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的语言特色(精选十篇)
广告的语言特色 篇1
一、广告语言的界定
广告是一种传播活动, 在现代商品经济社会中, 广告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 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广告是联结商品与消费者的桥梁, 它通过充分利用图形、色彩、实体形象、声音、语言文字、数字等刺激消费者的各种感觉器官, 以引起消费者的注意与兴趣, 产生联想, 接受并记住广告中的信息。因此, 简明扼要的广告语主题突出、朗朗上口, 便于受众能够记住广告及商品, 使其在购买商品时会自然地回忆起来, 最后选购这种商品。广告语言不断花样翻新的目的, 并不在语言本身, 而在商品, 通过语言上的加工让人们关注所宣传的商品, 激发人们的购买欲。
二、广告语言的类型
90年代以来, 广告事业迅束发展, 其表现形式的多样化也就不言而喻了。不同的产品对于不同的消费者群体, 其广告都有着自己的特点, 商家为此也施尽手段, 下面粗略地归纳几种较典型的形式。
(一) 实用型
实用型广告, 语言非常朴实, 面对的是中年人或老年人。广告商往往请广告人以消费者的形式介绍产品, 广告短而精悍。以一个消费者的角度来解读产品的功效, 就会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如钙中钙广告词:“新钙中钙牌高钙片, 它含钙高, 一片顶过去五片。”它从一个老年人身份, 向广大老年人骨质疏松症患者介绍了此补钙产品, 让人觉得实在、可靠。
(二) 时代型
时代型广告紧贴时代步伐, 要比实用性广告浮夸得多, 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比较时髦类的广告。它时代特征浓厚, 以鲜明的语言, 动感的画面再加上富有弹性的音乐, 让年轻族过了把隐。如益达口香糖的广告, 用缓慢优美的旋律做广告背景, 画面中一对年轻男女的默契配合, 不仅让年轻人感到一种温暖的幸福, 更对产品产生兴趣, 尤其是那句“你的益达”更是被无数次的翻版效仿。
(三) 科学型
科学型的广告针对一些特定人群。就是用科学性的说明语言对产品进行介绍。主要出现在一些药品的推广中, 不加修饰的传递商品信息有的也可能穿插产品的制作过程, 只有这样, 对商品实事求是的介绍才能赢得消费者的信任。
除此之外, 现在许多广告都讲究情节, 语言也就如同剧本。比如, “我有新妈妈了, 可我一点都不喜欢它”。这是很久以前听到的一则广告, 主题是真情付出, 无限回报。小女孩看着挤好的牙膏, 回头看着新妈妈, 又说了句“她好像也没那么讨厌!”广告词中绝口不提“雕牌”牙膏, 但却让人体会到“雕牌”牙膏给我们带来的浓浓的情意和无比亲切的感觉。
三、广告语言的特征
(一) 准确精炼
准确精炼是广告语言的一个原则, 广告语言的准确精炼又可以从广告语言真实性、语言简洁两个方面来探讨。
1.真实性
真实地反映所做广告的内容, 是广告语言准确性的前提。真实是产生说服力和感染力的基础。如德国金龟汽车公司有一则广告:“1970年型的金龟车一直是丑陋的。”金龟车外型虽一直维持不变, 但性能却不断改进, 因而在市场上仍受到消费者的喜爱。这则广告如实的介绍了产品的短处, 给人以诚实负责的良好印象, 达到了以短扬长的目的。
2.简明
简明是广告语言所坚持的原则。成功的广告往往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和篇幅内, 用最准确的语言传达出最重要的信息, 从而最大限度地吸引公众的注意, 激发人们购买的欲望。如:“白大夫就是让你白。”这则广告告诉观众, “白大夫”这个产品的特性功能, 让人一下子就能抓住该产品的最大特点;“怕上火, 喝王老吉。”七个字把“王老吉是预防上火的饮料”告知消费者, 这样一个诉求点表达的十分准确, 符合王老吉的品牌定位。
(二) 恰用修辞
修辞手法是创造广告语的主要方法, 广告不仅要把商品信息传递给消费者, 而且要把美感、情感传递给他们。白开水式的广告无疑难以动人心弦。在广告如林的时代, 为使自己的广告别具一格, 广告创作者常常运用一些修辞手法来增强广告语言的表达效果。
1.夸张
夸张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 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 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 也叫夸饰或铺张。夸张是广告语言中最常用的手段。如某香皂广告:“今年20, 明年18。”这则广告抓住了爱美女性养颜防老的心理, 以故意夸大现实中不能实现的程度来激发消费者的兴趣调动购买产品的欲望。
2.双关
双关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 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 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 言在此而意在彼, 这种修辞手法叫作双关。如特步的广告:“特步, 非一般的感觉!”这则广告词是利用“非”字与“飞”字的谐音构成双关语。一方面表达出了特步鞋的质量让人感觉不一般, 另一方面又蕴含了穿上鞋后的感觉不一般, 会产生“飞”一般的感觉, 广告的绝妙效果由此而得以实现。
3.反衬
反衬, 就是利用与主要形象相反、相异的次要形象, 从反面衬托主要形象。在广告中利用反衬的修辞手法, 可以从所要宣传事物的“反面”去形容, 从短处入手, 恰到好处的反衬出其正面的形象, 从而达到宣传的目的。如西门子公司广告:“本公司在世界各地的维修人员都闲得无聊。”这则广告用语不落俗套、独辟蹊径, 从侧面含蓄地用维修人员都“闲得无聊”, 反衬其质量之好, 好到根本不会坏。另一方面, 用世界各地都有他们维修人员暗示消费者:该产品的售后服务遍布全球, 请放心使用。质量好, 服务又周到的产品, 消费者焉有不喜欢之理?
(三) 生动形象
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述是广告语的基本特征。广告语言的精妙之处, 是在于高度的形象化, 而不是人云亦云、千人一面, 毫无性格。如荷兰一家旅行社的广告:请飞往北极度蜜月吧!当地夜长二十四小时。“春宵一刻值千金”, 对新婚佳丽来说, 谁不希望春宵更长。
总之, 广告事业自八十年代以来, 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 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一个美国企业家曾经说过:办企业而不做广告, 好像在黑暗中向女人做媚眼。由此可见, 广告对企业的重要性。广告语言是广告的重要手段和信息的主要载体。好的广告语言能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不仅推动我国的广告事业发展, 更能促进企业的繁荣, 经济的发展。
摘要:广告具有功利性目的, 是联结商品与消费者的桥梁。因此, 在语言运用上与一般语言相比, 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讲究雅俗共赏。从众多类型广告的用语看, 它具备准确、生动、精炼的艺术特征, 激发起消费者的消费欲望, 达到了广告的目的。
浅谈广告英语的语言特色 篇2
Abstract………………………………………………………....21.Introduction…………………………………………………...2
2.Vocabulary Characteristics…………………………………..2
2.1 Written in simple…………………………………...........2
2.2 Creativity………………………………………………...32.3 Novel and unique………………………………………...3
2.4 Using adjectives………………………………………….3
3.Grammatical characteristics……………………………….3
3.1 Prefer to simple sentence and Ellipsis sentence………....43.2 The frequent use of imperative sentences…………........4
3.3 Extensive use of interrogative sentence……………….....4
3.4 Make good use of sigh sentence………………………....54.Rhetoric characteristics…………………………………….5
4.1 Simile, Metaphor……………………………………...…5
4.2 Hyperbole………………………………………………..5
4.3 Personification…………………………………………...5
4.4 Rhyming…………………………………………….…...6
5.Conclusion……………………………………………….….6 Bibliography.............错误!未定义书签。
浅谈广告英语的语言特色
(中文概要)
摘要:广告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十分重要。广告翻译愈来愈成为外贸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该文从词法、句法及修辞手法三方面介绍了英语广告的语言特征。本文通过介绍 英语 广告的基本语言特征,用实例分析常用的几种翻译技巧。
关键词:英语广告;语言特色
引言: 广告作为传播信息的一种方式,作为一门集社会学、美学、心 理学、市场营销学、语言学等于一身的综合 艺术,其目的是说服人们购买某种产品或采取某种行动。当今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国际间的商品流通日益频繁。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时,国内外厂家都面临同一个问题,即如何将自己的产品更好地介绍给目标市场的消费者。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就是充分利用好广告,为厂家赢得应有的利益。由此可见,广告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本文通过一些具体实例分析,就英语广告的语言特征探讨。
2.词汇特色
广告英语词汇丰富,但选择的每一个字和使用的每一个词都为最终目标的销售商品,所以他们往往有呼吁采取行动,并调用上诉.归纳起来主要为它们
2.1文字简洁,浅显易懂。(例如)
Coca Cola is it.(可口可乐广告)
Just do it(耐克广告)
A diamond lasts forever(钻石广告)
这些广告里词汇长度都不超过六个字母,其词义是每个普通百姓都能明白的,体现了广告英语浅显易懂的特点
2.2.善于创新
广告语言本身就充满丰富的想象力和极大的创造性。英语广告中常使用一些杜撰的新词、怪词来突出产品的新奇特征,进而满足消费者追求时尚的心理。比如:The Orangemostest Drink in the world.这是一则饮料广告,其中Orangemostest实际等于orange+most+est,most与est用在orange后,表示这种饮料是橙汁中的极品。
2.3生动形象,新颖别致。
广告 英语 的特点之二是借助不同的修饰来增加语言的感染力以煽动消费者产生购买行为。套用人们熟悉的某个谚语、格言、名句,产生新的意义,以加深印象。例如:
Not all cars are created equal.(三菱汽车广告)
这则广告套用《美国独立宣言》中的“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人人平等。)
2.4巧用形容词
英语广告中使用的押韵常为头韵(alliteration)和尾韵(rhyme)两种,广告词琅琅上口,刺激其购物欲望。例如:
Bathing Beauty Discovered in Interior Decorator’s room。(瓷砖广告)
头韵词“Bathing,Beauty,Bathing”和“Discovered,Decorator’s”让消费者将装修与美丽联系起来,暗示了产品的神奇。
3.句法特色
3.1偏爱简单句与省略句
广告的篇幅有严格限制,必须以尽可能少的文字在第一时间内引起消费者的兴趣,而且广告不讲究完整的语法结构,只求明白醒目、重点突出,因而常使用短小精炼的简单句与省略句,既节省篇幅又引人思索。
例1:I love this game.(美国NBA广告)。
Good morning World!
一个简单的问候,是给我们的感觉,善良,友好,减少双方的心理距离。长时间的问候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3.2频繁使用祈使句。
祈使句本身具有请求、命令和劝告的意思。它的这些功能正好与广告的目的相吻合。因此广告撰写中经常使用简短明快的祈使句,劝告人们采取行动,去购买广告宣传的产品。
例1:Get Met(Metropolitan Life Insurance).It pays.(人寿保险广告)例2:So come into McDonald’s and enjoy Big Mac Sandwich.(麦当劳广告)
麦当劳集团是全球快餐业巨头,而大三明治就是麦当劳的代表
3.3大量使用疑问句。
疑问句能制造悬念,启发读者,引起共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从而引诱消费。比如:Have you ever dreamed of ascending the steps of great temple built to the God?(旅行社广告)
这是个旅游广告, 激发了人们对旅游的兴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但不一定都会实现。如果可以亲眼看看自己的梦想,那也是一件很美好的事。
疑问句容易引起人们的反应,特别是广告标题或身体在开始使用疑问句,能激发读者的好奇心理,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
3.4善用感叹句
感叹句通常用于表达一些强烈的感情(例如玩笑,生气,惊讶或难过等等)。而且也容易被理解,记住。目的是促进理解,依赖记忆,造成一个强大的叹息和意外的结果
eg : My goodness!My Guiness!
My God!Guiness beer!
我的妈呀!是更常用的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感叹句,用于健力士广告反映这种啤酒是好的,发展和消费
4.修辞特色
修辞是强大的武器,增强语言表达效果。作为一种语言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广告英语中经常使用的修辞方法,是用在一些文献,使自己的广告建立一个新的学校,以吸引注意
4.1比喻(simile)
比喻是商业广告英语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它将抽象枯燥的事物与生动具体的事物进行类比,能极大地渲染语言的具体性和形象性,形成鲜明生动的意象,唤起消费者对产品美好的心理联想,进而引起情感上的共鸣。例如:A computer that understands you is like your mother.这是一则带有比喻的广告。该广告把电脑对人的理解比作母亲对孩子的理解,显得非常形象而又生动。
4.2夸张(hyperbole)
夸张就是用夸大的词句来描述事物。英语广告常用夸张,故意言过其实地渲染铺饰所推销的商品,但又在情理之中,使广告的形象更加突出,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比如:We’ve hidden a garden full of vegetables where you’d never expect.In a pie.这则广告运用夸张的手法反衬出馅儿饼里蔬菜品种丰富,其品种之多,就像一个蔬菜园一样。
4.3拟人(Personification)
拟人是一个整体的演讲,无生命的物体或抽象的东西赋予人的素质还是具有人类形式表示为使用广告人格化将赋予产品的人类情感,并使他们对用户友好
Flowers by interflora speak form the heart –Interfora
On our classic varietal wines ,you will find the birthplaces of our chuindren--Almaden
4.4押韵(rhyming)
押韵原是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英语广告也常借用之,其运用语言的声音规律使广告读起来抑扬顿挫,流畅回环,琅琅上口,便于吟唱,成为形式与内涵、视觉与听觉的美妙组合。如:My goodness!My Guinness!这则啤酒广告从结构上看感叹词goodness与品牌名Guinness排列整齐又相似,且两词既押头韵又押尾韵,使广告的内容与语言的韵律达到完美统一。
5.总结
浅析泰语招聘广告的语言特色 篇3
摘要:泰语招聘广告受到费用、篇幅、内容等限制,语言整体上简洁明了、引人注目,在有限的篇幅内传递招聘工作信息,吸引条件合适的求职者。这就使泰语招聘广告在语言上形成了其独有的特色,成为泰语广告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泰语招聘广告;语言特色
中图分类号:H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0-0208-01
一、泰语招聘广告
泰语招聘广告为用人单位公布招聘信息,同时对应聘者提供获得更多的求职信息,因而要求招聘广告语言在广告篇幅、内容、费用限制下,围绕招聘主题,以简单准确、条理清晰和有吸引力为原则,在有限的条件下尽可能传达出最多有用的信息。本文所分析的泰语招聘广告来自于泰国主流招聘广告杂志《ejob easy》和《Jobcyber》,这两本杂志在发行量大,接受度广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泰语招聘广告的语言特色。经整理笔者将泰语招聘广告的语言特色按词汇和语法两方面来进一步分析。
二、词汇方面特色
在词汇方面泰国招聘广告通过使用大量的缩略词、借词和英语词汇等的使用来代替一些复杂冗长的泰语词汇使得内容简单明了。
(一)大量使用泰语缩略词。
一些泰语高频词汇书写复杂冗长,一般将其用音节中发音的辅音字母来代表整个音节后加符号“.”表示被缩写的部分,符合语言的经济原则。在泰语招聘广告这种对篇幅限制较高的文体中,专有名词方面的缩略词被大量使用,使用频率最高的包括:?.(女性),???.(文凭),?. (村) ?. (县) ?.(府),???.(曼谷市),???.(电话号码)等。部分情况下词汇缩略形式相同,但由于被广泛使用或约定俗成,联系上下文也能够判断出原意,对招聘广告中信息的表达影响较小。
(二)专业术语大部分使用英语。
泰国受西方国家影响较深,近代泰国曾派遣很多学生留学西方。他们将西方先进科技带回泰国,所以泰语中很多科技方面的专业术语都是从英语中引入的。在当今英语被广泛使用的情况下,很多英语词汇被直接使用在文本中。泰语招聘广告中常见的英语专业术语有以下几类:1.职称:tele consultment(电话销售员)、Sales Supervisor(销售主管)、part time(兼职 )、full time(全职)等。2.软件名称:Internet, Phtotoshop, Flash ,AUTOCAD等。3 .专业术语缩略词:CNC(数控)、Ms office(微软办公软件)、CO.LTD(股份有限公司)等。英语词汇的直接使用使得招聘广告在更加专业化。
(三)英语借词频繁出现。
泰语中有大量英语借词、中文借词、巴梵借词。泰语招聘广告中比较常见的是英语借词且多为专有名词。1 .专有名词:?????(bonus,奖金)、???????(program,软件)、??????????? (computer,计算机)、??????????(commission,佣金)。2 .国家、地区名称:?????(欧洲)、??????(亚洲)、???????(美国)。大量使用英语借词体现出西方文明与泰国文明在语言文字上融合。除此之外,泰语中一些英语借词在借音过程中由于语音系统的差异容易出现偏误,在阅读过程中一定要结合上下文,根据单词发音来判断英语借词的意义。
三、语法方面特色
在语法方面泰语招聘广告通过大量使用短句和缩略句控制篇幅使语言精炼准确,引人注目。
(一)大量使用短句和短语。
招聘广告由于篇幅、费用、内容的限制,需要在有限的版面里尽量用简洁的文字将内容完整精确地表达出来。同时招聘广告是非正式文体,对比商业广告对语法的要求比较宽松。因此采用短句和短语比复句简洁,能够突出重点,将广告信息高度概括。
例1:??????????????? 2????? ???????? ???????????? ???.,???.?????????????????????????∕???????????????????
参考译文:汽车保险员:2位。要求 学位:职业学位、高等职业学位、学士学位。有个人担保/按揭证券。
这则招聘广告几乎都是短句和短语,使得应聘资格要求陈述篇幅大大缩短,关键信息得到突出,加深了读者的印象。
(二)大量使用省略句。
1.省略主语。泰语招聘广告在说明工作性质、内容、要求的时候,通常省略主语。
例2:.?? ??????????????????????????????????????
参考译文:有意向自己联系或者发送求职信。
招聘广告所面对的读者群体为求职者或者一般读者,省略主语不影响理解,同时还能使句子简单易记。在广告不要求完全遵从语法规则的条件下使广告语言变得形式多样。
2.省略宾语。泰语招聘广告在应聘要求、工作内容介绍中通常使用省略宾语的句子。
例3. ????.???????????????
参考译文:学历:在学士学历以上。
可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在短时间内对照招聘广告中所列出的要求来判断自己是否符合招聘方的要求,根据自身情况来进行应聘。
四、结论
泰语招聘广告是一种以招募各种劳动力为目的的文体,其主要内容包括招聘职位和应聘资格要求。泰语招聘广告主要通过大众媒体向社会传递信息,易受篇幅、费用、时间等因素制约,要求语言风格整体简洁明了、具体明确、引人注目。泰语招聘广告使用大量缩略词句、短句等简洁的表达方式,形成期独有的语言特色,成为泰语广告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王华丹.浅析英语招聘广告的语言特点[A] .科技信息,2008(8)
[2]李雅梅.多元文化在泰国广告中的映射[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9,7(3)
[3][泰]ejob easy,曼谷:ejob easy出版社,2015,第685期
[4][泰]Jobcyber,曼谷:Gingab出版社,2016,第201期
[5][泰]端摘·泰武奔.泰语写作技能.曼谷:朱拉隆功大学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刘秋君(1992—)女,在读研究生,云南民族大学东南亚学院,亚非语言文学专业
广告英语的语言特色与消费心理 篇4
一、创新拼写, 出奇制胜
一些广告制作人故意把所熟悉的字或词拼错或通过造字加上前缀、后缀, 以达到生动有趣和引人注意的目的, 从心理上使消费者认为此商品必有独特之处, 进而有效传播商业信息。例如:
1、DRINKA PINTA MILKA DAY
这是一则劝人每天喝一瓶牛奶的广告。全文应是Drink a pint o milk a day。这则广告利用发音把广告文字巧妙地组合, 创意新颖, 离奇醒目。广告中drinka分别是由drink a二词拼成的。而pinta则是指“一品脱的容器”, a pinta则是指一品脱的牛奶。Drink a pint a milk a是发音前后呼应的结果。
由于这则广告的流行, pinta竟成了牛奶的代名词。例如牛奶涨价时, 便说Pinta has gone up.到了冬天宣传喝牛奶的广告是:A winta pinta puts roses in your cheeks. (在冬季每天喝一瓶牛奶使你红光满面。)
2、TWOGETHER
The ultimate All inclusive one price sun kissed Holiday.
这是一家海滨旅馆的广告, twogether一词显然是由together杜撰而来的。Twogether一词虽怪, 但其含意恰好迎合了度假男女伴侣的心理, 自然可以吸引情侣们前来投宿。
3、The Orangemostest Drink in the world
这是一条饮料广告。Orangemostest=orange+most+est, 其中most与est都是形容词的最高级。在此与“orange”连用, 借以表现这种饮料的高质量, 高纯度, 高……, 给人以丰富的联想。
二、别出心裁, 利用双关语 (pun)
英语双关语是利用文字上同音或多义的关系, 使一个词或一句话同时涉及到两件事, 表达两种不同 (一明一暗) 的涵义。广告撰写者常常玩弄词藻, 利用词的多义性使用双关语, 使广告诙谐有趣, 形象生动, 给人以难忘的印象。例如:
1、More sun and air for your son and heir
这是一则海滨浴场的广告, 该句巧妙地运用了谐音双关的手法 (句中sun和son, air和heir音) 不仅使广告语言和谐悦耳, 读起来朗朗上口, 而且颇具有感召力, 该广告利用父母爱子的心理特点, 别出心裁地突出son, air和son heir之间的关系。指出“我们的浴场阳光充足, 空气新鲜, 这无疑对你的儿子——您未来事业继承人的身体健康会大有益处的”。
2、The unique Spirit Canada
加拿大酒广告, 广告中的sprit是个多义词, 如作“烈性酒”解, 全句可理解为“别具风味的加拿大酒”, 如作“精神”解时, 全句则意为“加拿大独特的国民精神”, sprit在广告中具有上述双重意义, 令消费者无法排斥其中任何一个, 无形中给人一种自豪爱国的感召力。
三、运用口语, 以情感人
为了使广告通俗易懂, 让读者尽快获得信息, 广告英语常选用口语体词, 避免长句、从句或正式书面语结构, 以节奏急促, 跳跃性强, 易于记忆的短句来激发消费者的欲望, 达到家喻户晓的效果。例如:
1、Goodbye razor, Hello hair off
这是一则去须霜的广告, 在短短五个词中, 出现两个口语性极强的hello和goodbye, 它们与刮胡刀 (razor) 及毛发 (hair) 搭配, 准确地表达了去须霜不用刮胡刀却能除去胡须的功效, 从字面上给人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 暗喻使用去须霜也能获得同样的享受。
2、“I couldn't believe it until I tried it”“I am impressed it, I’m really impressed”“You have gotta try it”“I love it”
这是一则微波炉推销广告, 用词极为简单, 口语化, 其中gotta相当于美式英语中的got to, 读了这则广告, 使人感到极像一个使用过该微波炉的消费者的经验之谈, 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消费者的关怀, 极具有亲切真实感。
四、攻心为上, 大量利用高雅形容词
对于一些身份、地位、文化修养较高的富裕阶层和高档次的商品, 广告商们自然要运用一些高雅优美的形容词以烘托商品的高贵华丽, 对商品进行粉饰美化来打动消费者的心。
1、sophisticated sweet-to-drink pink lady—— (pink lady) 高极可口, 红粉佳人—— (红粉鸡尾酒)
2、introducing a new dewrinking skin cart product
Dynamic scientific discovery called CROSSLINKED ELASTIN has shown dramatic resist just 30 Days.Wrinkles actually appear reduced and smoothed no matter what yout age or skin ckndiction, this unique inqredient is Doctor-tested-proven effective in double-blind studies in Europe and Austialia.
这是一则推销去皱皮肤霜的广告:在这则广告里形容词约占单词总数的二分之一, 这些形容词对商品的性能、效果作了主观评价, 给予强烈的赞扬, 利用人们的爱美之心, 激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总之, 从心理学角度对广告英语进行探讨, 有助于我们贴近消费者, 加速信息流通, 指导消费, 利于竞争, 特别是我国入世以后, 面临着世界各国诸多商品的广告宣传, 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些英语广告的基本知识和语言特色, 以便产品促销。
摘要:广告英语是现代英语中一种具有很高商业价值的实用英语, 为了达到劝购的目的, 广告商们总是不断地挖空心思, 创造新词, 借以标新立异, 吸引消费者。这些广告语言经过长期发展和演变, 已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语言特色。其特点当然和人们的消费心理是分不开的, 本文试从心理学角度就其语言特色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广告英语,消费心理
参考文献
[1]刘志广.新编实用英语教程[M].陕西旅游出版社, 2006.
[2]吕瑞昌, 等.汉英翻译教程[M].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3.
[3]郭高兴.翻译理论与实践[M].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3.
花店的特色广告词 篇5
2. 我们很难浪漫一生,但我们却可以把握每一个浪漫的机会!先休息一下
3. 沈阳鲜花,生活因你充满花香。
4. 沈阳鲜花,你的爱情好帮手。
5. 爱浪漫,爱鲜花,沈阳鲜花为您定制浪漫~~
6. 沈阳鲜花,与你共度温馨的时刻!
7. “沈阳鲜花,爱的礼物”!
8. 沈阳鲜花,让心情绽放美丽。
9. 沈阳鲜花,绽放在您的心灵深处!
10. 沈阳鲜花,给你花的芬芳!
11. 沈阳鲜花,爱的投递员。
12. 让爱绽放这个夏天,这个夏天有爱才有感到。
13. 这个夏天有沈阳浪漫鲜花才有活跃的情调
14. 一束鲜花,胜过一千个吻。
《围城》语言的艺术特色 篇6
关键词:《围城》讽刺比喻语言艺术
钱钟书先生的长篇小说《围城》,在语言上有非常独到的地方,在众多的现代小说中独树一帜。本文试以《围城》前三章为例,对其语言艺术作粗浅论述。
一、精妙的讽刺语言
《围城》属于讽刺文学。它的价值不在于对历史的歌颂,而在于对历史进程中一方面人情世态的揭露。如作者1946年12月为第一次出版作序时说的,“我想写现代中国某一个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
为了加强讽刺艺术效果,作者用独具才情的笔和一连串幽默生动的语言,描述了一批留学外国的知识分子在抗日后方的特殊环境里所做的无异于常人的事情,讽刺了他们生活中的种种丑态。
那一连串幽默生动的语言,便是作者在书中设下的一个个机关。每个机关里,都藏着机智,藏着巧妙,藏着嘲讽。当读者的心灵被这语言的机关触发的时候,便会自通其意,拍手赞其巧妙。
第一章中,上大学的方鸿渐因为眼红一对对男女同学谈情说爱的“风味”,斗胆给老子写了一封信,要求退掉“在家实习务农”的未婚妻。信上说:“迩来触绪善感,欢寡愁殷,怀抱剧有秋气。每揽镜自照,神寒形削,清癯非寿着相,窃恐我躬不阅,周女士或将贻误终身。尚望大人垂体下情,善为解铃,毋小不忍而成终天之痕。”
措词凄凉哀婉,想以之打动老子的心肠。然而“揽镜自照”与“怀抱秋气”却反给老子的反驳留下了再好不过的把柄。其父回信说:“吾不惜重资,命汝千里负笈,汝埋头攻读只不暇,而有余闲照镜耶?汝非妇人女子,何须置镜?惟梨园子弟,身为丈夫而对镜顾影,为世所贱。吾不图汝浦离膝下,已汝染恶习,可叹可恨。……当是汝校男女同学,汝睹色起意,见异思迁;汝托词春秋,吾知汝实为怀春,难逃老夫洞鉴也……”
“揽镜自照”本是儿子开口的缘起之词,老子却以之发出一篇道理。“怀抱秋气”亦本是儿子的凭空胡谄,老子却用“怀春”加以反驳,不仅字面酬对巧妙,而且击中要害。两信来往,寥寥数语,却如天造地设,勾画出了一个初涉风月、狡猾而又怯懦的新读书人形象和一个饱经世故、“聪明”而又迂腐的封建遗老形象,讽刺意义自显于其中。
第二章里,方鸿渐想买一套獭绒西装外套,钱不够。在张太太的相亲宴席上,他恰巧打牌赚了近三百块钱,却因小气丢掉了张家的“我你他”小姐。回家的路上:“‘我你他小姐,咱们没有‘举碗齐眉的缘分,希望另有好运气的人来爱上您,想到这里,鸿渐顿足大笑,把天空月亮当做张小姐,向她挥手告别。洋车夫疑心他醉了,回头叫他别动,车不好拉。”他记得《三国演义》里的名言:“妻子如衣服”,当然衣服也就等于妻子;他现在新添了皮外套,损失个把老婆才不放在心上呢。
洋车上“顿足大笑”,对月亮“挥手告别”,生动地描述出方鸿渐丢妻得钱时的陶醉神志。“损失个把老婆才不放在心上”,幽默地嘲讽了方“博士”轻浮浪荡的人品。如此妙语,俯拾皆是,构成了《围城》语言的一大特色。
二、罕见的比喻运用
一般小说中,作者并不见得突出使用某一种修辞手法,往往都是各种修辞手法自然并用。《围城》的作者却似乎有意识地将比喻当做特殊手法,连连使用。甚至在许多地方形成连续的比喻群。其使用的密度、广度、精度,实属罕见。
其密度《围城》中比喻的密度之大在现代小说中可谓少见。仅以第三章开头两段计算就有581个字,一连使用了七个比喻,形成一个密集的比喻群:①也许因为战争中死人太多了,枉死者没有消磨掉的生命力都进作春天的生意。②这春气鼓动得人心像婴孩出齿时的牙龈肉,受到一种生机透的牙痛痒。⑨公园和住宅花园里的饿草木,好比动物园里铁笼子关住的野兽,拘束、孤独,不顾春光尽情地发泄。④可这喜欢是空的,像孩子放的气球,上去不到几尺,便爆裂归为乌有,只留下忽忽若失的无名惆怅。⑤他坐立不安地要活动,却颓唐使不出劲来,好比杨花在春风里飘荡,而身轻无力,终飞不远。⑥他自觉这种惺忪迷怠的心绪,完全像填词里所写幽闺伤春的情境。⑦好比睡不着的人,顾不得安眠药片的害处,先要图眼前的舒服。
其广度。作者从大自然和人的生活中广泛摄取喻体,有天文、地理、几何、历史、植物、动物……人的衣、食、住、行等等。如,写方鸿渐与鲍小姐的“爱情”时说:“从此他们两人的交情像热带植物那样飞快地生长。”以植物做喻体;写方鸿渐对鲍小姐的风流和苏小姐的做作的不同感受时说:“譬如小猫打圈儿追着自己的尾巴,我们看着好玩儿,而小狗也追寻过去地回头跟着那短尾巴究乱转,就风趣减少了。”以动物做喻体;写赵辛楣对苏小姐的追求,“长期认识并不会日积月累地成为恋爱,好比冬季每天的气候罢,你没法把今天的温度加在昨天上面,好等明天积成一个和暖的春日。”以天气做喻体;写方鸿渐的母亲给他张罗对相,“方鸿渐想这事严重了。平生最恨小城市的摩登姑娘,落伍的时髦,乡气的都市化。活像那第一套中国裁缝仿制的西装,把做样子的外国人旧衣服上的两方补钉,也照旧在衣袖和裤子上做了。”以裁缝衣服作比。
作者以极为敏捷的才思在生活经验里广泛撷取与本体、本意有特殊联系的事物,足见生活阅历之丰富,语言技巧之高超。
其精度。无论比喻数量多是有意还是无意,作者无疑都在刻意追求着比喻的精妙。只有“质量”上精了,数量上的多才能成为优点。大多数人做比喻,或牵强形似,或失之于雷同,钱先生则是首先精确地把握本体的特征和实质,然后再不拘一格地寻找喻体。
如第一章写孙太太的男孩子:“塌鼻子,眼睛两条斜缝,眉毛高高在上,跟眼睛远隔得彼此要害相思病。”抓住眉毛与眼睛相隔太远的特征,巧妙地以害相思病者的相隔之远为比。其远不是具体的三寸、五寸,而是具体的人间现象,引导读者对其远做出最恰当的想象。
一般的比喻,大都是用彼一种形象来写此一种形象,或用形象的事物来比喻抽象的道理、概念。《围城》却往往倒过去用抽象的道理、概念来写具体的形象,具有新颖性和独特性。如鲍小姐“只穿霞绯色抹胸,海蓝色贴肉短裤,漏空白皮鞋里露出涂红的指甲……有人叫她‘真理,因为据说‘真理是赤裸裸的。鲍小姐并未一丝不挂,所以他们修正为‘局部的真理”。”写唐晓芙“眼睛并不顶大,可是很灵活温柔,反衬得许多女人的大眼睛只像政治家讲的大话,大而无当。”抽象的“局部真理”好像具体的局部赤裸的鲍小姐;抽象的“大话”好像具体的“大眼睛”。奇思异想,奇材妙用,不仅使读者想到了本体特征,而且具有幽默生动之美感。
广告英语的语言特色及翻译策略探讨 篇7
一、广告英语的语言特色
从交际角度来看, 广告属于单向交际行为。广告主和受众之间并没有互相交流信息的机会, 前者只是发布信息, 后者只能接受信息。那么在这种单向交际行为中, 要想让广告真正达到宣传产品、刺激消费的最佳效果, 就必须使用有特色、有强烈说服力、给人印象深刻的语言。概括来说, 广告语言的特色可分为以下三点
1. 广告语言多数为消费者熟悉的语言, 即词语的选择上体现了通俗化、口语化。
大众化的口语是语言的基础。因此广告中使用最多的就是人们最为熟悉且每天使用的口语化语言。这种语言形式具有通俗化和多样化的特点。并且最容易使人们产生亲切感。从而能够提升对一个广告的好感度, 继而加深印象。达到广告主宣传产品的目的。如摩尔香烟的广告语“I’m More satisfied!” (我更满意摩尔香烟) , 如此简单通俗的语言, 结合“More (摩尔) ”的一语双关, 在最短的时间内加深顾客对品牌的印象。
2. 广告语言注重韵律节奏, 讲求平仄押韵。
简洁、富有节奏感且讲求平仄押韵的广告语言往往能够轻而易举地拉近广告主和受众的距离, 因为这样的语言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自然也就能够收获消费者的好感。七喜饮料的英文广告语“Fresh-up with Sevenu p.”, 读起来琅琅上口, 铿锵有力, 能够激发消费者一饮为快的购买欲。
3. 巧用、妙用词语新义或创造新词。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 新奇感会吸引人的注意力, 激发兴趣, 从而达到增强记忆的目的。利用一词多义形成的词语妙用或者通过巧妙搭配, 故意错拼等方式创造新词毫无疑问会给顾客带来新颖奇特的感觉, 满足一些消费者崇尚个性, 追求潮流的心理。广告也能实现语出惊人、妙趣横生的宣传效果。例如一则果汁广告语“Come to our Fruice”, fruit和juice两个词通过巧妙的搭配形成一个本来不存在的词fruice, 这样一个新词的出现无疑会吸引人们的目光, 加深印象。
二、广告英语的翻译策略
广告英语的翻译除了要遵循基本的忠实和通顺的规则之外, 还必须考虑下列因素。
1.了解社会文化与广告语言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 也是文化的载体。广告语言同样能够反映一个民族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 包括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文化心理、宗教信仰、思维模式等。反之, 社会文化又影响和制约着广告语言及其表达。因此, 英文广告的翻译就要求译者对广告词语的理解不能只限于字面意义, 还应充分了解它的引申意义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尤其应对文化差异和文化禁忌加以足够的重视, 否则可能引起误解甚至影响产品的销售。例如:某厂生产的“白羽”牌服装, 如果采取直译法将其译为“White Feather”, 那么它在英国的销售情况一定会非常糟糕, 甚至无人问津。而原因就在于译者没有考虑中西方文化差异。在英语中“to show the white feather”意思是“临阵逃脱”, “胆怯”, 难怪英国人会对这个“White Feather”牌的产品敬而远之。因此, 要做好广告的翻译工作, 使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有一个好的销售, 就不得不熟悉有关民族的文化常识, 避开文化禁忌。
2.要充分了解广告所宣传的产品或服务的特点, 准确把握广告表层文字下所蕴含的深层涵义。要想成功地翻译一则广告, 首先必须了解该商品的特性, 如产地、质量、性能等, 只有正确理解广告的内容, 才有可能做出恰当精彩的翻译。同时还要了解广告和产品定位的消费群体, 因为产品定位的消费群体不同, 广告所适用的语言也有区分。翻译时要尽可能地忠实于原文的立意、构思和表现手法, 力求展现原文的创意美。
3.注重创新, 与时俱进。广告语言本身的特点就是用简洁精炼的语言表达出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因此英语广告翻译绝不能仅仅是两种语言的呆板转换, 而要充分考虑目标市场国的社会文化、民族心理等因素, 在尊重本土化特性以外, 注入目标市场国的新鲜血液。使其具有流行语潜质, 这样才能真正打动消费者。切忌思维僵化, 一成不变。要富有创新精神, 保持与时俱进的势头, 引领业界潮流。
4. 追求译文的意境美感。
意境是英文广告翻译的灵魂。一个拥有意境美的广告往往能在有限的空间创造出无限的视听效果。例如:众所周知的全球第二大咖啡品牌麦斯威尔咖啡的广告语是“Good to the last drop”, 其在中国市场的翻译是“滴滴香浓, 意犹未尽”。笔者认为, 这是一个体现广告翻译意境美的绝佳示例。如果按照字面意思翻译成“好到最后一滴”, 则咖啡的香浓口感以及品尝之后让人回味悠远的意境就会消失的无影无踪。再如:Good taste味道纯正;rich and magnificent雍容华贵等, 采用四字的翻译结构使译文简洁精炼, 读起来朗朗上口, 非常富有感染力。
英文广告的翻译工作是我国与国际市场顺利沟通的一个重要纽带。它既是一种语言翻译, 更是一种文化翻译。是语言文字与民族文化的统一体。优秀的广告翻译不仅能推动经济交流, 更能促进不同民族间的文化交往。
摘要:广告英语的出现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产物。它作为一种商业语言, 有其自身的语言特色, 本文分析了广告英语的三个语言特色, 并对广告英语的翻译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广告英语,语言特色,翻译策略
参考文献
[1]王春生:广告英语及其翻译初探[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07 (6)
[2]张培基喻云根等: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88
网络广告语言的特色以及影响力 篇8
( 一) 网络的兴起
网络一般指的就是Internet, 即互联网, 然而从计算机技术角度上讲, 计算机网络所涵括的范围要比Internet大得多。Internet是国际计算机互联网的英文名称, 是目前影响最大的一种全球性、开放的信息资源网。Internet起源于美国著名的阿帕网 ( APRADET) , 原用于军事目的, 在美国遭受突然袭击时使网络不被破坏, 维持正常工作。后来随着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络协议, 即TCP/IP协议的完成和推广, 早期的Internet初步形成。此后其他的发达国家也逐步建立了自己的TCP/IP网络并连接到美国的Intenet, Internet开始覆盖全球。Internet也从最初的阿帕网的军事目的成为全人类信息传播交流的工具。
( 二) 网络广告的含义及其发展
1. 网络广告的定义
网络广告, 顾名思义, 就是在网络上做的广告。利用网站上的广告横幅、文本链接、多媒体的方法, 在互联网刊登或发布广告, 通过网络传递到互联网用户的一种高科技广告运作方式。与传统的四大传播媒体 ( 报纸、杂志、电视、广播) 广告及近来备受垂青的户外广告相比, 网络广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是实施现代营销媒体战略的重要一部分。Internet是一个全新的广告媒体, 速度最快、效果很理想, 是中小企业扩展壮大的很好途径, 对于广泛开展国际业务的公司更是如此。
2. 网络广告的发展
中国的第一个商业性的网络广告出现在1997年3月, Intel和IBM是国内最早在互联网上投放广告的广告主, 传播网站是Chinabyte, 广告表现形式为468×60像素的动画旗帜广告, IBM为AS400的网络广告宣传支付了$ 3000。中国网络广告一直到1999年初才稍有规模。历经多年的发展, 网络广告行业经过数次洗礼已经慢慢走向成熟。
二、网络广告传播的特点
1. 传播主体的开放性
网络广告传播的主体尤为广泛, 既包括从事制作广告的专门机构及从事广告的非专门机构, 还包括个人的广告传播。特别是个人通过博客等形式传播广告是网络广告传播的独有形式。这种开放性一方面指的是传播主体的要求降低, 任何接触网络的人都可以通过网络成为信息传播者。一方面指的是传播主体的自由性, 也有的学者称其为弱控制性[1]。网络传播改变了传统媒介传强受弱的传播模式。传统传媒不管是由政府还是组织和个人控制, 都不可避免地沾染了控制者的政治倾向和个人倾向, 为控制者服务。而网络是不为任何国家、组织和个人所拥有的, 这使得网络传播和传统媒介相比具有更大的自由度。在具备更少的经济利益基础的前提下进行信息交流传播, 暂且不论传播的信息正确与否, 其信息交流的广泛和深度都是传统媒介所没有达到的。
2. 传播客体的自主性
传统传播媒介中, 报刊以文字配图片的广告形式传播为主, 采取单一线性的传播模式, 更由于版面的限制, 信息的承载量有限, 只能迎合大多数受众的阅读取向, 缺乏个性化。广播广告和电视广告分别以声音和声画结合为主要广告传播手段, 仍为线性传播, 不易保存, 很难反复收听或观看。其广告也只能针对特定群体, 受众并不能随时地自主地选择所需的广告信息。而在网络传播中, 受众打开一个网页, 如果其中有感兴趣的广告, 可以打开相关链接, 搜索任何想了解的内容。
受众获取广告信息的自主化和个性化还体现在网络广告传播手段的多媒体整合性上。网络广告传播改变了传统媒介广告单一线性的传播模式, 声音、文字、图像、动画多种手段有机结合, 更好地满足了网络受众对于广告个性化的需求, 这种多媒体整合还使网络传播产生了一些新的传播方式。
3. 传播过程的超时空性和互动性
网络资源的共享使受众可以打破空间的限制, 轻易获取世界上各网站形形色色的信息, 接触到形形色色的广告, 获知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的信息。广播电视虽然也可以超越空间, 但由于传播技术和传播手段的限制, 在范围和便捷性上都无法同网络相比。网络广告传播超越时间的特性主要体现在它的时效性上, 这是报纸、电视无法做到的。
互动反馈性是网络广告传播的重要特征。它实现了网络广告传播者和广告受众最广泛的信息交流。传统媒介广告也具有反馈性, 但都受到了极大的制约。而在网络广告传播中, 网络受众可以随时把自己的对于广告看法的信息搬上网络, 不受限制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这种互动是即时的、无须等待的和不受限制的[2]。
4. 传播内容的多样性和难于规范性
由于网络传播主体的开放性, 导致任何人可以借助网络传播信息, 媒介的把关人变得难以把握, 导致网络广告上的信息良莠不齐。虽然一方面促进绿色信息的共享, 另一方面却让不良信息对社会造成破坏。北京市未成年犯管教所公布了该所的一份调查报告: 因在网吧玩网络游戏或浏览黄色网站而直接导致犯罪的占33.5%, 从小学就涉足网络游戏或黄色网站占的37.7%, 初中生占49.2%, 第一次进入网吧时的年龄最小只有8岁[3]。可见, 网络广告信息的传播是一把双刃剑, 不仅要扬长, 还应避短。
三、网络广告的影响力
1. 网络广告对传统传播学理论的影响
( 1) “小众化传播”和“大众化传播”结合。小众化是相对于传统媒体的大众化而言的, 在传统的传播条件下, 多样化的世界被单一化了, 大众本来可以选择这种或那种广告信息, 但他们只能选择传统媒体广告所提供的商业产品, 但这可能并不真正符合他们的利益和个性的选择[4]。
而网络时代的到来, 带来广告信息的膨胀和分化。针对小众群体的专业传媒迅速壮大, 这样一来拥有自主权的受众可以随意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媒体和针对自己做的广告宣传信息。反过来不同群体的个性化的选择, 又进一步促使传播主体分化信息。传受双方的个性化, 使网络媒介不仅可以集大成进行大众传播, 又可以深化小群体感兴趣的信息进行小众传播。在传统媒介的背景下, 对爱好古书这样一个团体进行大众的广告宣传是不可能的, 而现在许多古书网站悄然而起, 关于古书的广告就可以有针对性地高效投放与传播。也正是这些小众化的传播满足了不同人们的不同要求, 才体现了互联网给人们带来的实际利益。
( 2) 各种传播效果理论的混杂。传统大众传播效果理论中的“议程设置功能”、“沉默的螺旋”和“培养”理论等, 在网络世界中似乎都被搅和起来, 显得模糊不清。简单地说由于主体和客体的显著变化, 传统媒介所依赖的传媒环境不复存在, 各种传播效果必然相应地产生变化。
在网络传播中, 受众拥有前所未有的权力, 受众不仅从被动地接受信息变为主动地获取广告信息, 可以自由选取自己感兴趣的广告信息, 而且有条件的受众还可以直接参与到广告信息的生产和传播过程中, 在网上自由地发布广告信息, 广告信息的重要与否可以由受众自己决定。当传播者丧失传播特权的时候, 网络为受众提供了一个自由公开发布信息、表达舆论的渠道。也就是说, 谁都可以进行议程设置, 虽然公众的议程设置力量比较微弱, 但至少是可以冲击或者混淆专业媒介试图进行的议程设置。也正由于受众的自主选择和广泛参与, “培养”理论所依赖的“共识”观念以及“沉默的螺旋”中的“意见环境”都在网络中得以淡化。种种的效果理论本身就比较复杂, 在网络中变异之后的情况更是复杂。
2. 网络广告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 1) 网络广告传播有可能带来文化一体化过程。网络广告传播突破了地域界限, 因而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通过交流会彼此吸收、借鉴、认同并趋于一体化。这种趋势如果向好的方向发展, 可以在多种文化的交融中衍生出新的文化意义, 是人类的幸事。在合理的国际认识秩序下, 各国平等地交流和沟通是十分必要的, 这有助于彼此取长补短, 增进了解, 有助于将各自民族文化发扬光大, 有利于对别国文化“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有利于其形成新的文化认知, 为己所用。每一种文化都包含许多内容, 靠传统的媒介进行传播, 往往顾此失彼, 而网络以其博大的胸怀容纳各种文化, 使每种文化都有公平的机会得到深入传播。
( 2) 网络广告传播加剧文化冲突现象。在目前的形势下, 另外一种趋势更引人深思: 如果网络广告传播是在技术或文化不平等的交流基础上进行的, 或许非但不可能带来“一体化”的效果, 反而会造成文化的分化。当然, 这里的“分化”不仅仅指社会不同阶层的受众由于知识结构、教育水平、技术能力、物质条件等因素的差异, 而造成的对网络传播的接受及应用的不同 ( 有学者指出: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 网络使用者和非使用者之间的区隔已成为社会分层的新维度。”) 也指虚拟文化和现实文化的冲突;这里更想着重提到的是指国家间因综合国力、技术因素等条件的优越与落后的差别, 而引发的广告信息传播不对等的现象。西方发达国家的广告信息往往单向流入发展中国家, 他们借助自己发达的网络技术和网络广告的特点, 在全球范围内传播他们的价值观念, 进行文化渗透。而发展中国家一方面要力求跟上世界信息技术的潮流, 努力吸收先进文化的精髓, 另一方面又必须时刻警惕外来文化对民族文化的侵蚀, 始终注意保持民族文化的生命力, 保持它的相对独立。英语已经成为网络通用语言, 势必限制了其他语种传播信息的范围。由此可见, 我们将面对比以往传统媒介时代更为严峻的文化霸权的挑战。
在新世纪, 技术的变革带来传播手段的革新, 又必然会进一步促进社会文化的变迁。网络广告传播对文化的内容、文化的发展、文化的形态等各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考察其正反两方面作用的同时, 如何找出相应的对策是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彭兰.网络传播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56.
[2]屠俊忠.网络传播概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7:78.
[3]郑兴东.报纸编辑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90.
英语新闻的语言特色 篇9
读懂、听懂英语新闻不仅能够可以获得国际上发生的最新鲜最原始的新闻, 同时也能提高自身的新闻英语的应用能力。英语新闻的结构形式和国内新闻有较大的相似之处, 但仍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而因为英语自身的特点展现出的英语新闻特色更需要我们加深领会。
二、标题的语言特色
英语新闻常用省略句, 不影响阅读的冠词、介词、联系动词“to be”往往会被删除。[1]因此, 英语新闻的标题十分精炼简洁。所以英语新闻标题往往不会很冗长, 但是却能从简短的句子中完全领会其表达的意思。例如, 在课本中的例子“Bill Gates Shaken by Earthquake”, 其原句是“Bill Gates was Shaken by Earthquake”在这条标题中省去了被动句中的谓语动词“was”。另外新闻英语中出现的连词“and”往往会用逗号代替, 减少字符占用数。
在新闻标题中习惯性用缩略词, 在英语新闻正文中也经常会出现缩略词, 但是标题上更加常用, 而缩略词几乎是专有名词。例如, 地名、政府机关单位、国际组织、党派、医学类疾病名称、军事武器等等。例如, WTO (世界贸易组织) ;Aids (艾滋病) ICBM (洲际弹道导弹) 。
新闻标题的中的被动语态和主动语态的使用能够从中表示观点和态度。一般被动语态可以突出与受众的距离感;主动语态的使用会拉近与受众之间的距离, 当报道爱心事件时更加暖场, 对事件的报道也会有现场报道的气氛。例如, Patients Punished by Stocks在这里巧用被动语态, 能突出被惩罚的效果, 具有戏剧性。
三、导语的语言特色
导语的作用有很多, 可以概括全文的意义、设下悬疑吸引读者、情境再现、表达观点等等, 在新闻理论中导语主要有6大要素5个w (who when what where why) , 一个h (how) , 把新闻主要的内容陈述出来。导语被视作新闻的很重要的一部分, 讲究用词精练, 语言言简意赅, 内容能够突出新闻点。在英语新闻中导语中也有以上特点, 往往寥寥数字就能表达出五个要素的内容。
四、正文的语言特色
正文是新闻的主体部分, 是全篇文章的核心内容, 它同样也是对导语内容细节具体展开, 在新闻英语中一般会采取3中叙述方式倒金字塔式 (the Pyramid Method) 、顺序叙述法 (the Chronological Method) 、强光显要叙述法 (the Highlight Method) 。
倒金字塔式是新闻撰写中最常用的形式, 它首先将最重要的内容或者最吸引人的部分在前面表述出来, 接下来的部分重要性慢慢弱化。这类表达形式内容更加紧凑, 他能够方便受众迅速获取最重要的信息。顺序叙述法就是对新闻事件展开根据事件发生的进程来叙述, 一般重大性且不断有新情况发生新闻适合采取这样的手法, 能够让读者理清思路。强光显要叙述法一般用于简讯中, 因为它主要将笔墨用在描绘最最要的内容, 在体育消息、军事战争爆发、讣告消息中比较常见。英语新闻在对不同新闻的描写主要是采取以上的表达形式。[2]
五、词汇特色
在正文中的单词往往会出现合成创新词, 因为英语自身的特点, 单词间组合不仅可以形象的表述一个新鲜事物, 并且通俗易懂, 让读者感到十分亲切。例如, the scape of moon直接被表述成moonscape;streetspeak就能够形象的表述为“街头上人们习惯说的话”, 这些词汇都是创造性的新词汇, 虽然读者在一眼看到时会陌生, 但是明白了其中的意思时会觉得妙趣横生。
在正文中, 动词常常用来表现名词的意思, 这也是报刊特有的文体, 通过动词来表现状态以及名词能够缩小文章篇幅还能够简化英语的句式结构。[3]另外在文中还能经常看到动词的现在分词和动名词使用的比较多这样也会有同样的效果。
新闻英语词汇中会经常使用一些口语不经常使用的单词, 而通常使用大词, 大词在表现新闻事件时更加形象且有力度, 更能够体现文章的严肃性, 同时大词还能够表现出一种气势磅礴气氛, 能够达到吸引人的目的。这便是新闻中词汇的特色, 所以在对大词意思比较了解的情况下能够帮助我们阅读英语新闻。在新闻中常见大词有:ban (禁止) 、boost (增长) 、clash (理论) 、probe (调查) 、rap (批评) 、vow (应允) blast (爆炸) 这些在我们平常英语书写或英语表达中都很少用到, 但是在英语新闻中使用比较频繁。
六、结语
语言特色是新闻英语区别于我们国家新闻的最不同之处。学习新闻英语就必须要掌握好新闻英语的写作形式和特点, 这样不仅能够方便阅读新闻还有助于写英语新闻的撰写, 另外如果以后从事新闻行业中国际新闻报道, 学好英语新闻语言特色也能更加方便准确无误的传播国外新闻。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英语新闻的语言特色, 其中包括英语新闻结构中标题、导语以及正文的特色, 还有英语新闻词汇的特色, 这些特点与英语自身的魅力有较大的关联性。
关键词:英语新闻,语言,特色
参考文献
[1]栾志纯.英语的时态与汉语的相应表达形式[J].科协论坛 (下半月) , 2010 (05) .
[2]苗积兴.新闻英语的语言特点[J].科技致富向导, 2010 (21) .
打造属于自己的语言特色 篇10
特级教师于漪在教学《茶花赋》时,结尾富有诗意,耐人寻味。“祖国如此伟大,人民精神如此美好,一朵茶花能容得下吗?能给人启发、深思吗?能。这是由于作者运用丰富的想象,进行了巧妙的艺术构思,不断开阔读者的视野,由情入手,而景,而人,而理,水乳交融,意境不断深化……”诗一样的语言,启发了学生的想象,激起了学生情感的波澜。
我国古代教育名著《学记》提出“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藏,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也。”其明确提出了语言在教学中的作用及要求。教师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以及师生之间信息的传递与情感的交流等,都必须以语言作为纽带。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深刻地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果,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地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教师通过情趣盎然的表述、鞭辟入里的分析、入木三分的概括、恰到好处的点拨,能把学生带进瑰丽的知识殿堂、开启心智、陶冶情操、获取精神上的愉悦。
因此,作为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就更应该打造属于自己的特色语言。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著名语文特级教师魏书生在教《周总理,你在哪里》一诗时,就用了这样一段抑扬顿挫、情溢于辞的导语:“有这样一个人,全中国人民都觉得他是自己的亲人和朋友;他博学多才,他精力过人,他廉洁一生……联合国破例为他的逝世降半旗一周致哀。”短短的几句话,却让全班学生的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周总理的丰功伟绩、高风亮节令学生满怀崇敬之情,以一种近乎虔诚的心情投入到课文的学习中。这堂课效果之好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学生的心灵是敏感的,他们能准确捕捉到教师语言中“情”的信息,进而领悟“情”中之“理”。教师要以动情的语言为载体,以情传情,以情激情,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讲话带有审美色彩,这是一把最精致的钥匙。它不仅开发情绪的记忆,而且深入到大脑最隐蔽的角落。”可见美的语言对学生的影响。关于这点,语文教学语言艺术美比其他各学科表现得尤为突出。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掘教学语言的艺术美。从教学内容的实际出发,时轻时重,时快时慢,抑扬顿挫,声情并茂。使学生听起来舒服悦耳,精神饱满,兴趣盎然,提高教学效果。具体地说,注意以下几点:1.讲究说话的节奏。口才出色的人,除能引经据典,诙谐幽默,还能适时的运用或高亢或低沉或轻快或凝重的节奏,就像钢琴家,运用简单的音符弹奏出动人心炫的高山流水,令人如沐春风。2.讲究说话的语气。缺乏语气词的话语,普遍是生硬的。恰当的使用语气词,可起到舒缓语气,强调内容,进而拉近师生关系的妙用。3.讲究说话的技巧。有效的组织教学,用引人入胜的导入语,巧妙自然的过渡衔接语言,发人深省的结束语言,体现教师自身素质与文化修养,提高课堂效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语言要有启发性,能引发学生的思考。应鼓励学生知难而进,思索争辩,训练和提升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启发学生时,教师要抓住关键,善于“引渡”,帮助学生达到活跃思想和发展思维的目的。所谓启发,是源于古代教育家孔丘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曾对此作出精辟的解释:“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可见启发之重要。教学语言的启发性是指教师的语言要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从而激发学生大脑产生兴奋,多种感官协同参与,积极活动。教学中,教师若能通过耐人寻味的语言循循而诱,提供一些思考问题的线索,让学生自己动脑去探讨解答问题的方法,从而获得知识,则必可“牵一发而动全身”。
相关文章:
基于区域差异性的农民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研究02-18
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02-18
影响文化差异的文学评论论文02-18
农村耕地闲置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02-18
中西文化差异对英语阅读的影响02-18
文化差异对交流的影响02-18
东西方文化差异对应急体制差异的影响02-18
浅谈文化差异对中英称谓的影响02-18
基于收支差异法对地下经济规模的测算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02-18
差异性影响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