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大学与985大学

关键词: 校友会 直管 副部级 大学

第一篇:211大学与985大学

211大学985大学介绍

四川大学

Sichuan University 四川大学(Sichuan University)简称“川大”, 校友会排名第11名,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是国家“双一流”A类世界一流大学、“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入选“2011计划”、“珠峰计划”、“111计划”、“卓越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设有研究生院,拥有研究生自主划线资格。

四川大学学科门类齐全,覆盖了文、理、工、医、经、管、法、史、哲、农、教、艺等12个门类,有34个学科型学院及研究生院、海外教育学院等学院。现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5个,博士学位授权点35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438个,专业学位授权点32个,本科专业138个,博士后流动站37个,国家重点学科46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4个,是国家首批工程博士培养单位。

四川大学大师云集,名师荟萃。截至2016年年底,有专任教师5324人,具有正高级职称的1767人。学校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4人,“杰出教授”6人,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80人(含“青年千人计划”46人、“外专千人计划”2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入选者59人(含特聘教授41人、讲座教授14人),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5人,“973”首席科学家9人、牵头“973”重大基础研究项目12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委托)项目获得者30人(32项),国家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2人,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1人,四川省“千人计划”(含原省“百人计划”)入选者123人。

四川大学先后汇聚了历史学家顾颉刚、文学家李劼人、美学家朱光潜、物理学家吴大猷、植物学家方文培、卫生学家陈志潜、数学家柯召等大师。历史上,吴玉章、张澜曾执掌校务,共和国开国元勋朱德、共和国主席杨尚昆、文坛巨匠郭沫若、人民作家巴金、一代英烈江竹筠(江姐)等曾在川大求学。两院院士中,有50余位是川大校友;2001年评选的近代50位“四川文化名人”中,有36人是川大校友。

中南大学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中南大学(Central South University),简称“中南”, 校友会排名第17名,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是中央直管、教育部直属的副部级大学,全国重点大学,国家首批“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建设高校,“111计划”、“2011计划”入选高校,也是中国-中亚国家大学联盟、中俄交通大学联盟重要成员。2017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入选世界一流大学A类建设高校。

现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6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61个;设有31个二级学院,104个本科专业;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4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2个。材料科学、工程学、临床医学、化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数学、计算机科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社会科学总论、免疫学、精神病学与心理学等13个学科ESI(基本科学指标)排名居全球前1%,其中材料科学排名居全球前1‰;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师资力量雄厚。有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4人,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57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2人,“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9人(其中青年项目2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讲座教授46人,国家教学名师7人,教授及相应正高职称人员1500余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96人。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5.5万余名,其中本科生3.4万余人、研究生2万余人、留学生近千人。先后获得国家精品课程57门,国家教学团队8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在国内率先创办创新型高级工程人才实验班,成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卓越医师、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学校是全国首批试点开展八年制医学教育(医学博士学位)的大学之一,也是全国第一所为军队培养现役军官指技合一硕士研究生的高校。学校入选全国首批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成为我国百强企业最欢迎的10所大学之一。

湖南大学

Hunan University 湖南大学(Hunan University),简称“湖大(HNU)”, 校友会排名第30名,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湖南长沙市,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由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湖南省人民政府、国防科技工业局四方共同建设,是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入选111计划、2011计划、千人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PACE计划,是我国世界一流大学A类建设高校

学校设有研究生院和23个学院,学科专业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医学、艺术学等11大学科门类。拥有2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3个专业学位授权,建有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 2个、国家重点学科二级学科1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5个。7个学科进入ESI前1%,7个学科入选国防特色学科,化学、机械工程学科入选教育部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行列。

学校现有教职工近4000人,其中专任教师1950余人,教授、副教授1400余人,院士9人(含双聘院士),“千人计划”学者30人,“万人计划”学者13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讲座教授、青年学者1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6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23人、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创新领军人才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34人。

学校设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国际合作基地、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科工局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5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个教育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教育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4个湖南省重点实验室、1个湖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工程实验室、4个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3个机械工业重点实验室、17个湖南省省级社会科学研究基地。

西北工业大学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

西北工业大学简称“西工大”, 校友会排名第32名,位于古都西安,是中国唯一一所以同时发展航空、航天、航海(三航)工程教育和科学研究为特色的多科性、研究型、开放式国家重点大学,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由工信部、教育部、陕西省共建,是国家“双一流”A类、“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入选“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卓越大学联盟”、“中俄工科大学联盟”、“中俄交通大学联盟”、“中英大学工程教育与研究联盟”成员。

西工大一直是国家重点建设的高校,1960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七五”、“八五”均被国务院列为重点建设的全国15所大学之一,是全国首批设立研究生院的22所高校之一,1995年首批进入“211工程”,2001年进入“985工程”,2017年进入国家“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是“卓越大学联盟”成员高校。

现有学生26000余名,教职工3700余人,拥有友谊与长安两个校区,占地面积5100亩,设有16个专业学院和国际教育学院、教育实验学院,拥有65个本科专业,32个硕士学位一级授权学科、120个硕士点,22个博士学位一级授权学科、71个博士点,17个博士后流动站。其中,化学、工程、材料、物理等4个学科群进入ESI国际学科排名前1%,材料学科进入世界排名前1‰,形成了以三航学科群为引领,3M(材料、机电、力学)学科群、3C(计算机、通信、控制)学科群、理科学科群和人文社科学科群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为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校现有两院院士26 人、“千人计划”入选者21人、长江学者30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2人、973首席科学家7人、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2人、国家教学名师奖获得者4人;现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7个、教育部创新团队7个、国防创新团队8个。

兰州大学

Lanzhou University 兰州大学,简称“兰大”, 校友会排名第34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国家首批“双一流(A类)”、“211工程”、“985工程”大学行列,入选国家“珠峰计划”、“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全国首批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和首批建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高校之一,经教育部批准建有研究生院。

兰州大学创建于1909年,是甘肃近代高等教育开端之标志,开启了西北高等教育的先河。1928年,扩建为兰州中山大学;1945年,定名为国立兰州大学。1952年,被确定为国家十四所综合性大学之一。2001年,教育部与甘肃省政府签订省部重点共建协议。2002年和2004年,原甘肃省草原生态研究所、兰州医学院先后并入兰州大学

截至2018年1月,兰大校园面积3807亩,有6个校区;有2所附属医院、1所口腔医院;有91个本科专业,45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21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18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型,1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型,1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本科生20559人,研究生11081人;在职教职工3565人,有专任教师1958人,其中教授等正高职514人、副教授等副高职986人,研究生导师1534人,两院院士11人;自然指数排名中国大陆高校第15位;ESI排名中国大陆高校第25位。

兰州大学学科门类齐全,学科特色鲜明,涵盖了12个学科门类。现有8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5个省级重点学科,3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6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农业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5个甘肃省重点实验室(含培育基地),4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7个甘肃省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德研究中心。2017年11月,美国汤森路透集团发布了最新基本科学指标数据ESI,兰州大学共有12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分别是化学、物理学、材料学、地球科学、植物动物学、数学、工程学、生物和生物化学、环境和生态学、临床医学、药物和毒理学以及农业科学。

中国海洋大学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中国海洋大学,简称中国海大、海大(OUC),校友会排名第50名,位于中国山东省青岛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综合性重点大学,是国家“双一流”A类、“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入选“2011计划”、“111计划”,为北极大学联盟、IAMRI联盟、海洋大学联盟成员校,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首批批准的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

学校校训“海纳百川,取则行远”。学校辖崂山、鱼山和浮山三个校区,在建中国海洋大学黄岛校区。学校有13个博士后流动站、1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4700余人,其中本科生15300余人、硕士研究生7500余人、博士研究生1800余人。教职工33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700余人,博士生导师360余人、中国科学院院士5人、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毕业生中已有13人当选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先后担任国家海洋局局长,参加中国第一次南极考察的75位科学家中一半以上是学校毕业生。

学校拥有教学和科学考察船舶3艘,包括3500吨级的“东方红2”号海洋综合科学考察实习船、300吨级的“天使1”号科考交通补给船、2600吨级的“海大”号海洋地质地球物理调查船,另有一艘在建的5000吨级新型深远海综合科考实习船“东方红3”号,形成了自近岸、近海至深远海并辐射到极地的海上综合流动实验室系统,具备了一流的海上现场观测能力。

合肥工业大学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合肥工业大学简称“合工大(HFUT)”,校友会排名第72名,始建于1945 年,坐落于全国四大科教城市之一,素有大湖名城、创新高地之称的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合肥,隶属于教育部,由教育部、安徽省人民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同建设,位列211工程,是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获批自主招生资格,入选111计划、2011计划、千人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优质资源共享联盟,是一所历史底蕴深厚、蜚声中外的研究型大学,被誉为汽车领域的“黄埔军校”。对口支援新疆农业大学

学校伴随着新中国的建设而成长,创造了中国第一台微型计算机、第一台三相异步电机,第一个客机防雷系统等,填补了众多领域的空白,在中国工业化道路上留下了光辉灿烂的印迹,1960年被中共中央确立为全国重点大学。刘少奇、朱德、贺龙、陈毅、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先后来校视察指导工作。1979年,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了“合肥工业大学”校名。学校始终以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为己任,深怀“工业报国”之志,发扬严谨踏实,低调勤勉的学风,培养了众多领域的人才,为国家发展和安徽复兴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学校现有3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3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1种专业学位授予权。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3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5个、省部级重点科研基地49个。

学校现有教职工3783人,专任教师2266人,其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7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与讲座教授1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7人,中组部“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长江青年学者2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0人、“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项目入选者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0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7人。

目前在校全日制本科生3.2万余人、硕士和博士研究生1.3万余人。学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6%以上,其中去企业就业的毕业生中有65%进入世界五百强和中国五百强企业工作。

截至2018年1月,学校总面积达5000余亩,在合肥市设有屯溪路校区、六安路校区和翡翠湖校区,在宣城市设有宣城校区,同时与合肥市共建合肥工业大学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形成了“一校五区”的办学格局。

Anhui University

安徽大学,简称安大(AHU),校友会排名第95名,坐落于安徽省省会合肥市 ,学校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入选“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是“国家华文教育基地”、“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和“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由教育部与安徽省人民政府共建

学校部分科系最早可以追溯到1928年4月在安庆创办的、安徽省现代高等教育的开端——国立安徽大学,现安徽大学于1958年以合肥大学、原国立安徽大学部分科系为基础建立,同年9月毛泽东主席亲笔为学校题写校名,沿用至今。

截至2015年12月,学校拥有四个校区和一个大学科技产业园,占地面积3200余亩,建筑面积120余万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4亿元,馆藏纸质图书320余万册;有教职工2500余人,全日制在校生规模约28000余人。学校有1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3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28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设有26个院(系、部),95个本科专业;涉及理学、工学、文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法学、管理学、教育学、艺术学等10个学科门类。现有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25个省级重点学科;建有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和1个获得国家CMA计量认证的现代实验技术中心, 1个国家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分中心;有6个省级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0个省级重点实验室、8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省级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和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设有4个国家级和9个省级实验教学(实训)示范中心。

[1]

安徽大学

第二篇:“985”、“211”大学

一、“985”、“211”大学是什么意思?

答1:“985工程”是我国政府为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而实施的高等教育建设工程。名称源自1998年5月4日,江泽民在北京大学百年校庆上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讲话。最初入选985工程的高校有九所,被称九校联盟,截至2011年年末,985工程共有39所高校。此后,教育部表示“985”工程和“211”工程的规模已经稳定,将不会再新增高校,于是引入动态竞争机制,在非985工程高校且是部属211高校实施“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答2:211是邓小平批的项目,目的是在中国建100所名校。985是江泽民批的项目,目的是建设30所世界级的名校.这不仅是政策支持,更是有资金投入的。985工程选中的院校,仅中央就给予8000万~2个亿的资金投入,主要用于科研,其次就是校园建设。随着国家富裕了,追加了好多211,985大学。现211已过百所,985有40多所。985院校中80%都是教育部直属的高校,百年名校也是比比皆是。如:清华,北大,浙大都100零几岁,四川大学110多岁,中国矿业大学99岁,江苏有11所211工程院校,3所985工程院校。

二、“985”大学名单共37所

985大学名单

一期高校

学校共建部门协议签署时间

北京大学教育部、北京市1999.7

清华大学教育部、北京市 1999.7

复旦大学教育部、上海市1999.7

南京大学教育部、江苏省 1999.7

上海交通大学教育部、上海市 1999.7

国科学技术大学教育部、中国科学院、安徽省 1999.7 西安交通大学教育部、陕西省1999.9

浙江大学浙江大学 教育部、浙江省 1999.11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业与信息化部、教育部、黑龙江省1999.11北京理工大学工业与信息化部、教育部、北京市2000.9 南开大学教育部、天津市 2000.12

天津大学教育部、天津市2000.12

华南理工大学教育部、广东省2001.1

中山大学教育部、广东省 2001.1

山东大学教育部、山东省 2001.2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部、湖北省、武汉市 2001.2

吉林大学教育部、吉林省 2001.2

厦门大学教育部、福建省、厦门市2001.2

武汉大学教育部、湖北省2001.2

东南大学教育部、江苏省2001.2

中国海洋大学教育部、山东省、国家海洋局、青岛市2001.2湖南大学教育部、工业与信息化部、湖南省2001.2

中南大学教育部、工业与信息化部、湖南省2001.2

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工信部、教育部、陕西省、西安市2001.4

大连理工大学教育部、辽宁省、大连市 2001.8

重庆大学教育部、重庆市 2001.9

四川大学教育部、四川省 2001.9

电子科技大学教育部、工业与信息化部、四川省、成都市2001.9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业与信息化部、教育部、北京市2001.9兰州大学教育部、甘肃省 2001.12

东北大学教育部、辽宁省、沈阳市 2002.1

同济大学教育部、上海市 2002.6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部、北京市 2002.8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部、北京市 2003.9

二期高校

中国农业大学教育部、北京市、农业部 2006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中央军委、长沙市 2006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育部、陕西省2006

中央民族大学 教育部、北京市 2006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上海市2006

优势学科平台

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国务院决定建设“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由教育部和财政部共同负责。

“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高校从属于“211工程”建设的学校但不属于“985工程”建设的学校中选择。

“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项目的主要任务是以国家和行业发展急需的重点领域和重大需求为导向,围绕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和学科前沿,在行业特色型大学的全国顶尖的优势学科重点建设一批优势学科创新平台,从而大力提高建设学科的科技创新能力和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的能力,打造一批世界一流学科群。

“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基本上是没有经历过合并重组的行业特色型大学,学科精度极高,拥有一至两个全国顶尖的学科,在行业内认可度极高,具有深厚的行业底蕴和学科积淀。只有国家中央部委直属的“211工程”高校才有资格获得985平台。

三、“211”大学名单(共116所)

“211工程”即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这是我国为落实科教兴国战略而实施的一项跨世纪的战略工程,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的规模最大的重点建设项目。“211工程”自“九五”期间立项建设,中央和地方共投入资金180亿元,建设了一批高等院校和重点学科,改善了一批高等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条件,一批重点学科已成为国家科技创新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本名单来源于教育部网站,截止到2011年3月31日,全国共有112所“211工程”高校,其中华北电力大学、中国石油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拥有两个校区,实际高校为116所。

北京(26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 中央民族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中央财经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北京体育大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林业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上海(9所):复旦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 上海大学 同济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东华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天津(4所):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医科大学

重庆(2所):重庆大学 西南大学

河北(2所):华北电力大学(保定)河北工业大学

山西(1所):太原理工大学

内蒙古(1所):内蒙古大学

辽宁(4所):大连理工大学 东北大学辽宁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吉林(3所):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延边大学

黑龙江(4所):东北农业大学 东北林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

江苏(11所):南京大学 东南大学 苏州大学河海大学 中国药科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徐州) 南京师范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江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

浙江(1所): 浙江大学

安徽(3所): 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国科学技术大学福建(2所):厦门大学福州大学

江西(1所):南昌大学

山东(3所):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河南(1所):郑州大学

湖北(7所):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华中师范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湖南(3所):湖南大学 中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

广东(4所):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广西(1所):广西大学

四川(5所):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四川农业大学

云南(1所):云南大学

贵州(1所):贵州大学

陕西(7所): 西北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 西北农林科大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长安大学

甘肃(1所):兰州大学

新疆(2所):新疆大学 石河子大学

海南(1所):海南大学

宁夏(1所):宁夏大学

青海(1所):青海大学

西藏(1所):西藏大学

军事系统(3所):第二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第三篇:211大学名单和985大学名单

211和985院校

211是中国政府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目前有107所。 “211”工程大学名单

北京(26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央财经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北京体育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上海(9所)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大学同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东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天津(4所)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医科大学河北工业大学

重庆(2所)重庆大学西南大学

河北(1所)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山西(1所)太原理工大学

内蒙古(1所)内蒙古大学

辽宁(4所)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辽宁大学大连海事大学

吉林(3所)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延边大学

黑龙江(4所)东北农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

江苏(11所)南京大学东南大学苏州大学河海大学中国药科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徐州)南京师范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

浙江(1所)浙江大学

安徽(3所)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国科学技术大学

福建(2所)厦门大学福州大学

江西(1所)南昌大学

山东(3所)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河南(1所)郑州大学

湖北(7所)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理工大学

湖南(3所)湖南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

广东(4所)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

广西(1所)广西大学

四川(5所)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四川农业大学

云南(1所)云南大学

贵州(1所)贵州大学

陕西(7所)西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农林科大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长安大学

甘肃(1所)兰州大学

新疆(2所)新疆大学石河子大学

海南(1所)海南大学

宁夏(1所)宁夏大学

青海(1所)青海大学

西藏(1所)西藏大学

军事系统(3所)第二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985工程”介绍:

1998年5月4日,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北大建校100周年大会上向全社会宣告:“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为贯彻落实党中央科教兴国的战略和江泽民同志的号召,教育部决定在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重点支持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部分高等学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简称“985”工程。

“985”工程大学名单(截止到2011年3月31日)

一期(34所)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厦门大学

南京大学 复旦大学 天津大学

浙江大学 南开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东南大学 武汉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山东大学 湖南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吉林大学 重庆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四川大学中山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兰州大学 东北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同济大学 中南大学

国科学技术大学

二期(5所)

中国农业大学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中央民族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第四篇:什么是211和985大学

“ 211 工程”是由教育部 ( 原国家教委 ) 提出的高等教育重点建设项目。其目标是,面对 21 世纪,经过 10 年或者更长时间的努力,重点建设 100 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以此为我国进入 21 世纪准备骨干人才,使相当一批高等学校和重点学科能够成为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和解决国家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重大问题的基地,在教育质量、科学研究和管理方面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并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其中若干所高等学校和部分重点学科点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211工程”名单(截至2007年2月) 北京(23所)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北方交通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化工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 中央民族

北京外国语大学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 中央财经大学 华北电力大学 上海(9所) 复旦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 东华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 同济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上海大学

天津(3所) 南开大学 天津大学 天津医科大学

重庆(2所) 重庆大学 西南大学 河北(1所) 河北工业大学 山西(1所) 太原理工大学 内蒙古(1所) 内蒙古大学

辽宁(4所) 大连理工大学 东北大学 辽宁大学 大连海事大学 吉林(3所) 吉林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延边大学

黑龙江(4所) 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东北农业大学 东北林业大学 江苏(11所) 南京大学 东南大学 苏州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中国药科大学 河海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江南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浙江(1所) 浙江大学

安徽(3所)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安徽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福建(2所) 厦门大学 福州大学 江西(1所) 南昌大学

山东(3所) 山东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石油大学 河南(1所) 郑州大学

湖北(7所) 武汉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湖南(3所) 湖南大学 中南大学 湖南师范大学

广东(5所) 中山大学 暨南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 广州中医药大学 广西(1所) 广西大学

四川(5所) 四川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四川农业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 云南(1所) 云南大学 贵州(1所) 贵州大学

陕西(6所) 西安交通大学 西北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长安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甘肃(1所) 兰州大学 新疆(1所) 新疆大学 军事系统(3所) 第二军医大学 第四军医大学 国防科技大学 “985工程”简介

1998 年 5 月 4 日,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北大建校百年大会上宣告“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从此,一个面向 21 世纪振兴中国高等教育的“行动计划”——“ 985 工程”拉开帷幕,国家决定从有限的财政中投入极大的资金重点支持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简称“ 985 工程”。“ 985 工程”是党和国家继“ 211 工程”之后推出的科教兴国又一重大举措。

(注:厦门大学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 1921年创办,素有“南方之强”之称,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也是目前中国经济特区中唯一的一所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 “985工程”名单(截至2007年4月)

一期名单:(34所)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国科大学 南京大学 复旦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浙江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南开大学 天津大学 东南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武汉大学 厦门大学 山东大学 湖南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中南大学 吉林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重庆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四川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中山大学 兰州大学 东北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同济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二期名单:(4所) 中国农业大学 国防科技大学 中央民族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第五篇:什么是985和211大学

985大学因为是在1998年5月提出的,所以称为“985大学”,是与211大学基本同类的全国重点大学,此类大学是在1998年5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向全世界宣告:“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 由此,中国教育部决定在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重点支持国内部分高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简称 “985工程”。 "211工程"就是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点。

211全国有100多所吧,985就三四十所。是211的可能不是985, 是985的肯定是211. 211大学是国家二十一世纪要重点建设大学,而985工程大学则是211大学中的重点大学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211与985大学介绍 下一篇:985和211大学