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畸形(精选九篇)
心脏畸形 篇1
1 检测时机的选择
1.1 孕16周以前
受精后第18或19天,心脏即开始发育,至第8周,心房和心室间隔已完全长成,其基本结构与正常成人心脏无本质差别。但孕早期由于胎儿心脏过小超声难以清楚显示其结构。在检测时机的选择方面,国内外学者报道孕13周以后胎儿心脏各切面显示率明显提高[2,3],但胎心畸形检出率不高[4]。因而,此期普查并不可行。另外,Carvalho[5]研究发现某些早期胎儿心脏异常可能随妊娠发展而逐渐消失或有所变化,因此早期胎儿心脏检测不能代替孕中晚期胎心检测。
1.2 孕16~28周
多数学者报道,孕16周起可利用腹部超声进行胎儿心脏解剖结构、心律及心功能的检测,但均认为孕20周以后胎儿心脏发育较前更为完善,胎儿活动度也较大,胎儿心脏结构显示率更高,更为清晰,检测更为准确[6,7,8,9],因此,孕22~28周胎儿心脏异常检出率最高[6,10]。
1.3 孕28周以后
孕晚期由于胎儿相对固定、活动范围较小、探头与胎心间距离较远、羊水过少、胎儿肋骨声影等原因的影响可能限制胎儿心脏多切面的选择,反而使胎儿心脏及大血管显示可能不满意。
2 检测人群的选择
先天性心脏病高危因素有:①胎儿因素,染色体、脐带、羊水和胎盘因素,如胎儿宫内发育迟缓,胎儿水肿,胎儿有心外畸形,脐带异常,羊水过多、过少等;②母亲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结缔组织病、高龄、致畸药物摄入史、孕期感染史等;③家族因素,如有遗传病或有过胎儿畸形等。但大约80%的胎儿先天性心脏病发生于不具有任何危险因素的孕妇[11]。Machlitt等对36 323例孕14~16周孕妇行超声检测结果发现173例心脏异常,其中绝大多数发生在低危人群[12]。因此,仅仅对高危孕妇行超声检测是不够的,要对所有孕妇进行常规胎心检测。
3 检测技术
3.1 二维超声检测
二维超声检测的基本切面为六切面:四腔心切面,左室流出道切面,右室流出道切面,心底短轴切面,主动脉弓切面与动脉导管弓切面,上、下腔静脉、右房长轴切面。其中四腔心切面(指取胎儿脊柱长轴切面,显示心脏后原位旋转探头90°所获胎儿心脏切面,显示出一根完整的肋骨图象,可协助操作者判断所显示的胸腔横切面有无偏斜)最为重要,可观察胎儿心胸比例、心房、心室大小、瓣膜位置与运动、室间隔有无中断,清楚显示左、右房室连接关系及左心房与肺静脉的连接关系,四腔心切面正常可排除许多心脏畸形,如左或右心室发育不全,二或三尖瓣闭锁,房室管畸形,三间瓣下移畸形,大的房室间隔缺损等。但四腔心切面不能显示主动脉和肺动脉,左、右心室与大动脉的连接关系及右心房与腔静脉的连接关系,因而不能诊断完全大动脉转位,法洛四联症,永存动脉干,心室双出口,主动脉或肺动脉瓣狭窄、闭锁及体静脉异常等严重心脏畸形[13]。
运用四腔心切面加声束平面头侧偏斜法可快速筛查胎儿心脏畸形。项莉亚等[14]对11 700例孕妇在18~36周孕期间采用四腔心平面头侧偏斜法及胎儿心脏节段分析法对胎儿心脏进行快速筛查,共检出45例胎儿心脏畸形,占总例数0.38%。其中9例合并其他畸形,主要为颅脑畸形、唇腭裂等;严重复杂畸形32例,单纯室缺12例,心脏肿瘤1例;漏诊11例,其中单纯性室间隔缺损8例,该8例产前均在24孕周以前做检查,产后新生儿检查发现室缺,缺损均在5 mm以下,左心发育不良1例(产前检查孕周为20周),法洛氏四联征1例(产前检查孕周为19周,产后新生儿检查发现法洛氏四联征轻型),心脏肿瘤1例。运用四腔心切面加声束平面头侧偏斜法时先扫查胎儿胸腔横断面,因胎位不同,切出不同方位四腔心切面,观察心脏在胸腔的位置比例。正常情况下脊柱与左心房关系是肯定的,由此判断出左右房室,左房内可见卵圆孔瓣,靠左房外侧;左房与脊柱之间见一圆型管状结构为降主动脉,也为确定左房标志之一。观察四腔比例,左右房室瓣及部分肺静脉与左房连接关系,继后探头向胎儿头侧偏斜显示左室流出道切面,右室流出道切面,主、肺动脉起始部交叉排列关系及主、肺动脉相对大小,主、肺动脉瓣活动情况。然后再观察升动脉弓降部、动脉导管弓等切面,快速判定心脏结构有无明显异常(在检查中留图存档),如发现结构异常,再用胎儿超声心动图彩色血流及节段分析法进一步明确诊断。该方法操作快捷,易掌握,一般情况下只需二三分钟,效果肯定、易行,适合基层医院。四腔心切面偏斜法诊断先心病的敏感性受多方面的因素影响,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漏诊。一些单纯室缺、大动脉畸形易漏诊,同时操作者水平及孕妇因素亦可影响检测结果。在运用二维超声检测的同时还应结合彩色多普勒和频谱多普勒,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3.2 三维超声检测
3.2.1 实时三维超声检查
胎儿心脏三维超声检查技术是一种建立在二维超声基础上的检查新技术。由于胎儿在宫腔内的位置可能出现不同的改变,使得二维超声检查时可能出现某些切面或结构的无法显示或显示不清。三维超声技术将胎儿心脏以立体三维的形式显示在屏幕上,同时可以进行任意切面的切割。因此,可以减少因为胎儿位置关系造成的某些结构的显示不清,获得二维超声无法得到的切面,是一种对二维超声技术的补充[15]。有报道等对18例16~26周胎儿分别行二维、三维超声检测,将三维超声资料与二维超声资料比较时发现其在获取右室流出道、主动脉弓、动脉导管、肺动脉及上下腔静脉的成功率明显增高(二维超声获得成功率分别为68%、12%、18%、12%、25%,三维超声获得成功率分别为100%、87%、100%、62%、87%)。实时三维超声成像所提供的先天性心脏联合畸形,图像丰富,形态自然、完整,具体部位结构显示更清晰。但三维超声设备价格昂贵,资料采集、处理、重建时间长,且易受孕母肥胖、胎动影响。
3.2.2 断层超声显像技术联合时间空间相关成像技术
断层超声显像(tomographicultrasonieimag-ing,TUI)技术和空间时间相关成像(spafiotemporalimagecorrelafion,STIC)技术是新近研发出来的三维超声成像新技术,它们联合应用(即TUI-STIC技术)能利用三维超声容积数据再现二维切面图像,并能同时显示多个连续的平行切面。熊弈等[16]采用时间空间相关成像技术采集60例孕龄19~34周正常胎儿心脏容积图像,再应用断层超声显像技术脱机进行分析,再现四腔心、左室流出道、右室流出道和三血管气管切面。结果所有60例胎儿均获得了满意的TUI图像。超声筛查胎儿畸形的准确性和敏感性受检查者技术水平的制约。四腔心切面是二维超声筛查胎儿心脏的基础切面,一般横切胎儿胸廓即可获得,技术依赖性不高。然而,只用四腔心切面筛查胎儿心脏畸形容易遗漏涉及大动脉异常的先心病(例如法洛四联症)。如果加上对左右心室流出道和三血管气管切面的扫描则可以明显增加诊断的敏感性。但左右心室流出道及三血管气管切面并不能轻易获得,它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专业培训和练习,并有赖于检查者对胎儿心脏检查手法的理解和熟悉,技术依赖性较强,而且受胎位的影响较大。TUI-STIC技术进行胎儿心脏筛查时仅需要操作者显示最基本的四腔心切面,即可采集三维超声容积数据,再按压一下TUI功能键即可同时显示四腔心切面、五腔心切面(显示左室流出道)、右室流出道切面和上纵隔三血管气管切面。同时,还可显示上腹部胃泡平面横断面,了解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及胃泡的关系,判断内脏有无反位。而且,所获的图像质量甚至优于直接采集的二维图像。因此,TUI-STIC技术能降低胎儿心脏筛查的难度,使经验不足的超声医师也能获得较高质量的超声切面,同时还可以加强他们对胎儿心脏结构空间位置的理解能力。由于TUI-STIC技术所获得的是一系列与四腔心切面相平行的横断面,并以九格图的形式显示出来,因此有利于筛查切面的标准化,而且方便会诊医师审核图像,从而也有利于筛查切面的质量控制。此外,在采集三维容积图像时,时常因胎儿活动而影响三维容积图像的采集。但由于应用TUI-STIC技术进行胎儿心脏筛查仅需利用单平面的图像,不需对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因此,即使胎儿有一些活动也不会明显影响TUI成像效果。
4 注意事项
胎儿心脏结构有其自身特点,且胎儿期血流动力学与新生儿及小儿血流动力学明显不同,因此,不能根据血流动力学原理做简单的推理,而应根据胎儿心脏畸形的顺序节段法有序地、逐一进行分析。超声诊断胎儿房间隔缺损须十分谨慎,因为胎儿依赖卵圆孔维持正常血液循环,不能把未闭的卵圆孔误诊为房间隔缺损。对卵圆孔过大且大于0.7 cm以上,存在卵圆孔活瓣缺如或过小,卵圆孔处右向左分流速度小于30 cm/s时,应提示出生后不能排除房间隔缺损的可能。胎儿心脏异常中,以室间隔缺损发病率最高。较大室缺一般不难诊断,对于好发于膜部及肌部<0.3 cm以下室缺的诊断难以辨别,因为胎儿期左右室压力相等,胎儿室缺的分流速度很慢,彩色血流显示的敏感性较低,再者胎儿位置多变,体位因胎儿不断活动又难以固定观察,容易造成漏诊。对永存动脉干与法洛四联症的诊断较为困难,两者很容易混淆,因为严重的法洛四联症,右室流出道、肺动脉瓣环上可均有明显狭窄,在二维声像图上很难显示出管腔结构,而主动脉由于承担大部分血循环而明显增宽及骑跨程度加大,因此,在超声上难以与永存动脉干相区别[17]。胎儿心脏畸形常与其他多器官畸形并存,常与染色体异常并存,在发现胎儿畸形时应重点常规排查心脏异常。
先天性畸形心脏病怎么治疗? 篇2
先天性心血管病是先天性畸形中最常见的一类。轻者无症状,查体时发现,重者可有活动后呼吸困难、紫绀、晕厥等,年长儿可有生长发育迟缓。新生儿心衰被视为一种急症,通常大多数是由于患儿有较严重的心脏缺损。其临床表现是由于肺循环、体循环充血,心输出量减少所致。
先心病的治疗一般取决于畸形的类型和严重程度,适合手术矫正者的手术时机及术前心功能状况,有无合并症而定。
就诊科室:心血管内科 心血管外科 内科 外科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调理营养:
1、饮食以普食,半流质高蛋白低盐高纤维素饮食为主,少量多餐,勿暴饮暴食,限制烟、酒、茶、咖啡及刺激性食物。
2、应注意母亲妊娠期特别是在妊娠早期保健,如积极预防风疹、流行性感冒、腮腺炎等病毒感染。避免接触放射线及一些有害物质。
3、注意膳食合理,避免营养缺乏。
室内空气要流通。冬天应定时打开窗户,以加强空气对流。有持续青紫的患儿,应避免室内温度过高,导致患儿出汗、脱水。
4、给予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的饮食,以增强体质。进食避免过饱。对青紫型心脏病患儿须给以足够的饮水量,以免脱水而导致血栓形成。
5、避免患儿情绪激动,尽量不使患儿哭闹,减少不必要的刺激,以免加重心脏负担。
6、保持大便通畅。对青紫型患儿注意大便时勿太用力,以免加重心脏负担。如两天无大便,可用开塞露通便。
心脏畸形 篇3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畸形;产前检查;筛查
[中图分类号] R455.1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03-151-02
先天性心脏畸形在我国的发病率为7%~8%,和西方的发病率相比较,高于西方[1]。然而临床中对于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都不是很完善,在诊疗过程中受到一定的限制,从而也增加患儿的病死率,无法改善和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2]。超声心动图是产前胎儿心脏畸形检查的一项重要的技术,对于胎儿心脏畸形的筛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研究笔者通过对笔者所在医院接受的产前检查的孕妇进行研究,总结并分析超声检查对于中晚期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者筛查中体现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是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期间接受产前超声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检查的286例孕妇。所有接受检查孕妇的年龄22~41岁,平均(31.4±2.1)岁,孕龄20~39周,平均(27.3±1.6)周,其中初次生产者有142例,经产妇者为144例。所收治的孕妇中有82例为高危胎儿,高危因素有高龄,有过不正常妊娠史如自然流产、胎死宫内、羊水过多及过少,曾有过先天性心脏畸形胎儿生产史者,胎儿有其他系统性畸形症,染色体异常,心率紊乱,先天性心脏病家族史,以及在其他医院检查疑似为胎儿畸形者[3]。
1.2 方法
本组研究中使用的GE-73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胎儿心脏进行检查。产前检查的项目有:胎儿数目的确定,胎儿双顶径、头围、小脑横经、侧脑室宽度、腹围、足长、股骨长和肱骨长,并对胎儿宫内生长发育的情况进行检查和了解。检查胎儿心脏时应使用六切面法对胎儿的心脏系统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六切面的标准为四腔心切面、主肺动脉长轴切面、右室流出道切面、左室流出道切面、上下腔静脉、主动脉弓与肺动脉、动脉导管和降主动脉双弓长轴切面。观察内部血流的彩色多普勒及频谱多普勒情况,并对产后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1.3 统计学处理
本组研究中的数据通过SPSS13.0的统计学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差异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产前超声检查共筛选出66例先天性心脏畸形胎儿,其中室间隔缺损者有15例,部分性内膜垫缺损者有3例,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者有4例,镜像右位心者有2例,右室双出口者有6例,单纯肺动脉狭窄者有3例,下腔静脉奇静脉异常连接者有1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者有2例,严重法四者有3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伴室间隔缺损者有5例,永存动脉干者3例,永存左上腔者3例,左心室发育不良者有3例,单心室者有2例,三尖瓣下移畸形者1例,右位主动脉弓着2例,心脏外翻者3例,右心发育不良伴肺动脉闭锁者1例,主动脉弓离段者2例,中动脉缩窄者2例。产前筛查漏诊误诊并于产后发现者有10例。24周胎儿右室双出口、室间隔缺损、肺动脉轻度狭窄产前彩超检查见图1。
图1 24周胎儿右室双出口,室间隔缺损,肺动脉轻度狭窄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超声检查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胎儿心脏超声检查已经逐渐的被应用于产前先天性心脏畸形的诊断检查中,是无创影像检查技术中的一项重要技术。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于产前超声筛查的结果成功与否,主要在于对心脏切面的选取。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超声检查中使用的切面主要由四腔心切面、左室流出道切面、右室流出道切面、主动脉弓长轴切面和导管弓长轴切面[4-5]。单纯的四腔心切面在筛查时受到很大的限制,这是因为其无法获得心脏大血管的解剖信息从而造成对胎儿大血管畸形的漏诊。但其可以对心脏的位置、心房、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心室等之间的链接关系进行了解,对心脏的基本情况进行评估。
本研究中永存左上腔静脉及右位主动脉弓容易被漏诊,永存左上腔静脉引流入终端为冠状静脉窦或左心室,80%~90%引流至冠状静脉窦,对心脏血流动力学无影响,但是对心脏手术及心导管检查造成影响。高清晰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可对中晚期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进行明确筛查,使超声检查成为了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重要检查手段之一。超声检查和筛查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完善,对于避免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的误诊漏诊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提高疾病的诊断率。同时,合适的孕周,定期行超声追踪复查可更有效筛查中晚期胎儿。
[参考文献]
[1] 吕彦利,许金枝,王燕.中晚期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产前超声的筛查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1,6(13):107-109.
[2] 王林林,何怡华,张烨,等.对比研究胎儿复杂心脏畸形的超声心动图特点与病理检查结果[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11,8(2):294-301.
[3] 裘品丹.超声对产前先天性心脏畸形筛查的价值[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9):113-115.
[4] 胡彩萍,彭柳.彩色多普勒超声筛查胎儿畸形的临床价值[J].临床误诊误治,2010,23(1):30-31.
[5] 王贤明,刘建新,黄菊芬.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右心室巨大横纹肌瘤1例[J].临床误诊误治,2010,24(1):106.
胎儿心脏畸形超声筛查诊断模式现状 篇4
1 胎儿心脏畸形二维超声筛查诊断模式
二维超声心动图可以较准确地显示心脏解剖细节, 是诊断胎儿心脏畸形的“金标准”[4], 且具有快捷、经济、易于普及等优点, 因此, 在临床实践中应用十分广泛。2006年, 国际妇产科超声学会在《胎儿心脏筛查指南》中将超声筛查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分为基础等级、基础加强等级和胎儿超声心动图3个等级[5]。
1.1 基础等级
四腔心切面 (图1A) 主要用于对正常或低、无危险因素胎儿的先天性心脏病基础等级的筛查[5,6,7]。四腔心切面是观察胎儿心脏位置、心轴角度、心/胸面积比值及心内各结构解剖学特征 (房室腔、房室瓣、房室间隔、卵圆孔和卵圆瓣) 的最佳切面, 是其他心脏切面的基础, 被称为经典切面。不同胎方位可以显示心尖四腔心切面、横位四腔心切面和心底四腔心切面。心尖四腔心切面是观察二、三尖瓣启闭的最佳切面;横位四腔心切面是观察房室间隔连续性、卵圆孔大小和卵圆孔瓣启闭的理想切面。四腔心切面正常可以排除35%~63%的胎儿心脏畸形[8], 如心脏异位、单心房、单心室、左心室或右心室发育不全、重度房室间隔缺损、二尖瓣或三尖瓣闭锁、三尖瓣下移畸形、房室管畸形等, 且四腔心切面成像率高 (可达100%) , 易于操作[9]。但四腔心切面很难发现有关动脉圆锥干和大血管的畸形。
1.2 基础加强等级
多切面联合模式主要用于对正常或低、无危险因素胎儿的先天性心脏病基础加强等级的筛查, 即将基础等级筛查的范围从心脏畸形扩大到心脏大血管畸形[5,6,7]。单一应用四腔心切面会漏诊动脉圆锥干畸形和复杂畸形, 在四腔心切面基础上联合多个不同切面形成多切面联合模式, 可以提高胎儿心脏畸形的检出率。
1.2.1 三切面法
三切面法指四腔心切面联合左心室流出道切面 (图1B) 、右心室流出道切面 (图1C) 。通过左、右心室流出道切面可以观察动脉与心室的连接关系, 主、肺动脉之间是否呈正常的十字交叉关系。三切面法可以筛查动脉圆锥干异常、高位室间隔缺损, 以及主、肺动脉瓣膜异常等病变。Queenan等[10]指出三切面法对胎儿心脏畸形的检出率较单一四腔心切面高20%~30%。美国产科超声检查执行条例规定, 胎儿心脏超声基础筛查切面主要是四腔心切面, 并尽可能包括左、右心室流出道切面[7]。
1.2.2 四切面法
四切面法指在四腔心切面基础上, 联合左心室流出道切面、右心室流出道切面和三血管气管切面 (图1D) 进行探查, 也称为扩展检查法。四切面法除可以显示三切面法的内容外, 还可以显示三血管气管切面中的上纵隔内大血管的情况——即肺动脉、主动脉、上腔静脉的有无、数目、排列走向及内径, 从而将胎儿心脏畸形的筛查范围从心脏畸形扩展到心脏大血管畸形。三血管气管切面可以探查出几乎所有危及生命的动脉导管依赖性心脏畸形[11], 如Ebstein畸形伴肺动脉狭窄、右心发育不良伴明显肺动脉狭窄或闭锁、主动脉严重狭窄、主动脉弓离断等, 是筛查动脉圆锥干畸形的重要基本切面。四切面法是一种较全面的胎儿心脏畸形筛查方法, 可以筛查出90%以上的主要胎儿心脏畸形[12]。
1.2.3 心脏五横切面法
Yagel等[13]提出了心脏五横切面法, 它包括上腹部横切面 (图1E) 、四腔心切面、左心室流出道切面、右心室流出道切面和三血管气管切面, 其中的上腹部横切面可以显示腹主动脉与下腔静脉、肝脏与胃泡的位置关系, 从而确定胎儿内脏的位置。上腹部横切面和四腔心切面为胎儿内脏与心房的位置相互佐证, 同时应用可以判断胎儿内脏心房位置关系的类型, 对于产前筛查心房异构综合征和内脏反位具有重要价值。心脏五横切面检查法是一种系统评价胎儿心脏的模式[14], 更有利于复杂性胎儿心脏畸形的产前检出, 其筛查敏感度可达90.8%[15]。
上述多切面联合模式对胎儿心脏畸形筛查的敏感度明显较单一四腔心切面高, 但它们均不包括胎儿心脏长轴切面, 可能会遗漏心脏大动脉、腔静脉等重要信息。
图1正常胎儿二维超声筛查诊断模式。A.心尖四腔心切面;B.左心室流出道切面;C.右心室流出道切面;D.三血管气管切面;E.上腹部横切面。LV:左心室;RV:右心室;LA:左心房;RA:右心房;DAO:降主动脉;AAO:升主动脉;ARCH:主动脉弓;RVOT:右心室流出道;MPA:主肺动脉;RPA:右肺动脉;AO:主动脉;DA:动脉导管:SVC:上腔静脉;T:气管;UV:脐静脉;IVC:下腔静脉;ST:胃泡;SP:脊柱;R:右侧;L:左侧
1.3 胎儿超声心动图
胎儿超声心动图主要用于诊断异常或高危险因素胎儿的先天性心脏病[5,14], 即对上述胎儿心脏畸形筛查诊断模式无法明确的先天性心脏病进行诊断, 它将一系列的胎儿心脏短、长轴二维超声切面联合起来, 并结合M型超声、频谱多普勒 (脉冲和连续)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等技术对胎儿心脏进行全面、系统地检查。有学者提出基本的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应包括:上腹部横切面、静脉-心房切面、四腔心切面、左心室流出道切面、右心室流出道切面、三血管气管切面、主动脉弓切面、动脉导管弓切面8个切面[16,17]。对胎儿心血管结构的正确判断是诊断心血管畸形的关键, 节段分析法是各种影像学技术诊断先天性心脏病的基础方法[18], 胎儿超声心动图则是依据节段分析法将数个胎儿心脏切面有序地联合起来, 系统地观察胎儿的胸腹腔器官位置、心脏位置、心房位置、心室袢类型、房室序列、心室-大动脉连接、动脉圆锥解剖、半月瓣位置关系等正常或异常情况。Gottliebson等[17]采用节段分析法回顾了1998~2003年915例胎儿的超声心动图, 其中100例发现心脏畸形, 并与产后的超声心动图对比, 发现胎儿超声心动图在描述心脏结构方面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对所有心脏节段的特异度和阴性预测值均较高 (82%~100%) , 绝大多数心脏节段的灵敏度和阳性预测值也较高 (83%~100%) , 而体静脉、肺静脉连接和主动脉弓部分则为50%~88%。胎儿超声心动图中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可以显示胎儿心脏中正常或异常的血流, 对异常血流如瓣膜的反流血流束和瓣膜狭窄的高速血流束的探查敏感度较高[1]。而多普勒技术可以记录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大动脉的血流频谱或异常湍流频谱。M型超声主要测量心腔、大血管的内径、室壁、室间隔厚度, 并检测胎儿的心律失常、测量心功能。胎儿超声心动图是筛选妊娠中、晚期胎儿心脏病的首选技术[19]。
2 胎儿心脏畸形三维、实时三维超声诊断模式
三维超声的出现为胎儿心脏畸形产前诊断开辟了一个新时代。时间-空间相关成像技术 (spatio-temporal image correlation, STIC) 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技术, 它将三维数据的采集与时相信息的获取结合起来, 直接进行胎儿心脏三维超声成像, 弥补了二维超声技术无法同时多角度、多平面显示胎儿心脏解剖和病理信息等不足, 是目前在胎儿心脏研究领域中应用较深入、技术较成熟的一种实时三维超声成像技术。
胎儿心脏畸形三维及实时三维超声诊断模式基本程序如下:首先在二维超声模式下清晰显示常用标准切面, 如四腔心切面或主动脉弓长轴切面等, 然后进入三维、实时三维模式启动STIC功能, 根据不同的胎儿心脏畸形选择性结合正交平面模式、表面成像、反转成像、透明成像、实时灰阶二维血流显像 (B-flow) 、超声断层显像 (TUI) 等成像模式, 获得胎儿心脏各个结构的空间形态、方位及毗邻关系等诊断信息。
2.1 STIC结合正交平面模式
正交平面模式是从三个相互垂直的X、Y、Z二维切面显示所观察部位的形态结构, 分别称为A、B、C平面。以正交切面的交汇点 (正交点) 作为导航, 不仅可以获得传统的二维超声标准切面, 而且可以显示二维超声难以显示的新切面, 如房室瓣和大血管正切面, 可以直观地显示大血管之间的排列关系 (肺动脉位于左前方, 主动脉位于右后方) (图2) 。Shih等[20]证实房室瓣和大血管正切面在大动脉转位的胎儿中示主肺动脉与主动脉呈平行排列 (即大眼蛙征, 图3) , 与之相比, 正常胎儿的心脏无此超声影像特征, 即大眼蛙征有助于产前诊断胎儿心脏大动脉转位。
图2正常胎儿正交平面模式。A.四腔心切面;B.左心室流出道切面;C.房室瓣-大血管正切面。LV:左心室;RV:右心室;DAO:降主动脉;AO:主动脉;PA:肺动脉;TV:三尖瓣;MV:二尖瓣
2.2 STIC结合表面成像模式
表面成像模式主要用于观察有液体环绕的表面结构, 如心脏的房、室间隔、卵圆孔瓣、房室瓣等。表面成像模式可以从心腔内观察到胎儿心脏瓣膜、房室间隔, 以及卵圆孔瓣等精细结构, 其所呈现的视野被称为外科视野 (图4A) 。Chaoui等[21]分析外科视野对房室瓣和大血管异常如瓣膜发育不良、房室间隔缺损、大动脉转位等的诊断价值时, 认为外科视野诊断心脏房室瓣和大血管排列异常具有重要意义。
2.3 STIC结合反转成像模式
反转成像模式主要用于对含液脏器的三维立体成像, 无回声结构经反转成像为实性结构回声, 而实性结构回声则为无回声, 其成像的结构仅为心腔或大血管内腔, 极像心血管腔内灌注硅胶所得的铸型标本, 又称心腔铸型 (图4B) 。Hata等[22]应用反转成像模式对胎儿左、右心室流出道及大动脉位置的关系进行研究, 结果发现该模式能够清晰地显示完整的胎儿心脏血液循环, 对于系统评价大血管和左、右心室的空间位置关系具有重要价值。
2.4 STIC结合透明成像模式
三维超声成像系统通过调节图像灰阶、彩阶的阈值和透明度, 使血流表面的灰阶半透明化, 并同时显示其内部的血流, 这一图像处理方法称为透明成像模式。这种血流三维成像能够直观地显示心脏的立体空间结构和血流的空间分布, 准确地检测出异常血流 (图4C) 。Gindes等[23]研究发现, 在左心室流出道、右心室流出道切面应用透明成像技术, 可以提高胎儿心脏流出道畸形的检出率。
图3完全性大动脉转位胎儿正交平面模式。A.四腔心切面;B.左心室流出道切面;C.房室瓣-大血管正切面, 示主肺动脉与主动脉平行排列, 呈大眼蛙征。RV:右心室;LV:左心室;AO:主动脉;PA:肺动脉;TV:三尖瓣;MV:二尖瓣
图4 A.正常胎儿心脏表面成像模式 (外科视野) ;B.正常胎儿心脏反转模式;C.正常胎儿心脏透明成像模式, 示两条大动脉起始部呈十字交叉关系。TV:三尖瓣;MV:二尖瓣;AO:主动脉;PA:肺动脉;LV:左心室;RV:右心室;LAA:左心耳;RA:右心房;INA:无名动脉;LCA:左颈总动脉;LSA:左锁骨下动脉;DAO:降主动脉;SVC:上腔静脉;IVC:下腔静脉
2.5 STIC结合B-flow模式 (BF-STIC)
B-flow是根据数字编码对血流回声进行观察的一种检测技术, B-flow与STIC相结合可以显示胎儿心脏大血管及流出道的位置、大小和走行, 并进行实时三维重建成像, 达到硅胶灌注的效果。Volpe等[24]对15例主动脉弓离断病例进行研究, 3例A型和7例B型均应用了BF-STIC模式, 研究结果表明BF-STIC模式对胎儿的分型明确, 7例B型主动脉弓离断均能清晰地显示右锁骨下动脉的异常起源, 与之相比二维超声则有2例不能明确分型。
2.6 TUI
TUI是一种新的显示模式, 以九宫格的形式将胎儿心脏的1个矢状面和8个相互平行的横断面同时显示在屏幕上 (图5) 。TUI与STIC相结合更易获取标准的胎儿超声心动图切面, 直接观察从四腔心切面至三血管气管切面的连续变化。Peng等[25]应用TUI-STIC模式对10例肺静脉异位引流病例 (包括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病例) 进行研究, 正确诊断9例, 部分诊断1例, 而二维超声正确诊断2例, 部分诊断4例, 无法诊断4例。
胎儿心脏畸形二维超声筛查诊断模式是基础, 三维、实时三维超声诊断模式是发展和创新, 后者可以发现大量应用二维超声筛查诊断模式所不能获得的胎儿心脏解剖和病理特点等信息, 为诊断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提供了更准确的方法和空间解剖信息 (图6) , 已成为胎儿心脏畸形二维超声筛查诊断模式非常有力的补充。
图5 TUI可以在同一屏上获得上腹横部切面、四腔心切面、左心室流出道切面等一系列切面
图6永存动脉干II型胎儿能量多普勒血流显像与STIC结合显像图, 示左、右肺动脉直接从共同动脉干上发出。LV:左心室;RV:右心室;Tr:共同动脉;RPA:右肺动脉;LPA:左肺动脉;DAO:降主动脉;HV:肝静脉
3 展望
胎儿心脏畸形二维超声筛查诊断模式与三维、实时三维超声诊断模式间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三维超声成像在仪器配置和应用技术上要求较高, 其重建的图像质量主要取决于二维图像及胎位, 故三维、实时三维超声诊断模式目前在临床上还未得到普及。随着超声医学和超声新技术的迅速发展, 胎儿心脏畸形筛查诊断模式朝着临床应用更普及、操作更简捷、诊断更准确的方向发展。
心脏畸形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2年8月一2013年10月在该院行早孕期超声检查的孕妇586例进行胎儿心脏畸形的研究,孕妇年龄26~40岁,平均(30.1±3.2)岁,孕周(11~13+6周)。根据头臀长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293例,两组孕妇的年龄及孕周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对孕11~13+6周在2012年8月一2013年10月通过早孕期超声检查孕妇586例行胎儿心脏畸形的研究,以英国胎儿医学基金会的标准进行检查[3]测量胎儿头臀长,并分析测量数据,对照组(头臀长为44~60 mm)分别予以四腔心切面显示和三血管气管切面;观察组(头臀长为61~82 mm)分别予以四腔心切面显示和三血管气管切面显示,运用四腔心切面和三血管气管切面叠加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观察胎儿心脏,对11~13+6周胎儿严重心脏畸形进行产前诊断,排除心脏严重畸形。同时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的方法观察胎儿的心脏,检查胎儿心脏严重畸形的程度。
1.3 超声诊断检查中需测量的指标及方法
1.3.1 测量胎儿头臀长的方法
首先要保证胎儿的正常姿势,即:身体呈自然状态,不能够出现弯曲以及过度伸展的情况。在此状态下,选择正中矢状切面,然后借助相关仪器对胎儿的生殖器官(外部的)进行测量,得到颅顶——臀底部的距离。
1.3.2 静脉导管血流频谱采集方法
首先要在胎儿保持平稳的状态下进行,在图像能够显示胎儿脐部的静脉腹腔段、胎儿的静脉导管和胎儿心脏情况下,选择胎儿右侧腹部旁边的矢状切面,将图像放大,直到能清晰的观看胎儿胸腹部,将所取的样品容积放置在胎儿的静脉导管口处,即我们在图像中能看见血流彩色显像最亮的地方,取样要适合,避免对临近的静脉产生影响。取样门设置为0.3~0.9 mm,多普勒角度不超过30°,低频滤波在45~75 Hz之间,这样方便观察波形变化,高扫描按照1~3 cm/s的速度进行,如果出现a波反向或消失的情况,表明静脉导管频谱异常。
1.3.3 胎儿心脏检查
方法:此时期的心脏结构的观察按照英国胎儿医学作为标准,在胎儿自然姿势下截取得胎儿正中矢状切面,放大图像,使其能够清晰的显示胎儿腹围切面,胸腔的横切面等要观察的指标,在此基础上加用色多普勒,观察二、三尖瓣口血流束粗细、位置等血流情况。取其三血管气管切面,同时用彩色多普勒增强显示效果,主动脉弓和主肺动脉、动脉导管和动脉导管在主动脉弓峡部汇合处形成“V”征,则二者血流方向一致,则是满意显示。
1.3.4 胎儿心脏严重畸形超声声像图
胎儿心脏严重畸形超声声像图的特征:在早孕期被诊断为心脏畸形的异常超声表现在四腔心切面和/或三血管气管切面的不同。四腔心切面和(或)三血管气管切面异常也作为早孕期诊断心脏严重畸形的理论基础之一,在我们筛选诊断过程中,一旦发现这两个切面异常,就要根据其他的图像和诊断来辅助鉴别,例如:左右心室流出的道口切面、主动脉弓切面等等。
1.3.5 四腔心切面异常诊断的心脏畸形情况
四腔心切面异常诊断的心脏畸形情况有以下几种:①心脏的比例异常:如果出现左心小于右心的情况,说明左心发育不良,这样情况发生时,会出现主动脉弓变得窄小的情况为左心发育不良综合征。②如果出现右心小于左心的情况,就说明是右心发育不良,可能出现右心发育不良综合征。③整个心脏全都变大即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出现问题,在图像中则会显示股房室瓣血流不对称。
1.4 统计方法
该试验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四腔心切面和三血管气管切面的显示情况
通过超声检查发现随着孕龄增长,11~13+6周四腔心切面和三血管气管切面的显示率数据显示:对照组中13~13+6周(CRL73-85 mm)、12~12+6周(CRL59-72 mm)、11~11+6周(CRL43-58 mm),四腔心切面的显示率分别为91.1%、96.1%、95.8%,三血管气管切面的显示率分别为87.2%、92.6%、93.7%。观察组中13~13+6周(CRL73-85 mm)、12~12+6周(CRL59-72 mm)、11~11+6周(CRL43-58 mm),四腔心切面的显示率分别为92.2%、95.4%、93.2%,三血管气管切面的显示率分别为88.4%、90.8%、91.9%。比较发现,四腔心切面易于三血管气管切面显示。见表1。
2.2 对11~13+6周心脏严重畸形超声诊断结果
通过对586例孕妇进行早孕期诊断:胎儿心脏畸形26例,有7例未被检出。在早孕期被检出胎儿患有严重心脏畸形的概率为84.15%,未被检出的概率为12.13%。对于这7例未被检出的早孕期心脏畸形胎儿,产前通过超声检查时在中孕期已经确诊患有疾病,但是四腔心切面或(和)三血管气管切面未能满意显示是漏诊的主要原因。
2.3 心脏畸形与静脉导管血流频谱的关系
对于11~13+6周的胎儿,即使出现胎儿染色体异常,我们一样可以通过静脉导管a波是否出现反向或消失的现象来筛选诊断胎儿心脏畸形情况,其观察结果具体见表2。
3 讨论
一般来说,超声对胎儿心脏结构的评估都是在孕期进行的,本次研究中通过四腔心切面和三血管气管切面方法对胎儿心脏畸形情况予以诊断,发现四腔心切面比三血管气管切面方法更容易显示胎儿心脏畸形情况,与漆玖玲等[3]在11~13-(+6)周胎儿严重心脏畸形产前超声诊断研究中报道的结果相似。虽然11~13+6周的胎儿心脏还小,在早期的诊断比中、晚孕期都比较困难,但是虽然科学技术的进步,早孕期观察胎儿结构也已经成为可能,并受到了广泛关注,运用四腔心切面、三血管气管切面加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可以在早期对胎儿是否存在着严重的心脏畸形予以筛查,同时又可以提高非整倍体染色体异常筛查的敏感性。
该研究中心脏超声检查均使用了彩色多普快乐显像,尤其是对于11~13+6周胎儿的心脏来说,体积尤其小,对于大部分切面叠加彩色多普勒,提示主动脉弓与动脉导管、主肺动脉内径并无闭锁问题,因此,彩色多普勒现象是早孕期心脏畸形筛查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手段。
有关资料表明,发生在12周前的胎儿结构畸形超过80%[5]。因此,为了有效的检出胎儿发生畸形最好在12周前进行检查。严重畸形心脏病产前诊断是为了改善胎儿预后,最终目的是避免耽误新生儿诊断,避免因为缺氧等因素危害新生儿的器官和神经。当然有时候也会出现漏诊的情况,主要原因是胎儿心脏在母体的子宫内生长速度快,有些畸形的形成也需要一个过程,特别是半月瓣发育异常致使左右心不对称等可能在中晚孕期才表现出来[6]。小的室间隔缺损、超声仪器分辨率低、肺静脉异位引流等都可能导致漏诊的发生[7]。但是,早孕期超声筛查,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观察,此时,孕妇还未和胎儿建立深厚的感情,使孕妇及家属有更多的时间做出决定,能够帮助孕妇减轻心理的痛苦和身体的压力[8]。中孕期胎儿超声检查也很重要,不能用早孕期胎儿心脏超声检查替代中孕期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
该次试验通过对孕11~13+6周胎儿严重心脏畸形的诊断,归纳了一些诊断的方法和技巧,研究其敏感性、特异性、可行性等,但是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例如图像质量,对于诊断有着重要的意义。影响它的因素一方面可能是检查者经验技术不足,另一方面也有一些客观因素影响。如胎龄、胎儿体位等都会影响胎儿心脏显像的图像分析。希望为今后的孕早期胎儿畸形的超声筛查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胎儿超声检查对于产前先天性心脏畸形的诊断,是重要的检查方法。该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孕周对照组中四腔心切面的显示率分别为91.1%、96.1%、95.8%,三血管气管切面的显示率分别为87.2%、92.6%、93.7%。观察组中不同孕周四腔心切面的显示率分别为92.2%、95.4%、93.2%,三血管气管切面的显示率分别为88.4%、90.8%、91.9%。在超声诊断中,四腔切面比三血管气管切面更容易显示,因此,四腔心切面更适合临床胎儿超声对产前先天性心脏畸形的诊断。
参考文献
[1]王银.11~13-(+6)周胎儿严重心脏畸形产前超声诊断研究[D].广州:南方医科大学,2012.
[2]顾莉莉.早孕期胎儿颜面部结构畸形产前超声诊断新技术研究[D].广州:南方医科大学,2012.
[3]漆玖玲,崔爱平,孙红,等.超声筛查孕11~13~(+6)周胎儿畸形的初探[J].上海医学影像,2011,15(4):287-293.
[4]查长松,黄月红,黄海生,等.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胎儿严重心脏畸形[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11(6):1363-1367.
[5]姚远,李胜利,刘菊玲,等.四腔心切面在产前超声诊断先天性心脏畸形中的应用[J].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3):1621-1622.
[6]王林林,何怡华,张烨,等.对比研究胎儿复杂心脏畸形的超声心动图特点与病理检查结果[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11,28(2):294-300.
[7]陈琮瑛,李胜利,文华轩,等.胎儿主动脉弓异常的超声诊断和畸形特征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1,65(17):2679-2681.
心脏畸形 篇6
关键词:超声,产前诊断,胎儿,心脏畸形
心脏先天性异常表现中, 胎儿心脏畸形是临床上常见的器官畸形疾病中的一种, 胎儿若是心脏畸形, 成活率低至1%左右, 由于胎儿心脏畸形的发生率高达3%左右, 因此, 胎儿心脏畸形在临床上受到的重视程度很高[1]。导致胎儿出现心脏畸形的原因有很多种, 但主要原因是家族遗传、病毒感染、近亲结婚、母体在妊娠期间感染疾病、母体在妊娠期间使用药物、母体在妊娠期间接触放射性物质[2]。随着科技的进步, 超声技术在临床上被广泛的应用, 胎儿心脏畸形能够通过高分辨率图像清晰的显示出来, 并且能够显示出胎儿心脏的复杂性, 因此, 在产前诊断胎儿心脏畸形中使用超声提高了诊断的准确率。本文对超声产前诊断胎儿心脏畸形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现报道如下。
1认识胎儿心脏畸形
胎儿心脏畸形的发生原因多数与家族遗传史、母体环境有关, 家族遗传因素包括染色体发生病变、基因发生病变以及多基因遗传[3];环境因素包括母体在妊娠期间服用药物、吸烟、感染病毒、患有糖尿病等情况[4]。受精卵在着床成功后开始发育, 在第2周形成原始心管, 在第8 周之前是进行伸长、扭曲、旋转、分隔等发育过程, 到了第8周, 正常的心脏血管结构发育完成[5]。在第9~10周, 孕妇在检查时能够显示出心脏及动脉。发育到第14周, 通过超声检查的影像能够清晰地辨认出心脏的4个心腔, 而当发育到第18周, 超声检查的影像已经能够看到完整的心内结构[6]。胎儿在发育过程中, 正常的心脏为横位, 心尖部位为上翘形态, 右心室位于正前方, 右心系统明显比左心系统大, 卵圆孔和动脉导管为开放的状态, 主动脉比肺动脉宽, 三尖瓣和肺动脉瓣与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在血流量上比较明显多[7], 在发生畸形后, 心脏的位置明显发生了改变。
2超声检查方法
2.1二维超声心脏检查目前, 二维超声是临床检查胎儿心脏是否畸形的主要方式, 二维超声检查的正常指标是心脏大部分在左胸腔内, 心尖指向左侧, 心胸比在1/3左右, 心轴为 (45±20) °之间;左房室和右房室的比例大致在1∶1, 胎儿发育28周后, 右房室比左房室略微大一些, 两间房室的室壁厚度大约相似, 房室的收缩功能正常, 肺静脉与左房相连, 主动脉与左心室相连, 主肺动脉与右心室相连;房室瓣与房室间隔交叉成“十”字, 三尖瓣的附着点稍低, 房室瓣能够正常启闭, 如果孕周长, 在超声时能够区分心脏瓣膜的数量和形态, 卵圆瓣漂浮在左心房, 没有明显异常情况, 如果需要可测量卵圆瓣的大小。从流出道观察主动脉及主肺动脉的起源, 通过动态的观察, 能够在较短的距离内, 分出左肺动脉、右肺动脉及动脉导管, 主动脉从左心室流出道出发后指向右后, 在上升到一定高度后折返, 左转为降主动脉, 在主动脉的右侧能够看到上腔静脉汇入到右心房。动脉导管的内径比降主动脉小, 能够迂曲, 下腔静脉在主动脉的右侧;各个瓣口的血流速度在2m/s以内。
二维超声检查技术发展时间长, 技术已经成熟, 并且操作简单, 具体检查方法是:在检查时, 重点观察胎儿的心脏位置、心脏比例、房室间隔房室瓣和卵圆孔, 在观察时要对胎儿的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和右心室的大小、比例进行分析, 此外, 还要观察胎儿左心室流出道、四腔心、右心室流出道、三血管、上腔和下腔静脉长轴的切面[8]。二维超声检查的最佳时间是妊娠18~24周, 这是因为在这段时间胎儿的心脏发育大小适中, 羊水适中, 透声效果较好, 从而使检查效果达到理想的状态, 并且二维超声技术简单, 医生容易掌握, 在对胎儿心脏畸形的常规筛查中, 适合使用。但需要注意的是, 二维超声技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若胎儿的房间隔发生缺损或室间隔有小缺损则不能准确诊断出, 并且二维超声的影像是平面, 空间关系结构分辨不明显, 从而给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有资料表明[9], 胎儿心脏畸形使用二维超声检查, 漏诊率较高, 因此, 在检查时, 需要与其他超声方式相结合。
2.2三维超声检查三维超声检查顾名思义, 能够从多个角度, 多个方位对胎儿的心脏结构进行观察, 影像检查能够清晰显示出心脏与邻近器官的关系。三维超声检查能够测量出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室每搏输出量、射血分数的数值, 通过数值对心脏房间隔的缺损情况、室间隔的空间位置情况进行准确的判断[10]。临床研究发现[11], 三维超声对胎儿心脏畸形缺损情况的测量与经手术后证实的测量结果具有一致性, 没有显著的差异, 这说明三维超声能够筛查出胎儿先天性心脏疾病, 能够为临床的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而在检查过程中, 联合使用三维超声与二维超声, 能够提高胎儿心脏畸形的临床检出率。
2.3四维超声检查四维超声检查是三维超声检查的进一步发展, 在三维超声检查的基础上, 增加了时间要素, 这就在检查过程中, 能够动态、连续地观察胎儿的心脏情况, 除了观察到胎儿心脏的三维空间外, 还能观察到胎儿在母体中运动情况, 能够实时显示出胎儿在子宫内活动的影响情况[12]。从影像表现的效果来说, 四维超声技术修正了三维超声技术中图像重叠的情况, 因此, 胎儿在子宫内扭动, 也不会出现图像重叠的情况, 从而降低了伪影的存在, 提高了图像质量和胎儿心脏畸形的临床诊断准确率[13]。
3超声检查的意义
胎儿心脏畸形是心脏先天性畸形, 可以说, 胎儿先天心脏畸形对人口素质、人口质量等方面造成了严重影象, 并增加了社会负担。我国在生育政策上, 提倡优生优育, 父母双方通过婚前检查、妊娠前疾病筛查、产前疾病筛查为下一代健康成长提供必要的保障。
胎儿的心脏结构具有复杂性, 并且血流动力学特点具有特殊性, 这就使心脏畸形在检查时的检出率比其他畸形低[14]。产前使用超声对胎儿的心脏畸形情况进行筛查, 能够在早期发现胎儿心血管是否出现畸形, 若发现畸形, 通过及时的临床处置, 能够降低胎儿出生后的病死率, 进而保证了优生优育。但是, 我国地域广阔, 地区具有差异性, 不同地区的超声检查存在差异, 因此, 产妇在产前检查时, 要选择医院声誉高、医生技术好、仪器先进的医院, 如果需要可进行二次超声检查, 以便为临床诊断提供准确的依据[15]。
心脏畸形 篇7
关键词:彩超筛查,中孕期,心脏畸形
随着围产医学和产科超声不断的建设, 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已经逐渐成为衡量地区城市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象征。新生儿心脏畸形问题是导致婴儿死亡主要的因素之一, 因此及早诊断胎儿畸形变得愈加的重要。彩超检查无创和准确性能是对母体和胎儿最有利的保障, 同时也是产前筛查和诊断最基本的检查方法之一。现对我院2012 年3 月-2014 年5 月2800 例胎儿中检查出心脏畸形胎儿32 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 年3 月-2014 年5 月彩超筛查 ( 针对胎龄18~28 周检查) 共2 800 例, 孕妇年龄19~45 岁, 平均32.1 岁, 胎龄18~28 周。
1.2 仪器与方法
使用机器设备:GE 730, 日立二郎神 ( 弹性成像功能) , GEVivid 7, 飞利浦i U 22 及i E 33 超声诊断仪。根据胎儿心脏的特点获取其胸部水平位置的四腔心切面, 充分观察其心脏的位置。正常心脏位于胸腔内部, 心尖左侧胸壁位置, 测量其心轴角度和心胸的比例。观察二、三尖瓣的点、房室的间隔和卵圆孔、肺静脉等情况, 同时注意观察左心房的血管是否正常, 主动脉后方和侧壁血管是否有异常。通过四腔心头侧偏斜的方法进行观察左、右室流出道和三血管气管的切面、主肺动脉和心室连接和内径的相关情况。若发现心脏异常情况需要加强主动脉的弓切面、导管弓切面和腹部横切面。对于心脏畸形的胎儿可遵循其父母的意愿, 选择引产之后进行尸体检查, 或产后进行彩超复查。
2 结果
2 800 例胎儿中检查出心脏畸形胎儿32 例, 室间隔缺损12 例, 法洛四联症4 例, 左心发育不良5 例, 右室发育不良3 例, 单心房2 例, 心内膜垫缺损1 例, 主动脉缩窄2例, 主动脉弓离断1 例, 三尖瓣下移畸形1 例, 右室双出口1 例。漏诊的先天性心脏畸形胎儿有3 例, 室间隔缺损3 例, 缺损直径2.5~3.5 mm;房间隔缺损1 例, 属于筛孔状缺损, 12 例室间隔缺损病例中其中6 例通过彩超筛查不能显示穿隔彩色血流和分流频谱, 剩余6 例有显示。 见图1、2。
3 讨论
胎儿心脏畸形是胎儿比较常见的疾病之一, 产前需要对胎儿进行常规的彩超检查, 第一时间发现胎儿心脏是否有异常, 帮助心脏畸形的胎儿及早得到诊断和治疗, 降低新生儿的缺陷现象。心脏超声检查的时间通常为妊娠18~28 周进行胎儿心脏畸形的筛选。胎儿心脏超声检查需要对四腔心和左、右室流出道、三血管气管、主动脉弓、腹部横切面及导管弓切面等切面进行充分的检查。四腔心切面是心脏部位主要的切面之一, 在其切面对其心轴角度进行测量, 其中正常的范围为29~30°。心胸正常的面积和胸腔正常的面积比例为0.28~0.35, 心脏横泾和胸腔横径<0.5, 一般的情况下左右心腔基本是相等的。四腔心切面中左心房离脊柱比较靠近, 卵圆孔瓣膜会随着心房的跳动而收缩。当方向为左心房开动的时候, 其后壁不连续, 其中3 条肺静脉会汇入, 两条肺静脉可以基本看到, 且右心房的后壁会比较的光滑。右心室离胸壁比较近, 靠近心尖的位置室内间隔地方能够观察到调节束, 结合上述的特点基本能够确定房室间连接的关系。房室瓣和房间隔还有室间隔基本能够保证垂直, 组成十字。然而三尖瓣处于室间隔的心尖部位, 和二尖瓣相比较低。降主动脉在人体脊柱的左前位置, 而左心房在降主动脉之前。通过此次研究四腔心切面有异常, 室间隔缺损, 法洛氏四联症、左心发育不良、右心发育不良或是单心房、心内膜垫缺损和三尖瓣出现下移畸形。四腔心切面能够排除75~82 的先天性心脏病。该组研究其中3 例法洛四联症胎儿通过超声检查没有检查出, 四腔心切面方面没有发现异常。左室流出道、三血管气管切面中找出室间隔缺损和主动脉骑跨、肺动脉狭窄等问题。一般的顺序会从左到右, 肺动脉- 主动脉- 气管-上腔静脉- 血管管径会逐渐降低。该研究中主动脉弓离断如发生问题, 主动脉、导管、腹部等切面的问题都会显现出来。从腹部横切面方面能够确定其肝、胃和下腔静脉相互的关系, 能够间接的判断其心房所处的位置。一般的切面检查使用的时间是比较短的, 常规的筛选孕周内进行最佳。
综上所述, 产前进行超声检查能及时发现胎儿是否存在心脏畸形, 且可以对畸形类型准确诊断。及早诊断也能方便进行临床指导, 以在最佳时期进行引产, 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侯东敏, 秦平, 周保利, 等.胎儿先天性心脏病产前超声筛查模式的比较[J]中华医学杂志, 2010, 33:2354-2356.
[2]吴兴妹, 任晓晓, 陈小燕.超声检查在中孕期胎儿畸形筛查应用中的临床价值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2, 12:2138-2139.
心脏畸形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到我院行胎儿超声检查5023例产妇, 年龄18~41岁, 孕周18~40周。对18例心脏畸形胎儿, 出生后及引产后胎儿进行随访。
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Philips IU22, GE-V 730超声诊断仪, 探头3.5~5MHz, 选用胎儿心脏显现模式。从胎儿腹部开始由下而上横切面扫查结合纵切面扫查, 可以获得胎儿心脏各个切面结合节段序列法, 采用多伦多大学儿童医院心血管中心胎儿心脏组的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程序[1]。 (1) 先判断胎儿方位, 确定胎儿左右。 (2) 腹横切面判断下腔静脉及腹主动脉位置。 (3) 判断心脏位置及心轴。 (4) 四腔心切面确定左、右心房, 二、三尖瓣, 左、右心室。 (5) 观察大血管位置, 左室流出道, 右室流出道。 (6) 主动脉弓, 动脉导管弓。 (7) 三血管气管切面。产后复查和引产后尸检证实。
2 结果
5023例胎儿中发现18例胎儿22处心脏畸形, 病理或出生后复查证实16例, 复杂畸形9例, 单纯畸形7例。室间隔缺损漏诊2例, 部分性心内膜垫缺损漏诊1例。见表1和图1~图5。
3 讨论
先进国家胎儿心脏畸形超声检查已很成熟, 部分地区已成为普查手段。在我国新生儿出生缺陷中居前5位, 且发生率逐年上升, 先天性心脏病的产前诊断, 始终是围产医学的重要研究课题[2]。胎儿心脏的超声检查受到孕龄、胎位、胎动等影响, 20周前胎儿较小, 羊水充足, 心脏结构显示欠清晰, 易漏诊, 妊娠晚期因胎儿脊柱, 肋股遮挡影响心脏显示[3], 因此胎儿心脏畸形筛查最佳时间20~26周[4], 心脏四腔心切面是胎儿心脏检查最基本切面, 通过3种不同四腔心切面[5], 可以获得心脏各腔室大小, 心态特征, 房室瓣启闭状态, 房间隔, 室间隔连续性, 可以排除大部分胎儿心脏畸形, 如心内膜垫缺损, 二三尖瓣关闭不全, 三尖瓣下移畸形, 心室发育不良, 单心室, 肌部室间隔缺损, 大的高位室间隔缺损, 室壁厚度及运动情况, 心脏位置异常, 左右室流出道切面可获得大动脉与心室连接关系, 大动脉发育情况, 部分大的高位室间隔缺损声像图特征.本组病例中四腔心切面中二维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发现三尖瓣闭锁1例, 三尖瓣发育不良1例, 心内膜垫缺损2例, 左室黏液瘤1例, 单心室1例, 肌部室间隔缺损1例, 三尖瓣下移畸形1例, 结合流出道切面检出上诉病例中合并有室间隔缺损, 右室双出口及肺动脉闭锁1例, 肺动脉发育不良1例, 肺动脉狭窄1例。肺动脉长轴切面通过微调探头可以获得左右肺动脉声像图, 发现左肺动脉发育不良1例, 三血管切面发现永存左上腔静脉1例, 位于胎儿肺动脉左后方。大动脉长轴切面结合三血管切面是判断大动脉转位主要切面, 通过大血管排列情况, 大血管分支数目, 分支发出前后, 但在实际操作中难度较大, 升主动脉发出三支血管容易与肺动脉发出的左右肺动脉及动脉导管混淆, 通过分支血管内径, 及发出分支血管后与降主动脉血管间连续情况进行鉴别, 结合四腔心切面, 流出道切面, 肺动脉长轴切面能有效对法乐四联症进行诊断。
本组病例中漏诊室间隔缺损2例, 出生复查发现, 均为膜部室间隔缺损, 缺损孔大小3mm, 5mm, 其中一例经过2次产前筛查, 均未发现, 由于胎儿期动脉导管未闭, 卵圆孔开放特点, 肺循环高阻力, 使左右心室压力差很小[6,7], 室间隔缺损孔过隔血流速度低, 同时超声厚度伪像不可避免, 三尖瓣血流及主动脉瓣高速血流影响易漏诊, 观察室间隔时通过局部放大功能, 降低彩色多普勒血流速度标尺可以显示大部分室间隔缺损, 小取样框脉冲多普勒测量可以鉴别此点血流性质。漏诊心内膜垫缺损1例为孕39周胎儿, 胎儿脊柱及肋骨声影遮挡造成心脏十字交叉结构显示不清晰, 可以调节探头位置尽量避开胎儿骨性结构进行检查, 但临产前超声检查仍受到很多因素限制如胎儿过大, 胎位, 羊水过少, 检查时间不充分。
本文病例中孕20~26周胎儿复杂心脏畸形无一例漏诊。胎儿超声心动图是采用超声技术方法检测胎儿心血管系统疾病的专门技术方法[8], 具备成人先天性心脏病检查基础, 熟练掌握胎儿心脏血流动力学特点, 尽可能多切面对胎儿心脏进行扫查可提高胎儿心脏畸形的检出率, 降低漏诊的发生。在检查中应当严格规范检查内容和切面流程[8]。彩色多普勒超声具备无创, 可重复, 安全, 检查准确性高特点, 是目前产前诊断先心的唯一方法。
摘要: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胎儿心脏畸形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对5023例产妇进行胎儿心脏筛查, 采用多伦多大学儿童医院心血管中心胎儿心脏组的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程序。结果 检出18例胎儿心脏畸形, 9例引产尸体解剖证实, 7例产后超声心动图证实。2例失访。结论 胎儿心脏超声检查是目前产前诊断先心的唯一方法, 通过产前筛查和诊断, 可早期发现胎儿心脏畸形。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产前筛查,胎儿,心脏畸形
参考文献
[1]许川一.多伦多大学儿童医院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程序的临床应用[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6, 20 (9) :93-95.
[2]杨淑娟, 王瑞华, 耿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筛查与诊断价值[J].中国医疗设备, 2012, 27 (10) :172-174.
[3]赵丽娜, 杨全山, 李京璞.超声心动图在胎儿心脏畸形诊断中的价值[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 21 (19) :2140-2141.
[4]常红梅, 邓学东, 斯蓉华, 等.胎儿超声心动图筛查在先天性心脏病检测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08, 24 (7) :1099-1101.
[5]喻红霞, 申志扬, 吴宁宁.超声心动图在筛查胎儿心脏畸形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临床研究, 2013, 26 (1) :71-72.
[6]李胜利.胎儿畸形产前超声诊断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4.
[7]董娇楼, 赵亚丽, 周策勋, 等.彩色超声心动图在胎儿先天性心脏病产前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0, 21 (6) :436-437.
心脏畸形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6月-2013年12月收治的3228例中晚期孕妇, 年龄22~35岁, 平均 (28.5±2.5) 岁, 孕周为19~28周, 平均 (23.5±1.5) 周。其中初产妇2573例, 经产妇655例。
1.2 方法
1.2.1 仪器
采用超声诊断仪 (型号:VOLUSON 730 EXPERT) 、彩色多普勒超声 (型号:Accuix V20) 进行诊断, 均为美国GE公司生产。
1.2.2 诊断方法
首先将二维模式开启, 对晚期孕妇进行二维彩超检查。其次采用四维彩超检查, 容积探头频率为4.0~8.0 MHz。选择产科检查程序, 多普勒能量小于100 m W/cm2。对所有孕妇进行产科常规超声检查, 主要的测量内容包括:头围、股骨、双顶径、腹围及肱骨等部位。先进行胎儿发育情况的了解, 并进行胎儿体重的估测。再进行胎儿心脏左STIC的采集。主要采用灰阶方式进行采集, 将胎儿四腔心切面确定为起点, 自孕妇的腹部开始, 一直采集到头部。通过胎儿的位置进行探头方向的调整, 若为头部, 探头的方向应朝右;若为臀部, 探头的方向应朝左。采集的角度应为15°~40°, 采集的时间应在7.5~12.5 s。固定探头, 孕妇屏气。另外, 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彩色多普勒方式采集, 采集到1~2个容积图像;若在采集的过程中, 孕妇出现较大的胎动、胎位不适宜采集及呼吸样运动比较频繁等现象, 必须立即停止采集, 待孕妇以上症状缓解后再继续采集。同时采用正交平面显示为指导, 然后采用表面与反转模式对二维超声所收集到的容积图像进行四维重建。
1.3 观察指标
分别观察四维超声检查与二维超声检查对胎儿心脏畸形中的检出率, 并比较两次检查结果。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四维彩超检查的胎儿畸形检出14例 (0.84%) , 明显高于二维彩超检查27例 (0.43%) ,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1。
例
3 讨论
胎儿的生长发育是一种动态性、连续性的过程, 在前12~13个孕周中, 是胎儿各器官进行分化的主要阶段, 在该阶段中若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 非常容易引起胎儿心脏畸形及其他胎儿畸形。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及医学、影像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大大降低了临床中围生儿的死亡率。在临床诊断中, 超声检查因其具有操作简便、重复性好, 无创、安全性高等优点, 已成为胎儿畸形检测的重要手段[2]。四维超声技术能有效展现出连续、动态的观察过程, 通过采集细心图像及重建图像, 以将图像展现出来。首先是信息采集, 通过采用电子容积探头进行检测, 以采集信息, 在信息采集完成后通过计算机实现对信息的三维重建, 以获取立体性较高的三维图像。在四维超声扫查过程中, 必须要严格按照顺序进行, 通常对心脏的扫查包括四腔心、左右室流出道切面及三个血管平面。
在数据采集过程中, 应选择四腔心切面 (4C) 进行气管平面扫查, 以通过扫查胎儿的胸廓横断面, 从而获取容积数据库。首先, 以4C为初始切面, 在主动脉弓、动脉导管及上、下腔静脉检查的过程中, 必须先采集胎儿胸腔的矢状面容积数据。而四维超声在选择初始切面时, 应按照所要采集心脏的具体位置决定。在以4C作为观察切面的过程中, 由于室间隔及房间隔连线和二、三尖瓣的连线呈十字交叉状, 通过将左、右心室与左、右心房划分为4个不同的腔, 能有效排查一些明显的单心房、单心室、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及复杂性的心脏畸形。另外, 在法络四联症 (TOF) 的排除中, 四维超声通过重建技术能对病变的结构进行全面的检查, 能有效弥补二维超声在TOF排查中的不足。另外, 在4C切面上, 为了能提高房、室瓣膜功能及瓣膜畸形的检出率, 还可以加强对心尖、心底及横位四腔结构的扫查。江波[4]认为, 四维超声在单心室、三尖瓣下移畸形及胎心房室瓣缺损等方面的显示效果明显优于二维超声。另外, 在4C扫查基础上进行左、右心室流出道切面的扫描, 则能有效提高大血管解剖关系与心脏畸形的显示率与诊断率, 能进一步准确检查出复杂性的心脏畸形。临床研究表明, 若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肺静脉连接与其反流异常情况, 能有效推断出房室瓣、室间隔缺损等异常情况, 从而提高胎儿心脏畸形的检出率。而以三血管切面 (3VT) 为初始切面进行结构的解剖, 胸骨后为胸腺, 而胸腺的左方与后方是肺动脉主干连接动脉导管的部位。其中, 升主动脉横切面处在肺动脉主干的右后方, 而上腔静脉横切面则与升主动脉右后方相近, 且气管横切面处在升主动脉和上腔静脉两者的后方。因此, 在该切面上, 能有效显示出主动脉弓及气管, 能更加完善其在胎儿超声心动图中的应用。
在本次研究中, 通过对3228例胎儿进行心脏四维超声检查, 二维超声检查以及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 三种诊断方法中的胎儿心脏结构形态是相同的。一直以来, 临床对胎儿心脏病检查时多进行四腔心切面的检查。临床研究表明:95%以上的胎儿中均能获得四腔心切面, 若将四腔心切面检查纳入产前的常规检查项目中, 能有效提高胎儿心脏畸形的检出率。但另有临床研究表明, 在临床中若只进行四腔心切面的检查, 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主要是由于单纯四腔心切面的检查是难以检测出大血管及心室流出道畸形的, 若法洛四联症、大动脉转位、主动脉狭窄、右室双出口、肺动脉狭窄及永存动脉干等, 而单纯采用四腔心切面检查, 容易导致胎儿心室大血管及流出道的漏诊[5,6]。胡波等[7]认为在产前筛查中对左室流出道切面、三血管气管切面及三血管切面等进行检查, 能有效提高产前胎儿心脏畸形的检出率。但在实际的临床中, 由于超声操作者的专业技能、经验等不足, 导致一些流出道切面、四腔心切面等方面异常的胎儿心脏畸形现象未能有效诊断出来。罗海波[8]认为, 在胎儿心脏畸形诊断中应用四维超声检查, 能迅速、有效获取心脏的容积数据, 从而提供四维动态图像, 不仅能有效降低对操作者经验与技术的依赖性, 并能通过远程进行容积数据的分析, 并通过保存与回放分析, 以提高产前心脏畸形的检出率。
在本次研究中, 四维彩超检查的胎儿畸形检出率为0.84%, 明显高于二维彩超检查的0.43%,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由此可见, 在胎儿心脏畸形的早期诊断中, 二维超声检查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检出率比较低。而四维超声则能有效实现对胎儿心脏畸形现象进行仔细、全方位、动态的检查, 具有较高的检出率, 从而减少降低心脏畸形新生儿的出生率, 对提高我国人口出生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金仁洙.研究超声在胎儿畸形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保健营养, 2013, 8 (2) :2156.
[2]钱美娟, 马新群.四维彩超在诊断胎儿畸形中的应用价值[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1, 15 (9) :137-139.
[3]刘庆兰, 晏冰, 李艳, 等.四维超声成像诊断胎儿畸形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 2008, 22 (5) :69-70.
[4]江波.四维超声在诊断胎儿心脏畸形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 2012, 26 (13) :127-128.
[5]邝燕群, 黄潮波.超声在胎儿心脏畸形筛查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当代医学, 2013, 31 (5) :110.
[6]王瑶, 马晓芹.产前超声检测不同病因致胎儿三尖瓣返流的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 2013, 10 (11) :93-94.
[7]胡波, 胡兵, 赵云.四维超声在胎儿心脏畸形诊断中的应用[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 (电子版) , 2012, 16 (2) :231-233.
相关文章:
胎儿肢体畸形02-15
关节畸形02-15
先天遗传02-15
先天性巨结肠治疗体会02-15
超声心动图对先天性胎儿心脏畸形的诊断分析02-15
2017年汽车整备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02-15
2017年水文化产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