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克隆

关键词: 阅读课文 课文内容 课前预习 生字

第一篇:17课奇妙的克隆

17 奇妙的克隆

一、 课前预习

1、反复阅读课文,充分了解课文内容。

2、查阅字典、词典,理解并记忆文中出现的生字和词语。

3、课前布置学生进图书馆或上网查找有关克隆的相关资料,并进行整理。

4、进一步学习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二、课堂检测

1、初读课文,感知教材。

(1)克隆是什么?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

(2)‚克隆鲫鱼出世前后‛和‚克隆绵羊‘多利’‛分别为我们介绍了哪些知识?克隆羊的诞生为什么在全世界引起‚轰动‛? (3)课文从哪些方面写了克隆技术造福于人类?

2、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分析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的条理性和科学性。

(1)文章四个部分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能调换顺序吗?

(2)文章第一部分为了说明‚克隆是什么‛,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3)文章第二部分‚克隆鲫鱼出世前后‛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4)第三部分‚克隆绵羊多利‛介绍多利的诞生过程,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

3、从课文中找出表现科学家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态度与精神的句子,仔细体会。

例如:‚用鲫鱼囊胚期的细胞进行人工培养,经过385天59代连续传代培养后,用直径10微米左右的玻璃管在显微镜下从培养细胞中吸出细胞核。‛

三、课后拓展

1、练笔:‚假如我被克隆‛。

倘若将来真有那么一天,你被克隆了!请尽量发挥你的想象,描绘你被克隆的历程以及被克隆后的生活,并以此为话题,说说你的感受。

2、请以‚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此的看法,可以编述故事,也可以发表议论,500字左右。

第二篇:17奇妙的克隆 教学案

教学目标

1、 培养锲而不舍的科学态度和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

2、 进一步了解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3、 进一步培养收集资料、筛选资料、利用资料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

利用收集的有关克隆资料展开辩论,培养锲而不舍的精神和口语交际的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养成搜集信息,筛选信息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预习.自学

1.你会读加点的字注音吗?将字音写在括号内

繁衍( )分泌() 胚胎() 蟾蜍( )乳腺()卵子()囊胚()鲫鱼() 2.你知道哪些说明顺序和方法?

3我们身边哪些动、植物先天具有克隆的本领?举出一些例子加以说明 二.研讨.学习

(一)情境导入

(二)检查预习

(三)、感知课文,展开竞赛 1.自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a.课文使用了四个小标题,有什么作用? b.“克隆”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c.第二小节写了许多实验,为什么要这样安排材料? d.“多利”的诞生有什么重大的意义和影响? e.克隆技术能够给人类带来哪些益处与弊处? 2.按课文四个版块,分成三个小组,以组为单位展开。(第一部分一个小组,第

二、三部分一个小组,第四部分一个小组)

⑴全班齐读第一部分,第一组同学做好迎战准备,另外同学发掘问题。

问:天生具有克隆本领的动植物的有哪些共同点?

问:找出文中直接告诉我们什么是“无性繁殖”,什么是“克隆”的语句。

问:这一部分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分别找出来。

(2)举孙悟空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问:这部分作者为什么不按照时间顺序进行说明呢?文中的顺序安排有什么好处?

(3)教师补充提问:克隆技术不断在发展,这与科研人员的努力是分不开的,看看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他们的努力?

这些努力体现了一种什么精神?把这种精神用到我们的学习中,我们该如何做呢?(自由发言) (4) 克隆技术造福人类(请同学读第四部分,最后一组同学做好准备。)

问:克隆技术造福人类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问:这一部分的第一段主要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问:你愿意克隆一个和你一样的人出来吗?(学生自由发言)

问:作者对克隆人的看法是什么,体现在文中什么地方?,教师小结:我们对“克隆”有了初 步的了解,并且克隆人也不再是幻想。那你对克隆的看法如何 呢,请整理好收集到的资料,准备下节课的辩论——我看克隆人。 (四).合作探究:

1.第二部分与第三部分有何关系? 2.请找出这两小节中表现科学家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态 度与精神的语句。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3.找出使用的说明方法,并说明其作用。

4、“克隆鲫鱼出世前后”一节的说明顺序是什么?为什么不以时间的先后来写呢?文中这种安排有什么好处?。

(五). 拓展延伸:1. 分组辩论:克隆人是福音,还是恶兆? 课文最后一部分的小标题是“克隆技术造福人类”。请同学们

自由阅读这部分内容,思考文题是否恰当。(大家的意见有分歧,书上也说“科学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下面,我们就请持不同意见的双方围绕“克隆技术造福人类?!”的辩题展开讨论。) 2.组织辩论。 辩论的要求:

(1)语言清晰、流畅,声音洪亮; (2)观点鲜明,论据充足;

(3)驳斥对方观点时既要有“理”,又要有“礼”。 三. 小结: 四.巩固练习 1.阅读,回答问题。 克隆技术造福人类

克隆技术会给人类带来极大的好处。例如,英国PPL公司已培育出羊奶中含有治疗肺气肿的a-I抗胰蛋白酶的母羊。这种羊奶的售价是6000美元一升。一只母羊就好比一座制药厂。用什么办法能最有效、最方便地使这种羊

扩大繁殖呢?最好的办法就是克隆。同样,荷兰PHP公司培育出能分泌人乳铁蛋白的牛,以色列LAS公司育成了能生产血清白蛋白的羊。这些高附加值的牲畜如何有效地繁殖?答案当然还是克隆。

母马配公驴可以得到杂种优势特别强的动物——骡,然而骡不能繁殖后代,那么,优良的骡如何扩大繁殖?最好的办法也是克隆。我国的大熊猫是国宝,但自然交配成功率低,因此已濒临绝种。如何挽救这类珍稀动物?克隆为人类提供了切实可行的途径。

除此之外,克隆动物对于研究癌生物学、研究免疫学、研究人的寿命等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可否认,克隆绵羊的问世也引起了许多人对克隆人的兴趣。例如,有人在考虑,是否可用自己的细胞克隆成一个胚胎,在其成形前就冰冻起来。在将来的某一天,自身的某个器官出了问题时,就可从胚胎中取出这个器官进行培养,然后替换自己病变的器官。这也就是用克隆法为人类自身提供“配件”。

有关克隆人的讨论提醒人们,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科技越发展,对社会的渗透越广泛深入,就越有可能引起许多有关的伦理、道德和法律等问题。我想用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分子生物学家J.D•沃森的话来结束本文:“可以期待,许多生物学家,特别是那些从事无性繁殖研究的科学家,将会严肃地考虑它的含义,并展开科学讨论,用以教育世界人民。”

(1).克隆技术在哪些方面造福人类?试根据文章内容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除了文中提到的这些造福人类的克隆对象外,你认为还可以对什么进行克隆,给人类带来好处?(至少两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伦理”,指人与人相处的各种道德准则。文中说,克隆人可能产生伦理上的问题,你认为可能产生一些怎样的伦理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最后一段中加粗词“它”所指代的内容是 ( )

A.许多生物学家B.从事无性繁殖研究的科学家C.无性繁殖 D.从事无性繁殖研究

17《奇妙的克隆》答案

(二)(学生出示仙人掌并加以说明;土豆、桂花、富贵竹插枝即活; 各种蔬菜、果树的嫁接;水螅除夏末和秋末外通常进行无性生 殖即身体长出芽体等)

(三)1明确:a.课文使用四个小标题,使全文内容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先写克隆的含义,接着写克隆实验,再写克隆的发展,最后写克隆对人类的造福和对克隆的思考。b.理解“克隆”的关键是:来自一个祖先,无性繁殖。c.作者没有用时间顺序来介绍“克隆”实验,而是用两条线索

来组织材料:一条是以中外科学实验为线索,这样写突出了中国科学家在克隆实验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贡献;一条是以实验对象即由鱼类、两栖类到哺乳类为线索来安排材料,这样写便于认清克隆技术发展的脉络。 d.多利”的诞生标志着克隆研究取得新的进展和重大突破,而 且这个结果证明:动物体中执行特殊功能,具有特定形态的所

谓高度分化的细胞与受精卵一样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在能力。也就是说,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一样,也具有全能性。

e.课文从三方面来写克隆技术造福于人类:第一,克隆可以有

效地繁殖具有“高附加值的牲畜”;第二,克隆可以用来挽救珍稀动物;第三,克隆对于人类疾病的防治、寿命的延长具有重要意义。作者并没有沉浸在盲目的乐观当中,而在结尾处提出了关于“克隆”牵涉到道德伦理问题的冷峻思考2.(1)(都是生物靠自身的一分为二或自身的一小部分的扩大来繁衍后代。)(“生物靠自身的一分为二……这就是无性繁殖”。“凡来自一个祖先的无性繁殖的后代群体也叫克隆”) (举例子、下定义、作诠释)(2)明确:科普短文重在“普”,作者从常见且容易理解的生物现象写起,将高深的科学技术说得生动形象,明白晓畅。接着又从词源追溯“克隆”原意,进一步弄明白了克隆含义。用《西游记》中妇孺皆知的故事,更将科学技术写得富有趣味。文中按生物顺序来安排的,是由 低级到高级。这样的顺序符合人们认知的规律。另外,无性繁 殖属于低级繁殖,动、植物越进化、越高级,就越难进行无性

繁殖。这一顺序说明了克隆技术在不断的发展。(4)(第一,克隆可以有效地繁殖具有“高附加值的牲畜”;第二,克隆可以挽救珍稀动物;第三,克隆对人类疾病的防治、寿命的延长具有重要意义。)

(四)提示:

(1)、第二部分为第三部分写“克隆绵羊„多利”‟的诞生提供了科学基础,做好了行文的铺垫,并且按由低等动物到高等动物(鱼类、两栖类、哺乳类)的说明顺序。 (2)、句子见课文。

(3)、有举例子、列数字等,各举例说明。

(4)、按照生物顺序来安排的。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符合人们认

知的规律。再说,无性繁殖属于低级繁殖。动、植物越进化、越高级,就越难以进行无性繁殖。这一顺序说明克隆技术在不断发展四(举例子。通过举例,说明只有通过克隆技术才能最有效、最方便地繁殖这些能给人类带来好处的高附加值的牲畜。)1.(1)克隆特种乳羊乳牛,为人类健康服务;(2)克隆杂种优势特别的动物——骡,为人类服务;(3)克隆熊猫等,挽救珍稀动物;(4)克隆动物还有利于癌生物学、免疫学、人的寿命等方面的研究。(5)克隆人体器官,为人类自身提供“配件”。2.略3.比如,克隆人的身份难以确定,家庭角色难以确定,克隆人到底属不属于“人类”等等。4. D

第三篇:山东省肥城市王庄镇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 奇妙的克隆》导学案

《第17课 奇妙的克隆》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进一步了解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重点)

2、进一步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筛选资料、利用资料的学习能力(难点)

3、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的科学态度和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重点)

【知识链接】作者谈家桢,1909年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中国遗传学家,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是我国遗传学发展的奠基人之一,获得首届上海市教育功臣的殊荣。1934年赴美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摩尔根实验室深造,跟从多布然斯教授从事果蝇进化遗传研究, 1936年获哲学博士。1937年回国任浙江大学生物学教授。1946年在亚洲异色瓢虫发现色斑嵌镶显性遗传现象,受到国际遗传学界重视。1952年担任复旦大学生物系主任、遗传研究所所长等职。

【自主预习】我的学习我做主!

1、给下列词语注音:繁衍()囊胚期() 蟾蜍() 蝌蚪()性腺()胰蛋白酶()分泌()濒临()孵化()

2、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繁衍:濒临:

神通广大:拍案叫绝:

相安无事:难能可贵

3、熟读课文,找出(1)、究竟什么叫做“克隆”?联系课文的有关介绍,你能用简洁的语言对它下个定义吗?

(2)课文使用了四个小标题,有什么作用?

(3)“克隆”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4)第二小节写了许多实验,为什么要这样安排材料?

(5)“多利”的诞生有什么重大的意义和影响?

(6)克隆技术给人类带来哪些好处? 【学法指导】:课文内容比较长,要学会默读的技巧。学生自主批注,小组内合作探究,然后班上交流。

【我的疑惑】预习中你还有哪些疑惑,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先在小组内解决,小组解决不了的在班内解决)——---------------------------【合作探究】我合作,我收获;我展示,我快乐!

1、为了说明“克隆是什么”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在文中找出。

2、“克隆鲫鱼出世前后”一节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3、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科研人员的努力?体现了他们的什么精神?

体会语言的准确性。

【盘点收获】对照“学习目标”,说说自己有哪些收获?

拓展延伸: 克隆人是福音,还是恶兆?

请你根据自己的想法列出几个要点。辩论的要求:

(1)、语言清晰、流畅,声音洪亮;

(2)、观点鲜明,论据充足;

(3)、驳斥对方观点时既要有“理”,又要有“礼”。

作业:以《假如我被克隆了》为题写一篇小作文

【达标检测】 在括号里写出下列各句所用的说明方法

(1)在189个这种换核卵细胞中,只有两个孵化出了鱼苗,而最终只有一条幼鱼渡过难关,经过80多天培养后长成8厘米长的鲫鱼。()

(2)这种鱼有“胡须”,生长快,完全像鲤鱼,但它的侧线鳞片数和脊椎骨的数目与鲫鱼相同,而且鱼味鲜美不亚于鲫鱼。()

【我的反思】(请学生从“自主预习是否充分、课堂是否积极参与、分层目标是否达成”等方面进行反思,在反思中不断提高。)

第四篇:17 奇妙的克隆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掌握课文中的生字、生词。

2.了解课文内容,了解关于“克隆”的知识。

3.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的科学态度和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

2. 教学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的精神和口语交际的能力。

3. 教学用具 4. 标签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设计意图:利用同学们感兴趣的《西游记》,引出说明对象——克隆。】

《西游记》大家都很熟悉,其中孙悟空有个绝活让我们羡慕不已——他经常在紧要关头从身上拔一把猴毛变成一大群和他一模一样的猴子。当然这只是我国明代大作家吴承恩奇妙想象下的精彩描写。但这一想象却在今天成了可能,这就是克隆。今天我们就一起到奇妙的克隆领域去探究一番。

课堂实录

一、整体感知课文。

【设计意图:由课文前的“导言”自然引入,学生看课文,明确课文各部分之间关系。】 1.掌握生字。

繁衍 蟾蜍 鳞片 脊椎 濒临 克隆 胚胎 相安无事 永无止境 1.解释下列词语。 繁衍:逐渐增多或增广。 相安无事:彼此和平相处,没有争执和冲突。 3.作者简介。

谈家桢,浙江宁波人,国际著名遗传学家,中国现代遗传学奠基人之一,杰出的科学家和教育家。他为我国遗传学研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曾任浙江大学理学院院长、复旦大学副校长。新中国成立后,他在复旦大学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遗传学专业,创建了第一个遗传学研究所,组建了第一个生命科学学院,并担任中国特大型综合性辞典《大辞海》的副主编。

二、概述文章内容,了解克隆知识。

【设计意图:了解克隆知识,复习说明方法的运用。】 1.展示查找的资料。

自然界中哪些动、植物先天就具有克隆的本领? 明确:秋海棠落叶生根、富贵竹插枝即活、土豆、地瓜发芽生长、各种水果、蔬菜、稻麦的嫁接、水螅除夏初和秋末外通常进行无性生殖即身体长出芽体等。

2.什么叫克隆?

明确:凡来自一个祖先的无性繁殖的后代群体也叫克隆。 3.找出天生具有克隆本领的动植物的共同点?

明确:都是生物靠自身的一分为二或自身的一小部分的扩大来繁衍后代。 4.在介绍“克隆是什么”时,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明确:举例子、下定义、作诠释、列数字

三、细读课文关键语段,理清说明顺序。 【设计意图:体会说明文的条理性和科学性。】 1.文章的四个部分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

明确:先写克隆的含义,接着写克隆实验,再写克隆的发展,最后写克隆对人类的造福和对克隆的思考。使用四个小标题,使全文内容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2.第二小节写克隆的实验,为什么用两条线索安排材料? 明确:作者没有用时间顺序来介绍“克隆”实验,而是用两条线索来组织材料:一条是以中外科学实验为线索,这样写突出了中国科学家在克隆实验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贡献;一条是以实验对象即由鱼类、两栖类到哺乳类为线索来安排材料,这样写便于认清克隆技术发展的脉络。

3.“克隆鲫鱼出世前后”一节的说明顺序是什么?为什么不以时间的先后来写呢?文中这种安排有什么好处? 明确:按照生物顺序来安排的。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符合人们认知的规律。再说,无性繁殖属于低级繁殖。动、植物越进化、越高级,就越难以进行无性繁殖。这一顺序说明克隆技术在不断发展。

4.第三部分“多利”的诞生过程,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有何意义?

明确:采用了时间顺序。“多利”的诞生标志着克隆研究取得新的进展和重大突破,而且这个结果证明:动物体中执行特殊功能,具有特定形态的所谓高度分化的细胞与受精卵一样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在能力。也就是说,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一样,也具有全能性。

四、克隆技术能够给人类带来哪些益处与弊处。 【设计意图:了解科技给人们带来的利与弊。】

课文最后一部分的小标题是“克隆技术造福人类”,你认为克隆技术对人类有什么好处?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1.课文从三方面来写克隆技术造福于人类:第一,克隆可以有效地繁殖具有“高附加值的牲畜”;第二,克隆可以用来挽救珍稀动物;第三,克隆对于人类疾病的防治、寿命的延长具有重要意义。

2.作者并没有沉浸在盲目的乐观当中,而在结尾处提出了关于“克隆”牵涉到道德伦理问题的冷峻思考。

3.想阻止科学进步是徒劳无益的,科学向未知领域的探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人类终要进取。 课堂小结

科学犹如一把双刃剑,既可造福人类,也可殃及人类,而且科学造福人类和殃及人类的程度在同步增长,如火药的发明与核技术的发现和利用。科学的发展也越来越从自然界逼近到人类自身,越来越深刻在触及到人类的伦理、道德、法律以及人类心灵。这就要求在人类构建新的道德与法律体系,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课后习题

1.借助生物书,了解某一动、植物,按照一定的顺序,选用适当的说明方法,介绍它的特征及生长过程。

2.请以“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此的看法,可以编述故事,也可以发表议论,500字左右。

板书

第五篇:17奇妙的克隆导学案 教师用

《奇妙的克隆》教学案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假如你是球迷,你肯定希望世上再多一个罗纳尔多;假如你是音乐爱好者,你当然愿意再拥有一个帕瓦罗蒂;再有一个爱迪生、爱因斯坦也是许多人所梦想的。古希腊有位哲学家曾经说过“世上不可能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但是,现在情况却有了变化,有一种新兴生物技术“克隆”,或许可以做到这一点。那么克隆是什么呢?它奇妙在哪里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奇妙的克隆”。

自然界中哪些动、植物先天就具有克隆的本领? (出示幻灯片):

秋海棠落叶生根、富贵竹插枝即活、土豆、地瓜发芽生长、各种水果、蔬菜、稻麦的嫁接、水螅除夏初和秋末外通常进行无性生殖即身体长出芽体等。

2、走近作者谈家桢。(多媒体展示)课题,作者介绍。

谈家桢先生是国际著名遗传学家,我国现代遗传学奠基人之一,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和教育家。 谈家桢先生于1909年出生于浙江宁波,1930年获苏州东吴大学理学士,1932年获北京燕京大学理硕士,1936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哲学博士。1937年应竺可桢校长的邀请就任浙江大学生物系教授,解放后兼任理学院院长。1952年院系调整后任复旦大学生物系教授兼系主任。1961年起曾先后担任遗传所所长,复旦大学副校长,生命科学院院长和校长顾问等职务。1980年当选为中科院院士,1985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和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87年当选为意大利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1995年获求是科学基金会杰出科学家奖。1999年获国际正式批准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国际编号为3542号小行星命名为“谈家桢星”。 1999年当选为纽约科学院名誉终身院士。

3、检查预习: (出示幻灯片)

一、给加点的字注音

繁衍(

)

胚胎(

)

濒临(

) 蟾蜍(

)

免疫(

)

细胞(

)

二、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繁衍:繁殖、衍生,使其逐渐增多、增广

濒临:紧靠,临近

神通广大:形容本领高强,无所不能。

拍案叫绝:形容非常赞赏。

相安无事:指彼此相处平安和睦,没有什么争执或冲突。

难能可贵:指难以做到的事情居然做到了,值得珍视。

三、在括号里写出下列各句所用的说明方法

(1)在189个这种换核卵细胞中,只有两个孵化出了鱼苗,而最终只有一条幼鱼渡过难关,经过80多天培养后长成8厘米长的鲫鱼。(列数字 ) (2)这种鱼有“胡须”,生长快,完全像鲤鱼,但它的侧线鳞片数和脊椎骨的数目与鲫鱼相同,而且鱼味鲜美不亚于鲫鱼。(做比较 )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使用了四个小标题,有什么作用?

课文使用四个小标题,使全文内容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先写克隆的含义,

接着写克隆实验,再写克隆的发展,最后写克隆对人类的造福和对克隆的思考。

2、“克隆”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理解“克隆”的关键是:来自一个祖先,无性繁殖。

3、第二小节写了许多实验,为什么要这样安排材料?

作者没有用时间顺序来介绍“克隆”实验,而是用两条线索来组织材料:一条是以中外科学实验为线索,这样写突出了中国科学家在克隆实验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贡献;一条是以实验对象即由鱼类、两栖类到哺乳类为线索来安排材料,这样写便于认清克隆技术发展的脉络。

4、“多利”的诞生有什么重大的意义和影响?

“多利”的诞生标志着克隆研究取得新的进展和重大突破,而且这个结果证明:动物体中执行特殊功能,具有特定形态的所谓高度分化的细胞与受精卵一样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在能力。也就是说,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一样,也具有全能性。

5、克隆技术能够给人类带来哪些益处与弊处? 课文从三方面来写克隆技术造福于人类:第一,克隆可以有效地繁殖具有“高附加值的牲畜”;第二,克隆可以用来挽救珍稀动物;第三,克隆对于人类疾病的防治、寿命的延长具有重要意义。作者并没有沉浸在盲目的乐观当中,而在结尾处提出了关于“克隆”牵涉到道德伦理问题的冷峻思考。

(二)读出自我,合作交流: 研读第一部分:

【过渡】本文是一篇科普文,“科”为其“科学性”,重在内容;“普”为其“普及性”,重在语言。二者完美结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说明了深奥尖端的生物技术。

出示问题组:

A、用一句话告诉大家“克隆”是什么。

B、在介绍“克隆是什么”时,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C、如果课文一开始就告诉大家克隆是无性繁殖,名称来源于希腊文,效果好吗? D、举孙悟空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明确:

A、(1)不是由生殖细胞结合产生的后代。(2)“凡来自一个祖先„„也叫‘克隆’。” B、举例子、下定义、作诠释、列数字

C、科普短文重在“普”,作者从常见且容易理解的生物现象写起,将高深的科学技术说

得生动形象,明白晓畅。接着又从词源追溯“克隆”原意,进一步弄明白了克隆含义。 D、用《西游记》中妇孺皆知的故事,更将科学技术写得富有趣味。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回忆上节课的内容,介绍了克隆的含义。科学总是不断进步的,克隆技术当然也有发展,今天一起来继续往下了解,想想看克隆究竟带给我们了什么。

二、学习新课:

(一)研读第二部分

1、分组自学(出示幻灯片)

自学要求:

(1)、自学“克隆鲫鱼出世前后”部分;

(2)、将文中的说明内容、说明方法等知识依照一定的顺序设计成表格,反映“克隆的科研成果”;

(3)、各组派一名代表作简单的解说;

(4)、提出需要和大家讨论的问题。

2、克隆的成果展示: (1)、中国科学院克隆试验:1979年春,克隆鲫鱼(举例子、列数字)(鱼类) (2)、英国克隆试验:1960-1962年,克隆爪蟾

(两栖类)

中国童第周:1978年,黑斑蛙

国科学家异种鱼研究:人工克隆新鱼种——鲤鲫鱼(作比较) (3)、美国和瑞士试验:克隆鼠 (哺乳类)

3、组织学生讨论说明的顺序。

“克隆鲫鱼出世前后”一节的说明顺序是什么?为什么不以时间的先后来写呢?文中这种安排有什么好处? 明确:“克隆试验”按两条线索说明:

一是从中国的写到外国的,突出我国科学家在克隆研究中的成就和贡献;

二是按照生物顺序来安排的,从鱼类、两栖类再到哺乳类。

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符合人们认知的规律。另外,无性繁殖属于低级繁殖。动、植物越进化、越高级,就越难以进行无性繁殖。这一顺序说明克隆技术在不断发展,体现 “对科学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为下文克隆羊的诞生作铺垫。

(二)、研读第

三、四部分 :

1、第三部分“克隆绵羊多利”介绍多利的诞生过程,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 明确:文章第三部分“克隆绵羊‘多利’”是按时间顺序安排材料的。 【温馨提示】

文中有标志性词语可供分析,如“‘多利’绵羊是如何‘创造’出来的呢?„„先给„„与此同时„„手术完成后„„然后„„到去年七月„„‘换核卵’一步一步发展的结果,因此是‘克隆羊’”。

2、“克隆羊“的诞生,为什么在全世界引起轰动? 明确:一是它标志克隆研究取得新的进展和重大突破。 二是它既可能是人类的福音,也可能成为人类的凶兆。

3、克隆技术到底对我们有什么好处,作者又是从几方面写了克隆技术造福人类? 明确:课文主要从三方面来写克隆技术造福于人类。 第一,克隆可以有效地繁殖具有“高附加值的牲畜”; 第二,克隆可以用来挽救珍稀动物;

第三,克隆对于人类疾病的防治、寿命的延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4.思考最后一段:作者说“科学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你是如何理解的?

明确:科学进步会给人类带来许多新的技术,比如克隆技术可以造福人类人类如果熟练地掌握了克隆技术,克隆人体器官,可以是某个器官坏死的人因替换了新的器官而免受许多痛苦,这就是给人类带来的“喜”。然而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其造福人类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负面效应,“科技越发展,对社会的渗透越广泛深入,就越有可能引起起许多有关伦理、道德和法律等问题”。如用克隆技术来克隆人就违背了人类生命的伦理,以此大多数人就对此持反对意见,这就是科技进步给人类带来的负面影响的“悲”的一面。

三、推敲语言:

思考:从课文中我们能看出科学家怎样的态度和精神?找出能表现这些的语句。 明确: (1)、用鲫鱼囊胚期的细胞进行人工培养,经过385天59代连续传代培养后,用直径10微

米左右的玻璃管在显微镜下从培养细胞中吸出细胞核。 (2)、在189个这种换核卵细胞中,只有两个卵化出了鱼苗,而最终只有一条幼鱼渡过难关,经过80多天培养后长成3厘米长的鲫鱼。 (3)、„„依靠高超的外科手术从爪蟾蝌蚪的上皮细胞、肝细胞、肾细胞中取出核,并把这些细胞的核精确地放进已被紫外线破坏了细胞核的卵细胞内。 (4)、经过几百次黑灰白这样的操作以后,白色小鼠终于生下了三只小灰鼠。 (5)、经过247次失败以后,他们在1996年7月得到了一只名为“多利”的克隆雌性小绵羊。 (6)、„„用极细的吸管从卵细胞中吸出核。„„立即送入取走核的“苏格兰黑绵羊”的卵细胞中。„„然后,将胚胎巧妙地植入另一只母羊的子宫里。

我们从中体会到科学家的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态度和精神,我们要汲取营养。

四、拓展延伸:

分组辩论:克隆人是福音,还是恶兆? 辩论的要求:

(1)、语言清晰、流畅,声音洪亮;

(2)、观点鲜明,论据充足;

(3)、驳斥对方观点时既要有“理”,又要有“礼”。 教师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思考: (1)、科学是一把双刃剑,既可造福人类,也可殃及人类,而且科学造福人类和殃及人类的速度、程度在同步增长,如核的发现和利用;

(2)、科学的发展越来越从自然界逼近了人类本身,越来越深刻地触及人类的伦理、道德和法律以及人类心灵,如克隆人问题;

(3)、科学发展也会引发人类道德伦理观的变革和更新。如何确立并完善现代社会伦理道德价值观,使之既能导正科学技术的发展,又能适应科技的进步,理性而德性运用科学之剑,使之为人类造福,这将是现代社会必须探讨和面对的问题。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单克隆抗体 下一篇:假如出现了克隆人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