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胜利经典诗歌(精选14篇)
篇1:抗战胜利经典诗歌
红
新鲜而富有活力
心动的地方
生命的颜色
我喜欢的色彩
红
凝聚着人心
积聚着力量
举起红色的旗帜
拿着斧头,镰刀
……………………
砸碎万恶的旧社会
红
烈士的鲜血
流干最后一滴
也要燃红
五星红旗
红
面对白色恐怖
面对敌人的叫嚣
宁可错杀一千
不可放走一个
革命的意志终没消沉
革命的火种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红
虽没经历过硝烟的战火
虽没面对敌人的毒刑烤打
在和平年代
在祖国的兴盛建设中
我一颗红心向着党
自觉抵制糖衣炮弹的袭扰
鄙夷大老虎,苍蝇,蚊子的丑恶行为
时刻警醒自己,不断提高自已
以共产党人的无私奉献
表红心,立誓言,践行动
为了早日实现中国梦
立足本职,奉献社会
篇2:抗战胜利经典诗歌
大地穿上了红色的嫁裳,
江河舞动着红色的缎带,
鸽子沐浴着红色的霞光。
九百六十万红歌唱响,
九百六十万红旗飘扬;
丰收的季节红心激荡,
红色的十月和谐安详。
回首往昔峥嵘岁月惆怅,
山河破碎怎不百转柔肠!
多少先烈浴血蹈火赴汤,
几十年转战将鬼魅涤荡;
在红色的十月庄严宣告,
一个红色中国屹立东方。
这是有五千年文明的国度,
这是勤劳智慧的泱泱之邦。
当内忧外患写进了历史,
振兴的号角又业已吹响——
君不闻深圳速度惊寰宇,
君不见日新月异建设忙,
君不闻莺歌笑语遍身州,
君不见国强民富乾坤朗。
好一派举国上下红火火,
教故人永远不再感叹沧桑。
啊!巍然屹立的长白、昆仑!
啊!万古奔流的黄河、长江!
你是红色十月的卫士,
你是红色十月的证章。
让我为红色十月唱首赞歌,
飞过蓝天,飞过海洋;
篇3:《大公报》纪念抗战胜利言论浅析
一、《大公报》纪念抗战胜利的具体言论
1.1945年。1945年是抗战的胜利之年。在胜利的喜讯传来之后, 《大公报》于第一时间予以了回应, 表达了“真是欢欣, 真是感激, 在笑靥上淌下泪来”的狂喜及对穷兵黩武的日本军国主义分子的蔑视, 并揭示了日本在屡次实施对外侵略后最终“蹶然倒仆了”的必然命运, 最为直接地向我们揭示出胜利者的心态。同时, 《大公报》又认为“我们对于日本民族, 只有悲悯, 只有哀矜, 而绝对没有骄狂之情”、“若冤冤相报, 无有已时, 那绝不是人类相处及世界安宁之道”;希望广大中国民众将普通日本人民和日本军阀区分开, 用一种“以德报怨”的心态来对待日本, 从而使日本民族“在民主世界的旷野上”[1]得到改造与复兴。这种认识, 可视为是受中国传统的谦谦君子之风的影响, 但同时也是强者对弱者宽宏气度的展现, 从而又在一个侧面表露了那饱满的胜利者之气。
除了以胜利者的身份对抗战胜利予以回应之外, 《大公报》还对胜利之后的国家前途和命运发表了看法。认为抗战虽然胜利, 但中国也丧失了大批的物质财富和宝贵人才, 而且抗战胜利也可能使人们普遍产生懈怠思想, 而“其结果就是人心大开闸”。因此, “抗战纵然胜利, 若不能够从事建国事业, 我们的国家还是不得了!甚至更危险”[2]。而至于该如何完成“建国”事业, 《大公报》也发表了很多具体的看法。诸如实行二五减租与减息、纪念并抚恤在抗战中死伤的军人及家属、废除以新闻检查为代表的一系列战时制度等。但更为重要的则是实施诸如“保障人民身体言论出版及集会结社之自由”、“承认各政治党派”[3]等促进民主化的措施, 并且力争在即将到来的蒋介石与毛泽东的会面中“使国家的统一与团结完成于一席之谈”[1]。
2.1946年。按照《大公报》的期望, 1946年是中国走上战后建设道路的元年, 理应洋溢着万象更新的蓬勃朝气。然而, 这一年国内外局势的变化 (尤其是该年6月26日国共内战的爆发) 却使得他们的期望迅速地落空;因此, 当抗战胜利一周年的日子到来时, 《大公报》所发表的言论中充满了对于时局的失望之情。认为从总体上看, “这一年, 世事云诡波幻, 人心亦由兴奋转变为疑惑、失望, 甚至绝望悲观。由此更出现了社会风气的堕落与国民精神的低潮, 至于今日, 人心烦躁达于极点”[4], 并且以沉痛的口吻发出疑问:“八年吃苦, 千千万万人流血牺牲, 难道换来的应该是这样一个阴沉沉乱糟糟的局面吗?”甚至还颇为绝望地吁请人们“应该回想抗战的艰辛, 胜利的可贵, 拿出良心来, 挽救这几乎完全丧失的胜利”[5]。
在进行上述情感宣泄的同时, 《大公报》也较为理性地对造成局势急转直下的原因予以分析。在《大公报》看来, 局势之所以在仅仅一年的时间内就发生了如此迅速的变化, 主要是由于内、外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 从内因上看, 胜利之后, 政府未能在接受敌产、恢复建设等工作上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 从而导致国内各方面情况迅速地恶化下去。这就带来了社会风气的败坏和民众失望情绪的上升, 并最终造成“土地收复了而人心几乎失尽”[5]的局面, 而内战爆发所带来的破坏和生灵涂炭则使得局势更加地不可为。另一方面, 从外因上看, 日本在战后的迅速恢复及崛起与中国局势的迅速败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也就使得中国的胜利进一步打了折扣, 甚至从某种程度上说, “可以庆祝胜利的, 已不是中国, 而是日本了”[6]。
在对所面临的困境及其成因进行论述之后, 《大公报》还给出了相应的解决之道, 主张应从忍耐和踏实两个方面入手, 具体说来, 就是要“在逆境中打起精神, 勇猛迈进, 不沮丧, 不动摇, 不被险恶汹涌的巨浪所席卷所吞没”, “确定目标, 认清真路, 站在自己的岗位, 脚踏实地的工作”, 并认为“忍耐和踏实, 平实易行, 卑无高论, 而中国之建国复兴, 此实为其坦荡的大道”[4]。
3.1947年。1947年的局势在内、外两方面继续向着《大公报》所不愿看到的方向发展。在国内方面, 战事进一步扩大, 并且还发生了以台湾“二二八事件”为代表的一系列动荡。而在国外方面, 日本则在美国的扶植下继续走在稳步恢复的道路上。这样一种鲜明的对比使得《大公报》不由得发出了“这两年, 在中日两国, 是胜败的转换期”的感叹, 并且进一步认为“胜利几乎是输却了的”, 而“若输却胜利, 其意味是两面的, 一面是日本倒而复起, 另一面是中国起而复倒”。同时, 在《大公报》看来, 这种主客异位的局面主要是因中国自己的不作为而造成的。具体说来, 中国在刚刚赢得抗战胜利的时候, 全世界都对其刮目相看, 而日本对其尤为敬重。如果那时能将中国“位列四强, 一跃而登上世界政治舞台”的条件加以好好利用, “于战后实现民主统一, 马上就向建国开步走”的话, 那么“成就必有可观”。然而, 由于中国的“自暴自弃, 执拗地糟蹋胜利”, 使得自己的元气更受损伤;同时也未能“影响美国的对日政策, 打消麦帅扶植日本的计划”, 因而“日本所得的复兴机会, 差不多全是中国奉送的”[7]。
4.1948年。1948年的局势则更令《大公报》感到不堪:国共两党间的战事近乎白热化, 最后的决战即将到来, “和平建国”的理想已经彻底破灭;而日本却在恢复的道路上越走越快, 甚至公开叫嚷要援助作为战胜国的中国了。此番局面使《大公报》回想起三年前抗战胜利时举国上下“实在抑制不住要长长欢呼”的动人场面, 然而当发现民众们“无不相对愁颜, 满怀阴云”地度过抗战胜利三周年的纪念日时, 当年的那一幕便如同空中的楼阁一般虚幻。此时《大公报》也只能发出一声“三年似水, 胜利的大梦一觉, 星移斗换”[8]的长叹了!
二、此类言论所反映出的《大公报》情绪态度的变化
以上所介绍的这些具体言论虽然只延续了短短数年的时间, 但是其所反映出的《大公报》情绪态度的变化却是显而易见的:逐渐从热烈、积极趋于冷漠、绝望。这一点从以下几个方面便可明显地看出。首先, 从言论的数量上看。在抗战刚刚取得胜利的1945和1946年, 《大公报》每年都要在有关的纪念日前后发表数篇针对抗战胜利的文章, 从多个方位和角度提出观点和看法。而在1947和1948两年, 直接针对抗战胜利的文章基本只有一篇, 且多是抒发主观情感之辞, 具体的实际意见已几乎消失。其次, 从言论的标题上看。在抗战刚刚取得胜利的1945年, 《大公报》某些言论的题目洋溢着欢快而饱满的情绪, 如当年8月16日社评的题目为简明而有力的《日本投降了!》。其后则变为诸如《胜利周年纪念日》、《日本投降二周年》等感情色彩较淡的标题。而到了1948年, 则以《三年似水纪念胜利》作为标题, 一种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情绪充溢其间。最后, 从内容上看。在1945年抗战刚刚取得胜利的时候, 《大公报》的言论充满着希望和期待, 除了表达了对抗战胜利的欢庆心情之外, 还就应当如何展开战后的新局面这一问题提出了很多具体而详细的意见。到了1946年, 虽然国内外局势的变化使其认为胜利已几乎要丧失殆尽, 但是其依然就如何挽回所面临的不利局面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与看法。而在1947和1948年, 《大公报》则显得较为心灰意冷, 基本不再就时局提出具体的观点, 其所作的至多也就是“今天应彻底清算一下, 痛下决心, 真个把国家搞好, 达到富强康乐境地”[7]一类的泛泛之谈, 甚至还出现了“波茨坦宣言已是一张废纸了”[8]等绝望之言。
三、对于《大公报》有关言论的评价
《大公报》纪念抗战胜利的言论是其对所处的局势所作出的回应, 这些言论反映了《大公报》对于时局的基本主张。这些基本主张可以大致分为对内和对外两个方面。一方面, 《大公报》对内希望政府能够抓住抗战胜利的有利时机实行一系列改革措施, 国共两党能够展开平等的民主协商, 消除内战的威胁, 从而完成国家的团结与统一, 实现和平建国与民主宪政。另一方面, 《大公报》对外则希望日本能够在民主的基础上完成和平改造, 从而在外部消除战争的威胁, 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提供进一步的保障。这些主张在上文所介绍的《大公报》1945年刊载的有关言论中都有具体的反映。
《大公报》的这些主张代表了当时处于国共两党之间的中间力量对于时局的基本要求, 他们希望以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重, 消除党派和阶级分歧, 在妥协的基础上以和平改良方式完成国家的复兴与发展。而从当时的现实来看, 国共两党之间所进行的是根本性的意识形态之争, 这种争斗是不可调和的。加之美、苏冷战的大幕此时已徐徐开启, 这两个超级大国出于各自全球战略的需要而对国共之间的争斗施加了相应的影响, 更增加了局势的复杂性。在这种情形下, 和平改良的要求更是只能成为一种奢望。而这就又使得《大公报》在国内实现和平建国与民主宪政的主张成为泡影, 进而导致美国放弃局势未定的中国而改为扶植日本作为其反共的堡垒, 由此便使日本在旧的体制和框架未得到根本清除的情况下迅速地得到恢复。因此, 上一小节所介绍的《大公报》的基本主张也就彻底无法实现, 《大公报》情绪和态度上的巨大变化也就不足为奇了。抗战胜利初期的中国正处于“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政治气氛中, 《大公报》的这些主张则超越了当时大多数人所能承受的范围, 其只能如同无根的浮萍一般消逝。这是《大公报》自身的悲剧, 更是那个时代的悲剧, 而《大公报》刊载的这些言论也就成为了剧变前夜的绝响!
参考文献
[1]日本投降了[N].大公报 (重庆版) , 1945-8-16.
[2]由抗战到建国[N].大公报 (重庆版) , 1945-9-10.
[3]最后胜利与民更始[N].大公报 (重庆版) , 1945-8-17.
[4]胜利周年纪念日[N].大公报 (天津版) , 1946-9-3.
[5]挽救将要失尽的胜利[N].大公报 (天津版) , 1946-9-12.
[6]日本投降一周年[N].大公报 (天津版) , 1946-9-10.
[7]日本投降二周年[N].大公报 (天津版) , 1947-9-3.
篇4:纪念抗战胜利诗二首
李世宇
平型关大捷
八路首战平型关,
横扫千军败板垣。
开创敌后根据地,
砥柱中流挽狂澜。
远征军
十万青年十万军,
远征印缅建奇勋,
野人山麓埋忠骨,
胡康河谷祭国魂。
游红城
石建世
一别红城五十秋,
重游故地乐悠悠。
昔日朋辈喜相见,
注目遐想爱当头。
黔北名城展新貌,
凤凰山上红旗飘。
滔滔不尽湘江水,
高歌红城昨与朝。
同学梦
郭淑侠
离别匆匆四十年,同窗欢聚在今天。
人逢喜事精神爽,笑视斜阳白发添。
拼搏柳营情未了,沉迷军械意难偏。
紫金山下求知梦,莫恨无缘叹逝烟。
碧野黄花英雄冢
钟秀华
序列清明四野黄,游人淡伫遣忧伤。
不怜桃李春风老,但见丘坟碧草长。
积翠碑书曾壮烈,迎晨蝶舞愈疏凉。
寒郊有幸为邻友,抛却浮华净是香。
咏抗战精神
钟明山
寒梅昨夜战长风,雪暗云焦铁甲红。
矢志骠骑征漠北,羞颜霸楚失江东。
凭谁力挽千钧势,复我神州万里同。
窑洞山城争一诺,成仁极致便成功。
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
——献给参加抗日战争的离休老干部
游泳
红旗漫卷屹雄峰,力挽狂澜见彩虹。
抗战八年驱日寇,勿忘国耻震长空。
望故乡·中秋
陆太平
望故乡,故乡客。几重峰头,几重月。青春犹绕慈母膝。刹那还,刹那别。月月又年年,朝朝又夕夕。记时光,数秋月,只恐年头还年尾。额上波痕,鬓角霜雪。
篇5:纪念抗战胜利诗歌
八万颗星星浩荡而至
八千里草原和云朵齐声为你合唱——
在离太阳和星星最近的地方
八月,悠扬的经唱,破空镝鸣
在离经幡和祈祷最近的地方
达达的马蹄,溅起你归来的芬芳
初生的糜鹿吸吮母乳,死水中的枯木穿上新装
八月,青草生长,归于牛羊
那身披佛光的人高歌赞颂,那蒙垢的人
放下负累,再不提旧伤
我肺腑中不眠的石头与翅膀
像一对失散的兄弟
它们一个从灰烬里,一个从冰河的彼岸
赶来安抚火焰和你的苍凉
亲爱的兄弟啊,你来自大洋彼岸,你来自异乡
多少罕见的大雪啊成为你书信的纸张
八月,多少彩虹和格桑花
加入旷古的思念,和你的向往
你熟睡在这片净土,长伴莲花生长
长伴着你的,还有那个叫卓玛或央金的姑娘
她是你八月的新娘啊你是她最爱的情郎
永相随啊道且长,她是你转世的故乡
八月,洗净尘埃的天空苏醒,神歌唱:
亲爱的兄弟啊,愿你在尘世获得安顿
篇6:纪念抗战胜利诗歌
那些散淡的鹰隼自由的野花
都能说出它的名字——
英雄墓碑
是一些冷峻的石头
勇敢坚硬的石头
倔犟站起来的形骸
这些石头
凭某种精神和追求
构筑一个民族的高大
是活着的生命和灵魂
那远远向我走来的
并蔑视着卑微和轻浮
就叫抗日烈士纪念碑
它用英雄沸腾的血肉
幻化成石头冷峻的躯体
告诉今天
告诉这个浮躁的世界
有些英勇牺牲的人,起码
还活在碑的心中
哦,英雄墓碑
是这么伟岸而不朽
它以切肤镌刻的方式
呼唤着一些遥远的灵魂
让轻蔑的风凝重起来
让飞鸟的翅膀沉重起来
让从它身旁匆忙经过的人们
不再逍遥自在
让漫不经心的历史
必须正视碑的价值
与墓碑默默对望
就懂得了它无比的深刻
就知道它不可或缺的价值
一些人,义无反顾
用悲壮喷涌的鲜血
把人生的理想和信念
执著坚定到碑的心中
使所有崇敬和仰望者
想起那句铭言——
忘记过去
篇7:抗战胜利70周年诗歌
抗战胜利70周年诗歌大全
【一】
革命先驱孙中山,辛亥推翻清王殿。
创建民国十几年,竟然却被军阀骗。
学习西方好经验,长洲岛上军校建。
师生壮志凌云天,强国美梦要早圆。
东征炮轰陈炯明,南讨平定商团乱。
北伐统一旧河山,国共合作捷报传。
倭寇制造九一八,携手并肩赴国难。
全歼顽敌平型关,皇军神话被戳穿。
淞沪激烈保卫战,粉碎日军狂妄言。
浴血奋战台儿庄,神州处处尽笑颜。
百团枪炮喷怒火,猖獗强盗浑身颤。
白山黑水有抗联,贼寇闻风皆丧胆。
滇缅丛林勇鏖战,黄埔军人英雄显。
纵使含笑去九泉,视死如归守信念。
爱国英雄受敬重,惊天动地壮山川。
冒着炮火冲硝烟,建立人民新政权。
不朽功勋炳史册,男女老少常赞叹。
一国两制收港澳,改革硕果世人羡。
维护统一反分裂,海峡两岸同胞欢。
华夏巍峨屹东方,强国美梦会实现。
【二】
九十年前的六月十六日
一群满腔热忱的青年男女
为了不让祖**亲遭受列强们奴役
一个个带着豪情壮志
从四分五裂的九州各地
争先恐后到广州黄埔岛上汇聚
要让自己的中国梦
结出金光灿灿的鲜桃子
从盘古开天辟地的蛮荒隧道里
探索中华民族苦难的发展史
以民主、共和的主旨
锻造五千年文明古国的基石
从国共合作的北伐战场上
寻找炎黄子孙的自强不息
在驱除倭寇的并肩战斗中
挺起的脊梁坚贞不屈
经过抗日和解放战争的炮火洗礼
前仆后继了寻梦追梦的黄埔将士
为国捐躯洒下的满腔热血
染红了华夏民族发展的典籍
保家卫国 打败美帝
改革开放 一国两制
都为几代圆梦的黄埔人
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
风雨过后的阳春特别美丽
黄埔军人们的中国梦大部分变成了现实
眼望着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
耳听着走向复兴的豪迈乐曲
高亢激昂的振奋旋律
寄托着中华强盛的希翼
用海峡两岸的早日统一
铸造钢铁长城般的强国大堤
【三】
九曲黄河起浪波
两岸自古英雄多
捍卫主权九十年
黄埔师生爱家国
革命先驱孙中山
学习西方创共和
“天下为公”出发点
“人间大同”是执着
组建革命新军队,辅助农工联苏俄
购买先进洋武器
黄埔岛上开军课
师生并肩打军阀
“铁军”美名天下播
“九一八”是国耻日
东北三省遭掠夺
爱国师生都请缨
赶出日寇驱恶魔
卢沟桥上炮声隆
鬼子侵占我山河
平型关前飞传说
台儿庄把鬼子捉
神兵奇袭阳明堡
远征缅甸谱凯歌
天皇签下投降书
日寇像狗把蜡嗦
解放战争三年后
人民过上好生活
抗美援朝打美帝
控固红色劳动果
社会主义真蓬勃
道路越走越宽阔
各条战线把奖夺
黄埔师生爱家国
【四】
假如我是一只雨燕
一定要展翅翱翔上九天
去拜见天下为公的孙中山
现在是否生活得健康平安
武昌起义的战火和硝烟
彻底烧毁了腐败无能的清王殿
自由 民主 共和的先进思想
把黑暗的旧中国照耀得又亮又暖
先生临终时留下的遗愿
经过无数黄埔师生们的勇往直前
在国共合作中大部分早已实现
联俄 联共 扶助农工 人人喜欢
黄埔军校是将帅们的摇篮
北伐战争统一了四分五裂的局面
师生们同仇敌忾
经过八年艰苦卓绝的浴血抗战
把日本侵略者的铁骑全部斩断
当家做主的中国人
建设着自己美好的家园
三峡工程早已发电
不再让先生望着长江兴叹
神舟七号从太空凯旋
嫦娥一号将月宫游览
奥运圣火把九州照遍
精彩生动的上海世博会
赢得了五湖四海的夸赞
继往开来的领导人
带领我们站在世界的前沿
假如我是一只雨燕
我要展翅飞越到台湾
把宝岛的山山水水尽情游遍
欣赏百年来的沧桑巨变
要测量滚滚东流的海水
可深过人民对先生的眷恋
同种同根 同族同源
相同的文化 相同的语言
相同的心理 相同的期盼
都在把先生深深地怀念
中山啊中山你可看见
改革开放 四化实现
香港和澳门早已恢复主权
台湾海峡正在不断地变窄变浅
一国两制把宏图绘展
国共两党不记前嫌
第三次在北京把团结的双手牵
我坚信总会有那么一天
一条宽广的通衢大道飞架在海峡两岸
到那时邀请先生遨游日月潭
幸福和欣慰地笑看
篇8:抗战胜利70周年诗歌
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时及抗战胜利70周年,一览无余日本军国主义从甲午战争到“九一八”事变,首相“倭寇”、童子当兵,深入中国谋杀抢掠,尤其是南京大屠杀,造成30万中国人的死亡!可恨!可憎!以下列抗日战争中,中国领袖、将军、文史大家的.诗词为线,重新看待日本对中华的祸害!
1、卢沟桥战歌 霍松林
侵华日寇愈骄矜,救亡大计误和亲。
东北已陷热河失,倭骑三面围平津。
燕台西南三十里,宛平城外起妖氛。
卢沟桥上石狮子,饱阅兴亡又惊心。
「七七」深宵巨炮吼,永定河畔贪狼奔。
攻城夺桥势何猛,欲将城桥一口吞。
阴谋控制平汉路,南北从此断车轮。
伟哉我守军,爱国不顾身。
寸步不让寸土守,直冲弹雨摧枪林。
守桥健儿力战死,守城壮士分兵出西门。
挥刀横扫犬羊群,左砍右杀血染襟。
一以当十十当百,有我无敌志凌云。
征程暗,晓月昏。屡仆屡起战方殷。
天已亮,炮声喑。城未毁,桥尚存。
守军有多少?区区只一营。
竟使强虏心胆裂,一夕丢尽大和魂。
朝阳仍照汉乾坤,谁谓堂堂华夏真无人!
2、哀平津,哭佟赵二将军 霍松林
失桥夺桥战正酣,撤军军令重如山。
妄说和平未绝望,欲将仁义化凶顽。
元戎已订约,将士仍喋血。
敌酋暗指挥,贼兵大集结。
一夜鼙鼓渔阳震,虏骑长躯风雷迅。
疲兵再战勇绝伦,十荡十决挥白刃。
滚滚贼头落如驶,纷纷贼众来不止。
孤军力尽可奈何,白虹贯日将军死!
将军战死举国哭,平津沦陷何时复?
玉池金水污虾腥,琼殿瑶宫变贼窟!
将军者谁赵与佟,名悬日月警愚蒙。
呜呼!
安得军民四亿尽学将军勇,一举歼敌清亚东!
3、荡寇书感二首 霍松林
三岛肆长鲸,奔腾混八瀛。
神州持正义,天下结同盟。
东海一朝靖,黄河万里清。
建功岂徒武,殷鉴在秦赢。
炎日落天外,凉风凊九州岛。
烟笼千岭树,月满万家楼。
制梃能摧锐,投鞭岂断流?
民心即天意,妙悟静中求。
4、满江红.卢沟闻警 郭沫若
怒气冲天,推窗望,战云变色。
伏牖下,一腔孤愤,奋飞无翼。
大好河山拚焦土,几多膏血任饕餮。
莫黄昏,犹在睡乡中,嗟何及?
庚子耻,犹未雪。卢沟辱,何时灭?
恨老天沉醉,平津陷敌;
壮士饥餐鹰虎肉,笑谈渴饮倭奴血!
待明朝重整旧金瓯,完无缺。
5、抗日抒怀二首 郭沫若
七七卢沟卷大波,关头最后剑新磨。
休将委曲重相问,除却惩膺更有何?
气作银虹穿白日,人擐金甲护黄河。
今朝毕见雄狮醒,举国高扬抗战歌。
四亿人群气度雄,族于尽孝国于忠。
赴汤蹈火寻常事,拨乱扶危旷代功。
泪血洒湔天日白,肺肝涂染大江红。
纡筹自古哀兵胜,扫荡妖氛仗烈风。
何香凝(1878-1972)是孙中山先生的亲密战友,是廖仲恺先生的革命伴侣。她不仅是一位杰出的革命家和政治活动家,而且是一位在海内外享有盛誉的著名画家。
6、大刀赞 何香凝
大巧若拙用大刀,大新若旧国术高。
伏如猛虎进如猱,十步以内敌休逃。
利用所长弃所短,步人后尘岂俊髦。
警尔扶桑木屐儿,再来刀下情不饶。
7、颂五百大刀队 何香凝
健儿岂枉生尘寰,决意杀敌收江山。
飞机坦克尔何物,钢筋铁骨壮士颜。
坚甲利兵究何用?万夫莫开此雄关。
田横五百共生死,赤血洒在疆场间。
杀贼何须更渡海,数万倭奴引颈待。
铁甲夜眼老龙刀,捷音传来齐喝采。
二十九军民族光,挞汝倭国军阀狂。
国仇重重何日忘,誓到东京饮琼浆。
郭孟龙为江苏文史研究馆馆员。当年为国军29军军训团学员。军长系宋哲元将军。
8、赞宋哲元将军 郭孟龙
风云险恶谁能测,顺逆宏筹我自知。
血溅卢沟惊晓月,健儿十万志酬时。
9、赞佟麟阁将军 郭孟龙
文武兼资救国殇,陕甘从政德威扬。
横刀南苑成仁日,移孝于忠万世芳。
10、赞赵登禹将军 郭孟龙
当年打虎万夫雄,剑戟寒星战喜峰。
篇9:抗战胜利70周年小诗歌
满腔义愤赋诗章,又泣铜驼祭国殇。
谁信蚍蜉能问鼎,我驱倭寇可称狂。
群雄笑踏千重浪,众志轻熔万仞钢。
东海投鞭怀傲气,从来钓岛姓炎黄。
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
八年抗战大功成,日寇侵华失败终。
北大营中曾肆虐,卢沟桥畔更癫疯。
全国协力驱倭鬼,万众同心铸铁城。
警惕觊觎吾领土,江山永固跃神龙。
篇10: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诗歌
奸淫烧杀罪滔天。
保家御敌英雄志,
卫国捐躯壮士鞭。
血肉长城挡烽火,
军民利剑伴狼烟。
和平岂忘扶桑贼,
同写中华强盛篇。
严告复活军国主义者
赵焱森
无端战火起卢沟,践踏中华岂有由。
北国摧残痕尚在,南京杀戮恨难休。
强权复活居心险,钓岛癫狂诡计谋。
警告倭儿须省悟,吾邦不是旧神州。
树立国家安全观
赵焱森
固我中华万里疆,居安务必警豺狼。
关山戍守铁军勇,领海巡防赤帜扬。
仰望星空悬北斗,驱驰禹甸立铜墙。
纵然作浪东南海,岂阻飞舟续远航。
纪念八年抗战
彭崇谷
八年喷血斗豺狼,万里关山舞棒枪。
今日天兵高亮剑,岂容倭寇再逞狂。
[双调·楚天遥带过清江引]
回望甲午
周成村
又逢甲午年,史页铭旧恨。堂皇北洋师,一战成噩梦。倭奴寇黄海,膏药旗尤猩。华夏尽蒙羞,世代子孙痛。冷看岛酋祭鬼魂,重作东条梦。军容大国威,英杰中华盛。蕞尔小丑敢向石头碰!
“七·七”寄远
黄琳
卢沟有恨草殷殷,摘选新芒遥赠君。
记取常磨三尺剑,莫教海上闹妖氛。
金缕曲·甲午百廿周年祭
胡静怡
怒气冲天阙。恨当初,仓虚廪败,盾残刀缺。冠盖簪缨愚且懦,醉卧秦淮风月。安肯顾虎狼猖獗?羯鼓不惊华胥梦,痛英雄枉洒沙场血。云水怨,久呜咽。
巨龙抖落千秋雪。挟风雷,妖氛扫尽,海天澄彻。昔日散沙炉火化,浇铸江山如铁。笑蝼蚁南柯一穴。谁敢举竿挥钓岛,管叫它魂断为鱼鳖。歌义勇,浪千叠。
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感赋
赵乐安
忍睹同胞骸骨场,冲冠怒气斥倭狂。
悲歌长向苍穹发,忧患常思民族伤。
奋起蓝天追璀璨,会当碧海探汪洋。
中华大展宏图志,富国强兵挺脊梁。
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感怀
李文勇
昂首挺胸七十秋,当年国耻刻心头。
篇11:纪念抗战胜利75周年诗歌
延安敌忾驱强虏,重庆燃箕敛外攘。
领袖英明韬略著,金瓯完整国威扬。
篇12:纪念抗战胜利75周年诗歌
子弹打光了,就用白刃对抗钢铁坦克
刀刃崩卷了,就用拳头对抗机枪的火舌
城门危急,城墙再次被炸开了
那就用我怒吼的胸膛、滴血的断臂,把它堵上!
1938年的藤县,注定是一颗钉子
一颗让小鬼子们魂飞丧胆、寸步难行的钉子
它让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成为埋葬小鬼子的坟墓!
破草鞋、烂军装、土步枪、无给养
川娃子也要出川抗日!也要血染沙场!
王铭章将军,用牙死死咬住了小鬼子嗜血的猖狂
让遮天蔽日的轰炸机,来吧
让黑压压的坦克,嚎叫吧
五千名视死如归的中国军人,是一道不可逾越的城墙
浑身绑上手榴弹,与坦克同归于尽
留最后一滴血,也要撞出小鬼子白花花的脑浆
在藤县,那烧焦的树根,炸塌的街巷
都是我同生共死的兄弟
只要冲锋号响起,鲜血、仇恨,就会一跃而起
向小鬼子,劈下一道道闪电的刀光
108个小时,5000官兵全部殉国阵亡
也让小鬼子矶谷廉介付出了7200人的伤亡
这血染的焦土,从此让侵略者明白了:
在中国,每一个炊烟升起的地方,都叫藤县
篇13:纪念抗战胜利75周年诗歌
在这胜利的夜晚,
众人欢笑,
我独想哭?
大家举杯狂饮,
我却在杯中闻到血腥。
满街爆竹喧天,
我却听到火箭炮声。
分明是亲切的拥抱,
我却感到就要分身。
啊,祖国呀,
你多可爱,你多可怜。
但愿从今天起,
洗净你满身的血污,
挥干你耻辱的眼泪,
篇14:纪念抗战胜利75周年诗歌
残阳如血对苍穹,铁骑狂飙满引弓。
为保家邦穿敌阵,何妨生死向刀丛。
山河处处英雄曲,天地层层烈士功。
相关文章:
送我春水还你眼泪爱情诗歌02-25
月亮的眼泪02-25
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诗歌朗诵稿02-25
《大象的眼泪》02-25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诗歌02-25
眼泪的滋味02-25
于眼泪的句子02-25
眼泪的作用范文02-25
哭泣的眼泪范文02-25
的眼泪范文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