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母语英语国家文化

关键词: 改选 母语 人因 学生

非母语英语国家文化(精选8篇)

篇1:非母语英语国家文化

试论英语世界化与非母语英语国家的英语教育问题论文

摘要:与世界大部分国家都是表音系统的语言相比,英语有着简单明了的语法系统,更容易学习。自16世纪开始,英国的政治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极大地影响了英语在全球的传播和使用。另外,相比其他表音文字的语言,英语更容易学习、易于交流,英语成为国际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英语教育也随之蓬勃发展,然而许多非母语英语国家的年轻人过于崇拜英美文化、忽视传统文化。因此,我们在英语的教育教学中,应通过改变现有教材模式、重视通识教育等多种方式平衡语言学习与文化传播关系,用批判性的思维来看待不同的文化。

关键词:世界化;英语教育;语言平衡;非母语国家文化

一、英语世界化的发展进程

英语本是英国人的本土语言,四百年前它的适用范围还仅在英伦三岛。从十六世纪末期英语便开始向外输送,从此它的适用范围的扩展速度快的惊人;到1996年时,日常接触英语的人口就已经从十六世纪的500万人迅速发展到了20亿人口。到2008年为止,世界上就已经有18个国家以英语为母语,并且有32个以上的国家还把英语作为了官方语言进行使用,而其余的其他国家几乎也都已经开始把英语作为一门外语来进行使用。现今,英语已经是一门世界语言,成为全球化的语言,在世界外贸以及各个国家对外交流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同时,英语在这种广泛的被使用当中,也在各个地区中出现了变体,可以说英语也是在发展中传播,在传播中不断发展。不仅如此,个别英语的音节元素已经被其他语言所吸收,并成为其他语言中的一部分。由此可见,英语的发展速度极其快,且其对世界语言的影响力也非常大。

二、英语世界化的原因以及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1、关于英语世界化以及它发展的速度如此惊人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两个:

第一,经过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其后的工业革命,英国农业、工业和商业繁荣,使英国在近代世界经济体系形成过程中遥遥领先,跃居领导地位,英国国力日趋强大,并开始向外扩张,与世界各地的交往日趋频繁。英国经济与贸易的发展也带来了带来文化的传播,最直接的表现便是语言的传播。经济和政治的发展为语言的传播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英语在全球各地的语言传播,并成为许多国家的官方语言。二十世纪以来,随着各式各样的宣传媒介的普及,英美文化有了很大的发展,从们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多,英语的使用人数过三亿四千万以上,是在国际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在国际交往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二,英语是属于表音文字的语言,而世界大部分国家的语言都是表音文字的语言。在这众多的表音文字中,英语以其简单明了的语法系统,较其他表音文字的语言来说更容易学习,也更方便交流。同时,英语的语法和词汇变化规则,也比其他表音文字的语言更加简单和固定,便于学习者掌握。相比较之下,像汉语等一类的表意文字的语言掌握起来比较困难,而且词法和句法的变化缺乏系统固定的规则,难于掌握,在这种比较之下,英语的优势也就更加突出了。因此,在世界各地,英语教育的蓬勃发展。

2、我们国家自然也如同其他国家一样,英语也是作为第二外语开始使用以及学习,随之英语的`教学便提上日程。

虽然,目前英语在我国的发展速度很快,甚至英语中的有些音素进入我们的本族语言,如“秀”,原是英文中的“show”的发音,这一音素被我们借用过来,现已被收入词典。这些现象足以体现英语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是占据了一个极其重要的地位,而英语的教育自然也成为了我们关注的焦点。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在重视英语教学的过程中似乎忽视了我们的母语,作为非母语英语的国家,我们在教学中不能犯顾此失彼的错误,要协调母语和英语之间的关系,为我们母语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三、非母语英语国家英语教育中的问题――以中国为例

众所周知,语言是文化的一个载体和依托,要了解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的语言,首先就要了解这个国家或民族所处的文化背景。因此,我国在对学生英语的教育方面,各个学校以及外语教育机构也是以文化为导向,在对英美文化的了解中学习英语。

在我国现行的教育制度下,考试便是教育的向导,也就是说:考试考什么,学生就学什么,由于英语在考试中所占的比重很大,因此,不论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英语课程在所有课程当中占得比重非常大。自然也包括英美概况、英美文学等的英美文化课程。同时随着国际化的趋势加剧,在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中,教育自然就成为了大部分人盲目崇拜英美文化的导向。导致民族意识越来越淡薄,甚至潜移默化的改变着我们的价值观、道德观以及审美观。

四、非母语英语国家平衡语言学习与文化传播的建议

1、提高教师的跨文化素质。在中国,许多英语教师根据个人学习和经验积累习得和教授跨文化知识,这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尽可能的为英语教师提供国外进修的机会,积累更多的跨文化知识,同时也要求教师提升其文化底蕴,充分了解本国文化,在英语教学中,客观地介绍东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传播英美文化。

2、要改变现有的文化教材的模式,我们在对学生英美文化的教材编写上,不能再像以前一样大谈特谈英美文化以及其优点,而是要从生活中的实

篇2:非母语英语国家文化

据了解,在澳洲逾十五岁的1570万人口中,430万人出生于国外,有130万人是移民身份,其中近70%来自英语非母语的国家。移民的失业率为5.6%,比总失业率5.1%略高出少许。

来自英语非母语国家的移民,找工作处境艰难,失业率高达6.7%,而英语国家移民的失业率仅为3.6%。来澳前有大学文凭或学历的移民,失业率明显低于仅有普通教育的人士。在寻工过程中,西北欧移民的教育证书最有可能被澳洲认同,相反来自北非或中东移民的证明不被认可,形同“废纸”。

但在澳的22.6万名新西兰公民,失业率仅为3.8%,而他们的就业或寻工比率为76.6%,远高出全国的平均水平

篇3:非母语英语国家文化

语言是民族文化、民族认同的载体和基础,学习外语不只是语言性还包括非语言性结果(Gardner,1985),非语言性结果即包括文化认同、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的转变。因而外语学习必然从深层次、多维度影响学习者个体对母语文化的态度。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和加快,英语在世界范围内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我国的英语学习热潮不断高涨,英语文化的传播更是史无前例。随着英语学习在广度和深度上的拓展,民族文化认同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大多数研究者都认为英语学习对民族文化认同会有影响,只是程度不一。任育新、陈新仁、高一虹、任小华等从跨文化交际、社会建构主义理论等视角对中国英语学习者的文化身份、学生英美文化认同现状以及学生自我认同的变化等做了研究与探讨。

另一方面,已有研究大多倾向于单一文化视角,缺乏多元文化视角的研究。鉴于此,本研究将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围绕“新疆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对其母语文化认同影响研究”这一中心,以新疆某大学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以量化为主的研究方法,以期展现新疆高校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母语文化认同的现状及发展。

二、研究设计

1.研究问题

(1)新疆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母语文化认同整体现状如何?在具体认同方面有无差异?

(2)不同年级的学生母语文化认同是否存在差异。在具体文化认同方面有无组间差异?

2.研究对象。本研究选取了新疆某大学四个年级132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共计140份,回收有效问卷132份。

3.研究工具。本研究以调查问卷为主要研究工具,依据上述研究进行了问卷编制,并根据调查对象采取相应调整(Cronbach系数为.607)。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受试基本信息,包括性别、专业、年龄、英语学习年限等内容;第二部分为文化认同测试,包括母语文化认同和英语文化认同测试,共计20题。采用莱克特五级量表从“完全同意”到“完全不同意”分五个等级,依此确定为1分到5分。并根据研究目的对部分题目进行数据转换,之后全部输入SPSS18.进行统计分析。

4 . 数据收集与分析。定量材料均在正常教学时间内收集,并得到了任课教师的大力协助,每次调查历时20分钟左右。每次调查结束后,首先剔除个别无效问卷,对有效问卷进行整理编码,最后录入数据利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

三、结果分析与讨论

1.学生双语文化认同整体状况

(1)总体母语文化认同现状

表1显示,学生母语文化认同总得分平均值为3.2079,这说明学生总体上保持了对母语文化的认同。但认同度不是很高。各项认同项目中,政治认同度最高,其次为语言认同、价值观念认同及宗教认同,文化行为的认同度最低,仅为2.8041。

(2)总体英美文化认同现状

表2显示,学生英美文化认同总得分均值为2.9692。略低于母语文化认同,说明学生对英美文化认同度较高。各项认同项目中,学生对外英美文化行为的认同度最高,高于母语文化行为的认同。此处英美文化行为具体包括西方的电影、饮食、节日、建筑风格等内容,这说明随着英语及英语文化的传播,西方的物质文化深入人心,尤其受当代大学生的欢迎。

2.年级对母语文化认同影响

(1)不同年级母语文化认同总体差异。为了检验不同年级母语文化认同的总体差异,研究首先对各年级不同母语文化整体状况做了基本描述分析,随后进行了单因素方差分析,事后检验等统计分析,结果见下表。

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母语文化认同总体呈下降趋势,大一时期为母语文化认同最高时期,平均分为3.3194,大三为整个大学时期最低值,大四略有回升。由此可知,大一到大三期间,学生文化认同呈削减性变化。方差分析事后检验表明大一与大三之间均值存在显著差异,说明大三学生相比较大一学生母语文化认同度下降很多。这与前人的研究结果基本相似,学生文化认同度呈现了先高后低的趋势。

为了检验学生具体文化认同项目的差异性,研究对各项目进行了单因素方差分析及方差分析事后检验,结果见下表。

结果显示,除大一与大三学生之间在语言,价值观念及总得分上存在显著差异,各年级在宗教、政治、文化行为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这说明各年级在宗教、政治、文化行为上认同度比较稳定,不受英语学习深入的影响,但是随着英语学习时间的深入,学生在语言及价值观念认同方面逐渐偏离母语文化认同,受西方文化影响较大。

(2)不同年级学生母语文化认同具体差异。为检验各年级母语文化认同具体差异,对学生母语文化认同部分题目得分进行了单因素方差分析及事后检验,结果见下表。

通过分析,学生在电影、文学作品、饮食、传统文化以及语言认同等方面得分存在显著差异。说明随着对英语文化的学习,学生对国产电影认同度逐渐减低,对英美国家电影认同度不断上升。这是由于大部分学生认为通过看电影这种寓学于乐的方式能够更好地帮助他们学习英语,并以此增加英美文化知识,因此大部分学生对英美电影一直保持了较高的认同度;相比较于低年级学生,大四学生文化认同态度更加理性,做到了在保持对自己母语作品的认同前提下,正确看待英美文学。大部分学生对英美国家AA制有很高的认同度,该题认同趋势与学生母语文化认同总趋势不相符,大三学生相比较于大一大二学生认同度显著升高,大四学生认同度则呈下降趋势,这说明大三学生对西方AA制认同度比其他年级学生略低。这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消费观念发生相应变化,对金钱的支配更加自主、自由;再者,大三学生比大一学生更加社会化,人情意识较强,因此学生对AA制认同度下降。

四、结论

本研究通过对新疆某大学132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母语文化认同的调查得出以下结论:

1.学生整体母语文化认同高于外语文化认同。其中,在具体文化认同项目中,学生对我国政治体制、语言、价值观念等核心价值的认同度高于对母语具体文化行为等的边缘文化的认同

2.学生母语文化认同整体呈削减性变化。其中,各年级在宗教、政治、文化行为等具体认同项目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大一学生与大三学生之间在语言,价值观念及总得分上存在显著差异;电影、文学作品、饮食、传统文化以及语言认同等具体文化认同项目有显著差异性。

五、结语

针对以上结论,本文提出以下几点教学建议:

1.培养学生母语文化的意识,增强学生爱国思想。

2.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英语学习及英美文化,使学生在保持母语文化认同基础上具备多元文化意识,达到多种文化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3.进一步转变大学英语教学理念,改革教学体制。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是样本量较小,只调查了新疆某大学132名学生。

二是研究方法比较单一,只采用了问卷调查法,而没有辅之以访谈法对研究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篇4:非母语英语国家文化

据调查,孩子英语进步最快的办法是和讲英语的同学和老师多交流,因此老师也必须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来进行教学,比如有些孩子(特别是中国孩子)不会区分使用he or she,him or her,或把它们混起来。我们一般会选择或编一个有Mr(先生)and Mrs(女士)或有a boy(男孩)或girl(女孩)的故事,对着一个男孩子说he说了什么,发生了什么事(故事自己编),指着一个女孩说she又说了什么,有发生了什么事,在说的时候特别重点读出he和she。

模仿是教孩子学一门新语言非常重要的一个手段。孩子在能够自如输出使用英语前必须经常听到大量的有具体意义的生活情境英语,而这些都必须要求家长和老师在很自然的情况下鼓励他们。

不动声色地修改孩子的错误对孩子学习一门新语言具有积极意义。例如,一个孩子说“I goed to the park”作为老师或父母我们要明白孩子所要表达的意思,只要稍稍改变一下错误语法就行了,你们可以这么说:“You went to the park…did you go with your sister?”清晰确切地阐述句子和词组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在和孩子讲话时不要故意非常夸张大声,而要清晰,语速中等,使用恰当的肢体语言和表情来表达我们的意思。

对于刚学英语孩子的孩子提问问题是很讲究的,这点一定要注意,尽量避免经常提这样的问题:‘What is this?’或‘What color is this?’过量地使用这种封闭式提问会限制孩子的学习,使他们的想象力不能很好的展开,如果孩子经常回答不了,那种挫败感是可想而知的了。

相反地开放式提问(Open ended questions)如:‘Why is he crying?’可以给孩子提供延伸利用语言的机会。

不断地重复这一点也很关键不仅仅是在讲故事,唱歌时需要不断地重复让孩子更加明白,还要不断地重复确认孩子自己讲话的意愿和尝试,只有这样不断地让孩子知道你对他们的谈话感兴趣,他们才会滔滔不绝地继续和你说话!记住,一定要和孩子有眼神交流,当孩子在用英语和你说话时,你一定要非常专注听他讲什么,就算只听到一个单词。你也要重复一遍听到的这个单词,让他知道你确实在听。如果实在是一个单词也没听出来你也要装得很感兴趣,不断地点头,孩子被你的兴致一感染,更加激动,说不定就能口若悬河了呢。

篇5:非母语英语国家文化

一、英语母语教师与非母语教师开设口语课有不同的特点

1. 英语母语教师有深厚的语言、文化背景。

在这一点上非母语教师一般是无法与之抗衡的, 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翻译、文化对比、语法分析等方面补充不足。

2. 英语母语教师一般课堂内容灵活, 气氛轻松幽默。

非母语教师则更多地根据课本内容授课, 循规蹈矩。外教授课较热烈, 轻松的气氛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3. 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大多数不能与外教顺畅交流, 反而和中教上课时比较放松。

中教通过适当地双语教学, 也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二、非母语人士教师开设口语课选材至关重要

采用原汁原味的口语教材是口语课成功的关键。一套适当的教材必须包括如下特色:适合学生较易接受的程度。选材太难或太易, 都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应该选择内容新颖、贴近实际生活、学生学习和将来工作能用得上的材料。选材应考虑到智商、情商还有财商等多方面多层次。不单要促进考四六级, 更要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真实的母语人士应用场景, 一般都考虑特色文化融入。语言的应用必定涉及文化, 这样的教材能加深我们对母语人士的了解, 帮助我们正确使用英语。全面的课程内容和配套练习。教材内容应丰富多彩, 课后练习巩固和加强对课文内容重点的掌握。大二口语模块开设初始, 我们选用的是世图音像电子出版社出版的《国际商务英语互动教程》。这套教材侧重商务英语应用环境, 光盘视频, 可互动学习。缺点是内容较陈旧。2010年九月启用外文出版社2011年第一版的《情景口语100主题》。作者王恩波CarolRueckert, 生于美国, 曾旅居中国7年, 英国牛津布鲁克斯大学英语教学硕士, 创办英语教学网站www.esl-lesson-plan.com为英语教师提供咨询和交流的平台, 自由撰稿人。本书旨在帮助中国学生突破口语瓶颈, 实现多话题、深层次的英语交流。本书有原生态的英美生活情景和更广泛的交流话题、更丰富的表达方式、更浓厚的交谈趣味。可用于课堂教学或自学, 配有MP3和中文翻译, 还有幽默风趣的插图, 课后练习包括重点词汇填句、问答配对、句型演练, 实为一本非常难得的口语教材。

三、教学方法实践与探讨

1. 授课内容的导入。可通过播放录音, 或由几位学生到台上朗读扮演角色完成。播放录音的好处是语音标准, 便于模仿;缺点是有些学生难以跟上, 不过可以逐句跟读。而由学生扮演角色轮读, 可以检测到学生的语音语调, 便于纠正, 促进预习。

2. 老师讲解对话内容时应注重关键词、词组和句子, 其余大部分由学生对照中文讨论学习, 精讲多练。

3. 每次应安排至少一节课的时间做小组讨论。小组讨论前老师指导两位学生给全班做示范, 务必使全班同学明白如何进行随后的小组讨论。

4. 每小组可有2人或3人, 学生可自由组合或由老师指定。老师应在随后的讨论过程中观察学生的小组讨论情况。对没有积极参与讨论的小组要查明原因, 予以调整。尽可能地安排学生换伴练习, 使他们体验到跟不同的对手练口语有不同的方式和效果, 而从中得到启发, 共同促进。

5. 小组讨论进行当中, 老师随时注意学生的整体情况, 回答学生的问题, 还可抽查一些小组, 从中发现一些问题并及时予以纠正。

6. 讨论到一定时间以后, 请一到两组学生在讲台上给全班做表演。这时应尽量少打断学生的演示, 给他们机会从错误中学习, 鼓励他们积极参与, 不断提高。

7. 最后老师用几分钟对今天的讨论做一个总结, 或就学生提出的问题对全班进行解答、补充说明等。提醒同学们通过跟读、听写和对照翻译理解进行全面的复习, 以模仿课堂活动结对练习为佳。完成课后作业, 并预习下一单元。

8. 下次讲新课前先通过听写课后练习和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复习, 期间请几位学生在黑板上演示, 查漏补缺。

四、案例教学

内容:

Unit11 Planning Your Career

58.Ideal Jobs;

61.Doing Business

步骤:

1. Lead in:跟读词汇, 对话1&2.

2. 重点讲解:CV and Resume, applicant, position, job hunting, in between jobs, net-working, career objective, job interview, salary expectations, raise the money, booming, go bankrupt, negotiating the leasing contracts, look through our finances and re-do the books, work on recruitment, head-hunting agency, etc.注意务必联系课文例句讲解。

3. 请两位学生上台演示如何做小组练习, 具体方式可多种多样。

A.轮读对话。

B.一方朗读, 一方在不看书的情况下复述并翻译。双方互相纠正语音语调及翻译理解。基础弱的学生一般无法完成整句的复述翻译, 可先从生词、词组和简单的句子练起。

C.根据课文做完有限定练习后可自由练习, 谈论课文内容或日常学习生活。

4. 请一到两组在讲台上给全班做表演。

5. 老师总结讨论情况, 就学生提出的问题对全班作补充解答、补充说明等。

提醒同学们复习和预习。

6. 下次讲新课前先听写:轮流请学生上来在黑板上写出英文句子并翻译成中文。听写完毕全班讲评, 并给出一次平时分。

听写内容:

a.I am in between jobs at the moment.

b.I have sent my CV to dozens of companies but nobody has got back to me.

c.The successful applicant must be hardworking, responsible and honest.

d.What makes you think that you would be a success in this position?

e.What are your salary expectations?

f.I've started an investment banking firm with some of my old colleagues.

g.It started a bit slow, but now business is really boom-ing!

h.We're negotiating the final details of the leasing contracts tomorrow.

综上所述, 我的口语课堂从开始时课文的导入到结束时的内化掌握逐步展开, 听说读写译五管齐下, 有老师的传授指点, 重点突出, 更有学生的参与实践。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引下根据课文练习, 通过模仿学习以积累词汇, 增强语感, 逐步达到脱口而出、随心所欲用英语表达所思所想的境界。小组讨论和班前演示, 既照顾到部分学生不愿在公众前张口说英语、害羞怕出错的心理, 又促进了部分乐于展示自己的英语水平的学生的提高。让一些基础较好、愿意上台演示的学生做出榜样, 对活跃课堂气氛、检验学习效果有很大的帮助。还可推广学习技巧, 鼓舞落后的学生。学生从同龄人那里得到的学习经验比听从老师的说教更有说服力。

摘要:英语口语历来是中国学生英语学习的瓶颈, 口语教学应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占主要地位。由于母语教师的缺少和成本较高, 以及有相当一部分的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难以适应外教口语课, 中国非母语教师应积极开展英语口语教学。就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外语学院针对大二非英语专业学生所开设的英语口语模块的教学实践作出了探讨。

关键词:英语口语,非母语教师,选材,教学实践,小组讨论

参考文献

[1]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10级大学英语教学大纲[Z].

[2]John Potter.国际商务英语互动教程[M].世图音像电子出版社.

[3]王恩波, Carol Rueckert.情景口语100主题[M].外文出版社, 2011.

篇6:非母语英语国家文化

关键词:负迁移;高职学生;英语应用文写作

20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国语言学家Odlin提出语言迁移的定义:目标语言和其他已经习得语言之间的异同对目标语言的学习产生的影响。Odlin认为语言迁移包括母语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和第二语言对母语的借鉴,因而语言迁移又称为母语迁移。“正迁移”指母语与目标语的相似之处容易为学习者所掌握;“负迁移”指母语与目标语的不同之处对第二语言学习构成干扰。

目前,对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应用文写作中母语负迁移研究,就其错误类型、错误原因都做出了一定的研究,但未讨论学生写作中的格式错误;且有的研究缺乏实例支撑。若要解决母语负迁移中所出现的错误,应多从语言输入的角度着手,但忽略了语言输出中学习者“自我过滤”的作用,本文拟在这几个方面进一步探讨。

一、学生作业中的错误量化分析

本研究通过对非英语专业(北京卫生职业学院护理专业三年制高职一年级学生)38名一年级学生的两次英语应用文写作进行批改,并依据英语语法、语篇和文体格式规则对学生作业中的错误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表一

错误类型名词动词形容词介词代词冠词大小写标点格式语篇其他

占比6.8%34.8%0.7%7.2%14.0%1.8%2.2%12.5%13.3%6.8%

二、学生作业中的错误质性分析

1.词汇错误

(1)动词错误。中英文词汇在表达动作的时态、语态上,方式截然不同:①英语动词通过词尾的变化来体现时态的变化;②英语动词的被动语态通过“be动词+过去分词”来表达。而中文动词则不通过动词自身变化来表达时态和语态。因两种语言下动词使用的巨大差异使学生的语言输出受母语负迁移影响,动词错误在总量中占比最高。

时态错误:Three employees who join our department last week also need computers.(应为:joined)

语态错误:Because all the computers and printers has used for five years.(应为have been used)

(2)代词错误。英语中的代词有八类代词。而中文只有人称、疑问和指示三种代词,且中英文代词在性、数、格上都有不同。代词的这些差异可能导致学生犯错,学生的作业也证实了这一点:

物主代词错误:Thank you for you help.(you应该是your)

关系代词错误:They usually have some problems, (缺which)very influences our work.

不定代词代词单复数的错误:And there are always some wrong with its, which influences our work.(some应该改为something;its应该改为them)

(3)名词和形容词错误。此类错误多由学生在单词拼写、词义理解错误等产生,不属于母语负迁移的范畴。

(4)冠词错误。英文中的不定冠词和定冠词与中文的“每一、这、一个”等含义并非完全等值,所以是学生常犯的错误。例:冠词错误:You can inform me if you have idea.(应该为:an idea)

2.句法错误

中文注重意合而英文讲究形合,“形合(hypotaxis)和意合(Parataxis)是语言表现法。形合是指借助语言形式手段实现词语或句子的连接;意合是指不借助语言形式手段而借助词语或句子所含意义的逻辑联系来实现它们之间的连接”。因为中文行文的自由性,使得学生习惯用自由的中文思维来表达英文,这违反英文作为有逻辑的显性形式标记语言的要求,产生错误:

(1)句子结构混乱。be动词和实义动词常常放在一个句子中。中文中“是”和实义动词可连用,英文中不可以。如 “Be+实义动词”错误:They are run so slowly that they influence our work.(应去掉are)

(2)主谓不一致。中文中的谓语不随主语的单复数发生词形变化,而英文不是。

谓语与主语数的不一致:They always has troubles and this influence our work all the time.(has应换成have;influence应换成influences)

(3)句子成分词性错误。值得注意的是英文中有一部分词汇词义相同但却分属不同词类,如正式:formality—名词,formal—形容词,formalize—动词,从构词法上而言它们是派生法构成。中文因派生构成的词汇远远低于英语,因此,学生容易分不清同一个词义下的动词、名词、形容词和副词形态之间的区别。

动词与名词形式错误:Cooperate with you is our pleasure.(Cooperate是动词形式,不能做英文句子主语,应是名词形式:Cooperation)

(4)句子不完整。句子成分缺省错误:It costs the company to. (应改为:It costs the company $100 to buy them.中文句子松散,常出现片段式语言,这在英文中是不符合语法的。)

因句法错误常和词汇错误互相重合,因而没有单独在表格中列出。但从上述分析可知,正是中英文在句法的差异,造成母语负迁移,才会产生以上句法错误。

3.语篇错误

英语是以形合为主的语言,而汉语则以意合为主的语言,因此在语篇衔接手段上截然不同。当用中文的衔接手段去完成上下文的衔接时,就会出现语言负迁移的现象。

指代错误:The existing computer and printer have been used for more than five years. It always breaks down and that affect our work.(不应该用单数it指代前面的复数computer and printer)

关联词错误:It influences our work. Therefore,we have three new employees who also need computer.(therefore表因果,而本句应该是表递进)

4.文体格式错误

英语应用文写作大都涉及书信格式,如求职信、推荐信、感谢信等。中英文书信格式有所区别:(1)中文信称呼后用冒号,而英文信称呼后用逗号;(2)英文的落款一般是信尾客套语+逗号(可居左也可居右);而中文一般将结尾的祝语居左且无逗号,署名居右。学生的格式错误多体现在以下方面:(1)英文称呼后加冒号;(2)英文信尾客套语书写错误。由此可知:学生(1)和(2)的错误正是受到母语负迁移影响。在书信格式这个方面,母语负迁移对学生的影响非常深刻,在实践中,教师多次“正强化”后才将错误率降低。

5.语言交际错误

除了语法错误,学生在使用语言过程中,也会违反英语语言交际的礼貌原则,如:Im Sam wang, I require to buy some computers and printers. (作为员工写给经理的信件,不应该使用require这样带命令口气的词语)

三、应对策略

1.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教学

学生的主要错误体现在词汇和句法方面,这凸显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语法词汇的基础知识掌握得不牢固。因此需要通过扩充词汇、多做练习来夯实基础知识。

2.不断正强化“英汉差异”

在教学过程中,除了需要让学生学习到英文表达,也需要强调“英汉差异”。以英文应用文体的书信格式为例,只有通过几次作业的对比后才能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和“英汉差异”,并按英文的格式和语法要求书写。

3.培养学生的“自查”“自我纠错”机制

高职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判断和自我反思能力,因而比低年级学生更具备“自我语言过滤”的能力。在英文写作练习过程中,让学生进行自我纠错、互相纠错的练习,在下一次写作过程中,它们就会不断运用该机制,对自己的语言进行语法过滤和修改,从而提高语言水平。

4.加强对语篇和语言交际原则知识的讲解

针对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应在教学中适当加入语篇和语言交际原则的知识,增强其写作中的社会交际意识,使写作能达到交际目的。

英语写作是英语学习者语言综合能力和思维方式的集中体现,是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中的难点。因而受多种因素特别是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学生在应用文写作中错误频出,教师需要通过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才能有效减少母语负迁移的影响,从而提高学生的应用文写作技巧和水平。

参考文献:

[1]Terence Odlin. Language transfer cross——linguistic influence in language learning[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2]Lianrui Yang & Delu Zhang. Research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in China[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Education Press, 2007.

[3]唐承贤.差错分析综述[J].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1997(2).

篇7:解析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迁移现象

关键词:英语教学,母语文化迁移,正迁移,负迁移

Odlin的《语言迁移》一书, 将迁移定义为目标语言和另外已经习得的语言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所产生的一系列影响。其中体现了两个涵义, 一个是指学习者的母语会对目标语言的学习产生影响, 另外一个指的是除了母语之外的任何语言对目标语言学习产生的影响。在英语学习中母语文化的迁移现象非常普遍。我们要想真正掌握英语就需要正确对待母语文化迁移, 积极利用正迁移。

1 母语文化迁移

以前我们说迁移, 往往是指母语迁移, 但是母语的范围较窄, 并不能包含所有的语言要素。母语文化是一种特定文化, 含有一定的社会价值评价标准。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 母语文化迁移一旦造成对英语语言的理解和使用失误, 在跨文化交际中产生误会, 就是母语文化的负迁移。而在英语学习中, 凭借母语文化能更好地理解英语知识, 从而提高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这就是母语文化的正迁移。

2 英语学习中母语文化迁移现象

两种文化的碰撞使母语文化迁移现象十分普遍, 主要表现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语言习惯、历史传统及生活等方面。英语学习中应该分清母语正迁移和负迁移, 从而提高教学水平。

(1) 思维方式

中英思维差异比较大。中国人重视归纳和暗示, 而西方人士则重视分析;中国人侧重于顺向思维, 而西方人士则侧重于逆向思维。在教学中应该积极指导学生利用正迁移, 规避负迁移。例如, 在英语中有一些具体概念, 也有一些抽象概念, 这些与汉语文化是有共性的, 汉语里有具体概念如“苹果”、“桌子”, 英语中也有“apple”、“table”等等, 所以在英语学习中应该以汉语词汇学习方式为指导, 对英语单词进行判断和推理, 从而找到有效的学习方法。

(2) 价值观念

从价值观念来说, 中西方文化中最大的差别就是对整体和个体的理解不一样。在中国人们往往重视整个集体的利益, 国家的事情是真正的大事, 人们的集体意识很强, 可以为了集体牺牲个体利益。但是英语国家对个体的重视程度较高, 看重对个人权利的保护。虽然在价值观念上中西方的差异较大, 但是两者之间的共性也比较多。例如, 在两种语言文化中都有对“正义”、“自由”、“诚信”的提倡, 对“欺诈”、“虚伪”、“凶残”的贬斥。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要利用两者价值观念中共同的东西促进文化的融合, 从而实现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3) 语言习惯

语言差异对英语学习的影响是最主要的, 我国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因此受到负迁移是非常普遍的。例如, 在英语中肯定和否定的用法与汉语有很大的差异。在汉语中, 要是问“你不知道他走了吗?”一般的回答“是的, 我不知道。”但在英语中却要回答“no, I do not. (不, 我不知道) ”。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我们依据母语习惯对句子进行翻译, 势必就会出现问题。在英语和汉语中的句子, 都有主谓成分, 而定语、状语等搭配也大致一致。所以在教学中, 可以利用汉语中的某些语言规律来进行英语语句的教学, 从而促进正迁移。

(4) 历史传统

由于历史原因, 母语文化的负迁移主要体现在一些称谓和概念中, 例如, 英语国家的人对“个人主义”比较推崇, 所以“individualism”是一个褒义词, 具有正面的意思。但是在我国的文化中, “个人主义”往往是“自私自利”的代名词。所以在英语学习的同时, 学习者要对母语文化传统有一定的了解。汉语中包含的传统文化与英语文化也有一些共同点, 例如, 对于辩论的爱好, 在我国古代有孔子、孟子等游学辩论, 还有一些辩论著名的辩题, 例如“本末之辨”、“义利之辨”等, 而在英语国家也有, 例如“真理之辩”、“一多之辩”等等。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利用对汉语历史传统的了解, 从而对英语国家历史传统进行深入理解

(5) 生活情趣

从生活情趣来看, 英汉文化之间差异比较大, 例如, 中国人对红色有很深的偏爱, 办喜事要贴红喜字, 事业兴旺叫做“红火”, 而在西方白色更受推崇, 人们认为白色象征纯洁。在中国, 我们打招呼往往有实质性的内容, 例如“上哪去?”、“吃了吗?”之类的, 但是西方人认为这是窥探别人隐私, 他们在打招呼的时候更倾向于“How are you?”、“How do you do?”之类。但是在这方面中西方也有共同之处, 例如, 对于人的死亡都比较忌讳, 汉语中用“走”、“升天”等词代替“死”, 在英文中也有“to sleep”、“say hello to Marx”等委婉说法。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 学习者要了解这些生活情趣上的差异, 规避负迁移, 积极利用正迁移。

3 结论

在当前的英语学习中, 由于学生对英语文化的了解不深入, 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也往往一知半解, 导致英语教学中经常发生负迁移。所以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语言文化教育, 加强文化正迁移, 提高英语教学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姜斐斐.文化迁移及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J].辽宁医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3) .

[2]林碧英.英语教学与文化迁移[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2009 (3) .

篇8: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迁移现象

关键词:英语教学;母语;文化迁移现象

母语文化迁移现象是应用语言学研究领域内众多专家和学者所探讨和研究的热点问题。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母语文化迁移是一个较普遍的现象。探究第二语言英语教学中的母语文化迁移现象有助于更好地进行英语教学。

一、母语文化迁移现象对英语教学的影响

1.母语文化正迁移对英语教学的影响

母语文化正迁移对英语教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母语对英语词汇学习的正迁移。词汇是学习和掌握一门语言的前提。任何语言的学习与应用都必须先从掌握词汇开始。在英语教学中也是如此,只有先掌握英语词汇,才能进一步学习英语的句子、语法、结构等知识内容。若无词汇为支撑,英语更深层次的教学将无法展开。学习英语词汇必须先从读开始,也就是要先学会发音。通过对比母语和英语的发音,会发现母语中很多词汇的发音跟英语中很多词汇的发音很相似,比如,在英语词汇中有很多国家名和地名的发音都与汉语中的发音相一致,举例来说,Hawaii夏威夷、Sydney悉尼、England英格兰、jeep吉普车、bus巴士等,因为读音很相近,词义也很相近,所以这些词汇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容易,这就是母语对英语产生的正迁移影响。第二、母语对英语语法学习的正迁移。汉语的语法与英语的语法有不少相似的地方,首先,在语法上,汉语和英语都有主语、谓语、宾语、表语等成分,而且汉语和英语的句子也多由这些成分组成。正是由于汉语和英语在语法组成上的相似性,所以,母语语法基础较好的学生在学习英语语法时比较容易掌握。通过母语文化的正迁移影响,能够促进英语教学的有效开展,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果。其次,汉语和英语的基本句型有相似之处。举例来说,The news made me amazed ,与对应的汉语翻译:这条消息使我惊讶。在句型结构上比较一致,也符合汉语的用法习惯。

2.母语文化负迁移对英语教学的影响

母语文化负迁移对英教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词汇负迁移的影响。英语中的词汇与汉语中的词汇在词性及用法上都有所区别,在英语教学中,由于受母语的影响,学生往往不注意区分词性,导致出现用语错误。其次,语法上的负迁移现象明显。母语的语法习惯已经对大多数学生产生了根深蒂固的影响。尽管母语与英语在语法上有相通相似的地方,但总体来说,这两种语言在语法及结构上还是存在着较大的区别。举例来说,Some birds are in the tree.句子看似没有问题,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这句话不符合英语的语用习惯,在英语中的正确表达应该使用there be句型,即There are some birds in the tree.

二、母语文化迁移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1.注意区分母语与英语之间的正负迁移

母语与英语之间的正迁移即已形成的母语体系对英语学习产生的积极的促进作用;反之,母语对英语学习产生的消极的干扰影响则为母语的负迁移。研究英语与母语之间的文化迁移现象,必须注意区分母语与英语之间的正负迁移,合理利用二者之间的正迁移,注意规避二者之间的负迁移。

在英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母语与英语之间的正迁移,发挥母语在英语教学中的正迁移的积极作用,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制造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的教学环境,引导和教育学生改变固有的母语思维,转为学习理解和运用英语思维,以消除母语负迁移对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消极影响。此外,对于其负迁移,在英语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强调,通过这种方式引起学生的重视,教师还可采用对比分析以及偏误分析对学生的母语以及英语进行比较,及时预测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母语负迁移现象,并且通过反复学习以提升学生对母语以及英语的差异敏感度。

2.注意培养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语用能力

母语和英语之间存在着表达方式、文化以及思维模式上的差异,而这种差异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往往不易被察觉,很容易忽略,因而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和培养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语用能力,积极营造学习英语的环境和氛围,使学生能融入其中,感受和体验母语与英语在表达方式、文化以及思维模式上的差异,不断内化学生自身的语言能力,提升学生语言运用的准确度。

3.在英语教学中添加分析理论为教学辅助手段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入对比分析理论进行教学,该理论能够及时对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及错误作出预测,同时还能发挥其指导作用。因而,可以将其添加为英语教学辅助手段。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让学生广泛涉猎英语各类知识和阅读英语文章,以加深对其的理解。另外,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对比分析母语和英语之间的差异,比如,文化差异、环境差异、社会差异等,去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及思维模式等因素对语言产生的差异。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英语这门语言产生的文化背景,引导学生学习英语的表达方式和思维模式

4.寓英语教学于其文化之中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英语教学不仅只是掌握英语这门语言的过程,同时,也是认识和了解英语文化的过程。通过对英语的学习可以加深对英语文化的认识,包括社会思想、风俗习惯已及社会文化等的认识。因而,在英语教学中,教师除了教授给学生基本的英语知识,还应当引导学生学习的英语文化,重视英语文化的学习,如在英语教学课堂上,英語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母语与英语在思维方式、语言表达习惯以及历史背景、文化根源等方面的不同,适时地在课堂教学中引入英语文化,在拓展学生英语知识面的同时,还能引导学生探索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两种语言有何异同,探究语言的起源与发展,通过这种方式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英语及其文化。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母语文化迁移现象不可避免,但是通过对英语教学中的母语文化迁移现象的探究,也能从中得出几点启示:首先,要注意区分母语与英语之间的正迁移和负迁移。其次,注意培养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语用能力。再次,在英语教学中添加分析理论为教学辅助手段。最后,寓英语教学于其文化之中。

参考文献:

[1]黄姣玲.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迁移现象论析[J].外国语文(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11,27(2):140-144.

[2]郝婷.解析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迁移现象[J].英语广场(下旬刊),2013,(1):159.

[3]郑娜.解析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迁移现象[J].华章,2013,(14):162-162.

[4]郭莲秀.浅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使用母语的正迁移进行音标教学[J].读与写(上,下旬),2014,(9):135-135.

[5]普昆.英语教学中的母语迁移现象[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3):85-87.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国家电网企业文化问答 下一篇:国家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评价标准(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