其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方针。
3.简单运用:(1)中共八大制定的路线及其意义。(2)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分析。
4.综合运用:毛泽东关于正确区分两类社会矛盾以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及其意义。
(二)探索中的严重曲折
1.识记:(1)“大跃进”运动。(2)人民公社化运动。(3)庐山会议。(4)“二月逆流”。(5)林彪反革命集团。(6)“四人帮”。
2.领会:(1)20世纪60年代前期的国民经济调整。(2)“文化大革命”的发动。(3)“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3.简单运用:(1)1958年秋冬至庐山会议前期的纠“左”努力。(2)“七千人大会”的召开及其意义。(3)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4.综合运用:(1)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历程。(2)“文化大革命”发生的社会历史原因。(3)科学分析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所犯的错误。
(三)建设的成就探索的成果
1.识记:(1)“两弹一星”。(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3)“乒乓外交”与中美关系正常化。
2.领会: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思考。
3.简单运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两步走”战略。
4.综合运用:(1)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2)毛泽东等老一代革命家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理论贡献及其意义。
第十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冲破“两个凡是”的思想禁锢。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平反冤假错案。阐明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郑重作出第二个历史决议。
改革开放起步,国民经济的调整。农村等改革的突破性进展。对外政策的调整。
一、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纲领的制定。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整党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的提出。“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政治体制改革基本思路的提出。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继续推进:1989年**的发生与平息。向新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的顺利过渡。继续开展国民经济的治理整顿工作。对外工作在打破对华“制裁”中全方位推进。全面推进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一、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性突破:邓小平南方谈话。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二、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精神文明建设与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跨世纪发展: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提出跨世纪发展战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在经受风险考验中前进。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实施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行动纲领的制定:确立新世纪头二十年的奋斗目标。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二、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和促进社会全面进步。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夺取新胜利:中共十七大的召开。对改革开放历程和经验的总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的深化。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新要求。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取得的十大成就
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取得重大进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稳步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得到全面贯彻。祖国统一大业取得重大进展。国防和军队建设迈出新步伐。积极开展全方位外交。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全面推进。
二、深刻的历史启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居安思危,长期艰苦奋斗。20世纪中国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
第十章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1.识记:(1)四项基本原则。(2)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国民经济调整。(3)经济特区。(4)全国人大常委会《告台湾同胞书》。
2.领会:(1)平反冤假错案。(2)“统分结合”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简单运用:(1)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2)中国共产党第二个历史决议及其意义。
4.(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贡献。(2)第二个历史决议关于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历史地位的科学评价。
(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
1.识记:(1)中共十二大。(2)中共十三大。(3)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2.领会:(1)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2)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4)中共十三届六中全会《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
3.简单运用:(1)“三步走”发展战略。(2)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3)邓小平关于中国农业改革和发展“两个飞跃”的思想。
4.综合运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
(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发展的新阶段
1.识记:(1)中共十四大。(2)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3)中共十五大。(4)“三讲”教育。
2.领会:20世纪90年代后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受的风险考验。
3.简单运用:(1)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2)香港、澳门的回归。
4.综合运用:(1)邓小平南方谈话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及其意义。
(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识记:(1)中共十六大。(2)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2.领会:(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3)社会主义荣辱观。(4)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3简单运用:(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3)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4.综合运用:(1)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及其意义。(2)中共十七大的主题及意义。(3)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及基本经验。
(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就
1.识记:基层民主自治体系。
2.领会:走中国特色精兵之路。
3.简单运用:进入21世纪的全方位外交。
4.综合运用:(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取得的十大成就。(2)改革开放近三十年的深刻历史启示。
简短的结语
综合运用:20世纪中国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
第五篇:自考对外经济管理概论考试大纲总结
《对外经济管理概论》考试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二、考试方式
(一)考试方法:笔试,闭卷,满分100分。
(二)考试时间:120分钟
三、试卷结构
(一)题型及分数比例
解释名词题:15%;问答题:30%;判断题10%;选择题:15%;论述题:20%;填空题:10%。
(二)试题难易及分数比例
较易:40%;中等难度:50%;较难:10%。
四、课程考试内容的基本要求和重点
第一章中国对外开放与对外贸易发展
基本要求:对外开放政策与开放格局;对外贸易的建立与发展;对外贸易发展战略。
考核重点:对外开放政策、出口商品战略、科技兴贸战略概念;对外贸易发展战略。
第二章发展对外贸易的理论依据
基本要求:西方传统贸易理论;马克思主义国际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 考核重点:比较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要素禀赋论;国际分工理论;国际价值理论。
第三章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
基本要求:对外贸易与技术进步;对外贸易与工业化;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 考核重点:技术进步的方式;对外贸易与技术进步的关系;对外贸易与工业化的相互关系;外贸易依存度。
第四章 对外贸易宏观管理体制改革
基本要求:对外贸易体制;经济体制改革与对外贸易体制改革;对外开放与对外贸易体制改革。
考核重点:改革开放与对外贸易体制改革是何种关系。
第五章对外贸易立法管理
基本要求:运用立法手段管理对外贸易的必要性;对
外贸易立法渊源;对外贸易基本法;货物贸易管理立法;
技术贸易管理立法。
考核重点:《外贸法》的立法宗旨;运用立法手段管理对外贸易的必要性。
第六章对外贸易经济调控手段
基本要求:对外贸易经济调节手段的特点;运用经济手段调控对外
贸易的必要性;对外贸易税收制度;运用经济手段调控对外贸易的必要 1
性;汇率及汇率制度;进出口信贷制度。
考核重点:对外贸易经济调节手段的特点;运用经济手段调控对外贸易的必要性;对外贸易税收制度;运用经济手段调控对外贸易的必要性;汇率及汇率制度。
第七章 对外贸易行政管理
基本要求:对外贸易行政管理对象和特点;对外贸易行政管理的必要性;对外贸易经营管理;货物进出口管理;货物进出口主要环节管理。
考核重点:对外贸易经营管理;货物进出口管理;货物进出口主要环节管理。
第八章 对外贸易价格与经济效益
基本要求:对外贸易价格概述;我国处理国内外价格关系的政策,
进出口商品对外作价原则以及影响对外贸易价格的因素;对外贸易经济
效益的概念;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形成;影响外贸经济效益的因素;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评价;中国外贸经济效益与外贸盈亏;提高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途径。
考核重点: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概念;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形成;影响外贸经济效益的因素;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评价;中国外贸经济效益与外贸盈亏;提高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途径。
第九章 对外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
基本要求:对外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相互关系的理论溯源;国际直
接投资的贸易效应;中国对外贸易与外商直接投资互动关系的实践分
析;中国对外投资及“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中国外贸外资政策的调
整。
考核重点:国际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中国对外投资及“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中国外贸外资政策的调整。
第十章技 术 贸 易
基本要求:国际技术贸易的概念和特点;中国技术进
出口发展概况;技术进出口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作用;中国
技术进出口政策;中国技术进出口管理。
考核重点:国际技术贸易的概念和特点;中国技术进出口政策;中国技术进出口管理。
第十一章 服务贸易
基本要求:国际服务贸易的基本概念与特征;国际服务贸易的政策与措施;中国服务出口贸易;中国服务进口贸易。
考核重点:国际服务贸易的基本概念与特征;国际服务贸易的政策与措施;中国服务出口贸易;中国服务进口贸易。
五、教材与教参
(一)教材名称
(二)教学参考书
相关文章:
2017年湖北省导游资格考试大纲02-17
湖北省选调生考试真题02-17
湖北省公务员考试试题02-17
湖北省教师资格考试02-17
湖北省教育考试院02-17
工作总结事业单位02-17
湖北省公务员考试网02-17
2024年河北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十 网络信息安全02-17
湖北省公务员考试地点02-17
湖北省教育考试院制表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