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理演练方案

关键词: 事件 演练 应急 方案

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理演练方案(通用12篇)

篇1: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理演练方案

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理演练方案

一、目的

通过演练提高各部门之间协调作战的能力,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食物中毒事件及其危害,保障师生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学校的正常秩序。

二、组织领导

成立食物中毒模拟演练领导小组 组

长:袁海军: 校

长 副组长:陈立军

副校长

薛红兵

分管学校安全和后勤主任 成员:陈

红、周海霞、王

英、陈

林、李小光、杨进禄、伍玉泽、雷志强、孙

萍、李君友、钟文元、廖

俊、刁正雪、伍炳木、陈敦俊

三、现场演练人员分工:

1、演练总指挥:陈立军

2、主持人:薛红兵

3、带班领导: 王英

4、组织:陈红

5、食堂负责人:杨进禄

6、食物中毒人员:(共5人)

7、摄像或照相:廖俊

三、演练时间与地点

时间:2018年6月12 日

下午3点。地点:竹篙镇小学。

四、演练内容: 1、2018年6月12 日下午1时起,学校陆续有多名学生出现不适,多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为主,有的发烧,最高温度达 38.2 度,经输液和对症治疗,症状很快缓解;个别人员症状较严重须送卫生院治疗。临床诊断:急性胃肠炎、疑似食物中毒。

2、值班室初步统计得知,我校共有5名学生“食物中毒”,随即向领导报告。

3、学校派人、派车到现场(不能关手机,随时报告情况及需求),做记录(记录发病人员72小时内的食谱,以便与共同饮食而未发病人员的食谱进行对比),封锁食堂(拉警戒绳,两端用一米线)禁止无关人员出入,将病情严重的人员送医(使用担架)。

4、学校领导随即指示,启动“校园突发事件处置预案”。联系各相关部门领导到场。

5、德育处指派值班老师和班主任,彻查其他学生有无疑似发病情况,要求如有类似情况立即就医确诊。

6、后勤处领导联系食堂负责人,要求食堂立即封存可疑原料和食品留样,并准备3天内的菜谱和相关材料备查。

7、学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公共卫生条例》要求,向市疾控中心报告了有关情况。并等待县疾控中心到学校对当天留样菜肴取样化验。

8、县疾控中心到现场。根据化验,以及记录的用餐情况,并经过现场察看、询问,认定了食物中毒原因:由于中餐就餐人员突然增加,菜量准备不足,加烧菜时,食堂对扁豆加热时间不足,导致学生出现食物中毒事故。

9、把化验结果、中毒原因告知学校和送医院人员,对症治疗。

10、事后责令食堂立即进行食品卫生自查整改。

11、由校长陈晓政向参加演练的各部门宣布演练结束,并对本次演练进行总结讲话。

五、演练装备(担架、警戒线、一米线)

六、要求、重点

1、按规定着装。

2、参加演练人员应熟悉中毒事件处理流程。

3、对中毒可疑场所的封锁,人员必须到位。

4、食堂提供3天内的食谱、24小时的菜品留样,向卫生监督所提供详尽的相关资料。

七、演练总结

各有关部门,对本次食物中毒事件的调查处理情况进行总结,评估包括食物中毒事件对患者所采取的救治措施、应急响应过程、调查步骤和方法等。

八、持续提高食品安全意识

演练以后,紧抓教育契机,在各班开展食品安全和传染病尤其是肠道传染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学生了解食品安全和呼吸道、肠道传染病等疾病的传播途径及预防方法,教育学生不吃或少吃生冷食品,主动拒绝校外摊点的“三无”食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加强对食堂等饮食供应部门的进货渠道、食品加工过程中的程序、以及人员的个人卫生情况的控制。

篇2: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理演练方案

一、目的

通过演练提高各部门之间协调作战的能力,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食物中毒事件及其危害,保障师生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学校的正常秩序。

二、演练场景安排

(一)演练时间

2011年11月16日(星期三)下午

(二)演练场所

四排中学校园内

(三)参加单位

全校所有师生

(四)成立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理演练协调小组

组长:何志良 校长

副组长: 韦海俊 副校长 韦必旺 总务处主任

覃海燕 政教处主任

温孟珍 教务处主任

韦海远 办公室主任 成 员:

廖贵宁 李宏仪 保卫处 各班主任

(五)现场演练人员分工

1.演练总指挥:韦海俊

2.主持人:温孟珍 3.带班领导:覃海燕 4.组织:韦必旺

5.值班人员:韦海远、丁显健、韦桂艳、杜忠敏(驾驶员)

6.医务室校医:温绍德

7.宿舍管理老师:韦美荣 吴昊 廖国联 张意基 8.食堂负责人:许金花 9.食物中毒人员:(共8人)10.摄像或照相:何广燕

三、演练内容

(一)、领导讲话

1.韦海俊副校长介绍演练的目的、意义。

2.温孟珍班主任宣布演练开始。

(二)、演练流程、剧本:

1、2011年11月16日下午1时起,医务室陆续有多名学生到医务室治疗,患者多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为主,有的发烧,最高温度达 38.2 度,经输液和对症治疗,症状很快缓解;个别人员症状较严重须送四排卫生院治疗。临床诊断:急性胃肠炎、疑似食物中毒。宿舍管理老师已到现场。

2、宿舍管理老师打电话给学校值班室(6581145)。值班人员韦海远接听:“你好,这里是校长办公室”,宿舍管理老师:“我是女生宿舍楼宿舍管理老师,今天下午1时起陆续有8名学生因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到我处报告,已送往医务室,经抗炎、补液治疗,目前6人病情平稳,另2人较严重,医生初步诊断是食物中毒造成,据了解,这些学生平时都在学校食堂就餐。请你部门前来协助、送医院。”

3、值班室接到电话,值班室初步统计得知,我校共有8名女学生“食物中毒”,随即向后勤处领导报告。

4、后勤处领导指派值班人员赶赴现场。并向学校领导报告。

5、值班室派人、派车到现场(不能关手机,随时报告情况及需求),做记录(表1,记录发病人员72小时内的食谱,以便与共同饮食而未发病人员的食谱进行对比),封锁食堂(拉警戒绳,两端用一米线)禁止无关人员出入,将病情严重的人员送医(使用担架)。

6、学校领导随即指示,启动“校园突发事件处置预案”。联系各相关部门领导到场。

7、政教处指派每一位宿舍管理老师和班主任,分赴学生寝室,彻查其他学生有无疑似发病情况,要求如有类似情况立即到医务室就医确诊。

8、后勤处领导联系食堂负责人,要求食堂立即封存可疑原料和食品留样,并准备3天内的菜谱和相关材料备查。

9、学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公共卫生条例》要求,向县 疾控中心报告了有关情况。并等待县疾控中心到学校对当天留样菜肴取样化验。

10、县疾控中心到现场。根据化验,以及记录的用餐情况,并经过现场察看、询问,认定了食物中毒原因:由于中餐就餐人员突然增加,菜量准备不足,加烧菜时,食堂对扁豆加热时间不足,导致学生出现食物中毒事故。

11、把化验结果、中毒原因告知医务室和送医院人员,对症治疗。

12、事后责令食堂立即进行食品卫生自查整改。

13、由何志良校长向参加演练的各部门宣布演练结束,并对本次演练进行总结讲话。

(三)、演练装备(担架、文书、警戒线、一米线)

四、要求、重点

1、按规定着装。

2、参加演练人员应熟悉中毒事件处理流程。

3、对中毒可疑场所的封锁,人员必须到位。

4、食堂提供3天内的食谱、24小时的菜品留样,向卫生监督所提供详尽的相关资料。

五、演练总结

各有关部门,对本次食物中毒事件的调查处理情况进行总结,评估包括食物中毒事件对患者所采取的救治措施、应急响应过程、调查步骤和方法等。

六、持续提高食品安全意识

演练以后,紧抓教育契机,在各班开展食品安全和传染病尤其是肠道传染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学生了解食品安全和呼吸道、肠道传染病等疾病的传播途径及预防方法,教育学生不吃或少吃生冷食品,主动拒绝校外摊点的“三无”食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篇3: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理演练方案

近几年,我国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事故灾害、社会安全事件等多种突发事件时有发生,而各级党政机关及相关企业在应急过程中的应对情况备受社会关注,故如何全方位提高我国各级政府、企业针对复杂突发事件、尤其是非常规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就成为了当前应急领域迫切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以应急预案为核心的应急演练与评估即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对应急预案进行演练与评估,在检查相关应急职能部门与人员的综合应急能力和准备情况的同时,对应急预案本身也能够获得接近于实战的检验,为进一步的预案修订和完善提供科学、合理的支持。基于对应急演练及评估工作的重要性,国内外相关政府、企业及科研机构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其中近年发布的美国国土安全演练与评估项目(Homeland Security Exerciseand Evalu Program.HSEEP)[1]、国家应急演练计划(National Exercise Program,NEP)[2]是目前美国具有代表性的应急演练与评估方法,澳大利亚则在2001年出台了应急演练管理指南。在国内,《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指南》(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应急办函〔2009〕62号)[3]、《北京市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管理办法》(京应急委发〔2010〕3号)[4]、《北京市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实施指南》(2011年9月21日发布)[5]、《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指南(AQ/T 9007-2011)》[6]、《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评估规范》(AQ/T 9009-2015)[7]等文件和标准相继发布。在以上国内外相继发布的法规标准基础上,很多学者也围绕应急演练及演练评估进行了研究,其中姜传胜[8]从演练实质、演练分类、演练与预案和应急处置实践的一致性、演练评估以及演练系统性等5个方面分析国内目前制约应急演练实效性的主要因素。承奇等[9]以南京某石化企业苯储罐泄漏特大事故应急演练为例,提出了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化工事故应急演练模糊综合评估方法。王磊、陈国华[10]结合应急演练特点,提出基于时间约束模型的应急演练绩效评估方法。但总结以上相关工作和研究成果,围绕应急演练及评估的内容或侧重于较为宏观的业务指导,或侧重于较为微观的具体演练场景和评估模型,尚缺少一套自顶向下,从法规标准规范入手,到具体的演练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直至具体的支撑技术与信息化工具的突发事件应急演练评估整体解决方案,本文即是在此背景下,开展针对性研究。

1 突发事件应急演练评估业务模型构建

突发事件应急演练评估相关方法、技术及系统的研究不仅是相关理论方法及关键技术方面的深入,更重要的是要为各行各业开展的各类应急演练评估提供科学、合理且具有操作性的指导,因此首先需要在相关法规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应急演练评估工作的实际需求,构建合规且实用的突发事件应急演练评估业务模型。在前期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国务院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指南》、《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指南》、《北京市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管理办法》、《北京市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实施指南》、ISO 22398 Society security—Guidelines for exercises and testing[11]、NPS(National Planning Scenarios)[12]、HSEEP(Homeland Security Exercise and Evaluation Program)等演练相关法规和标准的内容进行梳理分析,可以构建出应急演练及评估所应遵守的业务流程,具体内容如下。

1)应急演练及评估整体业务流程

不同于通常应急演练实际执行过程中对应急演练评估的定位,通过对现行法规标准的分析可知,应急演练评估不仅限于演练结束后的总结与点评,相关工作应始终贯穿应急演练的准备、实施、评估与总结全过程(如图1所示),同时每次应急演练评估与总结的结果需要反馈至应急演练准备阶段用以不断改进和完善。

2)应急演练准备子业务流程

作为整体应急演练及评估业务流程的第一个业务环节,该子业务流程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制定演练计划、设计演练方案、演练动员与培训、应急演练保障等四个步骤(参见图2所示)。

(1)制定演练计划:在演练计划的制定过程中,主要包括:演练目的确立、演练需求的分析、演练范围的划定、演练日程和预算的安排等,而对于演练评估来说,这些内容均是开展应急演练评估所需遵守的总体基线。

(2)设计演练方案:在演练方案的设计过程中,主要包括:演练目标(可以是多个)、演练情景、评估标准与方法、《演练方案文件》等内容的设计与编写,而对于演练评估来说,相关演练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及评估方法的选取均在该阶段确定。

(3)演练动员与培训:在演练动员与培训过程中,主要是按照不同人员的岗位职责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对于演练评估来说,需要围绕评估岗位职责、评估方法和评估工具三方面内容开展相关工作。

(4)应急演练保障:在应急演练保障环节,应急演练全过程中所需的人、财、物需要准备充分,这其中也包括演练评估所需的各类保障资源。

3)应急演练实施子业务流程

作为整体应急演练及评估业务流程的核心业务环节,该子业务流程可以进一步划分为:演练启动、演练执行、演练结束与终止等3个步骤,而对于应急演练评估来说,该环节主要是收集演练实施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类记录信息,而这些演练过程数据即是后续开展应急演练评估与总结所需的原始“素材”。

4)应急演练评估与总结子业务流程

作为整体应急演练及评估业务流程的最后收尾环节,是应急演练评估与总结任务具体落地执行的主体环节,该子业务流程可以进一步划分为:获取演练记录及相关资料、评估员(专家)填写演练评价表、参演人员(单位)填写自评估意见、演练定性与定量评估、编写演练评估报告等5个步骤(参见图3所示),而其中围绕“情景-任务-能力”开展的演练评估员(专家)评价则是相关演练定性与定量评估的关键前提,而符合标准内容结构的《演练评估报告》的则是参演单位或个人整体应急管理能力持续提高的具体指导。

2 突发事件应急演练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在充分梳理和分析突发事件应急演练业务流程的基础上,应急演练及评估工作开展的工作模式和内容基本能够确定,但在实际应急演练评估过程中,往往由于所针对的突发事件情景的不同而无法确定具体的评估指标,进而无法将应急演练评估落实到具体的单位、岗位或个人,造成应急演练评估过于“宏观”,缺少针对性。针对此问题,本文在梳理和分析美国国土安全部发布的“NPS(National Planning Scenarios)-UTL(Universal Task List)[13]-TCL(Target Capabilities List)[14]”中相关的内容基础上,提出一套基于“情景构建”理论的应急演练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具体技术路线如图4所示。

从图4可知,应急演练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大体可分为以下4个步骤:

第一步,应急演练的“情景”确定:该环节是整个应急演练和演练评估的前提,一般是由被评估单位结合自身的应急管理需求进行确定,可以参考NPS等其他相关应急管理机构发布的文件,从中抽取部分适合自身应急管理需求的“情景”,以此作为下一步应急演练所针对的“典型情景”。

第二步,“演练情景事件”的确定:该环节是在第一步确定的“情景”基础上,梳理构成“情景”的若干具有代表性的“情景事件”,譬如:“地震情景”下有“大批房屋倒塌事件”、“化工园区危化品泄漏事件”、“堰塞湖事件”、“大规模停电事件”等,该部分内容的确定同样需要被评估单位结合自身的情况去选取有代表性的“事件”,可以参考NPS等其他相关应急管理机构发布的文件,从“情景”中抽取的“情景事件”将作为下一步“任务分解”的“事件”前提。

第三步,“演练情景事件任务”的确定:该环节是在第二步确定的“情景事件”基础上,梳理该类事件所需完成的应急任务,该部分内容的确定同样需要被评估单位结合自身的情况去选取有代表性的“任务”,并结合一些以往同类“事件案例”资料,可以参考UTL等其他相关应急管理机构发布的文件,通常在该部分确定的“任务”粒度不同,会产生大量不同层级且数量众多的任务,因此可以对“任务”进一步向下分解为“子任务”等,在该部确定的“任务”将作为下一步“能力分解”的“任务”前提。

第四步,“演练情景事件任务能力”的确定:该环节是在第三步确定的“情景事件任务”基础上,梳理、分析完成该任务所需具备的“应急能力”,该部分内容的确定同样需要被评估单位结合自身的情况去分析,可以参考TCL等其他相关应急管理机构发布的文件,在该部分确定的“能力”即是应急演练评估中最底层、最直接的评价目标,是专家评分、实验测试、模型推算等专业分析手段和工具的直接作用对象。

为了更为直观的解释相关应急演练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下面以“化工园区危化品泄漏事件”的应急演练评估指标体系为例进行介绍。通过对某大型化工园区的应急管理体系的调研,结合大量事故案例,征询多位化工安全与应急管理方面的专家意见,建立一套针对该化工园区危化品泄漏事件的应急演练评估指标体系,针对1个顶上情景事件—化工园区危化品泄漏事件,有一级任务5个,二级任务21个,能力项共80个,由于指标较多,为了方便表述,选取较为重要的任务和能力项通过下面的指标体系说明表进行简要描述,具体参见表1。

3 突发事件应急演练评估技术系统设计

在突发事件应急演练评估业务流程及相关评估指标体系的确立基础上,具体评估模型的选取、评估模型算法模块的设计与实现是进一步提高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及评估水平的具体技术手段,按照信息系统的分层设计思想,将应急演练评估模型库分为:数据层、功能层和外部计算支持层三部分,如图5所示。

从图5可知,应急演练评估模型库需要实现评估指标数据、指标评价集数据、评估指标权重数据、专家打分数据、评估结果数据的存储与管理,并需要与相关外部计算资源进行集成,包括与大型计算软件的数据交互和小型算法库(C#)的功能集成等。

1)模型库数据层

模型库数据库层主要存储与应急演练评估模型相关的各类输入数据、中间数据和输出数据,从业务上划分,可以分为评估指标数据、指标权重数据、指标评价集数据、专家打分数据、评估结果数据等。

2)模型库功能层

模型库功能层主要实现应急演练与评估业务开展过程中各类输入、输出数据的管理和显示,目前常用的软件开发技术和平台均可实现,例如下面用Visual DB2.0快速构建的基于B/S结构的应急演练评估模型库管理子系统,如图6所示。

3)模型库外部计算支持层

模型库的外部计算支持库包括利用第三方计算软件(如:yaahp等)对应急演练评估模型所涉及的各类算法进行计算,并将计算结果进行反馈,而从系统集成的角度来说,传统的AHP算法相对简单,无论是在matlab上,还是借助纯粹的编程语言(如C#)均能够对该方法进行实现与封装,并进一步通过DLL或WEBService服务接口的形式对外提供访问服务,与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系统[15]进行集成。

4 结论

本文从突发事件应急演练评估开展所需的组织实施方法、演练评估指标体系构建方法及相关支持技术系统设计等方面进行针对性研究,并得出以下结论:

1)从目前国内外应急演练及评估方面的法规标准来说,应急演练评估业务贯穿于演练准备、演练实施、演练评估与总结全过程。

2)针对不同突发事件情景的应急演练评估,可以采用以“情景-任务-能力”为主线的“情景构建”方法搭建相关应急演练评估指标体系。

篇4: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理演练方案

群体性食物中毒[1]病人短时间内先后发病,病人多,集中在一个科室治疗护理为特点,是对急救护理、应急与管理能力的考验。我分院于2009年10月2日收治了一小区的23名集体食物中毒的物业管理人员,患者均在小区食堂进食了中餐或晚餐,进餐后12至16小时发病后陆续就诊,我分院经过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院领导亲自到场指导,药房、设备、总务等部门作好物质准备,开启绿色通道,安排检验、药房、后勤等科室协助救治工作,人力、物力上的合理调配,护理人员进行分工,分为预检分诊组、治疗组、护理组、观察组。病人食物中毒处理原则进行处理,给予补液、解痉、抗炎及对症等治疗。危重患者在两侧手腕系红布条。做好消毒隔离、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工作,患者全部治愈出院。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该起食物中毒系本市小区的物业管理人员,,共23例,男22例,女1例,年龄19-22岁,平均20.11±1.23岁。经抗感染、降温、补液治疗,23例全部痊愈出院,平均住院1.5天

1、2临床表现:该23例患者均在小区食堂进食了中餐或晚餐,进餐后12至16小时发病,均有恶心、腹痛、腹泻、全身乏力等表现,其中12例伴发烧,7例出现心律失常,1例出现荨麻疹。

2、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当发生突发事件时,为了提高应付各种意外灾害事故的抢救工作能力及工作质量,院医务科、护理部特制定了应急工作预案。当发生群体食物中毒时,立即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该起突发食物中毒,最早就诊时间为凌晨4时,当收治到第4名患者时,四时二十分,值班护士立即电话报告总院总值班,分院院长、总护士长。立即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当日恰逢国庆长假期间,分院部分医务人员已外出度假。总院应急领导小组立即调配应急人员到分院配合工作[2],物品准备,补充各类急救用品、药品及抢救设施。第一批医护人员四时四十分到位,五时二十分全部急救人员到位,一切物品齐全并处于应急状态。

3 护理急救工作管理

3、1 抢救工作的组织管理:从凌晨4时起有患者陆续就诊,将护士分为预检分诊组、治疗组、护理组、观察组,分别安置在不同岗位[3]:不集中在护士站,使护理工作井然有序。预检分诊组设2名护士,在病区入口处进行登名、发大小便标本杯及血标本试管、安排床位;治疗组6名护士,负责执行医嘱,如建立静脉通道、抽血、皮试、肌注等;护理组3名护士,负责采集大小便标本,并送检各类标本,更换患者因急性腹泻弄脏的被服;观察组4名护士,负责观察病人的神志、生命体征、呕吐、腹痛、腹泻情况,记录呕吐物和排泄物的颜色、次数及量,以及心电监护,并进行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及时向医生反馈观察情况,以确保治疗措施。由于该起食物中毒除一名女患者,其余22名为青年男患者,衣着单调,短时间就诊,护士不易区分,且患者先后就诊,有些患者临床表现与病情不符,如一男患者入院3小时出现荨麻疹,9名患者入院1-2小时才出现发热或原有发热症状加重,7名患者常规检查心电图,发现心律失常。出现轻症患者与重症患者混住一间病房,部分重症患者不靠近护士站。我们根据医嘱给重症患者两侧手腕系红布条,优先治疗及护理,便于加强观察病情。

3、2 心理护理: 23名患者均为年青未婚农民工在城市打工,由于突发性事件,多无心理准备且无家属陪伴,往往表现为恐惧、紧张,对预后甚为担忧,由于心理作用和相互影响而使自觉症状加重。而发生事件的小区物业管理公司则表现为紧张、不知所措、怕负责任。这时医务人员给予充分理解,做好解释工作, 解除病人的恐慌、烦躁不安、紧张等思想情绪,使病人积极配合治疗。

3、3 健康教育: 23名患者在进餐后12至16小时发病,以腹痛、腹瀉、全身乏力为主要表现,没必要进行催吐及洗胃。轻症病人可以多饮盐水、姜糖水,吃清淡流质饮食,如米汤、白稀饭。重症病人应禁食6-8小时,待病情好转后再进食米汤、白稀饭等易消化食物,2-3天内不吃油腻食物。平时要预防食物中毒的发生,做好厨房的卫生消毒,妥善保管好食品,防止蝇虫叮爬,要将生、熟食品分开,不要吃腐败变质的食物。

3、4 加强疫情报告:及时向当地卫生部门报告,并配合地方卫生部门对食物样品的取样、封存、中毒原因调查或传染源、传播情况等调查。

4、 讨论

争取抢救时间是抢救群体性食物中毒患者的有效对策[4],当收治到第4名相同病史的患者时,立即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食物中毒管理小组统一指挥、调配,相关部门及时到位,参与抢救,如检验科、药房、后勤等,开启绿色通道,发挥通讯工具的作用,电话通知药房、库房、食堂所需药品、物品、治疗餐等,送至病房,为抢救争取了宝贵的时间,使抢救工作忙而不乱,秩序井然,效率高。同时建立健全完善的护理抢救指挥系统,合理地使用人力资源,分组进行,采取流水作业法,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各负责任,重症患者两侧手腕系红布条,优先治疗及护理,严格"三查七对",使组织内部井然有序,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功能,团结协作,为同一目标而努力工作,确保了群体性食物中患者的抢救成功。

参考文献

[1]戴自英.实用内科学,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462-483.

[2] 陈秀荣,张利岩,王颖,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06,01.

[3] 董淑华,集体急性食物中毒的抢救护理,大理学院学报(医学版),2001,21.

[4] 聂翀,王荣,对农村群体性聚宴引发食物中毒与传染病流行的思考及对策,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4,02.

篇5: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理演练方案

模拟演练工作总结

为提高我县卫生系统应对突发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理能力,锻炼应急救援队伍,根据《****县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和《****县食物中毒应急处置模拟演练实施方案》的要求,2011年8月20日下午,****县卫生局组织了由县卫生局机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卫生监督所、县人民医院参加的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理演练。演练检验了我县卫生系统食物中毒应急处理专业队伍的实战能力,提高了卫生技术人员的现场处置水平,整个演练过程组织严密,安排合理,衔接顺畅,达到了预期目的。现将演练情况总结如下:

一、演练的基本情况

2011年8月20日下午3时10分,县疾控中心接县人民医院报告,称****某中学有30 余人在该校食堂就餐后陆续因出现头痛、恶心、抽搐不止、心动过速、震颤、手发麻等症状到县人民医院就诊,经抗炎、补液及对症治疗,目前病情平稳,可能是食物中毒造成。县疾控中心接报告后立即向

县卫生局电话报告。县卫生局经讨论研究决定启动食物中毒应急处理预案,并立即向县疾控中心应急分队、县卫生监督所应急分队、县人民医院救治分队下达了应急处置指令。

本次演练采取以实战为主,模拟为辅的方式进行,设立了学校、医院两个现场,演练内容是发生食物中毒事件时的应急响应和调查、处理,包括事件报告、事件确认、预案启动、指挥协调、现场调查、采样送检、医院救治等环节。演练历时一个半小时,取得圆满成功。专家组对各分队进行了客观评价,应急演练总指挥对演练进行了总结点评。

二、演练的主要收获

演练是为了实战的需要。这次演练提高了我县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反应能力,锻炼了应急队伍,取得了满意的成效。

模拟演练实战性强。这次演练活动在事故发生起因、发生地点、处置方式等各个方面都非常贴近实际,演练人员非常投入,态度端正,严肃认真,工作程序规范,演练现场很好地实现了突发事件的处置和现场指挥的互动配合。事故

报告、应急救援、协调指挥、事故调查、采样送检、医疗救治均严格按照《预案》和各部门职能及程序执行。

⑵演练目的明确效果明显。此次应急演练是对《应急预案》较为真实的检验,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增强了应急处置能力,为实战打下了良好基础,为今后突发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置提供了指导,达到了规范处置程序、锻炼应急队伍的目的。

三、演练存在的不足

现场需要完成的表格有的未及时填报,总结时才完成; ⑵现场调查处理程序有不到位的地方。

四、演练的几点体会

⑴领导重视是关键。县卫生局高度重视这次演练活动,为此召开专题会议,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局主要领导组织召开了应急演练协调会,对整个应急演活动做出了具体的安排部署,严格审查,严格要求,至始至终在演练现场指挥。各参演单位根据《演练方案》的具体要求,在人员、物资等方面都作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⑵《预案》学习是前提。演练就是按照《预案》规定的程序进行的,由于事先做了充分的准备,熟悉掌握《预案》,整个演练过程衔接到位,配合有序,有条不紊,处置比较得当,各项工作都严格按照工作程序和技术要求进行,做到了严谨、高效,实现了预案文本和实际运作的高度统一。

这次演练活动积累了宝贵的经验,锻炼了队伍,进一步明确各部门在发生食物中毒时“谁来做、做什么、怎么做”,提高各部门的相互配合和快速反应能力,增强了我县卫生系统应急处理能力,圆满完成了各项演练任务,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县卫生局

篇6: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理演练方案

一、背景和意义

近年来,一些传染病疫情暴发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仍时有发生。为全面提高我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臵能力,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xxxx卫生监督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下称预案)等有关规定,决定举办一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模拟演练。为此,特制定本方案。

二、演练目的和原则

1、演练目的:

检验我所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工作准备情况。检验我所的应急组织、指挥协调能力。

检验我所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臵工作程序及技术要求的掌握程度,重点在应急响应能力、事故处理、流调、个人防护四个方面。

2、演练原则:

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的原则。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

反应迅速、措施果断的原则。

部门配合、分工协作的原则。

三、参演单位和人员

1、办公室、监督二科、三科、四科。其他科室组成一个综合科,配合演练工作。

2、根据需要抽调其他科室人员加入到演练科室参加演练。

四、演习时间、地点及场景 时间:2010年xx月xx日 地点:——

五、演练方式

各科参演科长和机动队员在规定的时间赶到现场进行演练,其余非参演成员参加考评。

演习现场模拟某卫生院报告,有30多名某学校学生因为发热、畏寒、腹痛、腹泻前来就诊,怀疑为伤寒病人。各科室接到报告后开展实施各项应急程序和处臵措施:启动应急预案后的响应程序、现场指挥调度;现场调查取证;事故的控制与处理;疫区疫点的消毒隔离、医疗废物处理方面的内容。

六、演练内容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现与报告:

1、演练科室:监督二科、三科、四科、办公室

2、演练要点: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后,接报人应向报告者详细询问、核实并记录,同时按照规定报告。结束后交评价小组。

3、演练要求:

⑴、收集疫情信息及时、完整; ⑵、各种信息要有电话记录; ⑶、上报疫情信息及时、内容完整; ⑷、接到报告后的处理符合要求。

3、评价指标:详见附件。

(二)、应急处臵现场

1、演练科室:监督二科、监督三科、四科

2、演练要点:抵达现场后,立即行动开展各项疫情调查、控制工作。

3、演练要求:

[1]、现场处理的程序:(监督二科按学校发生公共卫生事故处理;监督三科按照出现集中供水公共卫生事件处理)监督二科、三科负责事故现场调查取证、现场实施紧急控制措施、监督责任单位整改;监督四科负责疫区(点)消毒工作监督、疫情信息报告监督、病人转运及医疗废物处理监督等工作。

[2]、现场处理井然有序。

3、评价指标:详见附件。

七、演练的工作步骤:

现场布臵:8时30分,技术评判组在演练预定场所处布放各标志;宣传组布臵会场。

场景1:9:30点总指挥宣布模拟演练正式开始。(演讲词见后)

(一)、公共突发事件的发现与报告

场景2:XX长洲中心卫生院报告,近期某学校多名学生因为发热、畏寒、腹痛前来就诊,怀疑为伤寒病人病人由非参演人员模拟),向卫生监督所报告(分四人向各参演科室报告,疫情报告词见后);各科室接到疫情后向各分管领导报告,办公室接到疫情经初步核实后立即向应急领导小组及向梧州市卫生局报告并作好电话记录。应急领导小组紧急集中,启动我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按预案迅速部署各项工作(后台自演,报告词见后)。

(二)、参演科室出动

场景

3、办公室接到疫情后向所领导报告。通知参演科室到现场调查。场景4:参演科室人员整装出发,进入现场,车辆停放在指定位臵。场景5:参演科室人员下车面向主席台列队。场景6:评判人员清点各参演科室的执法文书、取证工具等物品。

(三)、现场调查和疫情控制

现场指挥宣布参演人员进行现场调查和疫情控制。

场景7:监督二科、三科到达某学校进行现场检查和事故调查取证、对事故现场采取临时控制措施。

场景8:监督二科、三科负责了解发病前1~2天的饮用水情况及饮食史,了解共同饮用人数、中毒或发病人数、死亡人数、可疑饮用水质等;并向病人及诊治医院调查,了解发病经过、临床表现、诊疗情况。

场景9:监督四科对XX长洲中心卫生院及相关医疗机构的疫情信息报告是否及时准确、消毒隔离、病人转运及医疗废物处理进行监督;对市疾控中心疫情信息报告、疫区疫点消毒工作、流行病学调查及疾病监测情况等进行监督检查。

现场由一人模拟疾控中心人员负责通报流行病学的调查结果及水样检测结果。

场景10:各参演科室汇集各种调查资料进行分析,明确事件发生原因并控制消除传染源。各参演科室现场口头向指挥长汇报调查处理结果。

场景11:现场清理,撤队。

场景12:在演练结束一天后,各参演小组撰写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处理总结报告;宣传组撰写出演练宣传稿件;技术评判小组对各组演练情况进行总结。办公室收集各组资料,召开总结大会,对演练情况进行总结分析。

八、演练组织保障

(一)、演练组织:

设立演练指挥部,演练总指挥:XXX。现场指挥:。下设技术评判组、宣传组、后勤保障组。

1、技术评判组:XXXXXX分别担任三个小组组长,负责对三个参演科室演练各个环节进行评价总结,并收集汇总观摩人员评价意见;

一组:组长XXXXX,组员XXXXX(模拟病人); 二组:组长xxxx,组员xxxxxx(模拟病人); 三组:组长xxxx,组员xxxxxxxx(模拟病人);

2、宣传组:xxxxx担任组长,组员xxxxxx、司机(xxxx)1人,负责对外宣传,对演习过程的全程摄录,及音响、横幅、标识牌的制作、布放;

3、后勤保障组:xxxxx担任组长,组员xxxxxx,负责交通等后勤工作,综合协调各种事务。

4、角色扮演组:xxxx模拟学校负责人,xxxxxxx模拟卫生院医生,林淳模拟疾控中心工作人员。

(二)、演练观摩人员: 市卫生局…

(三)、时间安排: 1、11月25日至12月5日,制定演练方案。2、12月17日上午9:30时,正式演练开始。3、12月17日进行演练总结。

(四)、经费预算:约1000元,主要用于标识牌制作,车辆的油费。注:

1、总指挥演讲词:

2、xxxxx长洲中心卫生院向xxxxx卫生监督所报告疫情词:

我是xxxxx市长洲中心卫生院,我们这里有30多名某学校学生因为发热、畏寒、腹痛前来就诊,怀疑为伤寒、副伤寒的病人,请你们尽快组织人员来我们这里调查处理。

3、xxxxxx卫生监督所向市卫生局报告词:

卫生局领导,我市卫生监督所于9时24分,接到xxxxx长洲中心卫生院疫情报告,该卫生院发现30多例疑似伤寒、副伤寒病例,现我们已做好充分准备,请指示。

某某局领导答词:请你们迅速集合机动队,立即赶赴现场,进行疫情的现场调查和控制工作。

附件:突发公共事件演练主要技术评价指标。

二00九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附件1:事件原因:

某初中学校位于长洲郊区,有300多名寄宿学生。学校所使用的饮用水为自备地下水源,在取水口附近为菜地。在2009年12月1日,该学校1名学生出现发热、腹痛,随后三天每天都有2-3个学生出现发热、腹痛、腹泻症状,到附近的长洲卫生院就医。12月5日有已有30多个学生出现上述症状。

附件2:突发公共事件演练主要技术评价指标

一、疫情报告评价指标:

1、基本情况:接到报告时间、报告的单位名称、报告人的姓名、联系电话;

2、报告内容: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地详细地址、涉及的人数、主要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结果;

3、接到疫情后按有关规定向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报告情况(接报后2小时内,报告的内容要完整)。

4、有关科室及办公室的指挥调度情况。

二、物质准备评价指标:

(一)物质准备:

1、卫生行政执法文书:现场检查笔录、询问笔录、卫生监督意见书、职业禁忌人员调离通知书、证据先行保存决定书、卫生行政控制决定书、封条、调查记录等。

2、调查取证器材: 照相(摄像)机、录音机等。

3、交通、通讯工具。

三、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接报者记录内容、接报后处理包括:

1、发生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时间、单位名称及地址;

2、发生人数、死亡人数;

3、可疑原因及时间、人数或范围;

4、病人的表现、就诊医院或所处地点、救治措施及效果等。

5、接报后初步核实后立即报告领导小组,办公室立即将情况报告市卫生局,听取指示。

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处理总结报告:书写一份初步调查报告: 基本格式要求:

1、题目:指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主要内容,有时为了简练、准确时间地点可省略。

2、前言:简要说明事件的发生、发展及采取的控制措施。

3、正文:详细介绍事件发生的情况、背景、地域和环境情况、主要的临床特征、流行情况、采样情况、处理过程,未来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可能的病因和针对此病因采取的预防控制措施。

4、结尾:调查报告的结束语,主要是对资料细致分析的的基础上根据正文形成结论,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建议。

篇7:食物中毒事件应急演练

为不断提高我院卫生应急水平,检验应急指挥和组织协调能力,提高应急队伍素质。我院决定于2010年6月12日下午组织进行卫生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食物中毒)应急演练,方案如下:

一、演练目的

(一)检验我院应急指挥和组织协调能力。

(二)检验我院疾病预防控制快速反应能力、对食物中毒病人的医疗救治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处置能力。

(三)提高我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能力,有效阻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和流行,防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事态扩大,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同时,使全体应急队员做到思想认识到位、物资准备到位、协调配合到位、防控措施到位。

二、演练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三)《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管理规范》

(四)《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GB14938-94)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

三、组织机构及人员

(一)应急演练指挥部

成立应急演练指挥部,统一领导应急演练工作,具体负责应急演练的现场指挥,包括拟定演练方案,确定演练时间和地点,指挥、调度和协调人员根据演练方案开展演练。

指 挥 长:祁华林

指挥部成员:苏延海 陈玉明 徐容富 陈为龙 洪祝华 彭爱云

(二)评估组

负责对演练的各个环节进行考核评估,并就演练中发现的突出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组 长:王国飞

成 员:周晴华 蔡新和 陆凤琴

四、参加人员

全院医务人员、县卫生局、县疾控中心、县卫生监督所

五、背景设置

2010年 6月12日下午3时接到某某镇某学校疫情报告:从 6月12日早上开始有学生出现腹痛、腹泻、呕吐、发热等症状,现已有30人多人发病,病人数还在增加。患病学生多数一般情况良好,有4人发热、腹泻较严重,已出现脱水症状。请求上级派出人员调查处理。

六、演练时间、地点

演练时间:2010年6月12日15:00-18:00 演练地点:建湖县中医院

七、演练的内容及流程 1、2010年6月12日15:00,应急演练指挥部指挥长宣布演练开始。2、15:05,接到某学校医务室电话报告:学校从6月12日早上10时开始有学生出现腹痛、腹泻、呕吐、发热等症状,现已有30人多人发病,病人数还在增加。患病学生多数一般情况良好,有4人发热、腹泻较严重,已出现脱水症状。

工作人员简要询问情况后,立即电话向带班领导、县卫生局应急办报告,同时按要求做好前往某镇流调、采样等处置准备工作。3、15:10,县卫生局应急办接报告后立即将情况报告当天带班领导,并按指示立即启动《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通知中医院全力以赴做好可能出现的病人救治工作。4、15:50,县卫生局应急办、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中医院等相关人员相继到达某镇某某学校,依据各自职责展开调查、采样、救治等工作。

(1)疾控中心分队赴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样(大便、呕吐物),并送疾控中心检验检验

(2)卫监所对学校食堂现场进行卫生监督检查,对剩余食物及食品调料进行采样取证并送检。

(3)人民医院和中医院开展现场救治工作。5、17:20,赶赴现场的卫生局领导、应急办工作人员听取了疾控中心、卫监所调查、中医院处置情况汇报,具体如下:

(1)现场情况:所有发病人员均为该校学生,均在该学校食堂食用过米线,均以“腹痛、腹泻、恶心、呕吐”为主要症状。

(2)学校食堂现场调查情况:食堂系无证经营,工作人员无法出示“健康证”,食堂卫生极差。早餐共有159名学生就餐,早餐后有32名学 3

生出现症状,所食用的米线系昨日购买,随意搁置,未进行冷藏,加之近日天气炎热,米线已有异味。

(3)据此初步得出结论:该事件为一起因食用变质米线造成的食物中毒,确定中毒人数34人,无死亡,属四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7、17:50卫生局应急办领导将应急处置情况向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指挥长汇报并提出以下处理意见:

(1)中医院继续做好患者救治工作,及时报告患者情况。(2)疾控中心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有关规定,于2小时内将事件进行网络直报(初次报告);并密切追踪此事,及时进行“进程报告”,待检验中心检验结果出具后,对该次食物中毒进行“终结报告”。

(3)县卫督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及《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封存该校食堂的加工经营场所,针对该食堂未取得卫生许可证擅自营业的违法事实,结合本次事件的最终认定结果,对其实施卫生行政处罚。

(3)各单位依据各自职责,将该事件的调查情况形成书面报告,及时上报。

篇8:食物中毒应急演练方案

食物中毒应急演练方案

一、目的

通过演练提高食品经营单位食品安全意识,同时使监管人员掌握食物中毒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及应急救援运行程序和方法,提高各专业队伍协调作战的能力,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食物中毒事件及其危害,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正常秩序。

二、组织领导

郑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管城分局成立防制食物中毒模拟演练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单位和有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食品药品监督所负责演练的组织和效果评估。

组 长:屈新义 副组长:秦祥慧

成 员:王书文 陈杰 耿明皓 李笑娜 樊华 刘双桥 郑华民

三、演练时间、地点 演练时间:×××××; 演练地点:×××××××。

四、演练前准备工作 1、演练前1-2天由主管部门向有关部门通报,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

2、演练前物资准备

2.1.1、食品药品监督所要准备的有关行政执法文书:《监督意见书》、《样品采集记录表》、《行政控制决定书》、《证据保存通知书》、《现场检查笔录》、《询问笔录》、《封条》以及记录本等。

2.1.2、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准备各类重大食物中毒快速检验检测技术和试剂、卫生防护的用品、采样器材和《食物中毒事故个案调查登记表》等。

2.1.3、×医疗救治机构配备必要的抗菌、解毒药品和抢救设备;

3、参加演练人员在演练中应注意安全,避免发生各类事故。4、资料组拍摄图片、进行摄像,做好资料搜集和整理。(照相机、摄像机)

五、演练内容:

1、×××单位发现疑似食物中毒病人,中毒病人被送往医院救治。同时食物中毒事件发生单位和救治医院在2小时内尽快向食药局、食安办及卫生局报告。

报告的主要内容:发生食物中毒单位、地点、时间、中毒人数、主要临床症状、可疑中毒食物、危害范围、中毒原因的判定、危害范围及采取的主要措施,需要解决的问题和要求等。报告方式:电话报告。

2、食药局接到食物中毒事件报告后,详细记录和核实发生食物中毒事件的单位、地址、时间、中毒人数、可疑食物和临床表现等有关内容。同时告知报告者,除及时抢救患者外,要保护好现场,保留可疑中毒食品和患者吐泻物。核实后,迅速组织医疗、疾病控制和食品药品监督机构开展食物中毒事件的现场处理工作,并及时报告人民政府、卫生局和食品安全委员会。

3、食品药品监督所接到食药局指令后,立即启动食物中毒应急预案,迅速组织人员携带有关行政执法文书、调查与取证工具等到达现场调查处理。保护事件现场,开展卫生学调查、取证和控制工作。对剩余食品、食品原料及可疑中毒食品,填写行政控制决定书,予以封存。对已售出的可疑食品,设法追回。对被污染的食品用工具及用具等,责令其彻底清洗消毒。食品药品监督所根据卫生学调查、取证结果提出监督意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提出行政处罚建议,报食药局决定,并执行处罚决定。

4、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启检验快速通道对采集样品进行检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调查结束后,撰写技术分析报告,并按规定报送卫生局、食药局及食安办。

5、现场调查处理有关要求 5.1 流行病学调查

(1)了解72小时的食谱,特别是共同饮食食谱,有无续发病例,对与中毒病人有共同饮食史而未发病的人,人群中有对照意义的健康人同样也要做好个案调查。

(2)向病人和接诊医生了解中毒发生的经过以及事件相关的情况,病人的症状、体征,发病人数、经过,呕吐物、排泄物的性状,特别是首发病例的情况。

(3)调查内容一般应由患者自述,病重或无力表达者,可由其监护人代述。

(4)应尽可能对所有中毒患者进行个案调查,中毒人数不足100人时,至少应调查80%以上人数;超过100人时,至少应调查60%以上人数。《食物中毒事故个案调查登记表》完成后,由两名调查人员和被调查者分别签字。

5.2 样品采集与送检

(1)采集中毒患者的呕吐物、排泄物、洗胃液、中毒病人发病期与恢复期双份血清,选择发病者中未用药或较晚用药的病人采集肛拭样品。必要时可做动物试验,观察毒性强度及主要受损器官和临床表现。

(2)对剩余食品、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分别取样,对熟食间操作台面,存放熟食品冰柜、熟食,常用工具、刀具、容器,熟食操作人员的手、肛拭、使用的抹布、可疑昆虫等视情况采样检测。所采集的样品在冷藏条件下,4小时内送达化验室;无冷藏条件的,于采样后2小时内送达化验室。化验室在检样送达后必须立即进行化验。

(3)对疑似化学性食物中毒的,应尽可能进行现场快速检测。5.3 卫生学调查

(1)对中毒餐次食品加工场所进行卫生勘验,了解中毒餐次的菜谱、食物来源、原料质量、加工方法、储存条件、存放方式与时间、操作场所的卫生与消毒情况,并做好现场笔录。

(2)检查从业人员的健康情况,特别是在中毒发生前3天内人员变动、患病情况,有无不卫生习惯及操作过程的不卫生行为。

5.4 食物中毒诊断,按《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的规定执行。

5.5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及中毒标本的初步检验结果,初步认定为亚硝酸盐食物中毒,依法采取行政控制措施,防止食物中毒继续发生和蔓延。

5.6确定为化学性亚硝酸盐食物中毒的中毒食品、原料,采取深埋销毁,严禁作为食品工业原料或动物饲料使用。

5.7对中毒场所应采取相应的消毒处理。对接触化学性中毒食品的容器、设备等责令学校彻底清洗消除污染,必要时予以销毁。

六、预案演练总结、讲评

由组长向参加演练各单位宣布演练结果。

各队负责人召集参加人员结合列队,由组长讲话,对本次预案演练进行讲评。

要求各有关单位,对本次食物中毒事件的调查处理情况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估总结,评估内容包括食物中毒事件种类和性质、事件对社会、经济及公众心里的影响、应急响应过程、调查步骤和方法、对患者所采取的救治措施、调查结论等。评估内容应包括有关经验和教训的总结。评估总结应报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食品药品行政部门。

篇9: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理演练方案

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医疗救援演练总结、分析与评价

2015年5月27日下午2:30时,我院模拟了一场在本市某学校发生的一起“群体性食物中毒”突发事件应急医疗救援演练,演练自下午2:30时开始,至3:10分顺利成功结束,历时40分钟。现将演练总结与分析评价如下:

一、主要成绩

1、演练按《XXX医院群体性食物中毒突发事件应急医疗救援演练方案》(以下简称《演练方案》)拟定的程序全部执行完成,收到了全面提升全院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医疗救援和快速反应能力。事实证明,全院医务人员在突发事件到来之际,能够做到“召之能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2、演练前制定了全面周详、流程清晰、覆盖全院、可操作的方案;演练开始后,信息发布快,各级各类人员到位迅速,且都能按医院已经制定并发出的《演练预案》迅速、准确找到自己的岗位和履行职责。

3、演练指挥正确,按《演练方案》拟定的程序顺利进行。演练指挥长(院长XXX)至始至终全程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了整场演练,确保了演练的成功。

4、演练中,参演人员一丝不苟,严肃认真对待,没有把演练视为只是演练,而真正做到了“练时多流汗,急时(人民群众)少流血”。参加演练的42名医、护、技、药人员对群体性食物中毒的操作,思路清晰、流程规范、告知清楚、处理正确。共收治病员5人,其中4名病员症状较轻,门诊留观处理。病情较重者1名(严重脱水、休克),急诊抗休克处理后转入内科病区后续治疗。

5、演练一开始,全体参演人员集中在医院一楼大厅,由王院长通报事件信息,宣布启动演练预案,现场救援小组立即到达急诊科进行处理,王院长及时向锦江区疾控中心报告了突发事件信息。

(1)现场救援小组对5位病员进行了询问病史、采集样品(包括霍 乱弧菌快速诊断),诊断为:食物中毒。处置:①开放静脉输液双通道;②监测生命体征;③采集样品立即送检;④快速完善其他各项相关辅助检查;⑤通知内科住院部准备病房和及时力量;⑥告知学校领导及家属病情。

(2)病员送到内科住院部后,临床治疗组医护人员立即对危重患者进行了生命支持、体征监护、紧急完善相关辅检、确立诊断、向学校领导及患者亲属告知病情,进行进一步对症支持治疗,对轻症患者给予了后续治疗。(3)王院长在院内抢救现场向主要负责诊疗的医护人员进行了针对群体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诊断依据、治疗原则、目前情况、上报时限、鉴别诊断”等方面理论知识进行了提问,医师们做了比较满意的答复。

二、总结讲评

(一)整个演练严格按照拟定的预案模拟场景过程进行,历时40分钟顺利结束。院长王远远执行了全部现场指挥,院综合办、医务科、护理部、院感办负责协调联络,实施了医护人员紧急人力资源调配和院感监管。演练结束后,全体参演人员在6楼会议室进行了总结讲评。本院专家评审组对演练全过程本着“接近实战、严格考评、暴露问题、持续整改”的原则和标准进行了评价分析。

(二)院长作了总结讲评,他讲:

1、这次演练是基本成功的,达到了预期目的。

2、全体参演人员认真对待,准时到达岗位,工作认真负责。

3、指挥协调有力,上报信息及时。

4、存在问题:

(1)赞成专家组提出的评审意见,即:各环节衔接不紧凑;场景与设计略有出入;整个演练过程看的人多,动的人少,某些医务人员工作超前;与检验科工作协调有误,以后应尽量将演练方案安排为突发性,更能显出各位医务人员的能力。

(2)希望以后再组织类似的应急医疗救援演练,要严格接近实战演练,模仿军队现代战争操演方法,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而我们医务人员应该懂得,平时重视和认真,急时人民群众就会少流血,多一分生命安全,因而绝不能把演练当“游戏”。(3)演练过程中存在以下失误,表现在:

未填写《院前急救记录单》;

提问中相当多的人不知晓市政府突发事件信息报告新的“10分钟规则”;

对学校领导及患者家属病情告知不全面;

现场没有对伤员进行“轻”、“中”、“重”的分级分类; ⑤现场演练人员不够严肃;围观人数较多;影响演练效果。

5、通过这次演练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提出以下整改措施,望认真改进:

(1)全院医务人员要认真学习医院发出的各类应急预案,知晓、熟悉自己的职责与任务,一旦投入突发事件应急医疗救援时,能快速进入角色履行职责。

(2)各科室平时要结合自己的业务特点,多组织各种内容的应急操作演练,尤其是医务人员应该掌握的院前、院内急救技能,方能很好履行医务人员职责。

(3)熟练掌握各类急救技术指南和操作技术规范,提高危重伤病员的抢救成功率。

(4)以后进行各类应急救援演练,职能科室制定《演练预案》时要联系相关部门共同研究,力求把《演练预案》制定的更加周详和切合实际,以避免在演练中一部分参演人员无所适从和处于混乱状态。

(5)各科室主任要认真阅读《演练预案》,明白自己的团队和操作环节的职责和工作任务,以便做出及时、正确、高效率的组织指挥。

篇10:食堂食物中毒应急演练方案

演练方案

一、演练导演:刘玉龙

二、演练策划:刘玉龙、刘会、吴靓

三、演练演员:两名学生、学校食物中毒应急处理各小组成员

四、演练目的

为了确保石硐小学校内师生发生食物中毒时,中毒师生能够得到有效救治,最大限度地降低中毒人员的生命安全风险及减小社会影响,确保损失减少到最小程度,同时检验预案的可操作性、有效性,及应急设备的可靠性、人员对预案的熟练程度,并通过演练使预案暴露出的问题和不足能够得到及时修订、完善,特制定本演练方案。

五、演练准备

(一)食品取样盒2个;

(二)急救箱1套;

(三)警戒线1盘;

(四)救援车辆一辆。

六、演练日期

演练日期: 2017年3月17日 13:20。

六、演练程序

(一)报告阶段

食堂员工正在给排队学生打饭,两名打饭完毕先行就餐的学生突然出现肚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正在食堂管护的行政值周教师陈昌海发现后,命令所有学生立即停止就餐。并向夏家志校长报告情况;夏家志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在广播通知其他应急小组到位,医疗小组刘登群等教师和校医赶到食堂,对疑似食物中毒的学生进行检查,并查看其他已进食的学生是否出现相同症状,其他在场的值周教师刘会、杨丹、张朝卉、唐真荣组织其他学生有序撤离食堂及保护现场,事故原因协查组邹发贵等人对所有食品进行取样封存,并对学生呕吐物进行取样封存备查。

(二)处置阶段

1、夏家志拨打“120”急救电话,医疗组在校医的指导下对中毒学生开展自救。

2、刘玉龙安排救援车辆由王明丰开校车,丁建抱学生,将中毒较重的学生送往医院.3、协查组邹发贵(开车)、雷利文二人将食品样本送卫生防疫部门进行检验,将检验结果通知医院。

4、后勤组刘堃等购买包子,馒头、牛奶为学生解决午餐。

(三)总结阶段

1、全校师生集合,由夏家志校长对此次演练进行总结讲话,并对此次演练进行评价。

篇11:食物中毒事件处理应急预案

学校一旦发生疑似食物中毒或食源性疾患等突发事件,应当遵循以下程序应对处理。

1、停止供餐:立即停止学校食堂或小卖部供应的食品。

2、及时报告。

(1)条件:有5人(含5人)以上疑似食物中毒或食源性疾患症状。

(2)程序:发现师生有似食物中毒或食源性疾患时,应迅速报告学校,同时拨打“120”电话或直接送医院进行处理。学校要迅速向上级部门及卫生防疫部门报告。

(3)内容:

①疑似食物中毒或食源性疾患的人数、症状及第一例发生时间。

②学校的校名、责任人、地点和联系电话。

供应单位的名称、责任人、地点和联系电话。

④目前状况、事情的经过和紧急处理措施。

⑤报告时间和报告人。

3、启动应急处理程序[本文来自]

(1)及时将患病师生送到就近医院,协助卫生机构救治患者。

(2)做好排摸调查工作,收集信息。

(3)及时通知家长。加强家校联系(派专人接听家长咨询电话),以免延误救治时机。

(4)在事件发生的第二天做好随访工作,继续排摸调查,安排专人做好家长解释工作,并将有关情况及时书面报告教育局,直至所有患病师生全部康复到校上课。

4、保护现场:保留造成或导致疑似食物中毒或食源性疾患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设备和现场

5、配合调查:配合卫生行政部门进行调查,按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如实提供有关材料和样品。

6、控制事态:落实卫生行政部门要求采取的其它措施,把事态控制在最小范围(包括教学秩序和下一餐用餐等)。

7、保险介入:同时通知保险机构介入。

篇12:重大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理预案

2009-11-12 来源:成都儿童专科医院

成都儿童专科医院

重大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理预案

为了有效控制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和及时消除食物中毒事件的危害,保障居民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根据《成都市青羊区卫生局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理预案(试行)》精神,结合我医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本预案适用于本医院辖区范围内突然发生的、群体性的、造成社会公众健康损害的食物中毒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

一、组织

成立重大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组 长:院长 党支部书记

成 员:副院长 后勤副院长 医务科科长 护理部主任

院感科主任 防保科主任 临床大科室主任 领导小组职责:

1.负责对重大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理的统一领导和指挥,控制事态发展。2.收集食物中毒事件发生、发展及处理的有关信息,掌握动态,实时分析。3.制定食物中毒事件的应急策略和预防控制措施,对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开展效果评价。

4.协调相关部门的工作,及时解决卫生应急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医疗救治工作正常进行。

职责分工:

1.院长为总指挥,书记负责工作协调和监督。2.业务副院长具体分管

3.后勤院长负责基本设施、设备的提供、管理、运输及后勤保障。4.医务科、护理部全面负责医疗救治管理工作。5.院感科负责医院内感染控制,检测样本采集,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病人的流行病学调查。

6.临床科主任负责本科室医疗救治工作的组织实施。

二、实施

1.一旦发生食物中毒事件,各部门各级医务人员立即按岗位职责组织实施《院内急救手册》,坚持对急、危、重病人按“先抢救后办手续”的原则进行救治,共同做好现场处理和医疗救治工作。服从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统一调度,不得延误、推诿、拒收伤病员,也不得不顾中心条件强收、强留、强治伤病员。2.接诊医师发现10人以上食物中毒或者疑似食物中毒者,应在积极救治同时立即通知科主任和防保科,并向青羊区疾控中心分管院领导报告,请求对事件的进一步处理。报告内容包括:事件的名称、发生地点、发生时间、波及人群或潜在的威胁和影响、可能的原因、拟采取的措施、发展趋势以及报告人、报告单位及其联系方式。

3.对人数超过30人的重大食物中毒事件应严格按照有关规定的要求,于2小时以内由预防保健科上报青羊区疾病控制中心,并连续报告事件的发展与变化、处置进程、事件的诊断和原因或可能因素;在阶段性报告中既要报告新发生的情况,同时对初次报告的情况进行补充和修正。

4.在食物中毒事件结束后,由医务科对事件的发生和处理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其原因和影响因素,并提出今后对类似事件的防范和处置建议。

5.一旦明确或怀疑食源性疾患已列入法定传染病的,按本院传染病管理相关制度进行处置。

三、监督

1.强化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医务科、护理部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认真学习《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灾害事故医疗救援工作管理办法》、《成都市社会急救医疗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法律意识,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

2.进一步加强质量管理。强化医护人员的“三基”训练,医务科、护理部每周组织医务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学习和培训,提高急诊抢救能力、应急能力;医务科、护理部定期组织专业技术考核,不定期抽查,确保熟练掌握急救技术和相关规章制度、技术操作规程。

3.加强急诊室、重症病房建设,各科护士长每天检查急救装备,急救物品定位摆放,保证急救通讯畅通,保证急救器具完好率100%,保证急救药品充足、无变质。由医务科、护理部不定期抽查。

4.医务科、护理部定期召开“急救工作会议”,对“抢救成功率”等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5.根据医务科的建议和应急工作需要,后勤保障科平时应做好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物资的储备,做到品种齐全,数量充足,质量可靠,保证应急第一时间的供应

6.对影响、延误医疗救治者,按有关规定给予处罚;造成不良后果者,按相关法规追究法律责任。

四、术语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小学突发卫生防疫事件应急演练实施方案 下一篇: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