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焦虑情绪团体心理辅导实践与评析(精选4篇)
篇1:考前焦虑情绪团体心理辅导实践与评析
考前焦虑情绪团体心理辅导实践与评析
考前焦虑是青少年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问题,特别是在事关人生重大转折的考试面前,不少考生由于把考试份量看得太重、期望值定得过高、把考试想象得很难,以为别人复习得特好,自我感觉心理很乱,以至出现睡不着觉、整天彷徨不安、甚至无法集中精力复习等过度焦虑反应,这对他们的考试能力会造成明显示损害,因而有必要在重大考试之前对考生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实践证明:团体心理辅导对缓解考前焦虑情绪有着明显示效果.现将笔者开办的一期团体心理辅导有效性进行评析报告如下.
作 者:丁正员 作者单位:江西财经职业学院心理咨询中心,江西,九江,33刊 名: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JIUJIANG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年,卷(期):19(4)分类号:B846关键词:大学生考试焦虑 心理评估 心理咨询,团体
篇2:考前焦虑情绪团体心理辅导实践与评析
一、开场白:我很高兴认识大家,如你们所知,本次团体活动的是交流中考前的对于考试压力的一些想法、感受和反应的。今天我们自愿组成了一个小组,这个小组的成员都是我们初三年级的部分同学。今天我们将共同讨论关于中考前的心理状况以及如何在中考中更好地发挥出应有的水平。
规定:今天的活动时间很短,要把两个小时的内容压缩至50分钟,为了保证活动那个的效率,在活动之前,有一点要求。首先都要做到保密,纪律,真诚的分享。有了这个保证,我们的活动就可以更好更顺利地进行。
请你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回答以下问题,与自己的情况“很符合”得3分,“较符合”得2分,“较不符合”得1分,“很不符合”得O分。各题得分相加为总分,根据总分作评定。
(1)在重要考试的前几天,我就坐立不安了;(2)临近考试时,我就拉肚子;(3)一想到考试即将来临,身体就会发僵;(4)在考试前,我总感到苦恼;(5)在考试前,我感到烦躁,脾气很坏;(6)在紧张的温课期间,我会想到:要是得个坏分数怎么办;(7)越临近考试,我的注意力就越难集中;(8)一想到马上就要考试了,参加任何文娱活动都感到没兴趣;(9)在考试前,我总预感到这次将要考坏;(10)在考试前,我常做关于考试的梦;(11)到了考试那一天,我就不安起来;(12)当听到考试的铃声响起,我的心马上紧张得跳起来;(13)遇到重要考试,我的脑子就变得比平时迟钝;(14)考试题目越多越难,我越感到不安;(15)考试时,我的手会变得冰凉;(16)考试时,我感到十分紧张;(17)一遇到很难的考试,我就担心自己会不及格;(18)在紧张的考试中,我会想些与考试无关的事情;(19)考试时,我连平时背得滚瓜烂熟的知识也忘得一干二净;(20)考试时,我会沉浸在幻想之中,一时忘了自己是在考试;(21)考试时,我想上厕所的次数比平时多;(22)考试时,即使不热,我也会浑身出汗;(23)考试时,我会紧张得手发抖,写字不流畅;(24)考试时,我会经常看错题目;(25)考试时,我的头就会痛起来;(26)在发现剩下的时间来不及做完全部题目时,我会浑身大汗;(27)我担心如果考了坏分数,家长或老师会严厉指责;(28)考试后,发现自己懂的题目没有答对时,就十分生自己的气;(29)考试后,我腹泻了;(30)我对考试十分厌烦;(31)只要不记成绩,我就会喜欢考试;(32)考试不应当在紧张的状态下进行;(33)不进行考试,我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评定:
若得分为0—12分(属于镇定),说明你能以较轻松的态度对待考试。若分值很低,说明你对考试毫不在乎。
若得分为25—49分(属于轻度焦虑),说明你面临考试有点惶恐不安,但这是正常的,轻度焦虑有助于成绩提高。
若得分为50一74分(属于中等焦虑),说明你面临考试心情过于焦虑,难以考出实际水平,对身心健康有害。
若得分为75—99分(属于高度焦虑),反映你有“考试焦虑症”。每逢考试便会不由自主地产生莫名的恐惧感,考试时还常会怯场,严重影响你的学习水平的正常发挥,对身心健康很不利。
二、游戏:
在这个团体中,你会看到,你不是有那些感受的唯一的人。我们将在今天的团体活动中讨论这些。开始时,我们将做个介绍练习,大家彼此认识一下。我想请你们先说出自己的名字,然后说出你希望在这次活动中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好,谁先来?
我们已经相互认识,也了解了各自的问题,接下来,我们放松一下,先做个小游戏。名叫:乌龟和乌鸦。森林里有一间小小的城堡。里面住着可怕的巫婆和她的仆人乌鸦。突然有一天,天上慢慢飘来一片片乌云。转眼间就乌黑乌黑的,什么也看不见。在狂风暴雨中,巫婆听到有人在敲门,开门一看,原来是一只乌龟还有一只乌贼。它们要求巫婆让它们进屋。巫婆同意了,可是乌鸦不同意,它和乌龟是多年的夙敌。雨越下越大,大家也越吵越凶。乌贼指着乌云对巫婆说:“雨这么大,乌鸦却不让我们进去,我和乌龟都会生病的。再不开门,我一定会让你的城堡变得乌烟瘴气。”没多久,雨停了,太阳出来了。乌云也散了。巫婆和乌鸦这才打开门来。看见乌龟已经冻得缩成了一团。”
好,我看到了大家的笑脸,统计一下,刚才谁被逮的次数最多?从你开始,说一说自己焦虑的主要表现好吗?接下来,往右轮流一圈。
接下来,我们分成三个小组,每个小组自选一个小组长来带着讨论这样四个问题,组长要略做记录:
1.对于考试,我究竟忧虑的是什么?
2.最坏的结果是什么?我做好最坏的结果的思想准备了吗? 3.万一真的发生,解决的方法是什么?
4.练习把“最忧虑”的想法用“最积极”的方法来解除包袱。如:糟糕,我怎么一点也想不起来了?替代:别慌,冷静一下,会想起来的。
团体活动:与“焦虑质辩”
1、有什么事实证明我的担忧是应该的?
2、上述事实充分吗?
3、从他们出发就一定应该得出我担忧的结论吗?
4、是否一次考试不好就推想为将来一定考不好?
5、是否把某一科、某一章没有掌握好就认为所有科目都没有准备好?
6、是否听一个人说自己不行就认为所有人都认为自己不行?
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各个小组的讨论结果。小组长简要汇报一下。
三、放松训练:
刚才大家对自己的忧虑问题都做了分析。有同学说,我分析了到时还是紧张怎么办?下面,我会教大家一个非常有用的缓解焦虑的方法,叫“肌肉放松训练法”。请大家听我的指令,跟着做。
现在感觉怎么样?每天晚上睡觉前用渐进放松法和快速放松法各做一次,考试发试卷时用快速放松法做一次,你一定会有一个非常好的考试状态。
四、小技巧:
1、如何克服失眠?
只有不怕失眠才能不失眠。实际上,完全没有睡着觉的情形是很少存在的,因此失眠一般并不影响同学们在考试中智能的正常发挥。失眠的真正危害正是在于失眠者过度夸大了失眠所产生的消极影响,①考试前夜如平常。如果你之前没有及时地调整生物钟,依然是晚上12点后入睡的,那么建议你在考试前夜也不要突然改变习惯了的作息时间,即使有一夜没有睡好,也不会对第二天造成多大的影响的,所以保持习惯、自然最好!
②注意睡前饮食。避免食用过多提神食品,如咖啡、茶等,可以食用一杯热牛奶和面包等,当然,可别吃太饱了,吃太饱也会影响睡眠。
③睡前情绪平静。不做剧烈活动,也不要进行热烈的争论;临睡前放松心情,听听轻音乐,有助于睡眠。
④心理想象法。(1)数字法。熄灯后躺下仰卧,做一次深吸气,然后徐缓地往外呼气;在第二次吸气时,你默念数字“1”,呼气默默地对自己说“放松”;(2)诱导法。每进行一次深缓呼吸,就对自己进行一次暗示:“我已经睡着了。”这样就可以起到良好的诱导。(3)想象法。躺在床上,闭上眼睛,想像自己如荷叶一样漂在水面上,告诉自己现在很舒服,很快就能入睡了。
2、强化信心。
怎样强化自己的信心呢?
首先,中考目标要适当,期望值不要过高和过低。
有的同学从现在开始就一直在担心“中考考不上,怎么办?”“考不好,对不起爸爸、妈妈。”想来想去,也想不出什么结果,越想越害怕,越想越安不心读书。我想告诉这些同学的是:任何事情只有经历过,才知道结果,才知道如何就做。不要拿那些假想的结果,无端给自己添了不少麻烦。
因此,要杜绝用这类消极语言暗示自己,多用积极的语言暗示自己,如:“我努力了,我问心无愧”、“我一定能成功”等话语来宽慰放松自己。请同学们自己编一句鼓励自己的话,在考试前3—5天,用这些话来鼓励自己,给自己积极心理暗示。
例如:(1)对中考,我充满信心,我一定能考出我的水平。(2)我行,几次模拟考试分数说明我有获得成功的实力。(3)我感觉有些紧张,在座的每位同学也和一样,没关系。
我们切记千万不能用负面的话鼓励自己。例如:考试不要慌,不要怕。这些话是负暗示,用这些话不但不能达到克服紧张的目的,反而会更加紧张。
三、考试临场经验
有的同学平时成绩很好,心理素质也不错,但有时往往也会出现重大失误,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临场经验不足。因此,具备较好的考试临场经验,对于取得理想的成绩也是很重要的。
根据对考试成功者的经验总结,考生必备的临场经验有以下八个方面:
1、稳定情绪
2、既藐视又重视。战略上要藐视试卷(不就是一张试卷嘛)、战术上要重视。
3、审题要认真。
4、先易后难。
5、勇解难题。任何难题都不可能超出教学大纲的范围,因此要有迎难而上,化难为易,敢于攻坚的信心。
6、步步解题,每分必争。会答多少就答多少,步步推导,层层解题,哪怕一个公式,一个定理,只要能用上的,都要用上。
7、查漏纠错。考试中有些试题本来不难,但因一个符号,一个字用错,或因笔误等问题,而导致整个题全错的事也有不少。如数学题的结果漏了一个负号,化学方程式中应加热的没写加热等等。
8、坚持到底。考试时,有几个题目不会做,或某一科考得不好,是常有的事,万万不可因此而动摇信心,灰心丧气。如果情绪一落千丈,一蹶不振,往往导致全盘皆输,一败涂地。有一考到底的精神,这样取得胜利的可能性必然会大大提高。坦然面对考试
1.领导者引导:学习本来就是一项艰苦的长期的劳动,需要那种历经挫折、煎熬、仍不放弃的执著精神。“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让我们在《真心英雄》的歌曲中结束我们的活动。“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钟
全力以赴我们心中的梦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把握生命里每一次感动
和心爱的朋友热情相拥
让真心的话和开心的泪
篇3:考前焦虑情绪团体心理辅导实践与评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3年5月随机选取居住于乌鲁木齐市雪莲小区的102例空巢老人, 其中男42例, 女60例, 年龄60~78岁, 平均 (70.87±9.98) 岁。入选标准: (1) 年龄≥60岁; (2) 具有小学及以上文化; (3) 有自知力, 视听觉正常, 语言表达能力正常; (4) 自愿参加, 并愿意配合进行相关量表评估。排除标准: (1) 痴呆; (2) 精神分裂症和其他各种精神障碍; (3) 心境障碍; (4)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 [6]评分所有项目得分总和>20分, 即存在抑郁者。
1.2 方法
1.2.1 分组:
将102人随机分为团体心理干预组 (A组) 和对照组 (B组) , 每组51例。其中, A组男20例, 女31例, 平均 (70.81±8.96) 岁;B组男22例, 女29例, 平均 (71.04±10.64) 岁。2组在性别、年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2 干预方法:
B组作为对照组, 根据需要进行电话咨询。A组老人除进行电话咨询外同时给予团体心理干预。即按召集顺序12~15人为1组, 由2名二级心理咨询师分别对其进行心理干预: (1) 地点:社区活动中心, 环境整洁宽敞, 配备多媒体影音播放装置, 座椅呈圆形排放; (2) 时间:前4次为1次/周, 以后2次/月, 每次60 min, 共12次。 (3) 内容:每组咨询内容大体相同, 详见表1。2组均观察20周。
1.2.3 效果评估:
(1)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HAMA) 评估:2组干预前后采用中国精神障碍分类及诊断手册 (CCMD-Ⅲ) 的HAMA 14项量表, 由2名经过训练的评定员进行联合检查, 一般采用交谈和观察的方法, 待检查结束后, 2名评定员独立评分。评分标准采用0~4分的5级评分法, 14个条目所评定的症状为焦虑心境、紧张、害怕、失眠、认知功能、抑郁心境、肌肉系统症状、感觉系统症状、心血管系统症状、呼吸系统症状、胃肠道症状、生殖泌尿系统症状、植物神经系统症状、会谈时行为表现。HAMA总分能较好地反应焦虑症状的严重程度和对心理干预效果的评估。按照我国量表协作组提供的资料, 判定标准为:总分≥29分, 可能为严重焦虑;总分≥21分, 肯定有明显焦虑;总分≥14分, 肯定有焦虑;总分≥7分, 可能有焦虑;总分<7分, 无焦虑症状[5]。
(2) 幸福感评估:由组织者分别对A、B组老人进行幸福感调查问卷, 然后当场收回。问卷内容参考美国国立卫生统计中心制定, 国内段建华 (1996) 修订的总体幸福感量表, 修订后的版本共25道题, 不仅可以测量总体幸福感, 还通过将其内容分为6个分量表从而对幸福感的6个因子 (对生活的满足和支持、对健康的担心、精力、忧郁或愉快的心境、对感情和行为的控制、松弛和紧张) 进行评分[6], 得分越高, 幸福感越高。
1.2.4 数据统计:
资料录入采用Epidata 3.1软件, 数据分析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2组焦虑情况评估比较
2组获得干预前后完整评估资料者共95例, 其中A组48例, B组47例。干预前A、B组间HAMA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20周后, B组HAMA量表评估得分虽有所下降, 但与干预前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A组HAMA量表评估得分明显降低, 焦虑状态明显缓解, 与干预前及B组干预后比较, 均有统计学差异 (P<0.01) 。见表2。
注:与干预前比较, **P<0.01;与B组比较, △△P<0.01
2.2 干预前后2组幸福感评估比较
共发放问卷102份, 收回95份, 其中A组48份, B组47份。2组干预前总体幸福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通过电话咨询和12次团体心理干预后, A组总体幸福感评分明显上升, 与干预前及B组干预后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P<0.01) 。
注:与干预前比较, **P<0.01;与B组比较, △P<0.05
3 讨论
统计数据表明, 在城市老年家庭中, “空巢家庭”至少超过三成。据专家预测, 这个数字在2050年将达到90%, 因“空巢”而引发的空巢老人身心健康问题也将更为突出[3]。通常家庭的空巢化出现在家庭生命周期的晚期, 但随着医疗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使长寿老人增加, 从而使得老人空巢期的持续时间在不断增长。由于逐渐失去亲友, 失去健康, 失去社会角色, 导致空巢老人更容易产生焦虑情绪。目前对空巢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研究大多停留在描述阶段[7,8,9,10], 探索空巢老年人心理健康影响因素, 尤其是焦虑的研究尚不多见。而且, 关于老年心理健康的研究, 调查发现问题多, 实际干预解决少[11]。基于此, 本研究观察了空巢老人的现状并尝试着对其焦虑情绪进行了干预, 且对效果进行了评估。
通过此次研究的观察和分析, 我们考虑城市空巢老人的焦虑主要来自“资源的丧失”, 这里的资源是指个人社会化过程中必须具备的4种基本的社会资源, 包括角色、亲友、健康和理想[12]: (1) “角色”的丧失。许多空巢老人之所以不能很快地适应离退休以后的生活, 就在于角色的中断, 产生了心理的落差和新生活适应上的困难。“角色”是一个人自我认知的基础, 角色的丧失会导致空巢老人对自己的社会性存在产生怀疑和困惑, 从而产生一种退出历史舞台被社会抛弃的不良感觉。 (2) “亲友”的丧失。这种丧失直接瓦解了家庭养老的功能发挥, 特别表现在精神赡养和生活照料的欠缺上。 (3) “健康”的丧失。这种丧失意味着活动能力的受限, 意味着生活满意度的下降, 对老年生活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老年人容易因为自己的身体每况愈下而担忧, 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 (4) “理想”的丧失。古人云:哀莫大于心死。伴随着生理的老化, 空巢老人很容易出现心理的老化, 这是最可怕的。等吃、等睡、等死的心态就是很典型的“理想丧失”现象。在一定意义上, 理想的丧失也可以理解为追求的丧失、意志的丧失和心理健康的丧失。
目前国内多数文献将焦虑视为空巢老人最主要最常见的心理问题。林婉丽等[13]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 对北京115名住院空巢老人进行调查, 结果显示82.7%的住院空巢老人存在焦虑症状。空巢老人的焦虑症状往往会发展为抑郁或焦虑和抑郁混合状态, 因此, 识别空巢老人的焦虑症状也应成为关注重点。田君叶等[14]对北京社区中的21位空巢老人进行了个体化深入访谈, 通过对资料内容的分析得出结果:部分空巢老人表现出适应、自立、充实、乐观和知足等正性情绪, 而有些老人则表现出较多的遗忘感、烦闷感、孤独感、无助感、无望感、压抑感、拖累感等负性情绪, 从而加重了焦虑情绪。
如何应对空巢老人出现的各种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 提升他们的幸福感在国内外都是日益突出的问题。发达国家为福利机构养老开支巨大, 但也并不受欢迎, 愿意入住的老人还不到1/10。相关调查显示, 老人最需要的是由社区协调安排的就近的帮扶服务, 这就涉及到日常生活的帮扶介入, 身心疾患的心理干预和紧急情况的应急援助等服务[15]。
小组团体心理干预是一种心理干预形式, 在团体情境下, 借助团体的力量和各种心理咨询技术, 使团体成员自知并自助, 达到消除症状、改善适应、发展人格的目的[16]。本文通过对城市空巢老人进行团体心理干预, 总结如下: (1) 小组心理干预可以给组员提供一个交流平台, 在组员们相互熟悉并学到沟通技能后, 彼此之间能进行有效深入持久的沟通, 互诉心声, 调节情绪, 排解压力。 (2) 组员间研讨对遇到的困难能群策群力, 集结集体的智慧提供可行的解决办法, 增强了处理问题的能力。 (3) 小组成员通过情绪管理技术的学习及应用, 能逐渐学会有效地调节自己的情绪。 (4) 小组像一个大家庭, 把组员们联系在一起, 互相帮助与安慰, 感受温暖与真情。
本文结果显示, 小组团体心理干预后空巢老年人的焦虑情绪明显下降 (P<0.01) , 幸福感明显提升 (P<0.05或P<0.01) , 说明小组团体心理干预可以有效缓解空巢老人的焦虑情绪, 提高幸福感, 本研究在应对空巢老人精神需求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
总之, 空巢老人的精神需求问题是空巢老人问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 空巢老人自身需求层次的提升以及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 空巢老人的精神需求问题将会得到更多的关注。
摘要:目的 观察团体心理干预对城市空巢老人焦虑情绪和幸福感的影响。方法 将乌鲁木齐市雪莲小区102名>60岁空巢老人随机分为2组, A组为团体心理干预组, B组为对照组, 每组51例。对A组老人进行电话咨询和团体心理干预, B组仅进行电话咨询, 共观察20周。比较2组干预前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HAMA) 和总体幸福感量表得分, 评估2组间焦虑情绪和幸福感的变化。结果 20周后, A组老年人HAMA评分明显下降, 与B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同时, A组幸福感评分明显升高, 2组比较亦有统计学差异 (P<0.05或P<0.01) 。结论 团体心理干预能帮助城市空巢老人缓解焦虑情绪, 提升幸福感。
篇4:学业情绪小团体辅导干预实践探索
一、学业情绪辅导小团体的建立
小团体辅导是在小团体的情境中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方式,成员一般6—15人。在小团体辅导的准备中,建立辅导小团体是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
(一)学业情绪测量,确定参与对象
在小团体辅导之始,学校开展了一至六年级学生学业情绪的测量。测量结果显示,低年级学生体验到的积极学业情绪显著高于其他各年级,越是高年级学生体验到的消极学业情绪越显著。据此,学校确立了重点针对四、五年级的学生开展的小团体辅导,希望学生通过小团体辅导活动感受情绪、认识情绪、学习调节情绪的方法,增强自我效能感,从而以积极的情绪投入到学习与生活中。
(二)学业情绪分析,制定活动计划
从测量的结果看,小学生的自我评价多受来自于父母、教师和朋友等他人评价的影响。受到积极评价会产生积极情绪,反之亦然。为此,学校开展了“学中送‘叹’”“书山有路‘情’为径”“让压力飞”等辅导活动,试图帮助小团体成员在活动中客观评价自我,形成良好的自我概念,从而体验积极的学业情绪,做学习的主人。
(三)深入了解,确定团体成员
1.导师
导师是小团体辅导活动成败的关键因素。在小团体辅导过程中,导师接受的挑战不是要求学生完成所有活动任务,而是要与学生共同参与,引导学生挖掘活动的意义,体会、分享活动的感受。导师要在活动前确定活动目标;在活动中解释任务、调控过程;在活动后带领组员讨论和分享,从而引发团体成员思考,促进积极情绪的产生。为了避免教师的双重身份,学校选择了富有经验的社工作为导师。事实证明,从制定活动计划到实施辅导,导师与教师全程参与,合作无间。导师的专业知识与教师的课堂教学经验互相配合,使小团体辅导活动富有成效。
2.组员
在小团体中,组员的筛选要非常严谨。首先,由班主任推荐,每班班主任推荐2-3名学生。班主任是最了解学生的,不仅了解学生的学业状况,还了解学生日常的学业情绪表现等。尤其在家校沟通中,班主任的角色是不可替代的。其次,通过个别了解的方法选择组员。在班主任推荐的前提下,导师与学生进行个别访谈,从兴趣、学习状况、性格特点等方面进一步了解学生,并根据谈话量表(见表1)的情况,筛选出小团体辅导活动的成员。
另外,通过家长访谈进行选择。访谈目的在于了解家长对学生学业的关注程度,因为家长的关注程度直接影响着学生在校的学业情况,也是影响学生学业情绪的关键因素。当然,访谈的目的更在于让家长了解活动的意义,获得家长的支持和协助,从而为更有效地提升小团体辅导效果奠定基础。
二、学业情绪小团体辅导的开展
(一)辅导活动的前测与后测
开展活动前,学校根据活动目标进行问卷调查,即前测(见表2),以进一步了解小团体成员学业情绪的状况,从而为设计出更有针对性更有效的辅导活动作准备。
在活动结束后,学校对参加辅导活动的成员进行问卷调查,即后测,并把活动前后的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从而为下一步活动的开展提供依据。
(二)辅导活动例举
活动一:学中送“叹”,换一个角度看学习
通过前测发现:50%的同学为在上课时不能正确回答老师的提问感到尴尬;80%的同学会为能独立解出一道题而感到高兴;50%的同学认为,家人的肯定是学习的重要动力;60%的同学则担心自己的成绩比别人差;更有部分同学在“不能理解学习的内容”时,产生负面的学业情绪,如“苦恼”“丧失自信”等。由此看出,教师的态度和教学方式、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家人对学生学习的期望和要求等是影响学生学业情绪的重要因素。根据前测结果,课题组设计了学中送“叹”系列活动,辅导活动内容包括:
(1)“学中作乐”:让组员体验学习乐趣,从而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增强学习的动力和兴趣;
(2)“忍者乱太郎”:锻炼小组成员的耐心、毅力和注意力,以达到在课堂上能够坚持认真听讲,提高学习效率的目标;
(3)“不可能的任务”:让小组成员学会考虑别人的感受,改善人际交往,营造互助学习的友好氛围。
活动旨在帮助学生体验学习乐趣,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业情绪。
活动二:书山有路“情”为径,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通过前测发现,50%的同学在做作业或考试中遇到难题时常常感到害怕,不知所措;50%的同学在考试前或考试的过程中,表现得很紧张,很害怕考砸;67%的同学在回答问题时,表现紧张,回答不流利:50%的同学希望自己变得自信。
课题组为此设计了书山有路“情”为径系列辅导活动,包括:
(1)“两面心情树”:让组员对理性情绪疗法的內容有初步认识,分清ABC的作用,在合作研讨中进一步认识和理解情绪;
(2)“让我来掌舵”:帮助组员形成积极的自我暗示,形成良好的自我概念,并学会正确评估学习任务,克服学习困难,提升学习自信心;
(3)“梦想号列车”:促进组员自我肯定,学会订立合理的学习目标。面对学习困难,学会运用合理的信念激励自己。
活动中,导师为组员创造轻松愉快的氛围,提供情感支持和信心鼓励,以增强其自信心;帮助小组各成员分析学习中的消极情绪和不合理认知,使其更深入地认识、了解自我,挖掘自身潜能,改变自我评价,建立更积极的自我概念,从而增强学习自信心,积极面对学业上的各种挑战。
活动三:让压力飞,我们成长有动力
这是一个帮助学生认识压力,找出压力源,以及学会释放压力的活动。辅导活动包括:
(1)“压力零距离”:通过游戏帮助组员,认识压力、正视压力、释放压力;
(2)“压力是怎样炼成的”:根据组员的压力源,通过故事创设情景,帮助组员寻找压力产生的原因,探索压力源对自身的影响,激发组员互相协助,分享彼此对压力的认识和积极的体验;
nlc202309010538
(3)“拥抱压力”:通过《情绪大拍卖》游戏,引导组员处理面对压力的消极情绪;
(4)“减压兵法”:通过组员的相互合作,讨论并总结出解决压力的技巧方法。
在团体活动中,组员们在彼此信任的气氛下,在分享、感受中找到释放压力的方法,相互帮助,克服困难,共同成长。
三、学业情绪小团体辅导的效果
(一)小团体辅导构建了提升学生自信心的环境
影响小学生学业情绪的因素是多样的,可分为个体因素和外界因素。个体因素主要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归因方式、自信心以及情绪管理能力等。外界因素主要是教师在教学中的态度和家长的支持等。
在小团体活动中,课题组发现,与班主任沟通,及时反馈活动中成员的表现,能有效促进教师在教学中形成对待学生的积极态度。在课堂上,教师只要通过多鼓励、赞赏等方法,就能较容易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业情绪。
另外,学生的学习需要得到家长的肯定和支持,由此,小团体辅导离不开学校与家庭的配合。课题组指导家长掌握疏导孩子情绪的方法,获取家长的信任与支持,不仅成为了家校、亲子间交流与沟通的桥梁,同时也为小团体辅导吸纳了家长这一重要的支持源。
(二)小团体辅导提高了学生管理情绪的能力
在三年多的研究中,课题组基于学生实际来设计辅导活动,如“学中送叹”辅导活动其中设计的“我很棒”环节,旨在让小组成员重新认识自己,从而树立自信。又如,“两面情绪树”活动设计了“情绪对对碰”环节,使同学们了解到每个人都会经历不同的情绪,对于情绪的理解和表达方式也各有不同。开心等积极情绪会提高学习效率;难过、焦虑等消极的情绪则会降低学习效率。特别是体验式活动,学生在游戏、在与其他组员的互动中体悟并学会如何处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从而体验学习的乐趣,提升学业情绪。从活动的后测结果发现,小团体辅导舒缓了学生不良的学业情绪,“觉得自己并不比别人差”的组员比前测多了近10%。在每次辅导活动结束时,学生在“成长记录”里写道:“我学会了减压的方法!”“原来,只要勇敢面对,我就能战胜它!”“今后若碰到这样的困难,我知道怎么办了。”这都说明了小团体活动改善了学生消极的学习情绪。
而组员间的相互帮助与支持,让组员能更快、更好地吸收信息,使学业情绪提升效果更为明显。如“书山有路‘情’为径”的活动设计了“你得我都得”环节,意图帮助组员理清自己在考试前、考试中和考试后的情緒体验,分享调节情绪的方法,很好地舒缓了学生考前紧张、焦虑的情绪。
另外,在每一个活动中,“欣赏”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在每次活动结束前,都设计了5-10分钟的“我是欣赏小明星”的互相欣赏环节。通过组员面对面的互相欣赏,帮助组员学会欣赏自己、欣赏别人,增强自信,同时帮助组员反思自我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提升了他们对自我的认知,极其有效地促进了积极学业情绪的产生。
(作者单位:广州市越秀区文德路小学 广东广州 510030)
责任编辑 颜雪梅
相关文章:
浅谈大学生英语学习中的焦虑情绪及其对策02-10
状态焦虑02-10
一张椅子给予的信任——新入园幼儿焦虑情绪消除策略例析02-10
社会焦虑02-10
焦虑障碍02-10
脑胶质母细胞瘤02-10
校园幽默之作弊系列02-10
浆母细胞性淋巴瘤02-10
嗅神经母细胞瘤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