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进行识字教学

关键词: 基础 语文 识字 教学

怎样进行识字教学(通用9篇)

篇1:怎样进行识字教学

怎样进行一年级的识字教学

新教材中,一年级的识字量大大增加,识字时间提前了,形式更灵活多样,包括儿歌、对子、谜语、谚语、数字组成的韵语、新三字经等。那么教师该怎样针对新教材、新内容,用崭新的思维和方法进行一年级的识字教学呢?

一、自己动手,在实践中学。常言道:“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学习也是这样,尤其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做生字卡片,加深学生对生字的印象。在做卡片的过程中,可以抄写,可以剪贴,也可以插图、勾花边,使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多样化的活动符合孩子喜欢动手的特点,避免了单纯抄写生字的枯燥和无聊,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学习生字是愉快的活动。可以想象,在动手制作卡片的过程中,孩子必定不断地对自己的卡片进行设计、制作、装饰、修改。在这样一个反复审美的过程中,孩子的审美、欣赏和审美创造能力必定得到极大的提高。人手一套的生字卡便于学生在小组学习,合作学习,可以自己读,可以让同伴欣赏,也可以当小老师,拿卡片考小组的同学。可见,这小小的识字卡片真的为学生独立识字能力培养插上了翅膀。

二、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自主识字。汉字的创造来源于生活,识字教学也应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生活就是一本百科全书,有生活的地方就有知识。教育小学生识字应注重重复记忆,让所学的字无数次地重现于学生眼前。只要留心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处处有字认,日积月累,天长日久,识字的数量就会与日俱增。如:上街的时候,让学生看广告、招牌、商标等来识字,过年时家家贴对联,认一认、抄一抄、记一记,留心生活处处皆学问。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事事能留心,处处能留神,识字与生活同步。

如此放开手让学生在生活中识字,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一旦受到鼓励和激发,就会变成孩子宝贵的学习资源,成为方法性的资源。而这些资源不仅不会遗忘,而且会随着时间的积累越来越熟练,使学生获得提高,给孩子以成功的体验。

三、互相当老师,交流识字。一个人拥有一件快乐的事,把它告诉其他人,这样世上就有许多人拥有这件快乐的事,使快乐传播延续。识字也可以这样,你认识一个,我认识一个,两个人交流,两个人就都认识了两个字,更多的人交流认识的字更多。当一回小老师,把你认识的字写在黑板上,教给其它的朋友。在家里也可以当小弟、小妹的老师,体验为师的快乐、成功的喜悦,在教与学中就多了一份快乐,多了一份进取,多了一份责任。

小小的汉字,蕴藏着无穷的奥妙,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结合学生的年龄、思维、特点和活动范围,调动学生的求知表现力,使学生积极快乐地参与识字教学,处处从学生主体的实际出发,鼓励学生多实践,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探索的热情。

篇2:怎样进行识字教学

“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这是新课标对识字与写字的具体要求。在现实生活中,一般场合下使用的是方言,不是普通话,即使是“普通话”也是“方言普通话”,如边音L与鼻音N的发音、翘舌音与平舌音的发音、前鼻韵母与后鼻韵母的发音很容易出错。不少学生读得南腔北调,有气无力,毫无兴致可言,那么作为教师应如何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趣味”呢?

1、教师“示范”要标准。经常听课发现老师范读、教读,老师自身读音不准,何况学生,俗话说“打铁还需本身硬”,教师要练好读的基本功,能真正为学生示范。

2、发现“问题”矫正要及时。在教学中如发现学生发音不准,不能视而不见,要“细微处见真知”,教师可采取引读、范读,优秀一点的学生教读等方式,强化读的训练。对读得准确的学生要适时的给予鼓励,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

3、读准的含义要明确。对于一个字来说读准就是声韵调都要读准确,对于一个词组来说,有轻声、变调等,对于一句话来说,读时不加字不少字,要学会断句,读得自然流畅不生硬,不得在词中断句,不得在意思不连贯处断句。总之,吐词要清、音节读清、不读多不读少、自然流畅。在课堂教学中不时见到学生读得断断续续、多字少字、断句不准确、一字一读的现象,而有的老师仿佛已经麻木,认为“学生还小”、“这是普遍现象”不重视,导致不少学生到中年级、高年级甚至到初中仍不能准确流利地读课文,老师们也不想一下“为什么,学生说话能吐词清楚自然,而读书却有问题……”值得反思。

4、适时激励促发展。对读得准确的学生要适时的给予鼓励,对读得一般的学生要发现闪光点进行适当的表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充分调动读的积极性,激发其读的欲望。

二、感受“形”美,体验魅力

汉字本身就是一种美,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感受汉字结构美、形态美,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增强记忆,发展思维。上课时坚持课题必须一笔一划认真书写,写出行笔轻重、快慢、顿挫,让学生感受汉字的美,激发学生写好汉字的兴趣。

1、引导学生感受汉字的结构美。汉字有左右结构、上下结构等,如“森”属品字结构,摆放的位置不同,上面的“木”与下面的两个“木”大小不一致,各占的比例有所差别,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体会,感受汉字不同的形体和结构美。

2、引导学生感受笔画的美感。传统书法讲究起笔收笔的顿挫、行笔的快慢轻缓、章法的布局等,在书写中要认真引导学生体会书写的感觉、乐趣,让学生感受中华书法传统艺术的魅力。

3、利用好写字教材。写字教材与各年级的生字教学是同步的在进行生字教学的同时,进行书法的教学,可谓“一举两得”,即强化了生字的识记,又受到书法熏陶,何乐而不为!根据以往教师写字教材的利用情况,发现有教师只管布置,不管结果,任凭学生“画”;有的教师只管教学,一讲到底,不管效果,关键处未落实,学生是否听懂,内心的感受怎样?学生练得如何?练的时间是否得到保证,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三、落实“记准”,强调内化

在一次低年级调研中发现学生生字的听写准确率只有72%,学生书写缺笔少画30%,结构不合理70%,字迹模糊不清潦草65%,如“满意”的“满”学生往往写成上下结构,“夏天”的“夏”和“复习”的“复”学生很长一段时间区分不清,这些说明低年级应继续加强识字教学“识记”方面的教学,防止学生遗忘,引导学生将教师教学的内容内化为。

1、注重识字方法的多样化教学。新课标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2、及时巩固“识记”成果。根据遗忘规律,对暂时记住的事物要及时强化,才能记得牢,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指学习新知后要反复练习,从中感受到愉悦和高兴。识字教学,可采用课前听写、相互纠正、激励表扬、课后辅导、因材施教、对症下药等措施强化效果。

3、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在教学中,用多媒体技术,从实物图形到象形字,再到现代简化汉字,采用富有动感的画面,利用学生丰富的联想,使枯燥无味的笔画结构和生动鲜明的表象统一起来,诱发学习的兴趣。如休息的“休”,系一人靠一木,通过多媒体形象的展示。激发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使识字成为自身的需要,迫不及待地要去探究汉字的奥秘,形成了学习的兴趣。

四、学好拼音,拓展深化

汉语拼音是帮助识字、阅读和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在低年级拼音识字教学的调查中发现有近32%的学生掌握不牢,不能正确拼读和书写,农村学校小学生有71%的学生没有课外读物。

篇3:怎样轻松进行识字教学

一、激发兴趣

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 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 而是一种享受。在教学实践中, 要注意选择适合儿童年龄特征的话题, 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使之乐意学。

低年级的孩子天真活泼, 合群, 爱交朋友。根据这一特点, 教学时, 可以将生字形象地称为“宝宝”或“小客人”, 让学生有一种亲切感。识字的过程也随之变成了交朋友或是招呼小客人的过程。亲切自然的称呼自然唤起了学生的注意力, 学习的兴趣也随之调动。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巧妙创设各种有趣的情境, 能使学生饶有兴趣地主动投入到汉字的学习中去。

二、创设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儿童的有意注意时间短, 无意注意占优势。根据这一特征, 要想在整个活动中保持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就不能只以单一形式进行, 不然就会把刚刚点燃的兴趣火花给熄灭。引导学生变换形式, 不断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措施。游戏是孩子乐意为之的活动。在课堂中, 教师要找准游戏与教学内容的结合开展游戏, 使学生真正“动”起来, 做到在玩中学习, 玩中思考, 玩中创新。

如在教学新课程时教师可穿插以下活动辅导教学:出示课文插图, 让学生“猜一猜”、“比一比”;在理解“众人一条心, 黄土变成金”的含义时让孩子们“搭一搭”、“演一演”。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注意特征, 在教学中, 要经常变换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巩固识字练习。复习生字笔顺时, 可以用“对口令”的游戏。如“斗”字的笔顺, 口令如下:“斗”字怎么写?“斗”字这样写:点点横竖。这就是“对口令”。复习组词可以用“找朋友”、“词语开花”、“摘苹果”等游戏。

三、综合运用

为了孩子们都想学, 都会学。在教学中, 应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 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汉字的方法与规律。汉字是属于表意文字, 其中百分之七十以上是形声字。因此, 正确掌握形声字是完成小学识字任务的关键之一。

在形声字的教学过程中, 要注意分析形声字形旁的表意功能。如在“江、河、海”, “跑、跳、跃”两组形声字的教学中, 我先后分析并要求学生区分“三点水”旁和“足”字旁的表意功能。告诉孩子们“三点水”旁表示与水有关的意义, “足”字旁表示与“足”或“脚”有关的意义。学生正确区分了这些部首, 就能很好地掌握带有“三点水”旁和“足”字旁的汉字了。

篇4:怎样才能进行有效的识字教学

一、创设契机,提高学生识字效率

根据不同的课文采用合理的识字形式。一般生字较多、课文较长时,可采用集中识字的形式,这样可以节省识字时间,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并使讲读课文较为连贯流畅,不致因教生字过多而使课文支离破碎。操作时,可让学生从“要我学”的传统模式中解放出来,给予他们自由选择的机会,找出自己想学、会学的生字,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真正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上。实践证明,这种形式的集中识字,学生积极性高,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同时,也可培养学生有意识地按照所学生字所具有的共同点加以归类进行识字,这样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设计导入,激发学生识字兴趣

上好识字课,导入是关键。低年级的孩子要想真的学到知识,必须要进入学习的情境中,因为他们年龄小,易受外界的干扰,但是非常喜欢新鲜的事物。所以,在课前的导入部分决不能千篇一律。因此,课前我要做好充分的准备,选择学生乐于接受的情境。比如:在教学《阳光》这篇课文时,我是这样设计的:早晨,太阳刚刚升起,大家刚刚起床(两名同学拉开窗帘),阳光跳进我的家……这样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不但进入了本课的学习情境中,而且自然地理解了课文中所出现的两个动词:拉、跳。再比如《影子》這篇课文,课前先用投影让学生感受影子的可爱,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再去教学就显得不那么单调了。也就是说,教学时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适当设计导语,为后来的教学环节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重视指导,教会学生识字方法

教师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很重要,低年级学生的识字更是如此,学生总是按照他所掌握的学习方法来学习的。因此,教师的指导方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由此可见,识字教学不仅是让学生掌握几个汉字,更重要的是在教识字的同时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不断提高他们的识字能力,使他们能够主动去获取和运用汉字的规律性知识,顺利地完成对汉字的分析综合过程,使这个过程更完善、更简化,有助于识字教学质量的提高。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活动之后,孩子们已经有了识字基础。这时就可以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进行创新识字,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如学习“明”学生自己编口诀:“日发光,月反光,有了日月世界明。如学习“杏”,学生编口诀:“木字下面一张口”等等。这样,课堂气氛就活跃起来。不要刻意评价孩子说得怎么样,只要他们愿意说,喜欢说,乐于说,不管用什么方法,只要能学习就是好办法。

四、复习巩固,加强学生识字效果

小学生识字学得快,忘得也快。如果学过的生字不及时复习巩固,就很容易回生。儿童掌握字词,并不是一次就可以完成的。对于所要把握的即使听懂了,也不等于完全掌握了,还要看会不会正确地、灵活地应用。多练习、多应用,既可以扩大和加深对字词的认识,又可以锻炼学生逻辑思维的准确性和灵活性,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对于学生所学字词,都要尽量给予充分的练习和运用的机会。要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生字,就必须做好复习巩固工作,而且方式方法要多种多样,如:开火车读、摘苹果、我指你读、我指你猜等。

五、识字教学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

1 .课前的充分准备是非常重要的。在备课的过程中,我觉得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分散识字的难点。通常,我将要认识的字分成三部分。一部分是在生活中常见的字,比如说广告牌,电视节目或一些商标纸,这类字在生活中常见,那么就联系生活实际识记,所以比较容易,在课上就不用浪费太多时间;另外就是有一些是以词组的形式出现,这样我们就可以将它们提出来作为重点进行识记,一课中的生字,这样分下来,剩下的也就不多了,学生学起来就容易多了。其次,要选择恰当的识字方法。识字方法的多样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教学《菜园里》这篇课文时,我选择了肢体语言的方式教学“卜”这个字,至今学生还记得清清楚楚。再比如“心”就可采用人人皆知猜谜语的方法进行教学。课上,谜语一提出,学生小手举得老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就上来了,当然需要识记的字也就轻松解决了。

2.识字课上,教师的语言要生动,有吸引力。比如说在教学《葡萄沟》时,因为这篇课文的课题中含有一个生字,所以在教学时,我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这里还藏着一个我们要认识的生字。”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自主识字的欲望。在比如说在教学《清澈的湖水》一课,因为乌龟是孩子们都比较喜欢的动物,对此非常赶兴趣,所以,一说起来,学生都想把自己知道的说出来,而我也不失时机的将课前所收集的有关乌龟种类的图片展示给他们,再配以生动的语言,在和谐的环境中,学生不但记住了“龟”这个字,而且还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教学自然而然的收到良好的效果。

3.相信学生的能力。课上千万不要忽视学生的创造力,有时他们丰富的想象会让你大吃一惊。记得在教学《恐龙的灭绝》这篇课文时,教学到了自主识字的环节,我们班的一名学生站起来很自信的说:“我能用编谜语的方法记住‘亡这个字。”当时别说是孩子,我的好奇心都被调动起来了。接着听他说:“一点一横竖折通。”多好的识字方法呀!我感到特别惊叹,至今,我还记忆犹新。

4.恰当的使用游戏的方法。一节课要认识那么多的生字,能很快记住真是不容易,所以多样的识记环节是非常重要的。我在上识字课时,经常采用编小故事的方法,将所学的生字编入故事中,让学生在欣赏故事情节的同时,在头脑中又一次巩固对生字形体的记忆。时间长了,学生自己在课前也会学着老师的样子,将所要学的生字编成顺口溜或小故事,并在班级传读,自然而然的将识字—一件看似枯燥无味的事转化成了一项丰富多彩的活动,而且在识字的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篇5:依托进行识字教学

以下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13课《平平搭积木》教学实录片段:

[片段一]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介绍一个新朋友,他的名字叫平平。(投影出示平平在搭积木的图片和文字“平平”)我们跟平平打个招呼吧。

生:平平。

师:称呼别人的名字一定要正确,这样表示尊重。看清“平”的注音,我们来读正确。

生:(先个别读,再集体读)。

师:(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平平在干什么呢?

生:平平在搭积木。

师:(出示句子“平平搭积木”,指住“搭”字)你们看图中的平平搭了些什么呢?

生:平平搭了很多房子。

师:你搭过积木吗?你都搭了些什么?

生:(看字说词)搭桥。

生:搭亭子。

……

[片段二]

师:(出示文句“这些房子都给谁住?”)这些房子指的是哪些房子?

生:(指着投影片上的三间房)平平搭的这几间房子。

师:(指着教室里的一排排课桌)这么多的桌子我们就可以说“这些──”

生:这些课桌。

师:(指着教室的一扇扇窗户)这么多的窗户我们也可以说“这些──”

生:这些窗户。

师:(指着教室里的一张讲台桌)我们可以说──

生:这些讲台桌。

生:错了,只有一张桌子不能这么说。应该说“这张讲台桌”。

师:是啊,许多东西放在一起,我们才可以说“这些”,那么如果只有一间房子,还能像课文中这么提问吗?该怎么提问?

生:这间房子都给谁住?

生:错了,应该是“这间房子给谁住”?

师:是啊,只有一样物品,我们就不能用“都”,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人或物在一块,才能用“都”。(出示句式“这些都?”)请你模仿课文中的句子说一说。

生:(看词说句)这些人都是干什么的呢?

……

[片段三]

师:(投影出示诗句“平平,平平, / 还有一间呢? / 还有一间啊, / 给没有房子的人住”)两句“还有一间”有什么不同?

生:第一句最后一个字是“呢”,第二句最后一个词是“啊”。

师:让我们一起来把这两个字读正确。

生:(读字。)

师:还有什么不同呢?

生:标点符号不一样。

师:那我们该怎么来读这两个句子呢?谁来试一试?

生:(看句读句。)

师:看清句尾的两个词和标点,一起读。

生:(再读句子。)

师:如果老师把呢“呢”和“啊”对换一下位置,你还能读吗?

生:(试读后笑)读不通了。

师:两个字,字形不一样,它们的用处也不一样,还是把它们换回来吧。再来把这两个正确的句子读一读。

……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我们细分析其所要认识的1600~1800个汉字的.分布,有80%左右的生字在阅读文本中出现,那么如何以文本为载体,依托文本进行有效的识字教学,做到识字、读文两不误,就成了小学低段语文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在上述列举的几个教学片段中,识字教学以文本为依托展开,学文与识字紧密结合,坚持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教学原则,教学饱满、充实,至少给了我们这样一些启发:

1.依托文本中的人、物识字。

生字“平”是出现在文中人物名字中的一个生字,在片段一的教学中教师利用揭示课题,介绍学生认识文中人物的教学时机,引导学生认识生字,读准字音。这样开门见山、不着痕迹地进行识字教学,吸引了学生的无意注意,抓住了教学的有效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依此类推,我们还可以依托文本景物、事物等名称进行自然合理的设计,展开识字教学。

2.依托文本的插图识字。

还是片段一中的教学,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插图回答问题,引出生字“搭”,读准字音,并通过插图对人物动作的形象展示,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搭”的意思,最后在此基础上进行看字说词练习。这个过程根据生字的词性特点和构词规律,依托文本插图将正音、会意与运用紧密结合,循环递进,节奏明快,生字复现率高,加深了学生对生字的印象。

3.依托文本语句识字。

在片段二中教学的“这些”、“都”是两个十分常用的词语,对于这一类词语的教学,我们不能够仅停留于让学生会认读的层面,更重要的是要能够通过教学让学生正确的使用这一类词语。因此在教学中,教师紧紧抓住文本提供的规范句式──“这些房子都给谁住”这一句子展开教学,联系学生的学习环境、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迁移、辨析、模仿等方式,帮助学生在正确理解词义的基础上,正

确地使用词语,识字教学与语言训练紧密结合,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4.依托文本朗读识字。

生字“呢”和“啊”在用法上虽然不同,但都是语气助词,没有特定的意义,无法在教学中分析讲解。那么对于这一类的词语,如何教学才能够让学生记住它们呢?在片段三的教学中,教师根据生字特点,把这两个词语结合起来进行教学,把这两个字放在文句中,通过朗读,复现生字,记住字形;通过朗读,体验情感,体会词语的用处;通过朗读,比较发现词语的差异。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字的音、形、意在学生的头脑中越来越明晰,越来越深刻。

篇6:怎样进行识字教学

摘 要: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常常为学生读不准字音、记不住字形、不理解字义而头疼。而遵循汉字构字规律,运用“字理识字法”教学汉字,学生学起来非常科学、高效,能唤起学生的想象和联想。

关键词:字理识字法;科学高效;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30-0078-01

在识字教学中,我们常为学生读不准字音、记不住字形、不理解字义而头疼。通过实践我们发现,运用“字理识字法”教学汉字,学生学起来非常科学、高效,运用这种方法也是加强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用“字理识字法”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汉字是既表意又表音的理性符号。有的教师把汉字当作单纯的符号进行教学,对汉字结构、造字结构和造字理论不加重视,在识字教学中有些不科学的教法和问题,现列举出来从反面说明用“字理识字法”进行识字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1)比多比少。有的教师教“谁”字,不把右边的部件“隹”(zhuī,一种鸟)告诉学生,只说比“住”多一横。(2)以某某部件作参照物。例如“艮”(gēn)这个部件,在小学语文课本中经常出现,如“跟”“根”“眼”,由于教师没有把声旁“艮”的名称告诉学生,致使教“恳、痕、艰”等字时,只能说它们的“上下左右”分别是“很”字去了双人旁。(3)误解象形字。无古文字根据,单凭现行正楷肢解汉字,如把“美”这个象形字肢解成“羊大”为“美”的会意字。(4)把指事字教成会意字。如把“亦、刃、本”等指事字教成会意字。(5)由于古今音变和形声结构复杂,无法分析形声字的结构,不能辨认复杂的形声字。如对“江、裹、衷、载、腾、佞、颖、旗”等形声字无法辨认解析。(6)有的虽能说准字的结构名称,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不能正确地析形释义。(7)有的只知道某字是独体字,但无古文字根据,不能具体形象分析字义。如对“民”字就不知如何分析。在识字教学中,教错的现象很普遍,有的教师已经习以为常了。因此,用“字理识字法”进行识字教学是非常必要、非常重要的。小学阶段在学前教育的基础上,用“字理识字法”进行识字教学是符合实际情况的,能切实提高识字教学质量。

二、用“字理识字法”进行识字教学的作用

用“字理识字法”进行识字教学具有多方面的作用。我根据教学实践,总结归纳为如下几条。(1)有助于开发智力,发展语言。若从开发智力、训练思维的高度来看识字教学,就应将教学重点从机械识记转为意义记忆,鼓励学生探究、再现造字之初人们思维活动的轨迹,让学生融入自己的再造想象。用“字理识字法”进行识字教学就有如此功能。汉字作为语素文字其根基在语言,对文字构形作富有想象力并合乎逻辑的表述,其本身就是对语言的最好训练。因此,用“字理识字法”析形索义推动思维和语言同步发展的教学作用是显而易见的。(2)有助于调动学生的识字兴趣。用“字理识字法”析形索义的生动形象启发诱导,可调动学生的识字兴趣和探究精神。如我教“鸟”“乌”字,引导学生讨论:为何“鸟”字有点、“乌”字无点?学生立即回答:“乌”鸦全身俱黑,远望不易辨认眼睛,故“乌”不点睛;一般“鸟”并非全身俱黑,易认出眼睛,故“鸟”点睛。构形独特的汉字,以其巧妙的表意方式,为乐化教材和愉快教育提供了条件。(3)古汉字大多数一个字是一个词,用“字理识字法”析形索义,有利于学习文言文,有利于为学习研究古代文化打基础,有利于弄清字(词)的本义,有利于探索词义源流。(4)此法可把汉字音形义结合起来;可把观察图画和实物及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可把识字与听说读写和思想结合起来;可与写字结合起来避免或少写错别字;可避免或减少识字教学错误,提高识字教学效率;可提高识字能力、发展学生思维。总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整体素质。

三、如何用“字理识字法”进行科学形象的识字教学

(1)以认识论、文字学、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为“字理识字法”的理论基础,坚持科学性原则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使用演示法、讲授法、讨论法等多种方法进行识字教学。(2)以“六书”理论作指导,利用绘画、幻灯、电影电视尤其是目前所使用的一体机等多种手段和工具进行直观生动的识字教学,化抽象汉字具有形象性,增强汉字的可感性,提高识记汉字的速度。(3)提高学生认知结构复杂汉字的准确性。如教“看”,会意字,手下目也,意即“望远目力不及,多用手掩罩在目上”。这样,借视听觉和动作姿势多方位教学,学生对“看”字形音义就会牢固掌握。(4)应用“六书”理论提供识字教学捷径,提高识字效率。汉字繁多,但发音基本音节不过410个。若采用“同音归类”“音读半边”的方法,就能简化识字过程,在已有识字基础上认识汉字,即用“六书”中形声字知识进行识字教学,如苹果的“苹”是上下结构的形声字,可分析为:下边是声符表其声“平”,上边为意符表植物的果实。这种温故知新、举一反三的识字教学减少了教学的环节,应用得当,可大大减轻学生头脑的负荷,提高识字效率。

四、结束语

总之,教师若掌握了“六书”等有关理论,遵循汉字构字规律,用“字理识字法”进行识字教学,会收到明显的教学效果。但运用“字理识字法”不能牵强附会,更不能庸俗化。有些字、词不能形象化,在教学中还要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用生动的讲述唤起学生的想象和联想,加强学生的记忆力,以达到会认、会读、会写、会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

篇7:利用造字规律进行识字教学

利用造字规律进行识字教学

汉字本身是一个严密而完整的体系,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汉字是以表意为主要特点的立体型块体文字,“因义赋形”是造字的基本准则。每个汉字都是由一些零部件按一定的组合规律构成的,相当数量的汉字在楷化简化之后仍能体现象形、会意、特别是形声规律。识字教学要充分利用汉字的特点,把汉字的结构(组合方式)与汉字的构造(造字法)结合起来分析,据形释义,形义联想,加强音、形、义之间的联系;同时注意总结形声字的造字特点,教给学生基本的认知结构,简化识字的思维过程,减轻记忆强度,使识字教学化难为易,形成良好的学习迁移,促进学习策略的发展。

那么,如何利用汉字的特点,进行识字教学呢?具体地说,有如下几种方法。

一、形义联想识字法

汉字是表意文字,具有超方言的特点,12亿人民可以同看一张《人民日报》。因为汉字的学习过程是由形→义→音,形音之间不直接发生联系,认知过程与表音文字完全不同。表意文字便于产生联想,因此注意形义联想,将对思维的发展和促进记忆有很大的帮助。

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按照“六书”的结构方式,利用汉字形义的潜在规律,据形释义,辨析把握字的本义,了解、掌握字的引申义,这就是形义联想识字法。艾伟于1927年用“释形”和“同音”两种教学方法来比较学习的结果,发现形义联结和形声联结在初学时成绩相差无几;两星期后再测试,则形义联结较形声联结耐久得多(耐久力相差在三倍左右)(注:转摘自《湖南教育》1988年第11期《汉字字形心理研究概述》,作者石海泉。)。杨继本于1954年在他的实验研究中得出同样的结论:“释形教学比普通教学法在保持方面较优。”(注:转摘自《湖南教育》1988年第11期《汉字字形心理研究概述》,作者石海泉。)

形义联想识字法,按造字法的不同分为象形联想法、指事联想法、会意联想法、形声联想法四种。在具体教学中,对象形、指事、会意字可适当引用古文字字形,对规范的简体字也可借助繁体字字形进行教学。例如:

附图{图}

路,它的本义是道路。因道路是人走的,故引申为行走。“彳”就是行部的省简,凡“彳”部的字也大多与道路、行走有关,如征、徒、徙、彷徨、徘徊等。

本,在象形字“木”的基础上添加指事性符号“—”,意为树木的根部,为根本的本。

然而,由于历史的变迁,书写工具的改进,汉字的形体产生过多次更替,加上草书楷化、省减笔画等汉字的简化,使部分汉字在形义上古今已很难联系。对此,我们可在楷书字体的基础上,分析今形,联想今义,在楷书字体与常用字义之间建立新的联系,作言之有理,通俗易懂,便于记忆的新“说文解字”。例如:

聪,历来有耳聪目明的说法,左形右声,聪是形声字。《说文》:“聪,察也,从耳,总声”。《现代汉语词典》:“聪,听觉,听觉灵敏。”在教学时可以这样讲解:聪明的学生会用耳朵听,用眼睛看,用嘴巴说,还要用心记。把“聪”看作会意字。

秋:从禾从火,会意。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禾苗像着了火一样,满山遍野一片金黄。“秋”字正是对秋季特征的最好概括。

二、认知结构识字法

认知派心理学家托尔曼通过白鼠学习走迷宫的实验,说明学习的本质是在头脑中形成学习的认知地图,即认知结构。如图:

附图{图}

千百年来,教育工作者一直思索着教育能否使学生“闻一知十”、“温故知新”或“受益终身”。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士和桑代克最早看到这一问题的实质是学习的迁移。而影响学习迁移的关键有两个,一是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掌握,二是思维方法或认知策略的发展。由此告诉我们,要加强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教学,注意让学生掌握教材的基本结构而不是零星的知识、具体的信息。

教学中通过对认知结构识字法的探索,努力找寻各自相对独立的汉字之间的内在联系,架起汉字教学的结构框架,教一个学一串,帮助学生简化思维过程,减轻记忆强度,促进学习迁移,培养良好的思维方法和认知策略。同时,结合形义联想法,让学生觉得汉字好学又好玩,让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同时起作用,推动语文教学的发展。

1.形旁归类法

形旁归类法教学的关键是对担任意符的字义的理解和所属意义范围的明确,因为这可以说是理解形声字字义的基本原理。这样就可以学一个部首字,带一串形声字。为了便于教学,我们尝试着把常见的形旁作一个大类的划分

形旁归类首先参阅的是部首,然而有些部首并不独立成字,如丶一丨丿亠,也就不能成为形声字的意符。有些虽独立成字,但所属的字却大多借用它的字音,如“龙部”的常用字垄、聋、砻。有些部首意义不明或几个意符归为一类,如“尸部”就包括从尸(房屋)、从尾(省形)、从履(省形)三个义类。因此,形旁归类只能选择其中意义所属比较容易理解,所从例字又较多的部首作不完全的归类。

(1)动物类

虫(昆虫);鱼(鱼类);鸟、隹、羽(鸟类);牛、羊、马、豕、犭(犬)、豸、虍(哺乳动物)。

(2)植物类

木(树木及木制品);艹(花草);禾(农作物及农田劳作);@②(竹子及竹制品,包括生活用品、典籍、管乐等);豆(豆类)。

(3)人类生活

a.与人物及人体有关

女、子、父、亻(与人物有关的名称、姿态及动作);月(肉,身体部位及器官的名称)、骨、页(头、头部名称及动作);髟(长发,所从与鬓发有关);目、耳、口、舌、齿(头部器官及有关的动作);身(与身体有关的动作:射、躬、躲、躺)。

b.衣食住行

衤(衣)、纟(幺)、中、毛、革、皮(衣被及与丝巾皮革有关的动作、制品);饣(食)、米、麦、酉(酒类)、灬、火(饮食类,包括食物、酒类、蒸煮方式和用具);宀(交履深屋)、穴(土室)、广(高屋)、户(半门);走、辶(@③、@④)、彳、舟、车。

c.语言、动作、心理

讠(言)、欠;扌(手)、又、廾(在下)、瓜(@⑤)、攵、攴、殳(持鞭、持棍之类击它物)、力(与用力有关)、寸,以上为手的动作;足、见;忄、心、@⑥(心字的不同变体,都与心理活动有关)。

d.其他社会生活

邑(阝,右耳旁)、囗(大口框、区域,地方);贝,(财物);戈、矢、弓、矛(武器与征战);皿(器皿)、缶(瓦器)、瓦、匚、斗(dǒu),(容器);刂(刀)、斤,利器;土、阝(@⑦,左耳旁,土丘);礻(示),祭祀;疒(疾病、歹(@⑧,伤残);白、彡(纹饰)。

(4)自然类

口,声响;钅(金,金属)、王(玉石);山、石、厂(@⑨,山崖)、氵(水,水及液体);冫(冰及与寒冷有关)、雨、气(气体)、风;日、月、夕。

根据形旁归类,教学时可以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根据意符所属理解字义。例如,从月(肉)的字,大多表示身体部位及器官的名称,如胸、背、肺、膝等;从页的字,大多与头部名称及动作有关,如额、颊、领、项等;从王的字,大多与玉石有关,如碧、jué@①、玛、弄等;从心、忄、@⑥的字,与心理活动有关,如情、思、恭、慕等。

2.声旁归类法

形声字是汉字的主流,声旁归类法要求充分利用这近60%的纯形声字,来类推字音,同时对形声字的局限性有充分认识。在教学时,要特别指出与声旁不符的形声字的读音,以免盲目依赖声符而搞错字的读音。

对声韵母都相同的纯形声字,要根据形旁联想字义,再由字义确定声调,从而读准字音。如:“青”作声符的字:清、请、情、晴、蜻都属“qing”声。清,水清,阴平;请,与语言有关,邀请、请求,上声;情,心情,阳平;晴,天晴,阳平;蜻,蜻蜓,阴平。

而“青”声的睛、精、婧(jìng)等字虽不是纯形声字,但它们的韵母都与青相同。因而也有规律可循,从“青”声的字除倩(qiàn)外,都是后鼻音。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既要总结规律,又要引导学生注意分辨,据词定音。

在分散识字中,也可以根据形声规律,适当补充常见的纯形声字,让学生利用声旁归类法类推字音,利用形旁归类法联想字义,简单有效地扩大学生的识字量,为自学生字、提前阅读作准备。

3.基本字带字法

这是以字形为中心的识字方法。它根据字形结构规律,采用同一个基本字(多半是独体字),加上不同偏旁部首的方法带出一组字。

基本字带字的具体方法有三种:一是直接带字,如“每”字,带出“海(大海)、悔(后悔)、诲(教诲)、梅(梅花)”等。二是间接带字,用换偏旁部首的方法带出生字。如由“冷”带出“拎、领、零……”三是以词语、句子带字,如低年级学词学句中的生字。这种方法带字,给生字创造了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便于理解词义。

利用基本字带字法进行教学,掌握一个基本字,可以带出一大串,有助于学生掌握构字规律,形成学习迁移。

三、形似部件辨析法

形似部件辨析法是在形旁、声旁归类的基础上,对容易混淆的形近字、音近字进行归类辨析,存大同,求小异,帮助儿童巩固识字效果。儿童的认识特点是好奇心强,准确性差,识字记得快,忘得也快,尤其是形近字、音近字容易混淆。同音字的特点是音同形异,如“做、坐、作”;音近字的特点是音近形异,如“真、正”;形近字有的音同形近,如“暮、慕”;有的音近形近,如“狼、娘”;有的音异形近,如“己、已、巳”,等等。随着学生识字量的扩大,逐渐指导学生观察、比较字体的形态结构,学会联系音义来区别字形,从而发展儿童观察力和对汉字的精细辨别能力,巩固对汉字的记忆能力。

1.利用声旁读音

例如:“仑”(lún)和“仓”(cāng)

用“仑”作声旁的字,一般读“lun”。如“抡、沦、论、轮、伦、囵”等;用“仓”作声旁的字,一般读“cang”或从“ang”。如“沧、苍、舱、抢、枪、呛、跄”等。

“艮”(gen)和“良”(liáng)

同样地,这两个字,字形也只相差一笔,在合体字中也都担任声符,可以根据读音来辨别。从“艮”的字,韵母为“en”或“in”,前鼻音。如“很、狠、恨、痕、跟、根、垦、银、垠、龈”等。从“良”的字,韵母为“iang”或“ang”,后鼻音。如“粮、娘、酿、狼、琅、浪、踉”等。

2.利用形旁意义

例如:“酉”(yǒu)和“西”(西)

酉,象形字,本义为酒壶,从酉的字大多与酒有关。如“酒、醉、酝酿、酵、酣、酩酊、醇、酗、酬、酌、醒”等。以“西”为部件的字与“酒”无关。如“覃、洒、晒、要、票、粟”等。

“十”和“忄”

以“十”为部件的字,与多有关,只有“协、博”两字。其余从“忄”,与心理活动有关。如“恨、忆、惭、惊、怕、忧”等。

3.利用出现位置

例如:“@⑩、@⑾、皿”

用“@⑩”作部件的常用字只有“临”。“@⑾”作为部件,它的位置在上边或中间,如“罗、罢、蜀、署、罚、罪、置、蔑、爵、曼”等。“皿”作为部件,它的位置在下边,从皿的字,与器皿有关。如“血、盂、盆、盐、盈、益、盔、盛、盘、盒、盗、盖、盟、温”等。

4.排除法

即熟记少数的或个别的容易混淆的字,把它排除在某类字之外,避免混淆。

例如:“圣”和“@⑿”

以“圣”为部件的常见合体字,只有“怪”,其余从“@⑿”,如“经、径、轻、劲”等,音“jing”或“qing”。

“辶”和“廴”

常见的建字底的字只有三个,廴——延、廷、建,其余都是走之底。

此外,字谜、口诀、笔画加减等方法也是辨析字形常见而有效的方法。

目前国内外一些汉字研究工作者和汉字教学实践者认为,汉字的科学性、智能性及容易接受的特点日益鲜明地显示出来,甚至有人预言将是声控计算机的第一语言,人类总有一天都要学习汉语(英国著名科技发明导报专家迈克·克鲁斯语)。日本汉字教育家石井勋博士也认为:汉字是一种“视觉语言”,以汉字进行语言教育将会有惊人的效果。这些论述,对我们利用汉字的造字规律进行教学,是有指导意义的。

字库未存字注释:

@①原字王加块去土

@②原字为竹字头偏旁部首

@③原字徒去土剩余部分

@④原字为彡下加(徒去彳和土的剩余部分)

@⑤原字为采去木

@⑥原字为小右多一点

@⑦原字为阜去十

@⑧原字为餐去食和又剩余部分

@⑨原字为岩去口

@⑩原字为日顺时针旋转90度

@⑾原字为罗去夕

篇8:如何进行识字教学

一、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孩子们的工作就是游戏, 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思维, 是他们最愿意接受的。低年级的学生平均每天要认识几个甚至十几个字, 因此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 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 开展各种活动和游戏, 如:找朋友、摘果子游戏等, 让学生在学中玩, 玩中学, 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学期识字3时, 采用开火车识字的方法, 即让一组学生按顺序读字、组词、分析字形、说一句或几句话, 其他同学轻声发出火车开动时的“呜——咔嚓、咔嚓”声。如果有人说错了或不会读, 火车就停下来, 选其他组的“修理员”“修理” (重读字音、组词或其他) , “修理”好后继续开火车。这个办法让学生喜学乐见, 而且是记忆深刻。

二、采用多种识字方法和手段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自己学习, 所以教师要尽快地“授之以渔”, 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 同时运用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识字方法, 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识字,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识字教学质量。

儿歌识字法:读儿歌是低年级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活动。教师可以根据汉字的特点, 引导学生编一些适合儿童情趣和理解水平的歌诀, 让他们反复诵读, 使学生对字形产生直观形象, 从而提高记忆字形的准确性。如:“一个王姑娘, 一个白姑娘, 坐在石头上——碧”, “没头就是早, 早上长青草, 牛羊见它乐, 禾苗见它恼——草”, “一点一横长, 一撇到左方, 一对孪生树, 长在石头上——磨”。

三、将识字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新《课标》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 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其实生活就是识字的背景和舞台。生活是语文的内容, 语文是生活的工具。那么怎样将识字与生活联系起来呢?首先, 要利用学生生活中的有利条件, 形成识字的敏感性和浓厚兴趣。比如:电视上动画片中的说话字幕, 班级的班训等, 都是学生识字的教材。活动中若以认字贯穿其中, 充分发挥媒介作用, 不仅可以丰富活动内容, 还可以在研究中、在玩乐中接触认识不少汉字。

四、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 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创新者, 他们喜欢用自己独有的方式去认识事物, 得到肯定后往往会获得心灵上的满足, 并会用更高的情趣, 更积极的方式去探索新知。教师要想方设法保护学生这种热情,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识字, 不要强求统一。

五、利用儿童的已有经验,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

篇9:小学阶段应该怎样进行识字教学

关键词:识字教学;方法;有效

常言道:“万丈高楼,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做任何事情基础尤为重要。如何做好小学语文中的识字教学呢?下面就根据我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谈几点想法:

一、让学生喜欢识字

低年级是学生识字的重要阶段,也是识字教学的起步阶段。因此,从低年级开始,就要努力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例如,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实物、音品、游戏训练等方法,加深学生对汉字的记忆和理解。另外,还可以通过猜字谜的方式进行识字教学,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模式,也可以帮助他们记住一些比较特殊和复杂的汉字。其次,在教学过程中适当渗透一些爱国教育,使学生从小对汉字产生敬意,从而培养和提高小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二、乐教、乐学——让识字教学充满乐趣

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比较枯燥的一项内容,如何使枯燥无味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呢?我认为,教师可以在识字教学备课时精心设计一两个有关识字教学的有趣活动,以备课堂上实施。如:落、远、新、知、桥、操等这些不是独体的汉字,教师可以把这些拆开,再把拆开的两部分分别贴到剪有紅花和绿叶的纸片上,然后把这些红花和绿叶打乱,叫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组成新的汉字。这样,学生既学得有趣,又记得牢固,而且也培养了学生快速思维的能力。

三、走出课堂——在实践中识字

知识从生活中来,又服务于生活。在进行识字教学时,教师可根据班级情况和学生实际水平,选择恰当的时间让学生在必要时走出课堂,在课外进行识字教学,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识字方法。例如:小学生比较喜欢看漫画、卡通画等书籍,就这个特点而言,教师可以让学生到附近的图书馆或小型的购书场所进行这方面书籍的阅读,使他们在快乐有趣的故事中学习,这样,既比较轻松地积累了有趣的故事,又学习和巩固了常用的汉字,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另外,小学生对零食小吃情有独钟,教师可以根据这个特点,让学生通过认识食品袋上的汉字进行汉字的识记教学。但是,走出课堂的方法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不宜太多,能丰富和调节学生的课堂生活和学习情趣即可。

四、对比识记,提高效率

在识字教学中,进行对比教学也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方法。在小学阶段,许多汉字学生容易混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对比的方法,使学生更加容易分辨学过的汉字。如:“操”与“燥”“练”与“炼”“茂”与“戌”“狼”与“狠”等诸如此类的形近字,对这些汉字进行教学时就要通过对比的方法进行学习。注意的是,在进行这类教学时,要让学生学会观察,能找出两个或若干个汉字的不同之处,从而引导学生逐渐应用这种学习汉字的方法,使他们的识记效率慢慢得以提升。

五、通过儿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起儿歌,那是小学生的拿手好戏,也是调动小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之一。例如,在进行小学一、二年级识字教学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儿歌的形式进行教学,因为儿歌里面都是一些简单的、比较常见的汉字。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出示一首儿歌,先让学生聆听这首儿歌,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活跃课堂气氛。等学生积极性高涨以后,教师再让学生仔细观察儿歌中的每一个汉字,让他们找出最近学过的汉字,再叫学生读一读、认一认。这样,学生既乐于学,又使学过的汉字得到了更好的巩固。

六、创新思维,加强识记

每个学生的思维方式有所不同,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并且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这样,学生才能充分、大胆地发挥他的想象力,会完成得更好。如,有这样一道题:在“日”字上加一笔,能组成多少个字?学生最初拿到这个题目的时候,可能会感到有些茫然,尤其是第一次遇到这样的题型。这时,就需要我们教师对学生进行一些必要的鼓励,并加以适当的引导,使他们树立起自信心,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也可以让他们在同桌之间、小组内进行交流,发挥集体的力量,想出他们自己的结果,之后,教师可以公布答案:如“旧”“田”“由”“甲”“目”“申”等。这样,既掌握了这些日常的汉字,又增加了学习的乐趣,何乐而不为呢?

七、阅读中提高识字量

在小学语文课本当中,每篇课文中都有要求会写和会认的字。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大部分的学生只注重了会写的字的学习,而忽视了要求会认的字,这样一来,学生的识字量就大大减少了。因此,我认为要要求学生经常阅读课文,来增加学生的识字量,这样,要求会写的字和会认的字都得到了巩固。另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阅读一些学生喜欢的课外读物,吸引学生乐于去读,并鼓励学生遇到生字多问、多记,也可以在学生之间互教互问,或借助于字典等工具书进行学习。

总之,在小学阶段中,识字教学是一项不容忽视的内容,学习好汉字,对我们今后的学习甚是重要。因此,教师在进行识字教学时,根据学生实际,通过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明白学习汉字的重要性,掌握一些识字的常见方法,让他们乐于接受汉字、学习汉字、掌握汉字、应用汉字、感受汉字之美,使小学阶段的识字教学真正取得实效。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识字识字教学范文 下一篇:识字三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