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益模糊评价

关键词: 有机肥 沼气 效益 生态

效益模糊评价(精选八篇)

效益模糊评价 篇1

企业人工成本效益的表现因素有很多,包括各项工资、福利、教育培训等费用的有效控制,员工技能提升、工作积极性提高、对企业满意度提高等,且多项因素间存在相互关联关系,难以用传统方法加以评价。因此,利用网络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再辅以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各指标,更能实现对企业人工成本的有效评价。本文首先建立企业人工成本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ANP方法为指标赋权,在此基础上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企业人工成本实施效益进行量化评价及分析。

1 方法介绍

1.1 网络层次分析法

ANP将系统因素划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控制层,包括问题目标及判断准则。所有判断决策准则均被认为是彼此独立的,且只受目标元素支配。控制因素中可以没有决策准则,但须至少有一个目标。第二部分是网络层,由所有受控制层支配的元素集组成,其内部是相互影响网络结构

网络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为:

(1)对决策问题进行系统分析与组合,明确判定元素,形成元素集。在此过程中,重点判断元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

(2)将系统划分为控制层和网络层。依照控制准则分析所有元素的影响与被影响关系

(3)设ANP的控制层中有元素C1,C2,…,Cm;网络层中有元素集U1,U2,…,Un,,Ui中的元素为ui1,ui2,…,uin(i=1,2,…,N)。将元素集Ui中的元素按其对ujk的影响程度进行两两比较分析,构造判断矩阵。

(4)求解超矩阵是非常复杂的计算过程,对于较大型系统,手工计算无法完成,需借助计算机软件进行实例计算。Super Decisions软件即为基于ANP理论的专门计算工具。

1.2 模糊综合评价法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模糊线性变换原理和最大隶属度原则,考虑被评价目标相关的各个因素,先从最低级层次的各个因素进行综合评价,再依次向上,直到最高的目标层,从而得出最终评价结果。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基本步骤为:

(1)确定评价对象集、因素集、评语集。

(2)建立模糊综合评价矩阵。

其中,第i行元素反映被评价对象第i个因素对评价集中各等级的隶属度;第j列反映被评价对象的各因素分别取评价集中第j个等级的程度。rij可通过模糊统计方法求得:

式中fij为第i个因素被评为第j个评语等级vj的总次数。

(3)对各因素进行模糊变换,求得一级综合评价结果。

(4)对因素层进行2级综合评价。由B1,B2,…,Bm,可得U={u1,u2,…,um}的单因素评价矩阵为:

(5)分析评价结果。将综合评价结果按照某一标准进行量化转化,在通过分析、排序等对被评价对象做出判定。

2 企业人工成本效益评价

2.1 建立人工成本评价指标体系

企业人工成本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2.2 为各评价指标赋权

由人工成本评价指标体系可知,评价指标本身之间并非绝对独立,而是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及影响性。故较适合采用本文所提到的网络层次法(ANP)进行赋权。

将元素进行两两比较,采用九分法对各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打分,借助Super Decisions软件进行计算,最终由加权超矩阵和极限矩阵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各级评价指标权重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因素集的权重为WU=[0.3714 0.3857 0.2429]

子因素集的权重分别为:

3.3人工成本效益模糊综合评价

本文选取公司20名调查对象作为评价委员,包括公司领导、中层管理人员及一般员工代表,对人工成本效益评价指标进行打分。

设评价集为V={v1,v2,v3,v4,v5}={很好,较好,一般,较差,很差},所对应的标度向量为H=[5 4 3 2 1]。对所有评价委员的评价数据进行汇总、统计,得到各评价要素的评价结果,如表3所示。

通过模糊评价计算方法,得到各单因素模糊评价矩阵Ri,i=1,2,3。

运用加权算法对Ri进行模糊运算,得到ui的综合评价向量

同理,u2、u3的评价向量分别为:

由此得出第1层次因素集的模糊综合评价矩阵

对其进行模糊运算,得出人工成本效益的综合评价向量

2.4 人工成本效益评价结果分析

根据以上模糊综合评价计算,可知对该企业人工成本效益评价中,“一般”的评价值最大,为0.4010,说明评价委员对企业人工成本投入效益总体认为“一般”。77.05%的评价委员对企业人工成本投入较为认可,其中16.8%的委员认为效益很好,20.15%的委员也较为满意。但仍有23.02%的委员对企业人工成本投入效益较为不满,甚至6.4%的人很不满意。由此表明,企业人工成本方案仍有进一步调整、完善的空间。

针对准则指标,为评语集赋分,V={很好,较好,一般,较差,很差}={100,80,60,40,0},则各准则指标得分及排序结果如表4所示。

由表4可知,评价委员对人工成本效益在成本控制、员工绩效提升、员工忠诚度提高三方面的评价均一般,均处于及格线水平,与整体目标评价较为一致,均表明企业人工成本投入有待改进。

3 结语

人工成本管理作为企业成本管理及人力资源管理相结合的模块,其管理有效性及投入效益评价对企业提升竞争力、加强内部经营管理也愈加重要。由于企业人工成本效益评价中各评价指标间的相互关联性及评价模糊性等特点,本文采用网络层次分析法(ANP)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充分体现了指标之间的相互关联性;并用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对各项指标进行评价,综合考虑效益评价的多面因素,且评价结果便于量化。

摘要:人工成本管理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及生产经营管理的重要环节,但人工成本效益评价难以量化。本文针对人工成本效益评价指标相互关联、评价因素难以界定等特点,采用网络层次分析法(ANP)确定指标权重、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指标相结合的方式,构建评价模型,并对企业人工成本投入的管理及效益进行综合评价。

关键词:人工成本,网络层次分析法(ANP),模糊综合评价

参考文献

[1]尹建海.企业管理人员人力资本投资难货币化收益评价研究——基于网络层次分析法(ANP)的评价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08,151(3).

效益模糊评价 篇2

水泥企业经济效益的模糊多层次综合评价

通过对企业经济效益影响因素的综合分析,确定了综合评价的.层次结构,建立了模糊多层次综合评价方法.该方法通过模糊合成运算,将复杂的企业综合经济效益综合评价问题转化为定量指标,从而能更科学地评价企业的经济效益状况.

作 者:吴恒金 吴贤贤 作者单位:合肥水泥研究设计院,安徽,合肥,230051刊 名:中国水泥英文刊名:CHINA CEMENT年,卷(期):“”(8)分类号:F4关键词:经济效益 指标体系 结构模型 综合评价

物流园区社会效益模糊综合评价研究 篇3

物流园区建设的目的是指为了使物流网络在一定外部和内部条件下达到最优化,而对影响物流园区系统内部、外部的各要素及其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权衡及评价,利用相应量化方法,来达到物流园区规划与设计的最优[1]。但现实中的物流园区建设对于社会的影响往往具有复杂性和多层次性,大部分建成或在建的物流园区缺乏有效的社会效益评价,使得物流园区建设带来城市功能紊乱、交通拥塞、环境恶化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本文主要从物流园区对其辐射区域及全社会影响的角度出发,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物流园区的社会效益进行系统的分析。

2 物流园区社会效益评价的必要性

2.1 追求国民福利最大化的需要

一个物流园区的建设,所追求的目标不仅仅是经济的增长,也应该包括国民福利的最大化,因此进行物流园区社会效益评价,从经济增长和收入的公平分配两个方面考察项目的可行性,会有利于具有较大社会价值的项目入选,进而会使国民福利趋于最优化[2]。

2.2 有助于保证项目与其所处社会环境的相互协调

社会环境对物流园区建设的费用与效益以及项目未来的生存与发展都必将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这种客观现实的存在是不容忽视的,因而对物流园区建设不仅要进行财务和国民经济评价,还必须从国家各项社会发展目标出发去分析和评价项目的利弊得失,选择出在社会影响方面可行的项目,以保证物流园区建设顺利实施和提高项目的社会效益。

2.3 有利于促进国家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

物流园区建设除了具有财务效益和国民经济效益外,还具有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2.4 有利于减少项目投资的短期行为和盲目建设

社会影响评价是对各方面的政策进行必要的补充,以期合理分配有限的资源,提倡全面评价一个项目的社会综合效益,必将促使项目决策者与管理机构克服物流园区投资中的短期行为和盲目建设的问题,从而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建设,提高整个国民经济运行的质量。

2.5 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经济区域布局合理化

从我国目前情况看,在进行物流园区社会效益评价时,给分配于较落后地区的项目收入赋予较高的社会价值,给分配于较发达地区的项目收入赋予较低的社会价值。在进行物流园区投资决策时,有利于较落后的地区拟建项目的入选,从而通过投资资金流向的调整,逐步改变我国不合理的区域布局。

3 物流园区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在建立物流园区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之前,必须明确社会效益评价的内容因具体评价项目的不同而不同,不同项目的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是各异的。

物流园区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为目标层,第二个层次为由4个准则层构成,4个准则层是:经济因素、社会因素、政策因素、自然因素。第三个层次则由各准则层之下的若干相关指标构成[3,4]。相应的指标具体构成如表1所示:

4 实例运用

根据模糊数学原理[4],利用Matlab数理统计软件对国内某物流园区投资项目的典型案例进行了社会效益评价的实证分析,主要进行二级模糊综合评价。

首先,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物流园区社会效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中各级指标的权重分配情况。具体分配情况见表2。

其次,对各级指标进行一致性检验。在此以一级指标为例进行一致性检验。先根据一级指标的权重分配情况求出λmax=4.059,CI=(λ-n)/(n-1)=0.0196,CR=CI/RI=0.0196/0.9=0.0218<0.1。由此得一级指标的一致性是可以接受的。同理,对其他二级指标的一致性进行检验,检验结果二级指标的一致性均可接受。

再次,确定物流园区社会效益评价体系中各级指标的评判集,V={很好,较好,一般,不好}。并邀请数位投资项目专家、社会效益分析的专家以及物流园区所在地区的代表对该项目的社会效益进行评价,二级评判指标的评判矩阵分别为:

经过计算,得到二级指标综合评判集为:

则得一级指标评判集为

经计算得B=’0.31 0.23 0.27 0.19)。

由评判结果可知,此物流园区的社会效益很好。

5 结论

教研工作中作文“模糊”评价初探 篇4

湖北省利川市石坝初级中学(445427) 胡永辉

一、对作文传统评价的思考

《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败得失,借鉴各**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很显然,这是给我们提出了如何准确评价知识或能力的课题

对于前者,其评价是可以量化的,而对于后者,通常只好用“强弱”之类的“模糊”术语来作结论了。

在构成语文能力的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要素之中,写作能力历来是最难于评价的。新课标提倡我们为学生建立写作档案。“对学生作文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根据实际需要,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口头的;可以用等第表示;也可以用评语表示;还可以综合采用多种形式评价。”语文学科虽被认为工具课,其成绩却常常被作文所决定。长期以来,无论中考,还是平时检查,对学生作文水平的衡定,都没有一个公正、准确的尺度,主观随意性极大,以至于出现“作文考试抱佛脚,作文得分靠运气”的不正常情形。究其原因,恐怕得归于作文评价的惯性思维,即作文评分务必精确到个位,以为不如此,就不能准确显示作文水平。但在实际操作中,这种评价的办法恰恰给主观随意性大开了方便之门,最终造成教书的担心,写作文的伤心。

既然欲求其精而不能得,我们为何不调整思维方式,从“模糊”中寻找启示呢?数学中的“模糊”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依据, “模糊”管理也早不是什么新鲜话题。对于生活中很多复杂的事物,我们无法用精确的数字表示,只能根据事物的某些特征,运用“模糊”概念,对其描述或量化,其结果确往往更能显示事物的本质。而作文,无疑也是一种无法用精确数字量化的复杂事物,它本身就是一个“模糊”的组合,如果硬要用精确的数字来表述,难免会产生“画虎不成”之嫌了。

二、对作文“模糊”评价规划的初探

根据初中作文训练的基本要求,结合历年中考的作文评分细则,我们把作文评价分成五类,每类按作文的基本特征定为三项,以满分50分为例,形成如下模式

A+类: (45分以上)

1、主题鲜明,内容新颖,有创造性 2、语言精炼,富于特色 3、构思巧妙

A-类: (40--44分)

1、内容具体,中心突出 2、语句流畅,较为生动 3、结构严谨,有条有理

B+类: (35--39分)

1、内容扣题,中心明确 2、语句通顺 3、结构完整

B-类: (30--34分)

1、内容扣题,但夹缠不清 2、语句通顺,便时有病句 3、结构,层次基本清楚

C: (30分以下)

1、内容不合题意,东拉西扯 2、语言文理不通 3,结构眉目不清

根据以上规则,学生作文具备哪一类条件,就为哪一类,按数量分。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尝试用这种方法来评价,师生均受益匪浅。

三、实施“模糊”评价应注意的问题

1、由于作文本身具有“模糊”性,因此,我们对作文评价的三个基本项的描述也是“模糊”的。评价者只有依靠逐渐在实践中积累的经验,把握好评价的准确性。

2、作文的三项基本特征之间是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会出现“一荣俱荣”的情况。同时,这三项基本特征又是相对独立的,出现“四肢发达”的毛病也在所难免。评价者只有用自己的“硬功夫”去潜心把握,“模糊”评价才不易失之偏颇。

3、三项基本特征中,没有涉及文字、标点、卷面等细节,如有必要,可放在语言项目中实施评价。至于“离题万里”,或者“言之无物”等特殊情形,自是可以灵活“模糊”了。

效益模糊评价 篇5

1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大中型沼气综合利用系统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系统, 其效益应包含经济、生态和社会三方面。从循环经济思想、可持续发展理念、系统学理念等多方面进行考虑, 结合沼气行业内广泛应用的效益指标、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及社会影响评价指标, 文章筛选出三类共13项指标, 并利用层次分析方法确定各指标权重, 构建了大中型沼气综合利用系统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如表1所示。

2 构建模糊评价模型

2.1 定义因素集

因素集即我们所要评价的指标集, 以X= (X1, X2, …Xm) 表示, m为因素的个数, 表明对被评价事物从哪些方面来进行评判描述。它由若干个因素 (一级指标) 和次级因素 (二级指标) 构成的集合来刻画。本文的模糊评价体系最终目标是对大中型沼气综合利用系统效益的综合模糊评价, 只需考虑所有最底层因素 (二级指标) 对总目标的贡献, 所以设次级因素集为X= (X1, X2, …X13) , m=13。

2.2 评价集与隶属度的确定

用集合V来表达评价集, V= (V1, V2, …Vn) , n为评价的个数, 这实际上是对被评价事物变化区间的一个划分。本文将大中型沼气综合利用系统效益的程度划分为五个等级, 分别为差、一般、中等、良好和优秀, 采用专家评判法确定隶属度。具体做法是:邀请专家组 (本文邀请13位) 对指标体系进行评价, 根据评价集在对应处打钩, 必须且只能在一处打钩, 再对所有有效数据进行统计和归一化处理, 得到对应的隶属度。

2.3 构建模糊评价矩阵

模糊评价矩阵R= (rij) mn是一个m行n列的矩阵。首先, 对因素集中的单因素Xi作单因素评判, 从因素Xi着眼该指标对抉择等级Vj的隶属度为rij, 这样就得到第i个因素Xi的单因素评判集:ri= (ri1, ri2, …rin) 。由此, m个因素的评判集就构造出了一个总的评价矩阵R, 即每一个被评价对象确定了从X到V的模糊关系

2.4 计算模糊评价综合结果

本文将权重集合与模糊矩阵相乘得到评价结果隶属度矩阵, 即B=W×R。隶属度矩阵中各个评价指标具体反映了评价对象的分布状态, 因此, 为了尽可能避免评价信息的丢失, 引入分数集F= (F1, F2, …Fn) , 它是一个列向量, n的取值同评语集等译。其中, fj表示第j级评语的分数, 以100分为满分, 用等差打分法可得:F= (20, 40, 60, 80, 100) 。最后, 利用隶属度矩阵和分数集相乘得到模糊评价的综合评分结果, 公式为:Z=B×F。

3 案例分析

3.1 模糊综合评价

本文以北京郊区某村沼气综合利用系统为研究对象, 运用上述研究结果对其进行分析。通过专家评判法对该沼气综合利用系统的效益进行综合评价, 结果如表1所示。

根据所得到的专家对各个指标的评判, 即可以得隶属度矩阵。将隶属度矩阵与其所对应的权重系数集相乘, 即B=W×R, 便可得到该村沼气综合利用系统效益的综合评价, 如表2所示。

根据分数集F将该村沼气综合利用系统效益的综合评价化为一个具体的分数。经计算, 经济效益指标得分60.5, 生态效益指标得分68.8, 社会效益指标得分84.9, 综合得分66.7。

3.2 评价结果分析

①该村沼气综合利用系统的经济效益水平一般, 系统的发展并不完善, 子系统之间发展不协调, 系统内部存在一定问题。②该村沼气综合利用系统的生态效益不理想。主要表现在:清洁能源供应率不高, 目前该村对沼气的利用仅限于烧水做饭, 而村民取暖等生活用能仍然来自石化能源;畜禽粪污处理、沼渣沼液二次利用不充分, 系统在上下游各个子系统之间规模的匹配上存在较严重问题。③该村沼气综合利用的社会效益较好, 评价结果与当地的实际情况相符合。该村先后被评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先进单位”、“国家环保总局认证有机农场”称号, 沼气综合利用系统建设发展令该村名声远播;该村通过生产受市场喜爱的有机农产品和绿色畜禽产品, 大大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村民年人均收入达1.6万元。

摘要:文章基于大中型沼气综合利用系统效益特征, 建立了适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利用AHP法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 并进一步对大中型沼气综合利用系统的效益进行模糊综合评价, 在此基础上进行具体案例分析。

关键词:大中型沼气综合利用系统,效益,模糊综合评价

参考文献

[1]贾晓菁.生物质能源——沼气工程效益分析[J].林业经济, 2008 (11) :67-69.

[2]刘娟娟, 邱凌, 苑建伟.黄土高原沼气生态果园经济效益评价.农机化研究, 2007 (4) :49.

效益模糊评价 篇6

传统的折现现金流评价方法(DCF)主要针对的是项目的经济效益评价,具有显著社会效益项目仅仅停留在理想的社会价格的基础上。这一方面是因为农业项目社会效益评价指标难以定量处理;另一方面是农业项目社会效益影响是多因素的。因此,在现行的项目评价体系中没有把社会效益纳入其中,只是对具有显著社会效益的项目做单项的定量或定性分析。也就是说,到目前为止,人们还没有找到一个评价项目社会效益的有效方法。本文试图以熵值理论和模糊物元理论为指导,构建基于熵权评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模糊物元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于五类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社会效益综合评价实践。

一、基于熵权模糊物元法的引入

由于农业项目社会效益包涵的内容广泛,有社会保障效益、人民生活质量提高效益、农民素质提高效益、生态环境效益等,同时表现出多目标、多因素、不相容、难计量、模糊性。因此,必须采用综合系统评价方法,将多种方法相结合,使社会效益评价准确而全面。为此,本文引入了模糊物元法和信息论中的熵值理论,并结合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社会效益评价特点对其改进,实现定量评价。

物元分析是由我国学者蔡文于1983年提出的一门研究不相容问题的科学,通过描述事物的可变性,把是与非的定性描述发展为定量描述,并通过建立多指标评估模型来完整评价事物,从而为解决事物评估问题提供了一个崭新视角。由于对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社会效益进行评价所涉及的指标较多,而且互不相容,直接利用评价标准难以做出准确判断,物元理论则恰好解决了不相容问题。此外,考虑到社会效益中不少指标具有模糊性,利用模糊物元分析能较好地对农业项目进行综合评价。

1. 模糊物元模型

(1)模糊物元与复合模糊物元

在物元分析中所描述的事物M及其特征C和量值X组成物元R=(M,C,X)或R=(M,C,C(M))。如果其中量值X具有模糊性,便称其为模糊物元。事物M有n个特征C1,C2,…,Cn及其相应的量值,,则称R为n维模糊物元。M个事物的n维物元组合在一起便构成m个事物的n维复合模糊物Rmn,即:

式中,Rmn为m个事物的n个模糊特征的复合物元;Mi为第i个事物(i=1,2,…,m);Cj为j个特征(j=1,2,…,n);为第i个事物的第j个特征对应的模糊量值。

(2)计算从优隶属度

各单项评价指标相应的模糊量值,从属于标准样本各对应评价指标相应的模糊量值隶属程度,称为从优隶属度。由此建立的原则称为从优隶属原则,可采用下式计算:

越大越优型:(1)越小越优型:(i=l,2,…,n;)(2)

(3)建立标准模糊物元和差平方模糊物元

标准模糊物元R0n是由从优隶属度模糊物元Rmn中各评价指标的从优隶属度的最大值或最小值加以确定。若以(i=l,2,…,n;j=l,2,…,m)表示标准模糊物元R0n与复合模糊物元Rmn中对应各项差的平方,则组成差平方复合模糊物元R△为:

(4)欧氏贴近度评价

欧氏贴近度表示被评价样本与标准样本两者互相接近的程度,其值越大表示两者越接近。反之则相离较远。计算方法有很多,考虑本研究是依据众多指标定量描述农业项目社会效益,拟采用加权求和模型计算单元欧氏贴近度。

式中:表示第m个评价单元与标准复合物元之间的贴近度,其值越大,两者越接近,表明单元质量越好,级别越高;反之,单元质量越差,级别越低。

2. 熵值权重系数确定

在信息论中,熵是信息量的度量,人们在评估决策中所获得信息的多少,是评估精度和可靠性的决定因素之一。某项指标值变异程度越大,该指标提供的信息量越大,该指标的权重也应越大,反之亦然。把熵权引入到评价指标权重求解中,充分利用决策矩阵提供的信息来修正决策者主观判断权重,可以减少决策中的主观随意性,使评价结果更符合实际。第i项评价指标的熵权为:

式中:为熵权;为第i个评价指标的熵;为同一评价指标下不同事物中最满意者或最不满意者,本文采用前者。

二、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与社会的互相影响,运用综合指标评价法,按照目标层、指标层进行指标体系设计和指标提取(详细见表2)。

入选评价指标解释:作者收集了大量的能表现社会效益的指标数据,利用SPSS16.0对选定的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剔除因子载荷小于0.7的指标,确保每个潜变量都有相当程度的代表性,量表结构具有良好的效度后,得出12个重要指标(见表2标示C),并对其进行解释。

三、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社会效益模糊物元评价

依据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类型,结合社会效益的普遍性,将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分为下列五类:种植养殖基地项目、农产品加工项目、农产品储销项目、生态农业项目、科技培训项目。这五类项目大体上覆盖了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且具有明显社会效益,同时,这五类项目均已投入生产运营并产生了实际效果。

1. 数据来源

本文基础数据均来自正在生产运行中的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具体有:

(1)种植、养殖类:杨凌双孢菇高效生产示范基地建设项目(M1)和靖边优质肉羊高效养殖产业化建设项目(M2);

(2)加工类:陕北靖边县万吨黄芥籽精加工项目(M3)和陕北延川县红枣产业化建设项目(M4);

(3)生态类:3211生态林果牧循环经济产业化综合开发项目(M5)和榆林市沙地生态农业科技园区项目(M6);

(4)科技培训类:陕西省农业科技培训项目(M7)和杨凌示范区新型农民培训项目(M8);

(5)流通类:陕西省杨凌农业科技大市场建设项目(M9)和杨凌粮油及农副产品市场体系建设项目(M10)。

2. 建立评价模型

(1)构建复合模糊物元。本文选定10个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12个社会效益指标。得出模糊物元Rmn如下:

(2)确定定量指标相对优属度矩阵并构建差幂复合模糊物元。各评价指标的隶属度值均表现为越大越好,所以采用越大越优模型即取各指标的最大隶属度值确定标准模糊物元,依据(1)得出优隶属度模糊物元,并计算差平方模糊物元R△。

(3)确定熵值权重。依据(4)、(5)、(6)、(7)确定权重,见表3。

(4)贴近度计算及排序。依据(3)、矩阵R△及表3计算贴近度。

(5)项目社会效益标准化后综合评价结果及排序。

3.评价结果分析

(1)从评价结果可以看出,五类项目欧氏贴近度的排名与社会效益的高低排序是一致的,说明模糊物元熵权评估方法适合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社会效益综合评价。

(2)本文对选定的12个指标进行权重确定,最大权重项为农业增收(0.1162),最小权重项为人均收入增加值(0.0453),说明社会效益重在整体农业增收,而不是农民个人增收。权重的确定客观化,脱离以往的主观思路,使得评价更准确。

(3)在选定的五类项目中,生态类(M5、M6)社会效益最高,贴近度也好;流通类(M9、M10)次之;种植、养殖类(M1、M2)最低。其原因是:生态类涉及面广,农业增收效益显著,就业人数较多,就业效果明显,指标权重大。

(4)能够实际计算出各项目的标准化效益值,如杨凌双孢菇高效生产示范基地建设项目的值为。不单纯停留在比较各项目方案的优劣性,本文虽说未能折合成一个统一的货币形式,但通过标准化处理能确切计算出指定项目的标准化社会效益(见表5),易比较各项目之间的单项效益和总体效益,为以后的深入研究打下基础。

(5)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国家要实现增加社会效益的目的,就可优先选择生态类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要最大增加农民就业,就可优选科技培训类,因这类项目投入不多,对实现最大就业。

效益模糊评价 篇7

结构耗能减震技术是近几年国内外新发展的一种减震技术。在传统抗震设计中往往要求建筑结构在大震时主体结构不发生倒塌, 以保证生命安全。但并不能保证在中小地震中, 房屋结构以及结构构件不发生破坏, 从而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往往传统抗震设计的结构设计都是采用依据结构自身构件的强度、刚度以及延展性来确保结构的抗震性能, 这样做通常是以增加结构配筋和混凝土强度来加强结构的抗震性能。传统的抗震设计往往会大幅度的增加造价, 这种设计是以构件的极限承载能力为依据进行抗震的, 因此, 在地震发生后, 会有大量的修复以及重建工作, 费时, 费力, 费钱。

结构耗能减震技术是在建筑结构的某些关键部位 (如柱间、连梁等) 设置耗能减震装置。通过增加结构的阻尼来控制主体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反应而达到结构减震的目的。但是目前为止结构耗能减震技术在我国实际工程应用中还比较少。

耗能减震技术主要是在建筑结构的特定部位加入被动减震装置, 在地震发生时, 通过阻尼器等耗能减震装置的破坏来消耗地震传给结构的能量, 从而保证建筑结构构件不发生破坏, 进而保证结构不发生倒塌的危险。耗能装置一般在中小地震中处于弹性工作状态, 将地震给结构的能量转化为弹性势能, 通过其自身的刚度来保证结构不发生破坏。当地震震级比较大的时候, 结构耗能减震装置在结构中优先于其他的结构部件进入塑性耗能状态, 从而消耗一部分地震输入结构的能量, 进而保证了结构的安全性。

但是这种新技术并没有被广泛的应用, 我认为主要的原因在于, 其经济性没有被人们广泛的认识到, 本文将以四川以及唐山两个抗震安全社区项目为例, 对结构耗能减震技术的社会效益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和评价, 社会效益是经济性评价的一个重要部分, 因此对结构耗能减震技术进行社会效益评价是很有必要的, 能够有助于结构耗能减震技术的发展和应用[1,3,4,5]。

2 模糊综合评判方法概述

2.1 模糊数学及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介绍

模糊综合评判方法是模糊数学方法的一种应用方式, 模糊数学方法是1965年, 美国控制论专家查德 (L.A.zadeh) 为了解决元素与集合之间的模糊关系而开创的模糊新领域[2]。它可以将一些不确定的因素用定量的方法表示出来, 再使用模糊数学运算对数据进行模糊运算, 得到相应的判断矩阵, 从而得到判断对象的判断等级和隶属于各个等级的具体情况等信息。

2.2 隶属度

2.2.1 隶属度与隶属度函数

隶属度以及隶属度函数是模糊数学的两个基本概念。

若对论域U中任何一个元素x都有一个数A (x) ∈ (0, 1) 与之对应, 则称A为U上的模糊集, A (x) 称为x对A的隶属度。当x在U中变动时A (x) 就是一个函数, 称为A的隶属度函数。隶属度A (x) 越接近于1, 表示x属于A的程度越高, A (x) 越接近于0, 表示x属于A的程度越低。

2.2.2 最大隶属度原则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要遵循最大隶属度原则。最大隶属度原则是模糊综合评判方法最基本的一个原则。

设Ai∈F (u) (i=1, 2, 3, …, n) , 对U0∈U, 若存在i0使:

则认为相对的隶属于Ai, 这是最大隶属的原则。

2.3 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的步骤

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的步骤如下:

1) 确定被评价对象的因素论域:

U={U1, U2, U3, …, Un}。

2) 确定评语等级论域V:

V={V1, V2, V3, …, Vn}。

3) 进行单因素评判, 建立模糊关系矩阵R:

4) 确定评判因素权向量A= (a1, a2, …, an) 是U中各个因素对评价事物的隶属关系, 它取决于人们进行模糊综合评判时的着眼点, 即根据评判时各因素重要性分配权重。

5) 选择评价的合成算子, 将A与R合成得到B= (b1, b2, …, bn) 。

常用的模糊算子有5种, 经过比较研究M (·, ⊕) 以及M (·, +) , 对各因素按权数大小, 统筹兼顾, 综合考虑, 比较合理。即:

M (·, ⊕) :用实数乘法·代替﹡, 用⊕代替◇。

M (·, +) :用实数乘法·代替﹡, 用+代替◇。

6) 对模糊综合评价结果B作分析处理[2]。

3 模糊综合评价在结构耗能减震技术社会效益评价中的应用

3.1 结构耗能减震技术评价因子集及评价集

结构耗能减震技术目前在国内的几个项目中被应用, 这种技术被应用后, 对社会经济性产生了影响, 评价结构耗能减震技术的社会经济效益要首先确定耗能减震技术社会经济效益评价因素体系。本文建立的多层次的评价因子体系是基于目前结构耗能减震技术在项目中的状况而选取的各级评级因子, 其中选取的二级评价因子分别为经济效益, 环境效益以及安全效益。通过对这三个因子的具体分析和评价得到了一级评价因子层。经济效益:经济效益的一级评价因子为:财务效益评价, 对当地经济发展影响, 对当地房地产行业的影响。环境效益:环境效益的一级评价因子为:震前环境规划优势, 震后环境优势。安全效益:安全效益的一级评价因子为:抗震知识的普及, 居住安全性, 地震中房屋的安全性。

建立评价因子是模糊数学应用的重要一步, 本文为结构耗能减震技术社会效益评价建立的评价因子等级分为五个等级, 分别为很好、好、中、较差、很差。

3.2 建立模糊评价矩阵

本文通过发放市场调查问卷的方式来确定各个评价因子在各个评语集的隶属度, 每个项目共发放1 200份调查问卷, 问卷分为3部分:其中100份发放给项目参与者, 如设计人员、施工人员、管理人员以及销售人员, 每份问卷各因子在各评语集得分为10分。500份问卷发放给本小区的住户, 每份问卷中各评价因子在各评语集的得分为1分。最后500份问卷发放给周边居民或者当地其他居民, 每份问卷中各评价因子在各评语集的得分为1分。通过对技术人员, 居民以及周围群众的调查以及数据的收集, 能够更加综合, 客观的得出数据, 避免数据的片面性。每个评价等级分为很好、好、中、较差、很差五个等级, 调查时分别选择认为该评价因素对结构耗能减震技术社会效益评价的影响程度, 然后利用式 (5) 计算每个评价因素在各个等级的比率。然后得出结构耗能减震技术社会效益模糊评价矩阵。

通过计算得到结构耗能减震技术社会效益评价指标的隶属域, 见表1。

由表1可以得到结构耗能减震技术社会效益评价的模糊关系矩阵:

3.3 确定评价因子的权重系数

确定判断矩阵的权重是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中重要的一步, 本文将采用判断矩阵分析法来确定评价因子的权重, 专家通过对两两因子的比较和各因子对评价目标的影响程度来打分, 最终得到相应的判断矩阵为:

使用MATLAB求解四个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以及其相对应的特征向量并且归一化。为确保数据的确定性, 根据式 (6) 对数据进行一致性检验, 通过一致性检验来检验判断矩阵是否合格;对得到的矩阵B进行一致性检验, 得到表2。

由表2可知, 四个矩阵均通过一致性检验。

3.4 模糊综合评价计算

采用M (·, ⊕) 模糊算子进行计算并对结构耗能减震技术的社会效益评价体系进行计算。评价结果如表3所示。

3.5 结构耗能减震技术社会效益评价结果分析

从表3中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从经济效益的角度来看, 结构耗能减震技术应用在项目中, 可以有效提高此项目在消费者心中的价值, 在销售过程中其销售价格也比其他同水平的小区要高出很多, 并且新型技术的应用从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当地房地产产业的发展和当地经济的发展, 而且, 耗能减震技术在四川以及唐山的这些项目中被应用, 都为今后这种技术的研究提供了案例以及技术支持, 对该技术的发展很有帮助。从数据上看, 其评价结果为结构耗能减震技术的经济效益很好, 与之前的预测相吻合。从环境的角度来看, 四川和唐山的两个项目都被定义为高档住宅小区进行的设计和施工, 因此在震前小区的规划对附近环境起到很好的影响, 而由于安装了减震装置, 震后建筑物的倒塌机会也远小于其他建筑物, 所以震后对环境破坏概率较小, 从数据上来看, 其评价的结果也是很好。从安全效益方面来看, 使用技术后, 我们可以有效将建筑的抗震等级提高一个等级, 保证了结构的安全性能以及居住安全性。在社区设置安全岛等安全设施, 在地震发生时能够为居民提供良好, 安全的环境, 在地震发生时, 开发商也宣传了大量的抗震安全知识, 提高了人们的安全意识, 从数据上看, 在评语集中, 很好的比重为54.64%, 因此在安全性上的评价结论为很好。总的来说, 结构耗能减震技术经济效益, 环境效益, 安全效益的评价结果都是很好, 最终的评价结果评分权重很好的比重最高, 最终评价结果也是很好。由此可知, 结构耗能减震技术在经济, 环境, 安全等方面都有很好的影响, 证明结构耗能减震技术经济性良好, 此技术应该被更广泛的应用。

4 结语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应用在结构耗能减震技术的社会效益评价中, 基本能够达到客观的评价结构耗能减震技术的社会效益评价的目的。结构耗能减震技术的经济性评价决定了这种技术的发展, 高层建筑结构减震技术不仅在经济性上为开发商带来利益以外, 更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此技术的广泛应用更是有助于高层建筑的发展。

参考文献

水质模糊综合评价 篇8

关键词:水质,模糊数学,评价

湿地生物在充足的水分条件下得以正常生长, 其种类繁多, 构成一个丰富完整的生态系统。因此, 对湿地水环境质量进行监测和评价尤为重要[1]。水中各种污染因子关系复杂, 具有明显的随机性和模糊性[2]。该文提出用模糊数学方法中的隶属度描述评价等级, 确定各种污染因子的权重, 进而定性地得到水质类别, 最终为生产、生活用水提供技术依据。

1 研究方法与数据处理

目前, 水质的评价方法主要有综合评价指数法、模糊数学模式评价法、灰色评价法、物元分析法、人工神经网络 (ANNs) 评价法和地理信息系统 (GIS) [3]。潘峰等[4]将模糊综合评价应用到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的研究中, 通过建立因子集、评价集、隶属函数和权重集, 实现对各水体样本的质量等级综合评判和排序。在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中, 涉及到大量的复杂现象和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 也存在大量的模糊现象和模糊概念。因此, 在综合评价时, 常用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进行定量化处理, 评价出水体的质量等级[5,6]。该文根据某一湖泊水体水质评价特点, 建立模糊数学模型, 根据模糊数学最大隶属度原则[7]判定水样的等级。

1.1 模糊综合评判的基本原理

模糊数学综合评价过程一般归纳为以下几个步骤[8]:找出因素集, 给出评价矩阵, 确定评估函数, 计算评判指标。

1.2 数据来源

根据某一地面水质3个监测点位 (1#、2#、3#) 水质监测数据, 经过统计与整理后作为评价的基本资料。

1.3 参数选择

以溶解氧 (DO) 、五日生化需氧量 (BOD5) 、化学需氧量 (COD) 、氨氮、氟化物、硫化物、高锰酸盐指数、总磷、汞、石油10项指标作为评价因子, 即U={DO, BOD5, COD, 氨氮, 氟化物, 硫化物, 高锰酸盐指数, 总磷, 汞, 石油类}。

1.4 评价标准的确定[9]

采用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 》[10], 分级标准:Ⅰ级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Ⅱ级标准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Ⅲ级标准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Ⅳ级标准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Ⅴ级标准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因此, 评价集V={Ⅰ, Ⅱ, Ⅲ, Ⅳ, Ⅴ}。

1.5 计算各参数的隶属度, 建立模糊关系矩阵 (R)

取因子集U={DO, BOD5, COD, 氨氮, 氟化物, 硫化物, 高锰酸盐指数, 总磷, 汞, 石油类}, 评价集V={Ⅰ, Ⅱ, Ⅲ, Ⅳ, Ⅴ}, 用实测浓度值分别计算不同级别水的隶属度 (r) 。以1#监测点中的氨氮为例, 其实测浓度为0.585 mg/L, 介于Ⅱ级和Ⅲ级之间。根据公式可得氨氮对各级水质的隶属度。

求出隶属5个级别的隶属度分别为:r1=0, r2=0.83, r3=0.17, r4=0, r5=0。

同理可得1#监测点其他9项指标5个级别的隶属度, 建立模糊关系矩阵 (R) 。再计算2#、3#监测点10项指标5个级别的隶属度, 建立模糊关系矩阵 (R) 。

1#监测点模糊关系矩阵:

2#监测点的模糊关系矩阵:

3#监测点的模糊关系矩阵:

1.6 计算各参数的权重, 建立模糊权重集 (A)

1.6.1 各单项参数权重值的确定。仍以1#监测点氨氮为例:

同法可求得其他9项参数的权重值。

1.6.2 各单项参数权重的确定。根据公式, 可得:

同理可计算出1#监测点其他9个单项参数的权重, 并组成一个1*10的权重集:A= (0.005, 0.012, 0.009, 0.002, 0.068, 0.0003, 0.003, 0.003, 0.897, 0.003) 。根据以上步骤, 可计算其他2个监测点各单项参数的权重。

1.7 评价结果分析[11]

通过计算, 得出1#、2#、3#各断面各单项参数的权重, 结果见表1。

根据公式可得1#监测断面的综合评价向量, 将权重集

(mg/L)

注:Ⅰ级、Ⅱ级、Ⅲ级、Ⅳ级、Ⅴ级水的DO标准值均大于或等于表中数值;而Ⅰ级、Ⅱ级、Ⅲ级、Ⅳ级、Ⅴ级水的BOD5、COD、氨氮、氟化物、硫化物、高锰酸盐指数、总磷、汞、石油类污染项目的标准值均小于或等于表中数值。

(A) 和单因素模糊矩阵 (R) 复合, 可得1#监测点的综合评价向量 (B) 。

因此, 1#监测点的评价结果:对Ⅰ级、Ⅱ级、Ⅲ级、Ⅳ级、Ⅴ级水的隶属度依次是0.000 6、0.006、0.008、0.001、0, 可见对Ⅲ级水的隶属度最大。根据模糊综合评价的最大隶属度原则, 可知1#监测点为Ⅲ级水。同理可得2#监测点的评价结果:对Ⅰ级、Ⅱ级、Ⅲ级、Ⅳ级、Ⅴ级水的隶属度依次是0.000 3、0.001、0.000 6、0.004、0.002, 可见对Ⅳ级水的隶属度最大。根据模糊综合评价的最大隶属度原则, 可知2#监测点为Ⅳ级水。3#监测点的评价结果:对Ⅰ级、Ⅱ级、Ⅲ级、Ⅳ级、Ⅴ级水的隶属度依次是0.001、0.006、0.002、0.007、0.005, 可见对Ⅳ级水的隶属度最大。根据模糊综合评价的最大隶属度原则, 可知3#监测点为Ⅳ级水。

2 结论与讨论

2.1 结论

此地面水水质基本处于Ⅳ级地面水标准, 其主要污染物为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 其中COD、氟化物和汞等指标所占权重较大, 对水质整体状况的贡献比较大。

2.2 讨论

此地面水各水质监测点的水质基本都属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 》Ⅳ级地面水标准, 只有1#监测点为Ⅲ级水质, 可见此地面水水体受到了严重污染。根据各监测指标所占权重判断, 主要污染物为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通过分析讨论发现, 主要污染物大部分来源于附近的化工厂、洗煤厂、机械制造厂等, 加之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 旅游配套的服务、客房、饭店和游客排泻物对此水体也造成污染。

通过此次的研究, 发现此地面水水体治理需要进一步加强, 需要加大对所排放有机污染物的监测与治理, 且周围的工厂也需引进先进的设备, 从原始排放源做起, 做好预防与治理工作, 进一步完善区域配套设施。

参考文献

[1]周林飞, 高云彪, 许士国.模糊数学在湿地水质评价中应用的研究[J].水利水电技术, 2005, 36 (1) :35-38.

[2]朱红玉, 杜少少, 谷媛媛, 等.模糊数学在地表水水质评价中的应用[J].水科学与工程技术, 2008, 38 (5) :77-79.

[3]薛巧英.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的比较分析[J].环境保护科学, 2004, 30 (4) :64-67.

[4]潘峰, 梁川.模糊综合评价在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中的应用研究[J].环境工程, 2002, 20 (2) :58-60.

[5]张旭臣.水质分级评价的模糊数学方法综合研究[J].水文, 1998, 18 (6) :24-27.

[6]李祚泳, 丁晶, 彭荔红.环境质量评价原理与方法[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83-86.

[7]贺仲雄.模糊数学及其应用[M].天津:天津科技出版社, 1998, 1 (15) :37-42.

[8]许顺国, 牟瑞芳, 张雪梅.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在水质评价中的应用——以成都市府河为例[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7, 29 (2) :68-70.

[9]李雪莹, 张思冲, 叶华香, 等.大庆湿地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07 (3) :38-40.

[10]国家环境保护总局.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S].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2.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模糊综合评价算法 下一篇:模糊风险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