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出勤证明(通用11篇)
篇1:正常出勤证明
出勤情况证明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贸易学院张薛梅老师自6月底至9月在我公司挂职,共计三个多月的时间,共计70天。特此证明。
无锡小天鹅有限公司2012年10月16日
篇2:正常出勤证明
同志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踏踏实实,兢兢业业,来我校工作期间,严格遵守学校的作息制度,从不旷课,做到了不迟到,不早退,工作量饱满,出满勤,出好勤。
特此证明。
篇3:正常出勤证明
在有关含参量正常积分“累次积分与求积顺序无关”定理的证明中, 对引进的二元辅助函数的连续性未给出证明, 很多学生对此结论的正确性也没去验证, 本人分别用二元函数连续的定义和一道课后习题对此结论给出了两种证明。
定义1[1]设f为定义在点集上的二元函数, P0∈D (它或者是D的聚点, 或者是D的孤立点) 。对于任给的正数ε, 总存在相应的正数δ, 只要P∈U (P0;δ) ∩D, 就有:
则称f关于集合D在点P0连续。若f在D上任何点都关于集合D连续, 则称f为D上的连续函数。
定义2[1]设f为定义在点集上的二元函数, 对于任给的正数ε, 总存在只依赖于ε的正数δ, 使得对D上一切点P, Q, 只要ρ (P, Q) <δ, 就有:
则称f在D上一致连续。
1 引理和结论
引理1[2]设f (x, y) 定义在闭矩形S=[a, b]×[c, d]上, 若f对y在[c, d]上处处连续, 对x在[a, b]上 (且关于y) 为一致连续, 则f在S上处处连续。
引理2[1]若f (x, y) 在闭矩形R=[a, b]×[c, d]上连续, 则:
引理2就是“累次积分与求积顺序无关”定理。对其证明过程中引入的辅助函数的连续性就是本文要证明的定理。
引理3[1]若f函数在有界闭域上连续, 则f在D上有界, 且能取得最大值与最小值。
引理4[1]若f (x, y) 在闭矩形R=[a, b]×[c, d]上连续, 则在[a, b]上连续。
引理5[1]若f函数在有界闭域上连续, 则f在D上一致连续。
定理[1]若f (x, y) 在闭矩形R=[a, b]×[c, d]上连续, 则在R上连续。
2 定理的证明
证法1因为f (x, y) 在闭矩形R=[a, b]×[c, d]上连续, 由引理3, 存在M>0, 使得对于任意的 (x, y) ∈R, 有f (x, y) <M (4)
又由 (4) 式, 对于任给的正数ε, 存在, 使得当u1, u2∈[a, b]且时有:
所以, H (u, y) 对u在[a, b]上 (且关于y) 为一致连续。
另外由引理4, H (u, y) 对y在[c, d]上处处连续。
由引理1, 在R上连续。
证法2对任意一点 (u, y) ∈R, (u+Δu, y+Δy) ∈R
因为f (x, y) 在R上连续, 由引理3从而f (x, y) 在R上有界, 即存在M>0, 对于任意的 (x, y) ∈R, 有。
又由引理5, f (x, y) 在R上一致连续。所以对于任给的正数ε, 存在, 当Δu<δ, Δy<δ时, 有:
所以H (u, y) 在点 (u, y) 连续, 由 (u, y) 的任意性, 所以在R上连续。
参考文献
[1]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数学分析 (下册) [M].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2]任亲谋.数学分析习题解析华东师大第三版 (下册) [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篇4:你能证明自己是正常人吗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一名负责运送精神病人的司机因为疏忽,中途让三名精神病患者逃掉了。为了不至于因此而失去工作,他把车开到一个巴士站,许诺可以让人免费搭乘他的车去某地。最后,这名司机把乘客中的三个人作为精神病患者送进了指定的医院。
为了避免院方产生怀疑,在交接的时候,他还这样告诉医生:这批病人比任何一批都难以押送,不仅容易激动,而且还胡言乱语。所以,这三个“替罪羊”一走出车门,就被强行架到床上,并绑了起来。当这三个人意识到自己被带进了精神病院时,一切都已经晚了。他们身上所有的物品甚至腰带,都被医护人员不容分说地收走了。
格雷•贝克关心的不是这个故事,他想了解的是,这三个人是通过什么方式证明自己不是精神病患者,从而成功走出精神病院的。
下面是他采访笔记的片段(为了尊重当事人的隐私,格雷•贝克把受访者的真名全部隐去,以甲、乙、丙代替):
下面是对甲的采访:
格:当你被关进精神病院时,你都想了些什么?
甲:我想尽快逃出去。
格:为了逃出去,你想了些什么办法?
甲:我想,要想走出去,首先得证明自己没有精神病。
格:你是怎样证明的?
甲:我说,“地球是圆的”,这句话是真理。我想,讲真理的人总不会被当成是精神病吧!
格:最后你成功了吗?
甲:没有。当我第14次说这句话的时候,护理人员就在我屁股上注射了一针。他说,地球确实是圆的,但是用得着你去说14遍吗?最后,我没有办法,只得老老实实地在里边待着,等待时机逃出去。
下面是对乙的采访:
格:你是怎么走出精神病院的?
乙:我和甲是被丙救出来的。他成功走出精神病院,接着报了警。
格:当时,你没想办法逃出来吗?
乙:想了,但是没有成功。
格:你想了些什么办法?
乙:为了证明自己不是精神病人,我告诉他们我是社会学家。我说我知道美国前总统是克林顿,英国前首相是布莱尔。当我说到南太平洋各岛国领袖的名字时,他们就在我的屁股上打了一针镇静剂。我就再也不敢讲下去了。
格:你们应该感谢丙。他把你们救了出去。
乙:是的,我非常感谢!
格:他是怎样把你们救出去的?
乙:他进来之后,什么话也不说。该吃饭的时候吃饭,该睡觉的时候睡觉,到读书时间,他就去读书。当医护人员给他刮脸的时候,他会说声“谢谢”。第28天的时候,他们就让他出院了。
格雷•贝克在评论里发表了这样的感慨:一个正常人想证明自己的正常,是非常困难的。也许只有不试图去证明的人,才称得上是一个正常人。后来,有许多人在该文的网络版上留言。有一个人的留言给人感触颇深。他是这样写的:那些用某种方式去证明自己真理在握的人,那些用某种方式证明自己知识丰富的人,包括那些用某种方式证明自己很有钱的人,都可能被认为是疯子,只是他们自己不知道罢了。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略有改动,插图/伦鹏博)
【读与思】
这篇小小说也许缺少叙述上的生动性,但它能引发你的思索,极富启发性。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都在忙于向社会、向他人证明自己:证明自己品德高尚,证明自己胸怀坦荡,证明自己学识渊博,证明自己才华横溢。但他们却没有想到,所有这些证明,常常是徒劳无益的,有时甚至只能产生相反的效果。
急于证明自己,常常是缺乏自信的表现。与其拼命证明自己,不如努力做好自己。就像被送进精神病院的丙一样,正常地生活,像正常人那样彬彬有礼,别人自然会把他视作正常人。
篇5:未打卡出勤证明书(精选)
姓名:日期年月日部(科):领导签字:我因(上班、下班、全天)未能打卡,请给予出勤认可。
1.出勤者未能打卡时必须如实填写此证明书;
2.出勤未打卡证明书在当日内提交,特殊情况次日内提交,过期不予受理,按旷工处理。
未打卡出勤证明书
姓名:日期年月日部(科):领导签字:我因(上班、下班、全天)未能打卡,请给予出勤认可。
1.出勤者未能打卡时必须如实填写此证明书;
2.出勤未打卡证明书在当日内提交,特殊情况次日内提交,过期不予受理,按旷工处理。
未打卡出勤证明书
姓名:日期年月日部(科):领导签字:我因(上班、下班、全天)未能打卡,请给予出勤认可。
1.出勤者未能打卡时必须如实填写此证明书;
2.出勤未打卡证明书在当日内提交,特殊情况次日内提交,过期不予受理,按旷工处理。
未打卡出勤证明书
姓名:日期年月日部(科):领导签字:我因(上班、下班、全天)未能打卡,请给予出勤认可。
1.出勤者未能打卡时必须如实填写此证明书;
2.出勤未打卡证明书在当日内提交,特殊情况次日内提交,过期不予受理,按旷工处理。
未打卡出勤证明书
姓名:日期年月日部(科):领导签字:我因(上班、下班、全天)未能打卡,请给予出勤认可。
1.出勤者未能打卡时必须如实填写此证明书;
篇6:用经济手段管理职工的出勤探讨
在城市的环境卫生管理工作中, 职工正常的出勤是城市环境卫生良好的保证。在日常工作中企业单位要对职工的考勤进行严格的管理, 在管理职工方面, 笔者主要对经济手段的运用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职工缺勤对企业的影响
通常缺勤分为合理缺勤与不合理缺勤。对于职工生病了, 必须有医院开的证明, 或请事假时, 必须有合理的原因, 才能称之为合理缺勤;不合理的缺勤是指职工在没有合理的原因并且也没有生病时出现的缺勤情况。对于考勤管理者来说, 有时候对于这两者缺勤之间的关系很难界定, 但是从考勤管理者的职责出发, 对于这种情况必须区别对待。对于解决缺勤的问题, 要通过搜集大量相关的数据来处理, 对于缺勤的统计有几种有效的分析原则:以年为单位, 对职工的缺勤天数进行统计;在一年之中对职工总的缺勤时段数进行统计;对职工的缺勤记录必须细化, 每一次的缺勤原因都要及时的记录, 在缺勤记录时不包括假期或离职培训等正常却没有办法工作的情况。在工作环境中, 影响职工出勤的因素主要有职工诚实度、工作氛围以及职工之间的矛盾冲突等问题。职工的出勤率低对企业单位造成的间接损失主要有:职工整体的工作效率低, 服务质量相对比较差, 职工之间的关系比较紧张甚至出现恶化状态。
二、以经济手段管理出勤
缺勤是企业所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 由于很多企业在开展管理工作的过程中, 没有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培训管理、绩效管理、薪酬管理等予以足够的重视, 使得企业的缺勤管理的收益很难实施考评与量化, 如果不对缺勤管理工作予以足够的重视, 并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 将会对企业的正常运营造成严重影响, 通过经济手段开展职工出勤管理, 在职工出勤管理工作中能够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 这主要是因为职工的收入是与其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 每个职工对于自身的经济收入都是非常的重视的, 如果职工的缺勤会造成自身一定的经济损失, 就能够有效的提升职工的出勤积极性, 有利于职工出勤率的提升, 下面就对具体的通过经济手段开展职工出勤管理的措施予以探讨。
1. 积极提升出勤监督效率, 降低出勤监督成本。
在实际的出勤管理工作中, 主管对职工的出勤与缺勤情况开展监督, 是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的, 既需要付出时间成本, 对职工的实际出勤情况开展监督, 又需要付出感情成本, 一个公司或者是一个部门中职工的数量通常是比较多的, 并且岗位分布分担, 主管在开展出勤监督的过程中需要占用较多的时间;另一方面, 部门中的同事都是长期相处的, 一些人与主管还是比较要好的朋友, 这时要保证主管在出勤监督方面做到公平公正, 就需要付出一定的感情成本。这时, 在开展出勤管理工作的过程中, 积极引进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 能够有效的解决监督效率与监督成本等方面的问题, 并且能够有效减少出勤监督流程, 具有积极的作用。
2. 增大对主管失职及职工缺勤的惩罚力度。
在现有基础上, 制定出完善的出勤处罚制度, 并依据职工缺勤情况的严重程度, 加大处罚力度, 这对于降低职工的缺勤率有积极的作用,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 在加大处罚力度的同时, 要强化主管的监督力度, 否则, 一些职工会认为处罚加重之后, 主管的监督力度会减少, 这将难以起到降低职工缺勤率的作用。另一方面, 对于一些不履行监督职责, 在实际工作中徇私舞弊, 不能保证出勤监督数据准确性与公正性的主管, 要加大处罚力度, 以便于有效降低企业中的缺勤率。
3. 加大对主管忠实履行职责及职工出勤的激励制度。
完善的出勤激励制度, 对于职工的出勤积极性及出勤率的提升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这就需要在实施上文中所说的处罚制度的同时, 制定出完善的出勤激励制度, 对主管的尽忠职守情况及出满勤的职工予以相应的经济奖励或者是其他形式的实质性的奖励, 让广大职工能够切身感受到出满勤的好处, 同时可以制定出各种具有创新性与趣味性的激励制度, 有效提升职工的出勤积极性, 这对于企业职工出勤率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4. 减少职工的缺勤收益。
如果职工的收益会由于缺勤而减少, 那么大多数职工会选择出勤, 这能够有效的改善职工的出勤均衡性, 缺勤收益的减少, 能够有效的提升职工的出勤的积极主动性, 这能够有效的减轻主管的监督工作负担, 对于其管理效率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作用。同时, 应该注意良好的工作环境的营造, 在良好的工作环境及和谐的同事关系的氛围中, 职工的出勤率必然会提升。
三、结语
篇7:你能证明自己是正常人吗?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一名负责运送精神病人的司机因为疏忽,中途让3名精神病患者逃掉了。为了不至于因此而失去工作,他把车开到一个巴士站,许诺可以让人免费搭乘他的车去某地。最后。这名司机把乘客中的3个人作为精神病患者送进了指定的医院。
为了避免院方产生怀疑,在交接的时候,他还这样告诉医生:“这批病人比任何一批都难以押送,不仅容易激动,而且还胡言乱语。”所以,这3个“替罪羊”一走出车门,就被强行架到床上,并绑了起来。当这3个人意识到自己被带进了精神病院时,一切都已经晚了。他们身上所有的物品甚至腰带,都被医护人员不容分说地收走了。
格雷·贝克关心的不是这个故事,他想了解的是,这3个人是通过什么方式证明自己。从而成功走出精神病院的。
下面是他采访笔记的片段(为了尊重当事人的隐私,格雷·贝克把受访者的真名全部隐去,以甲、乙、丙代替):
下面是对甲的采访:
格:“当你被关进精神病院时,你都想了些什么?”
甲:“我想,要想走出去,首先得证明自己没有精神病。”
格:“你是怎样证明的?”
甲:“我说‘地球是圆的’,这句话是真理。我想,讲真理的人總不会被当成是精神病吧!”
格:“最后你成功了吗?”
甲:“没有。当我第14次说这句话的时候,护理人员就在我屁股上注射了一针。”
下面是对乙的采访:
格:“你是怎么走出精神病院的?”
乙:“我和甲是被丙救出来的。他成功走出了精神病院。并报了警。”
格:“当时,你是否想过要想办法逃出去呢?”
乙:“是的,我告诉他们我是社会学家。我说我知道美国前总统是克林顿,英国前首相是布莱尔。当我说到南太平洋各岛国领袖的名字时,他们就给我打了一针。我就再也不敢讲下去了!”
格:“那丙是怎样把你们救出来的?”
乙:“他进来之后,什么话也不说。该吃饭的时候吃饭,该睡觉的时候睡觉。当医护人员给他刮脸的时候,他会说声谢谢。第28天的时候,他们就让他出院了。”
格雷·贝克在评论里发表这样的感慨:“一个正常人想证明自己正常,是非常困难的。也许只有不试图去证明的人,才称得上是一个正常人。”
后来,有许多人在该文的网络版上留言。有一个人的留言令人感触颇深:“那些用某种方式去证明自己真理在握的人,那些用某种方式证明自己知识丰富的人,包括那些用某种方式证明自己很有钱的人,都可能被认为是个疯子,只是他们自己不知道罢了!”
篇8:由新小班出勤率引发的思考
1.家园沟通 。 班级老师及时给患病幼儿的家长打电话或进行家访,了解幼儿的病情,指导家长在幼儿患病期间要注意的事项,如营养、作息、情绪调节。 在真诚的交流中, 家长们真真切切感受到了教师对孩子的重视与关心。
对一部分孩子未患病但心存顾虑的家长, 班级老师从新生入园保育的角度, 对家长进行耐心分析与指导, 使家长直观地知晓幼儿园的卫生消毒制度以及措施的落实,消除家长的不安与担忧。 我们还通过评选全勤宝宝活动, 鼓励幼儿天天来幼儿园, 顺利度过入园关。
另外,我们在家园互动平台上发布了保健小贴士, 提醒家长在双休日适当安排孩子的体锻活动, 指导孩子适时饮水,注意膳食结构平衡,增强幼儿体质。
2.标示提醒 。 幼儿园及时为体弱和患病的幼儿设计了特别的小标识,贴在他们的胸前或手臂上。 标识提醒将特殊儿童的照料显性化, 提示当班教师和幼儿园其他人员时刻注意该幼儿的身体状况,以点带面,加强对特殊儿童的护理和照顾。
3.个性保育 。 对于体弱幼儿我们制订了个性化的保育措施,如每天保证少量多次的体锻活动;午睡时调整位置,与其他幼儿相对隔开,允许他们适当地早睡晚起;督促多喝水,在午餐时为其特别准备粥、面等容易消化的食物。
4.观察监测。 在一日活动中对幼儿活动量、情绪表现以及进餐情况等加强观察,做到防患于未然。 对家长来电请假的患病幼儿准确记录发病、就诊的具体时间, 然后班级保教人员分析该病儿在园时接触的同伴,重点观察,做到定时“一看二摸”。 “一看”为看脸色、嘴唇、 呼吸是否异常,“二摸” 是摸额头和手心, 判断是否发烧。 同时,引导幼儿多洗手,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并将两小时户外游戏活动分时段进行。
由于有了保育措施的及时跟进和实施, 小班的出勤率慢慢地得到提升。 此次新生出勤率问题引发了我们的思考, 促使我们对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审视和加强了保育管理工作。
一、制订日常保育规范
1.形成细则,规范要求。我们根据本园的特点建立和形成了自己的卫生消毒、安全保健、一日保育工作的规范细则,以及日常生活环节可操作的保育规范。 每一项工作的操作目的、操作程序、操作时间及操作方法都有非常具体的规定。 我们还根据来园、盥洗、午餐、点心、 午睡等一日生活各个环节列出了详细的观察要点与行为提示。 例如我们编制了小班幼儿的“午睡照料规范”“如厕照料规范”“进餐照料规范”。 在“午睡照料规范”中,我们又根据午睡的不同时段,分别制订了睡前、 睡中和睡后的保育细则。 如睡中观察要点:1幼儿是否有不良睡姿;2幼儿的被子是否盖好;3幼儿入睡率; 4体弱幼儿的入睡与健康状况。根据观察要点,又相对应地列出了保育行为提示: 1提醒或帮助幼儿调整睡姿;2帮助幼儿盖好被子,观察冷暖;3巡视每位幼儿的入睡情况,并陪伴个别幼儿;4提醒容易尿床的幼儿及时如厕等。
2.观摩学习,规范执行。 我们定期组织教师和保育员进行日常生活保育环节规范的学习与观摩, 保健老师有针对性地检查指导, 使教师和保育员的保育能力明显提高。 如每月的“与你有约”,我们轮流推出一位保教人员,带领大家学习了解保育的规范细则,并知道怎样做才是优质的保育,使保育工作有标准有榜样,有利于大家对照标准认真执行。
3.进班巡视 ,加强指导 。 我们加强进班巡视与指导,对一日生活各个环节中的保育工作要点进行观察。 为了使巡视更有效,我们列出了午餐、午睡、来园、体锻等各个环节的保育巡视要点,形成一系列评价标准。 比如“进餐巡视”注意以下几点:1进餐环境是否愉悦宽松;2进餐准备是否规范;3是否根据气温变化调整相应的备餐程序; 4保教人员是否运用多种方式鼓励孩子独立进餐。 在巡视中发现的问题,我们及时与班级老师和保育员共同协商、研究、调整,安排好幼儿的生活环节和活动组织。 如新小班注意创设良好的心理氛围, 加强对新生的日常生活照料, 做到既关注全体又兼顾个别,帮助幼儿顺利度过适应期。
二、关注个别幼儿的保育
1.敏感体质幼儿。 对于敏感性体质的幼儿,我们要求保健老师、本班老师和保育老师做到心中有数,与家长沟通后列出禁忌的食物清单,张贴在教室、厨房、保健室等场所,并在吃餐点时为其提供替代性食物。
2.体弱或患病幼儿 。 给体弱的幼儿贴上特殊的小标识,在一日生活中注意他们的休息、午睡、饮水、午餐等各项细节,例如午餐时适当增加营养餐,注意起床时对其给予优先照料等, 并详细记录一日体征和用药情况。
3.易出汗幼儿 。 注意观察这些幼儿什么时候容易出汗,活动安排注意动静交替,并对他们采取特殊的措施,如在背部垫干毛巾,适当调节运动量等。
三、保教互动形成合力
1.开展研讨,提升能力。 我们对青年教师加大保育培训的力度,针对一日生活环节中的保育要点,定期组织日常保育的研讨活动,如我们讨论的主题有“体育锻炼中教师的站位与观察”“冬季幼儿午睡的组织策略” “盥洗的观察要点与指导 ”等 ,并组织开展现场观摩与评价。
2.撰写案例,形成对策。 我们鼓励教师和保育员撰写案例,记录自己在保教工作中的点滴体会,并开展交流。 如 “孩子挑食怎么办”“体弱幼儿的照料对策”“出勤率低的原因分析”等,通过分析原因,形成有效的对策。
3.三位一体,聚焦问题。 我们实行“三位一体”的保育管理措施, 即保健老师、 保育员与班级老师密切配合,关注幼儿的日常行为表现,开展基于问题的班级保育教研,“三位一体” 成功地纠正了幼儿吮吸手指、尿床、口吃等情绪障碍与行为障碍。 通过问题研究,找到保健老师、保育员与班级老师工作中的交点,从而形成合力,在交点的互动中使保教配合落到实处。
四、家园沟通实现共育
1.保健小信箱。 幼儿园的大门口设有“保健信箱 ”, 一方面定期向家长发放保健信, 帮助家长了解近阶段幼儿生长发育的特点和保育工作的重点, 解除家长的顾虑;另一方面为家长特意准备了便笺,家长每天送幼儿入园时,可以用便笺的方式与老师沟通,便笺投入信箱后会有专门人员及时转交给各班老师。
2.讲座及咨询 。 定期举办保健讲座和面对面的咨询活动,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养观念,掌握日常保育小方法。 如新小班开学时我们会召开新生保育会议,对幼儿可能会出现的分离焦虑症状进行科学分析, 引导家长摆正心态,提前采取预防措施。 每学期预约部分家长,特别是体弱或肥胖幼儿的家长来园,共商家园共育的方法。
篇9:百分百出勤率
刘景所在的大学可是出了名的好,因为每堂课都能保持百分之百的出勤率。这个出勤率的保持当然是因为有着十分严谨的考勤制度,那就是指纹考勤机。指纹考勤机的出现让所有打算逃课的同学大失所望,只能有课必到。刘景也是一样,每天忙着出勤公共课和专业课,还有晚修。
辅导员把鼓励出勤工作下分到每个寝室,归寝室长负责。刘景寝室的寝室长刘洪志多次强调过,谁要是不能出勤,就是给他找麻烦。
这天晚上,微风入室,何其凉爽。刘景的室友莫磊收拾好书本后,发现门被锁住了。莫磊开始找钥匙,可是翻遍所有可能有钥匙的地方,都没能找到。情急之下,莫磊掏出手机准备联系室友,让他们回来帮忙开门。然而意外不止一次地发生——莫磊的手机没电了。
“该死的宁浩波,要不是你玩我手机,它也不会没电的。”莫磊咒骂道。
晚修八点开始,十一点结束,所有学生必须出勤满两个小时,到场时刷机一次,退场时刷机一次。这样,指纹机才能证明晚修的同学修满了两个小时。
充电器!莫磊想到了充电器,于是找了一圈,结果仍然是毫无发现;之后莫磊又想到了上网发信息,却发现寝室内断电;莫磊开始叫喊,希望有人来救他,然而同学都去上课了,自然没人理会他。
想到如果不能出勤就会承受很多指责,莫磊恐惧至极,看了看窗户。
莫磊住的是三楼,从三楼跳下去应该死不了,但受伤是肯定的。莫磊看了看时间,已经到了八点,如果一个小时内不能出去,出勤的事就完蛋了。
就在这时,莫磊听到了嗡嗡嗡的响声,那是闹钟的声音……
第一个发现莫磊尸体的人是刘景。当时的时间是八点半,刘景回寝室打算拿书去上晚修,结果打开门时,看到一个黑影躺在地上一动不动。刘景按下电灯开关,灯没亮。等走近那个黑影时,他才闻到血腥味,并且看到了地上那片已经快要凝固的血迹。
刘景这才发现这个人竟然是莫磊。莫磊已经死亡,胸口处有一个三角形的伤口。
事发之后,校警在第一时间赶到。这个时候,宁浩波和寝室长刘洪志都回到了寝室。
现场被保护得很好,校方人员和一干学生都堵在寝室门口等待着。
寝室已来电了,校警肖以默初步检查尸体后得出结论:“死者莫磊是被三棱刮刀刺中心脏失血过多而死。现场没有留下凶器,地上有个被定在八点响的迷你闹钟,寝室还被关了电闸……这些都有蹊跷。最关键的一点是,根据刘景发现死者时的情形来看,当时这间寝室的门被锁住了,而死者身上没有携带钥匙,这就成了密室杀人。而密室又是你们平时居住的寝室,那么本来可以依靠的指纹取证也行不通了。但是我可以确定,凶手就是这间寝室中的某个人。”
嫌疑人
教导主任听后表示很有意见:“你的分析很到位,但是咱们学校怎么会有杀人犯?再说就算有人要杀人也不可能,因为这个时间他们应该在晚修。”
刘洪志也应和着说:“是呀!我们有考勤制度,教室里的指纹考勤机就能说明这一切。”
肖以默一边继续勘察现场,一边说:“当然,这是咱们学校的特色。但正因如此,才会有人利用这一点来制造假象迷惑大众。我已经叫人去查了,估计很快就有结果了。”肖以默俯下身研究了一会儿莫磊死亡时的姿势,又研究了地上的血迹,忽然起身走到了寝室一角的木柜旁。木柜一共有四个格子,下面的那个要弯腰才能够到门把手;顶上那个,需要踩着椅子才能够到。肖以默指着下面倒数第二个柜门,问:“这个柜子是谁的?”
“我的。”宁浩波说。
“你平时喜欢在柜门上插着钥匙吗?”肖以默盯着柜门上的钥匙,头也不回地问。
“不啊,那个柜子我从来不用,钥匙我都没见过。”宁浩波走到柜门前说,“你是想让我打开柜子吗?”宁浩波说完已经扭动了钥匙,拉开了柜门,接着一把泛着寒光的三棱刀飞了出来,刺中了宁浩波的肩膀。
肖以默一把拉过宁浩波,靠近查看,才明白柜子里面有机关。
“现在凶器找到了——这个柜子有个装置,只要柜门被打开,三棱刀就会以强力刺出,但这个装置因为之前使用过一次,威力大不如前。第一次应该还有弹回装置。”肖以默一边说一边看着宁浩波,“伤得严重吗?”
“没事,只是皮外伤……”
“你就是杀人凶手吧?”肖以默波澜不惊地说,“如果我没发现柜子,那自然是好筝;如果我发现柜子有问题,你就主动来个苦肉计,摆脱自己的嫌疑。而且,这个装置不用人控制就能杀人,所以考勤机的不在场证明也没用了。”
“一个校警而已,还学别人玩推理。”刘洪志不满地说。
宁沽波笑了笑,走到柜子前:“说到推理,我也是很擅长的。大家过来看,如果学过力学,就应该看山这个装置根本没有弹回的可能。而且大家想想,我在打开柜子之前扭动了钥匙,也就是说柜子已经被再次锁上了。这两点足以说明在萸磊死后有人来过。这些都可以推翻肖侦探的推理。”
肖以默点了点头,然后向宁浩波投以抱歉的目光。
此时,另一名校警领着一位教务处老师来到现场,跑到肖以默面前说:“你要调查的这三个人中只有一个没有出勤,他叫刘景。”
有记录证明,宁浩波和刘洪志都是八点到的教室,十点离开,而刘景从头到尾都没有出勤。
“根据这个有力证据,嫌疑最大的人是刘景。”肖以默走到刘景而前说,“为什么今晚缺勤?你在九点半才发现寝室里的死者,你怎么解释?”
陷入困境
刘景在听到肖以默说出“九点半”三个字时心里轰隆一下,因为他明明是在八点半时发现莫磊死亡的。刘景看了自己的手表才明白,他的手表被调慢了一个小时,也就是说,他在手表显示八点半时刚寝室拿书,而那时的真正时间是九点半。
有人对手表做了手脚,刘景便很难摆脱嫌疑了。他说:“的确,从证据来看,我的嫌疑最大,但是我没有出勤不代表我杀了人。况且我也有不在场证明,我的女朋友黄颖可以作证。”
nlc202309011155
宁浩波接过话头:“如果说刘景是凶手,他可以先暗中拿走莫磊的钥匙,然后把莫磊锁在寝室里,等到莫磊死后,再回到寝室关好柜子,然后报警。这一切都很连贯,但是刘景有不在场证明的话,这些就要重新考虑了。”
“死者因为打开宁浩波的柜子而死很荒唐。难道说他不打开柜子就不会死了吗?这件事很离奇,超乎了正常人的思维。”
突然,一个围观的外班同学说出了一句话,震惊了在场的所有人:“不出勤的人就要死,这根本不是人类的谋杀,而是规则把打破百分百出勤率的人删除了。”
现场顿时陷入了死寂,每个人都感受到了空前的恐慌。
教务主任赶跑了散布谣言的人,但是肖以默却面露喜色:“主任,既然不是自杀,我们应该马上联系警方,把查找凶手的事交给警察吧。”
教务主任摆了摆手,开始盘问刘景为何没去晚修。刘景如实回答:“和女朋友约会。因为手表被调慢一个小时,所以才没能准时出勤。”
第二天,刘景的女朋友黄颖向他道歉,说是为了和刘景多待一会儿才把他的手表调慢了。
“你知道吗?你不但让我错过了晚修,还差点儿害我成了杀人凶手。莫磊离奇死亡之后我成了学校的风云人物……”
“对不起,都是我的错,要不是我把你的手表调慢半个小时,就不……”
“你说什么?”刘景打断了她的话,“你只调慢了半个小时?不是一个小时?”
“是半个小时。怎么了?”
刘景匆匆回到寝室,心神不宁,看着寝室另外两个人古里古怪的样子,某种想法充斥了整个脑袋:自己被人陷害了。
仅仅一天,男寝密室死亡案件已经轰动了整个学校,百分之百出勤率在莫磊死亡之后变得更加神圣不可侵犯。老师正担心百分之百的出勤率会被刘景的缺席而打破时,警方的调查也有了眉目:在凶器和柜钥匙上面都发现了刘景的指纹,并且查出刘景的指纹是最后一个留在上面的。铁证如山,刘景被带走了。刘景被警方带走后,学校的出勤率再次变成了百分之百的完美记录。
晚修的家伙不是人
莫磊死亡事件的真相仍然不清楚,但是各种杜撰版本已经横行校园了,最为流行的就是“缺勤学生莫磊和刘景都已死亡,百分之百出勤率不可侵犯”云云。“缺勤者死”成了整个校园的关键词,大家上课自修的态度更为认真和积极了。
没过几天,宁浩波听传言说刘景在莫磊死亡一案中供认不讳,已经被判了死刑。黄颖伤心欲绝,几度欲寻短见都被宁浩波救了。黄颖曾经供认过她调过刘景的手表,校内同学也都知道,并给了黄颖一个称号:丧夫命。黄颖没想到宁浩波还能不畏“丧夫命”之说陪着她,于是便做了宁浩波的女友。
寝室长刘洪志可不相信莫磊死于缺勤,所以一直在暗中调查这件事。由于刘景和莫磊都已经死无对证,刘洪志只好把注意力放在了宁浩波身上。每天上课暗中监视宁浩波成为刘洪志的必做事情之一。在一次晚修课上,刘洪志终于发现了宁浩波的异常:白天时,宁浩波正常上课,偶尔还回答问题;可是到了晚修的时候,宁浩波却穿着高领风衣坐在教室最后一排,低着头,不言不语。
这晚,刘洪志早有准备,早早来到教室倒数第二排的角落处坐下——这个位置便于监视宁浩波。果不其然,一个穿着黑色高领风衣的人在门口刷机之后走到最后一排的角落里坐下,拿出书本低头看起来。其他学生全部坐在教室前排,而刘洪志和他的距离不到一米。刘洪志可以听到背后的宁浩波偶尔翻书的声音,只是,貌似还少点儿什么。
呼吸,是呼吸!刘洪志听不见身后宁浩波的呼吸声。刘洪志头皮忽地麻了,紧接着他把笔扔到地上,然后趁着捡笔的空档从下面往后看。他看到了后排桌子下的裤腿中露出的脚腕骨和腿骨,有的地方肌肉饱满,有的地方腐烂发霉,还有的地方空空如也,光秃秃地露着白骨。
他不是宁浩波,他不是人!刘洪志得出结论,玩命逃到了前排。他在跑的时候甚至听到了后面那个家伙的鬼笑声和晃动身体时发出的骨头摩擦声。
晚修结束后,刘洪志鼓起勇气跟着那个家伙走出教室。他不明白为什么会有一个不是人的家伙穿着宁浩波的衣服出现在这里。
夜风吹个不停。那个家伙并没有发现他,而是一直走到校园后面的山坡上。那家伙找到了一块石碑,站定后开始脱衣服,衣服全部脱光以后,露出了残缺不全的尸骸之身——他很开心地欣赏着自己的身体,然后绕到石碑后面,一低头就不见了。
那里应该是坟,而那个坟就是这个家伙的。刘洪志想。
与尸为伍
回到寝室,刘洪志忐忑不安,因为他想通了一件事——那就是宁浩波根本不用来晚修,有那具尸体帮他出勤,宁浩波就可以回到莫磊的死亡现场消灭证据。
刘洪志看着躺在床上的宁浩波,终于按捺不住地试探着说:“浩波,你说刘景到底和莫磊有什么仇怨呢?我到现在都想不明白他为什么要杀莫磊。”
“我哪里知道?我又不是刘景。”宁浩波说。
刘洪志见宁浩波对这件事不感兴趣,觉得真相离自己的猜想更近了一步,于是说:“我记得你和莫磊有仇。”
“我知道你很早就怀疑凶手是我。我现在就把一切都告诉你。”宁浩波已经做好了进一步打算,于是决定把真相主动告诉刘洪志。
宁浩波很久以前就在学校后山发现了一个墓碑,并且发现里面有尸体,于是决定试一下那个古老的引尸术——把自己的血液注入尸体的头骨中。没想到引尸术是真的,宁浩波成功引出了一具可以帮他做事情的尸体。引尸术的关键在于只要他有供给尸体的东西,就可以要求尸体帮他做事。
宁浩波想到了学校里最折磨人的出勤制度,于是决定用自己一天的寿命来换取尸体帮他出勤一次。
然而宁浩波杀莫磊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莫磊每次都坚持要和宁浩波一起去晚修,如影随形,那么宁浩波找那家伙代替自己出勤的事就变得很困难;另一个原因很重要,就是莫磊向来什么都比他强,学习、球技、人际关系等。
有了尸体帮忙出勤,宁浩波完全可以随意出入寝室。他在白天没有人的时候,就在寝室里布置好柜子里的杀人机关,然后把迷你闹钟放在灯管上面,再把柜子钥匙放在闹钟上面。之后的那天中午,宁浩波死皮赖脸地借来莫磊的手机玩,硬是把他手机里的电耗光了;再之后他还趁机把刘景的手表调慢半个小时;最后一步,切断寝室的电闸,并偷走莫磊的钥匙,在莫磊睡觉时把他锁在寝室里。
nlc202309011155
“原来是这样,闹钟被你设在八点准时响起,从灯管上面掉下来,所以柜子钥匙也一起掉下来,然后莫磊好奇之下打开了你的柜子……”刘洪志总算想明白了闹钟的作用。
“差不多是这样吧,我在八点二十分的时候溜回了寝室,重新把柜门关好,再用钥匙锁好柜子。”
“你为什么不把钥匙也一并拿走?”
“如果把钥匙拿走的话,我就会显得被动,而且我无法把钥匙再偷偷放在刘景身上。不拿走钥匙才是一箭双雕。”
刘洪志颤抖着身体,他明白了,宁浩波和一具尸体为伍,而寝室里住着的宁浩波也是一具没有情感的行尸走肉。
“你杀刘景的原因是你也喜欢黄颖吧?黄颖的家境很好,有钱有势。你这是一箭三雕呀。”
宁浩波沉默了一会儿,说:“现在推理故事讲完了,你不觉得会发生什么吗?”
亡者归来
“发生什么?难道你跟我讲出真相就是因为你也要杀我吗?”
“人哪儿有那么好杀?”宁浩波得意非凡地说,“你知道这些都无所谓,但有所谓的是你竟然发现了替我出勤的尸体,这样以后它很可能就不帮我出勤了,我还要悲催地上晚修。”
“宁愿浪费一天生命,也不上晚修吗?”刘洪志问。
“本来的确是要用我的生命来做交换的,但是现在有了其他选择。”宁浩波看着刘洪志,笑嘻嘻地说,“进来吧,小尸。”
一阵嘎吱嘎吱的声音从窗户外面响起——那具长着宁浩波的脸、身体残破不堪的家伙竟然爬上了三楼窗户。
小尸敲了敲窗户,然后呆呆地望了望里面,扒开窗户跳了进来。
“吃掉他吧,他的肉体全部归你,千万要吃干净哦,不然我会有麻烦的。”宁浩波狂妄地笑着。
小尸对宁浩波的话言听计从,因为它只是宁浩波用血液引活的尸体而已。
刘洪志和这突然扑上来的家伙纠缠起来,但他并没有十分恐惧,相反却万分高兴。
“马上就要被吃了,你还能笑得出来?”
“你又不是我,当然不知道我为什么笑了,哈哈哈哈……”只见一个人从刘洪志的身上分裂出来,他是刘景。刘景抓住小尸的手腕,翻了过来:“他手上面有你的指纹吧?用指纹可以下诅咒的吧?”
宁浩波倒吸一口凉气,他万万没有想到的事发生了:刘景回来了。
“看这具尸体赢弱的样子,真不知道你怎么忍心来操纵它。现在我心中还有一个问题没有想明白,那就是凶器和钥匙上面怎么会有我的指纹。”
“想知道的话就快把小尸还给我,不然我是不会说的。”
“你没有选择的余地,既然你能用尸体来复制你的脸和指纹,我就能用他复制一个你,并且诅咒你。”
“我说。”宁浩波不得不服软,“还记得最初我和你一起去过后山吗?和我一起发现尸体后,你被荆棘割破了手,而且还摸到了尸体的手骨。那点儿血迹就足以让尸体上有你的指纹了。”
宁浩波说完,解开手腕上的绷带,整只手就掉了下来,砸在地面上:“这只左手是尸体的,而小尸身上的左手是我的。”
“这种办法亏你想得出来。现在,该是送你死的时候了。”刘景从自己的身上撕下一条一条的腐肉喂给小尸吃,小尸的身上便开始不断长出鲜活的肌肉。
“引尸固然重要,但喂尸才是比引尸更胜一筹的操纵术。当它吃饱以后,就会乖乖地听我的话。”刘景得意地笑着,并且继续喂小尸吃肉。
最后,刘景身上的肉和脏器都所剩无几了,只有脖子以上的部分还是完整无缺的。
尾声
刘景满意地看着小尸变成了另一个宁浩波,说:“这家伙真能吃。”
“你别杀我,求你了。如果我死了,黄颖就没有人照顾了。”宁浩波恐惧得双腿直颤。
“没关系的。谁照顾她都比你照顾她要好得多。”刘景指挥小尸啃食掉了那只属于宁浩波的手——这之后,小尸做什么动作,宁浩波就跟着做什么动作——宁浩波被诅咒了。他的身体不受自己控制,只能跟随小尸的动作而动了。
刘景指挥小尸跳舞、打滚、挠痒痒,最后终于玩够了,拉开窗户,指挥小尸头朝下栽了出去。当然,和小尸一起头朝下栽下去的还有宁浩波。
宁浩波死了,刘景扔下瑟缩在一旁呆若木鸡的刘洪志走了。整个寝室变得死气沉沉。
黑夜中,宁浩波从地上爬起,恢复了意识。他的记忆是从前些天断的:那天他刚好决定和学校后山坟墓里的尸体做交换,让尸体扮成自己去上课,而自己就可以到坟墓里休息一阵子。本来三天就该换回来,可是直到现在,那个假的他都没有去找他换回身份。现在他对自己的身体迷茫至极,他不知道他其实是莫磊。
篇10:正常出勤证明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本试验在重庆市璧山县八塘镇蔬菜基地进行,温室类型为通体塑膜日光温室大棚;试验熊蜂由重庆市畜牧科学院蜂业研究所提供,每群约有成年工蜂80只;试验作物为西红柿和辣椒。
1.2 方法
在试验基地选择西红柿和辣椒温室大棚各3个,用作熊蜂出勤行为观察;试验时间为2009年4月25日至28日,此时正值辣椒和西红柿的盛花期。试验期间,每天早上6点开始观察熊蜂出巢情况,然后每隔2 h观察一次熊蜂访花情况,每次观察10 min,直到熊蜂全部归巢。观察方法:在温室大棚中央选取6 m×3 m的一个区域观察熊蜂访花情况,以一只熊蜂来到观察区域并在花上停留,直到离开该区域计算为一次访花;如果熊蜂经过该区域,未在花上停留则不计算。
1.3 数据
记录各试验组每天早上第一只熊蜂出巢和傍晚最后一只熊蜂归巢的时间,以及当时的温度和湿度;记录熊蜂在各个时段出勤访花的次数、温度及湿度。
2 结果与分析
2.1 熊蜂的出巢时间和温度
由表1可以看出,两种作物熊蜂的出巢时间非常接近,都在6点30分左右出巢,平均出巢时间相差6 min,两组熊蜂的出巢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数据表明,熊蜂的出巢时间与作物品种无明显关系;两种试验作物大棚在熊蜂出巢时的温度均在13~14℃之间,相差0.7℃;在达到熊蜂最低出巢温度的温室环境下,熊蜂出巢的时间主要受太阳光线的影响,受作物品种和温度的影响较小。
2.2 熊蜂的归巢时间
两种作物熊蜂归巢的平均时间一样,都为19点12分(见表2),说明作物品种对熊蜂的归巢时间影响较小。两种作物熊蜂归巢的平均温度相差1.2℃,这可能是由于不同大棚内的环境不同所致,熊蜂归巢时间与大棚温度无显著相关。
2.3 熊蜂出勤访花行为
熊蜂出勤访花次数及温、湿度见表3。
2.3.1 熊蜂出勤访花次数
从表3可以看出,熊蜂出勤访花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从早上出巢开始,熊蜂出勤访花次数逐渐上升,到10点左右达到最高峰,并一直延续到中午12点,之后熊蜂访花频率开始下降,16点以后熊蜂访花频率便迅速下降。详见图1。
从图1可以看出,熊蜂对西红柿的访花次数明显高于辣椒组。经统计分析,西红柿组熊蜂的访花次数比辣椒组高129%,两组间熊蜂出勤访花的次数差异显著(P<0.05)。试验表明:熊蜂在为西红柿和辣椒两种茄科植物授粉时,更偏好采集西红柿花朵。
2.3.2 温度对熊蜂出勤行为的影响
西红柿和辣椒两组的大棚温度从早上逐渐升高,到中午12点与14点之间形成波峰,是一天中最热的时段,然后逐渐下降。见图2。
熊蜂访花次数曲线与温室大棚温度的曲线波动基本一致,说明熊蜂出勤行为受到温度的影响。早上随着气温的上升,熊蜂出勤次数逐渐增加,上午10点~12点是熊蜂最活跃的时段。当中午12点大棚温度达到一天中的最高温度时,熊蜂出勤访花次数由最高值开始迅速下降,并持续到下午18点。即使下午16点左右温度与上午10点的温度非常接近,熊蜂的出勤访花次数也明显低于上午10点熊蜂的访花次数,其原因可能是植物的蜜腺在高温影响下流蜜减少。在访花行为的观察过程中,温室大棚还零星出现过40℃左右的高温,观察发现:温室大棚内温度超过36℃时熊蜂出勤访花次数迅速减少,达到40℃则出勤访花行为几乎停止。
2.3.3 湿度对熊蜂出勤行为的影响
温室大棚湿度从早晨6点到下午16点都处于下降趋势,直到傍晚18点左右才开始回升,最高湿度均出现在早上6点,达到90%左右,最低湿度一般在16点~18点之间,达到30%左右,这是由重庆地区特定的气候条件所决定的。从图2可以发现,温室大棚湿度的变化与熊蜂出勤访花次数之间没有明显的关联,表明在一定湿度范围下,湿度对熊蜂的出勤访花行为没有显著影响。
参考文献
[1]马德凤,黄文诚,等.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养蜂卷)[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3:260.
[2]黄家兴,安建东,等.熊蜂为温室茄属作物授粉的优越性[J].中国农学通报,2007,(3):5-9.
[3]谢正华,唐亚.四川熊蜂蜜粉源植物选择偏好[J].山地学报,2008,(5):605-611.
篇11:完美出勤十三年
Cal Ripken, Iron Man of the Baltimore Orioles, played in 2,632 1)consecutive baseball games.
Stefanie Zaner, Iron Kid of Darnestown, is 2)closing in on her 2,340th straight day of public school.
When she arrives at Northwest High School on Friday for the last day of senior注1 classes in Montgomery County, the 18-year-old is unlikely to get the 3)ovation afforded Ripken for his 4)streak.
But hers is a rare 5)accomplishment. Not once in 13 years was Stefanie marked 6)absent: not for a cold, a family vacation or a college visit. She once went on a freshman trip to Shanghai with the school marching band only after ensuring the trip would not count as an absence. She has never
broken a bone, thrown up or caught the flu or even a bad cough, she said.
“There were days in high school when I thought she was too tired to get up,” said Debbie Zaner,
Stefanie’s mother. “But by high school, it was up to her. It wasn’t up to me.”
Perfect 7)attendance for even one year is difficult to achieve. Schools are 8)germ factories. Kids play 9)hooky. Families travel. Even 10)conscientious students take the occasional personal day to prepare for a test or catch up on homework.
An informal survey of 20 local school systems turned up just one other student with perfect attendance since kindergarten: Kristen Waddle, 18, of Brentsville District High School in Prince William County. A third student, Austin White of Mountain View High School in Stafford County, hasn’t missed a day since first grade. There might be others.
Kristen’s attendance effort in elementary school was 11)nothing short of heroic: She showed up every day despite moving twice and changing schools three times. Staying home was boring – or so she heard from her brother. There was a no-TV rule, strictly 12)enforced.
“We could sit in our room and read. That was it,” she said.
Austin, 18, thinks he knows the moment he decided nothing would keep him from school. It was about fifth grade, the night before a test. “I was puking buckets, and my Mom asked, ‘Do you want to stay home?’ And I said, ‘No, I’ve got to go to school, I’ve got to take the test.’ ”
To keep the streak alive, he has 13)passed up national
baseball 14)tournaments. Even an ankle 15)sprain sophomore year, he said, “wasn’t a good-enough reason to stay home.”
Stefanie, like Kristen and Austin, didn’t enter kindergarten intent on never missing school. The goal crept up on her. Her 16)principal at Darnestown Elementary School, Larry Chep, gave out 17)annual awards for perfect attendance. She won a couple, then found she “really liked being recognized for something.”
Iron Man Cal earned his nickname by playing through injury. So did Stefanie, in a way, coming to school sick or, more often, dead tired. She’s never had a serious illness or a high fever, she said. Austin and Kristen, too, are 18)preternaturally healthy.
Stefanie will attend the University of Maryland. She wants to be a doctor. She is a straight-A student.
“That’s since third grade,” her mother said in the family kitchen.
“Since fourth grade,” Stefanie 19)interjected.
And just what sort of person earns straight A’s for 10 years – make that nine – without missing a day of school? A perfectionist.
A worrier. An 20)overachiever. Stefanie is all of those.
The past two years “have probably been the most stressful years of my life,” she said. It wasn’t just the homework, the 21)strain of taking 22)multivariable calculus and studying for Advanced Placement注2 tests. It was the pressure to stay perfect, to get to school every day, to earn only A’s.
“There were times I felt completely 23)overwhelmed and thought I was never going to be able to
maintain this image that everyone had of me,” she said.
Stefanie came to school early many mornings and visited the classroom of Carolyn Diggs, her math teacher, who became her 24)confidante. She would 25)vent to Diggs when things weren’t perfect. The teacher helped her learn to lose a few battles and focus on winning the war.
“Nothing less than 100 percent is good enough for her,” Diggs said.
Her parents, Debbie and Rob Zaner, recall leaning more on Stefanie’s older brother, Jordan.
“Jordan would say, ‘If I get the B, I’m happy,’ ”
Rob Zaner recalled. “Stefanie would say, ‘If I don’t get the A, my life is coming to an end.’ ”
Stefanie’s friends like her partly for her imperfections, such as her weakness for 26)bling and 27)propensity to show up at tennis practice in the latest fashions, says her friend Chelsea Hoggle, 17. Chelsea also recalls the hours Stefanie 28)toiled last year creating photo albums for friends as graduation gifts, and the many lunch periods her friend spent visiting teachers and 29)tutoring classmates.
“She doesn’t do things halfway,” Chelsea said.
(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巴尔的摩金莺队的卡尔·里普肯因连续参加了2632场棒球比赛而被誉为“铁人”。
而(美国马里兰州)达尼斯镇则有一名“铁童”,她叫斯蒂芬妮·扎内尔,已经在公立学校连续全勤2340天,快要赶上里普肯的纪录了。
星期五这一天,她来到蒙哥马利县西北高中上十二年级最后一天的课程。虽然18岁的她不会得到像里普肯连续出战时所得到的掌声——
但这其实是难得的成就。连续13年来,斯蒂芬妮一次都没有被登记缺勤:她从来没有因为感冒、家庭度假或是参观大学等原因缺过勤。有一次,她跟随学校步操管乐队组织的一个新生访问团前往上海,前提是她知道这次旅行不会被算作缺勤。她说,自己从未摔断过一根骨头,也不曾上吐下泻或者得流感,甚至连严重的咳嗽也没试过。
“她上高中时,有时我也认为她可能累得起不了床了,”斯蒂芬妮的妈妈黛比·扎内尔说。“但到了高中,要不要坚持是她说了算,我做不了主。”
即使要保持一年的完美全勤记录也不是易事。学校是细菌的温床,孩子们偶尔会翘课,一家人也会去旅行。即便是再认真的学生也偶然会给自己放个假,以便复习考试或者补齐落下的作业。
在一次对当地20所学校系统的非正式调查中,人们发现仅有另一名学生从幼儿园开始就保持了完美的全勤记录,她叫克里丝滕·沃德尔,18岁,就读于威廉王子县布伦特维尔区的高中。此外,斯坦福县山景高中的奥斯汀·怀特从一年级开始也从没缺过课。可能还有其他类似的例子。
克里丝滕读小学时保持的全勤史堪称英勇事迹:虽然其间搬过两次家、换过三所学校,她依然坚持每天上学。在家里待着很无聊——至少她哥哥是这样说的。他们家实行禁看电视条例,并且严格执行。
“我们只能坐在自己的房间里看书,也只能那样了,”她说。
18岁的奥斯汀知道自己是从什么时候决定不让任何事情阻止他去上学的。那是在大概五年级的时候,某次考试的前一天晚上。“那天我呕吐不止,妈妈问我:‘你想留在家里吗?’我说:‘不,我必须到学校去,我必须参加这次考试。’”
为了保持全勤记录,他甚至放弃了全国棒球锦标赛。十年级那一年,他曾扭伤过脚踝,可他说:“这个理由不足以让我留在家里。”
与克里丝滕和奥斯汀一样,斯蒂芬妮念幼儿园时还没有想过要保持全勤。这个目标在她心里悄然萌生。在达尼斯镇小学读书时,校长拉里·切普每年都会颁发全勤奖。获得两次全勤奖之后,斯蒂芬妮发现自己“真的很喜欢得到认可的感觉”。
“铁人”卡尔因带伤参赛而获得这个美名;从某个方面来说,斯蒂芬妮也一样——她常常带病上学,更确切来说是强撑着精疲力竭的身体来上学。她说自己从来未得过重病或发高烧。奥斯汀和克里丝滕也一样,健康得不得了。
不久后,斯蒂芬妮将会入读马里兰大学。她想成为一名医生。她是全优生。
“自从三年级开始,”她妈妈在家中的厨房说道。
“是从四年级开始的,”斯蒂芬妮插话更正。
什么样的人会连续10年保持全优的成绩——姑且作9年而论吧——而从来没有缺过一天的课呢?那只会是一个完美主义者,一个忧心忡忡的人,一名成绩异常优异的学生。这些都是斯蒂芬妮的特质。
过去的两年“也许是我生命中压力最大的时期,”她说。这不仅仅是由于功课繁重、学习多变量微积分或大学预修课程考试的压力,还有保持完美形象、每天坚持上学、每科只能考优的压力。
“有时候我感到力不从心,心想我永远都不能维持自己在每个人心目中的形象了,”她说。
许多个早上,斯蒂芬妮都会早早来到学校,到数学老师卡罗琳·迪格斯的办公室——她已经成了斯蒂芬妮的知心好友。每当事情不尽如人意时,斯蒂芬妮便会向她倾诉,而迪格斯老师也会教她如何放弃一些“小战役”,专注于“战争”全局的胜利。
“不是百分之一百的完美,对她来说就是不够好的,”迪格斯说。
她的父母黛比和罗布·扎内尔回忆道,他们更认同斯蒂芬妮的哥哥乔丹(的做法)。
“乔丹会说:‘如果拿到良,我会很高兴。’”罗布·扎内尔回忆说。“但斯蒂芬妮则会说:‘拿不到优,我就完蛋了。’”
然而,斯蒂芬妮的朋友们之所以喜欢她,一部分的原因正在于她这种不完美,例如她不太懂闪亮的装饰物,或是经常穿上时髦的服装参加网球训练——她的老朋友、17岁的切尔西·霍戈尔如是说。
切尔西还记得去年斯蒂芬妮为朋友们辛苦制作相册作为毕业礼物的事情,她的这位朋友还经常利用午餐时间探访老师、辅导同学。
相关文章:
大力挖掘发展客家特色文化 打造世界客家文化精神之都02-08
客家习俗02-08
客家传统村落02-08
客家山歌论文02-08
广西客家祭祖习俗02-08
客家人的春节习俗作文02-08
广西客家02-08
客家传统02-08
从客家传统文化指认赣南客家文学特质02-08
文天祥与客家美食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