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根管治疗(精选九篇)
常规根管治疗 篇1
关键词:急性牙髓炎,一次性根管治疗,常规根管治疗,疗效
急性牙髓炎是口腔科的常见急症, 疼痛较剧烈, 患者求诊较迫切, 其最常用最有效的处理是行根管治疗术[1]。 根管治疗是牙髓病和根尖周病首选和重要的治疗方法, 以往传统的根管治疗术包括根管预备、消毒和充填三大重要步骤, 首先要彻底清理根管内炎症的牙髓组织和坏死物质、扩大成形的根管, 后对根管进行有效的消毒和充填, 需进行两次或多次治疗, 过程较复杂, 患者复诊次数多, 这不但增加了患者的痛苦, 而且加大了患者经济负担, 影响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2]。 近年来, 随着诊疗技术的提高及根管消毒治疗器械进一步发展, 以及人们对急性牙髓炎的深入认识, 临床上开始尝试运用一次性根管治疗术治疗急性牙髓炎, 并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3]。 近年来仙居县人民医院 (以下简称“我院”) 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疗法治疗急性牙髓炎, 也取得了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1月~2013年3月在我院口腔科就诊的急性牙髓炎患者84例 (100颗牙) 。 纳入标准:患者均符合《牙体牙髓病学》中急性牙髓炎的相关诊断标准[4], 且患者全身健康, 牙根均发育完整, 具有根管治疗指征。排除标准:①明显的心、肝、肾、内分泌系统性疾病;②牙周病变和根尖周病变;③X线检查示根尖周影像明显异常, 有明显的根尖病灶及瘘管存在。 将纳入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观察组41例 (50颗牙) , 其中, 男23例, 女18例, 年龄24~69岁, 平均 (41.6±4.9) 岁;上颌牙38颗, 下颌牙62颗。 对照组43例 (50颗牙) , 其中, 男24例, 女19例, 年龄22~67岁, 平均 (41.1±4.7) 岁;上颌牙34颗, 下颌牙66颗。 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年龄分布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 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方案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纳入研究前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 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治疗方法
观察组: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疗法。常规2%利多卡因对患牙进行局部麻醉, 常规开髓去除冠髓和拔出根髓, 用X线摄片或根管长度测量仪来确定牙根管长度进行根管预备。 用3%双氧水和生理盐水反复交替冲洗根管, 彻底清理根管并适当扩大根管, 隔湿患牙、 消毒纸捻消毒吸干根管至无明显渗出液, 用FC棉捻消毒根管后, 即用碘氯仿加牙胶尖糊剂充填根管, 窝洞充填后完成治疗过程。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根管治疗术, 基本方法同观察组, 分3~4次完成治疗过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周后的近期疗效, 并随访比较治疗1年后的远期疗效。
1.3观察指标
1.3.1近期疗效的评价[5]显效:患者治疗后患牙疼痛症状及牙髓炎症基本消失;有效:患者治疗后患牙疼痛较治疗前明显减轻且牙髓炎症初步控制; 无效:患者治疗后患牙疼痛及牙髓炎症较治疗前无明显缓解或甚至较治疗前加重。定义临床总有效率为显效率和有效率之和。
1.3.2远期疗效评价[6]成功:患者治疗1年后复查无明显临床症状, 牙齿咀嚼功能正常, X线片检查显示根管充填完好, 根尖周组织无病变阴影;良好:患者治疗1年后复查基本无明显的临床症状, 牙齿咀嚼功能基本正常, X线片检查显示根管充填基本完好, 根尖周组织有病变阴影;失败:患者治疗1年后复查牙痛等临床症状仍较明显, 牙齿咀嚼功能受影响, X线片显示根尖周组织病变阴影、 牙根吸收等明显异常征象。 定义临床总有效率为成功率和良好率之和。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 for windows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数资料用率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 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后近期疗效的比较
治疗1周后,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 (95.12%) 明显高于对照组 (79.07%)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4.75, P < 0.05) 。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 < 0.05
2.2两组患者治疗后随访1年的远期疗效比较
治疗后随访1年,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5.12%和90.70%,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 0.13, P > 0.05) 。 见表2。
3讨论
急性牙髓炎是口腔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是牙髓组织的一种感染性疾病, 是牙髓受到细菌或其产生毒素的入侵, 引起牙髓炎症性病变, 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是自发性和阵发性牙痛, 患者疼痛较剧烈, 常在夜间加重, 一般消炎止痛药物效果不明显, 临床治疗较困难和棘手, 不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而且也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了一定的危害, 需进行积极有效的处理[7,8]。 根管治疗术是解除急性牙髓炎疼痛的有效手段, 以往传统的根管治疗术包括根管预备、根管消毒和根管充填三大重要的治疗步骤, 完成根管治疗术要经多次就诊, 临床处理疗程长, 操作较繁琐, 失活牙髓神经不能彻底拔除, 严重影响患者的疗效和生活, 且由于牙髓腔的开放, 食物易进到牙髓腔内, 引起根尖周组织继发性损伤和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减缓了患者疾病的恢复, 甚至部分患者因种种原因无法坚持完成治疗, 影响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所以需要一种简单、方便, 且快速有效的治疗急性牙髓炎的方法及时快速解除患者的痛苦[9,10,11]。
近10年来有学者在探索一次性根管治疗用于急性牙髓炎, 并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其优点在于把根管预备、 根管消毒和根管充填三个步骤一次完成, 在清理根管后直接封闭、填充根管, 及时清除髓腔内的坏死组织, 杜绝了感染源, 避免复诊时的再次打开造成二次重复感染, 缩短患者治疗的疗程, 减少患者就诊时间和次数, 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痛苦, 避免再次感染的机会, 再加以严密地封闭根管系统, 从而隔绝了对根尖周组织的不良刺激, 有利于根尖周病的及时愈合, 并能减少根尖周病的发生;同时还能有效恢复患者的正常的咬合功能, 为治疗急性牙髓炎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12,13,14]。 王晓舸[15]研究发现, 一次性根管治疗急性牙髓炎可达到满意的临床效果, 近期临床疗效明显优于以往的常规多次根管填充治疗, 但两者的远期疗效比较无明显差异。正确掌握一次性根管治疗急性牙髓炎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彻底拔髓、彻底清除根管系统内的感染物质和进行有效的彻底消毒等措施是成功进行一次性根管治疗急性牙髓炎的关键要点。 倪红丽等[16]研究发现, 一次法根管治疗比常规根管治疗术治疗急性牙髓炎的效果更好, 且疗效持续时间更长, 是一种治疗急性牙髓炎安全的方法。 本研究结果发现, 治疗1周后,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且治疗后随访1年, 两组患者的远期临床总有效率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表明一次性根管治疗术治疗急性牙髓炎的近期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根管治疗, 但两者的远期疗效相当, 能达到同样的临床效果, 这与国内外的文献报道基本相一致[17,18,19,20]。
口腔根管治疗的适应症 篇2
口腔根管治疗是针对牙齿、牙髓、根尖病变的一个治疗过程。根管治疗术是通过清除根管内的坏死物质,进行适当的消毒,充填根管,以去除根管内容物对根尖周围组织的不良刺激,防止发生根尖周病变或促进根尖周病变愈合的一种治疗方法。
适应症:
第一、任何原因(包括龋齿、隐裂、冠折、畸形中央尖、过度磨耗、牙周病逆行性感染、意外穿髓)引起的牙髓炎及牙髓坏死不能保留活髓的情况。
第二、任何原因(包括牙髓炎继续发展、干尸塑化治疗失败、牙周炎逆行感染)引起的根尖病变。
第三、物理的化学的原因引起的牙髓的根尖的感染,如:充填后垫底不佳温度引起的牙髓刺激、不同金属的电流刺激、牙髓治疗过程中药物引起的根尖炎。
第四、不明原因引起的牙髓的退行性改变,如根管内吸收、髓石引起牙髓的病理变化。
根管治疗术
关于“牙髓治疗方法”的争论已经持续了1个多世纪。人们不断产生新想法,迎接新挑战,发展新材料,提出新技术;同时,一些错误也被一再重复,有些治疗还在完全依靠个人的经验。在这段时期,这个被认为“小而不重要的组织”,一直在重复着历史,这促使我们选择了一种不同的方法――一条前人很少走过的路。随着对根管解剖系统更多>>
的过程是医生用根管治疗专用器械通过彻底去除感染的牙髓以及感染的牙本质和毒性分解产物,经过根管冲洗、消毒和严密填塞根管,隔绝细菌进入根管再感染,防止根尖周病变的发生或促进根尖周病的愈合。
临床报告根管治疗的成功率在90%以上,是目前保存患牙最好的治疗方法。
一般来讲,对于那些牙髓炎,牙髓坏死,各种类型的根尖周炎都适于作根管治疗。
尤其对于残冠残根牙,修复科需要进行桩冠修复的,根管治疗术是唯一可以选择的治疗方法。
阻塞根管的根管显微镜治疗 篇3
【摘要】目的 探讨应用显微镜超声技术处理阻塞根管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2012年5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口腔科就诊的根管阻塞患者75例(82颗患牙),共98个根管因钙化、塑化治疗、器械折断、折断根管桩等原因造成根管阻塞,在根管显微镜下应用超声技术进行根管治疗,统计成功率。 结果 76个根管完成根管治疗,成功率为77.6%。其中钙化根管的再通率为82.9%,塑化根管的再通率为71.5%,器械折断根管再通率为72.7%,折断根管桩的根管再通率为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显微镜超声技术的应用为临床治疗阻塞根管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根管阻塞;根管显微镜;超声技术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5-0224-02
根管阻塞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是造成根管治疗失败的因素之一。常见根管阻塞的类型包括根管钙化、塑化治疗、根管内器械折断、折断根管桩等。传统的处理方法成功率较低,且易发生根管侧穿、牙根折裂等并发症[1]。本文在根管显微镜下疏通因钙化、塑化物、折断器械等原因造成的根管阻塞患牙82颗,共计98个根管,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选择2012年5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口腔科就诊的根管阻塞患者75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2例,女性43例,年龄18-65岁。纳入标准:①患牙有治疗保留的价值;②新治疗或再治疗病例,根管阻塞;③患者合作,张口度正常,能够耐受根管治疗,无 相关局部及全身系统性疾病;④患者知情同意。其中钙化根管35个,根管内器械分离13个,塑化根管42个,根管内有根管桩8个。
1.2 处理方法 所有患牙术前均进行临床常规检查和X光片检查,了解根管情况及根管阻塞的位置。结合患牙治疗史,确定根管阻塞的类型。
1.2.1 钙化根管的处理方法 根管显微镜下检查髓腔的情况,结合牙本质颜色的变化,寻找根管口的位置。用超声工作尖去除根管内的钙化组织,然后换用小号的C型先锋锉和EDTA疏通根管,对于未能一次完成疏通的钙化根管封EDTA凝胶2d后再次进行治疗。
1.2.2 塑化根管的处理方法 在显微镜下可看到根管口的红褐色塑化物,用超声工作尖去除根管口的阻塞物,放入溶塑剂,结合超声根管锉及手工根管锉进行疏通、探查,逐步扩通根管,达到根管长度,完成根管预备。
1.2.3 根管内折断器械的处理方法 首先拍摄X线片确定根管内器械折断的位置及根管弯曲度、根管壁的厚度。结合病史确定折断器械的类型。在显微镜下扩大折断器械冠方根管,保证超声器械能够直线进入根管。显微镜下定位折断器械,用超声工作尖在折断器械旁形成间隙以暴露断端,用超声工作尖置入间隙内,切割牙本质,振动折断器械松动并取出。
1.2.4 折断根管桩的处理方法 磨除暴露在根管外的根管桩部分,显露桩与根管壁接合处,显微镜下采用超声器械进入桩与根管之间,磨削黏固粉或玻璃离子及部分牙本质,待1/3~1/2长度的断桩游离后,换用ETPR超声工作尖紧贴断桩振动,加大工作功率;若仍不能取出,换用ET40继续松解,直至取出断桩。
1.3 疏通成功的标准:根管通畅,X线片上显示器械尖端距离根尖 0.5mm内,根管无偏移、侧穿和器械折断,发生侧穿,偏移或者未能完成疏通的则记为失败。所有临床病例的治疗均由同一位经验丰富的临床医师完成并记录。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2.0软件包,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98个阻塞根管应用根管显微超声技术成功扩通76个根管,成功率为77.6%。其中钙化根管再通率 为82.9%(29/35),根管内折断器械取出再通率为72.7%(9/13),塑化根管再通率为71.5%(30/42,折断根管桩 去除根管再通率达100%(8/8)。折断根管桩的根管再通率明显高于其他3种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阻塞根管是牙体牙髓治疗面临的主要难题,临床上比较常见的是根管因钙化、塑化治 疗、器械折断、折断根管桩等原因造成根管阻塞,随着根管治疗技术的普及和水平的提高,以及口腔修复技术的迅猛发展,阻塞根管的根管治疗或再处理已成为牙髓治疗的重要任务和难点,根管显微镜和专用超声器械的使用 ,则为处理阻塞根管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2]。研究结果显示,根管显微镜和超声器械运用于疏通阻塞根管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显微镜的放大作用和照明的视野使术者能清楚地观察根管,定位阻塞的位置,采用合适的器械进行操作。手术显微镜和超声仪的使用可以大大减少阻塞根管疏通过程中的操作性失误和并发症[3]。本研究中,折断根管桩的根管再通治疗效果最好,成功 率为100%。因为植入根管桩者均为无弯曲的直根管,根管 再通治疗中均可较为容易地建立直线通路,在根管显微镜 直视下用超声工作尖磨除根管桩周围的黏固粉和少许牙 本质后即可去除折断根管桩。根管显微镜在去除根管桩的病例中有相当优势,传统的方法是用细小车针或超声根管锉磨除根管桩周围的牙本质将其取出;而在显微镜下,术者可见到粘固剂并分辨其类型,由此估计超声震动 松动根管桩的可能性 ,还能直接磨除粘固剂, 减少根 管壁的切削。对于钙化阻塞的根管 ,根管显微镜下可通过分辨牙本质颜色的细微改变予以鉴别[3],此外,钙化根管内残留的牙髓 组织在次氯酸钠冲洗时起泡也有助于操作者寻找根管口[4]。有研究发现根管钙化的程度 与根管的疏通成功率有直接关联,部分钙化的根管疏通率显著高于完全钙化根管的疏通率[5]。本实验结果也反映了塑化根管阻塞的再通成功率不是特别高,因为塑化液进入根管后,能渗入牙本质小管,固化后形成硬固的酚醛树脂,一般的根管器械很难去除。邬继东等研究指出用手用、机用、超声法行塑化后根管再通,其成功率分别为56.14%、77.27%、64.67%,并认为直根管宜用机用法,弯曲根管宜用手用或超声法[6]。临床上采用化学方法去除根管内塑化物的产品已开始应用,如法国碧兰公司生产的酚克除(Resosolv),取出塑化物可获得较好的效果,与显微超声技术结合使用可提高塑化根管的再通畅成功率。根管阻塞的位置是影响根管再通治疗成功的重要因素,断针在根管内的深度也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如深度超出显微镜所能提供的照明范围,则会导致视野不清而无法操作,取断针尤其是取镍钛锉的过程中,超声工作尖应尽量避免与断针长时间接触,每次操作时间不宜过长,并应适当用水进行冷却。综上所述,牙科手术显微镜结合超声技术治疗根管阻塞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在多种原因所导致的根管阻塞进行再治疗时,塑化治疗和器械折断再治疗的成功率较低,临床应用中应特别注意。随着显微超声治疗技术的日臻成熟,它将在牙髓治疗中发挥愈来愈重要的作用,使得许多过去无法治疗的疑难根管病例得到较完善的处理。
参考文献:
[1]杨立,卫克文,吴补领,等.超声技术去除根管内异物的临床观察[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2,12(12):669-670.
[2]Koch K. The microscope. Its effect on your practice. Dent Clin North Am, 1997,41(3):619-626.
[3]Ruddle CJ.Micro-endodontic nonsurgical retreatment .Dent Clin North Am,1997,41:429-454.
[4]Koch K .The microscope.Its effect on your practice.Dent Clin North Am, 1997,41:619-626.
[5]何秉贞,张成飞,丁瑞宇,等.Resosolv和氯仿用于牙髓塑化后根管再通的临床研究[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4,22(6):474-476.
常规根管治疗 篇4
关键词:一次性根管治疗术,常规根管治疗术,急性牙髓炎
牙髓炎是口腔科常见疾病, 急性牙髓炎病情严重, 炎症程度高, 根管治疗是急性牙髓炎常用方式。常规根管治疗是分次治疗, 效果较佳, 但患者治疗时间长, 复诊次数多, 会增加患者痛苦。一次性根管治疗术是一次性完成患者所有治疗步骤, 可有效减轻患者临床症状。为明确一次性根管治疗效果, 本文将在我院就诊的134例急性牙髓炎患者为例, 分别采取一次性与常规根管治疗术,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中将在我院口腔科就诊的急性牙髓炎患者134例作为研究对象, 患者在2013年12月至2014年11月到我院接受根管治疗;患者主诉患牙自发痛或阵发痛, 冷热时疼痛加剧;无恶性疾病、凝血机制障碍及全身感染者;患牙牙根发育完全, 可接受根管治疗;与《牙体牙髓病学》[1]中急性牙髓炎诊断标准相符;男73例, 女61例;年龄18~50岁, 平均 (36.8±13.5) 岁;据患者治疗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7例,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经统计学处理, P>0.05, 可进行对比。
1.2 方法:两组患者术前拍摄X线片, 测量根管长度, 明确患牙位置。
对照组67例患者在治疗时接受常规根管治疗方法。患者常规开髓, 清除龋部, 清除充填物质, 拔髓, 扩根管, 以生理盐水和双氧水交替冲洗, 并常规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静脉滴注维生素C注射液。1周后复诊, 以氧化锌丁香油糊剂和牙胶尖充填, 所有步骤分为3~4次完成。
观察组67例患者在治疗时接受一次性根管治疗。患者常规局部麻醉, 清除患牙龋部及充填物质, 以扩髓针和根管扩大针拔除根管内牙髓等物质, 以生理盐水和双氧水交替冲洗根管内残留物质。在根管预备后, 以纸捻干, 取碧兰糊剂加牙胶尖通过测压法对根管进行充填, 碧兰糊剂包括1.1%酸强的松龙盐、多聚甲醛、氧化锌、红色氧化剂、赋型剂及丁香油等。期间拍摄X线片确定患者根管充填情况, 避免出现欠填和超填情况, 一般填充剂与根尖距离<1 mm为宜。若出现欠填或超填, 需重新调整根充牙胶后行永久充填。术后口服抗生素或静脉滴注维生素C注射液。
1.3 评价指标:评价两组患者根管治疗7 d后疼痛情况, 无痛;轻度:轻微疼痛, 未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和工作, 自行缓解;中度:根尖区疼痛较为明显, 经使用消炎药、止疼药后, 疼痛缓解;重度疼痛:疼痛剧烈, 叩痛明显, 牙龈肿胀, 用药无法缓解, 需重新治疗[2]。
疗效评价:①近期效果, 显效:各疼痛症状消失, 咀嚼功能恢复, 炎症等不适症状消失, X线见根尖正常;有效:各疼痛症状减轻, 咀嚼功能恢复, 炎症等不适消失, X线见根尖缩小;无效:各疼痛症状明显, 患牙无变化, 存在根尖周炎[3]。②远期疗效:两组患者随访1年, 成功:患牙咀嚼功能正常, X线见根充完整, 无疼痛或叩击时轻度不适, 无炎症复发, 根尖周组织无暗影或根尖有所吸收;失败:各疼痛等不适明显, 患牙无法咀嚼, X线见根充物、根尖吸收, 根尖周骨质破坏[4]。
1.4 统计学处理:此次研究中在对需要处理的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 对计量资料进行处理时, 检验时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n (%) ]采用χ2检验, P<0.05时, 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7 d疼痛情况分析:观察组67例患者, 无痛62例, 轻度疼痛3例, 中度疼痛1例, 重度疼痛1例, 疼痛发生率为7.5%;对照组67例患者, 无痛64例, 轻度疼痛1例, 中度疼痛1例, 重度疼痛1例, 疼痛发生率4.5%;两组比较, P>0.05。
2.2两组患者近期疗效对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8.5% (66/67) , 即显效44例, 有效22例, 无效1例;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97.0% (65/67) , 即显效38例, 有效27例, 无效2例;两组对比, P>0.05。
2.3两组患者远期疗效对比:随访1年, 观察组治疗成功率9 5.5% (64/67) , 对照组治疗成功率80.6% (54/67) , 两组对比, P<0.05。
3 讨论
急性牙髓炎是因感染或理化刺激等因素对血管神经等牙髓组织的作用导致[5], 是口腔科常见疾病。通常急性牙髓炎患者表现为自发性阵发痛、温度刺激时疼痛加剧。一般髓腔被牙本质包绕, 牙髓在感染炎症后, 牙本质因失去弹性无法膨胀, 牙髓腔内炎性物质不断积聚, 使髓腔内压力增加, 造成神经疼痛。临床治疗急性牙髓炎时, 需及时清除牙髓炎症, 缓解疼痛, 使患牙功能恢复。
根管治疗是临床治疗急性牙髓炎的主要方法, 通过开髓引流, 缓解患牙急性疼痛, 使用牙髓失活剂促使残存的活髓凋亡[6], 然后行根管预备, 封入根管消毒液, 然后行冠部充填。常规根管治疗术是将根管预备、根管填充等操作步骤分为3~4次完成, 期间需多次开放髓腔, 会增加患者各种微生物感染;同时使用失活剂或根管消毒液, 会导致根尖周炎或药物过敏等情况。另外常规根管治疗术治疗时间长, 操作步骤多, 一些步骤需反复进行, 需反复对髓腔和根管操作, 可增加患者损伤;多次复诊, 会延长患者痛苦时间, 使患者治疗依从性明显降低。而一次性根管治疗的应用, 可将根管充填等步骤一次性完成, 结合根管预备、消毒、充填三个步骤一起完成, 患者无需多次复诊, 无需在反复多次开髓腔进行根管治疗, 明显缩短了患者的治疗时间, 减轻患者多次复诊带来的痛苦, 使患者能积极配合治疗。在此研究中, 观察组术后7 d疼痛发生率为7.5%, 对照组术后7 d疼痛发生率4.5%, 两组对比, P>0.05。疼痛是根管治疗常见并发症, 通常一次性根管治疗疼痛发生率较常规根管治疗疼痛发生率要高, 主要是患者在一次性根管充填时, 未给予症状缓解期, 致患者疼痛。因此对术后疼痛患者, 可采取相应抗生素进行治疗, 以此缓解患者术后疼痛。在治疗效果分析中, 观察组近期疗效总有效率98.5%与对照组近期疗效总有效率97.0%相比, P>0.05。随访1年, 观察组治疗成功率95.5%高于对照组治疗成功率80.6%, P<0.05。结果显示, 常规根管治疗相比, 一次性根管治疗急性牙髓炎在近期疗效中无显著差异, 但可提高患者远期疗效, 长期维持患者患牙功能。在一次性根管治疗时, 需彻底清除根管内的炎性物质, 对根管进行彻底消毒, 以免存在感染, 影响患者治疗效果。
总而言之, 与常规根管治疗相比, 一次性根管治疗急性牙髓炎效果更为显著, 临床价值高,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张浩丽, 李文利, 李金平, 等.一次性根管治疗急性牙髓炎150例效果分析[J].海南医学, 2015, 26 (8) :1206-1208.
[2]赵学军.急慢性牙髓炎一次性根管治疗180例临床研究[J].河北医学, 2013, 19 (9) :1360-1362.
[3]宁新丽, 齐国海, 张凤兰, 等.一次性根管在急性牙髓炎急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河北医药, 2012, 34 (23) :3611-3612.
[4]万韬.碧兰糊剂一次性根管治疗术治疗急性牙髓炎60例[J].陕西医学杂志, 2010, 39 (12) :1654-1655.
[5]刘伟祺.一次性根管治疗术治疗急性牙髓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 2014, 21 (20) :3173-3174.
感染根管一次性根管治疗临床观察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7年—2011年在我院就诊的慢性牙髓炎、慢性根尖周炎患者175例 (共200颗单根患牙) , 男88例, 女87例, 年龄18岁~50岁。按治疗方法分为2组, 试验组90例患者, 对照组85例患者, 各100颗患牙。
1.2 材料
根管预备器械:手用系列扩挫针由日本玛尼公司生产;根管消毒药物:0.9%生理盐水、3%双氧水、5.25%次氯酸钠、樟脑酚合剂、甲醛甲酚合剂;根管充填材料:根管充填糊剂、碘仿、牙胶尖均为上海齿科材料厂生产。
1.3 方法
试验组:常规开髓, 去净腐质, 寻找根管, 采取逐步后退法或逐步深入法预备根管。预备过程中, 每更换1次根管扩挫针均以3%双氧水或5.25%次氯酸钠和0.9%生理盐水, 交替冲洗根管, 根管预备好后, 摄试充牙片, 用棉捻干燥根管后樟脑酚或甲醛甲酚棉捻消毒2 min~3 min, 碘仿、氧化锌丁香油糊剂加牙胶尖充填根管, 一次完成根管充填。对照组以同样的方法预备根管, 消毒根管后, 置入樟脑酚或甲醛甲酚棉捻, 氧化锌膏暂封5 d~7 d, 经1次或多次封药, 牙齿无叩痛, 根管内棉捻无渗出、无异味, 按照上述步骤完成根管充填。
1.4 疗效评定标准
观察根管充填后1周的术后疼痛反应及1年的临床疗效。
疼痛分级:①无痛:临床检查无不适;②轻度疼痛:不影响咬与进食;③中度疼痛:影响咬;④严重疼痛:不能咬, 甚至肿胀, 需临床应急处理。
疗效评定标准:①成功:无自觉症状, 咬正常, X线片显示根充严密, 根尖周透射区已消失, 牙周膜间隙正常。②失败:咬不适, 疼痛, 面部肿胀, X线片显示根尖周透射区变大或发现异常透射区。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根管充填后7 d的疼痛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2组患者术后1年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3 讨论
根管治疗是治疗牙髓病、根尖周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其是利用机械和化学的方法去除根管内的感染物质, 再经过严密充填根管, 防止发生根管再感染。传统的根管治疗包括三个步骤:根管清理、根管形成、根管充填[1], 其优点是疗效确切, 但复诊次数多, 疗程长, 费时费力, 治疗期间有可能引发感染。近年来史久成等[2]提出新的理论, 认为根管治疗的三个步骤相互联系, 相互补偿, 所以一次根管治疗虽然减少了封药消毒的步骤, 但在治疗过程中严格进行根管预备, 根管内大部分感染物质已被彻底清除[3], 且根管充填材料具有持续消毒作用, 从而使机体的防御功能发挥作用, 促进了根尖周的愈合, 一次即可完成根管治疗[4]。
术后疼痛是根管治疗过程中最常见的问题, 主要是由于根管内的牙本质碎屑、残留牙髓及微生物被推出根尖孔;根管预备器械超出根尖孔;冲洗时压力过大及根管充填后超填的材料产生的内在压力对根尖周的损伤等。所以开展一次性根管治疗法, 临床上主要担心的是术后疼痛反应更为明显, 而预防性开放引流可减少根管预备后急性炎症发生的程度和频率。因此在临床上一次性根管治疗要注意以下几点: (1) 严格控制根管的工作长度, 尽可能用电子根尖定位仪和X线片准确地确定根尖狭窄处, 保证器械、冲洗液及根管内的碎屑不超过根尖狭窄区, 避免刺激跟尖周组织, 减少术后疼痛反应。 (2) 彻底地清理和冲洗根管:用5.25%次氯酸钠和3%双氧水交替冲洗根管, 但不能加压。5.25%次氯酸钠液有溶解坏死组织和抗菌作用, 3%双氧水在产生新生氧时有发泡作用, 二者交替使用能使根管内的细菌、坏死组织、牙本质碎屑朝着牙冠方向排出。 (3) 严密的根管充填:用碘仿、丁香油氧化锌糊剂加牙胶尖充填根管, 碘仿是一种消毒防腐剂, 具有持久消毒、杀菌、防腐、防臭作用, 可以促进根尖周组织对渗透液的吸收, 从而有效地消除感染。 (4) 病例选择也很重要, 我们选择慢性牙髓炎、慢性根尖周炎的单根患牙, 根管无弯曲、无钙化;排除急性根尖周炎根管有渗出、急性根尖周炎伴间隙感染、根管再治疗、牙槽骨吸收超过1/2的患牙。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 根管治疗多次法, 可能是由于开放引流以及多次进入根管操作和消毒药物导致的化学性根尖炎等, 会带来更多的术后疼痛反应及再感染机会。本组结果显示, 根管治疗一次法与多次法在术后疼痛方面略显差异, 但无统计学意义, 而疗效上一次性根管治疗与多次法在术后1年的治疗效果对比, 均无明显差异。
本研究通过选择适当的病例, 规范的治疗步骤, 严格消毒, 恰当的根管充填, 结果表明:一次性根管治疗慢性牙髓炎、慢性根尖周炎术后疼痛和近期疗效上与多次法无明显差异, 但是一次根管治疗具有操作简单, 复诊次数少, 疗程短等优点, 适宜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晓仪.现代根管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4.
[2]史久成, 史俊南.临床口腔内科新进展[M].西安:世界图书出版社, 2000:108-114.
[3]王晓仪, 朱亚琴.现代根管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40-41.
常规根管治疗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6年10月至2010年8月间到东莞市桥头医院口腔科就诊诊断为急性根尖周炎的患者180例,共246颗牙齿。男性92例,女88例,年龄18~61岁。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90例,男46例,女44例,平均年龄(37±12.8)岁,共123颗患牙,其中前牙37颗,双尖牙42颗,磨牙44颗。对照组90例,男46例,女44例,平均年龄(35±14.3)岁,共123颗患牙,其中前牙36颗,双尖牙40颗,磨牙47颗。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提示两组患者基线平衡,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牙治疗前均X线牙片,了解根管及根尖周围情况并记录有无自发痛、叩痛,根尖区有无肿胀及窦道。牙髓有活力局麻下常规开髓,去除活髓,根管预备,用3%的双氧水,生理盐水交替冲洗根管并吸干,同时口服抗生素。观察组在炎症消除后用甲醛甲酚(FC)开放5d,再用Cortisomol加牙胶根充;对照组在炎症消除后用碘仿氢氧化钙进行根管封闭消毒1周治疗,再用同法做根充。比较上述两种方法在根充1周后的疼痛发生情况及1年后的临床疗效。根管充填标准:以患者无自觉症状,患牙无叩击痛,窦道封闭,根尖区牙龈无红肿,所封棉捻清洁干燥,无异味,无渗出物,为根充指标。复诊时如有主观症状或检查有阳性体征,则再次封药,直到达到上述标准。每封药一次为1个治疗周期,两次为1个周期,依此类推。
1.3 疗效评价标准
1.3.1 疼痛判断标准
根据Gened的疼痛判断标准,分为三类:无痛或轻度不适,无咀嚼疼痛,检查无叩痛,不需止痛;中度牙痛,有轻微咀嚼不适,检查有轻微叩痛,止痛药可以控制疼痛;重度疼痛,止痛药无效果,疼痛较明显影响进食,需要服用抗生素,或再次治疗。将后两种情况均视作有疼痛。
1.3.2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有效:封药后无自觉症状,患者无主诉症状,牙冠修复合适,牙齿咀嚼功能正常,水肿瘘管消失,牙齿活动度在生理范围内,无触、叩痛,X线片复查牙根完整无吸收现象,根尖周稀疏区消失,牙周间隙和硬骨质恢复正常。显效:封药后症状减轻,无主、客观症状,能负担咀嚼功能,X线片检查根尖部阴影缩小。无效:症状无改善或加重,根尖区有红肿,叩痛明显,瘘道在根管内有渗出无异味。总有效率=有效+显效。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应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所有患者均完成治疗疗程,无失访患者。
2.1 根充1周后的疼痛发生情况比较
患者根充1周后,观察组疼痛发生率为8.9%,对照组疼痛发生率为1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根充1年后临床疗效比较
根充术后1年后观察组有效率为93.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6%,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2。
2.3 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根管治疗的成功取决于完善的根管预备和严密的根管封闭。根管消毒是指患牙在根管预备后,清除根管内的细菌、坏死牙髓组织和根管内壁的感染物,主要目的是减少和消除根管内的细菌,除去它们赖以生存的基质,从而达到进一步控制微生物,缓解疼痛,减少尖周组织的炎症渗出,起到巩固和加强根管预备的效果。
在临床中急性根尖周炎的病例中根管预备封药后引起疼痛的病例不少,我们的报道中有8.9%的病例引起疼痛,与雷梵[1]报导的7.34%相近,分析原因有以下几点:(1)封药剂量过大或药物刺激性过强引起化学性根周炎;(2)根管预备时器械超出根尖孔,损伤根尖周围组织;(3)根管冲洗时把根管的污物冲出根尖孔,患牙根管内部分休眠期的厌氧菌被激活,引起根尖炎症扩散。
甲醛甲酚合剂是一种较古老的消毒根管药物,对结缔组织损害较轻,对细胞的毒性也可以得到较快的恢复,使用时0.0025~0.005mL在48h内足以杀灭牙本质内的类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也可以除臭、杀菌[2]。但对根尖周围刺激性强,有较强的毒副作用,易引起超敏反应,引起化学性根尖周炎,对黏膜也有很强的刺激作用,可引起渗出性炎症和坏死,根管预备后再引流1次,使根尖炎症进一步消退,避免了过强消毒药物的刺激,也能缓解根管预备的刺激。但是应用不当会给患者带来不必的痛苦,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应该准确地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碘仿氢氧化钙是目前普遍认可的根管消毒剂,具有强碱性,可以中和炎症产生的酸性物质,有利于消除炎症和减轻疼痛,对根尖周组织刺激性小,能激活碱性磷酸酶而促进硬组织的形成[3],安全无毒;同时氢氧化钙具有诱导作用,对根尖周病损严重的病例可以促进尖周修复,并促使根尖孔的封闭,隔绝外界刺激达到无菌无污染的效果。
我们的研究证明,在根管治疗过程中FC开放引流致根管充填术后疼痛的发生率较根管内封碘仿氢氧化钙高,但在1年临床疗效方面差异无显著性差异。提示在根管充填时封闭消毒可以减轻患者疼痛,碘仿氢氧化钙用于根管消毒具有较好的近期效果,是较理想的根管封闭材料。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根尖周炎患者行根管治疗时根管消毒封闭与否对其的疗效影响。方法 纳入东莞市桥头医院门诊口腔科180例(246颗患牙)急性根尖周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123颗患牙)。观察组在炎症消除后用甲醛甲酚(FC)开放5d,再用Cortisomol加牙胶根充;对照组在炎症消除后用碘仿氢氧化钙进行根管封闭消毒1周治疗,再用同法做根充。比较上述两种方法在根充1周后的疼痛发生情况及1年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患者根充1周后,观察组疼痛发生率为8.9%,对照组疼痛发生率为1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充术后1年后观察组有效率为93.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6%,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根管消毒封闭与否对于根充后近期的疼痛情况有明显影响,对于根管治疗的术后1年疗效不产生影响。
关键词:根管消毒,根管封闭,根管治疗
参考文献
[1]雷梵.根管治疗期间急症问题的临床探讨[J].青海医药杂志,2006,36(1):25.
[2]纪道国.3种根管消毒药物术后的临床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09,18(173):152.
常规根管治疗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75位患者中,男性90位,女性85位,患者年龄14~72岁,平均年龄41岁。180颗患牙中,磨牙116颗,前磨牙64颗。二根管牙齿64颗,三根管84颗,四根管30颗,五根管2颗。
纳入标准:发生急慢性牙髓炎、根尖炎症的磨牙、前磨牙;患者能够承受根管治疗的费用和时间,能够按照约定时间复诊。
排除标准:发生牙体牙髓牙周联合病变,牙齿松动度在2°及以上患牙;根管再治疗的患牙;根管钙化不通的患牙;发生牙隐裂的患牙;患者不能承受根管治疗的费用,不能按照约定时间复诊的。
1.2 研究方法
所有的患牙均明确诊断,登记患者常规资料。按照牙髓炎和根尖炎初诊时常规处理,第2次或第3次复诊时进行根管预备。实验组由1名中级职称内科医师完成和1名经过四手操作培训的护士完成,对照组为2名中级职称内科医师和1名护士。180颗患牙均选用登士柏公司PROFILE镍钛机用根管预备系统进行根管机械预备,严格按照冠向下技术进行根管预备,3%次氯酸钠和3%的双氧水交替冲洗根管。术中棉卷隔湿,吸唾管吸出冲洗液。实验组严格无菌操作和四手操作规则。术后封药均为VI-TAPAX对照组所有操作均由医生独立完成。对照组所有操作均由医生独立完成。记录患者根管预备的时间和术后反应,并请别人填写满意度调查表[2],满分为100分。
1.3 统计方法
统计资料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根管预备结果比较
实验组封药后3例出现轻微不适,根管预备后肿胀率仅为3.3%;对照组24例出现肿胀和疼痛,根管预备后肿胀率仅为2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P<0.05。
两组治疗时间和满意度评分比较,实验组治疗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注:*P<0.05。
2.2 术后其他症状比较
登士柏大锥度牙胶尖和AH plus糊剂充填根管,术后常规拍X片,达到根管治疗成功的标准,无欠充或超充。术后观察2周,排除未满18周岁患者和不愿意进行烤瓷修复的患者,对166颗患牙(实验组88颗,对照组78)进行金属烤瓷冠和全瓷冠修复。根管治疗后随访2年,4例未行全冠修复患牙出现牙折拔除,余未出现牙齿折裂或继发性疼痛。牙折率为2.2%,而且皆因为根管治疗后未行全冠修复所致。
3 护理经验和讨论
3.1 无菌护理
整个根管治疗术全过程成败的关键是根管预备,因而整个过程应严格按无菌操作的要求进行。加强无菌护理,可防止医生的手被周围环境的污染,降低患牙的二次感染,减少术后肿胀和疼痛的发生。
3.1.1 专用根管预备包的使用
根管预备使用的器械包括治疗盘、探针、口镜、镊子、高低速手机、车针、手用机用根管扩挫针、根管预备手机、根管暂封药物、充填器、金属调拌刀、无菌棉球等,统一放入专用根管预备包内,为防止根管被器械污染而直接影响疗效使用时要进行灭菌处理。
3.1.2 严格分区和无菌操作
无菌操作应贯穿根管预备护理全过程,医护人员应术前洗手,术中戴无菌手套,治疗结束后洗手,接触周围环境和患者体液后都要洗手、换手套。在治疗盘内应在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分别放置相应物品,如无菌区放置根管扩大锉、手机车针、根管冲洗液体、暂封药物、纸尖等物品,清洁区放置小棉球、冲洗空针、隔湿纱球等物品,污染区放置使用后的根管扩大锉、小棉球、纱球、车针等物品。器械一旦滑落或接触患者的身体后,则视为被污染,再使用时需更换无菌器械。
3.1.3 避免唾液污染
有橡皮障隔离法和简易棉卷隔离法两种常用的隔湿方法避免根管预备时唾液的污染,不仅能隔离唾液、血液或其他组织液,还可以防止患者误吞牙碎屑、小器械、冲洗药液等。橡皮障隔离法是根管预备最佳隔湿方法。临床上常用的简便易行的简易棉卷隔离法不需特殊设备,但使用时应注意尽可能将棉卷置于大唾液腺导管开口处,且棉卷应置于治疗牙颊(唇)侧前庭处和舌侧口底;配合用吸唾器吸去术区附近唾液,使棉卷保持一定的干燥度,应及时更换过湿的棉卷;可加用棉卷压器以固定因舌活动不易固定的下颌舌侧的棉卷[3]。
3.2 根管预备时的护理要点
3.2.1 与医生默契配合
根管预备的操作繁琐,费时较长,所用器械精细,医生操作过长时间容易出现疲劳;患者张口时间长,张口劳累而出现对治疗不理解和不满。在护理时应与医生默契配合,把材料、药品和器械传递到医生手中时应迅速、平稳、准确、熟练,如医生在根管预备时,护士应适时取走用过的根管扩挫针,递上下一号的扩挫针和根管冲洗药液,吸出冲洗液,并注意正确的传递方法;医生在根管预备完成后,护士应准备好干燥纸尖、暂封药物,以及无菌小棉球,并调拌好暂封材料,传递给医生,使操作步骤加快,治疗时间缩短,以保证治疗的最佳疗效。本研究中,实验组根管预备时间(28.6±3.8)min,明显少于对照组(46.5±4.0)min,术后发生肿胀的几率更低(P<0.05)。
3.2.2 根管预备器械的管理
根管预备器械如手机车针、拔髓针、根管预备扩挫针等,这些小器械特别容易滑落到患者的口腔内引起误吞,因此护理时应分类放置小器械,并在治疗前对数量进行清点,以防止发生医疗事故。
3.2.3 根管暂封药物的管理
根管机械预备只能去除主根管系统内的感染,而副根管系统如根管侧枝、副根管等只能通过化学药物消毒处理[4]。因此,根管内暂封药物应注意浓度和有效期;对一些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如甲醛甲酚溶液(FC)等,应严格管理、分区存放,使用时要小心传递给医生,以免药液蘸到患者和医生。
3.3 医护沟通的重要性
良好的沟通不仅能使工作效率提高,而且可避免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在治疗前为使患者术中紧张不安的心理及术后不满的情绪减少或消除,应告知根管预备治疗操作复杂、时间长、费用较高及根管预备时的一些注意事项,如在医生使用根管预备的器械操作时切勿更换体位及摇头,如感到疼痛,应及时抬手示意;器械不慎掉入口腔,应嘱患者不要惊慌,切勿做吞咽动作;部分根管冲洗药物可能有一定的刺激性,嘱患者不必紧张;当根管预备在3根管以上时可握住患者双手给予安慰和鼓励以缓解由于张口时间过长导致患者产生的烦躁、紧张情绪。若上述症状仍未缓解,为防患者产生逆反心理表现出反抗行为而被牙钻、器械等误伤,可请医生暂停操作,患者闭口稍作休息后再行治疗,切勿强行治疗。对患者术后的宣教也十分重要,如告知患者根管预备后,可能出现部分牙齿的肿痛,可能由于药物的刺激性,也有可能是根管预备和冲洗的因素,嘱患者不必紧张,可暂行观察,或者口服消炎药,或者来医院处理;根管治疗术后的牙齿,丧失血供和营养来源,如同枯树一样容易枯萎、折断,此时不能咀嚼太硬的食物,为防止牙体折裂需要做全冠修复。为避免不必要医疗纠纷,术后应告知患者避免咀嚼硬物导致牙折裂。
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运行模式是医疗卫生改革的最终目标,应该把患者的权益放在第1位,采取一切可以采取的措施,积极主动地为患者提供多层次、多样化服务,以患者满意为衡量工作的准绳。良好的四手操作技术在根管预备过程中,具有高效、避免交叉感染及心理护理等方面的优势,值得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根管治疗术中根管预备的护理配合,以提高根管治疗的质量和效率。方法 选择90颗拟行根管治疗术的磨牙和前磨牙,进行根管预备的护理配合;同时选取90颗需要根管治疗术的患牙作为对照组,操作过程中未行四手操作,记录各组操作时间;并请患者对根管预备过程进行满意度评分。结果 实验组90颗磨牙和前磨牙根管预备后仅3例出现轻微不适,对照组24例出肿胀和疼痛(P<0.05);实验组平均治疗时间为(28.6±3.8)min,对照组(46.5±4.1)min(P<0.05);实验组满意度评分(89.40±5.12),对照组(66.88±6.31)(P<0.05)。所有患牙根管治疗后都达到根管治疗成功的标准,无欠充或超充。结论 四手操作、无菌护理、默契配合、器械管理、护患沟通是根管治疗术中根管充填的护理要点。
关键词:根管治疗术,根管预备,护理,四手操作
参考文献
[1]樊明文.牙体牙髓病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30.
[2]王永秀.四手操作在根管治疗中的应用[J].贵阳医学院学报,2011,36(3):321-322.
[3]岳林,高胜军.根管治疗中的感染控制[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7,42(10):577-580.
常规根管治疗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临床诊断为不可复性牙髓炎、牙髓坏死及急慢性根尖周炎的单根管患牙120颗。患者知情同意后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55例患者, 共计64颗患牙;对照组50例患者, 共计56颗患牙。两组患者不可复性牙髓炎、牙髓坏死及急慢性根尖周炎的患牙分别为:实验组:18 (28.1%) 、14 (21.9%) 、15 (23.4%) 、17 (26.6%) ;对照组:14 (25.0%) 、17 (30.4%) 、12 (21.4%) 、13 (23.2%)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1.2 方法
治疗前两组均拍X线片, 常规开髓拔髓, 扩大根管口, 进行根管预备, 边预备边用3%双氧水和生理盐水交替冲洗, 直至达到理想的根管长度和粗度。实验组:预备后用消毒纸干燥根管并隔湿, 采用侧压方法根充, 充填材料为根充糊剂Cortisomol (碧兰公司, 法国) 和牙胶尖;对照组:用消毒纸干燥根管后, 封CP棉捻一周, 确认根管内无渗出、根尖无叩痛时, 依上述方法行根充治疗。记录两组患者复诊时的疼痛情况, 随访6个月, 对患者行临床检查, 比较两组的治疗疗效。
1.3 术后疼痛指标
依照Mohd Sulong[2]提出的疼痛分级:0级:无疼痛;1级:轻微疼痛, 不需紧急处理;2级:有疼痛, 药物治疗或降低咬合能缓解;3级:严重疼痛并伴有局部肿胀, 2级和3级评定为术后疼痛。
1.4 疗效评定标准
术后随诊6个月, 根据患者的自觉症状, 临床检查及X线结果进行综合评价。X线评定PAI。治愈:无自觉不适, 咀嚼功能正常, 各临床检查未见异常, X线PAI为1~2级。有效:无自觉不适, 咀嚼功能良好, 各临床检查未见异常, X线PAI不变或下降。无效:有自觉不适, 临床检查有叩痛, 有窦道, PAI上升。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采用 检验比较两组术后疼痛, 术后6个月临床疗效的组间差异,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注:两组患牙术后疼痛比较P>0.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注:两组患牙术后疗效比较P>0.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牙术后疼痛比较 (见表1)
2.2 两组患牙术后6个月疗效比较 (见表2)
3 讨论
根管治疗是通过根管预备及药物消毒去除根管内的感染源, 并用可吸收的充填材料严密充填根管, 防止根管再感染的发生, 是治疗牙髓病及根尖周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传统的根管治疗包括:根管清理、根管成形和根管充填, 其远期疗效肯定, 但需要就诊的次数多, 有些患者难以配合, 不能按时复诊, 导致疾病治疗的终止。近年来, 随着根管治疗技术研究的深入, 很多学者认为根管治疗的三个环节实际上是个连续的过程, 随即引入了一次性根管治疗的概念。一次性根管治疗自20世纪50年代应用于临床至今, 对非感染根管的治疗效果得到广泛的认同, 但对于感染根管, 其疗效仍存在争议。
争论之一是术后疼痛。在根管治疗中, 各种操作对根尖周的刺激是引起疼痛的主要原因, 如牙本质碎屑、残留牙髓、微生物等被推出根尖孔, 根管预备器械超出根尖孔或者冲洗时压力过大。Albashaireh等[3]认为, 一次性根管治疗疼痛发生率低, 因为器械使用较少, 能及时充填, 且避免了暂封期间可能的根管再感染引起的疼痛。林南雁等[4]认为, 在规范的操作下, 一次性根管治疗并不比传统的根管治疗产生更多的术后疼痛。本研究在根管治疗的过程中, 严格控制工作长度, 保证牙本质碎屑、器械及冲洗液不超过根尖狭窄处, 避免刺激根尖周组织, 减少了术后疼痛的发生。研究结果表明, 一次性根管治疗和传统多次根管治疗的术后疼痛发生无明显差异。
争论之二是术后疗效。有研究表明一次性根管治疗与传统根管治疗疗效差异较大, 可能是病例选择和评价标准不同所致。本研究术后随访6个月, 一次性根管治疗有效率为93.8% (60/64) , 传统根管治疗有效率为94.6% (53/56) , 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与肖丹的研究结果一致[5], 可能与所选病例数少, 且均为单根管患牙, 降低操作难度有关, 有待扩大样本进一步研究证实。
综上所述, 一次性根管治疗是牙髓病及根尖周病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可减少患者就诊次数, 节约医生工作时间, 且临床疗效与传统根管治疗之间无明显差异。因此, 在严格适应证及规范操作的前提下, 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浩, 马佳, 杨树荣, 等.640例患牙一次性根管治疗的临床分析.中国当代医药, 2010, 17 (9) :166.
[2]Mohd Sulong MZ.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pain after canal preparation of open teeth using two irrigation regimes.Int Endod J, 1989, 22 (5) :248-251.
[3]Albashaireh ZS, Alnegrish AS.Postobturation pain after singleand Multipie-visit endodontic therapy.A prospective study.J Dent, 1998, 26 (3) :227-232.
[4]林南雁, 高学军.感染根管一次性根管治疗的短期疗效分析.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06, 41 (9) :525-528.
根管治疗的临床探究 篇9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牙142例, 上下前门牙及尖牙74例, 上下第一、二双尖牙45例, 年轻恒磨牙23例, 临床诊断为急慢性牙髓炎, 急慢性根尖周炎为主;少数外伤, 逆行感染及牙髓坏死等。
1.2 方法
1.2.1 治疗步骤 根管预备:在预备之前, 首先要探查和疏通根管, 一般将较小的锉如10号K锉尖端2~3 mm用预弯器预弯后进行。疏通的方法是:轻轻将锉插入根管, 顺时针方向旋转15°~30°, 再逆时针旋转, 在换锉之前采用小一号的锉再次到达工作长度, 按从小到大的顺序, 多按10-15-20-25…45顺序做根管预备。根管预备的效果是决定根管充填胜利的基础。
根管冲洗:选用过氧化氢液和次氯酸钠联合使用交替冲洗, 发泡能力强, 抗菌消毒作用大。次氯酸钠的溶解效果受牙髓组织结构完整性影响, 已降解牙髓组织可被快速溶解, 如果是活髓无明显降解时, 则需较长时间溶解。去除腐败坏死物质, 消灭感染源, 在此过程中不可加压冲洗, 防止产生压力向根尖区扩散。有条件可用EDTA, 通常使用浓度为17%, PH值为碱性。EDTA与次氯酸钠联合使用时能够去除玷污层, 并且有助于具有抗菌性的次氯酸钠穿透到更深层的感染牙本质小管内。
根管充填:选用组织相溶性好的, 细胞毒性小的糊剂来充填根管。如氧化锌糊剂、氢氧化钙类等, 用螺旋充填器, 加主。
2结果
142例患者, 其中有2例对根尖病变程度判断不足, 最后预备拔除, 有9例充填不足或超充, 重新进行根治, 充填。
2.1 愈后评定 经过根管治疗后, 病牙的任何不良体征和症状均消失, 达到治愈目的。也可通过X线片来评定治疗效果。
2.1.1 根尖透射区消失, 骨板完整-痊愈。
2.1.2 根尖透射区呈显著缩小或有修复趋势-好转。
2.1.3 原有X线透射区不变或扩大, 原根尖区无异常者出现X线透射区-无效。
3讨论
3.1 笔者在选择病牙时主要以前牙及年轻恒牙为主, 这样保证充填效果, 提高了成功率。
3.2 根管预备中根管预备器戒是预备的基础条件, 必须熟悉其性能和使用方法才能有效使用。根管预备直接影响根管充填效果, 要用标准吐根管锉有顺序逐步疏通, 在换锉之前采用小一号的锉再次到达工作长度, 其目的是维持工作长度和带出根尖处碎屑。根管的工作长度是从冠部参照点到牙本质牙骨质的距离。确定工作长度的方法主要有X线片法和电测法。
3.3 严密的根管充填消除死腔, 杜绝来自根尖及冠部的各种微渗漏, 阻止外界细菌和污染物的渗入, 防止再感染, 从而创造一个有利于根尖愈合的良好环境, 选择合适的基础糊剂, 主牙胶尖, 加侧方加压促进了根管充填达到良好效果。
3.4 在治疗过程中应摄三张X线片, 初诊X先片可以观察根尖病变范围及牙根的大体情况, 根管预备后来确定主牙胶尖及牙根长度, 最后摄片观察充填效果。
3.5 根充的疗效已被临床所肯定, 如果能辅助外科手术将对确保牙齿的可能性会进一步提高。
摘要:目的探讨142例根管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采用根管预备、根管冲洗和封药, 根管充填选择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和预后评定。结果142例患者中, 131例治愈, 2例有效, 9例无效。结论根管治疗中, 根管锉的逐步细心操作配合有效的药物冲洗和严密的根管充填必不可少, 是提高病牙治愈率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