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1:集美大学专业排名
上海海关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具有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直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12月,学院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批准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开展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单位。目前全日制在校生1923人,其中本科生1860人、研究生63人。
核心课程: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涉外经济法、国际商法、海关英语、税收学原理、关税理论与实务、海关法规、海关信息处理系统、海关商品学、海关统计、海关稽查、国际海关组织与公约协定、世界贸易组织与中国海关、海关调查、海关监管实务、报关实务、外贸企业调研、毕业论文等,以及各校的.主要特色课程和实践环节。
培养目标:熟悉海关管理相关领域的方针、政策和法规;掌握海关管理基础知识;掌握海关专业英语阅读和写作知识和日常英语交际知识;掌握报关、通关知识;掌握相关的电脑和软件知识。
就业方向:主要面向海关、外贸企业、国际货运公司等单位从事海关管理、海关协管、进出口货物通关、国际商品贸易、谈判、储运、报关、制单结汇等工作。
篇2:集美大学专业排名
省级特色专业(11个):水产养殖学、食品科学与工程、轮机工程、财政学、法学、航海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会计学、民族传统体育、热能与动力工程等。
福建省重点建设学科
福建省特色重点学科(2个):水产、船舶与海洋工程 [10] 。
篇3:集美大学专业排名
一、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简介
(一)排名目的
国家实施“985工程”以来,我国许多大学都制订了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战略、建设计划以及时间表。但是,世界一流大学的标准是什么,如何检验是否建成了世界一流大学等问题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明确的答案。为了分析我国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从2000年开始,我们对世界一流大学的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并选择了若干个国际可比的学术指标对世界大学进行了定量比较,找出了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2。并且通过对不同年份的排名和指标进行对比,发现“985工程”建设使我国部分名牌大学的整体实力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明显缩小3。
2002年以来,在与世界各国同仁的学术交流中,许多学者认为:在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今天,各国政府、社会、大学、学者等都会对这样的定量比较分析感兴趣,希望能够公开有关研究成果。于是,我们进一步完善了定量比较分析,于2003年夏天在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网站上用英语公布ARWU,并在随后的每年8月中旬进行更新。
(二)排名方法
ARWU以国际可比的科研成果和学术表现作为主要指标,具体包括获诺贝尔奖和菲尔兹奖的校友折合数(权重10%)、获诺贝尔奖和菲尔兹奖的教师折合数(权重20%)、各学科领域论文被引用率最高的教师数(权重20%)、在《自然》或《科学》杂志上发表的论文折合数(权重20%)、被科学引文索引(SCI)和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收录的论文数(权重20%),以及师均学术表现(权重10%)。
ARWU的指标体系中不包括声誉调查等主观因素,采用的都是可以验证的第三方客观数据。同时,ARWU的目的、方法、数据来源甚至存在的问题等内容都公布在网站上(http://ed.sjtu.edu.cn/ranking.htm),因此每所大学都可以通过与其它大学的数据比较对排名的结果进行核查,整个排名完全透明。自ARWU发布以来,我们已经收到数千封来自世界各国大学的邮件,核实他们的数据,均得到了认真的答复。
(三)排名结果与公布方式
参加排名的大学名单中,包括教师或校友获得诺贝尔奖或菲尔兹奖的所有大学、拥有学科领域高引用率教师的所有大学、以第一作者单位在《自然》或《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的所有大学;还包括各个国家的主要大学。ARWU扫描的大学有2000余所,实际被排名的大学有1000余所,最后在网上公布了处于前500名的大学。
图1是前500名大学的总分分布情况,在前50名的大学中,随着名次的降低,总分呈现快速下降趋势。50名以后的总分下降趋势明显减缓,且随着名次的不断降低总分下降的趋势也进一步减缓。因此,在公布排名结果时,前100名的大学按照简单数字排序,100-200名的大学按50所一组公布,而200-500名的大学则按100所一组公布,同一组内的大学按字母顺序排列。同一组内的大学得分相差不大,分组公布可能更为合理。
二、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的国际影响
(一)引起了媒体和大学的关注
ARWU作为世界首家多指标的全球性大学排名,自公布以来,网页点击率平均每天超过2000人次;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国的主流媒体进行了报道或引用,加州大学、剑桥大学、巴黎大学、东京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等一批世界名校在自己的年报或主页上进行了报道。
(二)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由于ARWU的客观和透明4,因此赢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欧盟委员会2003年12月31日在其科技网站上作为头条新闻进行了报道并给予积极评价5;《经济学家》杂志2005年的一份长篇报告中提到ARWU是被最为广泛使用的世界大学排名6;美国的《高等教育记事》的一篇文章中称赞ARWU是最有影响力的国际排名7。此外,ARWU作为一项纯粹的学术研究,没有接受任何外部资助,也不涉及任何形式的营利性活动。
(三)引领了全球性大学评价与排名研究
ARWU作为首家多指标的全球性大学排名,不仅促进了高等学校的国际竞争,也促使越来越多的机构和大学开始关注世界大学之间的定量对比分析。一位法国著名大学的校长这样评价:ARWU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一个里程碑,它使大家认识到每所大学必须将自己置身于国际舞台。一篇专门研究世界大学排名的论文认为8,“ARWU是世界大学排名的先驱,它引发了其它机构去从事全球性的大学排名活动”。
2004年,《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增刊》(THES)开始发布世界大学排名,其发布者在前言中对ARWU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他们从事世界大学排名的思路9。2006年,《美国新闻周刊》(Newsweek)通过组合ARWU的3项指标(50%权重)、THES的4项指标(40%权重)以及学校的图书馆藏书(10%权重),计算得出了世界大学100强10。
为了加强对大学排名的研究和促进大学排名的规范化,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2004年在美国华盛顿参与发起成立了“大学排名国际专家组”(International Ranking Expert Group,简称IREG);作为IREG核心成员2006年参与起草了“高等教育机构排名的柏林原则”(Berlin Principles on Ranking of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目前正在参与策划成立大学排名的国际组织,将于2007年10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召开的第三届IREG国际会议上讨论通过。
三、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的作用
(一)引发了多国对高等教育和科技政策的反思
在ARWU排名中,美国的大学有巨大的优势,而一些有悠久历史的欧洲大学的排名结果并不好,这引发了它们对现行教育体制和经费投入方式的反思。2004年2月,牛津大学校长(Chancellor)Chris Patten在英国议会科学委员会的演讲中提到11,“ARWU的排名方法看起来相当可靠,但是结果表明欧洲的大学(所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近来,欧盟委员会教育专员Jan Figel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指出12,从ARWU中可以看出欧洲大学的优势和危机,表示“如果我们不采取行动,我们会被中国和印度的大学超出”。
在法国,教育部门的领导和高校校长普遍认为:法国大学规模不大、资源分散,政府对大学的干预过多,并且缺乏专项科研投入,导致了法国大学的国际竞争力下降。世界顶尖学术刊物《科学》近期刊载的一篇评论文章中指出13,“在ARWU排名中法国大学表现不佳,因此引发了法国有关高等教育的全国性辩论,并于上月(2007年7月)出台了新的教育法,赋予了大学更多的自由”。此外,ARWU还引发了德国等多个国家对本国高等教育体系的反思和资源配置战略的改革。
(二)成为制定大学战略规划和政策的参考工具
目前,ARWU已成为国际上许多大学发现竞争对手、寻找合作伙伴、制定赶超对象的工具。国际著名智库兰德公司在向欧盟提交的一份建设欧洲理工学院(EIT)的咨询报告中,以ARWU作为参考依据14。我国的香港科技大学、台湾清华大学都曾以ARWU的结果来测算并校对学校学术地位可能带来的影响。在大学建设与发展方面,ARWU引发了英国的国王学院等一批世界著名大学对论文署名等方面的学术规范建设。
四、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的未来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校长Ian Chubb曾经这样评价ARWU 15,“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的世界大学排名影响范围遍及世界各地。这个排名为研究业绩和学术声誉的国际比较提供了一个重要视角”。我们认为,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之所以能够产生巨大的影响,正是因为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首次系统地提供了有关世界大学科研和学术表现的可比信息。因此,人们应当将大学排名作为了解大学的工具,而不应仅仅关注大学的名次。事实上,国际上还出现了若干项以ARWU为基础的学术研究。例如有学者以ARWU的百强大学为样本,对世界一流大学校长的科研表现进行了研究16。
当然,任何大学排名都是有争议的,ARWU也不例外,它体现的仅仅是看待大学国际地位的一种视角。由于ARWU主要关注的是大学的科研成果和学术表现,因此指标体系中有关人才培养的分量较轻,也不包括大学对社会的服务等内容。
ARWU排名指标中对人文社会科学等学科的体现不够,发表论文等部分指标对英语国家有利,人均表现的权重较低。事实上,我们一直针对ARWU的不足进行深入的学术研究,并不断努力改进。如,2004年开始将文科院校的Nature和Science论文指标取消,其权重分解到其它指标中,2005年开始对文科的论文赋予较高的权重。
在完善现有排名的同时,我们还不断推出新的排名,以便从更多的视角分析我国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如,我们于2007年2月公布了理学、工学、生命科学、临床医学、社会科学等按学科大类进行的世界大学排名(详见http://ed.sjtu.edu.cn/ARWU-FIELD.htm)。再如,我们正在研究建立国际可比的教师标准,并努力建立世界大学教师数据库,将适时推出以师均表现为主的排名。
摘要:大学排名已成为一种全球性现象,世界上几乎所有高等教育规模较大的国家都有大学排名存在。由于排名从宏观上提供了大学问可比的、有时甚至是关键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外界和大学自身了解大学的需求,因此能够长期存在并产生巨大影响。本文以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发布的“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为案例,分析了大学排名活动在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所发挥的作用和产生的影响.
篇4:集美大学专业排名
据QS统计,今年中国内地共有48所大学有一个以上的专业位列世界200强。同时,有95所中国大学发表的学术论文在至少一个专业中被其他国际学者引用。据悉,该专业排名考察了全球2858所大学的学术声誉、雇主评分、学术论文引用以及其他关键指标,对包括土木工程、经济学、法律、计算机科学以及许多其他主流30个专业进行了综合评测,选出了各项专业全球最顶级的200所大学。
理工专业排名快速上升
从专业看,中国大学在理工、科学、数学等方向的专业排名快速上升,有更多大学位居世界前列。中国的大学在材料科学、化工、机械、电气和电子工程、土木工程,以及数学、化学、统筹学、农学和环境科学上有超过10所中国大学得到世界认可,位居世界200强。其中,中国大学在材料科学上实力最强,有20所大学名列世界前200名。与去年相比,仅材料一个专业,就有8所中国大学新入选世界200强,增长2/3。此外,中国大学的化工专业在世界上的竞争力也令人惊叹,仅今年一年世界大学200强中就新增7所中国大学,比去年增长88%。电气与电子工程以及环境科学各自有4所中国大学分别跃居世界200强,年增长率分别达到44%和67%。
文科综合表现有待提高
在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和国际关系、教育学和历史学的排名中,每项排名仅有不超过3所中国大学达到世界200强水准。在社会学中,中国仅有北京大学一所院校入选世界200强,今年全球排名仅有64位,与去年相比(37位),下降了27位。
专业排名还看北大清华
篇5:集美大学专业排名
2 海德堡大学 Ruprecht Karl University of Heidelberg 59
3 柏林洪堡大学 Humboldt University of Berlin 77
4 柏林自由大学 Free University of Berlin 81
5 哥廷根大学 University of Gttingen 93
6 慕尼黑工业大学 Technical University of Munich 94
7 汉堡大学 University of Hamburg 135
8 波恩大学 University of Bonn 139
9 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 Karlsruhe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154
10 弗莱堡大学 University of Freiburg 160
11 亚琛工业大学 RWTH Aachen University 173
12 柏林医科大学 Charite, Medical University of Berlin 177
12 蒂宾根大学 Eberhard Karls University Tübingen 177
14 法兰克福大学 Goethe University Frankfurt 179
15 明斯特大学 University of Münster 191
16 美因茨大学 Johannes Gutenberg University of Mainz 197
17 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 University of Erlangen Nuremberg 210
18 德累斯顿工业大学 Technical University of Dresden 213
19 维尔茨堡大学 University of Würzburg 216
20 科隆大学 University of Cologne 224
21 基尔大学 University of Kiel 236
22 柏林工业大学 Technical University of Berlin 260
23 乌尔姆大学 University of Ulm 270
24 波鸿大学 Ruhr University Bochum 294
25 耶拿大学 Friedrich Schiller University of Jena 306
篇6:会计学专业大学排名排名
12、暨南大学
13、山西财经大学
14、云南财经大学
15、重庆大学
16、西南财经大学
17、天津财经大学
18、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19、哈尔滨工业大学
篇7:卫报英国大学排名之法律专业排名
Rank Rank InstitutionGuardian score/100Satisfied with teachingCareer after 6 months1-Cambridge10093.8902-Oxford95.895.5863-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87.288804-Kings College London84.693.8815-Queen Mary83.493.3715-UCL83.491.2857-Durham82.691.5788-Dundee81.692.5869-Robert Gordon81.193.09010-UEA78.6957511-Queens, Belfast77.889.18512-Edinburgh76.491.57713-Birmingham75.891.88713-Aberdeen75.8918615-Kent74.990.28716-Warwick74.886.48417-Nottingham74.795.07618-York74.688.58019-Derby73.791.57920-Sussex72.993.28421-Aston72.688.3-22-Leeds70.289.88122-Salford70.295.26724-Edinburgh Napier70.192.5-25-Glasgow7089.88526-Swansea69.993.88427-Greenwich69.492.96828-Bristol69.287.28929-Lancaster68.790.58430-Manchester6886.87930-Newcastle6888.88232-Southampton67.691.08033-SOAS67.385.98434-City67.188.78334-Bangor67.192.27036-De Montfort6790.88737-Northumbria66.991.26738-Reading66.383.87839-Buckingham65.893.89239-Ulster65.888.26741-Surrey65.689.27042-Cardiff65.188.77543-Anglia Ruskin64.492.65444-Exeter6486.07945-Brunel63.990.76745-Portsmouth63.9937247-Oxford Brookes63.592.56948-Central Lancashire63.389.86349-Nottingham Trent63.288.77750-Strathclyde63.191.08551-Hull62.889.77352-UWE Bristol62.591.07153-Bournemouth6289.66654-Gloucestershire61.893.86555-Huddersfield61.788.08455-Sheffield61.788.87957-Leicester61.683.37658-London South Bank61.293.55459-Middlesex60.985.15460-Keele60.488.08461-Glasgow Caledonian60.289.86361-Essex60.288.26563-Coventry60.186.88064-Manchester Met59.785.37265-Sheffield Hallam58.590.05766-Bucks New University5892.27367-Stirling57.490.07268-Liverpool57.284.08069-Cumbria56.592.06770-Plymouth55.989.35771-Edge Hill55.493.85172-Brighton55.178.1-72-Aberystwyth55.182.57372-Chester55.194.87175-West of Scotland53.790.56076-Liverpool John Moores53.485.86677-St Marys, Twickenham53.195-78-Sunderland52.191.24279-Westminster51.783.86780-Bedfordshire50.886.05481-Bradford50.680.16381-Staffordshire50.684.16383-Lincoln50.285.07583-Teesside50.292.05185-London Met49.885.25685-Bolton49.892.87287-Northampton49.190.26888-Winchester48.393.0-89-South Wales47.684.36990-Hertfordshire4786.27391-Canterbury Christ Church44.784.44892-West London43.982.75393-East London38.182.24694-Birmingham City34.5786495-Leeds Beckett3380.35796-Southampton Solent31.675.354--Roehampton-----Royal Holloway-----Birkbeck-----Worcester-----University Campus Suffolk-----Highlands & Islands-----Heriot-Watt-----Kingston-----Wolverhampton-----Glyndwr-----Liverpool Hope-----Abertay Dundee---
[20最新卫报英国大学排名之法律专业排名]
篇8:集美大学专业排名
1 哈佛大学
亿万富翁毕业生人数:62人
2 斯坦福大学
亿万富翁毕业生人数:28人
3 哥伦比亚大学
亿万富翁毕业生人数:20人
4 宾夕法尼亚大学
亿万富翁毕业生人数:18人
5 耶鲁大学
亿万富翁毕业生人数:16人
6 芝加哥大学
亿万富翁毕业生人数:13人
7 麻省理工学院
亿万富翁毕业生人数:11人
8 纽约大学
亿万富翁毕业生人数:10人
9 西北大学(并列)
亿万富翁毕业生人数:10人
1 0 康内尔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以及南加州大学(并列)
篇9:集美大学专业排名
相对于高中学生留学重点规划时间安排,在校大学生的留学规划需要兼顾专业选择、职业规划和时间安排,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目前出国留学已成为不少在校大学生计划内的事。据了解,本科毕业后大部分学生会选择三个方向:读研、就业、出国留学。
事前规划
内地读研每年要花费大约5万元,毕业之后就业的情况在研究生扩招的情况下不见得比本科生好很多。如果按照目前3000元/月的平均工资水平来看,要收回读研的投资需要3-4年。如果选择留学的话,最理想的状态下拿到全额奖学金,每年3.5万-4.5万美金的全奖用于生活绰绰有余,勤奋的学生通过打工,还可以有一定的积蓄。
而选择出国留学,需要的前提是:大学四年优秀的GPA成绩,优秀的Personal Statement(个人陈述)和推荐信,优秀的语言考试成绩。这几项的准备时间,远远超过做简历求职和准备研究生考试。
在校大学生准备留学,除了规划时间安排,更应注重规划专业选择,不要为了留学而留学。准备留学是个艰辛的过程,如果想将来在美国谋求像律师和医生这样的高收入职业,那事前规划的重要性就更不言而喻了。
时间规划
在时间规划上,出现一个矛盾的问题:大三的专业课多,而大学期间的GPA又影响offer和奖学金,如何协调这个关系呢?
若英语基础比较好,可在大二的时候准备GRE的考试。考完GRE之后大三再考TOEFL,就非常轻松了,不用涉及太多的精力。这对大三学生直接阅读原版的专业图书有很大的帮助,且GRE成绩的有效期是5年,考生也可选择在国内读研再出国。
专业规划
留学的目的最终都是为了就业,无论是准备留在国外还是回国工作,大学的专业选择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将来职业的取向。相对于高中学生面临高考需要规划好留学准备的时间,大学生面临着毕业后的就业,最主要的应该规划好专业的选择。
兴趣爱好是首选
部分国外的大学学习强度是超过国内大学的,学生若本身对专业没有兴趣,根本无法完成学业。无论在国外申请大学入学还是导师面试的时候,都会问学生为什么要选择这个专业和学生对这个专业的想法。如果学校认为该学生是为了混文凭或者移民才选择这个专业,考试就很可能不通过。
目前部分家长和学生看着技术移民的清单选择专业,但是这个“稀缺专业清单”是会不断更新的,例如今年澳大利亚的技术移民清单就从原来的包含约400个专业大幅减少到100多个,部分为了移民的学生就只能重新转专业了。
职业规划需提前确定
若申请研究生课程,专业最好与国内大学匹配,如医学类背景的还是选择医学类专业,不然签证将很难通过。若大一或者大二打算通过留学转专业的同学,就要及早申请。国外的大学一般到大三才开始进入专业学习。对于目前国内准备留学的在校大学生,建议提前做好职业规划,再选择要读的专业。
具体来说,如果想回国内工作的,金融类、IT类和医学类是国内重点引进的海归人才。而打算留在国外工作,则要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爱好结合不同国家的技术移民专业清单选择,但是这个清单是会不断改变的,存在一定风险。
专业排名比学校排名更重要
我们在国内,可能大家都看着学校的名气,觉得清华北大是最好的,但是在国外,专业的名气比学校的名气更重要,关键是学到知识。
篇10:金融专业大学排名
金融专业大学排名 1 复旦大学2 北京大学3 南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5 厦门大学上海财经大学7 西南财经大学8 武汉大学9 苏州大学10 暨南大学东北财经大学12 中央财经大学13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14 南京大学15 湖南大学天津财经学院17 中山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19 辽宁大学
篇11:大学专业就业排名
经营、贸易、经济、会计、酒店管理等专业。
中国是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韩资企业数量在中国已是NO.1。随着中韩两国经济合作的逐步加深,市场将需要大量懂韩语有留韩背景的人才。而且去韩国学习商科类专业的人也越来越多,不只是中国人,外国学生申请的比例也有所增高。
就业方向:留学生毕业后可进入三星集团、LG电子、现代集团等韩国大企业。
二、设计类专业
产品设计、环境设计、动漫设计、服装设计、室内设计、建筑设计等专业。
近年来受到游戏、动漫、服装等相关行业的迅速发展的带动,韩国在工艺设计,绘画,雕塑,服装设计,动漫设计,多媒体升级等艺术方面拥有独特的优势。特别是韩国的服装设计在亚洲甚至全球都走在前列,韩剧的影响服装的“潮流”也风靡全中国,所以优秀的设计师成为各大服装企业的争抢对象
就业方向:广播电台、媒体的设计部门;企业及公共机构的宣传部门;游戏和动画产业;IT产品设计等影视、音乐专业就业方向,建筑设计院等。
三、新闻传媒专业
新闻传媒专业是韩国传统的强项学科,随着“韩流”与 “韩剧”的风靡,也成为留学热门专业之一。此专业的主要就业方向有新闻类传媒、营销广告类传媒、媒体发布、公共关系等。
就业方向:电视台、报社、广告公司等
四、理工科类专业
计算机、机械、电子通信、建筑学、汽车制造等专业。
在经历全球金融危机的过程中,韩国的IT、电子商品的全球市场份额迅速提高。去年第二季度,韩国在全球手机市场中的占有率以30.1%,首次突破30%大关,最近上升到31.6%。所以赴韩国学习计算机工学、信息通讯工学、电子信息体系工学等专业成为了很多国际学生的首选。
就业方向:三星电子、大宇造船海洋、现代汽车、LG电子。
五、医疗美容,化妆专业
篇12:法学专业大学排名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是在原法律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中国政法大学的骨干学院。长期以来,我院坚持“学术立院、人才强院、特色兴院、依法治院”,经过全院师生不懈努力,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以及文化传承等方面取得了突出贡献。进入新世纪的法学院,以“法治天下、学问古今”为院训,以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目标为导向,全面规划和开展各项中心工作,力争将法学院建成“高品质、创新型、开放性”的一流法学院。
2、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法学院成立于6月26日,其前身为北京大学法律学系。北京大学法律学科发轫于19,在中国现代法学教育中历史最为悠久。自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大学法学院取得了飞速发展,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推进国家法治建设等方面,始终走在全国法学院校的前列。
北京大学法学院拥有许多蜚声中外的知名学者、跨世纪的中青年教学科研骨干和新世纪人才,拥有经济法学、法理学、宪法与行政法学、刑法学四个国家重点学科,同时,作为国家法学一级重点学科,法学院在国际法学、民商法学、诉讼法学、法律史学、知识产权法学等所有学科都有很强的教学和科研实力、凭借梯队合理的最好的法学师资团队,北大法学院在教学和科研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为创建世界一流法学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成立于1950年,是新中国诞生后创立的第一所正规的高等法学教育机构,被誉为中国法学教育的“工作母机”和“法学家的摇篮”,成为引领法学教育的重镇、凝聚国内优秀法律人才的平台和沟通中外法学交流的窗口。,人大法学院在全国高校系统中第一个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并入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的朝阳大学创办于19,当时被誉为“中国最优秀之法律院校”,在中国近代法学教育史上享有“北朝阳,南东吴”、“无朝(阳)不成院(法院)”的美誉。
60多年来,人大法学院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法律人才,并为法学事业的振兴和繁荣做出了重大贡献。在教育部2004、2009及三次正式公布的全国一级学科评估排名中,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在全国法学学科中均排名第一,并开始跻身于世界一流法学院行列。
4、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法学学科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到19创办的湖北法政学堂。19辛亥革命后改为湖北公立法政专门学校,1926年武昌中山大学成立,1928年改组成立国立武汉大学,法学院都是其中的重要院系。当时先后云集燕树棠、王世杰、皮宗石、周鲠生、梅汝H等一大批著名法学家,办学声誉影响海内外。1979年恢复法律系,1986年成立法学院后,先后有著名法学家韩德培教授、著名刑法学家马克昌教授、知名民商法专家马俊驹教授、知名国际法专家余劲松教授、曾令良教授出任系主任和院长,现任院长是知名国际法专家肖永平教授。经过三十多年的恢复重建与发展,法学院已成为中国法学教育与研究的一方重镇。
5、西南政法大学
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是西南政法大学师资力量最雄厚、科研教学成果最丰硕、学生层次最为完备的学院级单位。现任院长为中国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理事唐力教授。 法学院现有教职工 68名,其中教授 15人,副教授 23人,博士生导师 8 人,硕士生导师 32人,获得博士学位的 14人,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 14 人。 不论是教师中教授的人数、博士生、硕士生导师的人数,教师中已经获得博士学位的人数均位居全校各院系之首。
6、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起源于1952年9月成立的中原大学政法学院。1953年4月,以中原大学政法学院为基础,合并中山大学、广西大学、湖南大学的政法系科,成立中南政法学院1958年10月,中南政法学院与中南财经学院、中南政法干校、武汉大学法律系合并成立湖北大学,组成湖北大学的法律系;至1977年演变为湖北财经学院法律系。1984年12月,以湖北财经学院法律系为基础,中南政法学院正式恢复。5月,中南财经大学、中南政法学院合并组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并以原中南政法学院的主体和原中南财大法律系组成法学院。
中南财经政法政大学法学院是老牌“五院四系”之一,是我国法学教育、研究的顶尖学府之一,是政法和财经深度交融的典型代表。
7、华东政法大学
法律学院是学校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二级学院,1952年6月建校设系,5月改系建院,现设有10个教研室和25个科研机构,6个法学二级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拥有民商法、刑事法律2个法学本科专业方向,6个法学硕士专业,以及本硕贯通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实验班、西部政法干警班、校内辅修法学,涵盖法学全日制本科生、双学位、专升本、研究生和留学生,在院本科生46个班级1924人、留学生26人、政法班86人,研究生21个班级771人,辅修专业3个年级1148人。
学院是上海市最早的一批“法学教育高地”,是我校第一个教育部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单位,我校唯一承担西部基层法律人才培养任务的学院,也是我校法学二级学科门类最多、人才培养类型最全、在读学生规模最大的二级学院。
8、吉林大学
吉林大学(前身为东北人民大学)法学教育和研究始自1948年。改革开放以来,吉林大学法学教育和研究事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1988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吉林大学法律系改建为吉林大学法学院。经过60多年的发展和奋斗,吉林大学法学院已经成为我国法学教育的重镇和法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是我国著名的法学院之一。
9、厦门大学
厦门大学是我国较早开办高等法学教育的院校之一。1926年6月,厦门大学设立了法科,下设法律学、政治学、经济学三系。1930年2月学校改科为院,法科改为法学院。尔后经历数次院系调整,目前的法学院是在原法律系的基础上组建而成。
厦门大学法学院具有良好的办学条件,法学院大楼占地10000多平方米,基建面积8235平方米。不仅拥有独立的办公楼和教学楼,而且建设有标准化的案例教学讨论室和多媒体教室以及教师工作室。厦门大学图书馆拥有丰富的法学图书资料,并引进开发了若干种重要的中西文电子期刊数据库。19,学校还专门设立了厦门大学图书馆法学分馆,该分馆目前已被批准为联合国资料托存图书馆。
10、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篇13:集美大学专业排名
U-Multirank个性化排名方案的实现,是以网络工具的开发和使用为前提的,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U-Multirank是一种网络化的排名。借助于网络环境,U-Multirank开发了多层次的面向用户的使用工具,这主要包括:一是提供了由用户选择参与排名的大学样本的自主程序;二是开发了与用户互动、可选择生成的多种个性化排名列表;三是开发了直观、可视的结果呈现模型;四是优化和完善网络工具,使其在使用上更具“用户友善性”(user-friendness)。这些面向用户的排名方法的全面开发,使U-Multirank成为由用户驱动(user-drivern)的排名工具的典范。本文主要从上述几个方面来对U-Multirank的排名方法和特点进行初步介绍,并在此基础上作出简要评价。
一、用户自主选择排名样本
随着高等教育功能的多样化,世界高等教育系统也日益复杂而多样。能否在不同功能和类型的高校之间进行有效排名,学术界一直存在质疑。当前的国际大学排名大多局限于综合性或研究型大学这一单一类型,大大降低了国际大学排名的使用范围和效果。U-Multirank则突破了这个局限性,它通过先识别具有可比性的学校,然后再进行排名的方式保证了排名的有效性。而U-Multirank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还在于它整合了由用户选择可比性样本的使用工具———U-Map。
U-Map是旨在对欧洲4,000多所高校进行分类的“透明性工具”(transparent tool),可谓是欧洲版本的“卡内基”。该项目也由欧盟资助开发,于2005年正式启动,2010年初步完成。历时5年的反复论证与测试,U-Map最终确立了包括教学、学生、科研、知识交换、国际化和地方服务6个分类维度和23个关键性指标的一套分类标准与体系。[3]U-Map也是一个由用户驱动的高等教育分类工具,它并不提供一种固定不变的分类,其分类的结果最终取决于用户对6个维度及其相关指标的选择,即由使用者根据U-Map工具所描述的学校活动概览(activity profiles)来选择具有可比性的院校组,从而创造属于自己的个性化分类。这样,通过将U-Map整合进U-Multirank,U-Multirank扩大了用户主导使用的范围,即用户不仅能够按照自己的偏好选择排名维度与指标,而且还能定义他们感兴趣的学校类型,并从中选择用于排名的样本,这就有效解决了排名样本的可比性这一前提性问题。从图1可以看到,“国家政策制定者”(National policy makers)和“学校管理者”(HEIs/HEI managers)两个不同的用户群(stakeholers),根据各自的偏好,使用U-Map工具进行选择,产生了“A,B,C,D”和“E,F,G,C”两个分类样本组,这两组再根据U-Multirank的分类维度进行排名,最终产生5个维度的不同排名结果(图中白色方块代表得分高组;灰色代表中组;深色代表低组)。U-Map与U-Multirank相结合的排名方法已在先期的可行性实验中通过了测试。
二、互动的个性化排名列表
国际大学排名通常以排名榜的形式发布,即按照得分高低列出大学排名列表,有的还会在列表中附带排名指标及各指标的权重。排名列表也是U-Multirank面向用户的一种主要呈现形式,但不同的是,U-Multirank并非列表的静态呈现,而是引入了与用户互动的方法,允许用户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偏好来选择相关维度和指标,由此产生符合用户需求的个性化排名列表。用户可以通过下述三层选择来“自制”专属于自己的“排名榜”。
首先,进入U-Multirank网站,呈现在用户面前的是一个默认表格,显示了5个维度及各维度之下的3个指标,共15个指标。这15个指标是实际操作中被用户选择频率最高的指标。这个初始的列表没有名次排序,而是按照学校名字的第一个字母的顺序进行排列的。列表显示了参与排名的学校在15个指标上的各自得分,得分不以具体数字表示,而以高、中、低分组的形式来表示。
其次,用户可以沿着列表中显示的维度或指标进行深入考察,这就进入了排名表的第二层互动选择程序,这里将产生一个依据用户选择而生成的,具有名次顺序的新排名表。例如,用户选择“科研”维度,该维度包含的所有指标都会显示出来,被选择排名的大学在各指标上的得分组也会随之显示,并根据各学校在这个维度上的总得分(各指标得分组之和)生成一个关于该维度的大学排名榜。列表还可以根据某个维度下的单个指标重新排序,比如,用户选择“科研”维度下的“科研成果数量”指标,列表会按照各学校在该指标上的得分形成一个关于该指标的大学排名榜。
最后,由于用户对各指标相对于排名的重要程度的认识并不统一,U-Multirank还允许用户选择他们认为相关的指标,形成个性化的排名指标体系,然后按照这个指标体系来生成符合自己兴趣的排名榜。图2和图3展示了这种排名榜的形成过程,包含了3个基本步骤:第一步,用户选择一个或多个维度中的有效数量的指标。如图2所示,用户选择了5个指标,包括“教学”维度中的第一和第五指标(T1、T5)、“研究”维度中的第五指标(R5)、“知识交换”维度中的第二指标(KT2)和“国际化”维度中的第四指标(IO4);第二步,用户通过对每一个指标进行界定,从同类型的样本组中选取进行排名的学校,如图2所示,选取1个点代表只有在该指标获得高分组的学校被纳入排名;2个点代表在该指标获得中分组以上的学校参加排名;3个点则代表有本指标的所有院校都参加排名;第三步,在前两步的基础上,会生成一个涵盖了用户所选指标的院校排名表,如图3所示。图中的▲、、▼分别代表了高、中、低3个档次组。图表中是以“国际教师”(international academic staff)为首要指标所产生的排序表。用户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偏好在这5个指标中重新选择指标权重顺序,那么,学校的排序也将随之发生变化而产生新的排名列表。
三、“太阳辐射图”的直观展示
U-Multirank是多维度的复合排名,排名列表相对复杂,往往需要用户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才能“读懂”结果。鉴于此,开发一种将复杂列表转化成直观的可视结果的工具就成为必要。U-Multirank项目组研发了4种可视工具,并在邀请各类用户参加的研讨会(stakehoder seminar)上一一做了演示,结果是太阳辐射状的图表最受青睐。图4就是U-Multirank开发的太阳辐射图,在这个图中,5组不同颜色的辐射线分别代表了教学、科研、知识交换、国际化和地方服务维度,每组颜色下的每一条辐射线代表各个维度中的具体指标。辐射线的数量是有限的(默认的是用户选择频率较高的几项指标,也允许用户选择个性化指标),这样,U-Multirank的展示才是可识别的,用户也不至于被过于复杂的演示所困惑。辐射线的长短与学校在该项指标上的得分组相对应:辐射线越长代表得分组越高,越短则越低。“太阳辐射图”的特征就是以“一目了然”(at-a-glance)的方式将一所大学的总体业绩状况直观地呈现出来,这种吸引人的眼球的呈现方式,一方面有助于用户对其关注的某所大学在整个排名系统中的总体状况的清楚了解,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刺激用户更深入的“探索”排名详细信息的兴趣。
四、面向用户的网络环境
为了方便用户对网络的使用,U-Multirank一直将网络使用的人性化作为项目开发的重点,U-Multirank因而有许多增进网络使用友好性和方便性的特征。例如,Web网页的访问导航按照用户群进行了分类,如政策制定者、学校管理者、教师与学生等,为不同的用户群提供量身定做(tailor-made)的“入口”,使他们直接获得更符合自己需求和水平的分类信息,并引导他们顺利完成整个步骤的操作流程。再如,U-Multirank网站还提供有关基本方法、数据来源和指标的电子描述,它们一般都与排名指标、结果等界面直接链接,当用户对某个问题不清楚时,可以通过链接获得相关的描述和解释,这大大提高了U-Multirank的可操作性、透明性和可信度。此外,U-Multirank还对网络的语言环境做了改进,尽量提供多种语言版本的界面;U-Multirank甚至还考虑到了视觉访问效果的人性化使用。由于U-Multirank排名不是单一列表形式的,因此,丰富的色彩系统被采用,以使复杂结果的呈现更加鲜明突出。但是,考虑到用户可能有色彩上的视觉障碍,U-Multiran排名分组的色彩系统可以被删除,而以清晰的符号来取代。值得一提的是,U-Multirank非常重视对网络工具使用的追踪。排名工具的优化并非一次完成,通过追踪用户的使用行为和效果,可以使Web工具得到系统、持续的优化,同时帮助提高网络工具对用户需求的适用性。因此,在U-Multirank的网站上,“用户如何选择浏览Web工具”、“用户对结果考察的深度以及他们在哪里停止了导航”等都会在使用中被追踪记录,以作为U-Multirank网络工具进一步优化和改善的基础。
五、U-Multirank的特色评介与启示
通过上述与用户互动的多层面、多视角的网络工具的开发,U-Multirank将排名指标承载的信息以透明的方式展示在大学排名的实际使用者面前,由他们来选择与自己的使用目的相关的指标,从而产生个体在具体时间情景下“自制”的大学排名榜。这些方法和工具的使用,使U-Multirank开辟了一种以“用户为主导”(user-oriented)的新式国际大学排名,从这个意义上说,U-Multirank使国际大学排名更加透明化、民主化和大众化了,这对于提升国际大学排名的公信力和扩大其使用的有效范围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近年来,随着国际大学排名持续升温,林林总总的国际大学排名榜不断出炉。这些排名本欲通过设置一些可比较的客观标准,以提供反映国际间不同大学办学品质的准确信息,然而,不同排名榜的排名结果却有很大差异。例如,香港大学在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增刊发布的2011年世界大学排名榜中位列第34位,而在上海交通大学同年发布的国际大学学术排名榜中连100强都未能进入,这反而使那些想了解外国大学的人变得更加无所适从。这种现象之所以产生,其实是因为不同的大学排名使用了不同的测量标准。今天的高等教育系统已经日益多样化了,关于哪种大学才是真正的好大学还没有定论,因此,不同的排名榜以不同的标准和方式对各种类型的大学进行评估,这本身无可厚非。真正的问题是,它们并未对其所隐含的评估标准的差异做出解释,反而趋向于以客观公正的面貌出现,声称它们的指标体系和数据信息最真实地反映了大学的质量标准,这实际是以一个不存在的理论假设为前提的。事实上,它们所谓的客观标准不过是那些最容易获得和比较的数量指标罢了,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当前的国际大学排名使用的指标大都集中在大学的科研方面。显然,诸如科研经费、出版物的数量、版权收入等数据信息是不带有价值评判且最易于统计的标准化数据。按照这种貌似“客观”的方式产生的大学排名榜,导致了人们对“优秀”大学的认知错位,结果是鼓励学生申请排名榜高位的大学而不是最适合他们需要的大学;鼓励学校为争夺排名榜高位向单一的研究型模式聚集而不是坚持自己的办学特色;吸引大量的社会资源流向排名榜高位而不是真正高质量的大学,等等。这些不断暴露出来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国际大学排名的信誉和说服力,是国际大学排名在未来发展中面临的重大挑战。
以用户为主导的U-Multirank则突破了这种局限和困境,它树立了一种新的排名理念,即并不存在一种绝对客观、公正的国际大学排名体系。因为,不同的使用者对大学排名所要反映的信息需求是不同的。例如学生关注师生比,而企业的兴趣在辍学率或与商业有关的专业课程;对教师和研究人员而言,信息必须以学科为基础,而对于大学管理者和政策制定者来说,学校的整体信息则更具优先性;政策制定者对学校总体的绩效执行状况感兴趣,对他们而言,学校保持一块“黑匣子”(black-box)的状态就够了,而大学管理者则对于黑匣子内部究竟发生了什么更感兴趣。面对如此多样的需求,一个真正优质的国际大学排名应该能够以平衡这些不同需求的方式进行。由此出发,U-Multirank力求准确地反映不同用户群对大学不同角色的定位,并赋予用户在整个排名设计和使用中的优先权和主导地位,这才产生了一个由用户驱动的、方法强大的、新的大学排名工具。U-Multirank发布后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而热烈的讨论。尽管U-Multirank目前仍在研发中,社会各界对其排名表的可用性及其产生的未知影响仍充满疑问,但是,他们对这样一种新的排名理念和方法的尝试则表示赞同。杰弗里·博尔顿(Geoffrey Boulton)教授在给欧洲研究型大学联盟(LERU)的一篇建议文章中这样评论道:U-Multirank以用户为主导的排名理念和由用户驱动的排名方法,至少提供了一种手段来检验不同形式的卓越,这成为对当前单一、僵化的国际大学排名的一种校正方法。因此,U-Multirank无论能否成功,其开发本身就是更好地理解大学国际排名的潜在价值的一种方式,而它的成功则不仅有可能引发一场全球大学排名界的革命,甚至可能影响世界高等教育系统的发展方向,即促使其向更加多元化、特色化的方向发展。[5]
摘要:U-multirank是由欧盟资助开发的一个新的全球大学排名工具,它开发了一套由用户驱动的多层次的网络排名工具,通过使用这样的工具,用户可以自制出专属于自己的个性化大学排名榜。U-multirank在“以用户为主导”的排名理念指导下实现的方法创新对于提升国际大学排名的质量和信誉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关键词:U-multirank,国际大学排名,用户驱动
参考文献
[1]PhilBaty.U-Multirank:ReadytoLaunch,butwillitReach itsTarget?[EB/OL].http://www.timeshighereducation.co.uk/story.asp?sectioncode=26&storycode=416493&c=2..2011-06-13.
[2]Aisha Labi.New International Ranking System Has a DIYTwis[t EB/OL].http://chronicle.com/article/Newinternatio-n al-Ranking/127871/.2011-06-09.
[3]Van Vught,F.A.,Kaiser,F.etc.UMap The European Cla-ssific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EB/OL].http://www.u-map.eu/U-MAP_report.pdf.2011-11-02.
[4]Frans van Vught,Frank Ziegele.U-multirank Final Report[EB/OL].http://ec.europa.eu/education/higher-education/d-oc/multirank_en.pdf.2011-06-30.
篇14:大学排名“是与非”
就拿人们关注的名校来说,作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三家排名机构——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深圳网大公司、中国校友会,其发布的三个排行榜中均进入前十的有七所,分别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前六所是老牌名校,后一所是发展比较迅速的高校。三大排行榜中均进入前二十的有十七所。显见,对于“名校”,有着比较成熟的社会共识。
而在中国人民大学高等教育研究室主任胡娟看来,“稳定的排行榜更耐看”。胡娟认为,知识的生产和人才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周期性,作为知识生产和人才培养的机构,大学的办学实力绝不可能在短期内一蹴而就,也罕有在短期内迅速消减的情况,这是大学作为一个学术组织区别于企业等其他组织的主要特点,当然人为的因素除外。
但既然为“排名”,名次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由于量化指标的差异以及每年一评的动态评价机制,同一所大学在不同的排行榜中会居于不同的“名次”,由此可能会引发一些争议。这时大学排行机构往往被推上前台。
基于各方面的考虑,大学对排名结果并非嘴上说的那样“不在意”,由此引发的口水官司着实不少。今年刚刚推出的2011年“武书连版”大学排行榜便引发了一场轩然大波。
在“武书连版”的2011中国大学排行榜中,浙江大学以207.91分夺得全国高校综合实力冠军,北京大学以200.34分蝉联亚军,曾经连续14年冠军的清华大学以190.25分屈居季军。作为焦点的浙江大学和清华大学,尽管校方表态对结果不以为然,但话语中却流露出截然不同的味道。
一举超越许多人心目中的中国大学“双子星”——北大和清华,舆论似乎并不完全认同这一结果。面对质疑,浙江大学这个新科排行榜冠军却也显得“坦然”。
在接受网易教育访问时,浙江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夏标泉谈了自己的看法:每个排行榜都有它的排行依据和评判标准,一个排行榜不能代表所有的排行榜,但每个排行榜都有它自己的出发点和角度,当所有的排行榜都把某一大学排在比较前列的位置时,那就说明这所学校在办学历史过程中确确实实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也得到了这些评估机构和社会的认可。从这几年排行榜的情况来看,浙江大学这几年一直处于上升趋势。
如果学校名次低于预期,一些学校也会提出“抗议”。几年前一次大学排名中,以文科见长的中国人民大学在综合排名中排到了二十名开外。对于这样的结果,该校师生不以为然,。
名校屈指可数,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一般大学才是他们最终的选择。因此,大学排行榜不会忽视民众所需。作为排行榜的“配角”,一般高校极为看重排名结果。某省一高校首次躋身排行榜第99名,在宣传中则以全国“百强校”自居,看似可笑,但侧面也反映出排行榜对高校的影响力。进退之间,关乎得失。
然而,由排行榜滋生的“腐败”行为,则彻头彻尾败坏了大学排行榜的名声。2009年,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公开透露,曾有大学排行榜制作机构找上门来索要“赞助”,遭到学校拒绝。
在大学排行榜本就存在诸多争议的情况下,个别机构索要“赞助费”行为的曝光,让舆论的天平倒向了反对的一方。
舆论压力之下,一向对此事“旁观”的教育部也不得不回应。在2009年5月召开的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新闻发言人明确表态:教育部支持南开、天大等高校拒交排名赞助费的做法。与此同时,作为教育主管部门,教育部也对如火如荼的大学排行榜亮了“底牌”,那就是“教育部不赞成、不支持大学排行榜,坚决反对借此向高校拉赞助”。发布会上,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表示:大学排行榜是一些民间机构的民间行为,教育部从未组织过大学排行榜的活动,也不支持搞大学排行榜,不赞成对高校进行简单的综合排名。
此次事件对大学排名是一次致命的打击。“民间”机构先天缺乏“权威性”,不难想象,丧失了客观的立场和公正的信誉,大学排行榜几乎失去了立身之本。
然而,风波过后的两年,如今却是这样一番景象:大学排名机构越来越多,“榜单”越来越细化,只要民众关心,“榜单”就会应运而生,颇有些燎原之势。其中缘由值得玩味。
对此,有学者认为,随着生源的减少,大学也面临着发展方式的转变,吃“大锅饭”的大学是没有前途的,只有社会、公众认可,能够为社会提供更多支持的大学才有资格获得更多的公共资源,而大学排行榜则无形中扮演了社会“裁判”的角色。舆论可以质疑、甚至非议大学排行榜,但却不能低估大学排行榜的影响力。
大学排名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并未触及大学排名存废的“根基”——那就是作为第三方评价方式,大学排名是否能够提高高教质量。大学排名存在的价值无疑也系于此,围绕大学排名的系列争论也建立在这一点之上。
大学无法像“富豪榜”“企业榜”“慈善榜”等各式排行榜那样,用数字、经济指标来衡量。有学者认为,作为独特的社会存在,大学有着深厚的精神诉求,因此,为大学排名本身就是“不明智”的。硬性套用一些指标体系为大学排名,结果必定会产生争议。而围绕大学排名存废的争议可谓“泾渭分明”,激辩双方并没有多少缓和的余地。
知名文化学者刘仰将大学排名比作一出“滑稽戏”,并大呼“排行榜之风可以休矣!”他认为,对于“中国大学排行榜”来说,即便有人要科学、合理、公正地维护这个排行榜的公信力,但如何操作?就像北大和清华,怎么才能科学、合理地分出排名的高下?而近年来曝光的大学排行榜向大学索取“赞助费”事件,更是引起公众的广泛质疑和对大学排行榜的科学性和必要性的讨论。不少学者认为,大学的好坏根本不需要所谓“排行榜”,因为一所大学的好坏早就通过历史的积淀和社会声誉、口碑,实实在在地排在了公众的心中。
也有学者认为,如今的大学日益生活在各种排行榜中,排行榜就是大学的“成绩报告书”,大学能够忽视或摆脱这个或那个排行榜,但是大学却无法摆脱排行榜本身,排行榜甚至已经成为大学办学的“指南针”。机构推出的大学排行榜是“有形”的,还有更多“无形”的排行榜。这些“无形”的排行榜,并不以排行、座次等显现的指标体系衡量大学,但是却设计若干体现大学价值的标准或可追求的目标,以此作为大学办学的风向标,比如“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级教学名师”“质量工程”“卓越培养计划”,等等。
反对者有之,赞成者也不少。知名学者徐小平曾撰文指出:大学排行榜在很多发达国家已经是一种生活习惯,成为教育生态平衡不可缺少的因素。民间机构对政府大学进行独立评估和排名,挑逗了中国大学的权威和冷漠,鼓励了中国大学的竞争和自尊。无论我们的大学排行榜多么新生、多么不成熟、多么有问题,只要它能刺激中国大学的竞争意识、激活中国大学的攀比心理,肯定是个好事。
考量大学排行榜,大学校长无疑更有发言权。许多大学校长在不同场合“抨击”过大学排行榜。从大学健康发展角度,一些大学校长认为“大学排行榜污染学术空气”,而且“绑架”民意,让大学丧失特色。北京大学原校长许智宏曾说:“很多大学校长为了得到体面的学校排名,不得不按照大学排名的各项指标进行学校建设,导致中国很多大学没有了特色。”
曾曝光评价机构索要“赞助费”的天津大学校长龚克认为“大学排行榜的弊端显而易见”,他表示,将不同类型、不同特色、不同规模的大学放在一起比较,存在难以避免的不合理性,容易对公众产生误导。毕竟与大学办学质量水平密切相关的校园历史文化积淀、教学管理、学生工作乃至后勤服务等,都难以通过显性的数据来表达,具有特别重要性的教学质量也难以量化,因此,即使是很客观的排行榜也具有某种失真性,并不能真正反映大学的水平。
与此同时,作为一种高教评价方式,许多校长还是给予了积极评价。华东师范大学校长俞立中认为,客观公正的排行榜能有效促进高等教育内部系统的良性竞争,激发学校改革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找寻发展的问题与不足,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不断提升办学实力和水平,带动高等教育的整体发展。
龚克也认为尽管大学排行榜存在弊端,但还是有存在的必要。他认为,大学排行榜在一定程度上为公众了解和选择大学、了解和选择专业提供了某种帮助,公众对大学排行榜还是有切实需求的,不宜简单以行政命令禁止。事实上,公正的大学排行榜已成为学生及家长选报大学、社会各界了解大学的重要“指南”。
相关文章:
思妙FLASH系列教程颜色渐变02-16
兖矿集团岗位责任制02-16
转介绍讲演稿02-16
致我们回不去的十七岁美文02-16
理查德.怀斯曼《正能量》读后感02-16
初一的生物备课组教学反思02-16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图02-16
河马食堂(一九一)亲爱的,你会作笔记吗?02-16
青田之旅作文200字02-16
写给我亲爱的爸爸300字作文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