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柱山英文导游词(共9篇)
篇1:天柱山英文导游词
天柱山在长江北岸、安徽省潜山、岳西两县境内,其主峰海拔1751米,高耸挺立,如巨柱擎天,因而称为天柱峰,山也就称为天柱山。唐代大诗人李白曾写了一着赞美天柱山风景奇秀的诗“江上望皖公山”,皖公山即天柱山,诗云:“奇峰山奇云,秀木含秀气。清晏皖公山,绝称人意......”天柱山过去还有潜山、皖山、万岁山称。据说,称万岁山是因汉武帝南巡时,亲临皖山设台祭岳,敕封皖山为“南岳”,在祭岳时,人群高呼万岁,所以将此山称为万岁山。隋唐以后,南岳改为衡山,天柱山被列为国内五大镇山之“中镇”。其余四镇是:北镇医巫闾山(在辽宁省)、东镇沂山(在山东省中部)、西镇吴山(在陕西省陇县)、南镇地稽山(在浙江省绍兴)。天柱山有42座山峰,山上遍布苍松、翠竹、怪石、奇洞、飞瀑、深潭。《天柱山志》称天柱山“峰无不奇,石无不怪,洞无不杳,泉无不吼”。可见其自然景色奇绝。
天柱山著名游览点是三祖寺。进入天柱山的南大门野人寨上行不远就到达三祖寺。相传,寺始建于南朝,现仅存藏经楼、偏房数间和屹立于寺前的觉寂塔。三祖寺西,有大石累累的山谷,谷侧陡岩直立,谷中流水潺潺,松竹遮天蔽日,称之为“山谷流泉”。山谷门有一石洞,石洞前有一巨石状如卧牛,称“石牛古洞”。相传,北宋人黄庭坚曾坐此石上读书,并自号“山谷道人”。在这里的一块巨石上刻有黄庭坚的诗和同时代大画家李公麟所绘的黄庭坚坐于石牛上的画像。这件珍贵的古代诗画刻石,现仍清晰可见。
天柱峰如擎天巨柱,雄伟壮丽,气势非凡。在天柱峰前正面崖壁上,镌有“孤立睛霄,中天一柱”八个大字,横书其上。“顶天立地”四个大字直书其下,气魄宏伟,令人惊叹。天柱峰左、右侧有飞来、三台两峰相峙,更显得气势磅礴。
天柱山飞来峰下的神秘谷被游人称为“天柱一绝”。神秘谷长约五、六华里,谷底由54个形态各异的洞穴组成,洞连洞,洞套洞,洞内有牖,有庭,有门,有石梯,有石栏。在暗洞中穿行,难辨东西,不知阴晴,压抑沉闷;但一出洞口,即见光明,又使人激动欣喜。
篇2:天柱山英文导游词
大家好,欢迎来到我们安徽潜山县的天柱山旅游,我是安徽旅行社导游王斌,大家可以叫我小王或者王导,坐在旁边的是司机李师傅,他驾驶经验很丰富,坐他的车大家可以尽管放心。接下来的几天就由我们为大家服务。能与大家的相遇是一种缘分,我们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给大家带去最好的服务,希望大家在未来的几天玩得开心玩得愉快,现在呢由我小王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天柱山风景区,天柱山是中华历史文化名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5A级旅游景点,自古就有‘南岳’之称,大家心中是不是有疑问?这导游讲错了吧!南岳不是湖南的衡山吗?怎么会是安徽的天柱山呢?那我就给大家解释一下天柱山南岳名字的由来。在公元前1也就是汉元封五年,汉武帝刘彻南巡,来到了咱们天柱山,筑坛祭岳。当时司马迁也随行来了,于是就在史记中记载了汉武帝的这次南巡活动:登礼潜之天柱山,号曰南岳。因此啊,我们天柱山就有了南岳之称。那湖南衡山的南岳之称又从何而来呢?其实啊,在公元前589年,隋文帝杨坚开拓边疆,到了湖南衡山,于是就改封衡山为南岳,而天柱山就被称为‘古南岳’。天柱山还有两个别称是什么呢?有谁知道啊?这位朋友说的非常正确,天柱山又叫皖山,皖公山。咱们安徽的简称“皖”当然就来源于此,所以又称为安徽的“源头山”。
各位游客,大家现在脚下的大道就叫做天柱大道,是天柱山脚下的主干道,然而横跨天柱大道的门楼就是天柱山的标志性大门,门楼上面的写有六个字“古南岳天柱山”,大家有没有听过赵朴初先生?这位游客回答的非常好,赵朴初先生生前是我国佛教协会会长,这几个字也是赵朴初先生的最后一块墨宝。
好了,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的是三祖寺景区,现在我们准备下车,请大家带好自己的随身物品,不要将贵重物品落在车上了,等一下我们李师傅会替我们关好车门窗,还要请大家记住我们大巴的车牌号、颜色及停车地点。
现在我们已经到了三祖寺前广场,三祖寺呢又叫做乾元禅寺,建于南朝梁武帝时,后来隋朝僧人璨(can)师承二祖慧可衣钵,隐居于此,修建寺庙,弘扬佛法,于是后人就称其为三祖,三祖寺的名称就由此而来,三祖寺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现存古建筑有觉寂塔、藏经楼、立化亭、三高亭等等,1983年被评为全国重点寺庙。请大家跟着我的脚步一起去探访这座古老而又悠久的寺庙,请大家遵守警示牌上的寺庙规定,尊重他人,快乐自己。
游览完了三祖寺,现在呢我们来到了石牛古洞内的摩崖石刻,以其数量之多、密度之大、品位之高、年代之久而列各景区石刻之冠,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这块石壁上,汇集了唐宋元明清,以及民国各个时期的达300多幅石刻,其中最珍贵的就是我右手边所指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和我左手边所指的书法宋四家之一的黄庭坚的真迹,王安石被封为荆国公,荆公是别人对王安石的尊称,王安石一生很少留有笔迹,然而在我们天柱山却有幸留存了一幅,从而让我们能够一睹其书法的风采。大家有兴趣的可以拍照留念。二十分钟之后我们在门口集合,前往天柱山东大门。
下了索道我们来到了象鼻石景区,象鼻石景区位于天柱山的主峰区,大家看这个凸起来的石柱是不是很像象的鼻子,而这个平面是象的大耳朵,凹下去的一部分是象的眼睛。看到这我们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象鼻石是大自然景观,现在呢我们来到了人文景观总关寨,总关寨是潜山义士刘源为了抗元在天柱山修建的,整个天柱山建有东西南北总五个关口,我们现在游览的就是刘源的总指挥部,可想而知它的雄奇险要,靠近总关寨是不是感到有种严阵以待的紧张氛围,峭壁上的怪石像不像蓄势待发的士兵,成堆的巨石后面是不是藏有观敌的哨兵呢?大家再看看这些松树,每一颗都扎根于石缝中,造型很奇特,生命力很顽强,请大家只能远观,不可亵玩焉。进寨的唯一通道就是这个坡度为60到80度之间的石阶,俗称“梯子关”,大家上去的时候不要害怕,扶着栏杆,不要向下看,上面的景色会更让我们惊叹,后面的跟上。
现在我们已经到了古炮台,这个古炮台见证了当时的战争,从古炮台向下我们可以放眼远眺,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有刘源的宿草棚、食野炊、以及总关寨。再看一下我们刚过的百丈悬崖和千步云梯,你们是不是也不相信我们就是从这上来的,我终于明白刘源会选在这做总关寨,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大家顺着我的手的方向看,这边就是飞来峰,飞来峰它海拔1424米,是天柱山第三高峰,整座山峰由一块巨石构成,大家看这个山峰上面的那块巨石,我们不禁好奇这块石头从何而来,又是谁把它放上去的呢?每一个来此的游人都会有同样的疑问,甚至多了一份担忧:万一那天刮大风,刮下来可怎么办?传说天柱山26亿年前是一片茫茫无际的西海,西海里呢有好多蛇妖鳖精,他们无恶不作,后来太上老君路过于此,路见不平,运用法力从东海龙王那借来一块镇妖石压在飞来峰上,镇妖石就是现在我们所看到的飞来石。
大家看看这边的天柱松是不是和黄山的迎客松有几分神似啊。大家不要看它高不过5米,粗也就80公分,据勘测他可有1500多年的历史。他完全生长在悬崖之上,迎风而立,与石峥嵘。枝桠向外伸展,也许是在向我们招手,欢迎我们的到来。
现在我们已经到达天柱峰,天柱峰海拔1488米,它一柱擎天,直插云霄,就好像是整个天空的支柱,宋代理学家朱熹也感叹天柱山的雄伟壮丽,写下了天柱峰这首诗,现在我为大家朗诵一遍这首诗好不好,请大家给我鼓励。天柱峰,朱熹,屹然天一柱,雄镇翰维东。只说乾坤大,谁知立极功。背的不好大家见笑了。从朱熹的诗中我们一样能够领略到天柱峰的雄伟壮丽。好了,各位游客,我们自由活动二十分钟,二十分钟后还在此集合,然后我们下山回酒店休息。
篇3:天柱山英文导游词
关键词:广东省英语导游口试,课程教学研究,互惠互利
广东是岭南文化的发祥地,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首战告捷之地,拥有丰富的自然和历史文化资源,旅游业迅速发展,推动了全省经济的发展。为满足旅游人力资源在数量、质量和结构上的全面需要,省内各高职院校旅游英语专业,为蓬勃发展的旅游业,特别是入境旅游培养了高素质的涉外导游人才。为保障导游服务的高质量,导游人员需获得行业主管部门颁发的导游职业资格证书,高职院校也开设了面向广东省英语导游口试的《英文现场导游》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导游岗位技能,提高考证通过率,帮助学生获得从业资格证书。
一、广东省英语导游口试的内容和要求
广东省英语导游口试一般安排在笔试之后,总分为200分,120分以上(及格)即可通过考试。每位考生的考试时间为30分钟,包含以下内容:
1.语言(60分):主要考察语言能力,即语音语调、语法、表达能力和听力。
2.旅游景点讲解(50分):主要考察对旅游景点的熟悉程度和运用英语讲解景点的能力。首先回答关于广东概况的一个问题,再从四个规定景点中抽取一个进行讲解,即越秀公园、西汉南越王博物馆、新会圭峰山风景区和肇庆庆云寺。
3.翻译(20分):翻译分为中英互译两部分,节选自景点导游词,主要考察导游讲解过程的现场翻译能力和听力水平。考官分别用中英文读出句子,考生立即口译。
4.导游规范(15分):主要考察在接待过程中向游客提供规范化、程序化服务的水准,包括语言、举止、接待程序和标准,回答有关规范化服务的问题。
5.应变能力(15分):主要测试在接待过程中处理应急事件和处理游客疑难问题的能力。
6.短文复述(20分):考生随机抽取英语短文口头复述,考察英语的理解运用能力。
7.个性展示和仪态气质(20分):展示个人语言才艺,考察仪表仪容和礼貌礼节。
二、《英文现场导游》课程的教学探究
面向英语现场导游开设的模拟导游课将围绕考试的7个方面开展,其主要的教学探究有以下三个方面:
1.师资队伍建设。打破传统的纯理论型师资模式,建构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任课教师大多是英语专业,导游知识和技能不充实,缺乏实践经验,照学照搬、“纸上谈兵”,需要获取英语导游资格证书。学校应鼓励教师去旅行社和景区挂职锻炼增加实践经验,或参加旅游培训机构的培训进修以提高职业水平和能力,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真正实现“双师型教师”的目标。此外,在教学环节中也可邀请一线的旅行社英语导游、英文现场导游考试评委、导游管理服务公司相关人员、酒店和旅行社管理人员参与教学指导工作,开展教学讲座。这样才能建设一支优化、结构合理、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学师资队伍。
2.情境教学模式。英语现场导游实际上考察的是考生的导游知识与技能、英语知识能力和个人综合素质的综合运用,因此实践教学环节必不可少。教师往往把教学重点放在语言方面,逐字逐句地重点讲解课文或导游词的词汇、语法和翻译,显得枯燥乏味,忽略了学生实践锻炼的环节。脱离真实情境下的教学可能导致学生死记硬背导游词,在考试中忘词、张冠李戴或者放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突出“能力本位”的教学方式,重视“情境教学”的应用。针对导游服务的特点和实际工作程序,模拟英语导游的真实工作场景。如模拟某一景区导游讲解,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角色扮演,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和导游规范服务完成任务,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3.校内外实践基地的充分利用。实践教学的开展离不开实践基地的合理充分利用。校内实践基地有校企合作共建的酒店和旅行社服务点、设备先进的旅游英语实训室、多媒体课室和语音实验室。由于实地景区教学的局限,旅英实训室满足了景点讲解的实践需要。实训室的硬件平台和软件系统可虚拟仿真三维旅游景点,实现景点的浏览、行走和飞行功能,利用虚拟现实的技术建立立体投影系统,生成实景旅游路线,真实再现景区的自然资源、地质地貌等特征,学生身临其境,仿佛亲身走访名胜古迹、游览名山大川之中。教师也可根据教学内容设置相应的现实场景、平面图片、DV短片和文字等作补充性辅导资料。学生不必死记硬背,完全在真实的情境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训练,提高了学习热情和兴趣,满足了实践教学的需求。校外实践基地有校企合作的旅行社和酒店,可提供机会让学生短期参加实践锻炼,零距离接触工作场景,熟悉具体的工作流程,学习导游服务规程,处理游客的个别要求,学习预防和处理应急事件等,有利于导游综合能力的培养。
篇4:天柱山英文导游词
【关键词】广东省英语导游口试 课程教学研究 互惠互利
广东是岭南文化的发祥地,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首战告捷之地,拥有丰富的自然和历史文化资源,旅游业迅速发展,推动了全省经济的发展。为满足旅游人力资源在数量、质量和结构上的全面需要,省内各高职院校旅游英语专业,为蓬勃发展的旅游业,特别是入境旅游培养了高素质的涉外导游人才。为保障导游服务的高质量,导游人员需获得行业主管部门颁发的导游职业资格证书,高职院校也开设了面向广东省英语导游口试的《英文现场导游》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导游岗位技能,提高考证通过率,帮助学生获得从业资格证书。
一、广东省英语导游口试的内容和要求
广东省英语导游口试一般安排在笔试之后,总分为200分,120分以上(及格)即可通过考试。每位考生的考试时间为30分钟,包含以下内容:
1.语言(60分):主要考察语言能力,即语音语调、语法、表达能力和听力。
2.旅游景点讲解(50分):主要考察对旅游景点的熟悉程度和运用英语讲解景点的能力。首先回答关于广东概况的一个问题,再从四个规定景点中抽取一个进行讲解,即越秀公园、西汉南越王博物馆、新会圭峰山风景区和肇庆庆云寺。
3.翻译(20分):翻译分为中英互译两部分,节选自景点导游词,主要考察导游讲解过程的现场翻译能力和听力水平。考官分别用中英文读出句子,考生立即口译。
4.导游规范(15分):主要考察在接待过程中向游客提供规范化、程序化服务的水准,包括语言、举止、接待程序和标准,回答有关规范化服务的问题。
5.应变能力(15分):主要测试在接待过程中处理应急事件和处理游客疑难问题的能力。
6.短文复述(20分):考生随机抽取英语短文口头复述,考察英语的理解运用能力。
7.个性展示和仪态气质(20分):展示个人语言才艺,考察仪表仪容和礼貌礼节。
二、《英文现场导游》课程的教学探究
面向英语现场导游开设的模拟导游课将围绕考试的7个方面开展,其主要的教学探究有以下三个方面:
1.师资队伍建设。打破传统的纯理论型师资模式,建构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任课教师大多是英语专业,导游知识和技能不充实,缺乏实践经验,照学照搬、“纸上谈兵”,需要获取英语导游资格证书。学校应鼓励教师去旅行社和景区挂职锻炼增加实践经验,或参加旅游培训机构的培训进修以提高职业水平和能力,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真正实现“双师型教师”的目标。此外,在教学环节中也可邀请一线的旅行社英语导游、英文现场导游考试评委、导游管理服务公司相关人员、酒店和旅行社管理人员参与教学指导工作,开展教学讲座。这样才能建设一支优化、结构合理、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学师资队伍。
2.情境教学模式。英语现场导游实际上考察的是考生的导游知识与技能、英语知识能力和个人综合素质的综合运用,因此实践教学环节必不可少。教师往往把教学重点放在语言方面,逐字逐句地重点讲解课文或导游词的词汇、语法和翻译,显得枯燥乏味,忽略了学生实践锻炼的环节。脱离真实情境下的教学可能导致学生死记硬背导游词,在考试中忘词、张冠李戴或者放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突出“能力本位”的教学方式,重视“情境教学”的应用。针对导游服务的特点和实际工作程序,模拟英语导游的真实工作场景。如模拟某一景区导游讲解,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角色扮演,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和导游规范服务完成任务,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3.校内外实践基地的充分利用。实践教学的开展离不开实践基地的合理充分利用。校内实践基地有校企合作共建的酒店和旅行社服务点、设备先进的旅游英语实训室、多媒体课室和语音实验室。由于实地景区教学的局限,旅英实训室满足了景点讲解的实践需要。实训室的硬件平台和软件系统可虚拟仿真三维旅游景点,实现景点的浏览、行走和飞行功能,利用虚拟现实的技术建立立体投影系统,生成实景旅游路线,真实再现景区的自然资源、地质地貌等特征,学生身临其境,仿佛亲身走访名胜古迹、游览名山大川之中。教师也可根据教学内容设置相应的现实场景、平面图片、DV短片和文字等作补充性辅导资料。学生不必死记硬背,完全在真实的情境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训练,提高了学习热情和兴趣,满足了实践教学的需求。校外实践基地有校企合作的旅行社和酒店,可提供机会让学生短期参加实践锻炼,零距离接触工作场景,熟悉具体的工作流程,学习导游服务规程,处理游客的个别要求,学习预防和处理应急事件等,有利于导游综合能力的培养。
综上所述,完善《英文现场导游》课程的教学为旅游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也提高了旅游英语专业的教学质量,有利于高职院校的旅游英语专业建设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佳雪.面向英语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的应用型高校“导游英语”课程教学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5(4).
篇5:天柱山导游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旅行社的导游王萍,大家可以叫我小王或者王导。首先,我代表**旅行社欢迎大家来**山游玩。坐在我右手边的是马师傅,马师傅有多年的驾驶经验,大家可以把放心交给他,开心交给我。当然,如果你在旅途中有任何需要帮助的地方,都可以找我和马师傅,我们将会尽全力帮助大家。最后,祝大家有一个愉快的**山之旅。
在到达景区之前先让我为大家介绍一下**山景区,**山风景区位于**省**县境内,主景区面积82.46平方千米,划分为八大景区,分别是三祖寺景区,虎头崖景区,九井河景区,马祖庵景区,主峰景区,大龙窝景区,后山景区和**河景区,各个景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风光,有名景点更是有400多处。李白曾赞美**山奇峰出奇云,秀山含秀气,这句话便道出**山雄伟和秀丽兼备,既有北山的阳刚,又有南岭的秀美。
我们现在经过的这条路就是**大道了,大家朝前看,那儿有一座高大的门楼建筑,它就是**山的标志性大门古****山,这六个大字是已故的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题写的。至于为什么又称古**呢?这得从公元前106年说起,当时汉武帝南巡登临**山,筑坛祭岳,同行的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道:登礼潜之**山,号为**,到公元589年,隋文帝为开拓南疆,改封湖南**为**,从此**山一古**之名传之后世。从此**山的古**之名便一直传颂至今。
好了各位游客,现在我们已经到达接待中心的接待站了,请大家带好随身物品,关好门窗,跟我一起下车去游览**山美景吧。
首先我们进入的是**山的南哨三祖寺景区,三祖寺景区是**山人文景点最集中、文化品位最高的一个精品景区。在这里我们将感受到**山神秘的宗教文化和帝王文化,观赏到具有历代书法艺术长廊之称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摩崖石刻群。
这一带沿河布局的半边街叫野寨街。野寨是野人寨的简称。这样依山傍水、风景如画的地方为什么取名野人寨呢?这是因为这里有两个动人的传说:一说是很早以前,这一带常有野人出没,伤害人畜。当时的一位县令决心牺牲自己,解救民众。他带上好酒好菜,深入野人洞中,陪野人喝酒,命人用生铁水将洞口凝住,和野人同归于尽。其二,说是在南宋末年,本地土豪刘源率十万义兵在**山抗元。他自号刘野人,在谷口扎的第一寨命名野人寨。好了,大家可以在这拍照留恋。
接下来我们要去的是三祖寺,这里是三祖寺前的广场,举目望去,红墙黛瓦的寺院被掩映在绿树翠竹之中,整个山形就像一只振翅欲飞的彩凤,觉寂寺就建在凤冠上,东西两侧迤逦的山岗呈环围合抱之势,就像凤翼护卫着这庄严佛地。常言道:远看山包寺,近看寺包山。三祖寺的全称是:三祖山谷乾元禅寺,是禅宗三祖传经布道的场所,在中国佛教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1983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汉族地区重点开放寺庙。
刚才我们说到禅宗三祖,现在我们来到的就是三祖洞,大家可以看到这洞内有一方石雕,这就是三祖僧璨的画像。他身材板实,肩披袈裟,双手捻珠,大家仔细观察可以看到他那宽阔饱满的前额,慈祥和蔼的双目,不难想象他不仅是一个学识渊博、睿智不凡的得道高僧,那微微佝偻的身躯也说明了他一生饱经风霜,历尽艰难。
步出三祖洞,接下来我们将游览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谷流泉摩崖石刻,在游览这里之前大家一定要记住不能在石刻上乱刻乱写,破坏文物。
穿过竹林,前面看到的就是古潜阳十景中的两景石牛古洞和山谷流泉,位于三祖寺西边,旁边有一股清泉沿石壁潺潺而下,清冽明亮,泠泠有声,常年不枯,两岸野花闲草相伴,环境十分优雅。自唐宋以来,更是吸引了大批游客,络绎不绝。或撰文刻于石上,或赋诗镌于山崖,留下不少佳作。
山谷流泉流经石牛洞,上段名潺潺溪,中段名石牛溪,傍青石牛而过,下段是具体的山谷流泉,经**桥下出口,注入潜河。在这全长400米河谷中及其两面崖壁上,刻满了自唐代以来1200余年间的摩崖石刻,这是考证1200多年间有关历史的天然档案馆,又是直接欣赏历代名家文采、书法的天然博物馆,大家可以慢慢欣赏。
所谓石牛古洞,也是因为有个巨大的石头形状就像卧牛饮水,还有天然石印与牛蹄脚印相似,所以命名为石牛;古洞也是因为这里有石崖巍峨,藤萝缠绕,松竹掩映,元代诗人吴德一副诗刻:石牛洞里诗无数,尽在烟云缥缈间。意境深远,可以说是对山谷流泉摩崖石刻做出了一个精致的总结。
篇6:天柱山导游词
黄土书屋是现代通俗文学大师、小说家张恨水先生的故居。坐落在潜山县岭头乡黄岭村,距离县城15公里,现已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黄土书屋是张恨水青少年时代生活、读书和写作的地方。这里周围环境幽美秀丽,天柱群峰,云雾缭绕;田园阡陌,纵横交错;溪流环绕,松竹掩映。
张家原有一幢四水归堂式八间瓦屋,现仅剩下四间了。门前一口半亩方塘,岸柳碧绿,池水清幽。小院内的围墙仍属原貌,全是用鹅卵石砌成,墙上缠满“爬墙虎”,青青的藤蔓显示着顽强的生命力。当年张先生亲手种下的牡丹、芍药、核桃、枣、柚和那株老桂树已不复存在,独有几棵棕榈依然苍劲挺拔。由于历史变迁,来访者只能靠想象去领略当年这农家小院之芳香与幽静,回味张先生高雅的情趣了。
祖辈未给张恨水留下什么遗产,值得炫耀的是简陋的藏书楼上三五箱书。在他12岁至23岁这段青春年华里,父亡母孀,弟妹众多,家境贫寒。他牢记父辈“穷莫丢书”的古训,刻苦攻读。妈妈怕他累坏身子,不让他夜读,他便悄悄放下蚊帐,躲在帐内就着一盏豆油灯默诵。有好几次不小心碰倒油灯,弄得床上沾满油渍,他怕被妈妈发现这一秘密,于是偷偷地洗床单,妈妈曾怀疑这大小伙子“尿床”呢!
张恨水以“书呆子”闻名乡里。他在这座老书房里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写下了《旧新娘》、《桃花劫》、《青衫泪》等稚嫩作品,虽未能发表,却使他踏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他在晚年回忆道:“由于我在这里自修自学,奠定了我毕生的职业”,“种下了终身潦倒的根苗”。
张恨水成人后,母亲给他包办了一个媳妇,是源潭铺徐家楼的徐文淑,张先生感到十分失望。洞房之夜不见他的踪影,家人急得团团转,终于在五六里外的天明山找到了他。他决定逃婚,毅然离开黄土岭,从此过上飘泊流离的生活。他曾叹曰:“十年湖海,问旧囊,除却一肩风月……”
篇7:天柱山日语导游词
天柱山は皖山、皖水、皖城、皖文化を持っています。国務院が1982年に公布した最初の国家重点風景名勝区です。20 __年に公布された最初の国家4 A級観光スポットと全国文明森林公園です。なぜ20 __年にネットユーザーから最も推賞された「中華十大名山」に第六位に選ばれましたか?私と一緒に答えを探しましょう。
安徽省の略称は「皖」です。皖はどのような由来があるかご存知ですか?皖は古書に皓と通用し、明るくて美しいという意味です。私達天柱山地区は昔から山清水秀好風景で、このような美しいところは文字通り皖国と呼ばれています。安慶市内に皖公山があり、また皖河がその間をめぐって、抗日戦争が勃発しました。以前、安慶はずっと安徽省の省都であり、安徽は安慶と徽州の総称であり、安徽の略称は皖というのはここから来ています。私達が天柱山に登ったら、渾然として天成を見ることができます。唯一に似通った「皖公神像」です。彼は安徽の古い祖先ですよ。目をこすって待ってください。
山高水長、景美静寂は潜山県の生態環境の描写です。ここの水質と空気の質は一流です。観光客の友達は潜山に行ったら、緑の植物庫に行きます。私たちは県城から天柱山に入るこの区間を天柱大道といいます。天柱大道にまたがり、大きな門楼が建っています。これが天柱山のシンボル的な門です。この六つの大きな字「古南岳天柱山」を見て、彼は誰が書いたのですか?故中国仏教協会会長の趙朴初さんが書いたのです。
天柱山はなぜ古南岳と呼ばれるのかご存知ですか?漢元豊五年、漢武帝劉徹南巡が天柱山に登り、同行した司馬遷が『史記』に漢武帝の今回の南遊活動を記しています。西暦589年まで、隋文帝は南疆を開拓するため、湖南衡山を南岳に変えました。天柱山は古南岳の名で後世に伝えられました。
今、私達は三組寺の観光スポットに入ります。まず目に入ったのはこの一帯の川沿いの半辺街を野寨街といいます。野人寨は野人寨の略称です。このように山に近く、風景が絵のようなところを野人債といいますか?なるほど、ここには感動的な伝説が二つあります。昔、この一帯にはよく野人が出没し、人畜を傷つけるという言い伝えがあります。当時の県令がありました。自分を犠牲にして民衆を救う決心だ。彼は美味しい酒と料理を持って、深いです。
野人の穴に入り、野人と酒を飲みながら、鉄水で穴を凝縮させ、野人と一緒に死ぬように命じる。第二に、南宋の末に、地元の土豪劉源は十万義兵を率いて天柱山で元に抵抗したと言われています。彼は劉野人と名乗って、谷中にある第一寨を野人寨と名づけました。
私たちは今、三祖寺前の広場に来ました。目を上げて見ると、赤い壁の瓦の寺院建築が緑の木と緑の竹の中に隠れています。全体の山形はまるで羽ばたきたい鳳凰のようで、寂塔は鳳冠の上に建てられて、東西の両側にくねくねと伸びている丘は環状の抱き合う勢いを呈して、あたかも鳳の翼のように荘厳な仏陀の地を守っています。山包寺を遠く見て、寺の包山を近く見ます。彼は中国禅宗の三組の伝経布法の場所で、中国仏教の発展史の上で非常に重要な地位を占めています。彼はまだ全国の漢族地区で重点的にお寺を開放しています。だから、みんなは私と一緒にここの道教文化を味わってみましょう。
私達はこれから青龍渓谷のロープウェイで神秘谷口に直行できます。この景色の名前は独特です。六月雪といいます。六月の天気は本当に雪が降るとは思わないでください。ここの奥秘はどうですか?6月の雪は万緑叢中の白い砂丘で、天柱山の独特な地質現象で、岩の雨から長期にわたり分化して砂の粒を形成して、石英の石を含んで、とてもきれいで、そのため、夏の炎のようです。
はい、今みんなを連れて観光したいのです。天柱勝境です。神秘谷です。神秘的な谷は「華夏花崗岩第一秘府」と呼ばれ、神仙司令真君が住んでいる神府であり、天柱山は仏教名山だけでなく、道教名山でもあります。神秘的な谷の全長の450メートル、周囲の切り立った峰の形成する峡谷の中で、無数な大きさの石から積み上げてあるいは大きいですかます小さいですかます数百の花崗岩の石洞。洞穴はつながっていて、突然上へ行ったり下へ行ったりして、突然明るくなったり暗くなったりします。手足を并用して匍匐前进することがありますので、皆さんは安全に注意してください。周囲の山々が林立していて、奇岩が重なり合っていて、風景は千々で、奇異な花が咲き乱れています。古松怪石は天然の絵巻物を構成しています。皆さんに深い印象を残しましたか?
私たちはもう神秘的な谷内の縮れた竜松を見ました。今は天柱山松の中の王天柱松を見てみます。高さは5メートルしかないです。太さは80センチしかないですが、樹齢は千年を超えています。枝の幹は青々としていて、華冠は青々としています。
友達が見てください。私たちの前に現れたこの奇観は他の山岳型景勝地では珍しいものです。彼は私たちの天柱の山中の絶景です。カササギ橋です。見てください。空に出て、橋のように宙に浮いています。橋の下の深い溝には万仞があります。
私は多くの友達が旅に出ることを知っています。目的地は日の出を見てもいいですか?皆さんは右手の方向に沿って見てください。これは展望台です。天柱山で日の出を鑑賞する一番いいところです。東関群峰の景色を味わういいところです。東の山々は東関群峰の冠である翠華峰です。きつい。春、珍しい木の競秀、山野の花は鮮やかで、墨婆の色彩が染めるようです。
篇8:天柱山英文导游词
天柱山神奇,石是一奇。 有人说天柱山“是石头垒成的山”,这话说到了点子上。 山中巧石遍布,或大或小,或立或卧,状人状物,栩栩如生,与自然的山势形成和谐的统一,勾勒出一幅幅动人的画卷。 赏天柱山之石,如读一部部厚重的书卷,可以透视宇宙、修炼心性、启迪人生。
石石皆洞府。 游览天柱山,千万莫错过神秘莫测的洞府。 在天柱山千米以上的主峰景区,有知名洞府53处,它们叠石天成、自然成趣。 如马祖道一的修炼地嘉平馆,大宋顾柬之宿过的柬之洞,迎真峰上的迎真洞等。 但规模最大、结构最为奇特的应首推神秘谷。 神秘谷为天柱山一大奇观,位于飞来峰下,号称花岗岩洞第一秘府,有“天柱一绝”之称。 道家奉此为司元洞府。 神秘谷的地理位置十分险要,谷长五六华里,全谷巨石交错、危洞幽深,谷底54个洞穴,形态各异,云集交错,洞连洞,洞套洞,洞中有洞,洞洞相连,移步换景,神秘莫测。 洞内有庭,有门,有石梯,有石栏,九曲回廊,豁然开朗。 狭窄处,屈身匍行; 宽敞处,数人并陈。 谷旁古树虬枝,如铁壁挂画;谷内怪石异草,似丹墀仙境,引人入胜。
石石藏人文。 天柱山是一块神奇的土地,自古即为中华历史文化名山,历史悠久,文化丰厚,名流辈出。 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刘彻登临天柱山,封号“南岳”。 道家将其列为第14洞天、57福地。 三祖寺是佛教禅宗的发祥地之一,传说佛家三祖僧璨大师曾在此弘扬佛法。 天柱山又名皖山,安徽省的简称“皖”由此而来。
自古以来,天柱山就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着骚客文人、达官显宦挥毫泼墨,抒发内心的感慨。 主峰天柱峰凌空耸立, 一柱擎天,浑身石骨,嶙峋奇绝。 唐代大诗人李白路过宿松长江江面时,望见天柱峰的雄奇壮丽,放声高歌:“奇峰出奇云,秀木含秀气。 清宴皖公山,巉绝称人意。 ”白居易也曾咏叹:“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雷。 ”黄庭坚曾慕天柱峰石奇山秀,于是在石牛古洞内筑亭读书,自号“山谷道人”。 在石牛洞边,有黄庭坚等文人墨客留下的书法神韵,其中有苏轼的一首诗:“先生仙去几经年,流水青山不改迁。 拂拭悬崖观古字,尘心病眼两醒然。 ”
在天柱山,从虎头崖到天柱峰,从九井河畔到南天门,到处都是古圣先贤们的题刻, 而这其中,石牛古洞内的山谷流泉摩崖石刻,以其数量之多、密度之大、品位之高、年代之久而列各景区石刻之冠,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这片不到300米长的石壁上,汇集了唐、宋、元、明、清、民国、现代共300余幅石刻,可谓诗、词、文、图、赋形式各异,行、草、隶、楷、篆五体俱全,真正是一条艺术的长廊。
石石皆宝藏。 天柱山上的石头,是具有灵性的宝石。 天柱山群峰,常年云雾飘飞,雨量充沛,气候温湿,很适宜药材生长。 在天柱山主峰的悬崖峭壁上,有清热解毒、明目益精的石耳;有弥足珍贵、益胃生津、滋阴清热,治疗阴液亏损、虚热微烦、口干口渴、食欲不振的石斛;还有治疗虚劳体弱 、咳嗽气喘、消化不良、神经衰弱和呕血等病及延年益寿的灵芝。
天柱山最贵重的宝藏是柯英石和金刚石(钻石)。 1987年,科学家在天柱山的榴辉岩中发现了柯英石,为世界范围内第三例,在亚洲和我国系首例;1992年,科学家又在天柱山的榴辉岩中发现了金刚石,为世界首例。 该发现轰动了整个地质学界。
根据柯英石和金刚石的形成需要超高温高压的原理, 科学家揭开了一段翻天覆地的地核裂变和沧海桑田的传奇,也揭开了天柱山前世今生的神秘面纱。 天柱山26亿年前是一片汪洋;11亿年前,已“芙蓉出水”;8亿年前,天柱山形成了变质岩基座;新生代第三纪以来,天柱山被某一次剧烈的地壳运动瞬间抬升至地表,并以其天然去雕饰的裸石相, 而有幸成为这个博大深邃的地球上屈指可数的世界级地质公园之一。
游览天柱山,最爱山中石。读天柱山之石,读出的是雄奇灵秀、古朴天然。它以本真示天地,以坦荡向世人,用最原生态的真我诠释了真美。 也许,这正是天柱山令人百读不厌之魅力所在!
(选自2012年8月18日《鄂东晚报》,本刊有删改)
全文以天柱山为核心,依次描述了石形、石洞、人文、艺术、宝藏等内容。写石形、石洞,用排比手法,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了石头的形态怪异、洞府的幽深奇幻。写人文、艺术、宝藏,或引用文人诗词点缀其间,或引述数字,既给文本带来了浓郁的文化气息,也增加了信息量。最后一段加入了作者对天柱山的独特解读,此刻,人山合一,人山共美。
[读有所思]
篇9:中外英文导游词语步异同分析
摘 要:导游词在旅游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探寻中外导游词的差异,本文以Bhatia广告体裁分析模型中划分的语步为基准,选择了两本由中外作者编写的关于山西的导游词进行分析。对比后发现两个版本的异同点,希望对中文导游词编写有所帮助,以期能吸引更多外国游客,传播山西文化。
关键词:语步结构;导游词;中外;对比分析
中图分类号:H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5-0150-05
国家旅游局综合协调司司长张坚钟2011年曾说过,中国已经成为亚洲最大的出境旅游客源国和世界第三大入境旅游接待国,并在形成世界上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世界旅游组织曾经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
山西省拥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作为位居全国第一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享有“中华文明的主题公园”和“古建艺术博物馆”的美誉,深受国内外游客喜爱。近几十年来,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慕名来到山西,了解当地的文化的风土人情,这就对涉外导游词的编写带来很大挑战。
为了吸引广大国内外游客前往山西观光旅游,市面上出现了许多版本的山西中文导游词。然而与之不协调的是,相对应的英文版本较少,仅有的几个版本也没有统一的编写标准,大部分英文版是中文导游词的对应翻译。在介绍景点的表达形式上仅局限于文字表述,缺乏多样性。在内容编排上,未能全面考虑到外国游客的文化背景和旅游需求,只是对景点历史和现状的一些介绍。在信息的提供上着重于景点介绍,没有涉及气候,食宿,语言,周边环境等情况的介绍,略缺乏实用性。
本文选取《走遍山西——著名景点导游词示范》Travel across Shanxi——Demonstration of commentaries of Famous Scenic Spot Sightseeing Tour Guide①和 Lonely Planet China②这两本书中关于山西的景点介绍进行语步分析。选择《走遍山西——著名景点导游词示范(中英文版)》是因为该版本由山西省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人民出版社出版,参考了山西大学旅游学院张世满教授主编、山西省直属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安瑞生审稿的《走遍山西——著名景点导游词选粹(一)》一书中相关内容,较为权威,有较强的示范性。选取Lonely Planet China作为外文对比版本,是因为这套书编排新颖,销售量高,在全球均有较好反响。通过对比这两本书,总结出两者在语步上的异同点,找到中外导游词在语篇布局上的差异,从而希望能从外国游客的视角为中文导游词的编写提供一些参考,传播山西文化,促进山西旅游业的发展。
一、涉外导游词及Bhatia广告体裁分析模型中的语步划分
涉外导游词,即导译文本,通过对景点的介绍,希望能吸引潜在游客的注意,激发他们旅游的欲望。它作为让外国游客了解中国的一个重要的窗口,内容丰富,涉及领域广泛,对导游词的编写有着较高的要求。目前对于导游词的研究不在少数,但多数围绕景点名称、标识语、段落语句等进行分析: 刘锋,陈春梅,李珊珊、徐桂英,倾向于对文本内容或具体翻译方法进行分析:吴俊辉,尚宏等,很少有学者从体裁分析领域进行研究,从宏观上分析语篇的语步。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外导游词语步的分析,来发现中外作者在编写导游词时各自所采用的语步。
Bhatia提出语篇不是固定不变的使用模式,即使是同一种体裁,内在结构和语言风格特点都还是在一定范围内产生变化和差异的。语步分析是体裁分析的一个重要方面,利用语步结构分析某种特定的体裁,对构建新语篇,了解语篇的内在宏观结构有很大作用。
Bhatia将旅游广告结构分为以下九个语步:(1)标题,(2)确定目标市场,(3)证明产品或服务:说明产品或服务的重要性、需要;建立某一市场,(4)详述产品或服务:进行标识,描述,阐述产品/服务的价值,(5)产品认可,(6)名人/特定使用者的认可(代言),(7)进行诱导,(8)压力策略,(9)寻求反馈。
导游词作为旅游广告的亚体裁,虽然两者不完全等同,但导游词的语类结构应是在旅游广告语步的基础上形成的。因而以上旅游广告结构的九个语步,可以为导游词的语步分析提供较大范围的参考。
陈刚将涉外导游词分为了三类:预制类(pre -translated type),现编类(impromptu presentation type)和预制现编类(combined type)。这里着重要讨论的是预制类文本。此种文本是一种事先翻译好的、用于口头导游的、以海外旅游者为对象的一种特殊文本。
二、中文导游词基本语步及其定义
Bhatia将广告旅游结构划分的9个语步,确定了旅游介绍的总体结构框架。作为旅游广告亚体裁的景点导游词,其语步也应相应从属于广告旅游结构的语步。中外导游词虽然属于同一种体裁,但在语篇的布局上肯定会有所区别。下表是对《走遍山西——著名景点导游词示范》一书中的山西景点的英文介绍进行的语步分析。这本书共有22篇景点介绍,涵盖了云冈石窟,五台山,晋祠,平遥古城,皇城相府等省内著名景点。在参考Bhatia了对广告旅游结构的语步划分,分析了书中每一篇景点介绍的布局后,作者归纳总结出书中每一篇景点介绍都包含的语步:
从上表可以看出,《走遍山西——著名景点导游词示范(中英文版)》中的景点导游词都由5个语步构成,顺序分别为:1.H 标题,2.IH历史介绍,3.H亮点,4.O & I具体信息介绍,5. CE历史/游客/名人/权威机构的认可。且每一篇介绍都着重于第二、四和五语步的介绍,即关于山西某一景点历史的回顾、具体情况的介绍和一些名人或相关部门对该景点的认可。
三、英文导游词语步及定义
Lonely Planet China一书中介绍了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山西、上海、香港等中国各省市及地区的主要景点。本论文选取书中关于山西省的景点介绍进行分析。书中同样介绍了云冈石窟、五台山、榆次老城、乔家大院、平遥古城、碛口等主要景点。通过对书中21篇山西主要景点介绍的归纳总结,作者发现其中每一篇景点介绍都包含有表2中的6个语步:endprint
从上表可以发现,Lonely Planet China中由Daniel Mc Crohan编写的山西景点导游词有6个基本语步,顺序依次为:1.H 标题,Headline 2.IH历史介绍Introducing History,3.M 地图maps,4.H亮点Highlight,5.O & I具体信息介绍Orientation and Information,6.CI咨询信息Consulting Information Daniel侧重于介绍第三、五、六语步,也就是重视地图带给游客直观的视觉效果,不局限于文字这一种表达方式。同时,具体信息的提供,以及除了景点介绍外,还提供了类似气候、交通、食宿等与之相关的咨询信息,帮助潜在游客出行前了解目的地和周边环境。
四、中外导游词的语步分析比较
为了找出中国人写的导游词与国外导游词的异同点,将以上两张表进行比较分析,见表3。
对比中外导游词的语步,可以发现,中英文导游词都有标题,历史介绍,具体信息介绍和亮点这四个语步,从两者的四个相同语步可以看出:
1.H(标题)作为目的地的名称很重要,这一语步为潜在游客提供景点的索引信息。通过提供目的地的名称,可以让潜在的游客快速获取信息,在短时间内了解景点的相关资料。
2.JP(阐释目的地历史和今天的重要性或地位)这一语步,通过事实的陈述,证实景点的资格或地位。而且一般是以描述性的口吻,不加以夸大的成分。
3.DP(具体信息介绍)是语步中最为重要的,其目的在于介绍景点的特色信息,例如背景,地点,历史,特质等等。两个版本的导游词都花了相当大的篇幅在这一语步上,为潜在游客详细地介绍景点的情况。
4.H(亮点)这个语步两个版本的导游词都有采用,这是为了更好地让游客在短时间之内了解目的地值得游览的一些景点。
两个版本有四个相同语步,但排列的顺序不同,可以看出中外导游词编写上的侧重。中外导游词都有H(亮点)这一语步,中文导游词将其放在第三的位置上,而英文导游词则在介绍H(亮点)前加入了M(地图),放在了第四的位置,可见外国人更注重表达方式的多样和地图对游客的吸引作用。正如Beasley & Danesi说的:作者在旅游手册中使用的图片/地图,对潜在顾客的消费行为起到了一种促进作用。有了地图上的标注和解释,潜在游客可以一目了然地找到后文中会介绍的重点推荐景点。
当然,中英文导游词也有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中文导游词多出了:历史/游客/名人/权威机构的认可这一语步。
中文导游词中出现的CE新语步,即重视历史/游客/名人/权威机构的认可,反映出中国人较高的不确定性规避程度。这是根据Greet Hofstede 著名的“文化五维度理论”得出的。Hofstede对各国的文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他将国家间文化的差异归纳为五个不同的维度,其中的不确定性回避指数(Uncertainty Avoidance Index)反映出了一个国家对于不确定性和模糊的容忍程度。有着高不确定性指数的国家信赖权威,避免分歧和不确定。通过建立形式规则,为他们的成员提供安定感,相信完全的事实和经验的获得。中国人倾向于相信事实和前人的经验,最小化不确定因素带来的可能性,历史/游客/名人/权威机构的认可会增加他们去景点的动力,减少对未知或不熟悉景点的不确定感。
这一独特的新语步,可以以较为简洁,直接而有效的方式,让潜在游客快速了解景点优势,并在短时间内决定是否去该地游览。
(2)英文导游词中地图和咨询信息这两个语步也是中文导游词中所没有的。
CI咨询信息,提供关于目的地的相关信息,如景点及周边景点,当地气候,食宿,语言,交通,景点票价,开放时间,电话,电子邮件和旅游建议等。
在中文导游词中没有这一语步,这会对想要进一步了解景点的外国游客带来不便和困惑,不能及时了解当地的情况或是和旅游部门联系。因此,相比DP(具体信息介绍),CI这个语步更完善,更为实用和必要。
M地图这一语步也是外国导游词的一大特色,每个目的地都附有各自的地图。外国导游词在每个景点介绍一开始都有地图,提供目的地景点及周边的主要路线,强调景点,交通工具及特色食宿的位置等。地图加文字说明,可以更好地吸引潜在的外国游客,在没去旅游之前熟悉景点及其周边地区,为他们出行提供了方便。中文导游词没有这一语步,在介绍方式和景点及吸引游客方面略显单一。
相比之下,外国导游词的这两个新语步,更能满足游客对景点信息的需要,中文导游词可以借鉴。
五、总结
作者以Bhatia语步分析模型为基准,就中英导游词的语步各自进行了分析,同时也将两个版本的语步进行了对比分析。从中发现,中外导游词在介绍景点时,总体上是相似的,有四个语步相同,三个语步不同。
中文导游词中出现的CE新语步,是由于中国人有着较高的不确定性规避程度。通过提供历史/游客/名人/权威机构的认可,有利于证实景点的资质/优势,从而证明景点值得去,并且赢得潜在游客的信任。这一外国导游词没有的语步可以保留,给外国游客以了解景点的新视角。
而英文导游导游词中出现的M和CI这两个新语步,地图和咨询信息,反映出外国则更注重对实用信息的提供。对于旅游目的地进行额外信息的提供,如当地地图,气候和环境,失色,交通,票价和景点开放时间,建议等,为潜在的游客提供了足够信息,方便他们出行,特别是那些乐于自助游的外国游客。
中文导游词中若加入地图和咨询信息这两个新语步,可以更好地迎合潜在国外游客对信息的需求,通过提供必要、全面的旅游资讯,帮助他们了解景点情况,吸引他们前来参观游览。
中外文化上的差异必然会在导游词的编写上体现出来,对语步选择产生影响。本文通过对比中英导游词语步的异同,意图为中文导游词的编写提供一点参考,增强山西景点对外国游客的吸引力,了解当地风土人情,以吸引更多地外国游客了解山西,传播山西文化。endprint
注 释:
①《走遍山西——著名景点导游词示范(中英文版)》是由山西省人民出版社出版,结合山西实际编写的。该书也配套制作了系列光盘,是全省导游考试的规定内容,又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简明实用,易于掌握,示范性强。
②Lonely Planet是一套旅游系列丛书,在全球受到各国游客的青睐。这套书到2004年为止,共出版了650个主题,内容涵盖包括南极在内的世界各个角落,涉及118个国家。Lonely Planet目前有十个语种的版本,年销售量近650万册,约占英文旅游指南销售量四分之一。本文选取2009年的第11版Lonely Planet China中对山西省的景点介绍进行分析。
参考文献:
〔1〕Beasley R.,Danesi M.Persuasive signs:the semiotics of advertising[M].Berlin & NY: Mouton de Gruyter,2002.
〔2〕Bhatia,V. K.(1993).Analyzing genre:Language use in professional settings.LondonLongman.
〔3〕Bhatia,V. K. (2008). Worlds of written discourse:A Genre—based view.London:Longman.
〔4〕Damian Harper, Lonely Planet China, Lonely Planet Publications Pty Ltd,2009.
〔5〕Hofstede,G H.(1994).Cultures and organizations:Software of the Mind (updated version).London:Harper-Collins Business.
〔6〕Swales,J.M.(1990).Genre analysis:English in academic and research settings.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7〕安瑞生.走遍山西——著名景点导游词示范Travel across Shanxi——Demonstration of commentaries of Famous Scenic Spot Sightseeing Tour Guide,山西人们出版社,2003.
〔8〕陈刚.跨文化意识——导游词译者之必备——兼评《走遍中国》英译本[J].中国翻译,2002.
〔9〕张世满.走遍山西——著名景区景点导游词选粹(一)[M].旅游教育出版社,2002.
相关文章:
石柱县烤烟生产现状问题及对策探析02-14
维摩像唐杨惠之塑在天柱寺,维摩像唐杨惠之塑在天柱寺苏轼,维摩像唐杨惠之塑02-14
团委演讲稿02-14
擎天柱制作合同02-14
xx县工商局百日安全生产攻坚战活动方案02-14
描写天柱山的小学写景作文02-14
美丽的天柱山作文02-14
石柱县莼菜产业现状及发展思考02-14
依法行政视阈下石柱县农业违法现状及其对策02-14
重庆市石柱县马武中学校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