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介入(精选十篇)
手术介入 篇1
1 心脏介入术术前护理
1.1 心理护理
心脏手术风险很高, 其成功与否关系着患者的生命健康情况, 所以在手术前, 很多患者面对此风险极高的手术有着很大的心理压力, 不利于手术的进行。所以在手术前, 应及时与患者积极沟通, 使其放松心态, 并与患者建立起良好的信任关系, 让患者心理压力得到平缓。
1.2 导管室的护理
在常规的试验中, 手术室是处于无菌的状态下进行手术的, 做心脏介入手术时, 更是要求其导管室处于完全无菌状态, 手术器材完全灭菌, 护士对手术器材要非常熟悉, 以便能在主治医生需要相应的器材时能迅速递给医生, 以免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
2 心脏介入术术中护理
2.1 术中的常规准备工作
虽然术前护士已和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沟通, 平缓了患者焦虑不安的情绪, 但进入手术室, 躺在手术台上时还是会出现紧张的情绪, 不利于手术的正常进行, 这时就需要护士与患者很好的沟通, 转移其注意力, 稳定情绪, 在患者的情绪稳定后, 平卧于床上并连接监护导联与多导生理记录仪, 防止电极或导线出现在造影视野, 建立通畅的静脉通路, 并根据医嘱及时用药。
2.2 术中对患者生命特征仔细观察
心脏是否还有活动, 体现着患者是否还有生命的特征, 在做心脏介入手术时, 要对患者进行密切的观察和询问, 并观察其神智是否清楚, 有无间歇性呼吸的情况出现。除了对患者的神智以及呼吸的观察外还观察患者的心电图是否处于正常的频率, 行冠状动脉造影或PTCA时会对患者的心脏产生刺激, 从而有可能导致心率缓慢, 心脏间歇性停止跳动等情况的出现, 所以要仔细观察以便随时做出相应的措施。当患者的心率低于60次/min时要叮嘱患者做咳嗽动作以加快其心率, 从而使造影从冠状动脉排除以减小造影对心脏的刺激。
2.3 密切观察其造影的反应以及肝素的应用情况
造影对患者产生的影响有皮肤潮红、苍白、荨麻疹、头痛、头晕、咳嗽、哮喘等情况, 出现这些情况时要及时作出相应的处理措施。在使用肝素时, 要注意肝素的用量, 必须按照严格的操作方法计时计量的使用并记录, 还要密切观察患者是否有出血的倾向。
2.4 术中应做好的工作
该手术具有一定的风险, 关系着患者的生命健康, 所以在手术进行中要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在医生进行手术时如果需要相应的手术器材, 护士应准确无误迅速的传递到医生的手里, 还要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 防止其他手术危险的出现, 以便能及时的处理。
3 心脏介入术术后护理
3.1 手术监测
做完手术后把患者安排在监护室并且要对患者进行密切的监测, 因为术后患者的病情还不稳定, 如果不做好监测会引发严重的后果, 甚至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 所以需要用连续心电血压仪时刻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出现心率过快或过慢, 血压不正常等情况及时采取救护措施。
3.2 术后一般护理
手术后患者的伤口容易出现崩裂导致感染, 所以要时常对患者进行护理, 对其卧床的时间以及姿势, 进水以及禁食等时刻观察和指导。由于心脏介入手术一般是经下肢动脉经路, 所以需时常观察患者的足动脉的活动情况, 以防止血栓或血肿的形成。
3.3 手术后并发症的预防
心脏介入手术完成后容易产生急性的并发症, 如心率减慢或心血管扩张而引起的血压下降等并发症, 所以在手术后要做好预防并发症出现的措施。并发症的出现原因及预防方法:一是有患者术后的情绪紧张心理恐惧从而导致迷走神经的反射, 应积极与患者沟通, 舒缓患者的紧张情绪;二是血容量不足而引发的低血压, 术后要对患者补充血容量, 时刻观察患者的神智是否清醒, 有无心力不济, 胸闷气喘的现象发生, 如果发现血压下降应及时补充血容量并且注射阿托品, 使患者能恢复平稳状态[2]。
4 小结
心脏介入手术时具有一定的风险性, 其成功与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密不可分, 所以在进行心脏介入手术时要做好充分的护理准备, 在手术前积极与患者沟通, 放松其心理紧张的情绪, 为手术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 术中熟悉手术器材并与主治医生默契的配合, 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术后对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密切的观察, 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以及做好并发症发生时的抢救准备工作。
关键词:心脏介入手术,护理,临床,健康
参考文献
[1]杨自容, 聂志芬.心脏介入手术的护理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 2000, 15 (3) :200-201.
介入手术室规章制度 篇2
换外出衣及鞋子。参加手术者应认真洗手,严格按照洗手的消毒方法与步骤进行。
二、院外来参观、学习、实习者,须经科主任及手术室护士长同意。见习和参观者,必须穿
戴手术室的鞋(或鞋套)帽、衣服(或参观衣)及口罩,并应接受手术室医护人员的指导,不得任意游动及出入。
三、室内必须保持严肃、安静、禁止喧哗,不遵守手术室工作制度者,手术室负责人有权拒
绝其进入手术室。
四、手术通知单必须手术前一天送交手术室,以便准备。急诊手术通知单须经主治医师或值
班医师签字。
五、手术室按时接手术病人,并带好病历,核对病人姓名、年龄、床位、诊断、手术名称及
部位标记,防止差错。病人要穿医院衣服进入手术室。
六、手术室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无菌原则。严格执行手术室各级各类人员职责、无菌操
作、消毒常规、急救抢救制度、查对制度、防止交叉感染处理原则、特种感染处理原则、防止差错事故制度、安全制度、药品、物品器械管理制度、值班制度、保持室内整洁。
七、手术室的药品、器材、敷料,应有专人负责保管放在固定位置。各项急症手术的全套器
材、电气等设备应经常检查,以保证手术的正常进行。手术室常规准备急症专用器械、敷料等。如用完时,可动用其他择期手术器械、敷料等。如无特殊情况,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或拖延急诊手术。手术室器械一般不得外借,如外借,须经手术室护士长同意并经科室及医院相关人员批准方可办理暂借手续。
八、无菌手术与有菌手术应分室进行,避免交叉感染。手术前后手术室护士或助手应详细清
点手术器械、敷料等数目,并及时处理干净被血污染的器械和敷料,一切物品用后必须进行清洁和检查工作并归还原处。如无条件时,应先做无菌手术,夜间及节假日应有专人值班及备班,以便随时进行各种紧急手术。
九、手术室应对手术病人做详细登记,按时统计上报。
十、手术室应每周彻底清扫消毒一次,每月做细菌培养一次(包括空气、洗过的手、消毒后的物品等)。如有感染,应协同有关科室研究感染的原因,及时纠正。
十一、手术室除特殊紧急情况外,一律不传私人电话。手术室工作人员暂离手术室外出时
须先向科主任或护士长请假,征得同意并安排好工作后方可离开。
十二、手术室内严禁吸烟。疖肿或急性呼吸道感染人员原则上不准进入手术室,特殊情况
可戴双层口罩方可进入。
十三、爱护一切器械仪器,严格按操作规程使用,避免损坏。一旦损坏,应及时报告相关
部门酌情处理。精密仪器要设专人保管,1月以上不用者,要定期保养。
十四、建立常用手术器械卡,准备器械时按卡片进行查对,同时检查器械性能。手术包必
须标明消毒日期或有效日期。
结肠癌治疗新选择:介入+手术 篇3
小张是一单位的技术骨干,40岁刚出头,可是最近大便带血的事,一直困扰着他。去医院一检查,医生的结论竟然是直肠癌,而且已经有肝脏转移的现象。这个消息如晴天霹雳,让小张一下子傻眼了。
若按传统的手术治疗,仅能根除局部的病灶,无法控制肝脏的转移,会让很多像小张这样的患者无所适从。而近来新兴的技术——术前介入治疗,却可以给患者新的希望。
◆ 穿刺点仅有米粒大
对于抗癌,内科用药物治疗,外科用手术治疗,放疗科用放射治疗……而介入治疗,是怎样的一种方法呢?
介入治疗,是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进行的一种微创性治疗。就是在医学影像设备的引导下,不用切开人体组织,而将特制的导管、导丝等精密器械,穿刺引入人体,对体内病变部位进行诊断和局部治疗。穿刺点仅有米粒大小。
介入治疗应用数字影像技术,扩大了医生的视野,借助导管、导丝延长了医生的双手,可治疗许多过去无法治疗、必须手术治疗或内科治疗疗效欠佳的疾病,如肿瘤、血管瘤、各种出血等。介入治疗具有不开刀、创伤小、恢复快、效果好的特点,因此引人关注。
◆ 术前介入治疗
据统计,结直肠癌术后约有40%的人会出现肝脏转移,对于已有肝脏转移的患者,传统的手术更是无法彻底治疗。
这类病人则可用介入治疗:先将几种最有效的抗癌药搭配在一起,然后通过导管技术,找到肿瘤的供养动脉,把抗癌药和栓塞剂直接注入肿瘤组织。
这种疗法主要有两大优势:一方面将高浓度的药物直接作用于局部,发挥最大的抗肿瘤作用,对全身毒副作用小,绝大部分患者能接受治疗;另一方面,还可将肿瘤的供血血管阻塞,使肿瘤失去血供而“饿死”。
对于术前尚未有明确肝转移的患者,术前若用介入治疗,可消灭“隐性的转移”(单个肿瘤细胞的转移),配合手术和术后的全身化疗,复发率显著下降。而对于术前已有肝脏转移的患者,术前的介入治疗可使转移灶缩小,为手术提供良好的机会,再配合术后的全身化疗,患者的生存率显著提高。
总之,介入治疗的出现,为提高结直肠癌的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的生命,起到很好的作用。
◆ 费用与安全性
介入治疗一次的费用大概是1000~2000元之间,但是由于它是局部给药,所使用的化疗药物的剂量仅为传统的1/2,所以在降低药物费用的同时,还可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
介入手术室的管理体会 篇4
1 布局规范化
介入手术室既有外科手术室的一般要求, 又由于DSA机的特殊性, 因此布局必须合理, 要统筹安排, 严格区分无菌区、清洁区、工作区, 区域内标志要明确。无菌区如:介入手术室间, DSA机遥控操作间, 无菌器械、无菌敷料间, 导管柜居内。清洁区如:器械室、敷料配间居中, 工作人员工作区、更衣室、医生办公室、候诊室居外。工作人员必须有专用通道以防辐射及交叉感染。
2 人员配置规范化
2.1 护师
为了熟练、安全地为患者进行各种介入手术检查诊疗, 护士的配合十分重要, 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处理与整理贯穿于整个工作始终。因此, 护士必须专职, 除具备内外科丰富的临床护理理论和实践经验外, 还需专门培训, 能独立掌握常规心电图检测和记录, 能辨认各种心律失常, 会使用多导电生理记录仪, 识别各种压力曲线, 能独立使用除颤仪器等导管室各种必备仪器, 能熟悉准备各种类型导管检查诊疗项目及器械、物品的配备。需要观察病情及时, 主动灵活配合手术, 有高度责任心的专职护师。
2.2 技师
在整个介入工作中, 离不开技师的配合, 特别是一名工作熟练、经验丰富的技师对手术医生所进行的每一台手术都是必需的。因此作为介入放射技师, 不但要有扎实的传统X线影像技术, 而且还必须具备现代介入放射诊疗知识, 对DSA机的透视和数字图像采集功能有充分了解, 根据手术项目选择好机器控制面板、各种参数, 根据患者身体情况确定采集图像的kV值、m A值, 手术后及时排版照像资料存盘, 以保证手术全过程收集资料万无一失。
3 仪器设备保管规范化
介入手术室内所有设备, 如DSA机、导管工作站、高压注射器、多导电生理仪、除颤仪、射频治疗仪、吸痰器、导管柜等物品, 均统一管理, 合理安排使用, 专人负责, 定期维护保养。所有与造影有关的耗材及物品, 如:造影剂、导管、导丝、一次性物品, 均固定人员负责领取登记, 并记录使用情况, 按类排列、分类保管。
4 介入手术室工作规范化
介入手术室除负责本科室诊疗任务外, 还负责其他科室的诊疗检查工作。为保证每一台手术顺利完成, 必须共同维护严格的工作制度, 首先需要做各种介入诊断治疗的患者由主管医师至少提前1 d预约并将申请单送到导管室, 导管室将按照时间先后排列手术, 原则上有传染病的患者居后, 以防交叉感染 (急诊除外) 。手术前导管室护士要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根据手术项目, 提前准备好术中使用器械、导管等耗材, 技师检查调整仪器。手术中, 专职护士负责配合工作, 任何其他科室护士不得进入手术间、操作间。手术后由护士负责检查、消毒处理和登记工作, 任何人不得将导管室物品带出DSA室。
5 介入手术室工作要求规范化
DSA室和外科手术室要求相同, 为确保手术安全, 要严格限制人员进入, 凡进入DSA室工作人员必须穿DSA室专用衣服、鞋、帽、口罩, 与手术无关人员一律不得入内, 如有特殊情况 (如专家手术, 参观者) , 提前通知DSA室, 每台次除工作人员外不得超过2人次, 工作期间严禁大声喧哗。
严格执行消毒灭菌制度和无菌操作原则, 加强医用垃圾处理, 手术器械、物品必须一用一灭菌。所有器械手术包、敷料均采用高压蒸汽灭菌, 对不耐高温物品, 用2%戊二醛溶液浸泡或甲醛熏蒸灭菌, 湿式清洁, 定期消毒, 每日定时或术前室内空气消毒。每月进行一次空气培养监测, 空气浮游菌数≤200 cfu/m3。严格执行洗手规程, 定时进行医务人员手的细菌培养, 用肥皂清洁洗手, 碘伏擦拭双手。医用垃圾专人负责、登记, 分类处理, 集中焚烧。
只有加强对介入手术室管理的规范化, 才能保证介入治疗完成各类手术, 积极地配合抢救危重患者, 由于管理到位, 无1例并发症发生。因此, 介入手术室的建设和管理对介入治疗在临床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对提高介入诊疗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传璧, 赵春兰.手术室消毒工作调查[J].山西护理杂志, 1994, 7 (6) :175~176
介入手术室感染管理规定 篇5
一、布局与流程要求
1、布局合理,洁污分开。介入手术室的整体布局要符合手术室的无菌要求,还要有适合X线机工作的环境。
2、按照手术室要求划分三区:限制区、半限制区和非限制区。限制区包括机房、手术室、无菌物品放置间;半限制区包括控制室、洗手间、导管冲洗间、敷料器械准备间;非限制区包括更衣室、办公室、候诊室、污物处理间。
3、设医务人员通道、手术患者通道及污染通道。卫生间要远离机房、控制室、计算机室,有利于保持机房的湿度在正常范围内。
二、环境管理要求
1、日常清洁工作:手术室内物品必须保持整洁无尘,地面清洁无污渍。每次手术前后用清水湿式擦拭各种设施物表、地面,局部被患者体液、血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时,量小于10ml时可用清水擦拭干净,再用500-1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量大于10ml时,先将污染物、排泄物吸附掉后再清洁和消毒。辅助用房及走廊每日湿扫2次。
2、不同区域的保洁工作(抹布、拖把)应分开使用,每次用后清洁消毒后悬挂晾干(最好使用不易掉纤维的织物)。
3、接送患者推车每日清洁消毒,车上物品保持清洁,被污染及时更换。
4、配备与手术间大小相匹配的循环风动态空气消毒机,每日2次消毒,并记录。每周对室内物表、门窗、动态消毒机风口彻底清洁,每月清洗动态空气消毒机滤网和空调滤网。
5、肿瘤患者介入手术最好与心脏介入手术分室进行,不能分室的应分时段进行。
三、工作人员感染管理要求
1、凡进入介入手术室的工作人员必须换鞋、更衣、戴帽子,进入无菌区戴口罩,要做好自身防护。
2、患者入室应在清洁区换鞋或由推车经患者通道进入手术间。
3、限制其他人员进入,患有上呼吸道感染、皮肤化脓性感染或其他传染病的工作人员不得进入手术室。
4、手术者操作前应严格按照外科洗手法洗手,手术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其他人员做好卫生洗手;不应再手术者背后传递器械和用物,坠落在手术器械台面以下的器械和物品应视为污染。
5、手术结束后,脱下手套、手术衣放到指定位置,洗手后离开。
6、使用后铅衣用95%酒精碰擦,有污染物及血渍时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
7、按照规范要求做好终末处理,进行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每天交接登记。
8、有传染病或需隔离的患者尽量使用一次性用品,按照其疾病的隔离要求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手术结束后按照《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做好物品、环境的消毒处理。
四、手术器械及一次性物品管理
1、所有器械包、敷料必须由消毒供应中心进行清洗消毒,严禁采用浸泡消毒方法灭菌。
2、无菌物品包和一次性用品分类放置,确保在灭菌有效期内。
3、医务人员使用无菌物品和器械时,应当检查外包装的完整性、包外化学指示胶带、包内指示卡和灭菌有效日期,如有疑问不得随便使用。
4、所有灭菌手术器械包外信息、植入物(支架、起搏器等)使用后有关条码应贴于病历便于追溯。
5、凡一次性无菌物品必须由医院统一采购,包装符合要求,有灭菌方法、批号、有效期标识,一次性物品应当一次性使用,不得重复使用。
6、一次性物品存放要求:放置在阴凉干燥的货架上,距地面≥20cm,距墙壁≥5cm,距屋顶≥50cm。
7、导管分类放于专用柜内,专人保管,做好登记,使用后导管作为感染性废物放入黄色垃圾袋内焚烧处理。
五、监测和记录
1、使用含氯消毒剂浸泡毛巾、湿化瓶、吸引瓶等应当每天更换、测试含氯浓度并记录。
2、每季度进行手术间空气菌落数,医务人员手表面、物表菌落数、使用中消毒液染菌量监测并记录。
3、科室内成立感控小组,每月有质量检查记录,每季度有活动记录和感染管理知识培训记录。
陈韵岱心脏介入手术界的东方牡丹 篇6
年仅41岁,便能受命担任如此重要的职务,领航具有“军中协和”之称的解放军总院,令很多人惊讶。其实,真正走进陈韵岱,你就会感受到她文静、清秀的外表下面透出的激情、勇气与力量。
介入手术,勇闯男人世界
在心脏病学界,冠心病以其发病急,症状凶险而著称,而且发病率高,占心脏病总数的70%,对医生技术水平和心理素质都有极高的要求。
“心脏介入手术”是目前心脏病治疗领域备受重视、也被证实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在冠心病治疗方面有突出效果而受到中外心内科医生的广泛关注。可是,由于介入疗法是在放射线环境中工作,尽管有一定的防护方法,对人体仍潜在的损害,而且手术时间长,对医生体力、耐力等都有相当高的要求。因此,在世界各国大都是男医生进行这一领域的开拓和研究。然而现在,在男人堆里,多了一个娇小的身影,她就是来自中国的陈韵岱。
1994年,休完产假后,陈韵岱又回到工作岗位,成为一名住院总医生负责科室医生的工作排班,期间,她发现刚刚兴起的介入疗法令很多心脏医生都望而却步,“当时医院防护条件也不好”,陈韵岱回忆期刚刚接触介入手术的时候,甚至脚下的隔离板都不能完全密封,一打开射线开关,射线就直接透过来,很多医生由于身体原因不得不退出。人员缺乏最严重的时候,甚至连值班表都排不开。
见状,陈韵岱毅然选择介入手术作为她事业新的起点。她以一贯的刻苦顽强,很快就掌握了许多关键技术,迅速成为同龄中的佼佼者。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她的健康也受到放射线积累效应的危害,慢性咽炎、放射性皮炎一直伴随着她,对事业的热爱和为患者解除病痛的成就感使她更坚定更乐观。
十几年来,陈韵岱多次代表中国医生、以主席团成员身份参加美国、法国、日本、韩国等举行的国际著名介入心脏病会议并作大会发言,成为绽放在男人世界里的一朵东方牡丹。
爱自己所选,工作便乐在其中
命运将陈韵岱送进了大连医科大学英文医学专业,从此,陈韵岱一路读完了博士,畅游在心内科的海洋里。从大连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到安贞医院,再到解放军总医院,追索自己的人生轨迹,陈韵岱觉得似乎都没有太多的设计,但毫无例外的是,她总能从工作中找到乐趣。“enjoy”是陈韵岱乐于提起的一个词,也是她一直致力于追求的境界。
她始终认为,医德高尚、医术高超是医生走路的两条腿,而且以德为先。陈韵岱掌握高超的复杂冠脉手术技能,完成介入手术近万例,其中复杂冠脉介入治療达3000余例。
多年来陈韵岱始终坚持上、下午各查房一次,多次及时发现患者病情突变并及时处理,避免了严重的后果。每当遇到重症或心脏介入术后出现并发症的病人,她都主动放弃休息时间,加班加点观察病情变化。一次,为抢救一位冠脉搭桥术后合并低心排、肾衰、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人,她连续一周住在病房里,昼夜观察,随时处理,直至把病人从死神手里夺回来。
将近8年以来,每年春节,都会有一张贺年卡如约来到陈韵岱的办公室,这是她刚从国外学习回国后救治的一位山东老汉寄给她的,当年国内做冠脉介入治疗基本是从下肢股动脉路径,但这位老汉因双下肢髂动脉完全闭塞同时又急性反复发作、药物控制不满意的恶化性心绞痛入院,无论是做下肢血管搭桥还是冠脉血运重建,都必须完成冠脉造影检查,陈韵岱凭借高超的医术,通过上肢动脉路径成功完成造影检查并顺利进行了支架植入术,并在良好心脏供血的保障下进行了双下肢动脉移植术,至今已78岁的老人仍能外出旅游,安享晚年。将近10年,陈韵岱没有在晚上10点半之前离开过办公室,在医患矛盾日渐突出的今天,大家非常骄傲身边有一位患者们真心诚意拥戴的好医生。
打造一流团队问鼎国际前沿
陈韵岱担任安贞医院心内一科主任多年,后又兼任医院科研处处长。都说医学专家与管理者像“鱼和熊掌”一样不可兼任,陈韵岱却将这两个角色都演绎得有声有色。
陈韵岱的科室里的年轻医生几乎都出身名校,有扎实的基本功和专研能力,但经常因为年轻而不太会给自己设立长远的目标,看到这种情况,陈韵岱专门拿出一个下午,把科室全体人员召集到一起,请了一位MBA管理学教授,进行职业规划方面的指导。发生在企业中的事情,被陈韵岱移植到自己的事业单位科室中。事后,陈韵岱并没有专门找年轻医生谈心,但从科室的成绩,让陈韵岱由衷欣慰。
几年来,她带领团队出色完成了繁重的临床工作,年介入手术总量、心内科门诊工作量均位全院名列前茅,科研基金居全院首位,并涌现出一批优秀专业人才,3年间35岁以下青年医生成为国内会议主席团成员6人,高级职称4人,获科委科技新星1人,获硕导资格1人。陈韵岱正直公正、知人善用、以身作则、顽强拼搏的作风,也早已深深融入团队文化中。
在科室之外,陈韵岱的目光一直瞄准国际先进水平,不断把最新、最实用的信息和模式引回国内。2002年,陈韵岱到印度参加一个学术交流活动,会议务实的风格让陈韵岱眼前一亮,两天会议结束后,她把会议的理念带回国内。2003年,昆明,陈韵岱协助安贞医院心内科主任、我国著名的心脏介入治疗领域“大师级”人物吕树铮教授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冠脉介入沙龙。全部与会医生都携带自己的临床病例和具体问题进行专业探讨,大大激发了大家的探讨热情,很多人甚至抢着发言。至今,冠脉沙龙已成为国内冠脉介入领域的一个品牌。
掌舵“军中协和”心内科,带着荣誉前行
2007年底,一纸调令让陈韵岱走上解放军总医院心内科主任的岗位。她同时被选为心内科学科带头人,这代表了学术界对一名医学专家科研能力和为人的全面肯定,更何况,陈韵岱又如此年轻。
带着之前的成绩,陈韵岱低调履新,她深知,自己任重道远。上任第一天,她就安排了全科室查房,接下来的半个多月时间,她完全投入到新科室的学术建设当中,全力引领同道为再创“军内协和”的辉煌而努力,以高超医术和高尚医德为众多的心脏病患者送来的福音与健康。
介入式手术机器人进展 篇7
1 Robot Research Institute,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Shanghai,2002402 PLA 455 Hospital,Shanghai,200052
血管介入手术是指医生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的导引下,操纵导管在人体血管内运动,将导管从病人穿刺部位送至靶血管,对病灶进行治疗。微创介入手术在临床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但随着手术患者的不断增多,传统的微创介入手术也逐渐暴露出医生长期受到X射线辐射、医生培训周期长、手术准确度低等缺点[1]。这些缺点限制了血管介入手术的应用。
由于手工操作介入手术的上述缺点,利用机器人实现导丝插入成了热门的研究课题。由外科医生遥控操作的介入手术机器人可以将导丝送进人体内,在手术过程中实现对导管的推进、后退和旋转,手术完成后能将导管拉离人体等功能,大大降低了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手术对医生个人技术熟练程度的依赖,能显著提高手术成功率,减轻病人痛苦。由于介入过程医生在隔离室操作,避免了医生遭受手术时的X射线辐射[2,3]。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与其它手术机器人在神经外科和骨科的应用相比,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的研究起步比较晚,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兴起。
1.1 介入手术中的磁导航系统
In vascular invasive surgery procedures,because doctors suffered from a large number of X-ray radiation,and it is difficult to manipulate catheter,so vascular interventional robot has been rapidly developed.On the basis of analysis of vascular surgical intervention process,key technologies of vascular interventional surgical robots are provided.The image navigation system,the mechanical structure,control systems and force feedback are also analyzed.
研究人员已经设计出了几种类型的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心血管介入手术采用了立体定向磁导航系统(见图1),外科医生能够更有效地操作导丝、导管和其他磁性介入设备。在这个系统中,导管是特制的磁导管,一块非常小的磁铁被包埋在导管的尖端,这样导管的方向就能被体外的磁场所控制。当两侧的磁体旋转时,在磁场范围内可产生不同强度和方向的磁场力,使得磁导管在不同的磁矩的作用下改变尖端的方向[4]。导丝的前进和后退由机器人控制。该系统通过磁场非接触方式定位导丝远端,操作精度高;导丝头部除了植入磁体外其它部分都十分柔软,所以没有血管穿孔的危险。立体定向磁导航系统的应用代表着心血管介入手术治疗在实现数字化中取得了重要的进步。
1.2 心脏介入治疗系统
以色列的海法心血管疾病研究所设计了一个适用于心脏介入治疗远程控制的机器人系统[5](见图2),该系统包括一个床边装置和操作控制单元。床边装置安装在手术台,控制导丝前进、后退和旋转运动。导丝的运动是由一对电机驱动的滚轮实现的。安装在电机后面的一对被动轮用来监视滚轮传送导丝的情况。如果滚轮设备遇到障碍或者产生打滑,滚轮运动监测装置会报告故障,同时系统将暂时停止工作。操作控制单元远离病床,由电脑触摸屏控制台和操纵杆组成。该系统用于治疗冠状动脉狭窄,对患者来说安全、可靠,对外科医生来说完全避免了X射线辐射,且大大提高了手术的精度。
1.3 用于神经外科的导管机器人系统
香川大学研制了用于治疗血管神经外科的导管操作机器人系统[6](见图3)。导管操作机器人系统采用主从式结构。该系统含有用于测量导管和血管之间接触力的力传感器,接触力通过触觉显示装置传送给外科医生。触觉反馈可以保护血管免受损坏。
1.4 用于肿瘤化疗的介入手术机器人系统
上海交通大学设计了用于肿瘤化疗和心血管疾病的介入手术机器人。介入手术机器人模型示意图如图4所示。外科医生坐在监控室,向机器人发送控制指令,机器人根据这些指令来控制导丝和导管的运动。介入手术机器人导丝导管的夹紧距离可调,所以可以控制多种规格的导丝和导管[7]。现在大多数商业化的触觉显示设备是点显示设备,因此触觉反馈仅限于一些特定的类别,如穿刺、导管缝合等。但由于血管和导丝之间有许多接触点,所以很难检测出导丝和血管之间的所有的接触力[8]。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设计了碰撞检测响应模型,它将所有的接触力都传递到头部,从而可以使用现有的触觉显示设备进行检测。
2 血管介入机器人的关键技术
介入手术机器人包括机械装置与控制系统、图像导航系统和力反馈系统等。
2.1 机械装置与控制系统
为了保护医生避免受X射线照射,介入手术机器人机械装置及控制系统通常采用主从式结构[8],如上面提到的血管介入机器人。主控制台位于远离病人的监控室,从动装置位于病床的手术台[9]。
由于介入手术高精确度的要求,一般采用步进电机来驱动机械装置。在荧光图像的指导下,外科医生在主控制台控制操纵杆,介入手术机器人检测到医生的这些动作,并复现医生的动作,从而控制导丝的轴向(前进或后退)和旋转运动[10]。轴向运动允许导丝沿血管前进或后退,当导丝要进入血管的分支时,就需要旋转运动。为了实现这些动作,机械装置和控制系统应符合下列要求[11]:
(1)介入手术机器人的机械装置需要灵活地控制导丝运动,为了平稳地移动,该机构应具有较小的惯性。
(2)介入手术机器人可以精确地控制导丝的运动。
(3)血管介入手术是很柔和的,导丝的运动的速度应该是可调节的,即当导丝在比较厚的血管中运动时可以比较快速地移动,当在比较薄的血管中运动时需要降低速度。
(4)当介入手术机器人发生故障时,导丝和导管必须很容易地拆除。在这种情况下,外科医生将会进行人工手术。
(5)介入手术机器人可以方便地进行消毒。
2.2 图像导航系统
在传统的血管介入手术,外科医生在二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指导下操纵导丝[12]。然而,由于血管重叠和透视,二维投影图像会丢失三维血管的重要信息[13,14]。很多时候根据几个二维投影图像并不能准确确定血管系统的分布。外科医生只有在解剖学为基础的主观经验上重建三维血管,这会延长手术时间,增加患者和医务人员接触X射线的时间。因此,需要能够集成显示导丝和血管并确保手术安全性的三维血管模型[15]。
近年来针对血管的三维血管模型进行了很多研究。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和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可用于三维血管重建。Movassaghi[16]通过二维DSA血管图像来重建三维血管图像,该方法包括三个步骤:(1)校准DSA机,从而确定投影图像的几何形状,并纠正失真图像;(2)在血管介入手术之前从不同方位采取一系列二维血管造影,然后确定血管中心线、血管直径和分叉点的特征,并在每个选定的突起构建血管层次结构;(3)根据二维血管造影图像得到的中心线和血管直径来重建三维血管图像。把投影视图之间的夹角作为函数进行定量分析来检验三维血管模型的准确性,并讨论如何确定最佳视图来最大限度地减小血管重叠和透视。
导丝的位置相当于血管中心线,对导丝的调整也被映射到重建的三维血管系统中[17]。这种方法实现了导丝和三维血管系统的综合显示。因此,外科医生可以比较容易地控制介入手术机器人的运动。
2.3 力反馈系统
在传统的微创介入手术中,医生根据图像用手来操作导丝,可以准确地感觉到导丝在血管中的受力情况,能在引导图像不够直观的情况下保证导丝的安全介入。目前研究的主从式介入手术系统中,医生脱离手术现场,借助主手手柄来实现导丝介入,不能很好地感知导丝在血管中的受力情况[18]。所以需要将导丝在介入过程中的受力情况反馈回来,作为参考信息提供给控制室内的医生,辅助其进行更加安全的导丝介入操作。
一些研究者利用固定在导丝头部微力传感器来测量血管和导丝头部之间的接触力[19]。然而,导丝和血管之间有许多接触点,很难找到合适的位置来固定测量摩擦的微力传感器。香川大学将微传感器固定到导管的一侧,仍不能完整准确的计算出导管和血管之间所有的摩擦。
力反馈要传递到医生手中,必须采用触觉接口设备[20]。商业触觉界面有很多种,但力反馈技术却没有广泛应用在临床介入手术机器人中,这限制了介入手术机器人的广泛应用。所以,构建一个能够综合各种影响血管阻力因素的模型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3 结论
介入手术机器人相比传统的介入手术具有许多优点。然而,机器人手术往往比对应的传统介入手术更昂贵,且大多缺乏力反馈的信息。介入手术机器人应该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1)介入手术装置应更灵敏、更紧凑、更容易控制;(2)影像导航系统应该提供更多的血管信息,从而能够更方便地进行手术,缩短手术时间;(3)在手术过程中应该提供可靠的力反馈系统,以便外科医生能够准确、实时地接收到反馈力的信息,从而精确、安全地完成手术。
心脏介入手术前后的护理指导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0例研究病例均为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入院进行心脏介入手术的患者, 全部病例经诊断均符合可以通过心脏介入手术进行救治的患者, 其中男23例, 女27例, 年龄52~70岁, 平均年龄63岁。病程5~20年, 平均病程12年。
1.2 护理方法
1.2.1 术前护理
(1) 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心理进行必要和耐心的疏导, 由于患者对心脏介入手术了解不足, 对手术疗效的信心较小, 所以心理负担很重, 容易产生恐惧、焦虑等负面心理, 不利于病情的康复。对此, 护理人员应该向患者及其家属耐心讲解心脏介入手术的必要性, 还有整个手术的相关流程, 并向其说明此项手术具有风险小、伤害小、愈合快的好处, 也可以结合国内外典型的成功病例进行解释, 帮助患者深入了解手术的相关知识, 从而消除患者的紧张疑虑的负面心理, 争取到患者的信任与合作, 加强患者战胜病痛的信心和决心, 帮助患者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迎战即将来临的手术[2]。 (2) 手术前医护人员应充分掌握患者的病情, 医院应指导患者在手术之前完成各项必要的身体检查, 包括血型、血、尿、粪常规、电解质、心肌酶谱、肝、肾功能、心电图、胸部X光等。除此之外, 护理人员应当在手术之前让患者卧床安心休息, 保持情绪稳定, 同时要保持患者身体的清洁干燥。训练患者有效咳嗽、换气, 在床上大、小便以及合理饮食等, 帮助患者适应手术后的卧床时间。手术前一晚患者应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晚上要保证患者睡眠充足, 必要时可服用镇定药物帮助患者心态平和快速入睡。
1.2.2 手术当天护理
患者进入手术室后, 护理人员应让患者排空尿液, 并且准备好电除颤仪、临时起搏器等急救所需的器材, 以备不时之需。此外, 还要妥善准备好手术中所需要的各类导管、器材。在手术中, 护理人员应随时记录下患者的12导联心电图, 精确的矫正压力, 密切关注患者血压、心电等变化。还要选择适合患者的造影药, 控制好推注造影药时的速度, 避免推药过快导致患者产生不良反应。
1.2.3 术后护理
手术结束后, 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平卧24 h, 并且在此期间密切观察患者体征的变化, 进行24 h的心电监护, 观察患者的体温、呼吸、脉搏、血压以及心率等变化, 注意患者有无心律失常或者急性冠脉闭塞等并发症的发生, 并认真做好相关医疗记录[3]。此外, 还要监测患者尿量的变化, 叮嘱患者多喝水, 患者如果出现胸闷、胸痛等不适症状, 应当及时通知医生。同时, 护理人员应当加强对患者生活的护理, 满足患者日常生活所需。尽量保持床单、被褥的清洁与舒适, 经常帮助患者按摩腰背部以及四肢, 以此来促进血液循环, 减轻患者的疼痛。要经常与患者进行沟通, 分散其注意力, 帮助患者缓解紧张心理, 以良好的身心状态顺利度过术后卧床期。对于发生皮肤破溃的患者, 要注意保持皮肤干燥并且及时更换药物, 防止感染面积扩散。患者出院前医生应当为患者填写介入治疗报告单以及术后所需服用的药物清单。患者应该在出院后15 d后来门诊复诊, 其后也要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 日常生活要注意劳逸结合, 防止发生胸闷、胸痛、心悸、疲乏等不良反应。护理人员应教会患者掌握发病时的自我急救方法。日常饮食要做到低盐、低脂、低胆固醇, 多吃容易消化、营养含量高的食物, 少食多餐。患者应尽量避免发病诱因, 如情绪激动、过度劳累、受寒、吸烟、酗酒等。并且要按时服用药物, 定期到医院复诊。
2 结果
50例患者中, 仅有2例在术后出现血肿, 其余48例术后没有出现并发症并且正常出院, 出院恢复期间也没有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3 小结
心脏介入手术目前已经发展为与药物治疗、外科手术并存的三种最为主要的治疗心脏病的手段之一, 是近些年来飞速发展起来的一种重要的治疗心脏病的办法。事实证明, 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帮助进行心脏介入手术的患者减轻疼痛, 加快恢复速度, 避免因并发症而带来的二次损伤[4]。只要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认真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 护理人员耐心的指导患者为手术做准备, 术后认真关注患者的康复情况, 心脏介入手术就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 将患者的病痛减到最低, 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延长患者生命。此外, 双方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提高医院的信誉度, 在临床工作中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摘要:目的 总结心脏病患者心脏介入手术前后的有效护理措施及护理指导对帮助患者减轻病痛和加快康复的临床意义。方法 抽样选取进行心脏介入手术住院患者50例, 临床观察并整理详尽的护理记录。结果 50例患者中, 仅有2例在术后出现血肿, 其余48例术后没有出现并发症并且正常出院, 出院恢复期间也没有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 科学、有效的综合护理措施可以帮助进行心脏介入手术的患者尽快康复, 有效提高护理指导的效率。
关键词:心脏介入手术,护理指导,护理措施
参考文献
[1]王佳冰.心脏介入手术的护理体会.中国养疗医学, 2010, 19 (11) :1005.
[2]弓静.心脏介入手术病人的心理干预.当代医学, 2009, 15 (1) :120.
[3]袁军.心脏介入手术并发症的临床观察.中外医疗, 2008, 14 (1) :150.
肝癌介入治疗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篇9
关键词:肝癌,介入治疗,护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有病例38例, 其中男30例, 女8例, 年龄32~70岁。患者主诉肝区剧痛、食欲不振、身体乏力、体重明显减轻。经CT、B超、血AFP测定、肝动脉造影一系列检查均可确认为原发性肝癌, 肝癌部位有大小不一的肿块。本组患者有6例行2次以上介入治疗。
1.2 介入治疗方法
患者局麻后穿刺右侧股动脉插入泰尔茂产6F鞘组, 经鞘管引入猪尾导管及RH导管。在X线下观察肿瘤的位置、大小、形状等确定给药量。作超选择性插管至肝总动脉或肝固有动脉, 注入抗癌药 (表阿霉素、丝裂霉素、5-氟尿嘧啶、羟基喜树碱、平阳霉素) 行化疗栓塞[2]。治疗过程结束后, 拔管, 加压包扎。
1.3 结果
38例患者介入后体温大于38℃者32例, 局部淤血者4例, 腹痛者7例, 29例有不同程度的呕吐, 白细胞降低者27例, 全部患者均病情好转后出院。
2 术前护理
2.1 术前指导及健康教育
(1) 患者术前多有焦虑恐惧心理, 为使患者能够更好的配合治疗, 我们向患者讲解治疗的目的, 手术操作过程, 术前、术后配合要求及方法, 使其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消除疑虑心理, 积极配合治疗。 (2) 患者因肿瘤消耗很大, 均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 在术前我们给予高热量、高糖、高维生素饮食来增强体质。 (3) 禁烟、嘱患者保暖、预防感冒。
2.2 常规进行术前检查
内容包括血常规、血凝常规、肝肾功能、输血前常规、B超、心电图等, 及做抗生素皮试、碘过敏试验及普鲁卡因试验。
2.3 备皮
备腹股沟皮肤及会阴部皮肤, 沐浴更衣。
2.4 禁食
术前4h禁食。
2.5 术前用药
遵医嘱予以镇静剂。
3 术中护理
3.1 心理护理
患者进入手术室后, 首先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床号、病历号, 向其介绍手术室的环境, 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 鼓励患者, 尽量消除其紧张情绪。
3.2 术中配合
协助患者平卧于手术台上, 充分暴露穿刺部位;术中密切观察患者心率、血压、呼吸的变化, 如有异常, 立即通知医生对症处置。术中可能发生过敏反应, 尤其是造影剂过敏的可能性较大, 如口唇发绀、呼吸困难等, 应立即区分过敏源, 停止使用过敏药物, 并使用激素等抗过敏药物, 必要时吸氧、皮下注射肾上腺素等。
4 术后护理
4.1 术后一般护理
密切观察局部渗血情况及患肢血液循环, 患肢制动12h, 患者卧床, 患肢平伸6h, 穿刺局部绷带加压包扎。指导患者家属从术肢对侧取放便盆。本组有1例出现局部淤斑者, 延长卧床时间至48h, 下肢制动48h。并静脉给予止血药物, 局部沙袋加压。
4.2 补液
静脉补液, 鼓励患者多次饮水, 减轻化疗药物对肾脏损害。观察尿量、颜色, 每日尿量应在2000m L以上。
4.3 饮食指导
灌注化疗2h左右如无呕吐等情况, 可进高蛋白、高热量的半流质食物。多食水果、蔬菜, 恶心呕吐严重者禁食。
4.4 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4.4.1 发热
因肝动脉栓塞后癌细胞缺血、坏死产生的吸收热, 体温一般达37.5~38℃, 1周内可降至正常, 一般不予处理。若出现持续高热, 应检查穿刺部位和腹部体征, 并查血象, 加强抗感染记录。本组有24例患者出现发热, 经温水擦浴、多饮水后, 体温逐渐降至正常。
4.4.2 腹痛
严密观察腹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因肝动脉栓塞后致肝脏缺血、水肿及肿瘤坏死而引起的可适当给予止痛剂, 疼痛一般3~4d缓解。要重视患者主诉, 注意检查疼痛部位和尿量监测, 以便即时发现因误栓塞而引起的胆囊炎、胰腺坏死等。本组有3例患者腹痛, 经解释安慰无效, 遵医嘱予以止痛药物。
4.4.3 恶心、呕吐
由于化疗药物所致, 观察呕吐的性质、量。向患者解释呕吐的原因, 提高其心理耐受力。遵医嘱予以胃复安20mg, 肌注每日2次, 或静脉推注恩丹西酮4~8mg。注意水电解质的变化。本组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呕吐。
4.4.4 肝功能损害
术后应仔细观察意识、呼吸、皮肤、巩膜黄染情况。除加强保肝治疗外, 嘱其多卧床休息、吸氧、保持充足睡眠、保持情绪稳定。防止肝性脑病的发生[3]。
4.5 监测血象
患者因化疗药的作用, 可致白细胞降低, 应做好保护性隔离预防感染。适当补充营养药物。本组有27例患者出现白细胞降低, 经对症治疗后好转。
肝癌介入手术治疗的配合及护理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本院2012 年1 月~2014 年7 月收治的129 例肝癌患者, 男89 例, 女40 例, 年龄29~81 岁, 平均年龄 (54.3±7.2) 岁。所有患者均经病理检查、核磁及CT扫描得到确诊。其中101 例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肝动脉灌注化疗术, 19 例行肝动脉灌注化疗术, 9 例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1. 2 手术方法所有患者均行Seldinger穿刺, 选取股动脉作为穿刺点, 对肠系膜上动脉和腹腔动脉进行造影, 对肿瘤血供情况进行观察分析, 以掌握肝内外动脉情况、门静脉癌栓情况和肝静脉 ( 门静脉) —肝动脉分流情况。按照患者肿瘤的大小、肝功能损害程度和肿瘤血运情况进行化疗药物灌注, 然后再进行肿瘤动脉选择进入和栓塞治疗。选取丝裂霉素+ 碘化油注射液作为栓塞剂, 若患者存在动静脉瘘则联合吸收性明胶海绵实施栓塞。
1. 3 护理方法
1. 3. 1 术前准备术前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 向患者介绍介入手术的方法、目的及预期效果, 帮助患者缓解恐惧、焦虑心理。进入手术室前应叮嘱患者尽量将尿液排尽, 术前进食少量的清淡流食, 并对患者会阴部和双侧腹股沟备皮情况、碘过敏试验结果进行确认。
1. 3. 2 术中配合及护理
1. 3. 2. 1 术中配合 ①与责任护士对患者的个人信息、住院号、手术部位、手术方式和腕带进行确认, 并检查术前患者是否进行地西泮肌内注射。信息核对完成后将患者送入导管室, 协助其在手术床上平卧。快速建立静脉通路, 并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持续监测。②将器械包和无菌敷料包打开, 协助医生进行无菌手术衣的穿戴, 并对术野皮肤进行消毒, 同时将导丝、导管和局部麻醉药物等一次性物品传递至手术台。取20 mg苯海拉明+10 mg地塞米松进行肌内注射, 同时取10 mg甲氧氯普胺肌内注射。手术期间对手术进展进行密切观察, 根据需要及时为术者传递无菌物品, 并适时配置栓塞剂和所需化疗药物, 配合医生完善各项工作。
1. 3. 2. 2 术中观察及护理手术过程中对患者的生命体征、面色、神志进行密切观察, 认真记录患者主诉。介入手术过程中患者多存在不自觉症状, 少数会出现腹上区胀痛反应、呕吐、恶心表现, 此时应向患者耐心解释, 避免患者出现过度焦虑或恐惧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若患者不良症状持续恶化且呕吐症状明显时, 应将其头部向一侧偏置以防呛咳, 同时及时通知医生。腹上区明显胀痛者可遵医嘱进行对症处理。术中进行血管造影时患者多会出现体内发热感觉, 应向患者解释此为造影正常反应。术中进行化疗药物推注时应注意对推注速度进行控制, 防止引起患者出现明显不适。
1. 3. 2. 3 术后护理手术结束时, 护理人员应对器械进行清点, 并协助医生对穿刺点进行15 min加压止血, 然后使用绷带进行加压包扎, 再实施动脉压迫。最后由护理人员同医生对患者的个人信息、手术部位、手术方式和腕带进行核查, 无误后交由责任护士将患者转送回病房。术后注意对患者足背部动脉搏动情况、上下肢颜色、皮温进行观察。术后给予患者易消化、营养、清淡食物, 多进食蔬菜和水果以避免便秘。同时叮嘱患者尽量多饮水, 以促进造影剂和药物的排泄, 并避免药物引起严重胃肠道不适症状。
2 结果
129 例肝癌行介入治疗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 所有患者均顺利出院, 复查结果显示所有患者甲胎蛋白水平同术前相比均明显下降, 腹部CT检查显示患者术后肝脏肿瘤同术前相比明显缩小。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
3 讨论
与传统手术治疗方案相比, 介入治疗具有微创特性且其适应范围广、操作简便, 具有较强的重复性, 是目前医学界公认的肝癌非手术治疗首选方案。但是肝癌患者多长期饱受疾病折磨, 对于癌症存在严重的畏惧心理, 且由于化疗药物多会引起呕吐、恶心等症状以及反复治疗造成患者抵触情绪的滋生均会对介入治疗的开展造成影响[3]。因此必要的护理工作对于介入手术的顺利开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研究指出, 肝癌患者对于介入治疗的抵触情绪主要来源于对自身病情的盲目恐惧和对介入治疗的不了解, 因此术前合理的心理护理显得十分必要[4]。本次研究中, 术前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 通过指导患者正确认识自身病情及介入治疗方式以有效缓解其紧张、恐惧情绪, 为手术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受到介入治疗自身特点及肝癌病情特殊性的影响, 介入手术中, 护理人员不仅需对于介入治疗中的各项操作熟练掌握, 还应具备丰富的护理经验和临床知识[5]。在手术过程中, 护理人员应及时准确的发现问题, 并进行对症处理, 以保障介入治疗的顺利进行。同时, 由于原发性肝癌患者多存在门静脉高压、肝硬化等并发症, 因此护理人员除应在手术过程中配合术者顺利完成手术外, 在术后也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并发症的防治, 防止患者病情恶化[6]。本次研究中:①术后对穿刺部位进行15 min压迫止血, 并进行加压包扎。需要注意的是, 术后应对患者足背部动脉搏动情况密切观察, 如有异常应及时查明原因并处理。研究过程中1 例患者术后足背部动脉搏动不良, 将压迫带适当放松后恢复正常, 如未及时发现或持续时间过长, 极易引起下肢动脉发生缺血性血栓, 引起严重后果。②术后对患者的血压、脉搏、体温及呼吸情况进行密切观察, 防止出现迟发型碘过敏。研究过程中1 例患者在顺利完成手术后于回房后2 h出现突发性呼吸困难和血压升高, 经抗过敏、抗休克治疗后患者病情逐渐稳定。本次研究中, 通过严谨的术中配合和合理的术后护理,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 其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且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表明合理的护理配合是肝癌介入治疗取得成功的有力保障。
综上所述, 介入治疗目前已成为肝癌的常用治疗手段, 术前积极准备、术中密切配合和术后精心护理是保障介入治疗顺利进行及其效果理想发挥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陈茂振, 钱亭, 尹化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肝癌介入疗效评估中的研究进展.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2013, 19 (10) :793-795.
[2]吕静, 杨绪侠.肝癌介入手术治疗的配合及护理.全科护理.2011, 9 (18) :1621.
[3]邱国钦, 陈玉强.肝癌介入术后CT评价的应用现状.临床军医杂志, 2013 (2) :203-206.
[4]刘鹏, 王娜.肝癌介入术后低血糖反应患者的护理.实用医药杂志, 2013, 30 (7) :645-646.
[5]Mikelsaar AV, Sunter A, Mikelsaar R, et al.Epitope of titin A-band-specific monoclonal antibody Tit1 5 H1.1 is highly conserved in several Fn3 domains of the titin molecule.Centriole staining in human, mouse and zebrafish cells.Cell Div, 2012, 7 (1)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