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经济性能(精选十篇)
技术经济性能 篇1
为了提高产品质量, 降低生产制造成本, 提高经济效益。该产品在设计时, 充分考虑制造成本, 在原400QJ500型潜水泵的基础上进行重新设计, 合理优选了产品技术参数;其参数为:适用最小井径为350 mm, 比原400QJ500型潜水泵小了50 mm, 这样可减小泵直径, 减轻零部件的重量, 提高产品适用范围;单级扬程为30 m, 比原400QJ500型潜水泵提高了一倍, 这样可减少零部件的数量, 降低生产制造成本。现将两种产品进行比较:350QJ500—30/1与我厂生产的400QJ500—30/2比较, 同扬程30 m比较时, 可节省一个导流壳、一个叶轮、一个锥套及一套标准件、紧固件等, 其价值为1980元 (现行价) 。同流量、同扬程相比, 可节约材料161 kg, 其价值为788.9元 (161k g×4.9元/kg) 。单台可节约生产制造成本 (1980+788.9=) 2768.9元。单个零部件重量比较如表1。
根据流体力学和水泵理论与设计一书阐述, 一般情况下, 流量相等, 适用井径大, 单级扬程低, 泵效率高。而我厂研制开发的350QJ500型潜水泵与国标中400QJ500型相比, 流量相同, 泵效率相同, 机组最大外径减小了50 mm, 单级扬程提高了一倍。这样给水力设计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叶轮水力设计和制造是该项目产品的关键技术,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叶轮水力设计采取了混流与离心相结合的设计方法。通过调整水力模型各几何参数, 将叶轮叶片由全扭曲设计成半扭曲, 使叶轮叶片出口角与导流壳导叶进口角成一定关系, 增大叶轮进出口过流面积, 达到了提高单级扬程的目的。降低了铸件砂芯的制造难度, 提高了铸件质量和出品率, 保证了叶轮、导流壳流道的光滑 (流道无法加工) , 从而保证了产品的效率。性能参数对比如表2所示。
1 结构特点
该项目产品和结构是机泵组装为一体, 潜没于水下工作, 机泵联接、单级采用共轴式, 多机采用套筒式, 叶轮固定采用锥套。电机采用上下止推结构, 整机设计中增加了迷宫式防砂装置, 防止水中砂粒进入电机内腔和水泵轴承, 增加防砂装置, 防止砂粒进入, 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有些地区地下水含砂量较大, 砂粒一旦进入泵体各轴承部位, 通过高速旋转, 将很快磨损上、下止推轴承、泵导轴承, 叶轮、导流壳口环;最终造成机组报废。该项目产品通过增设动静防砂环、骨架油封组成迷宫式防砂装置;大大地提高了产品的防砂能力, 延长了产品的使用寿命。为了减小机组最大外径, 提高单级扬程, 由原400QJ500型潜水泵单级15 m, 提高为30 m;额定流量500 m3/h;额定转速2900 r/min, 选用YQS300型潜水电机作为原动机;水力模型设计、叶轮叶片设计采用混流式与离心式相结合半扭曲, 导流壳叶片设计采用空间导叶;叶轮固定采用锥套式;机泵联接:单扬程采用共轴式、多级采用套筒式。
2 技术指标
2.1 3 5 0 Q J 5 0 0型潜水泵主要技术参数如下
额定流量:500 m3/h;
单级扬程:30 m;
额定转速:2900 r/min;
配套功率:63~185 k W;
机组最大外径:328 mm;
泵效率:≥72.2%。
2.2 叶轮叶片的水力设计
根据流体力学和水泵理论与设计一书阐述, 一般情况下, 流量相等, 适用井径大, 单级扬程低, 泵效率高。而我厂研制开发的350QJ500型潜水泵与国标中400QJ500型相比, 流量相同, 泵效率相同, 机组最大外径减小了50 mm, 单级扬程提高了一倍。这样给水力设计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叶轮水力设计和制造是该项目产品的关键技术,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叶轮水力设计采取了混流与离心相结合的设计方法。通过调整水力模型各几何参数, 将叶轮叶片由全扭曲设计成半扭曲, 使叶轮叶片出口角与导流壳导叶进口角成一定关系, 增大叶轮进出口过流面积, 达到了提高单级扬程的目的。降低了铸件砂芯的制造难度, 提高了铸件质量和出品率, 保证了叶轮、导流壳流道的光滑 (流道无法加工) , 从而保证了产品的效率。
2.3 叶轮叶片水力设计
该项目产品的水力设计采用了离心式和混流式相结合的设计方案。
具体做法是:叶轮叶片水力设计采用了相似设计和逐点计算相结合的设计方法。相似设计就是把所选的模型泵试验结果换算到实型泵 (设计泵) 上, 也可以将实型泵的参数换算为模型泵的参数进行模型泵设计和试验;在设计中所选的模型泵和实型泵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条件:几何相似、运动相似和动力相似。通过比较和计算结果如下:
(1) 初步确定叶轮主要尺寸。
(1) 叶轮进口直径Dj。
叶轮进口直径Dj的确定:叶轮进口直径又叫吸入眼直径或颈部直径;叶轮进口液体流速Vo和叶轮进口直径Dj有着相当大的关系;从传统的设计方法中是限制叶轮进口液体流速Vo的, 一般不超过3~3.5 m/s, 认为增大叶轮进口液体流速Vo会降低泵的抗汽蚀性能和水力效率。通过我们实际设计证明, 适当增大Vo, 泵在很广的范围内运转时, 能保持水力效率不变;因潜水泵对抗汽蚀要求不高, 可选择较小的Dj, 以减小叶轮密封环的泄露量, 提高容积效率;在该项目产品设计中选择Vo=4~4.5 m/s, 在实际设计中选择Vo=4.3 m/s。
(2) 叶轮出口宽度b2的计算。
(3) 叶轮外径D2的计算。
有了以上的参数就可以进行叶轮轴面图的设计和绘制, 在设计绘制叶轮轴面图时需要进行过流面积的检查, 叶轮轴面图的设计原则是, 要使过流面积变化基本为一条直线。轴面图定型后进行叶片剪裁图的绘制, 在剪裁绘制时选用等高线标尺的夹角为5°。
(2) 导流壳叶片的设计方法与叶轮叶片设计计算方法相同, 在这里就不阐述了。
叶片的制作也是关键, 叶片在制作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剪裁图进行施工, 叶片必须进行检验, 检验采用样板靠模, 这样才能保证叶片一致, 保证叶轮中每个过流面积一致, 保证达到设计参数。
制芯工艺设计:
叶轮、导流壳的铸造质量, 是影响潜水泵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 要想生产出高质量、高水平的产品, 叶轮、导流壳流道的表面粗造度是关键;从水力设计上就要考虑制造难易程度, 通过减小叶片包角, 叶片有全扭曲改为半扭曲的方法, 降低了制型的难度。为了提高过流处的表面粗造度, 对制芯工艺进行了改进, 在砂芯表面喷涂银浆, 使关键部件内腔表面 (过流面) 粗造度Ra12.5和铸件质量及出品率都得到提高, 从而保证了泵效率。
3 经济效益
该项目产品试制完成后, 经型式试验及生产制造合格后, 即进行了小批量试产及投放市场。投放市场后, 赢得了用户好评。截止2009年10月, 该项目产品已累计生产销售87台, 其中:350QJ500—30/1, 52台, 销价3.2万元;350QJ500—60/2, 35台, 销价4.5万元, 新增营销收入323.9万元, 实现利税80.9万元 (利税按25%计算) 。由以上数据可看出, 该项目产品的生产、销售和良好的市场, 将给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4社会效益
技术经济性能 篇2
据美国康普与共同发起人博科、伊顿和英特尔委托进行的一项全新《全球数据中心市场调查》,在世界各地参加市场调查的机构中,几乎有三分之一(32%)正计划建造或正在建造新数据中心,而超过五分之四(83%)的现有数据中心获得基础设施和技术项目的进一步投资。面对当前的经济环境,几乎有三分之二(65%)的受调查者表示,在其数据中心项目得到批准之前,都被要求证明这种投资能带来一定的回报。
来自54个国家、负责其机构数据中心业务的730余名IT专业人士回答了《全球数据中心市场调查》中关于数据中心设备、设计和将来发展趋势的问题。
美国康普企业数据中心业务部总监George BroWs说道:“显然,数据中心被视为关键任务,因而各机构继续投资,以确保质量、性能和智能化能切实有助于实现商业目标。尽管当前经济低迷,但无论是为了走在技术发展和新应用的前列,还是为了抓住成本效益机会,世界各地的数据中心扩建和改建项目都在持续展开。”
《全球数据中心市场调查》的其他重要发现:
★全球来看,在安装新型铜缆布线的机构中,一半以上(54%)计划投资购置6A类万兆铜缆解决方案一其高性能和可靠性是虚拟化和整合的关键所在,而虚拟化和整合又是绿色和成本削减战略的主要推动力,而且高度依赖于可靠性。就用户行业来看,机场(86%)和医疗机构(71%)是投资6A类万兆铜缆解决方案的主要推动者。
★在为其数据中心安装新型光缆布线的受调查者中,向10G和40/100G激光优化多模光纤转化的步伐在不断加快,其中,安装OM3的数据中心增长率为31%,安装OM4的数据中心增长率为19%。
★数据中心继续在节能和节省空间技术方面加大投资,其中包括,比以前更紧凑、更节能的刀片服务器,以及允许在每台服务器上运行更多应用的虚拟化技术。由于这些技术可以降低能耗和节省空间,因此可以节省成本。
★随着越来越多的计算资源被置入设备机架中,数据中心也正朝着更高带宽型解决方案迈进,以减少布线量的增加。与机架优化服务器相比,刀片服务器可降低电缆管理的复杂性。30%的受调查者已在网络主干中使用新型万兆铜缆解决方案,另有46%计划在三年内采取相同措施。
★对于水平网络段,21%的受调查者在使用万兆铜缆解决方案。另有48%计划三年内进行升级。新型高性能铜缆布线解决方案符合6A类/EA级标准,为高性能数据中心提供了一种易于安装的选择。
Brook称:“经济衰退并未抑制对网上信息和应用的需求,而这种需求正是数据中心扩张的推动力。与此同时,图像和视频数据库的增长也进一步要求数据中心使用更高带宽的基础设施。随着服务器体积的减小、所支持应用的增多,网联的密度和带宽也必须随之大幅增长。”
调查显示,在数据中心基础设施中,性能和质量的重要性广受认可。与产品价格(50%)相比,更多受调查者指出,性能(62%)和维护的便利性(54%)是影响其采购决定的因素。
技术经济性能 篇3
电科院电厂锅炉和汽机性能试验数据采集通道通常集成了多个厂家硬件, 对测量精度有一定影响。其次, 常规测试仪表系统不能对现场测试仪表进行设备管理, 仪表运行状态无实时监控, 不能及时消除其故障, 因此无法判定采集数据的正确性。为此, 艾默生公司提出应用智能无线技术帮助用户解决现场困难。
方案包含:一台艾默生智能无线网关GW1420, 十台以上3051S无线压力, 十台以上648无线温度或848无线多点温度。使用艾默生智能无线仪表, 无需铺设电缆, 无需数据采集I/O卡件。无线设备便于安装、调试及维护, 通过AMS设备管理软件可实现无线变送器的远程在线组态、校验、诊断 及网络通讯状态监控, 缩短回路调试时间, 简化项目实施步骤。电科院现场技术人员是直接的受益者。同时, 由于艾默生智能无线技术采用全数字通讯, 数字化保证了过程值的高精度及抗干扰能力, 减少了中间连接环节和误差, 压力变送器最高参考精度可达0.025%, 进一步提高了电科院性能试验数据的权威性。
艾默生智能无线仪表遵循IEC62591 (Wireless HART) 标准, 符合电力行业规范要求。无线仪表安装方式及调试应用和常规Hart仪表相同, 技术人员不需额外培训, 从而加快了项目实施进度。和使用常规有线仪表相比, 安装和调试时间减少了90%。电科院性能测试应用是艾默生智能无线产品成功案例。截止目前, 全国已有超过15家电科院采用了艾默生智能无线技术。
网络性能测量技术的研究 篇4
[关键词] 网络性能测量技术性能指标分析与研究
一、引言
随着网络技术和业务的飞速发展,用户对网络资源的需求空前增长,导致网络负担沉重,网络设备超负荷运转,引起网络性能下降。这就需要对网络的性能指标进行提取与分析,网络性能测量便应运而生。发现网络瓶颈及网络中可能存在的潜在危险,优化网络配置,提供网络服务质量的验证和控制,是网络性能测量的主要目的。
二、网络性能测量的概念
网络性能是一系列对于运营商有意义的,并可用于系统设计、配置、操作和维护的参数进行测量所得到的结果,是与终端性能以及用户的操作无关的,是网络本身特性的体现。对网络性能进行度量和描述的工具就是网络性能参数。
ITU-T定义的IP网络性能参数包括:IP包传输延迟、IP包时延变化、IP包误差率、IP包丢失率、虚假IP包率、流量参数、业务可用性。
IETF 将性能参数称为“度量”。由IPPM 工作组来负责网络性能方面的研究及性能参数的制定,包括:IP连接性、IP包传送时延、IP包丢失率、IP包时延变化、流量参数。
三、网络性能测量的方法
网络性能测量涉及到许多内容,如采用主动方式还是被动方式进行测量;发送测量包的类型;发送与截取测量包的采样方式;所采用的测量体系结构是集中式还是分布式,等等。
1.测量包。网络性能测量中,影响测量结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测量数据包的类型。在实际测量中,很多情况下包长会影响绝大多数性能参数的测量结果,包长的变化对于不同目的的测量来说影响也会不一样。
2.主动测量与被动测量方式。最常见的IP网络性能测量方法有两类:主动测量和被动测量。这两种方法的作用和特点不同,可以相互作为补充。主动测量是在选定的测量点上利用测量工具有目的地主动产生测量流量,注入网络,并根据测量数据流的传送情况来分析网络的性能。被动测量是指在链路或设备(如路由器,交换机等)上利用测量设备对网络进行监测,而不需要产生多余流量的测量方法。主动测量与被动测量各有其优、缺点,而且对于不同的性能参数来说,主动测量和被动测量也都有其各自的用途。因此,将主动测量与被动测量相结合将会给网络性能测量带来新的发展。
3.测量中的抽样。抽样,也叫采样,抽样的特性是由抽样过程所服从的分布函数所决定的。研究抽样,主要就是研究其分布函数。对于主动测量,其抽样是指发送测量数据包的过程;对于被动测量来说,抽样则是指从业务流量中采集测量数据的过程。依据抽样时间间隔所服从的分布,抽样方法可分为很多种,目前比较常用的抽样方法是周期抽样、随机附加抽样和泊松抽样。
四、性能指标的测量与分析
1.连接性。连接性严格说应该是网络的基本能力或属性,不能称为性能,但ITU-T建议可以用一些方法进行定量的测量。目前还提出了连通率的概念,根据连通率的分布状况建立拟合模型。
2.延迟。IP包穿越一个或多个网段所经历的时间为延迟。对于单向延迟测量要求时钟严格同步,这在实际的测量中很难做到,许多测量方案都采用往返延迟,以避开时钟同步问题。往返延迟的测量方法是:入口路由器将测量包打上时戳后,发送到出口路由器。出口路由器一接收到测量包便打上时戳,随后立即使该数据包原路返回。入口路由器接收到返回的数据包之后就可以评估路径的端到端时延。
3.丢包率。丢包率是丢失的IP 包与所有的IP 包的比值。许多因素会导致数据包在网络上传输时被丢弃。为了评估网络的丢包率,一般采用直接发送测量包来进行测量。对丢包率进行准确的评估与预测则需要一定的数学模型。目前评估网络丢包率的模型主要有贝努利模型、马尔可夫模型和隐马尔可夫模型,等等。172 小时的测量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数据采样间隔下(20ms,40ms,80ms,160ms)采用三种不同的丢包率分析模型进行分析得到的结果完全不同,在不同的估计精确度的要求下实验结果也各有不同。因此,目前需要能够精确描述丢包率的数学模型。
4.带宽。带宽一般分为瓶颈带宽和可用带宽。瓶颈带宽是指当一条路径中没有其他背景流量时,网络能够提供的最大的吞吐量。可用带宽是指在网络路径(通路)存在背景流量的情况下,能够提供给某个业务的最大吞吐量。瓶颈带宽反映了路径的静态特征,而可用带宽真正反映了在某一段时间内链路的实际通信能力,所以可用带宽的测量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5.流量参数。ITU-T提出两种流量参数作为参考:一种是以一段时间间隔内在测量点上观测到的所有传输成功的IP 包数量除以时间间隔,即包吞吐量;另一種是基于字节吞吐量:用传输成功的IP 包中总字节数除以时间间隔。
Internet 业务量的高突发性以及网络的异构性,使得网络呈现复杂的非线性,建立流量模型越发变得重要。
五、网络性能测量的展望
网络性能测量中还有许多关键技术值得研究。例如:单向测量中的时钟同步问题;主动测量与被动测量的抽样算法研究;多种测量工具之间的协同工作;网络测量体系结构的搭建;性能指标的量化问题;随着网络性能相关理论、测量方法、分析模型研究的逐渐深入、各种测量工具的不断出现以及大型测量项目的不断开展,人们对网络的认识会越来越深刻,从而不断地推动网络技术向前发展。
框剪结构性能及经济性分析 篇5
关键词:框架剪力墙结构,受力特点,经济性指标,优越性
在现代,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剪结构广泛应用于各种建筑设计中。选用框架结构,可以获得较大跨度的空间。但框架结构也存在自身的不足,为了获得较大跨度的空间,这就要求增大结构构件的尺寸来获得必要的结构刚度,以及选用高强度的钢筋和混凝土。这不仅增加了工程的造价,而且结构尺寸过大也会影响建筑的使用和美观。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尝试在框架结构中插入适量的剪力墙,改善结构的力学性能,使设计师既能灵活自由的布置使用空间,满足不同建筑的功能要求;同时又有剪力墙提供足够的刚度,形成框架和剪力墙共同受力的结构体系。针对框剪结构所具有的优越性,我们来做一个框剪和框架两种结构体系性能的比较。
1 设计计算
本设计主体12层(建筑长72.6 m,宽24.0 m,底层层高4.0 m,标准层3.5 m,总高度为42.5 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钢筋为HPB335二级钢,荷载相同)。
框架结构体系中,框架抗震等级为二级,1层、2层框架柱尺寸700 mm×700 mm,3层~5层650 mm×650 mm,6层~8层600 mm×600 mm,9层以上500 mm×500 mm。
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中,1层~4层框架柱尺寸600 mm×600 mm,5层以上500 mm×500 mm。剪力墙底层厚250 mm,其他层200 mm。剪力墙一般按照“均匀、对称、分散、周边”的原则布置。
2 结构抗震和材料比较
2.1 位移计算分析
1)框架结构SATWE 位移输出文件:
X方向最大值层间位移角:1/1 279,Y方向最大值层间位移角:1/1 092。
2)框剪结构SATWE位移输出文件:
X方向最大值层间位移角:1/1 989,Y方向最大值层间位移角:1/1 938。
比较分析,在地震作用下框剪结构体系X,Y方向最大值层间位移角比纯框架结构体系的最大值层间位移角要小。经过比较结果不难看出,框剪结构体系整体刚度较纯框架结构体系的刚度要大,性能优于纯框架结构体系。
2.2 周期、地震力与振型的比较
2.2.1 纯框架结构体系
1)周期、地震力与振型输出文件(取15个振型分析、侧刚分析方法),地震作用最大的方向为0.003°。在设计中,每3个振型为一组,第二组振型的周期与第一组振型的周期比值在1/3~1/5之间是比较理想的。
2)根据抗震规范5.2.5条要求的X方向和Y方向楼层最小剪重比为1.60%,本组数据中,各层X方向的作用力(CQC),第12层的剪重比最小,为2.02%,有效质量系数:96.99%,满足要求。各层X方向的作用力(CQC),第12层的剪重比最小,为2.00%,Y方向的有效质量系数:97.03%,满足要求。
2.2.2 框剪结构体系
1)周期、地震力与振型输出文件(取15个振型分析、侧刚分析方法),地震作用最大的方向为0.000°。在设计中,每3个振型为一组,第二组振型的周期与第一组振型的周期比值在1/3~1/5之间是比较理想的。
2)根据抗震规范5.2.5条要求的X方向和Y方向楼层最小剪重比为1.60%,本组数据中,各层X方向的作用力(CQC),第12层的剪重比最小,为2.67%,有效质量系数:99.43%,满足要求。各层X方向的作用力(CQC),第12层的剪重比最小,为2.97%,Y方向的有效质量系数:98.37%,满足要求。
2.3 结构体系框架柱地震倾覆弯矩百分比比较
框架柱地震倾覆弯矩百分比不大于50%,说明了该框剪结构体系中剪力墙承受主要水平荷载,而框架则以担负竖向荷载为主(见表1)。对于7度地震区42.5 m高的框剪结构,剪力墙的抗震等级为二级,框架的抗震等级为三级(见表2)。
我们从概念上分析一下框剪结构体系的受力特点:
框剪结构,是由框架和剪力墙两种不同的抗侧力结构组成的受力体系,框架和剪力墙之间的协调工作,使房屋各层变形趋于均匀,框剪结构的水平侧移曲线呈弯剪型,这种曲线既不同于纯框架结构的剪切型,也不同于纯剪力墙结构的弯曲型。剪力墙克服了纯框架抗侧刚度较低的缺点,框架弥补了剪力墙结构布置不灵活的不足。
2.4 钢筋用量比较
框架柱的配筋情况,以1层的配筋为例,纯框架结构体系中,框架柱截面的配筋计算的总配筋数约为2 450 000 mm2;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中,框架柱的配筋数为1 600 000 mm2。
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中,剪力墙的钢筋定为12@200的钢筋,剪力墙的计算长度为:7.2×4+(6.6-1)×2=40 m,40/0.2×78.5×2×12×2=753 600 mm2,计算的总配筋数为753 600 mm2。
两种结构钢筋用量的比较:
仅仅是框剪结构体系竖向受力构件的配筋量就比纯框架节省了6.03%。而且框剪结构中框架抗震等级为三级,而纯框架结构中框架的抗震等级为二级。框剪结构体系钢筋用量更省。
2.5 混凝土用量比较
纯框架结构,1层、2层框架柱尺寸700 mm×700 mm,3层~5层650 mm×650 mm,6层~8层600 mm×600 mm,9层以上500 mm×500 mm。
混凝土柱混凝土的使用量为:831.13 m3。
框剪结构体系,1层~4层框架柱尺寸600 mm×600 mm,5层以上500 mm×500 mm。
混凝土柱混凝土的使用量为:894.46 m3。
纯框架结构体系和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在混凝土的用量上相差不大,大致相同。但是框剪结构体系柱子截面更小(由600 mm×600 mm减小为500 mm×500 mm),受力构件所占的空间减小了,能够节省更多的空间,结构布置也更合理。
3 结语
经过比较,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获得了更大的刚度,抗震性能也更为优越。且框架剪力墙结构混凝土使用量和纯框架结构体系大致相同,但钢筋用量节省很多,仅竖向受力构件的配筋量就比纯框架结构体系要省6%左右,且结构布置上更加合理,可利用空间也大。经过计算结果的比较,不难看出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比纯框架结构体系更经济、更实用、更节省造价,结构抗震性能更优越。
参考文献
[1]包世华,方鄂华.高层建筑结构设计[M].第2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
[2]赵西安.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3]车宏亚,颜德妲.混凝土结构(上、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4]郭继武.建筑抗震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5]李国胜.简明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
[6]GB 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
[7]龙骏球,包世华.结构力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
技术经济性能 篇6
汽轮机的结构尺寸和各级做功焓降的配置是以设计工况为准, 在给定的进排汽参数和流量通过热力计算确定的。在设计工况下, 各级的速比最佳, 效率最高, 发电的汽耗最小, 最经济。所以设计工况也称为经济工况, 但汽轮机在实际运行时, 负荷是变化的, 工况参数也在改变。或高于经济工况负荷, 这都将影响到汽轮机内热力过程的变化, 使级间的参数, 各级焓降的大小和速比发生改变。由于各级速比偏离最佳值, 引起能量转换效率的降低。运行工况偏离经济工况越远, 汽轮机效率下降越多。一般说, 汽轮机设计是都考虑到允许汽轮机运行中, 蒸汽参数, 蒸汽量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化, 并给定具体的变化限定值。但如果汽轮机长期在偏离经济工况下运行, 即使偏离不是很远, 甚至在制造厂的允许变化范围内运行, 对某些汽轮机进行适当的改造, 以长期运行工况作为经济工况来重新配置各级焓降和通流尺寸, 也能获得明显的节能效果。山东瑞星化工集团热电厂一台B6-35/10型背压式汽轮机, 原设计背压为0.98 MPa, 却长期在背压1.27 MPa下运行。而汽轮机制造厂对该机规定的使用背压为0.784-1.27 MPa, 显然符合制造厂规定的使用范围。但该热电厂为了最大限度的提高该汽轮机的运行效率, 不放过任何能够提高运行效率的可能, 决定对该汽轮机进行改造设计, 以1.27 MPa作为改造设计工况的设计背压, 重新进行了各级焓降分配和各级通流尺寸的计算, 对两个压力级增加若干喷嘴, 从而提高了汽轮机的效率和发电功率, 降低了发电汽耗。经改造后的一年来的运行实践表明, 这项改造是成功的, 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2 改造方法和实施
2.1 运行工况分析和改造思路
首先要对所改造的汽轮机在偏离经济工况而长期在最大背压这一变工况运行时的热力过程进行分析和核算, 找出效率下降的具体原因和数据。以瑞星化工集团热电厂这台B6-35/10型汽轮机为例, 其原设计工况背压为0.98 MPa, 经核算, 其调节级后的压力为1.76 MPa, 调节级的等熵焓降为185.9 kJ/kg, 速比为0.27。两个压力级的平均等熵焓降为76.6 kJ/kg, 速比为0.42。该汽轮机长期在1.27 MPa的高背压工况下运行时, 调节级后的压力增加到2.28 MPa, 调节级的等熵焓降将减到111 kJ/kg, 速比为0.35。由此可见, 调节级的焓降过小、速比偏大是造成级效率下降的主要原因。这时压力级的平均等熵焓降为77.5 kJ/kg, 速比为0.419, 与原设计工况速比基本相同, 都有些偏低。为此, 整个汽轮机的效率偏低。
为了提高汽轮机的运行效率, 以1.27 MPa的背压作为改造设计工况的背压, 按最佳速比原则重新配置汽轮机的等熵焓降, 适当增加调节级的等熵焓降, 减少压力级的等熵焓降, 使各级速比达到较佳的数值, 然后再逐级进行详细的热力计算, 确定各级的通流面积和所需的喷嘴数。这里, 由于通过两压力级的设计流量增加, 两级焓降减少, 通流面积增加, 需增加喷嘴数8-10只。经过这样的改造, 1.27 MPa的背压便成为经济工况的背压, 效率提高。
2.2 理论计算和实际运行的节能效果
在1.27 MPa的背压下运行, 对原设计变工况的换算和改造设计的经济工况下热力计算的数据见表1。
由表1的对比数据中可发现, 原设计在变工况运行中, 调节级焓降下降较多, 速比过大, 而压力级焓降过大, 速比较小, 使效率下降。改造设计使调节级焓降增加, 压力级焓降减小, 速比接近最佳值。使每一级的效率都增加, 整个汽轮机的效率提高1%左右。
经过一年来的运行, 也证明汽轮机运行效率有明显提高。
现将改造前后该机运行统计数据列于表2。
改造后与改造前相比, 每年可节约蒸汽量5 040 t, 价值68万元。
在满足供热需要的情况下, 每小时多发电400多kWh。按每kWh0.2元利润计算, 年实际经济效益为57.6万元。
全部改造投资在1~2个月内即可收回。
3 改造条件及示范意义
3.1 改造条件
这种改造是基于对该机进行热力计算得到各级所需通流面积并与原通流面积相比, 对某些级增加一定的喷嘴或堵去多于的喷嘴。这样如需在某级增加喷嘴, 该级需有剩余的部分进汽度, 使之能加上所需喷嘴数。能满足这一条件的汽轮机都是小型汽轮机, 其中高压级为非全周进汽, 通过调整部分进汽度改变通流面积, 实施改造。因为较大的汽轮机都是全周进汽, 扩充喷嘴就无可能。
3.2 示范意义
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经济效益分析 篇7
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主要承担营运车辆技术等级评定及维修竣工质量检测等工作内容,其作用是为运管部门实现营运车辆技术管理提供保证,确保运输安全,并为投资方创造效益。经济效益是社会效益的基础,投资方有丰厚回报,才能确保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有效运行,并吸引更多资金投入到交通事业中。检测站建站可行性研究是建站的决策依据,决策失误将导致投资失败。本文对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的经济效益进行简要的分析,为经营者筹建检测站提供一些帮助和参考。
1 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基本投资
检测站投资主要有基础设施投资和设备投资,土地、厂房和装修等基础设施投资一般在50~200万元,检测设备及联网投资在50~100万元。由此可以算出低成本条件下建设一个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也需要100万元资金。例如,农垦红兴隆检测站征用土地和建设厂房共花费25万元,后期厂房装修和铺水泥地面共25万元,检测设备及计算机联网投资50万元,合计100万元。在黑龙江省这种投资规模的检测站占绝大多数,一般投资额都在200万元以内,分布在各个地市县。而在各个地级市建设检测站,土地的投资成本更高,在市区范围内有时会超过200万元。
检测站基础设施和硬件设备的投资是巨大的,检测站能否在除去必要支出后,在10年内收回投资,关系到检测站的正常运作和生存。为避免投资失败,投资方要根据本地情况,尽量准确估算出基本投资额度。
2 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基本支出
1)建站计量认证及计量检定支出。
检测站在开业前必须经过省技术监督局的计量认证和计量检定,总支出额度为3万元左右。开业以后每年检测设备计量检定费用1~1.5万元,并按照省技术监督局要求每隔几年进行一次计量认证。检测站规模不同,设备的配置也不同,每年的计量检定费用就会有所区别。检测站基本配置主要是进行计算机联网的关键设备,包括制动台、轴重台、车速台、侧滑台、灯光仪、尾气分析仪、烟度计、声级计等设备。按照省技术监督局报省物价局的收费标准,这8项设备一次计量检定费用为10 150元,也就是所有检测站每年的计量检定支出都不会低于这个基本数字。检测站其他附属设备共有8项,收费合计为5 340元,黑龙江省计量检定收费标准如表1所示。
2)人员工资及培训支出。
各检测企业可以根据人员数量和2年一次的培训计划计算费用。按照交通部要求,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检测人员至少为6人,黑龙江省道路运输管理局对检测从业人员的培训周期为2年。人员工资因检测站所在地区和经济性质不同而有所差别,在建站后,人员工资往往和经济效益挂钩,工资高低也体现出效益的好坏。培训费按照管理部门历次培训标准,可以定为600元/人,培训地点都为哈尔滨市,依据建站地点计算交通等相关费用。
3)设备维修,更新支出。
预计设备在使用3~5年后维修会比较频繁,汽车综合性能检测设备属于专用设备,维修成本较高,有些价格相对低的设备在发生故障后应考虑直接更换。高价设备的维修根据具体情况而定,1年保修期内发生费用较少,在超过保修期后,高价设备应尽量采取自行修复,必须请专业人员上门服务修理。
4)其他费用。
主要包括:按需购买行业管理部门印制的检测报告单,使用动力电费用,企业的税费等。
3 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收入
根据检测站所在地各种营运车辆保有量测算出检测站年收入。检测站收入包括两种:营运车辆技术等级评定收入和二级维护竣工质量检测收入,用相应的收费标准乘以实际应检测台次即可得出。根据统计,2007年全省二级维护的漏保台次百分比为13.4%,有个别地市达到41.8%,也就是二级维护竣工质量检测应有收入减少了41.8%。所以,到运管部门做相关的情况了解是十分必要的。
目前,营运车辆技术等级评定每年进行一次,收费标准为200元/台·次;二级维护竣工质量检测每年两次,收费标准为65元/台·次,各检测站根据估算检测台次计算收入。根据表2可以算出,各地市每个检测站的平均检测台次,此平均值仅做参考,实际应检测台次还要根据本地情况到当地运管部门了解。
4 对经济效益产生影响的其它因素
1)以管理部门的政策支持为基础,走向市场化运作。
检测企业不能在行业保护伞下过于乐观,要正确的估计政策动向。在整个检测行业效益普遍下降的背景下,检测站必须灵活拓展业务,转变观念,走向市场。目前,我省已经有10多家检测站将公安部门的车辆安检业务争取过来,这样拓展了业务范围,增加了可观的收入,为今后继续开展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有的检测站还在争取事故鉴定和环保检测等方面的资质。这些检测企业为自身开拓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竞争力。
注:数据截止到2007年12月31日。
2)从业人员素质。
目前,营运车辆检测都已推向市场,检测企业靠服务提高竞争力,从而吸引更多的车源来创收。从业人员素质是服务质量的决定因素,同时,高素质的检测人员凭借良好的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优质高效地完成各项检测工作,可以减少设备的损耗,延长设备使用年限,他们是无形资产。提高检测人员素质有以下3方面:①岗位技能业务学习;②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学习;③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素质教育。
3)不正当竞争。
参与不正当竞争在损害其他企业利益的同时,也危及到了自己,企业应该通过正确的途径来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所有检测企业应着眼于长远利益,不应局限于眼前的短期利益。“外挂”车辆的出现影响了有些企业的生存,但行业管理部门会逐步规范检测市场,清理“外挂”车辆,不要盲目跟风参与不正当竞争,否则将得不偿失。
4)主动接受监督。
检测站的有效运行离不开管理和监督行为。督促企业进行人员培训、设备调试修理,对落后淘汰设备及时更新,监督他们是否检车,是否造假数据,对违法、违规行为严肃查处。企业如果回避这些监督,最终会被激烈的行业竞争所淘汰。
摘要:黑龙江省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数量已逐渐趋于饱和,有些地区建站后即面临亏损,为避免投资失误并减少投资浪费,有必要对检测站的效益进行分析研究。主要分析了检测站的基本投资、基本支出和收入来源,通过逐项列举和估算,可以对检测站建站的可行性有详细认识,为最后决策提供参考。对经济效益的若干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经营者增加效益提供帮助。
关键词: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效益,分析
参考文献
[1]范振贵.汽车技术检测的规范与发展[J].山西交通科技,2007(1):26-27.
[2]王锋.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网络系统的结构设计与应用[J].淮阳工学院学报,2002(1):14-15.
[3]宋燕铭.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线的改造与升级[J].湖南交通科技,2001(1):31-32.
[4]李财,徐洪达,刘建阳.汽车运输业车辆综合性能检测站的建设与管理[J].黑龙江交通科技,1999(4):25-26.
技术经济性能 篇8
常规制冷循环的制冷性能COP值一般都在2~3之间, 有的甚至小于2, 火用效率不超过15%, 这说明对制冷循环过程的优化与改进具有很大的潜力。由螺杆式压缩机的结构特点可知, 在同一气缸中可实现两次吸气, 且二次吸气压力大于蒸发压力, 并不影响螺杆压缩机的第一次吸气过程, 因而带经济器的螺杆制冷循环较常规制冷循环的热力性能得到了显著的改进, 并具有显著的节能效果。本文介绍一种带经济器的螺杆制冷循环, 详细分析其循环工作过程和工作原理, 与常规的制冷循环在循环工作原理及系统结构上的比较, 结合能量守恒方程和质量守恒方程, 分析新循环较常规循环在制冷系数上的提高, 并结合现阶段的节能主题分析新循环的节能经济性。
一、螺杆压缩机的结构及性能介绍
螺杆压缩机最早由德国人H.Krigar在1978年提出, 直到1934年瑞典皇家立功学院A.Lysholm才奠定了螺杆压缩机SRM技术, 并开始在工业上应用, 取得了迅速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 就有喷油螺杆式压缩机应用在制冷装置上, 由于其结构简单, 易损件少, 能在大的压力差或压力比下工作, 排气温度低, 对制冷剂中还有大量的润滑油不敏感, 有良好的输气量调节特性, 很快占据了大容量往复式压缩机的使用范围, 而且不断的向中等范围延伸, 广泛地应用在冷冻、冷藏、空调和化工工艺等制冷装置上。以它为主机的螺杆式热泵从20世纪70年代初便开始用于采暖空调方面, 有空气源热泵、水热泵型、热回收型、冰蓄冷型等。在工业方面, 为了节能, 亦采用螺杆式热泵作为回收。目前, 螺杆式压缩机用于越来越广泛, 各种开启式和半封闭式螺杆压缩机已形成系列, 近今年又出现全封闭式螺杆压缩机。双螺杆式压缩机简称螺杆压缩机, 由两个转子组成, 而螺杆式压缩机由一个转子和一个星轮组成, 它们制冷和制热的输入功率已发展到10~1000KW, 基于螺杆式和螺杆式压缩机一系列的优点, 其研究和开发领域十分广泛, 性能优化潜力很大。
螺杆式压缩机是靠气缸中一对含有螺旋齿槽的转子相互齿合, 造成由齿形空间组成的基元容积的变化, 进行制冷剂气体的压缩。
本文重点介绍开启式螺杆压缩机。制冷装置上最先用到的是开启式螺杆压缩机, 以后才发展到半封闭式和全封闭式。同往复活塞式相比较, 开启式螺杆压缩机的主要优点是: (1) 螺杆转子压缩气体的运动为旋转运动, 转子转速可得到提高, 因此当输气量相同时, 螺杆式压缩机与往复活塞式相比较, 体积小, 重量轻, 占地面积小, 运动中无往复惯性力, 对地面基础要求不高。 (2) 机器结构简单, 其零件数仅为往复活塞式的十分之一, 而且易损部件少, 尤其是它无吸排气阀门, 无膨胀过程, 简单压力比大, 对液击不敏感。 (3) 有适应广阔的工况范围运转, 尤其是用于热泵机组上, 其容积效率并不像往复活塞式压缩机那样有明显的下降。 (4) 输气量能无级调节, 并在50%以上的容量范围内, 功率和输气量成正比下降。
本文所介绍的带经济器的螺杆式制冷循环, 其压缩机就是开启式螺杆压缩机。开启式螺杆压缩机中间可开口, 有利于压缩机进行中间补气的过程的发生, 进而可以让整个压缩过程相似于两级压缩。
二、经济器的结构及性能介绍
带经济器的螺杆压缩制冷循环, 其来自气液分离器的制冷剂液体分两路进入经济器, 一部分进入管程, 一部分进入壳程。其中进入壳程的这部分制冷剂在热力膨胀阀及电磁阀的控制下进行蒸发吸热, 用来过冷管程中的制冷剂液体, 从而降低蒸发器入口制冷剂的温度以提高制冷效果;然后从螺杆压缩机中段的开口进入压缩机, 与蒸发器进入的制冷剂混合。其实质上是为螺杆压缩机增加了一个补气过程, 把一部分制冷剂先预冷, 然后用来过冷蒸发器入口的制冷剂, 减小其焓值, 增加了整个制冷循环的制冷量, 提高整个制冷循环的制冷性能系数, 从而使整个制冷循环与常规制冷循环相比, 具有了显著的节能优势。
三、带经济器的螺杆压缩机的工作流程
工作流程为:蒸发器出口的制冷剂 (状态6) 进入螺杆压缩机, 经压缩后 (状态1) 进入冷凝器经冷却水冷却后 (状态2) 经一次节流进入气液分离器, 气液分离器中的气态制冷剂 (状态7) 从压缩机中段开口回到螺杆压缩机, 气液分离器中的液态制冷剂 (状态4) 经二次节流后进入蒸发器, 一个循环完成。
四、带经济器的螺杆压缩制冷循环的工作原理
带经济器的螺杆压缩制冷循环, 其来自气液分离器的制冷剂液体分两路进入经济器, 一部分进入管程, 一部分进入壳程。其中进入壳程的这部分制冷剂在热力膨胀阀及电磁阀的控制下进行蒸发吸热, 用来过冷管程中的制冷剂液体, 从而降低蒸发器入口制冷剂的温度以提高制冷效果;然后从螺杆压缩机中段的开口进入压缩机, 与蒸发器进入的制冷剂混合。与常规制冷循环相比, 其制冷剂不是全部用于蒸发器中的蒸发吸热。这样蒸发器的供液量减小, 压缩机的压缩接近于两级压缩的过程, 对于螺杆压缩机的结构特点, 带经济器的螺杆压缩制冷循环比常规制冷循环多了一个螺杆压缩机的中间补气的过程, 其lg-p图如下:
五、带经济器的螺杆压缩制冷循环的实例分析
1、现取制冷工质为R134a
R134a (1, 3-四氟乙烷, CH2FCF3) 作为R12的替代制冷工质而提出。它的许多特性与R12很接近。近来R134a也被用于离心式制冷机中, 作为R11的替代制冷工质。R134a的临界压力比R12略低, 温度及液体密度均比R12略小标准沸点略高于R12, 液体、气体的比热容均比R12大;两者的饱和蒸汽压在低温时R134a略低, 因此, 一般情况下, R134a的压比略高于R12, 但它的排气温度比R 1 2低, 对压缩机工作更有利。R134a的毒性非常低, 在空气中不可燃, 是很安全的制冷工质;与R12相比, R134a具有优良的迁移性质, 其液体及气体的热导率显著高于R12;R134a的化学稳定性很好, 与其他HFC类制冷工质一样, R134a分子中不存在氯原子, 所以综合以上的各种优点, 本文选择R134a作为制冷工质。
2、现假定制冷工况为:
假设两循环过程制冷剂量总量为1kg;
制冷剂经膨胀机等熵膨胀后至蒸发压力。
蒸发温度为-1 5℃, 冷凝温度为4 0℃
由制冷剂R134a的lgp-h图可得:
P0=0.16MPa, PK=1MPa,
假设中间压力为0.6 M P a, 查制冷剂R134a的lgp-h图可得:带经济器的螺杆压缩制冷循环各工况点的焓值为:
h6=3 8 5 k J/k g, h8=4 2 0 k J/k g, h3=260Kj/kg, h4=250 kJ/kg, h5=250 kJ/kg, h7=412 kJ/kg
3、带经济器循环的气液分离器中闪发气态制冷剂质量
由能量守恒方程得:
解得x=0.06Kg
4、带经济器的螺杆制冷循环的制冷量Q0
5、带经济器的螺杆压缩制冷循环的耗功率W
6、制冷性能系数COP
六、常规制冷循环的实例分析
1、常规制冷循环的lg-p图如下:
2、既定制冷工况为:
假设两循环过程制冷剂量总量为1kg;
制冷剂经膨胀机等熵膨胀后至蒸发压力。
蒸发温度为-1 5℃, 冷凝温度为4 0℃
由制冷剂R134a的lgp-h图[3]可得:
P0=0.16MPa, PK=1MPa;
查制冷剂R134a的lgp-h图可得:常规制冷循环各工况点的焓值为:
H1=3 8 5 k J/k g, h8=4 4 0 k J/k g, h3=260Kj/kg, h4=260 kJ/kg
3、带经济器的螺杆制冷循环的制冷量Q0
4、带经济器的螺杆制冷循环的制冷量Q0
5、制冷性能系数COP
七、结果比较与节能性分析
从以上计算结果可以得出, 在相同的运行工况和设备参数下, 带经济器的螺杆压缩制冷循环的制冷性能系数比常规制冷循环的制冷性能系数提高了0.2 8, 这样可以得出带经济器的螺杆制冷循环较常规制冷循环所得到的改善, 性能系数的提高, 及循环流程和设备结构的变化。理论和实践证明, 螺杆压缩机增加经济器补气后, 其容积效率有所降低, 但制冷量和制冷系数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所以, 相比于常规制冷循环而言, 带经济器的螺杆压缩制冷循环具有显著的节能效果, 对于在当今世界, 能源相对短缺, 环境污染日益恶劣, 急于开发利用新型能源的情况下, 提高原有工作的效率也是节能的一大重要方法。带经济器的螺杆压缩循环正是利用了简单的系统循环结构, 达到了相同情况下提高循环制冷性能系数的目的, 使得单位制冷量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改善了循环的整体性能, 巧妙的运用了螺杆压缩机的结构特点, 具有了显著的节能特性。
八、综述
我国现代化过程中面临能源短缺的问题。因此, 目前国家倡导节能减排提倡使用清洁优质高效能源, 大力推广节能环保新技术。对于制冷与空调行业, 应注重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以及制冷空调技术与相关技术的融合与交叉, 以适应二十一世纪的能源战略新需要。不可再生资源日益短缺、环境污染日趋严峻, 为了避免对不可再生资源的过度索取, 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大力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 节能己成为科技发展的必然路线。当前的制冷技术已经几乎渗透到各个生产技术、科学研究领域, 并在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在制冷工程中运用新的节能技术来减少能量的消耗, 提高制冷的效率, 同时也要将环境的污染减少到最低程度, 这已经成为整个制冷行业发展的首要任务。带经济器的螺杆压缩制冷循环提高了制冷循环的工作效率, 具有显著的节能效果, 符合当今社会的发展主题, 紧跟科技前进发展的方向, 属于制冷节能新技术。
参考文献
[1]陈光明, 陈国邦.制冷与低温原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2]缪道平, 吴业正.制冷压缩机[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3]曾丹苓, 敖越, 张新铭, 刘朝.工程热力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提高奶牛繁殖性能的新技术(一) 篇9
一、影响奶牛“四率”的因素
1.母牛膘情差:膘情是母牛发情的基础,膘情好坏直接关系到受配率的高低。生产实践证实,母牛五成膘情发情率为19.6%,六成膘情为40.8%,七成以上膘情为92%。
2.母牛缺乏维生素E:维生素E是奶牛维持正常繁殖和健康所必须的营养物质。母牛体内缺乏维生素E,是引起胚胎早期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奶牛产奶量的增加,仅靠日粮中的饲料不能满足母牛体内所需要的活性维生素E。
3.患产科疾病:常见的有子宫内膜炎、阴道炎、卵巢囊肿等。
4.犊牛哺乳期长:母牛产犊以后,幼犊吃奶时间长,有的竟长达一年之久。由于哺乳的反射作用,会导致哺乳期延长。
5.冷配技术水平低:有的配种员并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在理论上一知半解,在技术操作上粗枝大叶,掌握不了发情鉴定技能,因此造成误配、漏配,导致正常发情的母牛也难以配准。
二、提高奶牛“四率”的技术措施
1.提高奶牛的受配率:
(1)加强饲养管理。为奶牛他造冬暖夏凉的牛舍,提供全价营养饲料。把膘情提高到七成以上。
(2)给产后母牛清洗子宫。清洗产后母牛子宫,对预防产后胎衣不下和继发产后子宫疾病起着重要作用。冲洗液可用土霉素粉3~4克,用0.9%的生理盐水500~1000毫升稀释,分批注入子宫,直至冲洗液透明为止。
(3)及时治疗产科疾病。子宫内膜炎、阴道炎,经过清洗子宫和注入抗菌素消炎,会很快痊愈。对卵巢机能不足的乏情母牛,经子宫颈内注射0.5%新斯的明液2毫升/次,注射3次,每次间隔18小时,并在第3次注射时,同时注入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1000国际单位,可使80%以上的乏情母牛卵巢机能恢复正常。
(4)实行药物促情。对那些持续泌乳和长期不发情的母牛,可用孕马血清或三合激素、中草药单方促情。实践证明,药物促情的发情率可达到70%以上。
(5)早期隔离犊牛。母牛产后,待犊牛初乳哺到7天后,实行母子隔离,对犊牛采用人工喂乳。可有效促使母牛提早发情。
(6)卵巢囊肿和卵巢机能减退的育龄牛1日每头肌注孕酮50毫克,连用6天后,再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1000~5000国际单位,可使70%~80%的不发情母牛发情,配种后有42%~57%的母牛受胎。
2.提高奶牛受胎率:
(1)熟悉发情规律。奶牛12月龄达到性成熟,18月龄以后就可以配种。只有掌握好母牛发情规律和配种时机,才能保证母牛排出的卵子和公牛射出的精子在生命力最强时间内结合,从而提高受胎率和生命力。
(2)掌握输精部位。给母牛输精,一般采用直肠把握子宫颈输精法。因该法可以通过直肠把握住子宫颈,能准确地把精液通过输精器直接输送到卵泡发育一侧的子宫角部位,有利于精子和卵子的结合。
技术经济性能 篇10
1 材料与方法
1.1 菌糠准备
试验选用合肥某食用菌厂提供的采收过3潮菇的油菜菌糠, 拆袋晒干备用。油菜菌糠培养基配方为:油菜秸秆70.0%, 棉籽壳15.5%, 麸皮10.0%, 白砂糖1.0%, 石膏1.0%, 磷肥1.0%, 石灰1.5%。
1.2 试验动物
年龄、胎次、泌乳期以及产奶量相近、体重600kg左右的健康德国荷斯坦泌乳牛20头。供试牛群情况见表1。
1.3 试验日粮与饲养管理
试验于2007年3月1日至5月21日在安徽白帝乳业有限公司三牧场进行, 设试验组和对照组, 均采用固定拴系饲养, 预试期7d, 正试期75d。试验组使用3kg菌糠, 对照组用3kg稻草, 其余所用饲料种类、比例完全相同。试验组于预试期第8天开始采用逐渐增量法过渡试验日粮, 日粮过渡期7d。每头每日混合精料定量10kg;其他青粗饲料 (青贮玉米、啤酒糟、黑麦草和山芋皮等) 自由采食, 自由饮水。日饲喂3次 (5时30分、11时30分、19时) 、挤奶3次, 奶牛精料补充料组成及营养水平见表2、表3。
(%)
1.4 生产性能测定
产奶量测定:奶牛每35d测量1次日产奶量, 连续测定2d取平均值;乳脂率、乳蛋白、乳糖、非脂固型物和干物质测定:于试验开始和结束各测1次, 连续测定2d取均值, 用丹麦Boss乳品分析仪分析。
2 结果与讨论
2.1 菌糠对产奶量的影响
由表4可知, 随着泌乳月份的延长, 供试牛日产奶量呈下降趋势, 但试验组产奶量下降较对照组缓慢, 全期试验组平均产奶量比对照组提高10.47%, 差异显著 (P<0.05) 。
2.2 菌糠对乳品质的影响
从表5可知, 试验组除乳蛋白率略低于对照组之外, 乳脂率、乳糖率、非脂固型物及乳中干物质均高于对照组, 但差异均不显著 (P>0.05) , 说明菌糠对牛奶品质有一定的影响, 但是否能改善牛奶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2.3 经济效益分析
由表6可知, 试验期间试验组比对照组增加饲料成本67.5元, 产奶量比对照组提高142.5kg, 试验组比对照组增加效益20.13%。在日粮中添加3kg菌糠代替稻草, 奶牛每头每天多产奶1.9kg, 除去菌糠多增加的成本0.9元, 可增加收益3.47元, 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注:粗料每头每天成本6.6元或7.5元 (稻草单价0.2元/kg, 菌糠单价0.5元/kg) ;鲜奶价格按市售2.3元/kg计。
摘要:研究菌糠代替原日粮中的稻草对奶牛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结果表明:奶牛采食正常, 与对照无显著差异 (P>0.05) ;产奶量较对照组提高10.47%, 差异显著 (P<0.05) ;除乳蛋白略低外, 乳脂、乳糖、非脂固型物和干物质均高于对照组, 但差异均不显著 (P>0.05) ;且每头每天比对照组多产奶1.9kg, 增加收益3.47元。
关键词:奶牛,菌糠,生产性能,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朱洪龙, 王力生, 蔡海莹, 等.两种白腐菌降解油菜秸秆效果的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 2007 (8) :33-35.
[2]陆东林, 杨利群, 兰桂芬, 等.菌糠饲喂奶牛的效果[J].新疆农垦科技, 1989 (5) :44-45.
[3]徐廷生, 雷雪芹.用菌糠饲喂奶牛效果好[J].中国农村科技, 2001 (2) :31-31.
[4]李进杰, 蒋明勤, 刘新民, 等.平菇菌糠在奶牛饲养中的应用试验[J].黑龙江畜牧兽医, 2007 (2) :62-63.
[5]赵华, 张玲.菌糠代替部分精料饲喂泌乳牛试验效果[J].饲料博览, 2003 (4) :33-34.
[6]蒋明琴.食用菌菌糠替代部分精料饲喂奶牛效果好[J].中国农村科技, 2006 (5) :30-31.
相关文章:
新型纤维的性能及应用02-17
空斗墙房屋加固及抗震性能研究02-17
经济性能02-17
改性聚酯纤维及产品性能分析02-17
铝及铝合金性能介绍02-17
结构及性能02-17
参数及性能指标02-17
船用铝-钛-钢过渡接头性能及工艺试验02-17
路用性能研究及应用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