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周末测试卷

关键词: 单元测试 苏教版 数学 填空题

第一篇:八年级数学周末测试卷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测试卷

(60分钟完成)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 填空题(每空1分,共27分)

1.35000平方米=( )公顷 0.45公顷=( )平方米

0.32平方千米=( )公顷 15265平方米=( )公顷

320平方分米=( )平方米 45公顷=( )平方千米

2.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

(1)一个人工湖的湖面面积是2.8万( )。

(2)我国领土面积大约是960万( )。

(3)鱼池的占地面积是2500( )。

(4)小华身高140(

)。

(5)家用计算机屏幕的面积大约是780( ) (6)机场跑道约占地20( )

3.在( )里填上“>”“<”“=”。

5公顷( )50平方米 400平方米( )4公顷

10平方分米( )1000平方厘米 3平方米( )30平方分米

1.6米( )16厘米 9平方千米( )90公顷

6公顷( )60000平方米 200公顷( )1平方千米

12平方千米( )68公顷

6500公顷( )65平方千米

4.如果185×87=16095,那么18.5×0.87=( )。

5.54.72先缩小1000倍再扩大100倍后是( )。

6.一个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后是0.604,这个小数是( )。

一个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后是4020,这个小数是( )。

7.从70.2里连续减5.4,减( )次正好减完。

二、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小题1分,共6分)

1.一块长方形水稻田长250米,宽40米,面积是( )公顷。

A.1 B.10 C.10000

2.面积为6公顷的长方形鱼场,宽是200米,长是( )米。

A.0.03 B.3 C.30 D.300

3.一块占地2公顷的果园中,种了5000棵果树,平均每棵树占地( )平方米。

A.400 B.4000 C.40 D.4

4.边长是200米的正方形草地,占地面积是4( )

A.平方米 B.公顷 C.平方千米

5、在乘法中,一个因数扩大2倍,另一个因数扩大3倍,积扩大( )。

A.5倍 B.1倍 C.6倍

6.比7.3大,比7.4小的小数有( )。

A.10个 B.无数个 C.9个

三、计算题(25分)

1.口算。(每小题1分,共9分)

0.46+0.38= 1-0.07= 3×1.5=

0.78+0.4=

6.4-4.6= 0.09×7=

3.4×5= 60×0.7= 5.5÷5= 2.用竖式计算。(每小题2分,共8分)

2.5×44= 64.8÷18=

14.3×38= 1.69÷26=

3.用简便方法计算(每小题2分,共8分)

8.16+5.49+2.84+4.51 1.29+3.7+2.71+6.3

12.98-(6.37+3.98) 36.9-10.47+3.1-10.53

四、解决问题(1~2题每题5分,3~7题每题6分,共40分)

1.一个平行四边形小麦田,底长550米,高是220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公顷?如果每公顷收小麦6500千克,这块小麦田能收到80吨小麦吗?

2.在一块长4米,宽15米的花坛里,按0.5平方米栽一棵玫瑰花,花坛里能栽多少棵玫瑰花?

3.有一块平行四边形的草场,底是200米,高是300米,如果能养6000只羊。平均每公顷草地能养多少只羊?

4.学校要举行运动会,五⑴班的同学准备每人做一面底是10厘米,高是18厘米的直角三角形状的小红旗为班级加油、鼓劲。班委迪迪买了一大张长方形的红纸,长100厘米,宽72厘米,那么他们能做多少面这样的小旗呢?

5.一块三角形菜地的底是100米,高是底的1.5倍。如果每公顷菜地能收获25吨白菜,这块菜地一共可收获多少吨白菜?

6.我国已经有13个省的33.4万平方千米土地受到沙漠威胁。如果不采取措施,每年沙漠化土地还在以0.12万平方米的速度扩展,如果不治理,50年后我国沙漠化土地可能达到多少万平方千米?

7.王大爷家有一个梯形果园地,上底是300米,下底是500米,高是75米。这块果园地有多少公顷?

第二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测试卷(B)B卷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第八单元 测试卷(B)B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一定进步不少吧,今天就让我们来检验一下! 一、填一填 (共8题;

共8分) 1.(1分) 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涂色部分。

2.(1分) (2019五下·吴忠期中) 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3.(1分) 在横线上填上“>”“<”或“=”。

890千克________1吨60厘米________6米4分________200秒 5吨________4890千克108×7________760 452+452________452×2 169-78________234+76 ________ ________ 4.(1分) 把1条绳子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这条绳子的 ________,3份是这条绳子的 ________。

5.(1分) (2019·东莞) 把360本书平均放到4层书架上,每层书架放的书是这些书的________,每本书占每层书架中书的总数的________。

6.(1分) 比一比。

________ ________ 7.(1分) (2018·贵阳) 有5吨化肥,15天用完,平均每天用了这批化肥的 ________,每天用了________吨. 8.(1分) (2019五下·安岳期中) 一根绳子长6米,把它剪成相等的12段,每段是这根绳子的________,每段长________米。

二、判断 (共5题;

共5分) 9.(1分) 判断对错. 甲数的 和乙数的75%一定相等.10.(1分) (2015·锦江) 分母是5的所有真分数的和是2.(判断对错) 11.(1分) 把一根木条分成9段,每段是全长的 。( ) 12.(1分) 大于 而小于 的分数只有1。

13.(1分) (2019六上·虎林期末) 因为 =60%,所以 米=60%米.( ) 三、选一选 (共6题;

共6分) 14.(1分) 一瓶可乐,喝了它的 ,瓶中还剩( )。

A . B . C . 15.(1分) (2019三上·嘉兴期末) 下图中阴影部分能用表示的是( )。

A . B . C . 16.(1分) (2019六上·云浮期中) 一根绳子,剪成两段,第一段长 米,第二段占全长的 ,第( )段长一些。

A .第一段长 B .第二段长 C .一样长 D .无法判断 17.(1分) 把一根绳子剪成两段,第一段长 米,第二段占全长的 ,这两段绳子相比( )。

A .第一段长 B .第二段长 C .长度相等 D .无法确定长度 18.(1分) 把 吨白糖平均分成2袋,每袋白糖的质量是总质量的( )。

A . 吨 B . 吨 C . D . 19.(1分) (2019六上·通州期末) 计划5小时做40个零件,那么3小时做这批零件的( ) A . B . C . D . 四、在横线上填上“>”“<”“=”。

(共1题;

共1分) 20.(1分) 在 、 、 中,最大的分数是________,最小的分数是________。

五、计算 (共1题;

共1分) 21.(1分) 错案:

(1) 1- = 改正:

(2) - =1 改正:

(3) + = 改正:

六、画一画 (共2题;

共2分) 22.(1分) (2019三上·抚宁期末) 下面小正方形的边长是1厘米 ⑴画一个边长是3厘米的小正方形. ⑵画一个长5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 ⑶画一个周长是10厘米的四边形. ⑷用阴影涂出其中一个图形的 . 23.(1分) (2020三上·兴化期末) 在方格纸上画一个长4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再画一个和它周长相等的正方形,然后涂色表示出正方形的 “。(下图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厘米) 七、看图列式 (共1题;

共4分) 24.(4分) 看图回答问题。

(1) 大公鸡占所有鸡的________。

(2) 大母鸡占所有鸡的________。

(3) 小鸡占所有鸡的________。

八、解决问题 (共6题;

共9分) 25.(1分) 军军家造房子,原有沙子 吨,用去 吨后,又运来 吨,现在他家有多少吨沙子? 26.(1分) 建筑工地运来2吨黄沙,第一天用去它的 ,第二天用去它的 ,还剩几分之几? 27.(1分) (2019六上·龙华期末) 某学校七月用水比九月少 ,八月比七月多用 ,七月共用水120吨。).八月份和九月份中哪个月用的水量多?多多少吨?请先画图表示题中数量关系,再列式解答。

28.(2分) 请你把长方形的 涂上红色, 涂上黄色,再解答问题。

(1) 把长方形按要求涂色。

(2) 涂色部分一共占整个长方形的几分之几? (3) 红色比黄色部分多占整个长方形的几分之几? 29.(1分) 小明看一本故事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 ,第二天看了全书的 ,两天共看了全书的几分之几?还剩下几分之几没有看? 30.(3分) (2019三上·余杭期末) 看图并列式计算。

(1) ( )+( )=( ) (2) ________ 九、挑战题 (共1题;

共1分) 31.(1分) (2018五上·始兴期末) 比较大小。

________ ________ 6.8÷1.2________6.8 0.23÷0.05________0.23 参考答案 一、填一填 (共8题;

共8分) 1-1、2-1、3-1、4-1、5-1、6-1、7-1、8-1、二、判断 (共5题;

共5分) 9-1、10-1、11-1、12-1、13-1、三、选一选 (共6题;

共6分) 14-1、15-1、16-1、17-1、18-1、19-1、四、在横线上填上“>”“<”“=”。

(共1题;

共1分) 20-1、五、计算 (共1题;

共1分) 21-1、21-2、21-3、六、画一画 (共2题;

共2分) 22-1、23-1、七、看图列式 (共1题;

共4分) 24-1、24-2、24-3、八、解决问题 (共6题;

共9分) 25-1、26-1、27-1、28-1、28-2、28-3、29-1、30-1、30-2、九、挑战题 (共1题;

共1分) 31-1、

第三篇:八年级历史测试卷

八年级历史下册段考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容的有( )

①通过了《共同纲领》 ②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③决定采用公元纪年 ④决定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一首歌中唱道“让我告诉世界,中国命运自己主宰,让我告诉未来,中国进行着接力赛„„”你知道中国人民“命运自己主宰”开始于( )

A.1949年9月 B.1949年10月1日 C.1950年10月1日 D.1953年7月

3.下列内容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的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B.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了国家的主人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D.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4.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B.在解决西藏问题时,中央一面向西藏进军,一面力争西藏和平解放

C.西藏和平解放后,祖国获得完全统一

D.西藏和平解放后,人民解放军先遣部队进驻拉萨

5.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词中说:“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句话表明( )

①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了,我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

②中国成为了真正独立的国家 ③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结束了④土地改革结束了,中国人民的政治和经济地位大大提高了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

6.中国人深知“户破堂危,唇亡齿寒”、“救邻自救”的道理,当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时,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央政府便派谁为司令员率军队入朝作战( )

A.彭德怀 B.林彪 C.邓小平 D.刘伯承

7.“他的名字及英雄事迹被镌刻在上甘岭北面的五圣山石壁上。”他是( )

A.董存瑞 B.黄继光 C.邱少云 D.刘胡兰

8.下列关于土地改革意义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 B.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C.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D.在农村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

9.在新中国建立之初进行的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运动的共同作用是( )

A.消灭了地主阶级

B.基本上肃清了国内外反动势力

C.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

D.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10.下列表格反映了建国初期的经济现状,对此理解不恰当的是( )

中国(1952年产量) 印度(1950年产量) 美国(1950年产量) 钢产量(人均)2.37千克 4千克 538.3千克 发电量(人均)2.76千瓦时 10.9

千瓦时 2 949千瓦时

A.我国工业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也不如印度

B.经过三年经济恢复,新中国工业生产虽然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但基础仍然薄弱

C.这是我国开始“大跃进”运动的背景,“大跃进”的目标是钢产量赶超美国 D.这是我国制订“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之一

11.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非常重视西藏地区的建设,下列哪项是在“一五”计划期间完成的( )

A.西藏和平解放 B.建成青藏、川藏、新藏公路

C.建成青藏铁路 D.派孔繁森等干部支援西藏建设

12.1957年是有纪念意义的,因为这一年( )

A.我国开始生产出第一辆国产汽车“解放牌”汽车

B.三大改造结束,我国建成社会主义制度

C.中共“八大”召开,人们建设社会主义热情高涨

D.“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13.有的人的名字暗含纪念意义,比如有人名叫“国庆”,因为他出生在国庆节,那么名叫“纪宪”的人可能出生在哪一年( )

A.1951年 B.1952年 C.1953年 D.1954年

14.建国初期,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最主要原因是( )

A.个体生产拉大了农民之间的差距

B.广大农民强烈要求实现农业合作化

C.分散、落后的个体经济很难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D.人民群众渴望建成社会主义制度

15.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主要方式是( )

A.没收资本家的财产 B.开展合作化运动

C.组织生产合作社 D.实行公私合营

16.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 )

①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②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③已经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④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7.中共“八大”为我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八大”作出正确决策的基础是( )

A.对国内主要矛盾的分析

B.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很高

C.全国土地改革的完成

D.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制订

18.某报报道:“河南省西平县和平村农业社宣布小麦亩产7320斤”。这是发生在( )

A.“一五”计划期间 B.“大跃进”时期

C.“文革”时期 D.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

19.以下史实违背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这一客观规律的是( )

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B.全国领土基本解放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大跃进运动

20.20世纪50年代末,中国出现了严重的“左”的错误,其主要标志是( )

①高指标②瞎指挥③打倒一切,全面内战④浮夸风⑤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⑥“共产”风

A.①②③④⑥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⑥ D.①②③④⑤

21.“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 )

A.广大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热情高涨的进步产物

B.社会主义建设必需的方式

C.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D.三大改造的继续

22.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农民、农业、农村的发展。在建国初期就多次推动农村变革,其中哪一次是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

A.土地改革B.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C.建立人民公社 D.开展大跃进运动

23.下列关于“文化大革命”发生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中国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低下 B.中国的人口越来越多

C.以“阶级斗争”为纲发展的恶果 D.新中国政权当时面临着被颠覆的危险

24.“正正反反,反反正正,正反一样;是是非非,非非是是,是非不分。”这首对联反映了“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状况,下列哪些是这一时期“是非”不分的表现( )

A.1971年9月13日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B.1967年2月,中央“文革”小组指责一些老干部的行为是“二月逆流”

C.1976年清明节,人民群众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开展“四五运动”

D.1976年,华国锋、叶剑英领导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

25.“文革”中最大的一起冤案是( )

A.老干部批评“文革”错误做法,反被诬为“二月逆流”

B.1976年群众在天安门前悼念周恩来,却被“四人帮”强压下去

C.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诬为“叛徒、内奸、工贼”,开除出党,并非法监禁,迫害而死

D.“四人帮”借批林彪,把矛头指向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

二、非选择题(50分)

26.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在政权建设上、民族关系上、农民问题上、国防建设上面貌焕然一新。请你回答下列问题:(8分)

(1)1949年以后,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是:

(2)1951年和平解放的少数民族地区是:

(3)打退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侵略者,巩固了东北国防安全的事件是:

(4)使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成为土地的主人的事件是:

27.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很重视民主政治的建设,但也走了不少弯路。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材料二 :叶剑英首先拍案而起,说:“你们把党搞乱了,把政府搞乱了,把工厂、

农村搞乱了!你们还嫌不够,还一定要把军队搞乱!这样搞,你们想干什么?”徐向前激愤地拍着桌子说:“军队是无产阶级专政的支柱。你们这样把军队乱下去,还要不要这个支柱!” ──上述两则材料均选自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1)材料一所说的内容出自哪部文件?该文件是哪一年制定的?

(2)材料二中的“你们”是些什么人?他们“想干什么”?

(3)材料二反映的历史行为与材料一 内容规定是否相符?我们应该从叶剑英、徐向前等老干部身上继承什么精神?

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培养建设人才。

材料二 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材料三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上述三则材料均选自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请回答:(12分)

(1)材料一 是哪一时期的基本任务?列举这一时期的主要成就。(最少三项)

(2)材料二 是哪一年哪次会议上制定的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它起到了什么作用?

(3)材料三 是哪一年提出来的社会主义总路线?你如何评价这个总路线?

29.以下是我国从1953~1978年25年间的工农业总产值变化的情况,阅读后请回答问题:(12分)

表格一:

时段 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 1953~1957年 14.6% 1958~1962年 0.6% 1963~1965年 15.7% 1966~1976年 7.1%

表格二:

年份 1966~1967 1967~1968 1972~1973 1974~1975 工农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 -9.6 -4.2 9.21 1.9 ──以上材料摘编自《中国现代史资料选辑》

(1)表格一中的数字变化反映了这25年间国民经济发展经历了什么过程?其中不正常的情况主要有哪几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表格二所示,为什么197

3、1975年出现两次较大的增长?

(3)25年来经济建设既有成果也有教训,请你谈谈应该吸取哪些教训?

参 考 答 案

一、选择题(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D B C C B A B D C D C C C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B B A A D B A A C A D A

二、非选择题(50分) 26.(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2)西藏。(3)1950~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4)1950~1952年土地改革。(每小题2分) 27.(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2)林彪、江青一伙人。林彪、江青一伙相互勾结、打击老干部,篡夺从中央到地方的部分权力,阴谋颠覆无产阶级政权。(3)不相符,破坏了人民民主权力,造成国家混乱。学习叶剑英、徐向前等老干部坚持真理的勇气。 28.(1)一五计划时期的。工业: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1956年,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交通运输业: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开通了祖国内地与边疆的联系,也便利了经济文化的交流。答出以上任何三项内容即可得分。(2)1956年中共“八大”。为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开了一个好头。(3)1958年。它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面貌的愿望,但对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又急于求成,缺少经验,忽视客观的经济规律。 29.(1)经历了“增长──下降──增长──下降”的曲折过程。不正常的情况有1958~1962年和1966~1976年。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再加上自然灾害等因素,国家和人民面临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所以1958~1962年工农业总产值年增长率很低。1966~1976年是十年“文化大革命”时期,全国**,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冲击,所以工农业总产值年增长率低。(2)1973年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批判极左思潮,着手调整国民经济;1975年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整顿。(3)应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事求是,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言之成理即可。

第四篇:八年级下期末测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文绉绉姓邹胡诌刍议皱纹B、诘责桔梗结局清洁 拮据

C、家醅蓓蕾倍数焙烧陪伴D、徜徉溃疡飘扬佯攻痛痒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拖泥带水慷慨激昂花团锦簇袖手旁观千山万壑

B、海誓山盟相形见拙声张正义莫衷一是随机应变

C、深恶痛疾合辙押韵暗然销魂莫名其妙如法炮制

D、锋回路转波澜不惊安然无恙才疏学浅与日具增

3、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即使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面对那些适应能力和繁殖能力极强的动植物,人们仍是叹为观止。

B.自从开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活动以来,许多同学自觉投入到读书活动中,他们感到与书为伴将获益匪浅。

C.共同的鉴赏能力与博学多识使他们两人常常是一见如故。

D.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即使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快乐才能伴你一辈子,因为好体魄是成功的前提。

B.面对错综复杂的局面,我们一定要认真研究,仔细调查,不可掉以轻心。

C.好读书,读好书,形成了习惯,你就可以与智慧结伴而行,与高尚朝夕相处。

D.大雁知道,在每个沼泽地和池塘边,都有瞄准它们的枪声。

5、综合性学习。(9分)

诗人海子曾经说,“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2013年1月16日,首先由微博用户徐侠客在腾讯微博发起“光盘行动”,倡导网友珍惜粮食,加入行动。

⑴请你结合自己的理解给“光盘行动”下个定义。(2分)

⑵阅读下面的材料,分析开展“光盘行动”的原因。请简要概括探究结果。(4分)

材料一:有统计数据显示,中国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价值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

材料二:据一项针对北京部分大学餐后剩菜剩饭情况的调查表明,倒掉的饭菜总量约为学生购买饭菜总量的三分之一。按全国大专以上在校生总数量2860万人(2009年底数据)计,大学生们每年倒掉了可养活大约1000万人一年的食物

材料三:据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网站显示,按2011年提高后的贫困标准(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2300元/年),中国还有1.28亿的贫困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13.4%,占全国总人口近十分之一。 “当今中国,大量贫困人口视粮食为生命。”北京石油化工学院人文学院袁德峰副教授认为。

探究结果:⑶请你为“光盘行动”拟写一则宣传语。(3分)

6、默写填空4分

①,悠然见南山

②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几种表达词人对亲人的怀念、祝愿的句子是:,

③行路难中表达诗人理想抱负的句子是:,。 ④《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宽慰友人,并表达诗人豁达胸怀的诗句是:,。

二、阅读鉴赏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题目。(6 分)

送李副使赴碛西①官军

[唐]岑参

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②道口行人绝。

知君惯度祁连城③,岂能愁见轮台月。

脱鞍暂入酒家垆④,送军万里西击胡。

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①碛(qì)西:安西都护府。②赤亭:地名。③祁连城:地名。④酒家垆(lú):酒家。

7、诗歌首联写塞外酷热难耐、人迹罕至的恶劣环境,有什么作用?( 3 分)

8 、有诗评说,此诗为送别诗中的“另类佳作”。你是否同意”另类”这种说法?请联系学过的诗句说明理由。(3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做题。14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欧阳公①四岁而孤②,家贫无资。太夫人③以荻④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家无书读。就闾里⑤士人家⑥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⑦。自幼所作诗赋文字⑧,下笔已如成人。(选自《欧阳公事迹》)

注释:①[欧阳公]指欧阳修。②[孤]幼年丧父。③[太夫人]指欧阳修的母亲。④[荻dí]多年生草本植物,与芦苇相似。⑤[闾里]乡里。⑥[士人家]读书人家。⑦[惟读书是务]即“惟务读书”。务,致力,从事。⑧[文字]文章。

9.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4分)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②无从致书以观 ③弗之怠④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10.根据语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余幼/时即嗜学B.手指/不可屈伸C.欧阳/公四岁而孤D.多诵古人/篇章

1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及其稍长,家无书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平时我们说话、写文章常引用名人事例来印证自己的观点。你认为[甲]段宋濂的事例可以用来印证下面哪一个观点呢?(只需填序号)______________(3分)

A.崇尚科学、消除愚昧,社会才能进步。B.虚心请教、经常复习,有助于巩固知识。

C.诚实守信、刻苦学习是成才的重要条件。

(三)阅读下面的选文。(13分)

花落的声音

张爱玲

①家中养了玫瑰,没过多少天,就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听到了花落的声音。起先是试探性的一声“啪”,像一滴雨打在桌面。紧接着,纷至沓来的“啪啪”声中,无数中弹的蝴蝶纷纷从高空跌落下来。

②那一刻的夜真静啊,静得听自己的呼吸犹如倾听涨落的潮汐。整个人都被花落的声音吊在半空,尖着耳朵,听得心里一惊一惊的,像听一个正在酝酿中的阴谋诡计。

③早晨,满桌的落花静卧在那里,安然而恬静。让人怎么也无法相信,它曾经历了那样一个惊心动魄的夜晚。

④玫瑰花瓣即使落了,仍是活鲜鲜的,依然有一种脂的质感,缎的光泽和温暖。我根本不相信这是花的尸体,总是不让母亲收拾干净。看着它们脱离枝头的拥挤,自由舒展地躺在那里,似乎比簇拥在枝头更有一种遗世独立的美丽。

⑤这个世界,每天似乎都能听到花落的声音。像樱、梨、桃这样轻柔飘逸的花,我从不将它们的谢落看作一种死亡。它们只是在风的轻唤声中,觉悟到自己曾经是有翅膀的天使,它们便试着挣脱枝头,试着飞,轻轻地就飞了出去„„

⑥有一种花是令我害怕的。它不问青红皂白,没有任何预兆,在猝不及防间整朵整朵任性地鲁莽地不负责任地骨碌碌地就滚了下来,真让人心惊肉跳。

⑦曾经养过一盆茶花,就是这样触目惊心的死法。我大骇,从此怕茶花。怕它的极端与刚烈,还有那种自杀式的悲壮。不知那么温和淡定的茶树,怎会开出如此惨烈的花。

⑧只有乡间那种小雏菊,开得不事张扬,谢得也含蓄无声。它的凋谢不是风暴,说来就来,它只是依然安静温暖地依偎在花托上,一点点地消瘦,一点点地憔悴,然后不露痕迹地在冬的萧瑟里,和整个季节一起老去。

13.赏析第一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14.文章依次写了四种不同类型的花落花谢方式,请分别简述其落花的不同特点。(4分)

15.“诗言志,文表情”,结合文本,分析作者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来抒写不一样的人生观?(3分)

16.作者说:“这个世界,每天似乎都能听到花落的声音。”根据文章,结合生活,你认为怎样的人才能听到花落的声音?(3分)

(四)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2分

人类是唯一会脸红的动物

①人类是唯一会脸红的动物,达尔文把这一行为称作“最独特和最具人类特征的表情”。达尔文早在研究进化论时就已注意到这个问题了。他发现,不论是哪个国家、哪个民族的人,在感到难为情时都会面红耳赤,而包括一些灵长类在内的高级动物却不会出现脸红。达尔文解释不了这种奇怪的现象。著名生物学家、美国埃默里大学的弗朗斯•德瓦尔教授也把脸红描述为“进化史上最大的鸿沟”之一。他说:“我们是唯一在尴尬情境下或者谎言被揭穿时脸会变红的灵长类动物。”可是,为什么我们需要这种表达内心情感的信号呢?

②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脸红是由人的大脑决定的。当遇到特殊刺激时,人们通过眼睛、耳朵等感受器官把刺激信号传给大脑皮质,而大脑皮质的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刺激肾上腺,而肾上腺受到刺激,就会分泌出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在体内由酪氨酸转变而来,它的作用的特

点是,少量分泌时能够使血管扩张,尤其引起脸部的皮下小血管扩张;可是大量分泌肾上腺素的时候,反而会使血管收缩。当外界刺激比如害羞等信号传入大脑的时候会分泌少量肾上腺素,就引起面部血管扩张,血流增加,血的颜色是红的,所以容易引起心理性脸红。 ③科学家认为,如果用“险恶、野蛮和无礼”来描述人类早期社会是正确的话,那么冒犯是可能导致暴力冲突的。结果,人类就发展出了表达歉意的方法,以告诉别人他们为自己所做的事而感到后悔。

④想想你们家那条狗的表现,当它在你的院子里刨坑被你发现时,它就在地上打滚。你的狗躺在地上向你展示它的肚子,告诉你它不想在此时挑战你的愤怒——这是痛悔的表示。对大多数人来说,很难对一条在地上翻滚的狗继续保持愤怒。与此类似,脸红可能是人为自己的错误行为而懊悔的标志。通过脸红,我们可以告诉别人我们认识到了自己做得不对,我们正为此付出代价。而此时看到我们脸红的人则可以了解我们在那一刻所经历的不快感受,脸红也许就是我们对所犯错误表示歉意的身体语言。

⑤当然,对人类来说,语言才是最主要的交流方式。但是语言是受意识控制的,可以进行欺骗,而不受意识控制的脸红却能透露真实的想法。这些想法有时是你想用语言掩饰的。脸红发出的信号有时甚至比语言还要准确。脸红会让人们的撒谎变得困难。因此脸红使人类保持诚实可信,促使 群体更团结。

⑥在哺乳动物中,只有灵长类具有三色视觉,能够看到由三原色组成的彩色世界,其他哺乳动物都是色盲。如牛、羊、马、狗、猫等,几乎不会分辨颜色,反映到它们眼睛里的色彩,只有黑、白、灰3种颜色,如同我们看黑白电视一样单调。感谢造物主让人类有一双最敏感的眼睛,也只有这双眼睛才能捕捉到脸红的信息。(节选自《课外阅读》)

17.请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本文说明了什么样的事理。2分

18.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①段划线的句子运用设问,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引 出下文说明内容。

B.人类需要脸红这种表达内心情感的信号,可能是为了告诉别人自己正因错误行为而懊悔,以 避免冒犯可能导致的暴力冲突,从而促使人类讲诚信,更团结。

C.第④段“对大多数人来说,很难对一条在地上翻滚的狗继续保持愤怒”中的“ 大多数”从范围上对对象加以限定,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D.脸红和语言相比,不受意识控制的脸红更能传递人类的真情实感,脸红发出的信号比语言要更准确。

19.第⑥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结合文段内容,说说它的作用。3分

20.人为自己的错误行为而懊悔时往往会脸红,但也有犯了错误却不脸红的情况出现,请从生活中举出一例,运用文中的科学原理,简要探究其原因。4分

三、写作

以“那段的日子”为题,写一篇文章。(50分)

[提示与要求]

(1)请你从“温暖”“自由”“孤单”“烦心”四个词语中选择一个,把题目补充完整。

(2)文体不限。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4)内容充实,文章不要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1、B

2、A

3、B

4、C

5、⑴“光盘行动”是指就餐时倡导人们不浪费粮食,吃光盘子里的东西,把吃不完的饭菜打包带走。⑵中国每年粮食浪费数据惊人,我国贫困人口数量仍然很多,节约粮食问题不容乐观。⑶粮食来之不易,大家共同珍惜光盘行动,拒绝舌尖上的浪费光盘行动,拒绝中国式“剩宴”。

6、①采菊东篱下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③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④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7、烘托了李副使不畏艰苦、奔赴边关的豪迈气概。

8、示例⑴同意。常见的送别诗多写离愁别绪,如“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而这首诗抒发的却是劝勉友人建功立业的豪迈之情。所以,这首诗颇显“另类”。

示例⑵不同意。送别诗中并不缺少这类乐观豪迈的作品,“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就是证明,所以这首诗算不上“另类”。

9.①因此②得到③懈怠,放松④借

10.B

11.①抄写完毕,(跑着)赶快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②到了他稍稍长大些,家里没有书可读。

12、C

13.把落花想像成无数中弹的蝴蝶,形象之极,奥妙无穷,流露出作者的痛惜之情。

14.(4分)玫瑰:安然恬静,馨香美丽,令人惋惜; 樱、梨、桃等花:轻柔飘逸,从容洒脱;茶花:刚烈悲壮,让人心惊肉跳;小雏菊:含蓄无声,不露痕迹。

15.(3分)作者在文中采用托物言志的立意,借几种花的不同的凋零方式隐喻着不同的人生观和生死观,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和珍惜。(只答出“托物言志”给2分)

16.能围绕“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用心去体会、感受生命之美”来谈即可。

17.说明了人类 “脸红”的原因和社会作用。

18. D

19.①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列举“牛、羊、马、狗、猫等”动物,具体说明了“其他哺乳动物都是色盲”,更有说服力。②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把灵长类动物和其它哺乳动物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只有灵长类才能捕捉到脸红信息的特质。

20.示例一:甲同学在校园散步时随意丢弃垃圾,在众人面前并没有脸红。这是因为没有环保意识,他认为小节不是错误,没有形成类似害羞类的有效的刺激,没产生少量肾上腺素,不引起面部血管扩张、血流增加。所以,他不脸红。示例二:某司机开车时不小心撞倒行人,下车后脸色惨白。这是因为他严重违反交通法规并造成恶果,内心极度害怕和恐惧,大脑刺激肾上腺产生大量的肾上腺素,使血管收缩,血流减少,脸色煞白。示例三:一同学多次不交作业,被老师请到办公室,并不脸红。这是因为他屡次犯错而不悔改,外界刺激信号难以形成刺激大脑、肾上腺的条件反射,没产生少量肾上腺素。

第五篇: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测试卷

第一部分(19分)1.原文填空(5分)

①《渔家傲》词中流露出词人对现实不满之情的一句是

②《长相思》中直搅得词人心烦意乱、连思乡梦都做不成的景物是

③《采薇》一诗直抒胸臆,写出戍卒痛定思痛时的无限悲伤的一句

④《送别》中表达了百姓对统治者的诅咒的一句是

⑤《清平乐村居》一词中,最能展现童真童趣的一句是

2.(8分)

①《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家的经典之一,共有篇,分为、、三类。(2分)

②“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写出了怎样的景色?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2分)

③《岳阳楼记》中从空间角度描写洞庭湖全景的句子是?(2分)

④《桃花源记》中描写桃源人生活环境的句子是?(2分)

3.语言的创新与运用(6分)

①根据语境,仿照划线句子,接写两句,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2分)

人需要祝福,需要快乐,需要思念。如果一滴水代表一个祝福,我送你一个东海;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②.换一种表情动作(如沉默、流泪、哭、笑……)仿写下列语句,字数可略有增减。

例句:低头,不等于认输,低头有时是对过去的反思,有时是对未来的筹划。(2分)

③“1,2,3,5,8,13,21,34,55,89,144……”这是数字中有趣的斐波级数。此级数的最大特征是(用自己的语言表述)?(2分)

第二部分(阅读)

文言文阅读(17分)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②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③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④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1分)

①形貌昳丽()②窥镜而自视()

③王之蔽甚()④期年之后()

2.文段选自《》。《》相传系战国时期各国史官或策士辑录。西汉时,经整理,按战国时期秦、齐、楚、赵等十二国次序,编订为篇。(1分)

3.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4分)

(1)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

(2)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

(3)能谤讥于市朝

(4)虽欲言,无可进者

4.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1)窥镜而(2)自视,(3)又弗如远甚。

(4)令初下,(5)群臣进谏,(6)门庭若市。

5.本文共4个自然段试给它分层并概括段意。(用“/”划分层次)(4分)

①②③④

层意:①

6.第二段表现了邹忌怎么样的性格?(1分)

7.课文使用了三叠排比的结构样式,比如:三问: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吾孰与徐公美?/吾与徐公孰美?请仿照示例再写出两例。(4分)

记叙文阅读(14分)

老师的泪

初二时,我竟莫名其妙地喜欢上了我的语文老师。

老师姓杨,爱穿白色的裙子,她在讲台上讲蓝蓝的天,青青的草,像一片白云飘来飘去,轻盈极了。

她有一双大而明亮的眼睛,笑时,便成了甜甜的弯月……

“齐玉。”杨老师叫我。

我发怔。

“为什么走神?”她停止讲课,走到我面前。

云飘到我眼前……可我仍愣愣的。“我,我喜欢看你的眼睛。”我说。同学们爆发出哄堂大笑。在笑声中,她的脸红红的,(a)美丽的眼中似乎还有泪水--她刚从师范大学毕业呢。

“你--你请出去。”

我懊丧地走出了教室。她从没发过火,这一次一定真生气了。

[4]

第二天,杨老师叫我们写周记。我花整整一个晚上,把心中的苦水倾倒出来:“美丽的妈妈死了,爸爸根本就不管我,整天就知道玩麻将、,被公安局抓走,判了三年徒刑。我冷了、饿了、怕了、病了,也没人知道。那时我常常一边哭,一边看妈妈的相片;可现在我长大了,是个男子汉,我不哭,把泪水咽在心里。我只有恨,恨我爸。我毕竟是个孩子,需要爱护,需要有人听听心里话。我选择了我的语文老师。因为,她像妈妈。”

不久后的一天,杨老师把我叫到她的宿舍,我诚惶诚恐地走进她的房间,只见她眼睛红红的。

“原谅老师,好吗?”

泪水涌出我的眼睛,尽情流淌。在同学面前,甚至在爸爸面前,我从不流泪,可在她面前我做不到。我哭了,尽情地哭了。

她等我哭完,便为我擦干泪水,轻轻地讲了一个姑娘的故事:

“一个小姑娘上中学时,父母在一次车祸中双亡,只剩下她孤苦伶仃一个人。当小姑娘绝望时,是她的老师收养了她,给她生活的勇气和无微不至的关怀。后来,小姑娘考上了师范大学,可老师不行了。弥留之际,小姑娘跪在老师的床前,哭着说:‘妈妈,我还没报答您呀!’老师却含笑地说了一句:‘给你未来的学生吧……’”

(b)杨老师泪水盈盈。

我明白了:“杨老师,你也……”

她擦了擦眼泪,微笑着扶住我的双肩:“你是个男子汉,对吗?”

我呜咽着点点头。

“你恨爸爸,这不好。男子汉不这样,男子汉是笑着对待整个世界,真的。笑一笑,你笑一笑。”

我咧了咧嘴

“我会帮助你的--像我的老师一样。”她眼中突然滚出了泪水,洒落在我的额头上。

“记住你是个男子汉,做个乐观正直的人!”

我狠狠地点点头。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觉得我额上有着圣洁的印迹。我永远也忘不了。

1.文章开头说“我竟莫名其妙地喜欢上了我的语文老师”,其实,“我”喜欢语文老师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2.第

二、三自然段对老师外貌的描写,目的是表现老师的外表和的心灵。(2分)

3.文中多处写老师的“泪”,细腻传神地表现了老师的心理和情感。请你简要回答,横线(a)处的“泪”,表现了杨老师此时怎样的心理?横线(b)处的“泪”,表现了杨老师对恩师怎样的情感?(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最后一段“我觉得我额上有着圣洁的印迹”一句中,“额上有着圣洁的印迹”指的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5.文章讲述了两代教师的感人故事,谱写了一曲的赞歌。(1分)

6.文中杨老师对“我”,说“男子汉是笑着对待整个世界,真的”。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感受,简要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或体会。(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文阅读(8分)

“空中恶魔”:酸雨

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大气降水,是大气污染的一种表现。因为最早引起人们注意的是酸性降雨,所以习惯上就称酸雨。酸雨对生态系统影响面极大,它会使土壤融化,养分淋溶,肥力降低,植被破坏,树木枯萎;酸雨还使地表水和地下水酸化,影响鱼类及水生生物的生存;酸雨的腐蚀能力很强,大大加快了建筑物和材料的腐蚀速度。因此,人们把酸雨称为“空中恶魔”。

酸雨沉降会导致大片森林枯亡,树木受酸雨侵袭以后,叶子脱落,抗病虫害能力下降,然后枯死。在我国南方重酸雨区,已发现一些森林衰亡现象。重庆南山1800公顷马尾松林死亡率达46%;四川峨眉山金顶冷杉死亡率达40%;四川奉节县芳草坝林场6000多公顷华山松96%已死。酸雨还会毁坏农作物,使之减产。我国受酸雨危害的农田有4000多万亩,每年经济损失超过20亿元。

酸雨会造成湖泊酸化,水质酸化会抑制微生物的活动,影响水生生态系统中有机物的分解。当湖水或河水的pH小于5.5时,大部分鱼类很难生存,当pH小于4.5时,各种鱼类、两栖动物和大部分昆虫消失,水草死亡,水生动物绝迹。

酸雨严重腐蚀着世界各地的古迹,凡是酸雨严重的地区,古迹损坏速度加快。从柬埔寨吴哥窟到意大利威尼斯,从印度泰姬陵到英国圣保罗大教堂,这些珍贵的历史古迹,都曾经受住千百年的风化考验,如今却难以抵挡酸雨的袭击。

[4]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2.“空中恶魔”的“恶”表现在:(2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指出下列各句的说明方法。(3分)

①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大气降水。()

②在我国南方重酸雨区,已发现一些森林衰亡现象。重庆南山1800公顷马尾松林死亡率达46%;四川峨周山金顶冷杉死亡率达40%;四川奉节县芳草坝林场6000多公顷华山松96%已死。()()

4.从本文的结构看,它属于“总一分”结构,请你在文末续写一段不超过50字的总结性语段,使其构成“总--分--总”的结构。(2分)

议论文阅读(12分)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有一句著名的格言:“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句格言本身,也是真理。

人们总是很尊敬发现真理的人,以为只有天才才能发现真理。其实,要发现真理,说难也不难,说容易并不容易。真理常常就在你的身边,能不能发现它,就看你有没有一双敏锐的眼睛,有没有一个善于思考的脑子,有没有敢于坚持探求真理的勇气。

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很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中看出问题,追根求源,终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

就拿洗澡来说,这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然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的系主任谢皮罗教授,却敏锐地注意到:每次放掉洗澡水时,水的漩涡总是朝逆时针方向旋转的。这是为什么呢?谢皮罗紧紧抓住这个问号不放,进行了反复的实验和研究。1962年他发表了论文,认为这种漩涡与地球的自转有关,如果地球停止旋转就不会产生这种漩涡,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旋转,而美国处于北半球,便使洗澡水朝逆时针方向旋转,北半路的台风也是朝逆时针方向旋转,其道理与洗澡水的漩涡是一样的。他还断言,如果在南半球,洗澡水的漩涡将向顺时针方向旋转,在赤道,则不会形成漩涡。他的这种见解,引起各国科学家的极大兴趣,他们纷纷在各地进行实验,结果证明谢皮罗的结论完全正确。

无独有偶。在60多年前,一位名叫密卡尔逊的生物学家,发现美国东海岸和欧洲西海岸同纬度的地区都有一种蚯蚓,而美国西海岸却没有这种蚯蚓。这是为什么?这个疑问,引起了当时正在研究大陆和海岸起源问题的德国地质学家魏格纳的注意。魏格纳认为,那小小的蚯蚓,活动能力有限,无法跨越大洋,它的这种分布情况,正好说明欧洲大陆和美洲大陆本来是连在一起的,后来裂开分成了两个洲。他把蚯蚓的地理分布作为例证之一写进了他的名著《大陆和海洋的起源》一书。

最有趣的是一位奥地利医生,他看到儿子睡觉时,忽然眼珠子转动起来。他感到奇怪,连忙叫醒儿子,儿子说他刚才做了个梦。这位医生想,眼珠子转会不会与做梦有关?于是他以儿子、妻子、邻居为实验对象,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最后写出论文,指出当人的眼珠子转动时,表示睡者正在做梦。如今,人们研究梦的生理学,便用眼珠子转动的次数、转动的时间,测量人做梦的次数、梦的长短。

洗澡水的漩涡、蚯蚓的分布、睡觉时眼珠子的转动,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情。然而,善于“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人,却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岂止三个?它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那么,当你解答了一百个问号之后,必能发现真理。

1.请你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采用的最主要的论证方法是____________(1分)

3.本文谈到发现真理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是: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

[4]

③_______________。(1分)

4.第三自然段中加点的“发现者”与“创立者”的位置不能互换,原因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5.第三自然段中划直线的句子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6.“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岂止三个?”在这句话中,“这样的事例”是指怎样的事例?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7.在22题中提到的“这样的事例”,除了文中已列举的事例外,你还能举两例吗?(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作文(50分)

阅读下面的故事,按要求作文。

某徒弟学艺多年,出山心切,就去向师父辞行:“师父,我已经学够了,可以独闯天下了。”

“什么叫够了?”师父问。“就是满了,装不下了。”徒弟答。

“那么你装一大碗石子来。”

徒弟照办。

“满了吗?”师父问。“满了。”徒弟十分自信。

师父抓起一把沙子,撒入碗中。沙子一点也没有溢出来。

“满了吗?”师父又问。“这回满了。”徒弟面有愧色。

师父又抓起一把石灰,轻轻撒下。石灰还是没有溢出。

“满了吗?”师父再问。“满了。”徒弟似有所悟。

师父又倒了一盅(杯子)水下去,一滴水也没有溢出。

“满了吗?”师父笑着问。

徒弟无言以对。

这个小故事能引发你哪些联想呢?请以“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和信念,也可以编故事、寓言等等。所写内容不要离开文中所说的满这个范围。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字数在600字以上。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

3.①例:如果一颗星代表一份快乐,我送一条银河;如果一颗树代表一缕思念,我送你一片森林。(意思对即可)

③示例:任意相邻的三个数,第三个数是前两个数之和。

第二部分:

文言文:7.如:三答、三思、三比、三赏、三变。(内容略,见原文。)

记叙文:

1、老师像妈妈。

2、美丽、纯洁。

3、a处表现杨老师羞恼(难堪、生气)的心理;b处表现杨老师对恩师怀念、感激(崇敬)的情感。

4、①老师的眼泪;②老师的教诲(老师的话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或:老师那慈母一样的爱。

5、爱。

6、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学生从“自信”、“乐观”、“宽容”、“豁达”等某一方面谈自己的理解和体会均可。

说明文:

1、酸雨的危害。

2、①使土壤酸化,养分淋溶,肥力降低,植被破坏,树木枯萎。②使地表水和地下水酸化,影响鱼类及水生生物的生长。③加快建筑物和材料的腐蚀速度。

3、①下定义。②列数字、举例子。

4、能紧扣上文,并且是总结性语段,即可得分。

议论文:

1、善于“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人,就能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2、举例论证

3、①有一双敏锐的眼睛。②有一个善于思考的脑子。③有敢于探究真理的勇气。

4、“发现”与上文的“定理、定律”相对应,“创立”与上文的“学说”相对应,如调换了,搭配就不恰当了。(如从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5、解决了疑难问题,发现了真理。

6、洗澡水的漩涡、蚯蚓的分布、睡觉时眼珠子的转动三个事例或打破砂锅问到底,有坚持不懈地探索精神的人。

7、答出人名及事情得满分,只答人名或事情各得2分。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厦门英才学校小学三年级语文周末作业第6周 下一篇:三年级周末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