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专业学生安全教育论文

关键词: 思政 中职 专业 护理

摘要:学生实习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本文以云南经济管理学院护理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探寻学生实习管理和实习指导过程中的现存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一些改进措施和建议。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护理专业学生安全教育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护理专业学生安全教育论文 篇1:

中职护理专业课程思政实施策略研究

摘要:护理专业中的课程思政教育必不可少。只有发挥思政学科政治引领优势,使其与护理专业教学相融合,以政治思想的科学指导,落实好中职护理专业教学中的人文关怀教育,才能使得护理专业学生真正成为品德高尚、技能突出的高质量人才。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提出力求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引导,而落实在中职护理教学中则要求实现价值引领、技能培养的统筹,发挥课程思政对学生的思想引领功能,使得学生专业学习与思政觉悟的提升同向同行。本文主要就中职护理专业课程思政实施问题进行专题探讨,就其具体的实施举措进行详细分析,以增强护理专业教学中的人文关怀,真正发挥思政引领价值,实现综合性护理专业人才的输出。

关键词:护理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策略;实施

护理专业教学中课程思政的实施不是一蹴而就的,其是长期性的过程,更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只有多措并举,才能确保思政建设在护理专业人才培养中的落地。总书记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应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新方向,推行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以三全育人理念带来课程思政实践的深化,开创教育事业发展的新格局。专业课教师应秉承课程思政实施要求,做好教学规划与设计,确保专业课程中有思政的渗透,实现人人讲教育。对于中职护理专业教学来说,也应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探索思政育人之路,突破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及时地将思政教育融入护理专业学生能力培养体系中,带动育人目标的调整、教学模式的优化,努力为国家培养出技术精湛、品德高尚的高质量护理人才,并让思政教育贯穿于学生专业学习的全过程。

一、中职护理专业教学中课程思政实施不足

(一)内容笼统,效果不佳

多数中职院校已着手课程思政工作的开展,抓住三全育人教育契机,让护理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相融合,积极拓宽两者的教育领域。但目前两者融合过程中依然停留在使用较为融通的课程书面教学层面,室内理论教学应用局限明显,中职教育中的思政教育漂浮无根,无法真正扎根于护理专业课程建设。而且长期以来,思政教学课程采用的教学内容与专业关联性不大,理论教学为主,更强调国家思政方针的宣讲,不利于思政教育指导价值的发挥。学生也无法认识到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对于思政学习普遍兴趣不高。更谈不上护理专业课程学习中思政理念、理论的自觉贯彻。

(二)缺少评估,水平偏低

中职护理专业教学应关注时代变化,与时俱进。而对时代变化的关注也包括对政治、政策纲领变化的关注,对政治形势的关注,必须根据时代变化做出教学内容和形式上的调整,护理专业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保证教学的专业度是关键。因此,教学评估更强调对学生专业学习情况的评估,恰恰忽略了思政教育渗透的评估。多数中职院校缺乏质量评估的经验,导致思政教学缺乏推动力和约束力。

(三)缺乏反馈,方法陈旧

教育的实施需要教育学的双向互动,中职护理专业教学也不例外。作为重点职业教育项目,应关注教学反馈。但现阶段护理专业思政教学实施中教学反馈明显不足,教学主体与学习主体产生隔阂,多数教学机构护理专业课程教学缺乏完善的反馈机制,单向教学模式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也导致学生对思政学习产生抵触性。

二、中职护理专业教学中课程思政实施路径

(一)做好岗位调研与解读

在学校教务、教研部门的鼎力支持下,由专业的教研团队进行护理专业岗位调研,评估思政教育的可行性,剖析既有问题,并基于市场岗位人才要求,明确护理专业学生应掌握的知识技能和思政素养,以思政素养的明确指导护理专业课程思政育人目标的调整。在大量的调研之后发现,护理专业学生必须具有良好的护理职业道德,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具有较高的安全意识,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交流能力,具有较强的法律意识和团队配合能力,具有穩定的心理素质,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具有良好的人文精神、健康的体质、健全的人格。

(二)善于挖掘思政素材

护理专业教学中,思政教育的深化展开需要思政元素给予素材支持。在理论教学模块,应突出护士职业道德教育、职业情感教育、人文素养教育、科学观教育、安全教育、法律教育等,让护理专业学生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中产生护理职业的奉献意识,产生职业认同感和自豪感。例如“绪论”部分的讲解,可以让学生了解南丁格尔护理学贡献的基础上,拓展阅读,获取我国南丁格尔获奖者的信息,使得学生获得正向价值观教育。再如,在护理学发展历程的学习时,应引导护理专业的学生正确认识历史,具有良好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心。

(三)积极创新教学形式

护理专业教学中思政教育的渗透也应关注教学方式的创新。思政教育价值的发挥往往以隐性方式进行,其在专业课程中的渗透也属于隐形渗透方式。在护理专业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变填鸭式教学模式与为参与互动式教学模式,巧妙利用案例教学、情境创设、项目探究、小组互动、角色扮演等教学方式强化教学实践,潜移默化地渗透思政教育,让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感知体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树立正确的思政价值观。例如护理安全问题阐述时,引入鲜活的案例,以血的教训引导学生探讨,从而自觉树立严谨的工作作风,时刻将责任心放在第一位。

结束语:

思想政治是国家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教育课程,无论是义务教育,还是高职高专、中职中专等,都需要将思政教学融入专业课程中,中职护理专业也不例外。做好思政在教育课程中的实际应用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和不断完善的工作,需要中职教师不断的探索与实践。

参考文献:

[1]周飞,肖宗志. 南丁格尔精神在中职护理教学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中的应用[J]. 济宁医学院学报,2021,44(03):221-224.

[2]陈红静,王瑜. 中职护理专业课程思政调查分析[J]. 卫生职业教育,2021,39(13):129-130.

[3]彭爱霞,卢庆晖,罗秋婷,彭靖. 基于《孝经》的“课程思政”在中职老年护理教学中的实践[J]. 中华护理教育,2020,17(07):625-629.

[4]陈河盛,温晓华. 课程思政在中职护理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 现代职业教育,2021(45):22-23.

[5]韦玉欢. 思政元素融入中职护理技术教学实践途径探索[J]. 现代职业教育,2021(51):14-15.

作者简介:张莉玲,女,汉族,江西省抚州市人,本科,中级讲师,景德镇市卫生学校,333000,研究方向:护理教育,课题:中职护理专业课程思政实施策略研究

作者:张莉玲

护理专业学生安全教育论文 篇2:

浅谈护理专业学生实习管理和指导

摘要:学生实习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本文以云南经济管理学院护理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探寻学生实习管理和实习指导过程中的现存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一些改进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护理专业;学生实习;管理和指导;措施

1987年国家教委首次指出临床护理实习教学在护理专业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根据《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文件精神,护理临床实习是护理专业学生必经的阶段,借助临床实习可以历练学生的护理技能、职业态度和行为,为学生获得护士执业资格夯实基础。

一、云南经济管理学院护理专业学生实习管理概况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具有独立颁发学历文凭资格的全日制应用型普通本科高校,学院创建于1992年,2012年招收第一届护理专业学生,2014年7月派送首批护理专业学生到实习单位进行毕业实习,2014年学院经教育部批准由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职业院校升格为本科院校,护理专业也随之成为学院医学类首个申报本科的专业。近年来,随着护理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以及云南经济管理学院生源扩招,护理专业在校生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见表1),护理专业实习生将不断增多。

目前,为解决护理专业学生实习问题,学院成立了教学医院,并与多家医院签订了实习协议。将护理专业学生安排到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第二附属医院、第三附属医院、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昆明市第二人民医院、延安医院高新分院、石林天奇医院、安宁鑫湖医院等单位实习。学院领导高度重视学生实习工作,然而护理临床实习管理涉及学院、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学生等诸多方面,当前学院对护理专业实习学生的管理和指导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云南经济管理学院护理专业学生实习管理,呈现集中实习与自主实习并存、实习单位数目逐年增多,实习单位分散、大多数同学选择校外住宿的特征。表2显示了2012—2013级护理专业学生实习的基本情况(见表2)。

二、护理专业学生实习管理和指导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院实习管理层面的问题

1岗前培训机制缺失

每年派送护理专业实习生到医院实习前,学院总是应付性地安排科任老师对学生进行简单的岗前培训,培训内容偏向护士礼仪、职业指导等方面,然而这样的岗前培训由于科任老师专业知识的参差不齐导致培训整体效果较差,很难抓住培训要点。究其原因,在于学院没有形成一种规范、有效的护理岗前培训机制。

2实习生考核评价制度不完善

目前,学院对学生实习考核评价主要是通过检查学生的《实习指导手册》,借助手册中实习科室负责人对学生的评价,再结合实习指导老师意见,最终评定出实习成绩。这种考核评价制度不够完善,不能具体衡量出学生的实习质量,只能看得到出勤情况和学生出科成绩;而学生的出科成绩也多由带教教师根据印象主观打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护理学生实习的积极性,无法系统有效地对实习学生进行考核评价。

3学生安全管理教育制度待完善

从表2可看出,绝大部分实习学生均选择校外住宿,学生在外租房住宿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自主实习大多分散在各地实习,安全管理更是存在许多隐患而无法排查。在笔者带教过程中,实习学生虽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但也时有宿舍偷盗事件发生,存在宿舍使用大功率电器等安全问题。究其原因,对实习学生管理制度还应该进一步完善。

(二)学生实习过程中凸显的问题

1学生理论差

由于近年来生源扩招,学生的理论基础水平差,加上三年制学生在校时间短,护理理论知识不扎实,受到了医院带教老师的歧视,甚至让极个别理论差且学习态度也不好的学生找个地方坐着玩手机,给实习指导工作带来了挑战。

2学生沟通能力欠缺

有效沟通能力是护士应具备的一种职业核心能力。在实习指导工作中,偶有学生打电话给笔者,诉说护士长嫌其笨难沟通,让学生自己玩手机,这说明部分学生的沟通能力较差。在临床实习中,学生面对不同文化程度和信仰的患者,不同科室的带教老师,往往会不知道该如何与其交流,沟通时表现拘谨,甚至只埋头做事而无任何语言交流。

3学生心理问题多

实习是学生首次接触实践工作,期间难免遇到各种挫折。学生的自我心理调适能力不足,在实习过程中,她们又经常面对病人死亡、病情突变、急危重症病人的抢救及经常的轮换工作班次等各种职业应激,沉重的心理压力导致她们的心理健康水平下降,产生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三、护理专业学生实习管理和指导工作的建议和措施

(一)健全管理制度,提高管理质量

1形成有效的岗前培训制度,缩短学生适应期

(1)完善技能培训制度。学院专科护理专业学生在校学习两年后,便会被分配到实习单位进行临床实习,实习期为八个月。为了使学生尽快进入实习角色,学院应该高度重视学生岗前基本护理技能的培训,完善技能培训制度,让学生熟练掌握较重要的操作技能如静脉穿刺、青霉素皮试液的配置等,到医院实习后就能缩短适应期。

(2)岗前心理抗压培训。针对学生自信度不高、自我管理意识薄弱、沟通能力不强的实际,学院应该举办一些讲座,坚定学生完成实习任务的信心,让学生提早了解护生在实习中容易遇到的问题,医院规章制度,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从而打消学生参加实习前的顾虑,坚定他们完成实习任务的信心。

2优化实习学生考核评价机制,完善“校—院—班”三级管理

当前,学院推行实习生“校—院—班”三级管理机制,顶层机构为就业处实习领导组,主要职责是统筹、协调学校实习管理工作;第二层机构为二级学院,主要职责是选派和管理实习指导教师,全程实施实习学生管理;第三层就业机构是班级,从班级成员中选定实习大组长和小组长,参与学院实习管理,服务实习学生。

目前,这套体系修改了两次,已经基本适用于护理专业学生的管理,但在今后的工作中还要不断去改进和完善,只有结合现存的问题,对这套体系进行修改,才能提升管理水平。

3落实“四方联系机制”,做好实习学生安全管理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对实习学生的管理形成了“四方联系机制”,所谓四方,即校方、实习单位、学生、学生家长。实习指导教师有责任对这四方进行定期联系,对遇到问题的学生,应当对其进行一对一帮扶,帮扶的形式可以多种,如面授、电话、邮箱、微信、QQ等,并建立台账。同时与实习单位负责人沟通交流,询问学生实习情况,并将学生在实习单位的表现及时反馈给学院和学生家长。

实习学生的安全管理一直受到学院的高度重视,学院应当继续坚持以下做法:在实习前与每一位学生签订安全协议,与医院签订安全管理协议;要求实习指导老师定期走访学生宿舍,排查安全隐患;加强安全教育及宣传,让学生注意实习安全。

4领导重视,提高实习管理质量和实习效果

只有领导重视实习管理工作,才能提高毕业生实习管理质量和实习效果。当学院具备了高质量的实习管理水平,才能培养出专业技术过硬的护理人才,从而使护理专业学生的就业得以保障。学院优质的就业工作势必助推学院招生工作的进步,进而为学院搭建一个良性循环的工作链,从而加快学院的发展步伐。

(二)提升实习指导水平,帮助学生应对实习困惑

1加强理论学习和指导

(1)强化实习前期理论学习。一是加强课堂督查。通过教学督导、辅导员对课堂进行纠察提升教学质量。二是落实留级制度。对理论成绩较差的学生要求留级。三是实习前进行理论知识测试,只有成绩合格者才可进入医院实习,并对派送学生进行理论强化训练。

(2)加强实习期间的理论学习督查和指导。实习中要求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学院可以集中护理专业优秀教师,编写《走进执考》等学习教材,要求实习指导教师定期监督学生学习情况,并定期汇总反馈,实习单位每个季度安排一次出科理论考试。定期指派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理论指导,提升学生理论知识水平,为实习结束后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做铺垫。

2为学生开设国家职业核心课程,重视实习指导教师技能培训

针对学生在实习期间沟通能力弱、适应能力不强、心理问题多的问题,学院在实习前的教学中,应注重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开设更多的职业指导课程,目前,学院开设了国家职业核心能力测评课程,但都是大班教学,没能达到应有的效果。学院应该进一步优化国家职业核心课程教学,在派送实习前完成教学任务,切实提升学生的表达、沟通能力。在实习过程中,学院应当借助互联网络学习平台,增设系列职业指导课程,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实习指导老师在实习指导中起着重要作用,学院应当重视对实习指导教师技能的培训,对实习指导教师开展护理职业、沟通交流、心理咨询、突发事件处理等技能的培训,提高指导教师指导水平。实习指导老师有了较强的指导技能,才能对学生进行实习指导,帮助学生应对实习过程中遇到的困惑。

参考文献:

杨丽君,何桂平浅谈护理专业学生的实习管理科技信息,2011,(14).

吕燕萍高职医学专业毕业实习期教育探讨卫生职业教育,2005,(17).

作者:龙继飞 杨丽华

护理专业学生安全教育论文 篇3:

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法在急性脑血管病合并肺炎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目的:探究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法在急性脑血管病合并肺炎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40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作为观察对象,采用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后,每组中20名学生。然后A租学生采用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法来进行教学,B组中学生采用传统教学法。分别对比两组学生在教学完成后的学习效果。结果:在教学后,A组中学生的提出问题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临床实践能力等各项指标的得分,均要显著高于B组中学生,两组学生的平均得分比较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法应用在急性脑血管病合并肺炎教学中,具有较好的效果,学生能够跟好的掌握相关知识点,临床实践的能力也较强,整体的学习情况更加理想,具有较好的教学价值,值得在临床教学中推广。

【关键词】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法 急性脑血管病 肺炎 教学

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也称作问题式学习)是一套设计学习情境的完整方法,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一般是从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来展开教学,让学生根据问题去探究解决的方案,并且有教师参入到其中,共同去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法。PBL教学的主要观点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学生设计一个有真实环境的任务氛围,以实践的操作来作为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围绕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动手能力等加以引导,提倡“爱学、会学、学会“的学习态度,让学生的学习能够实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同时,再结合认知发现学习理论来开展进一步的教学。根据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学生获得知识的内部认知过程和教师如何组织课堂以促进学生“发现”知识上。临床护理教学的重点不仅是书本上专业知识的学习,更要学生掌握实践中的应用技巧,处理问题能够从容不迫而不是手忙脚乱,这需要有不断的实践经验来累积,对此,将我院40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作为观察对象,通过对比实验来探究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法在急性脑血管病合并肺炎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详细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此次研究中将我院40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作为观察对象,采用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后,每组中20名学生。A组中,学生年龄17~20岁,平均年龄(18±0.5)岁;B组中,学生年龄16~20岁,平均年龄(18±1.0)岁.两组学中的学生的年龄、学历、实习时间等一般资料上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教学选材

本次研究中的教学选材为我院收治的1例急性脑血管病合并肺炎患者作为教学对象,患者男性,年龄68岁,患者既往有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史,患者入院时血压210/130mmHg。经过诊断,患者合并有肺炎。

1.3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法开展过程

A组中学生接受PBL教学法与认知发现学习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首先,成立专门的教育小组,准备好要学生进行讨论的提纲,学生针对提纲展开讨论,激发学习的兴趣;教师可联合使用OA系统来展开具体的教学工作(比如在OA上传相关的理论知识、操作视频,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选择学习),在实际操作的教学中,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探究和学习,针对问题来展开讨论,师生之间彼此配合,指导学生进行问诊、查体等工作;最后,教师在课堂后期,总结整堂课中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为学生做出引导和启发。 B组学生采用传统教学方法,针对学生的学习环境来展开。在课室中关于专业知识的研究时,即采用讲述法,由老师将所要学习的内容对学生进行详细的解析,一般为口头讲述,学生从教材及教师的讲述中对学习内容进行理解吸收;有关实际操作方面的学习,采用观察法和讨论法,学生通过视觉来观察教师的指导操作和实际应用情况,再通过学生与教师、同学之间的讨论来进行知识的巩固和加深。

1.4比较方法

对接受了两种不同教学方法的学生来进行教学评价,检验学生在完成学习后的理论知识及实践操作技能等方面的学习情况。主要进行笔试和操作考试,以最终的考评结果来作为评价标准。考评的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的提出问题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临床实践能力、医患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医学知识扩展等指标,每个项目中满分为10分,取平均值在两组间进行比较。

1.5统计学处理

在本次研究中的观察指标均用数据来进行表示,并输入到SPSS19.0统计学软件中去。主要分为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用百分率(%)和平均值(±s)来进行表示,计数资料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使用“Kolmogorov-Smirnov”作正态性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结果均以P来表示,当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教学后,A组中学生的提出问题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临床实践能力等各项指标的得分,均要显著高于B组中学生,两组学生的平均得分比较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采用PBL教学法与认知发现学习理论来对我院的临床医学生展开急性脑血管病合并肺炎的教学,学生能够有更好的学习效果和更高的学习效率,并且运用OA系统来进行联合教学,让学生随之随地都可以对知识进行补充和巩固。同时,全新的PBL教学方式在对学生的教育上,比传统的教学方式更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让学生主动去学习,而不是为了完成必要的认为才学习,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能够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之间互相影响,提高学习动力和兴趣。同时,有了教师的后期引导与启发,进一步的对学生的知识进行巩固。PBL教学法的核心是让学生在一个真实的情境中对驱动问题展开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类似学科专家的研究过程。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学习及应用学科思想。比如选择针对性的病例分析,新颖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更加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在应用中要结合实际情况来展开,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在课室中关于专业知识的研究时,即采用讲述法,有老师将所要学习的内容对学生进行详细的解析,一般为口头讲述,学生从教材及教师的讲述中对学习内容进行理解吸收;有关实际操作方面的学习,多是用观察法和讨论法,学生通过视觉来观察教师的指导操作和实际应用情况,再通过学生与教师、同学之间的讨论来进行知识的巩固和加深。同时,还可以通过实际案例分析的教学方法来加深学生的记忆,通过病例来进行教学往往能够让学生有更加真实的感受,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结合教材知识、实际操作事项以及案例来对学生进行引导,在教学的过程中代入相关临床实践操作方面的真实案例,将学生引入到情境中去,结合实际案例来对知识点进行把握。比如肺心病患者的诊治要点、肺癌患者的观察要点、冠心病术前术后的观察要点、几种心脏复苏方法等等。在本次研究中,将我院40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作为观察对象,通过对比实验来探究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法在急性脑血管病合并肺炎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结合研究结果分析,采用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法来教学的学生,提出问题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临床实践能力等各项指标的得分,均要显著高于传统教学的学习,教学效果理想。

综上所述,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法应用在急性脑血管病合并肺炎教学中,具有较好的效果,学生能够跟好的掌握相关知识点,临床实践的能力也较强,整体的学习情况更加理想,具有较好的教学价值,值得在临床教学中推广。

参考文献:

[1]王蓬莲,王伊龙,赵性泉等.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法在急性脑血管病合并肺炎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卒中杂志,2015,16(07):616-618.

[2]尹志勤.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在《儿童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20(10):71-71.

[3]冉立伟.案例教学法联合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法模式在皮肤性病学教学中的应用[J].实用皮肤病学杂志,2015,12(03):216-217.

[4]刘义兰,陈玲玲,阮满真等.运用问题为基础教学法对实习护生进行患者安全教育的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13,44(10):926-928.

[5]张媛媛,刘花,张全英等.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法在实习护生安全输液教育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0,17(21):23-25.

[6]陈伟,杜昌旺,王茂德等.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法培养神经外科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J].医药前沿,2016,06(17):320-321.

作者简介:

胡仲红(1965.09-),女,汉族,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诊断。

作者:胡仲红 辛国栋 杨亚喆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核专业实验室安全管理论文 下一篇:专业技术企业安全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