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高校图书馆校友服务的典型案例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精选6篇)
篇1:美国高校图书馆校友服务的典型案例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高校图书馆校友服务的典型案例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 李金芳/车慧/钟文娟
2012-10-17 17:29:13 来源:《情报资料工作》2012年04期
【英文标题】Research on the Alumni Service of American University Libraries: Typical Cases Research and Inspiration to China
【作者简介】李金芳,女,1979年生,首都师范大学图书馆馆员,北京100048;车慧,女,1980年生,首都师范大学图书馆馆员,北京100048;钟文娟,女,1972年生,首都师范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北京100048。
【内容提要】文章介绍了美国高校图书馆校友服务的实践情况,包括服务范围、服务内容与保障制度,结合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条件,探讨了支持终身学习的校友服务,建议逐步扩大服务的校友范围,提供包括资料借阅、多途径获取电子资源、建立Blackboard网络学习的平台等服务,并采取校友借书卡与VPN技术进行服务管理。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alumni services of American university library,including the scope,contents and managements.Considering both the theoretical basis and practical conditions of university library,discusses the alumni service aimed at lifelong learning,and suggests that provide services for the alumnus in different development stage including accessing to collections,making good use of electronic resources in different ways,constructing the learning platform with Blackboard,and taking the alumni privileges card and VPN technology for service management.【关 键 词】高校图书馆/终身学习/社会化服务/校友服务university library/lifelong learning/social services/alumni services 引言
2012年3月,北大图书馆馆长朱强表示高校图书馆将逐步免费对外开放,但高校图书馆的配置本身是为高校教学科研服务,其馆藏更具学术性、专业性,适合受过良好教育的、研究一些问题的读者,因此,当前不面向公众开放看书、借书,这意味着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应至少把握三原则:(1)保证师生的优先使用权。高校图书馆是一种不稳定的准公共产品,在受益上兼具排他性和非排他性,在消费上兼具竞争性和非竞争性[1],这种属性决定了高校图书馆在服务于社会用户时存在前提。(2)循序渐进地开展社会化服务。日本高校图书馆在社会化服务中,对社会用户的利用范围有一定的限制,从最初提供馆内阅览和复制服务到提供对外借书、节假日开馆的全面开放服务等逐步提供方便[2]。(3)发挥高校图书馆的特色,满足专业性、学术性和研究性需求。较之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有着显著的专业资源优势、先进的网络服务优势和完备的人才优势。图书馆利用现有的技术条件、数字资源和服务人员搭建起与外界沟通的桥梁,延伸服务范围,创新服务方式,可为终身教育提供实力最强、最理想的知识平台[3]。
校友是具有终身学习意愿和需求的社会成员。在美国,校友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一部分。当前,越来越多的大学管理者希望图书馆能在丰富校友活动、加强合作关系中发挥作用,而校友希望图书馆能够继续提供丰富信息资源与知识以支持科研与实践[4]。康奈尔大学图书馆、西北大学图书馆、麻省理工大学图书馆、斯坦福大学图书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图书馆、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图书馆、田纳西大学阿灵顿分校图书馆、哈佛大学图书馆等已经把校友服务发展成特色服务[5],为其提供在线使用资源和服务的平台,满足终身学习的需要。本文调查了上述高校图书馆开展校友服务的现状,从服务范围、服务内容与保障制度和管理模式方面探讨了支持终身学习的校友服务。美国高校图书馆的校友服务
美国高校图书馆视校友为图书馆的朋友,在保证本校学生、教师和职员优先使用的情况下,鼓励校友利用图书馆资源和服务(见表1)开展学习与研究,帮助其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由于哈佛大学图书馆由70多个专业分馆组成,其进馆政策、借阅权限、开放时间和服务等均不同,对校友服务没有统一的规定,建议校友从就读院校的图书馆寻求帮助,因此表1和表2不再涉及。
2.1 校友服务内容
2.1.1 馆藏印本资源
由表1可知,七所高校都为校友协会会员提供馆内阅览、资料借阅以及利用服务设施等服务。持校友卡即可免费现场咨询、检索馆藏目录,阅览政府参考资源与开架资源,自助打印和复印等;办理借书卡可以借阅资料,但北卡罗莱纳大学图书馆规定只能使用在线数字馆藏。斯坦福大学图书馆提醒校友需要遵守分馆规定,合理利用参考咨询服务、闭架馆藏、储物柜和学习单间等。
2.1.2 馆藏电子资源
五所图书馆为来访校友提供授权电子资源的利用。校友可在校园网内利用部分数字资源,但无权访问其他受到版权使用限制的资源。斯坦福大学图书馆和北卡罗莱纳大学图书馆还提供无线网络服务,前者规定校友需要使用注册过的无线上网设备或VPN服务通过临时账户登录后检索文献,并利用文献传递和馆际互借服务。临时账户[6]只能由斯坦福大学赞助者来为校友创建,有效期从1天至14天不等,并作为保荐人为校友的网络行为负责;后者为校友提供访客无线网络,通过手提电脑访问授权数据库资源和电子期刊。
康奈尔大学图书馆和斯坦福大学图书馆同时提供远程访问。校友向校友办公室申请个人NetID,通过网络登陆才可享受该服务。康奈尔大学图书馆搭建在线服务平台为校友提供电子资源、数字馆藏等内容丰富的专业资源[7]。电子资源包括学术搜索TM校友版、商业信息校友版以及Project Muse等,提供期刊全文、国家经济报告、行业报告等各种主题的学术研究信息以及开放获取资源,并使用网页版RefWorks继续开展学习和研究。数字馆藏提供了康奈尔大学的善本收藏、手稿收藏与一些特殊时期和特殊地域的研究文献等,如利比里亚法、雷格米研究系列,以及康乃尔大学教授研究与创作成果等,如比利·吉恩教授经年研究的安第斯山脉的图像、物理学家Paul Ginsparg创建的ArXiv.org等。
为支持校友的科研工作,协助校友完成研究任务,北卡罗莱纳大学图书馆还提供两种方式获取资源。一是通过学习共享空间服务为校友提供更多电子资源。校友可以登录到访客工作室(guest workstations)寻求馆员帮助,寻找所需的研究资料。二是校友支付成本费用使用自建文献传递系统[8],提交申请获得文献。阿灵顿分校图书馆还通过“RefWorks校友项目”提供标准化的网页版RefWorks,使符合条件的其他院所校友可以终身访问、远程登录并使用个人数据库进行专业学习[9]。
2.1.3 个性化服务
除了提供校友上述服务以外,美国各高校图书馆还根据不同情况提供一些个性化的服务项目。阿灵顿分校图书馆允许校友借用一些特殊物品,如多媒体资源、耳机、计算机等。但为保证学校师生的优先使用权,对校友使用计算机制订了规定并有权在校友违反规定时,暂停或修改使用权限。校友需要办理个人计算机账户,在上午12时之前允许累计使用2小时/天,且不得延长[10]。如果所从事的研究确实需要不受限制,可联系学科馆员帮助其安排最多3天使用计算机。计时从登录计算机开始,余5分钟时会弹出消息提醒,校友需及时使用存储设备保存工作。达到2小时限制计算机将重新启动,丢失所有未保存的工作。校友必须在学校师生需要时放弃使用权。
康奈尔大学图书馆不仅为校友服务,还吸引鼓励校友资助图书馆以提高学科或者研究馆藏,如利用“Honor With Books”项目来庆祝生日以支持藏书。同时致力于通过“珍惜手稿收藏展览”等活动推进共享广泛的专题收藏。校友还可以得到一个工作日内快速响应的研究咨询服务,若咨询问题需要深入研究,馆员提供75~135美元/小时不等的付费信息服务。
2.2 服务范围与管理
由于高校图书馆的使命是首先为学校师生提供服务,校友借书卡的服务范围、办理条件和借阅权限等依据各馆情况而定。康奈尔大学图书馆和阿灵顿分校图书馆为全部校友协会会员提供服务。北卡罗莱纳大学图书馆还为校友家庭提供服务。其余图书馆都对服务的校友范围作了进一步的限定(见表2)。
一般需要持校友协会会员卡、有效身份证件以及居住证明等材料,并填写申请表格付费办理不同有效期的借书卡。伯克利分校图书馆和阿灵顿分校图书馆则免费办理,借书卡有效期与校友卡
有效期一致,一般为一年。前者规定终身校友会成员的借书卡有效期三年。后者将获得具有借阅权限的免费访客卡[11]的校友定位为优惠借阅者。斯坦福大学图书馆和北卡罗莱纳大学图书馆并不支持校友卡。斯坦福大学图书馆规定校友是至少完成三个学季(不包括夏季)学习的学生,办理礼遇通行证才可享受优惠费用和礼遇特权[12]。礼遇特权包括:(1)自首次进入图书馆算起,在1年的周期中可以有7天进入图书馆,同时持有美国档案协会会员加赠7天;(2)可利用图书馆目录、信息中心的参考书目、绿色图书馆、辅助图书馆和艺术图书馆馆藏;(3)无限制地使用琼森图书馆的政府文件、特藏及大学档案馆(善本,手稿和档案馆藏)和大部分的研究分馆;(4)有限制地访问音乐图书馆、艺术和建筑学图书馆。并提供了灵活的购卡方式,选择购买1天、1个月、3个月或1年等使用权限的借书卡。北卡罗莱纳大学图书馆进一步将校友细分为三类:毕业不足5年的年轻校友、退休校友和校友家庭,分别捐赠10美元、35美元和50美元加入“Friends of the Library membership”[13],之后购买50美元/年的借书卡。三年内捐赠满5000美元即可获得终身会员资格。
校友具有有限的借阅权限,大多借阅册数略少,允许借阅28天,是否允许续借以及续借次数参见各馆规定。康奈尔图书馆的借书卡[14]需要另行激活续借功能。为保证校友及时归还图书,图书馆还设置了到期图书四级提醒:提前3天的友好提醒、过期1天和14天后的“超期提醒”、罚款提醒以及超期28天后的账单更新提醒(Replacement bill)。西北大学图书馆规定可重复激活借书卡,持该卡可以借阅芝加哥校区图书馆主馆和埃文斯顿校区的科学与工程图书馆以及芝加哥校区的夏弗纳图书馆图书。北卡罗莱纳大学图书馆则只为校友提供数字馆藏。除斯坦福大学图书馆外,其余图书馆均不为校友提供文献传递和馆际互借服务。
美国高校图书馆建立了图书召回制度。师生可对外借资料进行召回,校友必须在规定的召回日期前返还。除伯克利分校图书馆赋予了校友召回权力外,其余均不支持校友对外借图书进行召回。西北大学图书馆规定校友需要10天内返还召回图书。斯坦福大学图书馆则规定校友必须在7天的召回通知有效期内及时返还到出借馆,否则按照3美元/天处罚。如果召回者只需要验证引用或者检查参考文献等非常短暂的使用,图书馆可在借阅者允许的情况下提供联系方式以满足需要而不必采取预约或者召回措施[15]。对我国高校图书馆开展校友服务的启示
当前,缺失法人身份、缺少必要的政策引导和法律支持、没有独立支配的财产等制约了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发展[16]。实践中也确实存在未形成系统性的服务模式以及解决服务过程中产生的成本消化与用户违规问题[17]。支持终身学习的校友服务能发挥高校图书馆的优势,并有利于从服务范围、服务体系与管理模式等方面摸索出社会化服务的运行机制,为拓展、促进和深化社会化服务提供实践经验。
3.1 与校友会合作,确定服务范围并联合管理
美国高校图书馆大多与校友协会合作,均为获得了本校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并且居住在图书馆所在地的毕业生校友服务,并根据服务能力扩大校友范围。我国高校图书馆可与其协商并根据服务能力确定校友范围,服务探索期为部分持校友卡的毕业生服务;服务发展期为全部校友服务,如北京大学图书馆与校友协会协商为校友,包括在北京大学(包括西南联合大学、燕京大学、中法大学和院系调整时并入北京大学的其他高等学校)学习过的学生及工作过的教职工[18]提供服务;服务成熟期为图书馆联盟内的大学校友提供服务,如哈佛大学将校友范围扩大到拉德克利夫校友、大学的研究生和专业学院的校友,并根据学位或附属机构设置权限[19]。
与校友会合作开展校友服务并联合管理,为降低服务成本、加强管理提供了额外保障,并有可能资助图书馆通过项目建设深化校友服务,如Project MUSE就是康奈尔大学校友办公室的项目。北京大学图书馆为校友提供基础阅览服务,校友会和基金会每年将从校友卡费用中提取一部分用于支持图书馆管理[20]。
3.2 发挥特色,全方位构建支持终身学习的服务体系
终身学习[21]是社会成员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实现个体发展,根据实际需求自主、持续、灵活地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培训课程、利用学习资源等开展学习的过程。信息素质是终身学习的基本素养,因此,高校图书馆可为校友提供资料借阅、获取电子资源、网络学习的平台等服务。
3.2.1 资料借阅
图书馆可首先为校友提供基础阅览服务,免费检索和现场利用图书馆部分阅览资源。北京大学校友会规定[22],校友可在除期末考试期间的其余正常开馆时间内,出示身份证后用校友卡换取临时阅览证使用新馆文科、理科与期刊阅览区的开架阅览资源,但不包含收费项目,如善本阅览、光盘检索等。超时需每次交纳证件保管费和超时费4元。对校友使用行为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尝试对部分校友进一步开通有限的借阅权限,以发挥资源价值并提高资源利用率。
3.2.2 多途径获取电子资源
鼓励校友现场使用镜像数字资源。图书馆还可为来访校友提供一定时限的上网账号以临时访问授权数字资源,如西北大学图书馆为来访校友提供24小时内有效的免费NetID。有条件的图书馆还可以通过项目建设,建立网络账号登录控制的校友资源共享平台,如康奈尔大学图书馆。我国高校图书馆可开发利用虚拟专用网络技术,同校园网建立可信安全链接,并保证数据的安全传输,使校友以个人账号登录并远程访问授权资源。
但是,印刷时代建立的版权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数字时代的发展和需求,需要在数字存储和虚拟学习环境下做出及时更新,以加速资源的有效流通、使用和潜在价值的发挥。2011年11月17日,国际图联与知识产权组织成员国获取一些具有版权限制和例外约束的文件,发布了TLIB协议(Treaty proposal)[23],允许图书馆在法律许可范围内以支持用户基于教育和研究需求对资源的合理使用,同时建议图书馆利用技术采取保护措施,建立有关赔偿责任限制等。高校图书馆需要研究版权例外协议,通过自建文献传递系统提供馆藏文献的拷贝服务,如北卡罗莱纳大学图书馆的Tripsaver系统,该系统在接收到申请后采取网页、邮件和传真等形式提供文献,通常采取扫描文章,制作成PDF文件发布在特定网页,发送邮件提供检索指令给请求者以便及时下载。
3.2.3 建立Blackboard网络学习的平台
利用Blackboard建立共享、自我管理的网络学习的平台。Blackboard具有可独立运行且支持二次开发的模块式结构。它支持大用户量访问与多种语言、交互能力强,满足了校友对远程学习、终身学习和协作学习的需求。馆员自主添加与删除用户、建立学习小组等管理与组织校友;发布和管理学习资源,包括课程文档、自测练习、调查问卷和外部链接等。学习资源包括系统的信息检索课程、实用的专题讲座及丰富的多媒体培训资源。小组成员通过文本聊天、协作白板、页面浏览等协作交流来提高学习效果。其多样化的工具突破时空限制,实现随时随地沟通交流、传递信息、解惑答疑和知识分享。提供不同形式的测试,方便校友自我评估学习效果并采取持续的需求调研,开发并完善学习的平台。同时可参照西北大学图书馆的做法,与技术部合作将图书馆数字资源,包括期刊文章、图书章节、视频和音频资源嵌入Blackboard[24],方便校友在虚拟课堂中远程利用。
3.3 建立保障制度,完善管理模式
3.3.1 校友借书卡管理外借图书
目前,我国大多数图书馆实行“e卡通”系统管理。图书馆可以在校友提出书面申请重新激活已经注销的e卡通或者办理新卡管理外借图书,有效期一年。办理新卡需要持有校友卡和身份证有偿办理,收取制卡费或管理费。可设立档级服务标准,为有偿服务提供不同程度的优惠,如重庆大学图书馆将校友分为基础用户、VIP用户和金卡用户[25]。随着服务管理模式的成熟,还可以借鉴美国高校图书馆提供的更为灵活的购卡方式,付费购买不同使用期限(天、月、半年和一年期等)的借书卡,如斯坦福大学图书馆、康奈尔大学图书馆和麻省理工大学图书馆等。
为保证校内用户的优先使用权,图书馆自行制定校友借阅政策以限制大多数资源的流通,如借阅册数少、借期短、无续借等。并借鉴美国高校图书馆的做法,建立图书召回制度,校友不享有该权利,校友需按照约定在召回有效期内及时返还图书。对于滥用图书馆借阅权利,如多次不按时返还图书、不回应召回通知等,图书馆将暂停、取消卡权限或没收卡,伯克利分校图书馆还建议如果校友离开邮件地址超过一个星期,应该返回材料,以避免召回罚款。
3.3.2 VPN+借书卡管理远程访问
远程访问不受时空和地域限制,是校友利用数字资源、Blackboard等服务的主要方式。上海图书馆利用“e卡通”服务系统,采用SSL VPN技术实现了网络接入、身份认证、授权资源访问和远程服务管理等多种系统功能的集成,不仅为读者的网络家庭书房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保障,还显著提高了数字资源的利用率,提升图书馆的服务能力[26]。结语
校友服务能够发挥数字图书馆、专业资源、技术研发和复合人才的优势,体现高校图书馆学术文献信息中心的价值。首先发挥图书馆的专业馆藏优势,有利于提高资源使用率并制定合理的管理模式。其次发挥人才优势,有利于开展高知识含量的信息增值服务,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指导,进而建立信息服务模式。校友服务还有利于发挥高校区域联盟的作用,促进资源共享,提供服务质量。高校图书馆发挥自身优势支持校友终身学习的同时,有利于在广泛的社会关联中提高影响力,达到共同发展的双赢局面。
【参考文献】
[1]潘澜.高校图书馆社会化不可行的经济学分析[J].图书馆杂志,2009,28(6):50-52.[2]孙颉,叶勤日本大学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及启示[J].图书馆,2010(3):60-61.[3]张畔枫.高校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知识传播效应[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1(8):48-50.[4]Flegg C.Perspective on alumni, libraries and universities: Where to the relationship[J].The Journal of Academic Librarianship, 2011, 38(1): 60-62.[5]谢丽娟,郑春厚美国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发展现状及启示[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9(3):93-97
[6]Access for Stanford visitors[OL].[2012-03-13].http://itservices.stanford.edu/service/wirelessnet/access.[7]Alumni and friends[OL].[2012-03-07].http://alumni.library.eornell.edu/.[8]Document delivery[OL].[2012-03-15].http://#online.[20]关于持校友卡进图书馆的说明[OL].[2012-01-05]http://.[22]为您的北大岁月留下永久的纪念[OL][2012-01-05].http://.[23]Treaty proposal on copyright limitations and exceptions for libraries and archives[OL].[2012-01-11].http://?libIntroId=43***03.[26]金家琴.基于技术实现公共图书馆电子资源远程访问——上海图书馆电子资源远程访问服务系统e卡通实例[J].图书馆杂志,2009,28(3):64-68.
篇2:美国高校图书馆校友服务的典型案例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
高校学生的网络行为及对图书馆服务的启示
本文简要分析了高校学生网络行为与信息需求的关系,概述了高校学生网络行为的`类型及主要影响因素,对高校图书馆应据此采取的服务对策做了若干探讨.
作 者:刘文青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图书馆,湖南,长沙,410081刊 名:河南图书馆学刊英文刊名:THE LIBRARY JOURNAL OF HENAN年,卷(期):29(5)分类号:G258.6关键词:高校学生 网络行为 图书馆服务
篇3:美国高校图书馆校友服务的典型案例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
一、美国对残障人教育的服务体系的特征
1、建立了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
美国是一个注重法制的国家,在残障人教育领域体现得也很明显。美国联邦政府通过各项法律文件,来维护和保障残障人的正当权利,促进残障人更好地融合和参与社会。目前,美国残疾人权益的保障主要是通过两部法案来得到实现的———《残疾个体教育法案修正案》(Individuals with Disabilities Education Act Amendments,IDEA97)和《美国残疾人法案》(Americans with disabilities Act,ADA)。《残疾个体教育法案修正案》是对残疾个体受教育权的保障,目的是为了保障所有残障儿童都有权利获得免费的、适合的公立教育,而《美国残疾人法案》则是美国在保护残疾人方面最全面的公民权利法案。在此主要介绍《美国残疾人法案》。《美国残疾人法案》(ADA)是一个联邦法,规定因残疾而歧视为非法,它为残疾人提供民法保护,禁止就业、公共安排、以及公共服务的歧视。ADA是在1990年有国会(Congress)通过成为公法(Public Law)101-336,并有老布什总统签署立法。在2008年小布什总统批准国会修正了ADA成为公法110-325(ADA Amendments Act,“ADA-AA”)。ADA修正法案于2009年1月1日生效。
对“残疾”的界定范围更广泛和人性化。
定义一:如果身体或精神功能障碍大幅度限制一个以上主要生活行为时,就ADA而言就是一个有“残疾”的个人。“身体功能障碍”是指“任何生理上的病症、或状况、容貌变形、以及身体结构缺损影响以下一项或多项身体系统:神经系统、肌肉骨骼系统、特殊感觉系统、呼吸系统(包括发声器官)、新血管系统、生殖系统、消化系统、生殖泌尿系统、血液淋巴系统、皮肤系统、以及内分泌系统”。“精神功能障碍”是指“任何精神或生理上的病症,诸如弱智、器质性脑病综合症、情绪与精神疾病、以及特定学习障碍”。“主要生活行为”包括“照顾自己、用手做事、看、听、吃饭、睡觉、行走、站立、举、弯腰、说话、呼吸、学习、阅读、集中注意力、思考、交流与工作”。
定义二:如果有某种残障的病历,那就是ADA规定下的“残疾者”。“有某种残障的病历”意思是指有一个实质限制一项或多项生活行为的精神或身体功能障碍的历史。
定义三:如果曾经被人当成某种残障的病人,也是ADA规定下的“残疾者”。“被人当成”是指虽然某人功能障碍并不影响其履行工作/学习的能力,但是其雇主/老师对待他就是会被影响一样,那他就“被人当成”有功能障碍。当然,“无论一个身体或精神障碍是否在事实上或想象中限制某个人的某个主要生活行为,只要有人能够证实他/她因为那个事实上或想象中的功能障碍而遭到这个法案所禁止的行为,就符合有该项功能障碍的要求”。
而我国对“残疾”的界定,则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二条的规定:“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残疾人包括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和其他残疾的人。”并且对残疾进行了等级标准的划分。因此可以看出,我国对“残疾”的界定实际上是一种医学定义,忽略了残疾的社会性意义,缺少了人文关怀因素。
2、强调平等的权利
制定和出台ADA的主要目的是消除残疾人在融入主流社会时存在的障碍。该法案主要在就业、社会生活、公共服务设施等方面对残疾人的权利保障做了具体的规定。残疾人“平等权利”的实现体现在两方面:禁止歧视和合理迁就。
“禁止歧视”体现在ADA法案的每一部分中,法案指出。残疾人在就业时享有与普通人平等的权利;要求社会在提供公共服务时不能歧视残疾人,要充分考虑到残疾人的特殊需要:强调通过改造原有的设施或规定新设施的配备标准来为残疾人提供特殊的设施和服务;规定在电信方面必须考虑到残疾人的通讯需要,为他们配备“电信中转服务”,从而使残疾人能利用新的科技,像普通人一样进行通讯交流。因此,禁止歧视残疾人,就是保证残疾人在就业、服务和其他机会上享有和普通公民一样平等的权利。
但是,由于残疾人本身的某种“残疾”的客观存在并有可能妨碍其从事某工作或享受某服务,因此,要求社会不能局限于消极地对残疾人一视同仁,在必要的时候,社会须正视残疾并基于此做出适当的区别对待,通过“合理迁就”保证残疾雇员完成工作主要职责,享受到社会的服务。法律要求的“迁就”限于合理范围之内。所谓“合理”,即指迁就措施能够有效地帮助残疾人完成工作的主要职责或享受到某项服务,且迁就的成本并未大大超出其带来的收益。《美国残疾人法》认可的迁就措施可以划分为两类,包括对工作场所设施及人员配备等硬环境的调整以及对工作方式、内容等软环境的修改。
二、为残疾学生提供各种服务
为残疾学生提供服务,学校充分贯彻“禁止歧视”和“合理迁就”的原则。一则保证残疾学生能获得学习的平等渠道以确保残疾学生也能获得成功的平等机会;二则学校提供的特殊服务应该是“合理的”与“合适的”,即提供给残疾学生的特殊服务只是保证其能获得平等的学习机会而不是提供某种学习的“优势”,重要的是,学校提供的“平等学习机会”并不能保证学生的“成功”,学生必须要有足够的资质才能通过某门课程或获得学位。
学校提供给残疾学生的服务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便利服务
对于视障、学习障碍(比如说是阅读障碍者)以及上肢残疾的学生来说,在学习的过程中,残障学生办公室可以为其提供教材、试卷以及其它印刷材料转换服务方便学生学习,此外,还有盲文翻译软件、放大阅读软件、可触式凸起影像反映设备等一系列帮助残疾人学习的工具,同时包括座位都进行了针对性调整。
2、考试便利服务
创造适宜的考试环境,让残障学生能在最接近普通学生考试情境的环境中接受必要的考试便利服务,以期达到专业学习的基本水平,主要包括:延长考试时间或完成作业的时间、提供独立的安静的考试空间、考试中多次的休息时间、指派专人读题或抄写、使用专用电视,放大字体;录音考试或电子格式考试等等。
3、辅助技术服务
学校一般都设有残障学生辅助技术训练中心实验室,主要供残疾学生课余时帮助其学习、训练与生活上获得专业指导。主要的学习辅助技术有:读写提高软件、声音识别软件、影像放大软件、屏幕阅读软件以及输入、输出设备等。
4、咨询技术服务
美国高校一般设有残障学生服务办公室,其工作目标就是确保每个残疾学生获得平等的大学学习生活的机会。残障学生支持服务专门人员既是残障学生的支持者,又是学校教师和其它工作人员的咨询人员,积极普及残障学生相关工作要求及技术,为残障学生提供帮助。
5、其他特殊服务
其它特殊服务包括:特殊的硬件设施安排。比如说特殊的课桌与桌椅;足够宽的教室门或走道;住宿的特殊安排;动物帮助(每州的情况不一样,比如说华盛顿州应许残疾学生带狗或小马驹进学校辅助其学习生活)等等。
三、对提高我国高校残疾人教育服务职能的启示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关于残疾人招考、就业等方面出台了相关的政策和规定。但与美国相比,我国目前残疾人高等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
1、重新构建“残疾人”的法律概念,适度拓展对残疾人的保护范围
我国现行的《残疾人保障法》认可的残疾限于实际存在的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和精神残疾六类,排除了有残疾记录以及可能被视为有残疾的群体获得法律保护的可能性。评残所依据的《残疾人实用评定标准》比社会一般认识中的残疾标准和世界大多数国家以及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要严格得多,一些社会上普遍认可的残疾并不为现行法律所承认。
同时,虽然我国的《残疾人保障法》和《就业促进法》中也明文禁止残疾职业歧视,但是又未加区别地禁止在职业中歧视残疾人,无视残疾人劳动能力受到客观限制,可能部分乃至全部丧失劳动能力的实际情况,将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残疾劳动者置于法律的同等保护之下。因此,我国现有法律规范过于抽象和原则,可操作性较差且缺乏制度保障是残疾职业歧视难以进入诉讼程序、残疾劳动者难以获得法律救济的主要障碍。
2、确保多种形式的平等受教育权的实现
据统计,目前我国专门招收残疾学生的特殊高等院校只有10所,与我国社会和高校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应;另一方面,虽然我国一些普通高等院校也会破格录取一些优秀的残疾学生,但能实际进入普通高校的残疾学生很少。2001年至2005年5年间,中国累计达到普通高等院校录取分数线的残疾学生人数为1.8万人,录取1.6万人,高等特殊教育院校录取4067人。另外,进入高校的残疾种类也少(只有盲、聋、肢残3类);层次低(绝大多数是大专层次);专业面窄,因此应该扩大对残疾人的录取范围。
3、建立残障学生支持服务系统
学校应为各类残疾学生准备适应他们特殊需要的物质条件,例如盲文书籍及相关设备、为聋人上课配备的专业手势翻译及相关设备、无障碍设施等;另一方面,学校应设立专门的专门负责残疾人学习的部门,确保残障学生教育服务顺利开展。
4、加快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
篇4:美国高校图书馆校友服务的典型案例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
【关键词】美国;高校图书馆;学术出版;服务特点;启示
【作者单位】刘吉红,保山学院图书馆。
美国高校图书馆的出版服务职能由来已久,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断改进。进入21世纪后,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和社交媒体发展迅猛,这种技术革新极大地影响了学术成果的产生、搜集、组织和传播,学术出版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在这种形势下,美国高校图书馆纷纷开始探索学术交流服务的新模式。2013年,Jaguszewski 等人在美国专业图书馆协会的报告中指出,学术图书馆面临学术交流与传播途径变革,应将教、学、研整个工作流程或生命周期的需求作为提供服务的核心,而不应再将资源提供作为学术出版服务的核心。在当前知识服务的需求下,美国高校图书馆学术出版以用户为中心,对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更为关注。美国高校图书馆学术出版服务早在1988年就已经开始,在近30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服务特点,积累了许多我国可以借鉴和利用的经验。
一、美国高校图书馆学术出版服务特点
1.美国高校图书馆学术期刊出版服务特点
据2008年美国研究图书馆协会统计,有88%提供出版服务的大学图书馆开展了学术期刊出版服务,学术期刊出版服务已经成为美国高校图书馆出版服务的主要业务。美国高校图书馆学术期刊出版服务方式当前主要以e-Pubs为主,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便是普渡大学图书馆。作为普渡大学数字知识库的组成部分,e-Pubs除了机构知识库的界定,还是一项可对普渡大学图书馆学术期刊成果搜集、组织、存储和分享的服务。e-Pubs从2006年开始为学术期刊提供出版服务,通过与出版社的合作对开放存取期刊等进行出版。e-Pubs的出现,将集成式的学术期刊出版服务呈现在高校教师与科研人员的面前,并提供了便捷的网络访问途径,大大提高了教师与科研人员学术资源获取与交流的效率。作为一项开放存取学术期刊出版服务,e-Pubs可提供很多免费学术内容,其收录的学术刊物众多,支持对象并不局限于学校内部,而是面向全球用户,支持多种搜索引擎的收录和索引,可供全球用户通过互联网进行免费查询和下载使用。e-Pubs的成功运作大大提升了普渡大学学术成果的被检索率与利用率,促进了其学术成果的推广与应用。
2.美国高校图书馆机构知识库出版服务特点
为了更好地支持高校学术团体的学术研究活动,满足其数据存储及出版的需求,美国高校图书馆除开展学术期刊出版服务外,还广泛开展机构知识库出版服务。据统计,在美国约2/3的高校图书馆出版服务具有机构知识库服务性质。知识库出版服务可涵盖多种学术内容,文件格式也可以多种多样,具有非常高的使用率,促进了学院内人员的学术交流,受到了学院内各类用户的广泛欢迎。以麻省理工学院为例,该学院和休利特帕卡德公司联合开发建立了Dspace 机构知识库,存储了院内研究人员的文档、多媒体出版物、音频文件、数据集等多种格式的数字型研究成果。学院内科研人员均可以通过网页界面在Dspace中方便地存储、传播自己的学术成果,也可以对他人的研究成果进行检索与利用。另外,美国高校图书馆的大部分机构知识库都提供了学术成果下载统计服务,为科研人员及时了解自己成果的传播与使用情况提供了便利。
3.美国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出版服务及其他配套服务特点
特色馆藏出版服务是美国高校图书馆学术出版服务中一种较高层次的出版服务项目。该服务项目要求图书馆在立足自身馆藏的同时,对相关专题文献进行广泛搜集、系统研究和深度挖掘。例如在加州大学图书馆的马克·吐温项目(Mark Twain Project Online)中,负责该项目的工作人员对马克·吐温相关资料进行了长达40多年的搜集与整理,目前该项目拥有马克·吐温的2部文学作品以及2300多封首次面世的书信等资源,而且该项目支持全球用户无限制和直观地免费获取。美国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出版服务在支持学校图书馆出版服务活动的同时,提升了图书馆特色馆藏的知名度,促进了图书馆特色馆藏的广泛传播,使馆藏特色资源的价值得到了更加充分的挖掘与展示。
与此同时,美国高校图书馆还广泛开展了各种附加服务。2013年美国图书馆出版联盟发布的《图书馆出版名录》显示,名录内的美国高校图书馆共提供了34种附加服务。在诸多附加服务中,最受用户欢迎的是版权信息服务、平面设计服务、出版社对待开放存取政策的态度说明服务等,这些附加服务有力地支持了美国高校图书馆学术出版服务的顺利开展。
二、美国高校图书馆学术出版服务特点对我国的启示
1.高校图书馆要加强对学术出版服务的重视
从当前学术出版趋势可以看出,各国高校图书馆都在大力开展学术出版服务,将其作为网络环境下学术交流服务的重要工作,并通过学术出版服务来推动高校学术研究成果的共享。我国高校图书馆也应顺应时代变化与需求,加强对学术出版服务的重视。首先,为了使我国高校图书馆学术出版服务能像美国高校图书馆一样有效和有序开展,我国高校可成立专门的学术出版服务机构,建立学术出版服务交流工作办公室,为高校图书馆学术出版服务提供组织、实施等帮助,使高校图书馆学术出版服务工作得到科学的统筹管理,推动其具体工作有效开展。其次,我国图书馆学会可根据我国高校图书馆开展学术出版交流服务的实际情况,成立高校图书馆学术出版交流服务工作指导委员会,对我国高校图书馆学术出版服务进行宏观指导,使高校图书馆从思想上重视学术出版服务,并采取相应措施推进更多高校图书馆开展学术出版服务工作。
nlc202309012101
2.大力倡导开放存取服务,积极组建高校机构知识库
从美国高校图书馆的学术出版服务中可以看出,开放存取是该服务得以顺利开展的学术与政策保障,高校机构知识库是开展该服务的有效工具。我国高校图书馆可以充分利用自身信息中心的优势,联合各兄弟院校图书馆及各研究机构大力倡导开放存取服务,积极组建自己的机构知识库。2012年我国成功举办了第一届中国开放获取推介周活动,该活动至今已连续举办了四届;包括国家科学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在内的14家图书馆及研究机构于2012年联合发起成立了中国机构知识库推进工作组。我国的开放存取宣传工作及机构知识库创建工作正在火热开展中,但效果仍不甚理想,还需图书馆界及学术界广大同仁共同努力。
3.根据图书馆馆藏资源明确学术出版服务重点
高校图书馆的学术资源相对丰富,在学术出版上应根据自身馆藏资源明确学术出版服务重点,为各类科研项目提供更多支持。在学术出版服务方面,高校图书馆可利用图书馆馆员的专业性,为学术出版服务提供多方面帮助。高校图书馆还应充分发挥自身在教学科研保障部门和信息中心方面的优势,深入挖掘本馆的馆藏、人力、技术等资源,为学术出版活动提供更好的服务。美国高校图书馆的出版服务立足自身资源,有着明确的适合自己的目标,着重不同领域的学术出版服务。因此,我国高校图书馆学术出版除了要明确出版服务的目标,还要明确其服务对象、出版物类型等内容。我国高校图书馆学术出版服务主要展示高校师生学术成果,为高校发展总体目标和具体任务提供支持;出版服务的对象,通常以校内教师和科研人员为主。我们只有明确服务的目标和对象,才能对有针对性地提出出版服务需求,并选择恰当的运作模式。
4.加强与出版社的合作,促进学术出版服务多样化
高校图书馆学术出版服务作为一项系统的新型服务,不能孤立存在。我国高校图书馆在资源建设及服务方面有很强的合作意识,已经建立了数十个高校图书馆联盟,各高校图书馆联合开展文献资源建设、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阅读推广等一系列合作,提升了单个图书馆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不过,在出版方面,当前比较专业的仍然是出版社,高校图书馆学术出版服务可加强与出版社及不同高校图书馆的合作,充分利用出版社编辑、技术、传播等方面的特长以及其他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通过信息共享及专业出版工作来保障高校图书馆学术出版服务的顺利开展,对高校图书馆学术出版的最佳实践方式进行探索,为高校学术交流提供更专业的服务。除核心期刊、论文、专著出版活动外,高校图书馆还可为用户提供一些附加服务,附加服务可参考《图书馆出版名录》,将学术成果服务的各个方面都融入其中,通过多样化的学术出版服务完善高校图书馆学术出版服务体系。
美国高校图书馆学术出版服务已经趋向成熟,其发展过程中的不少经验都值得我国高校图书馆学术出版服务吸收和借鉴。我国高校图书馆应根据自身实际,通过学习借鉴美国高校图书馆学术出版服务经验,促进我国高校图书馆学术出版服务向更加完善的方向发展。
[1]游祎. 美国高校图书馆学术出版服务实践及启示[J].图书馆,2014(6):94-96.
[2]Justin Gonder. Mark Twain Project Online[EB/OL].http://www.cdlib.org/services/access_publishing/publishing/pastprojects/marktwainproject.htmlrankings/national-universities,2015-07-08.
[3]鄂丽君. 麻省理工学院图书馆的开放存取出版服务[J]. 图书情报工作,2013 (12):101-105.
[4]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Office for Literacy and OutreachService (OLOS)[EB/OL]. http://www.ala.org/offices/olos, 2012.
[5]赵惠芳,毛一国. 学术交流新模式:图书馆出版服务[J]. 大学图书馆学报,2012(2):13-17.
篇5:美国高校图书馆校友服务的典型案例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
一、美国高校专业设置及管理要点
美国高校可以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 以及对于学科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判定, 自由选择增设哪些新专业, 也可以规定专业的名称。美国也有高校学科专业目录 (Classification of Instructional Programs) , 简称CIP, 是由联邦教育部正式颁发的、具有统计意义的专业名录。它只收录高校已经开设的、符合条件的学科专业, 按一定标准进行分类, 旨在提供学科专业信息[2]。尽管美国高校在专业设置上拥有极大的自主权, 但不容否认的是, 这是一种在政府宏观管理范围内的相对自由。美国各州均设立了高等教育委员会 (有些州也称作高等教育协调委员会, 或者高等教育规划委员会) , 作为法律正式授权的教育行政机关, 负责对本州内高等教育的管理与监督工作。针对高校专业设置工作, 委员会承担着至关重要的专业审批和专业评估的职能。高校自主设置的专业需要得到州高等教育委员会的审批才能得以生效。美国50个州都对大学新专业进行专业审批[3]。虽然各州在高校专业设置审批中所规定的具体权力和流程有所不同, 但仍然有一些主导型的程序要求和内容要点具有普遍性。专业设置的审批主要涉及到州高等教育委员会和高校两个主体, 审批流程在两个主体间连接互动, 内容要点也通过两个主体的材料准备和评审建议得到详细体现。具体来说, 美国高校要设置一个新专业, 需要经过如下几个步骤。
1. 高校, 论证拟增设新专业的内部可行性。论证要涉及市场需求、师资队伍和课程设计、经费预算及来源、相关条件 (教室、图书资料等) 等方面。
2. 高校, 在认定自身可行的基础之上向州政府管理机构 (即州高等教育委员会) 提出设置新专业的意向。高校, 着手拟定设置新专业的申请书。经过一系列校内评审的严格阶段, 申请书最终送达州的高等教育委员会。申请书内容必须包括:专业介绍;拟设专业与高校发展使命及战略规划间的关系;预先设定拟设专业办学资源的来源 (包括校内资源的调整与配置、外部经费的争取与注入或向州政府申请新经费, 需要明确的说明) ;生源需求情况;与本层次的高等教育系统和本区域的其他相关专业之间的关系。
3. 州高等教育委员会, 把高校新设专业申请书分发给同类或同区域的将会受到影响的其他高校, 征求他们对于该校增设此专业的意见和建议。
4. 州高等教育委员会, 回收各方意见反馈, 并针对申请书提出综合性意见和建议。
5. 高校, 依据州高等教育委员会的回馈进行修改, 再次提交正式专业设置申请书。正式申请书, 具体包括原申请书的各项内容, 及对意见与问题的解释或说明:拟设新专业对于实现学校发展使命与目标及战略规划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拟设新专业的社会需求和行业需求情况, 既包括现状总结也涉及未来预测;生源需求与招生规模说明;如果同类同区域的高校已经开设了相同专业, 要说明开设的现实情况, 并重点阐述在这样的情况下, 本校仍坚持重复设置该专业的依据和理由;拟设新专业具体开设的各门课程, 以及该种课程安排对于学生能取得某种预期成果的适当性;拟设新专业的办学资源的保障, 包括经费保证、师资力量、图书馆资源、面向学生的其他服务资源、教育教学设备与场地等;对于拟设新专业的管理机构与机制的恰当性;对于拟设专业所进行的评估与审核的恰当性;针对美国多种族的现实情况, 说明对于学生来源多样性的设计, 包括对于来自弱势群体的学生的支持;对于拟设专业相关的资格认证的说明, 包括该专业是否有、有哪些获得认证资格的认证机构, 学校增设新专业后对于该专业参加资格认证的设计;现代技术在拟设专业方面的具体运用等。
6. 州高等教育委员会及第三方咨询机构, 对高校正式专业设置申请书进行综合评审。评审委员会构成:州高等教育委员会的人员、提出申请的高校方人员和来自外部的该专业的专家。评估重点:专业是否符合学校的使命;专业是否符合学校所在州的需要;专业的新生入学情况;专业的劳动力市场需求情况;专业的资金来源;专业的教师情况;专业是否与州内其他高校的已有专业重复;现代化技术的应用。
7. 州高等教育委员会, 综合意见, 做出专业审批决定。审批决定主要有几种:通过、有条件的通过、不予通过、延期决定等。
8. 高校根据州高等教育委员会正式发布的审批意见, 进行相应的下一步工作。第一, 审批决定为“通过”的, 高校可以正式开办该专业。第二, 审批决定为“有条件通过”的, 高校需要尽力解决以州高等教育委员会为代表的各方提出的诸项问题。之后, 政府管理机构将在一个确定的阶段内, 且时间不宜过长 (例如一年后) , 重新评审该项专业设置申请。第三, 审批决定为“不予通过”的, 高校暂时不能开办专业, 但高校有进一步的申述权, 也可以修改申请书以后再重新申请。当新开设的专业有了第一届毕业生后, 可能会对该专业进行一次深入的全面的评审。
二、美国高校专业设置的管理要点
1. 资源类要求仍为基础, 但以质性描述为主。
美国官方的专业设置审批规定明确、详细, 提供了具体的行动指南。不容否认, 早期的美国比较强调对图书资源、教师人数、教学设备等硬件的清单式的核对[4], 现在的质量要点也仍然包括这些重要的资源类要求, 但在指标的描述上倾向于定性要求, 没有一刀切的数量规定。如针对“教学设施”一项, 具体评估要求是“适当的教室、实验室和相应的仪器设备, 并形成一种有利于专业教学的氛围, 以利于专业建设目标的实现”。关注的重点是“适当的”、“利于专业建设目标的实现”, 即相对于数量来说, 更注重教学设施的合理利用及有效性。这种目标指向型的定性要求注重效果的达成, 也为专业设置与发展提供了更为宽松的弹性空间。
2. 学生发展与专业管理元素倍受关注。
值得注意的是, 美国高校专业设置审批要点已越来越多地涉及到关于学生发展的指标, 如“拟设新专业具体开设的各门课程, 以及该种课程安排对于学生能取得某种预期成果的适当性”;再如“对于来自弱势群体的学生的支持”等。同时, 包括同行评价与建议、利益相关者的多方参与、专业管理机制等管理元素占据了审批内容中的重要位置。
3. 遵循知识、市场、人的发展及利益相关者参与的四维逻辑。
美国高校专业设置, 一方面体现出对于高校及新专业自身的特性与发展的关注, 强调“新设专业符合高校发展使命与战略规划”, 对教师、课程、教育设备设施的规定都是围绕着“保证专业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 强调专业设置应围绕学生发展而展开, 一切旨在提供服务于学生成长的高质量、优体验的专业教育。如提出“教学计划应提供机会以确保学生可以追求与其学习及专业要求相一致的兴趣。除了专业课程外, 学士层面的课程应提供其他课程以丰富学生的知识背景, 如人文、自然、社会和其他学科的学习”, 而并非单纯局限于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养。这是对于知识逻辑的合理解读以及对于人的发展逻辑的充分尊重。
当然, 市场逻辑仍然是专业设置的重要基点, 要求新设专业符合学校所在州经济发展的需要, 适应社会需求和行业需求, 利于现有专业结构的优化。同时, 多方力量可以进入高校专业设置的话语体系中来, 特别是同行意见受到重视, “如果同类同区域的高校已经开设了相同专业, 要说明开设的现实情况, 并重点阐述在这样的情况下本校仍坚持重复设置该专业的依据和理由”, 这是通过利益相关者制衡与协调而促进高校专业科学设置的必然选择。
三、对我国高校专业设置的借鉴启示
在高等教育发展的国际化视野下, 美国高校专业设置的主要经验带给我们诸多启示。在积极借鉴的同时, 我们还要结合我国高校专业设置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选择与内化提升。
1. 构建具发展性和弹性的指标体系。
美国高校专业设置关注资源条件的指标、保证和支持学生发展的指标以及保障专业质量管理的指标;在指标内涵描述上倾向于更富创新性和选择空间的定性规定。这启示我们:我国高校专业设置要求必须体现鉴定性与发展性统一的原则。高校专业设置并不只是一个点的行为, 与它联系的是专业的发展走势和竞争能力。鉴定性的设置要求往往是从一个点的状态来对结果进行静态评价, 而发展性的设置要求能够既注重现状的达标, 又关注未来的发展。同时, 我们要关注指标内涵的丰富与弹性。我国现有专业建设指标相对侧重于量化规定, 而“质性评价也应该得到应有的重视, 质性不是否定量化, 更不排斥量化, 它包含了量化, 是对量化的革新与扬弃”[5]。
2. 追求内在逻辑的平衡发展。
从美国高校专业设置要求的主要逻辑基调可以看出, 知识逻辑、市场逻辑、人的发展逻辑可以有效共融, 并不必然存在相互排斥和抵消的问题。当然, 社会经济进步和高等教育发展的不同时期, 各种内在逻辑会出现主导与非主导的角色差异。我国现阶段高校专业设置的主导性逻辑表现为市场逻辑, 这是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 也是高校本质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大学在最高层次上全心全意并毫无保留地致力于增进知识、研究问题 (不管它们源自何方) 与训练学生……但大学也不能远离社会。更重要的是:大学不是风向, 不能什么流行就迎合什么。大学应不时满足社会的需求, 而不是它的欲望。”[6]但同时, 我们必须注意避免市场逻辑走向一元化。
过于侧重市场逻辑, 除了有弱化高深知识逻辑的嫌疑, 另一个集中表现就是在高校专业教育教学管理中, 容易疏忽人的发展的逻辑。因为以市场逻辑为主导的教育管理, 倾向于把学生看成可以通过统一模式培养而批量产出的“产品”, 而并非是一个个各具特色的活生生的“人”。工具化专业设置的结果, “要么是一种政治、道德教育或经济教育, 要么是一种知识教育或技能教育等, 而恰恰忽视了以培养人为中心的主体教育”[7]。这在我国现有的高校专业设置与培养中有较为明显的体现。必须澄清的是, 高校专业设置存在问题的根本原因并非遵循市场逻辑本身, 而是市场逻辑与知识逻辑、人的发展逻辑之间的非正常失衡与冲突。也就是说, 如果我国高校专业设置过于强调市场逻辑, 追求学科专业对于市场经济的迎合, 甚至把它当成绝对优势或者唯一逻辑, 就容易产生急功近利的专业设置的行为和结果, 就会压倒性地僭越知识逻辑和人的发展逻辑, 忽视学术知识的发展创新和人的存在及价值实现, 问题也就会由此而生。美国高校专业设置通过人的发展逻辑来整合其他逻辑, 这对于我国高校专业设置具有重要启示。“展望未来, 个性发展价值将逐渐占据主导, 因为知识的发展依赖于个性价值的开发, 而个性的发展程度代表社会发达程度, 也从根本上代表国家利益能够实现的程度。”[8]人的自我生成、自我发展, 是价值创造的最高本质。[9]为了保证高校学科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对于人的发展逻辑的尊重必须提上日程。我国高校专业设置必须要有意识地加强知识逻辑与人的发展逻辑的内涵指向。
3. 赋予利益相关者更多的话语权。
美国高校专业设置注意引导各方利益主体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性, 鼓励多元话语的沟通与交流, 进而逐步形成协调的、利于改进与发展的专业建设体系。我国高校专业设置的管理主要是政府行为, 重点体现的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的意志。高等教育质量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的注脚, 满足社会政治发展的需要成为特定时期高等教育质量政策的主导价值取向。[10]具体实施审批评价的机构也是以政府为主, 或者是代表政府利益的第三方机构, 真正的民间机构、高校同行或其他社会力量几乎没有参与的空间。诚然, 利益主体不可避免地因价值观念、利益指向的不同而表达不同的话语, 但这种话语博弈正是现代大学制度下高校专业设置实现科学、有效的权力诉求。我们应建立规范制度, 一方面要明确利益相关者的参与机制, 一方面要关注他们对于专业设置效果的评价和反馈, 切实利用这些反馈结果修正和改进高校专业设置工作。
参考文献
[1]MetZger, Walter.The Academic profession in the United States.From Clark, Burton.The Academic Profession:National, Disciplinary and Institutional Settings[M].Berkley and Las Angles and London: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4:132.131.
[2]鲍嵘.美国学科专业分类系统的特地及其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 2004, (4) :1-5.
[3]旋天颖.美国州高等教育委员会对大学专业设置的管理[J].中国高教研究, 2006, (9) :43-45.
[4]倪小敏.专业评估:社会维度的质量保障[J].江苏高教, 2004, (4) :29-31, 77.
[5]廖益.大学学科专业评价研究[D].厦门大学, 2006:201.
[6][美]弗莱克斯纳.现代大学论:英美德大学研究[M].徐辉, 陈晓菲, 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6:7-8.
[7]李盛兵.面向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价值观之转变[J].上海教育研究, 1997, (12) :10-12.
[8][西班牙]奥尔特加·加塞特.大学的使命[M].徐小洲, 陈军, 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1:12.
[9]门忠民.价值学概论[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3:111.
篇6:美国高校图书馆校友服务的典型案例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
关键词 美国 公共图书馆 残疾人服务
分类号 G259.712
Abstract With the analysis of the information on the websites of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Library of Congress and public libraries of states, cities and counties in the USA, it is concluded that, with ALA leading, LC initiating and all public libraries actively participating, there has been a perfect service system for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in American public libraries. Therefore, it is essential for public libraries in our country to formulate regulations about library services to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develop a nationwide service network for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raise librarians’ disability awareness and improve their abilities to serve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and attract money and talents from all walks of life to serve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so as to raise the overall level of disability services.
Keywords USA. Public libraries. Services to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0 引言
2011年6月9日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银行联合发布首份《世界残疾报告》,报告指出目前全球共有超过10亿残疾人,约占全球总人口的15%[ ]。该报告采用《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Disability and Health简称ICF)作为理论架构,将“残疾”定义为(disability)为一种涵盖损伤、活动受限和参与局限在内的概括性术语,指的是有某些健康状况(如脑瘫、唐氏综合征、抑郁症)的个体与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如消极态度、使用公共交通设施和进入公共建筑障碍以及有限的社会支持)之间相互作用的消极方面[ ]。
作为弱势群体,残疾人在接受教育、求职以及参与社会活动等方面都会遭受各种不平等待遇。据2012年《美国残疾报告》统计,21~64岁工作年龄段中,健全人士的就业率达76.3%,而残疾人的就业率只有33.5%;同样在这个年龄段,31.7%的健全人士获得学士或更高的学位,只有12.4%的残疾人获得学士或更高的学位[ ]。公共图书馆属于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在促进残疾人平等的参与社会活动中应当承担必要的责任;其提供各类信息以及信息服务的功能,可以缩小社会差距,减少不平等现象。
美国图书馆的残疾人服务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早在1868年波士顿公共图书馆就开始为盲人提供服务。关于美国图书馆残疾人服务的研究,国内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美国高校图书馆的残疾人服务及对我国的启示[ ][ ][ ];美国公共图书馆的弱势群体服务[ ][ ];美国公共图书馆残疾人服务的状况[ ][ ]。本文通过访问美国图书馆协会(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简称 ALA)、国会图书馆(Library of Congress,简称LOC)和各州、市以及县公共图书馆的网站,调研他们有关残疾人服务的政策、指导意见以及具体措施,以期全面了解美国公共图书馆的残疾人服务,学习他们先进的经验,提升我国公共图书馆的残疾人服务水平。
1美国图书馆协会的残疾人服务
美国图书馆协会成立于1876年10月,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图书馆协会,其使命是在发展、促进和提升图书情报服务以及图书馆馆员专业技能方面发挥领导作用,确保所有人能够获取到信息[ ]。ALA严格依据《图书馆权利法案》[ ]中的各条款,保证所有人能够平等的享受获取信息的权利,在《美国图书馆协会政策手册》(ALA Policy Manual ,简称《ALA政策手册》)[ ]中专门列出条款指导图书馆对残疾人的服务,同时ALA还组织各种培训、出版相关书籍帮助图书馆更好地为残疾人提供服务。
1.1《美国图书馆协会政策手册》残疾人服务条款
1.1.1法律依据
《ALA政策手册》残疾人服务条款中要求,图书馆必须严格遵守美国《残疾人康复法案》(Rehabilitation Act)第504条和508条[ ],《美国残疾人法案》(Americans with Disabilities Act,简称ADA)以及各州和各地方法规中有关残疾人服务的规定,保障残疾人平等获取信息的权利。
1.1.2 馆藏要求
《ALA政策手册》残疾人服务条款规定,在不影响图书馆服务并且不给图书馆造成过重负担的前提下,图书馆有义务转换馆藏资源的格式、改造馆内设施,保障残疾人平等获取信息的权利;并建议公共图书馆、学校图书馆和学术图书馆将与残疾人、残疾问题、以及为残疾人、残疾人家庭及其他相关人士提供服务的、准确的、最新的资料和信息纳入其馆藏资源。
1.1.3提供服务
《ALA政策手册》残疾人服务条款严禁图书馆歧视残疾人,详细列举了图书馆可以向残疾人用户提供的各种服务;并建议让残疾人参与到图书馆设施、项目和服务的规划、实施以及评估工作中。条款还要求:ALA有责任与其他机构共同努力将残疾人吸纳到图书馆事业的队伍中;由ALA主办的会议在会场选址、布置以及会议安排等方便必须考虑残疾人的特殊需求;ALA的各类出版物必须有如电子文本的可替代格式,同时其网站建设必须遵守公认的如万维网联盟发布的“网站内容无障碍指南”。
1.1.4馆员教育
《ALA政策手册》残疾人服务条款强烈要求图书情报研究生项目的学生必须学习有关残疾人服务的各种事项,并提议图书馆应给所有的员工和志愿者提供培训,以便更好地与残疾人共事,为残疾人提供服务。
1.1.5辅助性技术
《ALA政策手册》残疾人服务条款建议图书馆与残疾人、残疾人机构、组织和与之相关的企业合作,将辅助性技术嵌入到图书馆设施和服务中,满足各类残疾用户的需求;并希望馆员能够掌握辅助性器具的使用方法,并指导残疾用户使用。
1.2 ALA的残疾人服务
ALA和ALA各分协会不定期组织各类网络培训课程和网络研讨会,以提升图书馆的残疾人服务水平。2015年春季由ALA及其下属各协会组织的有关残疾人服务的网络课程包括:ALA出版社和编辑部组织的针对图书馆馆员的基本美国手语电子课程,课程旨在帮助馆员了解聋人、掌握与他们交流的方式以及常用的手语[ ]; ALA的专业与合作图书馆组织协会(Association of Specialized and Cooperative Library Agencies,简称ASCLA)举办的提高图书馆对残疾人服务的在线课程及相关的网络研讨会,课程内容涉及残疾人的界定、与残疾人服务相关的法律措施发生的改变、与残疾人交流的态度与方法、身边可以获取的残疾人辅助技术[ ];ALA的儿童图书馆服务协会(Association for Library Service to Children 简称ALSC)主办的针对残疾儿童的图书馆服务在线课程,课程将帮助儿童图书馆员或其他与相关人员,了解不同的残疾儿童及他们的特殊需求,更好地为他们提供服务[ ]。
ALA的扫盲与延伸服务办公室( Office for Literacy and Outreach Services 简称OLOS)主要关注对弱势群体的服务,残疾人就是其主要服务对象[ ]。OLOS附属的美国流动书籍和延伸服务协会(Association of Bookmobile and Outreach Service,简称ABOS)主要通过流动图书车,为残疾人提供各类服务。
2美国国会图书馆的残疾人服务
美国国会图书馆是美国历史最久的联邦文化机构,也是国会的研究机构;其使命是支持国会履行其宪法规定的职责,为了美国民众的利益进一步促进知识的发展和创新[ ]。1931年,LOC成立国家图书馆残疾人服务中心(National Library Service for the Blind and Physically Handicapped,简称NLS),这是一个面向所有美国居民和定居海外的美国公民,覆盖美国各州、哥伦比亚特区、波多黎各、关岛和美属维尔京群岛相关图书馆的全国性残疾人服务网络;该服务网络向残疾人提供免费的电子书、电子杂志、有声材料、盲文书籍、盲文或大字体乐谱以及特别设计的播放设备的借阅[ ]。
2.1NLS明确规定服务的对象
NLS对所服务对象的残疾认定进行了具体的规定:视力等于或低于20/200(视力是20/100意味着,正常视力在距视力表100英尺处可以看到的东西,您需要在20英尺处才能看到;而视力为20/200,相当于我国的0.1,即可认定为失明。)或者视野不超过20度的盲人;矫正后仍影响阅读标准印刷材料的视觉障碍者、因身体缺陷不能正常阅读或使用标准印刷材料的人以及由于有机功能紊乱导致阅读障碍和不能正常使用印刷材料的人[ ]。另外,NLS还针对各类服务对象,明确了服务对象的认定机构;并指出退伍残疾士兵有优先享受服务的权利;其他如福利院、敬老院、医疗机构、残疾人学校及各类学等机构也可以享受其服务,但必须保证所服务对象为残疾人士。
2.2NLS提供的服务内容
NLS负责管理全国的图书馆残疾人服务项目,并建成一套检索系统,用户可以检索各州甚至各县提供残疾人服务的图书馆。NLS拥有一套盲文材料和有声材料的数据库系统,方便用户检索并下载所需内容;同时还有专门针对儿童用户的检索系统。每两个月NLS会出版一期《盲文读物书评》和《有声读物专题》,向用户介绍最新的盲文读物和有声读物的信息。NLS还会汇集其他机构、企业或组织提供的与残疾人服务相关的信息。此外,NLS积极与其他机构合作,开展各类残疾人服务项目,如,NLS与美国印钞局(Bureau of Engraving and Printing,简称BEP)免费向盲人和视障人群提供纸币阅读器(iBill Talking Banknote Identifier)[ ]。
2.2.1NLS各合作馆提供的服务
NLS各合作馆向其用户提供馆藏印刷书籍的盲文版和有声读物版;并提供免费邮寄和归还服务;并向借阅有声读物的用户免费提供专门设计的播放设备。各地图书馆还根据各地特色提供相关的盲文读物和有声读物。一些图书馆还针对视障人群专门制作视频的音频介绍。有些图书馆在暑假提供针对年轻人和学生用户的阅读项目[ ]。
2.2.2 NLS直接提供的服务
NLS直接提供的服务包括:向学习音乐的残疾用户提供盲文乐谱、有声乐谱、盲文教材和有声教材;提供网络盲文(Web-Braille)资料为注册盲文项目的用户解释NLS的电子文档;与全美的志愿者组织合作认证盲文誊写员和校对员,并测试盲文知识的能力;向居住在海外的美国公民提供服务;出版各类参考资料,向NLS用户和为这些用户服务的馆员提供他们感兴趣的信息。
3美国公共图书馆残疾人服务的具体措施
3.1宣传并推广图书馆的残疾人服务
宣传并推广图书馆的残疾人服务可以有助于残疾人了解图书馆的服务内容和方式,方便残疾人使用图书馆。新泽西州立图书馆曾经制作有关残疾人服务的手册[ ],寄给与残疾人服务的相关机构。他们建议在时间、人员和经费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残疾人分别制作服务手册,介绍图书馆的馆藏资源、服务项目、服务内容、图书馆提供的辅助性技术、有关残疾人的书籍、报刊和杂志以及残疾人的就业机会等内容;图书馆还可以和养老院、手语培训机构、地方政府和社区服务机构等组织合作,共同向残疾人提供服务。各图书馆还积极鼓励残疾人注册NLS的服务项目。
3.2流动车服务
美国图书馆的流动车服务已有一百余年的历史。据美国statemaster网站统计,除了缅因州外,美国其他各州都提供图书馆流动车服务,其中以肯塔基州拥有98个流动车图书馆为各州之最[ ]。一般情况下,流动图书车以2~3 周为一个巡回周期,向各服务点提供服务,每个服务点每次服务时间为60~90 分钟。服务项目除了一般的借还书和参考咨询服务以外,还会配合图书馆的服务需要,在社区服务点组织故事会、展览、社区活动等[ ]。
3.3上门服务
图书馆上门服务,是由图书馆馆员和志愿者提供,将出行不方便的用户所需的资料或者信息免费送到用户家中的一种服务方式。注册过免费上门服务的用户,在家中就能获取他们所需要的书籍、杂志和DVD等资料或信息。密歇根州切尔西区图书馆(Chelsea District Library 简称CDL)和明尼苏达州亨内平县图书馆(Hennepin County Library 简称HCL),就提供这种服务项目。CDL每两个月就出版一本业务通讯《住家读者》(At Home Reader),内容包括书评、图书馆最新目录和项目介绍;CDL的用户还可以享受到图书馆馆员上门提供的参考咨询服务。
3.4辅助性器具的指导
辅助性器具是指可以提高、维持或增加残疾人能力的设备、软件或产品[ ]。辅助性器具的种类很多,包括由纸板制成的交流版、放大镜、轮椅、握笔器、特制的键盘、鼠标、点读器各类硬件设施,还包括如屏幕阅读等软件设施。公共图书馆配备这些辅助性器具方便残疾人进入图书馆,使用图书馆的各类资源。帮助残疾人掌握这些辅助性器具的使用方法成为图书馆义不容辞的责任。曼哈顿公共图书馆为残疾用户和残疾人服务的倡导者提供辅助性技术的培训服务。
3.5与其他机构合作为残疾人提供服务
设施、经费和人力的制约限制了公共图书馆的残疾人服务。一些图书馆寻求与其他机构合作,共同开展残疾人服务项目。俄亥俄州霍尔姆斯县地区公共图书馆(Holmes County District Public Library)和当地培训中心合作成立一个特殊需求借阅图书馆(Holmes County Training Center’s Special Needs Lending Library),向当地的残疾人、残疾人家属以及从事与残疾服务相关工作的人员提供各类资料和信息。自2005年开始,明尼苏达州亨内平县图书馆(HCL)与明尼苏达住宅资源委员会(Association of Residential Resources in Minnesota, 简称ARRM)、(Homeward Bound))等非营利机构合作,每年都为残疾人举办艺术展览,展示残疾人的艺术才华。
3.6其他服务项目
残疾特征的差异导致残疾人在使用图书馆时会遇到不同的障碍和问题。一些图书馆根据不同的残疾类型,开展不同的服务项目。田纳西州的纳什维尔市公共图书馆负责的聋人和听觉障碍图书馆服务中心(Library Services for the Deaf and Hard of Hearing),致力于满足田纳西聋人和听觉障碍患者,以及想了解听力损失的田纳西人的信息需求。旧金山市公共图书馆(San Francisco Public Library)也专为聋人设立服务中心,向聋人提供手语服务。奥克兰公共图书馆(Oakland Public Library),针对有学习障碍的图书馆用户,将杜威十进制分类法用150个容易辨识的彩色图标代替,方便他们使用图书馆的资源。
4 美国公共图书馆残疾人服务的启示
美国已经形成一个由行业协会指导、国会图书馆牵头、并且各级公共图书馆共同参与的完善的残疾人服务体系。虽然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颁布后,我国公共图书馆纷纷开展残疾人服务工作,经过多年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如下诸多问题:馆藏资源陈旧、缺乏统一揭示和共享;残疾人专用服务空间利用率低、建设欠规范化;服务活动单一并被边缘化、可持续性差;服务人员意识与技能欠缺等[ ]。据此,美国公共图书馆残疾人服务的政策、措施和实践,对于提升我国公共图书馆残疾人服务水平有如下启示:
(1)鉴于我国没有如ALA那样的行业协会,可以由国家有关权威机构制定详细并且具有可行性的公共图书馆残疾人服务条例。明确图书馆在残疾人服务中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指导各级公共图书馆开展具体工作。
(2)国家图书馆应该引领公共图书馆的残疾人服务,建立覆盖全国范围的公共图书馆残疾人服务网络,借助各馆优势,共同提升我国公共图书馆的残疾人服务水平。
(3)将图书馆残疾人服务内容纳入图书馆专业的教育体系,培养未来馆员的残疾人服务意识和必要的技能。图书馆或相关机构应该组织馆员进行残疾人服务的培训,介绍先进的残疾人服务理念和服务方式。
(4)各省市县公共图书馆应依据自身实际情况和当地的特点,开拓有效的残疾人服务项目,并积极宣传推广其服务项目。
(5)图书馆应积极与其他机构、组织和企业合作,借助各方人力、财力和物力,共同开展残疾人服务项目;同时吸引更多的志愿者加入残疾人服务的队伍。
相关文章:
美国高校招生制度特点02-04
美国高等职业教育对我国地方高校转型的启示02-04
高校华裔美国文学课程设置简探02-04
美国高校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给我们的启示02-04
美国高校利益02-04
美国高校研究生信写作要点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